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個人文檔 >學生作文 >

七年級的作文指導(推薦6篇)

七年級的作文指導(推薦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6篇《七年級的作文指導》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七年級的作文指導》相關的範文。

七年級的作文指導(推薦6篇)

篇1:七年級作文指導

我的老家在長樑鄉箭樓村,那是一個淳樸的土家山寨,它一年四季都有一道道獨特迷人的風景。

家鄉的櫻桃可真是一絕。每户人家都愛在房前屋後種上幾棵櫻桃樹。每當迎春花謝了的時候,櫻桃樹上便結出了或黃或紅的櫻桃。一陣風佛過,櫻桃便跳起歡快地舞蹈,那些櫻桃小精靈個個都是非常出色的舞蹈家,有時跳得太興奮了,脱離了樹媽媽的懷抱摔在地上,一不小心就流出了“金豆豆”,真是可愛。摘一顆放進嘴裏,甘甜沁入我的心田,美妙之極!你説,我家鄉的櫻桃是不是一絕?

家鄉的風景也是一絕。春天,百花齊放,芍藥花、牡丹花、還有叫不出名的野花隨處可見,漫山遍野的花朵形成了一個花花的世界,讓我也覺得自己是一朵嬌豔的小花;夏天,放眼望去,山上綠油油的一片,彷彿是一片綠色的富有生機的海洋。小鳥躲在森林深處,不時傳來幾聲歌聲,給寂靜的森林抹上幾分神祕的色彩;秋天,連片的煙葉和玉米填滿了山谷,構成了金色的海洋,豐收的喜悦讓家鄉的人民充滿了幸福的笑容;冬天,雪花在空中舞蹈,把家鄉裝扮成銀色的世界,彷彿是一處田園白雪畫。你説,我家鄉的風景是不是一絕呢?

家鄉的竹子更是一絕。它們一年四季都守候在僻靜的小路旁,保護着家鄉人民的安全,是那麼的和諧安詳。鳥兒從它們頭頂飛過,竹林也陪同它們一起玩耍,它可真淘氣。春天雨水較多,幾場雨降落在家鄉,竹林裏就會有一些大膽的竹筍,爭先恐後地從土裏探出頭來,欣賞家鄉的美景。家鄉的人們也會在竹筍探出頭後,把它們採回家做菜,吃起來可真是香噴噴。你説,我家鄉的竹子是不是一絕?

瞧,這就是我的家鄉,這就是我們土家族的家園!這樣的美景有沒有吸引到你呢?快找個機會來做客吧!我這裏不但風景美,而且人們都十分熱情好客呢!

篇2:七年級作文指導

七年級作文指導1:迎來新年,夢想依舊

送走了2015,迎來了2016,我們又長大了一歲,你是否在悄悄的發生改變,變成熟了,變陽光了,變堅強了,我常常在想,2015年的夢想你還在嗎?

八月末,酷熱還沒散去,我們這一羣嘰嘰喳喳的新生要開始我們的國中生活了,那麼必然,開始我們的國中生活就得進入軍訓這個環節,我們在軍訓中受到了磨練,懂得了堅強。在軍訓中,我們收穫了許多,從剛開始的不熟悉,到後來的慢慢了解,從陌生人變成了好朋友。記得有個朋友,她有一頭烏黑的短髮,可愛的蘑菇頭,眼睛大大的,炯炯有神,她對我説:“嘿,你叫什麼呀!”也許就是那一次,我們成了朋友,成了無話不談的閨蜜,我們手牽手,一起下學,一起回家,一起討論問題,她的學習成績總是那麼好,有一種令人望塵莫及的感覺,不過她從不驕傲,也許就是這個原因,在學習上她也總是我的榜樣

有一天,我問她,她的夢想是什麼,她忽然沉默了,眼睛裏閃着動人的光芒,她好像長出了一雙翅膀,我被她所説的話所震撼。為了夢想,她付出了太多太多,因為只有努力,才有可能成功。可能就是那一天,我也在悄然發生着改變,桌子上的漫畫書換成了學習教材,收走了玩具,開始專心學習,她和我一樣,為了夢想,不懼失敗。

曾經的我一文不值,但是現在,因為擁有了夢想,我變的有光彩,變得有力量,不再沒有方向,不再迷茫。擁有夢想,我真的不一樣了。

2015悄然溜走,2016已經來臨,夢想還沒達到,腳步仍在繼續。

你聽,聽見了少年們追求夢想的腳步了嗎?

