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實用文 >實用文精選 >

趙氏孤兒觀後感 彙總18篇

趙氏孤兒觀後感 彙總18篇

【導語】

趙氏孤兒觀後感 彙總18篇

趙氏孤兒觀後感 彙總18篇 由本站會員“嗎啡丁”整理投稿精心推薦,小編希望對你的學習工作能帶來參考借鑑作用。

【目錄】

篇1:趙氏孤兒觀後感篇2:趙氏孤兒觀後感篇3:趙氏孤兒觀後感篇4:趙氏孤兒觀後感篇5:趙氏孤兒觀後感篇6:趙氏孤兒觀後感篇7:趙氏孤兒觀後感篇8:趙氏孤兒觀後感篇9: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0: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1: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2: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3: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4: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5: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6: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7:趙氏孤兒觀後感篇18:趙氏孤兒觀後感

【正文】

篇1:趙氏孤兒觀後感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可是骨子裏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杯具,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裏,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歎——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裏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杯具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説麻煩先生下次再來。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説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杯具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齊》,一堆人圍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説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理解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裏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能夠説是功虧一簣。

説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羣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脱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裏脱穎而出。

篇2:趙氏孤兒觀後感

這個寒假,我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些精彩畫面,這是一部感人的影片。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並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這部感人的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是一個晉國大夫。他是葛優演的,劇中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之後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屠岸賈抓走了。程嬰真不愧是忠義之士,他始終沒有忘記夫人臨終前的囑咐,冒着生命危險,救回了趙氏孤兒,而自我的孩子和妻子卻被屠岸賈給殺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而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能夠,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屠岸賈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還不罷休,就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説到,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最終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當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當,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每部影片都不一樣,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可是屠岸賈也説了一句有用的話,不把自我的敵人看作敵人,就沒有敵人。是啊,一個生活在沒有仇恨,無憂無慮的世界上

,才會更加幸福,更加歡樂。

觀看了這部影片,我覺得葛優實在演的太好了。看到他對趙氏孤兒説:“你就是我的兒子。”我一下子感動得眼淚不住地流。剛擦乾眼淚,又看到程嬰迴光返照,看到海青演的妻子抱着兒子邊走邊回頭微笑時,覺得他們一家三口最終又在天上重逢,便哭笑不得了。

我的心境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一樣跌宕起伏,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篇3:趙氏孤兒觀後感

後面還有多篇趙氏孤兒觀後感!

昨日看了《趙氏孤兒》,感覺不象有些網友攻擊的不堪。除了有部分史實有虛構及不通之意,主題倒也鮮明。

如一、在秦漢時期才發明了馬蹬,這樣才使能夠騎兵穩坐立刻,揮刀搏擊,拈弓射箭。而劇情中的歷史應是春秋時代,距秦統一還有數百年,那時的騎兵只是個運輸工具。人四肢並用,專心致志,僅能保證不至於在奔跑中墜落,何談對砍。

二、程嬰之妻並未死於屠岸賈之手,而是與程嬰一齊忍受着喪子之痛,含辛茹苦撫養趙武成人。

三、為使趙武安全避難,與共同密謀,設定環節,由程嬰將親子交付公孫杵臼後,前往屠岸賈處告密,致使公孫杵臼與親子當場被殺,從而瞞天過海,騙過聰明的屠岸賈。而並非如劇中所述,親子誤送被扣,趙武也未能出城等。

四、由於程嬰的告密,為人之不齒,夫妻二人在眾人羞辱中艱難度日,此種狀態對程嬰付出的仁義應當是一種鮮明的襯托,但劇中沒有太多表述。

五、趙武是在晉國君良心發現後,就象滅除趙氏時,沒有國君的首肯,屠岸賈再大的權勢,也是不敢的。一如岳飛之死,眾人只恨秦檜,而並不或不敢指責真正的兇手--高宗趙構。在此基礎上,韓厥等人趁熱打鐵下,仗義執言,晉國君遂感知趙氏之忠義,尋找其後人,讓趙武繼承先人之位。其後趙武在權勢具備的情景下,一舉滅掉屠岸賈。而不是劇中描述的決鬥所致。

六、程嬰的高風亮節反映在其完成了這個千金一諾的使命後,不願獨自苟活,而選擇自殺以謝公孫杵臼之忠義。而非劇中描述的為屠岸賈所殺,也非死後去追隨其愛妻的亡魂,顯出英雄之氣有些兒女情長之敗筆。以上與正史不符之處,或與導演的藝術手法有關。

但在當今物慾橫流的現實社會中,程嬰的捨身取義和殺身成仁的精神,是不可能再現的。不能説良心被狗吃了,確因不少人因為忽略了價值觀和道德情操的培養和養成,從而隨波逐流,一誤再誤,麻木不仁,將錯就錯,以至於漸行漸遠,無法回頭。程嬰的氣節和忠義不是瞬間爆發的,而是來自於他堅韌的內心世界和長期樹立的仁義之志奠積而成的,是一種偶然中的必然。無論發生以何種形式出現的問題,而最終必然是一種結果。我們崇敬英雄之時,更應當體會他們為此付出的辛酸苦痛,感受他們用生命去詮釋的精神,是期望後世之人去認可、去追隨,而絕非一笑了之、一怒了之、一哭了之。

篇4:趙氏孤兒觀後感

很早就對凱歌導演頗有好感,不知是因為有才才有美女相許,還是因為美女提升了導演的知名度,或者相互輔佐映襯,也許凱歌導演就註定有豔福之人,先是之前的倪萍(那可是當紅的央視當家花旦,雖然此刻已是昔日黃花),凱歌導演那其貌不揚的長相可就有他的魅力,或許從古至今郎才女貌都是佳配,但倒過來就不和諧了,他和洪晃的相識感覺就磨滅了凱歌導演的才華,不和諧的音符造就了洪晃的“杯具”。

12月1號在所值班待在寢室看了趙氏孤兒的首映式,感覺陳凱歌導演是個很有思想深度的導演,所以決定12月4日公映到電影院去觀看此片。到了這天白天好忙,好不容易等孩子睡了想起這事,我約了媽媽一齊去天河影城看《趙氏孤兒》,本準備看8點多鐘的,可我們去遲了10分鐘,電影票已經售磬,看9點半的。等待的時間坐在那裏找了個小店修指甲,店裏的服務員問今日放什麼電影怎樣這麼多人?主演都是誰?我回答了她,告訴她主演是葛優、黃曉明、范冰冰和海清。她噗嗤一笑,説你們都是去看范冰冰的吧,呵,我説我們是衝着凱歌導演的電影去的。真是覺悟不一樣,修指甲的服務員可能看到的就永遠是她眼前的那一片天地。

趙氏孤兒以及其悲惋的方式演繹了程嬰救孤的故事,這場鬥爭中劫後餘生的趙家嬰孩在經歷這場浩劫後竟然奇蹟般的活了下來,屠岸賈那陰險的嘴臉在重重地將程嬰家的孩子摔到地上的時候曝露無疑。這是人性卑劣的本質,毫無人性可言。

