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1

教材分析:

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身啟示的事,説明從小受到嚴格的教育,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課文是按事情發展的順序記敍的:從釣魚到放魚,最後寫34年後的啟示。最後一部分既是教學的重點,也是難點。大量細緻入微的心理活動描寫,是本文在表達上的一個特點。而理解課文的重、難點,就要從人物的心理活動及變化着手。

學情分析:釣魚的啟示精品教案教學設計優秀

釣魚獲得的啟示,是學生理解的難點。該不該放魚,學生思想上可能有掙扎。由於學生的年齡、經歷的侷限,領會起來很難。

教學目標:

1、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明白父親讓“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真正目的,聯繫實際,受到“要遵守規章制度、誠實守信”的道德教育。

2、通過對“我”和“父親”言行的朗讀感悟,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尤其要體會“我”的心理變化的過程。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教學重點、難點:

從人物心理活動及變化入手,體會“我”所獲得的啟示的意思。

第一課時

明確單元學習目標:

1、這節課開始我們學習第四單元,請同學們翻開課文57頁,認真閲讀單元導讀,想想要怎樣學習這一單元。

2、根據學生回答,總結,板書:①整體把握;②體會關鍵詞句

一、板書課題,理解“啟示”(從釣魚這件事得到的啟發)

二、學前閲讀,掃清理解障礙

1、為了讓大家更好理解課文,咱們先閲讀《為什麼要禁捕》和《鱸魚》兩篇文章。

2、知道為什麼要禁捕嗎?(定時禁捕是對魚類繁殖、生長進行保護。)

三、初讀課文,掃清文字障礙

1、下面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劃出生字詞,不懂的字問同學或查字典。

2、學習生字。(投影出示。讀。強調“鈎”與“釣”的寫法。)

四、品讀課文,整體感悟

1、再次閲讀課文,找出自己感興趣的內容,多讀幾次,讀出自己的體會,或者在旁邊簡單寫下自己的感受。

2、學生自由讀

3、導讀:根據學生讀的情況,教師重點引導讀好以下句子

(1)那是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分別放好魚餌,然後舉起魚竿,把釣線拋了出去。晚霞輝映的湖面上濺起了一圈圈彩色的漣漪。不一會兒,月亮升起來了,湖面變得銀光閃閃。(導:我們一般什麼在時候去釣魚?作者在什麼時候去?晚上釣魚,這叫刺激,浪漫。我們要把這種夜幕出垂、明月東昇、泛舟湖上的情調讀出來。你讀得老師心裏也起了漣漪,知道漣漪的意思嗎?不但要讀到看到漣漪,還要心裏有漣漪。)

(2)我小心翼翼地一收一放,熟練地操縱着。也許是魚想擺脱我的魚鈎,不停地跳躍着並甩動尾巴,湖面上不時發出“啪啪”的聲音,濺起了不少水花。我等到那條魚掙扎得筋疲力盡了,迅速把它拉上岸來。(導:看得出你是釣魚的能手,説説讀的時候該注意哪些詞?不知有沒有釣魚高手呢?釣魚專家?)

(3)啊,這樣大的魚!我還從來沒有見過,還是條鱸魚。我和父親得意地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看着魚鰓在銀色的月光下輕輕翕動着。(通過你的讀,讓人覺得這條魚很大,但還不夠大,誰能讀大一點?誰能讀得?)

小結:通過朗讀上面兩段話,如果讓你寫“釣魚”的一個片段,你會寫嗎?要注意什麼?(要注意用上準確的動詞;還要注意周圍的環境;自己的心情)

(4)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

“你還會釣到別的魚的。”父親平靜地説。

“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

(父親是用什麼語氣説這句話的——低沉、斬釘截鐵、語重心長、意味深長…這個時候我的心情怎麼樣?分角色讀)

(5)儘管沒有人看到我們,更無人知道我是在什麼時候釣到這條鱸魚的,但是,從父親那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我清楚地知道,父親的話是沒有商量的餘地的。我慢慢地把魚鈎從大鱸魚的嘴脣上取下來,依依不捨地把它放回到湖裏去。大鱸魚有力地擺動着身子,一轉眼便消失在湖水中了。(把魚放回湖中,我情願嗎?從哪裏看出來?再讀一遍,把不情願的感覺讀出來。)

(6)轉眼間34年過去了,當年那個沮喪的孩子已是紐約一位的建築設計師了。我再沒有釣到過像34年前那個夜晚釣到的那樣大的魚。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當我一次次地面臨道德抉擇的時候,我就會想起父親曾告誡我的話: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但是實踐起來卻很難。要是人們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這段話寫什麼?我的啟示是什麼?)

