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推薦多篇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篇1

我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的初步理解就是教師始終要堅持黨在新時期下的教育方針,培養學生良好的審美情趣和人文素養。重視可持續發展教育、國防教育、安全教育。促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有機融合,學生綜合素質,使學生成為德智體美全面發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

我從中深受啟發:教育優先發展,以人為本,均衡公平的發展,也就是國力增強,必須以提升人的素質,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同時提高教師道德水準和專業化素質。中國經濟建設高速發展,必須要走獨立自主創新發展的道路,就必須依靠人才資源建設。教育的進步,將源源不斷的為社會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普通勞動者和無數專家學者等專門人才。“行行出狀元”,只要是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實踐創新能力,敬業奉獻精神,為國家為社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有所貢獻,都是社會需要的人才。

在學習了整整42頁《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後,我們不僅瞭解了國家對教育的宏觀政策,瞭解了黨和國家對教育的重視,同時對教育中的一些細小環節也找到了充分的理論依據和證據,也明白了教育在民族振興和社會發展進步中的重要作用!《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是貫徹黨的教育方針的時代要求,作為教師學習之餘應該認識到四個堅持的重要意義:即堅持以人為本、推進素質教育是教育改革發展的戰略主題;堅持德育為先,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融入國民教育全過程;堅持能力為重,優化知識結構,豐富社會實踐,強化能力培養,全面加強和改進德育、智育、體育、美育工作;堅持文化知識學習和思想品德修養的統一、理論學習與社會實踐的統一、全面發展與個性發展的統一。

在《綱要》中,職業教育在國家教育發展任務中佔據着重要的地位,《綱要》指出:發展職業教育是推動經濟發展、促進就業、改善民生、解決三農問題的重要途徑,是緩解勞動力供求結構矛盾的關鍵環節,必須擺在突出的位置。如此一來,我們所從事的工作也是在為我國20xx年成為人力資源強國做一份努力,我們所培養的“2+1”學生、包括我們所推出的各定向班學生、我們所培養的其他專業的學生在職業道德、職業技能和就業能力的方面完全是遵照此綱要而實施,正是在響應國家號召——健全多渠道投入,加大職業教育投入,以服務為宗旨,以就業為導向,實行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堅持學校教育與職業培訓教育並舉、全日制與非全日制並重的發展!同時在面對農村學生、民族學生,學校各項優惠規章制度的健全,完全符合《綱要》所提出的國家針對農村教育和民族教育方面的政策規劃和扶持方向!因此,我們的工作是偉大的,我們的工作是符合國家的大政方針的,完全可以理直氣壯、大張旗鼓地做強做大科園職業教育!

其次,我們認為職業教育和普通教育應該相互溝通,職前教育和職後教育應有效銜接。現在的畢業學生人數是越來越多,各大高校也在不斷的擴招,但是就業問題也是一直不能很好解決的頭等大事,這成為學生以及家長最關注的問題。現在是讀書容易就業難,所以國家大力支持職業教育,職業教育不應該是所謂“差生”、“大學聯考落榜生”的避難所,應該對優秀學生形成吸引力。比如,師資力量強,專業設置比較新穎、前沿,就業率高,這些因素必將增強職業教育的吸引力,所以我們的職業教育要辦得有特色,引起學生的興趣才能夠真正學到技術。其次在管理上我們也要大下功夫,畢竟來我們學校讀書的學生都是沒有很強的自律能力,需要老師與家長以及學生本人的配合才能夠管理好,所以除了在學習上關心學生以外還要從生活以及心理關心學生關注學生,不能讓他再有在高中時候被老師忽略的感受,要讓學生對老師敞開心扉,這樣對於學生的管理會起到很大的推動作用。對於現在的學生來説,應將壓力轉化為學習的動力。

我國現在技能人才缺乏,大學生很多,但是大部分都找不到工作,畢業就等於失業,在家“啃老”, 造成家庭在孩子身上的教育投入極大浪費。所以我們學校要將職業教育培養目標直接化,課程內容與實際工作緊密聯繫,讓學生熟悉行業、融入行業,通過社會實踐、實習、職業培訓等方式,積累實際動手經驗,培養職業素養和職業能力,這樣才能讓學生更好的走上工作崗位。百年大計,教育為本。把學習和實踐落到實處,把促進就業作為目標,投入對職業教育的發展,我們的職業教育一定會融入經濟和社會發展中,成為重大的一部分。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篇2

