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多篇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多篇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多篇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篇1

第一次參加社會實踐,我明白中學生社會實踐是引導我們學生走出校門,走向社會,接觸社會,瞭解社會,投身社會的良好形式;是培養鍛鍊才幹的好渠道;是提升思想,修身養性,樹立服務社會的思想的有效途徑。

通過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有助於我們在校中學生更新觀念,吸收新的思想與知識。

近三個月的社會實踐,一晃而過,卻讓我從中領悟到了很多的東西,而這些東西將讓我終生受用。

社會實踐加深了我與社會各階層人的感情,拉近了我與社會的距離,也讓自己在社會實踐中開拓了視野,增長了才幹,進一步明確了我們青年學生的成材之路與肩負的歷史使命。

社會才是學習和受教育的大課堂,在那片廣闊的天地裏,我們的人生價值得到了體現,為將來更加激烈的競爭打下了更為堅實的基礎。

我在實踐中得到許多的感悟!一:掙錢的辛苦整天在精品店辛辛苦苦上班,天天面對的都是同一樣事物,真的好無聊啊!好辛苦啊!在那時,我才真真正正的明白,原來父母在外打工掙錢真的很不容易!二:人際關係在這次實踐中,讓我很有感觸的一點就人際交往方面,大家都知道社會上人際交往非常複雜,但是具體多麼複雜,我想也很難説清楚,只有經歷了才能瞭解。

才能有深刻的感受,大家為了工作走到一起,每一個人都有自己的思想和個性,要跟他(她)們處理好關係得需要許多技巧,就看你怎麼把握了。

我想説的一點就是,在交際中,既然我們不能改變一些東西,那我們就學着適應它。

如果還不行,那就改變一下適應它的方法。

讓我在這次社會實踐中掌握了很多東西,最重要的就是使我在待人接物、如何處理好人際關係這方面有了很大的進步。

同時在這次實踐中使我深深體會到我們必須在工作中勤於動手慢慢琢磨,不斷學習不斷積累。

遇到不懂的地方,自己先想方設法解決,實在不行可以虛心請教他人,而沒有自學能力的人遲早要被企業和社會所淘汰。

三:管理者的管理在公司裏邊,有很多的管理員,他們就如我們學校裏邊的領導和班級裏面的班幹部。

要想成為一名好的管理,就必須要有好的管理方法,就要以藝術性的管理方法去管理好你的員工,你的下屬,你班級裏的同學們!要想讓他們服從你的管理。

那麼你對每個員工或每個同學,要用

到不同的管理方法,意思就是説:在管理時,要因人而異!四:自強自立俗話説:“在家千日好,出門半”招“難!”意思就是説:在家裏的時候,有自已的父母照顧,關心,呵護!那肯定就是日子過得無憂無慮了,但是,只要你去到外面工作的時候,不管你遇到什麼困難,>挫折都是靠自已一個人去解決,在這二個多月裏,讓我學會了自強自立!凡事都要靠自已!現在,就算父母不在我的身邊,我都能夠自已獨立!五:認識來源於實踐一切認識都來源於實踐。

實踐是認識的來源説明了親身實踐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但是並不排斥學習間接經驗的必要性。

實踐的發展不斷促進人類認識能力的發展。

實踐的不斷髮展,不斷提出新的問題,促使人們去解決這些問題。

而隨着這些問題的不斷解決,與此同步,人的認識能力也就不斷地改善和提高!馬克思主義哲學強調實踐對認識的決定作用,認識對實踐具有巨大的反作用。

認識對實踐的反作用主要表現在認識和理論對實踐具有指導作用。

認識在實踐的基礎上產生,但是認識一經產生就具有相對獨立性,可以對實踐進行指導。

實踐,就是把我們在學校所學的理論知識,運用到客觀實際中去,使自己所學的理論知識有用武之地。

只學不實踐,那麼所學的就等零。

理論應該與實踐相結合。

另一方面,實踐可為以後找工作打基礎。

通過這段時間的實習,學到一些在學校裏學不到的東西。

因為環境的不同,接觸的人與事不同,從中所學的東西自然就不一樣了。

要學會從實踐中學習,從學習中實踐。

我們不只要學好學校裏所學到的知識,還要不斷從生活中,實踐中學其他知識,不斷地從各方面武裝自已,才能在競爭中突出自已,表現自已。

六:專業的重要性選擇了電子為專業的我,在這次實踐中自然比較關注這一環。

雖然在實踐中只是負責比較簡單的部分,但能把自己在學校學到的知識真正運用出來也使我頗感興奮!在學校上課時都是老師在教授,學生聽講,理論部分佔主體,而我自己對專業知識也能掌握,本以為到了企業實踐應該能夠應付得來,但是在企業裏並沒想象中如此容易。

