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穩定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穩定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穩定工作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縣民政局信訪穩定工作調研報告

縣民政局信訪穩定工作調研報告

穩定是當前我國社會的發展前提和基礎,沒有穩定就沒有發展。民政部門是社會發展的穩定器,實現社會公平的調節器和構建社會主義和諧社會的推進器,在構建和諧社會的進程中,發揮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一、信訪對象、內容、形式

主要表現為“三多”:一是信訪對象日益增多。民政信訪工作的主體已不單純是過去的以優撫對象、老弱病殘、貧困户為主,現在則擴大到下崗職工、失地農民、換屆選舉中的村(居)民、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社會求助者及其他如舉報、諮詢、婚姻服務對象等。民政信訪對象區域性特點越來越明顯。過去信訪對象主要集中在農村,現在城鎮信訪對象呈逐年上升之勢,外地人員來信來訪的現象也逐年增多。二是信訪內容日益增多。目前,除了退伍士兵的安置、貧困户的救濟等老主題外,信訪內容已涉及到民政工作的方方面面,如城鄉最低生活保障對象的確定、農村貧困户危房幫建等。信訪對象反映的問題絕大多數都很現實,基本都涉及到個人或集體的切身利益,且都明確要求為其解決實際問題,不達目的,不肯罷休。許多信訪對象反映的問題,情況複雜,涉及面廣,政策性強,處理起來難度較大。有些問題,如果我們稍有疏忽,處理不當,極易在社會上產生消極影響。三是信訪形式日益增多。由於經濟和社會發展的不平衡,民政對象相對其他社會成員而言,他們對民政部門的依賴程度越來越強,來信來訪的形式已不單純侷限於個人的以書信、電話、登門等形式的來信來訪,近兩年,羣訪、聯訪、串訪、越級訪有增多趨勢,防不勝防,由於他們對政策瞭解的不全面,反映的一些問題失實,不但毀壞了基層幹部的名譽,也造成了基層工作的被動。

二、成因

主要表現在三個方面:一是政策方面的原因。廣大人民羣眾生活水平逐漸提高,民政對象的救濟、補助等標準雖然幾經調整,有所提高,但民政對象的生活水平仍難以實現同步提高,例如城鎮低保和農村低保。二是資金方面的原因。國家每年投入救災救濟、優撫、五保供養、最低生活保障的資金巨大,但整個社會經濟生活水平的提高,縣級的資金已不能滿足他們日益增長的物質生活需要,造成了信訪對象的增多。三是人員素質方面的原因。一方面,少數民政信訪對象自身人為因素,造成不應有的來信來訪增多,主要表現在:不懂政策;不滿足對問題的解決,要求過高;盲目攀比,造成心理失衡;法制意識淡薄,無理取鬧等。其次,個別民政信訪接待人員素質不高,對新政策、新標準及有關知識瞭解不全,業務不熟,工作被動應付,處理問題質量不高,有的工作方法簡單,帶來負面效應,促使矛盾激化,造成信訪。

三、對策

一是提升人員素質,以情感染信訪對象。要培養和建設一支政治素質好,政策水平高,業務精通,務實高效,有強烈事業心和責任感的信訪幹部隊伍。自覺加強政治理論學習,更新各種專業知識,熟悉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國家和法律、法規,不斷提高自己的政治理論素養和政策水平,提高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處理問題的能力,提高綜合協調、化解矛盾和理論政策研究的能力。優化接待工作,真正做到“一張笑臉相迎,一把椅子讓座,一杯開水解渴,一片誠心辦事”。積極宣傳黨的政策和規章制度,對來訪者反映的問題,提出的要求,無論是否合理,都要熱情接待,認真聽取,能解決的當場聯繫解決,暫時不能解決的要向來訪者説明情況,耐心做好解釋工作,“曉之以情,動之以理”,這樣,我們就能求得來訪者的諒解,避免重複來訪和越級上訪。反之,如果信訪接待人員態度粗暴,推諉扯皮,必然會激化矛盾,引起不良後果。

