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調研報告 >

職業調研報告多篇

職業調研報告多篇

職業調研報告多篇

【第1篇】職業技術學校調研報告

為了解雲和縣職業學校,在高中新課程改革實施後課堂教學的現狀。2010年3月17日至19日,體藝科、職教科在雲和職業技術學校調研三天。美術學科、通用技術學科調研的主要內容是隨堂聽課、教師座談與交流兩項。以下是對18日上午半天調研活動後的總體情況簡要分析彙報。

一、調研對象的基本情況

雲和職業技術學校是一所國家級中等職業技術學校。由於職業技術學校的特點,雲和職業技術學校現有美術專業班4個,其中高二年級2個,高一年級和高三年級各1個。現有美術專業專任老師7名,平均年齡在30歲左右,基本為美術專業學校畢業,學歷合格。通用技術專職教師1人。

二、課堂教學的現狀

本次活動聽課3節,其中美術專業課2節,通用技術課1節。美術專業課一節是電腦平面設計《文字效果製作》由吳蓮老師執教,另外一節是素描《石膏圓柱體臨摹》由陳峯老師執教。通用技術學科是技術與設計1中《流程與設計》一課,由劉偉林老師執教。

由於職業技術學校的特點,除通用技術學科教材統一使用江蘇鳳凰教育出版社《技術與設計》教材外,美術學科的教材由任教美術專業班的老師自編內容供學生們選學,教學內容選取上有一定的侷限性。美術學科和通用技術學科在課堂教學形式上,以“講授——練習”的模式為主,先由老師介紹或講解,學生自由練習或是上講台演示。個別學生上講台演示,其他學生觀看演示,不少學生則自由交談。

三、課堂教學中的問題

1、課堂教學中教師的教育觀念一時難以轉變

幾節課同時反映出的問題是教育觀念問題,教育觀念的更新是一個長期艱苦的過程,況且職業學校的專業課老師,少有參加高中新課程實驗培訓。教師在課堂教學中,用傳統的講練結合的方法也在情理之中。另外,傳統的教學方法對於老師,已經根深蒂固,運用起來駕輕就熟。

2、課堂教學內容生活化的問題有待盡一步加強

學科教師自主選擇教學內容,雖有助於教師的專業發展。但教學內容的選擇應該貼近學生的生活,為學生的就業服務。老師應更多考慮,選擇適合學生就業須掌握的知識與技能。在此基礎上,還可以選擇能體現本校的辦學特色,或是體現雲和縣是中國木製玩具之鄉的特色內容進行課堂教學。通用技術是動手實踐性較強的學科,應在課堂講授的基礎上,多讓學生在實驗室(實驗室的配置根據浙江省教育廳的要求配置)裏操作實踐。

3、課堂教學的評價機制應逐步建立

在調研中,幾個老師的課堂教學都以下課的鈴聲為終結,學生對自己的作業或設計的作品,缺少生生之間、師生之間的評價。教師對學科知識與技能的講解後,學生真正落實情況缺乏瞭解,不利於開展後續的教學。

四、研究與對策

1、呼喚職高教師也應更新教育觀念

傳統教育觀念下形成的教學模式是根深蒂固的,即使有意識地去改變,在教學中也會自覺不自覺地回到原先的教學模式和方法上去。普通高中進行的課程改革實驗,老師們都通過學習培訓來轉變教育觀念,通過轉變教育觀念轉變教學行為。職高老師也應該不斷學習,將高中新課程改革的理念、課程標準、教學指導綱要的精神轉變成老師的教學觀念,進一步將教學觀念轉化成教師課堂教學的自覺行為。

2、加強學科老師的集體備課,發揮羣體作用

集體備課意義在於老師之間通過探討與交流,取長補短,發揮每個人的教學特色。雲和職高美術組有別於其他普通高中,美術組教師個體數量較多,在沒有經驗可借鑑的情況下,強化做好集體備課工作,發揮羣體優勢,選擇教學內容,更好地挖掘教材,探討教學方法,不失為一條提高教學質量的捷徑。

3、加強教學策略的研究

教學是否有效,並不是教師是否完成教學任務或講完教學內容,而應該是觀察學生在單位時間裏想不想參與課堂教學,有沒有掌握知識與技能,或者是專業技能有沒有得到新的發展。如果學生不想學習或者學習沒有什麼收穫,即使教師再辛苦地教也是低效或是無效的教學。

要保證教師的教學有效,教學策略是非常重要和關鍵的。教學採用講授式的教學方法,有便於操作時間省等優點,而採用討論或是自主學習的方法,更有利於培養學生的良好學習方式和研究精神,老師應該在平時的教學中逐步開展和落實。

4、倡導評價方式的多元化

評價的目的在於幫助教師改變教學方式,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老師不斷提高和發展。同時,也通過評價瞭解學生對知識與技能的掌握情況。沒有評價的教學肯定是不全面和深刻的。兩個學科的教師應該在完成教學任務,學生練習後對學生作業或設計作品進行評價。評價的方法可以多元,可以由老師進行評價,也可以由學生自己評或是學生互評。開展多元評價,能讓任課教師明白教學任務是否圓滿完成,是否有效,讓學生知道是否達到了教學目標。

【第2篇】會計職業崗位的調研報告範圍

會計職業調研報告範文1:

隨着會計制度的日臻完善,社會對會計人員的高度重視和嚴格要求,我們作為未來社會的會計專業人員,為 了順應社會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也應該嚴於自身的素質,培養較強的會計工作的操作能力。於是,本學期初,我們樂於參加了學校為我們提供的會計實習。

運用所學習的專業知識來了解會計的工作流程和工作內容,加深對會計工作的認識,將理論聯繫於實踐,培養實際工作能力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為成功走向社會做準備。

實習時間:

xx年x月x日-xx年x月xx日

實習地點:

xxxx有限公司

實習總結:

一、良好的專業素質與職業操守

作為一個會計人員,工作中一定要就具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會計部門作為現代企業管理的核心機構,對其從業人員,一定要有很高的素質要求。作為學習了差不多三年會計的我們,可以説對會計已經是耳目能熟了。所有的有關會計的專業基礎知識、基本理論、基本方法和結構體系,我們都基本掌握。但這些似乎只是紙上談兵。倘若將這些理論性極強的東西搬上實際上應用,那我們也會是無從下手,一竅不通。

從知識上講,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只有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要不斷地充實自己,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税法細則,法律知識及攻關經濟動態。這樣才能精通自己的工作內容,對企業的發展方向作出正確的判斷,給企業的生產與流通制定出良好的財務計劃,為企業和社會創造更多的財富。

從道德素質講,會計工作的特殊性使其可接觸到大量的共有財產,所以作為會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自己辦事的尺度,首先自己要做到安分守己,其次對於他人的威脅,誘惑,和指使要做到堅決不從。朱鎔基同志曾經講過不做假賬。這四個字代表了他對整個會計界提出的要求和寄予的希望。如何挽救道德的缺失,將個人素質提高到一個新的層面上來,是我們每一個會計人員都要努力思考的問題。只有會計人員自身的道德素質提高,才能夠走好職業生涯的每一步,只有會計人員全體道德素質提高,會計行業才能夠得到更深的發展,市場經濟的優勢才能夠發揮得更好。

二、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

作為一名會計人員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計部門是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信息,對上要彙報會計信息,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信息,對外要與社會公眾和政府部門搞好關係。在於各個部門各種人員打交道時一定要注意溝通方法,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係。工作重要具備正確的心態和良好的心理素質。記住一句話叫做事高三級,做人低三分。

三、嚴謹的工作態度

作為一個會計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作,要求會計人員要準確的核算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税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會計不是一件具有創新意識的工作,它是靠一個又一個精準的數字來反映問題的。所以我們一定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

四、注重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

以前,我總以為自己的會計理論知識紮實較強,正如所有工作一樣,掌握了規律,照蘆葫畫瓢準沒錯,那麼,當一名出色的會計人員,應該沒問題了。現在才發現,會計其實更講究的是它的實際操作性和實踐性。離開操作和實踐,其它一切都為零!在會計的實踐中,漏賬、錯賬的更正,都不允許隨意添改,不容弄虛作假。每一個程序、步驟都得以會計制度為前提、為基礎,體現了會計的規範性。

會計本來就是煩瑣的工作。在實習期間,我曾覺得整天要對着那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煩悶、厭倦,以致於登賬登得錯漏百出。愈錯愈煩,愈煩愈錯,這隻會導致雪上加霜。反之,只要你用心地做,反而會左右逢源。越做越覺樂趣,越做越起勁。梁啟超説過:凡職業都具有趣味的,只要你肯幹下去,趣味自然會發生。因此,做賬切忌:粗心大意,馬虎了事,心浮氣躁。做任何事都一樣,需要有恆心、細心和毅力,那才會到達成功的彼岸!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為詳盡而深刻的瞭解,也是對這幾年大學裏所學知識的鞏固與運用。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並且需要進一步的再學習。由於會計行業的特殊性我只能參加財務部門中較為簡單的工作,如出納及幫助會計進行帳目的核對等工作,但是,這幫助我更深層次地理解現在的企業會計,並且我對會計分錄、記帳、會計報表的應用也有了進步的掌握。不在侷限於書本,而是有了一個比較全面的瞭解。實踐暴露了我許多知識上的不足,也是對理論知識的一種補足。

會計工作中的每一個步驟都是十分重要的,只要有一個部分出差錯,那麼就會牽連到其他的部分,所以會計真的不是簡單的算算記記,這是一項十分嚴謹的管理活動,工作前先做好個人工作計劃,有條不紊地進行。此外,我還結交了許多朋友、老師,我們在一起相互交流,相互促進。因為我知道只有和他們深入接觸你才會更加了解會計工作的實質、經驗、方法。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

在這次的社會實踐中,讓我學到了很多在課堂上根本就學不到的知識,打開了視野,增長了見識,也改掉了很多毛病。知道掙錢的不容易,工作的辛苦,與社會的複雜多變。而為了適應社會,我們要不斷的學習,不斷的提高自己,在實踐中鍛鍊自己,使自己在激烈的競爭中立於不敗之地!

會計職業調研報告範文2:

實習是每一個大學生必須擁有的一段經歷,實習讓我們在實踐中瞭解社會,在實踐中鞏固知識,實習又是對每一位大學生專業的一種檢驗,它讓我們學到了很多在課本上學不到的知識,既開闊了視野,又增長了見識,為我們以後進一步走向社會打下堅實的基礎,也是我們以後走向工作崗位的第一步。因此,作為一名會計專業的學生,為了順應社會對會計人員的要求,加強社會競爭力,培養自身的素質,培養較強的會計工作的操作能力,我來到天津一家電子廠企業,為自己創造了一次寶貴的實習機會,以檢驗自己這一年半在學校學到的專業知識,也為自己踏入社會工作崗位做好準備。

我的實習單位是xx有限公司。公司計劃總佔地十三萬五千平米,廠房和行政辦公區域佔地八千一百平方米,高級管理人員及研發人員400人,是一家集科研開發、製造、國內外貿易、代理加工各類數碼電子產品於一體的大型外資企業,該公司主要從事大容量光磁盤驅動器及部件、數字放聲設備、播放設備、便攜式微型計算機等電腦、通訊及數碼電子消費品的生產,更專注於高科技術的開發,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大企業。我所在的會計部門有四名會計,一名出納,以及一名主管。這次帶我實習的就是一名資深的會計長輩劉靜劉姐,劉姐已經有十多年的會計工作經驗,對於各方面都十分精通。

進入崗位後,劉姐親自帶着我熟悉自己的崗位,耐心的向我講解,她告訴我我的主要工作就是根據原始憑證或原始憑證彙總表填制記賬憑證,根據收付記賬憑證登記現金日記賬,根據記賬憑證登記明細分類賬,根據記賬憑證彙總、編制科目彙總表,根據科目彙總表登記總賬,以及能運用電算化進行簡單的操作,幫助她做一些簡單的分工。

通過這次的實習,我對自己的專業有了更詳盡而深刻的瞭解,這也算是對我一年多來所學知識的鞏固與應用。從這次實習中,我體會到了實際的工作與書本上的知識是有一定距離的,我還需要再進一步的學習。 雖然我在單位中只是參加了比較簡單的工作,但這正是現在的我 所需要的,這些工作不僅讓我對課本中的只是有了更深刻形象的理解,也讓我找到了我在學習和工作中的許多不足。

而通過在工作中與前輩們的交流,也讓我有了許多對會計工作人員的感悟,這些經驗不僅會對我以後在會計工作中有所幫助,而且我相信對我以後的人生道路也會有更加深刻的啟發!

首先,作為一名會計人員,工作中一定要有良好的專業素質,職業操守以及敬業態度。從知識上來講,會計工作是一門專業性很強的工作,從業人員需要不斷地學習才能跟上企業發展的步伐,要不斷的充實自己,掌握最新的會計準則和税法知識以及相關的經濟動態;從道德上講,會計人員一定要把握好自己的辦事尺度,會計是一份非常敏感的職業,要做到安分守己,並且要堅持做到不受他人的誘惑和利用威脅,努力做好自己的本分工作。

其次,會計工作人員要有嚴謹的工作態度,會計工作是一門很精準的工作,要求相關工作人員要準確的核對每一項指標,牢記每一條税法,正確使用每一個公式,不僅如此,會計工作人員還要做到細心認真再認真,對每一項記錄都要反覆核對,對每一個數字都要反覆檢查,以確保每一筆憑證都沒有任何差錯,還要工作人員要加強自己對數字的敏感度,及時發現問題解決問題彌補漏洞。在實習期間,我也曾整體面對枯燥無味的賬目和數字而心生厭倦,以至於登帳時出了很多錯誤,幸好彌補的及時,才沒有釀成大錯,這也讓我明白,做會計一點兒也粗心不得,必須用心去做,全身心的投入到其中,認真細心的反覆檢查,還需要恆心和毅力,這樣才會成功的做好一件事情,而當你成功的完成一筆賬之後,你會覺得那些努力都沒有白費。

最後,作為一名會計工作人員,要具備良好的人際交往能力,會計部門是整個企業管理的核心部門,對下要收集會計信息,對上要彙報會計信息,對內要相互配合整理會計信息,協調好相互間的工作關係,對外要與公眾社會和各政府部門搞好關係,要懂得為人處事,同時也要了解相關的禮儀知識,增強與人溝通、與人合作的能力。

因此,在這次實習中,我不僅學到了在學校學不到的專業實踐技能,也明白了很多與人交往的道理,而且現今人際關係是很多大學生踏出社會的一大難題,當然,這也離不開在實踐中前輩們傳授的寶貴經驗,它們對我的幫助也非常的大。這次實習,不僅僅是讓我對會計的基礎知識掌握的更加熟練,而且將課本上學到的理論知識與實際相結合來,對會計的整個工作流程有了更詳細的認識和掌握,也認識到了自己在理論和實踐操作中的不足;更重要的是讓我學到了寶貴的社會經驗,懂得了簡單的處理人際關係,總之,這次會計實習讓我受益匪淺。

【第3篇】2022最新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調研報告範文

2022最新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調研報告範文

隨着社會不斷地進步,報告不再是罕見的東西,我們在寫報告的時候要注意語言要準確、簡潔。你還在對寫報告感到一籌莫展嗎?以下是小編為大家整理的教師職業道德教育調研報告,僅供參考,歡迎大家閲讀。

根據局黨委的統一安排,在校委會調研組的領導下,我先後深入教育教學一線,廣泛與教師座談、交流,虛心徵求他們的意見,並接受社會各界反映的問題,對我校教師解放思想大討論的成效和教師職業道德建設存在的問題進行了較為細緻的專題調研,瞭解了我校教師的職業道德現狀,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當前我校教師隊伍的職業道德現狀

近幾年來,我校將教師職業道德建設作為教師隊伍建設的一個重要方面,通過舉行“強職業道德,樹師表形象”演講賽、“學會教學”專題研討交流會,廣泛開展“崗位大練兵”活動。尤其是教師大會、黨員會、民主生活會的召開,極大的調動了教師的積極性、主觀能動性,使其使命感、責任感普遍增強,人人爭創一流成績的濃厚氛圍正逐步形成。

(一)廣大教師敬業愛崗,爭創一流教育質量

目前我校教師隊伍的主流是好的,他們忠誠於黨和人民的教育事業,敬業愛崗,盡職盡責,兢兢業業,默默無聞,無私奉獻,為彭中教育的改革和發展、為彭公鄉的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做出了積極的貢獻,以自己的實際行動實踐“三個代表”,無愧於“人類靈魂的工程師”。全校湧現出了一批師德高尚、教學成績優秀、在學校和社會上享有較高威信的模範教師。他們的愛崗敬業和忘我奉獻,影響和帶動了整個教師羣體,廣大教師變“要我幹”為“我要幹”,一心撲在工作上,追求一流的教學成績和育人質量,使我校教育質量穩步上升。

【第4篇】關於職業病的調研報告

【前言】

目前,職業病防治問題日益嚴重,我國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勞動保護力度薄弱積累下來的職業病隱患進入了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根據衞生部提供的數據,我國現有約1600萬家企業存在着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約2億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十分嚴峻和緊迫。由於勞動保護水平普遍較低,處於煤礦、加工製造業、建築業等低產業鏈的職業傷害比比皆是,這意味着大量勞動者承受了極大的病患痛苦,甚至失去生命,政府和社會則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

2011年以來,全國人大連續兩年將《職業病防治法》的修改列為一類立法計劃。2011年8月,國務院法制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修改草案的立法建議。與此同時,不斷在媒體上曝光的職業病案件,如蘋果公司供應商員工職業中毒事件等,也屢屢牽動着社會神經。由於涉及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保護義務、多個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和力度、經濟發展產業格局、全球化經濟供應鏈等問題,職業安全與健康問題,已經被推到輿論的風頭浪尖、制度變革的前台。

2011年12月至2011年2月,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開展職業病調研,力求瞭解職業病患者羣體的生存狀況,尋找職業病防治制度的頑疾和解決之道。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的目標羣體為全國的職業病工人。開展有關職業病工人的實證研究,我們所做的是首創性工作。由於缺乏系統的相關統計信息,我們的樣本選取面臨着很大困難。考慮到職業病的種類分佈情況(塵肺、矽肺發病最多)、患者從事行業的分佈情況(中小煤礦、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以及羣體性發病特點,我們構築了由以下重點人羣構成的調查總體(抽樣框):1、媒體報道的典型案例,如在深圳患塵肺病的79名湖南耒陽、張家界工人;2、我們機構直接接觸的職業病人646人;3、其他民間組織掌握的職業病案例,涉及在廣東、浙江、重慶等地中小型企業務工的共301名職業病案例。我們的抽樣框兼顧了全國勞動力的區域分佈情況,包括珠三角、長三角、中西部地區及北京周邊等重點區域。

通過前期處理職業病案例及訪談職業病工人掌握的情況,我們編制了具有較高信效度和針對性的'全國職業病工人勞動保護現狀調查問卷'.為保證問卷完成質量,我們對調查員(包括中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進行了培訓。然後,在2011年12月至2011年2月期間,我們在抽樣框1026名職業病工人中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通過單獨面談或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完成每份訪談約需1個小時。我們共完成有效訪談問卷172份。回收問卷後,我們使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未成為樣本的職業病案件,也將在本報告的描述性分析中體現。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本次調查報告所採集的樣本均為已經經過法律程序確診為職業病的勞動者(也就是在法律上已經解決了職業病診斷難題的個案),不包括只是在臨牀醫學診斷上確診為職業病人的個案,因此調查報告所反映出來的情況與社會大眾及媒體關注的案例有些出入。特此説明!

