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心得體會 >專題心得體會 >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多篇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多篇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多篇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1

“最是書香能致遠,讀書之樂樂無窮。”好書,像長者,諄諄教導;好書,似導師,循循善誘;好書,如朋友,心心相印。讀書,讓人積累語言,豐富知識,陶冶情操,受益終生。全校師生在短短的一個月時間裏,不但提高了對讀書的認識覺悟,豐富了文化底藴,而且營造出書香縷縷的校園讀書氛圍。第四屆讀書節在同學們轟轟烈烈的讀書活動中,悄然落下了帷幕。成長從閲讀開始。同學們在班主任的指導下創造性地開展讀書活動,同學們與大師對話,與高尚為伍;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校園裏書香瀰漫,同學們在讀書中快樂成長。為了進一步推動讀書活動,提高讀書活動效果,使讀書真正融入生活,成為師生們的日常行為習慣,現對讀書節活動進行具體總結如下:

一、深入宣傳,營造良好讀書氛圍

我校於4月23日舉行了隆重的讀書節啟動儀式。由教師代表致讀書節開幕詞,學生代表宣讀了讀書活動倡議書,學校張貼了大量讀書節宣傳標語,各班以讀書為主題設計牆報、出黑板報,創建了書香教室,營造了讀書氛圍。通過多渠道、深層次的強勢宣傳,我校在營造了濃郁讀書氛圍的同時,更使校園文化得到進一步提升,為深入落實讀書節的各項活動奠定了堅實基礎。

二、開展的具體活動包括

1.經典古詩文閲讀與過關活動

我校以班為單位,利用早讀、班會等時間,進行了集體誦讀經典古詩文活動。除學校指定的篇目外,各班還根據實際情況確定了主題背誦篇目,例如:描寫春景的詩詞,抒發思鄉之情的詩詞,描寫塞外生活的詩詞等等,在老師與同學們的共同努力下,同學們掌握的詩詞篇目已遠遠高於教委與學校的要求。在廣泛誦讀的基礎上,我校各班還開展了古詩文過關與評比活動,實現了人人過關的預期目標,評選出一批“閲讀之星”。通過經典古詩文閲讀與過關活動,同學們感受到了祖國語言文字的韻律美,經典詩詞的意境美,初步培養起良好的誦讀習慣和愛好。進一步推動學校經典誦讀校本課程的發展,傳承民族文化。

2.“好書推薦”與知識競賽活動

讀書節期間,各班廣泛開展班隊會活動,以趣味讀書、好書推薦為主題,豐富讀書形式,提高讀書樂趣,擴大讀書範圍。同學們讀書的興趣與愛好被進一步激發。結合讀書活動開展成語知識、課外閲讀知識、古詩詞知識等競賽活動,以點帶面,讓學生在趣味活動中,切實感受讀書的快樂,引導學生自覺主動地學習、體會讀書的獨特魅力,鼓勵學生勤奮學習,進行語言積累,提高自己的語言修養,培養學生的競爭意識。激發同學們對祖國語言文字的熱愛,傳承傳統文化。為學生打造書香浸潤的校園生活。為形成長期、廣泛的讀書局面奠定良好基礎。

3.跳蚤書市與圖書漂流活動

我校組織開展了第五屆跳蚤書市,不僅鍛鍊了學生的交易、交往的實踐能力。也使他們嚐到分享的快樂,學生通過跳蚤書市與別人分享閲讀的快樂,使書發揮餘熱,真正實現書籍資源的共享。各班均開展了漂流書活動,取得了良好閲讀效果。通過1-3本書在班級中的流動,不同年級同學分別認識了童話中美麗的白雪公主,説謊話的皮諾曹,瞭解了歷經苦難卻傳世佳作眾多的李白、杜甫、陸游等名人,也共同瞭解了“紅樓夢”、“西遊記”、“三國演義”、“水滸傳”四大名著及其作者。

漂流書傳遞了知識、文化,也記載了同學們的認識、感受,一句句激勵的語言,吸引了其他同學繼續閲讀,鼓勵了更多同學傳承文化,宣傳文化。同學們紛紛表示——要終身讀書。把讀書作為一種生活方式,多讀書、讀好書,讀出人生的充實與美麗。從而實現自身知識、能力、觀念的有機轉化,達到完善自我,全面發展的目的。

