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學習培訓心得體會 >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實用10篇)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實用10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10篇《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相關的範文。

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實用10篇)

篇1:名師培訓個人心得體會

帶着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着,今年7月20日---21日,我有幸參加了***市“中國小教學名師論壇”培訓活動,培訓主要是圍繞“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髮展與教師專業成長”等內容展開。

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説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市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的平台。藉助這個平台,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4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方面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

這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

通過聆聽宋曉朋的“基於核心素養”時代的課堂轉型與高宏娟老師的“基於核心素養的學生科學精神的培養”講座,我收穫頗豐。幾位專家用深入淺出的語言,用一個個鮮活的實例分析了核心素養的重要性。在兩天的培訓學習中,不僅讓我知道了核心素養是學生應具備的適應終身發展和社會發展需要的必備品格和關鍵指針,更讓我明確了“價值觀”,“思維方式”,“品格”是學生和教師應重點培養的學生的素養。教師應該關注的是“樂學善學”——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是“勤於反思”---學生學習的學法;是“數字學習”----學生整理數據的能力。教師要在生命課堂中將“育人點位與教學內容有機結合”,倡導“三生課堂”培養學生核心素養。

聽了劉靜老師的`《月之故鄉》的觀摩課,無論是老師還是五年級學生的表現,都讓我為之一振。她在課堂上用自己豐厚的人文底藴去浸潤每個學生的心靈,讓每個學生都感覺到祖國語言文字的神奇與感染力,學習的幸福寫在每個學生的臉上。劉老師在教學過程中不是“告訴”知識,而是“激發”學生的學習潛能、“激勵”學習熱情、“引領”處事方法、態度、價值觀以及綜合能力。教師的“教”啟發、引導學生學會學,教師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自主性,點燃了學生的智慧火把,課堂中師生“教”與“學”的個性充分張揚,呈現出共生共長的良好態勢。特別是在朗讀環節,在劉靜老師的引導下,學生們的朗讀融情於聲,以自己的聲、情感染了自己,也感染了每一位在場的聽眾,讓文章的思想感情與讀者產生了共鳴,也把課堂教學推向了高潮。這樣的課堂是因材施教、學思結合、知行統一的課堂;是自覺主動、活潑生動、師生互動的課堂;是充滿着“愛”、洋溢着“情”、體驗着“樂”的課堂。 這樣的課堂怎能不讓與會教師嘖嘖稱讚?

楊絳先生説:我們曾如此渴望命運的波瀾,到最後才發現:人生最曼妙的風景,竟是內心的淡定與從容……我們曾如此期盼外界的認可,到最後才知道:世界是自己的,與他人毫無關係!

教師的生活是平淡的,我接受自己平淡的生活!但我更清楚:即使日子平淡,但行走的腳步不要停歇。

篇2: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感受之一: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第一,教師要有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倖幸福福做教師”的前提是教師要有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把教學、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的事業而不是養家餬口的工作。有了對教育的熱愛並把這種熱愛轉化為教學工作中的熱情,你就會體驗到教師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動力。

第二、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根基,對學生的愛應該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基本功階段,第二階段是教學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是教學生成階段,而第四階段就是教師品德階段。沒有對學生的愛,你的課上得再好,榮譽得的再多,教學基本功再紮實,教學設計得再好,也不可能達到專業發展的最高階段――教師品德階段,甚至連精彩的課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現。

感受之二:變,有變革才有創新。

第一,改變思維模式,有了新思維才會有新行動。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學轉變成重視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改變對教材的理解,重視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挖掘藴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創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斷地開發新的教材資源,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時代的發展合拍。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與評價內容,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各種素養的養成……

第二,改變角色定位。讓老師從課堂的中心進行合理的位移,轉變成課程資源的建構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對話的交流者,課堂教學的研究者。由原來的“主演”轉變成“導演”,變成學生學習的協作者,學生學習情境的創設者。恢復學生的“主角”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探索過程,張揚個性,發現自我。

第三、轉變備課方式。“一堂課備一輩子,一輩子備一堂課。”從單純的備教材轉變為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備教學媒體,備各種教學資源,另外還要備自己,備教學設計。備出挑戰傳統、異想天開的課,備出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課,為學生的成功引路,為學生的發展奠基,同時也為教師自己的幸福積累資本。

新課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課改的行列中,這是時代的要求,是老師的職責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進步。

第一,反思是一名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記得一位專家説:“你努力地教一輩子的課也不一定成為名師,但要堅持寫幾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長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重視反思、善於反思,要讓反思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習慣,成為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有力的抓手。

第二,善於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課堂。我們上的、聽的每一節課都有其精彩之處,及時地記錄下來就是我們以後備課的資源,任何一堂課也都會有疏漏、失誤之處,課下冷靜思考,剖析原因,積極尋找對策和解決方法就會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還可以記錄下精彩的瞬間、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寬教師的思路,有利於對教學的再設計。

