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村級組織換屆工作調研報告

村級組織換屆工作調研報告

為紮實做好全縣村黨組織和村民委員會換屆選舉工作,及時掌握存在和可能出現的問題,研究探索符合實際的換屆工作經驗,為出台符合我縣實際的村級換屆實施意見打好基礎。我們通過問卷調查、實地走訪、集中座談等方式,深入鎮村進行調研。

村級組織換屆工作調研報告

一、村級組織基本情況

1、幹部隊伍現狀

全縣現有行政村351個、村黨支部337個。現任支部書記337名,其中“一肩挑”的6人,大學生村官任支部書記的1人,女性村支書的6人;高中及以上學歷的有126人佔比37%,國中學歷的有164人佔比49%,國中以下學歷的有47人佔比14%;60歲以上的79人佔比23%,45歲至60歲的189人佔比56%,35歲至45歲的51人佔比16%,35歲以下的18人佔比5%,平均年齡為53歲。現任村主任349名,其中女性村主任5人;高中學歷的有112人佔比32%,國中學歷的有173人佔比49%,國中以下學歷的有64人佔比19%,平均年齡為48歲。我們根據換屆工作對351個行政村進行了分類,其中“好”類村223個佔比63.53%,“一般”類村112個佔比31.91%,“差”類村16個佔比4.56%。

2、存在問題

主要表現在四個方面:一是工作不敬業。有些村幹部習慣“官老爺”作風,脱離羣眾,高高在上,對羣眾所反映的焦點、難點、熱點問題,要麼熟視無睹,要麼做出一副大包大攬的樣子,但不解決實際問題,既傷害了羣眾感情,也有損幹部形象;二是幹事不務實。有的村幹部只認上級,不管羣眾,在認識問題和解決問題上,村幹部和羣眾達成共識難。有的村幹部熱衷立項目,包工程,出政績,而對身邊存在的手機信號不清、道路不暢、水渠失修等涉及羣眾切身利益的事,不屑一顧,羣眾一肚子怨氣,敢怒不敢言。三是學習不深入。有些村幹部不讀書,不看報,不學文件,學習了也不深入理解,政策法制不懂,業務知識不會,具體工作中,大搞上有政策下有對策、打擦邊球鑽政策空子辦事。四是創新不主動。有的村幹部抱定傳統的農業生產方式不放,思想觀念陳舊,思維方式落後,缺乏與時俱進思想和創新意識。如此種種,嚴重束縛了農村經濟體制改革的進一步深化,阻礙了農村經濟的可持續發展。

二、村級換屆存在的問題

1、外出人口多,參與熱情低。大量的農村人口外出務工、經商,很大一部分優秀人員不願回村競選,而留守的大多為老少、病殘人員,給村級換屆選舉帶來了一定的影響。通過調研初步瞭解到,我縣目前外出流動人員,西區少,東區多,人數少的村在20%以上,多的達90%。流動人口多數長期在外,有的一年一歸,有的幾年一歸,有的多年不歸。一個村的人,非但生產生活不在一起,連見一面也成難事,近幾年興起的農村村民聚會,足以證明這一點。生產生活常年在外,有的與本村早已了無瓜葛,有的除了家中老人再無牽掛,相當一部分人對村情、村務已瞭解甚少,對村集體的事也漠不關心,換屆積極性、參與度不高,抱無所謂態度。少數人即便因家族、親朋參選受邀返鄉,也是人云亦云,隨波逐流,敷衍了事。如此,外出選民不願返鄉,正規書面委託難以實現,電話、微信等手段參選不合法,勢必造成選民參選難。也就必然導致村裏實際參加選舉大會人員與選民登記人數相去甚遠,選舉大會達不到法定人數,選舉無法正常進行等情形。

