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查報告 >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多篇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多篇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多篇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1

一、大學生就業現狀

目前,我國正處在經濟轉軌的關鍵階段,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形勢十分嚴峻,用工市場已經出現了僧多粥少的尷尬局面,大量畢業生漂浮於社會。廣東省副省長宋海指出,當前我省高校畢業生就業壓力較大,20xx年我省普通高校畢業生將超過27萬人,比20xx年增加6萬人,增幅達28%,加上外省院校來粵就業的畢業生,以及前兩年未落實就業崗位省內外高校畢業生,預計20xx年在我省求職擇業的畢業生可能超過40萬人。根據人事部進行的有關統計,近幾年大學畢業生的需求量不斷下降;而根據教育部的數據,近幾年大學畢業生人數卻不斷上升。由此可見,當前大學畢業生就業難已是不爭的事實。一般説來,大學生就業難、易主要表現在兩個方面:就業率的高低和就業滿意度的高低。

高校畢業生是人才市場上非常重要的人力資源,近年,隨着高校大規模的擴招,在校大學生人數急劇上升,畢業生人數也逐年增加,隨之而來的就是畢業生就業問題。有一句話可以很生動的形容現在大學生現狀和就業形式:本科滿街走,碩士多如狗,只有博士可以抖一抖。這就是中國特色的就業行情。説起來可笑,現在為就業發愁大學生,從小接受的教育是世界是你們的要有歷史的使命感為21世紀中國四化建設貢獻力量。n年寒窗下來,才發現自己不但不是什麼國家棟梁,而是連參與建設的機會都幾乎沒有了。曾經的天之驕子,你被誰拋棄。大學生已被用人單位拋棄!用人單位困惑:大學生在寫字樓幹事不如中專生,在工廠幹事不如技術工人。他們能幹什麼?大學生也困惑:居然被招過來搞跑腿打雜,收入也壓得低低的(尤其應屆生)。

二、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

現在的大學生就業難,首先是由於近年來的大學生擴招,使得市場上的大學生就業供過於求,大學生的就業形式也就日益嚴峻了,而究其原因,大學生自身也存在着很多的問題:

三、大學生就業存在的主要問題

1、就業心理準備不足

(1)自我角色轉換不夠及時

對於80%的學生來説,大學階段過的是一種單純而有保障生活,學習、生活、交際都較有規律,這樣的生活與現實社會自然存在一定的距離。在大學生活結束之際,踏上崗位之前。最重要的就是能夠迅速完成自我角色轉換,做好就業心理準備。就是要擺正自己的位置,客觀、冷靜地進入求職狀態,認識社會,瞭解社會,以自身的實力,積極主動地去適應社會需要。

(2)自我認識,自我瞭解不夠準確

個性是個體統一的心理面貌,是指人的心理活動中那些穩定的,具有個人特色的心理特徵與心理傾向組合成的有層次的動力整體結構。它以個體穩定的行為模式與態度體系表現出來。能力、特長應包括教育培訓的程度,因為教育和培訓可以轉化為能力、特長。能力是求職擇業以及事業成功的重要保證。

2、擇業過程中的心理素質參差不齊

(1)敢於競爭,善於競爭。

(2)正確對待挫折

人們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

四、大學生就業政策

1、高校畢業生依然面臨結構性就業難題

各專業畢業生就業水平雖然會不平衡,冷熱不均,但是社會對不同專業的需求量會有所變動。如果能夠放低期望值,願意到西部、到基層去工作,應該説無論是熱門專業的學生,還是冷門專業的學生,都可以找到工作。

2、招聘單位將更加理性化

大部分用人單位一改印象中非名牌、高學歷畢業生不用的狀況,現在更重視學生的綜合素質和專業素質的培養。

3、民營企業將成為就業機會的最大提供者

一些名企仍將為大學畢業生提供相當數量的工作崗位。

4、就業空間將就一步擴大

中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提供了廣闊的就業可能。

5、人才市場趨向在轉變

據調查顯示,人才市場未來長期的趨向是,有新知識,高技能的良好品質的人才有機會,而非大學生身份,這就要求我們大學畢業生,必須在畢業後,繼續學習各種知識,不斷提高自己的綜合素質。

五、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對策思考

如前所述,我們學院畢業生近三年的就業率雖高,但仍面臨着就業難問題。要有效解決此一現實問題,筆者認為,當務之急是要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端正就業意願和提高供求匹配的效率。

1、大力提高大學生的就業競爭力。

構成大學生就業競爭力可分為就業能力和創業能力,其要素主要包括知識結構、心理素質、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其中,知識結構是基礎。只有不斷優化知識結構,求職者才會顯得有內涵。而心理素質是否過硬,已越來越成為雙向選擇成與敗的關鍵。交流表達能力、與人合作能力、自我學習能力、問題解決能力、追蹤和掌握新技術的能力則是能否持續工作和取得工作成功的關鍵。

2、進一步端正當前大學畢業生的求職意願。

這些事例和數字進一步向我們説明了一個簡單的事實:當前年輕人的求職意願明顯偏離社會用人需求。這也可以説是當前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重要原因。因此,教育青年大學生樹立職業平等觀、幫助年輕人樹立正確的求職觀已成為當前高校就業工作的迫切需要。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2

人力資源專家劉婷霞表示,有競爭力的薪酬已成為企業搶奪人才的重要砝碼,其實從登上top50榜首的中國移動身上可以看出,學生更多是從薪酬福利與品牌實力兩個方面考慮是否加入企業。在cpi一路看漲的今天,薪酬待遇更是為初涉社會,自食其力的大學生就業人羣所看重。同時,企業知名度及工作環境兩項指標比例的躍升,意味着大學生越來越關注環境和職業健康,對工作的滿意度和愉悦感有了更高要求。

不管是家長還是學生本身,大學畢業後,都希望能進入有一定知名度、規模的企業,畢竟是人生的第一份工作,是從學校邁向社會的第一步。對於大學生們來説,跨國公司吸引人的地方主要有:規範的用人機制、明快的辦事作風和先進的管理理念和方法。另外,它們的“品牌效應”也頗為吸引人。但在現實的就業形勢面前,讓許多大學生不得不考慮,向左還是向右?