觀看了這部影片讓我深刻的體會有三:

一、政治鬥爭的殘酷。趙氏家族權傾一方,而屠岸賈卻在排擠中醖釀了一場陷害趙盾的陰謀,在趙盾的兒子戰勝歸來的慶功宴上,他策劃了圖謀篡位的陰謀,並假傳臨終聖旨,趙家滅門,300多條生命在這次鬥爭中喪命。朝廷的鬥爭就是翻手為雲覆手為雨的顛覆性的變化,屠岸賈輔佐年幼的君主大權在握,成了朝權的實際掌控者。可是他最終死在趙家獨孤的劍下,也算成就了因果輪迴的結局。

二、平民百姓的大忠凜然。故事的主人翁程嬰在那麼緊急的時候能夠挺身而出,為趙氏孤兒開闢了條活路,實屬不易。平民百姓的大忠和他們微不足道的社會地位構成強烈的比較。在生命都無法自我掌控的情形下,沉着應對,犧牲了自我的夫人和兒子成全了忠義大業。在奸惡小人的眼皮下生活數年讓屠岸賈對趙孤產生感情,最終讓趙孤親手殺了屠岸賈,這樣戲劇性的故事情節只能説是惡人有惡報。

三、帥哥黃曉明臉上的那道傷疤。屠岸賈的心腹韓厥動了惻隱之心放走了趙孤,而遭到屠岸賈的劍傷,毀了他那英俊的容貌,不得不讓人感覺扼腕歎息,這也是整部戲中悲情主角在生命中的延續,讓我們活生生的看到這樣一個悲情人物活躍在屏幕,這塊傷痛會伴隨他一生。[由本站網友投稿]

雖然這部電影感覺在情節的處理上可能有些荒謬,但在大結局詮釋了它所藴涵的意義。感情比武器更具殺傷力,它能夠搗毀人的精神陣地。

篇5:趙氏孤兒觀後感

不久前,我於江海大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説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最終遭到報應,最終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為重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説程嬰最終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

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能夠,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為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説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最終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當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當,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一樣,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境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篇6:趙氏孤兒觀後感

葛優這個腕比較熟悉,主要是從廣告上認識的,但還從來沒看過他演的電影,雖然我老早就聽説他被譽為影帝了。

也許是看過的,但我有個特點,或者説缺陷吧,就是人意化粧,異常是古裝,我就認不出誰是誰了。

最近看了《趙氏孤兒》,黃曉明、鮑國安、趙文卓都是一眼就認出來了,莊姬和程嬰是誰扮演的愣是沒看出來,只是覺得十分面善。看完後百度了一下才明白,那是范冰冰和葛優。。。

影片很好,起伏跌宕,錯落有致,轉折驟然,吸引眼球。看完之後會讓人至少是讓我產生了一種説不出來的滋味。

看到很多人都貶斥屠岸賈,説他殘忍貪權,大逆不道,嘴臉醜惡。我實在難以苟同。

首先,説他陷害忠良?陷害沒冤枉他,忠良很難説。不要跟我大談史載,以為你跑題了,我們在説影片。趙朔是個次要人物,鏡頭很少,但也足以炫顯出他的張揚、狂傲與自以為是,着實不遭人喜歡。他的父親趙盾也只是寥寥幾個鏡頭,很難準確分析人物性格。能説的只是,他貴為相國,趙氏旗幟人物,很有魄力,臨危沒有昏厥,如此而已。趙氏,屠岸賈,誰忠誰奸,很難説。歸根到底這算得上一場權勢的爭奪吧……

追溯追溯殺戮的緣由吧。我以為有四:一、太監的煽動,這在影片中顯而易見;二、權力爭奪的必然,屠岸賈的功勞漸漸淡去,趙朔出征大勝而歸,此消彼長下,採取些手段也是人之常情;三、復仇的情緒,屠岸賈以往迫於趙氏的責問無奈而又無辜地吞下了一隻馬眼,難吃是次要的,尊嚴受損才是怒根;四、禍起莊姬,屠岸賈是愛莊姬的,又多愛我們不明白,總之他厚葬莊姬,終生未娶,而她卻恰恰嫁給了自我的政敵……

先不説他們。我最欣賞的是趙盾的護衞隊。勇猛,忠誠,精明,無畏。我認為,這等壯士,絕不是金錢所能收買的,如此看來趙盾還是頗有人格魅力的,士為知己者死嘛。

要説還有褒揚的,那就是公孫杵臼了。這個人太瀟灑了!正值,隨和,勇敢,還有很多還有詞宇以供形容的高潔品質。趙氏滅門時他敢於收容遺留的孤兒,平民協助時他肯自降身份向人作揖,執意犧牲時他先遣散下人,應對暴徒時他沒有一絲慌亂,中劍身亡時他沒有丁點後悔。趙氏能結交這等君子,也不枉一死了。

再説説程嬰。只能説這是命運的捉弄,竟把他這個局外人安置在那個糾結的場景。他試圖不介入,卻被莊姬一句“先生,你的藥箱忘了”逼上刀山。之後便是一連串的變故。嬰兒誤換,開口難言;性命要挾,不得不招;骨肉夭亡,髮妻被殺……他還能怎樣樣呢?他活下去的支撐怕是僅有莫大的仇恨與韓厥的對飲了吧。隨着時間的推移,隨着情節的法展,隨着程勃的長大,事情的變換遠不如他所料。勃兒漸漸疏遠他,為難他,不信任他,而當他不得不揭開十五年前的血腥畫卷時,怕是都早已模糊不清了吧……

往事如風,如煙,散了就什麼都沒有了。仇恨只會釀造血與淚的杯具,而不會帶來絲毫快感。世界上最失敗的事莫過於讓一個一無所知的孩子去揹負仇恨。“孩子是無辜的”,韓厥的話是對的。

然而韓厥的人生軌跡為禍打亂。這怨不得別人,更怨不得他自我。“換了我我也會這麼做”,屠岸賈如是説。可見人性往往是相同的。亦即是説,在應對同一件事情時,我們的做法往往一樣,只是我們各自在扮演自我的主角,邂逅與經歷不一樣而已。

公孫杵臼用生命闡明瞭什麼叫交情;

莊姬夫人用生命闡明瞭生命是母愛;

貼身護衞用生命闡明瞭生命叫忠誠;

程嬰本人的死卻充滿了無奈,矛盾,糾結。

屠岸賈也絕不是自作孽,不可活。他武功蓋世,用兵如神,一人之下,萬人之上,卻也可是是命運撥下的一顆棋子。他本能夠不愛,卻選擇了愛;他本能夠不救,卻選擇了救;他本能夠不死,卻選擇了死……

人世間就是這樣,紛繁複雜,難以言説……

篇7:趙氏孤兒觀後感

影片落幕的時候,臉頰上一片濕熱。

劇中的每一個主角都是活的,包括代表忠正的程嬰和代表奸佞的屠岸賈。作為影片的《趙孤》經過一番改編,屏除了作為元雜劇的傳奇色彩和好人至好壞人至壞的元素,為我們呈現了一個較生活、較貼近的《趙氏孤兒》。

元雜劇《趙孤》作為中國古代十大杯具之一,講述的是春秋時期晉貴族趙氏被奸臣屠岸賈陷害慘遭滅門,倖存下來的趙氏孤兒趙武長大後為家族報仇的故事。

看完陳導的片子,我感覺改動頗大。甚至説是把一切都設計在人的情理之中。例如,改動最大的不是韓厥未死和公孫大人撞階變被殺,而是程嬰救孤的出發點,以及其子之死的出發點。元雜劇中的程嬰似乎是一個無畏的大英雄,為救趙孤,親眼看見自我的兒子被剁為三段……陳導所塑造的程嬰,只是一個普通人,一個普通的父親。他能夠救別人,但他作為一個父親怎能放棄自我的孩子?

