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就業的調研報告多篇

就業的調研報告多篇

就業的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關於如何促進農村婦女創業就業的調研報告

在經濟快速發展的今天,婦女是推動經濟又好又快發展的“半邊天”,是建設和諧社會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加快統籌城鄉發展,擴大農村婦女的就業與創業,是實現婦女與經濟社會的協調發展前提。為了深入瞭解當前農村婦女創業就業情況,近日,景縣婦聯通過下企業走訪、召開座談會、發放調查問卷等方式, 就婦女們在創業就業中遇到的困難及當前迫切需要解決的問題在等方面全縣範圍內進行了專題調研,現將調查情況報告如下:

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現狀:

近年來,我縣不斷加大對婦女創業的扶持,培養起一批婦女創業優秀典型,如白手起家,成功後返鄉投資的林源電子材料有限公司董事長唐永霞;河北康熙機電設備有限公司董事長丁霞;以廠為家、誠信經營的景勃石油機械有限公司總經理劉冬玲;年輕有為,不遠千里從河南到景縣投資的鳳珂毛有限公司董事長李小紅;工作嚴謹、治廠有方的河北西伯力特種橡膠有限公司董事長王;敢於創新,不斷開創農業發展新天地的王千寺鎮王高堡村養豬廠廠長肖桂蘭;克服一切困難,將養雞事業做大做強的留智廟鎮朱莊村養雞廠廠長張愛敏等。她們都是行業裏的先鋒,創業事蹟非常有代表性。在促進婦女就業方面,我們多措並舉,着力提高婦女就業技能,積極拓寬婦女就業渠道,通過舉辦創業培訓班、開發就業崗位、組織勞務輸出等方式,強力推動婦女就業。

另外我縣外出務工、自主創業婦女和留守婦女因選擇的不同而分別呈現如下特點:

一是在年齡結構上,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婦女年齡相對較輕,90%以上在18-45歲之間;留守婦女年齡大多在45歲以上,另有少部分22-35歲之間的年輕婦女因生育、照顧年幼子女暫時沒有外出務工。

二是在文化程度上,絕大多數外出務工婦女的文化程度在國中以上,而留守婦女除上述因生育原因暫時沒有外出的年輕一族外,其他人與外出務工和自主創業婦女相比文化程度明顯偏低。

三是在職業特長上,外出務工婦女大都擁有一至兩種技術特長,而留守婦女基本沒有參加過職業技術培訓,沒有一技之長。

四是思想觀念上,務工婦女特別是離鄉外出務工婦女及自主創業婦女追求經濟上獨立和接受新鮮事物的願望強,敢闖敢冒的精神足,成功的信念意志堅定;留守婦女中則普遍存在“以農為本守家園”的傳統觀念和“小富即安、小成即滿”的保守思想,進取意識不強,畏難情緒嚴重。

五是農村婦女自主創業比例偏低,每個村只有2—3名婦女創業,且創業只侷限於種養業、製衣、個體户等對技術要求不高的產業。

農村婦女就業創業中存在的問題

(一)女性承受心理壓力大

首先,女性扮演多重角色,角色衝突導致心理壓力加重。女性要扮演母親,妻子,老闆等不同的角色,在事業和家庭之間時常感覺到衝突,直接導致了他們的心理壓力。

其次,女性創業者面臨更多的困難。具體表現在:(1)心理壓力更重。女性從創業到守業,很大程度上“要把自己當成男人,忘記性別身份”,有時候“還得不到家人的理解”,這導致她們的心理壓力比就業女性的壓力更大;(2)政策宣傳不到位,企業未來發展方向不明。市場在不斷完善過程中,政府必然出台大量政策,但是政策和相應的實施細則宣傳不到位,使企業家在大量新政策面前顯得手足無措;企業融資困難。與男性企業家相比,女性企業家在融資方面遭遇了更大的困難。主要是女性企業家經營的公司狀況,女性企業家自身特徵以及社會對女性的歧視等方面的原因造成;(3)女性創業渠道狹窄。經瞭解,女性創業主要集中在餐飲,加工,批發,零售以及美髮店等行業上。這類企業能發揮女性的特質,也能很大程度上促進女性的解放。但是從長遠來看,這樣的一些行業並不能在更高層次上推動婦女運動的發展。

(二)大齡女性就業創業出現瓶頸

這裏所説的大齡女性主要集中在35-50歲之間。她們就業創業難的主要原因在於:(1)自身能力與崗位需求存在偏差。現在許多企業的產業結構需求大量的熟練工人,而這個年齡段婦女在計件工資為主的企業中逐步不受到青睞。(2)大齡女性不想,不敢創業。調查中瞭解到,很多30多歲的女性對創業都不敢想,更不用提那些40、50歲的人員了。

(三)其他羣體女性就業創業呈現新問題

首先,靈活就業人員需求得不到滿足。現在存在大量需要從事靈活就業崗位的人員,他們大部分是50左右的大齡女性。但是大部分崗位都是非固定勞動期限或者是要求按時上下班的崗位,這樣很多女性就寧肯選擇不就業。因為她們要接送孩子上學,還要買菜做飯等。

其次,特殊家庭女性就業存在困難。這裏所講特殊家庭主要是由於突發事件(生病,喪偶等)而導致的各類家庭。此類特殊家庭的女性在就業創業方面存在特殊的困難,有她們特殊的需求。