2、家族觀念強,民主意識差。隨着基層民主政治建設的加強,特別是通過歷屆“兩委”換屆選舉的探索和實踐,絕大多數羣眾的民主意識大大增強,懂得了“民選官、官為民”的道理,因此非常看重手中的民主權利。但由於山大溝深、信息閉塞,日常教育培訓不夠,加之大量青壯年勞動力外出務工,農民整體思想素質提高不快,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村民在公與私的利益衝突中,“小農”意識凸顯,對發展和服務的需求和願望增多,而參與、協同、自治、自律、互律的積極性卻不高,有的甚至把市場經濟等價交換原則應用在各個方面,少數村民只要組織照顧,不講組織紀律。一是部分選民因受文化水平、思想境界、宗族血緣關係、利益趨向等因素的影響,選舉帶有各種目的性,體現不了真正意義的民主選舉。二是部分村幹部是憑藉家族宗派關係當選的,這就註定了這些成員的思維、行為必然要維護其家族、宗派團體利益,其結果必然會失信於非家族、非宗派成員,使新一輪的村級換屆家族、宗派間的較量更趨激烈,促使家族、宗派觀念越來越強。三是換屆選舉中既有出於“公心”想為集體村民辦實事好事,也有出於“私利”為自己謀取政治資本;競選手段更加多樣化,有的採取和風細雨、苦口婆心做工作,或者明目張膽威脅恐嚇,或者以金錢、實物、承諾;選民心態比較複雜,有的選民正直公道把選票投給優秀競選者,也有少數者投“金錢票”、“家族票”“宗族票”、“人情票”。

3、黨員老齡化嚴重,注入新鮮血液少。全縣現有農村黨員8835人,其中女性1358人;高中以上學歷2216人佔比25%(其中大學本專科359人,多為大學畢業轉回),國中及以下學歷6619人佔比75%;35歲以下1071人,佔比12%;35至50歲1656人,佔比19%;50至65歲3746人,佔比42%;65歲以上2362人,佔比27%。全縣農村黨員50歲以上佔比達69%,老齡化問題不言而喻。原因是多方面的:一是黨員素質偏低,黨在羣眾中的形象受損,有的黨員甚至落後於羣眾,使很多青年認為,黨員與普通百姓沒什麼兩樣,總覺得入黨不入黨無所謂。二是隨着農村產業結構調整,農村有志青年不安於“面朝黃土背朝天”,外出打工創業者居多,黨組織可供選擇、符合黨員條件的積極分子大為減少,後繼乏人。三是基層黨組織沒有把發展黨員列入重要議事日程,綜合研判不準確,審批程序過於簡單,入黨把關不嚴,日常教育不力,黨員素質偏低。四是有些村支書在入黨積極分子的培養上,排除異己,壓制符合條件並可能對其地位構成威脅的青年積極分子入黨,反之,竭力拉攏家族成員或親戚入黨,不僅為其長期佔據職位提供保障,使其好處常有、利益常在,而且為其家族連選連任培養了接班人。如此,農村黨員隊伍的年齡結構整體偏大、文化結構與整體素質偏低的現狀無法改善,導致基層組織及其黨員隊伍結構扭曲,嚴重地影響了村級黨員幹部隊伍的質量。

4、並村有遺患,引發矛盾多。行政村規劃調整後,通過幾年時間的磨合,各村表面均呈現和諧氣氛,但不可否認的是,仍有不少村之間由於受地域、歷史等因素的影響,名合實分,各自為政。一是行政村規劃調整缺乏分析研判,調整後存在融合難問題。特別在換屆中,大村與小村、自然村與自然村之間的派系宗族勢力矛盾、問題更加激烈。二是在涉及村際事務處理、項目建設等工作中,心裏有“怨”的村民往往會藉故賭氣,特別少數村原任村幹部落選後抱着“寧為玉碎、不為瓦全”的心態,與現任村幹部唱反調、搞對立、設障礙。三是旗鼓相當的兩個自然村合併成一個行政村,黨員和村民數量都不差上下,選舉勢均力敵,競爭尤為激烈,一旦不得均衡,選舉往往失敗,甚至出現村民拒絕參選的現象,導致換屆工作無法順利完成。即使選舉成功,當選的村幹部也難以履職,工作難見成效。