感受之四:讀,會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第一、讀書是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豐富我們的教育思想,讀各位專家的教學設計、教育專著可以啟迪我們的思路……一本好書就是一個精彩的世界!這次培訓,我閲讀了大量的教育專業知識的書籍,如《以學定教》《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給我一個班就滿足了》等等,使我對教育教學觀念有了新的認識,並重新審視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對學生觀、知識觀、課程觀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比他課堂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才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主要的來講。”可見教師要擔當歷史和時代所賦予我們的重任,僅僅滿足於學習和研究過的某一專業,是根本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的,教師職業本身就決定了教師必須以積極的態度正確對待知識和不斷增加新知識。科技迅猛發展,新知識迭出不窮,所以,我們要用敏鋭的目光,學習、瞭解、掌握大量的學科知織,使自己成為知識面廣、專業知識深厚的“T”型人才,從專業型教師逐步向綜合型、學者型教師過渡,以適應未來社會和教育系統內部的競爭。這次培訓,除了知識、理念上的收穫,同樣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無止境,教學無止境。

第二、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可以成為我們的指路明星。特別是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多讀書是不可缺少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一個博覽羣書的教師一定是受學生尊敬的教師,一個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的教師一定是學生樂於接近的教師。讀書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為,讓書香伴隨我們的教育事業一路同行。

感受之五:協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協作可以取長補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幫助。眾多名師的成長經歷啟迪我們:要想使自己得到較快的提高和發展,一定要融入一個集體,要有自己的協作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體。教學,不應是孤軍奮戰,教育研究更不應該是單純的個人努力。

第二、合作創造和諧。教學是一個需要奉獻的事業,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業。一個人的孤軍奮戰難免會產生落寞感,勢必會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悲傷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時,需要有人點撥,困難時,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個集體,為他人的成功祝福,為自己的成長歡呼,體會合作帶來的和諧與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問題的解決策略,共同行進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無限光明。

培訓就要結束了,狼吞虎嚥下的知識還來不及“反芻”。培訓給我指明瞭一條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麗的風景。

篇3: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帶着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着,我很榮幸地參加了20xx年固始縣第二屆名師培訓學習。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縣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的平台。藉助這個平台,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非常感謝各級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10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等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

這次培訓給我們提供了再學習、再提高的機會。培訓內容豐富,形式多樣,有集中培訓、有學員間的互動交流,專家進行講座。專家的教育教學理念、人格魅力和治學精神深深地印在我的心中。他們所講內容深刻獨到、旁徵博引、通俗易懂、生動有趣、發人深省。這次聽了他們各具特色的前沿講座,先進的教育理念、獨到的教學思想、全新的管理體制,對我今後的教育教學工作無不起着引領和導向作用。這次培訓之後,更增添了我努力使自己成為科研型教師的信心,給了我們強烈的感染和深刻的理論引領。下面是我在培訓中的幾點心得體會: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更新觀念。隨着知識經濟時代的到來,信息技術在教育領域廣泛運用,“教書匠”式的教師已經不適應時代的需要了,這就要求教師不斷的研究,必須具有現代教育觀念,並將其運用於教育工作實踐,不斷思考、摸索,朝着教育家的方向努力。以教師為本的觀念應當轉為以學生為本,自覺讓出主角地位,讓學生成為主角,充分相信學生,積極評價學生。

聽了吳勝龍老師講的慕課微課教學法與課程設計,讓我深刻地認識到作為一名教師,要堅持不斷地學習,積極進行知識的更新。隨着我國經濟的高速發展,教育現代化工程的不斷推進,當前以多媒體與網絡技術為核心的現代教育技術的迅速興起,正猛烈地衝擊着各學科的教學。在網絡理論下知識突破,使教學觀念,教學主體,教學方法,教學過程和教學形式都發生根本改變。傳統的“以教師為中心,靠一支粉筆一張嘴”的教學模式,已不能適應新課程“主動、探究、合作”學習方式,傳統觀念下的“師者傳道、授業、解惑”的觀點,也將被基於新課程教學提出來的“教育要為學生的終身發展奠定基礎,讓學生學會做人,學會求知,學會合作,學會實踐,學會創新”的理念所取代。教師應與時俱進,適應時代的發展,做好自己的角色定位,充分利用網絡環境,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提高學生的實踐能力,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促進教與學的改革深化。學習,教學相長、共同進步。

鄭曉邊老師的《教師職業生涯和幸福力》和王后雄老師的《成為卓越教師的十項修煉》,讓我能以更寬闊的視野去看待我們的教育工作,讓我學到了更多提高自身素質和教育教學水平的方法和捷徑。“愛”是教育永恆的主題,我們知道了怎樣更好地去愛我們的學生,怎樣讓我們的學生在更好的環境下健康的成長。作為一名教師,我們要以紮實的作風潛心實踐,保持積極而健康的心理品質,逐步形成巧借外力的綜合素養,讓自己的工作、生活與學習始終處於一種研究的狀態,讓自己的生命處於不斷探索與追求的過程之中。

