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目錄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第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第二篇:淺談如何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第三篇: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第四篇: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研第五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更多相關範文

正文

第一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調研報告

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建議

近年來,我市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但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仍存在一些亟待解決的問題。本文就加快推進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保障食品安全提出六點建議。

一、xx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現狀

農產品質量安全關係國計民生,是全社會普遍關心的熱點難點問題。近年來,我市大力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初步建成了覆蓋市、縣、鄉鎮、基地(市場)四級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檢驗檢測體系,不斷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能力和水平,着力保障人民羣眾消費安全,全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總體保持在較高水平,沒有發生重大農產品質量安全事件。

二、xx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一)生產過於分散,監管難度大

種植業方面:我市農產品生產過於分散,沒有形成規模,無法按標準化組織生產,農藥、化肥、農膜等農業投入品不合理使用,導致農業生態環境污染嚴重,基地準出和市場準入難以真正做到無縫對接。

養殖業方面:我市畜禽水產養殖技術水平參差不齊,養殖户購買劣質苗種、飼料,養殖物有病亂用藥等情況時有發生,給我市畜禽水產品質量安全帶來了隱患。

(二)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尚未健全完善

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與農技推廣中心在行政管理上沒有理順關係,既有縣直管,也有縣鄉共管以鄉為主等形式。少數鄉鎮雖然建立了檢測室,但辦公用房年久失修,檢測設備陳舊落後,難以形成有效的監管;多數鄉鎮還未建立檢測室,監管手段和監管能力有限,監測人員要兼顧鄉鎮的其它工作,監測效果不盡人意。

(三)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嚴重滯後

缺乏專職檢測人員。市級檢測中心在編人員只有4人,六縣在編的檢測執法人員不到100人,人少事多,超負荷工作;四城區目前尚未設立漁政機構,開展監管工作難度大。

缺乏必要的設備。市級檢測中心只能做定性分析,無法開展定量分析。如瘦肉精檢測只能進行初步篩選工作,要送到自治區才能確認檢測結果;水產品檢測則均需送自治區進行檢測。

缺乏經費保障。目前我市動物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工作業務經費為每年一申請一審批,沒有形成常態化管理,經費來源缺乏保障。各縣區都沒有專項的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經費,動物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舉步維艱。

(四)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建設有待健全完善

目前我市還沒有建立水產品市場準入機制,水產品既無標識,經營者又未建立台賬,對於問題水產品,其溯源調查的難度很大。同時,由於人力不足,部分縣的動物產地檢疫工作未能正常開展,導致一些不免疫、不佩戴耳標的畜牧產品流向市場,造成一定的食品安全隱患。

三、加快推進xx市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建議

(一)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建議健全農產品質量(本站隆重推薦好範 文網:)安全檢測機構,在市農業局和縣、鄉鎮農業執法機構分別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和監管站,在鄉鎮設立漁牧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站,在村級設立農產品質量安全協管員,明確各自監管職責,落實辦公場所、編制人員和經費,配備檢測設備,完善管理制度,形成監管長效機制。

(二)強化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

深入開展專項整治。推行農藥定點經營和實名購藥制度,種植業以蔬菜為重點,開展蔬菜、水果、茶葉等用藥專項監督抽查,嚴厲打擊高毒農藥違法違規生產、經營和使用行為。畜牧業加大“瘦肉精”、三聚氰胺等非法添加專項整治力度,強化獸藥和飼料生產、使用環節監管。漁業以禁用藥物為重點,強化用藥執法檢查,完善養殖檔案,建立嚴格的產地檢查和準出制度,形成監管工作常態化。

(三)加大財政投入力度

建議把監管工作經費、檢測設備購置及更新經費、產品檢測經費和技能培訓經費等列入市、縣財政預算,並保證這些經費每年不低於5%的增長比例,做到經費常態化、制度化管理,確保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工作正常開展。

(四)推進農業標準化生產

不斷擴大園藝作物標準園、畜禽標準化規模化養殖場、水產健康養殖示範場的建設比例和規模,深入開展農業標準化整體推進示範縣創建,並強化“三品一標”監管,嚴把產品認證准入門檻,完善認證制度,嚴格認證程序,強化認證審核,提升認證工作的規範性和有效性。強化證後監管,加大證後抽檢力度,嚴格執行退出機制,確保認證產品質量。

