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國小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國小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國小生農村社會實踐調查報告【新版多篇】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一

一、調查目的

問題的提出我們看到我們班有越來越多的同學近視了,眼睛是心靈的窗户,我們想了解近視的同學們對眼睛的重視程度。

二、調查方法

1、調查近視的同學們,並記錄。

2、上網查找資料

3、設計調查表

4、製作統計圖

5、查找資料

6、撰寫研究報告

四、調查情況與資料整理

我們調查了本班11位近視的同學,以下是我們的調查問卷。

你為什麼近視看書看電視寫字玩電腦天生你覺得戴眼鏡方便嗎方便還好不方便你什麼時候戴眼鏡幼兒園1年級2年級3年級4年級5年級你戴眼鏡後有保護措施嗎?有無

五、結論

1)這是我們的調查結果你為什麼近視?

看書(3),看電視(2),寫字(2),玩電腦(3),天生(1)。

你覺得戴眼鏡方便嗎?方便(2),還好(1),不方便(8)。

你什麼時候戴眼鏡?幼兒園(1),一年級(無),二年級(1),三年級(1),四年級(4),五年級(4)。

這説明:我們班同學對眼睛還算重視。我們班同學四,五年級戴眼鏡的人快速增加。

2)中國中國小生近視發生率已高達60%位居世界第一。

下面,我們教大家減少近視的辦法:減少近視的主要關鍵是預防。預防近視沒有可靠的捷徑,主要關鍵還是要在發育年齡期間注意培養良好的衞生習慣和建立合格的環境條件。

具體措施已成老生常談,歸納有以下幾點:

1、要保持足夠的閲讀距離:閲讀距離要保持在40公分以上,現在兒童(尤其在有了一些近視以後)都習慣於近距離看東西,當距離低於30公分時,眼睛就要使用4D以上調節,極易引起調節痙攣給發生近視提供“方便”。閲讀書寫的姿勢也很重要,一定要保持坐位,禁止躺着和行走時閲讀。

2、適度的閲讀時間:持續近距離閲讀連續時間不要超過50分鐘,根據年齡在中途還應該給以短暫休息時間,給以向遠方注視的機會。安排家庭作業要均勻,不要集中。

3、充足的光線:學習閲讀時的照明不可暗淡也不能過強而眩耀刺眼,學校教室平均採光係數不低於1:6,桌面最低照度要高於50勒克斯低年級要高於高年級,對一些專科教室要有更高的要求。家庭照明光線要來自左前方,不直射眼睛,以產生均勻光線的磨砂燈泡或日光燈泡為好。

4、目標物要清楚:閲讀物字體大小和清淅程度要符合標準,學校主要是黑板質量,要保持黑色無反光,粉筆和黑板檫不會把黑板變成灰色。

5、建立防治機構,做好定期檢查,及時指導糾正。

6、每天飲用綠茶。茶可改善機體造血功能,能增強人體的免疫能力,減少輻射影響。多吃一些新鮮的蔬菜和水果,可以預防角膜乾燥、眼乾澀、視力下降甚至夜盲症等眼病。如果出現眼睛不適,經過長時間休息都不能解除症狀者,則需及時到醫院檢查。

六、收穫與感想

經過這次活動,使我們明白了保護眼睛有多麼重要,如果我們戴上了眼鏡,會給我們帶來諸多的不便,請大家愛護眼睛。

國小生近視眼調查報告6

這個學期的星期五我們學校舉行了一次身體檢查。報告單出來了,我發現我們班的同學都有近視眼。我給我們班的同學進行了一次國小生近視眼調查報告來調查我們班近視眼的主要原因。

調查

我拿了我們班同學的報告單進行了分類和總結,調查法,圖表説明法,訪談法,關察法,歸納法。

分析

大多數人都是平時不注意保護眼睛而導致近視的。不注意用眼衞生如看電視和上網時間太長等等。是現代兒童近視大增的主要原因。調查表明,學生近視的發生與其父母或兄弟姐妹有無近視有密切關係,高度近視基本上是由遺傳造成的。父母或家族中有近視的兒童應該作為保護視力、預防近視的重點對象。

結論

1看電視的距離太近。2看電視的時間太長。3寫作業的姿態不正確。4在光線太強或太弱的地方看書。5長時間在電腦前。6看激光。7不認真做眼保健操。8在車廂裏看書。9不合理吃東西。10遺傳因素。

建議

為有效預防近視等眼病:一定要養成良好的用眼衞生,合理吃東西,鍛鍊身體,保鄣身心健康。保護好自己的眼睛!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二

一、調查意義

評改學生習作,對廣大語文教師來説是一件繁重而複雜的工作,耗費了老師們大量的精力。但是很遺憾,大部分學生對教師在課堂上的“講評”充耳不聞,對習作中的“批語”不屑一顧。何以如此?只要審視一下習作教學過程便可明白。傳統習作教學的一般過程為“教師命題—教師指導—學生寫作—教師評改”。很明顯,“教師評改”是習作教學的終結環節,是對學生習作的“終審判決”。學生們普遍認為,既然自己的習作優劣已定,再聽“講評”再看“批語”還有何用?更何況馬上又開始下一次習作訓練了,根本無暇彌補這次習作的不足。於是,教師的評改意見無人顧及,學生在這次習作中所暴露出的問題在以後的習作中仍會再現。看到學生們對自己“盡心盡力”、“嘔心瀝血”的評改視若無睹,有的教師在評改作文時便不再用心,批語套用模式,沒有針對性,書寫潦草難辨,課堂上的講評輕描淡寫,習作評改純粹應付領導的檢查。學生則認為作文寫成後不必再去下功夫,評改作文是老師的事情與己無關,無形之中缺乏自主評改的意識,這很不利於學生養成良好的作文習慣,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並沒有起到實效性,學生當作“耳邊風”,作文本發下來只看看分數,沒有二次修改和二次習作的習慣,老師的勞動大多付諸東流水,事倍工連半都達不到,許多習作是千人一面,千篇一律。為了總結經驗,汲取教訓,發現問題,瞭解師生習作評改的方法,探索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提高國小作文教學的效率,減輕老師的勞動負擔。我對振興聚寶國小中年級段的習作評改進行了調查。

二、調研目的

1、瞭解國小生高年級段習作自評互改的現狀。

2、尋找提高國小高年級學生習作水平的對策,尋求一條適合師生評改習作有效性的捷徑,促進我校學生作文水平的的全面提高。

三、調研形式、內容

對聚寶國小五年級一班38名同學進行調查,採用談話、訪問、目測等方法進行調查。

四、調研時間

20xx年10月—11月

五、調查設計

表一:學生38人蔘加

1、你經常修改自己的習作嗎?

24人經常修改,14人偶爾修改。

2、你每天堅持寫日記嗎?你覺得寫日記能提高寫作水平嗎?

13人堅持寫日記,20人偶爾寫日記,5人不寫日記。大家都認為寫日記能提高寫作水平。

3、你願意讓同學批改你的作文嗎?你為別人批改過作文嗎?

33人願意讓同學批改自己的作文。27人為別人批改過作文,而11名學生從沒有給別人批改過作文。

4、老師教你修改作文的方法有用嗎?你有什麼好的作文評改方法?

38名學生都認為老師教給他們修改作文的方法有用;學生認為好的作文評改方法有:①加入好詞好句,畫出好詞好句。②精改作文的開頭和結尾,其它語句通順。③細細體會文中的優點。④讀懂作文的中心。⑤文章要詳略得當,突出重點。⑥先看有什麼不足,再把不足的語句進行修改。⑦多讀文章,讀懂文章中心,再理清寫作思路。⑧圈出文中的錯別字。

5、你認為自己的習作和別人的習作哪個好修改?

23人認為自己的習作好修改,15人認為別人的習作好修改。

6、你給別人修改時能讀懂文章的中心嗎?你能修改習作中的詳略安排嗎?

35人認為給別人修改能讀懂文章的中心句,3人讀不懂。25人能修改習作中的詳略安排,9人偶爾能修改,4人不會修改。

7、你認為評改習作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25人認為評改習作最大的困難是讀不懂文章中心,寫評語。

8、你經常閲讀課外書嗎?你覺得閲讀課外書對習作有幫助嗎?

33人經常閲讀課外書。38人認為閲讀課外書對習作有幫助。

表二:教師11人

1、你經常教給學生習作修改的方法嗎?

11人經常教給學生習作修改的方法。

2、你做到面批面改了嗎?學生對批閲後的作文及時修改了嗎?

9人能做到作文面批面改;大部分學生能及時修改,只修改了錯別字,用錯的詞,但個別學生需要在老師指導下完成修改。

3、你經常採用哪些批改作文方式?你覺得哪種批改方式最有效?

眉批、段批、面批面改、互改法、分組批改、集體修改。有5人認為面批效果最好,有6人認為互批效果最好。

4、你組織過學生相互間評改作文嗎?你覺得效果如何?

11人都能經常組織學生們相互間批改作文,他們認為效果很好,學生不但能掌握作文批改的方法,還能從優秀的作文中學有所獲。

5、你經常組織學生閲讀課外書嗎?學生有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嗎?

