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工作總結 >工作總結精選 >

市農機化局工作總結及明年工作思路(精選多篇)

市農機化局工作總結及明年工作思路(精選多篇)

第一篇:市農機化局工作總結及明年工作思路

市農機化局工作總結及明年工作思路(精選多篇)

2014年市農機化局工作總結及明年工作思路

今年來,我市面臨購機補貼任務重和農機監理部分職能移交後監管力度削弱等諸多壓力和困難,全市上下在市委市政府和上級主管部門的正確領導下,在市財政等部門的鼎力支持下,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以解放思想大討論為契機,認真貫徹中央1號文件精神,堅持科學發展觀,以建設新農村、發展農機化為主題

,實施興機富民工程,加強科技推廣,強化監管職能,打造平安農機,全面完成了各項農機工作任務。

一、2014年主要成績

農機整體實力不斷加強。到今年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380萬千瓦,較上年增加22萬千瓦,增長6%,推廣新型農機具17526台套,在總量持續增長的同時,裝備結構進一步優化。直接應用於農業生產特別是水稻生產主要環節的機具快速發展,水田耕整機年底已達8.8萬台;水稻、油菜聯合收割機更是發展迅猛,年底達5451台;插秧機由上年的83台發展到224台。此外,種植機械、植保機械、烘乾機械及其它配套作業機械也呈現了良好的發展勢頭,拖拉機、機動插秧機、油菜收割機、水稻半喂入式收割機、穀物烘乾機等高性能、高效率的先進適用農業機械的推廣取得了良好的成效。農業機械化已深入到大農業生產的各個環節。

項目推動成效不斷攀升。今年我市共在9個區縣(市)、3個農場實施了國家購機補貼項目和國家優良糧食產業工程農機裝備推進項目。資金總額達到3105萬元,其中:購機補貼項目涉及9個區縣(市)、3個農場,補貼資金2590萬元;裝備推進項目涉及4個區縣,資金515萬元。項目實施後,共推廣全喂入收割機1067台,半喂入收割機24台,大型拖拉機1009台,小型拖拉機1232台,旋耕機268台,機動噴霧器7656台,其它機械6270台。農機購置補貼的全面實施,有力地帶動了各級財政和農民資金的投入,全市農民對農業機械的購買投入達到1.5億元,直接惠民 1.6萬户。

農機作業水平不斷提高。隨着農業機械的快速發展,相應提高了農業的綜合生產能力。耕整、排灌、植保、收穫、烘乾清選等產前、產中、產後各個環節的機械化水平大幅提高,作業領域由大田農業向設施農業、由種植業向農產品加工業發展。至2014年底,全市機耕、機收、機插面積分別為550、265、15千公頃,機耕、機收、機插率分別為81%、47%、2%,農機化綜合水平為57%。全市機電排灌面積375千公頃,機械植保面積160千公頃,機械脱粒糧食270萬噸,機械加工農副產品485萬噸。機電排灌、農產品初加工、農村運輸環節實現了初級階段的機械化。

農機經營效益不斷增長。大中型和高性能農業機械的大幅增加,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提高了農機作業的效率,農機社會化服務的拓展和延伸,促進了農機的使用效能,使農機經營效益得到了更好的發揮,在近幾年成品油價格大幅度上漲、農機作業服務價格下降的情況下,農機經營效益仍然持續增長。全市農機經營總收入達到34億元,農機户純收入達到12億元。農業機械的廣泛應用,有效地促進了農業節本增效和農民增收。

農機宣傳影響不斷擴大。今年我市召開三次農機辦公室主任會議,強調農機信息宣傳,提升農機地位。全市全年共計收到信息近200篇,其中市級、省級、國家級網站及報刊雜誌分別發表文章近100篇、50篇和10餘篇,擴大了我市農機化工作的影響。市局陳磊局長為改革開放三十週年寫的《常德農機在改革開放中前進》文章在中國農業機械化信息網上發表,同時被十幾家網站轉載,影響很大。

二、2014年主要工作

圍繞上述取得的成績,我們着力狠抓了以下幾項工作:

(一)優化農機發展環境

加強依法行政。嚴格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農業機械化促進法》、《中華人民共和國道路交通安全法》和《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等法規條例依法行政,做到執法必嚴,違法必究。一是強化學習。要求執法人員必須能熟練掌握與我們農機相關的法律法規知識。二是辦班培訓。通過老師講、自己學、再到自己講的學習方式,達到提高執法水平的目的。

加強效能監察。大力推行行政責任制,堅持依法行政。積極轉變工作作風,堅持優化發展環境,嚴格按照《常德市行政過錯責任追究辦法》辦事。凡是在行政執法中出現過錯,甚至出現“三亂”行為的,一查到底,嚴肅處理,決不姑息。要求持證上崗,文明執法。取消了過去存在的有關部門搭車收費項目,凡有收費的項目,一律按物價標準執行,實行收支兩條線,並且嚴禁向執法人員下達收費和罰款指標。充分利用行風熱線平台,用行風促政風、堅持治理“三亂”,確保農機化事業正常發展。

加強政務公開。今年市縣兩級農機部門加大了了政務公開力度,實施陽光政務,加大了政策執行的透明度、公信度。開展的各項業務工作和辦事程序都實行上牆公示制度、網站發佈制度等,及時將各項政策、工作進度、變動張榜公佈。

二)狠抓農機科技推廣

強化基地建設。今年全市在農機化基地共舉辦新機具推廣現場演示會35場,參展作業機具達400多台套,參觀羣眾近3萬人次,農機示範推廣效應顯著,得到了民眾的好評。一是加強基地設施建設。各區縣市紛紛通過財政投入、農民自籌資金等形式投入一定資金完善基地農機化生產的一系列配套建設:修建了機耕道、疏通了溝渠、建造了

農機活動俱樂部。市局與武陵區農機化局聯合辦點,將基地面積由上年的150畝擴大到了今年600多畝,對基地內原有的機耕道重新改造,共投資6萬多元,重修了一條長600米,寬4米的機耕道路,並對基地內所有的溝渠進行了清淤和修復。鼎城區投入50萬元,狠抓基地設施建設,引導農民購機用機,建立健全農機服務組織,實現農業生產全程機械化,現在該示範園已擁有大中型拖拉機1台;小型拖拉機5台;手扶步進式插秧機3台;植保機械50台;小型耕整機近300台。二是健全基地作業組織。在鼓勵示範基地農民購機的同時,建立健全機收、機插、機耕等各種農機作業服務組織,廣泛開展社會化服務,提高了農機户的經濟效益和農業生產效益。三是發揮基地幫帶作用。今年我市在武陵區、津市、澧縣和漢壽等農機化示範基地進行了水稻全程機械化、油菜免耕直播機械生產現場會和油菜移栽機械生產現場會,常德市徐萬發副市長、省局文海波副局長等省市重要領導觀看了現場會,新機具生產作業產生的強大效應受到了與會領導和全體參觀人員的高度評價。桃源縣還根據本縣實際情況建立了茶葉機械化示範基地和植保機械示範基地。

狠抓項目管理。購機補貼政策實施以來,我們從最初的購機補貼程序規範逐步轉入到對享受購機補貼的機具的監督管理上來。一是抓實施管理。加強對具體操作購機補貼的工作人員的學習教育,加大對民眾宣傳購機補貼政策的宣傳力度,確保我市農機補貼工作政策宣傳不走樣、操作程序不變形、機具補貼不摻假、服務工作不拖腿,真正把黨的惠農政策落到實處。二是抓監督管理。為了落實農機購機補貼政策,市縣兩級農機部門分別向社會公開了投訴舉報電話,自覺接受社會的監督。市局紀檢監察部門還專門對各縣市區落實情況進行定期不定期的檢查督導。年中,市局專門組織了兩個工作組深入到區縣,採取查閲資料、隨機電話抽查購機户、走訪機手、聽取彙報等多種形式對農民享受購機補貼情況進行核查,大中型機械和插秧機的電話核查率達到90%以上,上户核查率30%以上,對羣眾反映出的問題100%進行調查處理回覆,確保了購機補貼工作的順利開展。

開展技能培訓。今年我市共開展陽光工程培訓6000多人,比上年增長近千人,為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做出了貢獻。安鄉、漢壽、桃源等區縣充分利用農機校的資源,開展各項技能培訓,取得了很好的成效。鼎城區農機校不僅投入20多萬元進一步完善培訓基地及配套設施,而且還發動職工集資添置新設備,培訓拖拉機及農用汽車駕駛員1213人,培訓收割機手236人,培訓各類農民技工800人。安鄉、漢壽在搞好農機業務培訓的同時,開展了形式多樣的農機技術培訓,擴大了培訓的範圍和內容,把認真實施“陽光工程”培訓項目與強化農民素質的教育培訓相結合,在培養好農機人員的操作技能的同時,還為擴大農民工的就業技能提供了廣泛的技術支持。

(三)強化農機社會服務

完善農機社會服務體系。今年,全市發展各類農機社會化服務組織310個,簽訂農機作業承包合同2200份,承包作業面積230千公頃,農機大户發展到1750户,參加省內外跨區作業的聯合收割機900多台,跨區機收面積190千公頃,收入1.5億元,純收入7000萬元。各種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迅速發展,石門縣農機作業協會,今年相繼成立了易家渡農機服務分會、夾山農機服務分會、蒙泉農機服務三個分會,併成立了各類農機作業服務隊28個,服務隊員達342人,完成作業面積45千公頃。石門縣、澧縣、臨澧縣農機協會,積極為廣大機手提供全方位的服務。一是發放柴油供證卡,機手憑供證卡每次可購買柴油20-50公升。二是提供信息服務,為機手及時提供作業信息,幫助聯繫作業田畝,協助收取作業服務費。三是組織好機具維修、配件供應,配合廠家、商家開展24小時全天候優質報務,充分發揮了協會組織的服務作用。在今年的冰凍雪災中,市縣兩級農機部門為農民修護農機具2014多台,調運柴油150噸,為民組織農機具2800台開展生產自救,充分發揮了農機抗災救災的作用。