【調查結論】

一、職業病患者基本生存狀況

(一)職業病及生產行業

調查顯示,職業病患者中最大的羣體為塵肺病患者(70.2%)。其次為職業中毒羣體(19.1%),主要為苯中毒、鎘中毒、鉛中毒。這些職業病多具有不可逆的特點,無法根治。例如,塵肺患者已經發生纖維化的肺部,無法再復原,只能採取治療措施延緩病情進展。而慢性苯中毒會對脊髓產生不可逆的損害,嚴重時將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其他職業病種類,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炎、職業性腫瘤等(10.7%)。患者主要來源於礦業(36.4%)、加工製造(14.7%)、電子(10.5%)、化工(6.3%)、建築(5.6%)等行業,主要從事的是採掘、加工製造、裝配、風鑽爆破、切割等工作。這些生產企業,66.7%為民營企業、21.4%為國企、8.2%為外資企業。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1]企業的比重分別為50.7%、29.1%、20.3%.可見,中小型民營企業在勞動保護條件方面尤為薄弱,但國企、大型企業的職業健康工作也並不樂觀,亟待加強。

調查還顯示,這些職業病具有爆發時間短,爆發率高的特點。職業病患者從開始生病,到身體出現病症,經歷的時間中值為6年。其中在3年內就出現病症的達到32.2%.根據患者對生產企業的生產人數和患病人數的回憶,煤礦企業的採掘工人患病率達到13.3%;

也正是因為如此高的患病率,使得職業病案件常以集體形式爆發。2011年5月華北某市關閉煤礦後,該地區檢查確診為職業病的人數超過500人。河北張家口某礦山企業矽肺病案中,涉及職業病患者119人。而義聯關注的香港力奇珠寶首飾製造廠職業病工人索賠案中,矽肺患者人數也高達76人。

高發病率與職業病患者工作的高強度是分不開的。患者們平均每天工作9.774小時,56.1%的患者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26.1%的患者每天工作12小時及以上。患者每月平均工作27.67天,48.5%的患者平常沒有一天的休息日,只有過年放假;而每月工作26天以上的患者更是達到了81.8%.這種密集的與有毒有害物質的接觸,使得職業病爆發的時間越來越提前。

以北京郊區某裝飾公司x某為例,他在從事噴漆工作僅7個月後,就患上了白血病,然而,職業病診斷機構拒絕對他進行診斷,因為其接觸史尚未超過一年——儘管算上他的加班時間早已遠遠超過了一年。

(二)職業病患者基本信息

被調研的職業病患者出現病症的平均年齡為37.5歲。由於職業病的嚴重危害性,患病的青壯年往往將與病痛一同度過艱難漫長的歲月,而家庭和社會也將蒙受沉重的損失。

男性在職業病患者中佔絕大部分,為80.1%,女性佔19.9%.這主要是因為職業病第一大類的最主要來源產業是煤礦業,而從事煤礦開採的主要為男性。塵肺患者中的男性佔到91%.女性職業病患者主要產生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因此較多患上職業中毒,佔職業中毒患者的51.5%.男性為構成主體的職業病羣體,將對家庭經濟生活產生更大的打擊。據調查,92.7%的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一旦患病喪失勞動能力,給家庭生活的維持、子女的教育等,帶來巨大的困難。

患者的文化程度並不高,國中及以下的佔78.3%.同時,患者絕大多數為農民工,佔到了總體的84.3%.由於缺乏職業衞生知識和法律意識,農民工成為職業病危害的最大受害者,這些農民工65%工作在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在為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後,患病返鄉,進一步拉大了城鄉、東西部地區的差距。

34.4%的患者在一個以上的同行業單位工作過。這種流動性,加上某些職業病的潛伏性,在有效崗前、離崗體檢制度的缺失下,進一步惡化了職業病患者的及早發現病情和維權。

46.1%的患者所在用人單位從未進行過職業健康檢查。

二、職業病存在重大預防漏洞——對於職業病的認知和預防情況

(一)職業病工人對於職業病相關知識的瞭解

1.對職業病的瞭解根據我們的調查,職業病工人對於職業病的瞭解並不多。這點可以從兩組數據上顯示出來:一,關於職業病患者在患病前是否知道職業病是什麼。我們的調查顯示,在172個人中,有153個人不知道,佔到總數的89%;知道的僅有19人,佔到11%.二,職業病工人在患病前是否聽説過自己得的這種職業病。在163份有效地調查數據中,知道的僅有37人,佔到22.7%;不知道的則佔到126人,達到73.3%。

2.對於職業病的相關法律的瞭解有效的調查數據有168個,其中155個職業病工人在患病前並沒有聽説過《職業病防治法》或《工傷保險條例》,比例佔到92.3%;僅有13個職業病工人知道上述兩種法律,僅佔到7.7%。

(二)勞動合同簽訂及其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告知情況

1.勞動合同簽訂情況關於勞動合同的簽訂情況,我們的調查顯示,在166份有效的調查數據中,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工作單位中,有84家和職業病工人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僅佔到50.6%.而沒有籤合同的單位有82家,比例達到49.4%。

2.職業病危害告知情況簽訂過勞動合同或存在相關證明的108家單位中,除去37個職業病工人不知道這方面情況的,只有3家單位告知過職業病工人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比例僅佔2.7%;有68家並沒有告知上述相關情況,佔到總數的63%。

(三)社會保險情況

1.工傷保險情況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的數據共171份,其中有80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上了工傷保險,佔到46.8%;有78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上工傷保險,佔到45.6%,有13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7.6%。

2.養老保險情況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地數據共171份,其中有56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上了養老保險,佔到32.7%;有102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給其上養老保險,佔到59.7%,有13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7.6%。

3.醫療保險情況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地數據達到170份,有58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上了醫療保險,佔到34.1%;有95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給其上養老保險,佔到55.9%,有17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10.0%。

(四)職業衞生培訓情況

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數據達到170份,僅有29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進行職業衞生培訓,佔到17.1%;有136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並沒有給其進行職業衞生培訓,佔到80.0%,有5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2.9%.

(五)勞動防護情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企業對工人進行勞動防護的情況並不樂觀。

1.公告欄設置情況

在有效的161份調查數據中,僅有20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設置公告欄,公佈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只佔到12.4%;有131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設置公告欄,佔到81.4%;有10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6.2%。

2.防護設施設置情況

在有效地163份調查數據中,僅有38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設置有一些職業病防護設施,例如粉塵工作環境中有防塵灑水設施等,只佔到23.3%;有117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設置防護設施,佔到71.8%;有8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4.9%。

3.政府對企業勞動防護的檢查情況

關於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於企業勞動防護的檢查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在153份有效地調查數據職業病中,有81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政府部門進行過檢查,佔到52.9%;有53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沒有接受過政府檢查,佔到34.6%;有19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12.4%。

然而,政府檢查的成效並不明顯。根據我們關於單位針對政府檢查是否做過相應措施的調查,在88個有效的調查數據中,僅有36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針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檢查採取過一些防護措施,比例只佔到40.9%;有40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沒有任何針對性措施,佔到45.5%;有12個職業病工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13.6%。

三、職業病診斷難

(一)材料之難一紙職業病診斷書,是職業病患者獲賠的全部希望所在。然而,現實中患者卻需要花費大力氣,才能獲得這張寫着壞消息的紙片。

一位在人造革面料廠工作患上接觸性皮炎的女士這樣告訴我們,由於她所在的市沒有職業病診斷機構,她每次都需要坐車到地區裏去做診斷,在申請診斷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精力、時間和費用。

職業病診斷機構太少,是患者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雖然按照規定醫療機構可以向省級衞生行政部門申請相關資格,但是實踐中的職業病診斷多被各地方專門設立的職業病防治所壟斷。而且這些防治所往往只在地級市設立,導致患者們要拖着病體長途奔波。然而,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頭。

患者要申請職業病診斷,首先要準備如下材料:職業史、既往史;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等等材料。

對於患者來説,更難的是,從單位手中獲取自己職業病接觸史的材料。一旦患者的職業病獲得認證,就可能意味着單位的賠償義務。因此用人單位往往拒絕提供職業史證明,甚至乾脆否認勞動關係。調查中,提出診斷申請的患者中,48%曾經因為材料不齊全而被職業病診斷機構拒絕受理過。這其中,因為缺少勞動合同、職業史證明而被拒絕的共達到83%,其他單獨或並存的原因依次為缺失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44.4%),缺失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19.4%),缺失職業健康檢查結果(5.6%)。而這些材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單位拒絕承認勞動關係(34%)、單位拒絕給這些檔案材料(40%)和單位自己也確實沒有或丟失了這些檔案和資料(5.7%)。

26.2%的患者曾經為了證明勞動關係而進行了勞動訴訟。而部分職業病患者採取的是上訪、罷工、媒體曝光甚至是採取過激手段來引起政府、媒體與社會的關注。

為了準備齊所有這些材料,25.1%的患者表示用了超過3個月的時間。有1/3的人則表示他們為準備這些材料的花費超過了1000元錢。

(二)等待時間過長

據調查,患者等待職業病診斷結論的作出,花的時間中值為34天。50%的患者認為自己等待的時間太長了。

職業病患者絕大多數是外來農民工,在等待診斷結論期間要付出許多的住宿費和生活費,他們的生活會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因此,應規定職業病診斷機構作出診斷的期限要儘量縮短,如限制在15天以內。不過,這一困局的根本打破,仍然需要改革職業病診斷的准入機制,讓職防院以外的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順利地獲得職業病診斷的資質,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的診斷。

(三)職業病診斷的監管主體未在法律上明確

在職業病診斷遇到障礙後,患者往往不知曉去尋找真正的監管主體。安監部門自設立後開始負責監管職業衞生工作,但這在《職業病防治法》中一直未予以明確。大眾往往也未能得知。

根據對工友們患病後會向誰求助的調查,其中求助於勞動部門的人數最多,有50%,衞生部門26.2%、而安監部門只有12.2%.獲得響應的情況是,14.5%的職業病患者獲得了勞動部門的幫助,衞生部門7.6%,而安監部門仍然最少只有2.3%.這種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勞動者的樸素意識,職業病應該是一種勞動權利,所以他們才會想到首先去找勞動部門。

從其中可以看出,職業病患者並不瞭解負責職業病防治的主管機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衞生行政管理部門,不知道向其求助,而安監部門也較少地迴應此種求助。但事實上,例如,在XX年的衞監督發《衞生部、安監局明確職業衞生監督管理職責分工意見》中就明確了安監部門'組織查處職業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職責。而在中央編辦發《關於職業衞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安監部門在職業病監管方面的職責進一步明確地包括但不限於'監督檢查和督促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者健康損害與職業史、職業危害接觸關係等相關證明材料'.安監部門負有幫助職業病患者順利進行職業病診斷的義務,但是基層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能力上顯然與其法定職責存在較大的落差。

因此,我國職業病防治法律應儘快明確安監部門的監管主體地位,使其權責統一,為患者提供暢通救濟渠道。

四、求償路艱待遇微薄——患職業病後的處理和待遇

(一)程序繁多職業病患者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以後,才能進入工傷處理程序。

據調查,57.8%的患者需要經過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領取到工傷認定書,但其中調查發現最長的達到1461天。此後,51.8%的患者又要經過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獲得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但其中調查發現最長的達到122天

在和工傷系統銜接時,還有可能出現因為時效問題,導致職業病患者無法被認定為工傷的情況。由於工傷認定必須在職業病診斷作出的一年內進行,而一些患者如果因為不知情或者因為治療的原因未能及時申請工傷認定,則很有可能因為過期而不被受理。以下表格能夠反映工傷處理程序繁瑣,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其它規範性法律文件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工傷處理的程序可以達到10項。依據目前的法律規定與工傷處理實務的操作情況,正常走完全部法律程序(不包括執行程序)的時長可以達到1149天。見下表所示。

注:1.上述法定時限指根據規範性法律文件明文規定的時限或者根據明文規定的時限折算得出。

2.折算方式:規範性法律文件中規定的'月'折算為30日,'年'折算為365日。

3.規範性法律文件中沒有明確規定的,如民事訴訟二審起訴審查的時限沒有統計入上表。

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1年,如果用人單位在時效期結束前提起仲裁申請,則上述一般工傷處理程序可能為1514天。

福建某化工廠的楊先生,在XX年被專業機構診斷為慢性鉛中毒。然而正是由於超期的問題,他的工傷認定申請並沒有得到受理。

因此,職業病患者的診斷和工傷認定兩個程序應該得到簡化,加以合併,由勞動部門和職業病診斷機構共同對患者的申請作出一次性的認定,從而使患者儘早獲得治療和賠付。

(二)賠償過低

雖然經過了漫長的道路,但是職業病患者獲賠的情況卻並不那麼令人樂觀。37.8%的職業病患者沒有獲得任何形式的賠償。而獲得一次性賠償的患者,平均每人領取到的賠償也只有90742元。領取了一次性賠償的患者中的78%表示這些賠償無法保障其後續的醫療和生活,47.5%表示這些賠償最多隻能維持2年以內的醫療和生活。

(三)'非自願'的一次性待遇賠付濫用

雖然《工傷保險條例》並沒有規定,但許多地區對1-4級傷殘的工傷患者制定了一次性待遇賠付的辦法。然而,這些一次性賠付金額遠遠低於患者按月領取的總數,許多患者是在不知道自己可以按月領取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了一次性待遇。

例如北京市的一位塵肺病人趙先生,45歲,塵肺二期,四級傷殘,患病前月薪5000元,根據北京市的規定只獲得了一次性共計133596元的待遇。然而他如果按月領取,則累積到60歲其領取到的總額為76萬餘元。並且如果不領取一次性待遇,他的工傷保險關係不會被註銷,還可以報銷其後續的醫療費用。但可惜的是,由於其在領取待遇時,相關方面並未告知其可以選擇按月領取,甚至告訴他,如果不及時領取一次性待遇,將來都無法領取。

(四)非法解除勞動合同5-10級傷殘患者每月待遇無法保障

據調查,5-10級患者中,34.4%被用人單位非法解除了勞動關係,此外,他們中的34.4%的用人單位註銷了。這對於在法律上不享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每月傷殘津貼的5-10級患者來説,是一個壞消息。因為他們將無法按月從單位領取到傷殘津貼或者工資。尤其是5-10級的職業病患者,雖然傷殘等級較1-4級患者輕,然而由於病情多不可逆,甚至會逐漸惡化,他們需要持續不斷的治療。

因此,在立法上,對於5-10級職業病患者如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否則,這些職業病患者即使拿到了工傷保險待遇,一旦惡化,仍難逃晚景淒涼、家貧人亡的結局。在執法層面,政府要加強對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惡意註銷的處罰。

五、患病後的待遇和影響

職業病給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家庭有返貧的風險

患職業病後最大的影響就是家庭收入減少很多,同時支出增加很多,生活相當困難。在受訪者中,有86.6%的表示患病使得其家庭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生活相當艱難;還有25.6%的家裏子女無人照顧。在受訪者中,患病前,僅37.2%的月收入低於1500元;患病後,變成88.5%的低於1500元,而且有51.6%的僅醫療費開銷就在500元以上。可見,患病後,很多工人連支付醫療費都相當困難,更別説正常的生活了。

(二)患病後難以繼續工作

調研顯示,在受訪者中,有73%的病情在不斷加重,勞動能力不斷減弱。受訪者中僅29.7%在繼續工作。而繼續工作的人中87.2%無法再做之前的工種。

因此,在立法上,工傷保險基金要逐步擴大到保障5-10級職業病患者的每月傷殘津貼;在執法層面,政府要加強對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惡意註銷的處罰。

(三)地方政府的救助不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設不利是造成職業病工人返鄉後困難生活的重要因素。有80.6%的受訪者表示老家政府不會為其提供低保等福利;僅13.2%的受訪者表示老家政府會為其提供低保等福利;而還在繼續工作的受訪者中僅有一人表示老家政府會提供低保等福利。

(四)認識和意識變化

在對我國對職業病患者的保護存在問題的訪談結果中,受訪人中有53.5%選擇了'政府的執法、檢查力度薄弱';48.8%選擇了'雖然國家政策法律制定的很好,但是用人單位違法情況嚴重';34.3%認為'普法和培訓嚴重不足'.這幾大問題也多次出現在我們設置的兩道主觀題中:'您在整個維權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和'您希望補充的其他情況。'受訪者認為遇到的最大困難主要有:首先是政府執行不力,包括不作為、互相推諉、不幫不管、地方保護、甚至阻礙維權;第二大問題就是缺錢,很多職業病工人都因為沒有錢放棄維權、因為維權四處借債生計困難、維權過程中得到的賠償極為有限,不足以支持下一步的維權等;第三是很多工人由於不懂相關法律、不知自己的權利等不知維權或者不知向哪方求助;第四是耗時長,很多工人因為怕耗時而不維權,或者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遲遲得不到賠償而放棄或進退兩難。在補充情況的回答中,大部分受訪者希望政府強化執行力度,加大普法和援助。也有部分希望完善立法,降低職業病認定門檻,提高賠償標準,強調治療。

【第5篇】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調研報告2000字

新型職業農民是指以農業生產為職業、具有較高的專業技能、收入主要來自農業且達到一定水平的現代農業從業者。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加快構建“產業市場化、經營規模化、主體法人化、生產標準化、服務社會化”相結合的“五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途徑,是着力解決未來“誰來種地”和“怎麼種地”的迫切需要。根據《關於開展寧波市十三五農業發展規劃前期重點課題調研的通知》(甬農辦發[20_____]65號),近期我局組織力量,對全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進行了調研,現形成調研報告。

