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團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團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團建設調研報告多篇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1

20xx年以來,自治區紀委監察廳、教育工委部署在全區高校開展“清風校園”建設工作。近期,我帶領二室人員對全區高校開展“清風校園”建設工作情況進行了督導調研。形成如下調研報告。

一、我區高校開展“清風校園”建設主要做法

(一)加強領導,健全機制。各高校高度重視“清風校園”建設工作,成立了由黨委書記(校長)擔任組長的“清風校園”建設工作領導小組,召開會議,研究部署,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開展“清風校園”建設工作,不斷改進和完善工作措施,定期向全校師生通報落實情況,接受師生監督。寧夏醫科大學、寧夏師範學院等院校以‘清風校園’建設為載體,全面推進黨風廉政建設”整體工作思路,嚴格做到組織領導、任務分工、監督落實“三個到位”。每年對“清風校園”建設各項任務的完成情況進行專項檢查,認真總結好的做法,梳理存在的問題,對好的做法在全校範圍內進行推廣,對存在的問題限時要求責任部門進行整改,確保了“清風校園”建設工作取得實效。

(二)明確任務,落實責任。各高校黨委將黨風廉政建設和“清風校園”建設工作同安排,同推進,同考評。制定印發《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主要任務分工》等文件,細化分解工作任務,明確工作職責,逐級簽訂責任書,一級抓一級,層層抓落實。同時,把“清風校園”建設納入領導班子、領導幹部目標管理,與教學、科研、管理等各項工作緊密結合,確保黨風廉政建設和教學科研工作同頻共振,互為補充,共同推進。把反腐倡廉、“清風校園”建設和行政工作有機結合起來,切實將反腐倡廉工作職責落實在基建、財務、人事、招生、採購、後勤等重點部門、重點崗位和行政事務中,通過發揮統領、共管、組織協調等作用,形成懲防合力。

(三)加強教育,道德育廉。通過多種形式、多種載體,抓好領導幹部、教師隊伍和學生的廉潔教育。通過對領導幹部勤政廉政教育,提高為政清廉意識,不斷夯實廉潔從政的思想基礎;通過對教師隊伍的師德師風教育,引導他們廉潔從教,大力弘揚“學為人師,行為世範”的優良學風教風;通過對學生敬廉崇潔教育,引導他們切實做到學術誠信、考試誠信、就業誠信,努力形成風清氣正、陽光向上的校園氛圍。北方民族大學着力抓好“五個一”工作,將廉政文化建設融入“兩課”教學和黨校培訓課,使廉政文化進校園、進課堂、進學生頭腦。寧夏醫科大學大力推進廉政文化“三進”工作。開展經常性的敬廉崇潔教育,舉辦多種主題實踐活動。學生們自發成立“清風社”學生社團組織,配合學校積極宣傳敬廉崇潔思想,產生了較好的宣教效果。寧夏大學把大學生廉潔教育貫穿於入黨培訓、入學離校、社團活動中,針對大學生入黨積極分子開設“大學生敬廉崇潔意識養育”選修課,培養大學生的廉潔意識。寧夏師範學院積極推進廉政建設進校園、進課堂、進公寓,每年結合“12·4”法制宣傳日,通過廉政文藝演出、發放廉政宣傳單、開展廉政知識競賽等活動,廣泛宣傳廉政知識,營造濃厚的校園廉政氛圍。

(四)突出重點,強化監管。強化對關鍵崗位、重點部位、重要環節的監督管理,着力構建監管促廉長效機制。各高校加強對領導幹部遵守廉潔自律規定的監督,在年終幹部考核中,每位領導幹部都要進行廉政述職,由教職工進行測評,接受黨員和羣眾的監督。在民主生活會上,黨員領導幹部都要自查自糾,開展批評與自我批評,接受黨內外的批評和建議。處級以上幹部建有完整的廉政檔案,將每年述職述廉、年終考核、民主生活會、廉政承諾書等情況歸入個人廉政檔案,作為向黨委反映幹部廉潔自律情況的基礎材料。

(五)健全制度,全力保廉。各高校黨委高度重視制度建設這一預防腐敗的基礎性工作,特別注重制度設計的科學性、針對性和操作性。近兩年,結合開展“反腐倡廉制度建設推進年”活動,從完善工作機制、規範執行程序、強化監督檢查三個方面,對原有的制度進行了梳理和修訂,建立新的制度,進一步建立健全制度體系。形成了用制度管權、按制度辦事、靠制度管人的廉政工作機制,強化了預防和治理腐敗的源頭工作。

二、存在問題

一是工作連續性不強。個別高校對開展“清風校園”建設的認識不到位,抓黨風廉政建設和“清風校園”建設連續性不強,存在時緊時鬆的現象;二是個別單位對“清風校園”建設抓的不深不細,以文件落實文件,以會議落實會議,沒有將“清風校園”建設工作落實在教學教育和隊伍管理的方方面面,工作成效不夠顯著。

三、意見建議

(一)規範管理,用制度保障發展。建立規範的校園管理模式,明確管理要求,強化管理責任,落實管理職責,制定並完善一系列管理規章制度,使各項管理活動有章可循。進一步深化完善各項規章制度,強化創新校務管理、教學科研管理、教師管理、學生管理、校園管理等,並不斷增強學校常規管理的實效性。

(二)深入推進廉政文化進校園,優化黨風廉政軟環境。一是高校各級領導和教師必須增強廉政文化意識,增強當好廉政文化傳播者、組織者、開拓者的責任意識。二是進一步加強大學生誠信教育,提高大學生的誠信意識。三是注重校園網絡、報刊雜誌、電視、廣播、櫥窗、課堂等文化載體的充分運用,不斷拓展廉政文化的傳播渠道,拓寬廉政文化教育覆蓋面,使廉政文化融入學校的各個方面。四是不斷豐富教育和活動形式,要貼近生活,貼近實際,使廉政文化真正入目、入耳、入腦,成為全校師生廣泛參與的一項活動。

(三)預防高校職務犯罪,推進黨風廉政建設。建立健全“一把手”權力監督制約機制,建立有效的行政決策負責機制,重大問題實行集體決策,最大限度地降低自由裁量權,切斷“公權”與“私利”的內在聯繫。完善責任分解、責任報告、責任考核、責任追究四位一體的責任制工作機制。認真解決少數領導班子、領導幹部對黨風廉政建設重視不夠、對規範管理投入不足的問題。

(四)加強教學科研經費管理,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一要加強教學經費使用的監管,繼續堅持領導幹部、單位行政負責人任期經濟責任審計制度,保證教學單位教學經費合理支出,提高資金使用效率。二要完善教學科研經費管理辦法,通過舉辦培訓班、研討班等形式加強對各教學科研單位廣大教職工特別是中青年科研骨幹進行宣傳教育,增強他們在經費使用上的廉政意識,形成廉潔自律的科研作風。三要加強橫向課題、縱向課題科研經費使用的管理和監督,將科研項目管理的關注重點從重視驗收轉移到過程監控,提高研究課題經費預算的合理性和科學性,促進科研項目順利結題驗收。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2

目的:瞭解校園環境建設

時間:xx/10/25

地點:校園

調查方式:實地調查和網絡搜索

我們已經進入二十一世紀,無疑給現代社會文明提出了新的要求,其中環境優美是實現現代文明的重要標誌,這正成了我們的一種共識。作為現代社會文明的重要組成部分;學校,其環境的優美程度自然也是現代學校文明的重要標誌。學校校園的環境當中,校園環境文明建設是至關重要的。為營造學校良好的學習環境,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校園環境文化建設,在學校發展中越來顯示其獨特的一席之地。

