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市科技局工作總結多篇

市科技局工作總結多篇

市科技局工作總結多篇

【第1篇】市科技局五五普法階段工作總結

一、切實加強領導,明確工作責任

為把普法宣傳教育工作落到實處,市科技局切實加強對普法宣傳教育工作的領導,將法制宣傳教育工作列入重要議事日程,調整、充實、完善了市科技局普法宣傳教育工作領導機構和辦事機構,制定年度計劃和工作實施方案,落實領導責任制,明確工作任務和責任。以提高依法執政能力為重點,廣泛開展普法宣傳教育活動,把全體幹部職工的思想統一到“依法行政、依法執政、依法辦事”上來,增強法律素質和法律責任,為全面落實推進依法治市進程,構建和諧亳州、平安亳州,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

二、強化法制宣傳教育,提高幹部職工法律素質

1、開展機關幹部學法活動。我局採取集中學與分組學相結合、專題輔導與自學相結合、專門學習與會議安排相結合等方式有計劃、有重點的部署相關法律法規知識的學習任務,重點圍繞《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進步條例》、《中華人民共和國促進科技成果轉化法》、《行政許可法》、《安徽省科學技術進步條例》、《專利法》、《合同法》、《行政訴訟法》等法律法規學習。採取做試卷、聽講座、看錄像、辦培訓班等形式,加大對機關工作人員法制教育培訓。每年積極組織局機關執法、普法人員參加省、市組織的各級各類法制學習及講座。

2、為了適應普法工作的需要,我局建立健全了組織制度、學習制度、責任監督制度等各項工作制度,普法逐步走上制度化軌道。科技局將遵紀守法和崗位法律知識掌握情況作為技能素質必備內容,列入公務員年度績效考核的德、能、勤、績、廉計分標準。還將領導幹部學法、職工學法及法律考試情況與任職、晉升、年度工作目標考核相掛鈎,把政策法律素質作為幹部選拔任用的重要指標。

3、面向社會開展普法宣傳。在近期市、縣兩級科技部門聯動的“農民科技書屋”工程中,我局要求在為農民科技書屋配備的書籍、音像資料中要有一定比例的法制宣傳資料。同時,我們還配合司法局等單位,在“科技活動周”、“12.4”法制宣傳日、“4.26”知識產權日等重要日子作為宣傳普法的重點時節,廣泛開展大規模的宣傳諮詢活動。利用懸掛宣傳橫幅、開辦法制宣傳欄、發放宣傳資料、座談會等形式,着力營造濃厚的普法氛圍。

三、認真貫徹《行政許可法》,加強機關依法行政工作

1、我局在不斷推進局領導幹部和公務員法制宣傳教育的同時,致力於在法律法規與實際工作開展的結合上下功夫,建立健全行政許可受理、審查、聽證、對被許可人的監督檢查、行政執法責任及其責任追究制等制度。及時公佈全局的行政許可事項目錄,切實提高依法行政和文明執法水平。

2、認真清理行政許可項目。按照《行政許可法》要求及上級有關精神,對科技局的行政許可項目進行了清理,做到該下放的下放,該廢止的廢止。

3、對有執法權的科技局下屬二級機構專利局和地震局,按規定對履行行政執法的4位機關幹部進行了培訓,行政執法證正在辦理過程中。

行政執法投訴方面,由於在行政許可、行政執法中,嚴格按照法律法規依法行政,依法執法,依法許可,目前未接到一起行政執法、行政許可投訴案件。

近年來,我局的“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在市委、市政府領導下,在市法制辦的指導下、在局領導高度重視下,不斷推進行政執法責任制,不斷加強行政執法隊伍教育管理,“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做到了年初有安排,年中有檢查佈置、年末有總結。今後,我局將進一步加大“五五”普法和依法行政工作力度,為全面落實推進依法治市進程,構建和諧亳州、平安亳州,營造良好的法治環境。而不懈努力。

【第2篇】關於市科技局年度科學技術發展的工作總結

一、20xx年工作總結

20xx年,全市科技工作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着力調結構轉方式促發展,不斷優化科技創新環境,整合科技創新資源,加快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建設,積極建設科技創新服務平台,推進政產學研用協同創新,為建設美麗中國先行區提供有力科技支撐。

(一)優化科技創新環境。一是制定出台科技政策。印發了《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在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科技計劃項目、專利質押的貸款、研發儀器設備補助等方面加大獎補力度。出台了《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設立天使投資基金,培育市場主體,推動大眾創業、萬眾創新。二是宣傳解讀培訓政策。通過舉辦全市科技創新實務培訓班、政策宣傳解讀會等形式深入全市科技系統、科技型企業、市經開區和永佳集團解讀省“1+10”創新驅動政策、《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和《xx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等創新政策。三是獎勵自主創新成果。召開了全市科技創新獎勵大會,總結近兩年科技創新成績,表彰獎勵33項科技獎項目和個人。組織12個項目申報20xx年度省科技獎,獲二等獎3項、三等獎2項。四是創新科技活動周。開展科普大篷車展覽暨科學健身、醫療衞生健康諮詢和計生科普服務、科技“四進”、科普設施向社會開放等系列活動,普及科技知識。五是謀劃“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徵集“十三五”重點項目,編制“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初稿。

(二)加快產業結構優化升級。一是積極對上爭取項目。對上爭取77個研發項目獲2100萬元省專項資金支持。黃山金暉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與陳小源教授合作的團隊通過安徽省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評審、考察和公示。二是大力開展獎勵補助。開展了xx市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申報工作,對獲得國家、省重大科技計劃項目、產學研合作、國家級和省級研發機構、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型企業和高新技術企業、科技成果轉化等予以獎勵補助,共資助80個項目516萬元。三是高新技術企業快速發展。全市累計共有74家國家高新技術企業,其中今年新認定22家,佔總數的29.73%;1-10月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產值130.9億元,同比增長0.1%,實現增加值33.0億元,同比增長3.7%。四是加強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組織“國家火炬黃山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的複核工作。加強國家火炬黃山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省車用儀表及電器、機牀工具、新型電子元器件、光電顯示等五大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建設。五是開展科技成果和技術合同登記。共受理登記77家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申報的115項科技成果,同比增長55%。1-11月,全市累計登記技術合同41項,合同金額1135.6萬元,技術交易額1135.6萬元。

(三)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一是創新平台作用顯現。依託4家省院士工作站和73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平台,匯聚各領域專業技術人才1300餘名,推動了新材料、茶產業、徽文化等特色產業的技術協同創新。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獲省科技廳績效評價優秀等次。新組建了“安徽省鋁包鋼複合材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9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二是創新載體建設不斷強化。針對黃山產業特色和技術需求,黃山茶產業技術研究院與企業開展聯合攻關和協同創新,以技術鏈的創新推動產業鏈的融合,推動茶產業結構調整升級,年度績效考核優秀,獲市科學技術合作獎。黃山學院和我市新材料產業優勢企業共同成立黃山精特塗層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為地方優勢產業塗層新材料的科技研發、成果轉化、技術與信息和人才培訓開展綜合服務。三是加強科技孵化器建設。“向上·徽商創業園”、xx區電子商務產業園、休寧高新電子產業孵化器等一批科技孵化項目落户。1-10月科技企業孵化器入孵企業達91家、新增10家,前三季度在孵企業技工貿總收入達6696 萬元。黃山科創高新技術創業服務有限公司通過20xx年度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市級績效考核,獲得100萬元運行經費補助。四是搭建科技金融平台。設立專利權質押的貸款工作專項補償資金,4家企業通過專利權質押的貸款獲得融資共550萬元。睿基新能源科技獲得廣發信德投資等3家投資機構股權投資7000萬元,目前到位資金6000萬元。與郵儲銀行聯合開展“雙創貸”金融業務,為科技型小微企業提供金融支持。黃山科創聯合xx區農村商業銀行推出在孵小微企業個性信貸需要的融資產品。

(四)推進政產學研用合作。一是推進“雙百雙行”系列活動。以“百家企業高校行”和“百名專家企業行”為主題,組織60餘家企業赴中科院合肥應用技術研究所、中科院海洋所、華東理工大學、南京林業大學、省農科院、浙江衢州氟硅研究院、黃山學院等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對接,解決技術難題40餘項,轉化科技成果20餘項。二是籌辦我市第七屆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為舉辦我市第七屆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開展政產學研合作、科技金融合作簽約,舉行“互聯網+”專家報告會、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年會和黃山茶產業質量提升科技論壇,集中展示我市產學研合作成果。三是深化與浙江大學科技合作。共建浙大黃山技術轉移中心,探索符合黃山主導產業發展的先進技術轉移、轉化新模式,形成產學研全方位合作。採取校企合作、成果產業化、技術團隊和人才培訓基地等多種形式實施科技合作項目,加強浙江大學優勢學科與xx市主導產業的科技交流與協作,促進科技成果產業化。

(五)深化科技惠及民生。一是提升現代農業科技水平。以項目為引領,推進農產品品質提升,開展太平猴魁、祁門紅茶、黃山毛峯的精深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項目,制定省級標準1項,研製生產線2條,改造低產茶園11萬畝,建立生態型高效茶園3萬畝,項目示範區茶農人均增收超過1500元。圍繞香榧、菊花、泉水養殖等特色農產品開展良種繁育和質量安全技術集成運用與示範,為農業綠色增效提供科技支撐。深入xx縣流口村、xx縣定潭村、xx縣三村村、xx縣塔坊鄉走訪種養大户、開展現場技術指導。舉辦茶園高效栽培與管理技術講座,發放資料6000餘份。二是加強可持續發展試驗區建設。推進xx縣國家級、xx縣省級2個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積極探索以文化、旅遊、生態、科技四位一體發展模式,圍繞文旅產業、生態工業、特色農業加塊推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目前兩個實驗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重點新產品13個,高新技術產品40個。三是助推科技文旅深度融合。以項目為支撐,組織開展了徽州傳統建築聚落的適應性改造提升和新徽式建築營造技術研究示範,以“智慧的旅遊”為目標,開展了面向移動互聯網的旅遊服務應用研究。開發徽文化元素旅遊工藝品,拓展科技在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硯等產業化技術集成示範,獲專利18項,加強傳統技藝傳承與創新。四是加快民生科技創新步伐。圍繞人口與健康、資源與環境、公共安全、防災減災等民生科技問題,加強新安道地藥材規範化種植、景區生活廢水綜合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生物多樣性資源保護等公益性關鍵技術研究和推廣應用,讓更多科技成果惠及民生。

(六)全力推進創新創業。一是提供政策保障。出台《關於發展眾創空間推進大眾創新創業的實施意見》,從推進眾創空間和孵化器建設、優化創新創業環境、落實創新創業扶持政策、拓寬創業投融資渠道四方面推動我市眾創空間建設。二是學習借鑑創客先進經驗。組織全市科技管理部門赴南京參加華東地區眾創空間培訓,學習眾創空間建設業務知識,組織相關單位赴杭州夢想小鎮、“馬鞍山青年眾創空間·小馬夢工場”、深圳柴火眾創空間、南京珠江路眾創市集等項目,學習先進經驗,拓寬眾創空間建設思路。三是啟動我市眾創空間建設。在黃山徽文化產業園5000平方米“xx市夢工廠”(一期)正在啟動。依託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500平方米的“黃山創客驛站”、向上徽商創業園的創業小鎮、黃山學院創新創業實踐基地的大學生創業園等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眾創空間項目正在籌劃中。四是組織參加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組織我市22家科技型企業、3個創新團隊參加第四屆中國創新創業大賽安徽賽區總決賽,黃山富田精工獎優秀獎;祁門黃山電器獲得安徽賽區三等獎,進軍國家總決賽。

(七)加強知識產權保護與利用。一是加強專利申報。1-10月我市專利申請量為921件,其中發明238件,增幅16.1%;全市專利授權量790件,其中發明125件,增幅98.4%;全市發明專利有效量為370件,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量為2.73件,位居全省第7位。全市專利電子申請率達93.6%。二是推進科技與金融結合。與屯溪農商行、徽商銀行、郵儲銀行、市擔保公司對接推進專利權質押的貸款工作,祁門新飛電子通過專利權質押獲祁門農商行貸款300萬元,琦源管業已到期的專利權質押的貸款獲批續貸。多維生物科技、瑞興電子、光明茶業、謝裕大茶業公司、昌輝模具、日基焊接等已與市擔保公司簽訂專利權質押反擔保合同。三是爭創知識產權品牌。xx縣作為全國六個區縣之一入選國家傳統知識知識產權保護示xx縣,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躋身全國知識產權示範企業行列。四是強化專利行政執法。聯合市工商局、市版權局等部門開展聯合執法,共出動執法人員36人次,檢查流通領域場所30多家,商品5000餘件,查處假冒專利16件,調處專利侵權糾紛7件。

二、20xx年工作謀劃

(一)工作思路

圍繞創新驅動戰略,按照“調轉促”的總體部署,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為動力,以推動產業轉型升級為主線,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抓手,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環境,整合科技資源,發展創新載體,為各類創新主體提供科學有效精準服務,提升科技支撐經濟轉型發展水平。

(二)工作目標

全年新申報高新技術企業10家,工程技術研究中心 4家,創新型(試點)企業 5家,省級民營科技企業10 家,省級院士工作站1家。強化茶產業和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建設,推進科技成果產業化,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增加值比重明顯提升。以專利權質押貸融資為突破助推科技金融深度融合,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達3.2件。力爭申報成功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1個。

(三)工作舉措

一、在創新政策落實上謀突破。以各類園區、特色產業基地、科技企業孵化器為重點,以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民營科技企業、科技型中小企業為主要服務對象,精準對接國家、省、市有關創新驅動發展、經濟轉型發展各類科技政策,幫助引導企業用好省“1+10”、市“1+12”的扶持政策,落實高新技術企業税收優惠、研發費加計抵扣等各項科技政策。圍繞深化科技體制改革,注重創新政策的引導,通過採取基金投資、借轉補、事後獎補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研發設計、上市融資、招才引智、技術進步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投領域。對應全省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經費後補助制度。圍繞“調轉促”目標認真謀劃十三五科技發展規劃。與統計部門合作,紮實做好rd投入統計工作,掌握全市科研活動總量,為決策提供科學支撐。創新開展全市科技活動周,提高科技工作的顯示度和社會影響力。

二、在調結產業結構升級上謀突破。全力推進國家火炬黃山軟包裝新材料特色產業基地,省車用儀表及電器、機牀工具、新型電子元器件、光電顯示五大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二次創業”。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成熟期、成長期、初創期三種類型,分別選擇10家科技型企業進行點對點培育,力爭在培育期內成為高新技術企業。加強工程技術研究中心、院士工作站等創新載體建設,對已組建的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的進行績效考核和驗收。圍繞轉型升級、綠色增效、質量安全、精準扶貧深入實施農業科技創新四大工程,繼續把茶產業作為發展現代農業的重點,支持龍頭企業開展物聯網技術示範應用。開展品種選育和高效繁育技術創新,以龍頭企業為核心、專業合作社為紐帶、家庭農場為基礎推動農業科技成果轉化,強化科技支撐。指導xx縣在完成省級可持續發展實驗區的驗收基礎上,積極申報國家可持續發展試驗區。

