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觀後感 >

趙氏孤兒觀後感

趙氏孤兒觀後感

第一篇:《趙氏孤兒》觀後感

趙氏孤兒觀後感

《趙氏孤兒》觀後感

這周的語文課,我們欣賞了一部電影——《趙氏孤兒》。自然這次的作業就是寫觀後感。在網上搜了搜,看到了各種各樣的觀後感,褒貶不一。有些看過《趙氏孤兒》原文的影迷更是犀利點評。説電影將原文的情節篡改的面目全非,人物的身份也大不相同。

我沒有看過原文,所以也不能發表什麼不滿與憤慨,只能説説看完電影的感受。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奸人屠岸賈陷害,全族三百多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滅族之仇的事。

看電影比看書總來的視覺效果強,在這部影片中,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使我印象最深刻的是這部電影的主角程嬰。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以大局為重,充滿仁義與信用,而且忍辱負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自刎以保證他們安全離開。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並沒有説出趙氏孤兒的下落,後來因為事情的種種變故,他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經過強烈的思想鬥爭,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長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當成自己的孩子撫養。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我不禁感慨,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每一天都和自己的仇人在一起,真是忍辱負重!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和忍受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終於遭到了報應,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也為此付出了畢生的盡力,當知道畢生的願望達成時便追隨妻子而去。

程嬰以大局為重、忍辱負重的精神深深感動着我,也給我以深深的啟迪。不禁讓我想到了一句話“天將降大任於斯人也,必先勞其筋骨,餓其匹夫,空乏其身。”若不是陰差陽錯的收養了趙氏孤兒,並將其撫養長大,那麼程嬰也就是一個不為人知的大夫罷了,又怎麼會被人所知道呢!雖然過程無比的艱辛,但是不經歷過風雨又怎會見到彩虹。正是因為他的卧薪嚐膽、忍辱負重,才有他最後的成功。

每部影片想傳達的東西都不同,同樣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趙氏孤兒》不禁讓我感到震撼,為了自己的目標可以忍辱負重那麼多年,而且也傳遞了不少道理。做大事者就必須學會忍,小不忍則亂大謀。要以大局為重,朝着自己的目標前進,堅持到底!

第二篇:趙氏孤兒觀後感

篇一:趙氏孤兒觀後感

不久前,我於江海大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説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己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終於遭到報應,終於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己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為重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説程嬰最後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

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可以,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為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説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終於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該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該,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篇二:趙氏孤兒觀後感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不過骨子裏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悲劇,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裏,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歎——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裏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悲劇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馬上停下(請繼續關注:),説麻煩先生下次再來。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説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悲劇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起》,一堆人圍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説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角色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悲劇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接受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裏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可以説是功虧一簣。

説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羣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脱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裏脱穎而出。

篇三:趙氏孤兒觀後感

中國人是不喜歡悲劇的。即使如梁山伯祝英台奔赴赴黃泉,也要在死後化為蝴蝶雙宿雙飛;即使如薛湘靈遭遇洪災,淪為無產者,也會剛剛好投身於她曾救助過的趙守貞家中。人説悲劇比喜劇更崇高,國人卻終是閒散的,可以隨着故事哭哭笑笑,卻不願面對悲劇帶來的深深的思考。最誇張的是竇娥的故事變遷:到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竇娥冤”,竇娥甚至都不用死了。曾有人説,在中國古代文學作品中,只有一部是真正的悲劇,那便是《趙氏孤兒》。然而就是這真正的悲劇,在今天我們看到的京劇中,也被削弱了悲劇力量:程嬰並沒有在結尾處自殺,整齣劇的結局是圓滿的。

我決沒有自虐傾向,圓滿的結局是人人都期盼的。但是我相信,文學作品中的人物本身應具有生命力,人物及情節不應該一味由作者掌控,而應該按照應有的方向發展。好的作者,要做的便是順勢而為之,把應有的結局還給作品和觀眾(讀者)。何況《趙氏孤兒》的取材,是歷史上真實的事件。

當然,這一點瑕疵並沒有削弱京劇“趙氏孤兒”的藝術魅力。這是一部非常好看的戲,一股英雄氣籠罩着全劇。為了救趙氏孤兒——趙武,人們紛紛犧牲了自己。因為趙武在此處已不單單是一個孩子,他是個象徵。趙武還在,被陷害被滅門的趙家就沒有絕後,就還有個希望——有一天為趙家報仇平反,戰勝邪惡力量。是的,戰勝邪惡力量是劇中人物敢於犧牲自己所為的真實目的。所以,同樣是為救人犧牲所有人的影片“拯救大兵瑞恩”,相比之下,“趙氏孤兒”更有一種神聖,更高於現實,更有理想主義的色彩。