(五)健全完善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制度

建立健全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有機結合的動物產品質量安全全程監控制度,實現“生產有記錄、流向可追蹤、質量可追溯、責任可界定”。認真落實養殖檔案記錄和投入品使用管理制度,全面落實畜禽免疫、畜禽標識和疫情報告制度,嚴格執行動物入場和動物產品出場登記制度,進一步規範動物產品產地準出與市場準入監管工作。建立健全產地檢疫制度。嚴格按制度要求開展產地檢疫,出具產地檢疫證明。

(六)加大培訓力度

深入開展檢測技能培訓和崗位練兵活動,加強對基層檢測人員技術培訓,不斷提高我市基層執法人員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與監督執法的能力和水平。

第二篇:淺談如何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龍源期刊網

淺談如何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作者:張根良1 劉新發 高敏 鍾吉林 鍾瑞鋒

來源:《新農村》2014年第07期

摘要:本文論述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目前存在的問題以及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議。

關鍵詞: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目前我國農業污染、農產品污染、農業生態環境的破壞等問題日趨嚴重,特別是三鹿奶粉事件、瘦肉精、多寶魚、海南問題豇豆等事件的發生,對人類的健康已構成了巨大的威脅。因此如何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成為我國當務之急。解決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需要從源頭抓起,這就要求各縣(市)抓好當地的農產品生產,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以解決農業源頭污染問題。2014年11月1日,《中華人民共和國農產品質量安全法》開始實施。《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出台為縣(市)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提供了法律依據,同時也對縣(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關於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了具體的要求。

為強化縣級政府對農產品質量的監管和公共服務職能,儘快構建與《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適應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保障城鄉居民食用農產品質量安全,提高農產品的市場競爭力,促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與和諧社會建設,現提出意見如下。1 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重要性

(1)《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提出的要求

《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共八章五十六條,其中多次對縣級以上地方政府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出要求。《農產品質量安全法》明確規定“縣(市)級以上地方人民政府統一領導、協調本行政內的農產品質量安全工作,並採取措施,建立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黨的十七屆三中全會也特別強調了要加強農產品質量全程監管,切實保障農產品的質量安全。因此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是貫徹落實《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內在要求和具體體現。

(2)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現狀的需要

縣級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發展迅速,目前各縣(市)關於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和地理標誌農產品的申請如火如荼,這就需要縣政府農業部門對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提出具體要求,包括統一品牌和標準、統一生產技術規程、統一投入品管理、統一技術諮詢服務、統一檢測和銷售等。新上的基地建設項目要按照無公害農產品的標準進行建設和發展,加強生產過程的監管,嚴格按《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操作規程》進行操作,生產過程中做好投入品使用記錄,建立記錄檔案,實行嚴格的環境監測評價。

然而縣級的農產品生產環境不容樂觀,污染問題較為嚴重。一是一些農民沒有按照生產規程安全、合理使用農藥和化肥,造成農業面源污染;二是農藥、肥料等超量施用、施用時期、施藥方法不當造成人畜直接或間接中毒事件時有發生;三是三廢排放、污水灌溉等對農產品產地環境污染沒有得到有效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堪憂。縣級農業部門的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面狹窄、手段落後,標準化生產管理體系不健全,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執法體制不完善等問題突出;很多縣農產品質量安(下轉第153頁)全檢測無專門的機構,農產品生產分散且規模小,對生產過程質量監控難,生產者的標準化意識薄弱。這就迫切需要縣級建立完善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3)縣級本身特點屬性決定

縣級作為基層單位,要接受和完成上級一系列的對農產品的產地檢測、農產品品質的檢測,是最前沿的陣地,它的工作力度直接影響農產品質量把關問題。目前全國各省已建立了280多個農產品檢測中心[1],但是農藥殘留問題還是屢禁不止,究其原因是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基礎薄弱,檢測技術落後,監督約束機制不健全,使許多認證後的品牌出現名不副實的現象,引發公共健康危機和突發性中毒事件,直接影響到經濟發展和社會穩定。要做到從源頭抓起,實行從田間到餐桌的全面監管,就必須建立健全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2 縣級農產品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1)農民安全生產意識不強,生產技術落後。由於農民的素質參差不齊,部分生產者的農產品安全意識不強,掌握的生產技術不全面,導致不能很好地掌握農藥的科學合理使用,甚至使用違禁農藥。在生產技術上,仍有很大一部分生產者在實際生產過程中沒有按照操作規程安全、合理使用農藥,使用方法和技術不科學、不規範的現象還普遍存在,農業標準化生產技術的應用未得到普及。這些問題的存在,都影響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和監管。