七年級作文指導2:成長

展翅翱翔,是多少人的夢想;飛向遠方,是那天空中鳥兒的期望;踏雪奔騰,是馬兒的理想;斷腸思鄉,是遊子們的不得已;無憂無慮,是人們的理想。世界,夢想無奇不有,從那遙不可及的夢想到現在他出門便可以實現,經歷多少風風雨雨,千百年來彙集了多少人的夢想而這些形象的構成了中國夢。

正如古人一樣,不管怎樣的成功的背後總有一番不為人知的祕密,而這些祕密卻構成了他們的無限動力,使而得到自己的成功。每當用光速走到電視機前打開《開講了》,那些名人用他們的一生講述着自己的故事,每當提起那些不如意他們的眼睛裏總會有這顆顆淚珠,心裏也自然會帶着陣陣心酸。那些直到成功不難的人們為了成功還是踏出了那一步,為了成功,不管有多難,不管有多苦還是咬緊牙關堅持走了出來。

可看了這些,往往總有一些人還是聽不進去,好像“招風耳”左耳進右耳出,總是聽不盡,古人云:“良藥苦口利於心,忠言逆耳益於行”,可還是不能勸慰他們那你逆反的心靈,總要和家人吵個底朝天。他們吵的途中總會有幾句傷透大人心的語言,可家人還是默默無言。吵完之後總會跑到房間大哭,或説離家出走什麼的,可回來了家人總會什麼都不説,容他在家裏大肆妄為,他以為是家人怕了他做些無法容忍的行為。像這樣反反覆覆不知不覺就過了三年,到了考試結束時沒有好成績總會去怨他的家人,可在他的心裏早已淡忘了家人多次教育他,可他怎麼也不聽後來才導致了這樣的結果。後來只能在大街上亂混,無所事事,混網吧,一事無成。

這個故事告訴我們不要不聽家人的話,不然到最後受苦的總會是自己,有一句話這樣説道:“這個世上你誰都可以不相信,但你唯一不能不相信自己的家人。

七年級作文指導3:幫助別人,感覺真好

幫助別人不僅是一種美德,還會使自己感到快樂。我也有過不少幫助別人的經歷。

鏡頭一

一天,我和朋友們在廣場上放風箏,玩的有些累了,便坐在旁邊的一排椅子上,剛好坐滿。這時,一個老太太邁着蹣跚的步子坐過來,坐在邊上的我一看就知道她想做下來休息。雖然我還沒休息完,但是也想休息完了一樣站起來逛悠,然後,她就在我坐的位置坐下啦。

雖然這只是一件小事,雖然她沒對我説謝謝,但我還是很開心!

鏡頭二

暑假的一天早上,我自己騎車出去吃早飯,在我回來的路上,發現一個騎摩托車的人一不小心摔倒在了馬路中央。由於車上的東西都掉了下來,所以很難扶起來。這時車不算多,我就連忙跑過去幫他把車扶起來。之後,他便一直對我説謝謝,我心裏真是有種説不出的開心!

鏡頭三

七年級的一天中午,我吃完飯後騎車去上學時,發現一個三四歲的小孩在路中央跑來跑去,周圍沒有一個大人。一開始我沒太在意,可一想,怕他出啥事,便回去送他回家。

我問他家在哪,可他卻説不知道。唉!沒辦法,只好一家一家地去找。終於在找的第五家中找到了他媽媽。原來,他媽媽也發現他不見了,正要找呢!她看見我把她兒子送回來了,心裏萬分感激,而我卻覺得這只是舉手之勞,便去上學了。

幫助別人對自己並不會減少什麼,而別人卻會擁有許多。幫助別人,感覺真好!

篇3:七年級作文指導

秋風,秋風中有着涼涼的記憶,有着痛苦的回憶。

我還記得那一天,天氣十分晴朗,奶奶對我們説,問我沒去不去給他幫幫忙。我想:給奶奶幫忙也是好事……再説了,奶奶也這麼大年紀了。想着想着,穿上衣服,問哥哥去不去,他説:“我不去了,你去吧!”我穿好衣服,就跟奶奶去一間小屋子裏。在路上,心想:哥哥也真是的,也不來幫幫忙。

想着想着,就來到了一間小屋子的門前,打開屋門,裏面又潮濕又陰冷。奶奶打開燈,裏面放的是煙花呀,奶奶拿出兩把斧頭,我向外面扔煙花,一會兒的功夫,已經向下搬了很多。心想:奶奶留這麼多煙花幹什麼,在心裏憋着,還不如説出來,就問奶奶:“這麼多煙花幹什麼呀?”奶奶説,可以賣錢,但是要把裏面的沙土砸下來。

我們一起砸掉裏面的沙土,一會兒的功夫,成山的煙花已經砸完了,奶奶清掃時,一不小心歪倒了,我一害怕,就衝過去扶奶奶,左手和左腳沒了知覺,心想:奶奶這是怎麼了。圍上了幾個好心人,其中一個是醫生,説是腦出血,一聽見這個詞,我心裏更加害怕了,醫生把手機跟我,讓我打給家人,我打給媽媽,心裏想:快點接!快點接!通了我讓媽媽過來,打了120,救護車來了。

媽媽和二姑上了車,陪着奶奶。我心裏想:奶奶對大家也好,對我們也好,怎麼成了這樣,要是哥哥來就好了,奶奶就不用這麼使勁砸了,也不會累倒了。

我把這件事刻在心頭,使我好好學習!

