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多篇】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多篇】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多篇】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一

精神家園——對中華文化的認同

中華文化源遠流長,積澱着中華民族最深層的精神追求,代表着中華民族獨特的精神標識,為中華民族生生不息、發展壯大提供了豐厚滋養。文化是民族的重要特徵,是民族凝聚力和創造力的重要源泉,文化和諧是民族關係和諧的重要保障。長久以來,各民族間碰撞昇華的文化火種,使中華民族成為一個統一的有機整體。各民族在地域構成上交錯雜居又相互包容、在經濟生活中相互幫扶、在情感訴求中相互親近依存,這是對中華文化認同的一種現實表述。各民族的文化交流與自身文化傳承間的平衡狀態是中華民族文化傳承在當時當下的真實寫照,更是中華文化的傳承依據,是最珍貴的精神財富。

一個民族的長治久安,復興興旺更多的是依託於文明永固創新不竭的基礎之上,而這一切的前提是對文化的認同及信心。黨的十九大報告指出,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源自於中華民族五千多年文明歷史所孕育的中華優秀傳統文化,熔鑄於黨領導人民在革命、建設、改革中創造的革命文化和社會主義先進文化,植根於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偉大實踐。中華優秀傳統文化、革命文化、社會主義先進文化三者構成了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文化的重要內容,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培育注入了靈魂。通過弘揚中華優秀傳統文化,讓各族羣眾樹立對中華民族的文化自信;通過弘揚革命文化,讓各族羣眾瞭解中國共產黨革命的歷史,進而將文化自覺和政治自覺相結合,形成正確的政治認同;通過弘揚社會主義先進文化,對中國傳統文化進行傳承、改造和創新,從而更具有現代性。

在內蒙古的土地上生活着49個民族,各民族在歷史進程中形成了各自獨特的文化體系,孕育了光輝燦爛的草原文化。內蒙古之所以能夠保持和諧發展的局面,其主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終堅持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發展方向,並大力傳承和弘揚民族優秀傳統文化。70多年來,內蒙古在制度建設、人才培養、載體構建、技術支撐等方面開展了大量工作,取得了顯著成績。建國初期,內蒙古創立了面向基層羣眾的“烏蘭牧騎”,成為全國文藝界的一面旗幟;改革開放以來,文化大區、文化強區戰略的實施,實現了文化大發展大繁榮;進入新世紀,實施了草原文化研究工程,創造性地提煉出“崇尚自然、踐行開放、恪守信義”的草原文化核心理念,為培育和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注入了深層的民族文化精髓。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700字 篇二

按照學校黨委理論學習中心組有關安排,這段時間我認真學習了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在思想上經歷了一次馬克思主義民族觀的精神洗禮,對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關於民族工作的大政方針有了進一步的認知和理解,對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的重要性緊迫性有了進一步的體會和感悟。個人認為,只有把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真正融進自己的血液和靈魂,使其成為自己的思想自覺和行為習慣,才是踐行“兩個維護”在民族工作方面的具體體現,才是對學校安全穩定的最大貢獻。

一、深刻認識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義

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一部中國史,就是一部各民族交融匯聚成多元一體中華民族的歷史,就是各民族共同締造、發展、鞏固統一的偉大祖國的歷史。”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是中華民族大家庭的一員,各民族心往一處想、勁往一處使,為偉大祖國的繁榮昌盛作出了重要貢獻。回顧人類社會發展史,任何一個多民族國家,如果沒有共同的身份意識,沒有共同的國家認同和民族認同,就會一盤散沙、四分五裂,就會導致社會動盪、戰亂頻繁、山河破碎、民不聊生,這是我們必須吸取的一個深刻教訓。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高度重視民族工作,作出一系列重大決策部署,特別是黨的十九大創造性提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並將其寫入黨章,為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指明瞭前進方向,提供了根本遵循。我校作為一所西部邊疆少數民族地區高校,作為一所少數民族師生佔全校師生總數三分之一的高校,做好民族工作、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顯得尤為重要,特別是在學校事業處於歷史發展上的最好時期,面對改革發展穩定的艱鉅任務,更加需要各族師生團結一致、凝聚力量,確保向着特色鮮明的一流大學建設目標不斷前進。