存在上述幾種問題的原因主要基於如下幾點:思想觀念落後阻礙了婦女就業創業;文化素質偏低束縛了婦女就業創業;資金不足限制了婦女就業創業;家務方面的沉重負擔拖累了婦女就業創業。

對策和建議

1、宣傳引導,轉變觀念。

縣委政府的支持,充分利用電視、報紙、網絡等各種傳媒,向農村婦女宣傳黨的政策和有關促進婦女轉移就業和自主創業方面的政策規定,宣傳農村婦女就業創業的重要性,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實踐科學發展觀和男女平等基本國策。用正確的理論影響並促進農村婦女思想觀念轉變,激發農村婦女在經濟建設中的積極性和創造性,喚起她們的主體意識,幫助其消除“男主外、女主內”的陳舊觀念,樹立敢於拼搏,敢於創業的新觀念,鼓勵農村婦女走出家庭,認識世界,發展自我。另一方面要大力宣傳婦女在新農村建設中的重要作用。要廣泛宣傳婦女營銷大户和“雙學雙比”活動等的先進事蹟,用身邊活生中的事例去激勵廣大農村婦女,使她們學有榜樣,幹有目標,增強自主創業的信心和決心。

2、強化培訓,提升素質。

一是開展技能培訓工作。聯合勞動就業服務局等相關部門大力開展好婦女技能培訓工作,制訂出培訓計劃、培訓內容。根據婦女的文化層次、技能水平,篩選出一批適合婦女再就業的項目,不定期舉辦婦女就業培訓班,幫助廣大的失業待業婦女儘快撐握一技之長,逐步形成“市場引導培訓,培訓促進就業”的新機制。二是大力開辦女性創業培訓班。組織婦女學文化、學科學、學管理、學營銷、學習現代市場經濟發展所需的各類知識,使培訓內容日益豐富,培訓規模不斷擴大,培訓層次逐步提高。通過培訓,激勵女性自強自立,增強創業意識和開拓精神。同時要創造條件,啟動培訓與提供小額貸款相配套的激勵措施,探索“以培訓促進創業,以創業帶動就業”的模式。

3、優化服務,拓寬渠道

一是強化服務。聯合相關部門和企業,舉辦勞務洽談會、招聘會等活動,及時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信息諮詢和指導,並積極主動地加強與用人單位的聯繫,爭取用人單位的支持,為農村婦女創造更多的就業機會。二是搭建平台。要解放思想,集思廣益,創新工作思路,從當地婦女實際需求出發,搭建適合農村婦女就業工作平台,拓展就業渠道和就業領域,積極為農村婦女提供就業機會,努力把未就業婦女人數控制在最低程度。

4、解決難題,扶持創業

一是幫扶貧困。解決特殊困難婦女羣體就業和實際生活問題,是推進婦女就業工作的重點和難點。要積極爭取政府和社會力量,着重幫助低保護、困難户、單親特困母親家庭解決就業問題,切實為她們解決生活實際困難。二是政策傾斜。根據婦女實際,推動政府制定出台相關政策,對農村婦女在職業介紹、就業培訓、技能培訓等方面給予優惠,並在提供小額擔保貸款中優先照顧她們。同時為農村婦女就業創業提供良好的社會環境。

【第2篇】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的調研報告

幫助殘疾人實現就業,是殘疾人融入社會,從根本上改善生活狀況的真正出路,是推進全面小康進程的重要保障。殘疾人保障法實施以來,在縣委、縣政府以及上級殘聯的正確指導下,xx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就業工作取得了較大成績,通過對我縣殘疾人就業情況的實際調研,現將有關情況報告如下:

一、我縣殘疾人就業現狀

目前,我縣持證殘疾人共有xx人,處於就業年齡段(16-59週歲)的殘疾人xx人,佔全縣持證人殘疾人的xx%。今年,殘疾人按比例就業人數為xx人。近年來,我縣高度重視殘疾人就業工作,通過多渠道培訓、多方位安置、多資金扶持,積極實施殘疾人就業扶貧工程,全縣殘疾人就業率逐步提高,生活狀況有了明顯改善,為殘疾人安居樂業,共奔小康創造了條件。主要呈現出以下幾個特點:

(一)殘疾人分散按比例就業穩步推進。目前,我縣按照推薦安置殘疾人就業為主,收取殘疾人就業保障金為輔的原則,以收繳促安置,穩步推進殘疾人按比例就業。

(二)殘疾人集中就業形式不斷創新。積極探索,不斷開闢適合殘疾人的工作崗位。一是通過盲人按摩機構實現視力殘疾者就業。二是依託現有的殘疾人扶貧基地,在重視殘疾人理論培訓的同時,注重殘疾人實踐活動,為殘疾人提供實習的平台,使他們學的一技之長有較強的可操作性,增強了他們的實戰能力,提高了就業成功率。三是通過與縣人社局合作,每年組織開展殘疾人就業援助月活動促進殘疾人就業。四是創新式建立殘疾人託養工療服務站,將貧困殘疾人家屬納入培訓範圍,殘疾人及其家屬製作的手工藝品,殘聯將通過與炳良電子商務有限公司共同開發的“互聯網+農村助殘”平台幫助銷售,進一步增加貧困殘疾人家庭經濟收入,為其脱貧奔小康提供有力保障。