篇4:七年級作文寫作指導

七年級作文寫作指導

1. 從別人佳作的閲讀中發現和積累素材,然後在寫作發生困難的時候取用,也不失為一種應急的辦法;

2. 發生在美妙情境中的事件令人難忘,比如“春夜”“月下”和“河邊”等,讀之如在詩中;

3. 寫同學朋友類的作文時,應儘量避開那些班中的“高官名人”。因為這些人“受人矚目”,並且已經個性盡消。相反,那些所謂的“皮大王”“假小子”和“小胖墩”卻個個活靈活現,滿身趣事;

4. 寫“自己”的一類作文時,最好能通過一個較小的角度,比如一件物品的變遷,寫出自己的成長過程和青春煩惱等,較為深刻;

5. 寫不同職業的人最好寫最底層的,如擺小攤兒的刷馬桶的和送煤球的等,越普通越親切,越親切越感人;

6. 寫其他人時,最好寫那些一聽就產生愛憐或職業使人充滿嚮往的人,如離家出走的小女孩生命垂危的姑娘或地質勘探隊員探險家等,這類題材最能抓住讀者;

七年級作文1:我是一隻小候鳥

候鳥是一種遷徙性鳥類動物,它們總會因時間的不同而改變生活的地點,憑此頑強的生活下去。燕子,就是一種候鳥。每年的春天的時候,燕子便從南方飛來。然而每年冬天的時候它們便會飛回温暖的南方。一年又一年,它們總是這樣不斷的遷徙着。

我家的祖籍在湖南,由於生活的需要,爸爸媽媽只好到深圳打工。然而,深圳外來打工子女卻沒有就讀公辦學校的條件,就算成績再好,也只能在一些民辦學校就讀。為了我的前途,爸爸媽媽也只好將我送回湖南,由外公外婆照看。

從那之後,我就成為了留守兒童的一員。剛開始,很不習慣。因為成為留守兒童僅僅只用一天的時間。很突然,第一學期裏每天晚上都會做夢,常常會夢見和爸爸媽媽在一起的日子。一個人的時候,會悄悄地躲在牀上哭,哭累就呼呼的睡上一覺。

我很幸福也很幸運,可以説,我比許多留守兒童都幸運得多。因為每年放長假,我都會來深圳,到爸爸媽媽身邊過長假。每年的長假我都會很高興,畢竟是和爸爸媽媽在一起,每天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快樂永遠是短暫的,也正是這些短暫的快樂會使我們記憶猶新。

時間一到,我又必須得回老家讀書。

我就像是一隻小候鳥,總是在兩處地方憩息。放假了我就會飛到爸爸媽媽的身邊。快要開學了,又只能回到老家上學。就像候鳥春天南離,冬天南飛。而南方始終是它的故鄉。

我是一隻候鳥,即使是留戀與分離我也還是會隨生活的需要而改變。

我是一隻候鳥,即使有快樂與相聚我也必須回到我生根的那個地方。

即使有悲歡離合,有酸甜苦辣,我也只能做一隻小候鳥,因為我家的情況我不得不這樣。在全國打工浪潮中,像我這樣的小候鳥不知有多少?

七年級作文2:懷念花開的日子

窗頭初曉,雲照夕橋,雲自搖,木雕流金,歲月漣漪,想你當年和風微擺的衣角,遠方有琴,悄然空靈,燭舞花兒紅,紅塵舊夢夢斷都成空。

——題記

還記得,我們的第一次見面,我就坐在你旁邊,因為是剛開學,我還人生地不熟,而你就像是一位天使,來關心我。第一次見面,你很友好的介紹了你自己並給了我一束梔子花,説是我們友誼的見證。從此我們便玩在了一起,在學習上,你總是幫助我,於是我的成績便大幅上升,甚至有一次我超過了你,原以為你會不開心,卻沒想到第二天早上,你給我帶了一束梔子花,説是恭喜我,我當時特別開心,我們走得更近了,而我們的友誼就如同梔子花,暗香幽遠,讓人沉迷,使人陶醉。我們的友誼也如同梔子花一樣潔白無瑕。

還記得嗎?每當梔子花盛開,我們總是手拉着手一起偷偷的跑到學校花園,摘一束梔子花,放在鼻邊,輕輕一聞,頓時滿鼻馨香,然後相對一視,開心一笑,心裏滿是幸福。

然而這樣美好的時光卻在那一次離別消逝。

還是一次梔子花盛開的季節,那天你心裏好像有點不高興,但是最終還是告訴了我,你要離開了,你要去追求你自己的天堂。那一天,我什麼也沒説,因為我知道,從前的歡聲笑語在這一刻悄逝,從前的深厚友誼在這一刻傷感,我實在以難以釋懷,但最後一天,我還是送了一束我們最愛的梔子花給你。希望不要忘記我。

