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多篇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多篇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多篇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1

20xx年5月18日,臨高縣培訓辦組織國小三年級數學老師在第一思源學校培訓,我有幸參加了這次培訓。陳老師的講座《基於學段目標的課堂教學的有效性》和觀摩她的示範課《搭配》,我聽後,頗受感觸。

陳風雲老師指出:

一、大目標:面向全體學生,賦予每個學生學習的權利。

二、大目標的達成需要老師有正確的學生觀。

1、每一個學生成長需要經歷失敗的體驗。

2、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經歷成功的喜悦。

3、每一個學生的成長需要經歷獨立自主,對自己負責。

三、老師是促進者:用情境激發,用問題啟發思考,用平等營造安全環境,教師是“平等的”參與者。

四、教師是鼓勵者:用真情激發學生上進,用責任助一臂之力。

陳老師的觀點給我指明瞭方向,體現了教師的主導作用,我要多學習她的教學理論知識,讓學生主動參與,學會傾聽,在合作交流、自主探究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

下午聽了陳老師的展示課《搭配》,受益匪淺。

1、陳老師大膽地把課堂交給學生,以學生為主體,從學生的角度去考慮問題,耐心地引導學生,讓學生髮表出不同的見解,課堂氣氛和諧,師生互動非常活躍,讓學生在互動中尋找搭配。

2、陳老師設置問題,貼近學生生活。選擇學生身邊的、感興趣的數學問題,以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與動機,使學生初步感受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教學中,陳老師不失時機創設與學生生活環境、又是學生感興趣的學習情景,使學生從中感悟到數學的樂趣。

課堂教學的有效性是一種過程,把教學過程看作是對話、溝通、合作共享的活動,讓學生積極參與學習,實現有效的、多向的和高質量的互動,從而實現課堂教學的有效性。作為一名教師一節課的教學目標要非常明確,所有的教與學的活動都緊緊圍繞教學目標展開。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2

12月31日上午,有幸參加了在西安國小舉行的《聽課、評課、研課與教師專業成長》專題講座,雖然講座的時間只有短短的一個上午,但許貽亮老師的講話卻帶給了我很大的觸動。

作為一名踏上崗位不足4年的新教師,我覺得聽課、評課、研課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有着十分密切的關係。

對一個新教師來説,堅持聽課,可使自己儘快成長。自己剛走上工作崗位的第一節課就是在“聽”中度過的。結合這幾年的教學實踐,我覺“聽”也不是一件簡單的事,我們不能照搬別人的模式,很多新教師,喜歡完全照搬教參或別人的教學模式,我覺得這一點是不可取的。新教師的“學”和“模仿”,不能是照搬,要學會取長補短,並根據實際情況作出相應的調整,學會“取其精華,去其糟粕”,只有這樣才能切實提高教學效果,也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專業成長。

評課對教師專業成長也有很大的幫助,評課可以促使教師發現問題、思考解決問題的方法,在反思中不斷完善教學活動,從而提高教師教育教學的實踐能力。那要如何才能評好一節課呢?我覺得可以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課前要了解所聽課的內容,只有瞭解了教學內容,在評課時才能有的放矢,所以現在每次聽課時我都帶上相應的教學用書;

2、從聽好課入手,做好聽課記錄;

3、多反思,多假設性反思。這節哪些地方上得好?哪些地方需要改進?如果我來上這節課,我會怎麼上?

從準備教學區公開課和新教師彙報課評比活動的過程中,我覺得研課與教師的專業成長更是有着密不可分的關係,走上崗位後我承擔了一次教學區公開課,若干次校級公開課,參加了安海鎮新教師彙報課評比活動和其他比賽,在準備這些課的時候,和其他教師共同研課給了我很大的幫助,大家的思維在研課中碰撞,相互學習、共同提高,羣策羣力,年輕教師在此過程受益頗多,研課給我們提供了更多學習的機會。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3

今天星期六,沒有休息,去中心學校參加繼續教育“上好課”專題學習培訓,聽專家講座。這次主講的專家是至德國小的秦斌老師。秦老師是省教壇新星,人很年輕,30歲左右,戴着眼鏡,面容消瘦,顯得文質彬彬;秦老師普通話標準,語調抑揚頓挫,兩個小時的演講很有激情;秦老師理論聯繫實際,從一線教師的視角為我們詮釋了怎樣上好一節語文課的理論,講座深入淺出,我受益匪淺,體會頗深。

