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講話致辭 >代表發言 >

教研活動發言稿數學(精選8篇)

教研活動發言稿數學(精選8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8篇《教研活動發言稿數學》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教研活動發言稿數學》相關的範文。

教研活動發言稿數學(精選8篇)

篇1:數學教研活動的發言稿

開學初我組以學區教研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根據本冊教材的內容和重難點確定了兩個研究專題,將乘法口訣及除法兩部分知識的學習,確定為本學期重點研究的內容。我們本着加強教學研究,注重課堂實效,紮紮實實地開展教研活動。結合年級、學科特點和教研組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本學期教研計劃。力求加強各校之間的合作,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新問題,挖掘潛能,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本學期我們共進行了4次教研活動:

每次活動,老師們都認真準備,積極參加並做好記錄。作為一名區教研組成員,我積極參加區教研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及時傳達給學區教研組的教師們,使每位教師及時瞭解區教研組活動內容、精神並在教學中努力嘗試,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活動時間9月27日

學區組織各數學教研組老師們集中,會上蘇主任做了動員,對本學期學區數學教研工作進行了安排。各組老師們共同探討了教學中的困惑,制定出了本學期教研活動計劃。

第二次:活動時間10月27日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師講了一節《分糖果》;在王立新主任的親自指導下,我校青年教師劉國鳳講了一節《東南西北》。汪蕾、劉國鳳兩位老師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汪蕾老師還親自到我校與我探討教學設計思路,經過一次次的試講,兩節課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研組的老師們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討論、評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通過活動,大家進一步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困惑,收效還是較大的。正像劉國鳳老師所説:通過這一節課我真的收穫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知道了一節研究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早日成長起來。

第三次:活動時間11月30日

這次活動與區教研活動並軌,在北大附小聽了三節課:《6的乘法口訣》、《東南西北》、《搭配中的學問》。通過聽課,對比自己的教學,找到了差距,例如:《6的乘法口訣》一節,我們在備課時的想法與區研究課的設計思路有着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從2—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引課,但我們在設計中對學生開放的空間較大,這樣教師不好把握,而且對怎樣在6—9乘法口訣的學習中體現乘法意義的教學還比較模糊,而區裏的這節課張弛有度,解決了我們教學中的困惑。通過活動,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拓寬了教學思路,明確了今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同時,我將在區教研組活動中進行的講課前對學生的前期測試的格式發給大家,讓大家嘗試着去做,從而達到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的起點在哪等問題。我校全體二年級各班率先對下學期《1000以內數的認識》一節進行了前期測試,測試卷的統計、分析,為下學期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找到了備課的切入口,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

第四次:活動時間12月26日

交流總結提高。在這次活動中,教研組的老師們將參加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體會進行了交流。

育新學校的陳國燕老師説: 通過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把握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教育特點,設計思路和學習方式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

科大附小的崔紅梅老師:通過聽幾位教師的講課,使我深深的意識到上好一節課,提問的重要性。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使教學實現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師講:我非常榮幸的在教研組裏承擔了一節研究課。通過這節課,不但鍛鍊了我上課的技能,同時,在我們教研的老師們真誠的提出我這節課的不足時,我又一次感到了收穫的喜悦。尤其是一位老師就我課堂上的估算的處理提出的意見,使我茅塞頓開,一下子意識到原來在估算是可以有導向的。通過大家的研究,和相互的交流使我對我的課堂又有了新的瞭解,同時,在後來的教學中我也改進不少,這節課使我收益非淺。

我們相繼還參加了北大附小的聽課活動,和聽實驗二小張國立老師的講座,都讓我感到收益頗多。當我在教研組的帶領下一次又一次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時,我取長補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充電過程。同時,我還可以把自己在教研組裏學到的先進的教學方法,新教學理念帶回到學校,帶到我們的組裏,示範給其他老師聽。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石油附小的呂媛老師説:教師通過進行教學研究,不但可以增長學識,還可以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應該説這雖然不拿學歷但卻是教師最富有實效的在職進修。

課堂教學改革已經有兩年多了,預學案以全新的理念,新穎的素材,順應了時代的發展,切中學生學習數學的身心發展規律,給教學帶來了新氣象。課改的教學形式以及國家數學課程標準中的思想是我們老師曾經想都不敢想,想做而不敢做,或個別老師曾經嘗試過卻不被組織認可或不敢堅持的東西。而課改既給了學生充分展示個性的機會,又給老師提供了探索數學教育新方法的舞台。下面就組織探究、引導建構談一談我的體會。

我的課堂我作主。主要體現在組織探究、引導建構環節上。為了這個教學目標,老師給學生充分的自主活動和合作交流時間,充分調動學生髮表自己的意見和建議或見解的積極性。在這個過程中,教師的主導作用在於實現學生的主體作用,要注意引導孩子們自己去發現規律、掌握知識。學生彙報交流時,教師要集中注意力,認真傾聽,而且其他同學也要認真聽以便發現問題及時幫助,及時補充或點評,也是對發言人的禮貌與尊重。在一個問題沒有交流完時,不要從中干擾,關鍵性的問題要讓更多的學生髮表不同的看法或更多的意見建議,要充分相信學生的思考能力,讓他們多想善想,多問善問,把我的疑惑一個一個的解決。在這個過程中,提高了學生觀察分析和概括歸納的能力,實現了知識技能與學生智力的同步發展,真正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及時解決問題所帶來的成功體驗。

在組織探究這個環節中,還要讓學生體驗知識發展的過程。傳統的國小數學教學,是以傳授知識為主,典型模式是知識陳述+範例講解+習題練習,因此常常靠大量的變型習題來鞏固知識,這種方式大大加重學生負擔,僵化了學生思維,學生到頭來不知為何要學數學。新的課程標準強調國小數學要讓學生親身經歷知識的發生、發展過程,使學生在獲取對數學知識理解的同時,在思維能力、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及知識技能等方面都得到進步和發展。我們現在的課改在這個個環節上就是要達到這個目標。教師作為課堂教學的組織者、引導者和合作者,就應該重視這個知識發展的過程。如教學圓的面積計算公式時,先讓同學們動手剪一剪、拼一拼、認真觀察要學的新圖形與剪剪拼拼的圖形有什麼聯繫,通過旋轉或平移或補割或拼拼剪剪的數學轉化思想,找到解決問題的突破口,從而導出新學的知識,這些要讓學生自己親手做,才會體驗到老師不能包辦,有些知識還可以比比劃劃、摸一摸、比一比來獲取新的知識。這個過程,就體現了知識的發展,獲得了基本的數學知識,基本的數學思維方法,體會到解決問題取得數學知識的成功體驗。

組織探究、引導建構這個環節只有讓學生經歷規律產生的全過程,他們才能將符合條件的各種情況找出來,以達到發現個性(即個性飛揚),提高解決問題的能力。只要把這個環節做好了,你的教學質量也不會差。

篇2:數學教研活動的發言稿

各位老師們大家好!