從第六屆大學生僱主調查結果也可以看出,本土企業日益受到大學生青睞。繼xx年top50強榜單本土企業與外資企業平分秋色之後,xx年本土企業的上榜數量明顯增加,以28席首次超越了外資企業,佔據了過半比例。同時,國有企業的青睞程度也普遍提升,在上榜的50強企業中,國有企業的數量大大提高,有接近1/4的學生入職首選國有企業,國家電網、三一重工、中國人民銀行、中國建設銀行等都是新上榜的國有企業。而選擇“中外合營”與“外商獨資”企業的比例則有所下降。從行業分佈看,汽車、房地產、金融、能源化工關注度增加,但對計算機、互聯網的熱情有所回落,甚至在大學生偏愛行業排行榜中跌出了前十位。

張廷文認為,在就業環境日趨嚴峻的情況下,國有企業穩定的僱傭關係、較好的福利保障制度等優勢突出,而且隨着國有企業市場化水平的提升,改制和重組的深化,特別是國有企業創造利潤能力的提升,帶來了員工薪酬水平和發展空間的整體改善。品牌競爭力穩步上升,大學生對國有企業的一些偏見正在消失。

改革開放的三十年,是中國經濟快速發展的三十年,也是民營企業飛速發展的三十年。截止到xx年,民營企業就業已經佔到全國就業的75%,對國家的税收貢獻已經達到55%。民營企業其發展速度遠遠超過國企和外資企業,很多民營企業用十年走過了跨國公司和國有企業五十年的道路和歷程。從最近的地震捐款事件,也能體現民族企業具備的強烈社會責任感,然而具有成長潛力的民營企業面臨的挑戰就是人力資本的不足。隨着經濟全球化的.加速,大量本土企業國際化,人才的國際化程度也在快速地提升。加入這樣的民營企業實質上是低成本進入國際人才市場的一個捷徑。這也成為吸引大學生的最主要因素之一。

外資企業雖然仍高居榜首,但其吸引力已大不如從前。這一調查結果也向外資企業發出一個信號:必須提供更有競爭力的人才政策,否則將面臨中國國有企業和民營企業對人才的分流。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3

近年來,我國高等教育不斷進行改革,高校大學生數量迅速增加,大學生就業問題日益凸現,就業形勢日益嚴重。同時受全球金融危機影響,經濟發展滯緩,企業用人需求下降, 社會可提供的就業崗位增長緩慢,因而造成就業矛盾十分嚴峻。並且,畢業生滯後的就業觀和用人單位的需求之間的衝突也十分突出,這些都給大學畢業生就業帶來巨大壓力。鑑於此,我們組就大學生的就業情況進行了一次深入調查,具體情況如下:

一、調查目的:

瞭解在校大學生就業期望和對就業形勢的看法,旨在幫助大學生建立正確的就業

觀;通過對影響大學生就業因素的調查,更好地調節用人單位與畢業生之間的供需關係,幫助大學生提高改善就業狀況;發現就業當中存在的問題,幫助大學生儘快認清就業現狀,為同學們在今後的求職就業過程中提供參考。

二、調查對象:濰坊學院經濟管理學院各專業學生

三、調查時間:20xx-1-1

四、調查方式:

本次調查採取的是隨機問卷調查。發放問卷是在濰坊學院志遠樓隨機選擇經管學生

髮捲填寫,並當場收回的形式,本次活動共發放問卷40份,共收回28份(其他12份問卷視為無效問卷),問卷共向學生提問了12個問題。 (見附件一)

五、調查結果及分析

1.就業形勢調查結果如下:

問卷反饋的數據可發現:52.45%的同學認為形勢嚴峻、26.08%的同學認為就業形勢正常、10.23%的同學對就業持樂觀態度,而還有11.24%的同學不清楚。我們可以看出,大部分同學對就業持困難的心理,而同時也有小部分同學對就業形勢認識不清或關注度不夠。

2.就業準備情況的調查

1)大學生求職準備情況(最具競爭力的方面):

3)當前最欠缺的素質:

通過對以上圖表數據可以發現,很大比例同學比較重視專業證書、協調能力對於求職的重要性,這也是當下同學們忙碌於學生會、職業證書考試的反映,同時一些同學對於我們學校的學歷水平對於以後就業的幫助表示擔憂,還有我們可以發現學校就業指導方面做的不足,而在大學生最欠缺的素質方面,同學們溝通協調能力成為同學們最擔憂的能力。鑑於此,可以發現存在學校就業信息指導方面工作不到位,同學之間溝通協調、團結合作意識欠缺,學生求職技巧匱乏等方面問題。

3.大學生就業時的行業、薪酬、地區的選擇及原因的調查:

1)行業選擇:

2)薪酬選擇:

3)地區選擇:

通過以上圖標數據信息,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地區選擇多集中於東部沿海經濟發達地區,同時由於受固有的鄉土觀念影響,回鄉也是一種選擇,而地區選擇出發點多集中於生活環境好、未來發展前景、家人安排等原因,而處於興趣考慮而做出行業選擇的比例很少;對於就業初期的薪金,同學們表現多集中在20xx元左右,4000元以上的比例也很少,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對於就業初期薪酬要求比較低,多由於工作經驗少或能力較低造成;而就業行業多集中在收入穩定、待遇有保障的政府部門和國有企業,外資企業也是廣大學生的選擇,同時一小部分同學選擇科研部門,同時通過行業選擇的原因分佈,可以發現收入因素、工作環境、自身興趣等成為同學們選擇政府部門、國有企業的主要因素。通過以上數據,我們可以發現,收入、好的待遇和發展前景是大學生所追求的主要方向。

4.大學生就業信息的獲得渠道:

從表格中,我們可以發現大學生獲得就業信息的渠道狹窄,人才招聘會、周圍人羣介紹等成為大部分學生就業信息獲得的渠道,學校應重視就業信息的宣傳介紹工作,利用好校友資源。

5大學生就業時最希望得到什麼?