程嬰是這齣戲最重要的人物。對於這一人物形象塑造,其成功之處並不僅僅是他的膽識、智慧和犧牲精神,更有其多年來被人誤會的忍辱負重。扶孤與捨命,何難何易?公孫忤臼等人為了趙武犧牲了寶貴的生命,程嬰卻欲死不能,要承受着誤會,要親近佞臣,以圖將趙武撫養成人。可以想見,面對公主等人的責罵和不理解時,有多少次真相險些脱口而出,但是他不能説,他要對得起趙家,更要對得起公孫忤臼等英靈。所以我個人認為在這個點上,這齣戲應該再多一點描寫刻畫,使得程嬰的人物形象更加豐滿。

一個歷史事件被搬上舞台,勢必會有一些出入。在戲中,程嬰假裝投靠奸臣屠岸賈,並讓趙武認其為義父,從小在屠岸賈身邊長大。這樣的變動本身沒有什麼很大的問題,但是這樣長大的趙武,是不是可以在知道真相後,毅然決然殺了屠岸賈?我不禁想到了《射鵰英雄傳》裏的楊康。我們很希望將黑與白,善與惡分得徹徹底底,於是不惜對人物逆人性而動。既然“竇娥冤”中的竇娥可以不用死,那麼“趙氏孤兒”也不妨再多進行幾次改變。狐狸説得對,京劇要想長久的發展下去,就必須與時俱進。

“趙氏孤兒”很好看。當然,這跟它本身取材的精彩的歷史事件有關。中國傳統文化一直提倡的那股正氣,運用到藝術中,很美,很能打動人。

第三篇:趙氏孤兒觀後感

《趙氏孤兒》觀後感

最近觀看了電影《趙氏孤兒》,感慨頗深,它是以元代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為藍本的。與紀君祥的《趙氏孤兒》相比,電影既有得又有失,電影中進行了自己的創作,修改了部分情節,增添了一些新的情節與主題,使《趙氏孤兒》不再是以前的悲劇。

《趙氏孤兒》故事原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靈公武將屠岸賈與忠臣趙盾不和與嫉妒趙盾之子趙朔身為駙馬,屠岸賈與趙盾為爭大權明爭暗鬥,爭鬥中,大將屠岸賈設計陷害趙盾,並下狠心除掉異己,解除後患,竟殺滅趙盾家300人,將眼中釘趙家老小全部斬盡,僅剩遺孤被程嬰所救出。屠岸賈為找到趙氏孤兒,下令將全國一月至半歲的嬰兒全部殺盡,以絕後患。程嬰捨棄自己兒子性命替換趙氏孤兒幫其逃過滅門之災,並由程嬰撫養長大成人。 20年後,孤兒趙武長成,程嬰繪圖告之國仇家恨,武終報前仇。作品描寫了忠正與奸邪的矛盾衝突,揭露了權奸的兇殘本質,歌頌了為維護正義、捨己為人的高貴品質,氣勢悲壯,感人肺腑。

電影的《趙氏孤兒》修改了部分情節,相對於紀君祥的謳歌忠臣的壯烈與屠岸賈的奸詐兇殘,電影中也體現出了母愛的純潔、偉大,並且屠岸賈也變得有父愛,也有愛人的一面。修改的情節是電影失去了原來的滋味,但也體現出其他的東西。如原來是莊姬夫人把孤兒託付給一位經常出入駙馬府的民間醫生程嬰,為了消除程嬰對於泄密的擔憂,自己立即自縊身死。但是電影中卻是莊姬在嬰兒被韓厥發現時為了讓兒子活下去便自殺。與原劇相比,電影表現了母愛的偉大,當然這並不是電影的主基調,只是相對於以前所具有的新的東西。而且劇中愛的力量主要是在兩位女性身上體現的。母愛是那麼純潔,剛生過兒子的程嬰夫兒見了初生的趙氏孤兒,表現出母性愛子而不畏危險的一面,把乳分給了趙氏孤兒;在公孫杵臼家中屠岸賈搜出嬰兒時,程嬰的妻子為了保護兒子和兒子一同死去了。修改情節的還有原來程嬰把趙氏孤兒藏在藥箱裏,企圖帶出宮外,被守門將軍韓厥搜出,沒料到韓厥也深明大義,放走了程嬰和趙氏孤兒,自己拔劍自刎;而電影中韓厥並不是如此的,而且並沒有原劇中那光輝的形象。獻嬰情節也改變了。電影中塑造的人物形象也與原來的有所不同。屠岸賈不再是隻有兇殘狡詐的一面,同時也有了慈愛的一面。對程勃注入了自己的愛,教他武藝,希望使他成為將才。而且在懷疑程勃可能是趙氏孤兒之後,在戰爭中原打算借刀殺人,但是在程勃喊出“乾爹,救我”後又改其無情無義之面,轉身救了程勃。程嬰的形象也與元雜劇中的有所不同。元雜劇中程嬰是具有不畏強權,見義勇為,忍辱負重,視死如歸的崇高品質的忠臣。他為了就趙氏孤兒犧牲了自己的兒子。雖然電影中也是犧牲了自己的兒子,但兩者卻有所區別。電影中有陰差陽錯、誤打誤撞的感覺,而元雜劇中卻是堅定自己的想法:用自己兒子的死換趙氏孤兒的生。電影中的程嬰還有唯唯諾諾的一面,給人猶豫不絕之感。在劇本第三折,狡詐的屠岸賈讓程嬰拷打公孫杵臼,以試其真偽。程嬰為保住趙孤,既要擔當賣友求榮的惡名,又要親手拷打共謀者,特別是屠岸賈當着程嬰的面,親手將假冒趙孤的程子剁為三段,這都使程嬰處於常人所無法承受的精神重負之下。而在嚴峻的考驗面前,強忍悲痛,始終不露破綻。正是在這種尖鋭激烈的矛盾衝突中,程嬰忍辱負重、沉着堅毅、視死如歸的思想性格特點,得到了充分的表現。電影中卻