小結:通過上面的學習,我們已經初步感知了課文內容,誰能告訴我,課文圍繞“釣魚的啟示”寫了哪幾個方面內容?誰能用簡短的話概括課文主要內容。

四、精讀課文,提出疑問。

現在請同學們再次快速閲讀全文,想想明白了些什麼?有什麼疑問。

教師梳理或直接提出待探究的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啟示?

第二課時

一、複習導入

1、怎樣學好本組課文?(整體把握;體會關鍵詞句)

2、上節課我們已經基本把握了整體內容,這節課我們要通過體會關鍵詞句來解決我們的疑問。)

二、深入探究,感悟心理變化

1、投影出示問題:在放與不放這個問題上,“我“和爸爸的心情分別經歷了怎樣的變化?怎樣理解“我”從釣魚這件事上得到的啟示?

我們先解決第一個問題。對爸爸感興趣的同學探究父親的心理變化,對“我”感興趣的同學探究“我”的心理變化,自主閲讀3——9自然段,抓住關鍵詞句,好好體會體會。

2、學生自主閲讀、探究學習

3、師生共同探討。着力從以下方面引導學生理解。

(1)“我”雖然在爸爸的嚴格教育之下,無可奈何地放了魚,但在這個過程中,“我”經歷了非常艱難的心理鬥爭。

(可這樣引導:①學生交流“心理變化”,教師板書: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②比讀3、9自然段,對比釣魚的喜悦和放魚的不捨。)

(2)父親也喜歡這條魚,也經歷着道德的考驗,但從父親的話裏看出,父親的態度是堅決的,體現了父親對“我”的嚴格的道德教育和深深的愛。

(可這樣引導:父親的心理又是怎樣的?你能從對父親的描寫中發現什麼嗎?)

4、小結:從父親和“我”的心理活動我們可以知道,父親堅持要我放魚,而“我”

希望的是不放,你們認為該不該放呢?

5、辯論:該不該放魚。

5、小結: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必須從小嚴格要求,這是作為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至於放與不放,大家想想,一條魚和做人的道理哪一個重要呢?

三、聯繫實際,感悟“啟示”。

1、導語:三十四年前那個月光如水的夜晚,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和終生的啟示。誰來讀一讀“我”的啟示?

2、引導學生感悟

(1)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就釣魚這件事來説?什麼是“是”?什麼是“非”?在放與不放之間,作者作出選擇容易嗎?(聯繫“我”放魚心理之掙扎、抉擇之艱難、實踐之無奈來體會。)

(2)閲讀“拓展”中的《舉手》《巧克力的誘惑》《冰棍的呼喚》等文章,感受“實踐起來卻很難”。

(3)生活中有各種各樣的誘惑,就象那條鱸魚一樣,使我們難以作出抉擇。大家想一想,生活中會有怎樣的誘惑呢?

五、打寫

現實生活中,你遇到過左右為難的事嗎?你是怎麼做的,寫一個片段。

要求:注意要通過人物的動作、語言、神態等的描寫表現人物的心理。

板書:

整體把握

體會關鍵詞句

13釣魚的啟示

得意——急切——委屈——乞求——無可奈何

實踐起來很艱難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2

教學目的:

1、按事情發展順序閲讀,抓住主要內容,讀懂課文。

2、學會通過人物的語言、行動表現心理的方法。

3、懂得只有受到嚴格的教育並勇於在實踐中鍛鍊自己才能成為有道德的人。 教學過程:

一、質疑:

1、選擇你喜歡的方式自由讀文,説一説通過上節課的學習,還有什麼不懂得問題?

2、除了解決這些問題,本節課你還想學會什麼?

二、答疑:

導:就從某的問題入手學課文。這個問題學懂了,其他問題也就迎刃而解。

(一)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1、那是一條怎樣的魚?對我充滿了如此誘惑?自己讀書,劃出有關詞句,讀出你的感受。 ①你有不同的朗讀處理方式嗎?