從圖表中可以發現,大學生就業初期的主要着眼點是關注自己人際關係的建立和良好的薪酬待遇,而對於從業經驗、穩定的工作崗位、前沿的知識信息關注度比較不是很高。

6.大學生畢業後的前途選擇

從上表中可以發現,大部分學生的選擇是先就業再擇業,主要是通過先就業獲得經驗,選擇繼續深造主要是對我們學校學歷對工作幫助的擔憂,同時也是就業嚴峻形勢的反映;自主創業的比例也比較大,主要得益於學生意識觀念的轉變和院系一些有關創業講座和座談會的進行,反映了同學們的濃厚的創業興趣。

六、調查體會

1.大學生存在的一些不足或錯誤觀念

1) 準備不足,生涯模糊

大學生就業不是到了大四才開始準備,而應在讀大學的第一天就有思想基礎。一年級瞭解自我,二年級鎖定感興趣的職業,三年級有目的提升職業修養,四年級初步完成學生到職業者的角色轉換。我們在調查後的分析中發現,學生上了大學就不再認真學習了,對市場變化、社會變化關心度較低,注意力和精力都應付考試了。多數學生對職業目標相對模糊,

沒有把興趣、愛好與自己所學專業很好結合。每天都在為了考試不掛科而學習,同時對自己定位不清,職業規劃不足。

2)就業期望值較高,追求高薪。

通過調查中我們發現,大部分同學就業傾向集中於高薪、穩定、好的福利待遇,同時地區選擇上多集中於東南沿海等經濟發達地區,不關注自己的專業技能或者是對自己估計過高,眼高手低,而不是清醒的從自己的專業技能方面客觀分析自己的職業定位和地區選擇。

3)社會實踐經歷缺乏,社會經驗不足。

調查中我們發現:存在一部分同學總是停留在校園當中,不出去參加志願活動、社會實踐活動、兼職(服務員、促銷員、家教、校園代理等),社會經驗少,這也是一些用人單位所關注的,我們瞭解到,同等學歷的應聘生,由工作經歷和社會經驗強的同學會被用人單位優先錄取。

4)專業技能不過硬。

通過和一些被調查同學溝通交流,我們發現,大多數同學關注所學知識都是為了應試,而考試之後再詢問有關知識時就會一問三不知,對知識掌握相當不牢,這也是同學中普遍存在的問題。同時,到了學期後期,老師由於趕進度,講課時也會按考點講解,一定程度上造成同學知識面掌握較窄。

2.為應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對高校、同學的一些建議。

同學: 1)轉變就業觀念,客觀評價自己。

大學生應該轉變職業觀念,腳踏實地,客觀評價自己的能力和不足,從基層做

起,把握就業機會,改變那種以高薪作為求職選擇唯一標準的觀念。

2)提高綜合素質,提高就業機會。

首先,重點關注專業課的學習,藉此提高就業時的專業技能,這是就業的基礎。

同時,在有精力的同時通過參加一些職業證書的考試證,提高自己就業時的競爭力。再者,注重參加各類社會實踐活動,藉此提高自己的溝通協調能力、理論聯繫實踐的能力,增強社會自己的社會經驗,這樣,就業時就會更有自信。

3)極早規劃,早做行動。

無論是以後打算直接就業還是繼續深造,都應該極早打算規劃,樹立最終目標和

分目標,這樣,有計劃有目標的生活,大學生活才有意義和規律,同時也有利於以後自己的發展。

4)努力拓寬獲取就業信息的渠道。

大學生應多關注就業信息和就業渠道,瞭解廠商的人才需求,有目標的準備着,不能不學習,也不能像以前那樣“耳不聞窗外事,一心只讀聖賢書”,要時刻關注社會需求,相應的提高自己的能力。

高校:1)加強改革教育力度,提高辦學水平。校應該努力提高辦學水平,把教學改革與社會發展、國家建設緊密結合。不斷進行教育改革,以市場為導向,緊密聯繫經濟社會發展的實際情況,專業設置、課程結構要滿足市場所需,加快調整高校專業結構,合理配置教育資源,以培養適銷對路的人才。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4

針對當前大學生就業難問題,本着一切從實際出發,文學院團委製作《大學生就業意向調查問卷》,並面向20xx級、20xx級、20xx級50名學生做了調查分析。通過調查問卷,我們發現:

一、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

大學生存在就業困難,總的原因是高校畢業生總量逐年增長明顯,就業市場需求卻增長不快,導致今明兩年大學畢業生就業的前景不容樂觀,形勢嚴峻 。

二、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看法

據對50名大學生的調查表明:96%的被調查者認為當前大學生就業困難,對就業前景感到悲觀,只有少數的大學生不為自己的就業前景但憂,認為就業形勢是正常的,竟爭是必然的。

根據調查,個人能力不足已成為制約大學生就業的一個根本性問題。就業能力與一般意義上的能力概念有所不同,其特指大學生進入人才市場所需的社會實踐能力、求職技巧等。此次問卷調查顯示,高達46%的大學生將“缺乏社會經驗”視為最困擾大學生就業的因素。有38%的學生表示個人能力不足而成為制約成功擇業的首要問題,另有12%的學生認為求職技巧的缺失是求職過程中最為頭痛的問題。

問卷調查結果顯示:70%的在校生表示在校做兼職、家教或擔任學生幹部職務等是增加自身今後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而已踏上工

作崗位的畢業生則認為,在校生應該多進行與自己所學專業相關的社會實踐,那才是提高自己求職成功的最佳途徑。這是在校大學生對社會實踐存在的誤區。

三、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脱離

調查中大學生大部分認為目前的高校教育不能完全適應市場需,高校教育與市場需求脱軌,以致大學畢業生就業時在選擇單位與職業過程存在困難。從目前情況看,高校專業結構設置落後於市場發展。99年擴招使大學生數量急增,但擴招專業相對集中,高等教育大眾化,但專業相對集中、促使某些專業人才供大於求,造成了大學生就業存在一定困難。

四、大學生就業意向現狀分析:

從調研的情況來看,大部分大學生對當前的就業形勢表示擔憂,就業壓力較大。據調查問卷的調查顯示,有58%的大學生認為當前找工作困難較大;12%的大學生認為,無所謂;有20%的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持樂觀態度。6%的同學認為就業壓力過大,毫無希望。

1、由於就業壓力大, 30%的同學畢業打算考研究生,以此增加競爭力;24%的同學打算畢業就選擇單位就業;8%的同學畢業打算主張自主創業;4%的同學畢業打算出國;14%的同學不知道如何選擇;20%的同學畢業有其他打算。