三、在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上謀突破。依託市科技成果轉化促進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搭建政產學研用合作平台,圍繞我市優勢產業,分批組織相關領域與高校院所開展產學研合作專場對接,解決企業技術難題和需求。依託生產力促進中心、科技企業孵化器、技術轉移中心等科技服務機構,搭建科技中介服務平台,強化創新服務功能,提升創業孵化服務水平。做實浙江大學技術轉移中心工作,圍繞與浙大合作協議內容,組織產學研對接活動;聯合市人才辦舉辦企業科技創新人才專題培訓班,引導高層次科技人才團隊在黃山創新創業,開展技術轉移活動。深化與中科院合肥技術創新工程院的合作,在成果轉化平台、創新載體、特色產業基地、創客孵化器等方面深化合作,推進協同創新。

四、在服務創新創業上謀突破。突出眾創空間建設謀劃工作,以黃山徽文化產業園為依託,力促“xx市夢工廠”首個眾創空間項目儘快落地黃山經濟開發區。圍繞我市優勢產業,開展“雙創”三年行動計劃,支持建設創業實訓孵化基地,孵化一批省級自主創業實體。圍繞孵化機構、眾創空間內種子期、初創期科技型企業,“創客”企業;大學生創辦種子期科技型企業;創新創業大賽優秀項目,開展天使投資基金項目的篩選推薦工作,協助融資擔保公司建立基金項目庫。營造有利於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的良好環境,舉辦xx市首屆創新創業大賽。

五、在科技項目管理上謀突破。以科技管理改革為引導,突出科技項目的前期調研、篩選培育、跟蹤管理、嚴格驗收的管理模式,認真執行權力清單和科技報告制度,嚴格執行《xx市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及其經費使用管理情況監督檢查實施方案》,發揮項目經費“四兩撥千斤”的作用,促進黃山創新發展。密切跟蹤國家、省、市最新科技政策動態,結合我市優勢產業,積極對上爭取政策扶持資金,為企業創新發展做好服務。

六、在科技金融融合上謀突破。探索與銀行、擔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業統借統貸平台和風險補償機制,開展借轉補、聯保聯貸等融資服務,聯合郵儲銀行黃山支行開展“雙創貸”“助保貸”服務,助力小微企業發展。支持“股權+銀行貸款”投貸聯動的融資服務模式,推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擴大知識產權質押的貸款在全市的覆蓋面。深化科技保險試點,建立服務科技保險的綜合機制,加大對科技保險財政支持力度。

七、在知識產權保護上謀突破。認真落實《xx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試行)》,組織實施市級發明專利產業化計劃項目。執行好《xx市專利權質押的貸款資助辦法》,搭建專題銀企對接平台,做好專利權質押的貸款政策解讀和組織協調,力爭實現貸款額3000萬元。提升發明專利申請量,重點做好戰略性新興產業知識產權工作,加大引導企業申報發明專利力度。實施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促進工程,構建中小微企業知識產權委託管理平台、知識產權交易平台。研究制定專利權拍賣交易規則,與拍賣機構合作,以拍賣的形式促進專利權流轉,切實增強專利權變現能力。健全和完善知識產權維權工作,繼續推進貫標試點,培育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加大專利人才建設,提高專利聯絡員的業務水平。

三、“十二五”科技創新工作概況

“十二五”期間,科技創新能力顯著提升。全市300餘個科技項目共獲得國家、省1.7億元資金支持,其中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專項資金項目14項獲3300萬元資金支持。全市共申請專利5251件,其中發明專利1281件;共獲授權專利3531件,其中發明專利346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年均增長率均達20%以上。取得科技成果268項,獲省科學技術獎20項,其中一等獎1項、二等獎6項、三等獎13項。建設國家級創新平台3個,省級院士工作站4家,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3個。xx市躋身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一)科技創新環境不斷優化

1、制定出台創新激勵政策。制定《關於進一步加快創新型城市建設的實施意見》、《關於提升自主創新能力加快區域創新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xx市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xx市天使投資基金管理辦法》、《xx市自主創新專項資金管理暫行辦法》、《xx市專利發展專項資金管理辦法》、《xx市專利權質押的貸款管理辦法》和《xx市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管理辦法》等激勵政策,設立自主創新專項資金、創新型城市建設專項資金、科技創新扶持專項資金和天使投資基金等專項科技經費,加快推進科技創新。修訂出台《xx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和《實施細則》,大幅提高獎勵標準和獎金額度。

2、加大科技創新激勵力度。召開兩屆全市科技創新獎勵大會,總結科技創新成績,表彰市科技獎獲獎項目和個人,營造科技創新氛圍,推進科技創新步伐。共表彰市科學技術獎62項,其中突出貢獻獎2人,產學研合作獎2項、科學技術進步獎58項。會同財税部門落實税收優惠政策,高新技術企業累計享受所得税減免優惠達1.91億元,開展研發費用税前加計扣除審核,核定研發費用超3億元。“十二五”期間,市科技計劃項目立項106個,共資助資金1200餘萬元。20xx年,全市科技支出佔財政預算支出的比重達2.38%,其中市本級達2.42%。

3、加強宣傳培訓管理。建立企業聯繫點制度,深入基層宣傳解讀創新激勵政策,做到“全覆蓋”、“四瞭解”,即高新技術企業走訪全覆蓋,瞭解企業發展狀況、瞭解政策落實情況、瞭解技術需求、瞭解改進工作的意見建議,着力解決企業與政策的“最後一公里”問題。每年舉辦全市科技創新實務培訓班2-3期,引導企業加強政策學習,規範研發資金使用,完善研發體系建設。

(二)高新技術引領轉型升級

1、高新技術產業持續發展。“十二五”期間,全市高新技術產業實現總產值557.3億元,較“十一五”343.11億元增長62.4%。認定國家高新技術企業74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6家、國家創新型企業1家,省創新型(試點)企業18家、省民營科技企業238家、省高新技術產品227項,培育壯大了黃山永新股份有限公司等一批省內外有影響的知名高新技術企業。綠色包裝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成功躋身“國家隊”,新建新型電子元器件和光電顯示2個省級高新技術產業基地,共有省級以上高新技術產業基地5家,20xx年基地實現總收入66.44億元,利税7.62億元。

2、高新技術項目成效顯現。“十二五”期間,承擔國家火炬計劃高新技術產業化示範項目13個,帶動電子信息、綠色軟包裝、裝備製造等產業優化升級;44個企業獲得國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創新基金項目47個,共獲得國家資金支持3806萬元;實施安徽省科技攻關計劃21個,獲省級財政支持700萬元;組織實施市級科技計劃項目51個,資助研發經費629萬元。高新技術項目的實施,為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增添新的活力和後勁。

(三)現代農業實現快速提升

1、加快農業創新載體建設。組建全省首家茶產業技術研究院,創新運行模式,組建“黃山茶產業技術研究院”,已有31家茶企業入駐,並獲2022-20xx年度xx市科技合作獎。研建“黃山茶產業技術創新網”,將xx市茶葉科技資源和企業信息進行有序管理,通過穩定的網絡環境安全高效地為用户提供服務的一體化平台系統,提供科技在線服務、品牌推廣、企業鏈接,選派6名副高職稱技術人員深入茶企提供服務。以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專家大院為依託,幫助農業企業實現多種形式的科技合作與交流,促進科研成果更快、更多、更好地應用於農業生產。截止目前,全市已有農業類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3家、農業科技專家大院38家,涉及茶葉、菊花、蔬菜、特色養殖、農產品加工。xx區、xx區等5個區縣榮獲安徽省國家農村信息化示範省建設示xx縣(區)。

2、開展農特產品優質高效安全生產示範。以項目為引領,實施國家農轉資金項目和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13項,獲國家資金1540萬元,開展太平猴魁、祁門紅茶、黃山毛峯、菊花等特色農產品精深及清潔化加工關鍵技術研究與產業化開發,建立適宜不同生產條件的農業優質、高產、高效安全生產技術體系,重點支持茶葉、菊花、等高效栽培與產業提升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農藥殘留控制、高效安全生產技術研究與應用,規模化與標準化生產技術研究與集成。開展皖南花豬、泉水魚等特色畜禽水產健康養殖關鍵技術研究與示範。

(四)創新支撐現代服務業發展

1、科技與文旅深度融合。以旅遊信息化建設為引領,開展“智慧黃山”統一集成系統研究開發,為未來的景區物聯網信息集成打下良好的基礎和提供基礎平台支撐。加強傳統技藝傳承與科技創新,開發徽文化元素旅遊工藝品,提升徽雕工藝品的技術含量,加速徽州四雕、徽州漆器、徽墨、歙硯等產業化技術集成示範,提高了20%的生產效率。圍繞“吃、住、行、遊、購、娛”等旅遊要素,產學研協同創新,開展面向移動互聯網和移動終端的旅遊服務應用研究,延伸旅遊產業鏈,產生良好的經濟社會效益。

2、徽州古民居保護科技水平有效提升。組建了以中國工程院院士劉加平為核心的院士工作站和省徽派建築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先後舉辦了“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科技論壇和“徽派傳統民居保護利用國際論壇”,加強與清華大學、同濟大學、安徽建築大學、英國、奧地利等國內外院校的合作交流。組織開展“百村千幢”古民居保護利用工程關鍵技術攻關,申請專利、軟件著作權4項,編制技術導則和技術規程9項,出版專著2部,發表論文3。

(五)創新保障可持續發展

1、強化科技融入可持續發展。探索文化傳承、生態保護、旅遊開發和民生髮展四位一體的可持續發展模式,加快推進區域經濟轉型升級,持續改善民生民計,努力實現經濟社會可持續發展。推進文旅產業發展,促進以旅遊為主導的現代服務業轉型發展,加強資源管理和利用,建設最適宜人居和最適宜旅遊勝地,實現協調可持續發展。發展生態工業,堅持綠色、低碳、可持續發展,圍繞旅遊商品開發、山區資源綜合利用、高新技術產業着力發展生態工業,大力推動傳統產業高端化、低碳化、智能化改造,兩個實驗區擁有高新技術企業15家,創新型(試點)企業3家,重點新產品13個,高新技術產品40個。發展現代農業,圍繞茶葉、菊花、油茶、香榧、毛竹特色優勢農產品、清潔化養殖、有機食品生產加工等重點,引導科技創新要素向產業集聚。

2、推進黃山生態環境保護。圍繞生態功能區建設,發揮科技在生態旅遊資源的保護、開發和可持續發展中的支撐作用。不斷提升新安江流域污染控制水平,組織開展流域水資源保護、面源污染治理關鍵技術以及濕地資源保護技術研究和示範推廣,實施綜合整治技術項目,新安江出境斷面水質大部分指標常年保持二類水及以上標準。開展松材線蟲防控、景區高山濕地保護、太平湖岸線修復等科技攻關。開展黃山風景區生活廢水綜合利用、餐廚垃圾無害化處理工藝等技術的研究,並已進行推廣應用。針對主要農業污染物畜禽糞便、生活垃圾、污泥污水和作物秸稈等,開展資源化利用及污染物零排放技術研究,開發有機固體廢棄物處理處置系統和環保型農村生活垃圾處理設備,在美好鄉村建設中進行示範應用,改善農民生產生活條件,鄉村生活垃圾處理率達90%。

3、促進公共安全及防災減災技術研究與應用。圍繞黃山風景區雷電、地質災害預警和應急處置開展技術攻關,徵集技術需求,通過省市科技攻關項目實施,促進相關行業部門科技創新能力提高和技術進步,提高政府處置突發公共安全事件能力,為全面建設和諧社會提供可靠的科技保障。

(六)協同創新平台建設提速

1、積極推動“雙百雙行”產學研合作。組織開展以百家企業高校行和百名專家企業行為主題的“雙百雙行”產學研系列活動,連續成功舉辦5屆xx市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科技成果轉化對接會已成為我市科技成果轉化對接的重要平台,有力助推科技成果對接與轉化,我市先後與12家國內知名院校簽訂戰略合作框架協議,共徵集技術需求685項、科技成果1994項,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225個,項目達產後產值30億元以上。

2、加強科技創新平台建設。全市先後組建黃山風景區管理委員會安徽省院士工作站等4家省院士工作站,與中科院童慶禧院士等4名院士為首的人才團隊合作,開展旅遊信息化、古民居保護利用、新材料、茶葉檢測等技術領域技術研發,推進優勢產業快速發展。創新合作模式,依託新材料、茶葉優勢企業和高校院所優勢資源,成立黃山茶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和黃山精特塗層新材料產業技術研究院有限公司,以企業為主體,創新平台為支撐,政府為引導,開展茶產業和新材料產業關鍵技術的研發與推廣。組建省、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73家,建立健全市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績效考核制度,對考核優秀的中心予以表彰獎勵。成立安徽省軟包裝材料產業技術戰略聯盟,開展軟包裝行業共性關鍵技術合作攻關。

3、加快創新創業平台建設。積極扶持創新創業主體,推進“大眾創業、萬眾創新”,市財政出資2000萬設立天使投資基金,重點支持市本級科技含量高、創新能力強、商業模式新的種子期、初創期企業。2022年,xx市科創高新技術創業服務有限公司被科技部認定為國家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現擁有孵化場地2.2萬平方米,在孵企業91家,畢業企業33家。20xx年,引進浙江向上創業投資管理有限公司成立向上·徽商創業園,孵化面積1.8萬平方米,入孵企業14家。積極開展科技與金融對接,安徽泰達新材料股份公司獲安徽興皖創業投資有限公司4000萬元風險資本注入,黃山科宏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獲中國孵化器創業投資有限公司3600萬元科技風險投資。建成安徽省“科技路路通”xx市、xx縣2個創新服務站,為創新主體提供各項服務。

(七)專利創造保護水平不斷提高

1、專利創造能力大幅提升。“十二五”期間(載止20xx年9月),全市共申請專利5251件,其中發明專利1281件;共獲授權專利3531件,其中發明專利346件。專利申請量、授權量年均增長率均達20%以上。每萬人口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到2.64件,超額完成每萬人發明專利擁有量翻一番的目標任務。規模以上工業企業專利申請比率達60%以上,90%以上高新技術企業、創新型企業和規模以上企業都擁有核心技術和自主知識產權,其中黃山永新股份公司榮獲取20xx年度全省發明專利百強企業。70%以上的專利申請和授權在企業實現轉化實施,專利本地轉化率達70%以上。積極開展專利權質押的貸款,4家企業獲得350萬元貸款支持。獲省核心專利產業化計劃項目6個、省發明專利優秀獎2個。2022-20xx年,黃山學院連續三年躋身全省大專院校職務發明專利授權前十強。

2、專利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與市工商局、市版權局聯合開展知識產權行政執法協作,建立聯合宣傳培訓機制、信息溝通機制、聯合執法機制,增強知識產權執法工作實效。設立中國(安徽)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黃山分中心,為公眾免費提供知識產權諮詢服務和法律援助。各區縣均成立知識產權局,出台相關政策文件,知識產權工作體系逐步完善,專利管理水平進一步提升。休寧、xx縣入選國家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區),xx區、休寧、xx縣為省知識產權工作示xx縣(市、區),xx區為省知識產權強縣工程試點縣(市、區)。推行實施《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國家標準,2家企業獲省第一批企業知識產權管理規範推行試點工作優秀單位,5家企業列入省第二批貫標試點單位。企業品牌創建積極,全市共有1家全國知識產權示範企業,2家全國知識產權優勢企業,4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5家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單位。