加強農機兩個市場管理。今年,我們按照全國農資打假電視電話會議精神的要求和省、市“3.15”農資打假活動的安排,以財政資金補貼購置的農機具為重點,開展質量監督和市場管理。積極開展農機產品質量調查、投訴和打假工作,確保補貼機具的產品質量和售後服務水平。完善農機質量投訴監督體系,及時處理重大農機質量事故和集中投訴事件,堅決打擊製售假冒偽劣農機的行為。全市開展了農機產品專項整治活動10次,印發宣傳資料1.8萬份,電視宣傳18次,廣播宣傳38篇,一條街宣傳10次,流動車宣傳30台次。檢查經營、維修點468家,抽查農機產品380件,查封不合格產品150件,涉案金額40萬元。另外,收到、接待產品質量投訴13起,其中立案處理5起,我們積極處理髮生矛盾,較好地維護了機手的合法權益。

拓展農機職業技能鑑定。今年,我們把農機職員技能鑑定工作當作一件很重要的工作來抓,納入了目標管理考核內容,把任務分解到各區(縣)市,由於目標明確,措施得力,加強領導,擴大宣傳,嚴格把關,保證質量,全年完成職業技能鑑定188人,其中高級工28人,中級工152人,初級工8人。津市、澧縣結合農機購機補貼,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取得了好成績。鼎城、澧縣兩縣超額完成了市局下達的職業技能鑑定目標管理任務。桃源縣、漢壽縣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也有新的突破。

着力農村機耕道建設。今年年初,我們按照市委曹儒國副書記在全市農村工作會議上提出的,力爭年內新修或拓寬機耕道1000公里以上的要求,我們組織有關人員在大量調查研究的基礎上,制定了機耕道建設發展規劃、結合新農村建設方案,採取每個區(縣)市先選一個點示範,再全面推廣的方法,今年啟動了機耕道建設項目。我們在武陵區河伏鄉朱湖村、鼎城區草坪鎮兩地新建了寬4米,長20公里的機耕道。臨澧在去年全縣新修機耕道132公里、整修機耕道108公里的基礎上,把今年的機耕道建設任務分解到各鄉鎮,要求每個鄉鎮完成10公里以上的新建任務。

(四)構建農機化管理網絡

保持平穩安全態勢。我們積極採取“安全第一、預防為主” 和“綜合治理、保障平安”的工作方針,按照國家安全生產一系列政策措施“落實年”、深化重點行業領域整治“攻堅年”的要求,狠抓農機安全生產。年檢合格拖拉機10000餘台、審驗合格換證駕駛員3000餘人,年度法規及安全常識培訓駕駛員9500餘人;農機事故率控制在指標範圍內。西湖管理區農機化局年初針對村民無證駕駛情況,全體監理人員通過路查、上門走訪等形式,説服無證駕駛人員25名參加培訓,及格率達100%,給全年農機安全工作開了個好頭。

落實各項安全措施。建立健全制度是前提,關鍵是抓落實到位。我們健全各項農機安全生產製度,加大管理力度,緊緊築牢農機安全生產的三道防線:認真貫徹《拖拉機駕駛培訓管理辦法》,提高培訓質量,嚴把考試發證關,築牢農機安全生產第一道防線;進一步規範牌證核發和安全技術檢驗工作,切實做到“兩不準、一嚴禁”,即不符合標準要求的車輛不準辦證上牌,不按規範檢驗合格的車輛不準辦證上牌,嚴禁違規異地發牌發證,築牢農機安全生產第二道防線;強化安全生產監督檢查,及時糾正違章,消除安全隱患,築牢農機安全生產第三道防線。嚴格落實三項制度:一是包保責任制。採取“點、線、面”相結合的方式,即機關領導和骨幹包片、包區域、包鄉鎮,農機監理員和安全員包車輛、包駕駛員、包路段,誰包保的區域、誰負責的駕駛員和車輛就由誰負責到底,層層簽訂責任狀,逐級分解安全責任,並建立起明細台帳、綜合台帳和電子台帳。二是責任倒查追究制。對出現的農機安全責任事故,按照“四不放過”的原則,嚴格實行責任倒查追究制,決不遷就手軟。三是一票否決制。按照上級部門劃定的事故死亡控制指標,分解到各區縣市,對突破指標的單位,年終評比時實行一票否決。

強化路面安全監控。針對農村拖拉機、農用車非法載人載客現象嚴重的實際情況,我們在進行調研、試點之後,形成了動態和靜態相結合的安全監管模式。一是加強對鄉村道路定點檢查的強度和流動檢查的密度,特別是在逢場趕集、紅白喜事、羣眾聚會、廠礦上下班、學生上放學等場所進行嚴密監控,對農用車非法載人載客現象,進行嚴肅查處、重拳打擊;二是在進行道路流動監控巡查基礎上,在全市範圍內的農村道路上,每2公里左右設立一個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監控點,向社會公佈舉報電話,並重獎舉報者。目前全市共建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監控點661個,部分區縣還將農機道路交通安全監控點的建立擴展到國省道。通過動靜態監管相結合,確保了安全事故隱患及時得到查處和糾正。西洞庭管理區農機化局為了對路面實行有效監控,每月上路檢查5次以上,並將路段安全監控分段包保,監控的路段達40公里,包保責任人20多人,並且各級行政領導都參與包保。

狠抓農機安全宣傳。隱患險於明火,防患勝於救災,責任重於泰山,安全宣傳教育常抓不懈。積極參與 “安全生產月”、“宣傳一條街”活動,全市全年共計製作宣傳盾牌165塊、懸掛橫幅700餘幅、各種宣傳標語11800餘條、散發各種資料22900餘冊,播放宣傳光碟620場次、舉辦了農機安全生產常識電視專題欄目30期左右。通過參與“行風熱線”欄目,直接和農機手對話,擴大影響;注重抓住對農村中國小生進行農機交通安全宣傳教育這個關鍵環節,派工作經驗豐富的人員到學校講課,傳授交通安全常識,宣傳講解行人搭乘農用車、拖拉機所發生重大事故的慘痛教訓,並發動學校開展“小手牽大手”活動,全市在965所學校和2995個行政村開展了拒乘農用車摩托車的安全宣傳教育活動,工作深入到了普通羣眾和學生之中,為全民提高安全意識起到了積極推動作用。

重拳整治安全隱患。對黑車非駕、報廢續駕、超載超速行駛、酒後駕駛、農用車拖拉機違法載人和人貨混裝行為進行專項治理,是我們農機部門每年常抓不懈的一項重要工作。今年,按照市委統一部署開展了春運、隱患排查治理、安全生產百日督查等專項整治行動。全年開展全市性大型專項整治活動5次以上,共檢查責任單位72個次,查看農機安全村60餘村次,路查190條次,採訪農機手和農民1100餘人次,檢查基層監理員、安全員450餘人次,排查出安全隱患53條,查處報廢拖拉機60輛,拖拉機非法載人12起。賀家山原種場農機安全監理站與公安交警等部門聯合執法開展安全檢查3次,查出違章行為150餘起。對在專項整治行動中排查出來的安全隱患,能整改的立即整改,不能馬上整改到位的,建立檔案,提出整改方案,報告當地政府要求幫助整改,把責任分解到各級政府組織,收到了較好的效果。津市副市長與鄉鎮領導人簽定責任狀,對殘疾人和間歇性精神病人用機上進行了嚴格的控制,以消除安全隱患。

三、存在主要問題

在總結農機化工作取得的成績、準確把握農機化發展的有利形勢的同時,我們還應該清醒地看到存在的差距與不足。一是扶持政策剛性不強,農機投入仍顯不足,相關配套經費不足,本土機具扶持力度不大;二是農機化整體水平不高,裝備結構還不夠合理。動力機械較多、配套農具少,小型機具較多、大中型機具少,低檔次機具較多、高性能機具少,“三多三少”的問題依然比較突出;三是農機服務體系不夠完善,特別是基層服務體系仍然薄弱,農機服務的組織化程度還比較低;四是農機產業發展有差距。農機產業在總體上仍然處於多而散的狀況,規模不大,實力不強;優勢產品、名牌產品不多,科技創新能力較弱。五是農機科研機構、生產企業的研發能力和科技創新能力不強,產品的品種和性能不適應農機化快速發展的需求;六是農機管理法制不夠完善,對農機產品質量和農機安全生產監管的執法手段不強;七是農機監理裝備落後,不適應農機監理執法的需要。八是機耕道建設力度不大,各區縣由於經費困擾,所以很難完成年初市委農村工作會下達的建設指標。面對存在的不足,我們要化壓力為動力,採取有效措施,力爭儘早解決。

四、明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農機化工作的總體要求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堅持科學發展觀,以《中共中央關於推進農村改革發展若干重大問題的決定》為契機,圍繞加強農業基礎建設、促進農業發展農民增收的主題,落實促進農機化發展的政策措施,着力優化農機裝備結構,依法行政,強化農機化科技推廣,開拓農機社會化服務,切實加強農機產品質量和安全生產監管,促進我市農機化又好又快發展。

農機化發展的主要目標任務是:全市農機總動力超過390萬千瓦,推廣各類機具8000台套。積極推進主要農產品生產過程機械化和產業化經營,水稻生產全程機械化取得重大發展。經濟作物、畜牧業機械化取得突破。同時,要爭取政府加大對農村機耕道等基礎設施的投入,儘早解決制約農機化發展的瓶頸問題。實現農機經營服務總產值38億元。根據總體要求和目標任務,重點抓好以下工作:

(一)進一步強化農機安全生產監管,打造平安農機。農機安全生產工作,一是要全面落實農機安全生產責任制,確保“誰主管誰負責,誰簽字誰負責”的制度落實到位。二是深入開展“創建平安農機,促進新農村建設”活動,加強宣傳,營造氛圍,狠抓落實,強化農機安全生產源頭管理,切實抓出實效,堅持成熟一個申報一個、檢查驗收一個。三是切實抓好農機監理人員業務培訓和專業培訓,建設一支政治合格、業務過硬、作風優良、保障有力的全新的農機監理隊伍。

