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自然災害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自然災害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自然災害心得體會【精品多篇】

自然災害心得體會 篇一

通過安全教育學習,我收益頗多,得到了很大啟發,除了學校的安全事故以及校外的意外事故以外,讓我們同樣能在生命安全方面受到威脅的就是各種自然災害,而往往最讓人措手不及的就是自然災害到來時我們的無能為力。

自然災害是突發公共事件中的一類,也常給人們帶來種種危害。所以,我們學生應當積極去了解採取的措施,以儘可能避免其發生、減少其帶來危害後的嚴重性。近年來世界各地地殼及活動不穩定,引發多處地震和海嘯事故,拿最近發生的日本地震來説,其造成的損失已經不是單單地震帶來的了,還有海嘯以及核污染。這麼巨大的災難,日本的人員損失數卻不大,尤其是在地震中存活的人很多,這與他們平時注重地震安全教育是分不開的。

總之,我們要培養應對自然災害能力,提高對自然災害的認識,增強防災、減災的意識,積極掌握一些應對自然災害、防災減災的方法,儘可能地減少自然災害給大家帶來的損失。進而,我們也應該愛護環境,保護大自然,從源頭上控制自然災害的發生!

自然災害心得體會 篇二

“自然災害”是人類依賴的自然界中所發生的異常現象,自然災害對人類社會所造成的危害往往是觸目驚心的。它們之中既有地震、火山爆發、泥石流、海嘯、颱風、洪水等突發性災害,也有地面沉降、土地沙漠化、乾旱、海岸線變化等在較長時間中才能逐漸顯現的漸變性災害,還有臭氧層變化、水體污染、水土流失、酸雨等人類活動導致的環境災害。以目前人類的科學技術水平和能力,人們還無法阻止自然災害的發生,也無法抵禦自然災害的破壞。但是完全可以根據自然災害發生的規律和特點,採取積極有效的措施,儘量地減少損失。

1、雷電防範

雷電天氣時,要留在室內,並關好門窗。不宜使用無防雷措施或防雷措施不足的電視、音響等電器,不宜使用水龍頭。雷雨時,切勿接觸天線、水管、鐵絲網、金屬門窗、建築物外牆,應遠離電線等帶電設備或其他類似金屬裝臵。減少使用固定電話和手提電話。切勿游泳或從事其他水上運動,不宜進行室外球類運動,離開水面以及其他空曠場地,尋找地方躲避。切勿站立於山頂、樓頂上或其他接近導電性高的物體。切勿處理開口容器盛載的易燃物品。在曠野無法躲入有防雷設施的建築物內時,應遠離樹木和桅杆。在空曠場地不宜打傘,不宜把羽毛球拍、高爾夫球杆等扛在肩上。不宜開摩托車、騎自行車外出。(

2、暴雪、冰雹防範

暴雪天,要注意添加衣物,注意保暖;要減少室外活動,避免凍傷。下冰雹時,應在室內躲避;如在室外,應用雨具或其他代用品保護頭部,並儘快轉移到室內,避免砸傷。

雷電的自救常識 篇三

雷電期間,在室內時,應把電視的户外天線插頭和電源插頭拔掉,儘量暫時不用電器,儘可能遠離電燈、電線、電話線等引入線,以防止這些線路和設備對人體的二次放電。不要打電話;不要靠近窗口,在沒有裝避雷裝置的建築內則要避開鋼柱、自來水管和暖氣管道,以防雷電電流經它們竄入人體。此外,室內如人員較多,相互間應相隔幾米為好。關好門窗,防止球形雷竄入室內造成危害。在室外時,要遠離樹木、樓房等高大物體;要遠離建築物的避雷針及其接地引下線。雷雨天氣盡量不要在曠野裏行走。如果有急事需要趕路時,要穿塑料等不侵水的雨衣;要走的慢些,步子小點;不要用金屬桿的雨傘,不要把帶有金屬桿的工具在肩上。人在遭受雷擊前,會突然有頭髮豎起或皮膚顫動的感覺,這時應立刻躺倒在地,或選擇低窪處蹲下,雙腳併攏,雙臂抱膝,頭部下俯,儘量縮小暴露面即可。

自然災害心得體會 篇四

一、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的現狀

我國目前已建立起了較為完善、廣為覆蓋的氣象、海洋、地震、水文、森林火災和病蟲害等地面監測和觀測網,建立了氣象衞星、海洋衞星、陸地衞星系列,並正在建設減災小衞星星座系統。

在氣象監測預報方面,建成了較先進的由地面氣象觀測站、太空站、各類天氣雷達及氣象衞星組成的大氣探測系統,建立了氣象衞星資料接收處理系統、現代化的氣象通信系統和中期數值預報業務系統。