四、“十三五”工作打算

(一)發展思路

按照“調轉促”的總體部署,以科技體制改革為源動力,以增強產業核心競爭力為主線,以大眾創業、萬眾創新為新使命,以戰略性新興產業集聚發展為突破口,不斷改善科技創新環境,整合科技資源,加快科技創新基礎條件建設,發展創新載體,促進企業成為創新主體,為支撐我市轉型升級注入新的活力,加快形成具有黃山特色的區域創新體系。

(二)發展目標

到2022年,力爭高新技術產業增加值佔規上工業比重達到40%,規上工業企業研發機構覆蓋率達到40%,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達到5件,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超過100家,創新環境更加優化,創新體系不斷完善,創新能力大幅提升。

(三)主要舉措

1、科技體制改革深化行動。一是落實完善科技扶持政策。結合實際認真研究省委、省政府支持創新驅動“1+10”政策和市委、市政府“1+12”政策體系,注重創新政策的引導,通過採取基金投資、借轉補、事後獎補等等方式支持企業開展研發設計、上市融資、招才引智、技術進步等,引導社會資本投向創投領域,重點支持科技型企業發展。落實好科技成果的使用權、處置權和收益權“三權”管理改革,將不涉及國防、國家安全、國家利益、重大社會公共利益的科技成果全部下放給項目承擔單位。二是推進科技管理改革。跟蹤國家深化科技體制改革進展,創新科技管理理念,建設統一的市級科技管理運行平台、科技計劃管理信息平台,建立專業機構管理項目機制,聯合監察、財政等部門實施“項目、經費、績效”三方評估的管理辦法,克服重立項、輕監管等弊端。對接全省科研項目和資金管理改革,建立科技經費後補助制度。三是組織實施科技重大專項。把產業發展做為“調轉促”的重要載體,着力實施綠色包裝、車用儀表、機牀工具、平板顯示、電子元器件等省級產業基地的科技重大專項。建立完善重點工作、重大項目跟蹤調度、情況通報、信息發佈等機制。通過5年努力,力爭打造一批平台,集聚一批人才,轉化一批成果,提升一批產業。

2、科技創新能力提升行動。一是深化政產學研用合作。深化“百名專家黃山行,百家企業高校行”的產學研合作,鋪設好專家與企業家的最後一公里。通過院士工作站、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產業技術研究院等研究機構,引進柔性人才和科技成果,培養企業本土人才。加強高層次創新人才引進和培養,通過短期聘任、技術合作、科技融資、技術入股等方式,吸引一批“候鳥專家”、“飛行博士”。通過創新要素的集聚引進一批符合我市產業發展方向、科技含量高、成長性好的科技型企業和科技領軍人才、高層次創新團隊。深化與浙江大學產學研合作,建立浙江大學黃山技術轉移中心,引導浙大先進技術、成果轉化落户黃山。二是加速科技成果轉化應用。支持企業與科研院所、高等學校建立聯合開發、優勢互補、成果共享、風險共擔的產學研用合作機制,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推動一批高新技術和實用技術成果轉化,鼓勵企業引進、消化吸收和再創新,推動企業加快技術創新步伐,掌握一批核心關鍵技術,提升企業技術水平。三是強化知識產權運用和保護。貫徹落實《安徽省專利條例》,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降低侵權行為追責門檻。出台xx市專利獎獎勵辦法,強化對成果轉化、應用型發明專利的獎勵。深入推進專利權質押的貸款,認真執行《xx市專利權質押的貸款資助辦法》。

3、科技創新創業服務行動。一是加快發展眾創空間。以培育小微企業為目標,大力發展眾創、眾包、眾扶、眾籌等新型創新創業模式,創業苗圃、創業咖啡、創新工場等新型孵化形式,拓展孵化器空間範圍,構建一批低成本、便利化、全要素、開放式的眾創空間,建設若干國家級、省級創客空間等新型孵化器,2022年覆蓋全市。二是大力培育高新技術企業。按照成熟期、成長期、初創期三種類型,每年分別選擇10家科技型企業進行點對點培育,力爭成熟期企業1年內、成長期企業2—3年內成為高新技術企業。

4、科技金融深度融合行動。一是探索與銀行、擔保公司合作共建中小企業統借統貸平台和風險補償機制,開展借轉補、聯保聯貸等融資服務,與郵儲銀行黃山支行聯合開展“雙創貸”合作,助力小微企業發展。二是支持“股權+銀行貸款”投貸聯動的融資服務模式,推行知識產權質押融資模式,擴大知識產權質押的貸款在全市的覆蓋面。三是深化科技保險試點,建立服務科技保險的綜合機制,加大對科技保險財政支持力度。四是完善科技金融服務體系,建立集科技政務、股權融資、債權融資、第三方評估等一體的科技金融服務平台。

【第3篇】市科技局“村村通”工程工作總結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積極貫徹區、州兩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利用‘村村通’等模式,加快信息進村入户,促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進程”的精神,經過積極爭取,我市被列入自治區首批農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試點縣市,市科技協調投入資金近30萬元,配發80台光彩農家寶信息機,實現我市“科技網絡到鎮,科技信息到村”的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目前,我市的“村村通”工程已全面啟動,為更好的發揮“村村通”信息機的作用,市科技局已於近期完成了分批組織對免費發放信息機單位的信息員進行操作培訓,培訓時間14天,培訓內容包括機器註冊、信息下載、發佈及基本的網絡知識及操作技巧等。

一、思想重視、認識到位

近幾年,我市大力實施“科教興市”戰略,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步伐不斷加快。xx年,我市獲得了國家科技進步先進市稱號,90%以上的鄉鎮步入區、州科技進步先進行列。同時,科技興農也取得了顯著成效,農業科技得到快速發展,農業內部結構進一步優化,確立了優質米、蔬菜、食用菌、養殖業四大農業支柱產業。但是,在發展的同時,我們清醒地看到,目前我市農業技術力量薄弱,生產技術落後,特別是農業信息化水平低等因素嚴重製約了我市農業生產的發展和農業效益的進一步提高。為此我們與北京光彩農業信息網絡技術有限公司合作,依託該公司自主研發的“中國農業科技信息進村入户系統(spec)”,該系統是最適合農村的全國星火農村技術市場信息(應用spec系統),村村通側重農業信息及技術資料的快速便捷傳輸,網絡終端安裝簡便、易用、好用、實用、實效,能有效解決“農村一公里”問題,有效解決農村信息閉塞問題。在全市實施農業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建立起一個有效的信息蒐集和發佈平台,就能極大地促進農業和農村經濟的持續快速健康發展,使廣大農民得到實實在在信息實惠。

二、具體措施

“村村通”工程信息機培訓總結

在市委、市人民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在上級業務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為積極貫徹區、州兩級黨委、政府關於“加強農村科技信息服務網絡建設,利用‘村村通’等模式,加快信息進村入户,促進農業和農村信息化進程”的精神,經過積極爭取,我市被列入自治區首批農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試點縣市,市科技協調投入資金近30萬元,配發80台光彩農家寶信息機,實現我市“科技網絡到鎮,科技信息到村”的農村信息網絡建設。目前,我市的“村村通”工程已全面啟動,為更好的發揮“村村通”信息機的作用,市科技局已於近期完成了分批組織對免費發放信息機單位的信息員進行操作培訓,培訓時間14天,培訓內容包括機器註冊、信息下載、發佈及基本的網絡知識及操作技巧等。

一、前期準備工作

1、依據米泉市的實際情況和信息機的主要功能,制定設備分配方案

(一)鄉鎮及行政村

序號鄉鎮及行政村配套設備數

1古牧地鎮15套

2長山子鎮17套

3羊毛工鎮12套

4三道壩鎮15套

5鐵廠溝鎮8套

6柏楊河鄉3套

合計70套

(二)市直機關及站所

序號單位名稱配套設備數

1市農業局1套

2市種子站1套

3市農技站1套

4市獸醫站1套

5市草原站1套

6市林業推廣站1套

7市農業產業化辦公室1套

8市科技局2套

9市勞動就業局1套

合計10套

全市鄉鎮、行政村、市直機關及站所合計配套設備數:80套

2、為確保“村村通”工程籌設哪項利實施和最佳運行效果,制定米泉市農村科技信息“村村通”工程運行管理辦法(試行)

3、在充分徵求意見的基礎上,針對農家寶信息機318型的具體操作以及北京光彩農信平台的利用,本着使信息機操作員熟練掌握操作技能,發揮信息設備的最大效益的目的,制定培訓計劃。

二、培訓過程

首先請專業技術人員講解信息機的註冊、信息下載、發佈及基本的網絡知識和操作技巧,培訓採取集中理論授課、上機操作、分散實地指導與上機練習相結合的方式進行。

【第4篇】市科技局工作總結

一、今年科技創新情況

預計全市實現規模以上高新技術產品增加值840億元,增長22%;申請專利7000件,增長12%;啟動了42個海外團隊引進項目;新增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21家,總數達到121家。我市130個項目榮獲省科技獎勵,佔獲獎項目總數的39%,其中一等獎16項,佔一等獎總數的52%。我局被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特派員工作先進集體”,市知識產權局被國家知識產權局和公安部授予“全國知識產權執法保護先進集體”稱號,我市被批准為國家知識產權工作示範城市。

1.圍繞“保增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國家重大科技專項申報取得新進展。中科院科儀中心有限公司等單位的“90-65nm等離子體增強化學氣相沉積設備研發與應用”等5個項目,列入ic裝備重大科技專項,申請國家撥款33082萬元。組織機牀集團等10餘家單位的20多個項目參加數控機牀重大專項競標,其中16個項目有望立項,申請國家撥款1.5億元。中低熱值燃料r0110燃氣輪機研製及其在igcc電站中的工程應用示範項目正式獲得科技部立項,已獲得國家撥款1.3億元,渾南新區與中電投合作建立示範電站的協議已簽署。

關鍵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在ic裝備的薄膜材料製備、光刻、真空獲得關鍵部件、傳輸部件等領域不斷取得進展,6英寸pecvd國產化率超過70%,已實現銷售,12英寸pecvd技術攻關正穩步推進。機牀集團實現了國產中高檔數控機牀應用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加工集成電路裝備零部件,填補了國內空白。東軟集團研發生產的數字醫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實現出口。目前,在先進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領域,我市已有60餘項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

促進企業發展的科技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按照“保增長”要求,在科技型企業培育、研發中心建設、國外研發機構引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納入《市支持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中,併為12個區、縣(市)的51家科技型企業落實補貼經費710萬元。啟動了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為防鏽包裝、嘉華電力、波音飼料、申元氣壓機等一批企業解決了科技創新難題。

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工作深入推進。組織實施了104個產學研合作項目,企業和科研機構累計完成投資7.62億元。組織實施了“數字化裝備設計製造技術”等一批重大科技成果推廣轉化項目。

2.圍繞促發展,優化科技創新環境

優化科技金融環境。出台了《市鼓勵高新技術企業改制進入代辦股份轉讓系統掛牌管理暫行辦法》,搭建了高新區科技投融資服務平台。目前,已有11家企業簽訂了進入新三板市場協議,5家企業完成了股改,4家企業完成報批准備工作,為我市爭取新三板試點城市奠定了良好基礎。棋盤山泗水科技城集合信託債發行準備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已確定營口銀行發行理財產品、新華信託承擔信託集合工作,並已正式上報省銀監局。該集合信託債擬發行5000萬元,支持綠谷生物公司等5家企業,這種政府引導、擔保公司擔保的方式,為我市中小企業開闢了新的融資渠道。推動市政府與中國進出口銀行簽訂了合作協議,將在設立創業投資引導基金、成立中國進出口銀行分行等方面開展合作。舉辦了市科技企業融資項目銀政企對接會,華夏銀行、浦發銀行等12家金融機構及近百家企業代表出席了會議,推介的70多個項目總投資達69.4億元,資金需求22.7億元。

優化科技政策法制環境。《市科技進步條例》於今年3月1日起正式實施,成為我市科技創新工作的綱領性法規。《市專利促進條例》通過了市人大常委會的審議,發佈了《市知識產權戰略綱要》,啟動了《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的制定工作。圍繞高新技術產業會議的籌備,開展了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政策研究,起草了《關於加快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若干意見》初稿。

優化科技創新社會環境。舉辦了科技周、知識產權宣傳週等活動。以“攜手建設創新型城市”為主題的科技活動周組織科普展覽及競賽等活動60多項,特別是“依靠科技應對危機展”宣傳了機牀集團等一批企業依靠科技應對挑戰的典型實例,突出了科技創新在戰勝危機中的積極作用;知識產權宣傳週舉辦3大系列25項專題活動,全市近百萬市民近距離感受知識產權的魅力。

3.圍繞“重民生”,加強農業科技進步

啟動了市科技特派員示範工程“青年農民上大學”第六期培訓班,錄取來自11個區(縣、市、開發區)、96個鄉(鎮、街道)、211個村的345名學員。加強對結業學員的跟蹤服務,支持創辦實體31個、組建農民專業技術協會45個,建立專業合作社80個。選拔54名農民進入農業大學、農業職業技術學院進行專業技術培訓。圍繞各區、縣(市)特色優勢產業,組織農村科技講師團開展農業適用技術培訓109場,培訓農民12187人次。

組織農業大學10名專家組成科技特派團服務新民市特色蔬菜產業,指導菜棚3萬餘畝,露地蔬菜7.2萬餘畝,推廣新技術18項,引進試種蔬菜新品種30個,培訓農民1000餘人次。此外,省農業科學院花卉所、農業大學食品學院科技特派團(組)服務沈北新區花卉特色產業和新大地集團等都取得較好效果。

積極扶持東亞種業、偉嘉牧業等農業科技企業提高產品市場競爭力,東亞種業的“富友”商標被評為中國馳名商標,航天新陽速凍設備公司承擔的國家農業科技成果轉化項目“蔬菜速凍加工設備開發”通過科技部的驗收考核。

4.圍繞增活力,深化科技對外開放

開展海外研發團隊申報工作,我局向省人事廳推薦的20個項目入圍。積極推薦有突出成果的專家團隊申報省友誼獎和市玫瑰獎。在全市徵集了60個海外研發引進和引進消化吸收再創新項目,其中10個項目獲得我市國際科技合作專項支持。重點海外團隊引進項目進展順利,中科院金屬所與英國羅羅公司聯合開展的飛機發動機葉片鈦鋁合金合作研發項目,被列為今年2月份温--總理出訪英國的簽約項目。積極參與“德中同行——走進”活動,邀請20位德國和我國材料領域的知名學者參加了中德先進材料與技術研討會,搭建了兩國材料科學領域的交流合作平台。制定下發了《促進技術產品出口行動方案》,打造服務平台,培育龍頭企業,推動我市技術產品出口。