形勢與政策論文

學院:土木建築學院

班級:建築學1002班

姓名:李文洋

學號:201004070210

摘要:

無法利用的茫然,整天過着一種大學生就業工作任重而道遠,做好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規劃與指導,不斷 完善其指導服務體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 只有以此為突破口, 把大學生職業 發展教育作為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核心內容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 建立完善的職業生 涯教育體系,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輔導。我覺得職業發展教育課十分貼近我們大學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關鍵詞:大學生 認識 發展 就業觀

教室——宿舍兩點一線的生活,沒有對自己未來的職業生涯做一個整體的規劃。甚至沒有正確的審視自己,審視自己的專業。而經過職業發展教育課的學習,在老師的講解和指引下,我開始慢慢地撥開眼前的團團迷霧,摻望自己的未來,開始重新認識自我和自大學生就業工作任重而道遠,做好大學生職業發展教育的規劃與指導,不斷 完善其指導服務體系是教育工作者一項常抓不懈的工作, 只有以此為突破口, 把大學生職業 發展教育作為當前素質教育的一項核心內容貫穿於大學教育的各個階段, 建立完善的職業生 涯教育體系,多層次、多角度地對大學生的職業規劃提供科學的輔導。我覺得職業發展教育課十分貼近我們大學生的生活,具有很大的現實指導意義,讓我受益匪淺。 作為邁入大學生活的學生來講,一開始,大學、社會對我來説都是很陌生的,甚至有時候覺得它們距離自己是那麼的遙遠。當前的大學生活除了孤獨,就是對大量課餘時間 己所選擇的專業,甚至也開始構畫自己未來的職業藍圖。我想在職業生涯中我的收穫和體會是頗多的。

隨着我國勞動力市場競爭與開放程度的提高,越來越多的大學生走向失業,就業問題隨之凸顯。全國絕大多數高校都開設了職業發展課,有的高校將課程的時間跨度從大一延續到大四,還有很多高校建立了針對本校學生的就業網站,初步實現了“制度化、專業化、全程化和信息化”的目標。然而,職業發展教育作為一門獨立的學科,其課程體系建設還不完善,而與這門課程有關的理論研究和教改實踐更是處於起步階段。大學生職業發展課的課程既強調職業在人生髮展中的重要地

位,又關注學生的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通過激發大學生職業生涯發展的自主意識,樹立正確的就業觀,促使大學生理性地規劃自身未來的發展,並努力在學習過程中自覺地提高就業能力和生涯管理能力的—門公共必修課程。通過教學,使大學生能夠從態度、知識和技能三個層面做好就業準備,並對自身職業生涯進行合理規劃。大學生職業發展課既是一門“理論課”,又是一門“實踐課”;既是一門“知識課”,又是一門“技能課”。學習這門課程之後,讓我對職業發展的相關理論有所瞭解,具體實踐當中以規劃發展自身的職業生涯。

高等教育大眾化的背景下, 高校畢業生的就業形勢日益嚴峻。 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及對 大學生職業素養、職業技能的要求日漸提高, 大學生就業指導和職業教育已引起了高校和全 社會的廣泛關注。構建大學生職業教育與發展服務體系,有助於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率,提升 大學生就業質量是解決大學生就業問題的長久之策。 為順應形勢, 高等學校應不斷加強大學 生職業教育, 切實提高職業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 滿足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學生自身成才 的需要。