二、面臨的問題

(一)殘疾人擇業觀念不正確問題仍然突出。“等、靠、要”的依賴思想嚴重,擺脱不了對社會和家庭的依賴,缺乏競爭意識和創新意識,缺乏參與社會競爭的積極態度。

(二)殘疾人就業穩定性差。殘疾人由於自身綜合素質狀況相對低弱,如受教育的程度普遍偏低、所擁有的職業技能不夠過硬、擇業工種受到限制等,在與健全人就業競爭中一直處於劣勢的局面,客觀上參與崗位競爭能力不強,往往只能從事一般的、單調的、不穩定的工作,且就業結構單一,就業可替代性高,也降低了就業的穩定性。

(三)促進殘疾人就業的社會環境亟須改善。由於《殘疾人保障法》、《殘疾人就業條例》及其相關法律法規和有關殘疾人的政策的宣傳不到位,以及社會上傳統固有觀念的影響,一些歧視殘疾人、損害殘疾人權益的現象時有發生。有些單位對開展按比例安排殘疾人工作認識不足,不支持、不配合;有些單位對殘疾人就業存有明顯的偏見,錯誤地認為殘疾人是單位的包袱,影響單位的形象,不願接納他們就業。

三、建議

(一)繼續鞏固殘疾人就業主渠道。一是擴大按比例就業。目前,由於用人單位認識不到位,未安排或安排比例不足的用人單位仍佔相當數量。近年來,作為代償性的殘疾人就業保障金徵繳數量不斷增長,這雖在一定程度上促進了殘疾人職業培訓和就業服務工作的開展,但卻偏離了督促用人單位吸納殘疾人就業的政策原意。為此,要建立健全對安排殘疾人就業單位給予崗位補貼、社會保險補貼和超比例獎勵等制度,從而增強用人單位安排殘疾人就業的社會責任感。二是穩定殘疾人集中就業。通過政府引導和資金扶持,繼續培育和建立殘疾人就業扶貧示範基地,從而進一步擴大殘疾人就業規模,促進殘疾人穩定集中就業。同時,對集中安排殘疾人的用人單位給予扶持。

(二)積極探索殘疾人靈活就業方式。殘疾人作為社會特殊羣體在就業上存在諸多實際困難,如出行不方便、不適合從事長時間的體力勞動等問題,這就導致部分殘疾人不適合去企事業單位就業,為此,應積極探索“家門口創業”和“不出門就業”的靈活就業方式。這種就業方式,門檻低、就地就近、工作時間彈性大,既能夠有效地緩解當前殘疾人就業的結構性矛盾,還能幫助殘疾人有效克服自身行動不便的困難,獲得穩定的收入、實現自食其力。

(三)加快農村殘疾人脱貧就業步伐。受農村經濟結構與地域的限制,農村殘疾人很少能被集中安置在公益性崗位或享受按比例就業的優惠政策,往往成為被忽視羣體,家庭生活得不到改善。對此,應切實加大對農村殘疾人就業的關注力度,探索開發適合農村殘疾人特點和需求的就業崗位。一是加大資金扶持。對從事種植、養殖、維修業、服務業和家庭副業等項目的貧困殘疾人,給予一次性從業扶持資金,扶持其發展家庭生產,要讓扶貧對象通過培訓,真正掌握實用技術和致富項目,走上自強創業之路。二是實施就業援助。鼓勵社會組織參與農村殘疾人就業援助工作,並按安置殘疾人的數量和質量給予一定的資金補貼。三是健全特惠政策。按照農村殘疾人自主創業的項目和規模發放創業基金,增加殘疾人貼息貸款的數額,對殘疾人建立的創業基地提供場地、技術、資金、税收優惠等全方位的扶持幫助。四是實施開發性就業。將殘疾人事業發展與鎮村兩級發展相結合,依託當地資源、規模和技術優勢,深度拓展就業空間,實現農村殘疾人的脱貧致富。

(四)深化宣傳教育營造殘疾人就業良好環境。從思想上重視是進一步做好促進殘疾人就業工作的前提。一是通過宣傳,改善殘疾人就業軟環境。充分利用報紙、電視、廣播、網絡等媒體,多形式、多途徑、多層次宣傳殘疾人就業法律法規以及黨和政府扶殘助殘的重大舉措,引導全社會樹立對殘疾人的新理念,形成理解、關心、幫助殘疾人就業的社會風氣。二是通過教育,引導殘疾人轉變就業觀念。樹立殘疾人自強形象和創業典範,幫助殘疾人建立自信心,形成積極的社會態度和健康的擇業觀念,引導殘疾人發揮主觀能動性,積極走出家門去適應社會,而不是被動地等待社會救助。鼓勵就業相對困難的殘疾人通過靈活就業渠道先就業,不斷提高自身就業技能,逐漸向正規就業、高層次就業崗位轉移。

【第3篇】大學生素質與就業的調研報告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採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並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為31.2萬人;xx年,這個數字將變為八、九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於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為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説,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裏?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後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脱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説,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三、企業對大學生的要求

面對現在的社會,面對大學生越來越普遍的現象,面對下崗工人的事實。企業對我們大學生的要求也是特別的挑剔。優中選優,而相對的那些不為所知的個人素質也進入了選擇之列。

1、部分企業最看重畢業生紮實的專業知識

從下面的圖表中我們可以發現,企業最需要大學生所具有的能力是紮實的專業知識,其次是外語水平、組織協調能力,分別佔35.56%和34.66%,由此可見,在大學校園裏,最主要的還是學習這一塊,這也同時解決了大學生到底應以學習為主還是以工作為主的困惑。