平時在學校,數字錯了改一改就可以交上去了,但在工廠裏,數字絕對不可以出錯,因為質量是企業的第一生命,質量不行,企業的生產就會跟不上,而效率也會隨之降低,企業就會在競爭的浪潮中失敗,所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企業要時時保持着這種競爭狀態,才能在市場中立於不敗之地,就因為這樣,企業會對每一個在廠的員工嚴格要求,每一個環節都不能出錯,這種要求在學校的課堂上是學不到的,在學校裏可能會解一道題,算出一個程式就行了,但這裏更需要的是與實際相結合,只有理論,沒有實際操作,只是在紙上談兵,是不可能在這個社會上立足的,所以一定要特別小心謹慎,而且一旦出錯並不是像在學校裏一樣老師打個紅叉,然後改過來就行了,在工廠裏出錯是要負上責任的,這關乎工廠的利益損失。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篇2

一個企業的社會責任工作做得好不好,遠非傳統意義上的“做好事”,也不能僅僅從某幾個方面社會責任議題的表現來看,核心和關鍵是要看這個企業是否實現了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的融合,即能否將企業社會責任的理念和可持續發展的要求融入企業戰略、治理結構和日常運營的各個流程之中。

實現社會責任與企業經營的融合,要求企業建立一套保證企業以負責任的方式運營的管理體系,推動企業立足可持續發展的戰略高度對企業的核心價值觀進行審視和重塑;建立機構完整、權責明確、運轉高效的社會責任推進組織體系;基於社會責任理念和要求全面改進、豐富和完善各項制度和管理體系;建立社會責任績效評價體系,加強社會責任激勵約束機制建設;建立定期的社會責任報告編制與發佈制度,建立完善社會責任信息披露機制,全面提升運營透明度,建立良好的利益相關方關係。

國務院國資委與中國社科院經濟學部企業社會責任研究中心在梳理社會責任管理相關理論框架、調研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領先實踐的基礎上,於20__年提出了企業社會責任管理體系六維框架模型,並以此指導中央企業構建社會責任管理體系。

在責任戰略、治理、融合、績效、溝通、能力六項推進工作中,責任戰略的制定過程實際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計劃(p);責任治理、責任融合的過程實際上是企業社會責任的執行(d);責任績效和報告是對企業社會責任的評價(c);研究自身社會責任工作的開展情況、利益相關方意見的反饋以及將責任績效反饋到戰略的過程就是企業社會責任的改善(a)。這六項工作整合在一起就構成了一個周而復始、閉環改進的pdca過程,推動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持續發展。

這幾年許多中央企業結合社會責任工作開展,梳理企業使命、願景和價值觀,逐步形成了具有企業特色的社會責任觀。企業履行社會責任並不是要求企業解決所有的社會問題,而是要根據企業業務特點,關注與企業經營活動最為相關、對利益相關方具有重大或潛在影響的實質性議題。企業社會責任管理涉及層次更高、涉及面更寬,不僅和企業的使命、願景和價值觀直接相關,和企業總體戰略、經營策略和行為都密切相關;不僅和企業高層、管理層相關,和企業每一個員工都密切相關;不僅與企業內部相關,和企業外部也密切相關。

像中國石化提出的“每一滴油都是承諾”,將企業對利益相關方和環境的責任凝聚在“每一滴油”上,作出莊嚴的承諾。這些社會責任理念緊密結合企業自身業務特點,反映了企業的追求。

企業要開展社會責任工作,需要有一套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組織體系。一般來講,csr組織可以由三個層級構成:

(1)集團或總部社會責任工作領導機構。建立由企業高層任職的社會責任領導機構,是企業履行社會責任的組織保障和決策體系保障。

(2)集團或總部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的確立有兩種形式:一是新設社會責任工作專職部門;二是指定一個相關職能部門為社會責任歸口管理部門。

