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工作總結 >

音樂課堂小結

音樂課堂小結

第一篇:音樂課堂小結

音樂課堂小結

課堂教學是課堂改革的核心環節,是實施課程的基本途徑。改革傳統的教學模式、教學方法、教學手段、教學評價是音樂課創新教學的關鍵。長期以來,由於受傳統教育思想的影響,音樂教學習慣於以傳授知識、訓練技能為主要方式。這種師授生學的教學模式牢牢地禁煙着學生的思維,學生只能被動地接受一個"標準答案",而不允許有自己的獨立思考與見解。顯然這種死記硬背、陳舊落後的教學方式已不符合現代教育的要求,更是與素質教育的要求背道而馳。為此,教師只有在教育觀念和教學模式上實行深刻的變革,才能改變那種把音樂教育僅僅當作傳授音樂知識與技能的狹隘觀念,真正把音樂教學作為自主學習,交流和探索音樂藝術的過程,作為體驗美感、情感的過程,讓每一個學生的個性獲得充分發揮。

一、轉變傳統教學方法,創設平等、和諧、民主的師生關係,營造愉快的教學氛圍

在教學中,教師要尊重每一個學生,真正地把學生看作是學習的主體,鼓勵學生獨立思考、大膽探索、標新立異,允許學生挑戰權威,同時也允許學生出錯,使學生具有濃厚的學習熱情和興趣,改變了以往教師站在講台上講、彈奏,學生坐在下面聽的方式,從而樹立起良好的學習自信心。例如:我在講《時代國粹-京劇》這一課時,我讓學生在前面創編京劇亮相動作時,我在座位上欣賞指導,改變了長尊幼卑的傳統思想,構建了平等、民主的師生關係;我在講《青春舞曲》這一課,根據歌曲的內容與同學們共同編舞蹈,一起跳,一起唱,一起為歌曲伴奏,營造了一種和諧、寬鬆的課堂氛圍,近而拉近了師生之間的距離。

二、由重傳授基礎知識轉變注重體驗與感受,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

音樂應遵循聽覺藝術的感知規律,突出音樂學科的特點,將發展學生的音樂聽覺貫穿於音樂教學的全過程中,注重體驗與感受,引導學生喜愛音樂、享受音樂,加深對音樂的理解,充分挖掘作品所藴涵的音樂美,培養學生的審美意識,用自己對音樂的感悟激起學生的情感共鳴。改變以往音樂課堂重傳授基礎知識、基本技能,重視識譜、教歌的教學模式。我用自己的的歌聲、琴聲、語言、動作將音樂美傳遞給學生,用生動活潑的方式進行教學,讓學生在藝術的氛圍中獲得審美的愉悦,做到以美感人,以美育人。例如:我在講《月光下的鳳尾竹》一課時,充分發揮自己的特長,為學生表演了傣族舞蹈。加深了學生對歌曲的認識及對傣族歌曲和舞蹈、的喜愛之情。

我們教師應成為學生學習與發展的促進者,與學生積極互動共同提高的協作者,組織學生進行積極合作學習、探究學習的引導者。通過音樂體驗與感受、鑑賞、表現、創造音樂以及相關文化的學習,使學生形成積極主動的求知態度,引導學生髮現、探究、解決問題,培養學生的審美感知,豐富審美情感,發展審美想像,深化審美理解,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音樂審美能力。

三、轉變傳統教學手段,創設情景,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

我在教學中注意根據教學內容,創設一種適合的環境,使學生有身臨其境之感,從而使學生更能加深對教學內容的領悟與感受,激發學生的學習熱情。例如:我在講《月光下的鳳尾竹》時,我先後播放了新疆歌曲《掀起你的蓋頭來》、蒙古歌曲《蒙古人》、朝鮮歌曲《阿里郎》及傣族歌曲《金孔雀輕輕的跳》,讓學生分別説出歌曲是那個民族的,以加深學生對歌曲的風格特點。

第二篇:讓精彩繼續--國小音樂課堂小結方法的探索與實踐

【內容摘要】本文是針對自己在音樂課堂中,進行課堂小結時總是敷衍了事,導致教學效果不理想的現狀,進行分析研究。經過一年多的學習和嘗試,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總結了五種方法:1、拓展延伸法--以點蓋面 豁然開朗;2、任務驅動法--遊戲作業 一箭雙鵰;3、自由創編法--歌詞創編 各顯神通;4、質疑問難法--不懂就問 明辨是非;5、情感激勵法--昇華情感 潛移默化。