通過培訓,讓我深刻地認識到必須積極加強課程改革,做課程改革的實踐者。課程改革現在雖然還處於探索階段,許多未知的領域需廣大教師去進行認真摸索和總結。認識到每一位教師都應積極參與到課程改革中去,不做旁觀者,而應去推動它朝正確方向發展。在今後的日子裏,我將不斷地學習理論知識,用理論指導教學實踐,研究和探索教育、教學規律,把科研和教學結合起來,做一個專家型、學者型的教師,使自己具有所教學知識方面的前瞻性。這樣,才能培養出新時期“發現型、發明型、創造型、創新型”的學生。相信本次培訓對自己今後教育教學工作中會有所幫助。我將繼續努力學習,更好地投入到教育教學工作中去。

篇4: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11月9日,作為一名平頂山市第二屆名師的我踏上了前往北京的列車,為能參加“平頂山市教育局中國小名師北京師範大學高級研修班”培訓學習而深感榮幸!本次培訓主要分三部分:專家講座、參觀名校、教師交流討論。雖然只有短短的8天,但我通過這次認真的培訓和自己努力的學習,我感到收穫很大:對新課程理念有了更進一步的認識和理解,開闊了眼界,提升了自己的專業理論水平,深度喚醒了自己的教育的責任感,學到了一些先進的理念和教育教學方法,消除了個人在教學中所遇到的一些困惑,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在整個培訓學習期間,我們有幸聽到了著名特級教師、清華大學附中語文特級教師、海淀區學科帶頭人、全國十傑中國小中青年教師趙謙翔老師所做的“敬業・創業・樂業――我的成長之路”,原北京育才學校中學語文特級教師、全國模範教師、全國“三育人”先進個人、北京市普教系統師德楷模、做了39年班主任的濮存慧老師的“努力做一名智慧型、快樂型班主任”,中國青年政治學院中文系黨總支書記、中國青年研究會會員、香港城市大學訪問學者丁少華老師的“團隊激情潛能――個人成長與自我修煉”,北京市立新學校校長兼書記、物理特級教師、物理金牌教練曾軍良老師的“教育需要愛與智慧”,北師大教育學部副教授、博士生導師蘇君陽的“教師專業發展”,北京市教育學會心理研究會理事、北京市學校心理衞生委員會理事趙曉穎的“教師情緒管理與壓力應對”等專家教授的精彩講座,使我有機會在北京的繁華喧鬧之外,對自己進行了一次深刻地剖析與反思,洗去心靈深處的一些灰塵與塵垢,讓自己對教師這一職業有了更深層的認識與思考,立志以更良好的心態投入到我的教學教育工作中。

1、教師要時刻具有愛心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教師最大的悲哀是對學生沒有愛;教師最大的痛苦是失去學生對你的愛。教師對學生既要有愛的情感與行為,又要有愛的藝術與智慧。教師的價值在於在成就學生的同時,也成就了自己。教師要用心做教育,滿懷激情做教育。教師要視學生為孩子,教師要善於用父愛、母愛、師愛去喚醒孩子的夢想,激發孩子的追求。

⑴愛應出於真誠,發自內心,才可以感動別人,成為別人進步的動力。

⑵愛需要尊重及寬容,特別是當學生犯錯誤的時候。尊重和寬容可讓他們感念於心。

⑶愛應該建立在學生需要的基礎上。學生失意的時候,一個微笑,一句鼓勵的話,足以讓他銘記於心。教師要細心去體察,捕捉學生的需要。

⑷愛需要技巧,注意方式。好多時候,我們總想當然認為,只要我心裏有愛,對方就能感受得到,因此忽視了愛的表達方式。當面指出別人的錯誤,雖出於好意,卻往往叫人受不了。恰當的表達方式,才可能讓人產生感謝之心,產生奮發向上的動力。

⑸愛需要提醒。長期的接受,令學生覺得一切都理所當然,不再感動。提醒他們關注周圍的愛,特別是來自父母的愛,可激發他們內在的動力。

2、做專家型的教師

自覺提升師德魅力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基石;擁有專家一樣的知識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本錢;教研相長,理性實踐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立足點;在教學反思中成長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根本捷徑;做“創新者”不做“傳聲筒”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保障;修煉高超的教學藝術是專家型教師成長的核心。看了似乎覺得並不難,但俗話説:“台上一分鐘,台下十年功”。專家型教師的成長是不可能一蹴而就的,也沒有立即成為專家型教師的靈丹妙藥。相反,奇蹟是取決於每個希望成為專家型教師的人日積月累的努力。我以後要朝着專家型教師這一目標而努力的。

3、做智慧型的班主任

爭取做到:一個堅持,兩個突破,三點思考

一個堅持即堅持學習。我們要向書本學習,更新自己的知識結構,文學經典、教育名著、大家思想、專業知識、時事新聞等等,都是我們應該瞭解和掌握的內容。我們要向網絡學習,通過網絡,擴寬視野,這會讓我們看到更多更新的教育觀點。我們還要向他人學習,孔子、蘇霍姆林斯基、陶行知這些教育大家的教育方法我們都可以借鑑,魏書生的自主管理模式、李鎮西的朋友式管理模式、洪建斌的社會化管理模式、於漪的親情式管理模式我們也可以有選擇的效仿。還有,在我們身邊,許多優秀的班主任的做法我們也可以吸取。只要堅持學習,相信我們一定會學有所獲。