二、準確把握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

2019年10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的《關於全面深入持久開展民族團結進步創建工作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意見》指出,“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準確把握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是我們做好民族工作的重要基礎和首要前提。在中華民族多元一體的格局中,“多元”指的是中華民族的起源是多元的,56個民族在語言文字、風俗習慣、宗教信仰等方面具有多元性;“一體”指的是在長期的歷史發展過程中,各民族共同開拓了我們遼闊的疆域,共同書寫了我們悠久的歷史,共同創造了我們燦爛的文化,共同培育了我們偉大的精神。一體包含多元,多元組成一體,一體離不開多元,多元離不開一體。56個民族共同組成了中華民族共同體,各民族相互依存、相互尊重、相互包容、相互欣賞、一榮俱榮、一損俱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要教育引導各民族牢固樹立是中華民族大家庭一員的意識,牢固樹立“三個離不開”“五個認同”思想,把自己的前途命運與中華民族的命運緊密聯繫在一起,共同發展、繁榮、進步。

三、積極探索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新時代民族工作的主題主線。在深刻認識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重大意識、準確把握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深刻內涵的基礎上,我們要積極探索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踐路徑,以實際行動踐行“兩個維護”,為加快學校“雙一流”建設營造和諧、安全、穩定的校園環境氛圍。一是學深悟透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把學習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擺在理論學習的首要位置,紮實組織開展課上與課下、線上與線下、集中學習與個人自學相結合的全覆蓋式學習,真正掌握其核心要義和精神實質,增強全校師生對習近平總書記關於民族工作的重要論述和黨中央有關決策部署的思想認同、理論認同、情感認同。二是大力培育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創新宣傳、培訓、教育、踐行方式,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人才培養、科學研究、社會服務、文化傳承創新和國際交流合作全過程,教育引導學生牢固樹立正確的祖國觀、民族觀、文化觀、歷史觀,構建各族師生共有精神家園。三是大力加強民族團結進步教育。高舉各民族大團結的旗幟,深入開展黨的民族理論和民族政策宣傳教育,引導各族師生正確認識和處理差異性和共同性的關係,牢固樹立國家意識、公民意識、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共同工作學習生活中加深瞭解、增進感情,像石榴籽那樣緊緊抱在一起。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600字 篇三

我參加了學校組織的學習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暨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培訓,經過專家老師們深入淺出的解讀,我對十九屆五中全會精神以及鑄牢民族共同體精神有了更深刻的認識和體會。接下來我就結合自己的工作經歷談一談自己的心得體會。

十九屆五中全會提出,繁榮發展文化事業和文化產業,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堅持馬克思主義在意識形態領域的指導地位,堅定文化自信,堅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引領文化建設,加強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圍繞舉旗幟、聚民心、育新人、興文化、展形象的使命任務,促進滿足人民文化需求和增強人民精神力量相統一,推進社會主義文化強國建設。要提高社會文明程度,提升公共文化服務水平,健全現代文化產業體系。我認為這一點與我的工作關係最密切,在講座中董軍明老師也做了詳細解讀。

提高國家文化軟實力,要努力夯實國家文化軟實力的根基。我認為我們現在所進行的所有對學生思想道德方面的引導和教育都是在夯實這個根基。在日常的教學中,無論是語文課上對教材的正確解讀,還是開展對“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多種形式的的學習,對國家歷史的瞭解,以及弘揚中國傳統文化的多體驗等中隊活動,都是在深入開展社會主義核心價值體系學習教育,學生在成長的過程中不斷受到這種教育的薰陶,讓瞭解祖國、熱愛祖國、維護祖國不再是無感情地高喊口號,而是引發共鳴,讓孩子們能在未來的每一刻為自己是一名中國人而驕傲,讓他們覺得學習不光是為了眼前的成績和榮譽,更要為了讓自己和自己祖國變得更好而努力。

