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運行調查報告多篇

運行調查報告多篇

運行調查報告多篇

【第1篇】淺議社會調查報告制度在刑事訴訟中的運行模式範文

為了貫徹我國“審判未成年人刑事案件,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堅持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執行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針”,20**年12月始,北辰法院在審理未成年刑事案件中,開始適用未成年被告個體情況社會調查報告制度。同時,xx區法律援助中心被確定為國際司法橋樑資助項目試點單位,使這一制度在我院更加順利展開。但社會調查報告作為新生事物,在實際操作運行中,對社會調查報告的主體、性質、作用等,司法實踐中存在很大的爭義。為總結經驗,健全和完善我國的未成年被告人個體情況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筆者擬對上述爭議問題發表自己粗淺的看法,以期拋磚引玉,為這一制度更加規範的適用,裨益於司法實踐。

一、未成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產生的依據

未成年刑事案件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產生的依據是20**年4月12日起施行的《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以下簡稱為若干規定)第二十一條:“開庭審理前,控辯雙方可以分別就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後的表現等情況進行調查,並製作書面材料提交合議庭。必要時,人民法院也可以委託有關社會團體組織就上述情況進行調查或者自行調查。”這就是我國未成年被告人個體情況社會調查報告制度。

二、社會調查主體

對未成年被告人個體情況社會調查的主體,《若干規定》規定了四種調查主體:

1.控方,即公訴人;

2.辯方,即辯護人;

3.法院;

4.法院委託的社會團體組織。但在司法實踐中,各類社會調查主體,在實際操作中,均存在着各種實際問題:(1)對公訴人作為社會調查主體,因最高人民檢察院沒有作相關的司法解釋,所以公訴機關認為該社會調查報告制度不是刑事訴訟法規定的必經程序,因此不屬於其工作職責範圍,實際司法中,公訴人做社會調查的也寥寥無幾。(2)辯護人擔任社會調查主體,是目前在司法界適用較多的。這對保護未成年被告人的合法權益起到了一定的積極作用。但由辯護人提供的社會調查報告,在內容上大多存在着“報喜不報憂”的問題,即只調查對未成年被告人定罪量刑有利的事實和情節,卻有意無意地忽略了對該未成年被告人不利的一面,不能客觀全面地反映被調查主體的真實情況。(3)由主審法官本人擔任社會調查主體,這不僅與我國刑事訴訟法規定的控辯式訴訟方式相悖,而且容易產生“先入為主”、“先定後審”等問題。(4)法院委託的社會團體組織。由於《若干規定》對此規定得比較原則,使實際工作中,人民法院應該委託哪一社會團體組織、對調查人員的要求、經費的承擔以及調查後如何在庭審中出示,均未做具體規定,所以在司法實踐中採用此種方式的很少。

三、社會調查報告的性質

對社會調查報告能否作為證據使用以及社會調查報告應在刑事訴訟庭審中的哪一階段出示,存有以下爭議:

1.一種觀點認為,社會調查報告不能作為刑事證據。理由是:社會調查報告的內容,只是對未成年被告人在案發前的日常生活、學習表現、家庭情況、社會交往和成長經歷的調查,與其犯罪事實是否存在、是否有罪、罪責輕重等均無關,因此不能把調查報告作為刑事證據使用,而只能作為法庭對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在量刑時的一種參考。因此其不能在法庭舉證、質證階段出示。

2.另一種觀點認為,社會調查報告可以作為刑事證據。理由是《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具體應用法律若干問題的解釋》第十一條第二款規定:“對未成年罪犯量刑應當依照刑法第六十一條的規定,並充分考慮未成年人實施犯罪行為的動機和目的、犯罪時的年齡、是否初次犯罪、犯罪後的悔罪表現、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等因素。”因此社會調查報告作為對未成年個人成長經歷和一貫表現的調查,只要符合刑事訴訟法有關證據規定,應該是具備證據效力的。可以在法庭舉證、質證階段出示。

筆者認為,對社會調查報告,是否具有證據性質以及在刑事訴訟庭審中的哪一階段出示,不能一概而論,要具體情況具體分析:對社會調查報告中,附有未成年被告人以往學習、工作等表現,如在學校的“三好”學生獎狀、工作單位等頒發的先進個人等證書、所在學校或居住地的村委會、居委會出具的以往表現的證明,只要符合刑訴法證據的相關規定,就可以作為刑事證據(書證),在法庭舉證、質證階段出示;對社會調查報告,只是辯護人通過對未成年人成長經歷的調查,自己書寫形成的調查報告,筆者認為此種調查報告,不能作為證據,只能作為量刑的參考。可在法庭辯論階段,作為辯護意見的依據,與辯護詞一併宣讀。

四、社會調查報告的作用

《中華人民共和國刑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已滿十四周歲不滿十八週歲的人犯罪,應當從輕或者減輕處罰。”這一規定為未成年人犯罪定罪量刑提供了法律依據。我國對未成年人犯罪實施刑罰,一向貫徹“教育為主、懲罰為輔”的原則。未成年被告人個體情況社會調查報告,對未成年被告人性格特點、家庭情況、社會交往、成長經歷以及實施被指控的犯罪前後的表現等情況進行的全面調查,為參與審理的法官考量未成年被告人的主觀惡性程度,因而對其適用從輕或者減輕處罰提供了依據。因此,在未成年人刑事案件審判過程中實行“社會調查報告制度”是十分必要的。

五、對規範社會調查報告制度的設想

1.社會調查報告的主體,建議統一適用社會調查員制度。社會調查員即為地方設置的預防青少年違法犯罪辦公室(簡稱預青辦)人員。隨着我國對未成年罪犯社區矯正工作的高度重視,設置預青辦的地方越來越多,人員和機構是現成的;預青辦人員可以站在中立的立場客觀、全面地進行調查;預青辦人員是我國未成年罪犯社區矯正工作人員,其先期瞭解未成年被告人的成長經歷,更有利於其後期參與社區矯正工作。

2.社會調查員的調查報告,可以作為證據使用。建議通過立法的方式,規範社會調查員制度。使社會調查員通過調查並製作的個體情況社會調查報告,內容客觀真實、全面完整、準確公正。而且由社會調查員出庭宣讀報告,該報告在法庭上接受控辯雙方的詢問和質證,並經過查實以後,可以作為定案的根據。

3.社會調查報告作用的延伸。社會調查員出庭,除宣讀社會調查報告外,對未成年人自願認罪的案件,法官可以邀請其參與法庭教育。由於社會調查員進行了社會調查,因而就整個法庭而言,除未成年被告人的監護人外,社會調查員是最瞭解和熟悉被告人成長軌跡的人,由他們參與法庭教育,效果應該是最佳的、最理想的。另依《最高人民法院關於審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的若干規定》第三十八條:“對於判決、裁定已經發生法律效力並應當收監服刑的未成年罪犯,少年法庭應當填寫結案登記表並附送有關未成年罪犯的調查材料及其在案件審理中的表現材料,連同起訴書副本、判決書或者裁定書副本、執行通知書,一併送達執行機關。”因此,社會調查報告,應當送達到執行機關。另筆者認為,為更好的發揮社會調查報告在社區矯正工作中的作用,對被判處管制、緩刑、免於刑事處罰的未成年被告人,人民法院在向公安機關、人民檢察院監所科、司法局社會矯正辦公室、預青辦送達相關執行手續時,一併將未成年被告人個體情況社會調查報告(涉及個人隱私部分除外)送達,以便於上述部門儘快瞭解情況,利於對未成年犯罪有針對性地進行幫教。

【第2篇】鐵嶺市縣鄉財政體制運行情況調查報告

鐵嶺市縣鄉財政體制運行情況調查報告

鐵嶺市財政局局長 孫耀民

作為全省三個困難市之一,鐵嶺市縣鄉財政經濟的運行一直引人關注。尤其是近兩年,隨着縣域經濟的發展和國家、省市財政體制的調整,省政府對困難縣鄉特別關注,鐵嶺縣、開原市、昌圖縣、西豐縣和調兵山市5個縣(市)從體制上得到了省共享税種增量返還的政策扶持,尤其是西豐和昌圖兩個省級困難縣享受到了省政府65號文件中關於税收增量定比返還、週轉金緩還、轉移支付補助等優惠政策,極大緩解了我市縣鄉的財政困難狀況。但由於我市縣鄉經濟發展規模有限,農業所佔比重較大,自有財力來源十分有限,縣鄉財政困難的狀況依然沒有改變。因此,全面考察縣鄉財政經濟運行情況意義重大,我局結合市委政研室“大調研”活動,對我市縣鄉財政體制現狀、成因及措施進行了調研。

一、鐵嶺市縣鄉財政體制現狀

目前,我市實行統一的市縣財政體制。由於我市縣鄉財力基礎不一,近兩年,各縣(市)區在開展財政資金縣級經費財政統管改革、鄉財縣管、工教人員工資縣級統籌等各財政改革中,本着一級政府一級財權、財權事權相統一的原則,各縣(市)區根據自己財政運行實際,分別制定了本級對鄉鎮的財政體制。從我們鐵嶺市情況看,各縣(市)區財政體制不一,大體分為以下三類:一是完全執行現行的中央、省市、市縣財政體制,但未打破縣本級與鄉鎮級企業隸屬關係,實行部分税種共享。二是在現行的中央、省市、市縣財政體制基礎上,縣(市)本級將中央、省、市共享税種以外的部分税種或專項收入(如城建税、農業税、教育費附加等)劃分為本級收入,作為鄉鎮公教人員工資統籌資金來源。三是實行劃分收支範圍、核定收支基數、收支掛鈎、差額繳補的財政體制。以基數算帳,通過測算各鄉鎮財政的可支配財力與各鄉鎮的標準支出進行對比,財力可以滿足標準支出的鄉鎮,按比例上解,可支配財力不能滿足標準支出的鄉鎮,本級進行補助。

此外,有的縣區對縣統籌收入的來源也從體制上作了相應規定,如各鄉鎮中央“兩税”、所得税返還及省市共享各鄉鎮的税收返還作為縣統籌資金來源,不再返還鄉鎮。

二、縣鄉財政體制運行中存在的主要問題

目前,我市縣鄉財政體制都是在現行中央、省、市財政體制下,針對縣鄉困難狀況,為基本保證廣大公教人員工資、保證政府低標準運轉,結合本地實際情況而制定的體制。可以説,在上級越來越多的集中縣鄉收入,以及取消縣鄉賴以生存的農業税、農業特產税、屠宰税,尤其是實施農村税費改革取消“三提五統”後,縣鄉多樣的財政體制已無多大的調控餘地,真正影響縣鄉財政體制運行的還是現行的中央、省市財政體制,突出表現為:

(一)縣鄉財政的自身保障能力和調控能力明顯下降

而且隨着中央、省集中的增量財力的逐年增加,縣鄉用自有財力解決自身問題的能力還會進一步弱化。一是縣區財政自給率明顯降低。在我市縣區一般預算支出中,用自有收入安排的支出比重由2002年的49.3%,下降為2003年的38.6%,下降了10.7個百分點。二是可支配財力中自有財力下降幅度較大。其中,地方一般預算收入佔可支配財力的比重由2002年的66.7%下降為2003年的45.5%,下降了21.2個百分點;包括税收返還在內的的縣區自有財力所佔可支配財力的比重也由2002年的91.4%下降為74.6%,下降了16.8個百分點。

(二)現行的財税體制對困難縣鄉財力的穩定增長影響越來越大

2003年是新的省市財政體制運行的第一年,從運行情況看,非常不利困難地區財力的穩定增長。從共享税種情況看,目前中央和省共享的都是地方極具潛力的税種,而且共分享比例較大,佔地方收入很大比重。2002年,省財政體制未調整前,我市的增值税、營業税、企業所得税、個人所得税、房產税五大税種佔全市一般預算收入62.2%,其中縣區所佔比重55.4%;2003年新的省市體制下,五大税種佔全市一般預算收入的比重下降為44.6%,縣區為31.4%。由此可見,佔地方收入最多、最具潛力的税種共享,比例之大,勢必對困難地區財力的穩定增長造成很大影響。從上級轉移支付補助情況看,轉移支付補助遠遠小於淨上劃收入財力,困難地區的財富不斷上流,且逐年增加。從我市2003年決算情況看,全市上劃中央和省收入合計10.5億元,中央“兩税”和省税收返還5.6億元,淨集中我市財力3.3億元;而2003年省給我市縣區一般性轉移支付補助資金僅1.3億元,地方財富上流2億多元。

(三)現行的分税制財政體制從某種程度上加重了困難縣鄉的困難

一方面,經濟發展中帶來的增量財力大部分上解中央與省,地方政府運轉和工資基本需求始終得不到根本解決,困難和矛盾越積越多。2003年,我市共上劃中央和省收入為10.5億元,佔全市17.8億元税收總量的58.9%,淨上劃財力3.3億元,其中:中央財力31000萬元,省2481萬元。經濟發展帶來的財力增量在新體制的框架下,越來越多地被中央和省集中。另一方面,支出的責任,如:提高縣鄉公教人員工資標準、落實國家調資政策、社會保障增量、鄉鎮機構改革成本、農村税費改革配套等諸多現實問題,都讓地方財政買單,這既不合理,也難以解決,特別是對困難地區財政的壓力無疑是越來越大的。由此可見,目前分税的財政體制,應該説是真正意義上的分税,而不是真正意義上的分權,各級政府的財權與事權相脱節,加劇了地方尤其是縣鄉財政的困難程度。第三方面,發展縣域經濟、培植縣鄉財源,不僅因一些減免税、提高税收起徵點等優惠政策減少了縣鄉財政收入,而且財政還要通過貼息、擔保等方式支持縣鄉經濟、尤其是工業經濟的發展,增加了縣鄉財政的負擔。更重要的一方面是,取消農業税等農村税費改革政策不僅使得糧食主產區來自第一產業的收入全無,而且還相應增加了地方財政配套資金支出,一劍雙刃,無疑使農業地區財政雪上加霜。2003我市税費改革按要求落實配套資金2559萬元,2004年減徵農業税我市需落實配套資金1191萬元,兩年合計我市縣配套資金達到3750萬元。財力的主要增量用於上級出台的農村税費改革支出,加重了農業地區財政負擔。同時,農村税費改革降低了農業税率並取消,又取消了屠宰税、特產税,直接減少了糧食主產區的財政收入。農業税是糧食主產區財政收入的主要組成部分,2003年我市農業税實徵入庫額為9577萬元,佔全市財政收入的9.9%,隨着農業税的逐年減徵直至取消,對糧食主產區財政收入將會產生極大的影響;縣鄉徵收的屠宰税,徵收對象是屠宰加工業廠主,不是農民,在我市雖總額不多,但相對集中,且發展空間較大,隨着畜牧業的不斷髮展,屠宰加工業不斷增多,屠宰税增量增加較快。2002年,我市徵收236萬元,取消後,不僅影響存量,也影響了增量,更集中影響了個別鄉鎮或縣區財政收入。農業特產税是近年來產業結構調整後農業地區財政收入的一個新的增長點,1998年我市農業特產税實徵入庫高達2080萬元,2000年由於特產税率下調20%,全市特產税的存量減少了732萬元。2004年取消特產税,不僅減少存量,增量更不可能存在。雖然省財政廳對特產税取消後進行了轉移支付補助,但同決算數比較存量財力仍減少了760萬元,增量按前五年農業特產税平均增長率測算每年影響206萬元。經測算,農村税費改革政策每年影響我市財力4952萬元,使本就困難的我市縣鄉財政財力緊張程度進一步加劇,除保證政府部門正常運轉外,財政調劑餘地越來越小,對於縣域經濟發展和社會各項事業的發展,財政無力保障。

三、對繼續完善縣鄉財政體制的幾點建議

現行分税制框架下的縣鄉財政體制,改進和完善都需要在上級財政體制完善基礎上加以自我修整。治病還應治本,現行的中央和省市的財政體制從直接到間接,無疑加重了地方財政的負擔,尤其是縣鄉財政的困難。如不抓緊加以改進和完善,勢必危及羣眾的切身利益和基層政權的穩定。“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即使縣鄉體制再完善、結構再合理,也不能解決財力不足的根本矛盾。鐵嶺市縣鄉財政困難狀況全省有目共睹,幾年來我們在省、市兩級政府支持下做了許多創新性改革,推動了全市財政經濟的發展,但終因經濟總量小、支柱產業少、農業負擔重等諸多因素,使多年財政困難狀況沒有從根本上改變。只有儘快調整和理順現行分税制財政體制,從體制上解決問題,才能使農業地區的困難縣鄉儘快走出困境。