作為一個大學生,對職業認識不強是客觀存在的大問題。對職業的是認知不夠,從而導 致大學生在擇業的時候,不能從自我認識出發,不能從興趣、價值觀、能力等方面深入分析 自身特點,選擇適合自己的職位。在整個大學學習過程中,學習的目的性、方向性不足。或 許,再考大學的時候,很多人能明確的認識到自己喜歡什麼、知道將來選取那個專業 。但 這並不意味着隨着大學聯考壓力解除, 接觸到不同於高中被動式學習的環境, 每個人都能夠明確 的知道將來自己要走上什麼樣的道路。 很多學生要麼對學習感到很茫然, 要麼就跟風的去考 取各種各樣的證書。 最終直到畢業的那一天, 才認識到大學四年的時間並沒有得到充分的利 用。這也將導致擇業的時候,不清楚職業的具體要求,對選擇的職業不喜歡從而跳槽,或者 沒有獲得所擇職業要求的能力,在升遷的路途中並不順利。 我國高校在職業發展教育上有所短缺。 很多高校並沒有一個完備的、健全的職業教育組織。很多學校只是設立了大學生職業就業中心, 而中心僅僅指導大學生如何去獲得一個職業,並沒有指導學生怎麼去選擇自己的職業。 就業指導侷限於幫助學生了解就業政策、準備就業 材料、提高就業技巧等方面,以便畢業生就業時現學現用。這就導致了一個問題:大學生知道自己將來要工作,

可不明白自己將來的工作和自己所學的知識有何聯繫學生正處在職業的探索期間,需要對自己的未來做出決定,他們所需求的遠遠要超 出一門職業教育課所給予的。沒有專門機構的負責,沒有專業老師的指導,學生的內在需求 給本得不到滿足。社會也要對職業教育的缺失負起責任。現代社會商業化、市場化的轉變是必然的。這就 意味着大學教育和要和市場緊密的接軌。 大學教育固然要負起指導職業教育的重任,市場也不例外。很多企業公司只在用人的時候抱怨員工在某一方面的欠缺,指責教育的不完善,卻不明白自身對職業教育知道的不作為。一些專家認為大部分的大學生將來所就的職業和大學生的所學專業是沒有關係的。這個理論在社 會上甚是流行。好像還得到了很多認可。甚至有的學者專一寫書來闡釋:大學的學習並不重要,重要的是學會一種生活態度。大學四年所學知識無助於就業,大學重要的是學習生活態度。這就導致了新的“讀書無用論”的產生。這是對大學教育的否定。這是對知識的否定。 這種理論將會誤導整個社會。 職業發展教育對學生的擇業、就業有着重要的指導和教育意義。學生對職業的認識需求是很強烈的,僅僅幾節課的時間是遠遠不能夠滿足學生的內在需求的。

當今社會處於激烈的變化過程中,大學畢業生的就業觀念也要相應地改變,打破傳統 的"一業定終身"的理念, 就業, 再就業是大趨勢, 職業生涯規劃也隨之根據各種變化來調整. 所以環境的變化導致自我觀念的變化, 反映到職業生涯規劃上來, 就不能一次把終生的職業 生涯的每一個具體細節都確定下來. 再者,我覺得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重點內容應該是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與職業 適應. 從職業生涯發展過程來看,職業生涯發展經歷了不同時期,一種觀點認為職業生涯的階段分為四個時期:①職業準備期:職業準備期是形成了較為明確的職業意向後,從事職業的 心理,知識,技能的準備以及等待就業機會.每個擇業者都有選擇一份理想職業的願望與要 求,準備充分的就能夠很快地找到自己理想的職業,順利地進入職業角色;②職業選擇期: 這是實際選擇職業的時期, 也是由潛在的勞動者變為現實勞動者的關鍵時期. 職業選擇不僅 僅是個人挑選職業的過程,也是社會挑選勞動者的過程,只有個人與社會成功結合,相互認 可,職業選擇才會成功.③職業適應期:擇業者剛剛踏上工作崗位,存在一個適應過程,要 完成從一個擇業者到一個職業工作者的角色轉換.要儘快適應新的角色,新的工作環境,工 作方式,人際

關係等.④職業穩定期:這一時期,個人的職業活動能力處於最旺盛時期,是 創造業績,成就事業的黃金時期.當然職業穩定是相對的,在科學技術發展迅速,人才流動 加快的今天,就業單位與職業崗位發生變化是很正常的.⑤職業結束期:由於年齡或身體狀 況原因,逐漸減弱職業活動能力與職業興趣,從而結束職業生涯. 所以大學畢業生職業生涯規劃的側重點應在職業準備,職業選擇,職業適應三個階段. 大學生要對職業進行物質,心理,知識,技能等各方面充分的準備,還要根據各方面的分析 與自己的職業錨合理客觀地對職業做出選擇. 對即將踏入的職業活動要有一定的合理的心理 預期,包括工作的性質,勞動強度,工作時間,工作方式,同事以及上下級關係都要快速適 應,迅速成為一個成功的職業者。