【關鍵詞】課堂小結音樂課堂方法

俗話説:編簍編筐,重在收口;描龍畫鳳,貴在點睛。精彩的導入就如橋樑,引導學生走入未知的殿堂;激情的授課就如磁石,牢牢地吸引學生;而完美的小結就如發動機,啟迪着學生的思維。所謂課堂小結是在完成某項教學任務的終了階段,教師富有藝術性的對所學知識和技能進行歸納、總結和昇華的行為方式,它常用於課堂的結尾,(謝謝你訪問好範文)所以形象地被稱作"豹尾"。

完善、精要的"小結",可以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餘味無窮,讓學生達到前後渾然一體的美妙境界,以激發學生學習音樂課的熱情,同時性情也受到薰陶。課堂小結是一堂課的完美句號。我們音樂教師在授課中應注意課堂小結的設計,做到"其興也勃,其收也贏"。一堂課的好結尾是"言有盡而意無窮,餘言盡在不言中";一堂課的好結尾,就像名劇的結尾一樣,是一種藝術和創造。

一、我的困惑--過盡千帆皆不是,孤帆一片日邊來

我們的三尺講台猶如一個舞台,我們的教學猶如一場演戲,都希望有一個完美的結局,但是我們在某些音樂課上(包括我自己)在進行課堂小結時總是草草了事,有時甚至還"忘記"了。去年我是第一次任教二年級,由於前幾年我都教四、五、六年級的原因,因此我感到壓力很大,信心不足,深怕教不好,誤人子弟。 有一次,我在201班上二年級上冊第五課《不再麻煩好媽媽》這一課,這首歌曲意在表達懂事的小朋友對母親(或長輩)的愛與感激。我先從談話引出媽媽之後,就直接請學生聽了幾遍歌曲,説一説歌曲的情緒、速度等音樂要素,然後就教唱歌曲,等學生歌曲學會之後,我來了一個簡單的小結,請學生説一説你打算怎樣報答你的媽媽?學生你一言我一語的説了起來,有的説:"我幫媽媽洗碗。"有的説:"我幫媽媽捶背。"有的説:"我幫媽媽掃地。"……在學生七嘴八舌的吵鬧聲中,下課鈴響了……當時我總覺得學生是在敷衍我,他們的感情不是很強烈,沒有真正發自內心地感激母親。

二、我的思索--踏破鐵鞋無覓處,得來全不費功夫

課後我把我的困惑與同辦公室的其他老師一起交流。樓老師一語道破天機:"我看,這節課上得不理想,主要是你的課堂小結沒設計好。你只教會了學生唱這首歌而已,根本沒有深入挖掘這首歌曲的內涵。你要重新設計課堂小結,通過深入地挖掘使學生真正的感受到母親的偉大,從而激發學生對媽媽的無限感激和熱愛。"樓老師,這一番話,讓我想起了蘇霍姆林斯基,他曾説:"把真理轉化為有血有肉的具體行為和行動的過程,在很大程度上取決於情感教育和善良情感的形成,而以情感育人是音樂學科育人的一大優勢。"《音樂課程標準》中也指出:通過音樂學習,使學生的情感世界受到感染和薰陶,在潛移默化中建立起對親人、對他人、對人類、對一切美好事物的摯愛之情,進而養成對生活的積極樂觀態度和對美好未來的嚮往與追求。因此在音樂教育中,音樂只是手段,教育人培養人才是關鍵。

在同事們的幫助下,我又重新制作了課件,在小結部分又添加了幾幅有關主題--母親的感人畫面,並且配上了《世上只有媽媽好》的背景音樂,進行聲情並茂地講解,讓學生直觀地感受媽媽養育孩子的艱辛,最後再請學生欣賞閻維文演唱的flash動畫版歌曲《母親》。當閻維文那悠揚深情的歌聲響起時,當一幕幕感人的畫面出現時,我分明發現有許多同學早已經淚流滿面了。看到孩子們那充滿淚水的臉龐,我想這時候語言已是多餘的了。這樣,我覺得這堂課才算真正的結尾了。

所以,在這節課中對於學生情感的挖掘是一個重要的教學目標。通過這樣的課堂小結,對學生進行視覺、聽覺的雙重刺激,使學生內心的情感自然而然的真情流露。因此,課堂小結不僅僅是收尾,它應該是鞏固本課知識、啟發創造思維、拓寬學生視野、昇華學生情感、保持學習興趣的過程。