4.主題手抄報、讀書卡製作活動

圍繞讀書節主題,結合自身讀書活動,我校還開展了主題手抄報製作以及讀書卡製作活動。各班評選優秀的學生作品6份進行表彰,學生們在四開圖畫紙上盡情抒發自己讀書的情感與認識,在方寸之間展現了文字美與讀書美。通過手抄報比賽活動的開展,營造校園濃濃的讀書氛圍,讓孩子們在大量的閲讀中豐富知識,開闊視野,領悟人生真諦。同時鍛鍊了學生的動腦、動手能力,也使學校第四屆讀書節活動得到了具化、深化、內化,此次比賽活動收到了一舉多得的功效。豐富了校園文化,掀起了學校的讀書熱潮。

三、展望——將讀書進行到底

人生唯有讀書好。讀書節中無論是各項活動還是評比,都是同學們成長的一個過程。通過本次讀書節活動,同學們提高了閲讀興趣,掌握了一定的閲讀方法,積累了更豐富的知識,懂得了更多的道理。活動中所產生和形成的書香氛圍,讓我們每個老師,每個同學受益非淺。雖然讀書節的各項活動和我們暫時告一段落了,但同學們仍是手不釋卷。我們有理由相信,同學們與書交友的行動不會就此中斷。針對讀書節的開展,我們也發現存在着不足。

今後需要改進之處:

1、班主任對“讀書節”各項活動的落實力度差異較大。

2、年級、班級系列活動還需進一步探討如何開展得更加紮實有效。

3、濃厚的讀書氛圍有待進一步營造。

讀書學習活動是一項長期、有效、文明、健康的教育工程,讀書節活動即將結束,但與書相伴的人生才剛剛開始。隨着讀書節帷幕的徐徐降落,廣大師生要進一步深入開展讀書學習活動,在與大師對話,與高尚為伍,與經典為友,與博覽同行中,建立起新時期“讀書明理、讀書求知、讀書成才”的新風尚!在全校形成人人讀書的良好風氣!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2

“無論多麼寡言、靦腆和平庸的學生,在心靈深處都珍藏着為人民利益而英勇獻身的願望。”我們教師的任務,就是創造良好環境,愛護、培育這種願望,並使之早日化為行動。這是蘇霍姆林斯基的《學生的精神世界》一書中的一個基本觀點。

教師應該怎樣看待學生?這是具有現實意義的嚴肅課題。書中指出,教師不僅應該是學生心理健康的保健醫生,更應成為人際關係的藝術家,讓他們的個性得到充分、和諧的發展。因此,教師就必須研究分析青少年學生的年齡特徵和心理特徵,入情入理地進行啟發、誘導和轉化工作,使他們生來就有的“一顆能生長出個人愛好和能力的茁壯幼芽的種子”開花、結果。這一切的前提應是,對待他們要象對待公民和同志那樣,瞭解、尊重他們享受快樂的權利和所應履行的義務。

令人遺憾的是,在我們的教師中,還有相當一些人受某些傳統文化價值觀念的影響,維護“師承”的訓條,無視當代青少年的特點和要求,傷害他們的自尊,抹殺他們的特長,摧殘他們的個性,這就很可能會貽誤他們的將來。諷刺挖苦學生,動輒轟出教室,以“解氣”為目的而向家長告狀,體罰、變相體罰,不乏其例。在教學上,搞疲勞或轟炸戰術,更是大有人在。學生以學習為痛苦,由此造成厭惡學習甚至厭惡生活的心理。凡此種種,至今仍未引起足夠重視。

蘇霍姆林斯基主張,讓學生在學校要過上熱烈的沸騰的多彩多姿的精神生活,可我們的調查表明,多數學生認為學校生活是單調枯燥的。這與教師對待學生的態度關係極大。”教師的人格對於年輕的心靈來説,是任何東西都不能替代的有益於發展的陽光“。我體會這裏所説的“人格”,包括教師的德才學識以及意志、性格、興趣、情感等。教師行為可以使他們產生感應,從而影響他們的全部智力生活和全面發展的進程。

因此,讀了此書後我感到,當務之急是端正教師的學生觀、人才觀,提高教師的思想境界。

第一步要倡導教師熱愛學生。學生渴求“理解”,我們就要用理解的態度去對待他們當中存在的一些現象,例如三毛熱、瓊瑤熱、辯論熱和所謂的早戀,學生希望“愛護”,我們就要從愛護方面出發,正確對待他們的弱點,如幼稚、冷熱病、耍小聰明等。只有尊重信任學生,才能取得教育的資格。