(二)進一步落實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建設惠民農機。

落實購機補貼政策,我們思想上要更加重視,組織上要更加嚴密,實施上要更加規範,監管上要更加嚴格。要切實落實好配套補貼資金和工作經費。我們要積極爭取政府及有關部門的支持,在落實地方補貼資金和工作經費上取得大的突破,做大補貼規模,保證工作的順利開展。要進一步完善和嚴格執行好操作程序,加強對定點經銷商的管理和資質把關。對原有定點經銷商進行一次全面複審,重點審查經銷商執行政策和操作程序的情況,堅決淘汰不具備資質條件、違規操作的定點經銷商,同時將項目資金規模較大的縣,增加1個定點經銷商。要強化農機產品質量監督管理。逐步完善農機產品質量監督機制、質量投訴快速反應和處理機制,加強對補貼產品的質量督導,切實保護好機手利益。要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監督。市局將加強對項目實施的監督檢查,加大督查的密度和強度,及時發現、糾正和處理存在的問題,確保補貼資金真正落實到農民手中。

(三)進一步加強農機科技推廣創新,實施科技農機。

科技創新是農業機械化發展的技術支撐和不竭動力。我們農機部門要發揮整體優勢,整合資源,圍繞農業生產急需的關鍵技術,加大農機化技術推廣力度,強化科技創新能力建設。一是積極抓好油菜生產機械化試點。農業部已將油菜生產機械化列入了重點推廣的技術,啟動了油菜生產機械化試點,各區縣(市)從今年起要積極開展試點、示範工作。特別(感謝訪問本站)是部級試點縣,要按照項目方案,精心組織實施,着重總結機械化生產的技術要點、種植模式和農藝規範,積累技術和經驗。二是進一步加大機插秧示範推廣力度。認真總結推廣前幾年機插秧試驗示範取得的成果,推薦成功的試驗結果,制定配套育秧技術地方標準和機插秧作業質量標準,指導實際生產;繼續加大插秧機的補貼力度,各地要積極爭取地方補貼資金對插秧機實行累加補貼,進一步提高插秧機的平均補貼率。三是大力組織開展農機科研聯合攻關。要積極爭取各級政府和有關部門對農機科研開發的支持,充分利用系統內外兩種資源,組織高等院校、科研單位、生產企業和推廣機構,對農業生產和新農村建設急需的農機裝備和技術開展聯合攻關,建立協同攻關的長效機制。要重視養殖業、漁業、設施農業等領域農機裝備和技術的研究,着重抓好糧食、油菜、棉花、茶葉、柑橘、烤煙等大宗農產品生產、加工機械化技術的科研開發,提高農機化科技水平。

(四)進一步完善農機社會服務體系,優化服務農機。走中國特色的農業機械化發展道路,最重要的一條就是要堅持“社會化服務、共同利用、提高效率”的原則,這就要求我們建立完善的農機社會化服務體系。一要大力培植、發展農機大户。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把購機補貼資金向農機大户傾斜,引導、扶持農機大户加快發展,使農機大户成為開展農機社會化服務的主力軍。二要發展多種形式的農機服務組織。認真貫徹省政府《關於深化改革加強基層農業技術推廣體系建設的實施意見》精神,切實抓好鄉鎮農機站的改革,把其經營服務職能分離出來,引導、支持分流人員組建經營服務實體。按照《農民專業合作社法》的規定,本着“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支持農機大户聯合起來,建立各類農機專業合作社。三要發展壯大農機培訓體系。嚴格執行拖拉機駕駛培訓資質審驗制度,以資質審驗為主要手段,促使農機培訓機構切實加強辦學能力建設,改善辦學條件,拓展培訓領域,擴大培訓規模。要充分利用農村勞動力轉移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實施的機遇,面向廣大農村,大力開展職業技能培訓。同時,紮實推進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擴大鑒定範圍,增加鑑定工種,使鑑定人數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促進農村勞動力轉移。四要加強機耕道建設。嚴格按照每年新建1000公里機耕道的目標要求開展工作。

(五)進一步推進農機化企業產業化,建立產業農機。通過近些年的努力,我市農機產業化有了一定的發展,但發展的空間和潛力都還很大,我們要加大扶持力度,推進農機產業化進程。一是扶持本市農機生產企業發展。努力爭取和落實有關支持農機工業發展的政策,為農機工業創造良好的環境;對有發展前景的企業和產品,從技術、政策和服務等方面予以重點扶持,促進農機產品技術創新和產業升級,提高發展的質量;充分發揮系統優勢,繼續實施“走出去”戰略,幫助生產企業開拓市場,提高我市產品的市場佔有率;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引導作用,盡力對本市產品給予扶持,在此強調,在同等條件下優先補貼本市產品,各地要毫不動搖地堅持、更好地落實。二是引導農機流通產業發展。目前,我市農機流通企業順應市場需求正蓬勃發展,經市局審核、省局授牌的農機定點銷售企業更是成為我市農機流通企業的主力軍。各級農機部門要支持、指導農機流通行業組織建設,通過行業組織,加強行業自律,促進行業發展;指導農機專業市場,完善農機市場體系,加強農機化信息服務,為農機流通產業發展創造條件,促進農機流通產業形成規模,提高效益。三是規範農機維修產業發展。嚴格按照《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強化對農機維修經營的資質管理分級分類管理,實行農機維修職業資格准入制度,加強對農機維修從業人員的職業技能培訓和鑑定,提高從業人員的技術素質和技能水平,創造農機維修產業發展良好環境。四是促進農機服務產業發展。大力培育和發展多種形式的作業服務組織,從購機補貼上對農機大户、種糧大户給予傾斜,扶持農機大户的發展;加強農機手、農機大户的職業技能培訓,提高其服務技能和服務功能;建立健全信息收集、發佈渠道,為機手和農户牽線搭橋,組織有機户為農户開展農機作業承包服務,提高農機作業服務的社會化、組織化程度;建立和完善農機跨區作業的服務保障機制,落實跨區作業機具免收通行費的政策,切實做好重要農時季節農機作業用油、機具維修等方面的服務保障工作;要強化對作業市場秩序、作業質量、服務價格的監管,促進農機作業服務規範、有序發展。

(六)進一步加強農機自身隊伍建設,構建法制農機。按照適應新形勢新任務的要求,我們農機部門要切實加強自身建設。第一,要加強政策法規學習。組織幹部職工認真學習黨的十七大精神、《農業機械化促進法》、《湖南省農業機械管理條例》,全面把握新時期“三農”工作的方針政策,用以指導農機化工作,做到學法知法懂法用法,第二,要提高行政執法水平。我們要不斷完善和建立農機執法檢查制度、規範性文件備案制度、行政執法責任制和安全生產包保責任制,不斷強化監督管理,維護法律的嚴肅性和權威性,公開、公平、公正地履行農機化行政執法職責。第三,要轉變工作作風。深入基層調查研究,掌握工作實情,總結工作經驗,研究解決熱點和難點問題,多為羣眾辦實事、辦好事。第四,要加大農機化宣傳力度。要多向市局網站報送信息,要多向《湖南農機》等各大報刊雜誌投稿,勤寫勤報道,在全市形成領導重視、社會關注、輿論支持農機化發展的良好氛圍,努力提高我市農機化事業在社會上的地位和影響。

第二篇:xx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xx年工作思路

xx年,全市農機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省農機專業會議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加快農機科技轉化步伐和推動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為主題,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經過市縣農機部門的協作配合和紮實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農機化工作任務,有力的支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進程。

一、農機化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截止十月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7萬千瓦,同比增長1.35%;拖拉機7260台,農用車22650輛,同比增加97/554台(輛),增長1.34%;農機經營總收入3.3億元,農機經營純收入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4%、6.8%;完成機播10.22萬畝,機收10.19萬畝,機耕110萬畝,同比增長分別為7.04%、6.77%、2.13%;完成機械化旱作農業推廣面積50萬畝,同比增長25%;完成各類農機人員培訓7000人,其中拖拉機駕駛員59人;拖拉機年度檢審驗率分別達到72.9%、71.6%,拖拉機駕駛員有證率達92%,全市未發生拖拉機事故;完成膜側小麥技術推廣8.87萬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5.88萬畝,地膜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械化技術推廣0.11萬畝,地膜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1.5萬畝,根據全市農機化目標任務進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農機化奮鬥目標和重點工作。

二、xx年重點開展的工作及措施

1、圍繞農業節本增產增效和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全力抓了關鍵時節、重點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服務。

在春耕“三夏”、“三秋”農業生產中,全市農機部門結合各自的實際,早着手,早計劃,早安排,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確立了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了重點工作抓領導、領導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二是目標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標任務,責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標定責任,以督檢保質量,以考核抓落實工作機制;三是機具資金到位。市縣農機部門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專項補貼為主的項目資金279.45萬元,鼓勵引導民間資金投入農機化事業達840萬元,共購置引進各類農業機械2500台,在農機化生產中,投入拖拉機7000台,農用車1.7萬輛,以播種、收穫、耕整為主的各類機具4.14萬台;四是宣傳培訓到位。結合科普之冬(春)活動,加大農機科技宣傳力度,全市積極開展送農機科技下鄉350場(次),展示農機具11類30種170台,散發展示農機科技宣傳版畫、資料12.5萬份,現場諮詢羣眾達13萬人(次),受教育羣眾達20多萬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別在東鄉、廣河縣召開了全市農機科技推廣現場觀摩會和積石山縣全市膜側“雙低”油菜現場觀摩暨農機“三夏”生產會議。市縣農機部門發行信息專刊56期,新聞媒體報道38條(次),召開現場會25次,培訓各類農機操作人員7024人(次);五是技術服務到位。市縣組織以春耕、夏收為主的農機專業服務隊143個,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機具維修、技術諮詢、田間指導等為主的專項農機化服務,共抽調技術人員939人(次),維修拖拉機6500台,各類農機具8900台。通過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措施,確保了各項農機化目標任務的完成。

2、圍繞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以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着力抓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