(2)工作經費不足,體系建設人員缺乏。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涉及的面廣量大,包括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檢驗、農藥等農業投入品的監督管理、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的制定與實施等都需要一定的工作經費。然而一直以來,縣級(如高台縣等[2])在這些方面的經費投入不足,嚴重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設工作。由於經費不足、人員缺乏及政策法規不到位等原因,從而影響了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工作的正常開展。

(3)基層宣傳力度不夠,農民羣眾安全意識薄弱。自《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出台後,雖然各縣政府部門對農產品質量安全開展了一定規模的宣傳,但一些羣眾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知識瞭解還不夠,依法組織農產品生產和加工的意識有待進一步提高,羣眾對於農產品質量安全理解的廣度和深度有待加強。

(4)執法主體責任機制不完善,缺乏聯動性。縣級部門在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和市場檢查方面,佈置尚不合理,缺乏統一的執法部門和執法管理機制,造成了一定程度的職責不清、監管混亂、執法主體不明的局面。例如在對農資市場檢查時,有農業、工商、質量監督、公安等多個部門參與,經常業務分工不清,長此下去,勢必造成執法混亂、責任混亂、市場混亂。

3 縣級農產品體系建設的建議

(1)確立指導思想,明確主要目標

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的建立,首要任務是要明確指導思想,以及確定體系建設工作的主要目標。

指導思想:以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落實科學發展觀,以現行農業法律法規為基本框架,以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的有效實施為基本目標,加強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發展方式的轉變。

主要目標:根據各縣基本縣情,用若干年時間,使縣、鄉(鎮)、生產單位構建和完善一套精簡統一、佈局合理、職能明確、運轉高效的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包括檢測檢驗體系、安全監管體系、標準化生產體系、規範化流通體系等),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覆蓋全程。

(2)成立領導小組,確保經費充足

因農產品質量安全的重要性,縣級政府要高度引起重視,加大經費投入,必須成立領導小組,領導和組織開展工作,並追究領導責任,才能確保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促進農業發展。領導小組一般以分管農業副縣(市)長為組長,以農業主管部門主要領導為常務副組長、分管領導為副組長,以農業主管部門相關站辦工作人員為成員,統一領導和組織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工作。

(3)制定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相關制度

制度是行動的準繩,只有建立制度,才能“有法可依”。《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確立了八項基本制度,包括:農產品安全管理責任制度(第3、4、5條)、農產品質量安全標準強制實施制度(總則第八條和第二章全部)、農產品產地管理制度(第三章全部)、農產品市場準入和追溯制度(第20、25、33、37條)、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制度(第39條)、農產品質量安全事故報告制度(第40條)、農產品質量安全分析和評估制度(第6、7條)、農產品質量安全責任追究制度(第七章全部)。各縣(市)可以根據《農產品質量安全法》相關制度和本縣情況具體制定適應本縣特點和要求的相關農產品質量安全制度。

(4)申請項目資金,建立農產品檢測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中,農產品檢測是必須的。縣級政府部門應該積極向上爭項目爭資金,制定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中心建設項目可行性研究報告,根據縣情建立和完善農產品檢測站,使之具備基本的農產品質量檢測能力。

(5)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農產品體系建設中,農產品監管也是必不可少的。加強監管,可以有效預防不合格農產品流入市場,保護公眾生命安全。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建設,是法律賦予的職責,也是順應農業發展新形勢的需要。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主要包括農業投入品動態監管、農產品標準化生產、農產品規範化流通、農產品市場準入等方面。縣級農業監管部門要建立相關方面的監管制度,加大監管力度,嚴格按照制度要求對農產品在各項環節中的監督管理和執法檢查。

(6)加強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和培訓

廣泛宣傳《農產品質量安全法》,全面提升社會公眾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形成全社會關心、支持農產品質量安全管理的良好氛圍。縣級農業行政主管部門要重點加強基層農業技術人員的培養,形成一支以鄉鎮農業技術人員為骨幹,鄉村農技員和示範大户、農業企業科技人員為主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推廣隊伍,提高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隊伍和農業生產者的整體素質。