進一步就是實施“蘇步青效應”。蘇先生認為,不是“名師出高徒”,而是“高徒捧名師”。科學史證明,學生超過自己的老師是一條規律。早在“五四”運動時期,魯迅先生就指出:“只要思想未遭禁錮的人,誰也喜歡子女比自己更強、更健康、更聰明高尚——更幸福,就是超越了自己,超越了過去。”陶行知的箴言今人譽醉:“教師的成功是創造出值得自己崇拜的人。”我們完全有理由認為,“不想讓學生超過自己的,就不是好教師”!試想,如青出於藍而不能勝於藍,或不願意讓“青”勝於“藍”,那我們還有什麼指望?

教師怎樣使自己具有博大寬容的胸懷呢?讀一讀《學生的精神世界》,或許不無裨益。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3

夏末秋初,任金秋琉璃湮卻夏末翠意,在開始收穫的季節,暢想一份辛勞後的喜悦,自然的留戀,恍如便系與這4季的宛轉,而兩千多年曆史的流轉中,人類給予自然與現實的美麗空想,則是流淌而不曾枯竭的墨跡。

文字是一種心靈的傾述,或對自然,或對文化,或對現實,但是歸結點,便在於生活。書與生活,彷彿天成的默契,人類自我的歷史,也由甲骨而緩緩展開。青藤蔓朔的幾千年裏,頁頁簡章,也真實存在了生活。我們習慣於討論生活,品讀書籍,是由於書與書中所記載的歷史事件,逼真的融入到了我們的生活當中。每種對書,抑或對生活的眷戀,都讓另外一者不可避免的牽扯進來。失去了書,生活又該如何?沒人知道,恐怕也沒多少人想知道。

書,在千年的歷史裏印證了它存在的必要性,縱然始皇背倚蒼天,也燃燒不了它的傲骨,而簡單的幾筆文字,卻能在歲月洗禮下淵源相傳,進入每户人家的生活,確切有着絕不尋常的地方。

生活,是行動的起源,我們的思想,亦是對生活的體會,每份睿智的哲思,本質上,逃脱不了對生活的感悟,文字,正是這類感悟與思想的載體,能清晰的紛呈與眾人眼前。讀書,與其説是與文字的邂逅,倒不如説是與一種思想的碰撞。

“使生如夏花之殘暴,死如秋葉之靜美”。生,或有悲傷,或有狂喜;死,或有恐懼,或有釋然。每每捧讀《飛鳥集》,這樣的文字,都湧動出了不死的生命。一行文字,以夏花殘暴,秋葉靜美,寫盡了本述不盡的生死。但是細細想來,卻真是如此。生就是現實的狂熱,滿腹豪情,死是靈魂的延續,換一個世界的靜養,當如葉之安逸釋懷。而生活,正是生與死的博弈與相依。

拜讀《飛鳥集》,也或其他書籍,不是去撫摸泛黃書頁的滄桑感,或當作一時的玩味,而讓我們渴望去感受與作者心靈間的交換,去感悟抽象出來的生活真理,釋然,抑或激昂,又或平實,甚或其他自我感遭到的情懷,都是一種不可挑剔的生活態度。

書,源自對生活的真實感悟,讀書,實則是內心對生活的執着與摯愛。這份不變摯愛的源泉,正是由於書與其承載的思想能給心靈一種徹頭的洗禮。

與書本的對唔中,心情越發程亮,我們的柔情,堅毅,睿智,包容着萬千情感。《假設給我3天光明》,黑暗中的光明,讓我們更加堅定的面對困難;《文化苦旅》,深邃文明的涅槃,讓我們更加正確審視文明的記憶……看着這些書櫃上的書,我的腦海悄然顯現了這些書中的思想精粹,這些巨人的力作,讓我們的情感世界更加豐富,面對生活,我們越發從容的.應對着,感悟着,甚而享受着。

所謂伊人,在水一方,在手旁的,不是伊人,卻勝伊人。書,是手中不曾放下的牽掛,連綿着千百年的記憶,有時候,角落裏的一行文字,卻是腦海裏永久的記憶,在自我的生活裏,時而徘徊,時而暢想,面對它,我的勇氣,我的豪情,在迸發,在出現,在低頭時直起絕不曲折的腰板,在功成時敲打內心的桀驁。