5、待遇不均衡,工作有差異。隨着村幹部相關待遇的提高,一年1—2萬多元的工資,不論是交通便利的還是邊遠山區、不論是經濟富裕的還是貧困的人,都是一筆不小的收入,村幹部崗位的吸引力大大增強。加之,並村必然導致幹部職數減少,選拔幹部的標準也從年齡、文化、能力等方面提出更高的要求,所以,儘管符合條件能勝任村幹部的人少了,但想當村幹部的人卻多了,羣眾對村級組織換屆的關注度明顯提升,換屆競爭也將趨於激烈。另外,村幹部待遇細化不夠,粗線條的框架下,有的同工不同酬,有的多勞不多得,有的勞而不得。開展工作需要整體班子的配合,有的辛勤付出得不到回報,往往出工無心思,牢騷滿腹,久而久之與享受待遇的村幹部形成鮮明的對比,班子整體工作成效因此會大打折扣。

6、羣眾期望高,發展壓力大。新農村建設不可或缺的先決條件是“資金、資源、項目”,一些村級集體經濟薄弱的村,因缺資金、缺資源、缺項目,幾年來村級建設面貌改觀不大,換屆後村民羣眾對村兩委幹部寄予了很大的期望。但從換屆後各村建設的進展情況來看,村級集體經濟較好的村,仍保持着較強的發展勢頭,而集體經濟薄弱村的“新官”終究架不住“底子薄”的重壓,村級建設進展緩慢。村級集體經濟優劣村不同的建設現狀,使得羣眾輿論導向歸集於對村幹部能力的質疑。加之,部分村由於遺留問題,分散了村幹部本可以用於新農村建設的工作精力,影響了村內工作的開展。

三、村級換屆的意見和建議

我們通過對當前換屆形勢分析,綜合研判有利因素和不利因素,提出以下意見和建議。

1、夯實各級黨組織和各部門的職責。

村級組織換屆選舉是農村政治生活中的一件大事,是羣眾普遍關注的難事,必須切實加強領導,整合力量,形成黨委領導、人大監督、政府主抓、民政牽頭、相關職能部門協作的工作格局。在此基礎上,務必夯實各級黨組織的職責:一是縣級領導要真正把換屆選舉工作擺在重要位置,深入所包抓鎮村進行巡視指導,掌握工作動態,發現存在問題,研究解決的辦法和措施。二是鎮黨委要從幹部中抽調精幹力量,組成強有力的專門工作班子,駐村全程參與換屆選舉過程,指導村兩委制定實施方案,組織選舉工作,對出現的問題及時指導協調處理。三是第一書記、駐村工作隊要全程參與本村換屆工作,特別在換屆選舉進入到關鍵程序和重要環節的時候,積極觀察,強化監督,抓好指導,保證工作程序規範,各項措施落實,選民權利實現。四是紀委、組織、宣傳、民政、財政、公安、農業、司法等職能部門充分發揮作用,各司其職,各負其責,協調解決換屆選舉中出現的問題,為換屆選舉提供強有力的組織保障。

2、抓住關鍵,分類安排換屆。各級黨組織要進一步加強對換屆工作的組織領導,把握時間節點和選舉節奏,對重難點村要提前摸清底子,早做準備,積極穩妥地開展換屆選舉工作。一是對工作基礎好、村情穩定的村,按照法律程序,充分醖釀,配好配強班子。二是經濟基礎較好,但競爭較為激烈,村幹部自身不過硬,黨支部軟弱癱瘓的村,採取領導聯繫、派駐工作組、部門幫扶等措施,先進行整頓,再進行換屆選舉。三是村“兩委”班子的凝聚力、戰鬥力不夠強、班子成員素質不均衡、羣眾基礎較差的村,先下大力氣整頓,取得預期效果後再進行換屆。重點整治三類村:一類是村莊人口少、黨員少,班子不健全,缺乏幹部人選的;二類是支部書記、村委主任因種種原因不能繼續擔任的,班子不健全,矛盾糾紛多的;三類是村內羣眾基礎較差,班子軟弱渙散的。各鎮黨委、政府要召開專題會議,認真分析主要原因,找準突出“癥結”,針對各自存在的問題,確定採取有效措施,有針對性地制定選舉工作方案。