二是收集信訪信息,以主動面對信訪對象。建立健全縣、鄉鎮(街道)、村三級民政信息網絡,加強基層信訪力量,加強橫向聯繫,形成多元化的信訪格局,把信訪觸角延伸到基層的各個角落。廣大民政工作者特別是黨員幹部必須善於利用各種渠道傾聽民政對象的呼聲,正確把握民政對象的思想脈搏,及時發現和掌握可能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隨時防止突發事件和集體上訪、越級上訪現象的發生。

三是加強作風建設,以高效服務信訪對象。民政對象來信來訪主要源於一些實際問題難以解決。所以我們在信訪工作中,對信訪對象反映的實際問題,要真正做到“封封信有迴音,件件事有着落”,以提高信訪者對信訪工作的滿意度,真正從根本上控制信訪量。在解決民政對象信訪中反映的問題時,凡是國家有明確規定的,必須保證不折不扣地及時落實到位;對一些信訪反映較多的難點問題,要想方設法解決好;對一些社會熱點問題,要強化宣傳,耐心解釋,積極引導,認真研究解決。在工作中要加強上下級之間、部門之間的聯繫和配合,特別是職能部門要切實負起責來,嚴格按照“分級負責,歸口管理”的原則,對羣眾反映的問題該哪一級、哪個部門解決就由那一級、那個部門解決,不能互相推諉扯皮,更不能將矛盾上交或推給社會。總之,切實解決好民政信訪對象的實際問題,有利於維護社會的穩定,保障民政對象的合法權益。

【第2篇】鄉鎮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調研報告

做好農村社會穩定工作,是為經濟建設創造安定環境,構建農村和諧社會的必然要求。下面就如何發揮基層黨委在維護農村社會穩定中的作用,談談個人的一點看法。

一、當前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的因素的主要方面

1、土地問題

在當前的市場經濟條件下,土地問題作為影響農村社會穩定的因素有了新的表現形式,這就是“徵地補償”。隨着道路建設的發展和工業開發、小城鎮建設的推進,建設性項目徵地範圍逐漸擴大,但由於不同期項目的補償政策不統一,就容易引起農民的不滿情緒。徵地補償問題牽扯到農民的切身利益,農民在這個問題上是空前團結的,在形式上往往表現為集體上訪或越級上訪,如果處理不妥,將可能會激化為羣體性事件。從我鎮信訪形勢來看,反映土地方面問題的佔相當一部分。村幹部在這個問題上基本上沒有發言權,因為羣眾認為他們是政府代表,替政府講話,因此對他們不信任,有發言權的往往是村中真正德高望重的人。我們在處理涉及徵地事件時,一定要千萬謹慎。

2、農村村務公開問題

農村村務公開、財務公開是農民實行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一項重要舉措,大多數農民對於這項關係自身利益的事情相當關心。但是,在有些村組,村幹部卻對這項工作並不熱心,所以造成村務尤其是財務的公開不規範、不徹底,甚至是流於形式,引發羣眾上訪造成農村社會不穩定。

3、農民法制意識問題

雖然法制建設在農村逐步加強,但受觀念影響,部分農民還不習慣用“法”來解決爭端,而依靠單純的“私力”解決,明明違了法,還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裏。

4、農村幹部的工作問題

一方面有些鎮村幹部工作作風飄浮,羣眾觀念淡薄,工作方法簡單,激化了矛盾,造成了幹羣關係緊張;另一方面由於某些考核制度的不合理,逼得下面要麼弄虛作假,要麼侵犯農民的利益,把幹部直接推向農民的對立面。

5、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問題

隨着經濟的發展,加上農村文化的相對缺乏,賭博迷信、_____嫖娼等違法犯罪活動在一些農村地區發展蔓延,已成為誘發多種犯罪的社會毒瘤。

6、勞資矛盾問題

我鎮屬於工業經濟發展鎮,基本上每家農户都有人在企業工作,農民與企業主之間因工作、報酬引發的矛盾逐年增多。同時由於目前辦企業的門檻較底,“開關”廠比較多,勞動法律制度執行不徹底,企業職工(農民)的權益不能有效保障,導致了羣眾性事件的加劇。