劇中還有三個人:莊姬、韓厥、公孫杵臼。

原文中此三人的死法分別都被改換,莊姬並非拔劍而是自縊,韓厥乃是自刎,公孫大人則是撞階而死。無論何種死法,他們都是忠正善義、悲壯的靈魂!

其中,葛優扮演的程嬰讓我久久不能釋懷,他的面容上刻着兩個字“父親”。他不是什麼大英雄,他只是一個父親。抱着兒子會開懷大笑的父親……當他親眼看見萬惡的屠岸賈將自我的兒子摔在地上,只一聲,沒了聲響……他,他崩潰了!那是怎樣的一種心境?我沒法體會。可當我看到嚴肅的父親在一旁潸然淚下時,我想我明白了。

陳導的程嬰有一個鮮明的特點,他很膽小。他只是個普通的郎中。當莊姬夫人叫他力保趙孤時,他不知所措,他推辭,他猶豫,他覺得這不是他這種人該承受的。就在這時,莊姬夫人説出了那一段作為一個母親的話:

等他長大了,不要告訴他仇家是誰,就讓他過普通老百姓的日子。

他明白了!因為他也是一個孩子的父親!

劇中描述程嬰喪妻兒後的悲痛,陳導所給的行為是:釘門。在寂靜的空房子裏,僅有趙孤的哭聲和那令人心疼的釘門聲……

二十年中,程嬰忍辱負重,帶趙孤一併投奔仇家,為報血海深仇……

在拍攝片場,還沒開拍,葛優這個大老爺們哭了。我想,這是父親的力量!

二十年後,趙孤應對程老爹對事實的解釋,毫不相信。是啊!任誰也不回相信吧?他對程嬰大吼:“你有兒子嗎?你有兒子嗎?”他深埋心底的將近二十年的委屈和苦楚通通爆發了!他滿眼血絲道:“我怎樣就沒有兒子?我怎樣就沒有兒子?“當那扇釘門打開的時候,那裏,一個嬰兒籃……

結尾,程嬰死了,他身著白衣,白髮飄飛。那一片紅霞掩映處,他彷彿看到了自我的妻兒……趙氏大仇得報,兒子的仇也報了,於是他安然睡去……

程嬰,以父之名,他有兩個兒子:一個叫程勃,一個叫趙氏孤兒。

而他們的父親,名字叫程嬰!

篇8:趙氏孤兒觀後感

在國內的幾位大腕級導演中,陳凱歌原屬於我不太喜歡的導演之列,並且是越來越不喜歡的那種。陳大導演的早期作品有幾部還是不錯的,尤其喜歡那部《霸王別姬》,整部電影充斥着歷史與現實的交織,戲裏戲外不分情境的糾纏掙扎令觀眾揪心。而這部電影也可能是主演張國榮杯具的引子之一。但從《無極》開始,陳大導演的電影除了恢弘的場面和炫目的色彩,找不到多少思想與內涵。但2008年拍的《梅蘭芳》改變了我的看法,陳導的電影又列入我的觀看計劃中。

近期的賀歲片一部之後一部上演,導演、主演的牌子一個比一個大,前期炒作的熱浪更是一個蓋過一個。老謀子的“山楂”炒的最兇,但其中味道並不像想象中的那麼好;馮導的“地震”震動了觀眾的心,可説是催人淚下,但“非2”卻成了“戲不夠、噱頭湊”的大雜燴;而姜大明星的“子彈”則飛的讓人眼暈……。那麼,陳導的《趙氏孤兒》又會是什麼樣的效果呢?説實話,這部電影比同檔期的那幾部賀歲片要好些,不再那麼“無極”。當然,電影好看與否,也是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

這部電影對《史記-趙世家》中的記載動了較大的“手術”,説是“篡改”可能有點過,但若説是“改編”又有點不夠。雖然改動很多,但故事的主線和故事裏的主要主角那是絕不能變滴,畢竟還有“尊重歷史”的原則在限定着。電影與歷史記載相比,改動之處有很多,但差別最大的、最值得評説的應當是兩處:一是程嬰換孤的起因與過程,一是程嬰撫養、教育趙氏孤兒的方式與過程。本人認為:這兩處較大的改動,正是影片“得”、“失”之所在。

《史記》中記載的“程嬰換孤”這一情節是程嬰與公孫忤臼商議的計策,是程嬰忠義氣節的體現。而在電影中,這一情節被做了較大的修改,“換孤”的起因不再是程嬰的仗義,而純屬陰差陽錯和被逼無奈。這樣的改動令程嬰少了些“假、大、空”的英雄主義氣概,多了一份兒温情,添了一份兒人性。這多少可算是電影改變中的“亮點”,應當屬於“得”的部分。只是在整個換孤過程中,程嬰顯得過分懦弱,過分被動,有悖於歷史上這個人的本性。

而救下趙氏孤兒後的程嬰,原本該隱居深山,獨自撫養教育趙氏遺孤,直至晉王幡然悔悟招其回宮。但電影裏卻讓他不甘於深山的寂寞,反而帶着年幼的趙氏孤兒投奔到死敵屠岸賈的門下,且讓趙氏遺孤認賊作父。這一情節的設計實在令人匪夷所思。電影中,趙氏遺孤成長過程中,受到了屠岸賈諸多的恩惠,而他的養父從未給他哪怕一點點復仇的教育。在這樣的教育環境下成長起來的孩子,怎樣可能一下子聚集起滿腔仇恨而手刃仇敵呢?從另一個方面來説:試想在當時的社會背景下,一個人若沒有君主的首肯而隨便刺殺重臣,焉能不受到制裁?不受到追殺?所以,這處改動該算是影片中最大的敗筆,最大的“失”了。

另外,電影裏韓厥的主角設計也令人感到詫異。歷史記載中,韓厥將軍並沒有參與程嬰救孤的過程,但他同情受到屠岸賈陷害的趙氏忠良,也多少明白一點關於程嬰與趙氏遺孤的事情。是他最終讓程嬰和趙氏孤兒重新回到了“人間”,光明正大地走進了社稷。但在影片中,韓厥基本上成了一個莫名其妙的主角,除了在深受震動而放走救孤的程嬰外,看不出他有任何存在的價值。