一節好的語文課首先應該是真實的。有許多語文公開課、競賽課,教師在設計時就把追求完美作為一個重要的目標。為達到這個目標,課前訓練學生的有之,課中“誘導”學生的有之。於是,教學變成了演戲。這是語文教學的悲哀。殊不知,真實的才是最動人的,真實的也才是最美麗的。虛假的美麗只能取悦於一時,真實的精彩方能恆久地打動人心。讓語文課遠離虛偽的美麗,永遠煥發青春的活力與真實的生命力。一節課不可能十全十美,它應該是真實的、不粉飾的、值得反思的,可以重建的課。只要是真實的,就是有缺憾的。有缺憾恰恰是真實的指標。這種課可以稱為真實的課。

一節好的語文課還應該是科學的。任何事情都要遵循事物的規律,語文教學也不例外,遵循母語學習的規律的語文課才是好的語文課。教學目標要科學,要體現三維體系,要符合學生實際,要突出教材的重難點;教學過程要科學,要過渡流暢、銜接自然;教學方法要科學,要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引導學生在語文實踐中形成能力。

一節好的語文課更應該是高效的。我們做任何事都要講求效率。語文教學也不應例外。一節好的語文課,每個學生都能積極參與學習活動之中,都能在課堂中找到自己的位置,都能有所收穫、有所發展。學生通過課堂學習,對語言文字的感受、理解、欣賞與運用能力有了最大程度地發展和提高,而且在學習過程中產生了積極的情感體驗及對學習語文的濃厚興趣。“是否有效,收到了怎樣的效果”是評價一節課的最終標準。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4

昨日,受邀在蘇州和安徽的一些老師交流。交流結束,請老師們提問,先後有三位老師提出問題,當時對這三個問題做了回答,今早起來,再把這三個問題想一想,這裏先把其中的一個問題整理成文字。

一位老師問:“教師為什麼會越來越沒有幸福感?教師的幸福到哪裏去了?”

當時我有一個反問:“那你覺得哪一個行業,現在會有很強的幸福感?”記得今年3月在成都和一些中學老師交流,有老師看到PPT出示的標題是“創造教師幸福生活”就對我説:“如果教師的工資都達到公職人員的水平,教師也就幸福了。”聽了他的話,我當時也問了他這樣的問題:“那你是不是覺得公職人員就是最幸福的了?公職人員就沒有不幸福的了?”這樣的迴應方式,是我自覺教育變革的關鍵“是從提供思想到促進思想,教師的角色要從思想的提供者到思想的促進者”。我以為,促進思想是促進自我教育,是促進反思、改善自己思考和看待問題的方式,是一種“價值澄清”的方式。我的提問也算自己的觀念實踐,知行要合一。

思考和回答“那你覺得哪一個行業現在會有很強的幸福感”這個問題可能會讓我們悲觀地發現:在當下可能已經很難有哪一個行業能説很幸福的了。為什麼在現代科學高度發達、物質生活極大豐富、人們生活越來越簡便的當下,人的幸福反而成了問題?這是一個大問題,但這很難獲得一個比較完滿的統一答案。很難尋找到滿意答案並不意味着自己不必尋求答案。我找到了這樣一個答案:那就是今天的時代變化太快。因為變得太快,生活的穩定感越來越差,不安全感加劇了;也因為變化太快,社會財富的獲得和變化也越來越多樣,差距越來越大,比較起來,不平衡感也越來越強烈;變化還帶來了社會對各行各業更加精細、完美、多樣的要求,從業者工作的成就感和榮譽感似乎也在下降……

在看到各行各業都可能對自己生活吐槽的同時,我們又會注意到在各行各業有都有曬幸福的個體。比如,在教師隊伍中就能發現很多享受幸福、表達幸福的老師。這讓自己有這樣的認識和結論:在任何時候可能都沒有絕對幸福的行業,只有在這個行業幸福生活的從業者。

觀察幸福的從業者,我以為他們具有這樣一些共同特徵:知道自己是誰,既不妄自菲薄也不好高騖遠,他們不做讓自己感到痛苦的攀比;知道自己要幹什麼,不忘工作初心,能夠有所堅守和堅持;知道自己身處何處,想要什麼,知足常樂,悦納自己的工作崗位和環境,不放縱自己的慾望;另外,是通過成長的過程和體驗緩解本領恐慌、生存恐慌和生存壓力,他們能幹成自己想幹的事……

從他們身上獲得一些啟示,做出一些改變,或許可以或多或少地找到一些自己的幸福。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5