3、強化教育,加強思想建設。一是宣傳發動,注重教育引導。通過鎮黑板報、村務公開欄、村民代表會議等多種形式進行廣泛宣傳,幫助村民瞭解村民委員會選舉的有關法律、法規和政策,瞭解選舉程序和步驟,珍惜和維護自身的民主權利,增強抵制村民委員會選舉中違法違紀行為的能力和自覺性,真正把農村優秀人才選進村民委員會。二是社會意識的發展遠遠滯後於社會經濟的發展,要使廣大農民、黨員特別是村幹部能夠真正成為新形勢下農村發展的“領頭雁”,就必須克服在他們身上存有的無過便是功、沒有功勞也有苦勞的保守思想和“老好人”思想,增強他們帶領羣眾共同致富的能力。三是在教育的內容上,要重點抓好市場經濟與科技致富知識和致富能力的學習,開闊他們的視野,更新他們的觀念,增強他們的商品意識;在教育的形式上,應採取靈活多樣的方法,針對不同年齡層次黨員的思想特點因材施教。對年輕黨員要集中時間組織學習黨的基本理論、基本知識、基本路線,使他們確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樹立為人民服務的公僕意識;對年老的黨員要採取上門宣教的形式,重點對他們進行形勢、政策教育,使他們人老心不老,帶頭遵紀守法,繼續發揮餘熱。

4、積極建設村級後備幹部庫。進一步拓寬村級幹部選人用人渠道,堅持民主、公開、競爭、擇優的原則,為村級組織培養和儲備德才兼備的後備幹部,形成富有生機與活力的村級幹部隊伍,為農村經濟社會發展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在全縣範圍內,探索推行“四推三審兩公示”選拔模式,形成“發現一批、培養一批、儲備一批、使用一批”的村級後備幹部常態化培養選拔機制。“四推”即黨支部推薦、村委會推薦、黨員聯名推薦、村民聯名推薦。各村要堅持公開、公平、公正、擇優的原則,積極推薦村級後備幹部。其中,黨員10人以上、村民佔總數10%人以上可聯名推薦。“三審”即黨員代表會、村民議事代表會初審,“三委”聯席會複審,鎮(便民服務中心)黨(工)委審定。要根據“四推”情況,對初步推薦人選的思想素質、羣眾基礎、廉潔自律等情況進行綜合分析,多方位審核。“兩公示”即提名人選公示和審定人選公示。村級後備幹部提名人選名單要及時在村務公開欄進行公示,鎮黨委研究審定人選名單以書面形式反饋給所在行政村黨支部,並予以公示。

5、拓寬渠道,全面提升村級管理科學化水平。一是結合撤村並支(合併村),適應農村經濟社會發展需要,加強和創新社會管理,推行黨小組、村民小組制度,優化基層組織建設。二是推行選聘結合制度。受相關規定、農村現實、村民素質等諸多因素制約,部分村組織意圖與羣眾願望達到統一尚有難度。推行選聘結合制度,可以極大地拓寬村幹部選用的視野和途徑,有效彌補傳統用人模式帶來的弊端,加強對村幹部的調控,切實保證村幹部的整體素質。三是針對農村大量人口外流,長期在家的黨員羣眾僅為少數,部分合並村村域擴大,黨員羣眾居住分散,黨員會、村民會無法按時按點召開,“四議兩公開”議事制度得不到充分貫徹執行,村裏需集體審議決定的事項,不能及時進行,村兩委決策的民主性、廣泛性、科學性以及對其的監督,都不能充分體現。為此,推行“三委會+村民議事代表”工作法。四是通過教育培訓、外出考察、學習交流等多方面途徑,全方位提升村幹部的整體素質。特別是作為村兩委主要幹部的“領頭雁”,要進一步提升能力,樹立起良好的幹部個人形象,成為本村經濟社會發展的中堅力量。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vjdnl.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