時光匆匆,又是幾度春秋。但在那一次對誕節,你給我寫了一封信,託人捎給我,你説:我們還要一起努力,即使不再在一起,但我們的心卻永遠相連,我們還會有機會在一起摘梔子花……,那一刻,我才明白友誼不會隨時間越衝越淡,我們一直心與心相連,從未間斷。

曾經讀過魯迅《少年閏土》裏面寫出了他和閏土深厚的友誼,但我認為我們的友誼比他們的友誼不會差。因為友誼從未有過高低之分。

如今,梔子花花期已過,而我也總只是一人聽着歌,回憶着,總是幻聽着你和我曾經所説的。真不知道,如果哪天我們相逢,互相問候一聲好嗎?

花謝了,人走了,葉子也沒了曾經的輪廓,而我們友誼也如花開的一瞬間,成為我們彼此人生中的一個縮影。但那花開的日子卻讓人無比懷念,放不下,揮不去,一直深深印在我的腦海。

七年級作文3:請相信綠蔭一直都在

秋天又來了,葉子又漸漸的枯黃了,綠色在一點點減少,一陣寒風吹來,葉子散落了一地。我一人獨自走在回家的路上,一邊走,一邊踩着那些落葉,葉子發出“噝噝”的聲音,那感覺就像是心碎的聲音,讓人倍感心痛。

其實,在生活中也有很多諸如此類的聲音:小孩被車軋了,沒有人打120或送去醫院,老人摔倒了沒有人敢扶……這些熟視無睹的人在我心中是沒有好印象的。因為他們一個冷漠的眼神,就會有很多人心碎。我們不得不深思,他們所謂的愛心呢?難道整個社會都已成為人煙罕見的沙漠嗎?不,沒有,這些荒蕪了心靈的人永遠只佔一小部分,而人間的天使卻永遠閃耀着光輝。

曾哲,美籍華人,“9.11”事件時,他恰巧去世貿中心辦事,當恐怖分子劫持的第一架飛機撞擊世貿中心大樓時,他本已安全脱身,可目睹那麼多在熊熊大火和滾滾濃煙中的受害者需要救助,他毅然返身參加緊急救援工作,英勇犧牲在救人第一線。

還有離我們已經很久的“汶川大地震”。在這次地震中湧現出很多可歌可泣的人。那些捨身求人的人的名字,我們可能已經忘了,但他們的行為卻一直觸動着我們的心靈;那些為救人捐錢,捐物,獻血的人的名字我們可能已經忘了,但他們的愛心卻一直感染着我們;那些在抗災前線的我們可能忘了,但他們不畏困難給我們帶來抗災前線的第一報告的勇氣,他們的職業精神,卻永遠支持着我們的身體。

我相信,救苦救難是我們中華民族的美德;樂於助人是我們炎黃子孫的準則;知恩圖報永遠是我們中華兒女一生的信念。不管有多少人的心已經荒蕪,但那些感人的事蹟會為他們的心靈帶來一片綠蔭。

儘管秋天已經來了,冬天已不再遙遠,前方的葉子又飄落滿地。但總有幾棵樹一直在堅持着,葱蘢着。不管秋有多長,冬有多冷,但春天總會來的,陽光總會普照大地的。請相信,心靈的綠蔭一直都在,也一直在裝飾着這淒涼的秋景,慘淡的冬天。

篇5:七年級作文寫作指導

開頭和結尾是 篇章的重要組成部分,在 篇章中有着特殊的作用。好的開頭和結尾往往能給 篇章增色不少。

開頭是作者思路的起點,關係着作者思路的發展。作為 篇章的一個特殊部分,開頭既要有利於 篇章的展開,給全篇打下一個好的基礎,又要有吸引人的力量,能夠緊緊抓住讀者。

一般説來,我們較多地提倡開頭要開門見山,直接入題。像古代笑話中“博士買驢,書卷三頁,不見驢字”,説得雖有些誇張,但也足見寫文章確有下筆千言,離題萬里的情況。茅盾的《白楊禮讚》、朱自清的《背影》、朱德的《回憶我的母親》等,有的直接揭示文章的中心,有的直接接觸文章的內容或所寫的主要事件、人物等,都是開門見山的好例子。當然,也有先顧左右,緩緩入題的,也就是不直接接觸文章的中心或主要內容,而是從相關的其他方面寫起。例如梁啟超的《敬業與樂業》,先説明題目的由來,然後提出自己的觀點;魯迅的《藥》,以環境描寫開頭,為全文定下陰沉冷清的基調;孫犁的《荷花澱》,以景物描寫開頭,創設了一種詩情畫意的氛圍,等等,都是緩緩入題的好例子。

好的開頭還要注意得體,也就是適合不同的語體。

應用文大體都有一定的模式,只要瞭解了這個模式,基本上就可以按部就班地寫下去了。比如書信,開頭一般是稱呼和表示問候的話語,然後表達寫信的內容。有些人寫信,問候以後還常常説“今天去信不為別的事,只因為……”,這是套話、廢話,應該避免。試想,我們平時去商店購物,有誰會説“今天來貴店不為別的,只為……”,若真的這樣説,豈不是迂腐透頂!

