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多篇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多篇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多篇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篇1

包粽子中國有一個傳統佳節,在這個古老的節日裏,人們包粽子、賽龍舟,處處洋溢着節日的氣氛。每到這一天,人們喜氣洋洋。無論大人還是小孩,都聚在一起包粽子。

這一天,我和奶奶在包粽子,雖然我開始不會包,但在旁邊給奶奶幫忙,我在幫忙的時候就再看怎麼包粽子。奶奶包的可快了,不一會就包了好幾個呢!經過在旁邊的仔細觀察,不一會兒,我也會包粽子了,我就高興的給奶奶包了一個,奶奶非常高興,摸着我的頭説:“你這個小鬼挺機靈的,在這麼短的時間內就學會了包粽子。”接着,一,二,三,四,五……全包好了,經過不斷的練習,我越來越包的好了,我的技術都快趕上奶奶的高超手藝。奶奶笑着説:“雖然這麼包粽子的方法快趕上了我,但是包粽子還有不同的方法呢!不過你學會了一種就不錯了。”奶奶剛説完,我就聞到了有人煮粽子的香氣。

過了一個小時之後,我們也把粽子包完了,開始煮了,奶奶弄好後,一會兒,我家粽子也煮熟了,奶奶把鍋裏的粽子拿出來,我就先吃了一個,哦,真好吃,真香呀,味道美極了。接着奶奶也吃裏一個,奶奶也高興地説:“真好吃,真好吃,再來一個。”接着,奶奶把全部的粽子煮熟後,讓我去給爸爸,我的媽媽,哥哥,弟弟,舅舅送點,他們吃後都説:“真好吃,真好吃呀!”我和奶奶高興極了,為自己包的粽子高興。端午佳節可真開心呀!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篇2

吃着奶奶包的粽子,除了米香和奶香外,總是覺得還有無限的滋味。

小時候一兩歲時,爸爸媽媽都要上班工作,根本就沒有時間照顧我,於是,便把我放在奶奶家。記得那時每次睡醒午覺以後,奶奶和爺爺都要帶我出去玩一會兒,爺爺的腿當時已經靠奶奶攙扶才能勉強走路,奶奶一個手扶着爺爺一個手牽着為我養的小狗,我做在小車裏,爺爺推着我(正好小車可以給他當枴棍),我用手捧着塑料袋裏的小雞,小雞用嘴輕輕地啄着我的手指肚,我發出一串串銀鈴般的笑聲。這一切都顯得是那麼得恬靜安詳。

到了做飯的時候,奶奶怕我在地上磕到碰到,就把我放到灶台上,我便蹲在上面看着奶奶洗菜、切菜、炒菜。我仰着小臉,瞅着奶奶那因勞累刻滿皺紋,卻和善的臉,“咯咯”不停地笑,奶奶也一遍一遍地回報我慈祥的微笑。

漸漸地我長大了,上學了,在奶奶家那種快樂、無憂無慮的生活似乎離我遠去了。我經常是一個星期才去奶奶家一次,而爺爺奶奶也總是像歡迎貴賓一樣招待我,他們會為我做出每次都不重樣的美味佳餚,後來我才知道那些都是爺爺奶奶在電視上特意學會為我做的。吃完以後奶奶一定堅持把我送回家,其實我家和奶奶家是一個院的,離的很近。儘管我一再謝絕奶奶,可奶奶就是不放心她的大孫女,“呆呆”的我沒辦法也總是任奶奶粗糙卻不乏温暖的手拉着我的手送我回家,送到後她又馬不停蹄地趕回家照顧爺爺,我笑着看着奶奶的背影,笑裏藏着無限的感謝和絲絲愧疚。

端午節,奶奶又自己包好粽子親自送到我家,來來回回往返十四層樓,從不叫苦任勞任怨、默默無聞地奉獻她的愛。此時我再咬一口香香的粽子,只覺得粽子裏包滿了奶奶對我的愛,温暖包裹着我的心,暖融融的,我不僅聞到粽葉的清香,更聞到奶奶對我愛的芬芳。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篇3