7、外來人員管理問題

近幾年,我鎮的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由於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們明顯感覺到社會穩定工作的壓力,主要包括流氓惡勢力、衞生防疫和計劃生育等。

二、引發上述問題的主要原因

1、經濟上的因素

經濟的發展,拉大了貧富差距,加上外來人員大多從經濟欠發達地區而來,巨大的差異特別是暴富的榜樣激發了人們對財富的慾望,與此同時,人們的致富能力卻顯得不足。這種慾望與能力的不相稱,促使一些人鋌而走險,通過種種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這就導致不講信用、坑蒙拐騙和偷盜搶劫醜惡現象的增加,引民不穩定因素。

2、政治上的因素

小平同志曾經指出:“如果沒有小民主,那就一定要來大民主。羣眾有氣就要出,我們的辦法就是要使羣眾有出氣的地方,有説話的地方,有申訴的地方。……總之,要讓羣眾能經常表達自己的意見,使他們有意見就能提,有氣就能出。有小民主就不會來大民主。羣眾把氣出了,問題儘可能解決了,怎麼還會有在民主呢?”而從目前來看,鎮村幹部下組入户少了,針對農民的會議也開得少了,與農民面對面的溝通少了,羣眾直接向幹部和組織反映情況的機會也少了,農民參與政治的渠道相對變窄了。這就使得農民對政府的瞭解下降、信任下降,不尋求正規渠道、手段解決問題,造成羣訪、圍堵公路等羣體性事件的增長。

3、文化上的因素

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對農民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衝擊和影響。農村社會分化帶來多元化的社會形態,農民的社會價值觀念和倫理道德觀念亦面臨分解與重建的過程。但是由於規範的制定遠遠落後於變革的速度,舊的價值觀念喪失對大眾的內在約束力,而隨着外來文化和城市文明的傳播,廣大農民的價值觀念和意識形態結構將會不斷趨於豐富和多元化,一些與主流意識形態不同甚至相反的價值觀念也會大量湧現,致使各種觀念相互碰撞與衝突頻發。社會所倡導的價值標準與實際生活中人們所奉行的行為準則在許多方面相背離,使得人們在處理集體與個人、公與私、義與利等重大問題上愈來愈向後者偏移,農村各類關係的調節由道德槓桿為主逐步演變為利益槓桿為主,利己主義思想逐漸抬頭。於是在圍繞宅基地、承包田、農民負擔、計劃生育、投工投勞等利益,產生了幹部與羣眾、羣眾與羣眾等諸多矛盾體。這些矛盾如果得不到及時疏導和化解,就可能激化,導致經濟、民事糾紛上升,不穩定因素增多。

4、組織上的因素

當前,我國正處於一個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性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社會變遷和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的改革極大地震撼和衝擊了我國的農村社會結構,各結構要素之間恆定的關係不復存在,分化與整合之間難免會出現失衡與失調現象,從而導致農村社會穩定難以持續維持,大量非穩定因素產生。進入社會轉型期之後,組織結構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並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經濟組織和民間組織,其結構模式多樣化及異質性特點十分明顯。實際情形是農村政治體制改革仍處於滯後狀態,作為國家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組織,及農村自治組織的村,在農村政治結構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別農村自治還在試驗階段,不能有效地整合農村新興的各種社會力量,就無法相應提供足夠的參與管道,致使衝突和摩擦不可避免,極易誘發社會不穩定因素,影響農村的穩定。

