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精品多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朗讀課文,理解詞語意思。

2、理解文章,體會文章用詞的準確性,學習抓住關鍵詞,聯繫上下文來學習課文的方法。

3、培養學習科普文章的興趣。

4、通過品讀重點詞句,瞭解恐龍與鳥類的相似之處。

教學重點:

1、朗讀課文,學習並積累詞語。

2、抓住關鍵詞,體會科普性課文用詞準確性。

教學難點:

通過推敲詞語,感受文本語言表達的嚴謹。

教學過程:

一、觀看圖片導入,激發興趣

1、板書“恐龍”

師:同學們,今天我們來研究一下恐龍,瞧,遠古時代的恐龍正向我們走來。出示恐龍的圖片

師:看了這些恐龍,你腦海裏對他們有什麼印象?(神祕、龐大、兇猛、笨重)師:同學們看得真仔細!恐龍已經滅絕了,但是它給我們留下了許許多多的迷,今天就讓我們來學習一篇關於恐龍的課文。齊讀課題。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師:讀了這個題目,你有什麼問題要問嗎?(恐龍怎麼飛向藍天的?為什麼要飛向藍天?哪些恐龍飛向了藍天?)簡單板書所提的問題。

師:這些問題提得非常有意義,今天就讓我們帶着這些問題走進課文。

二、初讀課文,感知文章大意

1、按要求初讀課文

師:請大家打開書本,按要求認真讀課文。

出示讀課文要求:讀準生字詞,難讀的地方多讀幾遍;文章中有大量描寫恐龍和鳥類的詞語,讀準這些詞語;思考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

2、詞語學習

出示詞語,開火車詞語,糾正讀音;齊讀詞語,每個一遍。

師:從這些詞語中你發現了什麼問題?(第一行詞語寫恐龍,第二行寫鳥兒)帶着不同的語氣讀詞語,男生第一行(沉重),女生第二行(輕快)。

3、理解文章大意

師:課文我們已經讀過了,對於剛才我們提出的問題,你能用自己的話來簡單説説?

(身體輕盈的小型恐龍飛向了藍天;為了躲避天敵飛向藍天)

三、品讀課文,體會文章的表達特點

1、學習課文第一自然段

師:看來同學們對這些問題都很感興趣,其實對於這個問題,課文的第一自然段中有一個句子都給我們概括了。快速讀一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找出這個句子,把它畫起來。

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師:這個結論真是不可思議啊,通過這句話,你明白了什麼,跟你的同桌説説。師:恐龍的演化是在什麼時候?(中生代時期)

師:大家瞭解中生代時期嗎?(出示圖片)看,這就是中生代時期,那是到處都是什麼?(恐龍)是啊,中生代時期,是由恐龍主宰的,那時候到處都是各種各樣的恐龍,所以又叫恐龍時代。

師:猜一猜中生代時期離我們現在有多久了?(出示資料)師:整個中生代時期大約有一億八千萬年左右。(板書)對這個數字你有什麼想説的?

師:所以課文裏用了哪個詞語?(漫長)這個詞語能不能去掉?(不能)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

師:這個句子中還有哪個詞語也很重要,是絕對不能缺少的?(一支)師:什麼是一支?(一部分,恐龍中的一小部分)

師:只有恐龍中的一小部分最終變成了鳥兒,所以一支這個詞也很重要,再一起讀一讀這個句子,關鍵詞語重點讀。

師:學到這兒,我們發現課文中的一些詞是用得非常準確的。同學們也要學會聯繫上下文抓住關鍵詞來學習的這種方法。拿起書本,我們一起合作來讀課文的第一自然段,男生讀恐龍的句子,女生讀鳥兒的句子,最後一句大家一起讀。

2、學習第二自然段師:鳥兒是由恐龍的一支演化而來的,那科學家們什麼憑什麼來推測出這個結論的呢?請同學們默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讀的時候也可以把你認為重要的句子劃一劃,或者在旁邊做個記號。

師:科學家提出恐龍和鳥類有親緣關係的依據是什麼?(骨骼結構相似)

師:我們來看看恐龍和鳥類的化石圖片。恐龍和鳥類在骨骼上有相似之處,誰最先注意到?(赫胥黎)一起叫一叫他的名字?