講座圍繞“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這個主題,講座開始,李教授與大家互動做了熱身活動“愛的鼓勵”,活躍了全場的氣氛。講座中,李教授圍繞心理健康的內涵、大學生存在的主要心理問題、如何調控情緒等方面,旁徵博引,侃侃而談,用豐富的案例、生動的圖文、幽默詼諧的語言闡述了“自己才是情緒的主人”,講座氣氛融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講座結束後,同學們紛紛提問,李教授耐心回答,引導同學們運用智慧的力量保持良好心態,做情緒的主人,做一個幸福的人、快樂的人、和諧的人。雙方互動良好,同學們積極性很高。

通過聽這次講座我們都從中瞭解了很多心理方面的知識,知道了如何更好地去調節自己的心態,學會要怎麼去做自己情緒的主人。

首先我們知道大學生存在交際困難,對網絡產生過於強烈的依賴性,自我意識,學習與生活的壓力,情感困惑和危機等一系列心理問題。在面對這些問題時,我們就必須學會正確的處理。

學會調控情緒很重要,其實情緒如四季般自然地發生,一旦情緒產生波動時,個人會表現愉快、氣憤、悲傷、焦慮或失望等各種不怎麼做情緒的主人同的內在感受,假如負面情緒常出現而且持續不斷,就會對個人產生負面的影響,如影響身心健康、人際關係或日常生活等。

控制情緒的方法有很多,最簡單的就是讓壞的情緒得以宣泄,比如大喊大叫或者哭出聲來;或者是讓自己一個人呆一會兒,慢慢平靜下來。聽一聽音樂看看電影也是不錯的。還有就是我們應該多交點朋友。

如果有朋友的話,應該多和他們一起玩一下,不管是簡單的一起出門逛逛,還是別的,多談談心。脾氣需要剋制,不能想如何就如何。

改變自我情緒,增加自信心的另一種方法就是自己找一句座右銘或對自己説一些自我肯定的話,以激勵自我。

另外要讓生活豐富起來,可以挑一些自己有興趣的東西。做一做,有成就感,就有生活的幸福感了,整個人神采也就不一樣了。還有我們要記住每個人生活中都有一段低迷的時期,要放寬心,每個人都是這樣的,通過自己的努力和朋友的幫助,我們都會走出那段時期的。一定要對自己有信心。

我們要學會用這些方法來幫助自己保持良好心態,控制情緒,做情緒的主人。

學了心理學這門學科的深刻含義,認為學習這門學科是很有必要的,讓每一個在本我、自我、超我中不斷完善自己,學好這門知識將助人也自助。現談談自己的幾點體會:

一、在日常生活裏,我們會發生很多在人際之間,與環境之間甚至是自我之間的矛盾與衝突,衝突發生時,我們常常陷入悔恨,自責或是指責他人及環境的痛苦的深淵中不能自拔。比如:與同事之間在工作上發生一些摩擦有時候各自都認為無道理或是沒必要,但就是因為誰也放不下面子,誰也不搭理誰,搞得大家在工作中氣氛很是緊張。現在我不斷在學習中成長,能以平和的心態去處理與同事之間的關係。

二、每一個人在生活中或多或少都帶有情緒,這種情緒都被認為是負性的情緒。在工作中或在某些環境裏不允許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發生,或會面時有這樣或那樣的情緒,這時我們會無力去面對,在不經意間,就毀壞了辛苦建立的一段關係。比如:對“憤怒”而言,以前我很害怕這類情緒的發生,在很多時候是避開它,一旦不小心觸犯了它時,就會不知所措,要麼被“憤怒”操控,失去理智,做出許多事後讓我後悔的事,經過成長後,我才發現我的這種對於憤怒的態度及做法,完全是因為對“憤怒”缺少學習和正確的認知所致,以為“憤怒”是一個凶神惡煞似的壞東西,現在才知道我的這些“憤怒”的價值觀來源於父母,由於父親的脾氣很怪,很小時的我常常看父親的臉色行事。如稍有不如意則捱罵,我就是在這樣的生活經驗裏學習關於“憤怒”和“膽怯”的知識的,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甚至把我的這種經驗中學習的知識又重複於我的孩子身上。