另一點讓我感受很深的是,要廣泛開展理想信念教育。學校大隊部之前開展了關於“我的2035”主題活動,活動中我帶領孩子們觀看暢想未來的視頻,並讓孩子們自己説一説自己的2035年會是什麼樣子的。雖然孩子們討論熱烈,但是僅僅是圍繞自己説了15年後可能在做什麼,想做什麼,孩子們的想法並沒有和祖國聯繫起來,很多孩子甚至是茫然地沒有想法。昨天聽了內蒙古少工委副主任劉穎老師的解讀,我才學到了正確的做法,劉穎老師説,與其問孩子們你的2035是什麼樣子的,不如問問他們“2035年你會為祖國做些什麼?”答案可能不會變,孩子們依然想當老師、當醫生、當科學家,但是他們想到的不僅僅是做了自己想做什麼事,而是我想做的事不光是我自己的事,我做的每一件事都會影響到這個社會,我學到的每一點知識都會造福於我的祖國。潤物細無聲的教育大概就是這樣吧,其實孩子幼小的心中都有小小的愛國情懷的種子,作為教師,我們要做的就是用正確的方式澆灌這顆種子,幫助它長成參天大樹。

最後,我想就發生在我自己班裏的一件事説説我對鑄牢民族共同體的體會。崔皓軒同學是一名朝鮮族同學,他很有才華卻十分內向,成績也忽高忽低,十分不自信。在學校大隊部開展“石榴籽”系列活動時,我讓他穿着自己的民族服飾,向同學們介紹自己的民族文化,並在國慶節活動中讓他以少數民族同學的身份參加班級詩朗誦節目演出。一學期下來,我發現他開朗了,健談了,學習成績也提高了很多。我之前只關注到了他性格上的變化,直到有一次我們開展了九一八主題班隊活動,在交流自己的想法時,他對我説:“老師,我是朝鮮族,我生活在內蒙古,但是我是中國人,我們都是中國人,我會記住這節課,我長大了要當兵保衞中國。”那一刻我明白了這一學期的民族團結教育帶給一個三年級的孩子多麼大的影響。後來複習《大青樹下的國小》這一課時,我問孩子們生活中你還了解過哪些少數民族,同學們説滿族、朝鮮族……這些民族的小朋友和我們一起在一個教室裏讀書生活。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融合發展、共榮共存的歷史。在中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生在內蒙古,長在內蒙古,學在內蒙古,更是為我們對孩子進行民族團結教育提供了更好的契機和資源。

這幾天的學習我收穫很多,作為一名青年教師,我更清晰地明確了自己的目標和自己肩上的責任,明確了“為誰培養人培養什麼人怎樣培養人”的使命,在黨的旗幟下“為黨育人為國育才”,用自己的所學去影響每一個孩子,不僅教出好學生,更要培養國家的“紅孩子”!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心得體會1800字 篇四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我國是統一的多民族國家,各族人民同呼吸、共命運、心連心的奮鬥歷程是中華民族強大凝聚力和非凡創造力的重要源泉。在數千年的歷史長河中,各族人民用辛勤的勞動和無限的智慧,共同開拓了廣袤疆域,共同書寫了悠久歷史,共同創造了燦爛文化,共同培育了偉大精神。新中國成立以來,各族人民手足相親、守望相助,推動少數民族的面貌、民族地區的面貌、民族關係的面貌、中華民族的面貌都發生了翻天覆地的歷史性鉅變。中國特色社會主義進入新時代,站在“兩個一百年”奮鬥目標的歷史交匯點和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關鍵時期,內蒙古自治區作為少數民族地區,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尤為重要,更需要各民族手挽手、肩並肩,共同努力奮鬥。

一、必須堅持以政治引領民族團結,確保新時代民族工作沿着正確方向闊步前行

做好民族工作,關鍵在黨。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最本質的特徵,是中國特色社會主義制度的最大優勢。內蒙古自治區70多年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光輝實踐證明,中國共產黨的領導是民族工作成功的根本保證、也是各民族大團結的根本保證。作為民族地區的黨員幹部,必須要切實提高政治站位,增強“四個意識”、堅定“四個自信”、做到“兩個維護”,增強政治敏鋭性和政治鑑別力,始終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動上同黨中央保持高度一致。必須要高度重視民族團結工作,大力培育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在提升政治判斷力、政治領悟力、政治執行力上下功夫。必須要以堅決的態度、有力的擔當、積極的行動,將黨中央和區市黨委決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實到位,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紮實做好新時代民族工作。