4 展望

當前農業要不斷適應新的發展形勢,着力轉向“綠色、高效、現代、科學”發展,全面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水平和市場競爭力。建設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既是政府堅持依法行政的內在要求,也是貫徹科學發展觀、推進產業升級、促進農業增產增效的具體體現;既是對人民羣眾高度負責、提高政府公信力、維護社會穩定的重要措施,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努力創建和諧社會的重要舉措。

參考文獻

[1] 王冬霞,張美玲,王瑞霞. 淺議縣級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j]. 中國食物與營養, 2014年3期

[2] 濮小英. 高台縣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的狀況與對策. 農業科技與信息, 2014年16期作者簡介:張根良(1983-),男,浙江,碩士研究生,研究方向:辦公室文祕和農產品檢測工作

第三篇: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

全面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建設

根據諸發[2014]28號文件精神,針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問題日益嚴重的實際,在完善提高試點經驗的基礎上,提升農產品質量安全區域化建設水平,確保農產品質量安全。為深入推進我市出口農產品質量安全示範區建設,下步着力做好以下幾項工作:

(一)加大出口農產品基地管理力度,完善農業標準化體系。對原有註冊基地進行復審,對違犯基地管理規定的,責令整改,問題嚴重的取消備案資格。各基地備案企業必須加強備案基地的管理,凡使用違禁藥品的一經發現,立即取消該基備案企業的基地備案資格。使用了違禁藥品的農產品實行召回制度,不得出口,也不得在國內市場銷售。對全市已經登記備案的215家農業化學品生產經營實體,定期進行抽檢,並建立不良行為記錄制度,切實形成公開、公平、公正、有序的檢測環境。擴大基地規模,積極開展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

(二)繼續加大農業化學投入品監管力度。繼續抓好農業化學投入品市場準入登記備案工作,加大對禁限用農獸藥、禁用化學品清理檢查力度,採取明查與暗查相結合的方式,對全市400多家經營業户進行拉網式檢查,淨化全市農資市場。分期分批對農藥獸藥經營業户進行培訓,下半年計劃培訓80場次。推進綜合執法,強化督導整改,依法嚴厲查處。

(三)完善檢驗檢測體系,全面提升檢測層次和能力。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負責蔬菜生產基地、出口企業、市場超市蔬菜質量檢驗,每星期抽檢一次,每次抽檢樣品不少於100個,下半年抽檢樣品2014個以上;動 1

物疫病檢測中心,負責全市養殖基地及出口禽肉類產品、32家生豬定點屠宰企業和40家禽肉經營攤點(專賣店)抽樣檢測。整合各部門、企業及社會檢驗檢測資源,加快農產品公共檢測平台建設,加快建立完善城鄉互動、滿足消費的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真正讓廣大消費者吃上放心的農產品。

(四)擴大基地規模,積極開展基地認定和產品認證。整合涉農資源,組建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名牌農產品“四位一體”的農產品質量安全認證服務機構,全面開展對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農產品、名牌農產品以及地理標誌農產品的認證工作。同時,積極推行gap、haccp、iso9000系列標準、iso14000系列標準的認證和管理。

(五)加強宣傳培訓,提高全社會農產品質量安全意識。結合當前各項工作,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等各種媒體,開展農產品質量安全宣傳活動,多角度、多層面強化法律法規宣傳,提高生產經營業户的守法意識。

(六)加強農業綜合執法,確保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體系發揮作用。積極開展以農產品質量安全生產為重點的農資市場專項整治活動,從源頭上確保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對農資市場實行一狀三冊(專項整治工作責任狀、種子經營檔案冊、化肥進出經銷台帳、農藥經銷帳冊)網絡式管理,完善農業行業責任追究制度,確保流通領域農產品質量安全。

第四篇: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的調研

團按照市政協主席會議的部署和要求,5月4日至13日,我們調研組就"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與食品安全"專題,分別在市農林局、新集鎮、謝集鄉進行了調研,聽取了有關部門和單位負責同志的情況介紹,組織農林、植保、土肥、畜牧、蔬菜和鄉鎮農業服務中心的專業技術人員,以及部分村組幹部和專業大户進行座談,並實地視察了市農林局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和無公害蔬菜生產基地,新集鎮水稻生產現場和謝集鄉的茶葉、果品生產基地。通過現場視察和座談討論,對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現狀和存在問題進行了認真的分析,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市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基本情況

[找文章到文祕資源-/-一站在手,寫作無憂!]