隨着經濟的發展,社會分工也日趨細緻,所有對專業人才的需求也一直是呈上升的趨勢。在招聘中企業也越發的重視員工的專業技能,因而在缺乏一個統一的客觀的專業技能評價標準的情況下,企業選擇了首先了解畢業生的專業知識,是一個必然的選擇。

我們還應該看到一個這樣的趨勢:企業所需要的人才也在日益向“專業化複合型”轉變,在要求員工具有出色的專業技能的同時也要求員工具備較高的心理素質、組織協調能力、管理能力等。

2、大多企業認為大學生綜合能力最重要

大多數企業很是看重應聘者的社會實踐能力,相對於成績與學歷,社會應該更看重員工未來的發展潛力,這個方向是正確的,也會是當今學生注重培養的能力。

3、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比較高

現階段企業對畢業生的思想道德的要求是比較高的(61.90%的企業將思想道德列為對畢業

生的特別要求),這主要是由於企業為了應對目前大學生在求職過程中缺乏誠信的表現以及逃避人力資源風險而採用的措施。

同時,我們也可以看到企業的用人標準也日趨務實,在招聘中學歷、學校名氣等因素所佔比重都日趨合理,企業的評價標準更加合理。

但是,還存在不少影響大學生就業的不合理限制因素,比如,家庭背景、性別等,企業應該引起足夠的重視,以免造成就業歧視,影響企業形象。

3.1超七成學生不明企業的人才要求

在被問及“你是否嘗試瞭解目標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時,有20%的學生認為“沒有,感覺沒必要”,50.8%的學生表示“嘗試過,但仍然一知半解”。顯然,超過70%的學生並不瞭解企業需要什麼樣的人才。

“知己知彼,方能百戰百勝。”儘管在當今社會,人們一直強調就業的雙向選擇,但在大學生就業問題上,市場決定了大學生相對企業處於弱勢的局面,企業的擇才標準往往成為大學生擇業的參考標準。在此情勢下,學生需要科學地對市場做分析,需要關注那些未來希望從事的行業、職位的信息,甚至對目標企業的運行狀況、企業文化也要知根知底,這樣才有助於找準自己的職業發展機會。一個合格的商人起碼要知道顧客要的是什麼,然後來判斷自己能否提供。如果連目標企業所需要的人才定位都不清楚,對企業性質、企業文化等信息的瞭解程度更加少得可憐,求職自然會四處碰壁。

3.2瞭解企業人才要求的好處:

3.2.1、有的放矢,明確自己該“秀”哪塊才能提高求職命中率;

3.2.2、若明確自己達不到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及時調整擇業期望值,節省人力、物力;

3.2.3、通過了解企業對人才的定義,對該目標企業有更深的認識,為之後撰寫簡歷、面試打下基礎,甚至在就業初期都將受益匪淺;

3.2.4、通過對企業的瞭解,將降低遭受求職陷阱、上當受騙的機率。

在平日的採訪中我們發現,許多在讀大學生很難對自己所學的專業將來會涉及哪些行業、職位説出個大概。據報道,前不久在華東師範大學舉行的公共就業服務進高校的活動中,只有不到30%的學生認為非常瞭解或比較瞭解自己的個性、興趣和能力,不到25%的學生能清楚或比較清楚自己在職業發展中的優劣勢,而對未來3~5年的發展計劃比較模糊的卻佔到35%,甚至還有15%學生表示從未考慮過這些問題。結合此次的調查結果可以看出,眾多學生在自身及就業目標的認識度不夠,方式方法上也存在問題。求職前不知自己“賣”的是什麼,不知該怎樣“賣”,不知道該“賣”給誰,成為了橫在大學生就業前三道隱型的壁壘;同時也進一步折射出國內高校對於學生職業規劃開展的落後。

不明企業對於人才的要求的後遺症還表現在對自身的估計與期望上,超脱實際憑空對自身的評價通常會產生偏差。的調查顯示,有40.3%的學生認為自己就是人才,能夠滿足企業的人才期望。反觀低於30%的表示“很明確企業對人才定義”的學生中,有69.6%的學生認為自己還不能滿足企業的人才期望。其中有72%的學生表示自己不能滿足的理由來源於自身能力素質的不達標。僅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人才標準

專業知識、工作經驗、人際溝通、工作態度、創新意識、道德品質這六項人才基本素質,在大學生眼裏哪一項是最為重要的呢?調查結果顯示,“工作經驗”排在第一,佔總量的48.4%。其次為“專業知識”,佔到17.8%,“工作態度”以11%位居第三。而僅有6.5%的學生認為“道德品質”是最重要的人才標準,在學生眼裏最重要的人才標準榜中墊底。

職業顧問分析認為:在如今的大環境下,一個成熟的企業在招聘應屆生時,往往考慮更多的是道德品質、工作態度、這兩項素質。對於企業而言,這兩項人才標準是基礎中的基礎,是開展工作的基石。若企業有意要去培養、磨練、打造一個人,完全可以接受一張沒有工作經驗的白紙。但道德品質、工作態度卻是決定了這張白紙材質的優劣,因此許多知名企業把“道德品質”列在人才標準的首位。這並不是冠冕堂皇的做法,而是企業對人才要求的重中之重。因為這些企業深知,人無信不立,企業無信不昌。一個不講誠信的人,在企業的經濟活動中,也許會帶來一時的“小利”,但往往失去的是大節,繼而失去的是企業長遠的“大利”。當然,在實際情況中,道德品質的範圍太過寬泛,所以,這裏強調的是一種對職業的操守,一種負責任的態度。一位hr在談及大學生素質時説:“有些大學生做錯事以後,第一反應就是推卸責任——‘不是我乾的’,其實沒有責任感比犯錯更可怕。”