一堂課如果有良好的開端,成功的過程,但是結尾卻草率收場,極有可能功虧一簣。要知道,精彩的課堂

結尾會讓學生覺得意猶未盡,令人回味,發人深思,給人力量,催人奮進。也因此,課堂結尾和開頭一樣重要,要精心設計,留有餘韻,避免虎頭蛇尾。

三、我的嘗試--忽如一夜春風來,千樹萬樹梨花開。

從那以後,我就十分注意課堂小結的設計。因為我知道,一堂課的好結尾,可以讓學生插上思維的翅膀,使他們對課堂內容深思求解,或對其有所啟迪,猶如餘音繞樑,三日不絕;一年來我在自己的嘗試和學習下,感悟頗深,我把自己課堂小結的常用方法歸納如下:

(一)、拓展延伸法--以點蓋面 豁然開朗

韓愈説過:"萬山磅礴,必有主峯"。 現代社會音樂教學領域與內容的不斷豐富和拓展是國際音樂教育發展的趨勢,學校音樂教育的改革與發展,在音樂教學領域的變化和音樂教學內容的拓展方面體現得最為明顯,拓展學生藝術能力,拓展音樂教學過程,為學生拓展音樂學習空間,拓展廣闊的自主創新的音樂學習環境;塑造健全人格,發展人文素養和藝術能力。在新理念的推動下,音樂教學更注重培養學生的藝術經驗與能力,促使個性的完善發展,為孩子們提供自由參與和自我表達的空間與舞台,拓展學生的知識面,讓他們獲得藝術學習的愉悦與滿足,身心得到和諧發展。

就在上個月,我非常有幸傾聽了李峯老師執教的《單簧管波爾卡》,他那自然親切的教態,幽默風趣的語言,睿智獨特的思維,天衣無縫、獨具匠心的巧妙構思,以及機智流暢的教學過程,給我打下了深深的烙印。特別是他設計的課堂小結部分,讓我有一種豁然開朗的感覺。《單簧管波爾卡》是一節欣賞課。李峯老師在導入部分巧妙地設計出現三個玩具娃娃在歡快舞蹈,以激發學生濃厚的學習興趣,初步感受到波爾卡的情緒特點;在準備部分他進行體裁的介紹,主題的哼唱,舞蹈地觀看,音色的聽辯,讓學生直接感受波爾卡的情緒特點;在新授部分他通過聆聽、分析、討論、排序、遊戲等形式,使學生進一步感受波爾卡音樂的情緒特點。聽課聽到這裏我還以為本課即將結束,但是出乎意料,李峯老師的課堂小結給我帶來了很大的啟發。他請學生欣賞《雷鳴電閃波爾卡》、合唱版《閒聊波爾卡》、舞蹈版波爾卡,讓學生從不同的風格、不同的形式、不同的角度、不同的表現手法來進一步瞭解波爾卡這種體裁的相關音樂作品。在這一過程中,我看到學生都是瞪大眼睛,一動不動,聚精會神地在觀看、聆聽、欣賞,當學生看到波爾卡舞蹈片斷時,有些學生還情不自禁地跟着一起做起了動作。對於六年級的學生這一舉動是多麼的難能可貴呀!通過這一系列的潛移默化多感官的刺激必然使學生對於明朗、活潑、充滿朝氣的波爾卡音樂有了更深層次的理解和感受。我想我一定會永遠記住這節精彩的音樂課的。

《音樂課程標準》中提出:將其他藝術表現形式有效地滲透和運用到音樂教學中,通過以音樂為主線的綜合藝術實踐,幫助學生更直觀地理解音樂的意義及其在人類藝術活動中的價值。因此在許多課中都可以運用拓展延伸法。

如二年級上冊第四課《跳起舞》,這一課裏的欣賞歌曲《在北京的金山上》、《雪蓮獻北京》,學唱歌曲《多麼快樂多麼幸福》、《我的家在日喀則》都是藏族歌曲,因此我在上這一課的課堂小結時運用拓展法,請學生欣賞藏族的美麗風景,觀看了藏族的舞蹈,傾聽了藏族的民歌,瞭解了藏族的風俗習慣。從不同的領域讓學生走進西藏,從而瞭解西藏,喜愛西藏。