一、基本情況和主要特點

20xx年農業部在《關於實施農村實用人才培養“百萬中專生計劃”的意見》首次提出培養職業農民,20_____年進一步提出招收10萬名具有國中以上文化程度,從事農業生產、經營、服務以及農村經濟社會發展等領域的職業農民,20xx年1月《中共中央國務院關於積極發展現代農業紮實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的若干意見》首次提出培養“有文化、懂技術、會經營”的新型農民,20xx年10月將新型農民的培養寫進黨的十七大報告,20xx年中央1號文件首次明確提出要大力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並啟動實施新型職業農民培育試點工作,提出在3年內,選擇100個試點縣,培育新型職業農民10萬人左右,20xx年中央1號文件進一步強調要加強農業職業教育和職業培訓,20xx年將試點縣擴大到300個。省農業廳20xx年開始部署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鄞州區被列為第一批全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試點縣。我市從20xx年開始扶持大學生到農民專業合作社就業創業,20xx年出台《關於鼓勵高校畢業生在農業生產領域就業創業的若干意見》(甬政辦發[20_____]87號),部分縣(市)區也積極探索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有效途徑,如鄞州區20xx年開始探索高素質新型農民培育,為下步培育新型職業農民奠定了基礎。

目前全市通過認定的新型職業農民共有520名,其中男性464名,女性56名。從我市新型職業農民培育情況來看,主要有以下五個特點:一是綜合素質較好。年齡在50歲以下的有358名,佔69%,其中30歲以下的有39名,學歷高中以上的有368名,佔71%。二是產業覆蓋面較寬。從事果蔬種植的100名、糧食192名、畜牧38名、水產養殖136名、花木52名、其他2名,基本覆蓋了主導優勢產業。三是經營規模較大。果蔬類平均經營面積45畝、糧食類200畝、水產養殖類39畝、花木類68畝,畜(禽)年出欄均在1000頭(3000羽)以上。四是經營效益較好。由於新型職業農民懂經營,會管理,開展適度規模經營,人均年農業純收入在10萬元以上,超過當地普通農户年人均純收入的3倍以上。五是主體法人化程度較高。有不少新型職業農民註冊登記了家庭農場,牽頭領辦或參與農民專業合作社,主體法人化程度總體較高,市場競爭力較強。

二、充分認識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和緊迫性

新型職業農民是在堅持和完善農村家庭聯產承包責任制基礎上,伴隨着農村生產力發展和生產關係調整而產生的新型農業從業者。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促進土地、資金、技術等生產要素向生產經營能手集中,有利於推進集約化經營,有利於創新農業生產經營方式,有利於實現農業機械化,有利於提高農業生產的科技含量和市場競爭力,對發展現代農業、深化農村改革、推動城鄉一體化發展具有重要的作用。

(一)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城鄉一體化發展,保障農產品有效供給的迫切需要。

近年來,隨着工業化、城鎮化的快速發展,我市大量農村青壯年勞動力不斷向城鎮和二三產業轉移,農業勞動力供求關係總體上已進入總量過剩與結構性、區域性短缺並存的階段,農業勞動力老齡化、低文化、兼業化問題日益嚴重,“誰來種地”已成為制約我市現代農業健康發展的重要因素。據測算,從改革開放至今,我市從事農業生產經營的人數已從130萬人減少到53萬人左右,農業從業人員中50歲以上的比重已超過40%,高中及以下文化程度較多。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於促進農民從身份向職業的轉變,在推動城鄉發展一體化中加快剝離“農民”的身份屬性,使培育起來的新型職業農民逐步走上具有相應社會保障和社會地位的職業化路子,解決有人願意在農村留下來搞農業的問題。如畢業於浙江萬向職業技術學院的汪琰斌,今年只有23歲,家住海曙區的他畢業後毅然決定從事現代農業,在姜山鎮流轉了1100畝土地,專門種植水稻,成為了“新農人”的佼佼者。新型職業農民以追求效益最大化為目標,使農業由保障功能向盈利功能轉變,克服了自給自足的小農經濟弊端,商品化程度高,能為社會提供更多更豐富的農產品。同時,新型職業農民亦比一般的農户更注重農產品質量安全,政府也更易於監管。

(二)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構建“五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推進現代農業轉型升級的有效途徑。

目前我市農業發展已進入基本實現現代化向全面實現現代化邁進的階段,也是農業轉變發展方式的關鍵期,城鄉發展一體化的攻堅期,當前和今後一段時期,我市農村將是傳統農户、兼業農户與專業大户、家庭農場、農民合作社及農業企業並存的局面,但代表現代農業發展方向的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職業農民。新型職業農民是家庭經營的基石、合作組織的骨幹、社會化服務組織的中堅力量,是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的基本細胞和主力軍,是構建“五化”新型農業經營體系的重要力量。現代農業已發展成為一二三產業高度融合的產業體系,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有利於促進農民從傳統生產方式向現代生產經營方式轉變,使其逐步走上專業化、規模化、集約化、標準化生產經營的現代化路子,加快推動現代農業轉型升級。

(三)加快培育新型職業農民是推進科教興農,促進農民持續增收的重要載體。

新型職業農民作為規模經營主體,比一般農户更迫切需要農業新技術、新品種、新設施,也更有能力接受推廣和應用,都會加大物質和科技投入,提高集約化經營水平和勞動生產率,成為實施科技興農戰略的主力軍。調查發現,有不少新型職業農民是種養大户、購銷大户或農產品經紀人,市場信息靈敏,產銷聯結緊密,市場競爭力較強,經濟效益較好。同時,新型職業農民也具有一定的傳承性,能較好的維持和保護農業生產力,實現農業可持續發展,如家住鄞州區五鄉鎮仁久村的董靈燕,從浙江傳媒大學本科畢業後,子承父業,開始從事畜牧養殖,並在畜牧養殖轉型升級和電商方面取得了一定成效,特別是餵養的蟲草雞,由於融入了現代農業經營理念和科技因素,經營效益大大提高,是未來新型職業農民發展的方向。

三、存在問題

(一)認識不到位,重視程度不夠。

有些地方對培育新型職業農民的重要性和必要性認識不夠,認為農民教育培訓的週期長、見效慢,等一等、放一放無所謂,沒有把新型職業農民培育工作擺在重要的位置,工作缺乏主動性和積極性。各級黨委、政府和有關部門也未出台系統扶持新型職業農民培育的意見,對現有政策的整合集成力度不夠,很多已有的強農惠農政策未能及時向培養對象傾斜,對潛在的新型職業農民缺乏引導和吸引力。

【第6篇】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政協常委會xx年度工作要點和主席會議安排,政協科教文衞體委員會組織部分政協委員,於xx年7-8月,深入到縣職中、農廣校、民族技工學校進行走訪座談,就我縣職業教育的現狀、設施配置、師資配備、課程設置、生源情況以及畢業生的就業情況,開展調查研究。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下簡稱職中)。該校隸屬於教育局管理,是一所集中等學歷教育、成人本專科函授教育、短期職業技能培訓於一體的國家級重點中等職業學校。學校佔地82.2畝,校舍建築面積達到2.04萬平方米,現有教職員工188人,其中在職141人,專任教師115人。xx年春季學期有30個教學班,在籍學生2835人。開設有汽車運用與維修、數控技術、旅遊服務與管理、計算機技術及應用等16個專業,累計為社會輸送xx0餘名各類技能人才。xx年以來,先後被省相關單位確定或評為“512工程合格學校”,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基地,省重點中等職業學校,省農民科技培訓星火學校,州廣播電視大學咸豐分校,學校可進行專科和本科函授教育。

(二)湖北省農業廣播電視學校市分校(以下簡稱農廣校)。該校隸屬於農業局管理,現有10個教學班,在籍學生675人。現有教職工34人。農廣校還沒有自己的教學場所,暫租借縣委黨校教學。開設有北大青鳥aptech計算機軟件應用、電子應用、平面設計、電子商務、文祕等專業。xx年與巴東農廣校聯合辦學,xx年學校與北大青鳥集團簽訂聯合辦學協議,並與多家國際知名企業聯辦實習基地。xx年屆畢業生已分別安置到珠海偉大集團和蘇州成方電子有限公司就業。xx年以來,先後被確定為“清華大學遠程教育培訓咸豐工作站”、省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品牌基地、縣退耕還林農村技能培訓學校、縣庫區移民培訓學校。學校設立有農民科技教育培訓中心。

(三)民族技工學校(以下簡稱技工學校)。該校隸屬於人力資源和社會保障局管理,於xx年3月經省勞動和社會保障廳、省發展和改革委員會批准,新成立的民辦全日制中等民族技工學校,學校佔地20餘畝,總建築面積1xx餘平方米,教學區、生活區、實習區、運動區相對獨立,教學條件優越。現有教職工26人,其中,專任教師16人,實習指導老師4人。在籍學生429人。開設有電氣自動化、文祕與辦公自動化、模具設計與製造、數控技術、現代物流等12個專業。教學用計算機達200餘台,模具、數控設備和場地價值達80萬元,汽車維修設備、機電、電器、電焊、氬弧焊、車、鑽等設備齊全。學校已與富士康、比亞迪等多家“世界五百強”集團簽訂了《校企業合作人才培訓協議書》,實行“訂單式”辦學。經縣政府批准設立“旅遊人才培訓基地”,扶貧開發辦確定為“雨露計劃培訓基地”。

二、主要成績

(一)領導重視,職業教育快速發展。縣委、縣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把職業教育工作納入全縣社會經濟發展總體規劃進行謀劃。一方面堅持以公辦教育為主,縣政府多次專題研究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縣委、政府主要領導多次到職中現場辦公,解決徵地和擴校問題,對職中的發展提出了明確意見;另一方面積極支持民辦職業教育,技工學校在籌建過程中,縣領導多次實地考察,解決建校過程中的徵地和建設問題。xx年4月,縣政府出台了《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按照國發〔xx〕16號文件,鄂政發〔xx〕37號文件要求,城市“三税”教育費附加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近三年來,職中多渠道爭取投入4462萬元,改善辦學條件。三所職業學校都落實了貧困生國家資助政策,僅職中就發放各項資助金800多萬元。這些政策的落實,有力地促進了我縣職業教育的快速發展。

(二)整合資源,職教規模不斷擴大。xx年,縣政府將原二中、職業高中、農機學校整合為咸豐縣中等職業技術學校,xx年將縣教師進修學校、成人中專合併到職校,擴大了辦學規模,完善了職教職能。xx年秋,縣編委發文認定縣內13所國中學校為該校分校。xx年春季,全縣職業教育共開設52個教學班、30個專業,在籍學生達到3939人。幾年來,全縣各類職校共為社會輸送各類技能人才51500餘人。

(三)創新機制,職教辦學形式多樣。一是走政府、部門、民辦職業教育之路。堅持以政府辦學為主體,社會力量辦學為補充的原則,按照“積極鼓勵、正確引導、加強管理”的方針,鼓勵支持企事業單位、社會團體、其他社會組織及公民個人,依法獨資或以股份形式合資辦學;二是走校企聯辦勞動就業市場對接之路。充分發揮職校理論教學的優勢,學校完成理論教學後,由企業提供實習場所和實習設備,頂崗實習,學生畢業後可留廠就業。託寬了就業渠道,根據市場需求設置專業課程,實行“訂單式教學”;三是走強校聯辦之路。縣職中與恩施州職校、農廣校與巴東農廣校聯合辦校,實現了強校聯合,資源共享的目標,走出了一條“優勢互補、工學結合、帶薪實習”的路子,為我縣發展職業教育提供了寶貴的經驗。農廣校丁寨籍學生郭萍帶薪實習5個月,獲打工收入13200多元,扣除學費後,給家長退款達5000多元。帶薪實習既培養了學生的動手能力,又減輕了貧困家庭負擔,很受學生家長歡迎。

三、存在的問題

(一)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現象突出。從社會層面看,“重普通教育,輕職業教育”的思想仍然存在,認為職校招錄的學生都是“淘汰生”,用升學率評判職校,用能否考上大學來衡量學生,忽視了發展職業教育是執行國家勞動預備制度和就業准入制度;從學校層面看,“重理論教學,輕實踐實訓”情況較為突出,專業教師難招聘,實訓操作無設備,學生厭學,老師煩教,忽視了職業教育就是要注重培養學生動手能力這一特性;從家長層面看,“重學歷,輕技能”現象相當普遍,認為讀職校低人一等,讀高校讓人高看,職校畢業生是打工仔,高校畢業當幹部,千方百計想讓自己的子女上普高讀大學,其結果大學沒考上,職校不願讀,沒有任何技能就去打工,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成才之路。

(二)專業教師、實習指導教師奇缺。我縣職校專職教師大多數是由基礎文化課教學和普高轉行而來,有實踐經驗的實習指導教師或“雙師型”教師嚴重缺乏,從普高轉行的老師專業知識缺乏,實踐經驗不足,難以擺脱普通教學模式,實習指導老師高校分不來,社會聘請實訓指導老師又沒有教師資格證,職校仍延用“以課堂知識傳授為主,技能實訓為輔”傳統的教育方式,培養的學生動手能力差,沒有技能,畢業生仍是普通的打工仔。因此,職校專業教師、實習指導老師的奇缺,嚴重地影響了技能教學質量、職校生源、實用型人才需求與勞動力就業市場的有效對接。

(三)特色不突出,專業課程設置缺品牌。全縣3所職校,專業課程設置大多雷同,所設專業課程基本上是教學成本低,不需任何實訓設備的專業,有實訓設備的只有計算機專業。因此,學校沒特色,專業缺品牌,學生無專長,畢業生就業只能當普工,不能當技工,更談不上當技師。如教學成本相對較高機電專業的畢業生,技術含量高,社會需求量大,勞動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強,畢業生每月工資都在5000元左右,但因缺乏專業指導老師、實訓設備而沒有開設,或開設得不完全。一個機電專業的車、刨、鑽、鏜、銑、鉗、電焊、氬孤焊等工種的畢業生,只要精通上述1-2門專業技能,就可享用終身。

(四)招生不規範,有償招生愈演愈烈。中職招生管理不夠規範,招生計劃、學籍檔案管理規定執行不嚴。一是有償招生現象突出。我縣每年有國中畢業生約4700人,除高中和職業技術學校每年招收2800人外,大部分被招生販子以每生xx元-800元不等的價位招收到外地就讀,導致當地部分職校“吃不飽”。如技工學校今年秋季應招600人,實招200餘人,缺口400人;二是招生秩序混亂。由於中職、中技招生實行自願進校,導致招生販子有可乘之機,“自願”逐步演變成無序競爭,招生工作越來越困難;三是冒牌招生現象突出。社會各種良莠不齊的短訓班,打着職校招生的幌子,走村竄户虛假承諾招生,學生在不明真假的情況下報名入學,上當受騙。甚至的有鄉村幹部也幫了冒牌招生的倒忙。

(五)投入不足,辦學條件較差。前幾年教育發展的重點放在了義務教育和高中教育,發展職業技術教育的欠帳太多,職中負債近800萬元,部門辦、民辦的職業教育政府基本上沒有投入,辦學條件較差。目前,辦學條件除民族技工學校比較好以外,職中缺學生宿舍、學生食堂、實驗場地、實驗設備。縣農廣校無辦學場所,租借在縣委黨校,教學、實驗、生活場所十分擁擠,必需另選校址,才能達到辦學條件。技工學校除計算機教學設備外,有車牀和鑽牀供學生實訓,職中除計算機外,實習車牀、鑽牀都是老式淘汰設備,駕培專業雖有場地,但只有5台大車4台小車,必須改造升級為二類駕校才能達標。3所職校存在不足的共性(除計算機專業外)都是實訓設備不足。其它無實訓設備的專業只能進行理論教育,在沒有實訓設備和沒有投入的前提下,要辦好職業學校是不可能的。

四、對策及建議。

(一)加強領導,規範投入與管理。一是要繼續落實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和縣政府《關於進一步加強農村教育工作的實施意見》,積極落實職業教育發展的相關政策,督促相關各職能部門認真履行發展職業教育的相關職責,繼續把職業教育納入全縣社會經濟發展規劃統一謀劃,把職業教育放在與普通教育同等重要位置去實施;二是要增加投入,改善辦學條件。按照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設立職業教育專項發展經費並列入年度財政預算,城市教育費附加安排用於職業教育的比例不低於20%,農村成人教育經費定額從年人均30元提高到人50元”。把這些經費集中起來,用於職中的學生食堂、學生宿舍、實驗樓的建設,用於3所職業學校的教學儀器、實訓設備添制;三是要加強管理,建立職業教育管理工作新機制。教育主管部門要將資金保障、設備購置、師資配備與培訓、日常管理納入規範化管理軌道,不斷提升我縣職業教育水平;四是要進一步規範職校招生行為,繼續將中職招生計劃下達到各中等職業技術學校,以保證各職校生源。對有償招生,買賣生源等現象,相關部門要聯合調查取證,對違反招生規定的學校及個人進行嚴肅處理。

(二)正確引導,轉變觀念。職業教育是我國執行勞動預備和就業准入的重要制度,是培養學生動手能力的重要平台,是企業培養實用型人才的重要基地。要幫助學生樹立“一技在手、就業無憂,身有特長、成就有望”新的成才理念和“以特長成就人生,以技術服務社會”新的價值觀念。因此,要着力解決社會存在的“重普教輕職教、重學歷輕能力”的問題,正確引導家長把學習基礎理論差,但動手能力強的學生,送到職校進行職業教育,發揮其所長。各職校要因人施教,真正做到“以課堂知識傳授為輔,技能實訓為主”的教學方式,把學生培養成為有過硬的技能本領,有理論基礎知識,深受社會企業歡迎的實用型人才,努力把理論上的差異生培養成為動手能力強的特長生。

(三)加強教師隊伍建設,不斷提高辦學質量。提高職校辦學質量,教師隊伍建設是關鍵,只有一流的教師隊伍,才能培養出一流的實用型人才。要按照省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決定》精神,逐步建立符合職業教育特點的教師進修制度。每年要組織培訓一批“雙師型”教師,培養選拔縣級骨幹教師。縣財政每年安排一定的經費用於教師培訓工作。建立職校教師到企業實踐制度,專業教師每兩年必須有兩個月到企業或生產服務一線實踐。完善職校教師職務資格評聘辦法,實行分類單獨評審,職校教師職務評聘、特級教師評審應將專業教師的職業技能、實習實訓指導能力作為主要依據。廣泛吸引和鼓勵企業單位的工程技術人員,管理人員和有特殊技能人員到職校任專業或兼職教師,要採取聘請兼職、特邀、客座、顧問等多種形式,逐步提高具有相關專業技術資格或職業資格教師的比例。職校不僅要面向社會招聘人才,也要內部培養專業教師,把那些有理論功底、有操作能力、熱愛教師職業的學生留校任教,多途徑多渠道地解決專業教師短缺問題,全面提高職業教育的辦學質量,促進我縣職業教育健康快速發展。

(四)突出職校特色,創辦品牌專業。突出職校特色,創品牌專業,要有精品專業為支撐,精英教師領銜任教,實踐性強的教學環節,完備的實訓設備和基地,暢通的就業渠道為基礎,這是各職業學校生存和發展重要的前置條件。因此,全縣各職校都要根據自身優勢,研究制定建特色職校,創品牌專業的規劃和措施。把教學成本相對偏高、技術含量較高、勞動就業市場競爭能力強的專業作為首選專業課程設置。如職校傳統的基礎課程車、刨、鏜、銑、鉗、焊和現代科技電子專業等,作為創品牌專業的主攻課程,使職校形成傳統基礎專業與現代科技專業相結合的發展潛質。上述這些專業課程都是工業製造行業所需的基本技能,各職校要在“特色“和“品牌”方面狠下功夫,樹立特色立校,品牌興校的思想,把專業教師隊伍建設、實訓設備儀器配備、品牌專業課程設置融入建特色職校理念之中,努力培植鮮明的職校特色,把我縣的職校建設成為高級技工、高級技師的搖籃!