對現化中學生的心理需求以及未來社會的發展需要來加強對校園文化活動的引導和陣地建設,是一個教育不可忽略的重大問題,理論和實踐都告訴我們必須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的建設。

一、校園環境文化是一個校園生態系統

眾所周知,學校是有組織、有計劃地進行教育的機構。從生態學的觀點看,校園是一個獨立的生態系統,它有着自己的結構和功能。校園生態系統是開放系統,不斷地與外界交換着物質、能量和信息,從而使自己保持着一種有序狀態,並不斷地發揮着自己的能。校園環境文化,在培養學生綜合性能力方面具有重要的作用。這種綜合能力的培養並不是課堂教學所能夠完全承擔的,它需要多種邏輯的訓練。校園環境文化,作為學生學習的重要場所之一,有其獨特的作用。

二、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有影響作用

校園的環境文化通過教育者的組織和利用可以對受教育者產生耳濡目染、潛移默化、養性怡情、陶冶情操的積極作用。這種積極性的功能需要通過教育者的設計而體現。校園以環境文化的育人功能僅僅通過耳濡目染、潛移默化是不能充分發揮的,學校的老師,尤其是領導必須有意識地利用校園環境文化,甚至可以改變某些校園環境文化來為學樣教育育人服務。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學生的心理平衡;學生的價值觀念和行為習慣;學生的智力發展;學生學習的內容和方式。

三、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有着深遠的現實意義

近些年來,學校都投入了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加強了校園環境的綠化美化和設施建設,校園的環境文化建設有了很大的改觀。為適應新的人才培養目標的要求,學校都進行以學校內部綜合改革,並把比較多的精力散到了校園精神文明建設上來,特別是對豐富校園文化生活給予了高度重視。這都是因為我們已經認識到了學校校園環境文化的創建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學校的發展有着其獨特的潛移默化的、深刻有力的影響作用:

1、重視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需要。

前些年來,特別是90年代以來,校園環境文化建設中出現了令人擔憂,必須須引起高度重視的嚴竣問題。

2、營造校園環境文化氣息是學校思想教育的重要陣地。

校園環境文化,它具有特殊而多樣化的育人功能。如果説教師和學生是教育教學活動的主角,那麼學校校園環境文化好比是他們活動的舞台,缺少這個舞台,師生的活動就失去了依託,並將直接影響教育教學活動的進程和效果。校園環境文化在學校思想教育中表現出以下幾種功能:1凝聚功能。學校環境文化建設的核心是樹立羣體的共同價值觀,通過它的影響力在青年學生中形成一種無形的向心力和凝聚力,把青年學生行為繫於一個共同的理想信念和價值追求之上,從而在高雅古富的精神生活中,陶冶健康向上的審美情趣和文化品格。2激勵功能。不同的校園環境文化會將教育教學活動導向不同的境界和水平,產生不同的育人效果。良好的校園環境文化,必然會出現“勤奮好學、積極向上”的校風,深刻地影響着師生的內心節辦,激發着師生的工作和學習熱情,比起千遍萬遍地説教方法,教育效果自然事半功倍。3薰陶功能。學校按照審美的要求去加強對校園環境文化建設,這對學生的審美理想、審美趣味和審美觀念的形成具有無形的薰陶、感染和潛移默化的作用。4益智功能。校園環境文化對學生的智能發展具有促進作用。一般地説,豐富良好的環境文化因素刺激,可以促進智力發展,還能激發學生積極的情感,並以此為中介來促進智能的提高,特別是學習興趣的提高。

以上功能的發揮中顯出,學校校園環境文化是學校積極開展思想教育的極好陣地,必須加強重視和強化建設。

3、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

創設校園環境文化是實施素質教育的極好舞台。校園環境文化陣地可以培養學生的合作競爭能力,可以培養學生的創造性思維和創新精神,可以培養學生的藝術才華,可以增強學生的集體主義精神,可以增強學生的實踐能力,可以改輕學生過重的學習負擔,使其置身於一種自我教育、自我提高的境地,可以使學習在一種愉快教育、情境教育、和諧教育中健康地成長。總之,從整個校園環境文化的創設過程中,離不開學生與老師的參與。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3

在30年的工作實踐中,各地始終致力於加強“服務文化”建設,發揮“服務文化”功能,有力地促進了老幹部工作的健康、科學發展,取得了豐碩成果,贏得了廣大老幹部的普遍認可。歸納“服務文化”對老幹部工作的促進作用,有以下四個功能。

現代科學技術的發展引發了教育教學信息化、數字化,數字化校園的建設已成為教育改革和發展的制高點,是全面實施素質教育,提高教學手段和教學水平,培養人才的迫切需要,只有予以充分的認識和高度的重視,才能確保數字化校園建設在學校工作中順利進。

下面就本校的數字化教育教學建設情況做一簡單介紹

一、加強領導,把信息化教育放在優先發展的地位。

為增強學校信息化工作的推進力度,我校及時構建了推進教育信息化工作的三個層面的管理體制:1領導層面:由校長、分管副校長、專職教師等組成的領導小組,負責整體規劃協調,並制訂相關制度。2管理層面:教導處、教科室和總務處等部門按各自職能,突出抓好教育信息化的推動工作。我校還專門設立了“信息技術處”這一中層職能部門,配備精幹力量,以加強管理。3參與層面:全體師生努力學習、掌握現代信息技術,成為學校信息化建設的積極參與者

新農村文化建設是一個重要而複雜的系統工程,是一項迫切而長期的艱鉅任務。針對當前我市新農村文化建設現狀和存在問題,按照社會主義新農村“生產發展、生活寬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要求,新農村文化建設工作必須採取強有力的措施加以推進。結合這次調查,我們特提出如下對策和建議。

二、學校園網數字化硬件系統建設

1、教學及校務管理系統

近年來,我省各級公路管理部門日益重視公路文化建設,把公路行業文化建設作為對內凝聚人心、激發活力,對外展示行業風貌、構建和諧公路的重要舉措,且取得了顯著成績。如:從20xx年起,省管公路貫徹“12435”發展思路,促進了省管公路的機制改革,使公路行業發生了歷史性的變化。以受社會高度評價的“三個工程”為例:

各處室級部配備公用辦公計算機,並在部分處室配置打印機,充分利用校園網一這平台將各處室級部的信息進行有效的管理。

2、數字化圖書館建設

第二種情況是開展活動斷斷續續,沒有固定的指導管理人員。這些鄉鎮綜合文化站所處地域環境一般,當地鄉村和廣大羣眾的經濟條件比較差,且大部分羣眾不十分喜愛文藝活動,加之這些鄉鎮領導也不十分重視羣眾文化工作,沒有安排固定的文藝活動指導管理人員。

加強電子圖書、文獻資源庫建設,學校購置數字化電子圖書館一套,計130萬冊圖書,並接入校園網,使全校師在工作學習之餘,通過校園網瀏覽閲讀全面升級圖書館現有硬件設備。完備電子閲覽室的使及管理;增加館藏電子圖書、電子期刊。舉辦各種文化藝術活動,形成校園電子圖書文化。