泡一杯菊花茶,泛着秋韻的淡香,偶有茶水點滴氤氲,打落在眼前書本的紙業角落,驚動不了已然寂靜欣賞的心,沉默無言的對語,念着過往,向着生活。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4

為迎接第xx屆“世界讀書日”的到來,全院專門開展了黨員系列讀書交流活動。作為一名黨員,經過參加讀書交流活動,我受益良多感觸頗深,特別是經過對黨的發展歷程的重温和再學習,讓我感悟到感恩之心要體現在工作和生活的方方面面,做人要從感恩開始!

感恩首先要感恩於中國共產黨。從十九世紀四十年代到二十世紀初,中國人民就一直為尋找救國圖強道路而不懈探索和奮鬥,結果都失敗了,實踐證明西方資本主義道路在中國行不通。直到中國共產黨人找到了馬克思主義,才實現了民族獨立和人民解放,開始了在社會主義道路上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進程。特別是改革開放以來,中國共產黨人和中國人民以一往無前的進取精神和波瀾壯闊的創新實踐,譜寫了中華民族自強不息、頑強奮進新的壯麗史詩,取得了舉世矚目的發展成就。作為一名在改革開放中出生和成長的黨員,必須感恩於中國共產黨幾代人經過艱苦奮鬥為我們創造的各種現實條件,讓我得以健康成長,接受良好教育,順利走上工作崗位,可以説沒有中國共產黨就沒有我們的幸福前提、發展平台和美好未來,因此做人從感恩開始,必須首先感恩於中國共產黨。

感恩當然要感恩於自己的父母。父母給予我生命,賦予我靈魂,更是把我從小撫養成人,為我提供儘可能好的成長環境和教育條件,可以説沒有父母就沒有我這個個體的存在,所以要感恩父母給予我的一切。父母給予了我一切的同時,父母對我付出的愛,更是無私的毫不保留的,甚至不要求回報的。為了報答自己的父母,總想為父母做點什麼,但事實上真正能做到的又寥寥無幾,唯有在內心深處感恩於自己的父母。

感恩還要感恩於陪伴自己成長的人。在人生道路上陪伴自己成長的人,包括兒時的夥伴、學校的同學、親戚朋友以及工作的同事等等,這些人給自己帶來歡樂幫助關懷,懷一顆感恩的心當然要感謝這些人。特別要感謝工作的同事,進入法院工作以來,周圍的同事關心我的工作,關心我的生活,遇到工作不懂的地方向他們請教,他們總是不吝賜教;遇到生活中的困惑,他們總能悉心開導;遇到困難他們總能伸手相助。正是這些陪伴我成長的人,讓我更快地進步,更快地成熟,始終保持良好的心態迎接工作的困難和挑戰。

感恩也要感恩於侵害過自己的人。心懷感恩之心,要做到大度從容,以從容淡定的心態看待發生在自己身邊的事情,善於轉變角度,從事物的對立面來重新認識事物。大多數人都是在挫折和受傷害中成長和成熟起來,侵害過自己的人,在侵害自己的的同時,也讓我們學會了如何保護自己,避免今後受到更大更多的傷害;讓自己變得更加成熟和堅強,增強自己的抵禦能力。侵害我們的人,不管他們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侵害的同時也讓我們學到了很多東西,我們也要感恩於他們,而不是一味地沉浸在受傷害的痛苦中。

黨員讀書交流活動雖然時間很短,但讓我受益匪淺,感觸最深的就是學會了做人要從感恩開始,始終胸懷一顆感恩之心,感恩於一切值得感恩之人,感恩的同時享受感恩給自己帶來的回報。作為一名黨員,今後要更加積極地參加這樣的活動,促使自己不斷進步的同時,為社會做出更大的貢獻。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5

人類的精神文明和物質文明相是輔相成的兩個方面,學生在完成學習任務的過程中也伴隨着精神文明的提升,精神文明是學生素質提高的一項重要部分,精神文明會有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對學生學習生活,人生價值觀的初步培養都有着極其重要的促進作用。

實現共產主義社會依賴於每個公民精神世界的提高,比如,農場管理人員可以對航天事業感興趣,駕駛員可以閲讀關於法學的知識。每一個社會公民都是從孩子成長過來的,因此在孩童階段探尋學生的精神世界有十分重要的意義。