説到底,陳大導演又犯了他一貫的老毛病——虎頭蛇尾。陳導又一次開了個轟轟烈烈、頗為引人的好頭,接續上一段平鋪直敍的過程,最終卻毀在了讓人莫名其妙的結尾上。

篇9:趙氏孤兒觀後感

不久前,我於江海大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説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最終遭到報應,最終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

程嬰的以大局為重的精神感動着千千萬萬的觀者,也給人以深深的啟迪。司馬遷曾説過:“人固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如果説程嬰最終的下場是重於泰山,那麼若是他未能將趙氏孤兒撫養成才的話,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微不足道了。

程嬰的精神讓我們敬佩,屠岸賈的嘴臉卻讓我們厭惡。

屠岸賈,晉國大臣。卻實在“奸”得能夠,相對於三國時的曹操而言,真可謂是“有過之而無不及”啊!影片中,他在趙相國向皇帝進酒時,乘機誣陷他,並要滅趙氏全族。其狼子野心真叫人膽顫!即使滅了趙氏三百人,他卻連趙氏孤兒也不肯放過,定要斬草除根。但再以大局為重,舍小家而保大國的程嬰面前,他也只能俯首而退。

俗話説得好:“好有好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時辰未到”。果然,十五年後,他最終遭到了報應,死在了趙氏孤兒的劍下。真叫人怡然稱快。像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就是一個社會的敗類。從他身上,我真正的明白了三國時期劉備的一句話:“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如今,我們做為一個公民,做為社會上的一員,更應當多為社會做貢獻,為社會注入新的活力。而不應當,一味的去幹壞事,沒有一顆善良之心,沒有一顆關愛之心,沒有一顆互助之心,沒有一顆感恩之心。那隻會像屠岸賈一樣,遭到人們的排斥,成為社會的敗類。

每部影片都不一樣,每部影片也都發人深省。從《趙氏孤兒》中,我明白了做人的道理,他就像指路明燈,照亮了我前進的道路。觀看了這部影片,我的心境至此還猶如洶湧澎湃的大海,久久不能平靜,或許這就是影片的獨特魅力所在吧!

篇10:趙氏孤兒觀後感

“趙氏孤兒”的故事在中國古代很著名,解放後卻被刻意冷落了,它當中宣揚的忠、義、信,如敝履般扔到一旁。得知有人要鉅額投資拍成電影,我便期盼這電影早日上映。週日值班忙了二十多個小時,昨日午時回來後像爛泥般躺了四多個小時,體力、精神便恢復過來了。晚上,忽然想起能夠獨自去電影,在醫院QQ羣裏打聽了時間,晚上九點五十分還有一場。九點鐘連忙趕往市橋。買票時,旁邊站着另一個男人等着買票,我掏出一百塊錢(每張五十元),説:“我要一張票。”可能我説話聲音小了些,那女售票員抬頭着着我,問:“要兩張嗎”“就一張。”我豎起右食指,稍大聲説。男青年不能獨自看電影的嗎

言歸正傳。《趙氏孤兒》作為賀年片,各媒體廣泛宣傳,老少配“王學圻--范冰冰”的緋聞也造了出來,也夠狠的。網上都説是看了前半部好片。我認為那有失偏頗了。前半部分講述趙家被害,託孤,換孤,情節驚心緊湊,場面有氣勢,後半部則較温情,講述程嬰撫養趙孤。最終才再來個馬戰和不甚激烈的決戰。導演想在影片後半部展現温情和人性,從網上所謂的影視評論家眼裏後半部分是失敗,可見導演又超越了人們的理解本事。

程嬰帶着趙孤投奔屠岸賈(殺趙家仇人)當門客,並讓趙孤認賊作父,認屠岸賈為乾爹,暴戾、奸險、惡毒的屠岸賈信以為他真是程嬰的兒子,教他習武,還教他做人的道理,十足一慈父。屠岸賈發現眼前的義子程勃(劇中趙孤的名字)竟是趙家留下的唯一血脈,當年斬草除根行動並未成功。馬戰時想借刀殺人,生死攸關時刻卻於心不忍。最終趙武(趙孤在歷史上的真實名字)帶着程嬰上門決鬥時,屠岸賈對付一個十五歲少年和一老弱的郎中,完全能夠幾招內置他們於死地,也多次不忍心。最終屠岸賈刺程嬰時,分神,才被趙武一劍刺死。--這便是陳凱歌導演竭力要渲染的人性。精彩、刺激,有半部電影就夠了,在復仇片裏講人性,我認為是禮貌、提高之舉。虎毒不吃兒,奸惡之人也有父子深情。渲染血腥和暴力的被批判,宣揚人性的又嫌不夠刺激,觀眾的胃口太難侍候。陳凱歌導演敢在一商業大片裏不順從大眾,而是站在高位引領大眾,也是有膽識之舉。

對應着歷史講情節吧。春秋時代晉國重耳公子流亡十九年,最終在秦國的幫忙下成為晉國國君。即歷史赫赫有名的“春秋五霸”之一晉文公。多年跟隨他的人當中,除了被燒死在綿山的介子推,都封了官,趙衰是其中一員。由趙衰起趙家在晉國政治界位高權重,這是個起點,隨着歷史的發展,趙氏的後人最終參與了“三家分晉”,建立了戰國七雄中的趙國。“趙氏孤兒”故事雖然於《史記》有記載,但不可全信,《史記》之前的史書很多沒有記載,有記載者也多有出入。“趙氏孤兒”故事有多個版本,元代紀君祥的《趙氏孤兒》中,程嬰讓趙武認屠岸賈作義父,可見陳導演的版本與紀君祥版較相似。紀君祥版太著名了,此刻很多人説陳導演版有“大改編”,則有點牽強了。“趙氏孤兒”在明代馮夢龍的《東周列國志》裏,程嬰攜趙武遠走荒野。一老頭(古人壽命短)帶着一小孩躲藏於荒山,要教他文化和武藝,還要幫忙他復興趙氏,成功的可能性極低。如果認喪子的屠岸賈作義父,則趙孤長大成人,並受到良好教育的機會就很大,並且活在國都政治圈中,日後利用政治鬥爭復興趙氏的可能性便高出許多。即便從情節的曲折性,以及忍辱負重的道德説服力來看,紀君祥版也是值得今日的投資者借鑑的。

葛優不愧是中國賀歲片男演員一哥,把程嬰演活了。真的英雄並非都高喊着口號就義。他就一江湖郎中形象,甚到有點猥褻。本來是局外人,但他受託孤兒,有意無意中以親生兒子替換了趙孤,看着兒子被摔死,夫人被刺死,他還要忍辱負重把趙孤撫養大,還要想辦法讓趙孤為趙家,為程嬰其本人報仇。當然還要復興趙家,這點於電影裏並未表述。程嬰的活比公孫杵臼的死,難多了,程嬰是真的英雄!葛優把英雄演活了,范冰冰和黃曉明的光芒都被他掩蓋了。你不得不服他,一個五十多歲的老男人。