(一)建立規範的縣級財政轉移支付制度

把縣級財政作為轉移支付的受益主體,加大對困難縣區的轉移支付補助,提高縣鄉保工資、保運轉能力。目前,從省政府對縣鄉轉移支付制度設計情況看,有些口徑設計不甚合理,轉移支付制度還需進一步完善。如在《2005年省對下解決縣鄉財政困難轉移支付辦法》(待定稿)中,對可支配財力和必保剛性支出口徑的界定,其中可支配財力口徑中一般預算收入全部界定為可支配財力,未考慮專項收入不能平衡財力,行政性收費、罰沒收入的成本支出;必保剛性支出標準偏低(工資支出不含地方性補貼等)等等。在此基礎上計算的對縣鄉轉移支付補助不足以維持縣鄉基本的支出需求,由此造成縣鄉為保政府運轉、為及時按標準兑現公教人員工資等支出捉襟見肘,東挪西借,財力缺口較大,形成大量的財政掛賬。因此,在現行分税體制下,結合税費改革、農業税減免等税費政策調整,應合理界定縣鄉標準支出,加大對縣鄉級財政的轉移支付力度,確保基層政權的穩定。

(二)調整和完善税收返還體制政策

分税制體制的實施,地方財政已對中央、省財政做出了巨大貢獻,尤其是農業地區的困難縣鄉,而與此同時,縣鄉財政的困境卻逐步加深。調整和完善現行框架下的分税制財政體制,應從充分調動地方組織中央、省級收入的積極性入手,實施縣鄉財源建設工程。調整分税制財政體制返還政策,針對不同地區的經濟發展水平、財力狀況以及區域特性,以財養財,加大返還補助的力度,調動困難縣鄉發展經濟、涵養財源的積極性,從體制上實現地方財政收入的可持續增長。從目前我省對縣鄉的財政體制看,省政府對全省40個縣(市)的省分享的5個税種增量部分實行了全部返還政策(遼政辦發[2005]1號文件),可以説對2003年新的省市財政體制進行了進一步調整和補充,取得了較好效果。目前,建議省政府還應進一步擴大五税增量返還範圍,將省分享税種增量部分實行税收返還政策的範圍,由“縣(市)”擴大到含有鄉(鎮)的區級,加快遠郊區經濟發展,推動城鄉統籌,推動實現區域經濟一體化。

(三)細化省對縣鄉財政體制中激勵縣域經濟發展的各項政策

從2003年省調整、完善省市財政體制後,省政府、省財政廳相繼出台了一系列促進遼西北22個貧困縣、壯大縣域經濟發展的政策和措施,這些政策既是促進縣域經濟的發展政策,也是省實施新的財政體制的配套政策。由於政策一視同仁,我們感到困難縣區的發展水平與省支持的要求有較大差距,有些政策我們困難縣鄉沒有能力對接。一是建議區別對待,制定針對特別困難縣區發展的支持政策,尤其是財政困難的農業地區的扶持政策,切實增加縣鄉自身造血機能。二是在項目、資金、貸款、貼息等方面降低支持政策的門檻,向困難縣區傾斜。三是上級出台的鼓勵農產品加工企業建設和推進農業產業化進程的減免税等一系列政策,雖然有益於農民增收和農業及農村經濟發展,但卻無益於地方財政增加收入。建議考慮農業地區財政收入特點,在支持縣區立足資源優勢,大力推進招商引資、農業產業化等發展地方經濟的過程中,通過增加轉移支付等手段,統籌城鄉發展,推進既富民,又強縣,強縣與富民的有機結合,達到共同富裕的目標。

(四)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補助力度,緩解由於農村税費改革帶來的農業地區財政壓力,推進城鄉統籌發展,以工補農,縮小工農之間、城鄉之間差距

實施農村税費改革,減輕農民負擔,是上級出台的惠及農民政策,可農業地區財政本身就非常困難,再負擔税費改革支出,無疑更是雪上加霜。因此建議減徵、免徵的農業税收資金,省以上財政應全額給予補助,並且適當逐年增加轉移支付補助額度,切實建立起強縣富民和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的長效機制。目前,國家相繼出台的農村税費改革政策、糧食直補政策、良種補貼政策、提高城鄉集市貿易税收起徵點的政策、取消農業特產税等政策,農民負擔切實得到了減輕,農民收入大幅度增加,極大地調動了農民發展生產的積極性。可以説,富民的政策已發揮了應有的效果和作用,但這些政策卻起不到強縣的作用,也不能夠使困難地區財政狀況好轉,而且還加重了地方財政負擔。雖然農村税費改革省財政給予我市重點照顧,承擔了較大比例的轉移支付補助,減小了困難地區財政配套比例幅度,但由於我市基數較大,配套資金絕對額相對較多,使本已困難地區的財政又加重負擔。因此,建議省建立以工補農,加大對糧食主產區財政轉移支付補助力度的長效機制,確保農民負擔不反彈,促進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發展。

【第3篇】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的調查報告

為了全面掌握全市民營經濟運行情況,確保全年任務目標的圓滿完成和認真謀劃好明年工作,20xx年11月9日至20日,我局有關領導和各業務處長,分四片對24個縣(市)區的民營經濟發展運行情況進行了督導和調研。通過調研,對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有了更為全面的瞭解,對當前民營經濟存在的一些問題看得更準,對明年全市民營經濟工作思路和工作重點有了更加清醒的認識和把握。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及其特點

1、全市民營經濟呈良好發展態勢。預計到年底,全市民營經濟完成營業收入2400億元,同比增長20%;實現增加值600億元,同比增長18%,上繳税金34億元,同比增長20%。完成固定資產投入100億元,全年新安排就業人員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民營經濟佔全市國民經濟總量達到43%,較上年增長3個百分點。各項主要指標全部完成年初預定目標。增長幅度25%以上的縣(市)區有礦區、正定、裕華、平山、趙縣、橋東、新樂等;增長幅度在20%—25%縣(市)區有辛集、晉州、藁城、深澤、無極、元氏、高邑、贊皇等。

2、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後,我局把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民營經濟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意見,尤其是在市場準入,税收減免、行政收費、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獎勵機制等方面,從政策和制度上進行了調整完善,激發了廣大羣眾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情。礦區在全區開展了以“不評不議抓經濟、不爭不論促發展”為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重點消除對民營經濟認識上的誤區。為充分調動各級各方面的創業熱情,按照“高起點定位,低門檻進入;高效率動作,低成本擴張”的原則,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堅持私營個體一起上,一、二、三產齊發展。對執法執紀部門嚴格實行“零罰款”“零攤派”,搭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平台。正定縣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一次收費、一站式審批、限時辦結”的一條龍運行機制,狠抓政務“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3、固定資產投入穩定增長,出口創匯顯著增加。20xx年,民營企業完成固定資產總投資120億元。其中固定資產投資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225個。除14個投資較大的項目需跨年度外,其餘160個重點項目均能在年底竣工投產。全市民營出口創匯企業在鞏固原有客户的基礎上,不斷髮展新客户,拓展出口渠道。同時,大力發展自營出口企業,今年新增民營出口企業30家,完成出口交貨值90億元,較去年增長40%。

4、民營經濟發展的環境得到了進一步優化。一是全面落實《鄉鎮企業負擔監督管理辦法》,嚴厲查處增加企業負擔案件。全市共清查涉企收費項目99項,查處增加企業負擔案件26起,涉案人員24人,涉及金額850萬元,進一步優化了民營經濟發展環境。辛集市鄉鎮企業局配合市紀檢委、監察局、督查辦開展了明察暗訪活動,先後查處違紀行為10起,通報處理20人。二是市、縣兩級制定出台了進一步優化發展環境的若干規定,成立了發展環境領導小組,對執紀執法和政府職能部門實行責任制,年終進行考核。無極、鹿泉、新樂三縣(市)鄉鎮企業局雖改為事業局,沒有了執法權,但他們頂着各種壓力依法加大對執法執紀部門工作人員違反收費標準、違反收費程序等行為的責任追究,及時向紀檢部門提出處理意見,直到處理為止。三是依法維護企業合法權益,絕大部分縣(市)區對骨幹利税大户實行掛牌保護,推行企業收費二證一卡制度,建立企業負擔監測點。四是有80%的縣(市)區民營企業主管部門建立投訴中心,公佈舉報電話,受理和查處一批侵權案件。市局於今年8月成立法律(投訴)服務中心,聘請2名律師當顧問,聘請500名法律義務維權監督員。

5、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設實現了重大突破。根據省委、省徑政府下達的目標要求,到2022年底我市須建立信用擔保機構19家,註冊資本金達到3億元,形成15億元的擔保能力。市委、市政府對此項工作非常重視,市書記吳振華、市長臧勝業多次批示,常務副市長馬靜、主管副市長張發旺多次召開專門會議,要求各縣(市)區無論採取什麼措施,年底前必須把擔保機構建起來。在市委、市政府的關心和領導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經過我局和各縣(市)區不懈努力、多方協調,使擔保機構建設實現了突破性進展。截止到11月底,市、縣兩級共成立擔保機構31家,註冊資本金總額達到31811.2萬元。其中:市級擔保機構7家,註冊資本金11136萬元,縣級擔保機構24家,註冊資本金20675.2萬元。提前一個月完成省委、省徑政府下達的目標任務。在全省11個市中,擔保機構數名列全省第一,註冊資本金總額名列全省第二。目前,24個縣(市)區除井陘縣、行唐縣正在積極籌備外,其餘縣(市)區都建立了擔保機構,形成了全市中小企業擔保體系網絡,為解決中小企業融資難問題奠定了良好基礎。

6、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得到了進一步健全。今年以來,我局提出了為企業搞好銀企對接、信用擔保、信息服務、法律諮詢、企業改制、技能培訓、行業協會、人才引進等8項服務為主要內容的措施,並將這8項服務作為全年工作的主線,貫穿到工作的始終,着力為企業做幾件看得見,摸得着,能解決實際困難的實事,以推動民營企業的發展。目前,擔保服務、法律服務已取得重大突破,其它幾項服務也收到了很好效果。一是銀企對接服務取得了顯著成效。目前,已有10家金融單位同180家民營企業簽約金額22.6億元,與去年相比,銀企對接金額實現了幾何級增長。二是勞動教育培訓已全面鋪開。全年定向轉移培訓9350人,新入廠培訓2.3萬人,在崗培訓28.5萬人,其中,市、縣兩級主管部門直接培訓人數達到了4800人次。9月19—21日,我局組織了中小企業經營管理者綜合素質培訓班,共120人蔘加,副市長張發旺同志到會上了第一課。三是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全面啟動。儘管目前集體企業改制還存在諸多問題和困難,但經過廣泛的思想動員和耐心細緻和解釋工作,大部分幹部職工消除了思想疑慮。目前,已有39家集體企業拿出了改制方案,已具備改制條件的企業達到8家,已批准改制企業4家。四是召開了全市中小企業行業協會經驗交流會,有7個行業協會的會長介紹了他們的先進經驗。會上還安排部署了明年的行業協會工作。省局發專刊推廣了我市發展行業協會的經驗。五是市局正在籌建中小企業網站,近期將與省中小企業局、農業部聯網。明年與市委、市政府聯網。

7、民營企業成為安排勞動就業和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的主渠道。目前“三農”中有“三難”即農產品賣難、農民增收難、農村富餘勞動力就業難。根據市委、市政府的安排,我局把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促進農民增收作為一項重要的工作來抓。年初制訂工作目標和措施,給各縣(市)區下達了任務指標。各縣(市)區領導十分重視,當作中心工作來抓。辛集市鄉鎮企業局與該市勞動保障局密切配合,培訓農村富餘勞動力20925人,轉移安排農村勞動力10200人。晉州市2022年利用新投產民營企業吸納農村勞動力3900人,發展個體工商户500户,新增就業崗位1000人,安排轉移農村剩餘勞動力共計4900人。深澤縣將190名縣辦企業下崗職工轉移到民營企業工作,同時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4976人。平山縣鄉鎮企業局利用下屬單位農村勞動服務公司向外輸出勞動力1500人,就業安排4500人。據初步統計,全市僅2022年就新安排農村剩餘勞動力10萬人,成為促進農民增收的主渠道。

二、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問題。一是個別地方的領導思想解放不夠,抓民營經濟發展的魄力不夠,不敢觸動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二是有些執法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優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兑現。民營企業辦證難、徵地難等諸多問題未能切實解決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資項目夭折和流失。

2、資金問題。儘管我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有31家,但由於剛剛起步,運作需要過程,暫不能完全滿足民營企業資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門實行高門檻政策,信貸條件高,信貸總量小,申請貸款時間長,難度大,資金短缺仍困擾民營經濟的發展。80%的民營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尤其缺乏積累的農民進入市場缺乏啟動資金。

3、體制問題。一是上下不對口,名稱職能不統一。儘管目前各縣(市)區都明確了民營經濟管理部門,但縣級民營企業管理機構卻五花八門,有的歸經貿局管,有的歸鄉鎮企業局管,有的歸民營辦管,有的歸工商聯管,有的歸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職能,工作難度大。20xx年縣級機構改革後,有的縣鄉鎮企業局改為事業單位,有的縣改為二級局。改為事業單位的局沒有了行政執法資格,工作很難開展。三是鄉鎮管理機構不健全,大部分鄉鎮一級沒有民營經濟統計員。

4、企業自身的問題。一是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規模企業、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少、企業佈局較鬆散。二是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數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管理,出現引聘人才不足,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三是有的企業缺乏做大做強的膽識和魄力。

5、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困難大、進展慢。當前影響市屬集體企業改制的最大困難是資金不足問題。因為缺乏資金下崗職工沒有生活保障,造成企業改制困難。

三、明年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措施

1、始終不渝地做好優化環境工作。一是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市、縣兩級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調整完善發展民營經濟的相關政策,清理不利於民營經濟發展的相關規定,研究制定發展民營經濟的各項配套措施,切實用足用活中央、省、市的各項政策。二是創造良好的政務環境。各縣(市)區20xx年都要建立健全一站式審批中心,並進一步公開辦事程序、充實服務內容,完善服務措施,落實服務承諾,提高工作效率。三是營造良好的市場環境。打破市場分割、區域封鎖。無論國家集體還是民營經濟,不論是本地投資還是外地投資者,做到市場面前人人平等,由市場當裁判、辨優劣、定生死,創造市場公平競爭環境。四是創造良好的法制環境。繼續以治理“三亂”為重點,切實減輕民營企業負擔。各縣(市)區要建立和完善維權中心和舉報中心以及政策法律諮詢中心,並切實開展工作。