沒有,我覺得在這點上,電影並未處理好。

電影最不給力的地方在於悲情在最後終沒有給人以完全釋放的出口,反而屠岸賈與程嬰兩個人物這時的性格塑造模糊,既不大惡,也不大義,這是電影最失敗的地方。雖然可能是由於時代的發展,人們更加註重人文的精神,所以人們會注重對精神的需求。也許電影正是出於這種目的所以增改了一些情節與主題。電影中體現出了母愛,電影中屠岸賈的形象也多面化,而程嬰也不再只是視死如歸、維護正義、捨己為人的品質。並且電影給人的感覺不再只是孤兒的復仇而主要是程嬰的復仇,程嬰要通過孤兒之手為死去的親人報仇,所以人的品質精神也不再那麼單純。古典戲曲在今天縱然是需要添加一些新的元素,但是有的地方我覺得卻是不能改變的,這會是悲劇不再那麼的悲劇。屠岸賈有慈愛的一面縱然是好,但他的慈愛僅是對程勃,僅是對於自己的敵人無關的人,也許他只是老無所依而對孩子產生了特殊的感情。但對於大多數人他仍然是殘忍的,所以我覺得在人物塑造上不要模稜兩可,性格模糊。將戲曲與時代結合,從而使戲曲有新的發展。

第四篇:《趙氏孤兒》觀後感

情義不孤-----電影《趙氏孤兒》觀後感

站在面前的男人,高大偉岸,手握權柄,身邊卻沒有一個士兵,只是在手裏拿着一把劍,和同樣手握寶劍的自己冷冷對峙。他是殺了自己三百多親族的仇人,卻又是自己的義父,十五年來對自己無微不至,親手教給自己兵法武藝,讓自己成為一個真正的男人。如今一切真相大白,手裏的劍,本該毫不猶豫地刺出去,卻為何又猶豫再三?殺,還是不殺,對程勃,不,應該是叫做趙武的這個十五歲的男人,真的是一個問題。十五歲,對於現代來説,還是一個孩子,而在兩千年前,這樣一個年齡的男人,卻已必須揹負起恩與仇,情與義的糾纏。

這是電影《趙氏孤兒》在結尾的鏡頭。

趙氏孤兒,是中國流傳千年的傳奇故事。陳凱歌版的《趙氏孤兒》不以高科技為賣點,電影中的打鬥鏡頭不少,但寫實性很強,沒有那些讓人眼花繚亂華而不實的武打動作。從中我可以看到陳凱歌真正專注的,還是用電影本身的語言來講述故事,這本是電影的本質。他讓觀眾可以從頭看到尾,還是帶着緊張的呼吸從頭看到尾。從宮廷暗鬥,朝堂擊犬,慷慨赴死,到義換嬰兒,撫孤成長,再到最後仇人決鬥,恩怨了結,電影裏的每一步情節,都幾乎和我們所熟悉的故事沒有什麼區別。可是,為什麼還是讓人覺得好看,覺得不同以往?因為王學圻。這部電影中唯一一個出彩的演員。