為促進全市優勢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穩步提升,不斷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和抗旱節本增效新技術的應用水平,市縣農機部門全力抓了機械化膜側小麥溝播、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保護性耕作、機播冬小麥、膜側“雙低”油菜、豌豆、中藥材等為主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點建設。共建成各類示範點27個7800畝,籌措推廣資金16.3萬元,購置投入新機具268台,專業技術人員215人(次),特別是廣河縣千畝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技術、東鄉縣千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積石山縣千畝“雙低”油菜機械化種植,示範點建設成效顯著,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的示範作用。一是以廣河、東鄉等乾旱縣為主,完成小麥膜側溝播技術推廣面積8.87萬畝,當年新增純效益856萬元;二是以馬鈴薯主產區東鄉縣為主,完成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面積5.88萬畝,當年新增純收益623萬元;三是在廣河縣積極推廣抗旱增效明顯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種植新技術、新機具,完成推廣面積1100畝,當年新增收益22.4萬元;四是在積石山縣加大了膜側“雙低”油菜機械化示範推廣,完成面積900畝,當年新增純收益12萬元;五是在永靖縣繼續實施了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完成示範面積200畝,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六是加大殘膜撿拾起茬技術的推廣,完成面積1.5萬畝。七是以康樂縣為主,積極示範推廣膜側豌豆、中藥材新技術推廣,完成面積500畝。通過以上技術的推廣實施,逐步調整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構,達到了節本增效、抗旱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農機科技轉化和應用水平。其中《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項目》獲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市農機推廣站和廣河縣農機局共同研製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具通過省農機鑑定總站的鑑定驗收。

3、圍繞國家農機具補貼政策,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機技術裝備水平。

隨着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政策的實施,市縣農機部門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全市有2個縣列入部級補貼實施縣,6個縣(市)列入省級補貼縣,共爭取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9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5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縣農機部門堅持認真執行政策規定,嚴格工作程序,以公開、公正、透明、自願的原則,加強協調和管理,自願接受羣眾和社會的監督,確保了機具補貼工作順利進行。一是做到宣傳發放到位,全市共抽調工作人員529人(次),出動宣傳車105輛(次),散發宣傳材料3.84萬份,張貼公告及購機問答材料1836份,懸掛橫幅58條,發放《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166本,播放錄象、光盤111次,電台、電視台播政策知識、產品簡介120次,全市召開發放儀式9次,參加羣眾8000人(次)。二是補貼機具資金及時到位,全市落實購置補貼農機具5大類19種1364台,共投入資金688.2萬

元,其中國家補貼資金190萬元,市縣配套資金47.45萬元,帶動農民資金498.2萬元。有110個鄉(鎮),1257户農户購置了大中型拖拉機、多功能微耕機、脱揚機、粉碎揉草機、鍘草機、小麥播種機、馬鈴薯播種收穫機、複式割草機、翻轉犁等生產急需機具,補貼政策促使投入農業生產中的動力機械,配套機具、實用機具、高效生態機具進一步多樣化、合理化。三是補貼機具質量跟蹤調查服務到位,市縣農機部門對補貼機具問卷抽樣調查三大類43台(次),實地走訪抽樣調查5類246台(套),確保了補貼機具價廉質優、羣眾滿意。同時,市縣農機部門結合農機具補貼政策的實施和本地區農業生產的實際,積極爭取了《根莖類作物示範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工程》、《青年農民工培訓工程》等農機科技推廣和培訓項目,爭取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280多萬元,通過項目資金的有力支撐,有效的提高了農機化科技應用水平。

4、圍繞勞務經濟發展思路,拓寬農機培訓領域,提高農機培訓質量和效益。

為了全面貫徹全省農民工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會議和市委、市政府將勞務輸轉作為支柱產業的要求,市縣農機部門在認真搞好農機技術培訓,保證農業生產技術需求的同時,積極爭取陽光工程項目,臨夏市、康樂縣等四個縣農機局被列入全省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共爭取項目資金38萬元,項目實施各單位,緊緊依託項目,充分發揮行業培訓

優勢,強化培訓基地建設,立足市場,以創造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為突破,積極開拓辦學門路,共開展以拖拉機駕駛員、農機具操作員、農機修理工、電氣焊工、高速電動縫紉工等為主的各類培訓班34期54班(次),參加培訓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順利通過市第5、第6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的資格認證。

5、圍繞農機打假活動,積極開展農機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有效地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各級農機部門把農機打假作為淨化規範農機市場,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縣(市)農機局成立了打假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佈了農機質量投訴電話,並與各鄉鎮農機站簽訂了《農機管理目標責任書》,建立了打假責任制。一是紮實開展打假專項整治活動,會同質監、工商、經貿等部門,共抽調專業技術人員127人,出動宣傳車80輛(次),組成了18個檢查組,對全市轄區農機主機及零配件銷售市場、生產企業、維修網點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地檢查整治,共查獲“三無”農機產品200台(件),貨值1.2萬元,檢查企業20家,整頓農機市場1個,印發宣傳資料1.65萬份。二是依法將農機維修網點納入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農業機械修理網點、修理工審定和准入制度。根據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佈的《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要求,及時對全市280多個農機維修網點進行了摸底調查,造冊登記,對現有修理網點進行了嚴格審定,共審定二級修理點2個,三級修理點27個,四級修理點142個,新培訓持證上崗人員41名,通過專項整治和對修理網點的規範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無”農機產品和不合格農機產品坑農、害農現象。三是認真制定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大力開展了農機生產、銷售、維修、服務等重點工作中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規範了農機市場秩序和農機維修經營活動,淨化農機市場,保證了農機產品質量,切實維護了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

6、圍繞行風建設,狠抓了以農機安全生產為主的農機監理工作。

按照省農牧廳的安排部署,全市農機監理系統認真開展了行風建設民主評議活動,建立了行風建設評議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從隊伍建設、廉政建設、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務公開、規範監理業務、基層安全網絡建設、營造工作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整治和強化,4月份,省農牧廳行風評議檢查組對我市行風建設和行風評議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通過對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和政縣、臨夏市等監理站的實地抽查,對我市行風建設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和好評,在安西縣召開的全省農機監理系統行風建設現場會議上,對我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農機監理站進行了表彰,通過行風建設,進一步促進和強化了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一是嚴格堅持“橫到邊、縱到底”的點、線、面管理辦法,層層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建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共簽訂責任書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兩法一條例”為重點的農機法規,農機安全知識的宣傳,共出動宣傳車420輛(次),散發宣傳材料18000份,懸掛橫幅32條,大型宣傳17次。三是嚴格執法,嚴把拖拉機及駕駛員的培訓、發證關,嚴格檢審驗工作。共核發換髮行駛證159本,檢驗農業機械4390台,審驗駕駛員4262人,檢審驗率分別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對拖拉機“黑車非駕”、載客拉人、超載超速、帶病運行等違章行為的整治和查處,共出動檢查車1550輛(次),監理人員6200人(次),檢查拖拉機3460台(次),查出各類違章違規1210台(次),無牌車輛入户63台。五是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創建農機安全村13個。通過抓檢查、抓考評、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農機事故的發生。

第三篇:2014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思路

文章標題:2014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農機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省農機專業會議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

以加快農機科技轉化步伐和推動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為主題,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經過市縣農機部門的協作配合和紮實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農機化工作任務,有力的支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進程。

一、農機化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截止十月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7萬千瓦,同比增長1.35;拖拉機7260台,農用車22650輛,同比增加97/554台(輛),增長1.34;農機經營總收入3.3億元,農機經營純收入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4、6.8;完成機播10.22萬畝,機收10.19萬畝,機耕110萬畝,同比增長分別為7.04、6.77、2.13;完成機械化旱作農業推廣面積50萬畝,同比增長25;完成各類農機人員培訓7000人,其中拖拉機駕駛員59人;拖拉機年度檢審驗率分別達到72.9、71.6,拖拉機駕駛員有證率達92,全市未發生拖拉機事故;完成膜側小麥技術推廣8.87萬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5.88萬畝,地膜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械化技術推廣0.11萬畝,地膜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1.5萬畝,根據全市農機化目標任務進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農機化奮鬥目標和重點工作。

二、2014年重點開展的工作及措施

1、圍繞農業節本增產增效和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全力抓了關鍵時節、重點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服務。

在春耕“三夏”、“三秋”農業生產中,全市農機部門結合各自的實際,早着手,早計劃,早安排,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確立了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了重點工作抓領導、領導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二是目標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標任務,責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標定責任,以督檢保質量,以考核抓落實工作機制;三是機具資金到位。市縣農機部門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專項補貼為主的項目資金279.45萬元,鼓勵引導民間資金投入農機化事業達840萬元,共購置引進各類農業機械2500台,在農機化生產中,投入拖拉機7000台,農用車1.7萬輛,以播種、收穫、耕整為主的各類機具4.14萬台;四是宣傳培訓到位。結合科普之冬(春)活動,加大農機科技宣傳力度,全市積極開展送農機科技下鄉350場(次),展示農機具11類30種170台,散發展示農機科技宣傳版畫、資料12.5萬份,現場諮詢羣眾達13萬人(次),受教育羣眾達20多萬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別在東鄉、廣河縣召開了全市農機科技推廣現場觀摩會和積石山縣全市膜側“雙低”油菜現場觀摩暨農機“三夏”生產會議。市縣農機部門發行信息專刊56期,新聞媒體報道38條(次),召開現場會25次,培訓各類農機操作人員7024人(次);五是技術服務到位。市縣組織以春耕、夏收為主的農機專業服務隊143個,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機具維修、技術諮詢、田間指導等為主的專項農機化服務,共抽調技術人員939人(次),維修拖拉機6500台,各類農機具8900台。通過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措施,確保了各項農機化目標任務的完成。

2、圍繞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以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着力抓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

為促進全市優勢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穩步提升,不斷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和抗旱節本增效新技術的應用水平,市縣農機部門全力抓了機械化膜側小麥溝播、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保護性耕作、機播冬小麥、膜側“雙低”油菜、豌豆、中藥材等為主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點建設。共建成各類示範點27個7800畝,籌措推廣資金16.3萬元,購置投入新機具268台,專業技術人員215人(次),特別是廣河縣千畝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技術、東鄉縣千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積石山縣千畝“雙低”油菜機械化種植,示範點建設成效顯著,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的示範作用。一是以廣河、東鄉等乾旱縣為主,完成小麥膜側溝播技術推廣面積8.87萬畝,當年新增純效益856萬元;二是以馬鈴薯主產區東鄉縣為主,完成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面積5.88萬畝,當年新增純收益623萬元;三是在廣河縣積極推廣抗旱增效明顯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種植新技術、新機具,完成推廣面積1100畝,當年新增收益22.4萬元;四是在積石山縣加大了膜側“雙低”油菜機

械化示範推廣,完成面積900畝,當年新增純收益12萬元;五是在永靖縣繼續實施了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完成示範面積200畝,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六是加大殘膜撿拾起茬技術的推廣,完成面積1.5萬畝。七是以康樂縣為主,積極示範推廣膜側豌豆、中藥材新技術推廣,完成面積500畝。通過以上技術的推廣實施,逐步調整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