【第3篇】街道辦事處關於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區市東街道辦事處,位於**市區東北部,版圖面積26.7平方公里,5個社區,26個居委會,4.2萬人,其中流動人口3600餘人。建設和諧、穩定、安全的政治環境,是我們黨從全面建設小康社會,開創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新局面的全局出發提出的一項重大任務,鄉鎮辦事處在和諧社會建設中擔負着重要責任,如何創新理念,強化措施,努力維護社會穩定,是擺在我們面前現實而重大的課題。近年來,市東街道辦事處在上級黨委、政府的正確領導下,牢固樹立“發展是第一要務、穩定是第一責任”的意識,把抓好轄區穩定、推進城市化進程,做為做好當前各項工作的總抓手,全力營造安全、穩定、和諧的政治環境,有力的促進的全辦經濟及各項社會事業的健康有序發展。

一、近年工作開展情況

隨着全國上下改革開放,以及東區開發建設的不斷深入,轄區穩定工作出現一些新問題、新情況,由原來的鄰里糾紛、幹羣關係轉變為追求經濟利益、民主權力和政治地位為主的矛盾體系。即是由道德槓桿為主逐步轉變為利益槓桿為調節體系所產生的矛盾衝突,利己主義思想逐漸抬頭。於是圍繞村務、財務、政務公開,宅基地、承包田、農民負擔、計劃生育以及開發商與佔地羣眾等利益衝突已成為當前矛盾的主體。針對當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市東黨工委辦事處結合實際,及時調整工作思路,從五個方面入手,做好轄區穩定、安全工作

(一)倒序選村,重心下移,合理配置包村工作資源與力量

辦事處緊密結合東區開發實際,針對當前出現的新情況、新問題,進一步解放思想、創新方法,落實一崗多責,合理配置包村(居)工作資源和力量配比,職務越高的包情況越複雜的村(居)。即將現有26個村(居)分類、排隊,確定現有14名班子成員和副科級幹部任包村組長,再由班子成員採取無記名投票的方式,在優秀中層中,選出其餘12名包村組長。這12名包村組長,得票少的先挑村,班子成員和副科級幹部排名在後邊的再挑村,以此類推,職務越高的任務越重。同時,經黨工委擴大會議研究決定,包村工作落實一個“包”字。對村(居)班子調整、納新黨員,舊村改造、項目開發,特別是對重大經濟活動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表決會議,包村幹部要參加,搞好會議記錄,參會人員要簽字。同時要求工作重心下移,包村幹部、社區書記,分管領導,各負其責,改變以往凡事即找主要領導要解決辦法的無序局面,既提高了辦事處幹部在村(居)中的威信,又不斷鍛鍊、提高幹部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二)及時發現,適當調整,集中開展重點村居整治行動

今年以來,辦事處加強了重點村居整治工作,將解決近年來東區開發次生出的積壓遺留問題,當做當前首要任務來抓,對天王堂、郭集、北張、鄭家等遺留問題較大,羣眾集體反映強烈的6個村(居),配強力量,集中開展重點村(居)整治活動。目前,對鄭家、北張主要負責人進行了調整,對天王堂因開發商造成的爛尾樓工程,一方面撥付部分資金安撫受騙羣眾,一方面走司法程序,市中級人民法院封存58户樓做為財產抵押,維護了居民的合法利益。辦事處原辦公樓也已經啟動司法程序依法解決。幾個重點村(居)羣眾的情緒穩定了,班子也更團結、有力。