2、在擇業時,大家比較注重自己在單位的未來發展、並且要求職業符合自己的規劃,大多數同學把就業看成一輩子的大事,認為“一次就業定終身”,精神負擔很重,往往不能正確定位就業期望值

3、大家對薪水的要求較高,普遍希望在3000元以上,大多數同學對薪水過高的要求忽略了自身條件、個人專長髮揮和今後的成長。畢業生不能根據自身的情況給自己合理定位,不能適當地向用人單位展示自己的長處,從而錯過機會,影響了自己的就業。

4、較多數同學已經做過職業規劃。28%的同學自己做過職業生涯規劃,24%的同學通過學校老師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4%的同學通過校外諮詢機構做過職業生涯規劃。16%的同學沒有做過職業生涯規劃。

五、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意見和建議

1、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大學生的就業是越來越不容樂觀。大學生要在大學裏提升自己的就業能力,做好職業生涯規劃。就很多畢業生而言,與其説就業困難,不如説是就業迷茫,不知道自己應該從事什麼樣的工作。對自己的未來發展缺乏科學的規劃,這往往成為他們面對就業壓力時感到手無足措的一個重要原因。做好自己的職業規劃是提升就業能力的基礎。

2、在校求學期間,不能只注重專業知識,而忽視了心理質的情況。在求職過程中,有些學生一旦遭遇失改,便一蹶不振,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一個原因。大學生應該注意鍛鍊自己的堅忍不拔的性格,在求職中充分了解就業信息,覺着、冷靜應對所有遇到的困難,用積極的的心態掃除成功路上的障礙。

3、正確的擇業心態,轉變就業觀念

(1)首先,要極積、主動尋求就業,而不能被動的“等、靠、要”。很多大學了生把就業寄託於在社會關係資源上,或是企求學校解決就業問題。事實上在市場經濟條件下,我國已經實現用工制度的雙向選擇,大學生主動推銷自己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實現就業途徑,因為能否勝任還得靠實力説話。

(2)其次,要破除傳統就業觀念,實現多元化就業。大學生在擇業時往往會受到來自社會和家庭中傳統觀念和傳統心理的壓力。不少人選擇大城市、“鐵飯碗”,還有外企,很少人選擇西部和基層。這就使就業成了過“獨木橋”。大學生在這時應該改變一下就業觀念,面對現實,就能較快的找到能夠以揮自己特長的工作。

(3)最後,避免盲目追求,正確認識自我。我國高等教育現在正向“大眾教育”轉變,一些大學生缺乏危機意識,“眼高手低”,盲目追求就業中的高層次,高薪酬,在擇業類型和擇業區域上出現“扎堆”現象,造成了供求脱節,這也是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之一。大學生只有改變以前的“精英就業”觀念,樹立人職匹配的“大眾化”就業觀,才有可能實現就業。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5

據我國教育部、人事部相關統計資料顯示,20xx年畢業生人數有413萬人,而20xx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達495萬人,比上年增長19。9%。20xx年我國有630萬大學生畢業校園,走向社會。預計20xx年7月,將有畢業生671萬大學生畢業,畢業人數將創歷史新高。就業壓力仍然十分巨大。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

大學生在求職路上遇到了哪些問題?他們期望的薪酬是多少?對於就業,他們又持有怎樣的態度?最新20xx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顯示,近五成大學在校生對未來就業感到擔憂,七成應屆畢業生認為應該先就業後擇業,同時,應屆畢業生期望薪酬大幅降低——研究生已逼近本科生。

一半在校生對就業感到憂心

日前,智聯招聘發佈了《20xx年大學生就業狀況調查》(以下簡稱“調查”),調查顯示,今年近九成畢業生的畢業安排是就業,截至本月,有7.5%(其中6.5%為求職考研兩手準備者)的20xx屆畢業生準備投入到新的一年考研中去。

在校生對未來的就業形勢持怎樣的態度呢?經調查,四成在校生認為通過努力可以找到工作,但認為自己能夠找到合適工作的大學生比例僅為8.4%;對找到工作感到憂心忡忡的大學生比例達到33.2%;感到就業形勢嚴峻、很難找到工作的比例也達到了15.4%。

職場專家表示,雖然大學生對自己的未來充滿擔憂,但對就業付出的實際行動卻並不積極。今年畢業生至今依然有56。7%的人沒有職業規劃,甚至低於在讀生55.1%的比例。

七成畢業生認為應先就業後擇業

到底是先就業還是先擇業?這個問題一直是大學生比較困惑的。調查顯示,有72.8%參與調查的學生選擇先就業再擇業。

“其實這兩個方面並不互相沖突。”智聯招聘職業顧問祝紅豔説,大學生在就業前就應該對自己的職業發展有個清晰的目標,在這個清晰的目標下對自己的第一份工作放低求職期望。對於大學生而言,社會還是個比較模糊的概念,行業和職業也只是模糊的概念。在經過社會工作的磨練後才能更加清晰地認識自己的職業發展之路,因此大學生在就業時一方面切忌盲從認定一些熱門行業,另一方面也不要期望值過高。憑藉大學生目前對於行業和企業的認識,很難根據自己的判斷“擇業”。因此,在基本確定方向後,建議大學生先就業,在社會的摸索中學會擇業。

研究生期望薪酬逼近本科生

20xx屆畢業生的期望薪酬是多少呢?調查顯示,本科畢業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20xx至3000元,比例為45.4%。研究生的期望薪酬集中在3000至4000元,比例為34.3%,期望薪酬在20xx至3000元的比例也達到了26.4%,逐步逼近本科生。而博士及以上學歷的期望薪酬,基本在5000元以上,比例為43.6%。

而大學生畢業後是留在大城市還是去基層?調查發現,大學生就業首選地與其就讀的高校所處地區有着密切的關係。在京畢業生八成以上想在北京就業,其次是到沿海城市,排在第三位的是廣東深圳地區。在上海畢業的大學生就業首選地九成以上是上海,其次是沿海城市,之後是廣東深圳地區。

從城市性質來看,大學生希望在發達大城市就業的比例為32.3%,排首位。其次是較發達的沿海城市,比例為30.1%。縣級以下排在最後,僅為0.6%。

大家選擇就業首選地的考慮因素都是哪些呢?發展機會較多、較大的原因排在了首位,比例為75.9%,遙遙領先於其他因素所佔的比例。排在第二位的因素是良好的文化及教育環境,大家選擇就業地的原因多樣,比如説能和家人在一起也是大學生選擇就業地的主要原因。“人生的發展道路是多樣的,選擇就業地要考慮多方面因素,而不是盲目地跟着大家做決定,做出適合自己的選擇才是關鍵。”職場專家表示。