最終我還想一些不太和諧的話。或者在很多人眼裏無關痛癢,但也期望該博文讀者明白。這影片犯了一個極嚴重的歷史錯誤。2600年前不可能這麼壯觀的馬戰!原因很簡單,馬鐙還沒有發明。沒有馬鐙,騎馬是件很危險,很痛苦的事,要靠雙腿夾緊馬身。坐不穩,何談馬背上瀟灑揮舞武器趙國的“胡服騎射”時沒有馬鐙,秦始皇的輕騎兵也沒有馬鐙,後者可從秦兵馬俑中看到。輕騎兵更多隻是騎馬趕路,以到達快速行進。具體何時發明馬鐙,歷史學家也不敢斷定,能夠肯定東晉時期有了馬鐙,而馬鐙在西方的出現,則是八世紀初。決定作戰本事的要素有三:機動本事、攻擊本事、防禦本事。在冷兵器時代,最強大的是騎兵,所以蒙古人能夠一向殺到歐洲。熱兵器時代陸戰之王則是坦克,空中則是戰鬥機。製片方不可能不明白這些歷史常識,我估計是為了迎合觀眾,僅有車戰,不如加上馬戰過癮。但這有明顯的誤導的成份。

總的來説,《趙氏孤兒》是部挺好的電影,值得晚上飛車獨自去觀賞。

篇11:趙氏孤兒觀後感

昨日去看了場《趙氏孤兒》,至少從散場後觀眾的交談中來看,這部電影起碼在普通觀影者應當是博得了還算不差的口碑,我也替老陳舒了一口氣,總算沒有像像《刺秦》那樣叫好不叫座,《無極》那樣慘遭影評人和普通觀眾的如潮惡評。

影片的開頭氣場很大,情結絲絲入扣,毫不拖沓,宮廷政變更是一個視覺上的小高潮,讓觀眾產了較強的代入感(儘管這樣的刺殺場景和十月圍城一樣,按照現實邏輯分析幾乎不可能這麼驚心動魄)。而大概出場十分鐘左右就被秒殺的那個“王”雖然是一個沒有多少戲份的配角,但卻讓我印象深刻,在凱歌的電影裏,統治者往往是用荒誕手法塑造的集昏庸陰陽怪氣於一身的主角,這和膚淺諂媚的張藝謀的構成鮮明比較,敢用隱晦的藝術形式去控訴極權主義政治,真實而不媚俗,是我最欣賞他的一點。

當然,依然不能否認這部電影裏並沒有完全褪去陳凱歌式的一些固有弊病,他對電影電影情節和結構的把握上,舞台化的痕跡還是比較濃重,講故事的技巧和對全局的把握一向是他的弱點,尤其在人性刻畫層面上總是缺乏一些貼近現實生活化的思考邏輯。

范冰冰在生產後看不出產後虛弱的狀態,在自絕前也沒有明顯的內心掙扎的心理軌跡,依照常理起碼應當苦情的眸視自我的孩子一眼;黃曉明放過趙氏孤兒的動機僅僅用良心發現來解釋也太鹹蒼白無力,因為從之後的劇情推進中能夠看出,這個主角的性格陰冷沉靜,幾乎不可能如此感情用事;葛優一向不讓趙孤上學也未作交代。如果説以上都是些不痛不癢能夠忽略的漏洞,那麼以王學芹縝密詭詐的性格特點來分析,完全會在一開始殺掉真正的趙氏孤兒,更不可能有收留葛優作為門客的反常理行為;葛大叔在最終一刻突然放棄盤亙在內心十五年的復仇計劃要帶趙孤去過平淡的生活也顯得突兀,莫名其妙;“三人連環刺”的結局處理太過於兒戲化,打得輕飄飄;葛優在被刺後倒下給了一個近五秒鐘的面部特寫鏡頭,一個常看電影的人應當有經驗,這是給死人才運用的鏡頭手法,但沒想到最終竟然葛大爺又支撐着殘軀跑到大街市上兜了一圈(讓我想到了《十面埋伏》裏章子怡死了又活,活了又死直到把觀眾折磨到死的橋段)。總之電影后半部分情節有些分散,不緊湊,復仇的高潮走的綿軟無力。

總體來説,這部電影還是讓我看到了陳凱歌電影中人文訴求的迴歸(前作《梅蘭芳》簡直就是一部流水賬式的講述藝術人生,感情人生,愛國人生的文藝版“葉問”),也不像《無極》那樣過於晦澀的隱喻和指涉,讓不明就裏的普通觀眾如墜雲霧,外加糟糕的劇情架構,嚴重破壞了一根本來很有深度的故事主題。

再去看時光和豆瓣(應當説中國最權威的兩個影評網站)上的6分低評實在有失公允,我不明白為什麼《生化危機》《敢死隊》這樣的電影都能得分比他高,如過我沒記錯的話,在時光網上,這部電影未上映前它已經是這個分數了。雖然陳凱歌一向力圖將電影昇華到成深層的人性探討層面上,雖然他駕馭劇情和思想性融合的功底不夠深厚,時常讓這種追求把影片的邏輯弄得混亂,但我經過《趙氏孤兒》顯然看到了陳凱歌在後者方面的努力改善。而這部電影受到的詬病顯然超過了它本身所應當所承受的批評。我只能説中國觀眾沒有批判力,沒有理性,被少數輿論所控制,看了《無極》就心理扭曲的調侃,惡搞,咒罵別人的後繼作品,不能不説是中國電影的一種悲哀。

篇12:趙氏孤兒觀後感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西晉時期趙氏人們被人陷害,許多趙氏人口被殺,最終只剩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趙氏孤兒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這個孩子的母親莊姬臨死前將他託付給程嬰,然後就自殺了。程嬰歷盡千辛萬苦救了這孩子,但卻犧牲了他自我的妻子和兒女,程嬰幫他取了一個名字:程勃。之後程嬰帶程勃一齊到屠岸賈做門客,在屠岸賈的門下,程嬰以超強的毅力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程勃最終殺了屠岸賈,幫他的爹報仇,也幫程嬰報了仇,但程嬰也為此丟了寶貴的性命。

程嬰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給人啟發。他的死印證了“人總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句話,他的死屬於重於泰山,假如他沒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程嬰為了拯救一百個嬰兒和趙氏孤兒的生命,不惜犧牲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社會就是一個敗類,而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應當學習他,我們既然是社會的一員,就要給社會一點貢獻,要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如果沒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就會遭到別人的排斥,跟社會的敗類沒什麼兩樣。

《趙氏孤兒》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並且還要有捨己為人的好品質。

篇13:趙氏孤兒觀後感

不久前,我張店全球通電影院觀看了《趙氏孤兒》這部影片,頗有感觸。至今,我的腦海中還時不時地浮現出影片中的一些精彩畫面。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晉國時期趙氏遭人陷害,三百人被誅,只剩下一個孤兒,被大夫程嬰收養,將他撫養成人並報其殺父之仇的事。

這部影片,刻畫了許多有血有肉的人物,其中有兩個人物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一個是程嬰,另一個是屠岸賈。