此外,企業看重的人才素質中還包括創新意識與融會貫通的學習能力。前者決定了價值創新的來源,而後者關涉到工作的效率。李開復在給中國高校生的一封信中這樣描述:“僅僅勤奮好學,在今天已經遠遠不夠了。因為最好的企業需要的人才

都是那些既掌握了豐富的知識,又具備獨立思考和解決問題的能力,善於自學和自修,並可以將學到的知識靈活運用於生活和工作實踐,時時不忘創新,以創新推動實踐,以創新引導實踐。只有這樣,我們才能不斷研發出卓越的產品。”

四、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和能力

4.1、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

作為當代大學生,首先要學會做人,並且要具有敬業精神,敬業精神是許多用人單位最看重的品質之一。所謂有敬業精神的人就是有成就感,有一定責任心的人,以圓滿完成工作來衡量自己,而不用升遷和報酬來衡量自己。談起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素質,應該體現在以下4方面的素質:

4.1.1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

具有較高的思想道德素質是當今人才觀的一個重點。所謂人才,首要的應該是一個品質高尚的、和諧的和趨於人格完善的人,是一個和社會融洽相處並且受社會歡迎的有道德的人。而在一個人身上確立高的思想道德素質,同樣需要經過長期的學習和鍛鍊過程。加強思想素質建設,首先要建立辨識思維。這是一個人的世界觀問題。其次,要處理好個人與社會的關係。在社會主義市場經濟條件下,市場的作用是越來越大,但它們不能作為人生價值觀的核心。金錢在經濟領域裏的作用越來越大,這是一種市場條件下的進步,它比情説了算,比權力説了算要進步。但是,金錢一越出經濟軌道,介入社會其它領域,就會產生腐朽和社會醜惡現象。因此不能把它當作人生的最高目標,要正確對待金錢。我們必須以一個人對社會的貢獻大小來衡量他的價值,這也是對當代大學生價值觀的要求。

4.1.2良好的業務素質

業務素質是大學生的必要素質,是我們為社會服務,為國家做出貢獻的必備本領。現代社會的特徵之一是社會競爭的加劇,而競爭時代的要求就是誰都必須憑真才實學取勝。業務素質主要包含以下幾個方面:

(1)雄厚紮實的學科基礎知識和精闢的專業造詣;

(2)不斷進行專業研究、專業應用、專業開拓的興趣和能力;

(3)管理能力。例如效率觀念,同一個工程,它消耗的精神、時間、財力最小的當然是最好的。一個工程它有一個規劃、組織、環境、人員、機制、時間、效率等一系列指標。因此,專業管理能力的培養,已成為高層次人才培養的一個重要方面。

(4)融合能力。當今時代的任何科學技術的突破都來自學科專業的融和,培養學生的專業融合能力實質就是培養創造能力。

(5)敬業精神。貝弗基在《科學研究的藝術》一書中總結道:“科學上成年人思維的發展,只能達到青年時期打的基礎所能支撐高度。”必須充分意識到基礎的重要性,特別要在“牢固”和“紮實”上下功夫,切忌搞花架子。

4.1.3較高的文化素質

文化素質,通常又被稱作人的文化素養,是知識、能力、觀念、情感、意志等多種因素綜合而成的一個人的內在品質,外化為人的人格、氣質、修養。文化可以給我們很多直接和間接的人生體驗和人生哲理,幫助我們瞭解世界,記憶自己對社會的責任。人文中有些很精彩的東西,能直接給我們啟迪。孔子説過“君子和而不同,小人同而不和。”文化修養較高的人雖然各有自己的個性,但大家在一起卻很和諧;小人沒有自己的個性,但在一起卻不能和諧。這話多深刻,對我們待人、處理人際關係很有啟發。而以往教育的明顯缺陷是人文教育薄弱,從而出現人的知識結構以至人格不和諧、不完善現象。二十世紀的人才必須懂得交流,而且還要善於溝通,敢於發表自己的觀點,提出自己的建議,把一待所學,貢獻給社會主義國家。

4.1.4良好的心理素質

企業用人歷來重視心理素質,學校教育、社會教育和家庭教育,缺少有意識的艱苦磨練教育、承受挫折教育、適應環境教育、正確處理人際關係教育等心理素質的強化教育,造成一部分學生心理非常脆弱,遠不適應競爭的環境,這就給高校教育和大學生自身提出了增強心理素質的艱鉅任務。

當代的大學生面臨挑戰多多,要想成功的邁出走向社會的第一步,一定要有這些基本的素質,才能適應社會的挑戰。

4.2、當代大學生所缺乏的能力

4.2.1、對社會認識能力

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是由於校園環境和社會環境的巨大不同和大學生總體上缺乏社會鍛鍊而造成的。

4.2.2、對自身認識能力

對自身的認識能力是由於對社會認識能力的不足而導致對自身素質和能力的錯誤判斷(通常是高估)。

因此,後者是前者的必然結果。用辨證的方法將兩句話連在一起,就具有着十分現實的指導意義的:首先,要做事,先做人。作為一個人,只有具備一定必要的綜合素質和全面素質,尤其是成功必備的為人處世準則,才能在做事中正確思考、正確決斷,最終取得成功。其中最起碼、最重要的素質就是堅守信用,行事專一。俗話説,“人無信不立,業無信不興”。由此可見,信用對於一個人的重要性不僅關係到他的人生成敗,也與事業的成敗息息相關。做人行事專一,持之以恆,認準目標,決不放棄,才能感天動地,化作精神,永世長存。另一方面,學會做

