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關於黃埔軍校的觀後感多篇

關於黃埔軍校的觀後感多篇

關於黃埔軍校的觀後感多篇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積極支持和幫助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下面是本站的小編為你們整理的文章,希望你們能夠喜歡

 關於黃埔軍校的觀後感

工業城黨委組織工業城全體黨員參觀了廣州黃埔軍校舊址,共有60多名黨員參加了這次活動。黃埔軍校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並不華麗,卻簡單中透着莊嚴。此行的目的,我們不僅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築藝術,更重要的是,能夠了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着黃埔軍校的史蹟、黃埔羣英的故事,描繪着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黃埔軍校是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用心支持和幫忙下創辦的,是第一次國共合作的產物。黃埔軍校建立後,為國民黨培養了大批軍事將才。從那裏,也走出了一批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的中共名將,例如黃埔一期的徐向前、陳庚,黃埔四期的林彪、劉志丹,黃埔五期的許光達、陶鑄等。巾幗英雄趙一曼也曾在黃埔軍校武漢分校學習。

在軍校門口前我們羣眾合影,把難忘的瞬間停留下。在“陸軍軍校學校”幾個大字前面留下了我們人生中的一段完美記憶,也讓我們置身感受那莊嚴的氣氛,這也啟示了我們歷史是不可改變的。

 黃埔軍校觀後感

黃埔軍校,位於廣州市黃埔區長洲島上,是1924年孫中山在中國共產黨和蘇聯的幫助下創辦的一所新型陸軍軍官學校,是國共第一次合作時期的產物。它以"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為中國新民主主義革命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軍校貫徹孫中山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積極開展革命宣傳,支援工農運動,進行統一廣東革命根據地鬥爭和北伐戰爭,成為國民政府的支柱。在當時是與美國西點軍校、日本士官學校、英國皇家軍官學校、蘇聯伏龍芝紅軍大學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一經建立,就成為當時的革命搖籃。名將輩出,戰功顯赫,揚威中外,影響深遠,在中國現代史上佔有顯赫的地位。軍校中國共產黨的一批重要幹部都曾在那裏鍛鍊成長,如周恩來、葉劍英、熊雄、惲代英、蕭楚女、聶榮臻、張秋人等。他們在東征、北伐和抗日戰爭中英勇奮戰、流血犧牲,為中華民族的獨立和解放建立了不朽的功勛,用鮮血和生命鑄就了鐵的紀律,形成了“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衞國愛民,不怕犧牲”的黃埔精神。毛澤東同志在抗戰時期曾對黃埔軍校的歷史功績給予高度評價。他説:“昔日之黃埔,今日之抗大,是先後輝映,彼此競美的。”

黃埔軍校師生為了民族的解放、祖國的統一與富強,在中國現代史上譜寫了輝煌的篇章。80年過去了,中國共產黨領導中國人民完成了孫中山先生沒有完成的民主革命,取得了社會主義革命、建設和改革的輝煌成就。黨的十六大以來,以胡錦濤同志為總書記的黨中央,高舉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偉大旗幟,堅持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科學發展觀,團結和帶領全國各族人民,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繼續推向前進。今天的中國,經濟發展,民族團結,社會進步,人民生活顯著改善,國家面貌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一個富強民主文明的社會主義中國正在和平崛起,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展現出燦爛的前景。

這是一堂具有革命教育意義的黨課,老一輩革命家的足跡還歷歷在目,他們的精神也將一直鼓舞着我們不斷前行。在新的歷史時期,作為一名人民教師,作為一名中共黨員,我會繼續發揚黃埔精神,繼承老一輩革命家的優良傳統,將我畢生的精力投入到社會主義教育事業中去,為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發揮更大的作用,作出更大的貢獻!

 黃埔軍校觀後感

黃埔軍校,位於廣州市東南的黃埔區長洲島上,恰和中科院南海所的新洲碼頭隔江相望。實驗結束後的一個陽光明媚的下午,我們一行十餘人,隨擺渡而前往參觀了綠樹叢中靜謐的軍校舊址。

走近黃埔軍校,首先映入眼簾的是陸軍軍官學校的牌匾高掛在歐陸式的白色大門上,雖並不華麗,卻簡單中透着莊嚴。校門兩側的圍牆上分別刷着“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須努力”的大字。走進首道校門,具有傳統嶺南風格的祠堂式建築羣映入眼簾。房屋很高大,因騎着戰馬可從樓下穿堂而過,俗稱走馬樓,是典型的南方祠堂式建築,二門之內,前後四進,東西兩邊各有四棟房子,形式一致,佈局對稱,錯落有致。

來到黃埔軍校,不僅能領略軍校的風采和建築藝術,更重要的是,可以瞭解其輝煌的歷史,感受濃厚的英雄氣息。沿着院落正中的紅磚小路緩步前行,左右兩邊的展廳會依次講述着黃埔軍校的史蹟、黃埔羣英的故事,描繪着北伐戰爭中黃埔軍人的颯爽英姿和錚錚傲骨。