2、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構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平台。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將過去的以行政推動為主轉移到以指導和強化服務為主上來。全年着力做好四大體系服務。一是創業輔導體系建設服務。與市發改委、金融、司法及會計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切實為民營企業在立項、改制、上市、融資等方面做好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解決好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二是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服務。與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銀行、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建立石家莊市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委員會,評選一批誠信守法民營企業,並在新聞媒體公佈,提高我市民營企業知名度,增強民營企業誠信守法意識。三是信息諮詢體系建設服務。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莊市中小企業網站,增添服務內容和欄目,無償為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及項目諮詢等各項服務,暢通民營經濟發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術支持體系建設服務。加強與省、市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採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水平,及時發佈一批實用的科技動向及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3、切實抓好項目建設和固定資產投入。全年新上500萬元以上的重點項目不低於200個,重點項目投入達到60億元,全年固定資產投入總量達到120億元。同時,認真組織開展好銀企對接洽談活動,確保民營企業重點項目建設資金到位。全年舉辦2-3期銀企對接洽談會,組織開展3-5次招商引資活動。在項目建設上,按照科學發展觀的要求,對前景好,潛力大的項目予以重點扶持;對能耗高、污染重、不符合國家產業政策的項目嚴格卡住。各縣(市)區要切實把土地問題解決好,把招來的項目留下來。國土部門要積極協調、利用舊廠房、廢棄地、非耕地發展新上項目,並及時辦理土地過户手續。鼓勵民營企業實行“走出去,引進來”戰略,加強與境內外知名企業和大集團的聯繫與合作,實現強強聯合。鼓勵有條件的民營企業到境外投資辦廠,依託海外資源壯大企業實力。全年利用外資總量實現2022萬美元。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業擔保工作。中小企業擔保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積極穩妥規範地推進,以防走農民基金會的老路子。一是要積極籌措資金,擴大擔保規模,最大限度鼓勵民間資投入到擔保領域,擴股上規模,使註冊資本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搞好與銀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充分發揮擔保資金的作用。四是嚴格審批程序,加強運營管理。在開展信用擔保業務上下工夫,擴大信用擔保業務量,確保在發揮其效益的基礎上,安全穩健運行。擔保公司是獨立法人,自負盈虧,堅決杜絕長官意志,任何領導不得批條打招呼。各縣(市)區要注意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5、加強行業協會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行業協會的領導和自身隊伍建設。各縣(市)區主管部門要主動承擔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指導作用,要傾聽企業的呼聲,為企業當好紅娘。要明確一名局長負責協會工作,要選聘一些年青的人才專職抓協會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幫助落實行業協會的各項職能。認真清理不適應行業協會發展的政策規定,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將一些屬於行業協會的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將適宜行業協會承擔的行業管理職能委託給行業協會。二是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的戰略措施,説明了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家是難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業家隊伍,就會造就一批優良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和建設企業家隊伍同發展民營企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長。

6、進一步做好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和提質增效工作。加強對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的跟蹤與督導,對已經批准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健全章程,並總結好經驗,及時推廣。對已擬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進一步指導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對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確保全年所有市屬集體企業全部改制。同時,指導市屬集體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一批能夠提高企業效益和優化產品結構的項目,提升市集體企業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強售銷隊伍建設,進一步挖潛增效,全年市屬集體企業減虧要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幾點建議

1、儘快理順管理體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陘等縣、區民營經濟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聯管理,上下不對口,工作開展困難。還有元氏縣個體私辦管理鄉鎮民營企業,縣經貿局管理縣直民營企業,統計數字兩張皮,工作被動。建議市政府明確規定民營經濟領導工作由縣經貿局或鄉鎮企業局統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聯作為輔助部門抓民營經濟工作。同時,要求各縣(市)區承擔民營經濟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統一加掛中小企業局牌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與市中小企業局對應起來。目前礦區經貿局、靈壽民營局加掛了中小企業局牌子,實踐證明,工作開展較為順暢。

2、加大對集體企業的改制補貼。我市國有企業改制,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對安排下崗職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市集體企業長期以來也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議市政府參照國有企業改制政策給予市屬集體企業改制資金支持,幫助集體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確定了87家重點扶優扶強的民營企業,但是這些民營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任何優惠,企業感到失望,影響了積極性。在宣傳方面,我市宣傳投入力度不夠,省、市扶持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報社宣傳版面少,沒有形成濃厚的氣氛。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4、嚴格考核,兑現獎懲。按照市委石辦字[20xx]95號文件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考核規則,年終對各縣(市)區進行嚴格考核。於明年4月中旬,召開全市民營經濟表彰大會,請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兑現獎勵,表彰先進,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輿論氛圍。

【第4篇】2022年十三五規劃關於經濟運行情況調查報告範文

十三五規劃將對經濟增長率作重大調整變硬性增長指標為彈性指標,用預測值代替目標值

一、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按照年初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主線,大力實施“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戰略,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計劃、預算執行情況良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1、主要指標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945.63億元,增長7%。農業生產保持穩定,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2%。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 695.30億元,同比增長5%。35個工業行業中23個實現增長,其中以通用設備、汽車為主的裝備製造業表現較好,增加值增長8.4%。上半年服務業發展良好,實現增加值839.89億元,同比增長7.9%,高於gdp增速0.9個百分點,佔比達到43.2%。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0.69億元,增長14.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3%。全市完成外貿出口142.8億元,增長10%。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13億元,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6月末,全市存、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6%和7.9%。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9.56億元,同比增長 9.5%;市級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94億元,同比增長6.5%。對照年初人代會確定的年度目標,除生產總值外,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2、結構調整步伐加快。1-6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3%、9.1%和8.4%,增幅高於面上平均值。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1.7%,快於工業總產值增長18.2個百分點,佔比達到29.4%。深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完成技改投入436.3億元,同比增長17.7%,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 76.9%。全市規上用能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26.8%,高於工業投資21.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43.2%。電子商務快速發展,1-6月,我市網絡零售額68.52億元,同比增長82.72%,增速居全省第三。旅遊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實現旅遊總收入315.1億元,增長12.4%。

3、民生保障不斷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2元,同比分別增長10.1%、9.7%、10.8%。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漲幅與一季度持平。新增城鎮就業6.6萬人,落實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3.8%,其中民生支出增長16.7%,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6.7%。

4、各項改革紮實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梳理權力清單,行政審批事項“歸零清理”411項,減少49%,向各區(縣、市)下發市級權限15項。調整完善市與xx區和市直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為企業減負8.6億元。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上半年,全市社會融資規模661.52億元,其中直接融資額186.62億元,居全省首位。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雖然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經濟下行壓力未見緩解,困難挑戰有增無減。要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特別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高度關注發展動力不足對穩增長帶來的壓力。一是實體經濟發展依然艱難。一方面,行業、企業分化現象明顯,工業結構升級滯後所帶來的問題日益顯現,工業面臨的“去產能化”任務十分艱鉅,佔工業比重70%左右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履維艱,而新興產業目前整體規模較小,尚不足以支撐我市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受市場、產能、成本、價格等多重因素的困擾,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虧損面增大,盈利能力下降,不少企業仍處於無利甚至虧損狀態。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低於去年同期1.3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利潤分別下降6.1%和11.1%。二是投資整體乏力。從調查情況看,一方面大項目、優質項目缺乏,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大項目、好項目,也因受制於土地、能耗要求高等要素制約而難以落地。上半年,全市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75只,完成投資額同比減少20.6%。市級各區塊投資增速普遍偏慢,其中xx區、高新區、袍江開發區投資均出現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 4.3%、3.9%和10.4%。三是企業家發展信心仍然不足。企業家對行業前景心存觀望,信心普遍不足。一些企業表示,當前能維持正常運行已屬不易,面對投資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投資回報率較低的預期,對後期生產經營持謹慎態度,近期不會考慮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而對轉型升級大都感到難度大,心有餘而力不足,認為轉什麼、怎麼轉,方向不明、路子沒有,意願不強、熱情不高。

2、高度關注多重風險疊加對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帶來的影響。一是企業擔保鏈風險。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依然存在,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資金尤其是流轉資金緊張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變。我市企業擔保類貸款約佔全部銀行貸款的40%左右,隨着出險企業的增多及銀行追償力度的加大,擔保鏈內企業資金鍊、擔保鏈斷裂的風險在不斷累積。二是金融風險。據金融部門反映,逃廢債現象時有發生,銀行不良貸款率達2.53%,同比上升1.11個百分點,不良率和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一。企業關注類貸款餘額 269億元,比年初增加94.26億元。在不良貸款持續上升情況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不信任感加劇,轄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出現授信審批權限上收的情況,金融信用環境受損,對區域經濟金融影響較大。三是房地產風險。前幾年,我市制造業企業將主業作為融資平台,涉足房地產業的不在少數。當前,受房地產市場疲軟的拖累和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這些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如下半年房地產市場行情進一步走低甚至大幅波動,對這類涉房企業帶來的傳導影響將會是雪上加霜,甚至是滅頂之災。與此同時,由於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還款中土地出讓收入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房地產風險導致土地市場轉冷,還將對政府融資平台還款帶來巨大壓力,

3、高度關注日益凸顯的財政收支矛盾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帶來的難度。從收入看,實體經濟無明顯復甦,房地產交易持續走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尚未形成,帶來相關税收的增長乏力。而清費減税政策的進一步施行和“營改增”改革的不斷深化,使收入增長的空間進一步壓縮。雖然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情況良好,但增長部分來自於跨年度入庫因素拉動,因而下半年組織收入的難度和壓力不小。從支出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保障改善民生,都需要堅實的財力支撐和保障。而推動“五水共治”,加強創新驅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又形成了新的剛性支出,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凸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第5篇】工業經濟運行及發展趨勢調查工作情況報告

今年上半年,我省規模以上工業生產持續向好,增速逐月攀升。為進一步研究和把握下半年工業發展趨勢,省統計局利用大中型工業企業聯網直報系統,開展“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狀況及全年趨勢判斷”專項調查。此次調查的大中型企業有2414家,佔全省大中型工業企業的53.9%,涉及全省21個市,覆蓋除煤炭開採和洗選業、石油和天然氣開採業和其他採礦業外的36個工業大類行業。

一、當前工業企業生產經營總體狀況良好,企業對全年生產經營較為樂觀

1、絕大多數企業今年生產經營情況處於正常或良好狀態。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有34.1%的企業認為今年上半年生產經營總體狀況“良好”;57.0%的企業認為“基本正常”;只有8.9%的企業認為總體狀況“較差”。

分行業情況看,各行業情況差異明顯。有色金屬礦採選、食品飲料和森工造紙行業生產經營狀況明顯好於其他行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被調查企業選擇回答總體狀況“良好”的比例達到75.0%,居各行業前列。食品製造業、飲料製造業、煙草製品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和造紙及紙製品業等五個行業分別有52.3%、50.0%、50.0%、46.15%和41.38%的企業認為生產經營形勢“良好”,明顯高於全部被調查企業的平均水平;受歐美反傾銷和宏觀調控影響,紡織服裝、傢俱製造和建築材料行業生產經營狀況較差。紡織業、傢俱製造業、黑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黑色金屬礦採選業的企業選擇“良好”的比例最低,分別為22.6%、18.0%、5.26%和0.0%。

2、企業對生產經營全年走勢判斷較為樂觀。全部被調查企業中,38.3%的企業預計生產經營狀況比要好,比一季度調查結果提高5.6個百分點;45.9%的企業預計與基本相當;只有15.8%的企業預計比要差。

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有色金屬礦採選業、食品製造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和飲料製造業多數企業預計生產經營情況比要好,這些行業被調查企業選擇回答“比情況好”的比例分別高達84.6%、75.0%、56.8%、56.4%和54.6%;非金屬礦採選業、廢棄資源和廢舊材料回收加工業和黑色金屬礦採選業被調查企業選擇回答“比差”的比例明顯高於其他行業。

二、當前企業綜合生產能力得到較好發揮,預計全年能力利用率會有所提高

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78.5%的企業生產能力實際利用率較高,其中:43.7%的企業實際利用率達到80%以上,34.8%的企業達到70-80%;少數企業實際利用率不足,4.3%的企業實際利用率在50-60%之間,2.3%的企業在50%以下。綜合計算後,當前企業綜合生產能力實際利用率為76.3%,這説明當前企業綜合生產能力總體上得到了較好發揮。

分行業看,綜合生產能力利用率前五位的行業是石油加工、煉焦及核燃料加工業、木材加工及木、竹、藤、棕、草製品業、造紙及紙製品業、有色金屬冶煉及壓延加工業和飲料製造業,利用率分別為80.0%、79.6%、79.5%、79.4%和79.1%;綜合生產能力利用率排名後五名的行業是傢俱製造業、塑料製品業、農副食品加工業、煙草製品業和非金屬礦採選業。

預計全年生產能力利用率會有所提高。47.3%的企業認為全年能力利用率可達到80%以上較好的水平,比當前該選項的比例高3.6個百分點;預計全年能力利用率為70-80%、60-70%、50-60%和50%以下的比例分別為36.6%、11.2%、3.4%、1.5%。據此綜合計算預計企業全年生產能力綜合利用率可達到77.5%,比當前生產能力利用率提高1.2個百分點。

三、企業能源、原材料供應充足,價格有所上升

上半年,在使用煤炭的企業中,98.5%的企業煤炭供應正常,只有1.5%的企業煤炭供應嚴重不足,主要是陶瓷、水泥行業中的少數企業;在需要電力供應的企業中,96.1%的企業電力供應正常,嚴重不足的企業只佔3.9%。

企業主要原材料供應良好,認為“充足”和“一般”的企業分別達到29.0%和59.0%。與一季度相比,68.5%的被調查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上漲,53.1%的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有所上漲”,15.4%的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明顯上漲”,只有1.2%的企業原材料購進價格“有所下降”。

四、企業出口、訂貨總體形勢良好,匯率變動對產品出口有所影響

有產品出口的企業中,21.5%的企業今年以來出口形勢“很好”,69.8%的企業出口正常,只有8.7%的企業出口形勢較差。出口形勢較好的行業主要有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和電氣機械及器材製造業。

與去年同期相比,23.2%的企業出口訂貨“充足”, 59.1%的企業出口訂貨情況“一般”,13.0%的企業出口訂貨“不足”, 4.7%的企業出口訂貨“明顯不足”。分行業看,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通信設備、計算機及其他電子設備製造業和造紙及紙製品製造業訂單較為充足。

50.7%的企業認為,匯率變動對企業產品出口有一定影響。其中認為“已產生一定影響”和“有明顯影響”的企業比例分別佔41.9%和8.8%。其餘企業則認為目前匯率變動很小,對企業出口基本沒有影響。

五、企業盈利水平保持穩定,預計全年仍將呈穩步增長勢頭

被調查企業中,有23.7%的企業實現利潤比上年同期明顯增加,50.9%的企業實現利潤與上年同期持平,25.4%的企業利潤比上年同期明顯減少。

從利潤增長趨勢看,預計全年利潤比有大幅度增加(20%以上)的企業佔6.6%;有較明顯增加(10-20%)的企業佔15.1%;利潤有所增加(10%以內)的企業佔44.6%。預計全年利潤比減少的企業佔33.8%,其中預計減少10%以上的企業佔13.1%。

六、企業庫存及應收帳款總體情況基本正常

被調查企業中,81.1%的企業認為當前企業庫存處於正常水平,只有3.4%和1.8%的企業認為庫存超正常水平10-20%和20%以上;81.9%的企業認為應收帳款處於合理水平,3.2%和2.2%的企業應收帳款超正常水平10%-20%和20%以上,這表明大多數企業重視庫存和應收帳款的控制,兩項資金佔用總體水平基本正常。

七、企業設備技術水平先進,新產品開發相對遲緩

調查結果顯示,在全部被調查企業中,現有設備綜合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佔69.6%;國內一般水平佔30.9%;國內落後水平只佔0.5%。在過去一年中,83.0%的被調查企業對現有設備進行了更新,其中新增設備的技術水平達到國際國內先進水平的佔60.3%,國內一般水平的佔22.4%,國內落後水平的只佔0.1%。

與企業設備技術水平形成對照的是新產品的開發推廣較為遲緩。調查結果顯示,今年上半年43.3%的被調查企業沒有新品推出;與去年同期相比,今年上半年新產品銷售收入佔全部銷售收入比重有所增加的佔28.3%;基本不變或有所減少的佔47.4%。

八、原材料價格上漲、產品價格下降是當前制約企業生產經營的最突出的問題

調查結果顯示,48.7%的被調查企業認為能源原材料價格上漲是當前企業生產經營中最為突出的問題,其次是市場競爭加劇、產品價格不斷下降,佔被調查企業的17.3%。在原材料購進價格有所上漲的企業中,74.8%的企業表示基本上無法用提價的方式消化,只有4.1%的企業表示可通過提價完全消化。

生產能力不足、運輸緊張的矛盾已得到全面緩解。全部被調查企業中只有2.2%和0.35%的企業認為生產能力不足和運輸緊張仍是制約企業當前生產經營的最突出問題。

注:1、此次企業調查範圍為大中型工業企業,所反映的有關情況和問題有一定侷限性,與小企業的情況可能不盡相同。

2、生產能力利用情況為企業主觀判斷,與實際情況可能不盡相同。

【第6篇】關於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建立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必然要求,是緩解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有效措施。我區從xx年7月1日起實施了農村新型合作醫療制度,為廣大農民羣眾辦了一件好事、實事。為了準確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運行情況,為區委、區政府決策提供參考依據,由區政協學宣委牽頭,自6月20日開始,深入區衞生局、高台子鎮、卧龍街道辦事處、牛心台街道辦事處,通過召開座談會、聽取彙報、入户走訪等形式進行了此項工作的調查。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的基本情況