在我國農產品市場供應實現供求平衡、略有剩餘的情況下,消費者對農產品質量安全越來越關注。特別是越來越多的"食品安全"方面的惡性事件屢屢在媒體曝光,人們期盼生產優質安全農產品來滿足食品安全,飲食健康的需求。近幾年來,我市按照農業部"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和省市的統一規劃,積極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分別在無公害農產品生產基地建設,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品牌申報,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推廣和農業投入品的控制等方面取得了較大的成績,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已經有了一個良好的開端。但由於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還處於起步階段,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視的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一是"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知曉率不高。上世紀九十年代後期農業部門開始提出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問題,2014年分別在北京、天津、上海和深圳進行"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試點,2014年開始在全國範圍內全面推進,目前許多大中城市都實施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市場準入,加強了對蔬菜、畜禽產品、水產品的農藥殘留和有害物質的檢測,沒有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和產品質量檢測合格的農產品不得上市銷售。而對此"行動計劃",基層幹部、廣大農民知之不多,不甚瞭解,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只限於農業系統內部知曉,還沒有形成全社會,特別是廣大農民的統一行動。

二是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的基地規模不大。目前我市已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的品種28個,面積15萬畝,僅佔全部複種面積的1/5,尚未通過無公害農產品產地整體認定。而周邊的寶應、高郵、江都都已經通過認定,其中寶應縣已成為全國首家"國家有機食品基地建設示範縣"。謝集鄉2014年推廣種植優質水稻品種"豐優香粘",儘管品質很好,但由於沒有通過無公害產地認定,無法在大中城市銷售,無法實現優質優價。

三是獲得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數量不多。目前全市獲得有機食品、綠色食品、無公害食品的品牌共有18個,主要集中在茶葉和小水果,而關乎市民生活的大宗農產品和蔬菜的優質農產品的品牌數量較少,且品牌產品的生產規模不大,例如獲得"無公害食品"稱號的"綠籬"牌系列蔬菜產地規模僅300畝,生產能力僅佔全市蔬菜總需求量的2%,佔地產蔬菜總產量的6%,無法滿足市場需求。

四是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技術規程和地方標準不全。發達國家用完整、系統的生產技術標準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國內才剛剛起步,大宗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由省級以上部門制定,地方特色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可由地方制定。而我市目前僅制定出風鵝、席草、茶葉、紫菜薹等6個農產品的地方標準,其它農產品的生產技術標準還未制定,無法推行標準化生產,也不能反映出生態市建設的成效,與我市良好的生態環境和比較豐富的資源特點不相適應。

同時,由於人員、經費不足等原因,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對市場銷售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的範圍不大,種類不多,頻率不高,信息發佈的渠道不暢,農產品質量安全追溯制度還沒有建立,城鄉農貿市場農產品銷售幾乎處於失控狀態,無法從源頭上控制農產品質量安全。

二、影響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主要因素

在調研過程中,我們着重對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中存在問題的原因進行了分析,以尋求解決問題的辦法。總體上看,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涉及到環境資源、生產技術裝備和政府決策導向等各個方面。具體地説,還受到以下六個方面因素的制約。

一是傳統的農業生產管理方式,形成了忽視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生產傾向。在農產品市場供應短缺的年代,農業生產一直以增加產量為第一目標,由此形成完整的生產管理方式,時至今日,這種管理方式仍在生產中發揮主導作用。在這種管理方式的主導下,農民們更多地關心成本多少、產量高低、價格貴賤、管理難易,而忽視農產品的質量和安全。尤其對"產而不食"的農產品的生產往往採取"事不關己,高高掛起"的態度,有蟲就打藥,見病就防治。有時明知甲胺磷、呋喃丹等劇毒農藥有害,但因其殺蟲譜廣、藥效時間長、相對成本低、具有"潤色"作用,也要在生產中使用,生產安全優質農產品還沒有擺上位置。

二是分散的農業生產經營體制,影響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組織實施。在現行的家庭承包生產經營體制下,農業生產組織