記敍文敍述一件事情,事情的經過是它的主體,事情的開端就可以作為開頭,事情的結局就是它的結尾。大部分記敍文都採用這種方式,不必舉例。也有變化的情況,如採用倒敍結構的,開頭先交代事情的結局,再回過頭來敍述事情的開端和經過。這種方式在小説裏比較常見。例如魯迅的小説《祝福》,先寫“我”回到故鄉,看到故鄉祝福的景象以及見到祥林嫂和祥林嫂之死,然後由她的死引出對她“半生事蹟”的回憶,就是把故事的結局作為 篇章的開頭的。

説明文和議論文的開頭也有一定的方式,大體有兩種不同。如果是人家熟悉的,可以開門見山,直接提出説明對象,然後分層加以説明;或者直接提出自己的主張,然後分層加以論述。例如仇春霖《萬紫千紅的花》的開頭:

花怎麼會有各種美麗鮮豔的色彩呢?這是由於花瓣的細胞液中存在着色素。……

文章一起筆就提出了説明的對象,直接入題。

如果內容是大家不熟悉的,就要作些闡釋或相關的説明。例如魯迅的《拿來主義》,寫於30年代,是針對中國當時對待文化遺產的錯誤態度寫的。所以,文章一開始就拋出靶子,從傳統的“閉關主義”和現實的“送去主義”寫起,然後提出自己“拿來主義”的觀點。因為有了這些相關內容的説明,讀者才能明白作者的意思,也才能心悦誠服地接受作者的觀點。

篇6:七年級作文寫作指導

如果把開頭比作“爆竹”,那麼結尾就有如“撞鐘”。古人説過:“好的結尾,有如咀嚼乾果,品嚐香茗,令人回味再三。

同學們的作文結尾易犯的毛病有:①畫蛇添足。即全文已結束,本可耐人尋味,但作者仍不放心,偏要哆嗦幾句,把無需交待的人物下落一一交待,把本可悟出的含義一語捅破。②空喊口號。在結尾處為表明自己的立場、態度,大喊着與文章內容無關的口喊,這種結尾大煞主題。③拖泥帶水。結尾意思已經明瞭,卻遲遲不肯收尾,衝突了文章的主題。

如何寫好結尾,提高作文的質量呢?

1、自然收束式

不論哪種文體的文章,在把內容表達完了之後,自然而然地收束全文,而不去設計藴意深刻的哲理語句,不去雕琢豐富的象徵形體,這樣的結尾謂之“自然結束式”。它完全避免了文章畫蛇添足、無病呻吟的結尾毛病,顯得單純明快、樸素無華。如魯迅先生的《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他的父親是開錫箔店的,聽説現在自己已經做了店主,而且快要升到紳士的地位了。這東西早已沒有了罷。”自然收束式特別適用於考場作文。考場作文氣氛緊張,競爭激烈,不可能過多地講究什麼“式”,什麼“法”。只要富於激情,揮灑自如,寫到哪裏就是哪裏,能充分地表情達意就是一篇好文章,但講究“自然”並不意味着隨心所欲,馬虎草率,而是順着文思發展的自然趨勢結束全局。

學生優秀作文結尾推薦:

①伴着夕陽,我們依依不捨地離開了天目湖。

②我和她已經有好幾年沒相見了,但只要想到這件事,她那可愛的模樣便又浮現在眼前。

2、首尾呼應式

結尾與開頭要相呼應,寫出既呼應開頭,又不簡單重複的語句,這種結尾方式是各類文章極常見的收束方法。這種收束方法能喚起讀者心理上的美感,產生一種首尾圓合,渾然一體的感覺。如《一件珍貴的襯衫》,開頭寫了“在我的家裏,珍藏着一種白色的確涼襯衫。”結尾寫道:“四年來,這件珍貴的襯衫,我精心地收藏着,沒有捨得穿它一次。”《白楊禮讚》結尾與開頭呼應道:“我要高聲讚美白楊樹!