【第7篇】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市人大常委會年初工作安排,10月上、中旬,我們在市人大常委會徐光華副主任帶領下,對我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開展調研,先後聽取了市教體局、人力資源社保局、市總工會關於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的介紹,實地踏看了市職業中專,走訪了兩家企業,並赴曹娥街道召開了有重點企業人力資源部門領導參加的座談會,廣泛深入地瞭解了全市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評價

1.職業教育發展有政策、有保障。近年來,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視職業教育發展,及時出台《關於加快發展職業教育的若干意見》等三個政策意見,明確發展目標、提出保障措施、調整專業結構、實行新興專業免學費政策,大力保障職業教育發展。制訂實施《xx市職業教育校企合作促進辦法》,落實專項發展資金,促進職教培養和企業需求對接。市財政還每年專項投入500-600萬元,實行免費和補貼相結合的農民培訓政策,切實提高農民專業技能,促進農民就業。

2.職業教育發展有規模、有後勁。自xx年,我市啟動網點調整以來,經過十幾年的投入發展,現有2所公辦職業學校,1所部門辦學職校(市總工會辦),在校學生近萬人,另有民辦職業培訓機構7家。其中2所公辦職校已發展成為學生數均超4000人,佔地均超200畝,實訓場所總面積達26300平方米的國家級重點職校。同時,下階段市政府及相關部門還將繼續推進兩校建設發展,將切實加強校舍、實訓基地建設,啟動校區二期工程和校舍擴建整修等工程;將控制普高招生人數,推進普職融合,確保職校規模,大力支持國家級、省級中等職業教育改革發展示範校創建。這為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增添了充足的後勁。

3.職業教育發展有特色、有成效。近年來,圍繞“讓更多職校畢業生‘體面就業’”的目標,全市職校切實強化職教服務功能,不斷深化教育教學改革,結合上虞實際,圍繞企業需求、社會所需,推進專業化、一體化、社會化辦學,推動職業教育更好地為上虞經濟社會發展服務。目前,擁有省級示範專業8個,xx市高標準示範專業13個,企業冠名班近50個。畢業學生深受各行各業歡迎,專業對口率超95%,就業率近100%,一些緊缺技能型人才供不應求。同時,大力實施社會培訓,加快農民培訓轉移,推進企業職工技能提升。其中全市職校每年就培訓企業職工18000名左右。僅xx年,全市就開展各級各類農民培訓班214期,培訓農民12875人。為上虞的經濟社會發展輸送了大量技能人才,作出了積極貢獻。

二、困難問題

1.認識還不適應形勢。當前影響職業教育發展首要的是認識滯後、觀念陳舊。近年來,市政府及相關部門對發展職業教育日益重視,採取了一系列重大措施。但受片面的人才觀、擇業觀影響,很多人對職業教育仍存有偏見。從學生家長來看,“學而優則仕”的傳統觀念根深蒂固,認為孩子上職校低人一等,讀書就是為了上大學,上大學就是為了“跳農門”、“當白領”,讓孩子上職校成了“無奈”的選擇。從企業來看,不少企業經營者,特別是中小企業主認為,“教育就是教育、工廠就是工廠,扯不到一塊去”,企業和學校聯繫不夠緊、溝通還缺乏,校企協作的範圍和規模還不夠。可以説,推進職業教育大發展的社會意識尚未真正形成,觀念更新的任務還相當繁重。

2.保障還不適應發展。一方面,發展職業教育需要財力的持續支撐。職業教育資源的整合、骨幹示範學校的創建、實訓基地的建立等方面都需要大量的投入。而目前我市職業教育的投入水平還需要進一步提高。另一方面,發展職業教育需要優秀的師資隊伍。雖然,近年來我市職校教師隊伍結構在不斷優化,但高技能優秀教師尚缺,高學歷、高技能名優教師引不進,師資力量薄弱的現狀始終存在,一定程度制約了職教相關專業的發展。

3.培養還不適應需求。不少職校、培訓機構每年都要舉辦不同層次的學歷進修、職工培訓,面向農村、農民的職業技能、創業和勞動力轉移培訓等,但培訓以完成任務、拿到證書為目的,廣大培訓對象是否真正掌握一門技能、提升知識能力卻成了其次。校企結合、按需培訓還大有文章可做。同時,對全日制職校生的培養,也需要進一步更新教育理念,推進課程開發。如何培養高技能、會創新,願吃苦、能創業的職校生還任重道遠。

三、建議意見

1.要進一步提高認識,強化宣傳引導。市政府及有關部門要進一步樹立抓職業教育就是抓經濟發展、抓民生實事、抓社會穩定、抓產業競爭力的思想觀念,加大宣傳力度,引導社會、企業及廣大學生、家長樹立正確的用人觀和擇業觀。要通過各種媒體,採取多種形式,大張旗鼓地宣傳職業教育在區域經濟建設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追蹤報道職校畢業生就業和創業的典型事例,讓更多的人認可職業教育,增強參加培訓、選擇職校的主動性,形成全社會關心、重視和支持職業教育發展的良好氛圍。

2.要進一步強化保障,促進持續發展。一要強化組織保障。要強化政府對職業教育的統籌領導,加強相關部門對職業教育工作的聯動力量,建議建立由市政府牽頭,市總工會、發改、財政、人才辦、人社、農辦、科技、教體等部門單位共同參與的市職業教育聯席會議,負責全市職業教育工作的統籌協調,研究解決職業教育重大問題和相應政策措施。聯席會議各成員單位要各司其職、相互協作,積極構建政府主導、部門協同、行業指導、企業參與的現代職教體系。二要建立考評制度。市政府要加強對部門、鄉鎮參與並實施職業教育的專項督導,組織開展校企合作、技能人才培養等先進集體評比表彰,推行企業職工培訓經費使用專項審計,督促培訓經費專款專用。三要加大財政投入。要完善財政保障體制,適當提高職教經費增長幅度,不斷加大人員經費保障力度,逐步提高到普通高中水平。特別是對部門辦學的市總工會職校,在收費標準參照公辦學校的同時,在教師工資、辦公經費、設備投入、學生公用經費等方面,也應享受公辦學校的待遇。要加強對創建國家級、省級示範性學校的兩所職校的支持,及早落實中央獎勵資金的地方配套部分。要加快職業中專二期工程實訓樓等項目建設,及時落實投資計劃,確保及早動工。

3.要進一步推進建設,打造發展平台。要加快規劃,啟動職教園區建設,建議成立由市領導牽頭的職教園區建設領導小組,在濱海新城成立專門籌建班子,建設我市職業教育發展大平台。一是易地新建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紹興文理學院上虞分院是經省教育廳批准建立的紹興文理學院下屬高職學院,現有意根據上虞經濟社會發展需要擴建校園、調整專業,並爭取通過中外合作辦學做大增量。市政府及相關部門要調查研究、科學謀劃、協調推進。二是在職教中心基礎上設立技工學校(技師學院籌)。要借鑑江蘇經驗,整合各類培訓資源,逐步理順我市社會培訓管理體制,將各部門分頭組織的社會培訓全部納入到技師學院(籌),做大培訓市場,提高培訓實效。三是籌建公共實訓中心。要及早謀劃,多元投資,校企互動,建設一個集實踐教學、技能鑑定為一體,為高職學校、技師學院和全市高技能人才培訓服務的公共實訓中心,全面建立高技能人才培養、鑑定、交流、保障體系,形成培養快、使用好、待遇高的高技能人才培養使用格局。

4.要進一步優化措施,提升整體水平。一要創新辦學模式。在專業設置上,要主動適應上虞產業轉型、城市轉型和社會轉型,不斷提高職業教育與經濟社會的“契合度”,使人才培養和市場需求保持一致。要進一步深化校企合作,充分依託企業資源,創辦更多的校企聯合、產學研結合的校外實訓基地。要堅持學歷教育與資格培訓同時推進,積極開辦各種短期培訓班和長期進修班,為閒散勞動力培訓、勞動力轉移培訓搭建良好平台的同時,推行和企業合作辦學、聯合辦學,提高企業職工技能水平,提升培訓實效。要適當調整招生政策,建議通過降低學費、工學結合、半工半讀等措施,吸引欠發達地區貧困家庭學生到我市就學就業,在引進生源的同時,解決勞動力資源日漸緊缺的問題。二要推行就業准入。推行嚴格的就業准入制度是促進和引導職業教育健康發展的關鍵所在。為此,我市應立足實際,加大力度,逐步落實就業准入制度,對一些具備一定危險性和較高技術難度的工種,要先行嚴格執行“先培訓、後就業”、“先培訓、後上崗”的就業准入規定,杜絕不培訓就業、不持證上崗的現象發生,並逐步向其他行業、工種推廣。同時要加大對企業實施就業准入制度執行情況的監察整治力度,定期開展企業用工專項檢查。三要完善人才政策。要對高技能人才實行獎勵政策。由人才辦牽頭,評選xx市有突出貢獻的技師、xx市技術能手,並享受政府津貼或一次性獎金。要出台技能人才工資制度。對優秀職校畢業生、高技能人才給予政治、經濟上的優惠待遇,引導企業將技能作為生產要素參與分配,逐步提高技能人才工資水平,落實技師、高級技師分別享受工程師、高級工程師同等待遇。要出台教體系統高技能人才引進政策。制訂專門政策,設立名師獎勵和培養專項經費,增加名優教師招聘指標,並根據職校實際,注重實用,降低高技能人才招錄學歷門檻,更多地引進特級教師、高級技師。

【第8篇】2022年職業調研報告

提到危險職業,很多人腦海中第一個蹦出的詞是消防員,認為消防員是“和平時代最危險的工作”。國內最大的人力資源服務商前程無憂根據工作環境、工作強度和接觸人羣,就此問題進行了調研,並於日前發佈了《xx都市最危險職業調研報告》,列於報告中的有處於危險工作環境中的消防員和警察,也有因人際衝突頻發、存在危險因素的醫生、出租車司機。該報告分析指出,隨着財富的積累、自我意識的膨脹和身心壓力的普遍存在,職業中的安全風險日趨常見。而合格的職業精神和道德規範、有利的心理輔導和干預,可以將職業中的危險減少。

消防員:每次出征都是生死考驗

在中國,消防歸屬於公安系統,又在武警序列,實行軍事化管理,所以它被稱之為“消防部隊”、“消防官兵”。災害事故救援、醫療救護、交通事故救援等都是消防員的職責所在,因此面對危險情境是不可避免的,有時候還要面對生死考驗。

消防員小李告訴記者,“我回不來,我爸就是你爸”是他們的出征“遺言”,面對危險的時候,第一時間考慮的不是自己,而是需要他去救的人,所以從事這個職業必須有犧牲的準備。

就在不久前天津港爆炸事故中犧牲的消防員超過了過去xx年的總和,這也在一定程度上證明了消防員這一職業是“和平時代最危險的工作”。

這是一個離死亡最近的職業,在火災、爆炸、車禍、地震現場的新聞圖片裏,身着橙色搶險救援服以及黑黃兩色防護服的消防兵們是絕對主角。但經常,留給人們的只是一個個奮力救援的背影。

真正走近他們才知道,這些守護着百姓安全的勇士們大都是些二十出頭的小夥子。其中,不乏90後的身影,當同齡人盡情享受着青春時,他們的生活卻是交織着烈火、汗水、傷病和鮮血。

血與火淬鍊的骨骼,煙與熱熏製的青春,智者常説:“你與什麼為伴,決定你是什麼人。”他們與死神之火為伴,他們是消防員!這是我所知道的消防戰士,生一半死一半,火一半水一半,熱一半冷一半,飯吃了一半,澡洗了一半,覺睡了一半,夢做了一半。

xx都市最危險職業榜單(前6名)

1、消防員:隨時準備犧牲

2、警察:面對突發事件,面對易怒的羣眾

3、醫生:高危的白衣天使

4、記者:無冕之王的沒落

5、營業員:只要面對面,人類就危險

6、出租車司機:什麼人都碰得上,不得拒載

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的調研報告

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界五次會議精神,圍繞全會的主題,着眼於我們的工作實際,做為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的校長,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依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各式各類的針對教職員工、學生、學員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分條理析,甄別篩選,本着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現狀的基本原則,本着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寫出調研報告,核心性質的問題是三個方面,一是學以致用,一是精細管理,一是硬件建設。

眼下,我區的職業教育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暑假,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合併,唐山工貿中專與古冶職教中心合併,實現了強強聯合,這在教育管理、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情況會有新問題,我們更需要依據現實情況,調查研究,鞏固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以往的職業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職業學校中佔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學,專業變化大,教師配備變化大,很難做到管理上的精細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導致學生所學技術不過細、不過硬。兩校合併後,專業更多,教師類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打造職業名校,創辦拳頭專業,培養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我們曾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確立了立校、強校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確立了總體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貫徹一個體系,突出兩條主線,抓好三個重點,強調四個建設。

貫徹一個體系: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認證。

突出兩條主線:一是招生就業工作;二是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

抓好三個重點:其一是安全問題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評估督導以及省教育質量驗收;其三是焊接實訓樓的基建工程。

強調四個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專業建設;三是文化建設;四是功能建設。

隨着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實施,必將逐步規範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細化、科學化。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波瀾不驚中得到昇華。

學以致用的問題,也是長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校所學技術知識,步入社會後無用武之地。學非所用,做為學校徒勞無功。做為社會技術人員匱乏。那麼,職業學校服務社會的技術平台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問題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我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我校的繁榮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對我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考察調研,我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並開闢途徑、尋找渠道,開動腦經想辦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大企業作為依託,努力實現定向培養,以名校作為依託,努力實現聯合辦學,自xx年與首鋼技校聯合辦學以來,聯辦校已達5家。我們與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工學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政府副區長王俊合同志曾親自到會並講話。我們主辦了聯辦學校研討會,使“聯合辦學互利雙贏”更具規範化、長效化,為我區學生就業開闢了新領域。

在教學上,學校組織骨幹教師分別到南廠技校、機械技校和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校進行參觀、學習、交流。通過走出去使大家不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發覺了自身的優勢。在吸收消化的同時努力做到揚長避短,逐步縮短與名校的差距。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學習,學校努力爭取名額派老師外出學習、交流,先後有教師到石家莊、天津、遼寧、寧夏、江蘇等地學習。我校王海棠老師09年9月到11月在德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交流,成為我市職業學校教師赴德學習第一人。還聘請了20餘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我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活動與企業需求就更加貼近,逐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於我校在學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理想狀態還有距離,我們必將揚長避短,將學以致用做為教學的主體要求力爭達到完美境地。

硬件設施曾一度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教育設施的落後,使我們無法跟上現代職業教育的節拍,知識在更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問卷調查中,師生反映最為強烈的便是實習工位不全,設施落後,對此,為了增強學校發展後勁,我校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四處奔波跑項目,千方百計找資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環境、實訓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09年“國債”項目,投資900餘萬元新建焊工實習大樓和宿舍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將新增建築面積5000平米;為了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經過艱苦努力,我們在市局爭取到了60萬元專項資金,此項款項將全部用於購置焊接和機加工設備。同時,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積極申請“國債”項目,主要用在電工專業的升級改造,努力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

兩校合併後,由於專業多,硬件設施不齊備的現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們加緊努力。力求合乎職業教育要求。

關於職業病的調研報告

【前言】

目前,職業病防治問題日益嚴重,我國多年來經濟高速發展、勞動保護力度薄弱積累下來的職業病隱患進入了高發期和矛盾凸顯期。根據衞生部提供的數據,我國現有約1600萬家企業存在着有毒有害作業場所,約2億勞動者在從事勞動過程中遭受不同程度職業病危害,防治工作十分嚴峻和緊迫。由於勞動保護水平普遍較低,處於煤礦、加工製造業、建築業等低產業鏈的職業傷害比比皆是,這意味着大量勞動者承受了極大的病患痛苦,甚至失去生命,政府和社會則要付出巨大的經濟成本。

以來,全國人大連續兩年將《職業病防治法》的修改列為一類立法計劃。8月,國務院法制辦面向社會公開徵求修改草案的立法建議。與此同時,不斷在媒體上曝光的職業病案件,如蘋果公司供應商員工職業中毒事件等,也屢屢牽動着社會神經。由於涉及用人單位的職業健康保護義務、多個政府部門的監管職責和力度、經濟發展產業格局、全球化經濟供應鏈等問題,職業安全與健康問題,已經被推到輿論的風頭浪尖、制度變革的前台。

12月至2月,北京義聯勞動法援助與研究中心開展職業病調研,力求瞭解職業病患者羣體的生存狀況,尋找職業病防治制度的頑疾和解決之道。

【調查方法】

本次調查的目標羣體為全國的職業病工人。開展有關職業病工人的實證研究,我們所做的是首創性工作。由於缺乏系統的相關統計信息,我們的樣本選取面臨着很大困難。考慮到職業病的種類分佈情況(塵肺、矽肺發病最多)、患者從事行業的分佈情況(中小煤礦、勞動密集型產業居多)以及羣體性發病特點,我們構築了由以下重點人羣構成的調查總體(抽樣框):1、媒體報道的典型案例,如在深圳患塵肺病的79名湖南耒陽、張家界工人;2、我們機構直接接觸的職業病人646人;3、其他民間組織掌握的職業病案例,涉及在廣東、浙江、重慶等地中小型企業務工的共301名職業病案例。我們的抽樣框兼顧了全國勞動力的區域分佈情況,包括珠三角、長三角、中西部地區及北京周邊等重點區域。

通過前期處理職業病案例及訪談職業病工人掌握的情況,我們編制了具有較高信效度和針對性的'全國職業病工人勞動保護現狀調查問卷'.為保證問卷完成質量,我們對調查員(包括中心工作人員和志願者)進行了培訓。然後,在12月至2月期間,我們在抽樣框1026名職業病工人中進行了抽樣調查。調查通過單獨面談或電話訪談的方式進行,完成每份訪談約需1個小時。我們共完成有效訪談問卷172份。回收問卷後,我們使用spss統計軟件對數據進行了分析。未成為樣本的職業病案件,也將在本報告的描述性分析中體現。

需要特別説明的是,本次調查報告所採集的樣本均為已經經過法律程序確診為職業病的勞動者(也就是在法律上已經解決了職業病診斷難題的個案),不包括只是在臨牀醫學診斷上確診為職業病人的個案,因此調查報告所反映出來的情況與社會大眾及媒體關注的案例有些出入。特此説明!