化程度低,難以形成規模化生產、產業化經營和社會化服務。而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最重要的環節是對整個生產過程按照標準化的生產技術規程進行全程控制,協調統一所有生產者的管理。分散的生產經營體制,小規模的生產經營特點,各行其是的生產管理方式,加大了標準化生產技術推廣的難度。

三是落後的農業生產經營主體,制約了農產品質量安全技術的推廣應用。由於從事農業生產的農民科學文化素質低下,他們對農產品生產過程中的病、蟲、草情和畜禽疫情無法弄清。發生了病蟲害,有的向相關技術部門諮詢,有的憑經驗辦事,有的跟在別人後面防治,造成錯用、亂用、濫用農藥及其它投入品的情況屢屢發生。新集鎮聯盟村有一農户,2014年在防治水稻條紋葉枯病時,先後用藥13次,比正常防治至少多8次以上,還是未能治住;八橋村一個農户,種植2.8畝水稻,一次防治用了2斤樂果,1斤甲胺磷、2瓶殺蟲雙,外加6袋井崗黴素,不僅錯用農藥品種,而且超出適宜用量的5倍以上,結果造成嚴重藥害;聯盟村一個外來種植大户,承包50多畝耕地,在秋播種小麥之前,每畝用半斤甲胺磷進行土壤處理,既殺滅土壤有益生物,又加大生產成本,還增加有害物質積累。像這樣的農民生產的農產品,質量安全根本無法保證。

四是開放的農副產品銷售市場,降低了農產品市場銷售的准入門檻。無論是城區的農貿市場,還是鄉鎮的集貿市場,農產品銷售比較自由,既有批發,又有零售,還有轉手倒賣。農產品市場銷售主體的多元和質量失控,既使優質農產品不能實現優質優價,進而影響到生產經營者創建優質農產品生產品牌的積極性;又使農產品流通的市場監管難以到位,達不到安全質量標準的農產品仍可上市銷售。據農林部門抽檢,夏季蔬菜約有60%以上農藥殘留和有害物質超標,小青菜幾乎100%超標,由於沒有實行市場準入制度,菜農照樣銷售,發生問題無法追蹤查源,成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一個嚴重問題。

五是缺位的農業技術保障體系,造成了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控制盲區。在整個農產品生產體系中,稻、麥、油、生豬、家禽等主要農產品生產形成了比較完整的病蟲防治和疫情控制預測預報體系。而小宗農作物,特別是蔬菜,由於生產規模小,零星分散,在省內尚未建立病蟲害預測預報體系,未能對蔬菜生產提供有效的技術支持,其生產處於無序、失控和自發狀態。特別是農藥品種的選擇、安全間隔期的控制等常常因蔬菜生產週期短而無法得到控制。例如小青菜,從播種到上市30天左右,菜農通常在播種前用甲胺磷進行土壤處理,出苗後噴灑一次樂果,10天以後再噴灑一次農藥,幾乎全靠農藥來保,100%超標也就不奇怪了。

六是多頭的農資市場管理部門,削弱了農業生產投入品的市場監管力度。控制農業投入品的使用是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一個重要環節。國家已經開放了農資經營市場,允許多種主體進行農資的經銷、代銷、分銷,加強農資銷售市場監管顯得非常重要。而農資銷售市場監管又涉及到農林、工商、質監等部門,存在着執法主體多元,職能重複交叉和相互扯皮現象,給不同的農資經營者提供了"規避"空間,未能形成合力和建立嚴密的農業投入品源頭控制網絡,使甲胺磷等劇毒農藥不適當的使用成為可能。

三、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幾點建議

農產品質量安全是關乎國計民生的一件大事,關係到和諧社會的構建和全面小康社會目標的實現。我市是傳統的商品糧、商品油、商品豬生產基地之一,推進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品牌,不僅是滿足城鄉市場銷售,提高市民生活質量的基本要求,也是適應市場需求變化,提高生產效益,增加農民收入現實需要。要把發展安全優質農產品作為農業和農村工作的重點,加強領導,搞好規劃,全面推進。