學生優秀作文結尾推薦:

①(首)都説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都説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而理想的生活中最快樂的時光,便是夢想的花季。(尾)花季中,我希望自己能永遠記住先哲的那句良訓:生活的船不能沒有理想的帆。生活的理想就是為了理想的生活。(選自湖北荊州會考滿分文《把夢想帶給花季》)

②(首)有一種光華,籠罩着中華民族的精神家園;有一種火苗,躍動在民族靈魂的奧林匹克山上;有一種烈焰,温暖了綿遠的文明情思,那就是友善!(尾)我們不能因為屢受傷害就失去與醜惡鬥爭的信心,因為我們需要守衞我們的精神火種——友善!(選自河南會考滿分文《守衞精神的火種》)

3、卒章顯志式

這種結尾方式,就是在文章結束時,以全文的內容為依託,運用簡潔的語言,把主題思想明確地表達出來,或者在全文即將煞尾時,把寫作意旨交待清楚,所以這種結尾方法又稱“畫龍點晴式”。如《棗核》結尾寫道:“改了國籍,不等於就改了民族感情,而且沒有一個民族像我們這麼依戀故土的。”《記一輛紡車》結尾寫道:“跟困難作鬥爭,其樂無窮。——記一輛紡車。”

學生優秀作文結尾推薦:

①只有啟程,才會到達理想和目的地,只有拼搏,才會獲得輝煌的成功,只有播種,才會有收穫。只有追求,才會品味堂堂正正的人。(大學聯考滿分作文)

②雖然你現在還只是一株稚嫩的幼苗。然而只要堅韌不拔,終會成為參天大樹;雖然你現在只是涓涓細流,然而只要鍥而不捨,終會擁抱大海;雖然你現在只是一隻雛鷹,然而只要心存高遠,跌幾個跟頭之後,終會佔有藍天。(考場滿分作文)

4、名言警句式

用名言、警名、詩句收尾,着意於引申文章,揭示某種人生的真諦。它往往出現在散文、記敍文、雜文的結尾,用三言兩語,表述出含意深刻的耐人尋味的哲理或警策性內容,使之深深地印在讀者的心中,起到“言已盡,意無窮”的效果。《驛路梨花》結尾寫道:“驛路梨花處處開。”

學生優秀作文結尾推薦:

①“成功的花,人們只驚羨它現時的明豔;而當初的芽,卻浸透了奮鬥的淚泉,灑滿了犧牲的血雨。”(冰心語)我們每個人都渴望成功,那麼我們就應該在剛剛起步的時候,用我們無悔的付出,去澆灌那剛剛萌芽的種子。(考場滿分作文)

②冰心説道:“愛在左,同情在右,走在生命的兩旁,隨時撒種,隨時開花,將這一徑長途,點綴得香花瀰漫,使穿枝拂葉的行人,踏着荊棘,不覺得痛苦,有淚可落,卻不是悲涼。”(考場滿分作文)

5、抒情議論式

用抒情議論的方式收束文章,能夠表達作者心中的情愫,激起讀者情感的波瀾,引起讀者的共鳴,有着強烈的藝術感染力。這種結尾方式主要用於寫人記事的記敍文中,也可用於説明文、議論文的寫作。抒情議論式結尾的形式是多種多樣的,所以採取這種方式結尾比較自由,好的“抒情議論”式結尾必然油然而生真情,給讀者以真實感、充足感。如《花市》的結尾寫道:“她笑微微地站在百花叢中,也像一枝花,像一枝挺秀淡雅的蘭花吧。”再如《回憶我的母親》結尾的兩個自然段就是很典型的抒情議論式的結尾。

“點題式結尾”、“發問式結尾”、“啟發式結尾”、“評價式結尾”、“展望未來結尾法“等。

七年級作文寫作指導3:銜接和過渡 ——段與段之間(一)

把不同的段落組織成一個完整的 篇章,段落之間語意要連貫。要做到語意連貫,可以使用一些銜接或過渡的方法。

銜接是利用一定的詞語或相應的句式巧妙連接,常常用在意思聯繫比較緊密的段與段之間,使 篇章前後連貫,脈絡分明。主要有意合和關聯兩種。

意合,就是相鄰的段與段之間靠一定的語義關係自然組合。例如恩格斯的《在馬克思墓前的講話》前兩段:

3月14日下午兩點三刻,當代最偉大的思想家停止思想了。讓他一個人留在房裏還不到兩分鐘,等我們再進去的時候,便發現他在安樂椅上安靜地睡着了——但已經是永遠地睡着了。

這個人的逝世,對於歐美戰鬥着的無產階級,對於歷史科學,都是不可估量的損失。這位巨人逝世以後所形成的空白,不久就會使人感覺得到。

前一段寫馬克思的去世,後一段寫他去世所造成的損失,兩段語意自然銜接,用的就是意合。

關聯,就是相鄰的段與段之間用一定的語言材料銜接起來。常見的有以下幾種關聯方式:

一種是在段與段之間用表示次序(如第一、第二,首先、其次等)、時間或空間的詞語連接。例如夏衍的《包身工》,每寫一段包身工的生活,開頭先交代時間:“舊曆四月中旬,清晨四點一刻,天還沒亮……”,“四點半之後,當晨光初顯的時候……”,“五點鐘,上工的汽笛聲響了……”。這樣,時間線索時隱時現,思路十分清晰。此外,在分析包身工制度發展的原因時,還用表示順序的“第一”“第二”“第三”等,銜接得非常好。這樣的銜接在一般的説明文、議論文、規章類應用文或科技論文中用得比較多。