職業目標的日漸清晰,使我對自己有了一個更明確的定位,一旦確立了自己的職業目標後,就會朝着這個目標奮進,更積極地學習,不斷充實自我,使自己更多地具備職業目標對我要求的知識和能力。職業發展教育課也有利於我們把握現階段學習和工作的重點。從自己今後的目標中,找尋自己現階段所必須把握住的東西,有重點地學習,提高自己的素質和能力。 同時,讓我重新開始重視社會發展的趨勢、考慮社會對各類人才的需求,甚至對每個人才所應具備的各項能力的要求。使我的職業規劃能更為貼近現實社會的實際需求,具有現實的可能性和可行性。 讓我們深刻地理解了職業生涯規劃的內涵以及它對於我們未來生活的重大意義,也使我對職業有了進一步地瞭解,解開了我原來對職業諸多的偏見和迷團。。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篇3

百年大計,教育為本。強國必先強教育,民族振興必先教育振興,教育也是民族振興的基石。提出教育總體戰略,深化教育發展任務,加快教育體制改革,完善教育保障措施,為中華民族偉大復興和人類文明進步作出了深遠規劃。通過學習《教育發展綱要》,我們充分感到國家對教育事業的重視,綱要説得很全面、很具體。作為一名教師我覺得可以從以下幾方面來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

一是要注重學生的可持續發展。作為教師要培養的是人材,而不是造就產品。產品一旦加工完成,它就不會改變;要説變,那就是磨損、消耗和毀滅。而我們造就的人材不應該是一成不變的,他應該是可持續發展的。所以,教師要為學生的可持續發展着想,讓他們學會認知,學會生活,學會生存,學會做人,學會在實踐中不斷的充實和完善自己。

二是要注重學生的全面發展。構建和諧社會需要的是高智能的複合型人材。教師要讓學生在學習的過程中德、智、體、美、勞各個方面都得到協調發展,而不能讓學生死讀書,讀死書。教師要把課堂變成學生髮展智力、培養能力的樂園,要讓學生愉快地學習,健康地發展。

三是要注重學生個性的培養。我們在使學生全面發展的同時,要注意保護和培養學生的個性能力的發展,我們不能抹殺學生的個性,而把學生培養成千人一面的羔羊。我們要把學生培養成個性鮮明,具有獨立人格的合格人材。要保護和發展學生鮮明的個性,尊重學生身心健康發展的特點及教育的規律,使學生生動活潑的積極主動地發展自己的個性。

四是要以人為本。以人為本,以學生為中心,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是教育的根本任務所在,也是教育科學發展的根本目的。

學習了《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我從中深受啟發:教育是民族振興、社會進步的基石,是提高國民素質、促進人的全面發展的根本途徑。強國必先強教。必須以提升人的素質,更新和創新人才培養模式為基礎。同時提高教師道德水準和專業化素質。《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規劃了未來xx年中國教育改革發展要實現的目標,作為一名教師同時也明確了未來的工作目標和責任。

作為一名教師,要站在貫徹落實黨的教育方針的高度,自覺地按照科學的發展觀的基本要求,總結經驗教訓,轉變發展觀念,創新發展思路,把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作為我們的首要任務,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供智力支持與人材保證。作為教師,必須關愛學生,淡泊名利,自尊自律,以人格魅力和學識魅力教育感染學生,做學生健康成長的指導者和引路人。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提高教學質量。

通過這次學習,對《國家中長期教育改革和發展規劃綱要》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和理解,在今後的工作中我將銘記綱要的精神,盡職盡責做好份內的事,為職業教育事業的發展貢獻自己微薄的力量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篇4

近期大家圍繞着此綱要做了多次討論,深入探討了未來國家對中長期教育的改革和發展中可能出現的各方面問題。綱要內容豐富,在研讀之後我對其中的第三十一至三十三項有些感想和自己的看法。

