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目錄

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精選多篇)
第一篇: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第二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第三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第四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第五篇:淺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

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之心得體會

2014年12月份,我有幸參加了青浦進修學院第二輪骨幹班的開班儀式。黃海忠老師給我們上了一堂生動而又倍受啟迪的課程-----“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

《論語》博大精深,作為精神食糧滋養了我們民族兩千多年;《論語》的內容包括孔子的政治主張、倫理觀念、道德修養、教育原則和教育方法等。其中孔子的教育思想給我留下頗深的印象,得到很多的啟示。

正如黃老師講道:“安人守禮,重視德育,注重全面發展。”這和孔子在《論語*為政》中所言:“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眾星拱之”是相一致的。作為教育工作者,要把德育放在首要位置,理應對學生進行仁、義、禮、智、信、直、勇等全方位的道德教育,培養學生的道德感和責任感,將健全的人格培養放在第一位,然後才傳道授業解惑。

與此同時,他還講到:孔子善於因材施教,善於使用啟發式的教學法。殊不知,在教學實踐中,孔子把他的教育思想和方法與現實生活聯繫起來,因事而教,因教啟事,收到了相當好的效果。子曰:“中人以上,可以語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語上也”。他的不同,是解釋的方式、舉例的深淺因人而異,最終目的是要使每個學生循序漸進,都得到應有的發展,成為社會各個方面的有用之才。

這對於身居一線的教育工作者,在教學過程中,採取因材施教、循循善誘、學思做相結合是有十分重要的指導意義。於我,作為一名英語教師,面對班上存在較為明顯的兩極分化的現象,我一方面積極引導優等生去探討、思考並解決學習問題;另一方面,充分發揮優等生的自主能動性,實行“一幫一,快樂你我”的結對活動,旨在幫助那些基礎薄弱的後進生。除此之外,針對那些極個別的智障學生,則從最簡單的字母、單詞拼讀入手,給予鼓勵和掌聲,使每一個學生在不同層次上,都有所進步,從而增強自信心。

我們都知道,孔子是“言傳身教”的第一個倡導者和實踐者。孔子認為自己的行為能夠成為別人的榜樣,這比説多少道理都有用,也更有意義,因此他時刻提倡“身正”。我們教育工作者不應該記住“身教重於言教嗎”?真正做到公平教育。我曾經在一本書上看過這樣一句話:“人,可以有近視眼、遠視眼,做教師的千萬不可有歧視眼。”這正是要求教師要公平、公正的去對待每一個學生,用自己的言行舉止去感染學生。

這正讓我想到班上那些木訥、反應遲鈍的孩子,甚至那極個別智障的學生。在學習生活中,我從沒有忽視過他們。相反,他們的一個細微的舉止,一點小小的進步,我都會慷慨的放大這些閃光點,給予他們足夠的鼓勵和褒揚。我想,教師要做的就是一棵樹搖動另一棵樹,一朵雲推動另一朵雲,一個靈魂喚醒另一個靈魂。這種無限制無止境的接力賽,靠的就是我們要用自身的言行舉止去感染給那些可愛純真的孩子們,去不斷的認可接納他們。這也正是孔子“愛人之心,推己及人”的真實寫照吧。

有人説:“愛自己的孩子是人,愛別人的孩子是神。”這不僅是對教育工作者最高的評價之一,也是對教育工作者的一種激勵和鞭策吧。也許,教師的一生沒有什麼驚天動地的偉業,卻如同星辰,遠望是一盞燈,近看是一團火。努力照亮着學生前行的路,用最大的熱忱去温暖每一個心窩,並一步一步朝“教育無痕,潤物無聲”的目標奮進,真正做到像孔子一樣教書育人。

第二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蘇霍姆林斯基説:我們教育工作者的任務就在於讓每個學生看到人的心靈美,珍惜愛護這種美,並用自己的行動使這種美達到應有的高度。