一種是在段與段之間用表示順接(如於是、所以、因此等)或反接(如然而、但是、可是等)的關聯詞語來連接。例如魯迅的《祝福》,前兩段寫回到魯鎮的情形,段尾説:“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第三段緊跟着説:“況且,一想到昨天遇到祥林嫂的事,也就使我不能安住。”這是用“況且”表示兩段的遞進關係。又如魯迅《記念劉和珍君》的第四部分:

我在十八日早晨,才知道上午有羣眾向執政府請願的事;……

然而即日證明是事實了,……

但段政府就有令,説她們是“暴徒”!

但接着就有流言,説她們是受人利用的。

慘象,已使我目不忍視了;流言,尤使我耳不忍聞。……

第一段先説有人遇害而我有些懷疑;第二段開頭用“然而”轉折,説明我的懷疑不對,她們的被殺是事實;後邊兩段雖然各有一句,但作者讓它們獨立成段,並且在開頭使用“但”字連接,最後一段是作者由此引發的議論。關聯詞語的使用,使得段與段之間銜接緊密、自然,作者的憤怒之情也溢於言表。

一種是利用某些意思有聯繫的詞語連接,包括同一詞語、同義詞語、反義詞語等。例如唐弢的《同志的信任》,第一段從魯迅同陌生女子見面寫起,寫到“自己也立刻帶着紙包和那封信,急急忙忙走回家裏”;第二段緊接着寫“燈下,他打開紙包”,結尾處寫到“紙上立刻現出了淡淡的字跡”;第三段馬上又寫“這是……一封信”。這樣前後銜接,連貫自然。又如魯迅的《祝福》,祥林嫂問“我”死後的一家人能否見面時,“我”在那一段的結尾處説:“其實,究竟有沒有靈魂,我也説不清。”然後順着這句話用一段説明自己當時的心理,中間又説:“而況明明説過‘説不清’,……”下一段接着又説:“‘説不清’是一句極有用的話。……”三段用相同的話語前後關聯,使得文章思路不斷,連貫自然。

還有一種是利用意思有聯繫的句子相銜接,如同一句式、同義句式、相近的句式或反義句式等。詩歌常常採用這種銜接方法。例如柯巖的《周,你在哪裏》,其中四段都用“我們對着……喊:周——”開頭,不僅使 篇章層次清晰,意思表達連續不斷,而且銜接得非常緊密。其他文章也常常使用這種銜接方式。例如高曉聲的《陳奐生上城》:

“漏斗户主”陳奐生,今日悠悠上城來。

他到城裏去幹啥?他到城裏去做買賣。……

他去賣什麼?賣油繩。……

賺了錢打算幹什麼?打算買一頂簇新的、刮刮叫的帽子。……

開始寫陳奐生“悠悠上城來”,接着三段分別用設問句開頭,相同的句式,將三個段落巧妙地銜接在一起。

過渡是利用過渡段或過渡句巧妙連接,常常用在意思轉折比較大的段與段之間,如兩個不同的事件、兩種不同的內容、兩個不同的場面等。

過渡可以使用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段,這就是過渡段。過渡段一般比較短小,大多是一句話或一個句羣。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先敍述清國留學生在東京的情況,然後寫道:

到別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這句話就是一個過渡段,它把敍述的重點由東京自然地過渡到了仙台,使上下兩層意思連接緊密。又如魯迅的《拿來主義》,先用四段批判“送去主義”,接着另起一段説:

我在這裏也並不想對於“送去”再説什麼,否則太不“摩登”了。我只想鼓吹我們再吝嗇一點,“送去”之外,還得“拿來”,是為“拿來主義”。

這個過渡段,先總結上文,結束對“送去主義”的批判;然後引出下文,正式提出“拿來主義”。這樣,就把上下兩段意思自然而然地連接了起來。

過渡也可以使用具有承上啟下作用的句子,這就是過渡句。過渡句常常用在上一段的結尾或下一段的開頭。例如楊朔的《海市》,先寫海市美景,接着寫這一次來得不是時候,然後在結尾處用一句過渡:

可是海市不出來,難道我們不能到海市經常出現的地方去尋尋看嗎?也許能尋得見呢。

“海市不出來”與上文相聯繫,寫虛幻的海市;“也許能尋得見呢”,為下文寫真的海市做鋪墊。又如茅盾的《風景談》,第一段寫星星峽外的沙漠風光,由此引出“自然是偉大的,然而人類更偉大”;下一段開頭緊跟着説:“於是我又回憶起另一個畫面,這就在所謂‘黃土高原’!”這句話就是過渡句,用來引出下文,使前後兩段銜接緊密。