首先我代表學校感謝教研室xx老師,把這麼重要的活動放在我校舉行,對參加本次活動老師的到來表示熱烈的歡迎。

本次活動共五個環節:

第一個環節,由我介紹本校的校本教研活動。第二個環節,由我校xx老師執教的研討課二年級《口算兩位數加兩位數》。第三個環節,由我校數學組的金牌教研組長xx老師主持的《數學組教研活動介紹以及本堂課教學設計剖析》。最後環節是我們尊敬的數學教研員xx主持的教師互動環節。

下面,我就本校的校本教研平時的做法做簡要彙報:

我校共有4個教研組,分別是數學組、語文高段組、語文低段組和綜合組。為了能更好的開展學校的校本教研活動,學校層面做以下努力:

1、保障活動時間和地點。

為了能讓老師們安心、專心開展活動,所以我們特意為老師們安排半天的空節時間,如數學組老師安排在週二下午,這天下午數學組的全體老師都沒有課。每個學科都有半天的空節專門開展小本研究活動的。

2、保障活動獎勵機制。

活動開展好的、有特色的,組員獲獎多的,學期結束後我們評優秀教研組2個,發放獎金500元給組內。這小錢各個組花的也很有意思,他們有時候會買點水果,來吸引公開課後參加評課的老師。等等。

3、保障活動經費支出。

我們學校大力支持校本教研活動,外請專家指導,師徒結對等等,為我們活動保障經費的支出。

教研組活動開展的形式:我們學校的4個教研組長都特別強大,尤其像我們的金牌組長xx老師,所以我們很多的校本教研活動都是安排在組內進行的。

1、讀書活動,讀專著。

學期初,由組長負責為本組老師買專著,每人二本。一本平時自由閲覽,期末交讀後感。另一本在教研組活動時間共同閲讀,然後討論記錄。一學期開展集中讀書討論活動三次左右。

2、視頻觀摩活動,這活動省時也省錢。

教研組內一起觀看,觀後討論並寫觀後感,每學期三次這樣的活動。

3、校級公開課.

我們學校校級的公開課每位老師都會上。校級公開課的績效分數比縣級的分數還要高,這樣可以激勵大家都上公開課。

<蓮山課 件 >開課率幾乎能達到100%的原因也和我們教研組長的智慧離不開的。

4、主題教研活動,就是有主題的進行教研活動,像這學期。

5、開展學科競賽活動,像這次的基本功鋼筆字比賽。一般每學期一次這樣的活動。

因為時間關係,就我校的校本教研活動我就簡單介紹,希望大家能多提寶貴意見。

數學校本教研研討活動發言

開學初我組以學區教研工作計劃為指導思想,根據本冊教材的內容和重難點確定了兩個研究專題,將乘法口訣及除法兩部分知識的學習,確定為本學期重點研究的內容。我們本着加強教學研究,注重課堂實效,紮紮實實地開展教研活動。結合年級、學科特點和教研組的實際情況,制定出了本學期教研計劃。力求加強各校之間的合作,發現和解決教學中的困惑和新問題,挖掘潛能,提高教學水平,促進課堂教學效率的提升。

本學期我們共進行了4次教研活動:

每次活動,老師們都認真準備,積極參加並做好記錄。作為一名區教研組成員,我積極參加區教研活動,學習新的教學方法和教學理念,及時傳達給學區教研組的教師們,使每位教師及時瞭解區教研組活動內容、精神並在教學中努力嘗試,達到共同提高的目的。

第一次:活動時間9月27日

學區組織各數學教研組老師們集中,會上蘇主任做了動員,對本學期學區數學教研工作進行了安排。各組老師們共同探討了教學中的困惑,制定出了本學期教研活動計劃。

第二次:活動時間10月27日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師講了一節《分糖果》;在王立新主任的親自指導下,我校青年教師劉國鳳講了一節《東南西北》。汪蕾、劉國鳳兩位老師認真備課,精心準備,汪蕾老師還親自到我校與我探討教學設計思路,經過一次次的試講,兩節課都取得了較好的效果。教研組的老師們在活動中積極發言、討論、評課,提出了自己的見解。通過活動,大家進一步加深了對教材的理解,解決了教學中存在的困惑,收效還是較大的。正像劉國鳳老師所説:通過這一節課我真的收穫了很多,也學到了很多,在大家的幫助下,我知道了一節研究課究竟應該怎麼上,我一定會更加努力,使自己早日成長起來。

第三次:活動時間11月30日

這次活動與區教研活動並軌,在北大附小聽了三節課:《6的乘法口訣》、《東南西北》、《搭配中的學問》。通過聽課,對比自己的教學,找到了差距,例如:《6的乘法口訣》一節,我們在備課時的想法與區研究課的設計思路有着一些共同的特點:都是從2—5的乘法口訣的規律引課,但我們在設計中對學生開放的空間較大,這樣教師不好把握,而且對怎樣在6—9乘法口訣的學習中體現乘法意義的教學還比較模糊,而區裏的這節課張弛有度,解決了我們教學中的困惑。通過活動,還開闊了我們的視野,拓寬了教學思路,明確了今後教學中努力的方向。

同時,我將在區教研組活動中進行的講課前對學生的前期測試的格式發給大家,讓大家嘗試着去做,從而達到了解學生的實際水平、學習的起點在哪等問題。我校全體二年級各班率先對下學期《1000以內數的認識》一節進行了前期測試,測試卷的統計、分析,為下學期學習《1000以內數的認識》找到了備課的切入口,從而更有針對性地進行教學環節的設計。

第四次:活動時間12月26日

交流總結提高。在這次活動中,教研組的老師們將參加本學期教研活動的體會進行了交流。

育新學校的陳國燕老師説: 通過教研活動,使教師在把握數學課程的基本理念,課程目標,教育特點,設計思路和學習方式等方面有了進一步提高。

科大附小的崔紅梅老師:通過聽幾位教師的講課,使我深深的意識到上好一節課,提問的重要性。課堂環境的隨時變化,使實際的課堂提問活動表現出更多的獨特性和難預料性。教師只有從根本上形成對課堂提問的正確觀念,才能在實踐中發揮課堂提問的靈活性與有效性,才能使教學實現提高學生能力的目的。

清河一小的汪蕾老師講:我非常榮幸的在教研組裏承擔了一節研究課。通過這節課,不但鍛鍊了我上課的技能,同時,在我們教研的老師們真誠的提出我這節課的不足時,我又一次感到了收穫的喜悦。尤其是一位老師就我課堂上的估算的處理提出的意見,使我茅塞頓開,一下子意識到原來在估算是可以有導向的。通過大家的研究,和相互的交流使我對我的課堂又有了新的瞭解,同時,在後來的教學中我也改進不少,這節課使我收益非淺。

我們相繼還參加了北大附小的聽課活動,和聽實驗二小張國立老師的講座,都讓我感到收益頗多。當我在教研組的帶領下一次又一次走出自己的課堂,走進別人的課堂時,我取長補短,完成了一次又一次的充電過程。同時,我還可以把自己在教研組裏學到的先進的教學方法,新教學理念帶回到學校,帶到我們的組裏,示範給其他老師聽。而且取得了很好的效果。

石油附小的呂媛老師説:教師通過進行教學研究,不但可以增長學識,還可以提高教學能力、教學水平,優化自己的課堂教學過程,進而達到提高教學質量的目的,應該説這雖然不拿學歷但卻是教師最富有實效的在職進修。

存在的問題:

1、系統的教研還不夠。本學期的兩節課雖然對教材的挖掘有一定的深度,但是感覺還缺乏一定的系統性。如果組內老師們能針對一節課經過系統的研究,就會在研究的過程中獲得更多的感悟、收穫和提高。這節課也會在老師們的實踐---反思---再實踐的過程中不斷的得到充實,使其更具有一定的深度和厚度,這樣的研究實效性才會更強一些。

2、如何在乘法口訣的學習中,引導學生對所學的2—5

的乘法口訣進行觀察,從中發現規律並運用規律學習6—9的乘法口訣,培養學生有條理的思考及初步的遷移能力、推理能力,是本學期教研活動中應重點研究的內容。在我校王立新主任的帶領下也確實進行了研究,並在我校年級各班分別挑選一部分好、中、差學生進行了前期測試工作,但由於考慮不成熟,這一計劃沒有落到實處。

下學期活動的設想:

1、加強系統的教學研究。

2、進一步加強各校之間的合作,更多地為老師們創設展示的機會。

3、完善《1000以內數的認識》前期測試試卷,並完成前期的測試工作。

一分耕耘,一分收穫。在下學期的工作中,我將本着“勤學、善思、實幹”的準則,把數學教研工作搞得更出色。

篇3:教研活動發言稿

各位理事、各位老師:

大家好!

我叫xx,是來自x市x區的數學老師。我的論文主題是:山區學校數學教學存在的問題及對策。

xx年大學畢業後我便一直在山區學校擔任數學教學,對山區學校的現狀有比較深入的瞭解。山區學校的教學設施、師資力量、學生基礎、家庭條件、家長素質、社會環境與城市學校相比較,都存在明顯的差距,兩者間存在嚴重的不均衡。

近年來,隨着改革開放的深入,勞動密集型企業需求大量的勞動力,因而山區農村人員不再束縛在土地上過着“臉朝黃土背朝天”的日子,他們外出能輕輕鬆鬆地找到工作。相反,很多大學畢業生因一時找不到合適的職位而待業在家。這讓山區農村不再以“讀書跳農門”為目的的很大一部分人誤以為從此“讀書無用”,在實用主義思想的驅動下,很多家長和學生便失去了求學的源動力。通過近些年從家訪中瞭解到,在山區孩子的家長中,約佔三分之一的家長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搞好學習,多學點知識;約三之一的家長對孩子的成長任其自然;還有三分之一的家長從內心深處就不希望他們的孩子一心放在學習上,後怕孩子升學對他們帶來經濟上的壓力,反而希望自己的孩子能早些外出打工,為自己減輕負擔。

山區學校的教學設施和師資力量與城市學校相比較,存在明顯的差距和不均衡。比如,我所在的鄉鎮,地處山區,地形複雜,地廣人稀。全鄉一個年級不足130個學生,因為相互分隔很遠,交通又不方便,除了在鄉鎮中心開設兩個班外,不得不在另兩個地方各開一班。資源不能很好地整合,設施陳舊落後。我們學校的校舍也是在中國石化的援助下才新建了一棟教學樓,而教師和學生宿舍還都是在破舊的房子中。也是在XX年搬入新教學樓後才有了唯一的一間多媒體教室,要用多媒體教室上課時,老師們必須事先調配好,這也嚴重影響了現代教育技術的運用。近年來,生源在快速地遞減,教師隊伍也就只有讓其自然遞減,沒有增加新生師資力量的機會,教師隊伍嚴重老齡化。全校三個年級六個班,連同管理人員在內,共22個教師,30歲以下的只有2人,其餘的都在35歲以上,其中45歲以上的9人,佔總數的41%,教師平均年齡超過43歲。可以説,這樣的年齡結構是嚴重青黃不接的,學校也因此缺少足夠的活力。再者,由於早期山區學校沒有電腦設備,使得很多年齡大一些的教師至今還不能靈活地運用現代教育技術授課。

山區學校的孩子,很少有機會接觸外界的新事物,知識面與生活條件均不可與城市孩子相提並論。很多學生對火車、高速公路等許許多多的山外事物缺泛感性認知基礎。學生大多離校遠,而學校的住宿條件又只能讓很少數的非寄宿不可的學生在校住宿。有些離校遠一些的學生,早上6點鐘起牀生火做飯,7點以前上路,冬天時要打着手電筒出門,8點鐘趕到學校時已是正式上課時間。為了孩子們的安全,學校只有壓縮中午休息時間,以便下午早點放學好讓他們早點回家。特別是有些留守孩子,到了十三、四歲的年齡,便要一邊學會自己照顧自己,一邊還要替父母照顧好年邁的爺爺奶奶,這不僅在成長中缺少關愛,也會影響學習。

種種問題的存在已是一個不爭的事實,這也是城鄉教育不均衡的具體反映。作為一名山區教師,在面對這種狀況時,當然不可以一味地埋怨,而應積極地尋找對策與方法,主動承擔起自身的義務和責任。在山區學校數學教學過程中,我主要從以下幾方面入手去探索教育教學之路和化解疑難問題,提高數學教學質量的。

篇4:教研活動發言稿

尊敬的各位領導,各位老師:

大家好!

感謝環縣教體局給我們搭建了這樣一個交流學習的平台,今天和大家一起交流感到萬分榮幸。現在將我校數學教研工作和大家分享。

一、基本情況介紹

蘆家灣中心國小數學教研組是由12名教師組成的集體。全組12名教師中有1名高級教師,大專以上學歷的教師6名,有4名經驗豐富而敬業的老教師,有8名年輕教師。老教師幹勁足、熱情高、教研氛圍十分濃厚,年輕教師活潑有闖勁,觀念新穎,素質出眾,潛心教改,鋭意進取。這些優勢為我們組順利開展教研活動、提高教研質量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二、加強理論學習,以理論指導教研

我們教研組特別注重理論學習。具體措施是:

①每週週三教研組組織一次理論學習的心得交流,或者是實驗研究情況的交流。交流的題目有“如何提高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探討國小數學‘解決問題’的教學”、“討論如何強化小組交流的‘互動性’”等12次。

②按學校規定我組12名教師每月讀完同一本書,本期讀的書有《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給教師的建議》、《變革的力量—透視教育改革》、《做不抱怨的教師》等,每位教師都有讀書筆記,每期不少於8000字,讀完每本書寫不少於2000字的心得體會,然後在教研會上進行交流、分享。讀了《蘇霍姆林斯基選集》第一輯大家的討論十分熱烈也被他的思想所吸引,大家有一個共同的觀點就是:努力完善教育方法,貼近學生的心靈,給他們發展的空間,最大限度的激發學生的創造力和熱情,讓每一個學生都能成為有用的人才

三、豐富課堂教學形式,向課堂要效率

我們數學組教師全面落實新課程標準,以課堂教學為主陣地,向課堂40分鐘要效益,教研活動中以“聽課+交流+反思”的過程進行,通過上公開課(以同課異構的形式開展)——組織聽課——討論評議,每位教師每一學期聽課不少於15次並做詳細記錄,然後集體評課,充分做好交流活動,學習他人優秀的教學方法,形成互補、競爭、發展的新型協作關係。為了加強課堂教學我們也實行開門觀課,這樣更好的促使教師關注每一堂課,關注每一個學生;督促教師備好每節課,上好每節課,教育好每一個學生。