在教學工作中,我很注意以人為本,以學生為本。在備課的過程中以學生的角度出發,選擇適合他們學習的課堂例子和素材。並根據各個院系的培養目標,在保證基礎知識的講授之後調整不同的側重點,講授與專業相結合的知識,使其可以作為他們進一步學習和專業知識相結合的課程打下良好的基礎。另外,在教學的過程中我也更注意了全面協調這一點,在授課的過程中把每一節課的內容與整學期的學習目標相結合。這樣可以使學生在一學期的學習之後腦子裏形成一個完整的體系,記的也更牢。在學習下一步與專業相結合的課程的時候,也可以構成更完整的知識脈絡。這與綱要中所指出的深化教育體制改革,更新教育觀念,改革人才培養體制,提高人才培養水平等培養觀念相吻合。要尊重個人選擇,鼓勵個性發展。以培養應用型、複合型人才為出發點,使學生基礎紮實,知識面寬,應用能力強,素質高,有較強的創新精神,能夠自主學習。

在人才培養模式的創新問題上。我遵循教育規律和人才成長規律,嘗試探索多種培養方式。比如,要注重學思結合,倡導啟發式、探究式、討論式、參與式等多種教學類型,幫助學生學會學習。激發學生的好奇心,培養學生的興趣愛好,營造獨立思考、自由探索的良好環境。在未來的幾年內,我想逐步建立已經在國外被證實效果良好的先進人才培養方法,在計算機學科內給予學生一個完整的學習規劃。對在計算機方面有濃厚興趣,並願意在課餘時間深入學習的學生,首先給他一張與所學專業有關聯的軟件列表,使學生對於未來要學習的工具軟件有個總體認識。然後我再向學員明確地闡述每一項計算機能力後,會和學員一起用評價標準測量他的學習基礎。根據每位學員的不同起點,及自己設計的最終目標分別為他們逐一確定教學計劃。學生按與我一起商定的教學計劃,到學習網站或在教師指導下,利用個人時間逐一模塊的學習。學習網站內有很多學習包,每個學習包上貼有某個專項能力的標籤,包內放有形成該專項能力直接相關的課堂講稿、工具軟件使用手冊、目錄、説明書、期刊摘錄等等。學生很容易根據表上的位置找到下一步要學的專項能力的全部學習資料,並在這裏自學。學習包不是為教師,而是專為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學習專項能力用的。學員當確信自己已掌握了某項能力時,可進行自我評估。這種人才培養途徑非常靈活,不管是在何院系,都可以根據自己的需求選擇適合的學習內容和日程安排方式。也就是説學生可以在校學習,也可以在工作場所學習,在家裏學習或在任何一個地方學習。

注重因材施教,關注學生不同特點和個性差異,發展每一個學生的優勢潛能。在不同院系中改進優異學生培養方式。設立健全的選拔方式。改革教育質量評價和人才評價制度。改進教育教學評價。根據培養目標和人才理念,建立科學、多樣的評價標準。開展由學校、社會等各方面共同參與的教育質量評價活動。完善學生成長記錄,做好綜合素質評價。探索促進學生髮展的多種評價方式,激勵學生樂觀向上努力成才。改進社會人才評價及選用制度,為人才培養創造良好環境。樹立科學人才觀,建立以業績為重點的學生評價指標體系。

教育是一種積極的影響,一種對人類認識和改造客觀世界及自身的積極的影響。教育的最終目的是達到教是為了不教!尤其是在計算機學科,每天都有海量的諮詢與更新,每年都有數以萬計新的軟件工具出現。讓不同專業的學生都學會自主學習,瞭解軟件的使用規律,住要比學習具體軟件的使用方法更重要。

由此規劃中可以看出,國家對中長期教育中投入大量精力財力,而我應該努力配合師資隊伍的建設工作,加強自身教學業務水平,培養具有合格計算機操作能力的藝術人才。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篇5

21世紀是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世紀。從現在起到20xx年,是我國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加快推進社會主義現代化的關鍵時期。必須清醒認識到,我國教育還不適應國家經濟社會發展的要求。教育觀念相對落後,內容方法比較陳舊,中國小生課業負擔過重,素質教育推進困難;學生適應社會和就業創業能力不強,創新型、實用型、複合型人才緊缺;教育體制機制不活,學校辦學活力不足;教育結構和佈局不盡合理,城鄉、區域教育發展不平衡,貧困地區、民族地區教育發展滯後;教育投入不足,教育優先發展的戰略地位尚未完全落實。