師:因為兩者骨骼結構相似,所以科學家們提出鳥類和恐龍親緣關係的假説,並且在後進一步提出了一個假設,是什麼?(出示句子)師:提出了假説後就要尋找證據。

師:終於,在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找到了保存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這個時候,科學家們的心情是什麼樣的?(欣喜若狂)

師:欣喜若狂是什麼意思?(開心得快要發狂了)為什麼會欣喜若狂?(找了很久)找了多久?(19世紀初到20世紀末)200年來首次發現。在這個200年來,他們把能找的地方都找遍了,可能找了哪些地方?(海洋、沙漠、森林)最後,終於找到了,能不開心嗎?誰來讀一讀這個句子,讀出欣喜若狂的感情。

師:是啊,這個發現不得不説是偉大的。齊讀句子“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師:這個句子中有什麼不懂的地方嗎?

師:點睛什麼知道,畫龍點睛,把龍的眼睛畫上去龍就活了,所以點睛之筆指的是什麼?(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師:“點睛之筆”是指最重要、最關鍵的內容。科學家們提出鳥類由恐龍演變而來的假説,始終缺少有力的證據,遼西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為該項工作研究提供了有力的證據,加速了此項研究的進程,因此,説它是“點睛之筆。”師:那恐龍究竟是什麼飛向藍天的呢,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篇二

●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會寫13個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生動,感受古生物研究的神奇。

3、有條理地複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起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興趣。

●   教學準備●

學生:朗讀課文;查找有關恐龍的資料,瞭解恐龍的有關知識。

教師:查找資料,製作課件;查找各個時代恐龍的變化圖片,設計資料袋。

●     教學過程●

一、欣賞錄像片段,激發學習興趣

(一)我們來欣賞一段科學錄像。(播放選自《探究發現》節目中的錄像片段)

(二)這究竟是鳥還是恐龍呢?

學生結合課前對恐龍知識的蒐集,漫談看後感受。

(三)根據學生談論引入課題。(出示板書:飛向藍天的恐龍)

《飛向藍天的恐龍》是一篇科學説明文,能告訴我們它們究竟是恐龍還是鳥的答案。

二、利用資料袋初讀課文,提取讀後信息

(一)出示資料袋。(有關課文字、詞、遼西地區的資料)

科學説明文中常常有一些專用的科學術語,老師把這些專用術語收集在資料袋中,今天讓我們利用這個資料袋來學習這篇課文。

(二)學生讀課文,遇到不懂的地方查找資料袋中的資料。

(三)讀完課文,你知道了什麼?

1、學生談到資料袋中的知識,教師就要求學生讀一讀有關這個知識的資料。

2、學生談到課文的有關內容,教師就要求學生能把文章讀通讀順,把有價值的知識(有關文章中心內容)收集到原有的資料袋中,並把資料進行了展示。如:恐龍經過演化,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三、初步感知第4自然段,理清演變過程

(一)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終於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那麼,恐龍是怎麼飛上藍天的呢?讓我們穿越時空隧道,訪問中生代的地球。準備,出發!

(播放選自電影《恐龍世界》錄像片段)。

(二)提出要求。

好看吧,其實這是電腦科幻片,是科學家在研究了恐龍的演化過程後製作成的。只要我們瞭解了這個過程,長大後也許也能拍出這樣的電影呢!

(三)那好,我們必須知道科學家是怎麼介紹恐龍飛上藍天的?在課文第幾自然段?(學生找課文第4自然段)

(四)默讀第4自然段,思考問題:恐龍演化的過程。

(五)通過學生朗讀課文的句子來説明恐龍的演化過程。

(六)科學家是怎樣有條理地介紹的?老師把這些圖片編上號碼,你能有條理地把這些圖片排列位置嗎?用線條表示出來。

(七)學生同桌間合作排列詞卡,理清恐龍演化的過程。

1、第一種恐龍;2、龐大的家庭;3、獵食性恐龍;4、學習飛行。

四、深入研讀第4自然段,體會語言文字

(一)出示恐龍圖片和課文文字,學生選擇一種恐龍,學着用科學家的方法進行介紹。教師根據學生對課文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生動性進行點撥。