1924年,國共兩黨首次攜手,國民革命風起雲湧,視“教育為神聖事業,人才為立國大本”的孫中山先生,親手創辦了一文一武兩所學堂,即國立廣東大學和黃埔軍校,前者即是今天的中山大學。而黃埔軍校,以“創造革命軍隊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培養了大批優秀的軍事人才。在當時是與美國的西點軍校、英國桑赫斯特皇家軍事學院和蘇聯的伏龍芝軍事學院齊名的世界著名軍校之一。

 黃埔軍校觀後感

設在廣州長洲島的黃埔軍校,是1924年孫中山先生在中國共產黨和當時蘇聯的幫忙下創辦的一所新型軍事政治學校。孫中山親任校總理,蔣中正、廖仲愷分別校長、黨代表。軍校以培養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為宗旨,構成了以“親愛精誠、團結合作、衞國衞民、不怕犧牲”為核心的黃埔精神,鍛就出一批新型的軍事人才和一支新型的革命軍隊,在第一次國共合作舉行的北伐戰爭中取得了偉大勝利;在之後的第二次國共合作進行的抗日戰爭中,黃埔軍校培養出來的將領,為抗日戰爭的勝利立下了赫赫戰功。

1988年,國務院公佈黃埔軍校舊址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目前黃埔軍校舊址紀念館是全國、省、市愛國主義教育基地。我仔細參觀了設在館內的《黃埔軍校史蹟展》、《黃埔羣英》等多個展室。在參觀過程中,思緒萬千,主要的感想有:

要革命,要內除軍閥、外抗列強,就要鍛就一支新型的革命軍隊。在1924年6月16日的開學典禮上,孫中山先生對全體師生演講中説:中國革命13年,只得到一個空名,是完全失敗了。原因就是我們的革命,只有革命黨的奮鬥,沒有革命軍的奮鬥。“要用這個學校的學生作根本,為建立革命軍做準備,學校就是將來革命軍的骨幹,開辦這所軍校,獨一無二的期望,就是創造革命軍,來挽救中國的危亡”。1936年,“抗日紅軍大學”成立,毛澤東同志在開學典禮上説:“第一次大革命時期有一個黃埔,它的學生成為當時革命的主導力量,領導了北伐的成功。我們的‘紅大’就要繼承黃埔的精神,要完成黃埔未完成的任務,要在第二次大革命中也成為主導力量”。兩位世紀偉人説得多好啊!實踐證明,北伐戰爭的勝利,靠的是黃埔軍校造就的軍事人才為主導力量的革命軍隊;抗日戰爭的勝利,靠的是黃埔軍校和“抗大”造就的軍事人才為主導力量的抗日軍隊。這天,要維護祖國的統一和領土的完整,也要依靠強大的人民武裝力量。綜觀世界,每一個強國都離不開一支強大的軍隊。

國共合作,是“打倒列強、除軍閥”的中堅力量。歷史已經證明,第一次國共合作,贏得了北伐戰爭的勝利;第二次國共合作,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此刻,在新的歷史時期,國共兩黨對於完成祖國統一大業和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事業,肩負着偉大的歷史職責。正如胡錦濤同志在5月26日會見國民黨主席吳伯雄時所強調的:“國共兩黨肩負着歷史職責,就應胸懷全民族長遠發展,以遠大的目光,務實的思路認真思考和解決兩岸關聯發展中的重要問題,為不斷開創兩岸和平發展新局面作出貢獻。”

 關於黃埔軍校的觀後感

“革命尚未成功,同志仍需發奮”蒼勁有力地題寫在門口兩邊的搞笑三句半

白色牆壁上,異常醒目,堅信它曾激勵着中華子孫一代又一代人向前發奮奮鬥。走進各個展覽廳,聽着導遊有條不紊的詳細講解,霎時使我更加對歷史的瞭解,歷史的那一幕幕似乎在眼前重現了,彷彿那炮聲,衝殺聲在耳邊迴繞着。同時對那些在戰爭中立下了不朽榮功的先烈肅然起敬,佩服他們的勇敢,佩服他們為國犧牲的可貴精神。他們的輝煌戰績在中國史冊上永垂不朽,何以讓人忘懷?

歸途的路上,隨之浮想,不論是國民黨的主帥還是共產黨的將領,都曾是胸懷報國理想的精英青年,他們曾一同生活、學習、訓練,一同成長,卻又因不一樣的政治信仰而分道揚鑣,甚至針鋒相對。而歷史已經證明,只有把個人的理想和信仰與為多數人謀福址的事業結合起來,才能真正名垂青史,造福後世,歷史啊,讓我們銘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wy5w6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