綱要指出戰略目標是,到20xx年,基本實現教育現代化,基本形成學習型社會,進入人力資源強國行列。發展任務包括學前教育,義務教育,高中階段教育,職業教育,高等教育,繼續教育,民族教育,特殊教育。體制改革包括人才培養體制改革,試招生制度改革,建設現代學校制度,辦學體制改革,管理體制改革,擴大教育開放。保障措施包括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保障經費投入,加快教育信息化進程,推進依法治教,重大項目和改革試點,加強組織領導。

教育優先發展,這是增強國力,雄立於世界民族之林的需要;育人為本,我感到我們要培養一個除了德智體美勞全面發展外,還需要有極強個性、極強獨立創造性的人才,這是我們國家最後走向強大,擠身於世界先進行列的必要條件。我國自古就有一句話:“行行出狀元”,只要是有社會責任感,具備實踐創新能力,敬業奉獻精神,為國家為社會發揮自己的聰明才智,並有所貢獻,都是社會需要的人才。而教育的進步,正是為社會源源不斷地培養數以千萬計的普通勞動者和無數專家學者等專門人才。

教師也因此而同樣如此,必須引起國家教育部門的充分重視;而制度的改革創新,則重點放在有利於人才的培養上,提高質量應該把培養有極強個性、極強獨立創造性的人才防在首位。學校既是培養人的地方,又是一個有着極深文化底藴的地方。雖然現在提倡所謂的素質教育,家長也很重視孩子的才藝培養,如學鋼琴、學圍棋、學唱歌跳舞等等,層出不窮,只是他們更多的關注孩子技術技能的掌握,而忽視了個性的培養。為什麼在大家的眼裏,中國人的形象從魯迅筆下的麻木不仁,到了今天仍是缺乏素質修養?擇校問題,不僅僅反映的是一種教育現象,更是一種社會問題。家長們擠破腦袋,砸鍋賣鐵也要為孩子選擇一所升學率高的學校,問題的關鍵還是在一張考卷上。教師的名利就在這張紙上,學生的前途也在這張紙上。

學習了《綱要》後,更能理解“生活即教育”這句話的含義,孩子有能力在體驗後思考和決定,在犯錯誤和改正錯誤中有效地學習。孩子由此獲得的學習能力是可持續的,由此獲得的成長動力也是可持續的!因此我們更應該“解放孩子的頭腦;解放孩子的雙手;解放孩子的嘴巴;解放孩子的空間;解放孩子的時間。”因為在玩中學習,是遵循了興趣牽引孩子進步的規律,由此獲得效率,不是約束和傳統的激勵可以實現的!

作為一名一線教師,學習貫徹綱要精神,就是要加強自身師德修養;積極參加教育教學研究,不斷學習,努力提高教學業務能力;愛崗敬業,愛生如子,忠誠於黨的教育事業;把自己的教學工作當做一種職業做實做好,只有這樣才能真正提高教學質量,才能真正培養出國際化的人才。

教育對發展的心得體會篇6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語文教育應該而且能夠為造就現代社會所需的一代新人發揮重要作用。”“文以載道”“文道合一”是語文的重要特徵,這些都決定了語文教育與環境教育有着不可分割的聯繫。學生可以通過語言文字學習關於環境的知識,可以從文學作品中感悟人與自然的關係,能夠在語文實踐活動中提高研究並解決環境問題的能力。