四、學校注重教研工作的常規管理和制度建設

蘆家灣中心國小有一支年輕而有活力的領導班子,他們結合外出培訓學習和自己在教學中摸索出的有效經驗總結出了一套科學的管理模式——“多研究、勤學習、多交流、常反思、細考核”。備課前做到多研究課程標準,研究學生,研究教材,研究教法與學法;做到勤學新的課改模式,勤學新的教學理論,勤學他人的教學亮點;多與校領導交流,多與其他教師交流,多與學生交流;常思考本節課的亮點有哪些,常思考學生的閃光點是什麼,常思考課堂的改進之處在哪裏,正如李鎮西所説的“帶着一個思考的大腦,重複每天的工作”,每節課後在教案上都寫有反思;將考核工作做到具體、細化、有章可循。在趙校長的親自指導下我校數學教研工作開展得有聲有色。

五、搭建平台,促進青年教師的迅速成長

我校12位數學教師中,青年教師有8名,佔了一大半。為了幫助他們儘快地成長起來,學校非常重視年輕教師的培訓工作。我們的做法是:

1、開展師徒結對,安排有經驗、有特長的教師進行傳幫帶;號召新教師主動向老教師學藝,多聽課,多取經,多學習。

2、安排教師學習取經。我們始終相信好老師肯定是好學生。

近年來大多數教師都參加外出培訓及網絡研修,他們滿載而歸,把培訓心得分享給其他教師,並上示範課,把我校數學教研工作推上一個新台階。

六、教研活動與社團活動相得益彰

我校每週五組織一次社團活動,為了調動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開展了奧數組、珠心算組。對課堂內容學有餘力、對數學感興趣的學生踴躍的報了奧數組、珠心算組,這兩組的人數約佔我校學生總人數的六分之一,又分成四個班,由四名有經驗的老教師進行輔導。奧數不但可以培養良好的思維習慣;使學生獲得心理上的優勢,培養自信;還有利於學生智力的開發。珠心算是眼耳手口腦同時參與的計算活動,有效地培養兒童的注意力、記憶力、觀察力、想象力、思維力、感知力;我校社團活動中把這兩組抓的較緊,看的較重,每週的教學設計經過校長和教務主任親自審查後教師方可進教室,負責這兩組的四名教師備的很紮實、很充分。所以教研活動與社團活動相得益彰。

新課程背景下的數學教研組建設前景

1、近年來,我校教研組工作不在流於形式。

每個學期初,學校要求教研組長擬訂一份學期教研計劃、制定每週集體研究討論的題目,上交到教務處,經教務處審核同意後每學期必須按照計劃開展教研工作。集體教研討論的題目每位教師都要去研究思考,然後寫出書面發言材料在教研活動中發言,供其他教師參考採納。為了方便教師交流,我校設立了數學集體辦公室,每位教師上班期間必須在集體辦公室辦公,這樣更有利於解決隨時出現的問題,也方便大家的探討。要讓我校的教研工作真正的落在實處,服務於教學。

2、不斷健全教研組工作反饋機制。

以前教研組工作普遍存在只檢查不反饋的現象,或者只向領導彙報總結而沒有把工作信息反饋給教師。現在教研組有自己的決策權,做到常檢查、細檢查,檢查一次,就毫不留情面點名反饋通報一次,使問題得到及時整改。自從建立反饋機制後每位教師教學工作中不敷衍了事,不隨心所欲,認真鑽研,更杜絕了問題的出現。

3、課堂上建立小組合作學習模式。

構建小組合作探究的'新型教學模式,把教學活動與學生自主活動有機結合,體現學生自主學習,充分調動學生學習潛能和促使自我完善。通過探究性學習,從而改變由老師包辦代替的傳統教學模式,增強學生合作學習的意識,使課堂教學實效性增強。我組每位教師根據多年積累的“小組”經驗,在實施新課程的下構建了結構合理的合作學習小組,每組4—6人,編組儘可能考慮到學生知識基礎、學習能力及性格特點,讓不同層次的學生優化組合,鼓勵學生進行小組合作學習,進行主動探究學習活動。我們認為小組活動不是一個形式,而應成為合作互助的學習型組織,應有構建目的、組織方式、組長職責、組員責任,做到幫助組員揚長補短,對組員個體問題實行結對子幫教。

總之,經過我們的不懈努力,不斷探究、創新,我校教育教學工作買上了一個新台階,得到了領導的肯定,贏得了社會的好評。

謝謝大家!

篇5:教研活動發言稿

“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是XX年我校教代會討論確立的,並被寫入學校發展規劃和工作計劃,成為今天北京四中辦學思想的核心內容。“以人育人,共同發展”具體可以概括和表現為“以行為影響行為,以品德培養品德,以能力提高能力,以理想樹立理想,以情操陶冶情操,以境界提升境界,以人格塑造人格”。“以人育人,共同發展”的教育理念體現了教育的客觀規律和教師工作的職業特徵,也體現了四中對教育的理解。“以人育人”不僅是指教師育學生,還包括學生育教師、前人育後人,即用四中校友和他們留下的精神文化來培育在校的學生。有了家長、學生與教師的相互支持與促進,“共同發展”則是“以人育人”的必然結果。因此,這裏所説的發展,不僅包括學生的發展,還包括教師的發展,學校的發展,家長的發展,並在我們獲得發展的過程中努力為社會做出應有的貢獻。

教育需要教師的智慧。但是教師的智慧從何而來?書本中的教育學、心理學、管理學的知識固然重要,但我相信今天的同行們都會認為,僅僅照搬書本的知識和別人的經驗,沒有親身的實踐和對實踐的深刻思考,就不可能產生智慧。

我們的展示活動試圖對教師智慧以及智慧如何產生的問題作一個初步探討,我們用三部分內容來模擬和展現對這一問題的認識過程。

首先,學生喜歡什麼樣的老師?我們認為,教師的智慧首先表現為教師的魅力,教師失去了魅力,教師的智慧就無從談起。古人説,親其師,信其道,如果教師的智慧可以用教育的效果來衡量的話,那麼教育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教師為對學生的感染力。從認識過程來看,學生了解教師也是一個由表及裏,由膚淺到深刻的過程。教師的感染力首先來自於他在學生面前的外在表象,如儀表、舉止、談吐,進而是教師的文化修養、教學方法、師生關係、教師的情感以及對工作和生活的態度等等。大家也許要問,四中和諧的師生關係是怎樣形成的?社會上不少人可能不太瞭解四中教師的工作。前不久,我閲讀了化學組教師劉銀寫的全班學生的家訪記錄,從中我們不僅瞭解了學生,也知曉了這位年輕母親的假期生活;在國中我曾看到過許多本這樣的家訪記錄,它記錄了四中教師為了解學生而奔波的足跡;年級組長田軍也是一位年輕的父親,他幾年來堅持每週利用下班後進行家訪。面對一個散居在幾十平方公里的擁擠都市中的學生羣體,教師家訪所付出的辛勤是可想而知的。在通訊技術高度發達的今天,四中教師為什麼還要堅持進行家訪?我想這樣做的目的就是要更加全面地瞭解學生,縮短師生之間