雖説國家興亡匹夫有責,但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教育大計、教師為本。當前,我國教育事業發展已經進入到全面提高教育質量的新階段、建設人力資源強國的新階段。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基本職責。作為學校,要提高教育質量,在抓教育培養目標的落實,辦學條件的改善,師資隊伍建設的同時,還要着力抓教師教書育人水平的提高,這樣才能出人才、出成果,為全面實現小康社會服務

教師之所以要堅持教書育人,是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客觀要求,是培養新世紀建設人才的客觀要求,是學生成長過程的客觀要求,也是教學規律的客觀要求。教學永遠具有教育性,但要真正做到既教書又育人,是很不容易的。這就要發揮我們教師個人的主觀能動性,貫徹、落實“三個代表”的要求,使教書育人工作成為教師的自覺行動。

為使教書育人工作做到實處,黨中央、國務院歷來高度重視提高教師工資待遇。胡錦濤總書記在2014年全國優秀教師代表座談會上的重要講話中強調,“要隨着經濟發展不斷提高教師待遇,依法保障教師收入水平”。温家寶總理在201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出,“要完善和落實教師工資、津貼補貼制度”。2014年12月國務院第41次常務會議決定,從2014年1月1日起,在全國義務教育學校率先實施績效工資制

度。這項政策的實施,對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促進義務教育發展,辦好讓人民滿意教育至關重要、影響深遠、意義重大,廣大教師深受鼓舞、衷心擁護、普遍歡迎。

教書育人,首要的一條就是要把愛國主義的教育和薰陶作為老師最大的責任。作為一名普通教師,我們也許不能改變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現狀,不能改變整個社會潮流和輿論,但我們能改變學生,只要我們不推卸、不躲避、不畏難,在心底裏對自己説:“教書育人,我的責任。”我們首先自己要記住我是堂堂正正的中國人,要有濃厚的愛國情感。三人行,必有我師焉”、“學而不思則罔,思而不學則殆”等至理名言都是我們中國教育的精髓。我們有責任繼承良好的教育傳統,並通過教育實踐,不斷髮揚光大。我們向學生灌輸的首先應該是我們自己的文明傳統,我們的唐裝,我們的京戲,我們的漢語,點點滴滴全是我們的文明。

作為老師,作為教書育人的使者,努力學習、勤於實踐,不斷提高教書育人本領;更新教育觀念,積極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改進教學方法,鼓勵和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和實踐能力;積極投身教育教學改革,做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努力踐行者和積極推進者。首先需要有愛心。而在教育中,愛更是教育的靈魂和生命。對學生進行愛的教育,是教育的關鍵,也是教育的基本要求。愛能激活學生的思維,彰顯學生的個性,放飛學生的心智,啟迪學生的心靈,喚醒學生的潛能,讓學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學習的快樂,成長的快樂。其次,教書育人需要耐心。內心如火一般熾熱,對每一個學生負責,為全體學生服務,

這樣才能燃起學生對知識渴望的熊熊之火。激發學生的鬥志也是必不可少的,給他們樹立信心,讓他們有“克敵制勝”的決心,這樣才能在“創新教育”面前打好攻堅戰。

只要能真正做到教書育人,教學質量就自然而然的的提升起來了。

第三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中國古人講求“在其位,謀其政”,美國作家愛默生認為“責任是一種至高無上的價值,它具有崇高的品格,在所有價值中居於最高的地位”。唐朝人韓愈將“師者”定位在“傳道、授業、解惑”的層次宿求上。對於本人來講,教書育人是太陽底下最為光榮神聖的職業,屬於“快樂大本營”的範疇。韓非子講得好:世異則事異,事異則備變。“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鐘”如今也貶義褒用,被詮釋為愛崗敬業,失卻青春歲月的同時,收穫責任意識。於是,我時常把責任心的缺失