兩點突破。一是突破自己,把做一名智慧型的班主任當成我追求的目標,第二點突破就是要在學生精神面貌方面有所突破,首先是從教師自身做起。教師要以自己積極向上、文明大方的精神面貌去帶動班內的學生。要求學生做到的自己一定要做到。在班級要創設一種特有的文明氛圍,讓每個學生身在其中自覺地形成文明守紀的習慣。其次是在教育學生的過程中遵循學生的發展規律。不要一昧枯燥地説教和訓斥,要抓住孩子的心理,通過創造孩子們喜歡的、常新常變的一些活動來達到教育的效果。

三點思考。教師的智慧是思索的結果。帶着思考工作,我們就會發現工作中的不足,就會想方設法地解決問題,而就在這樣的過程中我們會尋找到教育的規律,漸漸的積累教育的智慧。這三個問題是:如何把自己從繁忙和勞累中解脱出來?如何在工作中建立良好的師生情感?如何在威嚴和寬容間行走自如?帶着這三個問題在教育的路上且行且思,當解決了這三個問題,我想我一定會成為快樂而智慧的班主任。

4、常讀書、勤寫學習心得

學而不思則惘。書本上的知識再多,都是別人的,只有學有所思,才能變成自己的,為我所有;書本上的知識再好,都是死的,也只有學有所思,才能真正變成活的,為我所用。一個人如果不注重把學到的知識適時運用到實際工作中,落實到具體行動上,即使這個人學富五車、才高八斗,也不能説明他真正達到了讀書學習的最終目的。通過專家的講座,使我深深地認為作為教師,要終身學習,平時要勤讀書、勤思考、勤動筆。只有及時地充實自己,提高自己。面對競爭和壓力,我們才可能從容面對,才不會被社會所淘汰。

5、尋找教師職業的幸福感

我們要在課堂教學中尋找;在師生交往中尋找;在學習反思中尋找;在日常生活中尋找。真的,只要你是生活的有心人,你就會在你的日常工作中找到快樂。“一名優秀的教師,不應該只把課堂當做傳承知識的場所,更應該把課堂當做師生交流思想感情、碰撞智慧火花、啟迪智慧靈感的其樂融融的磁場。”“幸福不僅僅來自工作,更來自生活,家人、朋友、閒情、雅趣是幸福生活不可或缺的。”“學會寬容,學會欣賞,學會理解,學會諒解,打理好自己的心情。”“有好課堂,就有好人生;課堂精彩,人生精彩;課堂質量高,人生質量高。”“課堂是教師生命最重要是我舞台,一個懂得享受上課的人,課堂便自然會成為其享受幸福的重要舞台。”“讓學生迷戀、期待、嚮往自己的課堂吧!”“我改變不了這個世界,但可以改變我的課堂,我的課堂我做主。”這些至理名言時時勉勵着我,鼓動着我去追求這樣的課堂,去追求自己的幸福感。

篇5: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8月13日10時30分,聊城市經濟開發區首屆名師帶徒全體學員在宋主任和雷老師的帶領下踏上了赴京研修學習的列車,將在北京師範大學進行為期5天的研修學習。這無疑是開發區教育管理中心領導高瞻遠矚下的重大舉措。

熱情洋溢和富有個性的開班儀式使我深刻了解了北京師範大學的成長曆程,校訓精神和育人理念;知道了北京師範大學教育培訓中心是國內校長,教師培訓的領跑者,懂得了本次培訓學習的必要性和現實意義。

整整一週的在京研修學習,很多國家級、重量級的專家、教授,博士給學員們分別從國家教育綱要、教師的價值、教師的專業發展、教育科研、教師研修和課堂教學等方面進行了培訓。像充滿激情與個性的兒童心理研究專家張梅玲;極其幽默風趣但懷才不遇的知名博士趙希斌;多才多藝、信手拈來的北京市模範班主任高金英;知識淵博、對教育綱要爛熟於心的教育部原司長王文湛;有高尚人格魅力,推廣團隊研修並建立工作站的特級教師吳正憲;經驗豐富理論性強的心理學博士張焰;對課堂教學瞭如指掌、學校管理經驗極其豐富的北京光明國小校長劉永勝……

白天培訓學習,晚上研討交流。我忙碌着、充實着、幸福着、快樂着。專家、教授們的精彩報告如同一份份的精神大餐紛至沓來,讓我經歷了一次次頭腦的風暴、一場場心靈的啟迪、一次次情感的昇華。使我明確了學習教育綱要的重要性;認識到了教師的自身價值;給我指明瞭教師專業發展的方向;增強了研修、科研意識;豐富了自己的理論知識;學會了課堂教學和管理的策略。每晚的研討交流學員們都爭先恐後、各抒己見、據理力爭、暢所欲言。常常為了專家、教授們的一個觀點爭的面紅耳赤,時而鴉雀無聲;時而喋喋不休;時而掌聲四起;時而讚歎不已……確切地説這次培訓成為了我教育生涯的加油站。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的那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又油然在我耳畔升起,這次的培訓與眾不同,給我很大的震撼、觸動和鼓舞。具體感受如下:

一、教師要具有陽光心態。

教師要有狀態,有精氣神,展現給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於學生的向師性,同樣會精神煥發、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