1、學生a介紹第一種恐龍。

(1)你親眼看到過第一種恐龍嗎?讀了這句話,你看到了嗎?從哪裏看出來的?(科學家把第一種恐龍和狗、鴕鳥進行比較,使我們似乎看到了第一種恐龍。)

(2)開展比賽,比比誰能把描述第一種恐龍形態的妙處讀出來。學生比賽讀。聘請讀得好的同學當科學家。

2、學生b介紹龐大的恐龍家族。

(1)抓住“形態各異”“步態、重量、性情不一”這些詞語,進行引讀。

(2)誰願意和老師一起接讀。

3、學生c介紹獵食性恐龍。

(1)恐龍開始發生變化了,瞧,其中一支獵食性的恐龍,你覺得這支獵食性的恐龍會是哪種形態的恐龍?請你用上“大約”“可能”這樣的詞語來説説。

(2)其他同學可以一邊讀,一邊比畫獵食性恐龍發生什麼變化。

(二)現在恐龍就要展翅飛行了。你們猜猜科學家認為恐龍學會飛行的方法有幾種假説。(兩種:一種是樹棲學説;另一種是地飛學説)

這一次,請同學們扮演恐龍,你可以選擇自己認可的一種恐龍學會飛行的學説,演示恐龍學飛的過程。

(三)製作恐龍演化過程的圖片。

五、總結學法,充實資料袋

(一)課文中還有許多像第4自然段那樣表達準確的句子,你能找出來嗎?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終於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比較課前學生的表達與科學家的科學結論,哪一個更加準確?)

結論:原來科學家的語言是這麼生動、準確。我們把這些生動的句子也收入到資料袋。

(二)激烈的競賽結束了,老師想讓同學們靜心思考一個問題,剛才我們是用什麼方法學習第4自然段的?(是用讀一讀、理一理、講一講的方法學習的。)我們把這個學習方法也放進資料袋中。

(三)今天的考察快要結束了,有關恐龍飛天的演化過程,你們還有什麼問題想要了解嗎?

(四)同學們的問題還有很多,博士建議大家登陸中華恐龍

網:

也可以登陸ccyv—10網站查看“探索·發現”節目《未亡的恐龍》系列片:龍鳥之爭、長羽毛的恐龍、白堊紀的呼聲、古盜鳥事件、振翅高飛。

六、作業

(一)補充資料袋:登陸中華恐龍網;查看cctv—10 “探索·發現”節目《未亡的恐龍》系列片。

(二)完成《課堂作業本》。

●     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學習飛行

獵食性恐龍

龐大的家族

第一種恐龍

《飛向藍天的恐龍》優質課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認識7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兇猛、鴿子、欣喜若狂、描繪、形態各異、輕盈、敏捷”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自己感興趣的部分。

3、有條理地複述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求知的濃厚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了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引導學生感悟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詞語練習,激趣導入

1、(多媒體出示詞語:小鳥 藍天 恐龍)師:誰願意來讀一讀大屏幕上的這些詞語?(指名生讀)

2、師:誰能任意選擇其中的詞語説句子呢?

3、師:在人們的腦海中,恐龍體骼龐大,小鳥嬌小輕盈,它們之間似乎毫不相干。但是,近年來科學家們卻有這樣一個重大發現:(多媒體出示句子: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全班齊讀句子。

4、師:讀了這句話,你有什麼想説、想問的呢?(鼓勵學生質疑)

5、師:現在就讓我們帶着這些疑問,一起來合作學習一篇新課文《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師板書,全班齊讀課題)

二、認讀生字,初讀感知

1、學生自由朗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劃出生字詞。

2、(大屏幕出示詞語)學生開火車認讀詞語。

3、學生提出不懂的詞語,互助理解,相機總結理解詞語的方法。

三、解答質疑,理解感悟

(一)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師:讀了課文後,課前的疑問有答案了嗎?現在讓我們一起來交流,誰先來説説,恐龍的一支演化成了鳥兒,科學家們找到的依據是什麼?