王學圻演的是殺害趙氏滿門的屠岸賈。為了殺一個趙盾,各種陰險狠辣的手段接連出招,一環扣一環,讓人絲毫沒有喘息的空間更沒有還手之力。如此一個人物,夠狡詐,夠狠毒。但僅僅只是演出屠岸賈的狡詐狠毒,那就不是王學圻了。

王學圻還演出了另外一個屠岸賈。那是一個智勇雙全、有情有義、敢作敢當的屠岸賈。擊殺趙盾,屠岸賈的確狠辣,但如此計劃周密的刺殺,也反映出了他過人的策劃和組織能力。這是他的智。從他個人的武勇而言,連程勃(趙武)的那一身本事都是他親自傳授,當程勃(趙武)在戰場上遭到圍攻,他孤身闖陣,憑一人之力救出趙武,這是他的勇。當他還不知道趙武是仇人之子之時,他因為喜愛趙武,將趙武收為義子,把一身本事傾囊相授。在趙武遭到程嬰教訓時,他以義父的身份予以保護。這個時候,觀眾能看見的,是一個慈愛的父親,一個對晚輩還帶着點溺愛的長輩,哪裏看的到他屠殺趙氏滿門的狠毒?這是他的親情。當他從趙武虎虎生風的步伐身形中看出他是仇人趙朔的兒子時,

他動了殺機,並且成功地運用趙武隨他上戰場的機會,至趙武於死地---讓他陷入了敵人的重重包圍。此時此刻,他什麼都不需要做,只要他轉身離去,趙武必死!他也真的轉身而去,但他卻又轉身返回---他聽見了趙武情急之下的大喊:乾爹,救我!他勒馬回頭,衝入敵陣,殺散敵軍,救回了趙武。那麼精明的屠岸賈,能不知道救回趙武是給自己留下了一個心腹大患嗎?

他最終還是救了,即使那是仇人的兒子。但,趙武也是自己的義子,當趙武遇見危難的時候,他喊的,是---乾爹。

那是一個有情有義的屠岸賈。趙武終於知道了事情的真相。屠岸賈也明白趙武已經知道了真相。即使是這樣,他也沒有動用自己手裏的權利,發兵圍攻趙武。而是自己身穿鎧甲,手提寶劍,面對面的站在趙武面前。是的,即使是仇人,即使當年我用那麼狠毒的手段殺了你全家,但現在你是我的義子,我是你的義父,就讓我們用父子之間、男人之間的方式來解決吧。

那是一個敢作敢當的屠岸賈。當他的劍刺傷了趙武的時候,他的眼裏帶着眼淚。那是一個父親對自己傷害了兒子的痛苦難言的淚。當趙武的劍刺在了他的心臟,屠岸賈的臉上,居然帶上了一絲笑容---十五年的恩怨,能用這樣的方式解決,也許,不是最壞的吧!

我看《趙氏孤兒》,只看見了屠岸賈。我沒看見王學圻。一個演員,把自己飾演的角色演到了觀眾忘記了他的境界,就是他最大的成功。

《趙氏孤兒》,就是用這樣的情和義打動了我。兩千年的故事,無數的恩怨和人物,最終都幻化為飛煙。而我們作為觀眾,卻可以點頭評足,歷史,就是這樣讓人難以述説。

第五篇:趙氏孤兒觀後感(1)

趙氏孤兒觀後感 電影簡單介紹在春秋時期,晉靈公不喜權臣屠岸賈當道,且厭丞相趙盾專橫.趙盾之子趙朔雙喜臨門,不僅戰功卓著,而且妻子莊姬也身懷六甲.屠岸賈視之為心腹大患,設計在朝堂上投毒,借靈公之口,滅趙氏九族.莊姬在大夫程嬰診脈時,目睹夫君趙朔身亡,悲痛中決定生下嬰兒.莊姬將嬰兒託付程嬰,讓他交給公孫杵臼,後拔劍自刎.韓厥因此被屠岸賈砍傷,後者下令封城,挨家挨户搜查嬰兒.情急之下,程妻把趙孤交上.程嬰前去認領趙孤,程妻去見公孫杵臼.因封城,程妻母子被藏於影壁牆內.屠岸賈設苦肉計,逼程嬰説出嬰兒下落,相繼誅殺公孫杵臼及程妻母子.程嬰強忍悲痛,獨自撫養趙孤.韓厥在求醫時瞭解到真相,與程嬰結下生死同盟.程嬰攜趙孤投奔屠岸賈門下,並讓屠岸賈認下趙孤為義子.從此,展開了長達15年的復仇計劃....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

俗話説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終於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該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該,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

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同,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情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標籤: 觀後感 趙氏 孤兒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guanhougan/ykepn.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