11人經常組織學生閲讀課外書,部分學生養成了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但是運用到各人寫作中的人不多。

表三:第二單元考試習作得分統計(38人)滿分30分

序號

分數段

人數

1

25—27分

6

2

20—24分

12

3

19分以下

20

六、調查結果與分析

1、學生的作文水平差距很大

這種差距表現在學生與學生之間,年級與年級之間。一個班中,成績高與低的差距較明顯。25—27分的一等作文僅僅6人,而24分以下的作文居多,有32人,佔全班人數的84%,其間最高與最低相差約20分左右;班級之間,五二班一等的作文多,而五一班三等的作文佔一大半;學生優秀的作文可以寫五、六百字,書寫乾淨整齊,選材新穎,語句通順,有真情實感。而成績差的學生作文則是二、三百字左右,書寫凌亂,龍飛鳳舞,難以辨認,根本沒有中國漢字方正的特點,錯別字、病句也多。

2、學生作文內容貧乏、空洞

從抽樣的作文來看,學生作文最大的問題還是沒內容好寫。作文材料貧乏,不夠典型,內容空洞,泛泛而談,認真閲讀學生的作文分析原因便一目瞭然。究其根底,關鍵是不具備獨立選材的能力,眼皮底下的材料視而不見,不會發現、捕捉有價值的寫作材料,更不要説對事物的敏感和認識的分析了。

3、學生沒有修改習作的習慣

在學校存在一種現象,每次教師批改後的作文本發下去,有的學生只是修改了習作中的錯別字;有的學生只顧分數,感覺自己能得七八十分就可以了;有的學生連看都不看,直接完成下一次的習作。據課後訪問調查,90%以上的學生寫完作文後從來沒有修改的習慣。長此以往,學生的習作水平永遠沒有進步,學生也厭倦了習作。

4、學生寫作後不會修改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集體改。而學生寫完後就認為是老師的責任了,草草了事,態度不端正,有的是錯別字特多,而自己卻熟視無睹。

5、學生不會運用教師所教的習作評改方法

《國小語文課程標準》第三學段習作中指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教師教給了學生習作評改的方法,可是學生在評改習作時,只是注重錯別字、詞、標點符號的修改,忽略了習作構思、選材、詳略、語句通順與否等的修改,更有甚者根本不會修改作文。

6、老師評改習作的評語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

老師以成人的思想認識和寫作能力去評改學生習作,常常改得滿紙通紅,耗時耗力,收效甚微,而教師“體無完膚”的評改又往往很容易挫傷學生寫作積極性。學生根本不接受教師的評改意見,把評改意見當作“耳邊風”,教師的評語常常是:語句通順,故事完整,中心明確,詳略得當等老一套評改語言,根本不能激發學生習作興趣,提高學生修改習作的積極性。

7、評改習作的方式多樣,但多流於形式

雖然習作評改方式多樣,有教師自行評改、面批面改、學生分組評、集體評、互評、自評、家長評等方式。可是在大部分學校,由於時間緊,教學任務重,學生學習任務多,教師經常使用的還是課後自行批改習作,採用其他評改習作的方式只是偶爾進行,很多情況下只是部分學生參與。而家長由於知識層面不同,加上工作、大量家務活,很難做到認真細緻地評改孩子的作文。

七、改進作文評改的思考與建議

1、加強多方位引導,激發學生寫作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它是作文的內驅力。《語文課程標準》一再強調:習作要把重點放在培養寫作興趣和自信心、養成良好的習慣上。因此,我認為要想提高學生的寫作素養,一定要做到以下幾點:

(1)要加強讀寫結合

以閲讀促寫作,以寫作促閲讀,使閲讀與寫作成為一個有機的整體。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精品,都是作者細心觀察、認真思考、親身感悟寫出來的。教學時,我們除了讓學生從字裏行間體會作者所要表達的感情外,還要認真學習作者的寫作技巧和方法。即看看作者為什麼這樣寫?又是怎樣寫具體的?如果文章能引起學生共鳴的,就不失時機地練一練,可仿寫、續寫、補寫等。

(2)積極開展課外閲讀,積累寫作素材

古人云:“讀書破萬卷,下筆如有神。”《語文課程標準》要求國小生的課外閲讀量不少於150萬字,這就要求教師平時應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合理地引導學生好讀書、多讀書、讀好書。並要求學生在讀書時遇到好詞、佳句多讀讀、多記記、多品品,並逐步把書面語言內化成自己的語言。必要時,老師跟學生一起賽跑,看誰讀得多、記得多。這樣習作時就能做到“先積而後發,厚積而薄發”。另外,教師還要成為學生閲讀的促進者,可經常給學生找些精彩片段讓學生賞析,提高鑑賞能力。還可定期開展讀書交流會,讓學生體驗到讀書的樂趣。久而久之,學生就會養成不動筆墨不讀書的習慣。

(3)加強實踐活動,豐富寫作題材

葉聖陶先生説過:“生活如泉湧,文章如溪流,泉源豐盈,溪流自然活潑地流個不歇。”創作理論強調:創作的源泉來自生活。這都是説生活是作文的源泉。所以,教師要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開展一些豐富而又充滿童真、童趣的活動,把學生帶到大自然中去。如春天野外踏青;夏天聆聽鳥叫蟲鳴;秋天漫步田園;冬天雪中即景。那種感覺別提有多愜意!也可根據需要有的放矢組織一些有益的實踐活動,如做家務、種花、養小動物、辦小報、貼葉子畫、粘種子畫等。並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留心觀察、體驗,同時把感受寫下來。這樣不僅開闊了視野,提高了學生動手、動口、動腦能力,還做到了説真話——“我口説我想”,表達真情實感——“我筆寫我心”,變“要我寫”為“我要寫”。讓學生天天堅持寫日記,並每天在班上交流,及時點評,多鼓勵,激發習作興趣。

2、注重修改,使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

“三分文章七分改”。由此可見,修改在文章中的重要性。我們要讓學生養成修改的習慣。修改的形式多樣,可自改、互改,也可分組改、集體改、家長改、老師改。好的文章是修改出來的。

(1)學生自改、互改

學生自改和互改的過程,實際上是習作中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過程。《語文課程標準》在的第三階段目標中提出“修改自己的習作,並主動與他人交換修改。做到語句通順,行款正確,書寫規範、整潔”。那麼,教師如何指導學生自改和互改呢?

葉聖陶先生説:“文章要自己改,學生學會了自改的本領,才能把文章寫好。”學生自評自改習作很關鍵。對於學生自評自改,教師要讓學生明白自評自改的意義,教給他們評改習作的方法,使學生樂於、善於評改自己的習作。可以讓學生通過誦讀法、推敲法等方法對自己的習作進行修改,並做出評價,寫上評語!

《語文課程標準》在“教學建議”中要求“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因此,在學生自評自改的基礎上,教師還要指導學生互評互改。讓學生認真閲讀、思考、研究別人的習作,找出優缺點。推己及人,汲取別人的精華,去其糟粕。這種平等地位的評改,學生沒有心理壓力,可謂“知無不言,言無不盡”,他們既是作者又是讀者,評改中角色不斷轉換,相互啟發,互相合作,集思廣益,有利於學生合作探究能力的發展。

(2)家長評改習作要講究方法

作為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的家長們,可以説對於孩子的一切都瞭如指掌。父母和孩子在情感上更容易溝通交流,如果方法得當,相信孩子很願意把自己剛剛完成的習作讀給爸爸媽媽聽,這時,父母可以不失時機地對孩子的習作進行點評,真正成為孩子習作起步的“領路人”。凡是有家長指導的學生,習作水平進步很大,家長不在家或指導不了的,就可以讀給哥哥、姐姐聽,讓他們幫助修改。

(3)教師評改方式要靈活多變

首先,教師可以採用面批面改。面批面改是一種直觀、互動、有個性、針對性強的作文指導方式,對提高學生的作文興趣、作文能力、修改能力都會有很好的效果。具體做法是:可在每次作文中或作文後,找幾個學生進行面批面改,爭取一個學期下來,每個學生都能獲得至少一次面批面改的機會。對個別學生的作文還可以進行重點輔導,對學生在教師指導下反覆修改的優秀習作,還可以向有關報刊雜誌投稿發表,以進一步提高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其次,教師可以在快速瀏覽全班學生習作的過程中,隨機簡單批閲部分作文,再挑選出部分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再次,教師還可以讓學生自己挑選一些他們認為有代表性的習作在全班講評。最後,教師的評價語要克服俗套,多用鼓勵表揚語言,以培養學生寫作興趣,激發學生寫作熱情。總之,教師評價方式的靈活多變,利於客觀地、多角度地評價學生的習作,能使習作評改更紮實有效。

要注重習作評價方式的改革,發揮評價的激勵功能,通過適當的評價誘發學生的習作動力,激起學生奮發向上的習作熱情。要根據不同的學生採用不同的評價標準,切忌用一把尺子去量水平各異的學生。對每個層面的習作都應該作縱向比較,發現進步及時鼓勵。此外要多渠道、多層次地為學生提供展示的舞台,讓孩子們品嚐到了習作的樂趣,激發了強大的創作動力。

國小生習作評改有效性研究學生調查問卷

1、你經常修改自己的習作嗎?

2、你每天堅持寫日記嗎?你覺得寫日記能提高寫作水平嗎?