積極克服金融危機和甲型流感的不利影響,成功舉辦了XX年東北亞高新技術博覽會和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振興東北投資高峯會。全國政協副主席、科技部部長萬鋼,全國人大常委、民建中央副主席辜勝阻等領導出席展覽和會議。東博會展覽面積近3萬平方米,設展位XX個,參展單位483家,參展項目1199項,其中,國外項目387項,佔參展項目總數的32%。國內廈門、寧波等20個城市的21個代表團1020人,東北亞5國和其他16個國家63個代表團630人蔘展,參觀人數近4萬人次。參展企業產品交易額14.2億元,簽約項目689項,簽約金額69.6億元,吸引外資6300萬美元。東博會品牌效應進一步顯現,成為東北亞地區科技經濟交流的重要平台。中國風險投資論壇—振興東北高峯會邀請了78家海內外風險投資機構參會,300個項目在會上進行了對接。

【第5篇】市科技局2022年度工作總結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我市科技局緊緊圍繞××經濟社會發展目標,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重點,加快推進創新型城市建設,科技工作取得了新的成效。再次被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並榮獲“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城市”和“江蘇省製造業信息化科技工程示範市”。現將2022年科技局

(二)以培育創新平台為手段,着力提升科技創新能力

2.引導科技創業平台建設。圍繞有利於產業集聚及產業鏈延伸,加強專業科技孵化平台建設,培育、孵化一批在產業鏈上具有節點作用的科技型中小企業。今年初,我們在參觀考察、調研論證的基礎上,按照“提升質量、促進產業化”的要求,會同東南經濟開發區科學制訂了科技創業園建設規劃,提交市委、市政府研究。同時認真貫徹江蘇省、蘇州市《關於加強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隊伍建設的意見》和《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實施辦法》、“姑蘇創新創業領軍人才計劃”等政策,大力組織實施企業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和培育計劃。江蘇中科龍夢科技有限公司總經理張福新博士列入江蘇省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獲專項獎勵100萬元;龍芯產業化團隊、超級雜交粳稻育種技術研究組、有機氟產品研發課題組、含天然植物化粧品開發團隊等列入了蘇州市重點創新團隊。

3.支持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為有效集聚行業科技資源,促進資源與信息共享,圍繞高分子新材料、電器機械、紡織服裝等行業,建立推進產業集聚的公共服務平台。今年,××檢驗檢疫局綜合技術服務中心的“江蘇金屬材料及製品分析測試中心”列入了省科技公共服務平台建設計劃,實現了我市省級公共服務平台零的突破。××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的“特色產業基地服務平台建設”列入了蘇州市創新服務體系建設計劃,××市華信科技有限公司的“面向特色產業基地基於asp技術的綜合服務平台建設”列入了蘇州市指導性計劃。同時,針對全市特色產業科技創新發展要求,依託市生產力促進中心,着手建設市級重點項目——科技創新產業信息服務平台。該平台主要以專利、標準、成果和科技期刊、檢索工具、報告等基礎文獻為依託,實現企業用户的自主上網信息資源聯合檢索和全文下載,為企業提供高效、便捷、準確、及時、低成本的服務。

(三)以科技致富農民為己任,紮實推進新農村建設

2.培育科技富民龍頭。加快推進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建設,在農林局等部門的大力支持和配合下,做好了園區的迎檢工作,園區發展高效農業、致富農民百姓的作用日益顯現。突出重點,多措並舉,建設了一批科技富民龍頭,各鎮的農業科技示範園和星火龍頭企業、農業科技型企業進一步發展壯大,帶動輻射作用得到有效發揮。江蘇田娘農業科技有限公司與南京農業大學結成了緊密型產學研結合體,組建了蘇州市級工程技術中心“田娘新型肥料研發中心”,共同承擔多項國家級、省部級、市級科技項目,“田娘”產品也從單一的有機肥料發展成為有機肥料、生物有機肥料、有機無機復混肥料三個系列10多個產品。青葉農藝有限公司擁有連棟塑料大棚40個,年產紫蘇100噸,產品全部出口日本,年創匯近百萬美元。新港農產品產銷有限公司通過新技術開發,新產品引進更新,科技示範作用日益顯現,根據蘇南地區及南京、上海等城市對高品質綠葉蔬菜的需求,以及歐美、日本等國對綠葉蔬菜進口量增加的市場需求,開發利用先進實用栽培技術,加強產品質量控制和管理,企業化運作,品牌銷售,超市配送、出口蔬菜的產業化體系已基本形成。

3.推進科技富民示範。圍繞節約資源、減少能耗、改善人居環境等重點,開展節能、節電、節水型住宅、新能源利用、人居環境優化等關鍵技術的集成應用研究與示範,重點支持建設了6個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科技綜合示範村。支塘鎮蔣巷村被科技部確定為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村(試點),通過建設優質綠色稻米生產基地,生態綠化與水環境修復技術示範、村莊太陽能技術示範、住區生活垃圾資源利用技術及高效低成本污水處理和循環利用技術示範、養豬場沼氣工程等一系列科技示範工程項目,已成為“生產發展、生活富裕、鄉風文明、村容整潔、管理民主”的蘇南社會主義現代新農村典範。辛莊鎮嘉菱村的“農村太陽能照明示範工程”項目,安裝太陽能路燈50盞,對我市新農村建設過程中推廣利用清潔能源起到較好的示範作用。同時針對社會發展過程中的突出問題,重點圍繞科技強警、節能減排、水環境治理等方面組織實施科技攻關,取得了顯著的社會效益。

一年來雖然我們取得了不少成績,但還存在着一些問題和不足:科技創新氛圍還不夠濃烈,創新環境有待進一步改善,創新創業政策普及面還不廣,創業園等科技創新載體相對滯後,科技中介機構建設進展不快。企業科技創新意識還不強,很多企業自主創新能力缺乏,高新技術企業佔全市規模企業比例僅為8,企業技術開發費佔銷售收入的比例僅為1.5,二年來落實技術開發費抵扣的企業僅55家,其中高新技術企業僅46家。知識產權生產轉化能力仍需加強,全年申請專利雖然超過了3000件,但發明專利佔比不到10。這些問題亟需引起重視並改進。

二、2022年科技1.把握“四個注重”。一是科技工作的重點在立項目的基礎上注重營造創新環境。要綜合運用項目、資金、人才、政策、載體等多種手段集成推動科技創新,組織和調動更廣泛的創新創業資源,調動全社會的創新創業積極性,着力營造濃厚的創新創業氛圍。二是科技資源的配置在關注項目和成果的基礎上注重人才培養。把人才隊伍建設放在科技工作的突出位置,加大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養和引進力度,以人才確定科技項目,以科技項目培養人才。三是科技創新的視野在面向內部挖潛的基礎上注重外部資源乃至國外資源的利用。加大開放性配置科技資源力度,大力拓展產學研合作領域,推進國內外技術轉移,引進國內外研發機構。四是科技條線的精力在重視投入的基礎上注重科技產出。以(三)發揮引領支撐作用,實現科技對經濟社會發展的新貢獻

1.做大高新技術產業。以新一輪高新技術產業“雙倍增”計劃實施為推動,根據我市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特點和趨勢,加快培育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壯大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組織高分子新材料、電氣機械領域的共性關鍵技術科技專項,實施科技攻關,力爭實現重點突破,取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能支撐和帶動產業基地發展的關鍵及共性技術成果,帶動特色產業整體提升。以企業聯合為對象組織實施重大專項,支持和引導企業進行專業化分工和產業配套,做專做強,逐步形成錯位發展優勢。發揮基地集聚效應,實施“百家科技創新示範企業培育計劃”,加快特色產業基地骨幹企業的培育,形成梯型培育工作機制,實現骨幹企業現有基礎上的數量級倍增。加快太陽能光伏產業、電子信息等新興產業的培育,在各級科技計劃中加強引導,形成一批帶動區域經濟發展的“科技小巨人”,在條件成熟的基礎上,申報國家級特色產業基地,推進我市高新技術產業健康持續發展。努力提高高新產值在全市規模企業產值中的比重,提高民營企業在高新技術產業中的比重,提高高端產業和智力型產業在高新產業中的比重,爭取08年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增長60,佔全部工業比重再提高5個百分點。

2.做特農業科技園區。圍繞建設國家農業科技園區,着力推進農業現代化、產業化和可持續發展,發展具有現代特點、產業特長、江南特色的優質高效農業。運作好核心區,發揮培育功能。重點開展出口蔬菜、設施花卉與瓜果、種豬、名特優水產品等新品種引進和種養新技術的研究和示範,逐步形成四個中心,即:肉製品加工中心、禽製品加工中心、出口蔬菜加工科技示範中心、農業科技示範推廣中心。建設好示範區,發揮示範功能。重點加快水稻、水產、蔬菜和農機等五個農業科技示範園建設,按照“七個一”標準(聘一批專家,依託一個實體,圍繞一個產業,開發一個項目,具備一定硬件,有一個培訓場所,有一套完整制度),建成產業帶動作用顯著,具有“專家基地農户”模式的農業科技示範園。拓展好輻射區,發揮推廣功能。建設一批專業性強,特色明顯,具有一定科技含量的鎮級農業科技園,創新示範推廣機制,形成一業一園、一鎮一園格局。同時要加快規模經營產業化步伐,在引進、集成高新技術的同時,吸引、培育、孵化一批現代農業科技型企業,通過發展農業龍頭企業,建立綜合性示範基地、名特優農產品生產示範基地,加強園區及我市主要農產品深加工及產業化技術的引進消化與研究創新,培育優勢產業和拳頭產品,國家農業科技園區力爭通過科技部考核驗收。

3.做強知識產權培育保護。按照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的建設要求,以“三為”(為創新成果護航、為創新研發引航、為創新戰略闢航)為目標,以“三聯動”(與創新聯動、與創牌聯動、與創優聯動)為手段,制訂知識產權發展戰略,實施試點城市建設方案。進一步健全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形成與社會主義市場經濟體制相適應並符合國際規則的知識產權工作管理體制及運行機制;培育、發展、引進、規範知識產權服務機構,提高服務質量和服務水平。把知識產權工作納入技術創新全過程,強化政策導向,逐步完善以形成自主知識產權並獲得市場效益為目標的技術創新機制,提高企業的專利申請面,力爭消滅規模企業“零專利”、高新企業年度專利“零申請”、重大項目企業專利申請“零大户”。深入實施企業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積極培育企業專利大户,推動專利申請尤其是發明專利快速增長。知識產權人才隊伍建設再上新台階,全市重點規模型企業均配備專利工作人員,基本形成一支適應知識產權發展需要的高素質的專利管理、執法、服務隊伍。向國外申請專利有新的突破。知識產權保護和執法力度明顯加強,專利保護法制環境逐步形成。加快培育擁有自主專利權的重大技術項目及其產業化,示範帶動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產業的形成和發展,專利產品產值佔工業產品產值的比重、高新技術產品產值中擁有自主知識產權的比重明顯提高,專利技術對經濟發展的貢獻率顯著提高。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穩步增長,三種專利結構進一步優化,發明專利申請量顯著提高。

5.做實社會發展科技示範。深刻領會以人為本、全面協調可持續的實質內涵,緊密銜接國家、省、蘇州市重大科技項目,積極引導和推動社會發展科技工程示範。着力推進新農村科技示範村建設,舉行新農村科技示範啟動儀式,在現有6個示範村的基礎上,各鎮(場)都建立各自不同類型、不同特色的科技綜合示範村,通過政策引導支持超級稻示範、耕地質量提升示範、外向型蔬菜生產示範、生態農業示範、標準化生產基地建設示範、鄉村清潔工程示範等,以科技綜合示範村建設輻射、示範、帶動周邊村的新農村建設。全面推進節能減排科技支撐行動,圍繞建築節能、新能源應用、清潔生產、固廢物資源化等節能減排重點領域,推廣節能減排關鍵技術,培育扶持節能減排科技創新示範企業,加大節能減排技術的集成應用和工程示範。加大對重點行業環境治理的科技支持,從源頭上控制污染物排放;加強農業污染治理和麪源控制,農業廢棄物的污染治理和綜合利用,推廣低成本先進實用技術;加強工廠廢水治理,突出工業廢水治理技術推廣應用中的共性技術難題攻關;加強城鎮生活污水治理,提高科技對污水處理能力;加強重點水域生態系統的重建、修復工作,改善環境生態功能。加大公共安全的科技支持,以食品安全、社會安全、生產安全、衞生健康為重點,實施惠民工程科技示範項目,解決重大技術問題,開發和提供科技監測及預警手段,努力打造民生科技。啟動可持續發展實驗區建設,為建設和諧××作貢獻。

(四)提高科技創新服務能力,實現全市科技工作的新提升

1.加強科技項目管理。要認真學習、研究、分析上級科技部門的科技計劃體系,緊密銜接各級各類科技計劃指南,進一步加大項目的申報力度,實現爭取上級項目的量增質升。要切實加強科技

【第6篇】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總結

一、今年科技創新情況

1.圍繞“保增長”,提升企業創新能力

關鍵技術攻關取得新突破。在ic裝備的薄膜材料製備、光刻、真空獲得關鍵部件、傳輸部件等領域不斷取得進展,6英寸pecvd國產化率超過70%,已實現銷售,12英寸pecvd技術攻關正穩步推進。機牀集團實現了國產中高檔數控機牀應用國產中高檔數控系統加工集成電路裝備零部件,填補了國內空白。東軟集團研發生產的數字醫療正電子發射斷層掃描儀實現出口。目前,在先進製造、電子信息、新材料等五大領域,我市已有60餘項產品達到世界先進技術水平。

促進企業發展的科技政策得到有效落實。按照“保增長”要求,在科技型企業培育、研發中心建設、國外研發機構引進等方面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和實施細則,納入《市支持企業發展促進經濟增長若干政策措施》中,併為12個區、縣(市)的51家科技型企業落實補貼經費710萬元。啟動了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為防鏽包裝、嘉華電力、波音飼料、申元氣壓機等一批企業解決了科技創新難題。

【第7篇】xxx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總結

安大(馬鞍山)研究院。緊緊圍繞我市重點發展的鐵基新材料、高端裝備製造等戰略性新興產業,深化產學研合作,引導企業與高校、科研院所組建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以戰略聯盟為主體,凝練並實施一批具有前瞻性、帶動性的重大科技專項,提升產業技術創新能力和發展層次。集聚國內外研發創新資源,組織開展系列產學研對接活動。

七是抓服務體系建設,提升科技服務的能力和水平。實施“育苗造林”工程,利用高校、科研院所資源,主動選育一批孵化項目。完善創業導師建設和管理辦法,擴充創業導師隊伍,全面加強創業導師體系建設。加快推進科技創新創業公共服務平台建設,積極引進科技服務中介機構入駐,完善“一站式”服務大廳功能,投入運行高新技術成果(專利)展示交易大廳,積極打造“技術轉移、科技諮詢服務、科技文獻信息平台”等三大服務品牌。掛牌成立生產力促進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和縣、含山分中心,將創新創業服務功能進一步向縣區、開發區延伸。