1、要認真組織農民參與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農民是農業生產經營的主體,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沒有農民的參與難以取得成效。要運用一切行之有效的方式宣傳羣眾、組織羣眾、帶領羣眾投入"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要把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列入農民教育工程的重點內容,通過宣傳教育,讓農民懂得為什麼要生產無公害農產品,什麼是無公害農產品,怎樣生產無公害農產品。要充分發揮村、組幹部和農業生產專業户的作用,建議鄉鎮農服中心在每個村民小組培育1-2個"頭領型"農户,每次重大農事活動之前集中起來進行技術輔導,並給予誤工補貼,使他們既成為農業標準化生產的示範户,又成為農情信息發佈的宣傳員,同時也成為農資銷售的中介力量。只要運作得好,就能較好地解決農情信息難到户,農資銷售難統一的問題,實現社會效益與經濟效益的"雙贏"。

2、要積極發展安全優質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特別是蔬菜生產,由於近年來城區的不斷擴大,經濟開發區的建設,大量的蔬菜生產基地被佔用,近城區的菜地面積僅剩800畝,比建區前縮小5倍多。同時城郊蔬菜生產的耕地質量、灌溉用水質量、大氣環境質量明顯下降,有害物質超標,已不適宜蔬菜生產。要針對生產條件變化的實際情況,確定蔬菜生產控制區域,不適應蔬菜生產的地方退出蔬菜生產。要借鑑邗江區在沙頭鎮建立萬畝蔬菜生產基地,政府投入菜地基礎設施建設資金的做法,在我市中後山區建立新的蔬菜生產基地。據檢測,我市中後山區耕地質量高於國家二級標準,月塘、棗林等水庫的水質高於國家二級飲用水標準,空氣質

量也比較好,完全符合優質無公害蔬菜產地標準,建議市政府統籌使用土地徵用出讓金中的菜田開發基金,按照新菜地開發建設基金籌集的有關政策,籌集專項資金用於建立新蔬菜生產基地的補貼,推進區域化種植、規模化生產、標準化管理、產業化經營、社會化服務,逐步取代城郊零星分散的蔬菜生產。

3、要充分發揮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作用。加強農產品產地論證和銷售市場監管,逐步實現農產品銷售市場準入,都需要發揮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作用。目前,我市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已經通過省級認定,既能進行快速檢測,又能進行定量分析,完全有條件做好農產品質量檢測工作。要進一步加大檢測力度,定期進行抽檢,並通過專門的信息發佈渠道,公告檢測結果,讓市民知曉市場農產品的質量情況,引導消費。要進一步拓展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的服務領域,創新發展思路,發揮檢測優勢,設立優質無公害農產品銷售專櫃或專門市場,為全面實行農產品市場準入做好前期工作。為了保證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正常運行,建議市政府在年度財政預算中安排必要的農產品質量檢測經費,專門撥付,專項使用。

4、要切實加強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控制工作。各相關執法部門要協同動作,加強農資經營市場的監督管理。對現有農資經銷情況全面進行檢查摸底,不合規範的限期進行整頓,達不到要求的按照法律規定予以取締。要建立農藥銷售登記備案制度,特別是劇毒農藥的進、銷、存都要建立台帳,載明進貨批次、來源和銷售去向,從源頭上控制農業投入品的使用。農業部門作為農產品質量安全建設的主管部門,要按照"無公害食品行動計劃"的總體要求,加強無公害農產品產地認定、優質農產品品牌申報、無公害農產品生產技術標準的制定和推廣、農業投入品的源頭控制等方面的工作,為打造優質農產品生產品牌作出應有的貢獻。

第五篇:農產品質量安全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包括 “五大體系”:

一、建立和完善農業生產質量標準體系。

為規範農產品生產標準,圍繞農業新品種、新技術的推廣,按照建立與國際通行標準接軌的標準化生產體系的要求,先後在全市制定推廣了42種優勢農產品標準化生產技術操作規程、12種綠色食品生產技術標準、35種出口農產品良好農業操作規範(gap),在生產、加工、貯藏、流通等環節全面推行標準化管理。農產品標準已覆蓋糧油、果品、蔬菜、食用菌、畜產品和水產品等多個領域,初步形成了較為完善的質量標準體系。