(三)規範程序,嚴格紀律,努力促進工作開展有秩序、有實效

辦事處結合近期發現的一些問題,有針對性的做了工作程序和紀律方面的要求。一是針對近幾年多個村(居)因開發佔地,資金數額較大易出現問題的實際,在進一步修訂完善村(居)財務管理辦法的基礎上,以辦事處文件引發了《市東街道辦事處村(居)財務管理制度》,規定各村(居)每月必須到核算中心下賬,並與每月5日民主議政前張榜公佈。一次性支出在2萬元以上的,需召開由包村組參加的全體黨員、村民代表會議討論通過,形成會議記錄,到會人員簽字,再由辦事處分管領導審批後,到財務核算中心提取款項;凡是牽涉兑付到户的款項,由村(居)班子提供出分配方案、到户明細表,再由核算中心統一協調銀行以存單的形式支付。二是以文件的形式引發了《市東街道辦事處統一收款收據管理辦法》,建立專門帳簿,登記收據的購、用、存、銷、數量及號碼,收據要由村(居)會計專人負責,規範管理,並負直接責任。管理人員有調動的,需提前上交收據並結清核消。三是辦事處內部也規範了相應的財務管理制度,每月開支情況由辦事處主任在班子會議上公佈,凡是較大支出、項目付款等均由承辦人員提交預算,主要領導同意方可支出,辦公費用在報銷時,均需提供費用清單,否則不予辦理。四是負責重點工程項目的要全權負責工程監管(工程質量、進度、撥付工程款,工程驗收、養護、維修、決算、結算等)。工程款對付原則上由辦事處召開專門會議確定。該項目負責人對工程質量終身負責。五是進一步強調了值班制度和信息暢通制度,要求班子成員、社區書記,村(居)班子、主任嚴格24小時信息暢通。發現一例手機不開或不接的立即告誡,兩次的通報批評直至撤銷職務。嚴格落實特殊時期值班制度,無故不到崗的,嚴肅處理。

(四)健全網絡、點面結合,確保重要時期穩定工作不留死角

迅速建立三個網絡,即情報信息專羣網,黨工委書記、分管書記、信訪助理、社區書記、各村居書記為信息員;重點責任防範網,對幾個重點部位,每個部位一名社區書記,一名派出所副所長負責;綜合整治排查網,各包村(居)幹部負全責,實行日報告,周彙總制度。嚴格163機制流程,及時有效解決萌發的問題。各社區,包村幹部,劃片分組,對轄區宗教場所、xx練習者,及其它重點人員,實行24小時巡視或監控。同時,向科技要警力,把治安防控體系建設工作作為穩定工作的重中之重,充實完善三級防控網絡,層層簽定責任狀,落實好“人防、物防、技防”並舉措施,構築多層次、全方位、立體化的治安防控體系。目前,辦事處又新增治安探頭176個,有效改善了轄區治安狀況。同時,加大轄區安全監察力度,特別是按照“安全第一,預防為主”的原則,在健全機構、規章制度的基礎上,把安全生產的工作重點定位在宣傳教育培訓上,增強各行各業人員自身防範意識及處置突發事故的應急能力。加大安全生產監察力度,織密安全監察網絡,做到無死角、無疏漏。

(五)借鑑經驗,結合實際,對村(居)工作實行量化考核

為充分調動村居班子積極性,強化村居幹部隊伍建設,借鑑2個兄弟辦事處的經驗,結合辦事處實際,在做足做細調研和反覆徵求班子成員、社區書記、各村(居)主要負責人的意見基礎上,出台了《關於對村(居)“兩委”幹部工資待遇及目標考核的暫行辦法》,村居黨支部書記和居委會主任實行固定工資+績效工資制,固定工資及其他成員的誤工補貼均有村居自行發放,但必須結合本村集體收入、人均收入等因素,並召開有關會議確定。績效工資統一由辦事處負擔,結合對村(居)的考核情況發放。考核分半年、年終兩次進行,實行百分制。考核內容包括經濟發展、社會治安綜合治理、計劃生育、基層組織建設四大部分,20個小項。每一項都有相應的分值。現各村(居)班子積極性空前高漲,各項工作落實力度明顯加大。

二、影響社會穩定因素存在問題的原因

通過近幾年的探索實踐,我們積累了一些經驗,開展的一系列工作也卓有成效,但是還存在許多機制、政策不配套及滯後等問題,影響了工作的開展。

一是面對經濟的發展,拉大了貧富差距,巨大的差異特別是暴富的榜樣激發了人們對財富的慾望,這種慾望與能力的不足,促使一些人鋌而走險,通過種種不正當手段謀取利益。這就導致不講信用、坑蒙拐騙和偷盜搶劫醜惡現象的增加。