一、通過朗讀滲透環境教育

在語文教學中,有許多文章描寫的正是多姿多彩的大自然,在學習課文時,我帶領學生理解好詞佳句,品味語言文字,豐富學生美的情感,提高學生的審美感受力。例如在教學《美麗的小興安嶺》一課中,我把這種美集中體現在朗讀上,讓學生充分地讀,在讀中整體感知,在讀中有所感悟,在讀中培養語感,在讀中受到情感的薰陶。我引導學生通過不同層次的朗讀,感悟小興安嶺的美,激發他們對小興安嶺的嚮往。在教學小興安嶺的春天時,課堂環節是這樣的:(1)讀中找景,用“○”圈出自己看到了小興安嶺的哪些美景,讓學生比較直觀、形象地初步感知美。(2)讀中找特點,用“———”畫出自己喜歡的句子。讓學生説説為什麼喜歡這句話?這時學生的情感被激發了,有的學生説:“我喜歡描寫小鹿的這個句子,因為這句話把小鹿寫得太美了,太可愛了。”説:“我喜歡描寫小溪的句子,因為我似乎聽到了流水聲。”於是我不失時機地讓學生想象當時的畫面,帶着這種感情讀讀句子,加上動作讀讀句子,加上流水聲讀讀句子,使學生心中對美的理解得到了昇華,在讀中感悟了小興安嶺的美,感受了大自然賜予人類的美。這種潛移默化的語言薰陶,我想是當今語文教學的主旋律之一。記得有人曾經這樣説過:“終身受益的東西從來是看不見的,是學生內在的情感態度和人格。”就這節課而言,學生在閲讀過程中,感於言而動之情,這種油然而生的對自然美、語言美的感悟,是學生終身受益的。

二、通過閲讀理解課文內容滲透環境教育盧梭説:“千萬不要乾巴巴地同兒童講什麼理論,如果你想使他懂得你所説的道理,你就要用一種東西去標示它。”與其進行一百次生硬的説教,不如讓學生在潛移默化中既接受教育又增長知識。

1.利用教材中的插圖和多媒體課件滲透環境教育利用圖片、科教片、風光片等直觀教學材料來豐富學生的直接經驗和感情認識,讓學生欣賞、想象、對比。學生通過這種審美體驗,慢慢地內化為自己對大自然的讚美和依戀,繼而產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懷。比如利用《九寨溝》的插圖進行多媒體教學,引導學生觀察高聳入雲的雪峯、色彩斑斕的大小湖泊、古木參天的原始森林、高低錯落的平湖瀑布。當學生初步形成印象之後,美麗的插圖在學生中所喚起的感覺,會產生一種愉悦之情,這種審美體驗,慢慢地沉澱為有益的營養,繼而使其產生保護美麗大自然的願望。此時,教師適時引導學生:在地球上,除了九寨溝的美景外,還有廣袤的草原、浩瀚的森林,還有溝壑縱橫的田野、熙熙攘攘的城鎮、馬達轟鳴的工廠和礦山……他們會由衷地感歎:古老、慈愛的地球,像母親一樣養育了千萬種生命,她寬容、忍耐,為人類無私地奉獻了一切。既然人類的生活離不開自然環境,那麼,我們應該從小做起,從自己身邊事做起,愛護環境,美化環境,做一名環境保護的小衞士。

2.抓住重點課文和重點語句,對學生滲透環境教育《一個小村莊的故事》文章短小,語言樸實,然而其隱含的道理卻非常深刻。在教學中,教師可讓學生結合重點語句,説體會,談感受,加深理解。如文中的“拎”字表達了人們的一種非常隨意的心態,它把人們那種把砍樹沒當做一回事的心態淋漓盡致地勾畫了出來。表達這種隨意心態的還有“一棵一棵”,突出了人們沒有將砍樹當做一回事。“什麼都沒有了———所有靠斧頭得到的一切,包括那些鋒利的斧頭。”這裏的“鋒利的斧頭”,不僅僅指的是人們砍伐樹木的工具,還包括人們的愚昧及破壞生態平衡的落後觀念、行為。

?只有一個地球》中,“我們這個地球太可愛了,同時又太容易破碎了”是學生理解上的一個難點,教師可以抓住這個句子中的重點詞語“可愛”“破碎”“同時”,聯繫全課,讓學生説説地球的“可愛”表現在哪裏,容易“破碎”又表現在哪裏,為什麼要強調“同時”。學習的目的在於提醒人們,如果“不加節制”“隨意毀壞”資源,可愛的地球就可能走向“破碎”;如果精心保護地球的生態環境,可愛的地球就會更加可愛。

3.課外拓展延伸,對學生滲透環境教育課堂教學的時間和空間是有限的,為了更好地激發學生保護環境的情感意識,培養學生的社會責任感和使命感。教師可以與閲讀教學密切配合,緊緊聯繫現實生活,將環境教育向課外延伸。使學生在學習語文的知識技能的同時,接受環境知識、環境道德的教育,深入思考,拓展視野,藴蓄情感,逐漸增強環境意識並動手動腦,提高他們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只有一個地球》教學完後,老師要求學生根據課文的理解動筆寫寫保護地球的宣傳語。學生寫道:“除了腳印,什麼也別留下;保護地球=熱愛媽媽,為了我們的地球母親,請不要向她的血管裏注入廢水。”寫到這,我想學生們的心肯定猶如大海般不能平靜,幼小的心靈裏油然而生出一個想法:保護地球吧!那是我們的家啊!