②作者釣到鱸魚後驚喜、得意。(板書)時説出來的嗎?作者直接把內心的想法寫出來。 導:還有哪些描寫也襯托出了作者釣到鱸魚的高興的心情? ①月夜的描寫:漣漪、銀光閃閃——讀得慢一些,給人以回味。 ②釣魚的過程描寫很細膩,表示動作的詞要讀的輕短、活潑。

2、捕撈鱸魚是有時間的,在什麼時間?是放?是留?父親和我對待這條誘惑人的鱸魚態度一樣嗎?你是從哪些地方讀懂的?合作讀書。(板書)

①父親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去。你理解父親的做法嗎?(討論)

儘管作者“我”捨不得放棄這條極具誘惑力的魚,但父親嚴格的教育絕不允許我放縱感情,必須戰勝誘惑,把大鱸魚放回到湖中。如果沒有34年前父親的嚴格要求,就不會有34年後我的成功。賀拉斯説:“父母的美德是最大的財富。”所以當你為自己具備的某些優點驕傲的時候,你應該感謝你的父母,你的師長,是他們對每一件小事的嚴格要求使你如此優秀! ②哪些詞句寫出了父親對我的嚴格教育 ?誰跟他的意見一樣?你從哪些地方讀懂的? ③我的心情怎樣呢? 語言:

①小組合作讀對話。②引讀。③表演

小結:通過人物的語言、神態再現人物的心理活動。 行動:

①“乞求的目光”的擴展。 ②放魚動作的朗讀指導。

小結:通過人物動作反映人物心理。

(二)再出示: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的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看誰還能提出問題?

1、“魚”還是指那條誘人的大鱸魚嗎?(特殊的含義)聯繫自己的生活實際,想作者在人生的旅途中,會不止一次的遇到哪些誘惑?作者會怎樣抉擇?舉例説。

2、讀作者的啟示,聯繫這個故事説説你怎麼理解這句話的?(板書)

3、讀了這個故事,你還有什麼感想?34年前,我不理解父親,不理解父親那嚴格的要求;34年後,我不但理解了父親,而且每當我想起這件往事,內心總是充滿着對父親的崇敬之情。同學們,積跬步而至千里,積小流而成江河。正確對待每一件小事吧,因為每一滴清水都能折射出太陽的光輝,每一件小事都可反映一個人的品格。在日常小事中歷練自己,你必將成為有道德的人,必將走向成功!

三、總結:

1、本文的主要內容。

2、寫法上學會了什麼?

3、做人上你悟到了什麼?

四、擴展:

1、作者把34年前釣魚的故事寫給我們,希望我們勇敢的挑戰自己,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在學校、在家庭、在公共場所你曾經禁不住哪些誘惑?給你留下了什麼啟示?敢否也像作者一樣真誠的與大家共享?打算怎樣寫具體?

2、童心最美。老師把孟德斯鳩的名言送給大家:“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讓老師和你們共同努力,我們都做一個有道德的人。好嗎?

3、同學們還有疑問嗎?

父親 我

釣 魚 得意

放 魚 不容爭辯 依依不捨

啟 示 嚴格教育

道德實踐 有道德的人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3

教學目標

1、能正確認讀11個生字,會寫14個生字。能正確讀寫字詞能正確抄寫描寫月夜美麗景色的句子和課文的重點句。

2、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從中體會“我”和父親的心理活動,並能概括“我”的心情變化的過程。

4、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

1、抓住細節描寫和人物心理活動的描寫,體會文章主旨,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領會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感悟作者從這件事得到的啟示。

3、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準備

1、學生在課前尋找、查閲關於魚類生活習性的資料,初步瞭解定時禁捕對保護鱸魚繁衍生長的意義。

2、蒐集有關道德休養的名言警句。

3、觀察生活中或蒐集課外閲讀中遵守規則的事例,舉

一、二件和同學交流。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導語:知道詹姆斯·蘭費蒂斯嗎?他是美國的一位著名的建築師,他為我國廣大讀者所瞭解,不是因為他的建築成就,而是他寫的一篇短文,回憶自己小時侯釣魚的事,叫《做得對做得好——天知地知》。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在無人知曉的情況下,有件事做得對做得好。這就是我們今天要學習的一篇課文。選入課文時題目改為《釣魚的啟示》(板書課題)

2、讀了課題,你認為課文應該寫什麼?(寫了一件事釣魚,並從中得到啟發;全文分兩大部分:第一部分寫作者小時侯釣魚的事,第二部分寫成年後得到的啟示。)

3、“釣魚”是哪些自然段寫的?“啟示”是哪些自然段寫的?(1—9,10—11)

4、課文主要寫了什麼事?受到了什麼啟示?