程嬰,晉國大夫。他是一個能以大局為重,以他人利益為重的人。當年,趙氏遭誅,莊姬夫人走投無路時,將其子託付於程嬰,並以身殉夫。程嬰將其子帶回家,卻在去公孫大人家時,趙氏孤兒被奉屠岸賈之命的官兵帶走。但他卻銘記着莊姬夫人臨死前説的話,於是他便歷盡千辛萬苦最終救回了趙氏孤兒,卻犧牲了自我的孩子和妻子。

痛心之餘,他便一心想着要將孩子撫養大,為他報仇。於是,他將趙氏孤兒取名為“程勃”,並將他帶到了屠岸賈的門下,做他的一位門客。試問,這需要多大的勇氣啊。在屠岸賈的門下,他以超乎常人想象的毅力將程勃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屠岸賈最終遭到報應,最終倒在了程勃,倒在了趙氏孤兒的刀下。但他為此付出了畢生的努力,付出了自我寶貴的生命。

篇14:趙氏孤兒觀後感

混亂,哀愁,這是一個可悲可泣的故事,神奇,幸運,這時一段可歌可頌的傳奇。他,捨棄自我的孩子,換一個不相干的趙氏孤兒;她,用愛感動他人救子,用血染紅一方土地;他,是可悲的?永無親故,家族300多號人無一倖存,他,還是幸運的?在如此千鈞一髮之際,竟得以倖存,有如此多的人的關愛與關注!

幸與悲的交織,情與仇的過往,愛與恨的勾勒,扣動了我們的心絃。莊姬挺着肚子給自我的丈夫趙朔餞行,送他去戰場。誰料,這便是一場災難的開始。屠岸賈先是借刀殺人,後嫁禍於人,還假傳聖諭,讓趙氏300多號人枉死!實在是十惡不赦,讓我們看了都憤憤不平,於心不忍!血腥,屠殺,殘忍,瀰漫,滋長,擴散。趙氏只留下一餘嬰,為了他的名,保住趙氏,多人命喪黃泉,他得以倖存,真是天不絕趙氏!程嬰是為莊姬接生的大夫,受莊姬之託,為保趙氏孤兒,他丟子喪妻,這是一個多麼無私守信的人啊!趙氏孤兒改名程勃,一場風暴似乎過去,這卻是另一場暴風雨的前夕。讓暴風雨來得更猛烈些吧!

程嬰忍辱負重,攜程勃做屠岸賈的門客,讓趙孤認賊作父。隨着時光的推逝,一份仇在程嬰心中愈演愈烈。程嬰由一個嗷嗷待哺的嬰兒長成了健壯的少年,這中間傾注了程嬰多少的愛和精力啊!這一份深情豈是湧泉可報!程嬰備受屠岸賈喜愛,真是造化弄人!直到屠岸賈讓程勃上戰場,穿鎧甲,持寶劍,他由內而外沁出的一股氣概令屠岸賈心中生疑:莫非這是趙氏孤兒!

而後上戰場之際,程勃奮勇殺敵,竟與屠岸賈並肩殺敵,之後又救了屠岸賈!當得知自我的身世之謎後,他義不容辭,要讓所有所以命喪黃泉的人絕非枉死。他同仇敵愾,視死如歸,最終在節骨眼上戲劇化地殺了屠岸賈,程嬰也去了一個他夢想的天堂!

命運決定他是悲的,而愛決定他是幸的。人性的善惡,結局的幸悲,往往只在一念之間!

篇15:趙氏孤兒觀後感

昨日和老公去看了最近熱片《趙氏孤兒》。故事很悲,一開始就悲,看完後心境很難過。故事和歷史的趙氏孤兒相比進行了些改編,使情節更加的跌宕起伏,扣人心絃。

這個電影詮釋了一個在人的一生中十分重要的品德,那就是承諾。這個故事中的每個人都信守着自我的承諾(包括屠岸賈),程嬰對莊姬的承諾,保護了她的孩子,趙朔的妻子莊姬夫人雖然是一介女流,卻也兑現了自我對丈夫的承諾,保住了趙氏家族的最終一枚血脈。故事一開始,就讓人為這個孩子的生死存亡捏了一把汗,不明白他的命運究竟會怎樣發展,看到屠岸把程嬰的兒子摔死的那一刻,我落淚了,可憐的孩子,剛出生沒多久,竟以這樣的方式被結束了生命,他甚至可能都不記得自我母親長什麼樣,他甚至都沒有怎樣好好感受過這個世界,確因為政治鬥爭成了無辜的犧牲品。他的死雖然拯救了趙氏孤兒、雖然拯救了100多條嬰兒的生命,可是,讓我還是悲從心底起。看到此刻的時候,我想起了我的仔仔,她是這麼的可愛,作為一個媽媽,我也會和程嬰的夫人一樣,到最終都保護着自我的孩子。還有那個莊姬夫人,為了讓程嬰順利的帶着她的孩子逃走,不惜犧牲自我。對於一個母親,剛產下自我的孩子,卻又面臨不得不母子分離痛苦,這是怎樣悲啊,難道她不想和她的孩子親近麼?難道她不想抱抱自我的孩子麼?難道她不珍惜自我的生命麼?當然,所以的答案都是肯定的,可是,在面臨生死攸關的時候,她無從選擇,她只能不顧一切的保護

他孩子的性命,母愛是這麼的偉大,無私,無法用任何愛替代。

只是覺得電影起調很高,最終收尾的時候有點簡單,讓人覺得故事沒講完似的。可是心境卻無法平靜,只是想趕快回家,回家看我的仔仔,回家好好抱她,感受我還能愛她的感覺,感受最平凡最温暖最無法替代的愛。

篇16:趙氏孤兒觀後感

經歷從天上掉到地底下的慘痛失敗後,現時的陳凱歌已經聰明瞭許多,肯低頭示好,可是骨子裏的高傲貴族氣還在。這不,看他挑的,先是“一代完人”梅蘭芳,再是中國古典杯具,相當親民,又不降格調。比之國師的偷工減料順手拈來,他還是有認真做事的地方,一絲不苟。只是在《趙氏孤兒》裏,當頻頻出現的女高配樂從背景飄蕩而來,好似詠歎、好似悲泣,我就彷彿看到了陳凱歌撫胸長歎——他依然封閉在自我的世界裏頭,沉浸在自我營造的杯具感當中,無法自拔。

縱觀這些年的賀歲檔片子,《趙氏孤兒》當然不是一部太壞的電影,但也絕對不是一些人吹捧的好電影,沒有驚世更沒有迴歸。陳凱歌能拍出動人心魄的大場面,像宮廷上趙氏蒙冤;能點上一兩個很妖的配角,像晉王和謀士,而光有這些,他卻還是隻能拍出三分之一的好電影,就跟《梅蘭芳》一樣,讓你享受一段直奔高潮而去的前戲,豈不料中途立刻停下,説麻煩先生下次再來。該做的沒做完,這就是《趙氏孤兒》的最大毛病。這必然到來的復仇沒完,就好似斷掉了一口氣,它本該比開場還有畫面感,更能感染人心。不説兒戲化的“三人連環刺”處理,整個復仇過程沒有懸念,打得輕飄飄,簡直毀掉了葛優在前面幾十分鐘的忍辱負重。即使除去這個,有那個靈魂出竅的超現實結尾,《趙氏孤兒》仍舊是一本爛尾戲,好似號召大家趕緊圍觀程嬰的杯具命運,家毀人亡好悲慘。我直接就聯想到了《和你在一齊》,一堆人圍着看小孩拉提琴,看似煽情,實乃做作矯情。