二是隨着城鎮化進程,外來人口逐漸增多,由於制度和力量的缺乏,我們明顯感覺到社會穩定工作的壓力。

三是文化上的因素。經濟和社會發展帶來的不可避免的社會矛盾和衝突,對農民的思想也產生了深刻的衝擊和影響。農村社會分化帶來多元化的社會形態,農民的社會價值觀和倫理道德觀念亦面臨分解與重建的過程。但是由於規範的制定遠遠落後於變革的速度,特別是村(居)文化相對缺乏,賭博迷信,及與之相對產生的形形色色處於正斜邊緣的教會,正悄悄蔓延,成為誘發多種不穩定因素的社會毒瘤。

四是組織上的因素。當前,我國正處在由傳統社會向現代社會、從農業社會向工業社會、從封閉社會向開放性社會的變遷和發展時期。政治、經濟的改革極大地震撼和衝擊了我國的農村社會結構,各結構要素之間恆定的關係不復存在,分化與整合之間難免會出現失衡與失調現象,從而導致農村社會穩定難以持續維持,大量非穩定因素產生。進入社會轉型期之後,組織結構也由一元向多元化方向發展,並形成了大量新型的經濟組織和民間組織,其結構模式多樣化及異質性特點十分明顯。實際情形是農村政治體制改革仍處於滯後狀態,作為國家基層政權的鄉鎮政府組織,及農村自治組織的村,在農村政治結構中仍未健全和完善,特別是鄉鎮職能機構受限太大,還不能真正實現依法辦事,各職能站所大多是隨着形勢的發展臨時應急成立的機構,如城建辦、安檢所、信訪辦、610辦公室等機構,大多隻有協調、教育職能,在處理羣體事件及安全檢查時力度不夠,遇到不配合等問題時只有逐級上報,而沒有處罰措施等強制措施。四是鄉鎮辦多重管理職責不清,許多企業只服從系統管理不配合辦事處的工作。

五是由於受經濟利益的驅使,個別企業,尤其是規模較小的個體私營企業,還存在重生產,輕安全的意識,雖然也配備了安全人員,制度也上了牆,但是,還沒有引起足夠的重視,不能真正實現安全管理。

六是隨着城鎮化的進程,舊村改造也像雨後春筍一樣顯出勃勃生機,一部分村(居),也確實得到了實惠,象我辦的宣家村,幾乎是整體改造,而且是開發商與村(居)民互惠互利的成功典範,但是,有些村(居)缺少房地產開發知識,在與外商聯合開發項目時,自身利益難以保障,大部分利益由開發商所得,甚至個別村居在合同簽定上,缺乏專業知識,掉進開發商設下的陷阱,讓村居集體和羣眾蒙受巨大的經濟損失,引起羣體性事件。加之最近開發建設項目逐年增多,個別開發商剋扣、截留農民工工資,導致羣體性事件發生。

三、採取的措施

(一)加強村(居)組織建設,完善綜治配套組織

實踐證明,一個強有力的基層黨組織,對農村穩定起到至關重要的作用。要繼續發揚黨內民主,擴大羣眾參與,深入實踐和推進村(居)黨組織班子的“直選”工作,夯實黨組織的羣眾基礎,增強黨組織的凝聚力和戰鬥力。建立健全村(居)治保會、村(居)調委會等基層綜治機構建設,選好配強治保會主任、調委會主任,充實人員力量堅強業務培訓,提高綜治工作水平,充分利用他們的地緣、人員優勢,發揮他們在維護基層農村穩定工作中的主力軍作用。要組建治安義務巡邏隊,充分挖掘民力資源,利用廣大羣眾參與治安的自覺性和積極性,組織志願者隊伍,結合各地實際,開展重點部位、重點地段、重點時段的治安巡邏。要發揮派出所、社區保安隊,作為治安巡邏的主力軍作用,做好本轄區範圍內的治安防範工作。同時,完善健全轄區羣防羣治網絡。