1、農民參合情況

截至xx年底,新型農村合作醫療(以下簡稱新農合)制度已覆蓋全區五個涉農鎮街,26個行政村。全區農業人口32139人,參合農户9563户,參合農民29979人,參合率為93.28%。

2、基金籌集情況

xx年,全區籌集到位新農合基金154.79萬元。其中,省級以上財政補助資金43.34萬元,市財政補助資金32.20萬元,區財政補助資金48.29萬元,農民個人籌資30.96萬元。

3、基金支出情況

截至xx年12月31日,已有35288人次獲得了醫療費用補償,補償費用總計127.95萬元,佔年籌資總額(提取風險基金後)的90.65%。其中住院補償1157人次,補償費用為102.84萬元,佔總補償費用的80.38%,次均住院補償費用為888.82元,佔次均住院總費用3437.14元的25.86%;門診補償34131人次,補償費用為25.11萬元,佔總補償費用的19.62%,次均門診補償費用為7.36元。基本體現了以大病統籌為主的原則。

4、基金流向分佈

截至xx年底,參合農民就醫發生醫藥費用總額為561.69萬元,其中,在區內發生醫藥費用總額為169.61萬元,區外為392萬元。區內住院為150人次,區外住院為1007人次,區外住院人次佔住院總人次的87.04%;區內門診為33679人次,區外門診為452人次,區內門診人次佔門診總人次的98.68%。以上數據表明,門診基金流向基本合理,住院基金流向不盡合理。

5、參合農民受益情況

截至xx年底,參合農民累計受益35288人次,其中,住院補償1157人次,門診補償34131人次,體現了兼顧受益面的原則。

6、採取有效措施,完善新農合制度

為了不斷完善新農合制度,區衞生局主要抓了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一是狠抓宣傳培訓,降低籌資難度。組織開展了新農合知識宣傳培訓,增強農民的參合意識;公示農合基金支出及大病患者補償情況,公開診療及藥品收費標準,讓農民放心就醫。二是調整工作方式,降低籌資成本。變層層上報參合數據的工作模式為村組人員直接上報農閤中心,減少中間環節,實現參合信息、系統數據、繳費資金的完全統一;加強農合工作人員業務培訓,努力提高工作效率。三是規範補償程序,提高受益程度。按要求擴大了參合農民醫藥費的報銷範圍,調高了報銷比例,農民得到了更大的實惠。四是嚴格管理制度,規範服務行為。制定並實施了調查走訪和監管制度、定點醫療機構診療和用藥制度、報銷費用三級審核和定點醫療機構報銷費用墊付制度,病人可隨時就診、隨時結算、隨時報銷。五是健全管理機制,確保基金安全。設立了農合基金社保專户和農合基金支出專户;成立了藥品統一採購辦公室和財務統一管理辦公室。

從總體調查情況和數據統計分析看,我區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工作做到了平穩起步,穩健運行,資金運轉安全,工作進展順利。農民看病難、看病貴的問題得到有效緩解;農民對合作醫療的信心大大增強;農民對黨的新農合政策十分擁護;農民對我區農合管理中心的工作表示滿意。新農合制度的實施已取得了“農民得實惠,民生得發展,政府得民心”的三贏效果。

二 、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運行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個人參合資金的收繳有難度。一是部分農民疾病風險意識淡薄,沒有未雨綢繆的憂患意識和風險控制的保險意識,參合積極性有待提高。二是有的農民現實心理較強,交了參合費但沒得過病,覺得吃虧,下一年就不願意再交錢。還有的農民期望值過高,認為入了新農合不管合不合規範,什麼都要求報銷,達不到自己的要求就不滿意,對農合政策進行反宣傳,因而動搖了一些農民的參合信心。三是有外出打工人員的家庭參合率低。在外務工人員患病不能回本市就醫,而新農合制度規定以户為單位,按户參合,不允許分户單人蔘合。四是遵循“農民自願”的原則,對懷疑和不理解農合政策的農民沒法強制要求參合,只能做 宣傳動員工作。2、宣傳力度不夠。雖然通過各種方式進行了宣傳,但調查走訪發現,許多農民只知道新農合政策,但對其制度以及參合人的權利、義務、藥費報銷和管理辦法等具體內容知曉率不高,個別農民甚至存在誤解,把新農合等同於過去的合作醫療或一般的商業保險,沒有認識到這是國家的一項惠民政策。

3、區內定點醫療機構醫療行為不夠規範,基礎設施、醫療水平和服務能力還不能完全滿足新農合工作的需要。新農合制度要求:農民就診小病不出鎮,大病不出區,疑難複雜病到市級以上醫院治療。但從我區運行情況看,一些可以在鎮衞生院治療的常見病、多發病大量湧入市級醫院。一些可以在區級醫院治療的疾病卻轉到市、省級醫院。其原因:一是區內定點醫療機構存在基礎設備陳舊、經費短缺、專業技術人員匱乏、醫療技術水平有限等問題。這些問題的存在不能與新農合制度完全接軌,這是導致農合患者外流的主要原因。二是區內定點醫療機構的診療行為不夠規範:有的醫務人員不寫病志、不開處方、不填門診日誌等現象仍然存在;個別定點醫療機構還存在診療環節不透明等問題;少數醫療機構和醫務人員核對卡證不細,審查把關不嚴,填寫卡證不實,給農合基金運行帶來了風險,某種程度上降低了定點醫療機構自身的信譽;三是我區地處近郊,交通便利,這也是患者外流不可忽視的客觀原因。

4、農民反映的具體問題有三個:一是藥價高。認為定點醫療機構的藥價高於其他藥店,按比例報銷後,得到的實惠不是很多。二是患者在市級醫院住院的醫藥費予以報銷,門診花費不報,而農民多數是在門診就診,此問題意見較大,希望執行以往的醫藥費報銷制度。三是按農合管理中心的規定,患者必須在出院後八天內的星期三和星期四兩個工作日到農閤中心報銷醫藥費,時間倉促,希望增加報銷醫藥費的工作日。經與區衞生局溝通,問題的情況如下:關於藥價問題:農合管理中心是代表全區定點醫療機構統一從正規的醫藥供應渠道進藥,要求定點醫療機構按規定加價15%售出;關於醫藥費報銷問題:新的農合醫藥費報銷制度是xx年市裏出台的新規定,取消市級醫院門診藥費報銷項目後,大幅度提高了在市級醫院住院費的報銷比例,體現了大病統籌原則,同時將區級醫療機構門診藥費的報銷比例,從15%提高到了20%,目的就是促使農民小病不出區,讓農合資金儘量消化在區級醫療機構;關於報銷時間問題:目前,區衞生局已取消了醫藥費報銷時限,規定年度內發生的醫藥費在本年報結。

三、對完善新型農村合作醫療制度的幾點建議

1、加大宣傳力度,為新農合工作長遠發展奠定基礎

一是根據農村羣眾生活方式、文化水平的特點,將經常性宣傳與集中性宣傳相結合,將新農合知識的宣傳與健康教育宣傳相結合。採取多種形式把黨和政府惠及農民羣眾的新農合,全面準確及時有效地宣傳好,使之家喻户曉。要利用發生在身邊的生病得資助、無病保平安的典型事例引導羣眾,幫助羣眾樹立衞生保健意識、健康風險意識、互助共濟意識和參合監督意識,在自願原則下最大化地提高農民的參合積極性和自覺性。通過宣傳,讓羣眾明白費用補償的支付辦法和程序,清楚參加新農合後應享受的權益,打消顧慮,放下包袱,使他們真正放心地參加新農合。二是新農合定點醫療機構應當對本單位的醫務人員進行相關培訓,使其掌握新型農村合作醫療的基本政策、基本作法和基本要求,能夠對參合農民及其家屬進行相關政策的宣傳、解釋和説明。2、建立農民羣眾自願參合的長效機制,研究探索籌資新方法

正確引導農民自願出資參加新農合,是推行新農合的基礎性工作。建立一個穩定的長效籌資機制,要進一步完善農民個人繳費方式,多渠道為農民提供自覺繳費的方便。一是按“先繳後保”原則,確定來年收取參保費的時間,參保的農户要在年底前交清下一年度的資金。採取定籌資時間、定送繳地點的方式(比如:每個村設一到兩個繳費點,每年10-11月為繳費時間),把幹部上門一家一户收取變為農民自願主動送繳;二是適當延長繳費時間,在大面積繳費結尾後,留下少量人員,查缺補漏。三是積極探索和嘗試採取在農民自願參加並簽約承諾的前提下,由村民自治組織代為收繳,或在農民個人知情並自願簽約同意的前提下,與其他公共事業收費一併收繳,或由鄉鎮財税部門一次性代收,或與在信用社開設賬户的農户簽訂代扣繳費協議,出具統一規定印製的票據等等。四是按屬地管理原則,及時為遷入、遷出農民辦理户口,遷入地的相關部門在辦理落户手續的同時收繳其參保費,使遷入羣眾及時享受新農合政策的待遇,從而提高參合率。

3、健全監管機制,強化日常監督

為保證新農合各項政策措施和規章制度的落實,進一步規範各級定點醫療機構和經辦機構服務行為,及時防範和解決工作中出現的問題,應在各個環節上建立嚴格的監督制約機制。一是要進一步完善新農合管理中心、定點醫療機構和參合農民三者制衡的有效機制,建立健全監管、審計、公開的有效措施,實行新農合補償跟蹤調查制度,確保新農合基金安全有效地用在參合農民身上。二是建立預警機制,嚴格控制醫藥費用的不合理增長。除了實行藥品集中採購或跟蹤採購、嚴格執行醫療服務和藥品價格之外,應在全區建立醫藥費用警告與通報機制,嚴格控制參合農民自負醫藥費用比例,把醫藥費用控制成效列入新農合考核評價的重要內容,對管理不到位,醫藥費用控制不力,羣眾意見多的地區和單位定期在全區範圍內進行通報。要重點對藥價進行監管,確保區域內定點醫療機構間藥價的統一。三是根據新農合制度的性質,原則上,當年籌集的參合資金當年應支出結清,不應剩餘。如有剩餘,應研究在年內適當月份對患過病農民的醫藥費進行再報銷,讓農民當年繳資,當年受大益。

4、加強醫療機構建設,規範醫療服務行為

一是要多渠道募集資金,抓好定點醫療機構的基礎設施建設,為新農合制度的更好實施奠定物質基礎。首先,政府應繼續加大對醫療衞生的投入 。新農合制度公益性強,體現了黨的惠農政策,深受社會關注。由於農村衞生醫療機構的醫療設施老化、短缺,已不能適應新農合工作的需要,政府作為投入的主渠道,在財政上應予以傾斜,以逐步解決其服務能力低下、以藥補醫和趨利忘義等問題。其次,多方協調,拓寬資金募集渠道。利用城鄉共建有力契機募集資金進行投入,並注意資源配置的合理性,避免同區域內醫療設備的重複購入;走向市場,誰投入醫療設備與誰合作,互惠互利;出台政策,在鄉村基本建設中預留出醫療衞生服務用房,作為公益設施無償使用;區衞生局內部也應繼續挖潛,整合好自身醫療衞生資源。通過積極努力,提高我區農村醫療衞生基礎設施建設水平,最大限度的避免患者外流。二是結合工作實際,建立定點醫療機構激勵機制,不斷提高服務質量。首先要加強衞生人才隊伍建設,加大培訓力度,全面提高醫療技術水平,以精湛的醫術贏得農民的信任。其次,抓好醫德醫風教育,增強服務意識,決不允許個別醫護人員從中牟取不當利益,以熱情的服務,慰藉患者的心靈。5、不斷鞏固提高,進一步便民利民

一是總結經驗,科學測算,不斷完善基金收支使用方案,防止基金過多沉澱或透支。要按照農民“能承受得實惠”、醫院“能接受不虧本”、基金“能負擔不透支”的原則,穩步探索降低起付線、提高封頂線以及增加個人帳户比例的可行性,合理擴大受益面,增強新農合制度的吸引力。二是儘快實現信息化管理。充分利用計算機及網絡技術,將參保農民的個人資料、就醫情況、住院費用報銷情況等基礎資料實行計算機網絡管理,提高工作效率,既方便各項工作的開展、各種數據的統計,也可有效杜絕一些人為因素的影響。三是進一步加快農村醫療衞生體系建設,進一步強化村級衞生組織,為農民就近看病提供便利條件。四是設立舉報、諮詢電話,公佈電話號碼,方便農民羣眾監督,隨時為羣眾提供諮詢。

6、積極爭取,確保新農合資金投入

根據中央七部委《關於加快推進新型農村合作醫療試點工作的通知》文件精神,“地方財政增加的合作醫療補助經費,應主要由省級財政承擔,原則上不由省、市、縣按比例分攤,不能增加困難縣的財政負擔”。建議區政府向市、省政府報告,能否爭取這一政策精神在我區的落實,盡力減輕我區區、鎮兩級的財政壓力,防止新農合政策因地方財政困難半途而廢。

【第7篇】村級集體經濟觀摩項目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按照縣委、縣政府要求,我們於2月2日-2月5日,對去年各鄉鎮參加縣“4+1”觀摩的村級集體經濟觀摩項目運行情況進行了調查,總體上説,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較快,90%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實現零的突破。這主要因為各鄉鎮主要領導高度重視,發展思路進一步明晰,村居班子戰鬥力得到了增強,黨羣關

系也明顯改善。通過調查,我們也發現,觀摩的在項目建設與發展中,還存在一些亟待研究和解決的問題。調查的主要情況與建議如下:

一、主要情況

去年以來,我縣緊緊圍繞“躋身蘇北第一方陣,加快建設全面小康”的總體目標,以“4+1”工程建設為主線,以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增收項目作為推動村級集體經濟的助推器、加油器,不斷探索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新路子,引導全縣村居成立專業公司,實現村級集體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有力地促進了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的有序、規範和快速發展。

據農經年報統計,截至底,全縣村級集體經濟總收入3849萬元,其中經營收入393萬元,發包及上交收入1426萬元,投資收益71萬元,其他收入

1959萬元。全縣246個村居中,集體經濟零收入的村僅有27個、0-5萬元收入的村79個,5-10萬元的村95個,10-20萬元的村34個,20-50萬元的村7個,50萬元以上收入的村4個。全縣有70個村居成立農、工、商等性質的專業公司。去年,全縣各鄉鎮參與

“4+1”工程建設觀摩項目34個,其中有30個項目生產經營情況良好,有4個項目未經營,分別是八集鄉標準化廠房、三莊鄉標準化廠房、高渡鎮標準化廠房、王集標準化廠房。

無論從村集體經濟總收入,還是從村級集體經濟增收的項目情況看,全縣村級集體經濟得到了長足的發展,形成了我縣拓展集體經濟發展三個新模式。

一是利用省脱貧獎補資金,發展村級集體經濟收入項目,已成為增加村集體經濟的增長極。近年來,我縣各鄉鎮利用脱貧資金在鄉鎮工業集中區建標準化廠房,或在縣鄉主要道路兩旁發展高效設施農業,所建資產歸村居集體所有,讓貧困户到工業集中區就業,或承包高效農業設施從事種植,發包收入的80%歸貧困户集體所有,20%的收入歸村集體,用於村集體組織的正常運轉以及村級公益事業的建設。

二是成立農、工、商等專業公司,促進村級集體經濟規範發展,已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大趨勢。村集體成立公司,或村級集體與有實力的老闆共同成立公司(村級集體佔大股),把村集體的資產、資源、資金歸併到公司進行市場化運作,實現資源資產化、資產資本化、資本股份化。如臨河鎮小店村成立騰訊商貿公司,村集體實現年收入20餘萬元。