另外,我們要培養足夠的親和能力,有了好的品質,創造親密的關係能力,提升心和心之間的交會溝通能力,只有這種親密關係才能使我們心理成長,因為它是滋養生命的最佳營養。在中國這種親密關係大多數人卻從來不會,不具備培養親密關係的能力。比如:許多家庭,父子(女)之間,母子(女)之間,他們無法進行心與心之間的交流溝通。就因為他們之間不能視為朋友,不能平等的交談。導致許多家庭都把責任歸咎於孩子身上,卻從不在自己身上找找問題。這就説明了一個問題,即“能力”缺乏。我將不斷的提高心理學的理論知識,同時也運用到實踐中去,不斷的學習成長,爭取做到我好,你好,世界好。搬開別人腳下的絆腳石,就是為自己鋪路。

講座中有一節內容使我感觸很深,題目是《別讓家庭生病,孩子吃藥》,説的是學生成長環境對學生心理活動的影響和人格形成的關係,並關係到一輩子的幸福生活。書中的一首小詩特別引起了我的高度注意:挑剔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苛刻,敵意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爭鬥,諷刺中成長的孩子學會羞怯,羞辱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疚,寬容中成長的孩子學會忍讓,鼓勵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信,讚揚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賞,公平中成長的孩子學會正直,支持中成長的孩子學會信任,贊同中成長的孩子學會自愛,友愛中成長的孩子學會關愛。現在孩子的成長環境對孩子的成長、性格、個性都有決定性的影響,教師和家長應該為孩子創造有利於健康成長的環境。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6

幼小銜接問題,雖早已引起專家,教師的高度重視,並做了大量有益的工作和研究,也取得了一定的成效,但從總體來看,還存在不少問題。

1、表面性

不少幼兒園的幼小銜接工作只停留在表面上。如:在幼兒園大班,課桌的擺放形式有所改變,課節時間延長,遊戲時間、活動數量減少,有些最多組織幼兒到國小參觀一下或請國小生回園介紹一下國小生活。而兒童的適應能力,有意注意的持久性,學習的主動性、積極性、自制力等常常被忽略了。

2、片面性

幼小銜接工作往往出視片面性,重知識準備,輕能力培養,只關注兒童認識了多少字,會做多少算術題,不關心兒童的學習興趣、學習習慣及學習能力,不關注孩子獨立生活能力、交往能力、挫折的承受能力等;只關注兒童的生理健康,忽視了兒童的心理健康。

3、盲目超前性

有的幼兒園為了迎合家長,將國小部分學習內容提前教給幼兒,致使兒童在入學後出現這樣一種情況:入學初感到學習很輕鬆,出現上課不專心、做作業不認真等現象,形成了不良的學習態度和習慣;隨着學習內容的加深,難度的增加,“儲備知識”用完,又缺乏認真學習的習慣,這時就出現了適應困難,導致學習“沒後勁”等問題。

4、單向性

不少幼兒園把幼小銜接當作一項重要工作來做,積極開展幼兒入學前的準備工作,無論是在教學要求、內容、方法還是作息時間方面都主動向國小靠攏,而國小卻無動於衷,不主動與幼兒園接觸,也很少考慮初入學兒童的身心特點,形成銜接工作的單向性。事實證明,雙向準備才是解決幼小銜接問題的有效途徑。

5、突擊性

有的國小在招收新生時,進行所謂的摸底測驗,內容包括識字、計算等方面,並以此為依據決定是否接受新生入學或給新生編班。摸底測驗的成績也成為國小教師、幼兒家長衡量幼兒園教育、教學質量的標準。幼兒園則不得不在大班對幼兒進行相應的突擊訓練。

上述問題需要家長、幼兒園老師、國小教師在共同提高認識的基礎上共同解決,只有這樣才能幫助孩子順利渡過人生的第一過渡期。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7

通過聽了老師的講座,頗有收穫,新課程背景下,數學課堂追求開放、民主、和諧的教學氛圍。要求學生積極探索、大膽質疑,提出自己的問題,這同時也暗示教師在設計問題目標時,要結合課堂教學內容一定要有針對性,要給學生明確解決問題方向。,也讓我對整體把握教材有了個全新的認識。主要體會有三點:

一、數學學習是整體過程。

因為數學知識是一個系統的整體,所以數學教學應強調整體聯繫,以培養學生對數學聯繫的理解。當學生開始把數學看成一個緊密聯繫的`整體時,他們應被鼓勵尋找聯繫以幫助他們理解和解決問題。