2、(多媒體出示句子)

20世紀末期,我國科學家在遼寧西部首次發現了保存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頓時使全世界的的研究者們欣喜若狂。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1) 自由地讀讀這兩句話,從中你體會到什麼?從那些詞語中體會到的?(理解“欣喜若狂”“點睛之筆”)

(2) 指導朗讀。

(二)學習課文第四自然段

1、師:有羽毛印痕的恐龍化石證實了恐龍的一支最終演化成了鳥兒,那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飛向藍天的呢?自由朗讀第四自然段,想一想,恐龍演化成鳥兒經歷了哪幾個時期?每個時期有什麼特徵,用筆在書上劃一劃。(學生自學)

2、小組討論學習。

3、全班交流:

(1)恐龍演化成鳥兒經歷了幾個時期,每個時期各有什麼特徵?讀一讀你劃的句子。(學生回答,教師利用多媒體完成表格)

(2)你覺得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有趣嗎?那現在就選擇你喜歡的一個時期練習讀一讀,待會請你讀給大家聽。(學生練讀,展示朗讀)

(3)學生根據屏幕上的提示語用自己的話把這個演化的過程説一説。

(4)師:課後把這個有趣的演化過程説給爸爸媽媽或小夥伴聽吧!

4、師:瞭解了恐龍飛向藍天的過程,讓我們再一次認識到:(多媒體出示,全班齊讀: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1)師:老師想把這句話這樣改一改,行不行?(多媒體出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經過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2)師:課文中還有不少這樣語句表達準確的句子,找一找,讀一讀。

5、全班齊讀第四自然段。

四、教師總結全文。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篇四

一、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綜合運用本學期學到的閲讀方法,認真閲讀課文,體會課文在語言表達方面的特點,樂於與同學討論疑難問題交流閲讀體會。

2. 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瞭解科學技術創造的奇蹟,感受科學技術發展的驚人速度,暢想科學技術。

4.鼓勵學生通過各種途徑蒐集有關現代科學技術發展的資料,以幫助深入理解課文內容,激發熱愛科學的情感。

5.能聯生活實際,暢談自己的感受及未來。

6. 通過本組課文的學習,激發學生產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興趣。

二、教學重點弄懂課文內容,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三、教學難點

體會作者用詞的準確性,領悟想象在文中的作用。

四、教學準備

1.教師準備:多媒體課件

2.學生準備:收集有關恐龍的資料。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一篇關於恐龍的課文,我們一起寫“恐”這個字。 “恐”是生字,上面是一個“鞏”,下面是一個心字底,當你看到心字底時,你想到了什麼?(很恐怖、很害怕、可怕的恐龍等等)“心字底”表示這個字常常和心情有關係。隨機板書:恐龍。

大家瞭解恐龍嗎?誰能簡單介紹一下?(2-3人)

老師也收集了一些恐龍(2種)的圖片,想看嗎?——認識它嗎?大聲叫出它的名字(霸王龍、馬門溪龍)。

看過了圖片,恐龍在你的腦海中留下了怎樣的印象?難怪英國古生物學家理查德-歐文,最初把它叫做“恐怖的蜥蜴”!

當你看到“飛向藍天”這四個字時,你又想到什麼?(出示兩幅鳥的圖片)是啊,鳥類是我們心中輕靈自由的天之驕子。

這篇課文的題目卻是“飛向藍天的恐龍”(加上“的”字)當你第一次看見到課題時,你產生了什麼疑問?板書:問號

看來大家的疑問時一致的,今天就讓我們一起來解決這個問號吧。齊讀課題。

(二)檢查自學,學會字詞

這是一篇科普文章,其中有些不好讀的詞語和句子,我們先來認讀兩組詞語。

1、出示詞語:

笨重  遲鈍  茹毛飲血  龐大家族  形態各異  兇猛異常

輕靈  敏捷  五彩斑斕  身體輕盈  凌空翱翔  天之驕子

請大家自由讀一讀。(糾正字音ǔ)

請兩位同學分別讀一讀這兩組詞語。我們一起來讀。

當你讀了第一組詞語時,你腦海中出現了怎樣的畫面?讀了第二組詞語呢?

2、這樣不相干的兩組詞語、這樣兩幅不相干的畫面,卻有着很深的親緣關係呢!