職業規劃輔導迫在眉睫

隨着就業形勢一年比一年嚴峻,大學生意識到了職業規劃的重要性。不少大學生都表示,在大四前就要開始進行職業規劃。調查顯示,大學生最想得到的就業方面的輔導為職業規劃輔導,比例達到了34。9%。

祝紅豔指出,大學生在低年級時比較難以制定出系統的職業規劃,但在進入大學以後,應該逐漸形成一個大致的目標。就業、考研或是出國,無論是哪一種,制定最基本的目標後,就應該將自己的時間和精力略有側重。“如果選擇就業,則應該開始有計劃地考慮自己未來想從事哪個行業或者哪個職業的工作,逐漸摸索自己感興趣做的事情和能做好的事情,及時調整,並在一定程度上參與實習工作。”該專家稱。

在求職輔導的內容中,大學生認為在就業階段幫助最大的是職業生涯規劃的輔導,其次是職場工作技巧課程,另外,職業素質類課程與簡歷撰寫與求職面試技巧也是目前大學生期望得到輔導的內容。

自主創業缺資金缺人脈缺理念

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創業成為人們熱議的話題,大學生自主創業更是人們關注的焦點。對於白手起家沒有豐富社會經驗的大學生而言,創業從何談起?大學生創業最需要來自於哪些方面的支持?

參與調查的大學生認為,大學生創業最需要的是資金方面的支持,比例為35.8%。其次是人脈,比例為21.7%。核心的技術和理念排在第三位,比例僅為18.9%。國家今年也出台了相關政策支持大學生創業,對於想創業的大學生來説是很好的消息。

祝紅豔分析指出,很多大學生在創業前並沒有雄厚的經濟背景支持,核心技術和理念是吸引資金的關鍵。創業在近幾年越炒越熱,但創業並不適合於所有大學生。事實上,上述幾種因素,缺了任何一點,都有可能導致創業的失敗,相對於有社會經驗的職場人而言,大學生創業難度更大,盲目進入創業的潮流並不可取。

總的來説,大學生就業理念正在逐漸趨於理性,體現在對個人發展機會的看重,對待遇的期待值降低,對於自身綜合能力尤其是人際交往能力欠缺的認識等方面,但是大學生對於很多信息的不瞭解,以及就業信息不夠通暢也制約了大學生的就業,比如對三線以下城市缺乏興趣,以及對體制外職業的認知偏見,都成為了大學生就業的瓶頸,很多大學生也因此而延誤了工作機會。解決大學生全面就業問題,不僅需要轉變大學生職業的定位,同時也需要教育部門、學校的綜合努力,在如何全面培養大學生綜合素質,放開擇業視野,明確職業規劃與職業定位等方面進行改進,才能更好的解決大學生就業問。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6

一.調查目的

瞭解各企業設置哪些會計工作崗位,各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職稱及工作年限等。作為一名合格的會計人員需要具備哪些基本條件。以便在今後的學習生活中進行改進.

二,調查對象和範圍

主要在長沙市區和星沙地區,設有會計崗位的各大中小型企業和事業單位。

三,調查內容

主要調查各單位的性質和會計工作崗位設置情況,會計人員的學歷水平,會計職稱,會計年限,所學專業,性別,以及對會計就業前景的看法等

四,調查方法

通過現場試書面問卷調查和現場交流了解近50名會計從業人員相關情況以及他們的主要看法。共發放問卷25份,收回16分,本調查問卷分為單選題和多選題(詳見調查附表).

五,調查結果和分析

從調查結果看,我們調查的企業類型比例如下:

企業事業其他

會計人員的學歷,性別,職稱,工作年限,所學專業等比例情況分別如下:

(1)從表一看,大專學歷佔的比例較大,其次是本科。這説明會計專業對學歷的要求相對還不是很高。大專生在這一領域競爭力相對較強。男女比例方面,男女比例為2:3。可以看出,女性佔了大半江山。但男性擔任會計主管的要多,而女性擔任出納和一般會計人員的較多。工作年限方面,一年的很少且基本都是擔任出納,2-3年的所佔比例較多,其次是3-5年的。其中,會計年限越久一般擔任的崗位級別越高。這印證了那句“會計越老越吃香”。職稱方面,一般會計人員和初級職稱較多,中級次之,高級和注會較少,這反應出當今社會還是缺乏高端頂尖人才和工作經驗豐富的人才。另外,從表五可以看出,會計專業還是一個比較對口的專業,在這些被調查的會計人員中有百分之六十以前是會計專業的。因此,同學們以後從事會計的可能性還是較大的。

(2)調查中,會計人員在實際工作中會計業務處理能力應用是異常突出的,而其它的經濟業務處理能力、税務業務處理能力、統計分析能力、審計能力等相應地應用較少。它們的應用比例如下圖所示:

(3)在調查問卷中問到會計在部門經濟管理活動中的地位這一題時,很多人在比較重要這一項打鈎,這説明,我們會計人員還應具備一定的分析經濟形勢,經濟決策的能力。另外,有45%的人認為會計專業前景為較有前途,15%的人認為無前途,13%較無前途,20%的人認為因人而異。10%認為很有前途。在會計工作穩定方面,有55%的人認為會計工作的穩定性為一般穩定,15%的人認為不穩定,30%的人認為因人而異。

(4)通過對會計人員的交流,他們認為在任職的基本要求中,專業知識和職業道德是比較重要的,其次就是專業的從業資格證以及誠實守信客觀公正的態度,由此可以説明,現在大多數的會計從業人員中,都是具備了職業道德和專業知識為主的。下面是對會計知識結構的總結。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7

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摘要:20xx年727萬大學畢業生的就業年,再度被稱為史上更難就業年。面對嚴峻的就業形勢,我們應該分析大學生就業現狀,從根本上弄清大學生就業難的原因在哪裏?讓699萬名20xx屆畢業生為之拼搏的就業季剛剛落幕,20xx年727萬名大學畢業生又迎來了新的就業季。就業難的背後,既有求職者深深的無奈,也體現出就業市場一些長期難除的問題和痼疾。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大學生就業難既有社會原因、政策原因,也有大學生自身的原因。解決大學生就業難的問題事關大學生的切身利益,更關係到社會的和諧穩定,需要政府、企業、高校和大學生共同的努力。

關鍵詞:大學生;就業;大學生就業;原因;對策

1. 引?