(二)加強農村精神文明建設,完善村民自治組織

通過農村勞動力素質培訓工程和學習型家庭、學習型社會創建活動不斷提高農民整體素質。深入開展文明示範户、衞生街道辦事處關於維護社會穩定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是一篇關於調研報告,街道社區,社會穩定,調研報告的文章,由大全編輯收集整理,版權歸原作者所有,對全文複製造成的版權問題,本站概不負責!如果本站沒有您要的文章,我們免費幫您找,請留言求助

示範户評選,廣泛開展羣眾性文化活動,推動村級文化活動中心建設,用先進的社會主義精神文明佔領村(居),推動轄區社會各項事業健康發展。加強學校教育,注意對青少年的教育保護,預防違法犯罪。切實保障人民的民主權力。加快政治體制改革,切實保障人民羣眾民主選舉、民主決策、民主管理、民主監督的權力。完善村(居)組織內部的監督制約機制,提高決策水平,深入實施村(居)務公開工作,提高村(居)務的透明度,保障村(居)民的自治權力和民主權力。

(三)加強法治宣傳,完善普法教育體系

針對轄區羣眾的特點,以普法為先導,開展多層次、多形式的普法教育活動,在普法的內容、形式、組織領導等方面都要有創新。首先在普法的內容上,着眼提高廣大羣眾的民主意識和法制觀念,圍繞農業、農村、企業中心工作,開展有針對性的普法教育活動。着重抓好五大類法律知識的普及教育;一類是民主政治類的法律知識,二是維護穩定類的法律知識,三是民事經濟類的法律知識,四類是基本國策的法律知識,五是生產類的法律知識。通過這些與轄區工作、農(工)羣眾生活密切相關的法律法規的宣傳教育,提高轄區羣眾的法律知識水平,增強羣眾的法制意識和觀念。其次,在普法的形式上,對村(居)幹部和普通村(居)民分別採取不同的方式進行。對村(居)幹部和村(居)民代表可以採取組織集中學習培訓的方式進行,對普通村(居)民則可由村幹部帶動學法,向村民宣講法律知識,並利用有線電視、遠程教育、廣播、宣傳欄、圖片展覽、印發法制宣傳資料,舉行文藝演出等多種方式,開展經常性、形象化的法制宣傳教育,寓教於樂,使普法教育滲透到村(居)民的日常生活中去。最後,在普法的組織領導方面,農村基層組織應落實相關的普法教育保障措施,如建立村幹部定期學法制度、普法考試製度,落實一個固定的普法教育場所,建立一個固定宣傳欄,每年要有一定的普法經費等,從而推定普法教育活動正常有序開展。加強村規民約的建立和完善,從源頭上加強對不穩定因素的控制。

(四)加強對農村弱勢羣體的救助,完善保障措施

實施農村低保生活保障制度,做到應保盡保。深入實施城鄉居民合作醫療,緩解和減輕羣眾因致病和因病反貧,提高居民健康水平,促進農村經濟發展。努力提高職工養老保險覆蓋面,切實推進零就業工作,擴大就業面,解決羣眾後顧之憂。推進慈善分會和愛心助學基金建設,擴大收益面。

(五)加強司法介入力度,深化平安創建工作

推進平安村(居)創建工作鞏固創建成效,在創建特色、探索經驗上下功夫,努力使每一個地方和單位、每項活動都形成自己的特色和經驗,營造轄區居民安居樂業的社會治安環境。創建過程中要切實加強以村黨組織為核心的基層組織配套建設,充分發揮村(居)委會、調委會、治保會等組織的作用,加強對黨員羣眾的教育管理,真正做到“看好自己的門,管好自己的人,辦好自己的事”。

加強司法所建設,強化為農服務的法律援助職能,做好重點人羣管理,主要包括“歸正”人員、的安置幫教工作,落實防範控制措施,防止、減少重新犯罪;加強對“xx”及寺廟、教會等組織的引導和監控,加強流動人口服務與管理中心建設,做到“底子清、台帳齊、責任明”。

