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設計 >

人教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彙總26篇)

人教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彙總26篇)

本站小編為你精心整理了26篇《人教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的範文,但願對你的工作學習帶來幫助,希望你能喜歡!當然你還可以在本站搜索到更多與《人教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相關的範文。

人教版國小語文教學設計(彙總26篇)

篇1: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1、會認個生字,正確讀寫 、、、等詞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瞭解內容。

3、通過學習,體會文章的表達方法。

教學重難點:(教學重難點由教學目標衍生出來的,是依據教材確定,着重讓學生掌握什麼;難點是依據學情而定的。)

二、教學方法(根據課型來確定教學方法)

三、教學時間

四、教學準備

教具準備(根據所上課的內容及自己實際情況來準備教具)

學具準備(根據學生實際情況及課的內容準備)

五、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2、新課學習

1)初讀課文,掃清障礙;

2)再讀課文,瞭解內容;

3)品讀課文,感悟體會。

3、拓展延伸

4、師生交流、小結

六、作業設計

七、板書設計

八、教學反思

B自我評析

本“教學設計書寫模板”主要是根據《備課實務與新技能》中的第五章《と綰渦緯捎行У慕貪浮貳⒌諂噠隆侗縛蔚(來自: :國小語文教學設計模板)一個完整過程分析》中的相關理論指導並結合自己的國小語文教學實際編寫而成的。

1、談談 “教學目標”

教學目標與教學目的和教學要求不同。我們制定的教學目標既要符合課程標準的要求,又要符合學生的實際情況,既不是低標準的又不是高不可攀的。一節課的教學目標是根據課程的總體目標和本節課的教學內容而確定的,教學目標是設計教學過程的依據,是課堂教學的總的指導思想,是上課的出發點,也是進行課堂教學的最終歸宿。

教學目標不要寫得過多,寫三點即可,所以我對國小語文課的教學目標確定為三點。我們的教學低效的主要原因就在於教學目標沒有設計好,而造成教學目標沒有達成,影響了整體效果。

2、確定教學的重難點

ぴ誚萄е校我們不要“眉毛鬍子一把抓”,應該確定教學中的重難點。教學重、難點是由本節教學目標引出來的,着重讓學生應該掌握些什麼,明白些什麼。教學難點是依據學生的學習情況而定的,要靈活處理。當然是面向大部分學生而言的“教學難點”。

3、教學方法上,我們要根據課型來安排。課型不同,教學方法也不同。教學方法的選用沒有固定的模式,要根據具體的目的、內容及教師、學生的實際情況而定。さ比唬多種方法的綜合運用才能使教學效果達到更好,標準和要求:學生學得實在,學有所獲,能夠不斷進步。學生“學有所獲”,教師的“教”才有水平。

4、“教學時間”上,我贊同一個課時寫一個教案,不連堂寫。這樣便於老師操作。編寫教案中,“教具、學具的準備”必不可少。這有助於指導“教”與“學”,達到優化。

5、“教學過程”主要是完成教學任務,達成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我分為四個步驟:創設情境,導入新課;新課學習;拓展延伸;師生交流、小結。一步一步地進行教學活動,做到“有目標引路;有重點、難點的凸現;有知識點的歸納小結”,力促目標的達成。

6、“作業設計”不是佈置作業。爭取讓學生動手、動口、動腦、參與實踐等來鞏固學習效果,提升學習水平,促進學生髮展。

縱觀本“國小語文學科教學設計書寫模板”,我覺得過程清楚、明白,便於操作,有利於教師把握課堂教學流程,方便“教”,利於“學”。

篇2: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會讀會寫生字新詞。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3、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4、練習提出問題和大家討論,發表自己的想法和看法。

教學重難點:

聯繫有關詞句,體會人物的想法,體會到“要防微杜漸,不要諱疾忌醫,聽取別人正確意見”的道理。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板書:扁鵲。)同學們,知道扁鵲是誰嗎?生答。(預設:是我國古代的名醫,是戰國時期齊國人,他被人們成為神醫。)