3、課文中除了有生僻的詞語外,還有難讀的句子,老師找到了兩個長句子。誰會讀?自己試一試。指名讀,提示:注意句子中的停頓。齊讀。

(出示句子: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但近年來發現的大量化石顯示:在中生代時期,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終於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三)學文:

1、字詞、句子都能讀準確了,現在可以來解決大家剛才提出的問題。(出示: “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請大家認真讀讀課文,哪個自然段能回答這個問題?(第四自然段)

2、那就讓我們一起把目光聚焦在第四自然段。默讀課文,一邊讀一邊用“/”劃分處恐龍飛向藍天經歷了那幾個階段?(師巡視,指導)

誰來説説“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相機板書:第一種恐龍、龐大的家族、一些獵食性恐龍。

請大家看黑板: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的後代繁衍出一個龐大的家族,在這個龐大的家族中有一些獵食性恐龍經過漫長的演化,終於飛上了藍天。(師邊説變畫箭頭)

3、下面,我們先來認識一下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誰來讀讀第一句?

你能想象到第一種恐龍的樣子嗎?給大家説説它可能什麼樣?

真奇怪!兩億三千萬年前的恐龍,我們沒有見過,你怎麼能這樣清晰的想象出來?

是啊,狗、鴕鳥我們都見過,這種用我們都熟悉的事物來描寫我們從未見過的恐龍,就能使我們很容易的想象它長什麼樣子。

這種説明方法就叫“類比説明”(板書:類比)

同學們,在我們的印象中,恐龍都是一些龐然大物,可是大家看,地球上的第一種恐龍卻和狗一樣大小,多有趣呀!請你體會着再來讀讀這句話吧!

4、作者又是怎樣向我們介紹恐龍龐大的家族呢?請大家自己讀讀第二句,一邊讀一邊用序號標一標有幾類恐龍?指名説。(六類,分別説一説)。六個“有些”寫出了恐龍龐大家族的形態各異。

對照文中的句子,在讀讀老師出示的句子(出示句子,句中分號故意變為逗號)你有什麼發現嗎?(若無發現,教師提示:同學們,標點符號也不能放過啊)

為什麼每兩類之間用分號隔開?(句子變色)大家先讀讀第一個分句,寫什麼?這都是講他們的行走方式。第二個分句呢?第三個分句呢?

本來是六類,現在根據恐龍的共同特點,又將這龐大的家族分成三大類,這種説明方法叫“分類説明”。(板書:分類)六個有些,三個分句把恐龍這個龐大的家族清楚明白的展現了出來!

而認真讀書的同學還會有新發現的!自己再讀讀句子,每個分句除了有共同點還有不同點呢!你發現了嗎?每一個分號中的兩個語句描繪的又是相對的形態,這種説明方法叫“對比説明”。(板書:對比)

你能通過朗讀把恐龍這個龐大的家族展現出來?(出示正確句子)

如生讀不出,指導朗讀:你覺得恐龍家族夠不夠龐大?是呀,(範讀有些…有些…)想象着它們的形態各異,你一定能讀好!

我們一起來讀,老師讀前面的部分,下面的部分,男生讀藍色,女生讀紅色。我們可一定要讀出這龐大家族的形態各異啊。

5、在這龐大的恐龍家族中,有一些獵食性恐龍變得越來越像鳥類了。請大家自己讀一讀這兩個句子,比較一下,看看老師改動後的句子是否更簡單更準確?説説理由。

是啊!這不是幾百年幾千年間就能發生的變化,而是千萬年,甚至上億年間的變化,怪不得“逐漸”不能少,“越來越”也不能少。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吧!

課文中還有像這樣用詞準確的地方呢,請大家讀一讀本段後面的句子,一邊讀一邊畫。指名讀句子並指出用詞準確的詞語及理由。

6、同學們,有些科學家認為樹棲恐龍演化成為鳥類,還有些科學家認為在地面上奔跑、長毛的恐龍演化為鳥類,這兩種假説,都是科學家的推測,結合自己的理解和想象,説説你同意哪一種説法?

是啊,到底哪一種説法更接近事實真相,需要大量的證據,現在已經有了化石提供的證據,請同學們自讀第二自然段,如果有問題的話,我們下節課再來學習。

(預備方案)

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隨機出示句子:遼西的發現——塗上了“點睛”之筆)這幅畫卷是什麼?為什麼説這是點睛之筆呢?