七年級作文寫作指導4:交代和照應——段與段之間(二)

交代和照應是指內容之間的聯繫説的,是使 篇章完整週密的重要方法。一個好的 篇章,不僅要注意段與段的銜接,層與層的連貫,還要注意前後的交代和照應。

交代是指前邊某個地方對後邊將要出現的事情作適當的交代,以免後邊出現得太突然;照應是指後邊某個地方對前邊交代過的事情作必要的呼應,以免前邊交代的事情沒有着落。前有交代後有照應, 篇章才能周密、完整。如果前面寫了後面沒有照應,就會使交代落空,成為多餘的東西;相反,如果後面寫的前面沒有交代,就會讓人覺得突然,不好理解。下邊介紹幾種常見的交代和照應的方法。

一種是內容與題目照應。 篇章的內容和題目相照應,或揭示標題的含義,或突出 篇章的中心。這種照應,有時是在開頭點題,有時是在結尾扣題,有時則是在整篇中隨時和題目照應。例如朱自清的《綠》就在開頭和結尾兩次點題: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開頭)

我第二次到仙巖的時候,我不禁驚詫於梅雨潭的綠了。(結尾)

開頭點出梅雨潭的綠,結尾再次點題,表達對綠的讚美、驚異之情。又如彭荊風的《驛路梨花》,全篇幾次寫到“梨花”:

正走着,他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來:“看,梨花!”白色梨花開滿枝頭,多麼美麗的一片梨樹林啊!……

這是第一次,寫自然界中的梨花,與題目相照應。

“我到處打聽小茅屋的主人是哪個,……原來對面山頭上有個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

這是第二次,從自然界的梨花寫到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點出文章的主要人物,再次與題目照應。

這天夜裏,我睡得十分香甜,夢中恍惚在那香氣四溢的梨花林裏漫步,還看見一個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叢中歌唱……

這是第三次,把自然界的梨花與名叫梨花的小姑娘綰合在一起。

我望着這羣充滿朝氣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潔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詩:“驛路梨花處處開。”

這是第四次,結尾引用詩句,雙關“梨花”,點明題意。這種隨時的照應,使文章前後連貫,脈絡清晰。

一種是結尾與開頭照應。結尾與開頭照應得好,能夠“首尾圓合”,使全文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這樣照應的例子很多。例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

這幾天心裏頗不寧靜。今晚在院子裏坐着乘涼,忽然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在這滿月的光裏,總該另有一番樣子吧。月亮漸漸地升高了,牆外馬路上孩子們的歡笑,已經聽不見了;妻在屋裏拍着閏兒,迷迷糊糊地哼着眠歌。我悄悄地披了大衫,帶上門出去。(開頭)

——這樣想着,猛一抬頭,不覺已是自己的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什麼聲息也沒有,妻已睡熟好久了。(結尾)

開頭從心裏不寧靜,想起日日走過的荷塘,寫到“妻哼着眠歌”,我“帶上門出去”;結尾則説不覺已到門前,“輕輕地推門進去”,“妻已睡熟好久了”,照應周密。吳晗的《説謙虛》用格言“謙受益,滿招損”開頭,以格言“謙虛使人進步,驕傲使人落後”結尾,不僅形式上都是格言,而且內容上互相照應、補充,給人留下鮮明的印象。

還有一種是行文中前後照應。前邊先交代一下,後邊或換一個説法,或説明結局,使內容深入。例如魯迅的《藤野先生》,前邊寫到:

其時進來的是一個黑瘦的先生,八字須,戴着眼鏡,挾着一疊大大小小的書。一將書放在講台上,便用了緩慢而很有頓挫的聲調,向學生介紹自己道……結尾處又説:

每當夜間疲倦,正想偷懶時,仰面在燈光中瞥見他黑瘦的面貌,似乎正要説出抑揚頓挫的話來……

前邊先介紹外貌及聲調,後邊説它們對自己的鞭策,照應周密。又如魯迅的《為了忘卻的記念》,與白莽第二次相見時,説到“就將我所藏的兩本集子送給他”,這是交代。到第三次相見時,先説柔石告訴他書被沒收了,再説“我”感到“痛惜”,最後説明是什麼書,書的由來,表明痛惜的原因,這些都是照應。

有時,相同或相近的詞語或句子前後照應,使得 篇章前後語斷意不斷,完整週密。例如魯迅的《祝福》,先從舊曆年底寫起,點出“我”在這一天回到魯鎮,然後寫魯鎮的祝福景象,最後説:“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接着,用“況且”進一層引出祥林嫂的事情,敍述我和祥林嫂的最後一次見面;敍述完後,重複説:“無論如何,我明天決計要走了。”相同句子的前後照應,不僅強調了語意重點,而且使 篇章層次清晰,意思表達連續不斷。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erenwendang/zuowen/q7j8zd.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