的情感距離,這是使教育取得實效的基矗還有語文教師黃春,他謝絕了大量的校外授課和家教邀請,全身心地指導學生社團和編輯社刊的工作;還有語文教師寒露,他犧牲了大量業餘時間編寫話劇劇本,我想他一定是全國不多的能編寫專業話劇劇本的中學教師之一;還有化學實驗員時新華,她也很可能是唯一參與教材編寫工作的中學實驗員,這基於她多年來對化學實驗的潛心研究和不斷的探索創新;還有李京燕等一批科技教師,他們幾乎每個雙休日都帶領學生從事科研實踐活動,用自己對科學執著追求的精神深深地影響着學生;還有多年如一日學生每天都能看到的手領國小生橫過馬路的教師武丕顯,他當之無愧地被學生推選為感動四中人物,等等。教師的人格是最大的教育力量。儘管這些看似是表象的東西,但卻是四中教師人格自然而真實的流露,這些是“以人育人”最鮮活的教材。

從更深的層次講,教師的魅力來自於教師的智慧。但是,沒有對教育的正確理解,教育者的智慧就無從談起。所以在第二部分,我們用幾個故事來具體説明四中教師如何處理教育實踐中的問題的,並利用這些故事來説明四中教師對教育的理解,確切的講,是對教育價值的追求。這是教師智慧的核心。我們常説,教育的最高境界是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實現這種境界的教育,需要教師抓住契機,創設情境,有的放矢,正確引導,這就是教育的智慧。在準備這部分內容時,我想起了許多體現教師智慧的故事:數學組教師程國紅引導學生通過交流和討論,自己去認識和解決學習價值的問題,使得全體學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提升;英語組教師閻婕使學生在溝通中學會共事,學會合作,學會相互欣賞,學會相互支持。我所知道的這樣的故事在四中還有很多很多,這些故事的普遍性説明了在這所學校已經形成了一種羣體性的工作行為。儘管今天在四中還有着一些説教式的教育,但是越來越多的教師已經能夠運用平等、尊重、啟發和守望的方式來引發和實現學生的自我教育,這些無不透射着四中教師智慧的閃光,無不體現着四中教師對教育規律的高超的把握和運用,無不給人以深刻的思考。我時常為教師們這些堪稱藝術的教育作品感到驚歎,但遺憾的是,這些不可能全部在今天以這樣的形式向大家呈現。

談到羣體的行為,我們就不能不觸及到一個更深層次的話題,這就是學校的文化。一所學校的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的師生在價值觀認同的基礎上所形成的羣體行為。在四中百年的發展歷程中,流傳着許多發人深省的教育故事。這是四中文化的寶貴財富。這些故事被一代代四中人傳誦和模仿,以至於形成了一種經驗,一種原則,一種傳統,一種理念,一種精神,這就是四中的學校文化。從這一點上講,今天所講的故事以及這些故事中所體現的經驗、原則和理念,也將是我們留給後人的財富。正是從四中文化這片沃土上,產生了四中教師的智慧。從上述的幾個故事,大家也許已經體會出四中教師的價值追求,這就是培養學生善良的人性、科學的理性、健全的人格、嚴謹的態度和崇高的精神。我們認為這才是教育的真諦。前不久,我從電視中看到一所醫院的急診醫生將一位冠心病患者誤診為喉嚨發炎而延誤治療致病人死亡的事件,我為這位醫生的冷漠和草率感到震驚。這使我想起了四中XX屆的畢業生惠尚懿,也就是當年接待國際奧委會評估團團長韋爾布魯根的那個女孩。她畢業後考進了協和醫科大學,據説在醫院實習時,她對每一位病人都極為負責,無微不至,每份病例記錄都達到4000字以上。我想她這種職業精神一定不是憑空生成的,你也許可以從四中教師如何去繞制線圈的故事中找到這種精神的痕跡,從四中教師為家訪而在擁擠的街道上奔波的情景中找到這種精神的痕跡,從四中大力倡導的以“敬業、愛崗、愛生”為核心的“北京四中職業精神”中找到這種痕跡。四中提出的“以人育人”的教育理念,實際上是將教育描述成一個十分簡單的過程,其實教育本來就應當是簡單而質樸的,如果用一句話來概括,就是你希望把學生培養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那麼你就首先要成為一個什麼樣的人,因為受教育者身上所體現的獲得性品質一定會來自教育者。就在幾天前,退休多年但仍默默無聞為四中工作的老教師陳穎對我説,非洲紫羅蘭是非常名貴的花種,世界上共有35種,我們通過組織培養已經成功繁殖了20多種。繁殖的技術很簡單,成本也很低,建議讓學生去教會一些殘疾人,並提供一些材料,使他們能獲得生存的能力。聽到這番話,我心裏異常感動。這就是四中教師的內心世界,正是這樣的教師的行為和信念才形成了四中的文化。當你真正體會到了這些之後,也許就不會再對丁藝莎、李賽、王倞、惠尚懿他們所表現出的大氣、善良以及嚴謹負責的精神感到驚奇了。

今天的教育還向我們提出了一個嚴肅的問題:怎樣的管理才能使教師的智慧得到最大限度的釋放?智慧的教師也同樣需要管理,管理智慧的教師需要智慧的管理,而智慧的管理需要管理的智慧。這其實是一個看似複雜但卻是十分簡單的邏輯。通過今天的展示活動,大家一定會認為四中的環境是寬鬆的。的確,四中的文化環境是寬鬆的,我們努力為每一位教師的成長和成功搭建平台,使他們從工作中享受到快樂與幸福。我們的管理理念是努力使每一個四中教職工成為學習型的四中人,發展型的四中人,具有主人翁精神的四中人,幸福的四中人。而幸福的四人中就表現為他能夠享受工作,取得成功,贏得尊敬,獲得發展,衣食無憂。在要求每個教師都能達到較高的職業操守的前提下,四中沒有規定教師必須給學生留多少作業,沒有規定每月必須安排多少次練習或測驗,沒有規定教師必須坐班,也沒有要求同學科同年級的教師必須採用同樣的教法使用同樣的素材或例題。四中鼓勵教師在教學上積極探索,百花齊放,形成風格,各具特色,這些都體現了四中環境寬鬆的一面。但另一方面我們卻採用強迫的方式要求教師必須深入思考教育,理解教育,強迫每個教師必須撰寫《我的教學觀》,要求教師必須承擔課題研究,必須完成學術論文,等等。四中也不能容忍價值觀不同的教師,正所謂“同道不同術”,“道”就是一個教師對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追求,“術”就是具體的教育方法。我們提倡“敬業、愛崗、愛生”的北京四中職業精神,就不能容忍不敬業、不愛崗、不愛生的行為;我們提倡尊重學生,就不能容忍損傷學生人格的行為;我們提倡全面關心學生的成長,就不能容忍只抓考試分數而不顧其他的行為;我們要培養學生做一個真誠的人,就不能容忍教師有任何欺騙的行為,等等。在這方面,四中又顯得很不寬鬆,很不人性,很不講情理,似乎很不“以人為本”。