是呀,科學依靠的是實實在在的證據,科學家依靠的是實實在在的考證。(出示作者圖片)

相信隨着越來越多化石的發現,隨着大家知識和閲歷的增長,説不定在不久的將來,你們中的哪一位就會解開這個謎!(把問號改為感歎號)

六、板書設計

31飛向藍天的恐龍

第一種恐龍

龐大的家族

其中的獵食性恐龍

飛向藍天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篇五

【教學目標】

1、會認7個生字,會寫13個生字。正確讀寫“恐龍、欣喜若狂、輕盈、敏捷”等詞語。

2、理解課文內容,知道恐龍是怎樣演化成鳥的。

3、培養學生探索自然知識的興趣。

4、背誦感興趣的部分。

【教學重點難點】

1、瞭解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

2、樹立學生探究的意識,培養他們鑽研科學的精神。

【教學準備】

有關恐龍的資料 、課文朗讀磁帶、教學掛圖等。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第一課時

一、掛圖展示,激趣導入

二、板書課題、解題

飛向藍天的恐龍

三、聽課文錄音帶,自學生字詞

1、聽課文錄音,整體感知課文。

2、自學生字詞:

⑴ 認讀字:

鈍 凌。

⑵ 書寫字:

恐、兇、笨、鴿、僅、頓、描、繪、噸、盈、敏、捷、嶄。

⑶ 新詞:

遲鈍:反應慢,不靈敏。

五彩斑斕:燦爛多彩。

凌空翱翔:在空中迴旋的飛。

後裔、欣喜若狂、隧道、繁衍、茹毛飲血、毋庸置疑等詞語讓學生用老師教的方法自己解釋、討論。

四、自由朗讀課文,感悟課文結構

第一部分(第1、2自然段):寫大量的化石顯示,鳥兒是由恐龍演化而來的。

第二部分(3、4自然段):科學家們假想恐龍是如何演化成鳥兒的。

第三部分(第5自然段):科學家們希望能從化石中重現這一歷史過程。

五、小結第一課時學習內容,確定自己喜歡的段落

第二課時

一、複習鞏固

1、檢查生字的掌握情況。

2、發表你對課文的理解。

二、深入分析,理解全文

採用逐步分學習的方法理解課文:

1、指名學生朗讀課文第一部分,探究第一部分內容:

⑴ “二者似乎毫不相干”中的“似乎”是什麼意思?

(好像、彷彿的意思)

⑵ 這一段怎樣引出觀點的?

(把恐龍與鳥類作比較)

⑶ 老師問:

科學家們在這一部分中提出了什麼樣的假説?

(鳥類不僅和恐龍有親緣關係,而且很可能就是一種小型恐龍的後裔。)

⑷ 老師問:

科學家為什麼欣喜若狂?

(因為可以證明鳥類是由古代的恐龍演變而來的。)

⑸ 學生討論:

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點睛”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這是“點睛”之筆呢?

2、指名朗讀課文第二部分,師生共同探究這一部分:

這一部分主要是科學家們假設猜想恐龍向鳥兒進化的過程。

(教學這一部分必須注意:恐龍進化經過了漫長的年代;並不是所有恐龍都在向鳥兒進化;有較多內容是科學家的一種假設、推斷。 )

3、學習第三部分,質疑、探究:

老師:誰能説説“希望能重現這一歷史進程”這句話飽含的信息?

學生回答,教師指正。

三、反饋全文,學生質疑

1、用自己的話説説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

2、質疑並解答,學生交流、討論,教師釋疑。

四、總結全文

課文假想了恐龍向鳥類演化的過程,作者説明簡潔、意思表達完整、準確,豐富了我們的知識,激發了我們探索自然的興趣。希望同學們在此啟迪下,將思緒放飛藍天,去探索大自然以個又一個奧祕,為人類作出自己的貢獻。

【板書設計】

飛向藍天的恐龍

兩億三千萬年前……數千萬年後……許許多多年後……億萬年前

第一種恐龍 龐大家族 恐龍中的一支 飛向藍天

飛向藍天的恐龍教學設計 篇六

【學情分析】

10歲左右的孩子對科學有濃厚的興趣,但並沒接觸太多的科學知識,因此,本文的教學應結合這一實際來展開。對於恐龍的瞭解,學生有大量的資料,但並未深入去體會,尤其對恐龍的演變過程,學生了解很少,所以資料的補充應作為我班學生的重要學習環節。同時,在語言文字的體會上,我班學生已初步具備理解詞、句的能力,但還需要作進一步訓練。所以,個案設計應以重點段的學習為主。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播放有關恐龍資料片,激趣導入。