我們每個班中都有一部分學困生,其實學生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差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更多的愛灑向學困生。有句話説的好,“微笑若給優生,如同錦上添花,微笑若給學困生,如同雪中送炭。”課堂上教師要敢於讓回答問題的孩子毫無遺憾地坐下,學生回答的好要表揚,回答的不好也要變換方式表揚,以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每次回答問題都舉手,可以給學生私下結祕,特別是學困生先祕密約好,“如果不會回答,舉起左手,老師不叫你回答;如果會回答,舉起右手,老師叫你回答。”這樣讓學困生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俗話説:“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讓每個孩子都會理直氣壯的説:“我是重要的、我是有所作為的、我是最棒的!”校園裏、教室的牆壁上都可以張貼培養孩子自信的名言警句,像“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説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今天若不行,明天爭取行。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新我最行。……此外,班級的各項工作中都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學科底藴。

學科底藴是專業化發展的關鍵,教師的學科底藴的豐富程度決定了自己專業化發展的高度。如果學科底藴不足,那你的專業化發展肯定是有限的。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優秀班主任高金英説過:“一個優秀的教師至少要有二三百個故事,還要會講笑話,會變魔術。”也就是要求教師多才多藝,必要時信手拈來。那教師怎樣提高自己的學科底藴呢?

1、多讀書。世界上人均讀書最多的是猶太民族,每年人均讀書64本,而我們中國人均讀書僅4.5本。一個沒有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創造力的民族,一個沒有創造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們的確都應該靜下心來讀讀書了。要讓讀書成為習慣,此外讀書還要取法乎上,要讀一流作者的書,不讀大師的書,就無法站在教育的最高點。

2、交高人。和平庸的在一起你會更平凡,和大師、名師在一起你會更智慧。

3、勤反思。現在我們教師缺少的就是工作後的反思,有的人説:“一個教師堅持寫3年反思就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反思的重要性。

4、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我們每天都在習慣中行走,缺少的是教學中的再創造。北京市特級教師吳正憲説過:“每節課改變一點點,3年後你會有驚人的改變”。

五、教師要用心工作。

全國勞動模範李素麗説過:“認真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也有人説:“積極的人像太陽,消極的人像月亮,態度決定一切”。作為教師不能僅僅把教育事業看作生存的一種需要,而應該看作體驗人生價值一種追求。教師只有用心工作,才會感到不累,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和誰一塊同行。在有名師相伴的道路上,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辜負領導期望,培養良好的心態、保持3分熱度、尊重學生差異、提高自己的學科底藴、在反思中進行教學再創造、給學生留下能帶得走的素質、起到輻射作用。同時堅信自己會越走越遠,開發區教育的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篇6: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帶着一份對學習的渴望、對教學的執着,我很榮幸地參加了20xx年梅江區中國小“名教師”培訓學習。本次的培訓學習,對我們每個人來説都是一個難得的機遇。區教育局為我們搭建了一個高層次的學習的平台。藉助這個平台,我們能與一些優秀教師、專家們有了零距離接觸。非常感謝區領導和學校領導給我這次學習的機會。本次培訓我們認真聽取了幾位專家教授的報告,經歷了理論學習、現場觀摩、評課互動等等的系統培訓,使我的思想受到了強烈的衝擊,使我的教育觀念進一步得到更新。本次培訓所給予我的啟發和經驗是我人生中一筆最珍貴的財富。現將自己的心得和體會寫出來與大家分享:

感受之一:愛,沒有愛就沒有教育。

第一,教師要有對自己職業的熱愛。“倖幸福福做教師”的前提是教師要有對自己職業的認同感,把教學、教育好每一個學生當作自己的事業而不是養家餬口的工作。有了對教育的熱愛並把這種熱愛轉化為教學工作中的熱情,你就會體驗到教師工作的幸福感,就有了為之奮鬥一生的動力。

第二、愛學生是教育好學生的根基,對學生的愛應該貫穿於教育教學的全過程中。教師專業發展的第一階段是基本功階段,第二階段是教學設計階段,第三階段是教學生成階段,而第四階段就是教師品德階段。沒有對學生的愛,你的課上得再好,榮譽得的再多,教學基本功再紮實,教學設計得再好,也不可能達到專業發展的最高階段——教師品德階段,甚至連精彩的課堂生成都不可能出現。

感受之二:變,有變革才有創新。

第一,改變思維模式,有了新思維才會有新行動。由原來的重視“雙基”教學轉變成重視三維目標的落實,關注學生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形成與發展,讓學生經歷知識的產生、發展、形成的過程。改變對教材的理解,重視對教材的二次開發,挖掘藴含在教材中教育素材,創造性地利用教材,不斷地開發新的教材資源,讓教學內容貼近學生的生活實際,與時代的發展合拍。改變對學生的評價方式與評價內容,重視學生學習能力的形成和各種素養的養成……

第二,改變角色定位。讓老師從課堂的中心進行合理的.位移,轉變成課程資源的建構者,學生學習的促進者,學生對話的交流者,課堂教學的研究者。由原來的“主演”轉變成“導演”,變成學生學習的協作者,學生學習情境的創設者。恢復學生的“主角”地位,把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充分體驗知識的探索過程,張揚個性,發現自我。