端午節是我國中華民族傳統的節日,由於託班幼兒年齡較小,為了能讓幼兒感受傳統節日的氛圍,讓幼兒初步瞭解故事中的人物、事情和相關物品,結合我園的傳統節日教育的精神,我幼兒園組織開展了“共度端午,揚民族正氣”的主題活動,在大力宣傳端午傳統習俗和衞生常識中我們的幼兒過了一個“禮貌、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本次活動經過家園合作取得良好效果。

一、環境佈置

主題牆:掛滿粽葉包成的小粽子、香包、彩蛋等使教室充滿了節日的氣氛。

二、教學活動

由於託班年齡較小的特點,我們經過故事、圖片的形式向幼兒介紹愛國者屈原以及粽子、香包等風俗的來歷。

我們的主要活動有以下幾個方面:

1、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向孩子們講述了故事《端午節的傳説》《端午節的由來》《端午節的風俗》。

2、學兒歌。同樣利用進餐前後及午睡前的時間,教孩子們學唸了三首既通俗易懂又琅琅上口的兒歌《端午》,孩子們十分喜歡這首兒歌,在短時間內就將兒歌學會了。

3、裝飾製作《小粽子》並用它來裝飾環境。

4、製作彩蛋。在教師的精心組織下,孩子們在在蛋寶寶的身上利用彩紙剪、貼、畫出漂亮的圖案,從製作的的過程中能夠看出,孩子們十分喜歡這次活動。

5、研究到六一家長剛剛來園活動,因次本次慶端午就不邀請家長參加,把家長到園包粽子活動更改為請家長將孩子在家包粽子、吃雞蛋等端午習俗用相機記錄下來,發給教師,然後在幼兒園交流分享。

6、孩子從家裏帶來端午的食品一齊分享。

7、認識各種蛋、蛋製品。

三、家園互動

在活動期間家長都能夠積極配合工作,如帶來了粽葉、蛋袋子、彩蛋、艾葉等等。使我們的活動能夠順利進行。

我們開展這次活動主要目的能夠讓幼兒從小了解國家傳統文化,樹立民族意識,培養我們的幼兒過一個“禮貌、和諧、安全、節儉”的端午節。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篇4

中國的傳統節日中,我最喜歡的便是端午節。

端午節是一個充滿了詩意的節日。屈原的為國投江自盡,得到人民的緬懷,便有了這個節。它的別稱也頗具詩意,如當五汛、浴蘭節、菖蒲節、龍日節等。它處夏日,一個燥且熱的時節,於我卻顯得靜且涼。

在我的記憶中,端午總是青色的。這種記憶很抽象,但是每次一想到它,一個青色的世界就會在我的腦海中浮現。孩子們脖前掛着的鴨蛋,青的淡雅且清新。河邊楊柳的青色也是嫩嫩的,朝氣蓬勃。河水則青得更為深沉穩重,濃墨重彩一點了。龍舟同樣也有青色的,在陽光下熠熠生輝。粽子在進鍋前同樣綠的活潑,蒸熟後的青帶上了些許暖色調,使人很有食慾。

提到了粽子,正好也該講講。粽子是一種傳統節日食物,只有端午時才會有。我們家的粽子,每年都是我爺爺親手做的。他每次都會準備好最大的碗盛那潔白可愛的糯米,旁邊的盆裏盛着水,浸着翠青色的粽葉。我最愛看將糯米填好後往內塞餡的過程,在白白淨淨的糯米中藏着一小塊寶藏,或是一塊紅豔似血而又像蜜一般的棗,亦或是一塊香味濃郁滋滋冒油的豬肉。包好進鍋,蒸煮後開鍋時漫開的蒸汽,滿滿的都是幸福。

划龍舟也有趣,每年我都會去看秦淮河的龍舟比賽,十分熱鬧。岸邊雖算不上人山人海,但也是算得上人多的了。划龍舟的人們喊着號子,配上擂鼓的聲音,氣勢磅礴,頗有力量感。

這就是端午節,我熱愛的那個端午節。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篇5

根據市文明辦的有關通知的精神,建設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的戰略任務,大力推進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建設,充分挖掘我國傳統節日“端午節”深厚的文化內涵。我局領導高度重視,集思廣益,結合實際開展了豐富多彩、貼近生活、貼近羣眾的“我們的節日·端午”主題活動。現將活動總結如下:

一、高度重視,精心組織。為確保此次端午主題活動順利開展,局黨委高度重視,及時召開會議對端午節活動進行總體部署,並制定了活動方案,要求各科室在活動中突出迎建黨90週年愛國主義教育;突出認識傳統、尊重傳統、繼承傳統、弘揚傳統;突出講文明、樹新風、獻愛心等具體要求,全面推進我局的精神文明創建工作。

二、加大宣傳,營造氛圍。我局利用宣傳欄、簡報等多種方式對端午節相關知識進行了廣泛宣傳,與未成年人的思想道德建設“做一個有道德的人”主題活動相結合,開展"話端午,揚民族傳統文化"系列活動。讓全體幹部職工、職工子弟及羣眾瞭解這一傳統節日的相關知識及當中的愛國主義情懷。感受中華民族傳統節日中折射出的濃郁的文化氣息,不斷激發愛國主義熱情。

三、具體活動情況

(一)開展以“喜迎端午,快樂遊園”為主題的老人遊園活動。由社會工作部牽頭,組織1—2支志願者隊伍協助開展端午遊園活動,項目包括:快樂套圈、快樂夾彈珠、快樂保齡球、快樂打靶、快樂投籃。每項活動設有獎票,老人獲獎後,可憑藉獎票到領獎處領取相應獎品。

(二)開展以“清潔環境,美化家園”為主題的環境整治活動。由行政管理部牽頭,動員廣大幹部職工開展大規模的環境衞生整治工作,重點對衞生死角、草坪雜草等進行清理,為老人創造一個良好的居住和生活環境。

(三)開展夏季健康教育知識講座。由衞生所牽頭,通過張貼宣傳畫,發放宣傳單,發放夏季清涼藥品、開展衞生防疫知識講座等方式,強化老人們對夏季疾病預防與控制等方面的自主性。

(四)開展端午粽飄香活動。端午節當天給每位老人發放棕子一枚,當日午餐加菜,各樓層老人可自行組織小範圍慶端午活動,如吟詩作畫,暢聊端午等,通過多形式民俗文化活動的開展,營造節日氣氛。

(五)各下生活區小組主動深入老人生活區,與老人談活動總結網心交流,及時掌握老人思想動態。針對端午節留在院內過節的老人,各部門職工、各生活區護理員要做好與老人的溝通交流,減輕老人的心理負擔,減少老人的孤獨感,讓福利院的温暖觸動到每一位老人。

端午節的心得體會篇6

又到了端午節。每當這個時候,我就想起端午節的粽子。

端午節前幾天,媽媽就從市場上買來包粽子的粽葉、糯米、綠豆等,到端午節那天,就把它們拿出來,用水浸濕,洗乾淨,然後開始包粽子。她拿起一些粽葉,疊成開列一排,隨後一層糯米、一層綠豆、一粒豬肉,最後加上一層糯米把綠豆和豬肉包在中間,再把疊好的粽葉,壓緊,按平,摺疊,最後用線捆住,就這樣一個粽子在她們的手上包好了。

粽子包完後,她就把粽子放進鍋裏,加上合適的水,讓它蒸煮。大約煮到兩個小時吧,廚房裏飄散出一股粽子的清香,深深地聞一口,沁透心脾。這時,饞嘴的我就迫不及待地讓媽媽從鍋裏抓起一條粽子,不管它炙熱燙手,就解開線團,送進嘴裏,用牙齒咬一口,滾燙的粽子,有時弄得我牙齒根,舌頭嘴上頓時起滿了大大小小的泡泡,儘管這樣我還是不肯吐出來,味道好極啦。

聽大人們説,端午節這天有一個古老的故事。據史料記載,春秋時期楚國的大詩人屈原因仗義直言遭革職放逐。眼見國破家亡,百姓流離失所,屈原是有心報國而無力迴天,憤然之下,於五月初五,在寫下了絕筆作《懷沙》之後,抱石投汨羅江身死。傳説屈原死後,百姓紛紛擁到汨羅江邊去憑弔屈原。漁夫們划起船隻,在江上來回打撈他的真身。有的還拿出食物丟進江裏,説是讓魚龍蝦蟹吃飽了,就不會去咬屈大夫的身體。因此,在以後每年的五月初五,就有了龍舟競渡、吃粽子等的風俗,以此來紀念屈原。時過境遷,人事物非,可端午節一直流傳至今,成了中華民族的傳統節日和文化。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g4l8yz.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