國務院主持召開國務院會議,研究如何做好今年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提高高校畢業生就業工作,關乎經濟升級、民生改善和社會穩定。要求採取有效措施,切實保障應屆畢業生就業水平不降低、有提高。

大學生就業形勢一直是社會的關注點,可以毫不誇張的説大學生在就業找工作太氾濫了,為了更好地瞭解當前大學生的就業現狀,便於分析新形勢下大學生就業問題及其產生的原因,以應對高等教育擴招之後畢業生面臨的嚴峻的就業形勢,加強和改進大學生就業工作。我們放了發大概500份調查問卷,回收487份,在受調查的學生中男學生佔30.4%,女學生佔69.6%,基本上都是本科生,在問卷調查的設計中,充分考慮了學校、專業的分佈,反映當前大學生就業問題的總體狀況。

2.調查形式與結果

2.1調查的對象和範圍

本次進行的大學生就業觀調查,主要是利用大學生外出打工機會,調查打工所在地區的大學生的就業形勢,具體涉及到大學生對當前就業形勢、對就業前景的看法、就業方向期望、今後參與工作時所期望的資薪待遇等各個的方面。

2.2問卷調查的方法

主要是在大學生所在各大工廠發問卷。調查為一對一的方式,填一份收一份。還有一小部分托熟人在其打工宿舍發放。最後統一整理,分析。

2.3調查的目的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成為一個越來越重要的問題。大學生的就業形式勢的調查,更好的讓大學生了解當前的就業形勢及就業趨勢;真實的掌握企業招聘大學生現狀,瞭解企業用人標準,儘快找好自己的地位,讓大學生提高就業危機形勢,為自己的發展做一個新的規劃,儘量避免產生就業盲目性。

難點一:基層就業非主流

在近日舉辦的一些就業雙選會、招聘會上,城市就業崗位競爭激烈,但是一旦涉及基層鍛鍊基層服務等字眼的崗位都少人問津,儘管各方面待遇和優惠條件與城市基本無異,但急需人才的基層醫療單位、基層事業單位等常常出現招不到人的情況。

儘管我國近年來逐步加強基層就業引導,但鼓勵政策、待遇保障等對於求職者來説都缺乏足夠的吸引力,並且還存在着發展機會受限、工作環境差等問題,導致基層就業看上去很美,實際並非求職者的主流選擇,基層就業未能起到緩解一線、二線城市就業壓力的作用。

難點二:專業冰火兩重天

近日,最賺錢的十大專業就業前景最好的十大專業薪資最低的十大專業等榜單引發了一場關於就讀專業與就業之間的討論,一些就業率低、競爭力不強、缺乏特色的專業讓畢業生直呼坑爹。某研究機構發佈的20xx年度就業前景最不看好的本科專業中,動畫、生物工程等曾經令人趨之若鶩的好專業赫然在列。

近年來,教育主管部門根據就業率等指標統計對一些專業亮出了黃牌甚至紅牌,然而高校受到利益制約以及長期以來形成的僵化思想影響,不能根據市場需求及時做出富有預見性的調整,導致部分專業人才供過於求,陷入滯漲。就今年的就業情況來看,高校專業建設跟不上市場的情況依然沒有得到緩解。忽視市場需求閉門造車,只能加劇專業發展的危險性,熱門變冷門,導致畢業生的切身利益受到損害。

過去大學生國家統一分配,跟公務員似的,好壞給你安排個工作,不管對口不對口,喜歡不喜歡,對於單位也一樣,不管新分配來的大學生是不是有能力有素質都要接收。其中有些還是不錯的,像醫生、老師等,工作不錯,基本能對上口。

過去大學不好考,含金量很高,當時的中專都比現在的大專難考。能考上的水平都不太低,尤其是機械電等理工類的大學生,水平還是相當高的,很多都成了企業的中堅力量。

過去人們知識水平低,企業對人才需求門檻較低,所以大學生就業優勢十分明顯。例如,過去企業基本是人工操作,技術含量低,要求也相對低,大學生就業機會也大大增加。

近年來,中國高校畢業生數量逐年增多,大學生面臨嚴峻的就業形勢,加上金融危機的影響,畢業生的就業受到前所未有的挑戰,大學生在畢業後能否順利就業,已成為全社會普遍關注的熱點問題。曾幾何時,被譽為天之驕子的大學生找工作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如今就業前途卻不容樂觀。

1.經濟原因 金融危機直接影響行業就業,並可能引發更大規模的就業衝擊。因美國次貸危機而引發的國際社會金融海嘯導致了金融機構的連鎖性破產,引發了金融行業的裁員風潮。金融危機滲透到實體經濟領域,會對整個經濟增長帶來巨大的負面影響。就中國而言,作為國際金融體系的組成部分,行業性的衝擊不可避免。此外,與國際貿易相關的行業就業會受到最為明顯的衝擊。如果這個過程繼續影響到經濟增長,這對就業增形勢將是一個非常不利的信息。

2.社會原因 在大學畢業生就業難的同時,用人單位也普遍存在着選材難的問題。好多企業雖明知其公司的棟樑和骨幹是大學生,企業的發展離不開大學生,但是,他們每年基本上不要應屆大學生。此外,大學沒有迅速適應就業市場對高等教育所提出的日益苛刻的要求。從傳遞知識的角度上看,在整個大學教育中,知識教育仍然是非常大的一個比重,理論功底及其相應的分析解決問題能力的構建仍然極為薄弱;對於大學生從學校到工作的轉換,大學缺乏系統的職業指導與服務規劃。

1.政府方面 政府要發揮它的宏觀調控作用,就要通過各種經濟的,行政的,法律的手段進行調節。首先實現經濟穩定發展,提高經濟增長的就業含量;其次面向社會經濟發展需要,進一步深化高等教育改革,引導大學生樹立正確的世界觀、人生觀和價值觀,樹立市場競爭意識;第三,積極拓寬就業渠道鼓勵大學生自主創業,縮小自主創業制度的門檻。最後,完善高校畢業生就業服務體系,發揮市場服務功能改善就業評估體系和加強高校畢業生的就業指導。