3、你願意讓同學批改你的作文嗎?你為別人批改過作文嗎?

4、老師教你修改作文的方法有用嗎?你有什麼好的作文評改方法?

5、你認為自己的習作和別人的習作哪個好修改?

6、你給別人修改時能讀懂文章的中心嗎?你能修改習作中的詳略安排嗎?

7、你認為評改習作最大的困難是什麼?

8、你經常閲讀課外書嗎?你覺得閲讀課外書對習作有幫助嗎?

國小生習作評改有效性研究教師調查問卷

1、你經常教給學生習作修改的方法嗎?

2、你做到面批面改了嗎?學生對批閲後的作文及時修改了嗎?

3、你經常採用哪些批改作文方式?你覺得哪種批改方式最有效?

4、你組織過學生相互間評改作文嗎?你覺得效果如何?

5、你經常組織學生閲讀課外書嗎?學生有積累好詞好句的習慣嗎?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三

隨着我國經濟技術的不斷髮展,隨之而來的環境問題也日益顯露。環保問題成為現代社會關注的重要話題。由於當代人們已經形成了主流意識,我們只有寄希望於下一代----處於新生代的國小生,加強國小生的環保意識刻不容緩。

一、調查目的

1、瞭解國小生在學校的衞生環保意識

2、瞭解國小生對社會環境污染問題的認識

3、通過此次調查提高國小生的環保意識

二、調查方法及過程

1、調查對象:此次調查對象是四到六年級國小生

2、調查方法:問卷調查法,共15道選擇題,包括校園、生活中對垃圾的處理態度以及對環保知識的瞭解,直接提問法,通過直接對國小生提問問題的方式來了解國小生的環保意識情況。

3、調查過程:此次調查在國小放學時間隨機發放了共30份調查問卷,為保證回收率和調查的信度,調查問卷採用無記名方式,其中回收有效問卷27份,四年級7份,五年級11份,六年級9份,有效回收率為90%。

4、直接提問的問題:

1、看到地上有垃圾你怎麼辦?

2、看到有人隨地扔垃圾怎麼辦?

3、在沒人的情況下你會隨地扔垃圾嗎?

三、調查結果

通過直接提問的方法,我瞭解到大部分國小生的環保意識還是比較強的,他們不會隨地亂扔垃圾,會把自己的垃圾扔到垃圾箱內。但是對於別人隨地扔垃圾的情況,多數學生則表示不知道怎麼説,會直接忽視。

在問卷調查中,大約80%的學生不知道世界環境保護日,對於社會環境污染問題集來源瞭解不多,比如説對工業三廢,温室效應以及水資源缺乏地區的瞭解不多,但是對於自己的校園生活和平常生活中的環境問題還是比較注意的。對於環保問題的宣傳活動,大約74%的學生選擇會宣傳但是不頻繁。在對一次性物品的使用上,經常使用佔了35%的比例,説明國小生並沒有意識到使用一次性塑料袋,一次性餐具對環境的破壞程度。

四、調查分析

通過問卷調查和口頭提問的方式,我瞭解到了現代的國小生的環保意識情

況。對於學校環境的保護情況,大多數國小生會做的很好,會注意保護自己周邊的環境,但是對於社會關注的環境問題卻瞭解不多。原因之一可能是因為國小生現階段的認知水平還不夠,對於社會環保等熱點問題的關注度不夠。原因之二可能是因為學校對於環保這方面的宣傳力度不夠。學校規定國小生每天做值日,不能隨地亂丟垃圾,保證一個乾淨優美的校園環境。在一定程度上能增強國小生的環境保護意識。但是仍存在侷限性,國小生對於空氣污染,水污染,廢棄物污染等情況不瞭解。比如生活中對於一次性物品的使用,很多國小生會覺得無所謂。甚至會覺得不可或缺。

五、調查建議

針對國小生的環保意識現狀,我建議從家長,學校,社會三個方面來增加國小生的環保意識。

家長方面:家長是孩子最好的老師。首先家長要做到以身作則,在孩子面前不亂丟垃圾,看到路上的垃圾能彎腰撿起扔進垃圾桶。其次,向孩子灌輸生活中的環保觀念,比如,去超市自己拿袋子,少買超市的塑料袋;出行儘量坐公交車或騎自行車;少使用一次性物品。最後,在孩子做出環保行為的時候及時進行表揚。

學校方面:多舉辦宣傳環保教育活動,比如關於環保的演講比賽、話劇表演等等;班主任組織各個班級進行環保意識的主題班會。

社會方面:利用現代信息媒體的力量,做出關於環保的公益廣告,這樣不僅讓孩子們懂得了環保的重要性,還可以增強全體社會成員的環保意識。

六、調查結論

通過此次的調查,可以的得出一個結論,大多數的國小生的環保意識還是比較強的,但是在環保行動上還缺乏一定的自覺性。普及環保知識要從普及國小生的環保意識做起,國小生是祖國的花朵也是祖國的未來。國小生的環保意識影響他們對環保的看法,對科學環保的掌握程度以及採取措施,直接影響到社會未來的發展。良好的習慣是從小養成的,只有對國小生宣傳灌輸環保意識,才能保證他們樹立終身環保的觀念,是祖國未來發展的更好更快!

關於國小生環境保護意識的調查問卷

本次調查是為了瞭解同學們的環保意識,並藉機宣傳環保知識,增強同學們的環保意識。本問卷不記名,請同學認真真實地填寫以下各個選項。多謝合作!

1、你的性別是()A、男B、女

2、你所在的年級是國小()

A、一年級B、二年級C、三年級D、四年級E、五年級F、六年級

3、世界環境日是幾月幾號()

A 、3月14日B 、6月5日C、4月12日D、6月10日

4、學校、老師是否會進行環境保護等方面的宣傳教育活動()

A、是的,經常B、是的,但不頻繁

C、不是很注重這樣的活動D、沒有組織過這樣的活動

5、你會把廢舊電池放入()

A 、專門回收箱B、垃圾桶C、隨便扔

6、假如在某個公共場合,需要將垃圾扔掉,卻一時找不到垃圾箱,你會()

A、先擱在手裏或包裏,等找到垃圾箱再扔B、趁着沒人注意的時候再隨手扔掉

C、隨手扔掉,再若無其事地快步走開,反正又沒人認識我

7、你知道隨手亂丟垃圾或到處亂塗亂畫影響環境嗎?()

A 、知道B 、知道一點C、不知道D 、不關我事

8、你是否知道很多地方淡水資源缺乏?()

A 、聽説過B、知道C 、不知道D、我家不缺水

9、你的環保知識主要來源是什麼?(可多選)()

A 、學校課程B 、報刊雜誌C、電視廣播D 、其他

10、你認為温室氣體增加帶來的主要危害是()

A、全球氣温變暖B 、海平面下降C、植物生長緩慢D、無線電通訊中斷

E、不知道什麼温室氣體

11、工業三廢具體是指()

A 、廢水、廢氣、廢渣B 、廢銅、廢鐵、廢鋼

C、廢電池、廢家電、廢傢俱D、不知道

12、你經常使用一次性物品嗎?()

A、經常使用B、偶爾使用C、從未用過

13、當你看到校園內有人亂丟果皮紙屑時,你會怎樣想?怎麼做?()

A、因為自己也常這麼做,所以覺得很正常B 、只要自己不亂丟就行了

C、雖然覺得很不好,但也不好意思出來勸阻D、當場站出來勸阻

14、如果在水龍頭附近張貼節水標誌,你是否會因此儘量節約用水?()

A 、會B 、也許會C、不會

15、提倡環保意識對人們有好處嗎?()

A、有B、沒有C、不知道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四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國小生什麼時候説話不文明及他們説不文明語言的起因。

二、調查時間

20XX年7月至9月。

三、調查範圍

虹星橋國小六年級學生50名。

四、調查方法

1)觀察法:仔細觀察不文明語言何時出現及內容。

2)談話法:通過談話瞭解有些學生為什麼説話不文明,並分析原因。

五、調查結果

1、國小生為什麼説話不文明:

(1)由於與別人的矛盾而產生憤怒情緒,説話會口不擇言,一般都是發生在男生身上。

(2)由於他人的行為、舉止或是衣着相貌而取笑別人,説一些不雅的綽號。

(3)很多國小生説不文明語言都是出於一種反抗的情緒,對某件事情不滿的時候,甚至難過的時候。

(4)還有大部分人表示,不文明語言是從長輩、周圍人的嘴裏聽來的,有的是看電視、電影學來的,不自覺就講出來了,時間長了就養成了不好的習慣。

2、國小生講不文明語言後心理表現或想法:

(1)心裏有一種莫名其妙的舒服感。

(2)有時邊説邊大笑,作為一種發泄的方式。

(3)聽到周圍的人講過文明語言,所以不認為有什麼不對的地方。

3、國小生什麼時候會説話不文明:

(1)玩的時候:做遊戲時有些人會賴皮,然後互相用語言攻擊。

(2)公共場合:一個同學在很多人面前讓另一個人出洋相,被譏笑的那方就開始了語言攻擊。

(3)暗地裏:和某人關係不好,不敢當面説,就在背地裏説有損於他的話。

六、分析

1、國小生的模仿能力很強,有些不文明語言是從家裏、社會上聽來的,還有的是從同學那裏學來的。在不文明的環境裏,國小生的語言、舉止都會受到影響。

2、高年級國小生的心理特點之一,就表現為用一些不太雅的語言表達心中的不滿情緒,作為發泄的方式。有時並無惡意,但造成的影響很不好。

3、高年級學生還有一個特點就是愛譏笑同學,這也是講不文明語言的原因之一。

4、現在的獨生子女的脾氣、度量不算大、吃了虧,嘴上一點也不饒人,這也是原因之一。

七、思考

中國曆來有禮儀之邦的美稱。作為現代中國人,應該發揚光大文明古國的傳統美德。作為國小生,我們要擔負起建設文明、繁榮祖國的重任,必須在各方面全面發展。我覺得要提高自己

的自身修養,首先就要做個文明的國小生。我建議我們的長輩們,所有的爸爸媽媽叔叔阿姨們,請你們以身作則,給我們樹立起榜樣來,讓我們一起營造文明的氛圍

現在,我發現有許多國小生總會帶一些零花錢來校外的小賣部裏去買東西吃或買玩具玩。可是,這些同學的零花錢是從哪裏來的呢?因此我為此事作了一份調查報告。

調查

我利用這個週末的時間調查了一下同學們,他們有的説:是同學的。有的説:是我的。可是,這些同學説的是真的,還是假的呢?我決定去問問這些同學的家長。他們有的回答:我沒有給她錢呀!也有的回答:哦,怪不得我給他坐車錢,他還是那麼遲才回來,原來他把錢拿去買別的東西了。根據我的調查,我發現去偷爸爸媽媽的錢的有百分之二十,在地上撿到錢不交給老師的同學有百分之五十,媽媽給他的坐車的錢,卻用來買別的東西的同學有百分之三十。

分析

1、在這些經常帶錢來學校買東西的同學當中,四、五、六年級的同學佔百分之三十。他們大多數是因家長給他們的車錢或給他們在學校訂學習資料的錢來買外面的垃圾食品。

2、有些同學是去偷爸爸、媽媽的錢,他們趁沒人時再去偷的,這樣使國小生養成非常不好的行為習慣。

結論

國小生的零花錢主要是從這些地方得來的:

1、有的學生在地上揀到錢不給老師,而是去買一些垃圾食品。

2、有的學生讓別人請客所以有了錢。

3、爸爸、媽媽給他們的搭車錢,他們卻用來買些垃圾食品。

大量的事實告訴我們,國小生手上的錢,大部分都不是父母給他們的,而是他們自己偷偷地拿來買東西的。

建議

國小生從小就有這種不良習慣,會影響國小生的一生。所以我希望家長必須得把這件事好好地處理,不能再讓國小生髮生這種事了。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五

一、調查背景與目的

(一)背景

作文教學是國小語文教學中的重要內容,學生的作文能力是語文綜合能力的反映。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中的一個重要環節。從教學第一線的實踐活動中發現,目前,許多語文。教師對作文教學已相當重視,特別是在作文評價方面,學校和教師都給予了高度重視,並取得了一定成績,但還存在着各種各樣的問題。如指導學生參加作文競賽,有些教師只知道學生寫得不好,就是沒辦法指導其修改好。在集體閲卷或作文評比中,作文評判的誤差較大,有時,同一篇作文,不同的老師打的分相差很大。除了仁者見仁,智者見智的原因外,關鍵還在於有的老師對作文的好差標準把握不準。這就影響了學生的作文成績和作文積極性。

在語文教研活動中,閲讀教學的研究比較多,而作文教學的研究比較少。在作文教學的研討活動中,涉及到作文評價的研討活動就更少。這就影響到不少教師不知道應該怎樣評價學生的作文,甚至導致評價質量的普遍低下。

(二)目的

新課程標準下的作文教學重視鼓勵自由表達,培養學生的創新精神。為了瞭解當前國小作文評價情況,發揚成績,針對存在問題,採取改進措施,進一步提高作文評價的質量,有效發揮作文評價的作用,從而達到激發學生作文興趣,提高學生習乍水平的目的,推進素質教育的全面實施。筆者進行了為期一個月的調查。

二、調查時間、內容、對象與方法

1、調查時間:20xx年10月

2、調查內容

學生:

⑴對作文評價的認識;

⑵理解評語的程度;

⑶對作文評價的態度。

教師:

⑴對寫作評價的認識;

⑵作文評價的要求;

⑶對學生作文評價能力的估計;

⑷對現行作文評價的看法。

3、調查對象

國小六年級450名學生和學校35名語文教師。

4、調查方法

⑴檢閲評語

為了獲取第一手資料,筆者翻閲了華陽中心校六年級學生的大部分作文共計400餘本。

⑵問卷調查

筆者設計了兩份有關作文評價的調查表,其中調查學生的一份,收回有效問卷356份。調查教師的一份,收回有效問卷35份。為確保信度,問卷採用集中填寫、當場收繳的辦法,問卷上不寫姓名,並在問卷上註明本次調查僅為作文教研提供資料,問卷結果不會對各位教師和同學產生任何影響,請如實填寫。

三、調查情況分析

1、從檢閲評語獲得的信息來看,大部分教師作文評價的態度比較認真,評價質量也很好,但還存在一些作文評價不恰當的現象,具體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⑴優劣不分。

有不少評價視優點不見,甚至把優點當作缺點給予否定,而把明顯的缺點則作為優點加以讚賞。有些作文內容真實,充滿兒童生活情趣,教師的評價則是:“中心不突出,意義不大。”這種錯位評語,嚴重影響了學生對作文鑑別能力的提高。

⑵不切實際。

有些評語亂説一氣,把根本不存在的優點或缺點説成存在,或者把這個優點説成是那個優點。比如,明明是材料新穎,評語卻説是描寫具體;明明是語言不通順,評語卻説是句子不生動;明明是詳略處理不當,評語卻説是平鋪直敍。這種評語簡直讓學生無所適從。

⑶空泛籠統。

如:“以後要儘量寫得生動些”;“文章寫得不錯,只是有些地方太簡單了”;“開頭較差,寫作文要動一動腦筋”等等。這種評語,學生讀後思想模糊,既無法理解,更難以操作,實際上等於沒寫。

⑷千篇一律。

如:在翻閲該校某個班的作文時,發現有位教師為《暑假中的一件事》寫的評語,47篇作文竟有32篇的評語是“基本上能按要求寫”。另一個班的老師為《快樂的勞動》寫的評語,53篇作文竟有41篇是“經過寫得較具體”。

⑸用語艱澀。

如:“文章能按要求寫,但主題不夠突出”。此中的“主題”一詞恐怕國小生難以準確理解。又如:“開頭不夠引人入勝”。這“引入入勝”是不是要求太高了?再如:“句子形象,只是有些句子還沒能脱去平時説話的語言”。這是什麼意思,連教師自己説不清楚,叫學生怎麼理解!

⑹呆板生硬。

教師常常要求學生作文的語言生動活潑,可自己寫的評語卻呆板生硬,好像判決詞一樣。如“文章層次清楚,中心突出”;“文章詳略得當”;“語言太羅嗦,簡直是流水帳”等。

⑺一味否定。

對學生的習作,只要是他們盡心寫的,應儘可能發現其優點,給予熱情鼓勵;即使是比較差的,也不要用訓斥的語言給以否定或批評。如:“語言平鋪直敍,內容空洞無物,沒有説服力》;“語言太差,根本讀不通,你是怎麼寫的”;“你從來就沒有寫好過一篇作文,你給我好好找找原因”。這種缺乏師生情味的評語或多或少會影響學生的作文積極性。

⑻述而不評。

如:“你以稻田的景色和稻田的作用來寫稻子”,“這篇文章結構是按東西南北的方向來寫的”,“你的文章用了很多形容詞”。學生這樣寫到底好不好呢?教師沒有表明態度,只述不評,學生依然矇在鼓裏。

2、通過問卷調查,我們知道:

⑴學生興趣不濃。

從表一中可以看出:大部分學生感到作文是負擔,興趣不濃,對作文感興趣的只有37.6%,雖然每次老師都給自己的作文作出評價,但多數學生只看一看自己所得的等第,只有34%的人能認真閲讀教師寫的評語,而能寫出給自己留下深刻印象評語的只有25%,讀評語後能自覺修改的就更少了,只有17.7%。認為教師評價對自己習作幫助很大,對現行評女方式滿意的也都只有5%。由此可見,學生對作文的評價缺乏正確的認識,現行的作文評價方式也有待改進。

⑵教師重視程度不高。

從表二中可以看出,教師認為恰當的評價對學生幫助很大的只有34.3%,對有代表性的作文能面批的只有6人,佔總人數的17.1%,對作文能進行鍼對性評價的教師只有31.4%,既寫眉批又寫總批的只有37.1%,在教學中,經常指導學生自評、互評的也只有37.1%,而有77.1%的教師抱着應付學校檢查的態度。由此可見,教師對作文評價的意義也缺乏正確的認識。

四、原因及建議

通過調查,我們發現,目前學校已比較重視作文評價,但作文評價的質量卻不高,究其原因,既有主觀方面的,也有客觀方面的,概括起來主要有以下幾點:

1、大部分師生對作文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

調查中我們發現,好多有些教師對作文評價的重要性認識不足,目的性不太明確。為了應付領導的檢查,在學生和家長面前也好有個交代,隨便寫幾句,表明自己已經看過了。有的教師沒有把作文評價當作一項重要的教學手段,因而做起來就輕描淡寫,隨心所欲。有的教師片面認為,提高作文水平關鍵在於學生反覆練習,教師的評價並不重要,因而也就不那麼認真對待了,更沒有指導學生去認真閲讀作文評價,學生也就認識不到作文評價的重要性。

2、教師評價水平存在一定的差距。

儘管被調查的教師都具有合格的學歷,但從實際情況看能對學生作文作出恰當評價的只是其中的一小部分。有相當一部分教師自身鑑別力不高,缺乏對學生作文的鑑別能力,有的教師對某些作文根本看不出其優劣;有的教師只能大體上感覺到這篇作文是好的或不好的;有的教師雖然知道其優劣,但提不出具體修改意見。

3、評價形式單一。

現行的作文評價僅侷限於教師評價,一篇作文的好壞判斷權完全掌握在教師手上,教師只管用單調的筆寫着千第一律的“判決詞”,用生硬的語氣對學生習作進行無情否定、批評、指責,不知道學生期待的是肯定、讚揚和欣賞,不知道學生最需要的是有個性、有感情的生動幽默的指導或引導。學生沒有參與到評價中去,完全處於被動地位,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不能充分調動起來,創新能力更不能得到有效培養。

4、教師任務繁重,評價缺乏針對性。

語文教師每週一般都有十幾節課,且大部分還兼當班主任,班級人數也多達六十人。一般每週有一次作文,還有小作文或週記。因而作文的批改任務普遍繁重。為了趕時間完成任務,有的教師就一目十行,隨意下斷語或者寫上統一的評語。因而作文評價千第一律,缺乏針對性。

5、有關作文評價的教研活動開展較少、研究不深。

各學校有關語文的教研活動很多,而有關作文教學的研討活動很少,關於作文評價的研討活動就更少了。即使有也只是形式而已,研究不深。因而新教師不知道如何正確、恰當地評價一篇作文,就在“黑箱”中胡亂摸索;老教師還是老思想、老套路。檢查時檢查者關心的往往是錯別字有沒有改出來,至於評價好不好,通常不會考慮。

如何提高作文評價水平,從而提高作文教學的質量呢?筆者提出如下建議:

1、學習“新課標”,進一步加深對作文評價重要性的認識。

作文評價是作文教學中一項重要內容,它對提高學生的鑑賞能力和寫作能力起着很大作用。開學初,要組織教師學習有關方面的要求,使教師、學生深刻理解作文評價的重要性。

2、加強學習,提高教師的鑑賞能力和評價能力。

加強新,老教師有關方面的學習,以提高教師評價作文的能力,也是非常重要的。只有這樣,教師的評價水平才會不斷提高。

3、改進作文評價方式,鼓勵學生主動參與。

現行的作文評價往往是教師的獨角戲,是單項的活動,我們要改變這種評價方式,調動學生的積極性、主動性,讓學生也來參與作文評價,充分發揮學生的主動性,培養學生的創新能力。

4、積極開展作文評價研討活動,深化評價教學改革。

現行的作文評價顯然已不符合時代的要求,因此我們教研組要積極開展有關作文評價的研討活動,對如何提高作文評價質量採取必要的、有效的措施,從而深化評價教學改革。

5、提倡以鼓勵為主的評價風格。

對學生的習作要儘可能發現其閃光點,給予熱情鼓勵,進行人文化的評價。

國小生學習調查報告 篇六

一、調查目的

為了提高我校課堂教學的效率和有效性,向學生提供更好的教育服務,我們進行了一次關於國小生學習情況的問卷調查,通過本次調查,瞭解學生對現時學校的教育工作的看法;同時通過調查,為本次課題組的課題研究提供更明確的研究方向,對以後改進我校的教學方法,提供重要的理論依據。

二、研究方法

(一)調查方法

1、問卷法:對學生進行問卷答題。

2、觀察法:進行隨堂聽課,瞭解學生課堂學習方式和檢查學生作業等。

3、訪談法:跟部分學生進行面對面的座談。

4、定量、定性分析法:通過對問卷進行全面分析,形成大量的數字理論依據。

(二)調查時間、對象與範圍。

1、時間:20XX年4月—5月。

2、對象與範圍:在我鄉茅嶺中心校隨機抽取四年級和五年級的部分學生(共50人)作為“國小生學習情況”問卷的調查對象。

(三)調查內容:有關學生學習情況的15個問題。

三、調查結果

(一)學生喜歡上什麼課及喜歡的原因

在調查問卷中,有2道題目是關於學生喜歡上什麼課及喜歡這門課的原因的調查,設置這兩組題的目的是想了解學生的興趣情況和喜歡的理由。這兩道題的具體調查情況如下(每個選項後面括號的百分數是調查結果):

1、學校開了不少課程,哪些是你喜歡的?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三項:

□語文(84%)□數學(76%)□體育(66%)□音樂(48%)□美術(12%)□科學(12%)□綜合實踐(0%)□品德與生活(社會)(14%)

2、你為什麼喜歡上這些課?

□學習中能經常得到教師的表揚與肯定(34%)□不用經常測驗(2%)□對這課的學習內容感興趣(52%)□樂於參與課堂上(或課後)的學習活動(24%)□喜歡上課的老師(18%)

在關於“學校開了不少課程,哪些是你喜歡的?請選出你最喜歡的三項”的50份調查問卷中,有84%的學生是選擇語文的,有76%的學生是選擇數學的,有66%的學生是選擇體育的,有48%的學生是選擇音樂的,有14%的學生是選擇品德與生活(社會)的,有12%的學生是選擇美術和科學的,而綜合實踐沒有一個學生選擇,此外還有幾個學生是不完全選完三個選項的。通過以上數字説明:在學校開設的課程中,學生最喜歡的三門課依次為語文、數學和體育,最不喜歡的三門課是綜合實踐、美術和科學,隨機訪談不喜歡這三門課的原因:這些課枯燥。

在關於“你為什麼喜歡上這些課?”的50份調查問卷中,有34%的學生是選擇

在這組調查的內容安排上,我們課題組設置了5個題目,主要是調查學生採用什麼樣的學習方式和調查學生的學習行為習慣的養成的。調查的具體情況如下(每個選項後面括號的百分數是調查結果):

3、課堂上你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

□與同學討論、交流(34%)□小組合作、調查、訪問(14%)□與同學一起做試驗(8%)□自己做試驗(6%)□老師演示,我們看(10%)□老師講,我們聽(40%)

4、老師會採用你喜歡的學習方式嗎?

□老師經常會採用我喜歡的學習方式(16%)

□老師偶爾會採用我喜歡的學習方式(38%)

□老師較少會採用我喜歡的學習方式(40%)

□老師只會在公開課上採用我喜歡的學習方式(10%)

7、在學習上,你願意與其他同學合作嗎?

□願意(62%)□一般(8%)□不願意(8%)□無所謂(20%)

8、小組合作交流時,你覺得哪種方式最合適?

□爭着説,搶着説(2%)□認真聽,輪流説(94%)

□認真聽但不發言(2%)□不聽也不發言(2%)

9、在學習中,你遇到自己解決不了的難題時怎麼辦?

□請教老師(48%)□提出討論,請教同學(56%)□放棄,不理睬(2%)

“課堂上你喜歡怎樣的學習方式?”這題我們採取問卷和座談的形式進行,通過調查發現:學生最喜歡的學習方式是“老師講,我們聽(40%)”和“與同學討論、交流(34%)”。從這兩個選項中不難看出:

一、課堂上,有相當部分學生還是喜歡“你講我聽”學習模式的,這種學習方式的選擇,也反映出學生課堂上的學習態度和學習行為習慣。

二、當前我們的課堂教學上,還存在兩種教學思想的碰撞:即傳統教學模式與現時新課改的要求相碰撞,我們的課堂教學改革,還任重道遠。

“老師會採用你喜歡的學習方式嗎?”這題我們採取問卷的形式進行,從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由於學生個性的差異,課堂上,教師很難採用適合每個學生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課堂教學,但是我們的每個學生,還是多麼渴望每節課上,教師都能採用一種自己喜歡的學習方式進行教學啊!

在問卷的在這組調查的內容安排上,我們課題組設置了3個題目,主要是調查學生每天完成各類作業所需要的時間。調查的具體情況如下(每個選項後面括號的百分數是調查結果):

12、週一至週四,你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全部書面作業?

□30分鐘就可以完成(16%)□60分鐘能完成(40%)□90分鐘可以完成(24%)□差不多兩個小時才能完成(10%)□得花超過兩個小時的時間才能完成(6%)

13、週一至週四,你每天需要花多少時間完成口頭或閲讀、查找資料等非書面作業?□30分鐘就可以完成(24%)□60分鐘能完成(44%)

□90分鐘可以完成(28%)□差不多兩個小時才能完成(4%)

14、週五的作業量會更多一些嗎?你需要多少時間才能完成當天的作業?