【調查結論】

一、職業病患者基本生存狀況

(一)職業病及生產行業

調查顯示,職業病患者中最大的羣體為塵肺病患者(70.2%)。其次為職業中毒羣體(19.1%),主要為苯中毒、鎘中毒、鉛中毒。這些職業病多具有不可逆的特點,無法根治。例如,塵肺患者已經發生纖維化的肺部,無法再復原,只能採取治療措施延緩病情進展。而慢性苯中毒會對脊髓產生不可逆的損害,嚴重時將導致再生障礙性貧血,甚至白血病。其他職業病種類,職業性皮膚病、職業性眼炎、職業性腫瘤等(10.7%)。患者主要來源於礦業(36.4%)、加工製造(14.7%)、電子(10.5%)、化工(6.3%)、建築(5.6%)等行業,主要從事的是採掘、加工製造、裝配、風鑽爆破、切割等工作。這些生產企業,66.7%為民營企業、21.4%為國企、8.2%為外資企業。小型企業、中型企業、大型企業的比重分別為50.7%、29.1%、20.3%.可見,中小型民營企業在勞動保護條件方面尤為薄弱,但國企、大型企業的職業健康工作也並不樂觀,亟待加強。

調查還顯示,這些職業病具有爆發時間短,爆發率高的特點。職業病患者從開始生病,到身體出現病症,經歷的時間中值為6年。其中在3年內就出現病症的達到32.2%.根據患者對生產企業的生產人數和患病人數的回憶,煤礦企業的採掘工人患病率達到13.3%;

也正是因為如此高的患病率,使得職業病案件常以集體形式爆發。5月華北某市關閉煤礦後,該地區檢查確診為職業病的人數超過500人。河北張家口某礦山企業矽肺病案中,涉及職業病患者119人。而義聯關注的香港力奇珠寶首飾製造廠職業病工人索賠案中,矽肺患者人數也高達76人。

高發病率與職業病患者工作的高強度是分不開的。患者們平均每天工作9.774小時,56.1%的患者平均每天工作8小時以上,26.1%的患者每天工作12小時及以上。患者每月平均工作27.67天,48.5%的患者平常沒有一天的休息日,只有過年放假;而每月工作26天以上的患者更是達到了81.8%.這種密集的與有毒有害物質的接觸,使得職業病爆發的時間越來越提前。

以北京郊區某裝飾公司x某為例,他在從事噴漆工作僅7個月後,就患上了白血病,然而,職業病診斷機構拒絕對他進行診斷,因為其接觸史尚未超過一年——儘管算上他的加班時間早已遠遠超過了一年。

(二)職業病患者基本信息

被調研的職業病患者出現病症的平均年齡為37.5歲。由於職業病的嚴重危害性,患病的青壯年往往將與病痛一同度過艱難漫長的歲月,而家庭和社會也將蒙受沉重的損失。

男性在職業病患者中佔絕大部分,為80.1%,女性佔19.9%.這主要是因為職業病第一大類的最主要來源產業是煤礦業,而從事煤礦開採的主要為男性。塵肺患者中的男性佔到91%.女性職業病患者主要產生在勞動密集型產業中,因此較多患上職業中毒,佔職業中毒患者的51.5%.男性為構成主體的職業病羣體,將對家庭經濟生活產生更大的打擊。據調查,92.7%的家庭中男性是家庭經濟的主要收入來源,他們一旦患病喪失勞動能力,給家庭生活的維持、子女的教育等,帶來巨大的困難。

患者的文化程度並不高,國中及以下的佔78.3%.同時,患者絕大多數為農民工,佔到了總體的84.3%.由於缺乏職業衞生知識和法律意識,農民工成為職業病危害的最大受害者,這些農民工65%工作在中心城市及其周邊地區。在為發達地區的經濟發展做出巨大貢獻後,患病返鄉,進一步拉大了城鄉、東西部地區的差距。

34.4%的患者在一個以上的同行業單位工作過。這種流動性,加上某些職業病的潛伏性,在有效崗前、離崗體檢制度的缺失下,進一步惡化了職業病患者的及早發現病情和維權。

46.1%的患者所在用人單位從未進行過職業健康檢查。

二、職業病存在重大預防漏洞——對於職業病的認知和預防情況

(一)職業病工人對於職業病相關知識的瞭解

1.對職業病的瞭解根據我們的調查,職業病工人對於職業病的瞭解並不多。這點可以從兩組數據上顯示出來:一,關於職業病患者在患病前是否知道職業病是什麼。我們的調查顯示,在172個人中,有153個人不知道,佔到總數的89%;知道的僅有19人,佔到11%.二,職業病工人在患病前是否聽説過自己得的這種職業病。在163份有效地調查數據中,知道的僅有37人,佔到22.7%;不知道的則佔到126人,達到73.3%。

2.對於職業病的相關法律的瞭解有效的調查數據有168個,其中155個職業病工人在患病前並沒有聽説過《職業病防治法》或《工傷保險條例》,比例佔到92.3%;僅有13個職業病工人知道上述兩種法律,僅佔到7.7%。

(二)勞動合同簽訂及其過程中的職業病危害告知情況

1.勞動合同簽訂情況關於勞動合同的簽訂情況,我們的調查顯示,在166份有效的調查數據中,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工作單位中,有84家和職業病工人簽訂過書面勞動合同,僅佔到50.6%.而沒有籤合同的單位有82家,比例達到49.4%。

2.職業病危害告知情況簽訂過勞動合同或存在相關證明的108家單位中,除去37個職業病工人不知道這方面情況的,只有3家單位告知過職業病工人職業病危害及其後果、職業病防護措施和待遇,比例僅佔2.7%;有68家並沒有告知上述相關情況,佔到總數的63%。

(三)社會保險情況

1.工傷保險情況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的數據共171份,其中有80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上了工傷保險,佔到46.8%;有78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上工傷保險,佔到45.6%,有13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7.6%。

2.養老保險情況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地數據共171份,其中有56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上了養老保險,佔到32.7%;有102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給其上養老保險,佔到59.7%,有13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7.6%。

3.醫療保險情況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地數據達到170份,有58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上了醫療保險,佔到34.1%;有95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給其上養老保險,佔到55.9%,有17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10.0%。

(四)職業衞生培訓情況

在調查的172個職業病工人中,有效數據達到170份,僅有29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給其進行職業衞生培訓,佔到17.1%;有136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並沒有給其進行職業衞生培訓,佔到80.0%,有5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2.9%.

(五)勞動防護情況

根據我們的調查,企業對工人進行勞動防護的情況並不樂觀。

1.公告欄設置情況

在有效的161份調查數據中,僅有20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設置公告欄,公佈有關職業病防治的規章制度、操作規程、職業病危害事故應急救援措施和工作場所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結果,只佔到12.4%;有131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設置公告欄,佔到81.4%;有10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6.2%。

2.防護設施設置情況

在有效地163份調查數據中,僅有38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設置有一些職業病防護設施,例如粉塵工作環境中有防塵灑水設施等,只佔到23.3%;有117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並沒有設置防護設施,佔到71.8%;有8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4.9%。

3.政府對企業勞動防護的檢查情況

關於政府部門的工作人員對於企業勞動防護的檢查情況,調查數據顯示,在153份有效地調查數據職業病中,有81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政府部門進行過檢查,佔到52.9%;有53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沒有接受過政府檢查,佔到34.6%;有19個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12.4%。

然而,政府檢查的成效並不明顯。根據我們關於單位針對政府檢查是否做過相應措施的調查,在88個有效的調查數據中,僅有36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針對政府部門工作人員的檢查採取過一些防護措施,比例只佔到40.9%;有40個職業病工人所在的單位則沒有任何針對性措施,佔到45.5%;有12個職業病工人並不瞭解這方面的情況,佔13.6%。

三、職業病診斷難

(一)材料之難一紙職業病診斷書,是職業病患者獲賠的全部希望所在。然而,現實中患者卻需要花費大力氣,才能獲得這張寫着壞消息的紙片。

一位在人造革面料廠工作患上接觸性皮炎的女士這樣告訴我們,由於她所在的市沒有職業病診斷機構,她每次都需要坐車到地區裏去做診斷,在申請診斷的過程中花了大量精力、時間和費用。

職業病診斷機構太少,是患者面臨的第一個問題。雖然按照規定醫療機構可以向省級衞生行政部門申請相關資格,但是實踐中的職業病診斷多被各地方專門設立的職業病防治所壟斷。而且這些防治所往往只在地級市設立,導致患者們要拖着病體長途奔波。然而,更大的困難還在後頭。

患者要申請職業病診斷,首先要準備如下材料:職業史、既往史;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職業健康檢查結果;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等等材料。

對於患者來説,更難的是,從單位手中獲取自己職業病接觸史的材料。一旦患者的職業病獲得認證,就可能意味着單位的賠償義務。因此用人單位往往拒絕提供職業史證明,甚至乾脆否認勞動關係。調查中,提出診斷申請的患者中,48%曾經因為材料不齊全而被職業病診斷機構拒絕受理過。這其中,因為缺少勞動合同、職業史證明而被拒絕的共達到83%,其他單獨或並存的原因依次為缺失工作場所歷年職業病危害因素檢測、評價資料(44.4%),缺失職業健康監護檔案複印件(19.4%),缺失職業健康檢查結果(5.6%)。而這些材料缺失的主要原因是單位拒絕承認勞動關係(34%)、單位拒絕給這些檔案材料(40%)和單位自己也確實沒有或丟失了這些檔案和資料(5.7%)。

26.2%的患者曾經為了證明勞動關係而進行了勞動訴訟。而部分職業病患者採取的是上訪、罷工、媒體曝光甚至是採取過激手段來引起政府、媒體與社會的關注。

為了準備齊所有這些材料,25.1%的患者表示用了超過3個月的時間。有1/3的人則表示他們為準備這些材料的花費超過了1000元錢。

(二)等待時間過長

據調查,患者等待職業病診斷結論的作出,花的時間中值為34天。50%的患者認為自己等待的時間太長了。

職業病患者絕大多數是外來農民工,在等待診斷結論期間要付出許多的住宿費和生活費,他們的生活會陷入更加困苦的境地。因此,應規定職業病診斷機構作出診斷的期限要儘量縮短,如限制在15天以內。不過,這一困局的根本打破,仍然需要改革職業病診斷的准入機制,讓職防院以外的具備條件的醫療機構可以順利地獲得職業病診斷的資質,為患者提供更加快捷的診斷。

(三)職業病診斷的監管主體未在法律上明確

在職業病診斷遇到障礙後,患者往往不知曉去尋找真正的監管主體。安監部門自設立後開始負責監管職業衞生工作,但這在《職業病防治法》中一直未予以明確。大眾往往也未能得知。

根據對工友們患病後會向誰求助的調查,其中求助於勞動部門的人數最多,有50%,衞生部門26.2%、而安監部門只有12.2%.獲得響應的情況是,14.5%的職業病患者獲得了勞動部門的幫助,衞生部門7.6%,而安監部門仍然最少只有2.3%.這種某種程度上也反映了勞動者的樸素意識,職業病應該是一種勞動權利,所以他們才會想到首先去找勞動部門。

從其中可以看出,職業病患者並不瞭解負責職業病防治的主管機構——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和衞生行政管理部門,不知道向其求助,而安監部門也較少地迴應此種求助。但事實上,例如,在xx年的衞監督發《衞生部、安監局明確職業衞生監督管理職責分工意見》中就明確了安監部門'組織查處職業危害事故和有關違法、違規行為'的職責。而在中央編辦發《關於職業衞生監管部門職責分工的通知》中,安監部門在職業病監管方面的職責進一步明確地包括但不限於'監督檢查和督促用人單位提供勞動者健康損害與職業史、職業危害接觸關係等相關證明材料'.安監部門負有幫助職業病患者順利進行職業病診斷的義務,但是基層的安全生產監督管理部門在能力上顯然與其法定職責存在較大的落差。

因此,我國職業病防治法律應儘快明確安監部門的監管主體地位,使其權責統一,為患者提供暢通救濟渠道。

四、求償路艱待遇微薄——患職業病後的處理和待遇

(一)程序繁多職業病患者取得職業病診斷證明書以後,才能進入工傷處理程序。

據調查,57.8%的患者需要經過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領取到工傷認定書,但其中調查發現最長的達到1461天。此後,51.8%的患者又要經過30天以上的等待,才能獲得勞動能力鑑定結論,但其中調查發現最長的達到122天

在和工傷系統銜接時,還有可能出現因為時效問題,導致職業病患者無法被認定為工傷的情況。由於工傷認定必須在職業病診斷作出的一年內進行,而一些患者如果因為不知情或者因為治療的原因未能及時申請工傷認定,則很有可能因為過期而不被受理。以下表格能夠反映工傷處理程序繁瑣,

根據《工傷保險條例》和其它規範性法律文件的規定,在一般情況下,工傷處理的程序可以達到10項。依據目前的法律規定與工傷處理實務的操作情況,正常走完全部法律程序(不包括執行程序)的時長可以達到1149天。見下表所示。

注:1.上述法定時限指根據規範性法律文件明文規定的時限或者根據明文規定的時限折算得出。

2.折算方式:規範性法律文件中規定的'月'折算為30日,'年'折算為365日。

3.規範性法律文件中沒有明確規定的,如民事訴訟二審起訴審查的時限沒有統計入上表。

4.《勞動爭議調解仲裁法》第27條規定,勞動爭議申請仲裁的時效期間為1年,如果用人單位在時效期結束前提起仲裁申請,則上述一般工傷處理程序可能為1514天。

福建某化工廠的楊先生,在xx年被專業機構診斷為慢性鉛中毒。然而正是由於超期的問題,他的工傷認定申請並沒有得到受理。

因此,職業病患者的診斷和工傷認定兩個程序應該得到簡化,加以合併,由勞動部門和職業病診斷機構共同對患者的申請作出一次性的認定,從而使患者儘早獲得治療和賠付。

(二)賠償過低

雖然經過了漫長的道路,但是職業病患者獲賠的情況卻並不那麼令人樂觀。37.8%的職業病患者沒有獲得任何形式的賠償。而獲得一次性賠償的患者,平均每人領取到的賠償也只有90742元。領取了一次性賠償的患者中的78%表示這些賠償無法保障其後續的醫療和生活,47.5%表示這些賠償最多隻能維持2年以內的醫療和生活。

(三)'非自願'的一次性待遇賠付濫用

雖然《工傷保險條例》並沒有規定,但許多地區對1-4級傷殘的工傷患者制定了一次性待遇賠付的辦法。然而,這些一次性賠付金額遠遠低於患者按月領取的總數,許多患者是在不知道自己可以按月領取的情況下,不得不選擇了一次性待遇。

例如北京市的一位塵肺病人趙先生,45歲,塵肺二期,四級傷殘,患病前月薪5000元,根據北京市的規定只獲得了一次性共計133596元的待遇。然而他如果按月領取,則累積到60歲其領取到的總額為76萬餘元。並且如果不領取一次性待遇,他的工傷保險關係不會被註銷,還可以報銷其後續的醫療費用。但可惜的是,由於其在領取待遇時,相關方面並未告知其可以選擇按月領取,甚至告訴他,如果不及時領取一次性待遇,將來都無法領取。

(四)非法解除勞動合同5-10級傷殘患者每月待遇無法保障

據調查,5-10級患者中,34.4%被用人單位非法解除了勞動關係,此外,他們中的34.4%的用人單位註銷了。這對於在法律上不享受工傷保險基金支付的每月傷殘津貼的5-10級患者來説,是一個壞消息。因為他們將無法按月從單位領取到傷殘津貼或者工資。尤其是5-10級的職業病患者,雖然傷殘等級較1-4級患者輕,然而由於病情多不可逆,甚至會逐漸惡化,他們需要持續不斷的治療。

因此,在立法上,對於5-10級職業病患者如何提供更全面的保障,是一個亟待解決的課題,否則,這些職業病患者即使拿到了工傷保險待遇,一旦惡化,仍難逃晚景淒涼、家貧人亡的結局。在執法層面,政府要加強對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惡意註銷的處罰。

五、患病後的待遇和影響

職業病給工人及其家庭的生活帶來極大的影響,主要表現在以下方面:

(一)家庭有返貧的風險

患職業病後最大的影響就是家庭收入減少很多,同時支出增加很多,生活相當困難。在受訪者中,有86.6%的表示患病使得其家庭沒有收入或收入減少,生活相當艱難;還有25.6%的家裏子女無人照顧。在受訪者中,患病前,僅37.2%的月收入低於1500元;患病後,變成88.5%的低於1500元,而且有51.6%的僅醫療費開銷就在500元以上。可見,患病後,很多工人連支付醫療費都相當困難,更別説正常的生活了。

(二)患病後難以繼續工作

調研顯示,在受訪者中,有73%的病情在不斷加重,勞動能力不斷減弱。受訪者中僅29.7%在繼續工作。而繼續工作的人中87.2%無法再做之前的工種。

因此,在立法上,工傷保險基金要逐步擴大到保障5-10級職業病患者的每月傷殘津貼;在執法層面,政府要加強對用人單位非法解除勞動合同、惡意註銷的處罰。

(三)地方政府的救助不利

最低生活保障制度的建設不利是造成職業病工人返鄉後困難生活的重要因素。有80.6%的受訪者表示老家政府不會為其提供低保等福利;僅13.2%的受訪者表示老家政府會為其提供低保等福利;而還在繼續工作的受訪者中僅有一人表示老家政府會提供低保等福利。