三是發展“房東”經濟,杜絕集體經營,已成為村集體經濟發展的新樂章。實行村集體的資產和資源實行對外租賃,變過去村集體直接參與經營為間接經營,杜絕集體經營,把村集體收入的風險降為零,確保村級集體的資產資源保值增值。如眾興鎮姚圩村,新建康居示範點,出租門面房每年取得穩定的村集體收入。

二、存在不足

我縣村級集體經濟發展工作雖然取得一些成績,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主要的有:

一是少數村個別鄉鎮重視不夠。個別鄉村幹部,片面認為在當前市場經濟背景下,發展村集體經濟無關緊要的,不合時宜的。更有的把發展集體經濟與搞集體經營概念等同,認為搞集體經濟是不能搞,也搞不好。有的對發展村集體經濟無從下手,無思路,無辦法,無實力,村支“兩委”成了“維持會”。

二是項目檔次低,投入少。無論是標準化產房,還是高效設施農業,上規模、上檔次的少,不能形成村集體持續增收的主渠道。有的項目僅僅依靠上級扶持,個人資金和引進外資投入少。

三是農民組織化程度低。一方面,農户與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的利益聯結不緊密,“公司+農户”的生產模式推廣不夠。另一方面,農民專業合作社等新型合作經濟組織的發展還處在起步階段,組織化程度偏低,從事農業產業化的人數偏少。

四是工農業附加值低。有的項目僅僅是一些“三來一加”項目,加工粗放,經濟效益低下。有的農業項目只是簡單種植,農業加工項目還停留在“谷變米,麥變面”的初級加工段,產業鏈短,產品附加值低。

三、幾點建議

“4+1”工程建設,是縣委縣政府推動鎮村經濟發展的主要抓手,是實現強鎮壯村富民戰略的有效途徑,而村居集體經濟發展是“4+1”工程的重要內容之一。此項工作,去年是我縣實施戰略的第一年,在村級集體經濟觀摩項目的建設和考核上,需要不斷完善。在今後的工作中,不僅要從宏觀上認真加強指導,在具體的工作中應着重做好以下三個方面的工作:

一是制定鼓勵扶持政策。建議縣政府制定下發促進村級集體經濟發展的實施意見,把發展村集體經濟收入項目納入縣百項重點工程督查考核,贏得鄉鎮領導對發展村級集體經濟工作的重視和支持。

二是強化工作監督體系。建議縣成立村居集體經濟發展督查指導辦公室。組織專門辦事人員,負責政策擬定,工作計劃實施,工作督查指導,以及目標考核等內容。

三是完善工作考核體系。建議在考核時重點抓住“三看”。村級發展項目必須是當年新增項目。一要看合同,還要對經營項目進行跟蹤督查;二要看村級集體賬目,看協議,看實際進賬數;三要看項目效益。要對村級的財務報表進行分析,確保工程建設的順利推進。

【第8篇】經濟運行形勢狀況分析調查報告

今年以來,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市各級各部門用科學發展觀統領經濟社會發展全局,努力化解國際金融危機帶來的不利影響,在刺激經濟發展的一系列政策組合拳的累積效應下,全市經濟下滑勢頭有所趨緩,一季度全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工業生產仍處於調整中,市場需求不足狀況仍在進一步發展,財政收入形勢不容樂觀。

一、一季度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一)農業生產開局較好,畜牧、水產生產穩步增長。

(二)工業經濟低位運行,生產形勢依然嚴峻。

一是部分行業生產有所回升。一季度,全市36個行業有28個行業完成產值較上年同期增長,20個行業完成產值增幅達兩位數(不考慮價格因素),一些主要行業增速仍然較低。

從工業目前存在問題看,我市工業生產形勢仍然較嚴峻,主要表現為:

一是支柱產業生產降幅過大,經濟恢復任務仍然艱鉅。一季度我市石油加工煉焦業下降32.7%、電力生產供應業下降9.12%。另外非金屬礦物製品業、紡織業、交通運輸設備製造業等行業仍處於低速增長。由於我市重點行業和骨幹企業生產下滑或低速增長,直接導致我市工業經濟總量大幅縮水,給完成全年經濟增長目標增加了較大難度。

四是工業品出廠價格連續回落,市場需求仍顯不足。工業品出廠價格(ppi)延續降勢,3月份下降9.32%,降幅比上月擴大0.77個百分點。一季度平均下降8.7%(去年同期為上漲6.19%),比全省低1.9個百分點。價格的持續下降,反映出相關產品需求仍然相對不足,前期產能過剩矛盾一時還難以徹底解決,工業生產增長明顯受到外需下降的抑制。

(三)固定資產投資保持增長,房地產投資出現下降。

一是在建投資項目增多。今年13月份,全市城鄉50萬元以上在建投資項目1004個,比上年同期增加147個。

二是三次產業投資全面增長。從投資產業構成看,第一產業完成投資2.65億元,同比增長54.9%;第二產業完成投資37.01億元,同比增長39.9%,第三產業完成投資33.15億元,同比增長17.1%,佔我市固定資產投資比重分別為:3.6:50.8:45.6。

四是房地產投資下降。從房地產開發完成投資情況看,今年

投資存在主要問題是新開工大項目少。今年13月新開工項目355個,均為億元以下項目。新開工項目計劃總投資、完成投資分別為47.56億元、18.48億元,與去年同期比分別增長6.7%、31.7%。

(四)物價繼續走低,消費市場增勢逐步減緩。

分地區看,農村消費市場回落快於城市。3月份,縣及縣以下市場實現零售額為3.85億元和6.25億元,分別增長8.8%和14.0%,分別比上月回落8.1和4.7個百分點。分行業看,與上月相比,零售業增幅回落4.1個百分點,住宿和餐飲業增幅回落9.1個百分點。從一季度全市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看,增勢初顯減緩跡象。

(五)地方財政收入持續減少,居民收入、在崗職工工資增勢趨緩。

受企業效益下滑影響,職工工資增幅放緩,加之部分企業裁員,影響了城鎮居民收入增長。一季度,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3600.66元,同比增長8.14%,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8.78個百分點,其中家庭經營性收入減少7.64%。一季度,全市在崗職工人均工資為5460元,同比增長14.6%。增幅比上年同期下降了11.8個百分點。

(六)外貿出口嚴重受阻,外商直接投資下降。

相關數據表明,今年以來,世界經濟形勢仍在繼續惡化,全國經濟尚未出現明顯轉暖跡象。從我市一季度主要指標數據看,儘管中央和地方擴大內需的宏觀調控政策力度很大,但市場需求不足狀況仍在發展。

二、幾點建議

當前,_____經濟進入了一個新的歷史發展時期,機遇與困難並存,在複雜的國際國內形勢下,如何在危機中搶抓機遇,在發展中尋求突破,努力實現經濟跨越發展,需要全市上下共同奮鬥和不懈努力。我們建議在以下幾個方面要進一步加大力度:

(一)擴大投資保增長。把握國家宏觀政策,繼續把投資拉動作為實現經濟快速增長的重要舉措。一是積極爭取中央預算投資項目。緊緊抓住國家擴大內需、加大投資的機遇,積極爭取符合國家政策的項目進籠子,爭取更多的國家項目資金對我市的支持。二是要加大招商引資力度。牢固樹立項目立市的理念,依託基礎產業引進大項目,積極引進省內外知名企業集團,突出抓好一批產業鏈長、關聯度大、對地方經濟發展有重大拉動作用的產業項目,招大商、引巨資,不斷提升產業發展水平。三是要加大民間投資力度,優化投資環境,加強對民間投資的引導,拓寬民間投資融資渠道,促進民間投資加快發展。四是優化投資結構。在擴大投資規模的同時,更加註重優化調整投資結構,改造提升傳統產業,扶持發展高新技術產業。要充分利用已有的大項目資源,促進延伸產業鏈條,不斷提高項目投資水平,以大項目建設帶動固定資產投資規模的跨越式發展,推進經濟快速增長。五是確保房地產業穩步健康發展。加大對經濟適用房和廉租房建設的投入,以起到維持房地產投資增長和改善低收入者生活條件、擴大消費的目的。在加大廉租住房建設和投入的同時,積極採取措施,引導房地產價格向合理水平過渡,緩解房地產開發企業資金困難,推動房地產市場持續活躍,促進房地產業走上平穩、健康、良性發展軌道。

(二)搶抓工業穩大局。要繼續把發展工業作為振興_____的核心任務,強力推進新型工業化。一是做大做強支柱產業。立足現有基礎,突出發展石油加工、精細化工、汽車配件、建材、醫藥、紡織服裝、造船、食品等支柱產業,快速壯大其規模和競爭力,着力構築支撐新型工業化的支柱產業體系。二是不斷壯大規模經濟,加快擴張優勢企業,按照優勢優先、扶優扶強的原則,從化工、食品加工、醫藥化工、建材、紡織服裝、造船等行業進行評估和篩選,積極培育擁有自主品牌和核心競爭力的大企業、大集團,採取企業上市、合資合作、兼併重組、協作配套、產品延伸等多種手段,實現企業規模擴張,形成在國內外具有較強競爭能力的大企業、大公司,增強核心企業對全市工業的支撐帶動作用。三是加快發展民營經濟。為民營企業營造寬鬆的發展環境,進一步增強經濟增長的內生活力,提高民營經濟佔經濟總量的比重,保障全市經濟的健康發展。四是提高企業自主創新能力。鼓勵和支持企業加大創新投入,積極發展創業投資,整合各類創新資源,聯動政府、企業、大專院校和科研院所,共同構建創新載體和創新平台,增強創新能力。着力從企業內部挖潛增效,加強成本控制,提高內部效益,提高企業自主生產能力。五是加大資金支持力度。要切實落實好國家支持企業發展的財政金融政策,進一步改進對中小企業金融服務,抓住央行兩率下調,銀根鬆動的機遇,充分發揮商業銀行獲准新增信貸額度的解困和扶持作用,加大對企業的金融扶持力度。

(三)提振需求增活力。要積極引導和擴大消費需求,為保持經濟持續增長奠定基礎。一是提高居民收入,增強消費能力。要儘快完善社保,加大財政補貼,增加就業機會,努力增加城鄉居民特別是中低收入者的收入,完善和用好消費政策,更好地滿足城鄉居民多層次、多樣化的消費需求。二是完善消費設施,提升消費市場。要在合理規劃城市商業網點,改造提升大型綜合商場,積極發展連鎖、超市、大賣場等新型流通業態的基礎上,活躍城鄉流通,培育和開拓農村消費市場,切實抓好家電下鄉及配套措施的完善。重點抓住國家大幅度增加對三農投入的機遇,加快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增強農村經濟的造血功能。三是提高消費層次,培育消費熱點。要鼓勵中高收入階層擴大消費,用政策合理引導住房、汽車、通信等消費,全面拓展信息、教育、文化、旅遊、健身休閒等消費領域。

(四)穩定出口促發展。雖然_____市外貿依存度不高,但對經濟的直接拉動作用和間接帶動作用不可低估。我們應抓住全球金融危機引發世界經濟大調整和產業大轉移以及國家促進經濟結構戰略性調整的機遇,穩定和擴大外貿出口。一是培育壯大進出口企業主體。繼續抓好企業數量的擴張,逐步提升企業的經營素質,加大培訓和扶持力度,儘快提高經營水平和效益,幫助中小出口企業解決融資難問題。二是在保住現有市場的同時,大力開拓新興市場,提高產品市場佔有率。精心組織好各種展會活動的貿易促銷,增加在手合同,擴大貿易量;鼓勵企業積極走出去主動開拓國際市場,加強出口促銷;大力推廣電子商務,擴大網上貿易。

(五)統籌城鄉促和諧。近年來,我市區域經濟發展格局發生了可喜變化,一些經濟發展基礎相對較弱縣呈現出良好的發展勢頭,速度和效益均所提升。同時,城區經濟有了明顯的提升,城區的發展不斷加快,今後一段時期,有可能是我市城區高速發展期,目前縣域和城區經濟的發展勢頭強勁,形成了竟相發展、爭先進位的濃厚氛圍,對保持全市經濟較快發展發揮了重要作用。要積極發揮縣域和城區兩個增長極作用,不僅有利於克服金融危機帶來影響,也有利於促進城鄉經濟社會和諧發展。因此,要以科學發展觀統領社會經濟發展全局,保持各縣(市)區加快發展的激情。注重引導各縣(市)區既注重經濟的總量規模和增長速度,更注重經濟運行的質量和效益,從而更好更快地促進縣域和城區經濟發展。

【第9篇】2022十三五規劃關於經濟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xx規劃將對經濟增長率作重大調整變硬性增長指標為彈性指標,用預測值代替目標值

一、上半年全市經濟運行基本情況

今年以來,面對依然嚴峻複雜的經濟形勢,市政府認真貫徹落實中央、省和市委的一系列決策部署,按照年初人代會確定的目標任務,圍繞“穩增長、促改革、調結構、惠民生”主線,大力實施“重構紹興產業、重建紹興水城”戰略,各項工作取得積極成效,計劃、預算執行情況良好,經濟運行總體平穩。具體表現為以下幾個特點:

1、主要指標平穩增長。上半年全市實現生產總值1945.63億元,增長7%。農業生產保持穩定,農業總產值同比增長2.2%。全市規上工業增加值 695.30億元,同比增長5%。35個工業行業中23個實現增長,其中以通用設備、汽車為主的裝備製造業表現較好,增加值增長8.4%。上半年服務業發展良好,實現增加值839.89億元,同比增長7.9%,高於gdp增速0.9個百分點,佔比達到43.2%。全市完成固定資產投資1120.69億元,增長14.8%,其中工業投資增長5.3%。全市完成外貿出口142.8億元,增長10%。實現全社會消費品零售總額713.13億元,增長12.3%,扣除價格因素,實際增長9.9%。6月末,全市存、貸款餘額同比分別增長6%和7.9%。上半年全市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179.56億元,同比增長 9.5%;市級完成公共財政預算收入41.94億元,同比增長6.5%。對照年初人代會確定的年度目標,除生產總值外,均實現“時間過半、任務過半”。

2、結構調整步伐加快。1-6月,全市戰略性新興產業增加值、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裝備製造業增加值分別增長7.3%、9.1%和8.4%,增幅高於面上平均值。規上工業企業新產品產值增長21.7%,快於工業總產值增長18.2個百分點,佔比達到29.4%。深入推進“四換三名”工程,完成技改投入436.3億元,同比增長17.7%,佔工業投資比重達到 76.9%。全市規上用能企業單位工業增加值能耗下降6.5%,降幅低於全省平均水平2.8個百分點。服務業投資增勢強勁,增長26.8%,高於工業投資21.5個百分點,服務業增加值佔比達到43.2%。電子商務快速發展,1-6月,我市網絡零售額68.52億元,同比增長82.72%,增速居全省第三。旅遊業繼續保持良好發展態勢,實現旅遊總收入315.1億元,增長12.4%。

3、民生保障不斷改善。上半年,居民收入穩步增長,全市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9027元,其中城鎮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24103元,農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2822元,同比分別增長10.1%、9.7%、10.8%。市區居民消費價格總水平同比上漲3%,漲幅與一季度持平。新增城鎮就業6.6萬人,落實大學生就業創業政策。公共財政預算支出同比增長13.8%,其中民生支出增長16.7%,佔公共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76.7%。

4、各項改革紮實推進。深化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大簡政放權力度,加快梳理權力清單,行政審批事項“歸零清理”411項,減少49%,向各區(縣、市)下發市級權限15項。調整完善市與xx區和市直開發區管理體制機制。積極推進“營改增”試點,為企業減負8.6億元。創新金融服務模式,上半年,全市社會融資規模661.52億元,其中直接融資額186.62億元,居全省首位。

二、需要關注的幾個問題

雖然上半年我市經濟運行總體平穩,但當前宏觀經濟形勢仍然嚴峻複雜,經濟下行壓力未見緩解,困難挑戰有增無減。要做好下半年經濟工作,特別需要重點關注以下問題:

1、高度關注發展動力不足對穩增長帶來的壓力。一是實體經濟發展依然艱難。一方面,行業、企業分化現象明顯,工業結構升級滯後所帶來的問題日益顯現,工業面臨的“去產能化”任務十分艱鉅,佔工業比重70%左右的傳統產業轉型升級步履維艱,而新興產業目前整體規模較小,尚不足以支撐我市的經濟發展。另一方面,受市場、產能、成本、價格等多重因素的困擾,部分企業生產經營困難,企業虧損面增大,盈利能力下降,不少企業仍處於無利甚至虧損狀態。上半年,全市規上工業企業利潤增幅低於去年同期1.3個百分點,其中紡織業、先進裝備製造業利潤分別下降6.1%和11.1%。二是投資整體乏力。從調查情況看,一方面大項目、優質項目缺乏,另一方面,即使有一些大項目、好項目,也因受制於土地、能耗要求高等要素制約而難以落地。上半年,全市實施億元以上重大工業項目數量較去年同期減少75只,完成投資額同比減少20.6%。市級各區塊投資增速普遍偏慢,其中xx區、高新區、袍江開發區投資均出現負增長,分別同比下降 4.3%、3.9%和10.4%。三是企業家發展信心仍然不足。企業家對行業前景心存觀望,信心普遍不足。一些企業表示,當前能維持正常運行已屬不易,面對投資可能帶來的風險和投資回報率較低的預期,對後期生產經營持謹慎態度,近期不會考慮追加投資,擴大生產規模。而對轉型升級大都感到難度大,心有餘而力不足,認為轉什麼、怎麼轉,方向不明、路子沒有,意願不強、熱情不高。

2、高度關注多重風險疊加對區域經濟健康發展帶來的影響。一是企業擔保鏈風險。企業融資難、融資貴現象依然存在,實體企業特別是小微企業資金尤其是流轉資金緊張局面未得到有效改變。我市企業擔保類貸款約佔全部銀行貸款的40%左右,隨着出險企業的增多及銀行追償力度的加大,擔保鏈內企業資金鍊、擔保鏈斷裂的風險在不斷累積。二是金融風險。據金融部門反映,逃廢債現象時有發生,銀行不良貸款率達2.53%,同比上升1.11個百分點,不良率和增幅分列全省第二、第一。企業關注類貸款餘額 269億元,比年初增加94.26億元。在不良貸款持續上升情況下,銀行與企業之間的不信任感加劇,轄內部分銀行業金融機構出現授信審批權限上收的情況,金融信用環境受損,對區域經濟金融影響較大。三是房地產風險。前幾年,我市制造業企業將主業作為融資平台,涉足房地產業的不在少數。當前,受房地產市場疲軟的拖累和實體經濟不景氣的影響,這些企業經營舉步維艱。如下半年房地產市場行情進一步走低甚至大幅波動,對這類涉房企業帶來的傳導影響將會是雪上加霜,甚至是滅頂之災。與此同時,由於政府融資平台貸款的還款來源中土地出讓收入佔比超過三分之一,房地產風險導致土地市場轉冷,還將對政府融資平台還款帶來巨大壓力,

3、高度關注日益凸顯的財政收支矛盾對促進經濟社會發展和保障改善民生帶來的難度。從收入看,實體經濟無明顯復甦,房地產交易持續走弱,新的經濟增長點又尚未形成,帶來相關税收的增長乏力。而清費減税政策的進一步施行和“營改增”改革的不斷深化,使收入增長的空間進一步壓縮。雖然上半年財政收入完成情況良好,但增長部分來自於跨年度入庫因素拉動,因而下半年組織收入的難度和壓力不小。從支出看,促進經濟穩定增長、調整優化經濟結構、保障改善民生,都需要堅實的財力支撐和保障。而推動“五水共治”,加強創新驅動,推進“美麗鄉村”建設等又形成了新的剛性支出,財政收支矛盾日益凸顯,實現財政收支平衡的難度進一步加大。

三、下半年工作建議

面對全球經濟復甦緩慢和國內處於經濟增長速度換擋期、結構調整陣痛期和前期刺激政策消化期所帶來的困難和風險,靠“出口、投資、消費”三駕馬車來短期拉動經濟增長的方式顯然已經不夠。必須以改革的勇氣和智慧,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依靠“制度變革、要素升級和結構優化”這三大發動機,堅定不移地堅持經濟轉型升級發展方向,加快產業結構調整步伐,努力夯實產業基礎,不斷提高我市經濟發展的質量和效益,確保完成全年經濟社會發展的各項目標任務。

1、全力以赴穩增長。堅持工業強市不動搖,集中精力抓實體經濟發展。當前要強化企業服務,對企業普遍面臨的問題進行面上的幫扶,對重點行業、重點企業進行一對一的幫扶,提振企業家的發展信心。要進一步加大產業扶持力度,在資金、用地、用能上向先進製造業和新興產業傾斜,對已出台的經濟扶持激勵政策要及時落實兑現。繼續做好引進世界500強企業、對接央企和推進越商迴歸工作,支持有條件的企業開展併購重組。紮實開展金融支持經濟“百日服務”和企業減負“陽光行動”等服務活動,落實好八月五日國務院辦公廳下發的《關於多措並舉着力緩解企業融資成本高問題的指導意見》文件精神,積極推進融資模式、金融產品和金融服務創新,緩解企業融資難、貴問題,保證資金直接流向實體經濟,支持實體經濟穩定發展。要重抓有效投資和項目推進,加快重大項目特別是產業類項目的審批、落地、開工、投產,形成新的生產能力。加快建立民間投資重大項目“綠色通道”,儘快形成新的經濟增長點。

2、持之以恆調結構。堅持創新驅動戰略,向技術進步、人力資本和信息化要經濟發展和成長的空間,向結構調整要經濟發展的新動力和增長點。繼續抓好農業“兩區” 建設,培育新型經營主體,加快農業現代化步伐。以現代裝備製造、生命健康、通用航空等新興產業為重點,着力推進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加大技改投入力度,深入實施“四換三名”工程,積極培育十大產品和產業鏈,推動傳統優勢產業改造升級。加大企業產品出口扶持力度,支持企業培育品牌、拓展市場,促進外貿轉型升級。充分發揮服務業對穩定增長和吸納就業的巨大作用,以產業轉型升級需求和民生需求為導向,加快生產製造與信息技術服務的融合,大力發展電子商務、研發設計、物流、服務外包、生命健康、養老、休閒旅遊等服務業,建立起符合我市生產、生活實際的生產性服務業和生活性服務業並重、現代服務業與傳統服務業並舉的服務業新格局,打造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的新引擎。

3、堅定不移抓改革。全面推進資源要素市場化配置改革,加快完善企業綜合經濟效益排序評價體系,探索推進排污、用能等要素市場化交易機制,促進產業結構調整,推動經濟轉型升級。深入推進行政審批制度改革,加快建立“三張清單一張網”,繼續加大對各區(市、縣)和市直開發區的放權力度,激發各區塊的發展活力。尤其要突出開發區“創新發展‘孵化器’、招商引資主戰場、税源培育主平台”作用,充分發揮產業平台的集約集聚功能,積極謀劃、實施一批對紹興經濟具有長遠發展意義的產業項目,並在要素保障、政策激勵上予以傾斜、支持,不斷完善開發區基礎配套設施,充分發揮“國字號”開發區的龍頭帶動作用,切實做強產業平台。進一步理順區劃調整後的管理體制、機制,進一步明確發展定位,深化各項改革,加強資源、人才的合理配置,加大政策支持力度,促進越城、柯橋、上虞等區塊的深度融合,充分發揮綜合效益,推動市區經濟加快發展。

4、多措並舉化風險。建立和完善政銀企三方協作聯動機制,構建銀企“同進共退”機制,做好區域性金融風險的化解防控工作。切實加強對經濟運行的監測分析,定期排查,有效加強風險預警和防範。對風險企業要“一廠一策”,通過融資支持、應急轉貸、整合重組、破產清算等多種方式,分類處置化解,努力降低擔保鏈傳導風險。推進地方信用信息共享平台建設,建立完善誠信激勵和失信懲戒機制,堅決打擊逃廢債行為,抓好輿情環境建設,努力營造良好的金融信用環境。加強政府融資平台債務風險管理,結合我市財政收入增長情況,合理控制融資總量,有效防範地方政府性債務風險。

【第10篇】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運行狀況調查報告範文

推進農村税費改革是黨中央國務院在新時期為解決“三農”問題採取的一項重要決策,對促進農村經濟和社會發展具有重要而深遠的意義。2022年以來按照省、市農村税費改革試點工作的部署,我縣全面推進了農村税費改革,農民負擔明顯減輕,進一步規範了農村税費制度,但是隨着農村税費改革的不斷深入,目前鄉鎮財政收支矛盾,入不敷出的問題很嚴重,影響了地方財政的正常運轉和多項事業的發展。

一、税費改革前,鄉鎮財政運行狀況

税費改革前,各鄉鎮財政主要由預算內資金、預算外資金和自籌資金三部分組成,三大塊資金的收支情況:1、預算內資金。支出主要用於農村生產、基礎設施建設,提供公共服務,行政事業部門的工資及公用經費等。但目前的支出大部分集中在行政、事業部門(主要是中國小)的工資和公用經費。即典型的“吃飯財政”。收入來源主要是農業税、農業特產税及工商類税收等税收收入。2、預算外資金。支出主要用於維持政府部門的日常運轉,即政府部門的辦公用品、交通費用、招待費等。收入來源主要是收費。3、自籌資金。支出主要用於農村公共建設、公共服務、教育支出及農村集體福利等。收入來源主要有鄉鎮內企業上交利潤和管理費、鄉統籌、各種集資收入及各種罰沒款收入等。經調查我縣33個鄉鎮税改前,收支情況都有少量缺口,缺口在10萬元以下的有7個鄉鎮,10萬元—50萬元的有16個鄉鎮,50萬元-100萬元的有8個鄉鎮,100萬元以上的有2個鄉鎮。現看一下税改前我縣某鄉鎮的收支情況。財政收入總計:321萬元。①上級補助收入170萬元元(其中:税收返還49萬元、體制定補47萬元、追加專項74萬元);②本級收入121萬元(其中:國税收入21萬元、地税收入81萬元、罰沒收入19萬元);③集資收入約30萬元。2、財政支出總計為375萬元,其中①機關支出182萬元(人員工資60萬元、公用經費122萬元);②所屬部門事業費支出43萬元;③鎮級五項統籌支出150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税費改革前,雖然鄉鎮財政資金有缺口,但由於可以暗中自由調劑“鄉統籌”資金,而資金缺口又可以變相轉嫁到農民身上,鄉鎮財政依然能基本維持日常運轉,問題還不至於“顯性化”。

二、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運行狀況

税費改革後,中央明確規定取消農村教育集資等專門面向農民徵收的行政事業收費和政府性資金集資,取消現行的按農民上年人均純收入按一定比例徵收的鄉統籌費,“村提留”中的公積金被剔除出去,由村民按“一事一議”的辦法籌資。這樣,在分税制改革税收收入被大大縮減和農村税費改革後,連鄉鎮向農民收費集資的口子也紮緊了,有效地堵住了“三亂”,鄉鎮財政預算外收入及自籌資金大幅度地減少,上級財政下撥的轉移支付資金,屬於專款專用,嚴禁擠佔挪用,在三大塊資金收入同時大量減少的情況下,大部分鄉鎮財政難以為繼。同一個鄉鎮税改後的財政收支情況。鎮本級收入134萬元(其中:地税、農業税收入101萬元、罰沒收入3.6萬元、農業税附加收入26.4萬元、行政事業費收入3萬元。財政支出為349萬元,其中①機關支出235萬元(人員工資100萬元元;公用經費135萬元);②所屬部門事業費支出41萬元;③鎮級税改資金專項支出103萬元。

由此可以看出,農村税費改革後,有效地遏制了“三亂”之風的蔓延,鄉鎮財政預算外資金及自籌資金大幅減少,原來彌補財政收支缺口的維持機制被打破,鄉鎮債務償還失去依靠,積累已久的鄉鎮財政問題最終完全凸顯。

三、税費改革後,鄉鎮財政面臨的困難和問題

1、收支矛盾日益突出。各鄉鎮財源基礎薄弱,新的財源增長點少,財政收入增加緩慢。財政普遍存在收入的增加跟不上剛性支出增加的需要。我縣2022年鄉鎮完成財政收入總計5443萬元,其中:國税完成1981萬元、地税完成3141萬元、罰沒及行政性收費等其它收入321萬元。同年我縣鄉鎮一般支出總計21198萬元,比上年增長51.3%,普遍鄉鎮收入的增幅低於支出的增幅,總收支差額在15755萬元,其中500萬元以上的12個鄉鎮,400萬元以上的8個鄉鎮,400萬元以下的13個鄉鎮,收支差額呈增加的趨勢,收支矛盾尖鋭。

2、鄉鎮債務包袱沉重。據調查鄉鎮負債非常普遍,至2022年未,各鄉鎮欠世行貸款1387萬元,欠農民基金會貸款4544萬元,欠財政週轉金3280萬元,就這三項合計高達9212萬元,超過500萬元以上的7個鄉鎮,100萬元以上的18個鄉鎮,100萬元以下的8個鄉鎮,遠遠超出了鄉鎮的承受能力,比如我縣通江口鄉欠財政週轉金254萬元,欠世行貸款189萬元,欠中央債貸款171萬元,三項總計高達600多萬元。各鄉鎮債務形成的原因既有多年財力不足積累的因素,也有其他政府行為失當轉化的因素。鄉鎮難以還上欠款,上級財政只得採用扣款的辦法,使本來困難的鄉鎮財政“雪上加霜”。

3、財政支持公共事業發展的能力嚴重不足,多數鄉鎮財力不寬裕,用於支持發展的財力捉襟見肘。鄉鎮成為名副其實的“吃飯財政”,鄉鎮財政僅僅成了發工資的“大出納”,沒有能力支持公共事業建設,影響了鄉鎮的發展。

4、鄉鎮機構臃腫,供養人員過多。我縣共有33個鄉鎮、429個鄉鎮事業單位機構納入改革範圍,重新核定事業編制1579個,目前我縣實有在職人員2362人,截止到目前我縣33個鄉鎮全部完成事業單位進行改革分流任務,聘任1579人,未聘任783人,辦理提前退休313人。各鄉鎮事業編制人員雖然進行了精簡分流,但由於政策不完善,改革成本過大,難以將改革落實到位,這次事業編制改革資金缺口非常大,對自願辭去公職的170人需發放辭職金246萬元,對末聘人員783人,需資金730萬元,拖欠鄉鎮所有在職事業人員工資1.3億元,提前辦理退休的需資金390萬元,改革前已退休的需資金765萬元,改革後重新競聘上崗的需資金1555萬元,總計需投入資金1.7億元,精簡下來的人員並沒有給予一定的經濟補償,退休人員領取不到養老金,上崗人員不能正常發放工資,鄉鎮財政經濟也沒有因此而緩解,上訪問題比較嚴重。

5、各鄉鎮招商引資形成規模的工業企業很少,有些企業都是涉農企業,税收含量少,對財政貢獻極小,僅交納一些所得税和其它小額税種,增值税為零,缺少高税收的工業企業、龍頭企業,靠招商引資增加税收短期內無法擺脱財政困境。

6、農村基礎設施建設支出缺口較大。税費改革後,取消了鄉鎮村道路建設費,集資和村提留,鄉鎮村道路的建設要求列入鄉鎮財政預算,村鄉道路的修建,則通過村民“一事一議”方式加以解決,但村民的覺悟並不是很高。有些問題通過“一事一議”很難解決。全縣鄉級道路支出缺口大約在219萬元。同樣用於農村水利設施建設、土地治理等方面的支出,税改後同樣捉襟見肘,中央、省等上級財政雖然加大了農業基礎設施建設的投入,但這塊轉移支付大都是有條件的,即需要鄉鎮財政一定的比例配套,大部分鄉鎮無力解決配套資金,配套資金少則幾十萬、多則上百萬,鄉鎮根本拿不出這筆資金。