由此我想,在音樂教學中,如果是統一的風格,統一的主題,統一的題材等的教學內容我認為運用拓展延伸的課堂小結法是比較合適的。

(二)、任務驅動法-- 遊戲作業 一箭雙鵰

在課堂的結尾,讓學生做作業,在語文和數學等主課裏,是一種常用的課堂小結方法。以前我一直把音樂課所有的教學任務都在課堂中完成,課後從不佈置作業,但是當接觸新教材後,我慢慢地發現,現在的新教材中教學內容增多,難度普遍上升,因此如果想在有限的40分鐘教學時間裏讓學生牢固地掌握肯定是不行的。因此我也嘗試在音樂課堂結尾時佈置作業。如:三年級上冊教材中首次出現了音符的形狀、唱名以及時值的名稱,這是感性向理性初級階段發展的開始,要求學生百分之百的掌握。這些知識都是識譜教學的基礎,《新課程標準》要求我們進行識譜教學。如果音樂課只單純地教學生唱歌,只教學生唱歌詞而不唱"樂譜",這就好比語文課的識字教學只教學生説話,而不涉及"文字"一樣。記錄語言用文字,記錄音樂用

樂譜。在這個意義上説,離開"樂譜"這個中介,就無從談起人們對音樂的感知,更無法涉及人們對音樂所應具有的表現能力。我們不能僅僅滿足於在課堂上講解得當,因此可以讓學生在課餘安排一定的時間來鞏固所學的知識,讓他們記住、消化,否則他們被我們老師一通猛灌,來不及"運動",下一堂課又來了,時間一長,必然造成"消化不良"。因此我針對學生不認識7個唱名的現象,自己創編了一些簡單易懂且有趣的口訣請學生在課餘時間背一背。

1是老大do do do(do是"大"的xx方言)

2個小孩 re re re (re是" 來" 的意思)

3只小貓mi mi mi ( mi是"咪"的意思)

4張鈔票fa fa fa (fa是"發"的意思)

5把鐮刀sol sol sol(sol是"收"的意思)

6根繩子la la la (la是"拉"的意思)

7個果凍si si si (si是"吸"的意思)

1上加點do do do(do是"多"的xx方言)

學生在課外讀讀、背背,他們感到特別有興趣,這樣學生在有趣的背誦中更易於記憶,這首兒歌每一句中都藴含了數字和相對應的唱名,學生就能一目瞭然的記住這7個唱名。後來我還請學生為這首兒歌配上了簡單的動作,學生即動了口又動了身體,這樣學生不僅學得輕鬆簡單,而且還產生了濃厚的興趣,因此學生輕輕鬆鬆地把這7個唱名記得非常牢固了。

為了培養學生的音高概念,打下紮實的聽覺基礎,三年級上冊教材中出現了柯爾文手勢,以進行音高概念的輔助訓練,讓學生從立體的直覺上理解音的高低。我從"剪刀石頭布"的遊戲中得到了啟示。因為兒童喜歡做遊戲,所以我根據7個唱名都有一個柯爾文手勢的特點(1是拳頭、2是立掌、3是張開手掌,掌心向下……)設計一個類似"剪刀石頭布"的遊戲,讓學生在課間玩柯爾文手勢遊戲比大小,所以學生很喜歡這個遊戲。現在下課如果你走近三年級的教室,就可以發現學生正在津津有味地玩這個遊戲。孩子們在遊戲過程中為了使遊戲獲得成功,必然得熟練掌握1--7的每一個手勢。這個遊戲達到了一箭雙鵰、一石二鳥的巧妙效果。

當然,音樂課後作業的設計要根據教學內容、學生情況有針對性地安排,不能盲目佈置,因為其他的主科作業已經佔領學生的大部分課餘時間,所以音樂課堂結尾時最好佈置一些輕鬆、有趣的課外作業,否則會壓得學生透不過氣來,造成負擔過重,影響學生身心健康。

(三)、自由創編法--歌詞創編 各顯神通

愛因斯坦曾經説過:"想象力比知識更重要,因為知識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了世界上的一切。推動着進步,並且是知識進化的源泉。"我校三年級是剛剛使用新教材,從第一冊到現在正在使用的第五冊中對"歌詞的創編"這一塊內容,遵循了循序漸進、由易到難的過程,編者們對這塊內容的良苦用心顯而易見,這也完全遵循了兒童認知發展的規律。