構,達到了節本增效、抗旱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農機科技轉化和應用水平。其中《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項目》獲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市農機推廣站和廣河縣農機局共同研製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具通過省農機鑑定總站的鑑定驗收。

3、圍繞國家農機具補貼政策,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機技術裝備水平。

隨着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政策的實施,市縣農機部門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全市有2個縣列入部級補貼實施縣,6個縣(市)列入省級補貼縣,共爭取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9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5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縣農機部門堅持認真執行政策規定,嚴格工作程序,以公開、公正、透明、自願的原則,加強協調和管理,自願接受羣眾和社會的監督,確保了機具補貼工作順利進行。一是做到宣傳發放到位,全市共抽調工作人員529人(次),出動宣傳車105輛(次),散發宣傳材料3.84萬份,張貼公告及購機問答材料1836份,懸掛橫幅58條,發放《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166本,播放錄象、光盤111次,電台、電視台播政策知識、產品簡介120次,全市召開發放儀式9次,參加羣眾8000人(次)。二是補貼機具資金及時到位,全市落實購置補貼農機具5大類19種1364台,共投入資金688.2萬元,其中國家補貼資金190萬元,市縣配套資金47.45萬元,帶動農民資金498.2萬元。有110個鄉(鎮),1257户農户購置了大中型拖拉機、多功能微耕機、脱揚機、粉碎揉草機、鍘草機、小麥播種機、馬鈴薯播種收穫機、複式割草機、翻轉犁等生產急需機具,補貼政策促使投入農業生產中的動力機械,配套機具、實用機具、高效生態機具進一步多樣化、合理化。三是補貼機具質量跟蹤調查服務到位,市縣農機部門對補貼機具問卷抽樣調查三大類43台(次),實地走訪抽樣調查5類246台(套),確保了補貼機具價廉質優、羣眾滿意。同時,市縣農機部門結合農機具補貼政策的實施和本地區農業生產的實際,積極爭取了《根莖類作物示範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工程》、《青年農民工培訓工程》等農機科技推廣和培訓項目,爭取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280多萬元,通過項目資金的有力支撐,有效的提高了農機化科技應用水平。

4、圍繞勞務經濟發展思路,拓寬農機培訓領域,提高農機培訓質量和效益。

為了全面貫徹全省農民工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會議和市委、市政府將勞務輸轉作為支柱產業的要求,市縣農機部門在認真搞好農機技術培訓,保證農業生產技術需求的同時,積極爭取陽光工程項目,臨夏市、康樂縣等四個縣農機局被列入全省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共爭取項目資金38萬元,項目實施各單位,緊緊依託項目,充分發揮行業培訓

優勢,強化培訓基地建設,立足市場,以創造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為突破,積極開拓辦學門路,共開展以拖拉機駕駛員、農機具操作員、農機修理工、電氣焊工、高速電動縫紉工等為主的各類培訓班34期54班(次),參加培訓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順利通過市第5、第6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的資格認證。

5、圍繞農機打假活動,積極開展農機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有效地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各級農機部門把農機打假作為淨化規範農機市場,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縣(市)農機局成立了打假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佈了農機質量投訴電話,並與各鄉鎮農機站簽訂了《農機管理目標責任書》,建立了打假責任制。一是紮實開展打假專項整治活動,會同質監、工商、經貿等部門,共抽調專業技術人員127人,出動宣傳車80輛(次),組成了18個檢查組,對全市轄區農機主機及零配件銷售市場、生產企業、維修網點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地檢查整治,共查獲“三無”農機產品200台(件),貨值1.2萬元,檢查企業20家,整頓農機市場1個,印發宣傳資料1.65萬份。二是依法將農機維修網點納入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農業機械修理網點、修理工審定和准入制度。根據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佈的《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要求,及時對全市280多個農機維修網點進行了摸底調查,造冊登記,對現有修理網點進行了嚴格審定,共審定二級修理點2個,三級修理點27個,四級修理點142個,新培訓持證上崗人員41名,通過專項整治和對修理網點的規範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無”農機產品和不合格農機產品坑農、害農現象。三是認真制定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大力開展了農機生產、銷售、維修、服務等重點工作中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規範了農機市場秩序和農機維修經營活動,淨化農機市場,保證了農機產品質量,切實維護了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

6、圍繞行風建設,狠抓了以農機安全生產為主的農機監理工作。

按照省農牧廳的安排部署,全市農機監理系統認真開展了行風建設民主評議活動,建立了行風建設評議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從隊伍建設、廉政建設、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務公開、規範監理業務、基層安全網絡建設、營造工作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整治和強化,4月份,省農牧廳行風評議檢查組對我市行風建設和行風評議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通過對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和政縣、臨夏市等監理站的實地抽查,對我市行風建設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和好評,在安西縣召開的全省農機監理系統行風建設現場會議上,對我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農機監理站進行了表彰,通過行風建設,進一步促進和強化了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一是嚴格堅持“橫到邊、縱到底”的點、線、面管理辦法,層層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建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共簽訂責任書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兩法一條例”為重點的農機法規,農機安全知識的宣傳,共出動宣傳車420輛(次),散發宣傳材料18000份,懸掛橫幅32條,大型宣傳17次。三是嚴格執法,嚴把拖拉機及駕駛員的培訓、發證關,嚴格檢審驗工作。共核發換髮行駛證159本,檢驗農業機械4390台,審驗駕駛員4262人,檢審驗率分別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對拖拉機“黑車非駕”、載客拉人、超載超速、帶病運行等違章行為的整治和查處,共出動檢查車1550輛(次),監理人員6200人(次),檢查拖拉機3460台(次),查出各類違章違規1210台(次),無牌車輛入户63台。五是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創建農機安全村13個。通過抓檢查、抓考評、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農機事故的發生。

三、幾點體會

1、隨着《農機化促進法》的頒佈實施,國家“三減免、三補貼”中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全面實施以及《甘肅省農機管理條理》的重新修訂頒佈,加快了依法治機進程,為本

地區農機化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把握機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2、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推進了農機化工作。

3、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鼓舞了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熱情,有效地引導和調動了民間資金投入到農機化生產中,形成了財政扶持引導,部門協調,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存在的問題

1、我市的農機化程度低,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儘管農機化發展為解放勞動力,推進全市勞務輸轉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機將在建設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高效生產中擔負着越加重要的任務,但市縣財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任務還很艱鉅。

2、雖然購機補貼在我市各縣實施,但市窮民貧,市縣財政難以落實機具購置補貼配套資金,而農民的購買力有限,致使爭取到的農機具補貼項目實施難度大,進而影響到對今後國家農機具補貼項目資金的爭取和落實。

3、以鄉鎮為主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緩慢,適應新形勢的農機化服務組織發展後勁不足,農機服務社會化、專業化、

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低。

4、由於農用運輸車移交交警管理,全市農機監理機構的職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機監理隊伍人心不穩,加之經費來源凸減,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農機監理工作的補貼資金沒有落實到位,致使農機監理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的難度明顯加大。

五、2014年度工作計劃

(一)2014年農機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農機工作的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臨夏和諧社會為目標,高舉“興機富民”的旗幟,以加快農機化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提高優勢產業,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程度為主線,以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服務,紮實的工作,開創農機化工作新局面。

(二)奮鬥目標

農機總動力達到58萬千瓦;農業運輸機械擁有量3萬輛(台);完成機械半機械播種75萬畝;機收10萬畝;機耕110萬畝;農機經營總收入3.35億元;培訓各類農機技術人員7000人;拖拉機及駕駛員年度檢審驗率均80以上;車輛入户率和駕駛員持證率達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數控制

在萬台5人以內。

(三)重點工作

1、以宣傳貫徹《甘肅省農機管理條例》為契機,加快依法治機進程。

2、以農機科技推廣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農機化生產,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應用步伐。

3、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和農機市場監管,切實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

4、深入開展農機監理行風建設,不斷加強農機安全生產。

5、以陽光培訓工程和勞務技能培訓為重點,進一步拓寬培訓領域,加大培訓工作力度。

6、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積極扶持、引導、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户。

7、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補貼為重點的農機化項目,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構。

《2014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思路》來源於本站,歡迎閲讀2014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思路。

第四篇:2014年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思路

一、2014年農機化發展特點

2014年,青海農機化工作在農業部農機化司的關懷指導和省農牧廳的正確領導下,全省各級農機部門認真貫徹落實中央和省委1號文件精神,深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農機化繼續保持了良好的發展勢頭,主要表現為“六個持續快速增長”、“三個不斷提高”和“七個方面亮點”。

——六

個持續快速增長

(一)農機裝備總量持續快速增長

預計全年新增拖拉機1.2萬台,各類配套機具2.5萬台(件)。全省各類拖拉機擁有量將達到26萬多台,配套機具達到23萬台,與上年相比分別增長4%和13.4%。

(二)大中型拖拉機持續快速增長

今年全省農機購置補貼新增的25馬力以上的大中型拖拉機達到855台,特別是80馬力以上的大型拖拉機今年已補貼投放172台。預計到年底全省大中型拖拉機總量達到0.5萬台,與2014年相比增長13.64%。

(三)小型拖拉機持續快速增長

除大中型拖拉機保持較快增長勢頭外,24馬力以下小型拖拉機也保持強勁增長態勢,今年農機購置補貼新增1.1422萬台(其中小四輪拖拉機471台)。

(四)特色產業機械持續快速增長

今年全省新補貼的馬鈴薯種植收穫、保護性耕作、牧草收穫加工、秸稈綜合利用、設施農業、農副產品加工等機械均有較大程度的增幅。今年新增了許多適應農牧業生產的機械,補貼擠貯奶設備129台,補貼資金93萬元;清糞車380台,補貼資金680萬元,這些機具補貼總資金為773萬元,佔2014年全省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的10%。今年還補貼購置捲簾機121台(套),磨面機、榨油機152台(套)。

(五)農機配套機具持續快速增長

據統計,全省農機配套機具購置補貼2.0713萬台(件),預計到年底全省各類配套機具達到23萬台(件)。

(六)青南少數民族地區農業機械快速增長

今年玉樹州、果洛州、黃南州的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較上年分別增加798萬元、76萬元和52萬元,增幅分別為193.69%、108.57%和61.18%。補貼資金的加大,將促進青南地區農業機械的快速增長。