(二)領悟課文的表達方法(1—9自然段)

1、寫一件生活小事並從中得到感受或啟示是我們國小高年級作文、日記最基本的要求。我們大多數同學缺乏的不是可供我們寫作的事例與感受,而是苦於不知怎麼寫才能把這件事具體、生動地表達出來,把自己的感悟寫清楚。作為五年級學生,你怎麼理解這個“怎麼寫”?

(事情真實、完整,有起因、經過、結果;經過要寫出人物的語言、神態、動作、心理活動;經過最好有點波折,不要過於平淡„„)

2、把剛才大家談的寫作方法融到課文裏面去,讀讀課文1—9自然段,聯繫自己平時的習作,看看作者的哪些寫作方法是你喜歡的或值得你學習的。

3、默讀,小組交流

4、全班交流

A、人物的語言、神態寫得具體(分角色讀對話,同桌練習,不讀提示語,用動作演示,表演)。整個晚上,父子倆是不是隻説了這麼幾句話?為什麼不全寫出來?——與主題無關,要適度。

B、注意細節描寫,如動作的描寫具體、細緻,找出相關語句,自由讀。 C、有多處的心理活動的描寫。

D、三處寫到“月光”,環境的描寫,月夜的描寫很美,月夜很寧靜,給下文作鋪墊——“我”釣到大鱸魚的事“天知地知,就是無人知”。通過你的讀把美與靜表達出來。

E、如果父親讓我把魚放了,我就毫無異議地放了,接着就寫出啟示,你覺得怎麼樣? 具有情節性:釣魚——不肯放魚——放魚。

隨着情節的發展,“我”的心情也是變化的,再次默讀有關的段落,找出“我”心情變化的語句。

根據提示 :PPT 當“我”釣到大鱸魚時,__________________;爸爸要“我”把魚放回湖裏時,__________________ ;當我發現四處靜悄悄,無人知道時,___________________;但是隨即發現爸爸的話沒有商量的餘地,“我”只好___________________;此時此刻,我覺得很 _____________________。

誰來完整説説“我”的心理變化歷程,(板書:得意——急切——乞求——依依不捨、沮喪)有沒有同學查字典,沮喪是什麼意思?為什麼説“我”的心理變化是真實的?

(三)重點解疑

1、自由放聲朗讀課文,欣賞你喜歡的片段。

2、還有什麼問題沒解決?

(父親為什麼堅持要“我”放魚?)

PPT: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可能在想:_______________________。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3、對於放魚一事,父親是經過一番思考的,從他的神態、動作看出。你認為父親的做法是不是小題大做呢?

(四)小結

就在這樣一個月光如水的夜晚,就是這樣一件生活中的小事,給我留下了永久的回憶,也給予我終生的啟示。那是怎樣深刻的啟示呢?留待下節課來學習。

(五)作業設計

1、積累本文中好詞佳句

2、回家把課文的前半部分讀給爸爸、媽媽聽,然後採訪他們,如果遇到那種情況會怎麼做?然後在班上交流。

板書設計

釣魚

啟示 釣魚

得意

不願放魚

急切、乞求

嚴格的教育 放魚

依依不捨、沮喪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4

教案理念:

課程改革給我們的教育帶來了新的挑戰,教師需要從原來的主導者、指揮者轉變成了服務學生的組織者、參與者,語文課堂應該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閲讀教學應重點培養學生如何讓學生在課堂上活躍起來,主動參與教學活動,在讀中悟情,讀中悟理。如何培養他們的創新精神,與學校的課題研究相符,還要完成情感教育,就要從備課中體現。

教材分析:

《釣魚的啟示》一文是九年義務教育人教課標版國小語文第九冊第四單元中的第一篇課文,屬精讀課文。這篇課文回憶了34年前,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釣魚,“我”好不容易釣着了一條大鱸魚,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使“我”從中獲得終生啟示的事,説明誠實守信、遵紀守法是人面對種種誘惑時應該把握的道德準則。

教學方法:

為了突出重點、突破難點,使學生能達到本節設定的教學目標,適時的對學生進行情感教育,我進行了這樣的教法設計:在整個教學過程中我始終採用以讀為主,運用多種方法和形式讀文來達到預設的目的。因此在教學中我特別重視學生的學法指導。在新課程理念上提到要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從而在學法上我讓學生通過自主學習、合作探究、以讀為本、以讀促解來達到學生質疑、解疑。把時間和空間還給學生、還給課堂。

教學目的: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理解父親沒有商量餘地地要“我”將鱸魚放回湖中的理由,讀懂“我”從釣魚這件事中所獲得的啟示。

3、懂得從小接受嚴格教育的重要,並從中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提高抵制“魚”的誘惑的能力。

教學重點: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難點:理解文中的幾個含義深刻的句子:

(1)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

(2) 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像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這樣嚴格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教學流程設計:

一、情景導入發現美。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

1、品讀“釣魚”。

(1) 請用心讀課文的釣魚部分1-3自然段,一邊讀一邊想,解決以下問題。

1、找出描寫景色的句子。環境怎樣?(和諧的氛圍,“我”釣魚時的愉悦心情)

2、找一找作者是如何釣魚的句子。(體會釣魚的不易)“我”釣到的是一條什麼樣的魚?(帶着驚訝的語氣來讀)

3、我和父親釣到魚時心情怎樣。(得意)

2、研讀“放魚”。

過渡語:是呀,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多令人高興呀!接下來又要發生什麼事呢?

1 (1)分角色讀課文“放魚”部分4--9自然段,你能體會到“我”複雜的心情嗎?

(2)引導提問:在“我”釣到魚時,父親是得意的,而面對着到手的這條誘人的大鱸魚,父親和我沒得意多久就面臨着一個難題,什麼難題?

①生説難題。

②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師引導學生理解:從“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可以體會到兩層意思。第一,父親也很喜愛這條漂亮的大鱸魚──魚是那樣的大,“我”平時雖然經常跟父親去小島釣魚,卻“從來沒有見過這麼大的鱸魚”;魚是那樣的可愛,魚鱗在“銀色的月光下”閃閃發光,還“輕輕翕動着”魚腮,父親和“我”一樣喜歡並欣賞着這條漂亮的大鱸魚。第二,正因為大鱸魚這麼漂亮可愛,所以從情感上説父親也捨不得放掉它,“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是因為父親也在經歷實踐道德的考驗:放,還是不放?

此時,爸爸和我的態度是怎樣的?爸爸的堅定,從哪兒看出?

師引導學生理解:讀“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這句話,我們需要讓學生體會到父親的堅決,“得”──一定、必須,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同時也應該讓學生體會父親的慈愛──父親是理解孩子的心情的,但實踐道德是沒法妥協的,違背了孩子的意願,也只得孩子去做,這是做為一位真正愛孩子的父親必須做的,並不是不懂人情。普普通通的一聲“孩子”之稱,充滿了父親温柔和深情。

③“我”依依不捨,從哪兒看出?

a“乞求的目光”擴展理解。

b放魚動作,從慢慢地看出他想幹什麼?為什麼不想放魚?

(1)急切、不理解

讀句子:“爸爸!為什麼?”

(2)委屈、難受

讀句子:“可是不會釣到這麼大的魚了。”

(3)乞求(換詞加以理解)

(4)無可奈何、戀戀不捨、遺憾„„

讀句子:“從父親不容爭辯的聲音中,„„沒有商量的餘地。”

(理解“不容爭辯、沒有商量的餘地”。) “我慢慢地把魚從魚鈎上„„消失在湖水中了。”

3、理解感悟昇華美。

過渡語:34年後,作者成了美國著名的建築設計師,這與他十一歲時的釣魚經歷有關係嗎?從哪件事中小小作者得到了什麼啟示? (1)、(課件顯示句子):道德只是個簡單的是與非的問題,實踐起來卻很難。把釣到的大鱸魚放回湖中,一個人要是從小受到這樣嚴格的教育的話,就會獲得道德實踐的勇氣和力量。

但是,在人生的旅途中,我卻不止一次地遇到了與那條鱸魚相似的誘惑人的“魚”。)(指名讀)

(2)、這誘惑人的“魚”到底指什麼,先看看課文,這條魚對我有什麼誘惑?(板書:誘惑)(學生默讀)