全國已形成了由國家、區域、省、地、縣五級分工合理、有機結合、逐級指導的基本氣象信息加工分析預測體系。

為了監測江河洪水,國家組建了由數目眾多的水文站、水位站、雨量站等組成的。水文監測網,建立了七大江河地區洪澇災害易發區警戒水域遙感數據庫,將遙感技術在“八五”期間應用於洪災監測。

大江大河防汛抗旱工程技術有了長足的進步,有些領域已經達到世界先進水平。

另外,利用現代科技積極開展小流域綜合治理工作,如農區人工增雨、人工防雹、滴灌工程等,這些技術措施在一定程度上對防災減災發生了非常積極的作用。

在地震監測和抗震方面,組建了400多個地震觀測台站,“十五”期間進行了數字化改造,由48個國家級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國家數字測震台網和由300多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站組成的20個區域數字測震台網以及若干個流動數字測震台網、數字強震台網構成了中國數字測震系統,建立了大震警報系統和地震前兆觀測系統,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監測預報系統,編制了全國地震烈度區劃圖和震害預測圖,確定了52個城市作為國家重點防震城市,對全國地震烈度6度以上地區的工程建築,實施綜合性震害防禦,對城市和大中型工礦企業的新建工程進行了抗震設防,完成了多條鐵路幹線、主要輸油管線和多座骨幹電廠、大型煉油廠,一批重點骨幹鋼鐵企業和超大型乙烯工程以及大型水庫的抗震加固。

在地質災害防治方面,加強了對滑坡、泥石流、崩塌以及地面沉降、地面塌陷、地裂等地質 災害的勘查防治工作,採取了包括工程防禦體系、生物水保防禦體系、管理防護體系,社會管理體系和預測及報警體系在內的綜合防禦體系,並取得了一定的效果,同時把生態建設與防災減災相結合,實施封山育林、退耕還林、退田還湖、退田還草和修建水利工程等一系列措施,極大地防止和減輕了地質災害的危害和損失。

全國已建立了25片國家級水土流失重點治理區,實施了七大流域水土保持工程,在一萬多條水土流失嚴重的小流域,開展了山水田林綜合治理。

先後確立了包括“三北”防護林、長江中上游防護林、沿海防護林、平原農田防護林、淮河太湖流域防護林、珠江流域防護林、遼河流域防護林、黃河中游防護林和太行山綠化工程、防治沙漠化工程的十大林業生態工程。

此外,還發射了“資源一號”、“資源二號”衞星,廣泛應用於資源勘查、防災減災、地質災害監測和科學試驗等領域。

二、我國防災減災科技應用與建設存在的主要問題

1、管理缺乏綜合協調

長期以來,我國的災害管理體制基本是以單一災種為主、分部門管理的模式,各涉災管理部門自成系統,各自為戰。

由於沒有常設的綜合管理機構,各災種之間缺乏統一協調,部門之間缺乏溝通、聯動,造成了許多弊端,如缺乏綜合系統的法規、技術體系政策與全局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規劃;缺少系統的、連續的防災減災思想指導,不利於部門之間協調;缺少綜合性的防災減災應急處置技術系統;缺少專門為災害救援的綜合型救援專家、技術型隊伍;沒有形成相對完善的防災減災科學技術體系;信息公開和交流渠道不順暢;資源、信息不能共享;科學決策評估支持系統與財政金融保障制度尚未建立等等,直接影響防災減災實效。

2、投入不足資金渠道單一

全國每年投入到防災減災科技研發和應用的經費十分有限,在防災減災基礎設施建設、科研設備購置、防災工程建設、防災減災基礎研究和先進技術推廣應用等多方面投入不足。

主要是因為我國防災減災科研基本依賴於財政撥款,資金來源渠道單一。

由於防災減災科研具有的社會效益遠遠大於近期經濟效益,很難吸引企業資金和社會資金主動投入,造成防災減災科技發展和技術推廣滯後。

另外,缺少科研成果推廣的中間環節與適合防災減災工作規律的運行機制,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轉化率低,一些防災減災科研成果的推廣應用率不足10%,嚴重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的深入進行,影響了全國防災減災工作水平的進一步提高。

3、科技資源尚待優化配置

我國防災減災科技資源主要集中在氣象、地震、地質、環保等領域,由於缺乏宏觀協調管理及傳統的條塊分割現狀,一方面各領域主要關注本領域的防災減災科技發展,研發工作主要侷限於解決本領域存在的技術問題,在不同災種以及防災減災的不同環節中,科技資源沒有得到合理配置,科技開發與應用水平發展很不平衡,在基礎地理信息、救災設備和隊伍建設方面低水平重複建設嚴重。

另一方面,儀器、設備、資料、數據等都由部門、單位甚至個人所有,不能實現資源共享共用,資源條件不能系統整合形成高效、共享的社會化服務體系,無法形成合力和整體創。

拓展內容:洪澇災害的自救措施 篇五

暴雨、洪水發生前:

對於地處低窪地帶、山體滑坡危險區域的房屋,每年夏初應對房前屋後進行檢查,留心附近山體變化,看山上是否有裂縫滑坡跡象,查看房子地基和房子本身的變形情況。如果降雨較大,要查看房屋四周有無積水,排水是否暢通,防止山洪衝擊或浸泡房屋;對應急情況下的撤離方向和地點要做到心中有數。

檢查用電線路和設施,低窪地區要重點檢查,採取適當防範措施,對失修、老化則未及時更換的線路和設施,應提前關閉電源。

走路、車輛行駛應遠離危險建築設施(如危房、危牆、廣告牌等),遇低窪積水應繞行,避免強行通過。

自然災害等級 篇六

特大災:一次性災害過程造成以下後果之一的:農作物絕收面積30萬公頃以上;倒塌、損壞民房5萬間以上;因災死亡100人以上;因災需緊急轉移人數達到3萬人以上;7級以上,嚴重破壞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鎮發生6.5級以上);一次性災害過程直接經濟損失達20億元以上。

大災:農作物絕收面積10—30萬公頃;倒塌、損壞民房3——5萬間;因災死亡30—100人;因災需緊急轉移人數達到1—3萬人;6.0—6.9級破壞性地震(中等以上城市和人口密集的城鎮發生5.5級);一次性災害過程直接經濟損失達10—20億元。

中災:農作物絕收面積5—10萬公頃;倒塌、損壞民房1—3萬間;因災死亡10—30人;因災需緊急轉移人數達到5000—1萬人;4.0—5.9級破壞性地震;一次性災害過程直接經濟損失達3—10億元。

小災:未達到中災劃分標準的均為小災。

遇到自然災害該要如何自救 篇七

地震

1、人多先找藏身處。學校,商店,影劇院等人羣聚集的場所如遇到地震,最忌慌亂,應立即躲在課桌,椅子或堅固物品下面,待地震過後再有序地撤離。教師等現場工作人員必須冷靜地指揮人們就地避震,決不可帶頭亂跑。

2、遠離危險區。如在街道上遇到地震,應用手護住頭部,迅速遠離樓房,到街心一帶。如在郊外遇到地震,要注意遠離山崖,陡坡,河岸及高壓線等。正在行駛的汽車和火車要立即停車。

3、被埋要保存體力。如果震後不幸被廢墟埋壓,要儘量保持冷靜,設法自救。無法脱險時,要保存體力,盡力尋找水和食物,創造生存條件,耐心等待救援。

火災

1、如果被困在樓房中,可在窗口陽台等處呼喊,並且揮動醒目布條等發出求救信號。

2、逃離時,要匍匐前進,並用濕毛巾捂鼻,用浸水的棉被保護身體快速通過。

3、按照火災逃生路線圖或疏散指示,從消防疏散樓梯逃離,切勿使用電梯。

洪水

1、如果來不及轉移,也不必驚慌,可向高處(如結實的樓房頂、大樹上)轉移,等候救援人員營救。

2、為防止洪水湧入屋內,首先要堵住大門下面所有空隙。在門檻外側放上沙袋,滿袋可用麻袋、草袋或布袋、塑料袋,裏面塞滿沙子、泥土、碎石。如果預料洪水還會上漲,那麼底層窗檻外也要堆上沙袋。

3、如果水災嚴重,水位不斷上漲,就必須自制木筏逃生。任何入水能浮的東西,如牀板、箱子及櫃、門板等,都可用來製作木筏。如果一時找不到繩子,可用牀單、被單等撕開來代替。

颱風

1、如果在外面,千萬不要在臨時建築物、廣告牌、鐵塔、大樹等附近避風避雨。

2、如果你是開車的話,則應立即將車開到地下停車場或隱蔽處。

3、如果你已經在結實的房屋裏,則應小心關好窗户,在窗玻璃上用膠布貼成“米”字圖形,以防窗玻璃破碎。

泥石流

1、在發生泥石流之前,撤離到安全地帶。從暴雨預警或者泥石流預警之後,將會有足夠的時間,應該迅速撤離到安全地帶。常見的安全地帶就是較為堅硬高地平台。

2、泥石流來臨的時候,在逃生的過程中,要向溝岸兩側山坡跑,而不是順溝方向向上遊或下游跑,特別需要注意的是不要停留在凹坡處。

3、當發生泥石流的整體的滑動的時候,抱住大樹等物也是一種自救措施。

海嘯

1、發生海嘯時,航行在海上的船隻不可以回港或靠岸,應該馬上駛向深海區,深海區相對於海岸更為安全。

2、海嘯來臨時,儘量往又高又遠的地方跑,離海岸越遠越好。千萬不要往前衝,應不顧一切地向反方向跑,這樣才有可能逃生。

3、在道路和橋樑上的人,應該立刻棄車離開道路向高處跑。在高的建築中,最重要的是跑到更高的建築物頂端。不要慌亂,因為海嘯來去基本上只是在一兩個小時之間。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8m45v.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