2、下面我就給大家講一個扁鵲的故事。

有一次,扁鵲和他的弟子路過虢(guò)國,虢國的太子正好生了大病,人們都以為他要死了。為此,全國正舉行大規模的祈禱活動,把國家大事都撂在一邊。扁鵲得知後,前去為虢太子醫治。扁鵲告訴國君,太子只是休克,假死。於是,扁鵲叫弟子子陽磨製針石,在太子頭頂中央凹陷處的百會穴紮了一針。過一會兒,太子就甦醒過來。接着,扁鵲叫弟子子豹在太子兩脅下做藥熨療法。不久,太子就能做起來。再服二十天的湯藥,虢太子就完全恢復了健康。從此以後,天下人都知道扁鵲有“起死回生”之術。

扁鵲真不愧是神醫啊。就是這個神醫扁鵲,與蔡桓公之間發生了一個小故事,並廣為流傳。我們今天就來學習《扁鵲治病》這則寓言故事。(板書:治病)

二、自讀自悟,完成以下自學要求。

1、同學們自由朗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讀通句子,把這個故事讀正確讀流利。

2、同學們這篇課文里人物的語言特別多,和你的學習小夥伴一起,把這篇再讀讀。

3、出示詞語,這課裏出現了一些生字詞語,誰來帶領大家讀一讀?

扁鵲、蔡桓(huán)公、理睬、腸胃、湯藥、幾劑敷(fū)燙、骨髓(suǐ)。

4、(指導寫字:蔡)

5、請幾位同學把這這則寓言讀一讀。其他同學認真聽,拿出鉛筆把他們讀得好的或者不好的地方做出標記,等讀完後告訴他們。

6、現在能用自己的話説一説這則寓言講了什麼嗎?練習簡要地講述課文內容。

7、讀了剛才這則寓言,你們還有什麼問題嗎?

三、潛心閲讀,品讀明意。

1、你提出了哪些問題與同學們討論?

預設:

1、扁鵲是神醫,蔡桓公為什麼不相信他?

2、明知道蔡桓公不相信,扁鵲為什麼一而再、再而三地去勸説?

3、扁鵲為什麼跑到秦國去了?

4、扁鵲明明是名醫,他在蔡桓公的國家裏,蔡桓公居然死了。

2、你們真是愛思考的孩子,提出了這麼多問題,我們先看這個問題。扁鵲明明是名醫,他在蔡桓公的國家裏,蔡桓公居然死了。這其中的原因是什麼?再來讀讀這則寓言想一想原因是什麼。畫出有關句子,和學習小夥伴討論討論。

一起來看一看他説的四次話吧。PPT出示:

“大王,據我看來,您皮膚上有點小病。要是不治,恐怕會向體內發展。”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

“您的病已經發展到腸胃裏,再不治會更加嚴重。”

“皮膚病用熱水敷燙就能夠治好;發展到皮肉之間,用扎針的方法可以治好;即使發展到腸胃裏,服幾劑湯藥也還能治好;一旦深入骨髓,只能等死,醫生再也無能為力了。現在大王的病已經深入骨髓,所以我不再請求給他醫治!”

想想扁鵲對蔡桓公説話的態度是怎樣的?誰來讀讀他説的第一次話?指名讀。第二次他又是怎麼説的?指名讀。第三次呢?指名讀。一次比一次嚴重,再來看最後一次,誰來讀?指名讀。

從這四段話中,你感受到扁鵲是一位怎樣的人?(醫術高超、醫德高尚、為病人着想,誠懇耐心)再讀體會。

3、面對名醫的勸説,蔡桓公又是怎麼做的呢?請同學們畫出相關語句。

預設:

A、當蔡桓公第一次聽扁鵲説,他(覺得扁鵲是在顯示自己的醫術高明)。

B、當蔡桓公第二次聽扁鵲説(病已經發展到皮肉之間了,要不治還會加深),他(很不高興沒有理睬他),他會想些什麼?

C、當蔡桓公第三次聽扁鵲説(),他(),他會做什麼動作?生答。看來他是真的生氣了。

D、當蔡桓公看到扁鵲老遠就掉頭跑了,他()。左右的人會怎樣轉述扁鵲的話呢?