看作是為師從教的最大失敗,此所謂“教育興亡,匹夫有責”。

記得費孝通先生有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雙腳踏過的地方都散發着玫瑰的芬芳。《紅樓夢》中有警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桃紅又是一年春。屈指算來,我從事教書育人工作已將近一年矣,如果説經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那麼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日日夜夜是我莫大的幸福。隔行如隔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對自己從事職業的重要性有獨到的年感悟和認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多建一所學校,就會少建幾所監獄。而作為受教育者的廣大學生則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記得自我們小的時候,就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爛熟於心,於“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學,師之惰”刻骨銘心,沉浸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無盡意境中,陶醉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質樸古訓中。其實,這都折射了教書育人所扮演角色的舉足輕重,凸顯了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所承載的價值取向對於這個社會是多麼不可或缺。傳承文明,開拓創新,正是對教育本身及其身體力行者的最好解讀。我自豪,因為我是人民教師這個特殊而光榮的羣體中一分子。

詩人但丁説:“愛是美德的種子。”歌曲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作為一個老師,要有“杜鵑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執著堅忍,具備“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我們要善於和物慾橫流、追腥逐臭的世俗潮流遠距離,和三尺講台近距離,與廣大學生零距離。我們要學會用愛心和真誠在老師和同學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樑,打造一個互動平台。愛心温暖人心,真誠消融堅冰。理解—諒解—化解—和解,展現的是師生關係間和諧良性的發展軌跡。童年,總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愛心守望,真誠同行,是我的默默追求。

三毛有詩云:平凡簡單,安於平凡真不簡單。選擇了三尺講台,就等於嫁給了寂寞。先人以“非寧靜無以致遠,非淡泊無以明志”來勵志。不錯的。都説尋芳路上花如錦,可“世之奇偉、瑰怪、非常之遠常在險遠”。作為一個國語老師,“好書不厭百回讀,熟讀深思子自知”是我的座右銘。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樂之者。讀書是我生活的一半,想到“半部〈論語〉治天下”的典故我總是莞爾一笑。讀書足以怡情,足以傅彩,足以長才。作為教書育人的載體和主體,必須胸有丘壑,正所謂“家中有糧,心中不慌”。我見證了“昨夜西風凋碧樹,獨上高樓,望盡天涯路”的孤寂落寞,品嚐了“衣帶漸寬終不悔,為伊消得人憔悴”的艱辛痛楚,也和我的學生共同領略分享了“驀然回首,那人卻在燈火闌珊處”的激動喜悦。為人師表,提倡師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對無數像我這樣的國語老師矢志不移所欲求人格理想的詩意描摹。安貧樂道,獨善其身,正是一個教書匠修身養性、超越自我的標尺槓桿。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育人是我生命的另一部分。首先,我會讓學生們逐漸通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培養他們學好用好國文的興趣,讓他們珍惜大好時光,懂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哲理;其次,我會創新教學方式,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娓娓道來,融入到他們腦海中,將“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理念匯入教誨孩子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日常生活中,把“和而不同”延伸到學生們接物待人的行為準則中,以“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引導同學門勤奮刻苦。第三,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注重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促進他們共同提高。這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於潛移默化中增長了孩子們才幹,擴展了他們的視野,增加了他們的智慧。同時,鍛鍊了自己的本領,出現了“雙贏”局面。大家同舟共濟,步調一致,齊頭並進,共赴前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堅持“日省吾身”內斂務實;同時積極探索在教書育人方面的新路徑好方法。不求桃李滿天下,但求問心無愧,配得上“人民教師”這個稱號。路漫漫其修遠兮,吾將上下而求索。我相信,只要勇於攀登,不畏艱險,就一定能夠達到光輝的頂點,實現自己的人生價值。這就是我讀書育人的心得體會。xx-4-16

教書育人心得體會(2):

回顧自己最初的那些願望,其中並不包含教師這個職業。因為似乎覺得那份工作太煩,每天要面對那麼多嘰嘰喳喳的小孩子,頭都大了。後來進入了這一行,才發覺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它遠比我想象的要有意思得多。於是才開始安下心來,本分工作。

1、當教師讓我變成了一個更有耐心的人。

和孩子打交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很可愛儘管無知。他們屢錯屢犯卻並非因為他們故意而是因為他們容易遺忘。所以,我就經常告訴自己要放下急噪的情緒低下頭、彎下腰和他們説話,畢竟教育是件循序漸進的事情也是件反覆的事情。