3、公共資源服務平台建設

建立教學資源共享平台,建立強大的課程教學資源庫,內容包括教學課件、教案、教學方法指導、論文等,並將壽光市教育網教學資源在網上公開,實現優質資源共享。建成學生自主學習環境,實現網上授課、網上輔導、網上答疑。學校充分利用ftp服務器方便宜操作的優勢,增大教學資源庫容量,以便學生能更方便全面進行網上學習。通過光纖與internet相連,實現了教育資源的共享,形成了地面;

4、多媒體應用平台建設

學校購置高性能計算機,建立功能強大的視頻服務器、音頻服務器、文件服務器等。內容涵蓋學校管理、網絡資源、電子圖書、信息發佈、知識資源及電子圖書等內容,為學校管理、師生的學習和交流提供了強大的平台。

5數字化校園建設的技術支持

學校將建成百兆到桌面、技術先進、高速、穩定、安全的校園網絡。學校各教室、辦公室全部設有網絡端口、提供一台公用計算機和打印機,並設置專業服務器,安裝教務管理軟件、學生管理軟件、圖書管理等軟件等。

統籌各方力量,形成工作合力,大力推動社會公眾資源向農村傾斜、公共設施向農村延伸、公共服務向農村覆蓋、城市文明向農村輻射。積極調整財政支出結構,不斷加大對農村教育、衞生、交通、電力、通訊、農田水利等基礎設施和生態環境建設的投入力度,不斷改善農民的生產生活條件,提高城鄉基礎設施的共享度,解決農村生產生活基礎設施嚴重滯後的瓶頸制約。通過加大農村公共產品的支持力度,讓公共服務更多地深入農村、惠及農民,彌合各項公共事業方面的城鄉差距。

6電子實驗室建設

(1)計算機教室系統

在原有設備基礎上,20xx年9月,學校新購置高檔海爾品牌計算機30台,組裝服務器一台、教學用機一台,保證了計算機教室和高效運行。

(2)多媒體教室系統

學校設有高標準多媒體會議室、公用多媒體教學教室和多媒體教學班共9個,配備教學用機、投影設備各一套,並接入校園網。

三、數字化校園軟件建設

1加強數字化信息化教育教學模式的研究,提高教學質量。

在教學中,為了真正發揮數字化手段優勢,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學校注重教師對數字化教學手段的研究,一線教師人人掌握了現代教學教學手段,熟練運用計算機多媒全技術用於辦公和教學。

辦園條件不斷改善。改制前我市幼兒園的辦園條件普遍較差,改制後廣大業主積極籌措資金建造園舍,添置教育現代化設施設備、購置大型玩具和圖書資料等,辦園條件得到較快改善。目前各鎮中心幼兒園的教學、生活用房及衞生、安全、消防、供水、排水、供電等設施設備基本配置到位。各幼兒園的廚房設施能嚴格按照市衞生監督所的要求改造、添置。與此同時,不少幼兒園重視了幼兒園環境的淨化、綠化、美化工作,努力使幼兒園的生均佔地面積、生均建設面積、生均綠化面積逐步達標,園內環境逐步優化。

2培養適應信息化教育的師資隊伍

隨着壽光市教育網的開通,遠程教育資源和網絡資源豐富多彩,信息傳遞速度快,教師之間的交流與討論不受時間、空間的限制,給教師的教學和教研提供了便利的條件和豐富的資源。我校校園網上建有教師備課系統和教研論壇,教師可以高度共享信息資源,利用便利的備課系統和教研論壇開展教學教研工作。教育信息化開闊了教師的視野,豐富了教師的知識,方便了教學教研工作,提高了教師教學教研效率和水平。

在大力推進教育改革,促進教育均衡發展,全面實施素質教育的今天,學校文化建設越來越受到各級領導和社會各界的關注和重視。而作為教育第一資源的教師,其文化建設則是學校文化建設諸多方面的核心內容。教師職業的基本功能決定了教師文化的內涵,良好的學校教師文化潛移默化地深刻地影響着學生的學習和成長,並影響着我們國家的未來。因此,加強學校教師文化建設,是確保中國小生健康成長的一項重要工程。前段時間,教育局人事科組織人員對全區八所中國小、幼兒園進行座談調研,總體上看各校(園)對教師文化建設工作較為重視,也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還存在着諸多需要解決的問題,通過對具體問題的分析,以指導今後學校教師文化建設。

加大投入。近年來,我校克服經費短缺、資金緊張等各種困難,多方籌措資金300多萬元,為每間辦公室配備了台式電腦,為每位教師配備了辦公用筆記本電腦,更新了4間學生機房,增添了6部數碼攝像機和15部數碼照相機,並對全校的網絡進行了升級改造,購買服務器2台,更換了數部交換機,各教學樓間用光纖連接,達到主幹千兆、桌面百兆。各教室、辦公室通過有線和無線連接,網絡基本覆蓋全校。學校還通過多種渠道購買大量教育教學軟件並自制課件和課堂實錄近500g,供廣大教師使用,提高了學校的辦學條件、辦學水平和辦學質量。

為了提高教師利用數字化段教學的水平,充分發揮數字化設備優勢,在教學培訓中採取集中培訓、自主培訓、技能大比武,網課評選項等措施在教師中開展“以多媒體計算機輔助教學”和“信息技術與課程整合”為主的現代教育技術培訓。通過推薦和介紹運用信息技術的優秀教學範例,展示信息技術的魅力,激發教師對信息技術的濃厚興趣。有計劃地安排學習內容,按照由易到難、由點到面的程序進行有重點、有層次的培訓,每個階段結束時都進行了相應的認知水平和操作技能檢測,活學活用,務實求新,保證了培訓效果。建立了與普及推廣信息技術相適應的教學常規管理制度,鼓勵教師學以致用,把應用信息技術的過程同時作為信息技術學習提高的過程,在實踐中提高自己。同時把信息技術的學習與新教育理念的學習結合起來,通過技術手段的更新來帶動教育觀念的更新,促進教學方法的更新和人才培養模式的更新。

3開足開全課程,加強學生信息技術知識的掌握

校園文化是一種自覺地以文化為導向的現代教育管理模式。《中國教育改革和基礎綱要》明確指出:“要建設健康生動的校園文化,樹立良好的校風、學風,使學校成為建設社會主義精神文明的重要陣地。”作為一種育人環境和氛圍的創設,它在學校教育中具有特殊的作用,尤其是對學生的健康成長,具有潛移默化的影響效果。

學校安排充足的信息技術課程,保證每週1節信息技術課,且上機操作時間保證在80%以上,以此使學生對信息技術有深刻的認識,樹立信息意識,提高計算機、網絡操作能力。在教學中,通過講解和上機實踐,使學生掌握常用軟件的使用,並提供網絡在教師指導下健康學習,增強對網絡文化的認識能力和利用能力,讓每一位學生在網絡上“安家”,通過網絡來表達自己的情感,傳遞、交流自己的思想,體會做為一個社會人在網絡上享有的權利和義務,最終達到提高信息素養的目的

經過一段時間努力,學校數字化建設有了很大的進步,教學設備的應用更加科學化,實際化,教師現代化教育教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教學出現質地飛躍,但也存在許多問題,如教師的數字化教學水平還需進一步提高,真正實現數字化教學手段和課堂教學的融合,學校將加大資金投入,更新硬件設備,為數字化教學提供保障。將“數字化校園的建設”與學校教育教學改革、科研發展、學科建設等各個方面的工作有效地結合起來,把我校建設成為一所現代化學校,真正實現我校教學的信息化,數字化。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4