再者幾個人物立不起來,先不説既毀容又毀掉電影的黃曉明,他的韓厥主角基本起到了娛樂效果,大大沖淡了片子的杯具色彩,真不知是陳凱歌開的玩笑還是黃曉明的自我發揮。真正立不起來的人物是程嬰,影片把太多筆墨浪費在了生活瑣細上。由於他的被動,《趙氏孤兒》始終無法交代出他的真實動機,更無法表現出人的崩潰。由於程嬰受制,趙武也不停搖擺,他如何理解事實並向義父刺出劍,這些都表現得太想當然了。電影給出的邏輯是這樣的,程嬰跑到屠岸賈面前,趙武自然會幫程嬰,沒有為什麼。影片有意不斷強化趙武的矛盾遭遇,他一邊是養父一邊是義父,本該有一個精彩的內心鬥爭乃至於自我潰敗,然而這些在《趙氏孤兒》裏都是消失不見的,多了徒勞無益的外景打鬥,基本能夠説是功虧一簣。

説到底,《趙氏孤兒》還是一部典型的中國式大片。你會有相似的笑場經歷,更會有片刻的穿越錯覺。那些一望便知的影視基地搭景,那些灰頭土臉的羣眾演員,那些踐踏史實的各種漏洞。所以,《趙氏孤兒》並沒有能讓陳凱歌脱胎換骨,更無法在這個時代裏脱穎而出。

這就是命。

篇17:趙氏孤兒觀後感

陳凱歌2011年的電影《趙氏孤兒》,沒有姜文的《讓子彈飛》和馮小剛的《非誠勿擾(二)》那樣火爆,卻提出了當下每一箇中國人不得不思考的問題——為什厶我們愛不起來?

《趙氏孤兒》是一個古老的故事,對中國人有着很大的影響,甚至被外國人當作理解中國人的“標本”。所以,法國文豪伏爾泰在改編這個故事時,把劇本名也改成了《中國孤兒》。

傳統的《趙氏孤兒》,以一種極慘烈的方式,表現了中國人的義、中國人的情。可是,時代不一樣了,陳凱歌想對中國人傳統的情義觀有所突破,想探索現代背景下的中國人對這一問題會交出怎樣的答卷。能夠説他努力了,但並沒有取得實質性的突破。陳凱歌骨子裏,還是一個傳統的中國人。

以怨報怨

中國人的義,是以德報德、以怨報怨,善有善報、惡有惡報。即,一方面是滴水之恩,湧泉相報;另一方面是殺父之仇,不共戴天。

紀君祥的元雜劇《趙氏孤兒》,強調的就是這種意義上的義。劇中,程嬰救孤、公孫杵臼自盡,一個是門客,一個是故交,都是義不容辭。這是基於情的義。中國人常常把情與義相聯,即所謂情義。這種義也常常體現為良心。

陳凱歌的大膽之處,在於他把程嬰的身份從門客改為了醫生。這就證明,程嬰與趙氏沒有直接的利益牽連,只是一個偶然捲入重大事件的小人物。這也卸下了他在傳統意義上“門客對於家主”的義之職責。所以,程嬰的復仇,主要是因為自我的喪妻、失子之恨。

這貼合現代人的生活與心理。現代人崇尚獨立,各自為政,只顧自家性命,哪管他人瓦霜。

程嬰對趙氏既然沒有依附,也就沒有義務。程妻抱出趙孤是被兵丁誤打誤撞,程嬰交上親子只為迫不得已。傳統的主僕之義,被改造為現代的骨肉之情。這樣,程嬰就化被動為主動了——不是被動地履踐義,而是主動地實現情——夫妻之情、父子之情。

至於他復仇的方式,那就更具有現代意義了。他不要簡單地殺死屠岸賈(如果是這樣,他有很多的機會,諸如下慢性毒藥,能夠神不知鬼不覺地讓仇人斃命),而是讓趙氏孤兒(此刻叫程勃了)認屠岸賈做了乾爹。這本來就是他的計劃∶“我要讓他們相親相愛,然後趙家的孩子,一劍砍了屠岸賈,那才算把仇報了。”就是説,他不僅僅要讓仇人受戮,更要他心靈受煎。

兼而有之

可是,世界上的任何事情,都不是按照人的一廂情願來發展的。其他種種且不説,孩子的心就不是程嬰能控制的。程嬰讓程勃認屠岸賈為乾爹,卻沒有想到這乾爹有可能比親爹還親。孩子會趴在乾爹耳朵旁説悄悄話,而親爹倒要擔心孩子會不會把自我的祕密泄漏出去。

也就是説,程嬰要的是恨,可沒有想到愛會在程勃心中滋長。因為對於孩子來説,只要身邊的人對他表示愛,他就會回報以愛。如果要一個孩子對愛自我,且自我也愛的人撥刀相向,這是一種殘酷。正如電影中韓厥所説∶“你對這孩子不公平!”屠岸賈也這樣質問他∶“程嬰,你有什厶權利,決定你兒子的生死?你又有什厶權利,讓趙家的孩子為你報仇?他殺得了我嗎?他下得了手嗎!”

愛與恨之間,猶疑與掙扎就這樣產生了。不只是程勃,也包括程嬰。程嬰恨的理由是∶“我跟你説過你是趙氏孤兒!”程勃的反駁是∶“你為什厶要把藥給我?你是個失敗者!一輩子都是!”原先,程嬰曾用自我的祖傳祕藥,救過屠岸賈。雖是迫於程勃的懇求,可或許也是出於他內在良心的發動。

屠岸賈也是一樣。當他解開程勃的身世之謎時,他想讓程勃戰死沙場、以絕後患。並且,一切如他所料,程勃贏得了最初的利,之後卻隻身陷入了重圍。他先袖手旁觀,後率部去。可是當程勃一聲聲“乾爹!救我”的呼救響起時,他頓忘了一切的仇恨、恐懼與算計,立刻回馬救人。

這是他的良心發現,或者説這是他在迴應自我的良心。所以,最終他雖然還是死在程勃的劍下,但他坦然,因為他覺得對得起自我的良心了。

在這種情景下,倒是程嬰父子顯得有些尷尬了。程嬰父子為什厶沒有順着良心的路子走下去,以愛制恨、以善惡呢?這是陳凱歌的問題,也是大部分中國人的問題。因為我們的愛、我們的善,還沒有到達那樣的程度。也因為我們還不明白,為什厶要這樣去愛、去善。更因為我們沒有看到這樣愛和善的榜樣

程嬰父子乃至屠岸賈短暫的愛,能夠在中國傳統情義觀中得到解釋,也處於正常的良心範圍之內。如屠岸賈毅然救程勃,是因為他與程勃建立了類似父子的感情。程勃向程嬰求藥,救屠岸賈,是屠岸賈救過他的命。