多年來的教育實踐使我們認識到,教師的智慧深深的植根於學生文化的土壤之中。因此,精心培育學校的文化,就成為學校管理者的首要任務。學校文化的培育,在於倡導,在於挖掘,在於提煉,在於傳承。如果用操作性的語言來描述,學校文化就是一所學校用自己的語言來詮釋教育的價值。自己的語言就是自己的教育實踐,自己的教育故事。從這個意義上講,今天我們每個人都在創造和書寫歷史,但我們今天所作的事情能不能成為學校的文化,關鍵是看我們今天的故事有沒有精神的內涵,有沒有傳承的價值。我總想,30年後或50年後,我們的後輩子孫也許不會記得今年有哪些學生考進了哪些學校,但他們會記得今天發生在學校中的那些閃耀着教師智慧之光故事。這些故事是學校文化的載體。在一所學校裏發生的教育故事,就是一所學校獨有的教育語言。這才是學校特色或差異的本質。一所學校的教育故事所詮釋的是一所學校的教育者對教育價值的理解與追求。剛才的畫面中有四中學生在奧運紀念石前講述申奧故事的場景,這塊奧運紀念石以及它背後的故事,就是四中人勇於承擔國家責任的崇高精神的象徵,它會形成強大的精神的場,使得每一個從它旁邊經過並瞭解它的人都受到感染和激勵。

最後,我想用我校教師安迎的一段話作為結束:每個四中的教師都有許多讓學生在考試中得高分的技巧,但這不是四中教育的唯一追求。我們首先培養的是人,因為他們的道德、他們的善良、他們的人格,都會深深影響着未來的社會和世界。

篇6:教研活動發言稿

各位到會領導,各位同仁:

很高興來參加李家責任區教育督導組組織的國小畢業班學科複習研究活動,今天,我就國小科學六年級下冊《神奇的能量》一章如何複習談談我的設想,敬請大家聽後能提出寶貴的意見,達到互相學習、互相提高的目的。

一、複習課的教學理念

1、認識複習課。複習課不同於新授課,它是一種温故而知新的學習,它在授課時用時沒有新授課那麼長,在短時間涉及內容多。複習課不是知識的簡單重現,它是對知識的回顧、歸納、提升,是對知識的深度理解、系統整合與靈活運用。複習課更不同於簡單的講解卷子,沒有目標,沒有策略,對一對答案而已;它必須要教師認真備課,撰寫“導學案”,採取有效的教與學的策略,調動學生的主動性,重新回顧知識,靈活運用所學知識去解決生活問題。

2、複習課要有明確的目標。複習哪些知識要明確,採取什麼方法要明確,學生在複習時做什麼要明確,複習後要達到什麼目的要明確。本單元的複習目標如下:

(1)通過對本單元全面複習,讓學生認識能量,明白能量無處不在,但看不見;讓學生到生活中的去尋找能量,瞭解能量的具體表現形式。

(2)讓學生認識能源的概念及分類;説説身邊的節約能源、不浪費能源的事例。

(3)理解能量是不會憑空消失的,通過實例説説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4)通過理解和記憶,掌握本單元的內容,為國中學習奠定基礎。

3、複習課要確定基本任務。通過複習,使學生對基礎知識能夠準確熟練地掌握,並能靈活運用;對所學的知識進行系統整理,搭建框架,整理出知識點之間的關聯圖;能進一步提高思維能力、分析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4、複習課也得有情感。有時,複習課相對新授課來説有些枯燥,教師都會用反覆的練習來複習,學生非常厭煩這一過程,學生沒有興趣。作為教師,要挖掘複習課的趣味點,放手讓學生自主學習,培養學生的興趣;要讓學生在複習時有不同的體念,有不一樣的收穫。

5、結合學生實際,貼近近學生的生活,精細設計符合教材的編排目的和考試要求的練習題,利用練習題來幫助學生掌握相關知識點,通過拓展訓練來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能夠做到堵漏補缺,揚長補短,彌補教師在新授課中的不足。

6、學生所需要的是學會如何自己去複習。首先,建立信心非常重要;其次,自擬一個複習目標、制定一個複習方案;再次,培養自己的自覺性,態度決定一切;第四,上課認真學習,作業自覺完成;第五,好記心不如爛筆頭;第六,在理解的基礎上加強記憶;最後,多做一些綜合性練習,多接觸一些生活。

二、複習本章內容的建議

(一)理清本單元的知識點,整理出知識點之間的網絡,明白知識點之間的聯繫。

1、認識能量、能源以及兩者之間的關係;

2、認識能量的形式,能源的分類;

3、描述性語言引導學生認識能量的特點: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

4、能源的節約和合理利用能源。

(二)在複習前,教師對教材的內容要進行全面的分析、提煉,歸納,找準本單元的複習重點,做到重點知識要人人知曉、人人理解。

1、複習能量、能源的概念,可以用例子幫助學生理解,加深記憶。

能量:能夠使物體“工作”或運動的本領。如:光能(太陽能熱水器)、水能(發電)、電能(煮飯、燒水)等。

能源:能產生能量的物質。如:煤、石油、太陽能、地熱能等。

2、明確能量的表現形式。

能量的形式有:光能、電能、聲能、水能、化學能、熱能、機械能、內能,核能,原子能、太陽能,地熱能,潮汐能,風能??

3、舉例説明能量的作用。

光能:使植物生長、發電、使太陽能熱水器內的水變熱、傳遞信息??

電能:使電燈發光、使電視機工作、使電力機車運行、傳遞信息??

熱能:使暖氣片工作、使水沸騰、加熱食物??

4、通過對能源分類的複習,清楚認識能源的種類和名稱。

(1)能源分為(可再生性能源)和(不可再生性能源)。

(2)大部分能源是可以再生的,被稱為(可再生性能源)如:太陽能、風能、水能、海洋熱能、地熱能、生物質能。

(3)家中和工農業生產使用的煤炭、石油、天然氣等礦物燃料和原子核能原料,這些能源是不可再生的,被稱為(不可再生性能源)。

(4)新能源有(太陽能、海洋能、地熱能、核聚變能)等。

5、讓學生認識能量存在的必然性,而且能量是可以互相轉換的。

(1)通過學生親身經歷來説明。如:我們每天都要吃飯,飯消化後將(化學能)儲存在人體內;化學能可以讓人走路、跑步、工作;現在每家每户都有電飯鍋,電飯鍋是用電能來煮飯,電能又轉換成熱能,飯就煮熟了;學生可能還會列舉太陽能、水能。

(2)在學生建立的知識系統上,老師要補充,豐富學生的知識體系。如:地熱能儲存的熱量相當大,在地下3000米以內,目前可供開採的地熱相當於2900億噸煤;地熱能可以供應人們需要的熱水和空間供熱;三峽水電站利用水能發電,節約能源,無污染。

(3)能源互相轉換在生活中的作用。各種能如聲、光、熱、電、機械能都有自己的使用侷限,例如電能不能直接煮飯,只有將它轉化為熱能才可以煮飯;又如,煮飯用的熱能可以從煤、柴獲得,但把這些能轉化成電能,煮飯更方便。

6、通過多種途徑瞭解能源現狀。

(1)工業化國家對能源的需求和消費遠遠高於發展中國家。

(2)(煤、石油、天然氣)是由古代動植物的遺體埋藏在地下經過漫長的(地質年代)而形成的;(礦物燃料)所佔的比重相當大,(佔總能源的77%)。礦物能源都是不可再生性能源。隨着人類對能源的需求,對不可再生性能源的消耗極快,能源正面臨(枯竭的危機)。