7、農村社會保障體系的建立受到了較大沖擊。文化、衞生等其他農村公益事業支出無保障。税改後對大部分鄉鎮而言,若上級政府轉移支付資金不到位,不要説建立完善的保障支出體系,就連現有的軍烈屬、優撫對象、五保户供養等支出都出現了嚴重資金缺口。優撫支出資金缺口31萬元,五保户資金缺口1327萬元,計劃生育專職幹部工資缺口46萬元,鄉鎮敬老院工服人員工資、房屋維修等費用資金缺口66萬元,原村幹部退休人員、公傷人員費用缺口366萬元,農村殯葬補助資金缺口184萬元,村部的房屋維修,按每村每年1萬元的標準測算,資金缺口429萬元,農村中國小險房改造資金缺口3669萬元,以上資金總的缺口為6118萬元。這些資金税改前絕大部分來源於“三提五統”,税改後卻沒有着落。

四、緩解鄉鎮財政困難的對策、建議

1、切實轉變觀念,提高對鄉鎮財政工作的認識。鄉鎮財政是鄉鎮綜合實力的集中反映,做好鄉鎮財政工作,事關農村改革、發展和穩定的大局。各級政府特別是鄉鎮黨委、政府必須提高對財政工作的認識,正確看待財政與經濟的關係,緊緊圍繞農民增收、財政增收這兩個重點,制定切合實際的經濟發展思路,選準發展方向和財源增長點。靠經濟的發展增加財源,通過財政促進經濟發展。

2、圍繞農業產業化和資源開發,通過招商引資大力發展有税源的企業。根據市場要求,想方設法搞好資源開發,把資源轉變為財源,通過招商重點扶持好民營企業、龍頭企業、加工型企業,增加勞動力、提高社會化服務。

【第11篇】關於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為了更準確的掌握全縣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運行情況,以利於更有針對性的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提高辦學水平,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的意見》(宜縣府辦〔xx〕42號)精神,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49所(其中國中46所,國小3所)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實際調研,發現我縣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二、寄宿制學校建設的主要經驗和成績

1、寄宿制學校建設整合了教育資源,使全縣義務教育逐步走上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至xx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共建寄宿制學校49所,寄宿學生41164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38%。自寄宿制國中建設以來,全縣共撤併國中(含戴帽國中)30所,並剝離了縣一中、縣二中、蕨溪中學、白花中學四所高完中的國中部,將四所高完中辦為純高中。利用撤併的國中校舍合理調整國小布局,全縣國小xx年476所,至xx年381所,撤併國小95所。寄宿制學校建設較好的整合了教育資源,避免了重複建設,為國家節約了數千萬教育經費;改變了學校過於分散、規模過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規模發展的道路;改變了教師分不進、留不住,學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學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走上了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部分年齡大、素質偏低的村小教師到寄宿制學校當生活老師,充分發揮他們耐心細緻的特長,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2、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學生在校安全。家長將學生交給學校最大的擔心是安全,寄宿制學校最大的壓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當然是寄宿制學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學校陸續安裝校園監控系統,對校園進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監控。學校實行半封閉管理,住校學生必須完善請假手續才能出校園。家長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學校門衞24小時值班,學校行政和班主任輪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學生定牀定位,有序管理,寢室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吃住在學生寢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寢室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女管理人員。寄宿制學校均與當地醫院取得了聯繫,不論什麼時候學生有病,醫生都能及時出診或者候診。

3、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後勤服務和飲食衞生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學生正處於身體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寄宿制學校必須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學生每週的食譜公佈在黑板上,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饅頭、稀飯,午餐、晚餐是葷素搭配,都是變換口味做的,買米買菜專人檢查質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樣制度和措施,使學生吃得放心,吃得營養。部分學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選擇。建立試嘗留樣和學生餐前食堂巡視制度,值周教師守候學生用餐制度。為保證飲食安全,學校一律要求學生自帶餐具。學校早晚為學生提供洗用熱水(國小生用水由教師調好水温並放給學生),保證學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寄宿制學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規章制度、管理職責,保障寄宿制學校正常運行,保證學生課外活動、體育鍛煉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國小生早上由生活老師帶領鍛鍊身體,晚上看電視(新聞、少兒動畫、國小生禮儀行為習慣等內容的光碟),自由閲覽、製作手工,每月一次文體活動(表演或者比賽),讓學生玩得高興,過得充實、學得愉快。國中寄宿制學生在保證課外活動和睡眠時間的前提下組織上早晚自習,一般上一節早自習,二至三節晚自習。

5、寄宿制學校建立了家校聯繫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間週一次家長回執單,瞭解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有條件的及時整改,暫不具備條件的向家長做好解釋。實行家長訪談日製度,每期不少於一次家長座談會。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辦學條件與家長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縣寄宿制學校僅能滿足不到40%的學生住宿,加上義務教育學校不收住校費,且住校學生中有50%(今後這一比例還要逐步提高)的學生還能享受生活補助(國中每生每年750元、國小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學生及其家長強烈要求住校;由於學校的住宿條件有限,學校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稍微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學生及其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矛盾。

2、寄宿制學校安全壓力及管理難度將面臨進一步加大。部分學校宿舍、食堂等修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達標,供電線路老化。由於住校學生人數增多,為了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部分學校只能在學生宿舍加牀,有的學校兩個人睡一張牀,有的學校幾十個學生住一間大寢室。安全及衞生防疫隱患多,壓力極大。在為學生提供後勤服務,如開水供應、熱水供應以及學生學習、紀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3、寄宿制學校運轉成本增加,經費嚴重不足。要解決學生住宿問題,學校就得購買牀鋪、牀墊等。由於有住校學生在,必須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學校就要增加諸如寢室管理、早晚自習輔導、樓道值班、寢室值班等經費支出。有住宿學生在,水費、電費、維修費等相應增加。而現在的生均公用經費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個標準,均為國小每生每年263元、國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學校經濟壓力很大,住校的學生越多,學校的經濟壓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學校教職工編制緊缺。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文件規定,國小每班不得超過45人,中學每班不得超過50人。目前執行的教職工編制標準為國小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23-25,國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8-21。現在寄宿制學校沒有增加管理人員編制,全部是由任課教師代管,也就是説一個國中班級兩個多不到三個教職工,除了上完十幾門學科課程以外以外,還要負責寄宿學生的管理。寄宿制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師超負荷工作,出現嚴重的身心疲憊,教師隊伍不穩定,不能保證工作質量,學校無法正常運行。

5、寄宿制學校債務沉重。我縣利用社會力量建設學生宿舍的鄉鎮學校有18個,總建築面積24500平方米,總投資1590萬元。近年來,學校收取的住宿費除用於改善學生住宿條件和對住校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外,償還了部分籌建學生宿舍的債務。現仍有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未償還。這些債務均為學校內部向教師的借款。

四、解決寄宿制學校突出問題的建議

1、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的基礎建設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一批適合農村學生住校就讀的食堂、宿舍等基礎設施,以滿足廣大人民羣眾及學生住校就讀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學校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必須保證學校正常運行,就要增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至少寄宿制國中師生比保證1:15的比例,國小寄宿制師生比保證1:19的比例,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有基本管理人員。

3、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在取消收取住宿費後,必須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詳細測算,國中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國小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的基本運轉。具體情況見附件:宜賓縣觀音鎮國中和宜賓縣高場鎮國中經費收支細目。

4、制定寄宿制學校管理辦法,落實管理責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寄宿制學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飲食管理、衞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寄宿制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

5、目前,學生宿舍未償還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停收住校費後學校已無償還來源。為確保社會穩定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建議由縣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攤迅速安排償還。

【第12篇】目前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的調查報告

目前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的調查報告

目前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的調查報告_____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已從站點建設階段全面轉入管理使用階段,各區、縣(市)正在結合當地實際積極組織學用活動,所有已建站點也在發揮應有的資源優勢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面的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為了全面的掌握站點終端設備的使用和運行情況,我們對_____的545個終端站點,其中鄉鎮遠教培訓中心32個,村級站點513個,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現將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一、終端設備運行使用現狀遠教終端站點經過一年多的使用,必然會出現各種故障,加之遠程教育對設備運行的穩定性要求很高,故障排除和日常維護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及時排除設備故障,有效地做好維護保養,才能為發揮站點效益,服務農村黨員幹部打下良好的基礎。

調查顯示,站點設備中最易出現故障的就是電腦,這與目前世界電腦業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也與農村當前的科技發展現狀有必然聯繫。一是電腦設備本身存在易損性。

終端設備的硬件保養、軟件更新、病毒防治都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的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或一蹴而就。二是當前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天、地網絡信號質量不過硬。

網絡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固然驚人,但向農村延伸的步伐明顯緩慢,加之電信部門長期處於壟斷經營地位,其網絡傳輸設施和服務質量也很難達到遠程教育的要求。三是操作人員水平偏低。

各地雖然對操作員進行了多次強化培訓,但少數人員由於知識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很難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對於一些常見的小故障無法自行解決,如雷雨天未關電源導致燒壞,隨意下載軟件程序破壞系統等。尤其是

一、二期終端站點建成已有大半年時間,各地在使用設備開展學用活動的同時也正在改善網絡條件,排除硬件故障,但目前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據調查,每個區、縣(市)

一、二期終端站點中約有40處於半運行狀態(無法上網或無法正常收看流媒體節目),20處於基本癱瘓狀態,即只能收看電視機,電腦設備已閒置無法使用,另有10的站點設備保護不到位,出現遺失或被盜的現象。

二、設備故障的原因分析出現上述情況有三個方面主要原因:一是站點分佈線長面廣,各地環境差異較大,不便於統一安排使用和維護。二是維護力量不充足,反應不迅速。

按照市委遠教辦規定,各區、縣(市)遠教終端設備在保修期內由各安裝公司負責售後服務及設備維護,但目前幾大商家均未成立技術力量充足的專業維護隊伍,雖然有一兩名技術員採取打游擊的方式輪流作業,卻遠遠無法滿足維護要求。三是少數站點管理不到位,導致設備安全係數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建在村部、企業、站所的站點,由於無人長期居住看守,設備遺失現象無法徹底解決。

三、建議與對策鑑於以上情況,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進一步改善網絡及硬件質量,提高站點使用率。所謂流水不腐,户樞不蠹,終端設備只有經常使用,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才不至於因擱置而損壞。

同時,提高天、地網絡的信號質量是提高各站點學習的先決條件,調查中發現未經常到站點參加個性化學習的黨員幹部中有80都是因為無法上網或信號不穩定。因此,遠教辦要進一步加強與電信部門聯繫,共同商討對策,改善網絡質量。

2、繼續加強操作員培訓,提高操作水平。各區、縣(市)、各鄉鎮都已經認識到操作員的技術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用活動的開展,_____遠教辦建立了縣委遠教中心、鄉鎮遠教辦協同配合的兩級培訓體系,採取定期考核推動班級授課,技術比武促進小組交流,個別輔導帶動典型培養等三種模式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的技術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組建設備維護專兼職隊伍,充實技術力量。結合第三期站點建設工作,與商家協商,並督促其成立專業維護隊伍,各地遠教辦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

同時,各區、縣(市)整合社會力量(電腦公司、計算機學校等)組建兼職隊伍,採用市場手段抓好設備維護。

4、建立設備維護的快速反應機制。設備維護貴在快,為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從出現故障,上報彙總到分析排查,技術處理各個環節都要有章可循,有序進行。

_____遠教辦採取“設備故障通知單反饋回收”的辦法,要求商家在接到維護通知後24小時內解決故障並反饋信息,有效地促進了終端設備的維護工作。

在百度搜索:目前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的調查報告

【第13篇】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調查報告

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調查報告

遠教終端設備運行及維護工作調查報告

**市農村黨員幹部現代遠程教育試點工作已從站點建設階段全面轉入管理使用階段,各區、縣(市)正在結合當地實際積極組織學用活動,所有已建站點也在發揮應有的資源優勢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全面的技術保障和智力支持。為了全面的掌握站點終端設備的使用和運行情況,我們對**的545個終端站點,其中鄉鎮遠教培訓中心32個,村級站點513個,進行了詳細的調查,現將研究情況總結如下。

一、終端設備運行使用現狀

遠教終端站點經過一年多的使用,必然會出現各種故障,加之遠程教育對設備運行的穩定性要求很高,故障排除和日常維護工作就顯得非常重要。只有及時排除設備故障,有效地做好維護保養,才能為發揮站點效益,服務農村黨員幹部打下良好的基礎。

調查顯示,站點設備中最易出現故障的就是電腦,這與目前世界電腦業的發展趨勢相吻合,也與農村當前的科技發展現狀有必然聯繫。一是電腦設備本身存在易損性。終端設備的硬件保養、軟件更新、病毒防治都是一項長期性、經常性的工作,不可能一勞永逸或一蹴而就。二是當前中小城市,尤其是農村天、地網絡信號質量不過硬。網絡在中國的發展速度固然驚人,但向農村延伸的步伐明顯緩慢,加之電信部門長期處於壟斷經營地位,其網絡傳輸設施和服務質量也很難達到遠程教育的要求。三是操作人員水平偏低。各地雖然對操作員進行了多次強化培訓,但少數人員由於知識水平低、接受能力弱,很難掌握基本操作程序,對於一些常見的小故障無法自行解決,如雷雨天未關電源導致燒壞,隨意下載軟件程序破壞系統等。 尤其是一、二期終端站點建成已有大半年時間,各地在使用設備開展學用活動的同時也正在改善網絡條件,排除硬件故障,但目前的現狀仍然不容樂觀。據調查,每個區、縣(市)一、二期終端站點中約有40處於半運行狀態(無法上網或無法正常收看流媒體節目),20處於基本癱瘓狀態,即只能收看電視機,電腦設備已閒置無法使用,另有10的站點設備保護不到位,出現遺失或被盜的'現象。

二、設備故障的原因分析

出現上述情況有三個方面主要原因:一是站點分佈線長面廣,各地環境差異較大,不便於統一安排使用和維護。二是維護力量不充足,反應不迅速。按照市委遠教辦規定,各區、縣(市)遠教終端設備在保修期內由各安裝公司負責售後服務及設備維護,但目前幾大商家均未成立技術力量充足的專業維護隊伍,雖然有一兩名技術員採取打游擊的方式輪流作業,卻遠遠無法滿足維護要求。三是少數站點管理不到位,導致設備安全係數得不到保障,尤其是建在村部、企業、站所的站點,由於無人長期居住看守,設備遺失現象無法徹底解決。

三、建議與對策

鑑於以上情況,我們提出如下幾點建議。

1、進一步改善網絡及硬件質量,提高站點使用率。所謂流水不腐,户樞不蠹,終端設備只有經常使用,充分發揮其綜合功能,才不至於因擱置而損壞。同時,提高天、地網絡的信號質量是提高各站點學習的先決條件,調查中發現未經常到站點參加個性化學習的黨員幹部中有80都是因為無法上網或信號不穩定。因此,遠教辦要進一步加強與電信部門聯繫,共同商討對策,改善網絡質量。

2、繼續加強操作員培訓,提高操作水平。各區、縣(市)、各鄉鎮都已經認識到操作員的技術水平高低直接影響到學用活動的開展,**遠教辦建立了縣委遠教中心、鄉鎮遠教辦協同配合的兩級培訓體系,採取定期考核推動班級授課,技術比武促進小組交流,個別輔導帶動典型培養等三種模式開展了形式多樣,豐富的技術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3、組建設備維護專兼職隊伍,充實技術力量。結合第三期站點建設工作,與商家協商,並督促其成立專業維護隊伍,各地遠教辦為其提供必要的幫助。同時,各區、縣(市)整合社會力量(電腦公司、計算機學校等)組建兼職隊伍,採用市場手段抓好設備維護。

4、建立設備維護的快速反應機制。設備維護貴在快,為此,必須建立一套完善的工作機制,從出現故障,上報彙總到分析排查,技術處理各個環節都要有章可循,有序進行。**遠教辦採取“設備故障通知單反饋回收”的辦法,要求商家在接到維護通知後24小時內解決故障並反饋信息,有效地促進了終端設備的維護工作。

【第14篇】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的調查報告

一、調查的基本情況

根據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的要求,為了更準確的掌握全縣義務教育寄宿制學校的管理運行情況,以利於更有針對性的加強寄宿制學校管理,提高辦學水平,根據縣人民政府辦公室《關於做好農村中國小布局調整和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工作的意見》(宜縣府辦〔XX〕42號)精神,對全縣義務教育階段49所(其中國中46所,國小3所)寄宿制學校管理、運行情況進行了調研。通過實際調研,發現我縣寄宿制學校建設取得了顯著的成績,但同時也存在不少突出的亟待解決的問題。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二、寄宿制學校建設的主要經驗和成績