“儘可能深入地瞭解每個孩子的精神世界,——這是教師和校長的首條金科玉律。”,蘇霍姆林斯基如是説。陶行知先生也説過:“像屋檐水一樣,一點一滴,滴穿階前石,點滴的創造故不如整體的創造,但不可輕視點滴的創造而不為,呆望着大創造從天而降。”老師的職責就是要對每一個學生都付出真誠的情感和尊重,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從他們的一舉一動去了解他們,關心他們,使每個學生都感受到班主任的心在與他們一起跳動。

一、首先通過了解和研究學生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

通過了解和研究學生學生個體和學生集體兩個方面。一個學生的成長受到各種因素的制約和影響,班主任只有全面瞭解學生的過去和現在,瞭解他們的家庭、成長環境,研究他們的心理,個性特徵及其形式原因,才能很好地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瞭解和研究學生主要包括以下八個方面的內容:

1、基本情況:包括學生姓名、身體狀況(應該特別關注有殘疾的學生,這類學生容易遊離於集體之外)。

2、學習情況:包括學習基礎(入學時文化課成績和現有的學習狀況以及學習能力)、學習態度、學習習慣和學習方法等。

3、人際關係:包括師生關係、同學和朋友的關係、與父母的關係等。

4、歷史狀況:包括學習經歷、獎懲、個人重大事件等。

5、成長環境:包括學生的交友情況、經常涉足的場所等。

6、家庭情況:父母親職業、家庭經濟狀況、家庭是否健全、家長對子女的教育態度、教育方法、對子女的願望以及家庭中重要的社會關係等。

7、適應狀況:學生從普通國中進入職業學校有一個適應期,而我們只有抓好了入學關鍵期的教育和管理,才能為今後工作的開展打下堅實的基礎。適應狀況包括生活適應,學習適應,人際關係適應,尤其是心理適應。

8、發展需要:需要是人們各種行動的基礎和出發點,是人一切行為的原動力。所以走進學生的.精神世界一定要從瞭解學生入手。在以外的班主任工作中,常常忽視對學生個體的瞭解和研究,所以感覺跟學生溝通很難,總是無法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學生有話不敢和班主任交心去説,就無法正確把握他們的動態。

二、在班主任工作的實施過程中融入情感教育。

“沒有愛就沒有教育,”博愛是散佈在班級之池中的水,滋潤着每個學生的心靈。教育以情感教育為前提是一條基本的教育原則,也是每位班主任應該貫穿的準則,同樣也是走進學生精神世界的一個最好的方法。教育以對學生的熱愛為出發點,也是走進學生精神世界的出發點,離開情感,走進學生精神世界也就無從説起。心理學家研究認為情感教育對學生有很強的感染作用,班主任適時地運用這一感染媒介班主任很容易跟學生溝通,很容易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如果在和學生交談的過程中一味地闡述道理,而忽略情感的溝通,學生聽起來枯燥無味,久而久之,就會對班主任產生厭煩情緒,也就達不到應有的效果。反之,班主任在教育過程中注重感情的融入,對於他們的每一點進步,哪怕只有小小的進步,也要激勵、表揚。也許一次小小的表揚,學生會深受感動,在學習上也找到新的支點,重新樹立信心,也許就因為親切的笑容,真誠的眼神,鼓勵的話語,學生就會重新找到自我。這樣就能凝聚每一個學生的心。在他們的心目中樹立起較高的威性,更容易走進他們的精神世界。教育過程中的情感融入,能使學生獲益匪淺。它如一縷春風,能重新揚起學生信心的風帆,它是一泓清泉,能滋潤學生自卑的心靈,它是一把鑰匙,能打開學生精神世界的大門。

我把心交給了學生,通過自己的努力,學生也讓我走進了他的精神世界,他們在時時刻刻感受到我對他們關愛的同時,也自覺地對班級產生髮自內心的熱愛加關心,他們便會自覺地以主人翁意識愉快和睦地相處,情緒飽滿地學習和生活,從而增強學生的集體觀念培養良好的班風。正如東方詩聖泰戈爾説過“不是棒木的打擊,而是水的載歌載舞,使鵝卵石臻於完美”在教師煦煦春風般的關愛下,在對學生精神世界的充分了解下,這些學生也一定會成就他們完美的人生。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6