(四)認識和意識變化

在對我國對職業病患者的保護存在問題的訪談結果中,受訪人中有53.5%選擇了'政府的執法、檢查力度薄弱';48.8%選擇了'雖然國家政策法律制定的很好,但是用人單位違法情況嚴重';34.3%認為'普法和培訓嚴重不足'.這幾大問題也多次出現在我們設置的兩道主觀題中:'您在整個維權過程中,遇到的最大困難是什麼?'和'您希望補充的其他情況。'受訪者認為遇到的最大困難主要有:首先是政府執行不力,包括不作為、互相推諉、不幫不管、地方保護、甚至阻礙維權;第二大問題就是缺錢,很多職業病工人都因為沒有錢放棄維權、因為維權四處借債生計困難、維權過程中得到的賠償極為有限,不足以支持下一步的維權等;第三是很多工人由於不懂相關法律、不知自己的權利等不知維權或者不知向哪方求助;第四是耗時長,很多工人因為怕耗時而不維權,或者花費了很多時間但是遲遲得不到賠償而放棄或進退兩難。在補充情況的回答中,大部分受訪者希望政府強化執行力度,加大普法和援助。也有部分希望完善立法,降低職業病認定門檻,提高賠償標準,強調治療。

關於牧區職業教育發展情況調研報告

今年,盟政協副主席寶新民任組長,盟政協、盟教育局、興安職業技術學院人員組成調研組,對全盟各旗縣市職業教育、農牧民培訓及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作用發揮情況進行了實地調研。調研組先後考察了6個旗縣市的5所職業高中、2所國中及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走訪了農牧場管理局公主嶺牧場和6個旗縣市的5個鄉鎮蘇木、5個嘎查村的農牧民,並召集旗縣市政府分管領導、職能部門負責人、職業院校教師學生和農牧民等進行座談24次,發放調查問卷500份,廣泛徵集了職教教師、職高及初高中畢業班學生、農牧民的意見和建議。現將調研情況報告如下:

一、基本情況

(一)職業教育發展情況

目前,全盟有各級各類職業院校10所,其中旗縣市職業高中5所,盟屬中等職業學校4所,高等職業院校1所。xx年中等職業教育招生6574人,在校生達到1.28萬人。在10所職業院校中,有2所為自治區級重點職校,1所為國家級重點職校,初步形成了初、中、高等職業教育相互銜接、學歷教育與短期技能培訓有序結合的職業教育發展格局。總的看,全盟職教事業有了長足長展,主要表現在以下四個方面:

1、基礎投入不斷加大。近幾年,各旗縣市按照《內蒙古自治區人民政府關於大力發展職業教育的意見》要求,對職業院校在政策扶持、經費投入上給予大力支持。特別是在校舍建設上,能夠及時協調配套資金、土地徵用等方面的難題,使我盟職業院校辦學條件得到了較大改善。扎旗、突泉都新建了職業高中教學大樓;中旗投資3534萬元啟動實施了職業高中遷建工程;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教學樓和學生公寓達到了4.2萬平方米;烏蘭浩特為職教中心購置了設備,擴大了學校容量,增強了辦學實力。

2、辦學能力有所增強。目前,全盟中等職業學校專任教師達到763人,學歷合格率達到80%以上,其中“雙師型”教師佔專業課教師28%。調研中發現各地師資均不同程度地存在緊缺的問題,但各職業院校採取“走出去”和“請進來”的方式加強了對骨幹教師和專業教師的培養培訓,推進職業化建設,鼓勵教師考取行業技能資格證書。扎旗政府xx年以來,面向盟內外招聘了13名本科學士學位畢業生,在旗內招聘了20名優秀教師,充實到職業教育的第一線,使職業高中師資隊伍得到優化。從設置的專業和學科上看,全盟基本形成了覆蓋一、二、三產業的計算機應用、工業與民用建築、農學、畜牧、酒店服務和管理等20多個學科體系。其中烏市職教中心的汽車駕駛與修理專業和前旗職高的農學專業,xx年被自治區教育廳認定為區級精品專業點,前旗職高的民族手工藝品製作專業和突泉職高的電焊專業也辦出了自己的特色,形成了一定的影響力。

3、職業教育和成人教育得到有機融合。近幾年,全盟職業院校以市場為導向,積極與農業、扶貧、勞動保障等部門合作,發揮職業教育資源優勢,將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就業再就業培訓、勞務輸出培訓、新型農牧民科技培訓等納入職業教育的服務範疇,為提高農牧民和城鎮待崗、轉崗人員的職業技能發揮了重要作用。

4、中等職業教育改革初見成效。各旗縣市不斷完善招生管理體制和運行機制,着力促進高中階段中等職業教育與普通高中教育協調推進。如烏市教育行政部門給市屬各國中下達職業招生指標由最初的10%提高到了20%,引導不能升入普通高中的學生進入職業學校學習;扎旗實施普高分流制度、春秋兩季招生制度和特困生減、免、緩交學費政策,拉動招生;中旗對九年級學生進行初等職業教育,促進普通教育和職業教育的有效接軌,保證了職業高中生源。各地還積極探索“校校聯辦”、“校企合作”、“工學結合”的聯合辦學模式,有針對性的開展訂單式教育,不僅提高了學生實踐技能水平,而且提高了學生的就業率。據統計,平均每年全盟職業院校輸送各類人才4000人左右,就業率達到95%,月工資在1000-2500元左右。

(二)農牧民技能培訓開展情況

近年來,各旗縣市和農牧場管理局把提高農牧民技能做為促進轉移增收的一項基礎工作來抓,整合了相應資金,擴大了培訓規模。各地為此也進行了有益嘗試,積累了一些好的經驗。比如,盟農牧場局採取集中辦班、對外考察、選送高校、外派掛職等多種形式,為農民、農村基層幹部及場部幹部進行培訓;烏市選派科技特派員深入基層推廣農業適用技術;中旗、前旗把科技培訓辦到田間地頭,做給農民看,引導農民幹;扎旗通過趕科技大集、發放宣傳資料、設立諮詢台宣傳科技知識,並在旗電視台黃金時段請農牧業專家結合農時舉辦電視專題講座;阿爾山定期組織農民到鄉鎮集體收看全盟農牧業科技講座網絡視頻,並向農民發放農作物栽培管理技術宣傳冊;突泉縣將就業再就業培訓、“陽光工程”、“雨露計劃”等資金捆綁使用,把職業高中做為培訓基地,聘請高級專業技術人員執教,舉辦了全區首期農民電焊技能培訓觀摩班,培訓學成人員先後到上海、大連、青島等地就業,平均月工資達到2500元。

(三)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盟職教中心作用發揮情況

興安職業技術學院成立以來,學院領導班子明確以社會需求和服務地方經濟為辦學定位,在抓好常規學歷教育的同時,培養職業技能和應用型人才,完成了勞動力轉移輸出、農牧民職業技能及幹部培訓等任務,為全盟經濟社會發展培養了一批面向生產、建設、管理、服務一線的技能型應用人才。xx年,學院成為盟示範培訓基地和科右前旗“雨露計劃”培訓基地。按前旗“雨露計劃”800人的培訓任務,總計培訓汽車駕駛、農機駕駛與維修、道路運輸從業資格、家政服務、保健護理、用工維權等各類長、短班學員12期共計820人次(672人就業)。通過轉移培訓的學員月收入平均達到1300元,比務農的農民高500元。近兩年,學院完成培訓各類農牧民職業技能3862人次,培訓農村牧區幹部1240人次,為萬家會館、安華保險公司等培訓企業員工近400人次,並利用寒暑假時間,開展了3次“三下鄉”活動,受益農牧民近300人。

近兩年,盟職教中心積極發揮對全盟中等職業教育的教學指導、勞動技能培訓、勞動就業指導、職業實習訓練、職業教育科研、職業技能鑑定等職能作用,完成農村牧區勞動力轉移培訓、鑑定1357人,培訓建設行業中級管理人員557人,完成建設行業中級管理人員繼續教育460人,鑑定烏蘭浩特地區下崗失業再就業人員1410人,培訓全盟機關事業單位技師、高級技師37人,通過職業技能培訓鑑定,培養技能型人才,推動農村剩餘勞動力的轉移,為興安盟經濟社會發展做出了積極努力。

二、存在的問題

(一)職業教育發展存在的問題

1、關心支持職業教育的社會氛圍尚未形成。由於傳統觀念的影響,社會上重視普通教育、輕視職業教育的情況較為普遍,加之宣傳引導不夠,造成普職比例失調,個別地方職業教育生源嚴重不足。

2、職教經費的短缺制約了有效發展。職業教育普遍存在辦學經費投入不足,來源渠道單一的問題。由於政府投入主要是學校教職員工經費,學校要靠收取學雜費維持運轉,大部分學校為了加強基礎設施建設,負債運行。如興安職業技術學院負債達到1252.7萬元,中旗職高也存在負債運行情況。辦學經費不足,使職業院校辦學條件改善緩慢,全盟職業院校普遍存在實驗實訓設備老化短缺的問題,多數職校的實習設備在性能上遠落後於生產一線,在數量上嚴重不足,達不到培養學生實際操作技能的要求。

3、專業師資力量嚴重不足。我盟職業院校教師編制短缺,而在現有師資隊伍中,既能教專業理論知識,又能教實際操作技能的“雙師型”教師更是匱乏。隨着近兩年中等職業學校專業及在校生的增加,職業院校教師編制和總體數量偏少的問題日趨明顯,如興安職業技術學院、烏市職教中心分別有70名、23名教師未進編,盟職教中心、突泉職高、中旗職高也存在專業課教師緊缺問題。

(二)農牧民培訓工作存在的問題

一是缺乏健全的農牧民培訓管理體制。部門間缺乏統一協調協作,培訓經費分屬勞動、農業、扶貧等多個部門,條塊分割,不利於整合。

二是農牧民培訓缺乏廣度和深度。農牧民培訓主要以短期實用技術普及培訓為主,對農牧民骨幹的技能性和創業性培訓較少,培訓領域不寬。

三是培訓機構不健全。由於沒有固定的培訓機構,部分培訓基地設施落後,影響農牧民技能性培訓的效果。

四是農牧民參加培訓的認識不高。農牧區勞動力轉移就業觀念有待於進一步更新,就業技能培訓後實現轉移就業仍面臨一定難度。

三、對策建議

(一)職業教育發展的對策建議

1、樹立大教育觀,促進職業教育發展。建議盟委、行署向自治區爭取儘快出台《自治區關於免除興安盟職業院校農村家庭經濟困難學生和涉農專業學生學費的補貼政策》,同時盟委、行署要制定《全盟職業教育發展規劃》,各旗縣市制定當地職業教育發展規劃,促進普通教育與職業教育協調發展。同時各級政府要統籌管理好部門培訓經費,將“陽光工程”、“雨露計劃”資金、農村科技開發和技術推廣經費以及勞動社會保障部門再就業培訓經費捆綁使用,將培訓任務交由職業院校完成。

2、在辦學經費上給予必要保障,優化職業教育資源配置。“xx”期間,國家要大力發展職業教育,在職業學校基礎建設和學生資助等方面給以大量投入。自治區、盟和旗縣市三級共投入5億元,其中自治區本級和盟市旗縣各配套資金2.5億元。因此,建議盟和旗縣市政府有比例、有重點地加大對職業教育的經費投入,重點抓好職業院校實訓基地和骨幹專業建設。凡是國家和自治區投入在職業教育的專項經費應及時足額撥付到位,盟和旗縣市兩級財政的配套資金要按規定給予配套。同時,政府要調控職業院校專業建設,可定期對職業院校專業進行督導評估,對專業條件差,招生人數少,就業率低的專業進行限期整改或者叫停,增設農畜產品加工、電力和重化工、冶金和有色金屬冶煉等專業,做強做大一批盟級、區級、國家級精品專業。

3、強化政府行為,加強統籌協調。各級政府要健全職業教育領導機構,建立由政府牽頭、有關部門參與的聯席會議制度,制定更加有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思路、政策和辦法,各級教育、人事等政府部門要認真解決師資隊伍短缺的問題,儘快制定和完善職業教育教師聘用政策,建立綠色通道,支持職業院校面向社會聘用工程技術人員、高技能人才擔任專業課教師或實習指導教師,加快“雙師型”教師隊伍建設。

4、深化辦學體制改革,增強職業院校活力。各級政府要支持職業院校建設校內外實習實訓基地。對職業院校獨立或與社會企業聯合創辦的工廠、車間給予徵地、税收等方面的優惠政策,調動企業參與職業教育的積極性。職業院校可在政府的支持下,打破部門、行業、地域界限,採取高職與中職、盟級與縣級、學校與企業等多種聯合辦學形式,優化資源配置,擴大辦學規模,避免重複建設,實現招生、就業、師資、實訓基地等資源共享,增強市場競爭能力。職業院校要以經濟社會需求為準則,開展形式多樣、長短結合的職業教育和開放式辦學,進一步推進校企合作和“訂單式”的人才培養模式,穩步推進工學結合、工學交替等開放式培養人才的新模式。

(二)農牧民培訓工作的對策建議

一是成立由各級政府牽頭,農業、教育、財政、人事、勞動、扶貧等部門領導組成的農牧民培訓工作領導小組,下設辦公室,由農業局局長任辦公室主任,定期研究和解決農牧民培訓工作中的重大問題。當前建議盟委、行署向自治區爭取加大對我盟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財政補助資金和指標方面的傾斜。

二是做好農牧民培訓規劃。把農牧民培訓放到職教體系中統籌規劃,建立並完善管理體系和資金投入機制。把引導性培訓交由鄉鎮蘇木組織好,把科技送到田間地頭;技能性培訓由政府統籌好各職能部門和職業院校完成,充分發揮資源整合效益的最大化。

三是注重農牧民培訓實效。進一步加大農牧民培訓工作“實例”宣傳“實證”教育的力度,激發農民參加培訓的積極性和主動性。圍繞地區產業特色、主導產業為農牧民編寫易操作、見效快、適合對路的鄉土教材。

四是建立農牧民技能人才儲備庫。對已參加培訓農牧民進行分類建檔,定期開展技能升級培訓和國家職業資格鑑定,定期發佈企業用工信息和用工推介。完善企業、農民工“雙向選擇”模式,實現勞動力轉移由數量型向質量型轉變。

【第9篇】大學生職業調研報告

文明禮貌是社會交往中必然的道德要求,是調整和規範人際關係的行為準則,以下小編為大家介紹大學生職業調研報告文章,歡迎大家閲讀參考!

大學生職業調研報告

轉眼間我已經度過了大學的第一個年頭,進入了大學的第一個暑假。作為已經成年的大學生,我的暑假生活不能再像以前那樣無所事事了。我要過一個既有意義而又充實的暑假,我和室友討論過許多次,我也有了自己的打算。我想依靠自己的雙手和大腦來賺取自己所需的生活費,當然更多的是想通過親身體驗讓我自己更進一步瞭解和認知這個社會,我也希望自己能在這個暑假中增長見識,更為重要的是想檢驗一下自己是否能夠融入這個社會的大家庭並通過社會實踐,找出自己在社會中存在的差距。因為專業是日語,才大一結束,專業知識還不是很牢靠,所以沒有打算選擇和專業相關的工作。就在網上的一些招聘網站,比如説趕集網、、百姓網等等。想找一些服務員、促銷員、營業員、收銀員等工作。但由於我們放假較遲,工作基本上都被今年的高中畢業生應聘完了。所以網上基本上找不到什麼工作。於是就只能到街上去挨家挨店的問是否需要人手。但即便如此也很難找。很多店他們都不招收暑假工,有的店貼着招聘啟事我就會打電話去問,人家一聽是暑假工就會説他們不招收暑假工。有的店沒有貼招聘啟示的時候,我就會進去問。其實進去的時候真的很尷尬。有的店直接告訴你沒有。有的店鋪我剛一進去,會很熱情的招待,然後當我問是否需要人手的時候他們就會很不耐煩的説不需要不需要。那個時候真的很挫敗也很想放棄。每次從一家店裏無果出來到時候,就特別想放棄,我就會對自己説再試一次再試一次,下一家再不行,不然我就回家。可是我在下一家沒有結果走出來的時候,又對自己説了

同樣的話。總是覺得可能在下一家有了工作呢,萬一呢,我要是放棄就會錯過了。可能是機會就出現在下一家店裏在電視劇或者小説裏機率才會奇高無比吧。結果就是我用了兩天的時間走完了市中心的幾條街。每家有可能需要人手的店我都問了卻沒有找到任何一個工作。也是在那個時候才明白,工作是多麼的不好找。沒有一技之長的人,可能連養活自己都很難。

後來實在沒有辦法,就想説去發發傳單什麼的。結果正好在網上看見要招收促銷員,是牛奶的促銷員。但是短期工只要四天。我其實並不喜歡這種不安定的短期打工。我喜歡長時間的穩定的工作,哪怕枯燥一些。但我知道現在的我沒有任何選擇,我只能去做這份工作,所以我就去試了試。我沒有任何的促銷員經驗。但是很巧的是我就應聘上了。第一天我在超市裏站在一堆牛奶前面非常緊張,我都不怎麼敢開口説話。而且人來人往的我覺得非常的不好意思,更開不了口了。所以當時班上到一半我就被我們主管給説了。他説這樣聘請我沒有任何的意義只是浪費他們的錢因為我根本沒有做任何的事情。於是那天另外一半班。我就拿着話筒逼迫自己開口喊。下班前看了一下這個牛奶。這個牛奶它是全脂牛奶。當時我就想現在大都喝脱脂牛奶的全脂牛奶怎麼賣呀。但是我還是回家上網搜了下全脂牛奶和脱脂牛奶的利弊。結果好像忽然看到希望了。網上説全脂奶的脂肪含量為3%左右,低脂奶(半脱脂奶)含脂肪1.0~1.5%,全脱脂奶含脂肪0.5%。也就是説,如果每天飲用一袋250克(243毫升)的全脂牛奶,攝入的脂肪為7.5克。對於絕大多數小康家庭的消費者來説,每天從日常飲食中

攝入的脂肪達75克以上,牛奶中脂肪在一日當中所佔比例僅為10%,並不算高。如果把全脂牛奶換成低脂牛奶,會有多大效果呢?僅比全脂牛奶減少脂肪攝入3.75~5.0克,即便換成全脱脂奶,也只能減少

6.25克。 然而,牛奶的脂肪部分還有不少好東西。首先,香氣成分全部存在於乳脂當中,脱脂奶是沒有什麼香味的。其次,牛奶中的維生素a、d、e、k都在脂肪部分,它們對健康防病作用很大。另外,牛奶脂肪中含有多種抗癌物質,特別是共軛亞油酸。所以如果沒有高血脂、肥胖等疾病,兒童少年和中青年人不一定要飲用脱脂牛奶。

第二天上班的時候,還是要繼續拿這話筒喊,其實我還是很不好意思,但是已經比第一天好多了。值得一提的是,當時我看見了,一個阿姨牽着可能是孫女,她手裏提了一箱脱脂牛奶。我居然大着膽子提着自己這一箱牛奶就走到她的面前。我先向她問好,然後問這個小女孩是不是她的孫女。牛奶是不是要買給他的小孫女的。然後我就向他介紹了全脂牛奶相對於脱脂牛奶的優點。又向她説明啦全脂牛奶在營養,還有孩子可能比較喜歡全脂牛奶的口感和味道。並將她推薦我手上的全脂牛奶。阿姨居然買了。我覺得這應該是我最得意的事情了吧。當然這種事並不多,我也沒有因此而走上事業的巔峯,開玩笑的。我清楚我的性格不是一個適合幹促銷的人。其實促銷員促銷員嘛,首先是這個產品搞促銷活動。最主力吸引顧客來買的並不是促銷員的説詞。而是個產品的促銷力度。我想我也並沒有多麼地提高這款牛奶的銷量。但是至少後來我沒有再被我們主管罵了。四天也很快就結束了。我也就又成為無業遊民了......