第三、轉變備課方式。“一堂課備一輩子,一輩子備一堂課。”從單純的備教材轉變為既要備教材,又要備學生、備教學媒體,備各種教學資源,另外還要備自己,備教學設計。備出挑戰傳統、異想天開的課,備出不斷創新、超越自我的課,為學生的成功引路,為學生的發展奠基,同時也為教師自己的幸福積累資本。

新課改的基本模式就是自主、合作、探究,老師要及時轉變思想觀念,積極投身到新課改的行列中,這是時代的要求,是老師的職責要求。

感受之三:思,有反思就有進步。

第一,反思是一名教師專業成長的必由之路。記得一位專家説:“你努力地教一輩子的課也不一定成為名師,但要堅持寫幾年的教學反思就有可能成長為名師。”反思是教師成長的關鍵,一名優秀的教師必須要重視反思、善於反思,要讓反思成為教學活動中的一種習慣,成為我們教師專業成長的一個有力的抓手。

第二,善於反思才能成就精彩的課堂。我們上的、聽的每一節課都有其精彩之處,及時地記錄下來就是我們以後備課的資源,任何一堂課也都會有疏漏、失誤之處,課下冷靜思考,剖析原因,積極尋找對策和解決方法就會成就下一次的成功。另外,反思還可以記錄下精彩的瞬間、有效的生成,可以拓寬教師的思路,有利於對教學的再設計。

感受之四:讀,會讀書的人是幸福的。

第一、讀書是提高教學能力的有效途徑。讀蘇霍姆林斯基的《給教師的建議》,讀我國著名教育家陶行知的教育故事可以豐富我們的教育思想,讀各位專家的教學設計、教育專著可以啟迪我們的思路……一本好書就是一個精彩的世界!這次培訓,我閲讀了大量的教育專業知識的書籍,如《以學定教》《把教學目標落到實處》《給我一個班就滿足了》等等,使我對教育教學觀念有了新的認識,並重新審視和剖析了我的教育教學觀,對學生觀、知識觀、課程觀有了一個更新更高的理解。蘇霍姆林斯基説過:“教師所知道的東西,就應比他課堂要講的東西多十倍、多二十倍,便能應付自如地掌握教材,到了課堂上才能從大量的事實中選出最主要的來講。”可見教師要擔當歷史和時代所賦予我們的重任,僅僅滿足於學習和研究過的某一專業,是根本不能適應教學需要的,教師職業本身就決定了教師必須以積極的態度正確對待知識和不斷增加新知識。科技迅猛發展,新知識迭出不窮,所以,我們要用敏鋭的目光,學習、瞭解、掌握大量的學科知織,使自己成為知識面廣、專業知識深厚的“T”型人才,從專業型教師逐步向綜合型、學者型教師過渡,以適應未來社會和教育系統內部的競爭。這次培訓,除了知識、理念上的收穫,同樣也讓我感受到了學習無止境,教學無止境。

第二、讀書可以提高我們的文化素養。“腹有詩書氣自華”,一本好書能夠決定一個人的命運,可以成為我們的指路明星。特別是在這個知識不斷更新的時代,作為教師的我們一定要緊跟時代的步伐,而要想跟上時代的步伐,多讀書是不可缺少的。“讀史使人明智,讀詩使人靈透,數學使人精細,物理使人深沉,倫理使人莊重,邏輯修辭使人善辯”,一個博覽羣書的教師一定是受學生尊敬的教師,一個擁有較高的文化素養的教師一定是學生樂於接近的教師。讀書應該成為每一個教師的自覺行為,讓書香伴隨我們的教育事業一路同行。

感受之五:協作,眾人拾柴火焰高。

第一,他山之石,可以攻玉。協作可以取長補短,可以得到同伴的支持和幫助。眾多名師的成長經歷啟迪我們:要想使自己得到較快的提高和發展,一定要融入一個集體,要有自己的協作組,有自己的研究共同體。教學,不應是孤軍奮戰,教育研究更不應該是單純的個人努力。

第二、合作創造和諧。教學是一個需要奉獻的事業,是一個需要耐得住寂寞的事業。一個人的孤軍奮戰難免會產生落寞感,勢必會影響自己前進的步伐。悲傷需要有人安慰,成功需要有人喝彩,困惑時,需要有人點撥,困難時,需要有人拉一把。把自己融入一個集體,為他人的成功祝福,為自己的成長歡呼,體會合作帶來的和諧與幸福,共享研究成果,一起思索問題的解決策略,共同行進在專業發展的道路上,前途一定無限光明。

培訓就要結束了,狼吞虎嚥下的知識還來不及“反芻”。培訓給我指明瞭一條路,我一定要努力地走下去,培訓為我打開了一扇窗,我一定要努力看到窗外最美麗的風景。

篇7: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在金秋十月這個收穫的季節,我有幸參加了江蘇省教育廳“名師團送培”連雲港中國小班主任培訓班。儘管培訓只有三天,但大師們的睿智與真誠的引領,帶給我的不僅是一次精神上的洗禮,更讓我對班主任工作有了全新的認識與思考。