2.讀課題質疑。

二、讀課文,學習生字詞,初步感知

1.學生讀課文,要求讀準字音,遇到生字多讀幾遍。

2.在文中勾畫生字詞,自主學習生字詞,標出自然段。

3.教師檢查字詞學習情況。如“頓”和“噸”要注意讀音和字形的區別;“鴿”、“盈”、“捷”注意書寫。

三、自讀自悟第1~2自然段

1.先説方法:讀懂每句話的主要意思,串起每句的主要意思,就是這一段的主要意思。

2.朗讀第一自然段。作者把笨重、遲鈍的恐龍與輕巧靈活的鳥類看似毫不相干的兩種動物展現在讀者面前,告訴我們科學家的重大發現:“恐龍的一支經過漫長的演化,最終變成了凌空翱翔的鳥兒。”抓住“一支”、“漫長的演化”等詞,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一支”指的是恐龍的某一個分支,而不是全部;“漫長的演化”是指經歷了長時間的演變過程,而不是突如其來的變化。

3.朗讀第二自然段。瞭解這一科學發現的大致過程。抓重點句理解:“遼西的發現向世人展示了恐龍長羽毛的證據,給這幅古生物學家們描繪的畫卷塗上了‘點睛’之筆。”

(1)理解“畫卷”和“點睛之筆”的意思。

(2)理解:遼西的發現為什麼能稱為“點睛之筆”?

四、精讀重點段,領悟寫法

(一)教師和學生一問一答讀第3自然段。以“恐龍是如何飛向藍天的呢”這一設問,自然地引出下文。

(二)深入體會第四自然段,理解恐龍演化成鳥類的過程。

1.默讀第4自然段,弄清共有幾句話,用序號標出。

2.抽學生説,並對學生的回答進行引導、點撥。(這段長句多,如“龐大家族”冒號後的句子具體指出龐大家族有哪些,前後都是圍繞相同內容説的,一共8句。)

3.重點體會第二句。

(1)齊讀第二句。

(2)標出冒號後的分句(3個分句組成一個長句)。

(3)引導學生體會各分句的內容。(表格式或小標題式,如:行走——身體形態——性情。)

(4)採用引讀、對比讀等方法,再次體會第二句話的意思:恐龍的後代繁衍成一個形態各異的龐大家族。重點體會“繁衍”、“形態各異”、“龐大家族”、“兇猛異常”、“茹毛飲血”等詞語的意思。

(5)板書:

(6)學生看板書複述第二句話的內容。

4.重點體會第三句。

(1)自由讀第三句,用序號標出冒號後的分句。(4個分句組成一個長句)

(2)學生質疑,互相解答。

(3)引導學生邊體會,邊完成板書。(其中一些獵食性恐龍:骨骼、腦顱、前肢、體表。)

(4)學生看書將一、二、三句話連起來説。教師注意引導關鍵詞:“大約”、“數千萬年後”、“形態各異”、“龐大家族”、“有些”、“其中”、“一些”,體會課文語言的準確生動。

5.體會第四至七句。

學生朗讀這幾句,體會科學家假想長羽毛的恐龍是怎樣飛向藍天的。

(1)他們有哪兩種猜想,請學生説一説。

(2)前兩句講樹棲恐龍在跳躍、降落中具備了滑翔能力,最終主動飛行。後兩句講地面上的帶羽毛恐龍在奔跑過程中學會了飛翔。

6.體會第八句。

(1)齊讀。

(2)為什麼説“毋庸置疑”?理由是什麼?

7.齊讀第4自然段,根據課文內容想象恐龍飛向藍天的演化過程,再用自己的話有條理地説一説。

五、學習最後一段

1.教師讀第一句後提問:科學家們還有一個什麼美好的願望?用文中的一句話來回答(第二句)

2.“這一歷史進程”具體指什麼?

六、整體感悟

科學工作者根據恐龍化石,能推測出恐龍變成鳥類的演化過程,對此,你有什麼感想?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417dkp.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