1、寄宿制學校建設整合了教育資源,使全縣義務教育逐步走上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至2012年,全縣義務教育階段共建寄宿制學校49所,寄宿學生41164人,佔義務教育學生總數的38%。自寄宿制國中建設以來,全縣共撤併國中(含戴帽國中)30所,並剝離了縣一中、縣二中、蕨溪中學、白花中學四所高完中的國中部,將四所高完中辦為純高中。利用撤併的國中校舍合理調整國小布局,全縣國小XX年476所,至2012年381所,撤併國小95所。寄宿制學校建設較好的整合了教育資源,避免了重複建設,為國家節約了數千萬教育經費;改變了學校過於分散、規模過小的局面,逐步走上規模發展的道路;改變了教師分不進、留不住,學生大量流失的局面,學生享受到了優質教育資源,逐步走上了優質均衡發展的道路。部分年齡大、素質偏低的村小教師到寄宿制學校當生活老師,充分發揮他們耐心細緻的特長,調動了他們的工作熱情。

2、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安全管理,保障寄宿學生在校安全。家長將學生交給學校最大的擔心是安全,寄宿制學校最大的壓力也是安全,因此安全管理理所當然是寄宿制學校的第一管理。寄宿制學校陸續安裝校園監控系統,對校園進行全方位全程安全監控。學校實行半封閉管理,住校學生必須完善請假手續才能出校園。家長可以到校看望孩子。學校門衞24小時值班,學校行政和班主任輪流值班(住值班室)。住校學生定牀定位,有序管理,寢室管理人員24小時值班,吃住在學生寢室的值班室,且女生寢室的管理人員必須是女管理人員。寄宿制學校均與當地醫院取得了聯繫,不論什麼時候學生有病,醫生都能及時出診或者候診。

3、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後勤服務和飲食衞生管理,為學生健康成長提供保障。學生正處於身體成長髮育的關鍵時期,寄宿制學校必須對學生的健康成長負責。學生每週的食譜公佈在黑板上,接受學生、家長和社會監督。早餐一般是包子、饅頭、稀飯,午餐、晚餐是葷素搭配,都是變換口味做的,買米買菜專人檢查質量,有完善的食品留樣制度和措施,使學生吃得放心,吃得營養。部分學校的食堂可以提供“小炒”,供家庭經濟條件較好的學生選擇。建立試嘗留樣和學生餐前食堂巡視制度,值周教師守候學生用餐制度。為保證飲食安全,學校一律要求學生自帶餐具。學校早晚為學生提供洗用熱水(國小生用水由教師調好水温並放給學生),保證學生生活安全。

4、寄宿制學校強化了全面質量管理,促進學生綜合素質的提高。寄宿制學校建立健全了一整套規章制度、管理職責,保障寄宿制學校正常運行,保證學生課外活動、體育鍛煉和良好行為習慣養成。國小生早上由生活老師帶領鍛鍊身體,晚上看電視(新聞、少兒動畫、國小生禮儀行為習慣等內容的光碟),自由閲覽、製作手工,每月一次文體活動(表演或者比賽),讓學生玩得高興,過得充實、學得愉快。國中寄宿制學生在保證課外活動和睡眠時間的前提下組織上早晚自習,一般上一節早自習,二至三節晚自習。

5、寄宿制學校建立了家校聯繫制度,形成了教育合力。間週一次家長回執單,瞭解家長對學校的建議和意見,對家長提出的問題有條件的及時整改,暫不具備條件的向家長做好解釋。實行家長訪談日製度,每期不少於一次家長座談會。

三、存在的困難和問題

1、辦學條件與家長需求的矛盾非常突出。目前,全縣寄宿制學校僅能滿足不到40%的學生住宿,加上義務教育學校不收住校費,且住校學生中有50%(今後這一比例還要逐步提高)的學生還能享受生活補助(國中每生每年750元、國小每生每年500元),很多學生及其家長強烈要求住校;由於學校的住宿條件有限,學校根本不能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稍微處理不好就可能導致學生及其家長與學校之間的矛盾。

2、寄宿制學校安全壓力及管理難度將面臨進一步加大。部分學校宿舍、食堂等修建於上世紀60、70年代,消防通道等不達標,供電線路老化。由於住校學生人數增多,為了滿足學生及其家長的要求,部分學校只能在學生宿舍加牀,有的學校兩個人睡一張牀,有的學校幾十個學生住一間大寢室。安全及衞生防疫隱患多,壓力極大。在為學生提供後勤服務,如開水供應、熱水供應以及學生學習、紀律、品行等方面的管理難度越來越大。

3、寄宿制學校運轉成本增加,經費嚴重不足。要解決學生住宿問題,學校就得購買牀鋪、牀墊等。由於有住校學生在,必須安排人員進行管理,學校就要增加諸如寢室管理、早晚自習輔導、樓道值班、寢室值班等經費支出。有住宿學生在,水費、電費、維修費等相應增加。而現在的生均公用經費寄宿生和非寄宿生都是一個標準,均為國小每生每年263元、國中每生每年403元,寄宿制學校經濟壓力很大,住校的學生越多,學校的經濟壓力就越大。

4、寄宿制學校教職工編制緊缺。按照省政府辦公廳文件規定,國小每班不得超過45人,中學每班不得超過50人。目前執行的教職工編制標準為國小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23-25,國中教職工與學生比為1:18-21。現在寄宿制學校沒有增加管理人員編制,全部是由任課教師代管,也就是説一個國中班級兩個多不到三個教職工,除了上完十幾門學科課程以外以外,還要負責寄宿學生的管理。寄宿制學校教師工作壓力大,教師超負荷工作,出現嚴重的身心疲憊,教師隊伍不穩定,不能保證工作質量,學校無法正常運行。

5、寄宿制學校債務沉重。我縣利用社會力量建設學生宿舍的鄉鎮學校有18個,總建築面積24500平方米,總投資1590萬元。近年來,學校收取的住宿費除用於改善學生住宿條件和對住校學生的教育教學管理外,償還了部分籌建學生宿舍的債務。現仍有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未償還。這些債務均為學校內部向教師的借款。

四、解決寄宿制學校突出問題的建議

1、加大對寄宿制學校的基礎建設投入,在最短的時間內建設一批適合農村學生住校就讀的食堂、宿舍等基礎設施,以滿足廣大人民羣眾及學生住校就讀的需求。

2、增加寄宿制學校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實施寄宿制學校建設,必須保證學校正常運行,就要增設管理人員和服務人員編制,至少寄宿制國中師生比保證1:15的比例,國小寄宿制師生比保證1:19的比例,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有基本管理人員。

3、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在取消收取住宿費後,必須提高寄宿制學校生均公用經費標準,經詳細測算,國中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200元以上,國小寄宿生每生每年應比非寄宿生高150元以上,才能保證寄宿制學校的基本運轉。具體情況見附件:宜賓縣觀音鎮國中和宜賓縣高場鎮國中經費收支細目。

4、制定寄宿制學校管理辦法,落實管理責任,完善管理制度,全面加強寄宿制學校的住宿管理、安全管理、飲食管理、衞生管理和教育教學管理,推進寄宿制學校管理的制度化、規範化和科學化。

5、目前,學生宿舍未償還債務本金430.81萬元,利息156萬元,共計本息586.81萬元,停收住校費後學校已無償還來源。為確保社會穩定和學校正常教學秩序,建議由縣以上政府按比例分攤迅速安排償還。

【第15篇】石家莊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的調查報告

一、全市民營經濟運行狀況及其特點

2、民營經濟大發展、快發展的局面業已形成。省、市民營經濟工作會議後,我局把貫徹落實省、市《關於進一步鼓勵、支持和引導民營經濟發展的若干意見》作為今後一個時期的工作重點,不斷解放思想,更新觀念,工作力度進一步加大。特別是各縣(市)區黨委、政府,把民營經濟發展擺到更加突出的位置,相繼出台了一系列加快民營經濟發展的文件和意見,尤其是在市場準入,税收減免、行政收費、土地徵用、基礎設施建設以及獎勵機制等方面,從政策和制度上進行了調整完善,激發了廣大羣眾發展民營經濟的熱情。礦區在全區開展了以不評不議抓經濟、不爭不論促發展為主題的思想解放大討論活動,重點消除對民營經濟認識上的誤區。為充分調動各級各方面的創業熱情,按照高起點定位,低門檻進入;高效率動作,低成本擴張的原則,制定出台了具有前瞻性的政策措施,堅持私營個體一起上,一、二、三產齊發展。對執法執紀部門嚴格實行零罰款零攤派,搭建了發展民營經濟的平台。正定縣牢固樹立環境就是生產力,抓發展必須抓環境的思想觀念,不斷地優化發展環境,積極推行一門受理、一次收費、一站式審批、限時辦結的一條龍運行機制,狠抓政務提速,提高行政效率。

二、當前民營經濟發展存在的主要問題

1、環境問題。一是個別地方的領導思想解放不夠,抓民營經濟發展的魄力不夠,不敢觸動改革發展的深層次問題。二是有些執法單位受部門利益驅動,優惠政策停留在文件上,沒有真正兑現。民營企業辦證難、徵地難等諸多問題未能切實解決好,造成很多招商引資項目夭折和流失。

2、資金問題。儘管我市中小企業擔保機構建有31家,但由於剛剛起步,運作需要過程,暫不能完全滿足民營企業資金的需求,再加上金融部門實行高門檻政策,信貸條件高,信貸總量小,申請貸款時間長,難度大,資金短缺仍困擾民營經濟的發展。80%的民營企業發展資金不足,尤其缺乏積累的農民進入市場缺乏啟動資金。

3、體制問題。一是上下不對口,名稱職能不統一。儘管目前各縣(市)區都明確了民營經濟管理部門,但縣級民營企業管理機構卻五花八門,有的歸經貿局管,有的歸鄉鎮企業局管,有的歸民營辦管,有的歸工商聯管,有的歸工商局管,工作很不方便。二是削弱了職能,工作難度大。20xx年縣級機構改革後,有的縣鄉鎮企業局改為事業單位,有的縣改為二級局。改為事業單位的局沒有了行政執法資格,工作很難開展。三是鄉鎮管理機構不健全,大部分鄉鎮一級沒有民營經濟統計員。

4、企業自身的問題。一是結構不盡合理。主要表現在規模企業、高科技外向型企業少、企業佈局較鬆散。二是企業管理水平有待提高。多數企業屬於家族式企業管理,出現引聘人才不足,生產經營管理粗放等問題。三是有的企業缺乏做大做強的膽識和魄力。

5、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困難大、進展慢。當前影響市屬集體企業改制的最大困難是資金不足問題。因為缺乏資金下崗職工沒有生活保障,造成企業改制困難。

三、明年發展民營經濟的主要措施

2、轉變職能,強化服務,構建民營企業快速發展的平台。認真貫徹落實省、市政府出台的《關於加強中小企業社會化服務體系建設的意見》,將過去的以行政推動為主轉移到以指導和強化服務為主上來。全年着力做好四大體系服務。一是創業輔導體系建設服務。與市發改委、金融、司法及會計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切實為民營企業在立項、改制、上市、融資等方面做好指導、協調與服務工作,解決好創業過程中的難題。二是信用評價體系建設服務。與市工商局、技術監督局,銀行、律師事務所等部門和單位聯合,建立石家莊市中小企業信用評價委員會,評選一批誠信守法民營企業,並在新聞媒體公佈,提高我市民營企業知名度,增強民營企業誠信守法意識。三是信息諮詢體系建設服務。進一步健全和完善石家莊市中小企業網站,增添服務內容和欄目,無償為企業提供政策、法律及項目諮詢等各項服務,暢通民營經濟發展的信息通道。四是技術支持體系建設服務。加強與省、市科技管理部門以及大專院校、科研院所的聯繫,積極支持民營企業採取先進技術提升企業水平,及時發佈一批實用的科技動向及新產品、新材料、新能源等信息。

4、下大力抓好中小企業擔保工作。中小企業擔保工作是一項新的工作,要積極穩妥規範地推進,以防走農民基金會的老路子。一是要積極籌措資金,擴大擔保規模,最大限度鼓勵民間資投入到擔保領域,擴股上規模,使註冊資本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二是搞好與銀行的合作。三是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健全內部管理機制,最大限度地規避風險,充分發揮擔保資金的作用。四是嚴格審批程序,加強運營管理。在開展信用擔保業務上下工夫,擴大信用擔保業務量,確保在發揮其效益的基礎上,安全穩健運行。擔保公司是獨立法人,自負盈虧,堅決杜絕長官意志,任何領導不得批條打招呼。各縣(市)區要注意不斷地總結經驗和教訓,逐步建立和完善中小企業信用擔保體系。

5、加強行業協會和企業家隊伍建設。一是加強行業協會的領導和自身隊伍建設。各縣(市)區主管部門要主動承擔起對行業協會的管理指導作用,要傾聽企業的呼聲,為企業當好紅娘。要明確一名局長負責協會工作,要選聘一些年青的人才專職抓協會工作。政府相關部門要積極支持和幫助落實行業協會的各項職能。認真清理不適應行業協會發展的政策規定,結合政府職能轉變,將一些屬於行業協會的職能移交給行業協會,將適宜行業協會承擔的行業管理職能委託給行業協會。二是要加強企業家隊伍建設。黨中央提出了人才強國的戰略措施,説明了人才在經濟和社會發展中的重要作用。企業家是難得的人才,有一支良好的企業家隊伍,就會造就一批優良的企業。我們一定要把培養和建設企業家隊伍同發展民營企業有機的結合起來,實現相輔相長。

6、進一步做好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和提質增效工作。加強對市屬集體企業改制工作的跟蹤與督導,對已經批准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建立和完善董事會、監事會,健全章程,並總結好經驗,及時推廣。對已擬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進一步指導完善方案,在上半年完成改制。對尚未制定改制方案的集體企業要在第一季度拿出初步方案,確保全年所有市屬集體企業全部改制。同時,指導市屬集體企業加大招商引資力度,上一批能夠提高企業效益和優化產品結構的項目,提升市集體企業產品檔次和質量。加強售銷隊伍建設,進一步挖潛增效,全年市屬集體企業減虧要有較大幅度增長。

四、幾點建議

1、儘快理順管理體制。目前,仍有行唐、井陘等縣、區民營經濟工作由工商局或工商聯管理,上下不對口,工作開展困難。還有元氏縣個體私辦管理鄉鎮民營企業,縣經貿局管理縣直民營企業,統計數字兩張皮,工作被動。建議市政府明確規定民營經濟領導工作由縣經貿局或鄉鎮企業局統一管理,工商局、工商聯作為輔助部門抓民營經濟工作。同時,要求各縣(市)區承擔民營經濟行政管理職能的部門統一加掛中小企業局牌子,一套人馬兩個牌子,與市中小企業局對應起來。目前礦區經貿局、靈壽民營局加掛了中小企業局牌子,實踐證明,工作開展較為順暢。

2、加大對集體企業的改制補貼。我市國有企業改制,市政府給予了很大的支持,對安排下崗職工投入了大量的資金。我市集體企業長期以來也為國家做出了很大的貢獻。建議市政府參照國有企業改制政策給予市屬集體企業改制資金支持,幫助集體企業加快改制步伐。

3、加大對民營企業的投入力度。20xx年市政府確定了87家重點扶優扶強的民營企業,但是這些民營企業至今沒有得到任何優惠,企業感到失望,影響了積極性。在宣傳方面,我市宣傳投入力度不夠,省、市扶持民營經濟的優惠政策報社宣傳版面少,沒有形成濃厚的氣氛。應加大資金投入力度。

4、嚴格考核,兑現獎懲。按照市委石辦字[20xx]95號文件的要求,制訂詳細的考核規則,年終對各縣(市)區進行嚴格考核。於明年4月中旬,召開全市民營經濟表彰大會,請市四大班子主要領導出席會議,兑現獎勵,表彰先進,安排部署全年工作,新聞媒體要加大宣傳報道力度,進一步營造發展民營經濟的輿論氛圍。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gzrrl6.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