□週五的作業量不會更多,跟平時的作業量差不多(22%)

□週五的作業量會更多一些,要一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46%)

□週五的作業量會更多一些,要兩個小時以上才能完成(22%)

□週五的作業量會更多一些,要三個小時以上才能才能完成(14%)

上面的3個問題,我們採用問卷回答、隨機抽查學生作業和找學生座談的方式進行調查。通過調查問卷統計和我們實地查看學生的作業,我們發現,四、五兩個年級學生的作業量大概情況是作業:學生每天的作業量在一小時以內的佔41%,學生每天的作業量超出一小時以上的佔48%,學生每天的作業量在兩小時以上的佔11%。《廣西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規定》中的要求是:

一、二兩個年級,不能留有學生家庭作業;其它年級的家庭作業,不能超過一小時。從調查對比發現:有41%的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符合《廣西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規定》中的要求,有59%的學生完成家庭作業的時間不符合《廣西義務教育學校常規管理規定》中的要求。

(五)學生獲取課後信息的主要途徑

15、你課後獲得信息的最主要的方法是

□電視和廣播(18%)□報刊雜誌(10%)□教材書籍(72%)網絡媒體(8%)

上面的這個問題,我們採用問卷回答和找學生座談的方式進行調查。通過調查我們發現:學生學生獲取課後信息的主要途徑是教材書籍,佔72%,其它途徑佔30%。

國小生的調查報告 篇七

一、調查目的

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説:“播種行為就收穫習慣;播種習慣,就收穫性格;播種性格,就收穫命運。”這一育人哲理道出了培養良好習慣的重要性。俗話説:“積一千,累一萬,不如養個好習慣。”為進一步落實教育部新修訂的《國小生守則》和《國小生日常行為規範》,把素質教育落實到學生日常生活和學習的細節之中,促進學生良好習慣的形成和健康人格的發展,提高學生自主學習能力和道德水平。這學期我校一直都致力於學生良好習慣的培養,並制定了方案,每週一個好習慣培養。通過教育實踐活動,孩子們養成了一定的良好習慣。我們發現學生在做好操,升好旗,寫好字方面仍需下功夫。為什麼學生在這幾方面的習慣養成不理想呢?帶着這一問題,我先後對學生、家長進行了調查。希望通過這次調查,進一步瞭解影響學生習慣的主要因素,制定目標。以便在今後的工作實踐中更加有效地發揮育人功能,培養學生良好的習慣,實現我們的育人目標。

二、調查對象及方法

(一)調查對象

此次調查對象分兩類:學生

(二)調查方法:訪談調查

訪談內容主要包括:學生在家、在校的寫字、做操、升旗的行為表現。

三、調查結果

我們對學生的調查所得資料進行統計處理,情況如下:

1、每天在家寫字的姿勢如何:

正確 不正確 不確定

56% 36% 8%

2、在家是否有人提醒、督促糾正錯誤寫字姿勢:

有 無 偶爾

86% 8% 5%

3、你的書寫習慣如何(如書寫姿勢、格式、卷面、專注程度等):

好 一般 不好

91.8% 6% 2.2%

4、學校舉行的每週一升旗儀式:

認真參加且心情激動 參加,無任何感覺 不想參加

79% 19% 2%

5、升旗時是否佩戴紅領巾:

總是佩戴 有時不佩戴 總是不佩戴

98% 2% 0%

6、做眼保操時:

認真做 有時認真做 不想做

75% 20% 5%

四、問題分析與思考

(一)學生升旗、做操、寫字習慣的現狀分析與思考。

經過調查,我們發現,在行為習慣方面存在着三個層面的現象,有着良好的行為習慣的佔80.8%,習慣一般佔16%,習慣不良的佔3.2%,從總體看,我班學生在習慣養成方面有着良好的收效,在升旗,做操,寫字三方面都還做得不錯。部分學生在寫字姿勢方面還比較弱,為學生健康發展,這些都是急待解決的問題。“以人為本”的理念告訴我們應充分調動學生的主觀能動性,但在調查中不難發現,教師在很多時候都自認為自己的教育是最重要、最合理的,而忽視了與孩子進行心靈的溝通,忽視了孩子的主觀能動性對良好習慣形成的重要作用。

(二)制定標準。

升好旗:

1、穿好校服,正確佩戴紅領巾,按時參加升旗儀式。

2、集合鈴聲響後,各班在走廊上站好隊,安靜、整齊有序地進入操場。

3、站立時,挺胸收腹,雙手五指併攏,下垂緊貼褲縫邊。

4、升旗時保持安靜,不講話,不逗打。非少先隊員行注目禮,少先隊員行隊禮。

5、唱國歌時,聲音洪亮、節奏感強。

6、國旗下講話時,保持安靜,認真傾聽,講話完畢要鼓掌致謝。

7、升旗完畢,按指定線路退場,不擁擠、不喧譁。

寫好字:

1、三年級及以上同學用鋼筆寫字。

2、寫字時保持安靜,注意力集中,既要有一定速度,又要做到一筆一畫,不潦草。

3、寫字時姿勢端正,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做到“三個一”(眼離本一尺,胸離桌一拳,手離筆尖一寸),要求身體與桌面垂直。

4、寫字完畢,認真整理書本,避免書本出現卷角現象。

做好操:

眼保健操:

1、音樂響起,學生立即放下手中的事情,認真做眼保健操。

2、做眼保健操時,閉眼,精神要集中,穴位要準確,用力要適宜,符合節拍。

廣播體操:

1、廣播準備音樂響起,各班體育委員迅速組織學生在走廊整隊,安靜、整齊有序地到達指定場地。

2、排隊集合要求做到快而不亂,並迅速呈體操隊形散開,縱橫成一條線。

3、廣播操音樂響起,精神飽滿地認真做操。動作正確到位、優美,與音樂協調一致,真正達到鍛鍊身體的目的。

4、廣播操做完後按指定線路有序退場。

五、採取對策

(一)制定規章制度,培養良好做操習慣

為培養班級學生良好的做操習慣,加強對學生正確做操的訓練。班主任與體育老師聯繫,共同訓練、指導學生做操的動作準確性,同時在思想上讓學生意識到做操關係到一個人的精神面貌,一個班級的風貌,讓集體榮譽感促使孩子們做好操。

(二)重視細節管理,規範學生寫字習慣

針對國小生視力急劇下降的趨勢,我們要注重訓練學生養成正確的讀書和寫字姿勢。無論是什麼學科的課堂,只要孩子們讀書、寫字,任課老師有義務、有責任及時提醒孩子們糾正錯誤讀寫姿勢和讀寫習慣。讀書時,做到手到、眼到、口到、心到;寫字時,做到腰背挺直,胸離課桌一拳遠,眼離書本一尺遠,手離筆尖一寸長,兩腳與肩同寬,平放地面……與此同時,我還多次在班級內舉行了硬筆書法比賽、讀寫姿勢比賽等,如今,學生在課堂上讀寫、坐站聽説的正確姿勢逐步養成,增強了自控能力。

(三)提高思想認識,互相監督升好旗

讓學生在思想上認識到升旗儀式的重要性,知道升好旗一種愛國的表現。為使隊員明確升旗的行為準則,我規定了學生從服裝和紅領巾佩戴,到升旗時高唱國歌的神態,再到行少先隊隊禮時的姿勢、手勢等的要求。並且由班級值日生每週一檢查升旗服裝和紅領巾的佩戴情況,由兩個體育委員監督整個升旗儀式過程中同學們的表現。每週五班隊會時,由學生評選出升好旗標兵。

(四)家校攜手,形成合力

在學校的工作實踐中,我們班主任必須積極地和家長保持密切聯繫,共同創造良好的家校合作關係,才能培養出學生良好的習慣。我與家長聯繫,請他們在家裏督促孩子寫好字,及時糾正孩子們不良讀寫姿勢。同時請家長配合在每週一升旗的時候提醒孩子服裝和佩戴紅領巾。家校攜手共同促進孩子良好習慣的養成。

良好習慣的培養不是一朝一夕就能見效的,教育方式也不是固定不變的,需要我們針對學生的實際情況因人、因時、因地而異。在今後的工作中,讓學生走走出教室,擔負起班級的榮辱;走出校門一步,擔負起學校的榮辱,走上社會,擔負起社會的榮辱,真正讓好習慣伴隨學生健康發展!

(一)升好旗

紅領巾,胸前系。 齊肅立,行隊禮。

穿校服,操場聚。 演講話,記心裏。

奏國歌,升國旗。 同學們,齊努力。

(二)做好操

廣播操,煉身體。 眼保操,動作準。

聽口令,齊做起。 用力勻,眼更明。

隊列直,動作齊。 好視力,終受益。

(三)寫好字

方塊字,是國文。 身坐正,腳放平。

從小練,正當行。 眼和紙,離一尺。

心要靜,眼要明。 筆握穩,寫工整。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八

一、調查概況:

調查時間:20xx年12月8日

調查方式:問卷調查

調查對象:合肥市方七國小中高年級部分學生

調查目的:瞭解目前國小中高年級學生作文的一般狀況,分析形成國小生作文心理壓力的癥結所在,從而為改進作文課堂教學,提高國小生習作水平提供依據,

二、調查結果及原因分析

(一)調查問卷包括選擇題和問答題兩項,其中選擇題有三個方面:

1、你認為作文寫得好,必須做到哪幾點?