隨着經濟體制改革的深化,多數公有制企業轉變為非公有制,企業工會組織的作用和地位也發生了不同程度的變化。工會規範化建設是激發企業工會組織活力,保證工會作用充分發揮的重要手段,而根據調查由於目前非公企業工會中存在組織不健全、工作不規範等問題,已經嚴重影響到工會工作的開展和工會職能作用的發揮,職工的利益的維護難以落實,職工與企業的矛盾日益突出。因此,如何加強非公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增強工會組織凝聚力和吸引力,充分發揮工會作用,是非公企業工會當前需要探討和研究的主題,也是面臨的一項重要任務。

一、非公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組織機構不健全,工會的組織基礎薄弱。

有的企業工會組織機構缺位,雖然形式上建立了工會,但實際上組織機構不健全;有的企業工會“失位”,成立工會只是為了應付地税代收,怕扣繳工會籌備金,實際上只是“空殼”工會;有的企業只有兼職工會幹部,沒有專職幹部;有的企業工會僅限於“一張紙”、“一枚章”、“一張桌”,工會建起來了,但沒有“轉起來”。

(二)職工入會率不高,工會的羣眾基礎薄弱。

有的企業僅在工會成立時發展了一些會員,工會成立後受一些因素制約,職工入會率一直沒有提高;有的由於工會宣傳的力度不夠和職工對工會的職能和作用不了解,職工入會積極性不高;還有的企業以勞務派遣人員的勞動關係不在本企業為由,拒絕勞務工入會。另外,非公企業職工流動性大,由於目前還沒有建立起會員組織關係隨勞動關係流動的動態管理構制,也造成了一部分工會會員的流失。

(三)維權機制不完善,工會的制度基礎薄弱。

一些非公企業工會的職工民主參與機制缺失。有的企業涉及職工工資、福利、安全生產、勞動保護及社會保險等有關切身利益的事項不同工會協商,更不公開;有的企業沒有建立平等協商機制,沒有實行集體合同制度,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得不到保障;有的企業沒有建立勞動爭議調解委員會,發生勞動爭議時工會的維權力度弱;有的企業不執行國家對工會幹部的待遇規定,工會幹部的積極性受到一定影響,工會幹部的保護機制尚未建立,非公企業工會幹部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有後顧之憂。

(四)幹部隊伍建設滯後,工會的工作基礎薄弱。

一是工會幹部的業務知識缺乏。相當一部分工會幹部初涉工會工作,對工會工作的基本知識和相關法律法規知之甚少,工會業務還很陌生,有的工會幹部分不清工會經費與會員會費的區別。二是工會幹部兼職現象較為嚴重。由於兼職工會幹部的角色衝突和精力有限,使工會代表和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的作用大打折扣,也使職工對工會產生誤解。

(五)經費管理制度不完善,工會的物質基礎薄弱。

工會經費獨立使用和管理是非公企業工會履行職責、開展活動的重要保礙。有些非公企業的工會沒有獨立賬號,開展活動時使用工會經費沒有主權;有的企業明確規定財務支出一支筆,其中包括工會經費,工會開展活動需要經費必須經過行政批准;一些非公企業不能依法按時足額撥繳工會經費;企業對向工會撥繳經費的內涵不清楚。

二、影響非公企業工會作用發揮的原因分析

當前非公企業特別是中小型非公企業工會工作中存在的上述問題,原因是多方面的,筆者認為主要有以下幾個方面:

(一)社會影響力不強,降低了工會的吸引力和凝聚力。

當前非公企業工會組織的社會影響力不強,究其原因:一是對有關工會的法律法規和自身的宣傳力度不夠。二是職工羣眾缺乏加入工會組織的內在動力。一方面,一些企業工會會員的權利沒有完全落實,會員與非會員無區別,工會組織缺乏吸引力;另一方面,一些職工特別是靈活就業人員對工會的性質、作用不了解,沒有認識到加入工會的好處,加入工會的積極性不強。三是一些企業工會工作的實際效果不明顯。涉及職工利益和工會合法權益的有關法律法規及政策在企業落實時受阻,企業工會處於兩難境地,影響了企業工會組織在職工心目中的地位和形象。

(二)有些企業經營者對工會的地位作用認識不足,影響了工會工作正常開展。

非公企業不同職工羣眾間存在的利益差別,造成了工會工作的困難。隨着企業用工方式和職工來源的多樣化,企業內部形成了各種不同身份隸屬關係的勞動者,不同利益羣體在經濟待遇等方面有明顯的差異,對工會工作也存在不同的看法。非公企業業主對工會的支持,是工會規範化建設的重要保障,而目前有些企業經營者對工會的作用和地位認識不夠,不能真正在工會的經費、班子、隊伍、活動等“六有”規範化建設方面給予支持,影響了工會規範化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

(三)工會領導機關對企業工會的指導還不夠完全到位,影響了企業工會水平的提高。

在思想認識上,對企業工會組織建設的重要性、長期性認識不足,把它作為一項長期的重要的基礎性工作來抓的力度不夠。在工作部署上,存在滿足於建會和發展會員階段性目標的實現,而未能把發揮作用、規範運作作為企業工會建設的重點工作範疇,只注重抓“量”的擴張而忽視了“質”的提高。在工作指導上,不能針對企業所有制和企業工會組織形式多樣化的實際,探索研究適應企業特點的工作運行機制和活動方式,在指導非公企業工會工作中,佈置多、任務多、檢查多,真正解決問題少,許多工作安排不太適合非公企業工會。在理論研究上,對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非公企業工會組織建設中遇到的新情況研究不夠,遇到問題缺乏創新精神和應對措施。

三、加強非公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的對策建議

加強非公企業工會規範化建設是一項全局性、綜舍性的工作,要依靠企業工會自身的努力、黨政的理解與支持、上級工會的指導和服務,更需要企業經營者的大力支持,做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努力做好非公企業工會組織規範化工作,不斷提升企業工會工作水平。

基層工會組織建設是工會一切工作的基礎,基層組織的建立和鞏固是一個長期和艱苦的過程。

一是在組建工會時就要抓好規範建會。工會建立前,要主動爭取企業黨政的支持,做好建會前的各項基礎性工作。要做好廣泛深入的宣傳工作,使經營者和職工對工會有一個全面的瞭解,強化建會的羣眾基礎,力求“穩”、“實”,標準起步,規範建會,將非公企業工會在組建時就納入規範化軌道,注意糾正先建後規範的建會模式。企業工會委員會及其各委員會的設立都要嚴格按照法定程序民主選舉產生,要嚴格按照《工會法》要求,民主推薦選舉工會主席和工會委員會成員,使工會組織具有合法性。職工加入工會,也要履行申請、審批、發放會員證等規定的程序。

二是下功夫解決已建工會組織的規範化問題。對已建立工會但存在各種不規範問題的非公企業工會組織,要按照《工會法》、《企業工會工作條例》的規定和“六有”(有班子、有隊伍、有制度、有活動、有作為、有經費)的標準加以整頓和規範。通過工會組織規範化建設,進一步健全非公企業工會組織體系和工作制度,促進工會作用的正常發揮。

(二)進一步建立健全非公企業工會維權機制,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維護職工合法權益是工會的基本職責,也是非公企業工會工作的重點,建立健全維權機制是非公企業工會履行維權職能的重要保證。工會組織要積極協調勞動關係,及時化解矛盾,真正起到橋樑紐帶作用。