2、當教師讓我變成了一個更有愛心的人。

當初實在不認為教書是一件讓我感興趣的事情,也並不認為它有任何偉大之處。而我卻依然能沉下心來工作,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歡孩子。最初喜歡孩子是因為剛畢業自己是個孩子性情的人,和他們打成一片是件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後來喜歡孩子是因為我喜歡孩子豐富而純淨的內心世界,他們使我覺得我可以活在他們充滿真、善、美的天地裏。而且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越久便讓我對他們的喜歡越發深沉。

3、當教師讓我變成了一個更有責任心的人。

以前一直接受着父母、長輩等的關心而很少去關心別人。成為了那麼多孩子的“姐姐”(或者也可以説“媽媽”)之後,覺得肩膀上的責任一下子就沉重了起來。覺得不讓他們學會什麼什麼知識,覺得不幫助他們養成什麼什麼習慣,那彷彿就是自己的恥辱似的。也不願意自己去誤人子弟,就發狠心要對他們負起責任。這種責任感讓我對他們關愛有餘、監管有加、嚴格有度。我也從這份責任之中體會到了疲憊和幸福。

從教師的角度來説,首先教師要尊重這樣的學生,幫助他們創造一個安全、温暖的氛圍,使其最大程度的表現自己。教師應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使他們和同學都能正確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問題學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納,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感。其次,教師要多與學生多交流,成為他們生活中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學生有煩惱願意與教師傾訴。教師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走出迷茫和困惑。教育的過程是一個心的歷程。就如社會上對教師的定義一樣——“教師,是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那麼多年以來,感覺自己猶如一個演員一樣,在飾演着一個又一個不同的角色,在學生的舞台上去成就他們的故事。正如《長大後我就成了你》那首歌裏所唱的一樣——“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間教室,放飛的是希望守巢的總是你。……長大後我就成了你,才知道那個講台舉起的是別人,奉獻的是自己。”而我無悔於這樣的選擇,並且我也無憾於這樣的付出。

第四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陶家一中“學名家、談體會”徵文

教書必須育人

——公主嶺市陶家一中 張濤

近年來,我作為一名主管德育的副校長,越來越深刻體會到:教書與育人相互關係的重要性。只有關心學生的成長,才能達到最佳的教學目的,才能使學生既能學到更多的文化知識,又能養成良好的做人習慣。我謹以聽取魏書生的課後,談一點教書育人的體會。

教書必須育人,也就是説:教師必須關心愛護學生,在傳授專業知識的同時,以自身的道德行為和魅力,言傳身教,引導學生尋找自己生命的意義,實現人生應有的價值追求,塑造自身完美的人格。

教書和育人是一個不可分割的完整的教育過程,教書育人是教師的天職。這既是教師工作的歷史傳統,又是新時期賦予教師的光榮職責。《大學》中提出:“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於至善。”人民教育家陶行知先生也曾提出:“千教萬教教人求真,千學萬學學做真人”。這些論述,都肯定了教書又育人的重要性,而且從不同角度揭示了教書育人的必然規律,給我們以深刻的啟迪。從新時期的要求講,我國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所需要的既有堅定正確的政治方向,又有實際知識和本領的“四有人才”。