(多媒體顯示蔡桓公對扁鵲3次勸告不屑一顧的表情。)

4、請看第三、四、五、六段的開頭,自己讀一讀,看看發現了什麼?時間。一個多月。是啊,這前後一個多月的時間,蔡桓公的病就由輕到重,最後甚至是無藥可救。

5、課上到這裏,大家對課本中的人物都有了一定的瞭解,你能評價一下蔡桓公這個人嗎?(理解諱疾忌醫:,諱就是忌諱的意思,疾是指疾病。這個成語的意思是隱瞞疾病,不願醫治。蔡桓公就是這樣的人。比喻怕人批評而掩飾自己的缺點和錯誤)

6、現在我們把扁鵲説的話以及蔡桓公的迴應對應起來讀一讀。分角色朗讀課文。教師相機指導學生讀好扁鵲的話和蔡桓公的態度。扁鵲的話誠懇耐心,蔡桓公的態度不斷變化“對左右人説、很不高興、非常不高興、覺得奇怪、派人請扁鵲”。

面對這樣的大王扁鵲深知怎麼規勸都沒有用了,所以他趕快逃跑了。

四、揭示寓意,總結。

1、同學們,學了這則寓言你明白了什麼呢?

(在錯誤或者還是剛剛發生的時候我們就及時的制止這叫做防微杜漸。

這則寓言告訴我們一定要聽從別人的勸告,要防微杜漸,千萬不要諱疾忌醫,關鍵在於要學會正確地分析、判斷遇到的各種情況,否則小事變成大事。)

2、同學們知道嗎?《扁鵲治病》這則寓言選自於《韓非子·喻老》,它的作者是戰國末期的思想家韓非(出示圖片),他經常運用歷史知識和寓言故事來説明道理。在他的書中還有《鄭人買履》《買櫝還珠》等寓言故事,同學們下來以後可以選這本書來讀一讀,瞭解更多的寓言故事。

篇3: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聽寫課文最後一個自然段。

2、學會本課8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5個生字只識不寫,理解詞語。

3、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重點:

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難點:

憑藉具體的語言材料,想象課文描繪的情景,感悟青海高原上的這株柳樹身處逆境是所表現出的強大的生命力。

教學準備:

課前佈置回憶或介紹寫柳的古詩。

教學過程:

(一)第1課時

一、揭題解題,明確讀文重點

1、回憶寫柳的古詩,介紹柳樹常識。

(1)賀知章的《詠柳》。

(2)結合影象資料介紹柳樹。

2、板書課題:提出問題並討論。

(1)本文能不能用一個柳字做題目,用“一株柳”做題目可不可以?

(2)用“青海高原一株柳”做題目有什麼好?

3、教師範讀,學生一邊聽一邊思考:這篇課文可以分為幾個部分?各寫的什麼內容?

二、自讀課文,整體感受

1、學生自讀課文,畫出文中生字詞語。

小組交流學習,實在不懂的作上記號。

自由讀課文,將自己認為寫的比較好的詞語和句子圈點勾畫出來;藉助工具書或討論理解字詞,依然不能理解的作上記號。

2、學生分節讀課文,隨時糾正,指名説説不理解的詞語。

3、整體把握,建立印象。

三、學習寫字

1、師重點指導,學生寫字

2、展示評議

四、佈置作業

1、讀熟課文

2、抄寫課文生字2遍。

(二)第2課時

一、導入新課,指名讀課文

二、反覆讀文,理解柳的特點

1、學習第一部分

(1)默讀課文一到二節,思考:為什麼要寫第一節內容?

理解:神奇、望而生畏、佇立

(2)指導朗讀這兩節重音:神奇、望而生畏、佇立

(3)學習3、4節

A.讀“在青海高原,……悲壯和蒼涼”,想一想:走在青海高原上作者面對的是什麼?心頭瀰漫着的又是怎樣的感情?回憶一、兩首描寫邊塞生活的古詩,理解蒼涼和悲壯。

B.思考我一眼瞅見了大柳樹,為什麼會不由得“哦”了一聲?