(3)下屬機構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在分子公司、下屬機構確立社會責任工作執行機構是社會責任推進工作落地、社會責任理念切實融入企業經營的組織保障。

目前,大多數中央企業建立了由公司主要負責人牽頭的企業社會責任領導決策機構,國家電網公司率先建立了自上而下覆蓋公司各層級的社會責任組織管理體系,中國石化在董事會設立了社會責任管理委員會,董事長擔任主任,委員由董事組成。

規劃是行動的指南。csr規劃是指對企業社會責任比較全面的中長期發展計劃,是企業適應利益相關方和社會、環境要求,立足可持續發展對未來整體性、長期性、基本性問題的思考和設計未來整套行動方案。

許多中央企業積極將社會責任融入戰略,在制定公司戰略的時候,不單考慮、規劃企業自身經濟業務的發展,也堅持企業宗旨、願景和核心價值觀與社會責任的統一,將實現經濟、社會和環境的綜合價值最大化體現到發展戰略中。

企業在日常運營中要有效管理自身運營對利益相關方和自然環境的影響,用社會責任的理念來審視人力資源管理、市場營銷、生產管理、財務管理等管理制度、流程,用社會責任的要求來梳理各部門、各單位、各崗位的職責和工作,優化原有的管理手段和方式,使其符合社會責任的規範和標準。

加強與社會各界的溝通,推動利益相關方參與,是企業社會責任管理的重要內容。近年來,國資委通過召開工作會議,開展專題培訓、責任調研、課題研究和優秀社會責任實踐案例徵集,加強社會責任國際交流等多種形式,建立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交流平台,促進中央企業之間經驗共享,增進全社會對中央企業社會責任工作的理解和支持,擴大國際影響,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中央企業積極探索創新加強社會責任溝通的形式和途徑。大多數企業建立完善了社會責任報告發布制度,截至目前已有103家中央企業發佈了社會責任報告或可持續發展報告,有的企業還發布了國別報告、省市公司報告和專題報告,不少中央企業的報告獲得了國內外有關機構的高度評價。

企業社會責任績效評價對於社會責任工作水平的提高具有十分重要的意義。近年來,不少中央企業根據國際國內社會責任有關標準和規範,積極探索建立符合本企業實際的社會責任指標體系和評價體系,並在實際中開展與行業內社會責任領先的國際標杆企業的對標,發現短板指標,持續加以改進,取得了較好的成效。中國石油設立和披露了涵蓋經濟、環境、員工和社會四大責任領域的118個社會責任指標。

開展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評選,也是中央企業推動社會責任績效評價的重要方式之一。中國移動、中國兵器工業、航天科工、中國電科、南方電網、中國電信、中國電子、武鋼集團、中國鋁業、中國五礦、華潤集團等一批中央企業近年來都開展了下屬企業社會責任優秀案例評選,推動下屬企業積極開展社會責任管理與實踐,在集團內樹立履行社會責任的典範。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篇3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説:“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篇4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説:“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在這裏,希望我們所有太原理工大現代科技學院的全體學生一起遵守社會公德。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篇5

此次實習,主要崗位是審查起訴科,因此主要實習科目是刑法和刑事訴訟法,也涉及一些其他私法科目。在實習中,我參加了幾起案件的開庭審理,認真學習了正當而標準的司法程序,真正從課本中走到了現實中,從抽象的理論回到了多彩的實際生活,細緻的瞭解了公訴起訴的全過程及法庭庭審的各環節,認真觀摩一些律師的整個舉證、辯論過程,並掌握了一些法律的適用及適用範圍。跟隨幹警提審,核實犯罪事實,探詢犯罪的心理、動機。真正瞭解和熟悉了我國的公訴程序及法庭的作用和職能,同時還配合公訴人員做好案件的調查筆錄和庭審筆錄,做好案卷的裝訂歸檔工作。

實習期間,我利用此次難得的機會,努力工作,嚴格要求自己,虛心向領導和檢察幹警求教,認真學習政治理論,黨和國家的政策,學習法律、法規等知識,利用空餘時間認真學習一些課本內容以外的相關知識,掌握了一些基本的法律技能,從而進一步鞏固自己所學到的知識,為以後真正走上工作崗位打下基礎。