開展專項整治行動,嚴厲打擊農村惡勢力,堅持從重從快的“嚴打”方針,對農村各種黑惡勢力團伙及其成員,進行全面及時的打擊,徹底摧毀農村黑惡勢力。提高防範水平,特別是要加大科技投入,推廣技防促防範,通過安裝電子監控裝置等高科技手段,對要害部位和要害部門實行全天候監控,提高專業防範水平。

(六)加強矛盾預防化解機制建設,完善法律服務體系

加強領導,提高科學判斷和及時化解矛盾糾紛的能力。正確認識和判斷當前矛盾糾紛的現狀、性質和形勢,是正確化解矛盾糾紛和把握改革、發展、穩定大局的前提。總體上看,目前全辦社會相對還比較穩定,各類矛盾糾紛處於可控狀態。但同時也應該看到,隨着新一輪改革的深化和發展的加快,新問題、新矛盾還會不斷產生。有的羣眾之所以“集訪”和“纏訪”,是一種對改革和發展引發出來的新問題得不到及時解決而上訪。要根據不同性質的矛盾糾紛,採取不同的政策和法律手段,堅持分級負責、歸口管理,誰主管、誰負責,誰侵權、誰補償的原則,化解矛盾糾紛,促進社會和諧穩定。

整合資源,建立矛盾糾紛調處新機制。由於體制的原因,調處矛盾糾紛的部門較多,形不成合力,導致有些羣眾“寧訪人不訪法”,大事小事找黨委和政府,甚至長期“纏訪”。因此,應建立市、區、辦、村四級民間糾紛排查調處新機制,集中排查,綜合分析,分類指導,明確責任,以政策和法律的形式規範矛盾糾紛排查調處工作機制,啟動信訪、行政複議、人民調解、行政調解、司法調解程序,引導人民羣眾通過法律途徑化解社會矛盾,妥善協調處理不同羣體之間,各種當事人之間的利益關係,遵循“案結事了”的原則,努力把矛盾糾紛解決在基層,消滅在萌芽狀態。

完善預警機制,建立健全公共性、突發性、羣體性事件的處置預案,建立健全不穩定因素排摸機制,並使之規範化、制度化,同時堅持集中排查和經常性排查相結合,及時掌握新問題、新矛盾。加強司法信訪聯動中心建設,完善163機制和調處網絡,發揮綜合優勢,儘可能把問題解決在基層、解決在萌芽狀態。探索建立農村社會穩定評估預警體系。創新解決矛盾的體制改革技術手段,探索建立糾紛雙方自主談判協商制度,由鄉鎮辦或村為糾紛雙方提供一個平台,鼓勵糾紛雙方通過平等協商的辦法解決問題,並使之形成制度(章程)。探索從法律服務市場尋求解決辦法,即政府面向社會將糾紛作為標的進行招標,由中標的社會法律中介機構負責解決糾紛。

(七)加強村(居)房地產開發專業培訓,建立村(居)合同、協議評估管理體系

成立專門機構,在規劃前提下,對現有房產、地產予以評估,並對開發項目的收益、利益分成、發展前景等先由政府指派的專業人員予以評估,寫出具有説服力的評估報告,以便村(居)參考。並對合同、協議等的簽定提供有償或無償的服務,推動舊村改造進程。同時加大專業知識培訓,增長羣眾專業知識水平,確保羣眾共享改革開發的勝利成果,預防因經濟利益問題出現不穩定因素。同時出台關於對不法商人制裁的法規條文,切實杜絕侵害弱勢羣體事件的發生。

總之,維護農村社會穩定工作,既是保一方平安、構建和諧社會的需要,更是對我們基層黨工委執政和工作能力的檢驗,我們一定要發揮先鋒模範作用,切實做好維護轄區穩定各項工作。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pdo3kr.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