事才能更好的做人。做人是做事的基礎,將事情做好,做出成績,是我們努力前進的目標,同時又對做人有積極的促進作用。創業有成並惠及他人,是最好的做人方式,是將做人與做事有機結合的重要手段。只有一個德才兼備的人,才能依靠他的能力和修養去贏得別人的尊重與支持。

五、如何提高學生綜合素質,培養正確的就業觀,實現順利就業

中國農業大學校長柯炳生在亞太國際教育協會xx年會上表示,大學生就業難可能是一個比較長遠的趨勢。大學生就業難,大學生多不是關鍵,學生的質量問題才是關鍵。柯炳生校長認為大學生數量不是就業困難的主要因素,因為只有25%左右的新增勞動力來自大學畢業生,“質量問題才是關鍵”。現代企業都講究用人求“實”不求“高”。“學歷並非越高越好,企業看重的是個人的實戰能力,寧可選擇大專甚至更低學歷有工作技能的人,也不需要沒有工作技能的研究生。

1、調整高校專業設置,符合以市場為導向的社會需求

首先,要調整課程、專業和學科結構。一是在課程設置上,應從重知識灌輸轉向重學習能力、實踐能力培養轉變,增強畢業生的就業競爭力和工作適應力。其次,在專業結構的調整上,應遵循厚基礎、寬口徑的原則,專才教育與通才教育相結合,增強畢業生寬泛就業的能力。最後,在學科設置上,應該有利於學生建立合理的知識結構和能力結構,着眼於學生品德和能力的全面發展.

2、培養社會實踐能力,增強大學生社會適應性

社會實踐活動可以積累大學生的工作經驗,全面鍛鍊其動腦、動手的能力,可以使大學生直接感受社會對人才的需求和對技能的要求,從而自覺調整期望值來符合社會需求。高校學生社團活動及社會實踐活動能有效提高大學生素質能力。社會實踐經驗能有效彌補用人單位所認為的“大學生缺乏工作經驗”不足。同時,社會實踐還有利於發展大學生的非智力因素,而非智力因素也是大學生取得成功的重要條件。同時,企業對創新人才求之若渴,創新能力成為用人單位最重要、最看中的能力。把所學知識運用到實踐中去,需要創新的能力。所以,高校要着重培養學生實踐能力,使學生在實踐活動中學習與積累知識,從而提高學生的就業能力。

3、培養良好的基本素質,提高大學生生存能力

為了更好地生存和發展,必須要培養大學生良好的基本素質。一是培養學生樹立講求誠信的道德觀念。誠信是商業道德的核心,用人單位在選取人才時,其首要標準往往是是否誠信。因此,高校必須培養學生的誠信觀念,使之形成穩固的誠信道德。二是提高人際交往能力,培養團隊合作精神。高校要通過多種形式鍛鍊和提高學生的人際交往能力,把對學生團隊精神的培養和傳授專業知識緊密結合,給大學生提供各種機會進行相互協作的鍛鍊,使其明確樹立起團隊意識。三是訓練學生的求職技能。求職技能是指面試技巧、日常禮儀等方面的要求。學校可以建立就業面試輔導中心,組織模擬招聘面試,開展崗前技能培訓,組織參加招聘活動,使學生在實踐中得到鍛鍊。

4、加強創業教育,培訓大學生創業能力

高校畢業生不應該僅僅是求職者,更是社會職位的創造者;不僅可以通過創業解決自己的就業問題,還可以給別人提供更多的職位。因此,高校應加強畢業生創業教育。加強大學生創業教育,應從以下三方面着手:一是指導畢業生認識創業所必備的素質和條件,如創業知識的儲備,資金的準備,技術和興趣、個人能力,等等。二是請富有經驗的創業成功者到學校為畢業生做報告,讓學生從成功者的經歷中積累經驗,瞭解創業的基本程序。三是專設大學生創業類選修課程,讓學生通過課程系統學習創業知識。

5、加強學生特色能力培養,塑造學生的核心競爭力

如果説基礎知識和基本技能決定學生能否順利畢業,而團隊合作精神、踏實刻苦精神、社會適應能力、持續的學習能力則是學生能否順利就業的關鍵,這也是能否得到用人單位青睞的關鍵因素。當然這些因素必須通過一定的特色能力體現出來,而不是籠統地説自己具有團隊合作精神或者社會適應能力等。例如,如果一個學生在學校學習成績一直都很好,那麼在求職時,就完全有資格説自己具有踏實刻苦的精神,具有持續的學習能力。至於其他能力,則可以通過別的指標來説明,這需要在校學生髮掘自身的優勢和特點,不斷培養自己的專長或者特長,以便自己在走向社會時真正具有核心競爭力。除此以外,上文所提到的個人發展的第三層次因素,即創新精神、實踐經歷、組織管理能力、人際交往能力等,也需要在校大學生注意平時的積累,除了認真刻苦地學習外,注意多參加社會實踐活動,注意觀察和思考,培養創新精神和組織管理能力,這些是個人在順利就業後能否得到繼續提升的關鍵因素。