?平凡的世界》,一本那樣平凡而真實的書,只是在那個黃土高原上一個不起眼的雙水村的小寨,沒有驚天動地的撕殺,只是在默默的訴説裏傾訴着融融的親情,沒有蕩氣迴腸的情節,只是在那個年代那個環境裏娓娓訴説着平凡的世界裏平凡人們平凡而又特殊的人生,沒有轟轟烈烈的愛情的海誓山盟,只是在把愛的種種用那陝北風情徐徐道來,《平凡的世界》裏全是那些我們所熟悉的情節,雙水村、埡子口,黃源縣,以及那些窖洞,一種温馨瞬間襲來,無形中己温暖了我們的心,所描繪的是濃濃的愛,對土地,對父老鄉親,對親情、對友情、對愛情以及對人生的追求與希望。

它描繪的是一幅愛的篇章,對親情的愛,少安與他的父親:當他在參加全縣升國中的考試中,名列第三被錄取的時候“他的父親在他面前抱頭痛哭流涕,他第一次看到剛強的父親在他面前流淚,他自己也哭了,是的,他將要和學校的大門永遠的告別了,他多麼的不情願呀,他理解父親的痛苦--爸爸不願斷送他的前程…。”或許,我們的印象裏,父親總是高大與堅強的象徵,又有誰能夠明白那笑容背後的艱辛與無奈?可是少安知道,為了那個家他犧牲了太多太多,沒日沒夜的忙碌,他是一個多麼有情有義的男子漢呵!還有妹妹蘭香與少平、少安的兄妹情誼,一個平凡的環境,一個一團亂的家卻只因那相扶相攜的親情而變的富有。

也正如史鐵生所説的:“生命的意義就在於你能創造這過程的美好與精彩,生命的價值就在於你能夠鎮靜而又激動地欣賞這過程的美麗與悲壯。”

夢想使你迷醉,距離就成了歡樂;追求使你充實,失敗和成功都是伴奏;當生命以美的形式證明其價值的時候,幸福是享受,痛苦也是享受。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7

在暑假期間,我品讀了路遙先生的鴻篇鉅製《平凡的世界》。這部故事可以説與民生息息相關,它關注的、所反映的正是上世紀“_”後的場景。

小説圍繞着雙水村孫姓家庭的命運展開,全景式地描寫了中國現代城鄉生活,通過描寫刻畫複雜的矛盾糾葛,從中看到了孫少平、孫少安等幾個主人公為家庭生計而奮鬥的艱苦歷程。小説中刻畫了社會各階層普通人們的形象,人生的自尊、自強與自信,人生的奮鬥與拼搏,挫折與追求,痛苦與歡樂,紛繁地交織,讀來令人蕩氣迴腸,但也體現了孫少平、孫少安等人的樸實、不屈服於命運的精神品質,值得我們去學習併發揚!

整本書最讓我難以忘懷的正是孫少平、孫少安兩兄弟。這對兄弟的名字讓人一眼就能聯想到“平平安安”這個詞。是啊,他們生在一個窮困潦倒、多災多難的家庭,一度揭不開鍋。父母寄予他們最大的希望正是平安地活着。

作為兄長的孫少安,為了弟弟孫少平和妹妹孫蘭香的學習,剛上完國中就輟學回家務農。於是乎,他跟父親孫玉厚成了家裏的頂樑柱,為了家庭生計以及弟弟妹妹的上學,他跟父親努力耕種,起早貪黑,努力把家撐起來。在他成家後,媳婦堅持分家,他擔心父親承受不了這重擔,堅決不肯分家,始終保持着初衷。後來,他經過觀察,首次大膽地嘗試了貸款開磚廠,在收穫成功的同時,他想到了為村民謀福利,於是他又擴大了磚廠,可請來的燒磚師傅只會紙上談兵,導致磚廠出現了虧損,可是他並不灰心,而是努力想辦法,在一番努力下,功夫不負有心人,他的事業成功了……正是他的拳拳孝心,助人為樂,不屈不撓的精神感動了我,這樣的精神值得發揚!