如:一、二年級的教材中,對歌詞創編的要求是非常簡單的,只需要創編一、兩個詞就可以了。於是,在二年級上冊第一課《小麻雀》的教學中,我先教會學生歌曲,在課堂小結時,我請學生結合自己對其他小動物的瞭解,進行自我創編歌詞。於是學生猶如八仙過海,各顯神通,編出了許多不同的歌詞: 學生1:小花貓喵喵叫,走起路來靜悄悄,見了媽媽點點頭呀,見了小朋友,微微笑。

學生2:小青蛙呱呱叫,走起路來嘣嘣跳,見了害蟲不放過呀,見了小朋友,笑呵呵。

學生3:小綿羊,咩咩叫,走起路來很優雅,見了青草低下頭呀,見了大灰狼,趕緊跑。

……

還有第五課《不再麻煩好媽媽》,原歌詞是"自己穿衣服呀,自己穿鞋襪呀,自己疊被子呀,自己梳頭髮呀",要求學生能根據書中插圖進行創編歌詞。學生不僅根據插圖而且還根據自己的生活創編出了許多歌詞,真令我心花怒放。

學生1:自己擦桌子呀,自己來洗碗呀,自己來刷牙呀,自己來洗臉呀。

學生2:自己來打掃呀,自己洗頭髮呀,自己上學校呀,自己做作業呀。

學生3:自己來炒菜呀,自己來燒飯呀,自己洗衣服呀,自己買早餐呀。

……

不要求學生把書本中要求的創編的歌曲全部創編,在眾多的歌曲中,教師可以選擇學生喜愛的優秀作品,或把具有典型性、具有特色和代表性的歌曲請學生進行創編,使學生由"要我編"為"我要編"。在學生自我創編的過程中,應該"重過程而輕結果"。也許孩子們創編出來的歌詞有些幼稚甚至可笑,但作為教師應關注的是從無到有的這一過程。在"輕結果"的同時,教師要給學生創設展示的平台。教師可在課堂中開闢"音樂擂台賽"、"小小詞作家"等學生喜愛的音樂活動形式,鼓勵學生大膽參與,自信創編。

(四)、質疑問難法--不懂就問明辨是非

南宋大學者朱熹説過:"讀書無疑者,須教有疑,有疑者無疑,至此方是長進。"好奇質疑是兒童的天性,是孕育探索未知世界的搖籃。學生年齡小,知識有限,面對大千世界會產生強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慾,學習中常有"為什麼"相伴,這恰是產生學習興趣的直接動力,是使學生主動觀察、思考和認識世界的階梯。正如亞里斯多德所説的:"思維是從疑問和驚奇開始的。"鼓勵學生大膽質疑不僅可以幫助學生深入地理解知識,提高能力,而且有利於活躍學生的思維,促進思維的發展,特別是創造性思維的發展。德國教育家第斯多惠指出:一個壞的教師奉送真理,一個好的教師則教人發現真理。在教學過程中,教師可以採用適合學生髮展的教學方法,並且在課堂小結處留給學生"空白地帶",讓學生去質疑、解疑。學生常有問題,才能常會思考,常有創新。這是培養學生創造性思維的重要途徑。

就在前幾天,我教二年級學生唱《種玉米》這首歌,通過按節奏朗讀歌詞,整體反覆聆聽,教師範唱等手段,學生學得很快,把這首比較難的歌曲學會了,臨下課還有五分鐘,可是我的教學內容已經完成,於是我隨口問了一句:"小朋友們,你們還有什麼不懂或者不會唱的地方呀?"誰知,話音剛落,"刷、唰、唰" 底下舉起了好多小手。"老師,什麼是瑪瑙?""老師,什麼是玉米秸?""什麼是笑意掛眉梢呀?""那什麼是幼芽嬌嫩呀?""撒下希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會探頭向內瞧呀?"……於是我和學生一起討論把他們提出來的問題一一作出瞭解釋。

在這節課裏我本來無心的提問,卻產生了意想不到的效果。看來在課堂小結時,教師可以留出一些時間,讓學生把自己內心的疑惑説出來,然後通過師生的共同討論,把問題一一解決,不僅可以增進師生之間的感情,而且還可以幫助學生更好地更牢固地理解音樂內涵。這樣好的方法,我們何樂而不為呢?