後來巧合,鄰居家的阿姨給我介紹了他們廠裏的工作。結果到了阿姨的廠裏他們説,不招收沒有經驗的,但抹不過面子,我呆的時間又短,就把我留下做了打雜的工作。 其實説實話我並沒有覺得這工作有什麼不好。除去學不到太多社會經驗以外。我對這份工作還是挺適應。就是掃地要掃的面積有點太大了。我知道我自己並不是個勤快的人,不過一旦做起事來,很認真也很盡職不怕苦不怕累。

工作了一個多月。跟阿姨廠裏的另外一些同事相處還不錯。因為工作時間比較集中,沒有工作的時候我又不能回家。所以有的時候就會往食堂跑。有的時候搭把手幫幫忙,跟那邊的阿姨相處的還好。正如我前面所説的,這裏並沒有太多的社會經驗。而且小公司也沒有太多競爭,不過也打雜的誰跟我競爭呀。話雖如此。從我這個角度感受這個公司。氣氛還是挺好和睦的。

所以對這公司我也不多説。現在回頭想一想這個暑假。促銷雖然只有四天,但還是學到了一些東西。這一個月在公司裏,雖然沒學到什麼社會經驗,不過體驗到人情味兒,感覺社會也還算是温暖。剛開始因為找工作而受到的那些不愉快倒也煙消雲散了,對社會的一些消極情緒倒也都沒有啦。也算是好事一件吧。

回想這一個多月,在磨礪自己的同時,我對社會有了一點淺顯的瞭解。但我深切意識到,大學生不要以單純的想法去理解和認識社會,只紙上談兵是遠遠不夠的,而是要步入社會,進行深入地探索。在學校學會更多得書面知識,在實踐中好好利用知識進行運作。接觸、瞭解社會,從實踐中檢驗自我。而找工作的經驗讓我深切意識到。社會

還是不容易的。同樣知識和一技之長真的非常重要。否則找工作真的很難。因此一定要在學校裏好好學習的文化知識。暑假的打工,對我來説,是一個開始,也是一個起點,也希望這個起點能讓自己更好的融入社會,不斷地成長……我會一直的努力。雖然我不是最好的,但我會盡力做到最好,不管是學習還是生活、思想上,我都會努力的完善自我,一步步地、踏踏實實地做事。在新的一學年裏,努力學習好各門學科知識。利用更多的課餘時間學好課外的一些技能。只有這樣才能在這樣一個競爭激烈的社會找到自己的一席之地,才會讓自己變得更加有競爭了。能力與機遇從來就是為有準備的人而生的,提高自己的自身能力,把握好每一次機會,成功就在不遠處。好好把握大學生活,學會為人處世的道理,就會收穫更多的友情與感動。社會實踐是學習的延續;是鍛鍊技能的平台;是成長自我的墊腳石。把握好每一次實踐;把握好每一次鍛鍊;把握還每一次自我成長。我們就會學得比別人多;發展的比別人快;就會成功的比別人早。

大學生職業調研報告,盡在本站範文網。

【第10篇】關於村幹部職業化的調研報告

關於村幹部職業化的調研報告

對村幹部實行職業化管理,是指通過建立村幹部的選拔任用機制、教育管理機制和監督機制,進一步規範對村幹部的選拔任用、教育培訓、激勵約束、監督、考核等工作,促進村幹部隊伍管理的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提高村幹部隊伍素質。在新形勢下做好這項工作,具有重要意義。

根據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規定,現行村幹部的管理模式是非職業化的,也就是兼業化管理。在現實中,村幹部只把村務管理當作副業來做,主業還是家庭經營,發家致富是其主要追求。平時,村民看不到村幹部,找不到村幹部,很多地方的村級治理只是勉強維繫。同時,由於沒有實行職業化管理,村幹部往往不買鄉鎮幹部的賬,鄉鎮幹部不敢硬管,管得嚴厲了村幹部就會撂挑子不幹,只好採取拉攏的手段,靠打感情牌開展工作,缺乏科學的考核和激勵機制,也沒有規範的監督機制。這種非職業化管理面臨的困境主要是村幹部的待遇低,積極性不高,難以管理,嚴重影響了基層社會治理的正常開展,導致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無法落到實處。

為改變上述狀況,一些地方近年來開始推行村幹部職業化試點。從試點情況看,村幹部職業化主要包括以下四個方面:報酬工薪化,指村幹部的報酬要能滿足生活需要,能夠養家;崗位公職化,指村幹部要坐班,專職從事村務管理;管理規範化,指科學的考核機制和激勵機制;發展持續化,指村幹部有上升空間,有養老保障。推行村幹部職業化,旨在迴應待遇過低帶來的村幹部管理困境,主要是為了加強村幹部隊伍管理,解決村幹部不適應農村基層治理轉型的難題,以便更好地推進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然而,受村民自治思維的限制,現有研究並未揭示村幹部職業化的實質,也沒有從基層治理轉型的角度給出解答,所以試點工作雖然解決了村幹部面臨的部分難題,但還沒有從根本上解決村幹部激勵系統的再造和重構。

當前村級幹部隊伍中存在的不適應難題,表面看是村幹部待遇低的問題,實質是治理轉型背景下村幹部激勵系統出了問題。在基層治理從實體治理向專業化治理轉型的過程中,原有的村幹部激勵系統已經瓦解或者異化,村幹部激勵系統亟須再造和重構。而村幹部職業化管理就是解決村幹部激勵系統再造和重構的關鍵。激勵是指一種過程,通過這種過程,一個人的努力被調動、指向和持續到目標實現。激勵是村幹部隊伍建設的一個關鍵問題,但在村民自治組織的設計中完全被忽略了。基層治理並不是規則的科層制治理,在正式激勵系統之外,存在着一個龐大的非正式激勵系統,包括鄉土激勵系統和灰色(私人)激勵系統,正式激勵嚴重不足。

由於村幹部不可升職,存在職業天花板,村幹部激勵系統的再造和重構就更加富有挑戰性。那麼,怎樣再造和重構呢?其實,村幹部激勵系統的再造和重構需要考慮兩個因素,即:保健因素和激勵因素。保健因素主要包括工資和工作環境等,而激勵因素則包括尊重、理想和自我實現。在市場化的背景下,隨着農村勞動力價格的提高,村幹部的工資已經不能使其在市場經濟中過上有尊嚴的生活,提高村幹部待遇具有非常強的現實針對性。在村幹部激勵系統中,保健因素也就變得更加重要,成為必須解決的緊急問題。但從長期來看,也要注重激勵因素。因為保健因素只能解決不滿意的問題,而不能解決工作自身的滿意問題。

村幹部激勵向來有重視激勵因素的傳統,非正式激勵系統實質上主要偏重激勵因素(如工作成就感、面子、人情、鄉土權威等)而忽視保健因素。在很長一段時期內,基層治理就是靠着這種非正式激勵而展開的。在此意義上,正式激勵系統的再造和重構也要吸收非正式激勵的長處。當然,由於非正式激勵系統的激勵因素主要來自鄉土價值以及個人的自我實現,而不是來自組織的目標和工作設計,因此,非正式激勵系統始終只是一種目標替代。即村幹部無法升遷,不能從工作中獲得成就感,就從其他方面獲得意義和價值,如個人威望、社會資本以及子女參軍就業等。如果沒有這些可以替代的目標,村幹部職位是無法產生吸引力的。

由於村民自治組織中存在着目標替代現象,村幹部就會有多重角色,即在組織規定角色之外獲取另外的角色,既是當家人,又是代理人,還是謀取自身利益的經紀人。從組織生存的角度來講,這些組織外身份往往是組織的重要資源,使組織背離原來的目標,自身生存成為最大的目標。因此,如何確定組織的邊界,並對個體的組織外身份認同進行甄別、隔離和控制,這是組織要做的主要工作。

村民自治組織是羣眾自治組織。村幹部通過參加並贏得選舉而獲得職位,人員選拔的標準不是技術標準,而是政治標準。由於基層民主選舉注重參選者的個人特質,強調權力結構平衡,過度政治化的結果就是忽視了參選者的專業化水平和公共服務能力。在非正式激勵佔主導的地方,村委會換屆選舉中當選的一般都是村裏的富人、能人甚至強人,他們主要靠個人威信、財富、關係網絡等個人特質開展工作。這類村幹部通常被稱為威權型幹部。

威權型幹部治村的典型形態是富人治村,這也是不少地方村級幹部隊伍建設的常見舉措。改革開放以來,村集體經濟薄弱,村民自治組織的治理資源匱乏,面臨的生存和運轉壓力較大,地方政府和村民也都願意富人出來治村。對地方政府而言,富人治村維持了一種較低成本的治理;對村民而言,富人思路開闊,門路多,可以為村民帶來好處。因而,富人治村已經成為普遍現象,尤其在沿海發達地區農村。但是富人治村的前提假設是,富人天然具備治理好村莊的個性特質和能力,而富人治村的績效到底如何,從來也沒有得到驗證。

從現代管理學的理念來看,有效管理取決於基本技能而非個人特質。技能指的是一種能夠被開發而不是天生的,並且能夠用績效證明而不僅僅是潛在的能力。在治理轉型的背景下,管理者的基本技能包括概念技能、人際技能、技術技能以及政治技能,概念技能指分析和判斷複雜形勢的能力,人際技能指管理者與其他個體和羣體良好合作的能力,技術技能指管理者必須具備的與工作相關的知識或技術,政治技能指建立權力基礎並建構合適的社會關係的能力。在村幹部的技能結構中,由於村幹部是選舉產生的,政治技能是沒有問題的,甚至過度發達,較為欠缺的是概念技能、人際技能尤其是技術技能。因此,要着力提高其知識文化水平,使其掌握一定的專業技能,提升專業化水平,才能適應治理環境的變化;否則,就會損害村民自治組織的治理績效。

由此,村幹部正式激勵系統再造和重構即村幹部職業化,既要解決村幹部的自我實現激勵,又要規避村幹部的目標替代現象,使村幹部始終圍繞村民自治組織的目標開展工作。什麼樣的人才能當好村幹部,什麼樣的人才能治理好村莊,這是村幹部激勵應解決的主要問題。轉型期鄉村社會的空心化、留守化以及半城市化,對村幹部的社會管理和公共服務能力提出了新的要求。威權型幹部已經不能適應當前基層治理的需要,依靠傳統的個人威信和非正式網絡已經無法進行有效治理。村級幹部隊伍建設必須推動村幹部由威權型向服務型轉變,即村幹部應主要依靠服務和管理能力等專業技能進行村務管理。村幹部激勵系統的再造和重構,要能夠讓村幹部在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使村幹部熱愛自己的工作,從而實現基於自我實現的激勵。

實行村幹部職業化的實質是將村幹部視為管理者而非政治人,通過激勵系統的再造和重構,引導村幹部具備必要的素質和技能,勝任其所擔負的工作,並從工作中獲得滿足感和成就感。當然,村幹部職業化作為解決當前村幹部不適應難題的一個新思路,雖然是基層治理現代化的必然要求,但其推行也不能一蹴而就,必須着眼於主要問題和關鍵環節有序推進。

重新設計科學的村幹部激勵系統,是破解村幹部不適應難題的突破口。我們已經知道,在村幹部激勵系統中,保健因素是最基本的構成部分。保健因素包括政策、行政、監督、人際關係、工作條件、薪水和安全感等。保健因素得到改善時,那些導致工作不滿意的外在因素就會減少甚至消除。當前首先要提高村幹部的薪酬待遇,目前的收入水平過低,嚴重影響了村幹部積極性的發揮,並且導致村級幹部隊伍後繼無人,只要使村幹部收入水平與當地農民外出務工收入水平基本持平,就可以大大增加村幹部職位的吸引力。在提高待遇的同時,還要運用包括成就感和責任感等內在的激勵因素,加大對現任村幹部和後備幹部的培養,使村幹部掌握現代治理所需要的基本技能;要加強思想政治和職業素質教育,使村幹部熱愛自己的工作,從中獲得價值實現的滿足感。

要處理好職業化和官僚化的關係。村幹部是一種職業,而非一種職務,職業化不是官僚化,恰恰是對官僚化的超越。目前一些地方黨委、政府推行的村幹部職業化管理,實際上是用管理公務員的辦法來管理村幹部,通過提高待遇使村幹部成為坐班的脱產幹部,但這樣做也容易導致村幹部的官僚化,更多的是與上級鄉鎮黨委、政府保持一致,而越來越脱離村民羣眾,這在税費改革後推行村幹部職業化管理的試點地方已出現了苗頭。村幹部官僚化,不符合鄉村治理和鄉村社會的特點,也不符合村民自治的內在精神,與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相關規定相悖。推行村幹部職業化管理不是為了控制村幹部,而是為了提升村幹部進行公共服務和社會治理的能力。村幹部職業化類似於經理人職業化,不應在官僚化的思路下尋求問題的解決,而應當通過市場的辦法來尋求問題的解決,並在村民委員會組織法的框架內進行運作。

要處理好專業化知識與地方性知識的關係。關於村幹部職業化管理,有一種批評的聲音認為,基層治理是基於地方性知識進行的社會治理,是熟人社會的治理,村幹部職業化管理不適合鄉土社會,是不可行的。贊同的聲音則認為,隨着基層治理向專業化治理的轉型,政府開始運用新公共管理工具進行治理,村幹部職業化管理正是對這一變化的適應。我們既不能無限誇大地方性知識的作用,也不能忽視地方性知識的作用。治理轉型要求村幹部具備現代性知識,掌握專業化的治理技術,但由於鄉村社會轉型與治理轉型的非同步性,以及鄉村社會自身的非均衡性,地方性知識在村級治理中仍然不同程度地發揮着重要作用。村幹部職業化管理要處理好二者的關係,村幹部既要掌握現代技能,又要具有豐富的地方性知識,二者並不是非此即彼的替代關係。

要建立統一的職業化村幹部人才市場。村幹部職業化管理的良性運轉需要有一大批職業化村幹部的存在,並最終形成一個職業化村幹部的人才市場,通過市場而非政府來解決職業化村幹部的來源問題。建議首先建立區域性的職業化村幹部人才市場,包括創造條件鼓勵綜合素質好的農村大學生回鄉紮根當村官,等條件成熟的時候再考慮建立跨區域甚至是全國性的人才市場。村民自治組織可面向全國招聘職業化幹部,並通過村委會換屆選舉加以確認,以利於解決廣大農村地區特別是中西部農村地區的村幹部不適應難題。

我們常講,上面千條線,下面一根針。基礎不牢,地動山搖。村幹部處在農村第一線,是做好農村工作的骨幹力量,是新農村建設的排頭兵,是農村基層治理的組織者和實施者。建設一支充滿生機和活力的村幹部隊伍,確保黨的各項方針政策和工作任務更好地落到實處,是各級黨委、政府必須着力抓好的一項重要工作。而實行村幹部職業化管理是穩定村幹部隊伍、激發村幹部幹事創業積極性的重要舉措。各級黨委、政府一定要通過創新機制,積極推進村幹部職業化管理,讓廣大村幹部在崗有工資,退休有保障,經濟上得實惠,政治上有奔頭,工作上有幹勁,不斷激發村幹部隊伍活力,為新農村建設和農村基層社會治理提供堅強的組織保證。

【第11篇】2022年11月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的調研報告

根據縣人大常委會工作要點的安排,為進一步瞭解我縣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帶領教科文衞工委,於月日至日對我縣職業教育工作情況進行了調研。調研組分別聽取了縣教體局、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相關工作情況彙報,併到縣職教中心、縣開發區部分企業實地開展走訪座談調研。現將調研情況彙報如下。

一、基本情況

近幾年來,縣政府認真貫徹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堅持“”的職業教育辦學方針,探索教育教學改革,加強基礎能力建設,職業教育有了新的發展。

一是積極宣傳引導,擴大職教招生。縣教體育、人力資源和社保局等部門認真宣傳貫徹《職業教育法》,着力營造全社會重視職教、支持職教的良好環境。面對社會上對職業技術學校能否學到真本事,就業能否保證等種種疑慮,全縣上下通過對職業技術教育優惠政策、人才需求形勢、就業信息和勞務需求信息方面的宣傳,使一部分羣眾和學生家長對職業教育逐步改變觀念。同時,各職校每年還組織教職工集中時間深入學校、學生家庭,大力宣傳職業教育法律法規和國家相關政策,動員職教對象參加職業教育,千方百計增加生源。

二是面向市場辦學,拓寬發展空間。為了使職業教育與市場需求緊密對接,結合經濟發展需要,開始逐步推行工學結合、校企合作、頂崗實習的人才培養模式,力求開設具有市場空間、就業前景看好的專業。目前縣職教中心開設了計算機應用、工藝美術、電子電工、機械加工、汽車檢測與維修、數控技術應用、旅遊服務與管理和現代農藝技術、農村經濟綜合管理、農村電器技術等專業。在省市中職技能大賽中,縣職教中心有人獲得省三等獎、人獲得市一等獎人獲得市三等獎,學校獲得市團體三等獎。

三是開展短期培訓,注重技能培養。非學歷的短期培訓,是職業教育的重要組成部分,是提高勞動者職業素質的重要形式。據縣人力資源和社保部門統計,在政府和行業企業的推動下,近三年職業技能培訓達人次,培訓工種涉及縫紉、電子電工、數控機牀、黃酒釀造、焊工、鉗工等,為我縣勞動力轉移就業和經濟發展提供了技能服務支撐。