2.社會方面 企業應提供儘可能多的就業崗位,在保證企業利益的前提下接納更多的大學生。在這一點上,企業領導人應該設身處地的為大學生們着想。作為工作第一線的各高校,更是把畢業生就業工作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以更積極的態度,更有力的措施,更紮實的行動做好就業工作。

3.大學生方面 首先,強化擇業的競爭意識,在正確自我評價的基礎上,充分相信自己的實力,敢於通過競爭去達到理想的目標。在心理上必須從社會進步和深化改革的角度來加深對競爭機制的認識,強化自身的競爭意識,自覺地正視社會現實,轉變觀念,做好參加競爭的準備。

其次,要學會正確對待挫折,在求職擇業中遇到挫折是正常的,切不可因此而自卑。一個心理健康的人對人生總保持着自信心,如喪失了自信心,就失去了開拓新生活的勇氣。順境中有自信心不足為奇。逆境中更需要自信心的支持。生活中的挫折是造就強者的必由之路,挫折是鍛鍊意志、增強能力的好機會。遇到挫折後應放下心理包袱,仔細尋找失利的原因,調整好目標,腳踏實地前進,爭取新的機會。

大學畢業生要充分利用整個社會營造的就業市場,按市場規律辦事,把個人融入其中。也就是説,面對就業形勢和就業市場,大學畢業生不能等、靠、要,更不要指望天上會掉餡餅。要以積極態度,樹立市場經濟觀念,不斷提高自己的競爭意識和綜合競爭能力。

畢業生所應具備的素質

對於就業市場供求的雙方,只有瞭解了需方企業所需要的是什麼,我們才能有方向去提升自己,才能更具有競爭力,因而我們必須知道畢業生具備什麼樣的素質或技能才能為企業所青睞。為了讓這部分更具有説服力,特別邀請到了麥肯嘉頓王先生為我們解答關於這方面企業的態度。

問:你認為人才的概念應該如何介定?答:人類所擁有的一切資源中。人力資源第一寶貴的,人才的概念太大, 其實所謂的人才應該是不同的人在不同崗位上所發揮的作用及所展現的潛力、動力。我個人認為人才即把應該做的做好同時發揮自己的所長,向其它方向延伸。一般人才應具有的能力為專業知識、發展眼光、動作能力,指揮能力、協調能力、社會能力及其它各方面的相對具有的理解能力。

問:貴公司中,招聘應屆畢業生的數量多嗎?在招聘中最看重他們那方面的呢?答:不多,如果要招聘應屆畢業生我首先會考慮他的專業是否對口再次是 看他們的溝通、演講水平。因為專業只是代表他們以前的學習好壞,溝通、演講基本一個人的可塑性。還會注意一些人接物的細節問題,細節能代表一定的素養及個人的觀察性、能動性。

問:您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那些素質?其中您認為最重要的是哪一點?答:當代大學生普遍較浮躁。我認為當代大學生應具備以下素質: ① 所學專業性知識;② 與人溝通、交流、協調的能力;③ 吃苦耐勞的精神;④ 知識面要廣,專業性要強;⑤ 良好的個人養成習慣;⑥ 良好的動手、動腦能力,學以致用;⑦ 良好的心理承受能力及心態的調整能力;我認為較全面發展比較好,當然不是十全十美,只是全面的人協調力較強。

大學生應採取的對策與態度

在解決問題的所有方面而言,我們主觀的意志與行為是我們唯一能去改變和做到的,先修煉好內功才能在應對競爭時佔據主動地位置,面對這樣嚴峻的就業形勢與激烈的競爭環境,我們需要在態度上和行為上做出一定的改變。

(一)接受客觀現實,調整就業期望值

從文章的第一部分我們可以看到,其實中高等級的職位需求是較少的,而較低等級的職位需求是巨大的,但是,許多大學生對市場殘酷的一面認識不足,對就業市場的客觀實際瞭解不夠,只是停留在自己對美好前途的幻想之中,這就導致了就業市場上許多大學生找不到工作的同時,仍然有大量的職位空缺的現狀。我們説,與其不停地成天怨天尤人,浪費了時間、影響了自己心情,還不如勇敢地承認和接受當前所面臨的現實,徹底打破以往的美好想象,腳踏實地地尋求解決問題的好辦法。這就要求我們調整就業的期望值。

(二)充分認識職業價值,樹立合理的職業價值觀

當下,很多大學生在選擇就業時所考慮的因素不外乎經濟收入、工作條件、地點等因素,其實不然,我們選擇時也要考慮到職業對自我一生髮展的影響與作用,應看重職業是否有發展的潛力,能否幫助實現自我價值。對於那些雖然現在工作條件不怎麼樣,但發展空間大,能讓自己充分發揮作用的單位要優先考慮;對於那些現在經濟發展水平不太高,但發展潛力大,創業機會多的工作地點也要重視。

(三)修煉內功,直面競爭

除了面對就業有一個正確的態度外,能力是面對競爭脱穎而出的更為關鍵的決定因素。修煉好內功,才擁有談判的籌碼。在大學期間,我們大學生就應該樹立一個明確的方向,這個方向應細緻到具體的行業與職位,之後再去了解這些職位需要哪些方面的技能與素質,並通過大學的學習不斷往這個方向靠攏、深化,讓自己具備這些方面的技能,當我們在畢業應聘的時候,哪怕面對着激烈的競爭,修煉過內功的我們會贏在起跑線上。

(四)鼓起勇氣 適度自主創業

我國教育局常常鼓勵有條件的畢業生選擇自主創業,這能夠紓解就業的壓力,也為畢業生通往成功提供了新的道路,但是,由於我國高等教育模式存在一定侷限性,在大學期間沒有為生存做好必要準備,導致很多學生放不開手腳,特別是自主能力和實踐創新能力普遍不強,而創業者恰恰除了應該具備一般的知識結構、思想品質和心理素質外,還應具備積極主動的心態和強烈的創業精神以及不怕失敗的勇氣和毅力,這就導致了只有極少數的大學生在有條件的情況下選擇創業,而許多人錯失了機會。並不是説鼓勵所有人去自主創業,只是在有條件的情況下,應該正視這方面的選擇。