二、數學教材內容和數學教學應該是系統整體的。

三、為什麼要整體把握數學教材。

三年級 在“數與代數”領域裏,除了安排“測量,時分秒”兩個單元以外,重點編排了“萬以內的加法和減法,有餘數的除法,多位數乘一位數,分數的初步認識”四個主要內容。

在“有餘數的除法”中,要使學生懂得列豎式計算時,被除數、除數、商的書寫位置。學會怎樣進行計算以及餘數的表示形式,能解決在平均分分不完的情況下,所進行的有餘數的除法。

在“多位數乘一位數”中,安排了“口算乘法和筆算乘法”,重點引導學生在筆算時,怎樣利用列豎式的方法進行運算。

在“分數的初步認識”中,教材安排了“分數的認識(幾分之一,幾分之幾),以及簡單的分數計算

1、讓學生在生動具體的情境中學習數學。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應充分利用學生的生活經驗,設計生動有趣,,直觀形象的數學教學活動,

2、引導學生獨立思考與合作交流 。動手實踐,自主探索,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

3、加強估算,鼓勵算法多樣化 。估算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要不失時機地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和初步的估算技能。

4、培養學生初步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在本學段的教學中,教師應該充分利用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隨時引導學生把所學的數學知識應用到生活中去,解決身邊的數學問題,

此次培訓活動,使自己的教育教學觀念、教學行為方法、專業化水平,教育教學理論均有了很大的提升。今後,自己充分將所學、所悟、所感的內容應用到教學實踐中去。

聽講座心得體會2022篇8

通過學習教育局組織的講座和觀摩課,我提高了對化學教學的認識,明確了今後教學的重點。對此,我略談幾點講座和觀摩課所得的體會:

一、大學聯考回顧。

主講專家史樹斌老師通過對往年大學聯考化學試題研究分析,第一卷主要考查熱點有化學與STSE的關係、有關NA、離子方程式的書寫、離子共存、電化學、反應速率、蓋斯定律、有機必考(選擇題)等。第二卷主要考查的是常規元素推斷題,要求1到36號元素,結合元素位置,元素性質進行推斷,主要考查元素單質及其化合物的性質。化工工藝流程題,主要依據流程圖中涉及的化學知識、化學原理而設計的。探究實驗題,近幾年總是考有機實驗,所以要加強有機基礎知識的學習。選考主要是物質的結構與性質,一般設問比較常規,涉及電子排布式,σ鍵、π鍵的問題,雜化理論、分子空間構型,配合物的知識等。

觀摩課中主要對一些典型問題、典型解法作了詳細講解。讓學生了解到了除了常規解法以外的特殊處理辦法,開闊了學生的視野。

二、反思體會

1、強化“雙基”,構建“網絡”,突出主幹知識的教學

(1)重視“雙基”知識的掌握,深挖其內涵和外延,注意知識的橫歸類和縱向對比,切忌機械分割。講解中經常有意識地插入些帶“陷阱”性的問題讓學生解答,使其從“失敗”中獲得機智,從而提高學生的發散性思維。

(2)重視對學生解題過程的分析指導,選取經典考題讓學生練習,然後幫助他們尋找解題技巧,從而教會他們掌握不同題型的解題程序和思維模式的特點,對不同的解題方法進行歸納總結,擺脱自身困難定勢的束縛,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和分析能力。

(3)重視相關學科的知識及解題方法與本學科的聯繫與應用,以歷年大學聯考的試題為依據,加強實驗操作、實驗步驟設計的複習,提高學生解決綜合實驗問題的能力。

主幹知識:是學科知識樹的樹幹部分。原子結構;元素週期律和週期表;化學鍵和晶體結構;物質的量及其它物理量;化學反應速率和化學平衡;電解質溶液;氧化還原反應;鹵族元素;氧族元素;氮族元素;碳族元素;鹼金屬;鎂、鋁、鐵及其化合物;同分異構體和同系物;烴及烴的衍生物;糖類、蛋白質;合成材料;涉及物質的量的基本計算;有關相對分子原子質量、相對分子質量的計算;化學方程式的計算;溶液濃度計算;化學基本儀器和基本操作;常見氣體的製備;物質的分離、提純和鑑別;化學實驗方案的設計。

2、把握複習方向,廓清思路抓重點

大學聯考複習備考應以課程標準依據,按照“考試説明”和“教學要求”確定複習內容定位,以高中化學新教材為依託,根據不同模塊的功能及必、選修模塊之間的聯繫,清晰複習教學思路、步驟、節驟,擬定有效複習方案,組織實施教學。使學生從宏觀上了解高中化學學科的知識體系和知識主線,明確重點知識、主幹知識和關鍵點、易錯易混點。指導學生對知識進行同類歸納、異類比較、橫縱聯繫、點面結合,在發散收斂的同時,認識、理解、全面整理知識,打通模塊,將知識系統化、結構化、規律化。