2、你在作文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哪些?

3、你希望通過什麼途徑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下面就這三個方面進行簡單的分析:

1、你認為作文寫得好,必須做到哪幾點?

在60份問卷中,認為必須“字詞運用準確”的有51人,佔85%,認為必須“句子通順連貫”有60人,佔100%,認為必須“中心明確,條理清楚”,有60人,佔100%,認為必須“內容真實具體”的有46人,佔76.6%,認為必須“標點正確,字跡工整”有40人,佔66.7%。調查這一內容,一方面是想了解學生心目中的好作文標準是什麼,另一方面,也潛在地向學生暗示什麼樣的作文符合要求。

2、你在作文過程中碰到的困難有哪些?

3、你希望通過什麼途徑提高自己的作文水平?

這兩題的調查結果,統計如下: 作文中碰到的困難: a作文中的困難; b無興趣、意志弱 ;c不會觀察、無話可説; d思維單純、無從下筆 ;e基本功差; f教師指導不力、不會修改。其比率分別為16% 、70% 、21.6% 、11.67% 、13.3% 和23.3%。希望提高自己作文水平的途徑:a 學好語文; b多讀課外書籍; c參加活動、豐富生活; d勤練筆、常寫日記; e教師加強指導; f培養興趣、磨練意志。其比率分別為68.3%、98.3% 、96.7% 、18.3% 、91.6% 和20% 。

(二)問答題主要有兩方面的內容:

1、你喜歡作文嗎?為什麼?

參加問卷調查的學生共60人,其中表示喜歡的有21人,佔35%;明確表示不喜歡的,有15人,佔25%;其它學生不置可否。在“不喜歡作文的原因”一問中,學生普遍回答出多種壓力因素,歸納起來主要是:

(1)作文要求帶來的壓力。教師不能解放學生的手腳,總是在作文前提許多習作要求,如“想象合理,思想健康”等,在大多數教師心中它們是作文的重要標準,也是每作必提的要求。人們都説孩子喜歡想象,那麼自然愛寫想象作文了。然而調查表明,想象作文卻成了孩子們的煩惱,怕因“想象不合理”,而達不到作文要求,因“不知寫什麼”而無從下筆。

(2)內容帶來的壓力。許多時候,學生不知道寫什麼好,他們缺乏的不光是表達能力,更重要的是生活體驗和生活積累;也有許多時候,他們不情願寫老師規定的內容。

(3)量帶來的壓力。一是篇數的壓力,許多教師是主張通過多寫來提高學生作文能力的,在實際操作中又過分注重;二是字數的壓力,教師往往明確要求達到一定的字數,這使學生不得不把注意力放在字數上。

(4)失敗帶來的壓力。在作文評價中和考試得分中學生體驗到了失敗,使他們談作文色變。

2、你對老師的作文指導課滿意嗎?為什麼?

參加調查的學生有36人表示滿意,佔60%,有7人表示不滿意,佔12%。對指導課不滿意的原因主要是老師講得枯燥無味,一些地方指導過細束縛了學生的思路,還有的老師一學期難得上幾節像樣的作文指導課。

當然,學生作文時學生“有話可寫”不等於就能寫出好作文,在學生有話可寫的情況下,教師也要注意改進自己的作文指導方法,力求體現新的作文理念,使學生喜愛作文,樂於作文。

三、建議

(一)培養興趣,激發學生“樂”作文

枯燥的寫作知識講解,脱離學生實際的分析,沒有指導價值的盲目模仿,都會引起學生對作文的心理壓力。教學中,我們要從學生的年齡特徵出發,千方百計地培養他們的寫作興趣。我在上三年級作文課時,先讓學生向大家介紹自己,可以説説名字的來歷,也可以説説自己的個性特點或特長愛好,並讓他們上台表演一下自己的特長。如唱歌、跳舞、畫畫、朗讀、彈琴等等,這樣,一節課就深深地吸引了學生。此時,趁熱打鐵,讓學生寫作,題目可以是《一堂有趣的作文課》或《名字的故事》、也可以是《別開生面的自我介紹》、《這就是我》,學生下筆如有神,成文速度很快。在作文教學中,開展各項有意義的活動,讓學生在活動中動腦、動情、動手,是提高學生寫作興趣的有效方法。

要根據學生的愛好,精心設計一些既具趣味性又有知識性的活動,在活動中要注意引導學生觀察。當活動一結束,立即讓他們互相説一説活動的經過及自己的感受,然後動筆寫下這些活動的場面、歡樂氣氛、人物外貌、心理活動、動作神情和景物描寫。這樣,在活動中進行作文教學,學生作文有內容可寫,不用胡編亂造,大多數同學的作文寫得生動活潑。每次活動都在歡聲笑語中度過,每篇習作都在輕鬆愉快中完成,作文課變得快樂起來,對學生具有很大的吸引力,以至他們都盼望多上作文課。

(二)重視觀察,指導學生“會”作文

在活動中,不光是讓學生有所樂,重在讓他們有所得:要教給學生一定的觀察方法,培養學生正確的思維方法。初學作文的國小生描寫的事物往往不夠具體和準確,説明的順序比較混亂。我在班上開展“比比誰最美”的活動,其過程如下:1.準備。在作文之前,老師準備好幾件小物品,如小鬧鐘、布娃娃等,同時叫學生帶好各自最喜愛的小“寶貝”。2.示範。老師先將物品讓學生從外到內、由表及裏地觀察,注意強調物的形狀、大小、顏色,同時按一定的順序進行介紹,並指出性能作用;如果是能夠拆裝的物品,最好拆裝一遍。3.參與。讓每個學生在小組中(四人一組)介紹或拆裝自己的小物品。4、總結。老師根據學生觀察和介紹的情況進行總結、補充,引導習作。這樣的觀察活動簡便易行,形象直觀,解決了描寫和説明中空洞、無序的缺點,學生在聽、説、看、想、寫等方面都得到了鍛鍊,提高了素質。

(三)靈活訓練,啟發學生“巧”作文

培養學生的創造力是作文教學的關鍵。在以往的作文教學中,我們總是較多地把作文課看成是教授學生“寫寫弄弄”的課程。似乎寫好了文章,就是作文課的最終目的,因此,傳統的作文教學,常常是老師命題,講述寫作方法,讓學生寫作,不管他們寫得出寫不出,只要按老師的要求去寫就行,甚至有些老師在指導時規定每一段寫什麼內容,用哪些詞語。這種灌輸式的教學,使學生處於被動地位,不可能充分發揮其獨特的想象力和創造力。在作文的時候,需要學生具有一定的記憶能力、觀察能力、邏輯能力、想象能力和創造能力,可以説,沒有以上的五種能力,幾乎就寫不好作文。

那麼,我們在對學生進行寫作教學的時候,就要幫助學生們訓練以上所説的五種能力。活動作文就注意了這一點,課堂上把學生從被動地位轉為主動地位,讓他們人人動手、動腦,引導他們仔細觀察,説自己的親身經歷,寫自己的所見所感,充分調動學生的寫作積極性,充分發揮學生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四)抓住時機,引導學生“勤”作文

要使學生的作文有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材料,我們還必須引導學生做生活的有心人,處處留心周圍的人、事、物、景,時時注意積累寫作素材。學生生活是多姿多彩的,學校會經常開展各種教學活動、文體活動,如緊張激烈的體育競賽、健康活潑的班隊活動、莊重嚴肅的升旗活動、氣氛熱烈的聯歡活動等等,每次活動都是很好的寫作素材,教師要抓住時機,巧妙引導,讓學生自覺養成細心觀察、善於積累、勤於練筆的良好寫作習慣。

在作文教學中,利用多形式的趣益皆俱的活動,豐富學生的生活,巧妙地變國小生的“愁作文”為“樂作文”,讓學生在歡樂中親身體驗,把寫作當成是一項愉快的創作活動,充分調動他們的寫作積極性,培養他們的創造能力,不僅能使學生的寫作能力得到突飛猛進,綜合素質也會相應地得到提高。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九

在調查的過程中,我收穫了許多,同時也發現了一些存在的問題:

(一)、草坪上的垃圾越來越多,影響小草的生長,原本生氣勃勃的小草變得奄奄一息。同時,垃圾散發的難聞氣味把我們那平靜的生活被攪得不得安寧,人們不再在它周圍乘涼,而是避而遠之。這嚴重破壞了小區的生態環境。更糟糕的是,在小區範圍內,這樣的現象越來越嚴重,我們怎能眼睜睜地看着草坪逐漸被垃圾吞噬?我們是不是該拿出實際行動呢?