記得費孝通先生有句膾炙人口的名言:凡是我雙腳踏過的地方都散發着玫瑰的芬芳。《紅樓夢》中有警句:不經一事,不長一智。桃紅又是一年春。屈指算來,我從事教書育人工作已將近二十六年,如果説經歷是人生最大的財富,那麼我和我的學生們一起走過的日日夜夜是我莫大的幸福。隔行如隔山。作為一名人民教師,首先必須對自己從事職業的重要性有獨到的年感悟和認知。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多建一所學校,就會少建幾所監獄。而作為受教育者的廣大學生則是祖國的花朵,民族的希望。記得自我們小的時候,就對“勿以惡小而為之,勿以善小而不為”爛熟於心,於“子不教,父之過;教不學,師之惰”刻骨銘心,沉浸在“先生之風,山高水長”的無盡意境中,陶醉在“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質樸古訓中。其實,這都折射了教書育人所扮演角色的舉足輕重,凸顯了作為“人類靈魂工程師”的我們所承載的價值取向對於這個社會是多麼不可或缺。傳承文明,開拓創新,正是對教育本身及其身體力行者的最好解讀。我自豪,因為我是人民教師這個特殊而光榮的羣體中一分子。 詩人但丁説:“愛是美德的種子。”歌曲唱得好:只要人人都獻出一點愛,世界就會變成美好的人間。作為一個老師,要有“杜鵑夜半猶啼血,不信東風喚不回”的執著堅忍,具備“精誠所致,金石為開”的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我們要善於和物慾橫流、追腥逐臭的世俗潮流遠距離,和三尺講台近距離,與廣大學生零距離。我們要學會用愛心和真誠在老師和同學之間架起一座溝通橋樑,打造一個互動平台。愛心温暖人心,真誠消融堅冰。理解—諒解—化解—和解,展現的是師生關係間和諧良性的發展軌跡。童年,總是回憶時含淚的微笑。愛心守望,真誠同行,是我的默默追求。為人師表,提倡師德,讀萬卷書,行萬里路,這是對無數像我這樣的國語老師矢志不移所欲求人格理想的詩意描摹。安貧樂道,獨善其身,正是一個教書匠修身養性、超越自我的標尺槓桿。

“落紅不是無情物,化作春泥更護花。”育人是我生命的另一部分。首先,我會讓學生們逐漸通曉“書中自有黃金屋”的真諦,培養他們學好用好國文的興趣,讓他們珍惜大好時光,

懂得“少壯不努力,老大徒傷悲”的哲理;其次,我會創新教學方式,在講授知識的過程中,將“天行健,君子以自強不息”的進取精神娓娓道來,融入到他們腦海中,將“天地與我並生,萬物與我合一”的理念匯入教誨孩子們人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日常生活中,把“和而不同”延伸到學生們接物待人的行為準則中,以“舊雨三年精化碧,孤燈五夜眼常青”引導同學門勤奮刻苦。第三,我堅持以人為本的教育方針,注重因材施教,分類指導,促進他們共同提高。這樣,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於潛移默化中增長了孩子們才幹,擴展了他

陶家一中“學名家、談體會”徵文

們的視野,增加了他們的智慧。同時,鍛鍊了自己的本領,出現了“雙贏”局面。大家同舟共濟,步調一致,齊頭並進,共赴前程。

桃李不言,下自成蹊。我堅持“日省吾身”內斂務實;同時積極探索在教書育人方面的新路徑好方法。不求桃李滿天下,但求問心無愧,配得上“人民教師”這個稱號。

第五篇:淺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淺談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寧海中學潘鴻飛

從教已經十多年來。回頭想想,這麼多年居然就這麼過來了。真是感慨萬千。回顧自己最初的那些願望,其中並不包含教師這個職業。因為似乎覺得那份工作太煩,每天要面對那麼多嘰嘰喳喳的小孩子,頭都大了。後來進入了這一行,才發覺這個世界的精彩之處,它遠比我想象的要有意思得多。於是才開始安下心來,本分工作。

從教師的角度來説,首先教師要尊重這樣的學生,幫助他們創造一個安全、温暖的氛圍,使其最大程度的表現自己。教師應充分發揮他們的優點,使他們和同學都能正確看待自己,看到自己身上的閃光點。這樣做的目的是使問題學生感到自己受尊重、被接納,獲得一種自我價值感。其次,教師要多與學生多交流,成為他們生活中無話不談的知心朋友。學生有煩惱願意與教師傾訴。教師儘自己所能幫助他們排憂解難,幫助他們走出迷茫和困惑。