6、實施全程式學生職業生涯設計指導,樹立正確的就業觀,培植新的就業增長

從調查研究可以看出,社會和用人單位對學生評價的高低主要看學生平時的積累,這些素質決不是學生在臨近畢業前就能提高的。必須在大學階段有針對性對畢業生進行就業指導,

開設就業講座,宣傳就業的相關政策,使學生認識到就業的原則是學生自主擇業,市場調節就業,學校推薦就業,政府促進就業。對畢業生應強化應聘技巧和語言表達能力的訓練,使學生樹立先就業,再擇業,後創業的就業觀,樹立從我做起,從小事做起,從基層做起的觀念。

總之,要引導學生全面提升其綜合素質,為就業打下堅實的基石。在綜合素質中,文化素質是基礎,文化素質包括掌握知識、能力、方法、儀態等,是知識和能力的綜合。它有助於提高學生的思想境界,開拓思路。專業基本知識積累,專業技能的熟練掌握,才能擁有自身專長以形成核心競爭力。所有這些素質的形成需要高校在人才培養中統籌兼顧,既突出重點又注意各方面素質的平衡,同時加強正確的就業觀培養,由此培植新的就業增長點,真正促成學生順利走向社會、服務社會。

【第4篇】2022年上半年大學生素質與就業的調研報告範文

摘要: 就業是民生之本,大學生就業是我國就業問題中帶有戰略性的核心問題。然而大學生“畢業就失業”,早已不是危言聳聽,大學生就業難已成為當前我國一系列就業問題中一道特殊的難題。其實大學生就業的影響因素有很多,其中就業素質是最重要的一方面,高校希望培養出高素質人才,同樣,企業也希望吸納高素質人才。本調研通過研究大學生就業素質,並對其調查,瞭解大學生應具備何種素質來應對就業和企業又看重大學生的哪些素質,從而為大學生和企業提供一個交流的平台。

關鍵詞:學生,素質,就業,思考

隨着市場經濟的發展,就業已成為人們普遍關注的問題,尤其是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關注的焦點。不難發現,大學生的就業難的問題已經引起了社會的廣泛關注和高校的高度重視。如何正確分析其原因,拿出科學的解決辦法,是我們大家共同思考以及共同面對的一個重要課題。

一、未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基本趨勢

1、大學畢業生數量不斷增多,將繼續呈剛性增長的趨勢。多年來,各地大學採取了擴招的措施,這使得在一個時期以來,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猛增,並將繼續呈增長態勢。在80年代初,每年的大、中專畢業生僅為幾萬人;90年,全國大學畢業生的數量為31.2萬人;xx年,這個數字將變為八、九百萬人。未來幾年,雖然增幅會趨緩,但大學生畢業數量仍處於上升通道。

2、大學畢業後工作難找,面臨“畢業就將失業”的問題。據數據記載,截止到xx年5月底,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情況是: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27.25%沒有找到工作;15.02%不想馬上就業。即目前全國應屆大學畢業生就業的比例大體在50%左右。今後,以我們高郵為例,需要的人才將偏向高學歷、高技能、有實踐經驗的專門人才。

3、就業理念亟待轉變,未來社會需求高素質的大學畢業生。人才問題始終是影響我國經濟社會發展的“瓶頸”問題。未來社會,對大學畢業生的需求,實際上並不是減少,而是更加需要,關鍵是要轉變就業觀念,實現多渠道、分層次、全方位的就業。我們現在還只是大學在校生,求職、就業對我們來説,遲早將會面臨。在3年後,我們該何去何從,未來的路在哪裏?這是我們應該深刻思考和作出回答的。我想,在增加自身含金量的同時,今後要進一步轉變就業觀念,要有一顆平常心。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分析

1、大學畢業生與社會所需人員產生“脱軌”現象。當前,市場需要的大多是有一定實際工作經驗的人員,而大學校園培養的大學生剛畢業,基本沒有工作經驗,畢業生不符合企業的這種需要。

2、大學畢業生對自己的期望值往往過高。在大學畢業後,一般來説,大學生對自己的期望值較高,認為自己上了大學、有了文憑,就應該有個體面的工作。其實這種想法本無可厚非,然而一些畢業生不願參加或從事比較普通的工作,一心想要找到高薪的工作。但是高薪工作往往要求很高,應屆畢業生暫時還沒有那個能力。

3、一些學校的大學生就業指導工作尚不夠到位。學校對學生進行的就業指導、學生挫折教育以及技能培訓等,都還未達到相應的要求。

4、其他影響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因素。一是專業問題。有的專業設置不合理,或熱門過熱,如目前法學畢業生六成難就業;二是能力問題。社會單位最看重學生的實際能力、適應能力,市場需要的又是新型複合型人才,而現實卻無法提供這類人才,造成大學生就業困難;三是區域問題。東部地區就業好於西部。

xx年公司副經理述職述廉報告xx年來,按照集團公司對中層幹部期終考核的安排和要求,現將我一年來的主要工作和思想情況做以簡單彙報,敬請各位同仁批評指正。...