大學生的就業問題從大的方向上説,這關乎社會的穩定與國家的發展;從小的方面説,它關乎着我們的切身利益,也是當下和不久的將來我們會面臨的嚴峻的問題,因而全社會需要不斷地探討和關注這個問題,併為解決它作出不懈努力,而我們自己也需要樹立正確的態度和培養自我內在的素質,為不久後迎接激烈的競爭做好準備。

海歸就業調查報告篇8

調查報告資料:《關於大學生求職與就業狀況的調查報告》,涉及全國6000多名20xx年畢業的本科生應屆本科畢業生中,66.10%的大學生將月收入定位在1000-20xx元之間,1.58%的學生甚至願意零工資就業。調查中仍有77.3%(34家)的用人單位認為大學生存在期望過高的現象,還有20.5%(9家)認為大學生的就業期望值比較務實了,甚至為了就業而降低了期望。

解讀:

1、用人單位考慮:從公佈的調查報告信息來看,這個報告似乎傾向於有影響力的高校畢業生。如,清華大學、北京交通大學、首都師範大學、吉林大學、哈爾濱工業大學等,報告顯示77.3%用人單位還是認為就業者存在期望值過高的現象,我認為一方面跟就業者的名校情結有關,以為自己是皇帝的女兒不愁嫁,實際上是,皇帝女兒雖然好,但用人單位怕娶不起。因為養媳婦,不僅僅需要考慮錢,更需要考慮新媳婦與婆婆與家人相處共事的環境,即新進人員的個性與固有的企業文化凹凸差的比重。

2、就業建議:一方面登陸用人單位網站或通過熟悉的朋友詳細瞭解單位的特點和企業文化,根據自己的個性尋找適當的契合點;一方面要敢於談必要或適當的待遇,零工資的想法固然是善意,但用人單位往往覺得更難辦。

調查報告資料:在接受調查的20xx屆本科畢業生中,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佔49.81%,不想馬上就業的佔15.02%,而沒有找到工作的比例為27.25%。

解讀:

1、用人單位考慮: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佔49.81%,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還沒有簽約的佔49.81%,這個數字沒有明確説明什麼意思。在實際就業成功率上,可能要比這個數字低數成。

2、就業建議:找工作就像談戀愛,戀愛就是練愛,一見鍾情定終生,是幼稚的表現。剛畢業的學生,不妨多創造面試的約會機會,這樣至少可以減少怯場、不自信的弱點,提高嫻熟得體溝通的技能和技巧。

調查報告資料:截止到5月底,在對用人單位的訪談中,有27.3%(12個)受訪者承認招聘時有性別傾向,而有72.7%(32個)的受訪者認為自己招聘時沒有明確的性別傾向,但會考慮工作的性質和崗位要求來招收不同的性別。

解讀:

1、用人單位考慮:用人單位用人不考慮性別,那肯定是不實際的。

2、就業建議:男性就業者多選擇基礎性、技術性和市場業務工作考慮,熟悉單位環境和市場環境,才是第一重要的,尤其是學管理和法律專業的,尤其要考慮性別的差異。女性就業者,建議一般不要太強調能力,而要在與人接觸、言談舉止等方面下功夫。

調查報告資料:課題組依據16所大學所在的區域,分為東部、中部、西部和東北部四個區間,調查結果顯示,東部高校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學生比例為62.43%,中部、西部和東北部高校則依次分別為47.88%、41.73%和43.39%。

1、用人單位考慮:一般而言,一方面經濟活躍地區,新生的就業機會多,另一方面,人力資源市場化程度和效率比中、西和東北部高。

2、就業建議:對有能力或想體驗人生更多角度、多層面人生意義和價值的就業者,應當跳開熟人圈和地域圈的限制,去尋找全新的機會。學歷只是證明接受過系統教育的標籤,趁年輕身體棒,精力好,有衝勁的時候,多積累經歷、遊歷和行業認識資歷,是一生的財富。

調查報告資料:此次調查根據法學、管理學、工學、教育學、經濟學、理學、歷史學、農學、文學、醫學和哲學等學科門類,調查結果顯示,農學就業率最高,達到78.38%,而法學僅有37.85%;醫學最低,僅為31.01%。而且通常被視為冷門專業的哲學和歷史學,學生已簽約和已有意向但沒有簽約的比例分別達到40.35%和51.85%。

解讀:

1、用人單位考慮:

(1)儘管法學專業的總體水平一直以來都不是很高,但並不説明法學專業本科教育沒有市場,對於大多數用人單位專業的法律人才都是稀缺的。關鍵的是一方面學校課程結構和學教方式需要做很大的改進,法律人才在中國不是過剩,而是太少,少得可憐到已有法律人才根本就不足以影響人的思維和行為方式;

(2)農學就業率最高,就業期望值低不是主要原因,最重要的原因是市場需求量,是賣方市場在起作用,其次是人的就業價值改變。

2、就業建議:

(1)法學專業的畢業生要大膽打破專業限制,選擇不同的行業就業;

(2)就業者選擇農業、農村、農商甚至農民,將是大有作為的事業天地。

調查報告資料:問卷調查結果顯示,有41.6%的學生通過家庭和個人社會關係、托熟人是最有效的求職途徑。其中來自大城市的學生比例高達51.29%,而來自中小城市和農村的學生則重點依託學校的推薦,相應的比例都在四成以上。

1、用人單位考慮:中國的人力資源市場,並不成熟和完善,用人信息將在熟人圈裏流轉一定範圍和一定時期內存在。

2、就業建議:

(1)作為大城市人選擇人際關係在就業,是適當的;

(2)自中小城市和農村的就業者,只要您一畢業,就不是學生了,就是社會人。這個社會自一開始就不是公平的,沒有熟人、親戚和朋友幫忙,就是您所處的社會圈的社會實在,不要去抱怨,更不要去幻想。

在此提2點建議:

一是不要迷信學校的推薦,因為用人單位並非對您畢業的學校很瞭解或能在心理上認同;

二是勇敢地選擇人才市場的洗禮,因為市場就在您的.心中,心有多大,人生舞台就有多大。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cha/dv4mnq.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