(3)對於我國來説,雖然能源資源比較豐富,例如:煤的儲量居世界第3位,石油儲量居世界第8位,水力資源儲量居世界第1位,天然氣儲量居世界第16位,但由於我國人口眾多,能源的人均佔有率遠低於世界的人均水平。此外,我國的資源分佈極不平衡,例如:煤炭產地多分佈在北方地區,南方水源豐富,因而才有“北煤南運”、“南水北調”的狀況。

7、聯繫生活,建立節約能源的意識。

(1)在生活中,讓學生懂得人們有浪費能源的行為:空調温度設置不當;機動車輛數量的增加;整夜不熄的路燈;家中沒有使用節能燈;廁所使用馬桶;未用的電器沒有拔電源;使用一次性物品。

(2)讓學生把自己當主人,參與節約能源的行動和宣傳者。教育家長和成人們要使用節能燈具、使用節能的爐具、及時關閉用電設施、把空調設置適當的温度、安置太陽能熱水器、開發電動車等,出門乘坐公交車,用洗菜的水沖廁所,不用馬桶,利用水能發電,充分利用自然資源。

(三)收索教學中發現的問題,找準難點,各個擊破。這些難點表現在:

1、能量與能源的區分:

(1)能量是(看不見),沒有具體的物質。但任何東西只要有(移動、發熱、冷卻、生長、變化、發光或發聲)的現象,就有能量起作用。

(2)能源能看見的,能摸着的,它表現為固體、液體、氣體。

2、能量的表現形式不是單一的,在整個過程中,能量是在不停的轉換。如:從早晨起牀到出門上學的這段時間裏,經歷了一些能量轉換過程:

(1)打開台燈,枱燈把(電能)轉換成(光能);

(2)用熱水洗臉,熱水器把天然氣中的(化學能)轉換成(熱能);

(3)吃飯後騎車去上學,你把食物中的(化學能)轉換成(動能)。

又如:活動目的:在“玩”中體會能量的轉換。

活動準備:看P56中的模式圖(人騎車,車轉動發電,電帶動熱水壺)。

結論:太陽的能量以(光能)的形式輻射到地球,植物接收了(光能),把(光能)轉化為(化學能),儲藏在植物體內,人吸收植物的(化學能)。人用腳踏踏板帶動飛輪轉動,(化學能)轉換成(機械能);再帶動發電機發電,(機械能)再轉換成(電能);所發的電傳到電爐,燒開水,(電能)又轉換成(熱能)。

3、現有的能源現狀就是不可再生性能源有限,人們生活離不開能源,工業發展也離不開能源,怎麼辦才能解決能源的不足呢?引導學生從自身的角度去思考,啟發學生為新能源的開發獻計獻策。這是一類開放性題目,學生可以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或收集的知識來完成,採取小組集中智慧的辦法,綜合意見,最後形成結論。

(1)讓學生從自己身邊小事做起,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

例如:在家中,我們會通過怎樣的方式來節約能源的?

A、將水重複利用,用洗臉水來沖廁所、拖地;

B、用節能電器。使用節能燈,不用裝飾燈;用節能冰箱,它24小時只有0。39度電。

C、記得關掉電器的同時拔去插座,可以省電。

D、電腦不用時要關顯示器。

E、不用馬桶。

F、把空調設置適當的温度。

G、騎自行車去學校或出門乘坐公交車。

H、不使用一次性筷子和膠袋。

(2)作為節約能源的宣傳員和監督員,勸導家長及其他人員一起來節約。通過談能源現狀和人們對能源的一些浪費習慣,引導家長和大人們從哪些方面來節約能源。

(3)調動學生的學習主動性,開動腦筋,想想辦法,為節約能源獻計獻策。

4 例如:可以通過開發新能源來解決能源不足的問題。

A、開發核能,1000克鈾核發生裂變所放出的能量相當於燃燒2700噸煤,彌補了煤的有限性。

B、在廣大的農村,人工製取沼氣是一種比較理想的能源,它原料豐富,分散製取,就地利用,投資少,建設快;沼氣是由生物質能轉換而來,開發沼氣,可供農家煮飯。

C、地熱能的開發,可以供應熱水,還可以用地熱能發電。

D、生物質能是藴藏在生物中的能量,是綠色植物通過葉綠色素將(太陽能)轉化為(化學能)。生物質能是可再生性能源。通常包括:

(1)木材及森林工業廢棄物;

(2)農業廢棄物;

(3)水生植物;

(4)油料植物;

(5)城市和工業有機廢棄物;

(6)動物糞便。

E、潮汐能利用的主要形式是發電。通過儲水庫,在漲潮時將海水儲存起來,然後在落潮是放出海水,利用高低潮位之間的落差,推動水輪機旋轉,帶動發電機發電。

F、當然還有目前用得最普遍的太陽能,還有風能發電、風車提水灌溉等。

(四)教師平時要做有心人,通過上課、作業、檢測等方式將本章節的易考點、易混點、易錯點收集起來後,複習時教師要重視引導、講解清楚,讓學生搞清楚考點,明白易混點、易錯點。

1、認真分析教材、把握教材的編排意圖,瞭解教材設計的內容,全面掌握本單元的知識及訓練學生要達到的能力要求。

(1)基礎性的知識是考試的必考題,在複習時要將重點的知識點歸納。如物體時靠什麼形式的能工作或運動的;能源的分類、新能源有哪些、有關太陽能、海洋潮汐、能源庫等知識。

(2)有關能量的作用、能量之間的相互轉換方面的考點是訓練學生運用知識的能力,拓寬學生學習知識的途徑,讓所學知識與生活聯繫起來,更有實用性。

(3)關於能源的有效使用方面的考點,很接近生活,比如對於人類來説,有一些浪費的習慣表現出來,考試的安排是培養學生熱愛生活、關心生活,就可以設計相應的問題,如“節約能源,你是怎樣做的?”“看到別人有浪費能源的行為,你會怎麼想?

2、易錯、易混的知識與學生的生活經驗是有關的,由於農村學生平時生活的環境侷限性,教師要適當補充相關知識。幫助學生豐富知識,提高判斷力。

如:“能量是看得見的”。這種説法是錯誤的,其實能量只能通過移動、發熱、發光才能表現。“能量是可以(從一種形式轉換成另一種形式)”,例如吃飯後去上學,人把食物中的(化學能)轉化成了(動能),學生認為運動了就會餓,能量就沒有了。

5 重點強調:能量是不會憑空消失的。“能源取之不盡、用之不竭,所以我們可以隨意使用能源”。這種説法學生平時不能真正的體會到能源的有限性,複習時,要將此題的題意與教育學生養成節約能源的習慣結合起來。