八是抓農社領域科技創新,構建區域科技創新體系。制定出台鼓勵農業科技創新的政策措施,加快發展現代農業。組織實施糧油豐產與精深加工、蔬菜保鮮貯運與加工、水產品生態養殖與加工等農業科技專項,加強新品種開發及相關配套技術的研發、集成和應用。啟動市級農業科技示範園區培育工作,組織推薦當塗現代農業示範園、和縣台灣農民創業園申報省級科技示範園區。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積極培育認定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和科技示範(試點)村。圍繞資源環境、公共安全等領域,加強公益性技術研究和應用,積極發展民生科技。

九是抓科技創新環境,營造良好的創新氛圍。開通網上申報系統,組織召開全市科技獎勵大會,表彰一批創新先進個人和創新團隊。緊扣科技工作重點,加大信息新聞宣傳力度,積極宣傳科技工作的新亮點、新舉措,展示科技工作的新形象、新業績,進一步提升信息新聞宣傳的層次、範圍和影響力。堅持把科學普及和科技創新作為科技工作的“一體兩翼”,深入開展科技活動周和“四下鄉”等大型科普活動,進一步激發全社會創新創業熱情。組織企業參加高交會、自主創新要素對接會等各項展示活動,充分展示我市科技創新的最新成果。

十是抓作風,不斷加強機關自身和幹部隊伍建設。認真落實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和“一崗雙責”制,紮實開展局屬事業單位公共權力規範運行預警機制工作。深入推進黨務公開和政務公 開工作,傾力打造“陽光科技”。注重加強幹部隊伍自身建設,鼓勵幹部職工加強學習,不斷提高自身綜合素質和業務能力,爭做學習型人才。切實轉變機關作風,創新工作方式,深入基層、深入一線調查研究,掌握實情,變管理為上門服務,變被動服務為主動服務,變事後服務為超前服務,以更加昂揚的精神風貌、更加堅定的信心、更加務實的工作作風迎接新挑戰,創造新業績,實現新突破。

xxx市科技局2022年工作總結

一、2022年工作總結

2022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市科技局按照科技倍增計劃要求,設定了“確保目標、努力目標和奮鬥目標”三套目標,自我加壓,負重奮進,全力推進,取得明顯成效,連續第7次被國家科技部評為“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全市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突破500億元,達到535億元,增長20%以上。專利申請2449件、授權1379件,分別增長100.4%和 65%。登記技術合同381項,技術合同交易額3.3億元,位居全省前列。

2022年,我們主要抓了以下幾個方面工作:

一是高效推進國家和省級高新區申報工作。在市委、市政府主要領導和分管領導的高度重視和親自指導下,我局把慈湖國家高新區申報工作作為一項重點工作,集中力量,全力以赴,先後多次赴國家科技部、省科技廳彙報工作,爭取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經過不懈努力,國家高新區申報工作取得突破性進展,順利通過科技部組織的現場考核評審,進入科技部向國務院報批升級的第一批次。快速推進博望省級高新區申報工作,取得重大突破,省政府已正式批准同意籌建,籌建期間有關政策比照省級高新區執行。目前,我市已擁有3家省級高新區。

二是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先後摸排確定了50家企業作為高新技術企業重點培育對象,通過開展培訓、上門輔導等措施,組織指導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品和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取得顯著成效。市科技局被評為全省高新技術認定管理工作先進集體。全年新增高新技術企業39家、國家火炬計劃重點高新技術企業5家、高新技術產品110個。組織成立新材料等5個高新技術產業專項規劃編制專家組,編制完成5個領域的技術發展指南。穩步推進高企複審工作,55家高新技術企業通過複審。積極開展創新型企業培育認定工作,新認定民營科技企業16家、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27家。國星生化、三聯泵業2家企業被列為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馬鋼被列為國家創新型企業。加強特色產業基地建設,國家新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在全省率先通過複核。

三是認真抓好科技項目申報和科技成果管理工作。以產學研合作和科技成果轉化及產業化為重點,編制年度市應用技術研發資金安排方案並下達市科技計劃。圍繞我市產業需求,加強項目頂層設計,凝練申報省級 以上科技計劃項目75項。55個項目被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立項,爭取資金7860萬元。其中,國家創新基金項目18項、國家“十二五”科技支撐計劃3項、國家863計劃1項,國家火炬計劃2項、國家重點新產品計劃3項。組織25家企業31個項目申報2022年度省科技獎勵,16個項目通過評審正在公示,其中馬鋼“重載鐵路列車用車輪鋼及關鍵技術研究”、中鋼礦院“露天轉地下開採平穩過渡關鍵技術”、驚天液壓“多功能液壓破拆裝備及應用”等3項科技成果被推薦為一等獎,這是我市歷年來獲得一等獎項最多的一次。

四是不斷深化政產學研合作。不斷加強與高校的溝通和聯繫,與安徽師範大學建立全面合作關係。聘請了波蘭盧布林工業大學管理學院院長愛華.博賈等10名國內外專家擔任市政府經濟顧問。順利完成第五屆市政府決策諮詢委換屆工作,圍繞全市經濟社會大局,全面完成《馬鞍山城鄉一體化路徑問題研究》等6項軟課題研究工作。同時,組建了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選聘了85名專家教授、企業界人士、離退休專家領導及市專業招商小組成員,成立了6個專家工作小組,召開多次小組會議和組長會議,研究並提交了13份研究報告。積極創新產學研合作方式,依託安康菌業組建“安徽省食(藥)用菌產業技術創新戰略聯盟”;大力推進院士工作站組建工作,科達潔能與清華大學教授、工程院院士嶽光溪及其團隊正式簽約,組建了我市第三家院士工作站。成功舉辦上海-馬鞍山數控機牀專題產學研對接會、上海大學科技園區­­—馬鞍山市企業技術交流會等產學研對接活動16次,簽訂產學研合作項目63項。

五是加快推進農社領域科技進步。加強農業領域科技計劃項目申報與管理,推薦申報省級以上科技計劃16項,其中9個項目獲批立項;10個省級以上項目通過驗收。當塗縣、雨山區順利通過省科技特派員試點縣(區)驗收。加強農業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新培育“金城米業”等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8家、認定和縣善厚鎮早林村等市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村10個、批准“新臨農貿”等市星火學校4家,有針對性地舉辦培訓班110期,開展訂單或定向技能培訓、創業培訓、農村先進實用技術培訓近6000人次。培育農村科技服務能力顯成效,神農種業被評為“三農科技服務金橋獎”先進集體,石小平等7名同志被評為先進個人。成功舉辦科技活動周,組織開展280多項形式多樣的科技科普活動,吸引了近20萬 名羣眾參與,有力提升了全民科學素質。快速推進“三館”工程建設,全年完成投資2.1億元,主體工程結束,展教工程監理招標、布展招標以及展品招標全面完成,展品及布展的深化設計正在進行之中。

六是持續加強創新創業創意載體建設。市科創中心與馬鞍山師專等高校聯合建立3家大學生創業工作站,並在全省率先成立了創業導師團隊;新引進入孵企業22家,其中留學生、大學生企業10家,畢業企業8家,在孵企業94家。生產力促進中心榮獲“第五屆金橋獎先進集體”稱號,“一站式”科技服務大廳投入使用,新引進5家科技中介服務機構入駐,“科技路路通”馬鞍山分中心建設初見成效,高新技術成果(專利)展覽展示大廳建設基本完成。生產力促進中心博望分中心、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博望分中心掛牌成立,科技服務體系進一步向縣區延伸。合工大(馬鞍山)高新技術研究院建設穩步推進,與我市10餘家企業開展技術合作,承擔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0項;研究院機械工程和工業工程碩士班已經開班,將為我市培養工程碩士40餘名。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步伐加快,新組建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14家、市級重點實驗室10家;科達潔能等4家企業獲批組建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國星生化 “雜環化學省級實驗室”、馬鋼“高性能結構鋼材料及安全控制安徽省重點實驗室”獲批組建。

七是圓滿完成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建設工作。加強知識產權工作體系建設,掛牌了縣區知識產權局,在全省率先成立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制定出台我市知識產權實施意見。積極開展企業試點示範,培育認定市級知識產權試點(示範)企業15家,華菱汽車、三聯泵業等5家企業列入省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培育工程。國外專利申請、國家專利獎申報工作實現歷史性突破,申請pct5件,3項發明專利獲國家專利優秀獎。國家知識產權試點市創建各項任務全面完成,順利通過考評驗收,得到考評組高度評價。強化知識產權培育和宣傳,將知識產權納入全市領導幹部、公務員及科技人員培訓計劃;與安工大聯合建立知識產權與創新方法培訓基地;組織知識產權專家、專利代理人、律師等相關人員成立講師團,深入開展知識產權宣傳培訓和服務指導工作。加大知識產權保護力度,深入開展知識產權“雙打”行動,市知識產權局被評為全省專項行動先進集體。

八是紮實推進機關自身建設。嚴格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強化“一崗雙責”,紮實開展“以人為本、執政為民”主 題教育活動,全面完成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工作。正式啟動公共權力規範運行預警機制,完成職權清理、流程圖製作和廉政風險點排查工作。深入開展創先爭優活動,積極開展“三民一促”、書記帶頭大走訪和“組織部長三走進三服務”活動。組織開展慶祝建黨90週年系列活動,邀請專家宣講黨的十七屆五中、六中全會精神和市“十二五”規劃、中共黨史,組隊參加慶祝建黨90週年紅歌演唱會。繼續加強機關效能建設,嚴格落實機關效能禁令,把“四要四不”作為全體幹部職工的行為準則。全面推進政務公開和黨務公開工作,市科技信息網每週更新信息確保20條以上,進入市直門户網站信息更新先進行列。堅持依法行政,認真履行法定職責,全面完成《市科技局全面推進依法行政工作五年規劃》、《市科技局“六五”普法規劃》編制工作。紮實做好人大議案、政協提案辦理工作,2件人大議案、4件政協提案如期辦復。此外,新聞宣傳、工青婦、老幹部、保密、統計、人才、民族宗教、文明創建等各項工作都取得了新成績。

二、2022年工作安排

2022年,是“十二五”承上啟下的一年,也是科技工作加快發展的關鍵一年。我們將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中心工作,謀篇佈局,找準工作的着力點和突破點。

總的指導思想是:牢固樹立“大科技、大開放”的理念,跳出科技抓科技,跳出區域抓科技,跳出部門抓科技,全面夯實基礎、局部謀求突破,加快產業升級、打造創新品牌。

總的思路是:圍繞一條主線,優化兩個佈局,增強三大能力,提升四個比重。

圍繞一條主線,也就是圍繞“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一江兩岸協調發展”這一主線,全面推進科技創新,加快建設創新型城市。

優化兩個佈局,也就是優化區域創新體系空間佈局、優化各類創新資源配置佈局,逐步形成“一核(科技創新集中區)三園(慈湖高新區、市高新區、博望高新區)多基地”的發展格局。

增強三大能力,也就是增強企業創新能力、產業創新能力、產學研結合創新能力。

提升四個比重,也就是提升研發經費支出(r&d)佔地區生產總值比重,着力解決科技創新潛力不大的問題;提升高新技術產業佔規模以上工業的比重,着力解決高新技術產業比重偏低的問題;提升高新技術產業中新興產業的比重,着力解決新興產業發展不快的問題;提升農業科技投入佔研發投入 的比重,着力解決農業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的問題。

預期目標初步安排為:

——全社會r&d經費支出佔gdp比重,確保達1.7%,爭取達1.71%,力爭達1.72%。

——高新技術產業產值確保完成530億元,爭取550億元,力爭580億元;增加值佔規模工業增加值的比重達到32.5%。

——高新技術企業確保新增25家,爭取30家以上,力爭40家以上;高新技術產品新增100個,爭取110個,力爭150個。

——專利申請確保2300件,爭取2400件,力爭3000件;當年專利授權增長30%,發明專利授權增長40%;每萬人累計授權發明專利達到2件以上。

——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申報確保80項,爭取90項,力爭100項。

——技術合同交易額確保2億元以上,爭取3億元以上,力爭4億元以上。

——市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新組建10家,爭取11家,力爭12家;推薦申報省級3家,爭取4家,力爭5家。

——市級重點實驗室新組建3家,爭取4家,力爭5家;推薦申報省級1家。

——市級創新型試點企業認定10家,爭取12家,力爭15家;民營科技企業培育認定10家,爭取15家,力爭20家;市級知識產權試點示範企業認定12家,爭取14家,力爭16家。

——市級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確保認定5家,爭取8家,力爭10家;市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試點村)10個,爭取12個,力爭15個。

——引進孵化企業確保16家以上,爭取17家,力爭18家,其中大學生、留學生企業確保6家,爭取7家,力爭8家;畢業企業確保6家, 爭取7家,力爭8家。

——加強安徽省“科技路路通”馬鞍山分中心服務體系建設,建成10家創新服務站。

重點抓好以下十個方面工作:

一是抓管理,全力提升科技創新效率和水平。強化與縣區政府、高新區的協調聯動,加強高新區、各類創新園區的管理工作,引導人才、研發機構等創新要素向園區集聚,加快形成集聚效應。進一步加大高新技術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創新型企業、農業科技專家大院等管理力度,充分發揮其創新主體作用。建立高校研究院管理辦法,引導研究院圍繞產業創新鏈開展技術攻關,提升產業創新水平,催生 一批高新技術企業。繼續開展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監督檢查工作,不斷加強科技計劃項目管理和績效考評工作。全面完成“三館”工程建設任務,爭取6月份開館運行;探索“三館”運行管理模式,確保“三館”管理規範化、制度化和標準化。

二是抓主體,推動高新技術產業加快發展。加大政策宣傳和組織推薦力度,全力做好高新技術企業和高新技術產品認定工作,加快發展高新技術產業。積極引導各類創新要素向企業集聚,認定一批創新型(試點)企業、民營科技企業,培育一批擁有知識產權、銷售收入超億元的“科技小巨人”企業。繼續加大企業研發機構建設,支持企業自建或與高校、科研院所共建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和重點實驗室,引導企業加大創新投入,提升創新能力。

三是抓載體,增強自主創新的支撐能力。全力做好國家高新區後期評審認定工作,爭取年內申報成功。推進博望新區國家級產業化基地申報工作,力爭年內通過認定。幫助花山區申報國家級專業孵化器,指導雨山區加快申報省級原創遊戲動漫高新技術產業基地,爭取實現新突破。按照“統籌規劃、分步實施,整合集成、共建共享”的原則,籌備建設創新研發大樓,整合集聚創新資源,啟動建設科技創新集中區。

四是抓知識產權創造,全力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市。制定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市創建工作方案,從推動自主知識產權核心技術研發、促進專利技術產業化等方面,提升知識產權創造、運用、管理和保護的能力與水平,全力爭創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創建市。出台《馬鞍山市科技工作促進專利發展若干意見》,加快培育一批知識產權試點示範企業。設立企業專利及維權聯絡員,加大專利特別是發明專利申報力度,大幅提升每萬人口發明專利授權量。加強知識產權維權援助中心建設,建立健全預警、維權援助服務機制。