二、必須堅持以服務增進民族團結,以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實際成效助力經濟高質量發展

習近平總書記要求,“要貫徹新發展理念,探索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增強邊疆民族地區治理能力;要推動從嚴管黨治黨走深走實,全面加強各級領導班子、幹部人才隊伍、基層組織建設。”作為民族地區的黨員幹部,必須要在習近平總書記和黨中央的堅強領導下,把建設“兩個屏障”、“兩個基地”和“一個橋頭堡”作為引領各項工作的旗幟和方向,做到中央有部署、我們有落滿分作文網實,黨委有要求、我們有響應,黨委有指示、我們有行動。要聚焦民族地區發展不平衡不充分問題,做好“十四五”開局起步各項工作,在鞏固脱貧成果、推動鄉村振興、加快重大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建設等重點工作上下更多功夫、想更多辦法,讓民族團結進步事業的物質基礎更加厚實。必須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完整、準確、全面貫徹落實新發展理念,堅定不移走好以生態優先、綠色發展為導向的高質量發展新路子,切實提升產業發展的質量和效益,解決好各族羣眾關心的民生問題,切實提升民族地區經濟發展水平和人民羣眾生產生活質量。必須要着力建設高素質幹部和人才隊伍,特別是持續加強少數民族幹部、雙語兼通幹部的培養、選拔、重用,強化幹部政治素質考察,加強思想淬鍊、政治歷練、實踐鍛鍊、專業訓練,為“十四五”開局起步和社會主義現代化建設提供堅強組織保障。

三、必須堅持以文化浸潤民族團結,引領各民族在交往交流交融中守望相助、齊心奮鬥

習近平總書記強調:“文化認同是最深層次的認同,是民族團結之根、民族和睦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離不開文化的滋養。作為民族地區的黨員幹部,必須要始終堅持文化認同,增強民族文化認同感,紮實有力做好推廣普及國家通用語言文字工作,全面推行使用國家統編教材,為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維護國家統一和穩定貢獻力量。必須要堅持引導廣大黨員幹部深入到羣眾中去,發揮自身專業知識和行業領域等多種優勢,做民族團結政策理論的宣講員,做民族工作決策部署的捍衞者。特別是要加強學校思想政治教育,把愛國主義精神貫穿各級各類學校教育全過程,把愛我中華的種子埋入每個青少年的心靈深處。必須要以身作則、率先垂範,發揮好黨員幹部和羣眾間的橋樑紐帶作用,正確引導羣眾全面理解黨的民族政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團結和帶領各族羣眾自覺感黨恩、聽黨話、跟黨走,凝聚起“建設亮麗內蒙古、共圓偉大中國夢”的磅礴力量。

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是全體中華兒女的共同心願,也是全國各族人民的共同目標。我們必須更加緊密團結在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周圍,進一步增強責任感、使命感、榮譽感,守望相助、團結一心、開拓進取,把新時代民族團結事業作為基礎性事業抓緊抓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砥礪前行。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五

中華傳統文化是經過漫長的時間由各民族共同創造的,是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精髓,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着積極的促進作用。

一、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處理好“多元”與“一體”的關係。

傳承和發展中華傳統文化,既要深刻認識中華傳統文化的多樣性,更要強調共同性,多宣傳中華民族共有的文化,有利於強化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對照自身也曾出現過一些思想偏差,如曾經在組織文化活動中過度強調民族元素、把草原文化等同於內蒙古文化等。以上這些問題的出現根源在於,沒有以是否有利於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作為政治標尺和根本標準,沒有準確把握共同性和差異性的關係。通過這段時間的學習和工作實踐,我對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有了更深入的認識,在自己所負責的工作範圍內認真整改,不斷提高,持續推進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工作。

二、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

中華文化是各民族文化兼容幷蓄、共生共榮的文化共同體,增進各民族對中華文化的認同,才能更好地提高中華文化的感召力和向心力。新時期要在增強對中華文化認同的基礎上繁榮發展民族文化,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理念,圍繞民族團結進步宣傳教育,創新載體和方式,精心組織以弘揚民族團結進步,謳歌民族團結先進典型等為主要內容的文藝創作和文化活動,大力唱響共產黨好、社會主義好、改革開放好、偉大祖國好、各族人民好的時代主旋律,努力把文化文藝激發的精氣神轉化為推動改革發展的強大動力。