可是,他們之間的情,卻也已經經過這種方式回報了。所剩下的是趙氏滅族的仇恨,要經過生死之鬥來解決。

冤冤相報,這就是中國人的情的邏輯、義的原則。這是算術,沒有寬恕和恩典。不明白陳凱歌是被迫服從於這種邏輯呢?還是他本身仍然是一個地地道道的中國人?也許兼而有之吧。

仁者無敵

那厶,像程嬰、程勃、趙氏、屠岸賈之間這樣的深仇大恨,有沒有和平的解決之道呢?其實,是有的。就如程勃問怎樣才能天下無敵時,屠岸賈説∶“如果人人都能做到不把自我的敵人當敵人,就天下無敵了。”

這確實是至理名言,精彩至極。可是,明白道理很不容易,更不容易的是把這道理實踐出來。屠岸賈自我也不得不承認∶“可這很難做到,你乾爹也沒做到。”

屠岸賈此語,與孔孟之言有一致之處。孔子説∶“仁者愛人。”“一日克己復禮,天下歸仁焉。”孟子説∶“仁者無敵。”可是,如何成為仁者?又如何做到愛人,異常是愛自我的仇敵呢?這才是真正的難題。

在中國傳統文化中,找不到充分的資源,那厶我們只能求助於超越所有文化的經∶

“你們聽見有話説∶‘當愛你的鄰舍,恨你的仇敵。’只是我告訴你們,要愛你們的仇敵;為那逼迫你們的禱告。這樣,就能夠作你們天父的兒子;因為他叫日頭照好人,也照歹人;降雨給義人,也給不義的人。你們若單愛那愛你們的人,有甚厶賞賜呢?就是税吏不也是這樣行厶?你們若單請你弟兄的安,比人有什厶長處呢?就是外邦人不也是這樣行嗎?所以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這不是算術,而是恩典。這樣做的根,主要有二∶

其一,審判、賞罰、報應的主權在於神,而不在於人。人的確定難免失誤,人的報復也難免不當。僅有神才是完全公義的,決不以無罪的為有罪,也不以有罪的為無罪。“親愛的弟兄!不要自我伸冤,寧可讓步,聽憑主怒(或作讓人發怒);因為經上記着∶‘主説,伸冤在我;我必報應。’”

其二,神願人和睦,以善惡。而“以怨報怨、以德報德”不能到達這一目的,“愛你們的仇敵”才可能。保羅所説∶“你不可為惡所,反要以善惡。”馬丁·路德解釋∶“藉着向他行善,你必須使他變成像你一樣的好人。這樣,你的良善必可過他的邪惡,並且改變他成為你。”

經還説∶“要惡行善,尋求和睦,一心追。”“恨能挑啟爭端,愛能遮掩一切過錯。”當然,最重要的理由是∶“你們要完全,像你們的天父完全一樣。”

超越之愛

在現實生活中,我們一般不會遭遇趙氏孤兒那樣的境況。可是,為什厶我們愛不起來呢?為什厶我們愛到必須程度,就愛不下去了呢?為什厶我們饒恕到必須程度,就饒恕不下去了呢?因為我們沒有找到經所説的那樣的超越之愛,我們不認為自我有罪,也不覺得自我需要饒恕,我們沒有體會到被饒恕的寶貴與甘甜。

所以,我們還是要堅持傳統,要以牙還牙。問題是,我們所做的一切,真的那厶理直氣壯、天經地義?被我們深深仇恨的人,真的十惡不赦、罪該丌死?想想千百年來,我們民族、個人所經歷的種種苦難、慘劇,再回答這個問題吧!

程嬰的兒子代替趙朔的兒子死了,雖然這不是程嬰自願的,他是被動的,他仍要復仇;耶穌基督代替我們所有的人死了,他是主動的,他卻只想付出愛,只要贖我們所有人的罪。

這就是超越之愛、饒恕之愛。英國著名作家路易斯説∶“做基督徒,意即饒恕那些不可饒恕的人,因為神已經饒恕了你裏面不可饒恕的罪。”

如果屠岸賈,以及屠岸賈似的人已經認罪悔改了,那厶殺死他和他們還有意義嗎?你的復仇還具有絕對的正義性、合理性嗎?好好思考吧!

也許,美國天主教作家盧雲的這段話,會引導你、我找到答案∶“上帝歡喜,不是因為世上的問題已經迎刃而解,不是因為人類所有的傷痛、苦難已告終結,也不是因為成千上丌的人信了主,頌讚他的美善。不!神歡喜,是因為他有一個迷失的孩子,如今找到了。”

其實,影片中也有類似的意思。如屠岸賈讓程勃從屋頂跳下來,他答應接住,卻沒有去接,他要以行動來教育程勃∶“誰也不要信!”程嬰卻讓程勃再跳一次,他用堅定的雙手接住了兒子,讓兒子相信∶縱然所有人失信,父愛還是能夠相信的。

還有,屠岸賈告訴程勃∶“男人最重要的,是要有劍與鎧甲!”而程嬰對兒子説∶“你要有了爹,就什厶都有了。”

當然,這都只是暗示,而正確的表述應當是∶天父的愛是永遠不變的。有了在天上的父,我們就有了一切,在地如同在天。

篇18:趙氏孤兒觀後感

這部影片記敍的是西晉時期趙氏人們被人陷害,許多趙氏人口被殺,最終只剩一個剛出生的孩子,趙氏孤兒的名字也由此而來。這個孩子的母親莊姬臨死前將他託付給程嬰,然後就自殺了。程嬰歷盡千辛萬苦救了這孩子,但卻犧牲了他自我的妻子和兒女,程嬰幫他取了一個名字:程勃。之後程嬰帶程勃一齊到屠岸賈做門客,在屠岸賈的門下,程嬰以超強的毅力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最終,皇天不負有心人,程勃最終殺了屠岸賈,幫他的爹報仇,也幫程嬰報了仇,但程嬰也為此丟了寶貴的性命。

程嬰的精神感動了許多人,給人啟發。他的死印證了“人總有一死,或輕於鴻毛,或重於泰山”這句話,他的死屬於重於泰山,假如他沒將趙氏孤兒撫養成人,那他的死就是輕於鴻毛。程嬰為了拯救一百個嬰兒和趙氏孤兒的生命,不惜犧牲自我的妻子和兒子,這種捨己救人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

屠岸賈這種人,在當時社會就是一個敗類,而在當今社會,我們不應當學習他,我們既然是社會的一員,就要給社會一點貢獻,要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如果沒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就會遭到別人的排斥,跟社會的敗類沒什麼兩樣。

《趙氏孤兒》主要是想突出做人要有關愛之心、善良之心、幫忙之心,並且還要有捨己為人的好品質。

【小編簡評】

趙氏孤兒觀後感 彙總18篇如果還不能滿足你的要求,請在本站搜索更多其他趙氏孤兒觀後感範文。

【網友評價】

不同的讀者看完肯定有不同的感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shiyongwen/shiyongjingxuan/1d51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