五是抓項目,促進戰略性新興產業加快發展。充分發揮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研究院作用,圍繞新興產業發展需求,尤其是制約產業發展的關鍵技術、共性技術需求,加強項目頂層設計,建立新興產業項目庫,凝練、儲備和組織實施一批重大科技計劃項目。加大省級以上科技計劃項目組織申報力度,重點推薦申報國家創新基金項目、國際科技合作項目、國家技術創新工程試點省重大自主創新項目、戰略性新興產業項目,爭取實現新的突破。

六是抓產學研合作,加速先進技術轉移和成果轉化。積極爭取與安徽大學簽訂共建協議,掛牌運行

【第8篇】市科技局上半年科技工作總結

XX上半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科技廳的精心指導下,圍繞全市“強工興城”、推進沿江開放開發,致力做好農村科技進步與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綜合計劃管理,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基地為重點,深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對外科技交流合作 抓好“國家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會同廬山區玻纖基地參加科技部對基地建設整改工作答辯,與廬山區有關部門商榷擬在廬山生態工業園掛牌“**國家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修改完善恆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國家科技孵化器材料,並與省科技廳、科技部進行工作溝通匯報。向省、市人民政府申請共青城市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積極為園區打造科技創新平台,指導共青城市園區4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組織推薦“金淞電器”公司申報了省工業支撐科技計劃項目。籌劃向省科技廳申報“武寧節能燈產業基地”,對武寧節能燈產業基地進行了調研。 推薦江西製氧機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省·年度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製氧機有限公司、諾貝爾陶瓷有限公司、·恆通自動控制器有限公司、白蓮鋼質製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通過了公示,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取得進展。 (二)以申報科技項目為重點,深入開展綜合計劃工作 一是培育創新型企業工作取得進展。“*雷迪”、“巨石公司”、“同方電子”、“朝陽機械”、“山水光電”等5家科技型企業經過市科技局的積極培育,已通過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四家認定的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使我市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12家。 二是牽頭組織申報省、部各類科技計劃。圍繞省部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組織申報省、部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1項,其中:國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基金項目29項;省級工業科技支撐計劃10項、農業科技支撐計劃9項、社會發展科技支撐計劃18項;省級星火計劃19項、重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計劃3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2項、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1項、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2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計劃20項、青年科學基金計劃16項、軟科學計劃3項;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19項。同時,編制了九江科技支撐計劃(工業、農業、社會發展)申報書、星火計劃申報書、科技成果推廣計劃申報書以及科技計劃任務(合同書)等,並上傳九江科技信息網,為項目申報單位提供快捷服務。 三是積極進行國家級項目實施監理。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印發“關於印發《·市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及其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方案》的通知”;完成山水光電、奧盛、綠野食品等三家企業分別承擔的“多業務接入平台msap”、“高性能預應力鍍鋅鋼絲的研發”以及“野生堅果剝殼機的研製與產業化”三個國家級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計劃的驗收工作;完成山水光電、仙客來、泛美亞、富通化工4家企業承擔的的20xx年度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監理驗收工作。 四是服務領導工作調研。積極做好省科技廳副巡視員黃烈之一行來潯調研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服務工作,認真編印“市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工作簡報2期,及時報道九江市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工作動態。 五是認真完成有關科技統計年報。根據科技部·年的科技統計工作部署,對我市·年度地方財政科技撥款、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等進行了年度統計,上報了年度科技統計報表。根據·軍分區國動委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了我市·個縣的科技資源潛力調查統計工作。 六是積極參與“雙百雙千”人才評選工作。根據市委辦公廳印發的《市“雙百?雙千”人才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會同市人保局草擬“九江市‘雙百雙千’人才工程”第一批人選創新組評審工作方案,制定出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領軍人才培育計劃、人文社科人才計劃、高端人才聚集計劃、高端柔性特聘人才計劃以及實用人才發展計劃中的技能人才評審標準,並對上述6類參評人才進行了初審。

【第9篇】某市科技局工作總結暨2022年工作計劃

某市科技局工作總結暨2022年工作計劃

,在區委、區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領導下,區科技局深入學習實踐科學發展觀,以科技創新體系、科技服務體系建設為重點,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積極申報實施重大科技項目,加大科學技術普及力度,認真做好知識產權工作,按照年初制定的各項目標任務,創造性地開展工作,取得一定成績,現總結如下:

一、完善科技創新體系建設,自主創新能力不斷提高

1、結合重大科技工程實施,加大高新技術引進推廣力度

加快成德綿高新技術產業帶、國家重裝基地、國家新材料產業化基地旌陽片區建設,深入實施四川省製造業信息化示範重點縣工程建設,緊緊圍繞先進製造、新材料、新能源等產業發展方向和重點領域,大力引進推廣數控加工技術、先進製造技術、高效節能技術等先進適用技術,加快傳統產業的技術改造和技術升級。全年引進推廣新技術、新工藝、新成果15項。4月9日,區政協主席謝智源,副主席、黨組書記楊曉嵐,副主席廖傳堂、王西林、王周勇、張順華、李亞平,和非公有制經濟委全體委員視察全區高新技術產業發展情況,實地考察了國家級高新技術企業瑞能電力科技、德賽爾化工,省級高新技術企業愛通電子線纜,調研企業自主創新能力建設、高新技術發展、新產品研發情況,充分肯定了科技進步對高新技術產業發展的有力促進作用。

2、以企業為主體,加強自主創新能力建設

3、推動產學研一體化工作,促進科技成果的轉化應用

大力宣傳四川大學德陽科技園優惠政策,加強同川大、川農大、省農科院等高校和科研院所的合作交流,為校企在科技人才、科技項目、科技成果方面的交流合作做好協調服務工作。5月18日,組織全區60餘家科技型中小企業召開“旌陽區企業與風險資本、大專院校、科研院所對接簽約會”,與博源資本、軟銀資本、四川大學、西南交通大學、西華大學、成都大學、四川建院、省食品發酵工業設計研究院等進行對接洽談簽約,達成投資和技術合作協議4項。風投機構和大專院校分別進行了風險投資培訓和科技成果推介。

二、加強科技服務體系建設,農業科技快速發展

1、大力引進推廣農業科技新成

果,加快農業產業化步伐

緊緊圍繞五大農業產業化基地建設,加大力度從省內外引進農業優良新品種,大力引進蔬菜、水果、中藥材、經濟林木等新品種。重點加強農產品深加工技術、秸稈還田技術、模式化規範化栽培技術、無公害標準種養殖技術等農業先進適用技術10餘項。

2、實施科技富民強縣專項行動,發展我區肉雞特色產業

項目以無公害肉雞健康養殖與加工為主線,以四川農業大學、成都大學為支撐,以德陽廣東温氏家禽養殖有限公司、洪國種養殖發展有限公司為載體,以鄉鎮優質肉雞養殖協會為依託,強化品種引進、技術集成推廣、科技培訓工作,設立鎮、村科技服務站,建立科技信息欄,聘請川農大楊志勤、許鋒等肉雞養殖專家提供信息、技術、市場服務。引導川農大在德陽温氏建立全市第一家博士工作站和川農大教學科研實習基地。項目實施以來,已建立標準化養殖科技示範小區5個,專業養殖科技示範户1400户。該項目已全面完成目標任務,9月通過省科技廳驗收,待國家科技部驗收。

3、大力建設萬畝優質核桃基地,深化農業產業結構調整

4、鞏固科技服務體系建設,擴大科技公共服務農村覆蓋面

、實施專家論證制度,認真開展科技顧問團工作

區科技局認真履行科技顧問團辦公室職責,不斷完善工作機制,保證了顧問團的有效運轉。區科技顧問團顧問、省林科院科技處長韓華柏數次到我區丘陵地區指導核桃產業發展工作,為我區丘陵地區乾果產業發展提出建設性意見和建議。區科技顧問團顧問、西華大學科技處處長楊偉多次到我區服務,區科技顧問團成員、成都大學旅遊學院院長諸丹積極為我區災後農房重建和旅遊文化產業重建服務。韓華柏、楊偉、諸丹、江光富等顧問受區政府聘請為我區科技進步獎評審委員,參與我區科技進步獎勵項目評審。

四、強化科學技術普及工作,營造科技工作良好氛圍

以“科技之春”、“知識產權月”、“科技活動周”、“科普進社區”和“科普月”等大型科普活動為載體,利用廣播、電視、報刊、網絡、櫥窗等多種手段廣泛宣傳科技法律法規、科學文化知識,營造科教興區良好氛圍,提高羣眾科學文化素養。3月15日,市、區科普領導小組在孝泉鎮舉行主題為“科技服務民生”的科技之春啟動儀式。市、區兩級40餘個部門開展宣傳活動,捐贈現金和物資共計15萬元。區科技局為孝泉鎮廣大羣眾贈送農村先進適用技術資料1000餘冊,贈現金人民幣5000元,並組織科技人員進行科技諮詢服務,諮詢人數達500餘人次。全年區科技局免費為全區羣眾發放技術資料30餘種,15000餘本。

五、提升項目管理實效,依法登記表彰科技成果

六、積極宣傳專利知識,規範知識產權秩序

1、積極宣傳專利知識

利用“科技之春”、“科普月”、“四月知識產權月”等大型科普活動,宣傳《專利法》知識,提高羣眾的知識產權保護、維權意識。1-10月全區專利申請量完成189件。依據《德陽市旌陽區專利申請資助資金管理辦法》,資助專利46件。

2、加強知識產權聯合執法

4月26日,由區知識產權局牽頭,聯合工商局、文體局、公安分局對我區富江超市、豐聯超市、紅旗連鎖及新知書城等多家大型商場展開了知識產權聯合執法大檢查行動,針對食品、家電、日用品中涉及假冒他人專利、冒充專利產品,侵犯商標專用權,虛假廣告、盜版音像製品及專利標記和專利號標註不當等問題展開了重點檢查與集中整治行動。對涉嫌失效專利商品,專利商標標註不當

【第10篇】市科技局2022年上半年科技工作總結範文

xx上半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科技廳的精心指導下,圍繞全市“強工興城”、推進沿江開放開發,致力做好農村科技進步與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綜合計劃管理,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基地為重點,深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對外科技交流合作 抓好“國家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會同廬山區玻纖基地參加科技部對基地建設整改工作答辯,與廬山區有關部門商榷擬在廬山生態工業園掛牌“**國家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修改完善恆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國家科技孵化器材料,並與省科技廳、科技部進行工作溝通匯報。向省、市人民政府申請共青城市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積極為園區打造科技創新平台,指導共青城市園區4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組織推薦“金淞電器”公司申報了省工業支撐科技計劃項目。籌劃向省科技廳申報“武寧節能燈產業基地”,對武寧節能燈產業基地進行了調研。 推薦江西製氧機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省·年度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製氧機有限公司、諾貝爾陶瓷有限公司、·恆通自動控制器有限公司、白蓮鋼質製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通過了公示,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取得進展。 (二)以申報科技項目為重點,深入開展綜合計劃工作 一是培育創新型企業工作取得進展。“*雷迪”、“巨石公司”、“同方電子”、“朝陽機械”、“山水光電”等5家科技型企業經過市科技局的積極培育,已通過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四家認定的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使我市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12家。 二是牽頭組織申報省、部各類科技計劃。圍繞省部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組織申報省、部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1項,其中:國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基金項目29項;省級工業科技支撐計劃10項、農業科技支撐計劃9項、社會發展科技支撐計劃18項;省級星火計劃19項、重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計劃3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2項、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1項、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2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計劃20項、青年科學基金計劃16項、軟科學計劃3項;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19項。同時,編制了九江科技支撐計劃(工業、農業、社會發展)申報書、星火計劃申報書、科技成果推廣計劃申報書以及科技計劃任務(合同書)等,並上傳九江科技信息網,為項目申報單位提供快捷服務。 三是積極進行國家級項目實施監理。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印發“關於印發《·市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及其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方案》的通知”;完成山水光電、奧盛、綠野食品等三家企業分別承擔的“多業務接入平台msap”、“高性能預應力鍍鋅鋼絲的研發”以及“野生堅果剝殼機的研製與產業化”三個國家級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計劃的驗收工作;完成山水光電、仙客來、泛美亞、富通化工4家企業承擔的的20xx年度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監理驗收工作。 四是服務領導工作調研。積極做好省科技廳副巡視員黃烈之一行來潯調研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服務工作,認真編印“市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工作簡報2期,及時報道九江市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工作動態。 五是認真完成有關科技統計年報。根據科技部·年的科技統計工作部署,對我市·年度地方財政科技撥款、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等進行了年度統計,上報了年度科技統計報表。根據·軍分區國動委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了我市·個縣的科技資源潛力調查統計工作。 六是積極參與“雙百雙千”人才評選工作。根據市委辦公廳印發的《市“雙百•雙千”人才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會同市人保局草擬“九江市‘雙百雙千’人才工程”第一批人選創新組評審工作方案,制定出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領軍人才培育計劃、人文社科人才計劃、高端人才聚集計劃、高端柔性特聘人才計劃以及實用人才發展計劃中的技能人才評審標準,並對上述6類參評人才進行了初審。

【第11篇】市科技局2022年度工作總結暨2022年度工作計劃

今年以來,我市科技工作認真按照科學發展觀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各級科技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標,積極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完成了科技進步目標責任狀所下達的指標任務,為我市全面衝刺小康提供了堅強的科技支撐。

一、提升產學研合作層次,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二、突出重大項目申報,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共4頁,當前第1頁1234

【第12篇】2022年關於市科技局上半年科技工作總結

市科技局上半年科技工作總結2022上半年,我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省科技廳的精心指導下,圍繞全市“強工興城”、推進沿江開放開發,致力做好農村科技進步與創新,推進科技成果轉化,進一步加強綜合計劃管理,積極發展高新技術及其產業,各項工作取得了階段性成效。

(一)以培育高新技術企業與產業基地為重點,深入推進高新技術產業發展和對外科技交流合作

抓好“國家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等科技創新基地建設,會同廬山區玻纖基地參加科技部對基地建設整改工作答辯,與廬山區有關部門商榷擬在廬山生態工業園掛牌“**國家玻璃纖維及複合材料高新技術產業化基地”。修改完善恆盛科技發展有限公司申報國家科技孵化器材料,並與省科技廳、科技部進行工作溝通匯報。向省、市人民政府申請共青城市為國家高新技術產業園區,積極為園區打造科技創新平台,指導共青城市園區4家企業申報高新技術企業,組織推薦“金淞電器”公司申報了省工業支撐科技計劃項目。籌劃向省科技廳申報“武寧節能燈產業基地”,對武寧節能燈產業基地進行了調研。

推薦江西製氧機有限公司等7家企業申報省·年度第一批高新技術企業認定,其中:製氧機有限公司、諾貝爾陶瓷有限公司、·恆通自動控制器有限公司、白蓮鋼質製品有限公司等4家企業通過了公示,發展高新技術企業工作取得進展。

(二)以申報科技項目為重點,深入開展綜合計劃工作

一是培育創新型企業工作取得進展。“*雷迪”、“巨石公司”、“同方電子”、“朝陽機械”、“山水光電”等5家科技型企業經過市科技局的積極培育,已通過省工信委、省科技廳、省國資委、省總工會四家認定的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使我市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達到12家。