指吸引人的,讓人喜歡的事物,諸如:金錢、地位、名利„„甚至哪些暫時能帶來一點方便的事、一點好處的事。

(3)、這些都是這條魚對我的誘惑,在我人生的旅途中不止一次地遇到誘惑人的“魚”,真的是這條大鱸魚出現在我的面前嗎?聯繫我們的生活實際想想,會是什麼?聯繫具體的事例來説。

設計意圖:文章的最後一段文字,以簡潔的語言説明了34年前的那個夜晚的“釣魚事件”給“我”一生帶來的重要影響,點明瞭中心和主題。在孩子成長的過程中,一件小小的事情,都會給他的成長留小不可磨滅的印記。在孩子的教育中,堅持道德原則是多麼的重要!

四、聯繫生活,指導行為。

你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

(1)在家裏:父母不在家,電視很精彩,是完成作業還是看電視? 你:——————————————————————————

(2)在公共場所,買東西時,售貨員多找了錢給你,

你:——————————————————————————

(3)除了以上所列舉的事例外,你還經歷過哪些誘惑,你是怎麼處理的?(學生暢所欲言。)

五、拓展昇華

1、我送給大家幾句名言。

課件出示名言:(齊讀)

“衡量真正的品德,是看他在知道沒有人發覺的時候做些什麼。”──(法)孟德斯鳩

非常的境遇可以顯示出非常的氣節。-----------(英國)莎士比亞

2、學了這篇課文,同學們受到了哪些啟示呢?請寫在自己的摘錄本上。哪些語句讓你受到啟示,也一併摘抄下來。

板書設計:

13釣魚的啟示

遵守道德

抵擋誘惑

一、情景導入發現美。

1. 請欣賞一組美圖。2。景色怎樣?3。在這寧靜的夜晚,和諧的氛圍中發生了什麼事?接着學第十三課。板題,齊讀題。

二、以讀為本感受美 。

1. 剛才我們欣賞了美景,我們趕緊到文中找一找相應的句子吧!這麼美的句子,我們該用怎樣的語氣來讀啊!(指導用愉悦,緩慢語速讀)

2. 看到此景你的心情怎樣?小作者的心情呢?父子倆在幹啥? 3. 請同學們默讀第三段,找出釣魚的句子。(1)從釣魚過程你能體會到什麼?(2)他釣到怎樣的一條魚?文中有具體的描寫。這一句我們要帶着怎樣的語氣來讀啊?(驚訝,高興)

4. 作者心情如何?

5.我們來做一個小測試,如果你釣到這條大魚,讓你放了,你願意嗎? 過渡語:是呀,好不容易釣到了一條大魚,多令人高興呀!接下來又要發生什麼事呢?

1.分角色讀4-9段.小組討論以下問題.A.難題是啥?為啥要放?B.“我”願意嗎?父親一開始捨得嗎?父親的立場堅定,態度堅決。“放”

父親帶頭讓兒子做一個遵守道德的人。

過渡語:一晃34年過去,當年釣魚的那個小毛孩也成了美國著名的建築設計者,這與他十一歲時時釣魚經歷有關嗎?小作者從中得到了什麼啟示?

小結:是呀,在他父親的嚴格教育下,小作者時時處處遵守道德,實現了他的人生價值,這種精神是值得我們每一個家庭,每一個人所要學習的。十八大後,國家反腐力度加大打出了許多貪官污吏,面對金錢的誘惑,他們是來者不拒,只怕你不送,不怕我不收啊。終究個個身陷囹圄。老師希望你們長大後個個都做遵守道德的人。

三、理解感悟昇華美。1你們在學習、生活中,遇到過誘惑嗎?你是是怎樣做的? 比如説:

四、出示名言。

釣魚的啟示課時語文教學設計5

教學目標

1.認識本課20個生字,學會其中14個。正確讀寫“啟示、劇烈、操縱、跳躍、掙扎、距離、紐約、實踐、獲得、抉擇、小心翼翼”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理解課文內容,領會從小就要接受嚴格的道德教育的道理。 4.瞭解課文敍述順序,抓住主要內容。 教學重點

通過閲讀,瞭解課文的敍述順序,理解課文主要內容,領會從小進行道德實踐對人的一生成長的重要作用。

教學準備

佈置學生預習,思考“預習”中提出的問題。 課時安排 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自學,輔導。

1.學生自讀課文,邊讀邊把在預習時未能解決的生字讀畫出來,並提出各自不理解的問題。

2.同學間自由詢問、解答。

3.教師巡查、輔導,特別關注學習困難的學生,進行個別輔導。

二、整體把握課文內容。 1.檢查學生朗讀情況,先指名個別朗讀,其他學生對照着邊聽邊想,課文寫了一件什麼事,怎樣用自己的話把這件事概括出來。

2.引導學生把思考的結果用一兩句話表達出來,從以下方面進行點撥和指導。

(1)從課題“釣魚”和“啟示”這兩個詞,你認為課文的內容會是什麼?