三、通過作文教學,有機滲透環境教育《新課程標準》明確指出:“對廣大的中國小生進行環境可持續發展教育,培養他們的憂患意識,使國家未來建設者樹立起正確的人口觀、環境觀和資源觀。”因此,在指導學生寫作訓練的過程中有機地將環境教育滲透於作文教學中,以增強環境意識是完全可行的,也是行之有效的。這學期,我在鯉城區“習作(寫話)專題研討”活動中執教的是北師大版五年級下冊第三單元中的想象作文《假如我是……》,重點開拓學生思路,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不同角度換位想象,表達自己心中的美好想象和願望。在指導時,我有意識地誘導學生寫環境方面的內容,比如有一位同學寫《假如我是一棵大樹》,我引導她從當前山林毀壞嚴重、森林火災繁多、人們為謀私利亂砍濫伐等現象入手,道出大樹希望受到人們的正確對待。還有一位同學的題目是《假如我是環保專家》,其中寫道:“以前天是湛藍的,水是清澈的;現在天是灰濛濛的,水是渾濁濁的,許多飛鳥走獸不現其蹤跡,魚蝦之類少得可憐。假如我是環保專家,我首先處理的是那些成堆成堆的垃圾,一個城市一天要埋掉數以千噸的垃圾,一些垃圾能腐爛,而白色污染幾千年都爛不掉。我想要發明一種藥水,滴上一些就能使垃圾自動分解,對土壤有利的埋在土裏,而爛不掉的呢?就會消失得無影無蹤,變成人類需要的氧氣,還給大家天之藍、水之清,讓飛鳥走獸能和人類協調共處。”通過這次的習作教學,讓學生產生了保護大自然的強烈願望,並且在作文中表達出了自己對大自然的熱愛之情。

四、在語文活動中正確滲透環境教育

1.結合各種主題活動,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濕地日,3月12日是植樹節,3月22日是世界節水日,4月7日是世界衞生日,4月22日是世界地球日,5月31日是世界無煙日,6月5日是世界環境日,6月17日是世界防治荒漠化和乾旱日,10月16日是世界糧食日,12月29日是國際生物多樣性日。有選擇性地利用這些綠色紀念日開展主題活動,就能強化學生的環保意識。

2.利用各種語文活動正確滲透環保教

如組織學生查找有關環保的資料並進行閲讀、開展各種宣傳口號和綠化環境的設計等語文活動,讓學生親身實踐、親身體驗。這不僅滲透了環保教育,而且培養了他們獲取信息、與人合作及語言表達的能力。

3.利用新聞報道進行環境教育

當今新聞媒體的快速發展和其圖、文、聲、色並茂的特點,為學生及時瞭解環境信息提供了方便。我們在培養學生關心新聞的習慣時,要有意識地指導學生由課內走向課外,瞭解那些近在咫尺、觸目驚心的環境破壞導致的惡果,在課堂上組織學生適時進行討論。這樣既考驗了學生捕捉信息的敏鋭程度,又提高了學生綜合分析問題的能力,也讓他們在嘴脣的上下翻飛中鍛鍊了口才。與此同時,我們讓環保意識深入人心的目的也得到了落實。

古人云:“登山則情滿於山,觀海則意溢於海。”作為一位國小語文教師,要充分認識到在國小語文教育中滲透環境教育是語文學科不可推卸的責任。只要我們心中時刻裝着環境教育這一理念,寓環境教育於語文教學之中,不斷挖掘語文素材,不斷找準滲透點,一定能讓環境教育在語文教學中綻放異彩,開出美麗的花,結出豐碩的果,使國小語文成為環保教育的沃土。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dpj4j1.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