(二)、由於人們環保意識薄弱,經常是垃圾到處亂扔。所以草坪上垃圾箱周圍各種生活垃圾隨處可見。在草坪上,你可以看見被丟棄的快餐盒、塑料袋、酒瓶、泡沫……甚至是一些家禽家畜的屍體也能看見,原先美麗整潔的草坪變得慘不忍睹,垃圾的臭味越來越大。人們在清潔了自身的同時,卻把所有的污垢留給了草坪,這是多麼不道德啊!我們彷彿聽見了它在悲哀地哭泣。

調查後的建議:

通過調查,我發現了許多的問題,我想提出以下的幾個建議:

有關部門可以通過分發傳單到各户、牆報宣傳、環保知識講座等方法來增強大家的環保意識,教育大家不要再往草坪中亂扔垃圾,傾倒廢水、廢渣等,垃圾一定要扔在指定地點,儘量不用、少用塑料袋,要積極使用可再生利用的用品,減少白色污染。並自覺維護小區的衞生。多學習和宣傳有關環保的法律,積極向環保部門舉報破壞環境的行為。只有這樣,我們才能重新回到原來的美麗。我們真的希望能在再次看見清潔的草坪,看見蝴蝶、蜻蜓在飛舞,看見我們的笑臉。

相信通過我們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們的家園會變得越來越美好。讓我們以爭創國家環保模範城市這一活動為新的起點,為保護環境、保護地球家園而行動起來吧!

通過這次調查,我深入瞭解了環保知識,增長了社會見識,鍛鍊了社會實踐的能力。

我相信,只要大家以身作則,都來爭做環保小公民,就一定能使我們小區草坪重新找回清潔,找回美麗。

國小生調查報告 篇十

內容摘要:

學會傾聽的能力是是學習的最基本能力的基礎和保證,學生養成良好的傾聽別人説話的習慣,會聽了,聽懂了,聽出問題才能糾正,才能使學生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往。多激發學生的興趣,引起學生傾聽的慾望,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加強學生傾聽的訓練,使學生的傾聽能力得到提高。

關鍵詞:傾聽興趣課堂教學課外輔導課外活動

“聽、説、讀、寫”是學習的最基本能力,把傾聽能力提到語文學習的四大能力之首,是因為“聽”的能力的提高是提高其它三方面能力的基礎。《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是聽與説雙向的互動過程。”

學生只有在動態的雙向或多向互動活動中,才能提高口語交際的能力。由此可見,讓學生學會傾聽是基礎,是重中之重。學會傾聽有兩層意思:

一是要求聽別人講話要用心、細心和耐心。“傾聽”即是用心聽,細心聽的意思,這也是一種禮貌,是對説話者的一種尊敬。

二是要“會聽”,能邊聽邊想,能聽懂説話人的意思,記住別人説話的主要內容。培養良好的傾聽習慣,形成一種良好的傾聽能力會讓每個學生收益終生。那麼低年級該如何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呢?

一、激發學生傾聽的興趣。

興趣是最好的老師。低年級的教材圖文並茂,可以引進許多學生喜聞樂見的卡通形象,充分利用教材,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引起學生傾聽的慾望。根據低年級學生的年齡特點,引入一定的故事或兒歌。可以讓學生看圖講故事,根據故事情節提問題,解決問題,使故事情節貫穿於教學始終;可以做一些學生喜歡的遊戲或競賽活動讓學生集中注意力;可以利用多媒體來提高學生的注意力等;還可以開展“天天故事會”,每天讓一位學生講一些情節簡單,篇幅較短的故事,同學們當評委打分,讓人人都有説的機會,同時又能讓同學換位體驗聽眾為什麼要認真傾聽別人的原因。讓同學當評委,也是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有效地促進他們認真自覺地傾聽,從而提高他們傾聽的能力。

其實老師自身也是學生產生傾聽慾望的因素。學生往往會因為喜歡哪個老師,就喜歡聽哪個老師的課,就會認真傾聽他的講話。所以老師要把學生當作朋友,用親切的話語,細微的動作,和藹的表情來縮短師生間的心靈差距。當學生們認真傾聽,用心思考,回答或提出意見時不要吝嗇自己的語言,如“你聽得最認真,這是對別人的一種尊重也是對自己的尊重!”“你的聽力可真了得,能把這麼小的區別都聽出來了。”長時間這樣下去,學生傾聽的慾望一定會上漲。

二、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

教師要適時教給學生傾聽的方法,當老師提出問題時,要求學生先靜下來想一想,不忙急着舉手,如果這個問題由我來回答,我會怎麼表達;讓其他同學回答,他又會怎麼回答。有同學在回答問題時要做到不插話,不與其他同學討論,仔細傾聽同學的發言,並對他的發言進行歸納。當他發言結束後,如果意見有不統一,可以用上“我覺得……”、“我認為……”或“我還有補充……”等方式與同學們交流。

傾聽不光用耳朵,還要把視覺也用上去。在此我向學生介紹“聰”字,把“聰”字引進課堂引導學生重視傾聽的想法。我把“聰”字寫在黑板上,告訴學生:聰明的孩子首先是個善於傾聽的孩子,因為“聰”字那大大的耳朵佔了整個字一半。其次,聰明的孩子會動手、動口和用心。用心是基礎,在“聰”的右下角,

而‘聰’字右上角那兩點,不正像一雙勤勞的小手嗎?它告訴我們要先做再説,多做事少説話,做一個踏踏實實的人。當孩子們注意力不集中時,我會提醒他們,“想做聰明的人嗎?”傾聽除了要集中注意力,邊聽邊想,還要和視覺聯繫起來,注意看清説話者的表情神態,以便能更好地理解説話內容。其實聽的時候用眼睛注視着説話人也是一種禮貌。有時説話者的語速快,沒聽懂不要停留在那,繼續往下聽,前後連貫起來就能理解了。

三、加強學生傾聽的訓練。

(一)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訓練學生的傾聽習慣,培養傾聽能力。

1、督促學生學會傾聽。

低年級的學生注意力持久時間不長,在教學時首先訓練學生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如經常讓同學説一説同伴的發言有什麼好的地方,有什麼錯誤,還有沒有什麼補充。也可採取一些言語的引導,如“注意聽,他和你説的一樣嗎?”“你有不同的意見嗎?”或是“你聽懂他講話的內容了嗎?”另外讓同學重複剛才發言同學的話。當別人發言過程中有人注意力不集中時,示意發言的同學停下來,説“等等,還有幾個同學沒準備好呢?比比誰聽得最認真?”通過多次及時的提醒與交流評價,學生能逐漸養成認真傾聽同學發言的好習慣。

2、利用教學技巧

在課堂教學的過程中,教師要精心備課,設計教案,讓語文課堂變得有語文味,將課堂變成學生展示自己的舞台,學生在課堂上以聽説讀寫為基礎,從而提高傾聽能力。例如用對口令的形式:老師説“小耳朵”,學生答“仔細聽”;“一二三——伸小手”;“快快快——坐端正”。在語文課堂上對學生進行找朋友——擴詞的訓練。

國小生爭強好勝心強,對認真傾聽的學生教師不能吝嗇自己的語言,要適時地進行評價,如“瞧,他聽得多認真,能把別人的話一字不落地説下來,真不簡單!”“他把別人的缺點找出來了,真厲害,幫了別人的大忙”等,其他小朋友聽在心裏,也會表現在行為上的。老師還可以對認真傾聽的同學進行獎勵,貼小紅花,打五角星等。

4、教師以身作則

身教勝於言傳。為了讓學生學會傾聽,教師在課堂內要特別注意言傳身教,要做一個耐心、專心的傾聽者。在學生髮言的時候,老師首先應帶頭專心傾聽,無論學生的發言正確與否,是流暢還是吞吞吐吐,決不在學生髮言的時候,做其它的事,不輕易打斷學生的發言,學生髮言結束後,教師及時地進行評價。教師的“傾聽”—方面有助於教師及時瞭解學生的認知水平,有針對性地調整教學,同時也是對學生人格的一種尊重,幫助學生樹立學習的自信。這樣一來,給學生營造了良好的傾聽氛圍。教師這種認真傾聽學生説話的習慣,給學生養成傾聽習慣,樹立了可感的榜樣。

(二)以課外為輔,進行課外讀物的訓練,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培養學生傾聽能力。

課堂訓練是主陣地,但還需要大量的課外實踐。有道是:“得法與課內,得宜於課外。”日常生活是訓練、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最大課堂,我們要做一個有心人,利用能培養學生“聽”的能力的任何機會,促使學生養成“聽”的習慣。

利用每天課前五分鐘或課外閲讀課的時間,對學生進行課外閲讀的聽讀訓練,教師選取兒童感興趣的課外讀物,聲情並茂地講給孩子聽。在讀的過程中可以停下來,問問學生某個詞句的意思,猜測其中的一句話或一個詞,設想故事中的某個情節或故事的結局,亦或是提問題等。

開展豐富多彩的活動,對於培養學生的傾聽能力大有裨益。在教學中,結合學生的年齡特點、生活實際以及各門學科,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活動,比如:“我為六一獻策”、“經典誦讀大賽”、“古詩文誦讀比賽”“故事王國”、“家鄉美”、“演講——我的理想”、“辯論賽”等,在活動中,學生能夠認真傾聽,積極參與,並且使孩子的語文素養得到訓練和提高。總之,只要教師做一個有心人,一定能找出許多引起學生傾聽興趣的方法和機會。

學會傾聽是一門教育,是新課程賦予學習習慣新的內涵,是新課程標準和未來人才培養目標中一項十分重要的指標,是構建互動交流、和諧共生新課堂的重要保證,是學生立足社會的保證。作為一名語文教師,我們一定要從低年級開始培養學生的傾聽習慣,形成良好的傾聽能力。學會傾聽使我們的學生成為真正的學習主人。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g45nz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