3、加強實驗題特別是探究式的實驗的複習和演練

加強實驗題特別是探究式的實驗的複習和演練,注重提高學生分析實驗和設計實驗能力的提高。從實驗原理、實驗步驟、實驗條件、實驗現象、實驗結論(數據)、實驗注意事項、實驗所使用的儀器、實驗評價分析等幾個方面對課本中出現過的演示實驗、分組實驗進行全面地複習,引導學生多思考、多拓寬思維。如掌握一種裝置的多種用途、一種儀器的多種用法以及一些儀器的靈活運用等。

培養實驗能力,加強實驗操作的正確性,化學用語的準確性,以培養學生化學實驗方面的基礎知識和技能。在平時的教學中要加強對實驗現象描述的訓練,準確用化學用語加以表述,加強對實驗原理的教學,提高學生的思維能力。

4、加強綜合訓練,查漏補缺

學會整理和歸納錯點、疑點、盲點,並進行應試技巧、答題規範訓練,不要題海戰術,要挖掘精品題,以點帶面。同時要克服思維定勢,杜絕盲目做題。另外一定要對教材中的概念、定律、原理、性質、實驗等內容要仔細閲讀,真正做到迴歸教材,以教材為據,克服複習的隨意性。在學習中先“死”後“活”,多記,多寫。《考試説明》是專家命題的依據,要對《考試説明》中的“瞭解”“理解”“綜合運用”各種層次的要求做到心中有數,挖掘知識規律和信息,探究知識的擴展點及可能的出題點。

5、複習的後期做好幾個“迴歸”

(1)迴歸基礎抓教材

教材是考生獲取知識和方法的最原始載體,考生一年來的練習、考試題和將要做的大學聯考題,都是改變情景和知識的呈現形式,變換命題方式,但考查的知識和方法沒有變化,儘管解題過程需要各種能力,但是許多試題的答案就是教材中原文(概念、用語、原理、公式等)。熟練地建立學科知識體系,是所有基礎的關鍵。建議依據學科《考試説明》的知識點逐個落實到教材中,將所有內容重温一篇,尤其是在平時考試中出現頻率不高,但《考試大綱》有要求的知識點,防止在大學聯考試題中的解答過程出現知識盲點,影響大學聯考臨場發揮。

(2)迴歸基礎抓題型

大學聯考命題各學科題型相對穩定,題型是考查知識和能力的載體。大學聯考命題始終堅持“重點知識重點考,重點知識不迴避,重點知識變換方式考。”各學科重點知識和能力的確定要依據《考試説明》如化學學科中的知識要求為“理解”或“掌握”、“綜合運用”等知識內容和四種能力要求。化學學科主要做好“注重理論概念知識,突出物質推斷題型,突破實驗設計與評價題型”

(3)迴歸基礎抓弱點

通過高中學習和歷次考試,每一個教師和學生都應該知道自己的.班級學生在哪些方面還存在薄弱環節。建議每一個考生先用筆寫出自己的知識內容在哪些方面不足,哪些學科方法不熟練,什麼樣的題目不會做。然後對照歷次考試中出錯的題目,看自己歸納出的不足在考試中主要錯誤原因是什麼。最後將高三年級所有的訓練題中的出現錯誤的試題重做一遍,並將做錯的試題所涉及的知識內容對照課本重新温習一遍,如果還有不明白的地方可以請老師指導。

(4)迴歸基礎抓答題細節

“習慣決定命運,細節決定成敗,”這句名言對參加大學聯考的考生來説要有真實的體驗,讓學生將每一次考過的試卷拿來進行仔細分析就會發現,許多試題的失分並不是因為不會做,而是因為答題習慣和答題細節存在問題。主要表現在:審題讀題不仔細、回答問題不規範或不全面、學科用語不準確、答案塗寫不到位、選擇題答案從試卷向答題卷轉移錯誤、基本概念和術語出現錯別字等一些細節把握不好和不良習慣導致失分。建議考生將已經做過的每一學科試題出現以上錯誤統計出來,就會發現這樣的失分在每一次考試中總分不會低於20分。並且在這一個月的複習中下決心有意識地改正答題過程的不良習慣和認真對待答題細節。

以上便是我學習講座和觀摩課的一些心得,希望大家多多指教,也希望能給大家帶來微薄的幫助。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5961z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