四是加強基礎建設,提升辦學水平。縣職教中心,藉助原中學的教學資源,加快學校轉型。經過兩年多來的努力,學校於年月通過省示範中等職業學校驗收。民辦江南職校自年創建以來,投入餘萬元,不斷加強基礎設施建設,目前校園面積已達萬平米,校舍面積萬平米。新的實訓大樓和教學大樓正在建設之中。縣人力資源和社保局還積極向上爭取萬元實訓器材為職校提供實訓服務。在師資建設方面,職校通過脱產培訓、自我轉型、社會聘用等多種途徑,着力加強教師的業務培訓,努力打造一支適應職教發展的“雙師型”教師隊伍。如職校先後有名教師參加了汽車維修、機械、工程、數控、旅遊管理等5個專業的國家級職業中學教師培訓,名教師參加了省級教師培訓,選聘名優秀技術員和工程師來校長期培養年輕專業教師和擔當實訓指導教師。

二、存在的主要問題

(一)職校招生難和企業用工難現象較為突出。據統計,我縣每年國中畢業生餘人,除有相當一部分進入到普通高中學習外,再加上外出務工、縣外職業學校的爭搶生源,實際進入縣內職業學校就讀不足人,普職比遠沒有達到規定的要求。年縣職教中心和職校兩所職校實際招生只有人。同時,隨着開發區落户企業的迅速擴張,企業用工供需矛盾十分突出,主要表現是:一方面企業用工在數量上缺口較大,招工難問題開始凸現;另一方面縣內職校學生畢業後首次就業到縣外佔有較大的比例,加上所學專業、課程與企業不能有效對接,人才需求進一步脱節,企業在當地難以招到滿意的技能工人。

【第12篇】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調研報告

會計職業判斷能力調研報告

對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思考與探索

xx市糧食局

新會計準則賦予會計職業判斷較大的空間,客觀上需要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從更廣泛和開放的視角思考會計環境,以面對不斷變化、日益增多的具有不確定性的經濟事項。

一、會計職業判斷能力的培養

1.樹立會計職業判斷意識。在主觀上樹立職業判斷意識,是會計人員提升職業判斷意識並能夠正確運用職業判斷能力的前提條件。會計人員必須從過去只需根據會計制度的明確規定作簡單的是非判斷向職業判斷邁進。更新過去已形成的排斥判斷、崇尚統一的傳統思維方式,改變處理會計事項時只是按圖索驥地照以前的做法或者請示領導遵照執行,缺乏獨立職業判斷意識的模式。

2.提高會計職業判斷能力。

(1)會計人員應具有深厚的專業知識,如會計理論、會計準則、管理會計、計算機操作及數據庫、網絡技術等知識,應掌握與會計工作相關的財政、税收、貿易、金融、法律等方面的知識,這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同時,具備繼續學習新政策、法規、制度和不斷更新知識,獨立自學的能力。

(2)會計人員的職業判斷能力是在不斷訓練、長期實踐中積累形成的。會計人員除了具備一定的專業和相關知識外,還要注重多參與會計實踐,在實踐中學會分析、判斷、總結,從實踐中不斷積累從業經驗,掌握職業判斷的技能和技巧,能夠排除干擾、堅持原則,對現實中不斷出現的複雜且有不確定的經濟業務以及各種影響因素,能夠做出準確的職業判斷。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會計人員具有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而且還要求其具有高度的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

3.加強會計職業道德建設。良好的職業道德是會計職業判斷的保證,是衡量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一個標準。加強會計人員職業道德教育和強化職業道德意識,提倡和監督會計人員依法核算、實是求是、客觀公正的工作態度,是提高會計人員職業判斷能力的重要保障。隨着我國經濟的快速發展,會計環境和會計對象日益雜,會計人員應在嚴守職業道德的前提下做出職業判斷,不斷提升職業判斷能力。這樣,會計人員才能做到從原則上把握問題,從實質上認識問題,從根本上解決問題。

二、會計職業判斷的應用

1.堅持誠信原則和遵守職業道德。誠信原則是會計人員進行職業判斷的重要原則,它要求會計人員必須客觀公正地對實際發生的經濟業務作出合理合法的判斷。會計人員的誠信是經濟實體誠信的重要組成部分,只有誠信的會計人員才能客觀、真實地進行會計核算,提供正確的會計信息。職業道德是會計人員在從事職業活動中思想和行為應遵循的道德規範和準則,對正確進行職業判斷十分重要。會計人員作為特殊的行業人員,在作出職業判斷時,應以遵守職業道德為前提,認真貫徹執行《會計法》和國家有關財經法規、依法理財、客觀公正,保證會計信息真實可靠。

2.堅持獨立原則。獨立原則要求會計人員不要盲目依從管理層的意見而放棄應有的職業判斷原則,應在充分考慮自身實際情況的前提下合理借鑑其他單位對同類會計事項的處理,不要把思想限制在過去的判斷方法和結果中,以求真務實的態度對待會計職業判斷。

3.堅持合法原則。會計職業判斷只能在會計法律法規和國家統一會計制度允許的範圍內作出判斷和選擇,所選擇的會計政策和會計原則必須符合國家統一會計制度的精神實質,否則,就是違法行為,就要受到法律制裁。

4.堅持謹慎原則。要求會計人員的每一次判斷都有充足的依據為基礎、以免造成判斷失誤。在出現多個備選方案時,應按謹慎原則,對備選方案進行分析比較後選擇最優方案。

5.堅持一致性原則。要求職業判斷的依據或方法有一定的穩定性,對於不同時間出現的相同的經濟業務,無論同一個會計人員或不同的會計人員都應運用相同的判斷方法。對於法律法規或準則沒有規定的,在會計處理方法能上能下,也應遵循一致性原則。

6.熟練掌握專業知識和相關制度。會計理論、會計準則和制度以及行業財務制度、管理會計和計算機操作技能及數據庫網絡技術等知識,是會計人員應具備的最起碼的從業知識,與會計工作有密切關係的財政、税收、金融以及外語等知識是會計人員提高職業判斷能力的必要條件。會計人員不僅要面對實際工作中不斷出現的新的經濟事項,依據有關規定,作出專業判斷,並對這種事項進行記錄的備選方案。優秀的職業判斷能力不僅需要豐富的專業知識和良好的職業素質,還要有較強的綜合能力,高度敏感性和較強的洞察力,它是會計人員常識、經驗、能力和道德水平的綜合反映,要求會計人員必須不斷地更新知識,提高職業判斷意識 。

【第13篇】關於公司應屆畢業大學生職業發展狀況的調研報告

內容摘要

本次調研立足上海市電力公司團委提出的“服務企業促發展、服務青年出人才”的宗旨,着力於瞭解青年大學生個體在企業中的職業發展過程,以及自身的發展需求,進而對影響青年大學生職業發展軌跡的因素進行了深入的剖析。文末,結合企業對人才的需求,以及企業多年來對科技人才、管理人才、技術技能人才三支隊伍的培養方式,提出了具體的建議和對策,為黨團組織、企業各級對青年員工職業發展的引導、培訓,提供了較為完善的資料和一些新的思路。

關鍵詞

大學畢業生 青年員工 職業發展

上海市電力公司是1985年成立的從事電力輸、配、售的特大型企業,共有職工16000餘人。針對公司目前技術後備力量出現不足,青年自身發展需求出現新情況,我們開展了本次調研,希望能夠找到問題的關鍵所在,最終實現企業與個人雙贏。

本課題的研究對象集中在1990-20××年大學畢業的青年員工層面,共發放調查問卷1007份,回收有效問卷974份,有效回收率為96.72%。受訪者中,男性672人,佔69.1%;女性301人,佔30.9%。從畢業年份來看,分佈比較平均。從所學專業來看,基本都專業對口。

一、青年大學生人才隊伍的基本優勢

(一)年富力強,專業基礎好,普遍擁有比較高的專業職稱

公司現有員工16000餘名,平均年齡為40歲,1990-20××年大學畢業的員工年齡基本上都在35歲以下,其中以30-35歲之間最多,佔到全部樣本的55.4%。根據人口學的劃分,25-39歲是最佳的勞動年齡,無論是從學習能力、身體狀況都處於最巔峯的時候,因此即使拋開受教育水平、專業素質等因素,單從勞動力的角度來看,這部分員工也是具有較高素質的,何況他們還受過相關專業的高等教育。可以説,這部分員工是公司當前和今後若干年裏非常重要和寶貴的人力資源。

從學歷情況看,公司一直比較注意引進大學生的結構,即以本科畢業生為主,以專科畢業生為輔,同時適當引進碩士及博士。1990年以來,除個別年份外,本科生的比例始終保持在65%左右,專科生保持在33%左右,碩士及以上保持在2%左右。

從專業角度看,公司對員工,特別是那些從事高技術含量工作的員工有着嚴格的專業要求。所有進入電力公司的大學生中電氣工程專業的佔到一半以上,如果將電力系統及自動化、機械設備及工藝、機電一體化、用電監察等專業的人員也算進去,比例將超過70%。由於電網的現代化將越來越依賴計算機系統和通訊系統,公司近兩年來開始增加對這些專業畢業生的招收。就專業與工作的關係程度而言,所學專業與從事工作有緊密關係或一定關係的比例高達82%以上。

由於這些青年大學生員工的起點高,他們能夠較快地拿到中級或高級職稱。調查顯示,受訪者中擁有中級職稱的比例達55.4%,擁有高級職稱的比例達到12.4%。如果分年份來看,畢業七年後有五分之一以上的人能夠拿到高級職稱,畢業兩年以上有40%以上的人能夠拿到中級職稱。與那些沒有受過高等教育的員工相比,大學生員工的職稱晉升速度要快得多。

【第14篇】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職業教育發展情況科學發展觀調研報告

在整個教育體系中,職業教育舉足輕重。它是培養經濟建設第一線人才的主陣地,是教育為經濟建設服務的結合點。黨和國家歷來十分重視發展職業教育,特別在近幾年更是把職業教育擺在了發展經濟的戰略位置,從政策導向到經濟扶持等方面都採取了不少措施。我縣職業教育起步也不算晚,也曾有過一段輝煌的歷史,但總體上看仍然顯得薄弱,發展的過程中困難重重,存在不少問題。職業教育的發展速度與經濟建設對人才的需求形成了極大的反差制約了當地經濟的發展。在此次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活動中,我結合教育實際,圍繞當前教育發展的重大任務,深入開展調研。現把對職業教育專題調研中發現的問題及今後工作建議報告如下:

一、職業教育發展概況

(一)職業教育發展沿革

據史料記載,職業技術起源於清宣統二年(1910年)距今近百年的歷史。先後創辦過兩所農業學校和一所職業學校。農業學校開設園藝實習班,開展茶、果栽培和加工技術傳授。職業學校從請來兩個師傅為教員,教學內容是教學生紡線織布、染布等技術,學員學習大小花格子布的紡織和印染技術。享有盛名的馬鄧茶的栽培、製作加工以及振太街花布均是農業學校和職業學校傳授技術後得以提升和延續的結果。

新中國成立後,人們對文化和科技的需求更加迫切,各類文化學習班和技術培訓輔導班大量舉辦。

1958年在大辦農業中學的要求下,全縣區社辦起農業中學32校,學生712人。

1959年農業中學調整為兩個公社一校,全縣保留10校,學生220人。

1961年至1963年農業中學再度調整保留為1校(者東農業中學),學生129人。

1966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又增至5校,學生261人。在恩樂開辦了農業技術學校,學員44人。

1967年,全縣農業中學校數發展到9校,學生261人。其中縣扶持指導辦者東農業中學,公社辦勐大平掌農業中學,其餘農業中學均為區辦。

“文化大革命”期間,各級農業中學先後停辦。

1972年,縣農科所開辦一所農業技術學校,招收新生1班,40餘人,2年後停辦。

1973年,者東農業中學改為“第三中學”(普通中學)。

1978年8月,開辦“師範班”。1980年10月經思茅行署批准改建為“縣國小教師進修學校”。1985年經省教育廳備案協同省計委批准正式屬中等師範學校規格建制,開始招收全日制離職系統進修中等師範學員。1987年停招系統進修中師班,轉為在職教師崗位培訓。,教師進修學校與民族學院聯合招收函授本科漢語言文學班。同時面向社會在職幹部開展計算機應用基礎等多項職業技能培訓。

1985年,以教育部門為主,農、牧、衞生部門聯合創辦了“縣農職業中學”,同時掛“中央農業廣播學校分校”牌子。1986年開始只招國中畢業生,進而過渡成“職業高級中學”。

1986年10月,縣委、政府決定將縣農機站改辦“縣農業機械技術學校”。到1989年止,共舉辦50班(駕駛39班,管理員11班),學員2392人次(駕駛1911人次,管理員481人次)。

1991年,按板鎮成人技術學校創建。1999年6月被省政府認定為“省級示範性成人技術學校”。學校以科教興鎮、科技致富為宗旨,培訓迎着季節走,按照農閒學,立足文化、着眼技術、服務生產,全面提高農民素質的指導思想,切實抓好農村科技培訓工作。發展至今,全縣還有合格成技校2所,村成技校110所。

進入二十世紀八九十年代,直至二十一世紀初以來,社會各部門,各種組織從自己工作需要出發,紛紛舉辦各種職業技能培訓班、培訓站、輔導站等培訓機構。培訓內容增多,培訓範圍增大。縣委黨校、婚育學校、駕駛技術培訓學校、農廣校、農函大運應而生,社會化的職業教育網絡已經形成。職業教育真正成了部門單位普及業務知識,提高職工素質、職工個人提高業務水平、就業機會所必須,參與接受職業教育的意識增強、自覺性提高。

【第15篇】職業教育發展問題的調研報告

通過深入學習黨的十七屆四中全會和省委七界五次會議精神,圍繞全會的主題,着眼於我們的工作實際,做為一所國家級重點職業學校的校長,我進行了深入的調研和思考,依據多年來的工作經驗,以及各式各類的針對教職員工、學生、學員的問卷調查結果,我分條理析,甄別篩選,本着實事求是、合情合理、合乎現狀的基本原則,本着利於職業教育發展的基本原則,寫出調研報告,核心性質的問題是三個方面,一是學以致用,一是精細管理,一是硬件建設。

眼下,我區的職業教育跨入了一個新的階段,今年暑假,實現了具有里程碑意義的大合併,唐山工貿中專與古冶職教中心合併,實現了強強聯合,這在教育管理、師資配備、教學資源的合理運用上具有重要意義,但是,新情況會有新問題,我們更需要依據現實情況,調查研究,鞏固成績,找出不足,提出方案,解決問題。

以往的職業教育,粗放型管理在職業學校中佔有重要地位,分析原因是教育管理方式不科學,專業變化大,教師配備變化大,很難做到管理上的精細化。管理上的粗放,直接導致學生所學技術不過細、不過硬。兩校合併後,專業更多,教師類型更多,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是擺在我們面前的問題。

如何做到精細化管理,打造職業名校,創辦拳頭專業,培養技術過硬的優秀人才,我們曾進行過深入的思考,解決問題的辦法只有從科學的角度去考慮,去分析,針對這一問題,我校確立了立校、強校的精細化管理方案,確立了總體管理思路,制定了“1、2、3、4工程”做為工作思路。“1、2、3、4工程”就是貫徹一個體系,突出兩條主線,抓好三個重點,強調四個建設。

貫徹一個體系:貫徹iso9001質量管理體系,努力實現認證。

突出兩條主線:一是招生就業工作;二是管理的規範化、科學化、精細化。

抓好三個重點:其一是安全問題要常抓不懈;其二是迎接省教育評估督導以及省教育質量驗收;其三是焊接實訓樓的基建工程。

強調四個建設:一是隊伍建設;二是專業建設;三是文化建設;四是功能建設。

隨着這一管理思路的深入實施,必將逐步規範我校的管理,使工作深化、細化、科學化。使教育教學管理工作在波瀾不驚中得到昇華。

學以致用的問題,也是長年困擾職業教育的一個重要問題,在校所學技術知識,步入社會後無用武之地。學非所用,做為學校徒勞無功。做為社會技術人員匱乏。那麼,職業學校服務社會的技術平台作用就沒有充分發揮出來。這一問題是我們長期關注的問題,因為,它關係到我校的生死存亡,關係到我校的繁榮發展。

針對這一問題,根據對我區生產力發展水平的考察調研,我們不斷調整專業設置,並開闢途徑、尋找渠道,開動腦經想辦法,我們的具體做法是,以大企業作為依託,努力實現定向培養,以名校作為依託,努力實現聯合辦學,自xx年與首鋼技校聯合辦學以來,聯辦校已達5家。我們與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工學校簽署了聯合辦學協議,得到了市區領導的高度重視,政府副區長王俊合同志曾親自到會並講話。我們主辦了聯辦學校研討會,使“聯合辦學互利雙贏”更具規範化、長效化,為我區學生就業開闢了新領域。

在教學上,學校組織骨幹教師分別到南廠技校、機械技校和山海關橋樑廠高級技校進行參觀、學習、交流。通過走出去使大家不僅找出了自己的差距,同時也發覺了自身的優勢。在吸收消化的同時努力做到揚長避短,逐步縮短與名校的差距。從學校的長遠發展出發,積極支持鼓勵老師進修學習,學校努力爭取名額派老師外出學習、交流,先後有教師到石家莊、天津、遼寧、寧夏、江蘇等地學習。我校王海棠老師09年9月到11月在德國進行為期6周的學習交流,成為我市職業學校教師赴德學習第一人。還聘請了20餘位企業高級技術人員來校做兼職教師,這樣,我校的師資隊伍得到進一步優化,我們的教學活動與企業需求就更加貼近,逐步實現學校與企業的無縫對接。

對於我校在學以致用方面所做的努力,已取得了很大成效,但與理想狀態還有距離,我們必將揚長避短,將學以致用做為教學的主體要求力爭達到完美境地。

硬件設施曾一度成為制約我校發展的瓶頸問題,教育設施的落後,使我們無法跟上現代職業教育的節拍,知識在更新,技術更是日新月異,欲善其事,先利其器。在以往問卷調查中,師生反映最為強烈的便是實習工位不全,設施落後,對此,為了增強學校發展後勁,我校不等不靠,主動出擊,四處奔波跑項目,千方百計找資金,努力加大在育人環境、實訓設施等方面的投入。在上級領導的大力支持下,09年“國債”項目,投資900餘萬元新建焊工實習大樓和宿舍樓以及相關配套設施完成,交付使用,我校將新增建築面積5000平米;為了進一步改善實訓條件,經過艱苦努力,我們在市局爭取到了60萬元專項資金,此項款項將全部用於購置焊接和機加工設備。同時,在上級領導的支持下,我校又在積極申請2022“國債”項目,主要用在電工專業的升級改造,努力打造品牌專業、特色專業。

兩校合併後,由於專業多,硬件設施不齊備的現象仍然存在,依然需要我們加緊努力。力求合乎職業教育要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diaoyan/r3pqz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