本文由讀書人編輯為您精心準備,請大家參考!主任、副主任,祕書長,各位委員:遵照省人大常委會的要求,我向各位作述職報告。我於前年由中醫藥大學副校長調任衞生廳副廳長兼省中醫管理局局長。

一、年度工作述職述廉:1、努力學習,提高黨建工作的理論水平。我做支部書記的時間不長,自己深感政治理論水平不高,尤其是對黨建工作的基本理論和基本方法缺少研究。

200#年10月初,本人通過應試考核走進了百利,走上“總經理祕書”崗位,主要負責總經辦祕書性質方面的工作。應試時我就對自己説:無論應試是否成功,作為一名辦公室人員,我都要努力做到“五勤”,誠心當好“四員”。

本人自*****年至今一直從事給排水專業的技術管理和工程施工等工作,非常熱愛本專業工作。特別是在***年以後,隨着適應現代化科學技術的飛速發展,不斷學習新技術、新理論,並用新的管理水平指導自己的工作,現將近幾年來從事的主要技術工...

各位領導,各位老師,下午好!今天在這裏,我向大家把我一學期的工作向大家彙報一下,敬請所有同仁對我的工作給予批評和指正。我的工作主要體現在以下三個方面一、家長學校家長學校對於我來説,是一項全新的工作。

各位領導,各位同事: 大家好! 時間飛逝,xx年已經過去了。xx年3月,經過學院的公開競聘,通過資格審查、筆試、面試、組織考察、黨委談話,後經學院第四屆團員代表大會選舉產生、報請學院黨委和團市委批准,我被正式任命為學院團委專職副...

各位領導:一年來,在公司領導的親切關懷和指導下,我在審計部經理的崗位上,帶領審計部的全體同仁嚴格按照年初制定的審計計劃,緊緊圍繞公司提出的加大核查、審核、監管力度,確保各項制度深入落實這一工作目標,積極主動地在公司內部開...

【第5篇】入黨積極分子針對於就業的調研報告

敬愛的黨組織:

在假期裏,根據學校的要求,同時也為了讓自己能儘早的、更直接的瞭解到在全球金融危機下大學生的就業形勢,讓自己提前瞭解到企業需要大學生加強的素質,以便更好的適應將來的工作,特開展了一次針對企業招聘需求的調研。

調研時間:20xx年8月25日;調研地點:浙江省嘉興市南湖區;

調研對象:嘉興市圖書館、嘉興市南方旅行社三水灣門市和嘉興市恆欣電力設有限公司。

調研的內容主要有以下十個方面:

1、對擬聘畢業生素質的評定:嘉興市圖書館(以下簡稱圖書館)是通過面試並參考其個人簡歷,嘉興市南方旅行社三水灣門市(以下簡稱旅行社)是通過面試並參考其個人簡歷、各類專業技能證書和在校期間的學習表現進行綜合考評,而嘉興市恆欣電力建設有限公司(以下簡稱恆欣電力)則是通過面試並參考其個人簡歷和實習期考評來考評。

2、對應聘畢業生取捨的因素:圖書館首先看中的是學歷,其次是工作能力和經驗;旅行社首先看重的是工作能力和經驗,其次依次是是否持有專業證書、綜合素質、儀表和談吐;恆欣電力則首先是看工作能力和經驗,其次是是否持有專業證書。

3、在同等條件下,更傾向於錄用的人員:圖書館優先錄用研究生,旅行社三水灣優先錄用有工作經驗的社會人員,而恆欣電力則是均可錄用的。

4、應屆畢業生的最大弱點:圖書館和恆欣電力認為是缺少工作經驗,而旅行社認為是眼高手低。

5、高校人才培養需要着力提升的素質:圖書館認為是思想道德素質和職業技能素質,旅行社認為是專業知識、思想道德素質、創造性思維素質和人文素質,恆欣電力則認為是思想道德素質、職業技能素質和創造性思維素質。

6、人才培養方式:三家單位都選擇了定期專業實習的模式。

7、最注重的應屆畢業生的素質:圖書館和旅行社都選擇了團隊意識,恆欣電力則選擇了執行力。

8、應聘者執行力最強的畢業生類型:圖書館認為是學生黨員,旅行社認為是優秀畢業生,恆欣電力認為是學生幹部。

9、金融危機下,企業對人才的要求:圖書館需要較強的團隊意識;旅行社的需求是忠誠度高、較強的團隊意識、吃苦耐勞和創新能力強;恆欣電力建的要求是適應性強和忠誠度高。

10、企業目前急需招聘的崗位:圖書館急需的是服務人員、專業技術人員和文員,旅行社急需的是服務人員,而恆欣電力急需的是專業技術人員。

通過本次的調研,我發現今年由於金融危機的影響,大學生就業形勢非常嚴峻,再加上大部分的應屆畢業生缺乏工作經驗,甚至有部分的畢業生存在眼高手低的不合理的就業心態,這使應屆畢業生和大學生在求職的過程中處於較為被動,較為不利的狀態。

雖然在金融危機的影響下,人才市場的供需矛盾越來越突出,但是企業還是存在着需要引進人才的需求的。就人才素質這一點來説,我們大學生在學歷和整體素質上都是優於農民工的,但在實際的工作能力和經驗方面雖然不足,但這也不是企業用人的決定因素。

因此,作為大學生,我們首先要調整好自己的就業心態,要對自己的能力作出客觀的評價,給自己確定一個合適的職業定位。同時,在擇業時,我們要腳踏實地,選擇我們有能力做好的工作,不要一味的追求高薪職業。其次針對我們大學生普遍存在的缺乏工作經驗的問題,在大學四年的學習生活中,我們要更加地重視社會實踐,珍惜暑期實踐、見習和實習這些能提高實踐能力、工作經驗的機會。最後,希望黨組織加強對我的培養和教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vkdwj5.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