二、建立農業標準化生產示範體系。

積極組織實施“綠卡行動計劃”和“農產品質量安全提升工程”,大力推進農業標準化基地建設。市發改委與財政、農業、海洋與漁業、畜牧、林業部門聯合下發了《煙台市優勢農產品區域佈局規劃》,優先發展水果、海珍品、蔬菜、食用菌、生豬、奶牛等16種優勢農產品,通過增加財政投入、減免税費和減少行政事業性收費,加大了對優勢農產品產區和農業標準化生產基地的支持和扶持力度。市政府制定出台了《煙台蘋果和大櫻桃產業發展規劃》和《關於開展農業產業化百強龍頭企業創建活動的意見》,連續四年,每年安排1000萬元資金,用於煙台蘋果、大櫻桃、萊陽梨等優質果品的基地建設;每年安排500萬元貸款貼息資金,對百強龍頭企業建設標準化基地等方面給予重點扶持。市政府制定出台了《關推進農業品牌化建設的意見》,用4年的時間,在果品、蔬菜、水產、畜牧等優勢產業建設60個特色品牌農產品基地。農業標準化基地,全面推行統一環境質量、統一生產技術、統一農資供應、統一監測方法、統一產品標識等“五統一”操作規程。在全市形成了萊陽、海陽的蔬菜,棲霞、招遠、龍口的果品,蓬萊、長島、萊州、開發區的水產養殖,福山、芝罘的大櫻桃,牟平、棲霞的食用菌,萊州的種子、花卉等一批特色產業帶和優質農產品基地。

三、建立農產品質量認證和檢測體系。

加大了無公害農產品、綠色食品、有機食品的開發及認證工作力度。全市累計通過農產品質量認證的產品達到481個,其中,綠色食品188個,無公害農產品293個,有機食品2個。煙台蘋果、龍口粉絲、煙台葡萄酒和煙台大櫻桃獲得國家地理標誌產品保護,萊陽梨、海陽白黃瓜、煙台蘋果和煙台大櫻桃獲得地理標誌證明商標。為加強農產品質量檢測,先後投資8500多萬元建立了4個市級農產品質量檢驗檢測中心、8個縣級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站),重點支持46個

省級龍頭企業設立了質檢中心,20個較大農產品批發市場建立了農產品速測檢測點。龍大集團投資3000多萬元建立的農產品質量檢測中心,2014年4月通過了中國實驗室國家認可委員(cnal)認可,能夠對550多種農藥殘留、60種抗生素、23種添加劑、5種重金屬、11種微生物等指標進行精密檢測。2014年1月又投資62萬美元,從美國引進最先進的藥殘檢測設備lc/ms/ms,使龍大的藥殘檢測項目、檢測方法始終與日本最新標準同步。

四、建立農業投入品監管體系。

農產品質量安全投入品是關鍵。2014年市政府發佈實施了《煙台市農藥經營使用監督管理辦法》等一系列規範性文件,大力推進農資連鎖經營、農技農資結合、協會服務、企業直銷、龍頭企業帶動等農業投入品有效服務模式,從源頭上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萊陽市以配送中心為平台,設立農資連鎖超市,在企業、村莊設立連鎖專供點,實行“統一進貨、統一配送、統一價格、統一服務”的服務模式,有效地提升了放心農資的配送能力和水平。目前,全市化肥、農藥集中配送率分別達到85%和80%以上。

五、建立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體系。

市委、市政府要求,利用三年的時間,建立健全市、縣、鄉三級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目前,全市已有煙台市和3個縣市區經編委批准,成立了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科(或辦公室),8個縣市區成立了農業綜合執法大隊,加強了對農產品質量安全的監管。機構設置主要有兩種形式:一種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分別設置;一種是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執法機構、檢驗檢測機構合署辦公,實行一個機構三塊牌子。結合產業特點和鄉鎮機構改革,在鄉鎮農技推廣機構增加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職責,實行鄉鎮農產品質量安全監管機構與農技綜合服務站一個機構兩塊牌子。2014年4月,市政府下發了《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2014年市政府又把“加強農技推廣體系建設與改革,完善公益性職能經費保障機制,完善鄉鎮或區域性農業技術推廣公共服務機構,逐步建立村級服務站點”寫進了煙發〔2014〕1號文件,明確規定每個村至少設立一名技術員,三年完成。目前全市共有縣鄉農業技術推廣機構133個,在編人員1800多人。

默認推薦相關文章:

做好四大體系建設保障農產品質量安全

農產品質量安全監測體系建設經驗材料

來安縣農產品質量安全誠信體系建設

市農業農產品質量安全檢測體系建設實施方案

我國農產品質量安全可追溯體系建設存在的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dj7k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