一是建立健全民主管理機制,保障職工的民主政治權利。職工民主政治權利的落實是企業維權工作的重點。首先,在非公企業要積極嘗試建立以職代會為基本形式的企業民主管理形式,突出監督經營權和知情權的落實,督促《勞動法》、《勞動合同法》等法規政策在企業的貫徹執行。其次,要拓展廠務公開的內容,積極在非公企業中推行“六公開”,即涉及職工切身利益的法律法規和政策要公開;涉及職工合法權益的重要規章制度要公開;涉及職工養老、失業、醫療、工傷、生育的社會保險交納情況要公開;涉及勞動安全保護情況要公開;集體合同及工資集體協商的簽訂、續簽和履行情況要公開;涉及辭退和處分職工的情況和理由要公開。第三,組織職工開展“合理化建議”等民主管理企業的各項活動,促使職工主動投身於企業管理中,充分發揮職工的智慧和力量。

二是建立健全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保障職工的勞動經濟權益。平等協商機制是協調勞動關係的重要手段,是工會維護職工勞動經濟權益的重要制度。要根據《勞動法》和《工會法》等有關律法規協調勞動關係,建立健全平等協商、集體合同制度,建立以預測、預審、預報、預控為主要內容的勞動關係預警機制。企業行政、工會和職工代表要組成協商委員會,要根據企業發展和職工意願協商解決職工工資不增長、加班加點、欠繳社會保險等問題,不斷尋找達到企業和職工“雙滿意”最佳平衡點,從而建立協調和諧的勞動關係。

三是建立健全勞動爭議調解機制,保障職工的合法權益。要堅持“基層為主、調解為主、預防為主”的原則,把勞動爭議問題解決在基層。已建工會的非公企業要建立企業勞動爭議委員會,完善勞動爭議調解組織。要及時化解矛盾,為創建和諧企業奠定堅實的基礎。上級工會要積極指導企業工會調解員學法用法,堅持依法調解和依法維護,有力地維護職工的合法權益。

四是建立健全勞動保護監督機制,保障職工的生命健康權。非公企業要建立企業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工作網絡(企業工會勞動保護監督檢查委員會、工會勞動保護工作小組、工會小組安全檢查員三級工作網絡),建立由工會牽頭組織的安全生產檢查制度,簽訂《勞動安全生產協議書》,開展“安康杯”竟賽和安全生產企業創建活動,保障職工的生命健康權益,為職工創造安全文明衞生的生產和生活環境。

(三)加強非公企業工會幹部隊伍建設,調動工會幹部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建設一支高素質的企業工會幹部隊伍,是加強企業工會工作,增強企業工會活力的前提。當前,在非公企業工會幹部隊伍建設上,要在建立幹部隊伍、落實幹部待遇、做好乾部保護和提高幹部素質方面下功夫。建立專兼職工會幹部隊伍,保證工會工作的正常開展。積極落實工會幹部待遇,提高工會幹部的工作積極性。做好工會幹部保護工作,解除工會幹部的後顧之憂。提高工會幹部業務素質,增強工會幹部的維權能力和水平。各級工會必須重視和加強企業工會幹部的教育和培訓工作,建立工會幹部學習制度和教育培訓制度,通過上級工會對基層工會幹部進行培訓,各基層工會組織學習工會業務知識和自學工會業務知識等形式,努力提高企業工會幹部參與管理社會事務、協調利益關係、開展羣眾工作、維護職工權益的本領,儘快成為做好工會工作的行家裏手。

(四)工會要組織帶領職工開展形式多樣的經濟技術活動,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

職工中藴藏着無窮的智慧和才幹,組織開展生產勞動競賽、合理化建議、技術革新、技術改造、和發明創造等一系列競賽獎勵活動,把職工吸引到企業經濟建設中來,進一步激發職工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更加自覺地為企業發展建功立業。

(五)工會要協助企業開展職工教育和文體活動,不斷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

企業要發展,必須有一支政治素質好、技術素質高、愛崗敬業、“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紀律”的職工隊伍。這就要求工會積極協助企業在職工中開展形式多樣的、適合企業需要的思想道德教育和技能培訓工作,經常組織職工開展各種健康有益的文體活動,以此提高職工隊伍的整體素質,增強職工隊伍的活力和企業的凝聚力,使職工之間達到團結友愛,在職工與企業之間建立協調和諧的勞動關係,促進企業的又好又快發展。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5

建設生態文明,是關係人民福祉、關乎民族未來的長遠大計。努力將永靖縣建設成為省級生態循環農業示範縣,根據我縣開展生態文明工程示範縣創建工作要求,4月1日至30日,永靖縣西部大開發辦公室集中利用一個月時間,組織人員先後深入到部分鄉鎮、企事業單位和生態文明項目建設點,就永靖縣生態文明建設情況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縣情

永靖縣位於甘肅中部西南,臨夏回族自治州以北,是國家扶貧開發和“三西”建設重點縣,也是劉家峽、鹽鍋峽、八盤峽三座水庫移民重點安置縣,1986年正式納入國家“三北”防護林體系建設範圍。全縣總面積1864平方公里,轄17個鄉(鎮)、150個村(居),總人口20.45萬人,其中少數民族2.63萬人,農業人口16.07萬人。總耕地35萬畝,年平均降雨量260毫米,蒸發量在1500毫米以上。縣內地理和自然條件差異很大,存在兩個極端;全省最好的地方在永靖,以黃河、湟水河兩岸為主的川塬區6個鎮水資源豐富,景色秀麗,土地肥沃,是發展旅遊業和高效農業的理想之地;全省最差的地方也在永靖,地處東西山區的11個鄉鎮苦甲隴上,自然條件十分嚴酷,山大溝深,十年九旱,是典型的雨養農業區,羣眾生活比較困難。

二、生態文明建設主要做法及取得的成效

近年來,在上級部門的正確領導和大力支持下,永靖縣在全力加快經濟發展的同時,高度重視生態文明建設,大力發展特色優勢產業,積極開展城鄉環境綜合治理,不斷加大林草植被的保護與建設力度,着力實施了退耕還林、水土流失治理、荒漠化防治和生態移民工作等綜合措施,有效解決了生態環境保護工作中的熱點難點問題,有力地促進了經濟社會發展和生態文明建設的跨越式發展。

(一)生態保護力度加大。

一是加快推進了草原保護建設工作,全面完成了20xx年草原補獎、鼠蟲害防治、草原防火、秸稈飼料化利用等重點工作任務。截止目前,全縣已落實草原承包到户面積142.89萬畝,共確定禁牧草原面積102.87萬畝,設立基本草原保護區標識牌20個。20xx年,草原補獎資金全部落實到位,共計資金649.0965萬元,極大地改善了永靖縣的草原生態狀況。二是實施了以縣城南山綠化為主的生態造林工程,南山綠化總規劃面積3.2萬畝(一期計劃在陰山完成2.4萬畝,其中荒山造林2.1萬畝,花椒經濟林0.3萬畝;二期工程計劃陽山完成0.8萬畝),總投資2.2億元,涉及劉家峽、峴塬、三塬3個鄉鎮。

截至目前,一期工程完成投資1.6億元;二期已完成整地工程和架設上水管網,高標準完成了水平台整地工程,並投資3520萬元完成造林2.4萬畝。三是完成投資1945萬元的中央財政小型農田水利重點縣項目,投資991萬元的紅峴子、黑方台灌區續建配套與節水改造工程,改善灌溉面積3.8萬畝,新增節水灌溉面積3430畝,川塬區農田灌溉條件極大改善。投資1.5億元的大鹽溝生態綠化綜合開發項目,縣城周邊環境正在得到優化。投資1780萬元實施了黑方台災害治理四期工程和二房台滑坡應急治理工程,滑坡險情得到有效治理。