(五)如何才能上好複習課。

1、講究方法,才能達到複習高效。

教師要對本單元的內容把握有度,瞭然於胸。根據具體內容,採用適合學生的不同方法來複習,要注意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教師要把握科學思想主線,做到整理與複習有機結合,要根據實際情況選擇恰當的複習教學模式。如“先理後練”對知識鞏固的方法適合對概念、知識點的複習,它能讓學生全面理清本單元的知識點,對概念的認識也有一種新的感悟;“精講多練”適合重難點、易混點理解和把握。學生的理解能力有限,在難點、易混點方面不能完全理解,甚至全然茫然,教師應通過精講來為學生解惑,化解謎團,讓學生明白其中的緣由,能分辨真偽,這時指導學生是必要的。講後,教師要通過自行設計練習題,呈現給學生的是典型性的題型,以練習的方式來組織複習,在練習中來總結規律,掌握知識。制試卷的方式也是不錯的方法,用綜合性強的檢測題來檢測學生複習效果,檢測過程中及時捕捉學生存在的問題,課後集中進行語言難點的解答與突破。

2、把時間留給學生,讓學生成為複習的主人。

複習是給學生以新的信息,引發新的思考,促進新的發展,這本身就是學生自己的事情。讓學生把握複習主動權,還給學生學習空間與時間。學生是主體,教材是客體,教師是媒體,教師起着溝通學生與教材的作用。要把學習主動權交給學生,包括學習時間,學習方法,學習組織形式等。要根據複習內容和複習的需要,讓學生能夠在一定程度上支配學習時間,能夠採用單獨式或合作式的學習組織方式自查、自糾、自補梳理知識,夯實基礎,形成新的技能。學生在進入複習狀態後要注意幾個環節:指導制定複習綱要→學生自主複習→總結歸納→自我練習。

3、教師要把單元知識進行整合,拓寬學生思維空間。

讓學生感到枯燥無味的是機械的複習。所以教師要對知識整體結構宏觀把握,要有組合嫁接的能力,就像園藝工人,用智慧衍生許多美麗的品種。複習課要使學生在原有的理解各個知識點的基礎上達到知識綜合利用能力的昇華,於是複習課中教師一定要從基礎知識入手,緊扣基本訓練形成基本技能的同時要適時加強適合不同學生的變式訓練、逆性思維訓練和帶有一定程度的綜合訓練。注重知識的遷移,有可能情況下要把課內知識遷移到課外知識。教師一定要重視知識內在聯繫,不要侷限於同章節知識的綜合,更要注意其他章節甚至其他年級知識的聯繫。在整理知識和練習運用的過程中,培養學生達到應用知識能舉一反三。

三、觸類旁通地解決問題。

4、生活處處有科學。

生活是知識的實驗室,科學學科要關注生活,缺少生活,知識就沒有了土壤。複習課中可以延伸、拓寬,但要有個度。複習課的問題設計應換個角度,多聯繫學生的日常生活,體現問題綜合性、靈活性、發展性,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和創新意識。學生通過解決實際問題,體驗到科學就在身邊,生活中處處有科學。

5、一定要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

教師要在複習課中更要關注學生在學習活動中表現出來的情感與態度,幫助學生認識自我,建立自信。因材施教,不要整齊劃一,要讓不同學生在複習中都有新的收穫與提高。做好學困生的個別輔導,有句話説的好:“只要你關注他,他就會產生信心和動力。”所以,只要教師多關注他們一些,經常找他們談談話,時時抽查一下對本單元複習的某些重點問題的掌握情況,抽空多檢查幾次他們的練習和試卷完成情況,面對面幫助他們訂正、分析和查找試卷失分的原因,他們的成績都會穩步上升。

(六)複習時間的安排建議:估計用一週的時間完成。

總之讓複習課出實效不是一件容易的事,需要我們教師,吃透教材,積累經驗,在實際教學中摸索實踐。根據學生實際因材施教,靈活選用方法。教學中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是關鍵。培養學生自主整理、自主複習技能與習慣是重點。希望教師們勤交流,多研究,在分析反思中總結經驗。

篇7:教研活動發言稿

我是xx三小的鄭xx,大家好。

三位老師的課各有千秋各具特色,在她們出的問題上,可以看到自己準備的公開課中的不足。

比如一小的盧佳麗老師,前面發言的老師們説她因為準備的特別充分,對自己的授課內容滾瓜爛熟,所以導致語速過快。而想要在教學中滲透情感教育,用學生能聽得懂的口語描述時,就會導致過度長的問題。

在自己學校的劉江敏老師準備她的精品課時,我和教研組長張豔文就覺得她的導入部分雖然精彩,但不免太過宂長。有時候準備一節展示課就是這樣,多不免顯得繁雜,簡單又似乎過於枯燥。

教學中的情感教育一共不用超過兩分鐘,但這也是最終定稿的環節之一。不是每節展示課都有這樣的環節,説明每個老師的側重點不盡相同。教學設計中的所有活動,又都是為了自己課程的中心和重點服務。

大家濟濟一堂的聽評課,集思廣益地説出自己對課程的理解和教學設計的建議。頭腦風暴出自己的新穎觀點。

比如鄭勤勤老師的課展示holiday的內容,都是一線城市著名風景,有個老師提出潛江風光也值得展示,可以搞一個熱愛家鄉的小拓展。確實是讓側重點不在此處的我耳目一新,提供了好多今後上課的新思路。

而自己學校劉江敏老師的課,我們覺得學生充足的小組活動時間就是一大亮點,只需要將兩個活動進一步修改,突出學習和鞏固中層層遞進的感覺,將“小調查”改成“小報告”活動即可。

篇8:教研活動發言稿

開學的時候,中心校領導已經就上學期成績做過具體分析,我這裏就不過多贅述了。有幾個問題,和大家共勉一下:第一,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制度改變的時候,我們應當做什麼?第二,當我們不能寄希望於家長的時候,我們還能做什麼?第三,當學生們就只是個孩子的情況下,我們可以做什麼?

下面,我就本學期努力的方向談談我的想法,不足之處,請大家指正:

我要陳述一下自己目前的情況:我是一個亟待解決班級教學質量的語文教師。作為教師,職業是我生存的要素之一,質量的好壞決定了自己站在這個區域裏能否幸福地仰望天空。

首先,要了解大多數時候,制度代表的是一種規範,一個大的範疇。教學無論如何創新,都擺脱不掉最後的教學評價。因此,研究“考法”是必要的。有句話叫做“天才就是無數次的重複”,所以要在練習鞏固中找“質”。但學生並不是成年人,絕大多數時間不能較好地自覺管理自己,此時,我們是廉價的保姆,看着、守着、時刻提醒着。

第二,如果説尖子生的好習慣是悟出來的,那麼,學困生的好習慣是“逼”出來的。

第三,如今這個社會,“基礎教育也出現了一些新的教育思想和理念,比如主體性教育、生命教育、創新教育、科學教育與人文教育、尊重的教育、多元智能理論等等”——這個社會沒有給我們與時俱進的福利,相反,越來越多的“索取”從社會的各個角度洶湧而來,為了適應它,我們可以與時俱進地為自己謀點實實在在的福利,起碼為了改作業、評試卷的時候多點笑意,少點疲倦,要努力轉變角色,轉變觀念,轉變固有的思維方式。

第四,教育職業要有功利心才能進步,教育學生要有適當的功利心才能點亮學生願意學習的動力。

第五,要適當“懶惰”,教給學生自學的技巧,不代辦一切。

最後,要盡最大的耐心和愛心去因材施教。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nghuazhici/daibiao/693d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