——三個不斷提高

(一)農業裝備水平不斷提高

截止到10月底,全省新增農機總動力10萬千瓦,預計到年底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366萬千瓦,增長2.9%;全省農業機械總值將達到28億元。

(二)農機化作業水平不斷提高

目前,全省機耕、機播、機收面積分別達到400萬畝、361萬畝、160萬畝,其中:化肥深施142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1.3%;精少量播種68萬畝,佔任務的103%;溝播20萬畝,佔計劃任務的102%;蠶豆點播16萬畝,超額完成計劃15萬畝的7%。預計今年耕、種、收綜合機械化水平將達到43%,較去年提高1個百分點。

(三)農機購置補貼資金投入不斷提高

中央補貼資金投入達到7000萬元,地方財政資金投入達到1159.5萬元(其中工作經費222.5萬元),與去年相比增加了5000多萬元。全省補貼購置各類農機具4.47萬台(件),拉動農民資金投入1.5404億元,較去年增加7100多萬元。

——七方面亮點

(一)農機裝備結構持續優化

預計動力機械與機具的配套比由去年的1:0.81達到1:0.85。農業機械品種結構、品質結構、功能結構、區域結構、經營結構明顯改善,大中型、優質的農業機械增加較快,區域佈局趨於合理,資源利用率在提高,服務功能在擴大。

(二)加大了油菜機械化收穫的力度

油菜產業是我省確定的重點發展產業,油菜機械化收穫技術是農業部重點推廣的一項工作。針對我省雜交油菜面積大,收穫難,浪費嚴重的問題,近幾年來,我們一直致力於解決機械化收割難題,加大技術推廣力度。今年,我們配合企業在互助縣舉辦了油菜收割機現場觀摩會,為今後油菜收割機的推廣應用奠定了一個良好的基礎。在今年的購機補貼中,我們將油菜收穫機械的補貼比例提高到40%,使今年油菜收穫機械有較大幅度的增加,促進了油菜機械化收穫技術的推廣。

(三)馬鈴薯機械化生產加快推進

今年採取累加補貼的辦法,將馬鈴薯機械機具補貼比例提高到50%,重點補貼發展馬鈴薯種植、收穫機械,已補貼該機具199台。預計今年馬鈴薯機械化播種和收穫面積將達到5萬畝。

(四)在農機購置補貼政策的促進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迅速

全省現有經工商部門批准的農機服務組織(農機

協會)21個,其中今年新成立的就有9個。為了加快農機服務組織的建設,按廳裏要求,今年省農機部門派專人領辦門源縣北山農機協會。服務組織的發展和壯大,有力的促進了當地農牧業的生產。合作社將農機手與作業市場連接起來,有效的整合了資源,提高了機具利用率,增加了農機手的收入。有力地促進了土地流轉和集約化經營,加快了勞動力的轉移,推動了二、三

產業發展。據不完全統計,今年農機服務組織服務總收入達2014多萬元,獲得了很好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五)農機培訓規模進一步擴大

2014年,全省各地農機化學校承擔了“陽光工程”和“農民實用技術培訓”中的農機駕駛員、農機修理、保護性耕作、機械化牧草加工等項目培訓任務,爭取培訓資金444.5萬元,培訓人員1萬多人,還舉辦了全省保護性耕作培訓班2期,機械化剪羊毛技術培訓班3期。全省已培訓各類農機技術人員18000人(次)。農機行業技能培訓工作有了新的進展,完成考核、鑑定516人。

(六)平安農機創建活動進展順利

今年安排省財政資金50萬元,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建設平安示範縣1個、平安示範鄉(鎮)22個,平安示範村63個,進一步加強了基層農機安全監理工作。

(七)我省農機企業的農機研發水平有了進一步提高

如樂都光明農機公司在開發馬鈴薯、大蒜收穫機的基礎上,今年又研發了起壟機,適合山地的小型履帶式馬鈴薯收穫機和玉米脱粒機;民和縣農機廠生產出了手扶拖拉機帶動的免耕播種機;青海農牧機械製造有限公司生產出了環保滅鼠器。

二、2014年農機化主要工作

(一)精心組織實施農機購置補貼政策落實工作,充分發揮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導向作用

今年,中央和省上共安排我省農機購置補貼資金7800萬元,預計11月底全部完成。目前,已完成補貼資金6252.95萬元,購置各類農機3.54萬台,受益農户3.45萬户,拉動農民投資1.18億元。

主要特點:一是動手快、起步早。今年2月份,我們就對春播較早的12個縣提前啟動了購機補貼政策,4月份全面啟動了這項工作,比去年提前了1個多月。二是購機補貼目錄的制訂更加符合我省的實際。今年的購機補貼目錄中,對擠貯奶設備、保護性耕作、捲簾機、馬鈴薯種植收穫、微耕機等機具給予了累加補貼,加大了這些適合我省農牧業發展機具的推廣力度。三是加快了資金結算進度,加強了信息上報進度。今年我們平均每月結算一次購機補貼資金,按農業部要求每半月報一次資金結算表、購機補貼進度表和購機補貼信息。四是加強了監督,督促經銷商做好售後服務。今年我們到湟中、化隆、互助、門源等地檢查購機補貼工作,及時糾正了一些地區不正確的作法,並對農民的所有投訴事件,均給予瞭解決。對購機補貼產品進行了質量、價格、服務跟蹤,對聯合收割機進行了專項質量調查,調查機具46台,走訪用户133户。五是今年的購機補貼工作向各農牧場傾斜,據不完全統計,各農牧場今年享受補貼資金500萬元左右,基本滿足了他們的實際需求。六是為進一步做好農機補貼工作,規範經銷商的行為,加強監督管理。結合我省實際,起草了《青海省農機購置補貼產品經銷商管理辦法(試行)》。該辦法經與省農牧廳相關部門商討並徵求了財政廳和經銷商的意見後,已印發全省貫徹執行。七是在四月份召開的全省農機購置補貼工作會議上,認真總結了幾年來全省購機補貼工作,肯定了成績,交流了經驗,對前三年購機補貼實施好的先進縣進行了表彰獎勵。

(二)抓好農機新技術,加大保護性耕作技術的推廣力度

我省今年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縣為10個,其中國家級項目縣為貴德、民和、同德3縣,省級項目縣為德令哈市、湟中、互助等7縣(市)。中央下達保護性耕作技術資金60萬元,省級資金50萬元,地方配套及農牧民自籌資金173.99萬元。10個項目縣完成保護性耕作面積16.38萬畝,新增保護性耕作機具271台。為了加快保護性耕作技術的示範推廣,今年全省加大了宣傳和培訓工作。在互助縣舉辦了全省保護性耕作技術現場觀摩會。各實施縣也針對管理人員、技術人員、機手和農民,分別編寫了技術培訓教材和宣傳資料,採取了分層次培訓的方式進行形式多樣的培訓,提高了項目實施人員的素質。各地利用廣播、電視等新聞媒體和召開現場演示會等形式,加大對保護性耕作技術的宣傳。據不完全統計,全省今年舉辦各類保護性耕作培訓班103期,培訓技術人員308名,農牧民6057人次,機具演示會30次,發放宣傳資料57250萬份,媒體宣傳85次。按照部司的要求,組織有關技術人員編輯掛圖,經過審核後,2014年向廣大農牧民羣眾印發了《青海省保護性耕作技術掛圖》10000餘張,發放到農户家中。直觀的圖片,簡要的文字説明讓他們一看基本能懂,收到了良好的宣傳效果。現在保護性耕作這項技術已被越來越多的領導和農民接受。如門源縣在省上未投入資金的情況下,2014年和2014年縣上組織實施保護性耕作技術,實施面積分別為300畝和1500畝,取得了明顯的經濟和社會效益。

(三)開展農機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工作的調研,為農機安全監理工作的順利進行打下良好的基礎

今年省農牧廳牽頭組團與省政府辦公廳、省公安廳、省編辦有關人員到雲南省就農機安全監理工作進行了考察調研。之後,省農牧廳與省公安廳聯合向省政府提交了《關於提請印發〈關於進一步加強拖拉機等農業機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工作的意見〉的請示》,10月22日,省政府辦公廳批准並向全省轉發了這個文件,這為下一步抓好全省農機安全監理工作創造了極為有利的條件。另外,今年我們還與省扶貧開發局聯合下發了《關於加強對扶貧開發整村推進中購置拖拉機進行牌證管理的通知》、與省安全生產監督管理局下發了《青海省開展“創建平安農機、促進新農村建設”活動方案》、下發了《農機安全生產“三項行動”實施方案》等農機安全監理方案的文件。這些文件的貫徹執行,有利地促進了農機安全管理工作的開展。

(四)創新經營組織模式,着力解決農牧民專業合作組織的“空殼”問題

今年我們重點扶持了5個區域性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門源縣、化隆縣、民和縣、互助縣、湟源縣各1個),利用農機購置補貼資金購置配套的農機具,提高農機具使用率,不斷提高農機裝備和作業水平。僅這5個農機服務組織在今年享受農業機械購置補貼資金150多萬元,購置各類農機具78台(套),多數農機服務組織今年購置了大型捆草機、免耕播種機、油菜收穫機等,豐富了服務內容。如化隆縣生強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今年完成了保護性耕作面積2341畝,機械作業面積達7860畝,作業收入154萬元,淨收入40萬元,去年淨收入僅為7萬元。該服務組織還在二塘鄉、巴燕鎮、謝家灘鄉流轉土地4800畝,成為海東地區土地流轉大户;門源縣的農機服務專業合作社對本鄉及周邊地區近3萬畝耕地提供耕、耙、種、磨藥劑滅草及收割一條龍作業服務,作業收入63.1萬元。

(五)認真抓好機械化田間生產工作

今年,省農機部門積極組織全省各級農機管理、推廣和技術人員深入田間地頭,重心下沉,努力做好農機化生產、農機新技術推廣的指導和服務工作。充分發揮農機專業合作社作用是今年農機化生產的一大亮點,全省20多個農機專業合作社利用機具全,技術精,組織有力等優勢,開展了多種形式的跨區服務,不僅作業質量好,而且效率高,在農機化生產中發揮了不可替代作用。