教書育人是教師的首要任務,傳道、守業是教師最基本的職業要求,指導學生學習、教會學生學習是21世紀教師素質的重要體現。

當教師讓我變成了一個更有耐心的人。和孩子打交道是件很有意思的事情。他們很可愛儘管無知。他們屢錯屢犯卻並非因為他們故意而是因為他們容易遺忘。所以,我就經常告訴自己要放下急噪的情緒低下頭、彎下腰和他們説話,畢竟教育是件循序漸進的事情也是件反覆的事情。

當教師讓我變成了一個更有愛心的人。當初實在不認為教書是一件讓我感興趣的事情,也並不認為它有任何偉大之處。而我卻依然能沉下心來工作,最大的原因可能就是我喜歡孩子。最初喜歡孩子是因為剛畢業自己是個孩子性情的人,和他們打成一片是件最自然不過的事情;後來喜歡孩子是因為我喜歡孩子豐富而純淨的內心世界,他們使我覺得我可以活在他們充滿真、善、美的天地裏。而且我和孩子們相處的時間越久便讓我對他們的喜歡越發深沉。當教師讓我變成了一個更有責任心的人。以前一直接受着父母、長輩等的關心而很少去關心別人。成(版權歸本站)為了那麼多孩子的“姐姐”(或者也可以説“媽媽”)之後,覺得肩膀上的責任一下子就沉重了起來。覺得不讓他們學會什麼什麼知識,覺得不幫助他們養成什麼什麼習慣,那彷彿就是自己的恥辱似的。也不願意自己去誤人子弟,就發狠心要對他們負起責任。這種責任感讓我對他們關愛有餘、監管有加、嚴格有度。我也從這份責任之中體會到了疲憊和幸福。舊的教育方法強調:“學生有一杯水,教師就應有一桶水”因此各種教師進修班應運而生,課堂上教師為表現自己有一桶水,45分鐘的課,自己就講了近40分鐘,有的還覺得沒講透,經常拖到下一科老師來上課才戀戀不捨的離開。

把教學看作是知識的傳授是最普遍、最傳統的,也是落後於時代要求的。著名物理學家楊振寧認為:“中國教育方法是一步步教、一步步學。傳統教育方法訓練出來的小孩,可以深入地學習很多東西,這對於他進入大學、考試有很多幫助??但中國最需要的恐怕不見得是會考試的人。”很顯然,只會考試的人難以適應當今世界的。

創新教育和實踐教育是素質教育的兩大重要內容,教會學生如何學習,如何開創性地學習,並在社會實踐中掌握和運用是至關重要的。中國教育學會會長顧明遠教授到美國訪問,在談論對美國教育的看法時很直率的對美國人説:“你們的國小教育中,學生的基礎知識較差。”美國人問道:“先生,請允許我叫一個學生,來考一考如何?”於是美方找來了一個四年級的學生,顧教授提了一個問題:“你知道什麼叫算珠嗎?”學生回答:“我不知道。”説完後,國小生馬上坐在計算機前提檢索。“噠、噠、噠”隨着鍵盤的敲擊聲,計算機屏幕上出現了什麼是算珠、算珠的歷史、算珠的應用等問題的説明。

這件事引起教授的思考,其實也值得我們大家思考。正如北京大學附中校長趙鈺對中國基礎教育的評價那樣:“我國的基礎教育存在兩強兩弱的現象。我們的基礎知識比較強,考試能力比較強;但是我們的動手能力、實踐能力比較弱,我們的創新精神、創新能力比較弱。”我們弱項恰恰是21世紀人才最重要的素質。

《中國教育報》“教師應是‘自來水’”一文中,把教與學比作一桶水和一瓢水,並推而廣之,“教師必須是自來水。”筆者則認為,水再多,也不外乎教與學的灌輸關係,只不過是量的大小。教師如何讓學生認識到水的重要,並不斷去探索水源,發現水源,這才是教師在素質教育中真正成功,才是素質教育所要求的實質。“授人以魚”只能使人受用一時;只有“授人以漁”才能使人受用終身。

本站推薦訪問其他精彩文章:

教書育人的一點心得體會

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我的教書育人心得體會

教書育人楷模心得體會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8d3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