二是牽頭組織申報省、部各類科技計劃。圍繞省部科技計劃項目指南,組織申報省、部各類科技計劃項目151項,其中:國家創新型中小企業基金項目29項;省級工業科技支撐計劃10項、農業科技支撐計劃9項、社會發展科技支撐計劃18項;省級星火計劃19項、重點科技成果轉移轉化計劃3項;省級工程技術研究中心建設計劃2項、優勢科技創新團隊建設計劃1項、青年科學家培養對象2項;省級自然科學基金計劃20項、青年科學基金計劃16項、軟科學計劃3項;省級重點新產品計劃19項。同時,編制了九江科技支撐計劃(工業、農業、社會發展)申報書、星火計劃申報書、科技成果推廣計劃申報書以及科技計劃任務(合同書)等,並上傳九江科技信息網,為項目申報單位提供快捷服務。

三是積極進行國家級項目實施監理。會同市發改委、市財政局印發“關於印發《·市國家科技重大專項、科技計劃項目實施及其經費管理使用情況監督檢查方案》的通知”;完成山水光電、奧盛、綠野食品等三家企業分別承擔的“多業務接入平台msap”、“高性能預應力鍍鋅鋼絲的研發”以及“野生堅果剝殼機的研製與產業化”三個國家級科技人員服務企業行動計劃的驗收工作;完成山水光電、仙客來、泛美亞、富通化工4家企業承擔的的20xx年度國家級創新基金項目監理驗收工作。

四是服務領導工作調研。積極做好省科技廳副巡視員黃烈之一行來潯調研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服務工作,認真編印“市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工作簡報2期,及時報道九江市實施科技創新“六個一”工程工作動態。

五是認真完成有關科技統計年報。根據科技部·年的科技統計工作部署,對我市·年度地方財政科技撥款、科學研究與技術開發機構等進行了年度統計,上報了年度科技統計報表。根據·軍分區國動委的要求,保質保量完成了我市·個縣的科技資源潛力調查統計工作。

六是積極參與“雙百雙千”人才評選工作。根據市委辦公廳印發的《市“雙百•雙千”人才工程實施意見》的通知精神,會同市人保局草擬“九江市‘雙百雙千’人才工程”第一批人選創新組評審工作方案,制定出創新創業人才引進計劃、領軍人才培育計劃、人文社科人才計劃、高端人才聚集計劃、高端柔性特聘人才計劃以及實用人才發展計劃中的技能人才評審標準,並對上述6類參評人才進行了初審。

【第13篇】市科技局年終工作總結

點擊關注:

能源協調科年終工作總結資源綜合利用科年終工作總結技術進步創新科產業科年終工作總結

今年以來,我市科技工作認真按照科學發展觀總要求,深入貫徹落實各級科技大會精神,緊緊圍繞市委市政府的工作目標,積極實施“科教興市”和“人才強市”戰略,全面完成了科技進步目標責任狀所下達的指標任務,為我市全面衝刺小康提供了堅強的科技支撐。

一、提升產學研合作層次,創新體系建設取得新進展。 二、突出重大項目申報,提升區域科技創新能力。 三、大力培植規模工業,推進高新技術產業化。 四、放大特色農業效應,支撐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 認真貫徹落實省領導的指示精神,緊緊圍繞我市農業的“五大特色產業”,積極組織《××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的實施,依託這一國際合作成果和南京農業大學,及早啟動國家級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市申報工作,為此,市政府成立領導小組,組織精兵強將,開展廣泛調研,規劃建設方案,形成了一套科學合理、優勢集中、實施可靠、富民強市的新農村建設科技示範市實施方案,為“××模式”的全面形成提供了堅實的理論基礎。同時,我們精心組織,認真篩選,擇優申報省級農業科技計劃9項,××市級20項。目前,獲省立項4項、資助經費126萬元,獲鎮江市立項13項、資助經費103萬元。 五、強化考核工作抓手作用,促進科技工作全面提高。 一是加強科技與人才工作考核。年初,根據省科技局長會議和鎮江市科技系統領導幹部會議精神,確定了xx年年科技工作指導思想和目標任務,在全市科技工作會議上對xx年年度科技工作以責任狀的形式進行了分解。同時,與市委組織部聯合制定《××市xx年年度鎮(開發區)、局黨政領導科技與人才工作目標責任制實施意見》,責任狀的簽訂和文件的印發,進一步明確了鎮、部門科技與人才工作的目標任務,促進了鎮、部門對科技與人才工作的重視。六月,結合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工作,會同市委組織部對黨政領導科技與人才工作進行了實地考核,進一步提高了“第一把手抓第一生產力”的認識,提高了各單位對聚集人才高地的認識。今年以來,我市組織申報江蘇省高層次創業創新人才引進計劃3名,推薦上報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培育計劃4名,推薦上報鎮江市傑出人才獎2名,獲省高層次創新創業人才資助1人、經費100萬元。在各類科技計劃的申報實施過程中,重視與“333”工程、“169”工程和“313”人才培養工程的銜接,優先安排科技人才的科技計劃申報。 二是加強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工作的領導。我市充分認識開展全國科技進步考核工作的重要意義,成立了以市長為組長的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工作領導小組,設立了由市科技局局長為主任的“爭創辦公室”,認真學習相關考核文件,制定了考核工作方案,分解了相關部門的工作責任,確立了“全面通過,爭創先進”的目標。確保了定量指標數據準確,定性材料內容詳實,科技進步特色鮮明、重點突出,為爭創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打下了堅實的基礎。

四是認真組織社發科技計劃的申報工作。根據省、鎮江市相關文件精神要求,結合我市實際,共申報××市級社發計劃項目6項,其中市人民醫院的《干擾素治療慢性乙型肝炎無效的分子基礎研究》被列入指令性計劃,獲3萬元資助。

六、強化軟環境建設,展示科技部門良好形象。 一是加強政務信息和科技宣傳工作。積極升級改造××科技網,為電子政務和網上辦事拓展平台,促進政務信息電子化,辦事透明化、監督公開化。現在,《××科技網》已經成為依法行政和接受監督的平台,成為科技成果信息彙集的平台,也必將成為充分展示科技工作新業績的平台。科技宣傳和政務信息報送得到了加強和重視,共向省科技廳信息報送系統報送稿件7,被錄用的2,共有稿件被《××日報》錄用。向省科技廳和《××日報》投稿和錄用數均為歷史同期最高,及時宣傳了我市科技工作多方面的進展和特色。

二是加強機關職能建設。以貫徹落實“十七大”精神為統領,積極發揮科技支撐經濟社會發展的職能作用,進一步完善《××市科技局工作目標責任制實施辦法》,細化了全體人員的責任指標、考核辦法和考核結果的運用,有力地調動了全局人員創新創優創業的積極性。加強黨風廉政建設和機關作風建設,制定了本局《黨風廉政建設和反腐敗工作責任領導和責任分解》。認真組織學習趙亞夫同志四十年如一日立志科技富民的先進事蹟,開展了學習趙亞夫精神的大討論,全局上下積極開展軟環境建設,面向全社會公開服務承諾,促進了全體工作人員思想認識的提高、增強了服務意識和責任意識,提高了服務水平和辦事效率,保證了各項科技工作的順利完成。加強綜治、平安和法治建設工作,認真開展依法行政、依法辦事建設,堅持法制學習,制定綜治、平安和法治建設工作責任制,及時上報各類相關材料,保證最安全局的創建。加強科技工作平台建設,經過籌備,科技—質監大樓已順利開工建設。xx年年,我市的科技工作雖然取得了一些成績,但距市委、市政府的要求和形勢的發展還有一定差距,存在着創業創新平台建設不足、有利於高層次人才創業創新的環境氛圍不濃、高新技術產業積聚困難、缺少支柱性產業,針對現狀,我們將在今後的工作中積極作為,充分發揚科技人的“創業創新創形象”精神,為我市全面衝刺小康社會發揮科技支撐作用。 七、2022年度工作要點 今年的科技工作,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引,認真貫徹落實各級科技會議精神,以提高自主創新能力為核心,加快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推動產業結構優化升級,在更高標準上實施省新一輪“雙倍增”計劃,奮力推進科技在全面衝刺小康社會目標的支撐作用。 (一)目標任務

3、積極構建創業創新平台,增強自主創新能力。推動省級以上高新技術創業服務中心創建工作,爭創鎮江市級以上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4家,認定本市級企業技術中心3—5家。

5、認真實施《××省××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積極開展“一鎮一園區(基地)”工程建設。申報××市級以上農業科技計劃20項,爭取立項10項以上,完成8項。

6、積極開展科技服務民生工作,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社會發展科技計劃4項,立項2項,完成2項。 7、加大調整專利結構力度,努力提高發明專利申請量。全年專利申請達700件,確保專利授權340件,積極實施知識產權示範市行動方案。 8、爭取上級各類科技經費1000萬元以上,本級財政科技拔款1000萬元以上,自籌科技投入3.5億元。 (二)工作措施

五是不斷強化科技園區示範輻射作用。以《××省××市農業農村經濟發展戰略規劃》為指針,全面開展“一鎮一園區(基地)”建設,不斷髮展壯大科技示範園區和綜試基地,從政策、項目申報、示範推廣、科技人才、技術培訓等方面給予傾斜扶持,促進科技支撐高效農業,增加農民收入,為社會主義新農村的經濟發展提供科技支撐。2022年,申報鎮江市級農業科技計劃20項,爭取立項10項以上,完成8項。

六是認真做好社會發展科技工作。切實樹立科技服務民生的觀念,對申報的科技項目,必須保證是環境友好型、清潔生產型和低耗高產型項目,對涉及民生的科技項目給予優先申報,將科技工作真正深入到社會發展的方方面面。2022年,申報××市級以上各類社會發展科技計劃4項,立項2項,完成2項。

七是積極推進知識產權示範市全面建設。在跨入省知識產權示範市的基礎上,按照《××市知識產權示範市實施意見》全面推進示範市建設,深入開展知識產權保護宣傳工作,繼續實施專利申報資助政策,積極實施專利名牌戰略,支持企業爭創名牌,下大力氣改善專利申報結構。2022年,專利申請達700件,確保專利授權340件。

tag:年終工作總結

【第14篇】市科技局2022年個人年終工作總結

現對本人在2022年的工作做以下總結,請主管部門和同事們給與肯定並提出寶貴意見:

本人在工作和思想上與市委市政府的工作思路和要求高度保持一致,把發展作為全部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把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牢記於心;把學習作為工作的動力,為本職工作的順利開展打好了基礎。在工作中結合本職工作一方面認真學習和領會黨的“十七大”報告精神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市委提出的六個決定、國務院關於促進xq經濟社會快速發展的文件精神,在思想上與黨保持一致,提高了自身的理論修養水平,另一方面認真學習了有關科技業務方面的政策法規,為解決和處理日常業務奠定了基礎。在局委會領導工作分工時,嚴格服從和執行局委會和領導工作分工決定,為了本局各項工作的順利開展,當好局領導的左右幫手為本局決議及時提出了意見和建議,充分履行了一名副職幹部在工作中應盡的工作職責。

一、本人在這一年的時間裏做了以下工作

1、今年是申報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的工作年,所以按照上級文件要求及早做好了預備工作,為我市科技工作爭先創優的順利完成,協調相關成員單位做好各項籌備工作,順利通過了國家驗收,被評為年度全國科技進步先進縣(市)。

2、極參與黨政領導科技進步目標責任制考核工作,嚴格按照考核要求認真預備了相關考核材料,充分做好了考核驗收組織工作,使此項工作順利完成。

3、為了加大對我市科技工作的資金投入,積極參與了科技項目申報工作。

4、認真組織我市相關單位和企業,參加了“第四屆中國科學院—xq科技合作洽談會”,簽訂了相關科技合作項目協議。

5、在科技特派員工作中積極申報科技特派員項目,爭取相關資金支持。為了及時瞭解科技特派員的日常工作,到實地去查看和開展座談會的方式,對科技特派員的工作情況、存在的問題和意見進行了梳理並提出瞭解決方案。

6、深入基層開展了“科技之冬”培訓工作和“科技活動周”宣傳工作。

7、本人在局黨支部擔任組織委員和宣傳委員,為了加強我局黨員和工作人員的理論學習和業務學習,嚴格按照有關部門的要求,開展了以學習黨的“十七大”報告、市委六屆三中全會精神等各項學習活動。

二、在廉潔自律方面

我認真執行和嚴格遵守黨紀國法和廉潔從政的各項規定,自覺抵制各種不正之風,做到在生活上廉潔儉樸,在經濟上公私分明,在工作上秉公辦事,嚴格約束自己。

一是不斷加強學習,努力提高貫徹執行黨風廉政建設責任制的主動性和自覺性。加強黨風廉政建設,既是改進機關作風的需要,也是加強自身修養,提高拒腐防變能力的需要。通過參加集中學習和自學相結合,認真學習了黨中心、國務院關於加強覺風廉政建設、深入開展反腐鬥爭的一系列指示精神,通過正反兩方面的教育,樹立起了共產主義的世界觀、人生觀、價值觀,從思想上與黨中心保持高度一致,把廉政建設變成自覺行動,貫穿於日常工作始終,增強了拒腐防變能力。

二是嚴格以身作則,做到廉潔自律。在廉政建設中,率先垂範,以身作則,嚴格按照上級黨委、政府關於廉潔自律的要求約束自己的一言一行。積極參加黨風廉政建設民主生活會,虛心聽取別人的意見和建議,不斷完善自我,超越自我,力爭使自己成為一名合格的人民公僕。

三、存在的不足和今後努力的方向

我個人認為在工作中團結同事、團結領導盡我個人最大力量作了本職工作,當然在工作中還存在一定的問題,把握理論知識和業務知識水平不夠全面,創新意識不足等。在今後的工作中繼續加強學習,提高自身素質,努力改正自身缺點和不足,繼續發揚清正、廉潔、務實、民主的工作作風,虛心接納他人意見和建議,充分履行本職工作職責。以上就是本人的個人述職述廉報告,希望同事們提出寶貴意見。

【第15篇】市科技局年度工作總結及下一年計劃

20xx年,xx市科技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領導下,認真貫徹落實黨的十八屆三中全會和省委、市委全會精神,進一步深化科技體制改革,緊緊圍繞創新驅動發展戰略,以服從與服務經濟建設和社會進步為宗旨,以創新產業化為主線,不斷完善科技創新和公共服務體系建設,按照市委、市政府“全力推進福州新區開放開發 在更高起點上加快建設閩江口金三角經濟圈的意見”的戰略部署,以“國家創新型試點城市”和“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建設為標準,大力發展高新技術產業,扶持科技型中小企業的技術創新活動,連續第十次蟬聯“全國科技進步先進市”, 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四部門認定為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