(2)讀讀課文,看看課文是不是主要講“釣魚”和“啟示”兩部分內容。

(3)在表達時注意把事情發生的時間、地點以及人物的心理活動考慮進去。先口述要點,再整理成通順的話。

3.讀通課文,認讀生字。

三、細讀課文,瞭解課文敍述順序。

1.朗讀“釣魚”部分,看看作者是按怎樣的順序寫釣魚的過程的。 理出“釣魚”的過程:鱸魚捕撈開放日的前一個傍晚,“我”和父親去新漢普斯湖中的小島釣魚——過了好長的時間,“我”釣到了一條從來沒有見過的大鱸魚——因為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讓”我把鱸魚放回湖裏。

2.朗讀“啟示”部分,思考:是由什麼事得到了什麼啟示? 3.用自己的話説説課文敍述的順序。

點撥:先弄清“釣魚”與“啟示”之間的關係,再理出“釣魚”這件事本身的順序。

四、識記生字字形,抄寫生字。

第二課時

一、抓住重點,深入理解。

1.默讀“釣魚”部分,並提出問題。

你覺得在“釣魚”過程中,值得深入理解的是什麼?

讓學生讀後自主提出需要進一步探究的內容。當學生提出自己的看法時,教師徵求一下其他同學的意見,估計一下該看法在全班學生中的認同程度。

2.課堂討論。

(1)師生共同確定討論議題

在學生提出的諸多問題中,篩選出具有代表性或比較典型的問題,可引導學生參考課後“思考·練習”第2題提供的討論題形式。

(2)小組討論、交流。 ①先研究“父親”的言行。

齊讀:“父親划着了一根火柴,看了看手錶,這時是晚上10點,距離開放捕撈鱸魚的時間還有兩個小時。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然後把目光轉向了我:‘孩子,你得把它放回湖裏去。’”

想一想,“父親”為什麼看時間,父親盯着鱸魚看了好一會兒,他會想些什麼?讀時注意讀出父親的語氣。

在充分讀並對上面的問題有所思考後討論:

父親為什麼一定要“我”把釣到的鱸魚放回湖裏去?父親做得對不對?

②再研究“我”的言行。

讀“我”跟“父親”的對話。注意體會人物的情感變化。

讀“‘爸爸!為什麼?’我急切地問道”,注意“急切”一詞跟話中感歎號、問號的關係。讀出驚訝、疑惑的語氣。

讀“‘可是不會釣到這樣大的魚了。’我大聲爭辯着,竟然哭出了聲”。注意“大聲爭辯”、“哭出了聲”跟所説的話的關係,從中領悟該怎樣讀出“我”説那句話時的語氣。

找出反映“我”心理活動的語句反覆朗讀,聯繫上下文,體會“我”內心的感受。

在充分讀,並對“我”的內心感受有所領悟的基礎上討論: “我”到底該不該把魚放回湖裏去? 討論要求:

找自己的夥伴自由結合成討論小組,談談各自的看法。結合自己的經歷,説實話,怎麼想就怎麼説,不説空話、大話、假話。認真傾聽別人的發言,有不同的意見可以提出來,大家共同交流。

二、回顧總結,領會道理。 1.齊讀“啟示”部分,思考: (1)父親告誡“我”的話,含義深刻,你讀後是怎麼想的? (2)“釣魚”的經歷對“我”的一生有怎樣的影響? (3)假如你以後也遇到類似的事,打算怎樣對待? 2.用自己的話説説讀了課文後有什麼啟示。

(最好不要照搬課文中的語句。引導學生用自己的話説,能説到什麼程度就到什麼程度,不拔高,也不強求統一,不同看法允許存在,只要真實就行。)

三、抄寫、聽寫詞語。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9dl59g.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