三、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要踐行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

核心價值觀,是一個民族、一個國家的精神追求,沒有共同的核心價值觀,一個民族、一個國家就會像一盤散沙失去凝聚力。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是當代中國精神的集中體現,凝結着全民共同的價值追求。作為宣傳思想文化戰線的黨員幹部,要以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為引領,主動作為,構築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通過開展各類文化活動充分調動廣大農牧民羣眾的積極性和主觀能動性,不斷提升思想道德覺悟,深入挖掘中華傳統文化藴含的思想觀念、人文精神、道德規範,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農牧民羣眾生活的各個方面,讓農牧民羣眾形成中華文化共同體的情感認同和行為習慣,促進人心歸聚、精神相依,不斷鞏固和發展民族團結,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六

少數民族離不開漢族,漢族離不開少數民族,各少數民族之間互相離不開。每當説起這三個離不開,我就會想起小時候大家常説的“一根筷子易折斷,十根筷子抱成團。”一部中國歷史,就是一部民族團結、融合發展、共榮共存的歷史。在中國,各民族就像石榴籽一樣緊緊地抱在一起。中華民族是一個共同體。

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國家統一之基,民族團結之本,精神力量之魂。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關鍵就是需要文化認同。推進國家統編教材使用工作,就是黨中央立足中華民族偉大復興作出的長遠之舉、固本之策,是對國家整體利益的考慮,是對少數民族長遠利益的考慮,是國之大計、黨之大計,是構築中華文化共同體的重要舉措,更是在全民族中進行文化認同。無論是普及通用語言文字還是落實習近平總書記在中央民族工作會議上黨關於加強和改進民族工作的重要思想的十二個方面,構建起維護國家統一和民族團結的堅固思想長城,各民族共同維護好國家安全和社會穩定,才能有效抵禦各種極端思想的滲透_。我們每一名普通民眾都應該全力支持、全力配合能夠促進文化認同推動民族團結的方針政策和民族工作。

《舊唐書·魏徵傳》中有言:“夫以銅為鏡,可以正衣冠;以史為鏡,可以知興替。”中華文化博大精深,中國的歷史就是為實現民族解放、長期抵禦外來侵略、各民族之間建立患難與共關係和深厚友情的歷史。我們要結合當前階段的黨史學習教育,深入學習黨史、新中國史、改革開放史、社會主義發展史,從自身做起樹立正確的國家觀、歷史觀、民族觀、文化觀、宗教觀,以史為鏡知興替,以史正人明得失,以史化風濁清揚。

在抗擊非典、抗洪搶險救災、汶川地震、玉樹地震救援中、在打贏脱貧攻堅戰、抗擊新冠肺炎疫情、河南水災,一方有難、八方支援,處處展示着中華民族大團結的力量。尤其在抗擊新冠肺炎疫情中,我們每一個人都是親歷者,舉國上下,萬眾一心,共度時艱,有人堅守崗位,有人迎風逆行,無不彰顯了共產黨員的信仰,無不彰顯了中國人的剛強,無不彰顯了中國人民團結的力量,我們無不為之感動,為之振奮。

身為一名黨員、一名年輕幹部、一名組工幹部,更應發揮黨員先鋒模範作用,自覺維護民族團結,共同促進祖國繁榮發展,學黨史、感黨恩、跟黨走,肩負好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使命擔當,守正創新地做好意識形態、思想政治學習、組織建設等工作,進一步增強“文化認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的中國夢而不懈奮鬥。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七

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就類型而言,意識無外乎兩類:一類是存在於所有成員頭腦之中的大意識,通常與社會文化環境相依存,是一種具有相似乃至貫通屬性的存在;一類是隻存在於個體成員頭腦之中的小意識,通常與個體經驗相關聯,是一種具有差異性的存在。在現實生活中,意識總是遊離於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相對性地共存。大意識沒有小意識的支撐和貫通就不會存在,小意識在對大意識的內容體系進行能動選擇的同時,又常常受到大意識或直接或間接的規約。我們可以將大意識理解為特定範圍內所有成員與相關生存環境互動而生髮的意識關係總和。