(二)節能減排成效顯著。

一是嚴格監管,確保污染企業達標排放。按照《環境影響評價法》和《建設項目環境保護管理條例》,切實加大了新建項目的環境准入關,在審批中堅持做到了四個不審批,即:國家明令禁止的項目不予審批,高耗能高污染企業不審批,永靖縣環境容量不能承載的項目不予審批,黃河三峽濕地內除環保型建設項目和濕地保護項目以外的所有項目不予審批。嚴格落實重點污染源每週1次、一般污染源2周1次的現場檢查,並採取定期與不定期檢查相結合的辦法,進行監督檢查,嚴防排污企業超標排放污染物。

二是加大投入,努力提高污染減排能力。

自xx年以來,先後投資6000萬元左右,完成了縣城污水處理廠、垃圾處理場、劉家峽水庫污染綜合治理、20家鐵合金企業除塵設備升級改造、6家畜禽養殖場污染治理等項目和工程建設,大大提高了永靖縣污染減排能力。三是加快工業轉型升級、淘汰“兩高”落後產能企業步伐。緊緊圍繞加快產業轉型升級,走新型工業化的路子,建設新型工業園區。先後淘汰關停縣城周邊和景區內污染企業5家,淘汰拆除落後產能生產線16條,爭取落實國家補貼資金1300萬元,經過以上努力,每年永靖縣的二氧化硫、cod等主要污染物排放均控制在州上下達的指標以內。縣城周邊污染得到進一步治理。

(三)城鄉環境極大改善。

一是集中力量加快古城新區建設和舊城改造步伐。古城新區道路、給排水、供暖、供氣等市政設施全面完成,同時動工建設投資3.3億元的川北後山廉租住房和棚户區改造工程程,完成大莊道路改造、川南臨夏路口排水、假日花城至嘉龍小區河堤治理工程,城市品位進一步提升。二是農村基礎設施建設得到極大改善。川塬區每個鄉鎮確定1—2個村實施以村社道路硬化、村容村貌整治為主的新農村建設,基本實現了“巷道水泥化、民居磚混化、村莊園林化、環境整潔化”的目標,並投資5016萬元新修改造農村道路42條、96.7公里,推廣普及農村新型能源,完成沼氣池1022座,完成“三改”612户,目前全縣37.9%的農户用上了清潔的沼氣。此外,投資1000多萬元,對鹽鍋峽、陳井、三塬、楊塔、王台、川城等集鎮、市場等進行了改擴建,農村面貌和人居環境不斷改觀。

(四)特色產業不斷壯大。

大力發展特色農業,動工建設投資9723萬元的三馬台現代農業示範園區。全縣新建高效節能日光温室368座,新增蔬菜面積2200畝,建成“高原夏菜”示範面積6500畝,2000噸蔬菜保鮮庫1座,發展核桃、紅棗、花椒、蘋果經濟林1.2萬畝。新修改造暖棚圈舍3150座,新發展規模養殖户100户,養殖場14家,新發展網箱養魚6畝、池塘養魚100畝,水產品供應量達到2200噸。東西山區大力推廣旱作農業技術和百合種植,普及推廣“六個一”循環農業發展新模式,補助資金1400多萬元,推廣全膜雙壟溝播玉米22.9萬畝、脱毒馬鈴薯16.65萬畝,新增百合3000畝,發放揉絲打捆機30台(套),農業綜合效益和農民收入大幅提高。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6

在平安家庭創建活動中,縣、鄉鎮婦聯從實際出發,發揮婦聯組織在家庭領域的優勢,從提高家庭成員的法律素質、致富能力、家庭教育水平、營造文明和諧的家庭環境、增強家庭防範意識、婦女維權、為羣眾辦實事等方面入手,開展了各具特色、豐富多彩的創建活動,取得了較明顯的成效。

一、影響家庭平安的因素

一是離婚率逐年上升。社會的發展改變了人們的物質生活,也改變了人們的精神生活,特別是改革開放後,人們的婚戀觀發生了深刻地變化,離婚率的居高不下成為了影響家庭和諧的一大因素。突泉縣民政局一年受理的離婚案件達180多件。

二是老人贍養問題突出。突泉人民法院一年受理的'贍養案件達26件。 有如下幾種狀況:

1、一些子女推卸責任,使老人生活無着落。從調查走訪的情況看,多子女家庭互相推卸贍養責任的佔全部贍養糾紛的80%以上。

2、部分農村青年文化素質低,法制觀念淡薄,拒不承擔贍養老人的法定義務。

3、一些老人在處理諸如分家產、幫忙料理家務等事務中,或重子輕女,或重女輕子;或重小輕大,或重大輕小。從而導致子女對父母產生偏見,並把所得好處與贍養老人對等起來,形成多得好處多養老,少得好處少養老,不得好處不養老的格局。

4、個別子女由於自然災害、或供自己的孩子上學、或家中有病人等造成經濟非常困難,導致在贍養老人問題上心有餘力不足,沒有能力贍養老人,使老人的贍養存在危機。老人贍養問題最終成為家庭不平安的因素之一。

三是未成年人教育存在偏差。父母對子女的教育和老人的隔代教育之間存在着教育理念、教育方法等方面的差異,這些差異往往引發兩代人在未成年人教育上的矛盾,造成家庭的不和諧。

四是留守婦女問題凸現。

1、勞動強度大,身體健康受損。“留守婦女”既要承擔繁重的農業生產勞動,又要料理家庭事物,有的還要照顧年邁的老人,教育未成年的孩子,勞動強度很大,嚴重損害身體健康。勞動強度大幅增加,勞動時間明顯變長,“留守婦女”的體力大幅度透支。對於一些生育孩子本就落下病根的“留守婦女”來説,家中缺勞力和生產勞動強度加大是當前面臨的最大難題。

2、夫妻情感缺失,家庭功能失衡。“留守婦女”大多是中青年,一些長期分居的“留守婦女”,自我控制力不強,易受不良現象和不法分子的誘惑,出現婚外情和婚外性行為, 影響了夫妻感情給婚姻家庭帶來不穩定因素,形成了家庭婚姻的危機。

3、養老、子女養育方面暴露出新問題。因丈夫長期外出務工,家庭的養老、子女的養育的重擔全部落在“留守婦女”的身上。在養老和子女養育方面容易暴露出一些情況問題:一是虐待老人現象呈現上升趨勢,二是子女的教育培養狀況呈下滑趨勢。

4、安全感降低,家庭財產受威脅。男性勞動力外出後,農村只剩下了老人、兒童和婦女,這種人口結構的變化,會帶來農村治安防範力量的減弱,使農村社會治安隱患增加,農村中針對留守家庭的小偷小摸現象增多。

以上種種情況給婚姻家庭帶來不安定因素。

五是留守兒童問題需要特別關注。目前我縣留守兒童有1200多人。存在問題很多:

1、缺乏嚴格的督查指導,造成學習動力不足,成績較差。由於父母不在身邊,監護人又因年齡、文化、體力等條件限制,無法給予孩子正確的學習指導和監督,導致孩子出現厭學情緒,學習缺乏熱情,不求上進,成績普遍較差。

2、缺乏父母的親情交流,造成性格和心理上存在缺陷和障礙。青少年正處於情感、性格變化的轉折時期,強烈渴望與父母的情感交流,但是父母難以企及,使他們的性格變得內向、自卑、孤僻,缺乏安全感,人際交往能力較差。