(五)、情感激勵法--昇華情感 潛移默化

贊可夫説:"教學法一旦觸及學生的情感和意志領域,觸及學生的精神需要,這種教學法就能發揮高度有效的作用。"音樂教育是以音樂藝術為手段,在潛移默化中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一首歌或一支樂曲中往往藴含着豐富的思想情感,作為音樂教師,應把這些思想情感充分地揭示給學生,使他們更好地感受、體驗和表現,並從中在情操上受到陶冶,道德上受到影響,心靈上受到啟迪,所謂激情教學,是指在音樂教學過程中,運用各種手段和方法對學生進行情感激發,從而引起學習興趣,充分發揮音樂課堂的美育功能。即根據音樂學科的情感特點,以"情"為紐帶,做到以情激情,以情傳情,從而達到以情育人的目的。

如:三年級上冊第五課《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曾經聽過李雅琴老師上過這一課,因此受她的啟發,我在學生掌握了這首歌曲之後,給學生講述《天亮了》的背景故事: 2014年秋,廣西一組遊客到貴州興義馬嶺河峽谷風景區遊玩,在乘坐纜車時出現意外,造成5死11傷的事件,其中一個家庭,在纜車下墜的時候,父母用手高高托起年僅二歲的兒子,使兒子成為唯一的倖存者,但小孩的父母永遠卻離開人世。故事結束後我請學生傾聽《天亮了》這首歌曲,在欣賞的過程中我發現絕大部分學生都感動得流下了眼淚。當他們再次唱響《唱給媽媽的搖籃曲》時,歌聲是那麼温柔,那麼甜蜜,那麼有感情。

音樂家冼星海説過:"音樂是人生最大的快樂,音樂是生活中一股清泉,音樂是陶冶性情的熔爐。"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是音樂教學的重要任務之一,在課堂小結時,對思想教育內容明顯的,要不失時機地作簡單的概括,使學生潛移默化地從中受到啟發,昇華感情。

四、 我的追求--芳林新葉催陳葉,流水前波讓後波。

一年來,每當備課時,我一定仔細推敲設計課堂小結,每當上課時,我一定反覆實踐。如果感到不好,就

會和同事們商量討論,爭取在下一節課中改正。每當學生在精彩的"謝幕藝術"中能夠有所思、有所悟、有所得、有所動時,我會感到無比的欣慰和幸福。

如遇到某些教學內容有統一的主題,統一的風格或者統一題材等,我覺得可以運用拓展延伸法;課堂中某些教學任務無法完成,如果學生可以操作運用任務驅動法為宜;某些歌曲要求創編歌詞還是運用自由創編法比較好;某些歌曲較難或者歌詞比較深奧可以運用質疑問難法;某些教學內容藴含豐富的思想感情可以運用情感激勵法。

音樂課的課堂小結我覺得還應該注意:1.小結的語言要簡潔精練。2.小結的語言要表達教師的真情實感。

3.小結要突出重點。4.小結要鼓勵學生積極參與。5. 課堂小結時間不宜過長或過短,以1--5分鐘為宜,有必要時可以延長至10 分鐘。

但是在實踐的過程中,我也遇到了許多困難,至今都難以解決。如二年級的《小袋鼠》、《鳥店》、《百鳥朝鳳》等,三年級的《同伴進行曲》、《船歌》、《放牛山歌》等教學內容到目前都還沒有找到比較合適的課堂小結方法,因此還有待進一步的研究和探討。希望在不久的將來,通過自身的努力和廣大音樂老師的幫助,能夠使課堂小結的方法越來越多,越來越好。

正如邵守義教授所説:"結尾無定法,妙在巧用中。"只要我們勤于思考,巧於構思,敢於創新,展開想像,放飛我們的激情,就一定能演繹出"響如撞鐘、清音有餘、五彩繽紛、光芒四射"的精彩課堂小結。

讓課堂小結,像陽春白雪般潤物無聲,陶冶學生的情操;像高山流水般奔流不息,淨化他們的靈魂;像空山鳥語般使學生感到愉悦,熱愛生活。使課堂小結在謝幕時,能讓精彩繼續延伸,使我們的學生能在音樂課堂中盡情揮灑、流連忘返。

第三篇:《國小音樂教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的解決方法》學習小結

《國小音樂教學生活化課堂教學的解決方法》學習小結

根據音樂新課標的要求,應該讓學生生活中處處有音樂,音樂課教學生活化,通過師生之間互動與交流,把生活經驗音樂化、音樂問題生活化,在生活與音樂之間架起一座興趣之橋,讓學生通過音樂教學生活化的有效活動,讓學生真正體會生活是音樂的源泉,音樂來自生活,音樂表現生活,讓學生在實踐中感受音樂,讓音樂走進生活,讓生活融入音樂,在音樂中感受生活的美。