“紙上得來終覺淺,絕知此事要躬行。”在短暫的實習過程中,我深深的感覺到自己所學知識的膚淺和在實際運用中的專業知識的匱乏,剛開始的一段時間裏,對一些工作感到無從下手,茫然不知所措,這讓我感到非常的難過。在學校總以為自己學的不錯,一旦接觸到實際,才發現自己知道的是多麼少,這時才真正領悟到“學無止境”的含義。這也許是我一個人的感覺。不過有一點是明確的,就是我們的法學教育和實踐的確是有一段距離的。法學是一門實踐性很強的學科,法學需要理論的指導,但是法學的發展是在實踐中來完成的。所以,我們的法學教育應當與實踐結合起來,採用理論與實際相結合的辦學模式,具體説就是要處理好“三個關係”:即課堂教育與社會實踐的關係,以課堂為主題,通過實踐將理論深化;暑期實踐與平時實踐的關係,以暑期實踐為主要時間段;社會實踐廣度與深度的關係,力求實踐內容與實踐規模同步調進展。

在實習過程中,也發現法律的普及非常重要。我國政府為推進法治建設而進行的多年的普法教育活動,取得了很大成就。人們的法制觀念、法律意識都有了很大的提高。但是在普法的深度與廣度上還有一些不足。比如有些時候,人們對有些法律條文是知道的,但卻不知道如何適

用它,以至於觸犯法律;有時候人們對兩個以上不同法律對同一問題的規定不明白,不知道該適用哪一部法律,有一個案件就是這樣的,被告人原是某村會計,後來在改選中落選,這樣一些會計帳簿、會計憑證需要移交,但是他一直認為《會計法》是規定的要等帳目清算後再移交,所以就堅持不交出,結果被以隱匿會計帳簿、會計憑證罪逮捕。這一個案例就説明我們的普法活動不能只做表面文章,要深入實際,真真正正的讓人們瞭解法律、法規的含義。並在這個基礎上,逐步確立人們對法律的信仰,確立法律神聖地位,只有這樣法治建設才有希望。

再有一個問題就是青少年犯罪。在實習中所接觸的案件中,有很大一部分案件的被告是八十年代以後出生的,甚至有兩個犯有搶劫罪的被告l的僅為2%;還有7%選擇了其他。

(一) 聊天交友

隨着各種聊天工具的出現,越來越多的大學生在網上進行聊天交友活動。通過騰訊qq、微信、人人等各種各樣的聊天工具,大學生們一則可以與自己的家人及朋友進行溝通,二則也可以結交一些五湖四海的新朋友。如果有些無法向親近的人訴説的煩惱,大學生們可以利用網絡對這些素未謀面的新朋友吐露,並且可以得到一些有用的建議。但是,在網絡這個虛擬的世界裏,交友需要謹慎。大學生們應該學會辨別好壞,不要讓自己沉淪、

(二) 一般瀏覽

一般瀏覽的人可以分為兩種。一種是在無聊的時候打發時間,另一種是為了瞭解新聞時事。前一種人是在浪費生命,他們上網並沒有具體的目標和計劃,在網上停留一天也毫無收穫。這些時間如果用來讀書練字豈不是很好。後一種人值得稱讚。但是網絡上的新聞有真有假,對同一事件的報道細節或傾向也不盡相同,甚至出現偏差或錯誤。大學生們應該具有一定的辨別真偽的能力,並且形成自己的觀點,千萬不要人云亦云。

(三) 查閲資料

這些人可以説是臨時抱佛腳的人。大學生們查閲資料往往是為了完成作業或者畢業論文而上網查閲,應付差事。當然,查閲資料無可厚非,但是,大學生應該學會充分利用網絡資源。

(四) 打遊戲

適度遊戲健腦,過度遊戲傷身。空閒時,打打遊戲放鬆自己是完全可以的,但是沉迷於網絡遊戲是不可取的。一些網絡遊戲裏充斥着暴力,大學生們可以通過遊戲來發泄自己的情緒,可是一旦沉迷於遊戲,對於自身的學習生活甚至心理都有着嚴重的影響。

(五) 接發e—mail及其他

可以看出,大學生並不經常運用電子郵件,並沒有太多有價值的信息流動。

實習體會

通過這次實習,我不僅體會到社會調查工作的艱辛,而且更加看清了當代大學生傳媒素養的現狀:

1、大多數情況下,大學生上網是為了娛樂,例如聊天交友、打遊戲、看視頻等等。

2、大學生在網絡上獲取信息的能力並不是很強。

3、對信息的辨別、篩選、利用的能力也不強。

對於此種現狀,我覺得學校應該加強對學生傳媒素養的培養,注重理論與實踐結合,單純的理論説教所起的作用是微乎其微的。或者通過社會實踐、學生社團等方式進行宣傳。另外,還可以開設傳媒素養教育課程,在複雜的傳媒世界裏,大學生應該主動和提高自己的媒介意識、傳媒道德和媒介能力。

大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自我思考能力,我相信給予正確的引導,就可以對現狀有一定提高。

調查社會調查報告篇6

社會公德有廣義和狹義的理解。廣義的社會公德是指:反映階級、民族或社會共同利益的道德。它包括一定社會、一定國家特別提倡和實行的道德要求,甚至還以法律規定的形式,使之得以重視和推行。狹義的社會公德是特指人類在長期社會生活實踐中逐漸積累起來的、為社會公共生活所必需的、最簡單、最起碼的公共生活準則。它一般指影響着公共生活的公共秩序、文明禮貌、清潔衞生以及其他影響社會生活的行為規範。社會公德是人類社會生活最基本、最廣泛、最一般關係的反映。在階級社會中,儘管存在各種不同階級的劃分,存在着各種不同的分工,但處於同一時代的同一社會環境裏的全體社會成員,為了彼此的交往,為了維持社會的起碼比活秩序,郡必須遵守為這個時代和這個社會所必需的起碼的簡單生活規則。

社會公德是指在人們在社會交往和公共生活中公民應該遵守的道德準則。《公民道德建設實施綱要》明確指出,社會公德“涵蓋了人與人、人與社會、人與自然之間的關係”。在人與人之間關係的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舉止文明、尊重他人;在人與社會之間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愛護公物、維護公共秩序;在人與自然的關係層面上,社會公德主要體現為熱愛自然、保護環境。

作為一名當今社會的在校大學生,我們是當代中國的優秀青年,是國家寶貴的人才資源,是21世紀振興中華的主力軍,這就要求我們不但要有過硬的專業技術,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特別在構建和諧社會的時代要求下,我們更應爭當道德模範。

在思想道德中,社會公德是最基本的,也是最貼近我們生活實際的。它在第一時間體現一個人的素質涵養,同時又無處不在地伴隨我們每一天的生活。針對當今大學生的社會公德狀況,我們做了一次社會調查。

總體情況

調查顯示,現在大學生社會公德意識整體上比較強。南開大學馬克思主義教育學院院長武東生説:“今天的大學生是值得肯定的,與八九十年代相比,社會的進步在大學生身上得到了充分的體現。”而我們的調查結果顯示,有49.2%的人對當代大學生的總體評價是“思想先進,有知識,有文化,但對知識的應用能力差”。只有17.79%的人認為當代大學生“思想素質好,專業水平高和社會實踐報告能力強,有社會責任感。”這就表明,在公德認識方面,大學生普遍表現得好。對基本的公德行為和範疇,他們都有比較清晰的認識,但在具體表現的方面還有待提高,而且這種“知行脱節”現象隨着年齡的增長愈趨明顯。

助人為樂

在社會公共生活中,每個人都會遇到困難和問題,總有需要他人幫助和關心的時候。因此,在社會公共生活中倡導的助人為樂精神,是社會主義道德建設的核心和原則在公共生活領域的體現,也是社會主義人道主義的基本要求。助人為樂是我國的傳統美德,我國自古就有“君子成人之美”、“為善最樂”、“博施濟眾”等廣為流傳的格言。人有三樂:自得其樂,知足常樂,助人為樂。把幫助別人當成自己最快樂的事情,是博愛的表現,也是社會對大學生的殷切期盼。養成助人為樂的習慣,將是一生受用不盡的精神財富。正所謂“贈人玫瑰,手留餘香”,大學生應當“以團結互助為榮,以損人利己為恥”,積極參與公益事業,力所能及地關心和幫助他人。