(六)圍繞農牧業結構調整,集中優勢推廣重點技術

隨着我省農牧業結構調整的深入,我們在繼續抓好科技含量高、市場前景好、投入少、收效快的化肥深施、精少量播種、蠶豆點播、壟膜溝植、旱作溝播、馬鈴薯機械化點播等技術推廣的同時,加大了保護性耕作和結構調整之後形成的主導農作物雜交油菜、馬鈴薯、設施農業等支柱產業現代農機裝備的引進和研發力度,做到了因地制宜、分類指導,有選擇地進行重點發展、重點突破。

(七)加快了温棚機械化技術的推廣

我省現有蔬菜温棚11萬餘棟,仍呈強勁發展勢頭,但是温棚機械化水平很低。今年,省農機推广部門通過財政部門支持資金,選擇2個點共10個温棚進行高標準的温棚機械試驗示範工作,引進了微耕機、微灌、二氧化碳發生器、通風機、常温煙霧機、捲簾機以及保温被等部分温棚現代化生產設備,獲取了大量數據,積累了一定經驗,為下一步開展温棚生產機械化技術大面積推廣奠定了良好基礎。

(八)充分發揮職能,搞好農機質檢工作

今年省農機部門對農用掛車、犁、播種機、脱粒機、旋耕機等9類產品61批次,105台農牧機械進行了檢測,出具鑑定、檢測報告61份,檢驗合格率100%。對初次進入農機補貼目錄的部分農機產品進行了地區適應性鑑定,對農機購置補貼產品進行了質量、價格、服務跟蹤,對聯合收割機進行了專項質量調查,調查機具46台,走訪用户133户。

總的來看全年農機化工作總體形勢較好,但也存在一些問題:一是貧困地區農民購買能力有限,農機購置補貼比例較低,有的地區工作經費不能保證,影響了支農惠農政策的落實。二是省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量偏低,使得地方選擇補貼的如脱粒機、小四輪拖拉機等產品滿足不了農民的實際需求,累加補貼量偏少。三是農用柴油漲價,農機作業成本上升。四是新型農機服務組織發展滯後,農機服務社會化程度低。五是農機維修管理工作落後,差距很大。

三、2014年農機化工作思路

(一)發展目標

全省農機總動力達到380萬千瓦;拖拉機擁有量達到27萬台。主要機械化作業指標:機耕達到380萬畝,機播達到350萬畝,機收達到150萬畝,耕、播、收機械化水平分別達到54%、45%、21%。保護性耕作面積18萬畝。

(二)重點工作任務

1、圍繞優化農機裝備結構,爭取更多農機購置補貼資金,狠抓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全面落實。一是着力調整農業機械化品種結構。二是着力調整農業機械品質結構。三是統籌區域協調發展。

2、圍繞提高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建設,狠抓主要農作物、關鍵生產環節的機械化作業。一是抓好農機化新技術培訓和農機手培訓,搞好機具安全檢查、維修保養及服務,大力推廣普及節本增效和旱作農業機械化技術,搞好農機化生產。二是抓好信息服務,重點抓好農機跨區作業等。三是積極抓好農機化生產。四是積極培育新興農機作業市場,引導開展馬鈴薯種收、油菜機收等作業。

3、圍繞提高農牧業生產科技水平,狠抓農機化新技術示範推廣。一是繼續推廣保護性耕作等農機化技術。二是抓好湟中、互助兩年部級農機示範區建設。三是大力推廣牧草種植、收穫、加工機械化技術,支持畜牧業的發展。四是支持機具研發工作,對我省的農機生產企業給予一定的資金和技術扶持,提高其創新研發能力。

4、圍繞提高糧食生產能力,抓好全膜玉米、馬鈴薯機械化技術推廣。

5、圍繞提高農民素質,狠抓農民培訓工作。一是積極參與陽光工程和農用實用技術的培訓。二是開展農機職業技能鑑定工作,尤其是農機修理工的職業技能鑑定工作。三是繼續抓好各項農機化培訓工作,強化各地農機學校培訓主陣地作用。

6、圍繞提高農機社會化服務水平,結合農機購置補貼政策實施,積極扶持農機服務組織的發展壯大。並重點扶持農機服務組織典型。研究制定新型農機服務組織扶持辦法。積極組織開展各類農機跨區服務,着力培育農機服務市場。

7、認真學習貫徹《農業機械安全監督管理條例》,圍繞農機化安全生產,狠抓農機安全監督管理工作。一是落實安全責任制,加強農機安全大檢查。二是抓好拖拉機、聯合收割機檢驗和駕駛員審驗工作。三是加強農機安全生產隱患排查治理整頓工作。四是抓好農機監理隊伍建設。五是抓好農機委託監管的試點工作。

第五篇:2014年市農機化工作總結及2014年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農機化工作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和上級業務主管部門的大力支持下,緊緊圍繞全省農機專業會議和市委農村工作會議部署,以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提高農業綜合生產水平,促進糧食增產、農業增效、農民增收,推進現代農業建設和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為目標,以加快農機科技轉化步伐和推動農機化事業持續快速發展為主題,按照年初的工作安排,經過市縣農機部門的協作配合和紮實工作,較好的完成了各項農機化工作任務,有力的支持了農業和農村經濟的發展,促進了農業綜合生產能力和農民收入的提高,加快了農業現代化和農業機械化進程。

一、農機化各項工作完成情況

截止十月底,全市農機總動力達到57萬千瓦,同比增長1.35%;拖拉機7260台,農用車22650輛,同比增加97/554台(輛),增長1.34%;農機經營總收入3.3億元,農機經營純收入1.1億元,同比分別增長3.64%、6.8%;完成機播10.22萬畝,機收10.19萬畝,機耕110萬畝,同比增長分別為7.04%、6.77%、2.13%;完成機械化旱作農業推廣面積50萬畝,同比增長25%;完成各類農機人員培訓7000人,其中拖拉機駕駛員59人;拖拉機年度檢審驗率分別達到72.9%、71.6%,拖拉機駕駛員有證率達92%,全市未發生拖拉機事故;完成膜側小麥技術推廣8.87萬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5.88萬畝,地膜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械化技術推廣0.11萬畝,地膜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1.5萬畝,根據全市農機化目標任務進度安排,截止目前,基本上完成了年初確定的各項農機化奮鬥目標和重點工作。

二、2014年重點開展的工作及措施

1、圍繞農業節本增產增效和農機裝備結構調整,全力抓了關鍵時節、重點作物的機械化生產服務。

在春耕“三夏”、“三秋”農業生產中,全市農機部門結合各自的實際,早着手,早計劃,早安排,突出工作重點,強化工作措施,做到了“五個到位”:一是組織領導到位。確立了主要領導總負責,分管領導具體抓,建立了重點工作抓領導、領導抓、層層抓落實的工作責任制;二是目標管理到位。按季度分解目標任務,責任到人,形成了以目標定責任,以督檢保質量,以考核抓落實工作機制;三是機具資金到位。市縣農機部門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專項補貼為主的項目資金279.45萬元,鼓勵引導民間資金投入農機化事業達840萬元,共購置引進各類農業機械2500台,在農機化生產中,投入拖拉機7000台,農用車1.7萬輛,以播種、收穫、耕整為主的各類機具4.14萬台;四是宣傳培訓到位。結合科普之冬(春)活動,加大農機科技宣傳力度,全市積極開展送農機科技下鄉350場(次),展示農機具11類30種170台,散發展示農機科技宣傳版畫、資料12.5萬份,現場諮詢羣眾達13萬人(次),受教育羣眾達20多萬人(次)。4月18日、7月5日分別在東鄉、廣河縣召開了全市農機科技推廣現場觀摩會和積石山縣全市膜側“雙低”油菜現場觀摩暨農機“三夏”生產會議。市縣農機部門發行信息專刊56期,新聞媒體報道38條(次),召開現場會25次,培訓各類農機操作人員7024人(次);五是技術服務到位。市縣組織以春耕、夏收為主的農機專業服務隊143個,深入生產第一線,開展機具維修、技術諮詢、田間指導等為主的專項農機化服務,共抽調技術人員939人(次),維修拖拉機6500台,各類農機具8900台。通過以上行之有效的管理和服務措施,確保了各項農機化目標任務的完成。

2、圍繞農機科技成果的轉化和應用,以示範點建設為突破口,着力抓了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推廣。

為促進全市優勢特色農業生產機械化程度的穩步提升,不斷提高農機化作業水平和抗旱節本增效新技術的應用水平,市縣農機部門全力抓了機械化膜側小麥溝播、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保護性耕作、機播冬小麥、膜側“雙低”油菜、豌豆、中藥材等為主的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的示範點建設。共建成各類示範點27個7800畝,籌措推廣資金16.3萬元,購置投入新機具268台,專業技術人員215人(次),特別是廣河縣千畝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技術、東鄉縣千畝馬鈴薯機械化生產、積石山縣千畝“雙低”油菜機械化種植,示範點建設成效顯著,起到了以點帶面,輻射帶動的示範作用。一是以廣河、東鄉等乾旱縣為主,完成小麥膜側溝播技術推廣面積8.87萬畝,當年新增純效益856萬元;二是以馬鈴薯主產區東鄉縣為主,完成馬鈴薯機械化生產面積5.88萬畝,當年新增純收益623萬元;三是在廣河縣積極推廣抗旱增效明顯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種植新技術、新機具,完成推廣面積1100畝,當年新增收益22.4萬元;四是在積石山縣加大了膜側“雙低”油菜機械化示範推廣,完成面積900畝,當年新增純收益12萬元;五是在永靖縣繼續實施了機械化保護性耕作技術,完成示範面積200畝,經濟效益和生態效益明顯;六是加大殘膜撿拾起茬技術的推廣,完成面積1.5萬畝。七是以康樂縣為主,積極示範推廣膜側豌豆、中藥材新技術推廣,完成面積500畝。通過以上技術的推廣實施,逐步調整優化了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構,達到了節本增效、抗旱增產、農民增收的目的,提高了農機科技轉化和應用水平。其中《馬鈴薯生產機械化技術研究及推廣應用項目》獲甘肅省農牧漁業豐收獎一等獎,市農機推廣站和廣河縣農機局共同研製的玉米雙壟溝全膜覆蓋機具通過省農機鑑定總站的鑑定驗收。