一、 在學習過程中,把音樂教學生活化與傳統模式作了對比,同樣的授課內容用不

同的授課方式,傳統的音樂教學模式就是把音樂教學內容作為一項任務派發給

學生,學生學習音樂的興趣不濃,並在一定程度上忽略了學生對音樂的感知能

力培養。而生活化教學,可以根據學生在音樂課、對生活的興趣、愛好等因素

開展日常教學,既能調動學生對音樂課的興趣,又充分發揮了他們在生活對音

樂元素的捕捉能力,而兩者都有長處,只有將二者有機結合才能達到國小音樂

二、 教學的最終目的,在一種愉悦的課堂環境中傳授音樂知識,陶冶藝術情操。 學生對音樂的需求,生活中,孩子們接觸到的音樂少之又少,上課從孩子的身

上可以感受到他們非常需要音樂,對音樂有一種強烈的潛意識層次的需求與渴

望。生活化研究就是在音樂教學中摻雜生活元素,也是在生活中發現音樂元素,

三、 培養學生對音樂的感知。 音樂教學應該有規劃:應該看到國小生對音樂、對生活有一種強烈的求知慾,

要善於捕捉這種細節並在音樂教學中加以運用,並通過對日常生活點滴的細心

觀察發現那些隱藏的音樂元素,培養學生的音樂感知能力。

音樂學習評價方式要生活化:教師對學生的音樂評價更應重視學生的生活學習四、

過程,欣賞優秀音樂節目,把會唱的歌曲唱給家長聽,讓學生體會到學有所獲。

利用這種生活化的評價方式,對學生參與實踐活動的態度及能力進行評價。

總之,音樂與人的生活密切相關,音樂應貼近學生生活,參與學生生活,拓寬學生的音樂視野。

第四篇:如何做好課堂小結

如何做好課堂小結

【摘 要】課堂最後做個小結,可以突出重點,而且無知識進行干擾,小結的內容容易鞏固,在教學中起到重要的作用。本文討論瞭如何做好課堂小結。

【關鍵詞】課堂小結 課堂教學 總結

心理學告訴我們:在記憶包括三個以上的一組知識時,第一個和最後一個知識只受一次干擾,即第一個知識受後面知識的一次干擾,而當中的知識卻受前、後知識的兩次干擾,這種前、後兩頭的知識因受干擾少而容易鞏固的現象,叫“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

心理學關於“首因效應”和“近因效應”的研究證實:人們要記住在排列順序中居首位或末位的記憶對象所花費的勞動量,比記住在排列順序居中的記憶對象所花的勞動量約少一倍。所以,有經驗的老師總是把重點的知識放在授課的前、後兩個位置。根據這個理論,一堂課最後做個小結,可以突出重點,而且無知識進行干擾,小結的內容容易鞏固,這就發揮了近因效應。

儘管課堂小結的作用如此之大,但是在實際教學中,教師常常對一節課的開頭比較重視,精心設計、巧妙安排,而對課堂小結,則草草了事,甚至乾脆忽略。同時,在實際操作中課堂小結有較大的隨意性和盲目性,其中很多教師只是將本節課的教學內容再簡單地重複一遍。這樣的小結根本沒有新穎性、簡約性、針對性和發展性,既起不到梳理知識、承前啟後的作用,也起不到畫龍點睛、昇華知識、發展智能的作用。針對這種現狀,我認為課堂小結在教學中沒有得到足夠的重視和利用,並且不應千篇一律,採取一種模式,而要根據教師本身的特點和教學對象、教學內容及課型的不同,而採取不同的形式。只有這樣,才能使課堂教學錦上添花,餘味無窮。那麼好的課堂小結應該具備什麼特點,我在教學工作中實踐着,總結如下:

(1)歸納總結。對本次課講授的知識結構、主線進行歸納總結。要盡力突出主題,綱目分明,同時指出容易模糊和誤解之處,使學生理解難點,掌握重點,記憶深刻。

(2)拓展延伸。在學生理解新課內容的基礎上,藉助於聯想,適當拓展知識面,使學生在鞏固新知識的同時,能舉一反三,引起更濃厚的學習興趣,開拓創造性思維。

(3)設疑迴應。在導入新課時,曾設置疑問;在課程結束時,環繞新課主題解答課初提出的疑問,與導言相呼應。必要時可再提出帶有啟發性的問題,設置懸念,留到下次課來解答。