聽了南京師範大學的李學農教授《走出工具理性的班級文化》的理論引領講座,我對班級文化有了深一層次的理解。班級文化不僅僅是温馨、整潔的教室環境,美麗的.板報或是圖書角等等,更應該是在班級學生身上所體現出的一種精神,一種無形的力量。李教授把班級文化形象地稱為“一隻看不見的手”。正是這隻“手”,在下意識裏支配着班級中人的思想覺悟、思維方式、行為方式和行為的結果。如果我們把在班級中能看得見的文化稱之為“硬環境”,那麼存在於班級的“那隻無形的手”就是“軟環境”了。作為班主任,在關注“硬件”建設的同時,更應該注重的是班級“軟環境”的建設。在管理班級的時候,我們應該謹記:學生在班級中,不是單純的、被動的“學習者”,而是“生活着學習”。班級文化就是在“生活的學習”中完成了自己的雛形,從而在今後的學習中,支配着學生的一言一行。所以,有什麼樣的班級文化,班級中的人就過什麼樣的生活,也就有怎樣的班級中的人。班級文化一旦形成,作為班主任個人是不能任意左右學生的。

這也讓我想起了讓老師們頭痛的“差班”。一提到“差班”,我們馬上會想到很多的詞語:學風差、紀律差……這樣的“差班”是如何產生的?責任是在建班之初的班主任,還是怪後來接班的老師?每個人都各有説辭,當然最後受害的就只有那“差班”的一羣“差孩子”了,只怪他們自己不爭氣了。

篇8: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華盛頓兒童博物館的牆上的那句格言:“我聽見了就忘記了,我看見了就記住了,我做了就理解了。”又油然在我耳畔升起,這次的培訓與眾不同,給我很大的震撼、觸動和鼓舞。具體感受如下:

一、教師要具有陽光心態。

教師要有狀態,有精氣神,展現給學生積極、樂觀、向上的精神面貌。由於學生的向師性,同樣會精神煥發、朝氣蓬勃、奮發向上。

二、教師要尊重學生。

我們每個班中都有一部分學困生,其實學生之間只有差異,沒有差生。教師要尊重學生的差異,把更多的愛灑向學困生。有句話説的好,“微笑若給優生,如同錦上添花,微笑若給學困生,如同雪中送炭。”課堂上教師要敢於讓回答問題的孩子毫無遺憾地坐下,學生回答的好要表揚,回答的不好也要變換方式表揚,以培養學生回答問題的積極性和自信心。課堂上教師鼓勵學生每次回答問題都舉手,可以給學生私下結祕,特別是學困生先祕密約好,“如果不會回答,舉起左手,老師不叫你回答;如果會回答,舉起右手,老師叫你回答。”這樣讓學困生也體驗到成功的快樂。

三、教師要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俗話説:“自信是成功的一半”。教師要讓每個孩子都會理直氣壯的説:“我是重要的、我是有所作為的、我是最棒的!”校園裏、教室的牆壁上都可以張貼培養孩子自信的名言警句,像“我能行”相信自己行,才會我能行。別人説你行,努力才能行。你在這點行,我在那點行。今天若不行,明天爭取行。能正視不行,也是我能行。不但自己行,幫助別人行。相互支持行,合作大家行。爭取全面行,創新我最行。……此外,班級的各項工作中都要注意培養學生的自信心。

四、教師要提高自己的學科底藴。

學科底藴是專業化發展的關鍵,教師的學科底藴的豐富程度決定了自己專業化發展的高度。如果學科底藴不足,那你的專業化發展肯定是有限的。北京市廣渠門中學優秀班主任高金英説過:“一個優秀的教師至少要有二三百個故事,還要會講笑話,會變魔術。”也就是要求教師多才多藝,必要時信手拈來。那教師怎樣提高自己的學科底藴呢?

1、多讀書。世界上人均讀書最多的是猶太民族,每年人均讀書64本,而我們中國人均讀書僅4.5本。一個沒有讀書的民族是沒有創造力的民族,一個沒有創造力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民族。我們的確都應該靜下心來讀讀書了。要讓讀書成為習慣,此外讀書還要取法乎上,要讀一流作者的書,不讀大師的書,就無法站在教育的最高點。

2、交高人。和平庸的在一起你會更平凡,和大師、名師在一起你會更智慧。

3、勤反思。現在我們教師缺少的就是工作後的反思,有的人説:“一個教師堅持寫3年反思就能成為名師”,這句話充分體現了反思的重要性。

4、每天改變自己一點點。我們每天都在習慣中行走,缺少的是教學中的再創造。北京市特級教師吳正憲説過:“每節課改變一點點,3年後你會有驚人的改變”。

五、教師要用心工作。

全國勞動模範李素麗説過:“認真做事能把事做完,用心做事能把事做好”,也有人説:“積極的人像太陽,消極的人像月亮,態度決定一切”。作為教師不能僅僅把教育事業看作生存的一種需要,而應該看作體驗人生價值一種追求。教師只有用心工作,才會感到不累,才會感到幸福和快樂。

一個人能走多遠,要看他和誰一塊同行。在有名師相伴的道路上,我充滿了信心和希望。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不辜負領導期望,培養良好的心態、保持3分熱度、尊重學生差異、提高自己的學科底藴、在反思中進行教學再創造、給學生留下能帶得走的素質、起到輻射作用。同時堅信自己會越走越遠,開發區教育的明天也會更加美好!