3、缺乏正確的家庭教育,造成是非觀念淡薄,出現行為偏差。留守兒童的家庭教育基本處於空白狀態,由於平時缺乏及時有效的家庭約束管教,對很多的問題得不到正確的引導和幫助,出現行為偏差和道德滑坡,紀律散漫,是非不分。

4、缺乏家庭的安全監管,造成留守兒童生活中存在着諸多隱患。留守兒童患病不能及時醫治和受到意外傷害的事件時有發生,孩子的生存狀況存在諸多隱憂。 這些也是影響家庭平安的問題之一。

二、影響“平安家庭”創建活動效果的因素

一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知曉率應進一步提高。由於鄉鎮經費不足,宣傳渠道不寬,宣傳手段單一,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宣傳還存在死角,還沒有真正做到家喻户曉。

二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吸引力應進一步增強。大部分地區開展傳統的創建活動較多,缺少新穎的、羣眾喜聞樂見的創建活動、方式方法和載體。

三是普法工作尤其是婦女權益保障法普及存在差距。參與調查的部分婦女不知道《婦女權益保障法》,更不知道自己應享有哪些權利和義務。正因為如此,對一些權益受到侵害的現象不以為然,如家庭暴力。説明普法工作還存在一定差距。

四是平安家庭創建活動開展的不平衡。由於對平安家庭創建活動的認識不同,所以創建活動在各旗縣之間、鄉鎮、村之間開展的還不平衡。

三、對策及建議

根據調研結果,縣婦聯將從以下幾個方面入手深化“平安家庭創建”活動:

一是以宣傳營造聲勢,進一步提高“平安家庭”創建的知曉率。即過強化輿論宣傳、深入家庭宣傳、鞏固陣地宣傳等方式,使全縣上下形成“人人講平安、家家創平安”的良好局面。

二是以活動拓展內涵,增強“平安家庭”創建的吸引力。通過開展“普法宣傳進家庭”活動、“科技文化進家庭”活動、“安全知識進家庭”活動、“我家拒絕黃賭毒”活動、深化“雙合格”家庭教育實踐活動等,不斷提高家庭成員的科技文化素質和科學教子能力、提高家庭成員安全防範意識,不斷淨化和優化家風,弘揚傳統美德。

三是抓維權服務,力求“平安家庭”創建工作實效。通過不斷健全和完善婦聯繫統信訪工作網絡和信訪工作制度,提高來信、來訪、來電的接待處理效率和質量,使權益受侵害婦女及時得到有效救助。積極開展“零家暴社區”創建工作,有效預防家庭暴力案件的發生。

四是整合社會資源,形成婦女維權的合力。各級婦聯加強與公安、司法、法院等部門的合作,充分發揮已建的家庭暴力投訴站、家庭暴力傷情鑑定中心、“12348”婦女維權熱線、婦女陪審員等機構的作用,及時調處解決家庭暴力投訴案件,幫助身心遭受傷害的婦女遠離家庭暴力的陰影

團建設調研報告篇7

摘要:

校園是師生學習、工作的空間,校園文化體現在學校內部則形成其獨特的校園環境、和諧的人際關係、共同的思想作風和行為準則,它是這一時空存在的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的總和。從文化形態上看,校園文化表現為物質文化和精神文化。學校德育工作不能僅僅侷限於簡單的政治説教,更應充分發揮德育工作的育人內涵,努力做到教書育人、活動育人、環境育人。校園環境建設對改善校園學習風氣,提升老師和學生的精神生活,起到舉足輕重的地步。

關鍵詞 :

校園文化;誠信體系;校風建設

一、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性

1.校園文化是一種氛圍、一種精神。

校園文化是學校發展的靈魂,是凝聚人心、展示學校形象、提高學校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校園文化對學生的人生觀、價值觀產生着潛移默化的深遠影響,而這種影響往往是任何課程所無法比擬的。健康、向上、豐富的校園文化對學生的品性形成具有滲透性、持久性和選擇性,對於提高學生的人文道德素養,拓寬同學們的視野,培養跨世紀人才具有深遠意義。

2.校園文化建設可以極大提升學校的文化品位。

古人云,“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有位哲人也曾説過:“對學生真正有價值的東西,是他周圍的環境”。學校的校容校貌,表現出一個學校整體精神的價值取向,是具有強大引導功能的教育資源。校園文化作為一種環境教育力量,對學生的健康成長有着巨大的影響。校園文化建設的終極目標就在於創建一種氛圍,以陶冶學生的情操,構築健康的人格,全面提高學生素質。因此,要加強校園文化建設,發揮學校師生在校園文化建設中的主體作用,構築全員共建的校園文化體系。要樹立校園文化全員共建意識,上至學校領導、下至每個師生員工都要重視、參與校園文化建設。校園文化在高校實現培養目標過程中的重要作用決定着它不是單靠學校內部某一部門努力就能收到應有效果,它與學校各方面工作都有關係。

3. 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

校園文化建設包括學校物質文化建設、精神文化建設和制度文化建設,這三個方面建設的全面、協調的發展,將為學校樹立起完整的文化形象。校園文化是一所學校綜合實力的反映,校園文化的核心競爭力主要表現在文化的凝聚力和創造力,優秀的校園文化能賦予師生獨立的人格、獨立的精神,激勵師生不斷反思、不斷超越。總之,校園文化建設是學校發展的重要保證。

二、校園文化建設的路徑

為進一步加強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營造一個寬鬆、和諧的育人環境,對學生的素質培養有着積極的作用,我們必須抓好以下幾個方面的工作:

(一)、抓好學校的校園環境建設

育人離不開環境,優美的校園環境,如詩如畫的校園風光,風格各異、錯落有致的校園建築,鳥語花香的校園小景,寬敞明潔的校園道路,萬紫千紅的綠化景觀,明亮寬敞的教室、圖書館,這些都能給學生以巨大的精神力量。學生在優美的校園環境中學習、生活,增進了他們熱愛學校、熱愛家鄉、熱愛祖國的情懷,使他們形成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學校的校園文化建設,不僅僅侷限於綠化、美化校園,應有重點地搞好校園主要景點的建設,辦好宣傳櫥窗、閲報欄、標語牌等,讓校園的每一個景點都發揮育人的功能。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能規範學生的行為,使他們形成自律,優美的校園環境使學生的行為操守更加規範。

(二)、加強誠信教育,引導學生樹立誠信價值觀

加強誠信教育,既要注重發揮典型案例教學、課堂討論、辯論等生動直觀教育方式的作用,使學生明確誠實守信的意義和價值,更要充分發揮高職院校校企合作的優勢,聘請企業老總現身説法,説明誠實守信的重要性。

(三)、充分發揮教職員工的表率作用

開展誠信校園文化建設,學校首先要規範自身的辦學行為,教職員工也要做好“誠信”的表率,為學生樹立誠信的榜樣。教職員工在道德品質、文明修養、治學態度、生活方式等方面表現出來的誠信品質,對學生樹立誠信道德意識、確立誠信價值觀能產生潛移默化的作用。

