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的現狀與思考

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的現狀與思考

黨的十九大決定,以縣處級以上領導幹部為重點,在全黨開展“不忘初心、牢記使命”主題教育,而這個“初心”,是曾經我們黨無數的革命先烈用鮮血澆築而成。習總書記5月20日至22日在江西調研時也提出“要飲水思源,不要忘了革命老區和革命先烈”,正體現出總書記對老區蘇區還有紅色文化的高度重視和關注。作為革命老區的兒女,我們更應該帶頭挖掘好、保護好和利用好紅色文化和資源,與經濟發展等中心工作融合,助推分宜高質量發展。

紅色文化挖掘、保護和利用的現狀與思考

經過一段時間的蹲點調研,並結合操場鄉實際,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操場鄉紅色文化現狀

操場鄉牛泥塘村有着一處紅軍遺址——白泥垇交通站。1929年4月,湘鄂贛省蘇維埃工作部部長鄧洪,開始在操場鄉牛泥塘白泥垇地區進行革命活動。鄧洪同志帶着一批重要文件正在周細牙、胡菊華(別名:遊螺蜂)家中,如果被抓到後果很嚴重,在這千均一刻的時候,胡菊華果斷把鄧洪同志藏在自家門口存放紅薯的地窖中,用木板蓋上,再放上雞籠,成功地騙過了民團搜尋,使鄧洪躲過了這一劫難。在成功護送鄧洪部隊轉移後周細牙被當地反政府抓獲嚴刑拷打最後犧牲,胡菊華的勇敢精神被革命組織認可,委任她為白泥垇交通站交通員。鄧洪在白泥垇地區進行革命活動多年,白泥垇作為中共地下黨的祕密接觸點,選拔、發展黨員,傳遞重要情報,許多重要情報都是通過這條交通線傳遞。縣政府於1991年7月1日立碑紀念,碑文為:湘鄂贛省交通站舊址 1932-1934年湘鄂贛省蘇維埃在白泥垇村建立交通站,交通員胡菊華。

因為那個年代地下工作的保密性和交通站工作的特殊性,白泥垇交通站的革命歷史一度被人遺忘,原交通站房屋也隨着胡菊華遷居上高縣田心鎮而廢棄頹倒,周細牙同志烈士墓由於多年來無人祭掃、管理而被雜草竹木掩蓋,一片荒涼,令人歎息。經多方申請立項,2017年2月縣博物館撥款42萬元對白泥垇交通站進行保護性修繕,建成白泥垇紅色文化廣場,希望紅色遺址永存,革命精神永駐人民心頭。

二、存在的問題

1.對紅色文化的挖掘敏感性不夠。有些還未被列入國家保護範圍的紅色遺址遺蹟挖掘得不夠有力,有的身在其中往往卻不為所知,有的明知道有紅色文化遺存,但卻認為這只是老人們流傳下來的一些老故事,並沒有加以深挖、細心求證,而是置若罔聞,以致紅色文化埋沒無聞。

2.對紅色文化的宣傳利用度不高。部分單位、地區明知有一些紅色文化遺址遺蹟,但往往因資金有限、地處偏遠等多方面的原因,對已發現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蹟或是置之不理,或是投入不足,或是長期閒置。村級層面,由於村幹部素質和眼界有限,對於紅色文化遺址遺蹟的宣傳和利用幾乎沒有任何認識和想法;鄉級層面,對於已挖掘到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蹟想要開發、宣傳、利用,但操場鄉本就地處偏遠、資源匱乏,鄉級財力極其緊張,導致僅僅能通過微信公眾號等少數媒體進行宣傳,以及積極主動向上級爭取資金,在開發和利用方面有心無力。

3.對紅色文化的保護力度不強。一方面是各級對紅色文化遺址遺蹟保護的意識缺位,在村級層面表現尤為突出,如白泥垇交通站現存的遺址僅剩半扇土牆,即使投入大量資金也難以修復,即使能夠修復意義也不大,造成一大遺憾。另一方面是對紅色文化遺址遺蹟保護利用的工作制度建設失位,對於名氣不大的或者是新挖掘出來的遺址遺蹟缺乏相關的硬性制度規定,致使各級在保護遺址遺蹟方面無章可循,在宣傳和利用方面更是無頭蒼蠅。

三、幾點思考

1.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遺址,是傳承我們黨紅色基因的客觀需要。習總書記對江西提出的堅持弘揚井岡山精神,代表着習總書記對我們江西這片紅土地寄予厚望,我們作為江西紅色基因的弘揚者和傳承者,既然已發現紅色文化遺址,更應該主動對接、積極作為,保護好我們黨和軍隊生活過、戰鬥過的地方,將紅色基因切實的保護和利用起來。

2.保護和利用好紅色文化遺址,是振興鄉村發展經濟的有效途徑。紅色文化遺址遺蹟是一種可遇不可求的經濟資源,就拿我省境內的井岡山幹部學院、萍鄉甘祖昌幹部學院、瑞金幹部學院等來説,無一不是在紅色文化遺址遺蹟的基礎上建立和發展起來的,為遺址遺蹟所在村帶來了數以百萬計的村集體經濟收入,同時也帶動了所在鄉鎮的第三產業發展。如果讓紅色文化遺址遺蹟大量閒置,那將是一種巨大的資源浪費,因此,我們應該大力開發現有的紅色文化遺址,加大建設投入,將其開闢為我省新一處“紅色旅遊景點”。

四、意見建議

1.持續加大投入。一是在現有的白泥垇遺址保護和紅色文化廣場建設的基礎上,繼續深入挖掘相關的紅色文化和紅色故事,利用現代技術手段,打造教學課程體系,提升教育功能,同時加大網上宣傳力度,不斷擴大白泥垇紅色文化的感染力、影響力;二是擴大挖掘範圍,在操場鄉全鄉範圍內深入挖掘紅色文化,將零散分部的紅色文化遺址遺蹟串聯起來,或是將紅色文化與鄉村旅遊結合起來,打造成“紅色文化旅遊景區”,將紅色文化融入到操場鄉的鄉村旅遊中去。

2.加強部門聯動。紅色文化的宣傳和利用緊靠鄉村兩級單薄的力量是遠遠不夠的,還需要縣級乃至市級、省級部門的鼎力支持,例如白泥垇紅色文化廣場建成後,從縣級層面加大宣傳力度,縣直各單位積極到白泥垇廣場組織黨員活動,通過全縣人民的口口相傳以及微信朋友圈的廣泛宣傳,相信操場鄉紅色文化遺址和白泥垇交通站的故事很快就能家喻户曉,達到弘揚紅色文化精神的目的。

3.嘗試整體外包。利用改革和市場經濟的辦法推進對紅色文化遺址遺蹟的保護和利用,在縣鄉的投入、開發、建設的基礎上,可採取“外包”的形式,將“紅色旅遊景點”整體“外包”給旅遊開發公司,與其簽訂協議,要求其對紅色文化遺址實施保護,同時允許其創新方式對遺址進行宣傳和再開發,明確“旅遊景點”收益與鄉、村兩級的分紅機制,一方面可大力弘揚和傳承紅色基因,另一方面對於鄉村經濟的發展也是大有裨益。

標籤: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6jq83.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