篇9: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10月9—11日我有幸參加省教育廳“名師送培”國中數學教師教學能力提升培訓班。通過這次培訓和聽課使我收穫很大,受益匪淺。此次學習不僅讓我領略到了我省出類拔萃的教師和專家的講學風采,也讓我從中發覺到了在課堂教學方面自身的淺薄與不足。在此非常感謝領導給與我的這次難得的學習機會。

9日上午的講座,聽了章曉東專家的《一花一世界,一圖一課堂》的專題講座,同時下午也聆聽這個專題的現場版的課《雙正方形的旋轉》,章老師就是利用兩個正方形的不斷旋轉變化,從而變式題目。我們的老鄉符永平給我們上課了一節章前圖的課,他精心的設計、巧妙的構思、優美的課件,無一不讓我欽佩,特別是他幽默的語言,無不上上課的每一位學生和在座的老師為之感歎。

在培訓中,我才發現我對教材的理解不夠透徹,所以以後的教學中,我要多多鑽研教材。我還學到以下幾點:

一、幾何畫板這個優異的軟件,《雙正方形的旋轉》這節課的課件全部在幾何畫板裏進行,很直觀,學生容易掌握。

二、教師在“備孩子”這一備課環節上做到了因人而異,因地制宜。我們都知道教師備課的三個要素就是備教材、備學生,備教法和學法。本次聽課在“備學生”這一環節上尤為突出,因為教師使用的學生都不是自己所教的學生,所以在這一環節上更要因人而異、因地制宜。

三、教師所創設的師生互動環節引人入勝,氛圍融洽。尤其符永平老師課中,我更加深刻的體會到這些教師教學方法的與眾不同,什麼叫做師生互動,我感受到老師和學生之間是如此的親切,和諧……這與傳統教學中的那種點兵點將和氣氛冷淡是截然不同的。

我感謝這次培訓為我帶來了生機和希望,使我更加會審視自己的每一節課,發現自己的不足和改進方向,同時我還要吃透教材,結合我的學生現狀,靈活的進行教學,對症下藥,讓每一名學生都能人盡其才,學有所得,最大限度的提高教學的有效性。為了一切學生,為了學生的一切,讓我們所有的教師都攜起手來共創新時代的新的教學篇章!

篇10:名師培訓心得體會

20xx年7月31日下午,我有幸參加了常州市正衡中學副校長主講的《走進新課標:深入國中歷史課堂教學改革》的常州市名師大課堂培訓。就培訓的內容談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本次培訓主要圍繞國中歷史教學中新史觀在新課標中的要求和對國中歷史教學的改革建議這一主題開展。

首先,張校長介紹了新史觀出現的必要性——是為了進一步的適應飛速發展變化的時代的需求。在不斷變化的當今社會,如何有效的提升學生對社會發展的適應能力和創新能力。這要求我們從不同的社會視角去認識和看待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在過去發生的一起,以最尋和把握社會未來發展的方向。而就歷史教學而言,就是要在繼承和發展舊有的歷史唯物主義史觀的基礎上多角度的認識人類歷史的發展,幫助學生理解歷史發展的基本脈絡和線索,弄清在舊的史觀中無法和難以解釋的歷史現象,提升學生把握和分析歷史問題的能力。

然後,張校長就最新的歷史觀點,結合新的歷史課標提出了自身的看法。新的史觀主要包含了五大歷史觀點:整體史觀,現代唯物史觀,社會發展史觀(近現代史觀),文明史觀,生態史觀。這五大史觀分別從不同的角度彌補了舊的唯物史觀(階級鬥爭史觀)在認識和解決新的社會現象的難以做出合理解釋的問題,更進一步的結合的時代發展的特點,幫助學生和我們從新的角度認識人類社會發展的多樣性和一元性的特點。就歷史教學而言,這就要求教師在正常的書本知識和世界觀價值觀教授之外,更多的給以學生多角度的認識和分析,形成一種適應時代發展的,能夠不斷更新的,可是續發展的認識世界的能力。在平常的教學總引導學生就多種史觀進行思考、辨析、認識。

最後,本次培訓就新史觀在新課標中的體現和對教學改革的建議做了一定程度的介紹和交流。使我在獲得新的認識的同時,也產生了更多的疑問。如何有效的把握和理解新史觀的具體內涵,如何在實際的教學中有效的實現學生多遠史觀的生成,如何對課文的基本史實在新史觀下進行有效的整合等等一系列的問題一下子充實了我的大腦。感歎學無止境的同時也深深的感受到了自身承擔的巨大壓力。且思且行,這使我在今後的工作中有了更多的思考和努力的方向。感謝培訓,使我認識了新的世界,探索了新的未來。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xuexipeixun/d8d4g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