一、20xx年福州科技工作

(一)科技創新環境進一步優化

我市先後修訂、出台一系列促進科技創新的政策文件,為我市創新型城市建設順利實施提供良好的政策保障。對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省區域科技重大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二等獎和省級認定的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給予經費獎勵,高新技術企業税收優惠、研發經費加計抵扣等自主創新優惠政策得到全面、有效落實。20xx年,共組織科技項目申報、知識產權專利、高新技術企業申報(複審)和加計抵扣等培訓會10次,累計參會企業800多家、人員1500多人,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0xx年,我市共徵集市區域重大科技項目73項,涵蓋工業、社會發展以及農業科技等領域。組織專家分兩批對企業申報的研究開發項目進行論證,確認529個研究開發項目,核定225家科技型企業的研發費用所得税前抵扣額達10.28億元。認真落實《xx市創建國家創新型城市若干配套政策》、《xx市科學技術獎勵辦法》,對12家創新型企業和60項獲得20xx年度xx市科學技術進步獎科技成果給予經費獎勵,全市研究與實驗發展(rd)經費支出74.3億元,佔gdp的1.81%,居全省第二位。

落實《xx市中長期人才發展規劃綱要(2022-2022年)》及《任務分工方案》,紮實推進各項人才工作開展,共推薦省自然科學基金備選項目33項。實施創新創業人才計劃,今年共推薦3類12項(人)參評科技部創新創業人才計劃。其中:張輝等3人為中青年科技創新領軍人才人選,丁萬年等7人為科技創新創業人才人選,福州軟件園等2個創新人才培養示範基地。

(二)創新平台建設再上新水平

我市擁有國家重點(工程)實驗室、工程(技術)研究中心、企業技術中心等國家級研發平台16個、省級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28家、市級行業技術創新中心38家、市現代農業技術創新基地57家;院士工作站28個、博士後科研工作站14個。

為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加速)器建設,今年我市出台了《xx市加快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與發展實施意見》、《xx市級科技企業孵化器管理辦法(試行)》,對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制定獎勵辦法,推薦6個科技企業孵化器參加xx省科技企業孵化器備案。20xx年新建成閩台ad創意產業園、福州活力孵化器、xx工程學院科技創業園等3家科技企業孵化器,新增孵化面積8.8萬㎡,認定省級孵化器2個,市級孵化器4個。

我市依託企業、高校和科研院所組建行業技術創新中心,覆蓋了全市大部分的重點行業,集聚一批高素質的行業技術帶頭人和技術骨幹。20xx年,38家行業中心為企業完成了約5萬多批次的檢測及成型服務,培訓各類人員約6700多人次,引進、推薦各類人才近774人,舉辦了近70場專項研討會。組織我市科技創業團隊參加一年一度的全國創新創業大賽,營造濃厚的鼓勵創業、支持創新氛圍。今年共有89個創業團隊參加了xx賽區競賽預賽活動,10個團隊獲獎,其中:1等獎1項,2等獎3項,三等獎2項,優秀獎4項。慧瀚科技等5個團隊進入全國總決賽。

(三)高新技術產業進一步壯大

目前,xx市共有國家級創新型(試點)企業7家,省級創新型(試點)企業122家,共有高新技術企業346家(含公示),佔全省(除廈門外)的41.2%,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預計達2800億元。今年共推薦83家企業申報20xx年度xx省高新技術企業認定、26家企業參加20xx年度複審;推薦376家企業報省廳科技型企業備案。

(四)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工作效果明顯

為了深化示範城市建設,突出示範效應,出台了《xx市專利提升行動計劃實施方案(20xx-2022年)》,在全市範圍內開展企業發明專利“清零”、專利代理人“入園進企”、高校、科研單位、高新技術企業和知識產權示範單位專利“倍增”、創意設計企業專利突破、境外專利申請扶持等5大提升行動,大力提高全市的創新能力和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20xx年全市專利申請量9262件,其中發明專利申請量3258件;專利授權量6280件,其中發明專利授權量1159件,全市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4172件,在全省排名第一,每萬人有效發明專利擁有量達5.7件,提前完成示範城市5件工作目標。

(五)科技園區建設步伐加快

福州國家高新技術產業開發區管理體制改革逐步到位,20xx年1月,高新區新體制正式運行,實現“政區合一”和“人權、事權、管理權”的三權合一;海西園戴姆勒研發中心、星網鋭捷一期、中冶二局、福汽集團一期和海西研究院一期等一大批園區產業項目建設快速推進,創業大廈、創新園一期項目逐步投入使用。軟件園內動漫產業二期、海峽軟件新城都將建成投入使用。

積極配合市委宣傳部做好創建第二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工作,按照國家文化和科技融合戰略和xx市經濟社會發展要求,制定了《福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規劃》。20xx年12月,xx市被國家科技部、中宣部、文化部、新聞出版廣電總局四部門聯合認定為第二批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這也是xx省首次獲批的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入選國家文化科技創新工程備選項目8項。

(六)科技合作交流不斷深化

近年來,xx市積極探索產學研結合新途徑,與教育部科技發展中心簽署了戰略合作框架協議,成為“藍火計劃”實施以來第一個簽約的省會城市。20xx年分別與清華大學、人民大學、福州大學、中國聯通xx分公司、xx省出入境檢驗檢疫局、xx省產品質量檢驗研究院簽訂科技合作協議,充分發揮各方在人才、技術、信息及科技平台等方面互補優勢,助力福州科學發展新跨越。20xx年共受理市校合作專項59項,全市技術合同認定共2522項,合同成交金額15.34億元,技術交易額14.41億元。

開展國際聯合開發、引進吸收國外專利技術逐漸成為我市科技企業加快提升技術水平、提高產品科技含量、強化產品國際市場競爭力的重要手段。20xx年xx市推薦24項國際科技合作項目申報科技部國際合作計劃專題和省科技廳對外科技合作項目,組織5家科技型企業參加第十七屆中國國際投資貿易洽談會和組織2家企業參加第九屆中國-東盟博覽會。在擴大國際合作的同時,我市還積極發揮對台優勢,以科技人才、項目合作及產業對接為重點,實施兩岸科技融合提升工程,加快科技交流合作平台建設,推進榕台科技合作向縱深發展。20xx年,福州泰普生物科學有限公司等3家企業與台灣企業合作建立的“閩台科技合作基地”已獲xx省科技廳的批准,為海峽兩岸的創意產業的合作、交流,牽線搭橋。

(七)農業科技進步不斷提升

認真組織實施農業科研和星火計劃,推進農業產業技術進步,重點開展農業“五新”(新品種、新技術、新農藥、新肥料、新機具)的研發、應用和推廣,先後成立了“xx市食用菌行業技術創新中心”、“xx市動物疫病防控行業技術創新中心”、“xx市糧油深加工行業技術創新中心”、“xx市橄欖行業技術創新中心”,扶持農村科技服務體系建設和農業科技型龍頭企業的發展,提升水產、畜牧、果蔬、食用菌、茶葉等農業特色優勢產業的科技水平,不斷提高農業創新能力。推進縣域經濟發展,為“三農”建設提供科技支撐。20xx年,我市共有79個項目獲得國家、省、市農業科技立項支持,扶持金額1528萬元。

(八)科技普及宣傳氛圍良好

為弘揚科學精神,進一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20xx年5月19-25日,xx市在全市範圍內舉辦以“科技創新·美好生活”為主題的20xx年科技·人才活動周。活動週期間,我市共組織活動項目達360多場,參與各項活動總人數達23萬多,科技人員1800多人,舉辦科技展覽30個,科技報告會(講座、研討會)35場,科技諮詢會30場,科技培訓150期,開放高校、科研機構5個,組織產品展示會2場,項目對接會2場,與各級電視台、電台合作製作宣傳欄目21期,在各級電視台、電台、報刊、網站等新聞媒介刊出報道近180篇,全市各級共投入活動經費達130萬元。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提高青少年學生的科技知識水平。一系列羣眾性科技活動讓公眾在親身參與中體驗科技進步和創新的重要作用,收到了良好的社會效果。同時,利用“2·21”xx知識產權日、“4·26”國家知識產權宣傳日開展聲勢浩大的知識產權宣傳活動,進社區、入企業開展知識產權現場諮詢宣傳活動,在全市270多面led閲報欄上播放知識產權宣傳廣告,通過移動彩信與短信平台發送知識產權宣傳信息10多萬條,在福州日報、福州晚報、海峽都市報、東南快報廣泛刊登20多條知識產權工作動態,通過xx電視台、福州電視台上專題播放知識產權新聞10多條,引起社會廣泛反響。

(九)陽光科技工程深入有效

不斷推進政務公開,堅持實行“陽光科技”,完善“福州科技網”建設,開通“福州科技”政務微博,拓寬服務的互動平台,及時發佈《科技項目申報指南》,公佈科技項目立項情況,科技進步獎評審結果,不斷增強科技項目管理的透明度。加大對項目評審監督檢查的力度,嚴格按照《科技計劃項目評審組織者行為準則》要求,對科技項目評審實行申報與專家評審分離的做法,有效杜絕項目評審活動中的不正之風;實行科技項目異地評審,將所有申報市級科技計劃項目送xx市評審,有效避免了人為因素的干擾,進一步確保科技項目立項的公平、公正,提高了項目評審質量。加強項目管理,委託xx市情報所和市創業中心兩家監理機構對福州轄區內企業所承擔的國家創新基金項目進行年報監理,局進行抽查監督。通過監理,起到“掌握實情、發現問題、監督指導、加快實施”的作用,較好地推動了科技計劃項目的深入實施。

(十)班子建設堅強有力

局黨組班子認真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圍繞保持黨的先進性和純潔性,以“反對‘四之風’、服務羣眾”為重點,加強領導班子思想政治建設和黨風廉政建設。緊緊圍繞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這一主線,加強理論學習,把學習黨的十八大報告和十八屆三中全會精神以及***系列重要講話精神作為重要政治任務,全年中心組集中學習12次。深入開展“四個萬家”主題實踐活動,局黨組成員每人掛鈎聯繫1-2個縣(市)區科技局或共建社區,活動開展以來,領導班子成員到企業、下基層46人次,共計67天,召開座談會67場次,收集意見建議40條,解決實際困難問題33個,主題實踐活動取得了階段性成效。加強黨的組織建設,積極開展以“促科技創新,做服務先鋒”為主題的創先爭優活動,被市直機關工委授予“131黨建工作機制”品牌。

二、20xx年工作思路

一是抓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工作,確保各項工作有序推進。根據年度創新型城市建設監測評價指標,針對國家出台的創新型城市認定標準開展年度自評工作,對有差距的指標逐項提出改進措施,組織召開領導小組工作會議,紮實推進創新型試點城市建設各項工作。

二是抓產學研用結合,促進科技成果轉化。繼續推動“藍火計劃”,深化與清華大學、人民大學、xx大學、福州大學、廈門大學等高校合作,藉助高校和科研院所的資源,實現科技資源集成開放和共建共享,加快形成企業為主體、市場需求為導向、院所為依託的科技創新體系。繼續支持福州中國科學院海西研究院建設,充分發揮其科技成果轉移轉化平台功能,重點在功能材料的結構化學、新能源材料、激光技術集成與應用、先進動力等17個研究領域引進集成中科院系統的科研成果在我市落地轉化。繼續推進福州技術市場在我市縣(市)區設立中國創新驛站福州基層站點的工作,做好年度市科技進步獎評定報批工作。

三是抓區域重大科技項目、強化產業科技支撐。集成國家、省、市科技資源,扶持實施50項以上區域重大科技項目,支持一批創新能力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高新技術企業做大作強,強化龍頭企業產業帶動作用;深入推進創新型(試點)企業建設;20xx年力爭新認定50家高新技術企業,高新技術產業產值達3000億元。

四是抓科技企業孵化器建設,促科技型小微企業發展。瞄準我市戰略性新興產業、主導產業發展目標,加大省、市、區(縣)合作力度,建設一批(專業)科技企業孵化器(加速器),力爭至2022年,我市孵化器數量達到15家以上,實現孵化器在全市縣(市)區覆蓋率80%以上。20xx年力爭新增1-2家行業技術創新中心

五是抓國家知識產權示範城市建設,穩步推進知識產權工作。圍繞示範城市工作方案和任務分解,以知識產權綜合能力建設為核心,不斷創新工作機制,進一步加強全市知識產權創造、運用、保護和管理能力建設。修改完善《xx市扶持與培育自主知識產權獎勵辦法》,突出資金投入導向,進一步鼓勵發明創造,提升專利質量。深入開展知識產權專項行動,推進國家“5.26”專利執法工程,繼續推動行政和司法專利糾紛訴調對接工作,形成專利糾紛大調解格局,大力開展企業知識產權試點示範工作,建立健全企業知識產權制度,篩選和培育一批國家級和省級知識產權優勢企業,力爭專利申請量和授權量再創新高。

六是抓科技創新政策的落實,營造良好創新環境。按照我市出台的科技創新扶持政策,繼續對列入省科技重大專項、省區域科技重大項目、獲得省科技進步獎和省級認定的企業工程技術研究中心等企業給予獎勵;對企業確認的研究開發項目,給予研發費用所得税前抵扣額,20xx力爭加計抵扣額增長10%以上。深入貫徹國家《科普法》、省《科普條例》和《全民科學素質行動計劃綱要》,積極開展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設工作,加強科普宣傳,努力提高市民的科技素質和創新精神,組織科技人員深入企業、學校、農村、社區開展科技·人才活動周活動,進一步提高全民科學素質。

七是抓農業科技創新,推進新農村建設。圍繞我市農業優勢特色產業的技術創新,開展農業“五新”的科研與推廣應用,實施一批星火科技項目,扶持農產品優質、安全、標準化生產的關鍵和共性技術的研究和產業化。充分利用xx市作為省會中心城市科研力量和人才的優勢,鼓勵企業與省農林大學、省農科院等開展合作,促進高校、院所的成果轉化,提升農業科技企業創新能力和水平。

八是抓科技金融結合試點工作,促進金融資金更好地服務科技型中小企業。以科技支行試點為抓手,探索建立科技專家為科技型中小企業貸款項目評審,做好科技型中小企業初創期到成熟期發展階段的融資方式的銜接,形成資源集成、優勢互補的科技型中小企業融資創新模式。

九是抓文化科技融合,推動福州文化產業快速發展。配合市文化改革領導小組,按照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工作標準,緊緊抓住科技創新驅動文化產業發展這一關鍵環節,以“融合提升”、“協同創新”、“開放交流”、“輻射帶動”為原則,依託福州國家高新技術開發區,做好福州國家級文化和科技融合示範基地的各項工作,使之成為連接長三角、珠三角的東部沿海文化科技產業中心,對接台灣的兩岸文化科技交流合作樞紐,成為海峽兩岸文化和科技融合產業集羣中心與交流合作的前沿高地,全面推動福州乃至xx文化產業的快速發展。

十是抓陽光科技工程,完善科技管理制度。建立與政務公開相適應的高效廉潔的科技管理運行機制,利用“福州科技網”、《福州日報》和《福州晚報》等媒體作為陽光科技主要“窗口”,對各級各類科技計劃項目申報指南、科技項目立項、科技進步獎獲獎項目等結果進行公示。實行專家評審和政府決策相結合的立項審批工作機制,保證科技管理在陽光下運行。定期邀請市、局兩級民主評議政風行風監督員到市、區企業進行明查暗訪,收集羣眾對市科技部門的意見和建議,提出加強政風行風工作建議,促進局系統政風行風建設工作。

標籤: 科技局 多篇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dro7e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