C.作者“這株柳樹怎麼會生長起來壯大起來,造成高原如此壯觀的一方獨立的風景”的疑問從何而來?

2、學習第二部分

(1)輕輕讀第五節,想一想:這一節主要介紹了這株柳的什麼?

A.通過演示理解兩合抱粗,結合參照物理解百餘平方米?

B.朗讀第五節

(2)默讀課文,想想哪幾節寫“我”的猜測和想象?

六、七兩節

A.填空練習:第六節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來歷),第七節主要是想象青海高原一株柳的(經歷)

B.口述“我”想象的內容:(一粒柳絮……拋灑……恰遇……有幸……)

(一團團柳絮……拋灑……一片……只有……)

C.為什麼説這是奇蹟?理解“不可思議”

(3)理解“依然”的作用,聯繫上下文。A、口述“我”想象這株柳的經歷:(經歷過……)理解它的頑強精神。指導朗讀這兩節

三、學習課文第八節

1、自由讀課文第八節,説説你是怎樣理解“同是一株柳……相差何遠”這句話的?

(1)平原和水邊的柳樹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又是怎樣?

(2)這株柳樹的生活的道路和命運又是怎樣?

2、教師讀第九節,提問:“命運給予它的幾乎九十九……一片綠蔭”這句話是寫柳樹的但又不僅僅在寫柳樹。你從中又得到什麼啟示?

(1)討論(在惡劣的環境中,不要被困難嚇倒,要發揚抗爭精神,堅強不屈。)

(2)齊讀這節。

四、板書設計:

15 青海高原一株柳

驚見一方景觀(壯觀而獨立)

神奇形狀枝幹

葉子

篇4: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設計與評課是教學過程中的兩個環節,一個在課前,一個在課後;一個是準備,一個是回顧。中心都是圍繞着上課展開的。

一、關於教學設計的反思

教學設計就是在上課之前,根據教材內容及學生的具體情況,預先制定的教學策略、教學思路等綜合方案,也就是上課前所做的一切準備工作。準備工作做得越充分,考慮問題越周到,課堂實施就越有效。那麼如何進行課前準備呢?

1、熟悉教材。當你着手準備選用某一篇課文進行教學時,你必須要對這篇課文非常熟悉,要做到“三讀”。

一讀寫作者。作者把他的思想通過文章呈現在你的眼前,你在讀文的時候,不僅要了解作者在文中寫了什麼,你還要明白他是怎樣寫的,他為什麼要這樣寫?你不僅要讀懂字面上的東西,你更要想辦法讀出文字背後的內容,這就需要你反覆閲讀,要逐字逐句地讀,要邊讀邊問。

如一年級課文《棉花姑娘》,文中棉花姑娘請燕子、啄木鳥、青蛙幫她治病,三次説了同樣的話:“你能幫我治病嗎?”你在閲讀時對這種反覆出現的句式不妨問問自己:棉花姑娘在請三個朋友幫忙的時候她的想法會有什麼變化嗎?

還比如《草船借箭》一課中多次出現諸葛亮與人交談的情節,但只有一處寫的是“諸葛亮笑着説”,其他十處都是“諸葛亮説”,對這種突然發生變化的地方,你也應該問問自己:諸葛亮這時候為什麼笑着説?他笑什麼呢?

還有如四年級《看不見的愛》,文中的母親面對我的不解,她説:“別的孩子都這麼玩兒。”在這看似明白無疑之處,其實藴涵着很多很多的東西:別的孩子怎麼玩?正常孩子的玩與盲童的玩肯定有相當大的差異,這位母親不會不知道,那麼當看到別的孩子在玩打彈弓時,她會想些什麼呢?這樣一追問,你對這位母親的做法或許不會僅僅停留在母愛是偉大的、母愛是無私的這樣膚淺的、空洞的理解上了。

在不斷自問、自悟的過程中,你會讀透課文,讀懂作者。

二讀編寫者。國小語文是一門基礎性的學科,國小生通過語文學習,要掌握基礎的語文知識,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像拼音、識字、查字典、寫話等語文知識、能力都不是孤立出現的,而是分散在一篇篇的選文之中。因此編輯在挑選文章、在給文章編排的時候都有一定的用意。你在熟悉教材的時候,不能只盯着一篇課文,孤立地來看它。你要把它融入到整冊教材中去,最起碼是一個單元中去考慮,想想編者為什麼把此文編入這一單元?它與前後文之間有什麼聯繫?又有什麼區別?