與學校領導相比,廣大教職員工與學生的接觸更為密切、更為頻繁,教職員工的品質和形象是一種強大的潛在教育力,它容易使學生產生價值認同而自覺地接受和仿效。這種選擇是單靠任何外力的灌輸和教育所不能比擬的。為此,在建設誠信校園文化過程中,廣大教職員工要努力加強誠信文化修養,注重自身的一言一行,在工作上要做到嚴於律己,寬以待人,光明磊落,襟懷坦白;在學術上要做到勤奮刻苦,嚴謹創新,自覺遵守學術道德規範;在生活上要做到忠誠老實,不貪不欺;在與他人相處上,要誠實為人、誠懇待人、誠心感人、誠意服人,以良好的誠信道德形象取信於學生,感染學生,激勵學生,做學生的表率。

(四)、建立學生個人誠信電子檔案

學生誠信檔案內容可涵蓋校內外,分兩大類摘要:講誠信言行和不誠信言行。具體可包括誠實記錄、信用記錄、特別記錄,具體內容如誠信承諾書、個人資料、品行説明、助人為樂及學習效果、經濟狀況等。誠信檔案的記錄時間始於學生進校,止於學生畢業,並於每學年結束時通知學生本人和家長。到畢業時,還可為用人單位提供該學生在校的誠信記錄,供其參考。誠信內容的輸入堅持定期和不定期相結合,由學生管理部門負責,並堅持公開、公平、公正的原則,將誠信檔案內容上網,接受全體師生員工的監督。學生只要輸入自己的學號,教師輸入教工編號即可進入網站查詢、瀏覽,並可對誠信內容的真假髮表看法或提供相關信息。

當然,建立學生誠信檔案的同時,還需制定相關的誠信制度與之配合。如把“是否誠信”作為學生入黨、評優的一項必要條件,也可制定學生個人和團體在誠信方面表現突出,為學校爭光方面的獎勵制度,等等。只有這樣,才能實現學生誠信檔案功能的最大化。

(五)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誠信制度

在建設誠信校園文化中,面對不同學生個體的思想和行為,建立和完善行之有效的誠信制度十分必要。這裏,我們不妨把引導誠信稱為“疏”,把建立誠信制

度稱之“堵”,“疏”與“堵”兩者是相互依賴、緊密聯繫的,疏與堵的有機結合,才能真正推動誠信校園文化建設。因為,有堵沒有疏,就不能從源頭上有效抑制不誠信行為的產生;有疏沒有堵,誠信者受不到鼓舞,不誠信者受不到處罰,學生的誠信價值觀就難以樹立,校園誠信文化氛圍也難以形成。為此,在疏的同時,還得在建立和完善誠信制度上下工夫。學校要按照誠信文化建設的需要,修訂完善與誠信相關的校紀校規,建立和完善與誠信相關的獎勵、約束、處罰機制,公開公正地接受師生與社會的監督,真正使誠信者受到鼓舞和獎勵,使不誠信者受到應有的處罰。

(六)、加強思想文化建設和校風

校園文化反映了一個學校的辦學水平,體現了校園的人文精神,能塑造學生良好的精神風貌。一個學校良好的校風,體現在自由的學術氛圍、多學科交匯的氛圍、寬容失敗的氛圍、個性得以充分發展的氛圍等幾個方面。校園文化的最大特點在於它在潛移默化地、有意無意中影響、同化環境中的每一個人,人們都在自覺與不自覺地經受着這種文化的薰陶。在校園文化的作用下,學校的每一個成員,都在不同程度上,受到校園文化的影響。校園文化是德育教育的有機結合,它把德育的教育思想、理念、教育意圖變成一種精神化的形式溶於文化氛圍中,出神入化的對學生進行教育,這是一種高超的德育教育藝術。

(七)、加強社團文化建設

學校要開展高品位的校園文化活動,加強校園文化的導向作用,把德育的功能有機地融入校園文化建設。學校要加強社團組織的管理和建設,充分利用校園文化活動羣眾性、廣泛性、參與性的特點,多形式、多層次、全方位開展各項活動。校園文化經常是以學校或班級為單位開展活動,很多活動都需要學生集體參與,需要有相互協作的`精神。每個學生要處理好個人與集體的關係,以構建一種友好互助的羣體氛圍。融洽、和諧的師生關係,優化了師生的心理環境,為實施素質教育創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圍。校園文化為學生追求個性的發展,追求豐富多彩的精神生活,提供了展示的平台。多彩的校園文化生活適應了學生精神需求的多樣化、個性化的特點,良好的校園文化氛圍可塑造學生形成尊重個性、發展個性的空間。

校園文化是一個學校以自身物質因素為基礎,在特定的環境中,通過長期積累而形成的較為穩定的精神生活的整體。校園文化建設是一項長期而艱鉅的任務,不能急功近利,要循環漸進,將校園文化建設與社會主義精神文明建設有機統一起來,使之互相促進,真正發揮校園文化的育人功能

1、體現發展的理念,建立創新、競爭為理念的校園文化

建設校園文化,要以學生的發展為主題,以“人文、協作、創新、實踐”的學校精神為指導進行。以人為本的校園文化建設承載着精神文明建設的使命,必將體現一定的時代特徵,從而培養並輸送出能適應時代發展,能參與社會競爭與合作,能積極推進、引導社會發展的學生個體。這些學生走上社會,將會用他們的品質影響社會風尚,用他們的人格影響未來的社會道德,使他們成為知識經濟時代生產力發展的中堅力量,成為先進生產力的開拓者、先進文化的弘揚者和最廣大人民利益的維護者。

2、堅持創新的觀點,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

要以全新的觀念、方法去創建新型一流的校園文化,樹立終身教育、創新教育理念,使校園文化傳遞融為一體。徹底摒棄“應試教育”,推行“素質教育”,提供創新思維平台,引導學生把夢想變為現實,激發熱情,張揚個性,啟發創造,

讓每一位學生經過多種實踐活動,展示特長,體現自我價值,培養他們的自信心,調動他們的積極性。實踐活動的開展,成為校園文化建設的重要組成部分,培養和提升學生創新思維、學習能力、蒐集和處理信息等多方面的素質和能力。

3、建立校園網絡文化,傳遞先進思想和時代最強音

網絡作為“第四媒體”進入校園,對傳統教育提出了挑戰,校園網絡文化已成為校園文化網絡的重要組成部分,以其獨有的方式深刻地影響着和潛移默化地改變着學生,特別是對學生的認知、情感、思想和心理。但網絡文化並非一方淨土,如何進行引導和實施有效的監管,正成為學校德育急需解決的問題。所以要搶佔網絡思想文化陣地,弘揚主旋律,突出網絡政治性、思想性、導向性、理論性、親和性、多樣性。如何突破,就要加強研究,努力構建健康文明、藝術化的、蓬勃向上的校園網絡文化環境,使學生在這種文化環境中既獲得信息素養和審美能力,又具有正確的信息價值觀和道德觀。

4、建立健全文化政策,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範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突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境。

三、校園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

突出文化建設整體性原則,就要注重“四育人”(教書、管理、服務、文化)的有機結合。在教學中,既要傳授學生知識、又要教會學生如何學習、更要教導學生如何做人;在管理和服務上提倡“博愛”,為學生的學習和生活提供有效保障,在嚴謹規範的運行軌道中,充分鍛鍊學生自我管理的能力;環境是育人“土壤”,不但要注重“硬”環境條件的建設,更加突出“軟”環境的培植,在學習創新、技能實踐、文體競技、團隊精神、思想導向及生活等方面全面營造出良好成長環境。

總之,良好的校園文化建設和先進的教育教學相結合,一定能開出美麗的花朵。也一定能促進社會主義文明建設,培養和造就一代社會主義新人。

標籤: 多篇 調研 報告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7o5y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