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關係總和式的大意識。它是一個聚合各族人民所能感知、所持價值和所要致之於一體的心態體系,既是一種歸屬體驗,又是一種共善信念,還是一種能動意願。具體來説,這樣的大意識表現為各族人民心連心一家人的温暖歸屬體驗、手拉手一起走的共善價值信念、同手足共復興的責任使命意願。用習近平總書記的話來説,就是“中華民族一家親,同心共築中國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是一個相對開放的意識體系,各族人民的親和感知、精神信仰、行為意願都是其構成要素。

從“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雖然只有兩字之差,卻是兩個不同層面的問題。毫無疑問,對前者的思考會落腳於大意識層面,至於後者,則未必只關注大意識,而是要時時着眼於各種各樣的小意識,即如何把握小與大的關聯、實現眾多小意識的協和貫通。正是在此意義上,我們説大與小是理解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基本前提。

應當説,小層面的無意識、潛意識乃至意識迷茫現象仍廣泛存在。許多人生於斯長於斯,融於中華民族共同體之中,對潛存的大意識、小意識並無覺察;許多人行走中國,感受着廣袤疆域的地理人文差異,意識到中華民族因多元一體而充滿活力,但對深層次的精神信念尚無尋察;許多人渴求登高望遠,有意識地想象並期盼自身未來的前景,但因囿於一己一時一地,對整體航向缺乏洞察。

這些普遍存在的現象,背後均映射出一個視角、眼界或格局的問題,體現了大與小的基本關係範疇,諸如宏觀與微觀、長遠與眼前、全局與細節、集體與個體等。藉此關係範疇來審視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能夠明晰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前提意涵,即要喚醒一些習而未察的無意識,明晰一些優秀且具超越性的精神價值,發掘一些能動性的進步意識,一點一滴地超越個體小意識,培育寬眼界、長眼光、大格局的思維能力,實現大意識與小意識之間的彼此理解、相互貫通。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個人心得作文 篇八

如同個體成員會不斷追問自我生命的存在價值與意義一般,一個國家和民族也需要時時省思自身發展的現實需要、目標定位與理想追求。顯然,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就是上述雙重省思的產物,呈現出小我和大我的深刻關聯。

一方面,一個人就像一滴水一樣,可以映射出一個國家和民族的縮影。也就是説,小我之個體的觀念意識與行動取向,會深刻地影響大我之整體的形象、面貌與走向。另一方面,這滴水又會跟隨大江大河匯入大海,流向遠方。

換言之,大我之整體的生存狀況與未來願景的構思,又會直接關乎小我之個體的生命質量與期待。因此,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的價值和意義,就可以從整體和個體的雙重視角加以審視。

“五十六個民族,五十六隻花。五十六個兄弟姐妹是一家”歌裏唱的真好。中國人民經歷了多少苦難,範文寫作還是那麼團結。

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只有精誠團結,才能自立於世界,才能謀求進步和發展。特別是我們這些作為新世紀的接班人的青少年更應該學會團結,這樣才能立足社會。繼承和發揚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也是我們作為炎黃子孫義不容辭的責任。

生活中,我們要學會團結,瞭解團結的重要性。讓團結伴隨我們。今天的中國需要團結,明天的中國更需合作,讓我們共同建設美好的祖國。

築牢中華民族共同體意識,夯實新時代各族人民共同團結奮鬥、共同繁榮發展的思想基礎,對於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具有重大現實意義和深遠歷史意義。

鑄牢意識是成員間關係交往互動的過程性存在。正是在這個過程中,諸種聯繫才會發生,才會生成,價值才會呈現。也就是説,當你真正的走出自我確定的邊界去接近自然,去觸摸世界、去傾聽他者的心靈召喚,去為他人做一份貢獻時。你的感知體驗、行動意向、存在價值才會慢慢變得飽滿。

在努力去構織關係的過程中,一個人才能慢慢形成一種相對穩定可靠的歸屬狀態。當然,意識鑄牢並不存在於消解個體的獨立自主,也不是放任羣體性的盲從,而是需要你心存理性判斷,知識經驗和價值信仰,並具備獨立自主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qpn4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