3、圍繞國家農機具補貼政策,加大項目資金爭取力度,進一步提升農機技術裝備水平。

隨着國家農機具購置補貼項目政策的實施,市縣農機部門經過多方協調爭取,全市有2個縣列入部級補貼實施縣,6個縣(市)列入省級補貼縣,共爭取農機具購置補貼資金190萬元,比上年增長近5倍。在項目實施過程中,市縣農機部門堅持認真執行政策規定,嚴格工作程序,以公開、公正、透明、自願的原則,加強協調和管理,自願接受羣眾和社會的監督,確保了機具補貼工作順利進行。一是做到宣傳發放到位,全市共抽調工作人員529人(次),出動宣傳車105輛(次),散發宣傳材料3.84萬份,張貼公告及購機問答材料1836份,懸掛橫幅58條,發放《省農業機械補貼目錄》166本,播放錄象、光盤111次,電台、電視台播政策知識、產品簡介120次,全市召開發放儀式9次,參加羣眾8000人(次)。二是補貼機具資金及時到位,全市落實購置補貼農機具5大類19種1364台,共投入資金688.2萬元,其中國家補貼資金190萬元,市縣配套資金47.45萬元,帶動農民資金498.2萬元。有110個鄉(鎮),1257户農户購置了大中型拖拉機、多功能微耕機、脱揚機、粉碎揉草機、鍘草機、小麥播種機、馬鈴薯播種收穫機、複式割草機、翻轉犁等生產急需機具,補貼政策促使投入農業生產中的動力機械,配套機具、實用機具、高效生態機具進一步多樣化、合理化。三是補貼機具質量跟蹤調查服務到位,市縣農機部門對補貼機具問卷抽樣調查三大類43台(次),實地走訪抽樣調查5類246台(套),確保了補貼機具價廉質優、羣眾滿意。同時,市縣農機部門結合農機具補貼政策的實施和本地區農業生產的實際,積極爭取了《根莖類作物示範工程》、《農作物秸稈綜合利用示範工程》、《玉米殘膜撿拾起茬技術推廣》、《保護性耕作技術示範工程》、《青年農民工培訓工程》等農機科技推廣和培訓項目,爭取項目資金和配套資金280多萬元,通過項目資金的有力支撐,有效的提高了農機化科技應用水平。

4、圍繞勞務經濟發展思路,拓寬農機培訓領域,提高農機培訓質量和效益。

為了全面貫徹全省農民工轉移培訓陽光工程工作會議和市委、市政府將勞務輸轉作為支柱產業的要求,市縣農機部門在認真搞好農機技術培訓,保證農業生產技術需求的同時,積極爭取陽光工程項目,臨夏市、康樂縣等四個縣農機局被列入全省農民工培訓陽光工程項目,共爭取項目資金38萬元,項目實施各單位,緊緊依託項目,充分發揮行業培訓

優勢,強化培訓基地建設,立足市場,以創造複合型、技能型人才為突破,積極開拓辦學門路,共開展以拖拉機駕駛員、農機具操作員、農機修理工、電氣焊工、高速電動縫紉工等為主的各類培訓班34期54班(次),參加培訓1745人(次),首期有132人順利通過市第5、第6國家職業技能鑑定所的資格認證。

5、圍繞農機打假活動,積極開展農機質量監督檢查工作,有效地維護農機消費者的合法權益。

各級農機部門把農機打假作為淨化規範農機市場,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的一項重點工作來抓。各縣(市)農機局成立了打假專項治理領導小組,制定實施方案和打假措施,公佈了農機質量投訴電話,並與各鄉鎮農機站簽訂了《農機管理目標責任書》,建立了打假責任制。一是紮實開展打假專項整治活動,會同質監、工商、經貿等部門,共抽調專業技術人員127人,出動宣傳車80輛(次),組成了18個檢查組,對全市轄區農機主機及零配件銷售市場、生產企業、維修網點等進行了全面深入地檢查整治,共查獲“三無”農機產品200台(件),貨值1.2萬元,檢查企業20家,整頓農機市場1個,印發宣傳資料1.65萬份。二是依法將農機維修網點納入規範化管理,嚴格執行農業機械修理網點、修理工審定和准入制度。根據農業部和國家工商總局聯合頒佈的《農業機械維修管理規定》要求,及時對全市280多個農機維修網點進行了摸底調查,造冊登記,對現有修理網點進行了嚴格審定,共審定二級修理點2個,三級修理點27個,四級修理點142個,新培訓持證上崗人員41名,通過專項整治和對修理網點的規範化管理,有效地遏止了“三無”農機產品和不合格農機產品坑農、害農現象。三是認真制定落實“五、五”普法規劃,大力開展了農機生產、銷售、維修、服務等重點工作中的法制宣傳教育,進一步規範了農機市場秩序和農機維修經營活動,淨化農機市場,保證了農機產品質量,切實維護了農民羣眾的合法權益。

6、圍繞行風建設,狠抓了以農機安全生產為主的農機監理工作。

按照省農牧廳的安排部署,全市農機監理系統認真開展了行風建設民主評議活動,建立了行風建設評議活動領導小組,制定活動實施方案,從隊伍建設、廉政建設、整章建制、完善便民措施、推行政務公開、規範監理業務、基層安全網絡建設、營造工作環境等方面進行了一系列有計劃、有步驟、有組織的整治和強化,4月份,省農牧廳行風評議檢查組對我市行風建設和行風評議工作進行了檢查驗收,通過對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和政縣、臨夏市等監理站的實地抽查,對我市行風建設活動給予充分肯定和好評,在安西縣召開的全省農機監理系統行風建設現場會議上,對我市農機監理所、臨夏縣農機監理站進行了表彰,通過行風建設,進一步促進和強化了農機安全生產管理工作。一是嚴格堅持“橫到邊、縱到底”的點、線、面管理辦法,層層簽訂了安全生產責任書,建全了安全生產責任制,共簽訂責任書5128份。二是狠抓了以“兩法一條例”為重點的農機法規,農機安全知識的宣傳,共出動宣傳車420輛(次),散發宣傳材料18000份,懸掛橫幅32條,大型宣傳17次。三是嚴格執法,嚴把拖拉機及駕駛員的培訓、發證關,嚴格檢審驗工作。共核發換髮行駛證159本,檢驗農業機械4390台,審驗駕駛員4262人,檢審驗率分別為72.9%、71.6%(10月底)。四是加大對拖拉機“黑車非駕”、載客拉人、超載超速、帶病運行等違章行為的整治和查處,共出動檢查車1550輛(次),監理人員6200人(次),檢查拖拉機3460台(次),查出各類違章違規1210台(次),無牌車輛入户63台。五是開展“平安農機”創建活動,創建農機安全村13個。通過抓檢查、抓考評、抓治理,有效的遏止了農機事故的發生。

三、幾點體會

1、隨着《農機化促進法》的頒佈實施,國家“三減免、三補貼”中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全面實施以及《甘肅省農機管理條理》的重新修訂頒佈,加快了依法治機進程,為本

地區農機化提供了更廣闊的發展空間,只有把握機遇,用足、用活政策,才能加快農業機械化和現代農業建設步伐。

2、各級黨委、政府對農機化工作的重視程度不斷提高,支持力度不斷加大,有力地推進了農機化工作。

3、農機具購置補貼政策的實施,極大地鼓舞了農民購買農機具的熱情,有效地引導和調動了民間資金投入到農機化生產中,形成了財政扶持引導,部門協調,農民自籌的多元化投入機制。

四、存在的問題

1、我市的農機化程度低,農業抵禦自然災害的能力弱,儘管農機化發展為解放勞動力,推進全市勞務輸轉起到了積極作用,農機將在建設現代農業,提高糧食綜合生產能力和高效生產中擔負着越加重要的任務,但市縣財政投入不足,在新形式下推進農業機械化發展,建設現代農業的任務還很艱鉅。

2、雖然購機補貼在我市各縣實施,但市窮民貧,市縣財政難以落實機具購置補貼配套資金,而農民的購買力有限,致使爭取到的農機具補貼項目實施難度大,進而影響到對今後國家農機具補貼項目資金的爭取和落實。

3、以鄉鎮為主的農機服務體系建設緩慢,適應新形勢的農機化服務組織發展後勁不足,農機服務社會化、專業化、

產業化、市場化程度低。

4、由於農用運輸車移交交警管理,全市農機監理機構的職能削弱,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農機監理隊伍人心不穩,加之經費來源凸減,而省上要求各市市扶持地方農機監理工作的補貼資金沒有落實到位,致使農機監理和安全生產工作開展的難度明顯加大。

五、2014年度工作計劃

(一)2014年農機工作思路

2014年全市農機工作的思路是: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堅持和落實科學發展觀,以推進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和構建臨夏和諧社會為目標,高舉“興機富民”的旗幟,以加快農機化發展,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為中心任務,以提高優勢產業,特色農產品機械化程度為主線,以科學的管理,優質的服務,紮實的工作,開創農機化工作新局面。

(二)奮鬥目標

農機總動力達到58萬千瓦;農業運輸機械擁有量3萬輛(台);完成機械半機械播種75萬畝;機收10萬畝;機耕110萬畝;農機經營總收入3.35億元;培訓各類農機技術人員7000人;拖拉機及駕駛員年度檢審驗率均80%以上;車輛入户率和駕駛員持證率達96%以上;事故死亡人數控制

在萬台5人以內。

(三)重點工作

1、以宣傳貫徹《甘肅省農機管理條例》為契機,加快依法治機進程。

2、以農機科技推廣為核心,全力抓好春耕、“三夏”、“三秋”農機化生產,加快農機化新技術、新機具應用步伐。

3、加強農機產品質量監督和農機市場監管,切實維護農民羣眾合法權益。

4、深入開展農機監理行風建設,不斷加強農機安全生產。

5、以陽光培訓工程和勞務技能培訓為重點,進一步拓寬培訓領域,加大培訓工作力度。

6、加強農機服務組織建設,積極扶持、引導、培育新型農機服務組織和農機大户。

7、積極爭取以農機具購置補貼為重點的農機化項目,調整優化農機裝備結構和技術結構。文章

來源蓮

山課件 w ww.5 y k m 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gongzuozongjie/gongzuojingxuan/q4n9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