弟弟孫少平,通過他的成長和成熟的經歷,展現給大家面前的是他對讀書深沉地愛,對學習忘我的愛。他堅持上完了高中,但迫於生活的無奈,同樣放棄了大學聯考。最開始他在村裏當老師,並多次向田曉霞借書,後來因種種原因未能當下去。他徵得家人同意後,外出打工,他吃苦耐勞,在輾轉打工過程中,無論他的身份如何變化,環境如何變化,但他愛讀書的心一直沒有變,只要有空閒時間,他的手上就會有書。一個打工的人對讀書的愛,是一種痴迷的愛,不分日夜的愛,也正是這樣的堅持,才讓他最後獲得了成功。我們呢?不應該以他的精神為榜樣嗎?

生活沒有如果,他們的命運告訴了我們。我們每個人的命運不一定都受制於這個時代。我們可以通過自己不懈地奮鬥去書寫自己的命運,決定自己命運的走向。

這部書深刻地觸及1975年至1985年農村中青年人的不屈不撓的奮鬥歷程,給那些仍在逆境中彷徨,黑暗中徘徊的人前進的動力,給仍在為目標艱苦奮鬥的人加註了勇氣。

世界讀書日學生心得體會篇8

大概是在國慶節前夕的時候,單位為我們每位員工都準備了一本叫《不抱怨的世界》的書。首先在此感謝領導對我們的關懷。但我相信,在國慶節期間用心看過這本書的人屈指可數。不幸的是,儘管在這寥寥無幾的,用心看過這本書的人羣之中,我始終無法尋覓到自己的蹤跡。但這並不能促使我到網絡上“百度一下”《不抱怨的世界》讀後感的想法,因為那些都是別人的想法,不是我自己的想法。而我並不是在完成任務,我只是在這個期間無法靜下心來品味這本書的格調。但我相信這是一本不錯的書,只是這個時代太過浮躁,所以我喜歡在一個人的時候關在房間裏靜靜的看着每一本書的字裏行間,然後大腦跟着節奏快速變換每一個章節的畫面。

記得在06年的夏天,那時候的我還在服役,一個人獨守兩座空營房,那就是我的世界真正沒有抱怨的世界,有的只是寂寞。後來我喜歡上了看書,起初是完全出於無聊,但後來慢慢發現看書是最廉價的享受,但從中得到的卻是今後生活中最受用的財富。因為我認為一個人生存在這個無處不抱怨的世界中,理所當然的必須具備強大的內心及和諧的思想,因為這些東西沒有貴賤之分,是真正的平等。

記得第一次完完全全出於志願去看完的一本書叫《懂得選擇 捨得放棄》,主體是以一些小故事,一些名言名句來講述一些簡單易懂的事情。我喜歡這種類型的讀物。因為把簡單複雜化,那就是真的簡單了,但要把複雜簡單化卻是一件很難的事情。這裏就可以説到“抱怨”這個詞彙了。就像上面説的,這個世界抱怨無處不在,只看如何對待。正確的抱怨不斷推進着整個社會的進步,簡單點來説,從前人們的交通工具只有馬匹,後來有思想的人就開始抱怨這種交通工具太慢,所以有了現在的汽車,而且搞不好汽車的製造者就是當初那些抱怨者行列中的一員,唯一的區別在於他們去製造了當初抱怨為何沒有的事物。但隨着社會的步伐逐漸加快,抱怨變成了生活的習慣,而習慣這東西是一種很自然的表達,無論對錯,一觸即發。所以有的人抱怨生活如此不易,但私底下都在想盡一切辦法買三套房了,有的人抱怨你看我家房子多破爛啊,才5 6百個平方,而且馬上要被房開商徵佔了,其實心裏早有打算了那就是“媽的,不拆一還二,孫子才搬”。這就是典型的得了便宜還賣乖的表現,因為孫子都喊外婆叫作媽了。

所以抱怨不一定都是錯的,但錯誤的抱怨那就一定是不對的。就好比不當將軍的士兵不是好士兵,不要求加工資的員工不是好員工,但經常要求加工資的員工那就一定不是好員工。我相信很多人看到這裏會説我是在拍馬屁,在領導面前歌功頌德,但是對不起,我當那是你發脾氣的權利,但是我也有把你的想法當空氣的權利。因為我只是在表達我自己的想法,這不是讀後感,這是一篇關於“抱怨的方向感”的自我敍述,無論表達的方式正確與否,但唯一能確定的是,這是我的東西,你無法搜索,更無法複製。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xindetihui/zhuanti/yjymp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