在本次調查當中,對於社會公益活動有57.75%的人選擇“經常參加”,有37.97%的人選擇“沒興趣,出於任務,偶爾應付”,另外有4.28%的人選擇“不參加”。參加公益活動是大學生社會公德的良好表現,它體現了一種無私奉獻的精神,一種強烈的社會責任感。對於不太喜歡參與社會公益活動的同學,社會也應該給予積極的鼓勵與引導。

當代大學生中,大部分同學很少接觸社會,很少涉及世事紛爭,也因此保存着那顆原始的善良的感恩之心。在我們的一個關於無償獻血的個人訪談中,接受採訪者回答每個問題都乾脆利落,毫不猶豫。獻血時她自主爭先,她覺得這是很有意義的事情。當我們問到:“有人説獻血很危險,甚至有可能感染疾病,你想過嗎?”她回答很乾脆:“沒有,沒想過。我只覺得我自己身體很好,抽點血沒關係,何況還有很多人掙扎在死亡邊緣,正等着我們獻血來搶救呢!”從我們的調查數據中也顯示,對於無償獻血,有58.63%的同學積極參與,還有36.31%的.同學想去,但沒時間,只有10.06%的同學認為這是醫院在掙錢,不去獻。

文明禮貌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而且體現在日常生活中的細微之處。比如:尊重師長,主動讓座等。在我們的調查中,84.54%的被調查者在路上見到老師都會主動問好。這説明當代大學生對尊師重教的認知程度較高,且能付諸行動。而在公交車上見到老弱病殘時只有49.47%的被調查者會積極讓座,48.47%的人會視情況而定,偶爾讓座。這説明廣大大學生對讓座這一行為都是持肯定態度的,因為二者之和佔了97.94%,但能始終如一,堅持將道德認知轉化在每一件日常小事上的人卻只有半數。這説明在新的時代背景下,大學生在文明禮貌這一點上的素質還需提高一個新的檔次。

環境保護

環境保護也是社會公德的一個重要組成部分,是大學生義不容辭的責任。隨着我們周邊環境的日益改善,大學生逐漸意識到愛護公物保護環境的重要性。根據調查瞭解,當外出製造了垃圾卻暫時找不到垃圾箱時,有87.05%的同學會“找到垃圾箱後再丟”,有6.22%的人選擇“隨手丟掉”,另外有6.74%的人可能礙於面子,會“找個角落再丟”。在不破壞環境衞生這方面,大部分同學還做得不錯,即能“獨善其身”。然而對於真正以主人翁的態度來對待環境保護時,我們大學生做得還遠不夠,即不能“兼濟天下”。比如,當看到地上有垃圾時,只有5.73%的人會馬上弄乾淨,而有80.21%的人想弄乾淨但最終沒做,其餘14.06%的人乾脆不理它。分析其原因,我們發現現在的大學生愛面子,覺得那些俗規矩太死板了,大家都不去做而我一個人做很彆扭,所以在可以選擇逃避的時候儘量逃避。對於以上這些現象,我們每一位有責任感的大學生都應該行動起來,不要以為是丟面子的事情,其實往往是那些最要面子的人最沒面子。21世紀需要的是“彎腰精神”,多彎一次腰就給世界多一份潔淨。另外,對於校園盛行的“課桌文化”,我們應持堅決反對的態度。在我們做任何事情前應想想它可能造成的後果與影響,要對自己的行為負責。

遵紀守法

遵紀守法的實踐是提高人們社會公德水平的一個重要途徑。在社會公共生活領域中,人員構成複雜,素質參差不齊,正常生活秩序可能受到影響,這就需要用紀律與法規來維持。大學生應當全面瞭解各項法律法規,熟知校紀校規,牢固法制觀念,“以遵紀守法為榮,以違法亂紀為恥”,自覺遵守相關紀律和法規。然而,當代大學生遵紀守法狀況並不是很好,安全事故時有發生,考試作弊更是屢見不鮮。在我們關於考試舞弊的調查中,竟有93.2%的同學認為舞弊不足為怪,能夠泰然處之。在20xx年南京某高校的一次調查中,居然有56.7%的人根本不相信有從未作弊的大學生的存在!這反映出的不僅僅是一個學術道德問題,同時也反映出當代大學生的規則意識不強。許多大學生過早的有了世故圓滑、投機取巧的意識。誠然,要改變這一現狀不僅要靠社會的正確引導,更主要的還是大學生自己增強思想道德與法律意識,自覺自主地成為一個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社會主義接班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86elm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