(4)畫龍點睛。有的課程或章節內容,講課時需要詳細推導,盡情鋪陳。在課堂結尾時用二、三句話點明重點、要旨,更顯生動有神。猶如畫龍先不點晴,而後點之則飛去矣。學生會有所頓覺,從而抓住問題的關鍵。

在課堂教學中,如果學生能理解和掌握小結,並進而學會如何做好小結,對鞏固課堂授課效果,培養他們的主動性和獨立學習能力,將是十分有益的。那麼如何教學生做課堂小結呢?1.教育學生理解小結的重要作用

小結佔用的時間少,但作用卻很大,這種反比關係説明小結是效率高、功效強的一種很重要的記憶。小結還是是複習的依據。善讀書者把書讀薄,之所以讀薄,是因為在掌握知識的基礎上進行了概括的緣故。小結是對一堂課的概括,依據這個概括去回憶複習知識,既減輕了學生的負擔,又容易與其它知識聯繫起來,“綱舉目張”,一課堂的內容自然就盡收眼底了。

2.幫助學生掌握做小結的方法

⑴從板書中摘抄老師的板書有系統板書和輔助板書之分。前者能體現出系統性和邏輯性,包括着重點知識和其間的聯繫。這正是小結的依據。教師應教會學生從系統板書中摘抄,做好書面小結。

⑵筆錄老師的小結。教師經常做口頭小結,這就要求學生學會快速筆錄小結。如果筆錄速度不夠,可光記下關鍵語句或詞組,課後再補全。

⑶默記小結。如果由於種種原因教師沒做小結,學生也可抓緊幾秒的空隙,在心中做出簡明的小結,哪怕只有三四句話也可。做完簡明的小結之後再囑咐自己:一定要牢記!默記小結之後,課後要補寫。

⑷學習獨立完成小結。為了鍛鍊學生的總結、概括能力,學生可把做小結做為課堂或課後練習在課上或課後獨立完成。開始時,學生可要求老師的指導和幫助,然後逐漸獨立完成小結,要求具體合理,學生定能培養出獨立做小結的能力。

⑸做專題小結。學生要重點做好專題小結,使知識系統化。只要學生重視和用心,做出此類專題小結是不困難的。做專題小結,可加強知識的縱橫對比,對提高獨立工作能力大有好處。

通過我對課堂小結的重視,備課時的精心組織安排,內容形式的多樣化,學生確實認識到了課堂小結的重要性,提高了對這一教學環節的興趣,也較好的完成了每節課的教學任務的理解和掌握,達到了我預先所設想的目標,提高了課堂學習效率。

研究的實踐操作中我感到遺憾的是我僅僅是停留在數學這門學科上,沒能聯合其他科目的老師共同加強學生對課堂小結的重視,培養興趣,提高學習的效率,這是其一。更加感到不足的是我由於自身能力的原因,過多的侷限於教材的知識內容的傳授,知識能力的培養,而忽略了從學生認知角度的感受的啟發和數學文化的潛移默化的作用。

今後我們在設計課堂小結的時候,多從學生的角度出發,瞭解他們的需求和困惑,努力營造濃厚的數學文化氛圍,使其在提高數學發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能力的同時,具備一定的數學文化素養,瞭解簡單的數學文化發展史,以培養一個有着數學文化素養、有數學能力的探索者、思考者為目標,而不是隻知道作題解題的答案加工器。我們同樣還將從教學的其他環節入手,以新課改的理念為指導,進一步關心學生的知識能力的成長和完善

第五篇: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

課堂小結是在教學過程將要結束時,教師對本節課的內容或者是課堂活動進行歸納總結的一個環節,它是整個課堂教學過程中重要的組成部分,它可以使學生加深對知識的理解,起到畫龍點睛的作用。那麼,如何才能做好課堂小結呢?

(一)全面整理,形成主幹。

小結是把學生所學的知識,系統、全面地歸納起來,使各部分知識點之間相互聯繫,更加條理化,結構化和系統化,幫助學生進行鞏固和記憶。

(二)強化注意,重難點突出。

使學生可以進一步明確所學知識的重難點,使課堂的關鍵之處重新進行強化,對學生在解決問題的方式和方法上給予了指導,使學生對知識的認識得到了昇華。

(三)提出問題,引發探究。

小結可以提出一些深度思考的問題,讓學生在課外進一步進行思考和探索,提升學生探究問題的能力。使課堂“言已盡而意無窮”。

標籤: 小結 課堂 音樂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gongzuo/ope8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