三讀學習者。學生是你實施教學的對象,作為決策者的教師,你必須瞭解你的學生,你要知道學生在學習這篇課文的時候會有什麼困難,他們已有哪些知識儲備等等。

你在讀作者、讀編者、讀學者的過程中,你也就讀出了你自己。

2、確定目標。根據教材的特點、教材的要求,結合學生已有的基礎知識和學習能力,從知識與能力,技能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三個緯度確定你的教學目標,明白你要教什麼。國小語文知識千頭萬緒,從教材呈現的方式來看是螺旋遞進的,又是交叉進行的。從學習過程來看,一般是非線性的。在紛繁的內容中,你要重點明確,抓住主要任務。記住前人説過的話:文章無非是個例子;我們不是教教材,而是用教材教。現在你只是藉助了教材這個例子要完成你的教學任務。如《桂林山水》一文,它最大的特點是語言優美,成語連成串,排比、比喻連成段;段落結構相似,語言表述相仿,這些與本單元的其它幾篇介紹各地美景的課文有所不同。藉助本文可以讓學生感受語言的魅力,向教材學習規範的語言表達。為此,在教學這篇課文時,可以把主要目標確定為:通過反覆朗讀感受桂林山水的美,並積累描寫山水的詞語、句子;用對比、舉例的方法把一個意思寫具體。

3、選用方法。這一步主要是解決“如何教,如何學”的問題。圍繞教學目標你要設計教學思路,選用教學方法。教學中每一環節的安排、每一個問題的提出、甚至是請哪個學生來回答,你都要儘可能地想好。而所有的一切都是為實現你的教學任務服務的。

也許你曾聽到過這樣一句話:教無定法,只要得法。解決同一個問題,不同的老師會有不同的方法;即使是同一個老師,面對不同的學生也會用不同的方法去解決。方法無所謂好壞,只要管用就行,只要對學生的學習有幫助,對學生的成長有利就好。比如教《桂林山水》,為了讓學生感受到山水之美,你可以播放介紹桂林山水的錄象;你也可以現身説法,把你旅遊途中的所見栩栩如生地進行描述;你也可以……

如果你覺得這些方法都可行,那麼你在選用的時候就要考慮教學成本。這個成本不僅僅是你的付出,還要看學生的付出。如果你的付出只是讓部分學生得益,那麼你以犧牲其他學生的利益為代價,顯然是不經濟的。比如小組討論,由於話題不夠集中,學生分工不夠明確,幾個孩子湊在一起瞎聊一通,即使後來有學生彙報,但彙報的內容往往不是大家的智慧,若是這樣,那麼損失的不只是你的幾分鐘,而是全班學生每人的幾分鐘!這個成本就太高。

再有,環節的安排也不可小視,哪個先講,哪個慢做也有講究。課堂好比是一首樂曲,它有節奏、有起伏、有高潮。你在過程的推進中要有自然的銜接、要有前進的助力、要有結束的餘韻。

總之,要設計好一節課是很不容易的,你不僅要熟知你的學生,更要有對教材的獨特感悟,對教學方法的瞭然於心。

二、關於評課的反思

評課,也就是教學評議,它是教育教學研究活動過程中經常採用的一種方法,也是提高教師綜合素質和整體水平的有效途徑之一。同伴之間經常開展評課活動,可以共同研討,互相學習;可以發現不足,推廣經驗;可以明確方向,提高認識。因此,評課是一項非常有意義的活動。那麼怎樣評課呢?

1、評教學內容。

(1)教學內容正確。首先教師所教的是“語文”的內容。語文課教“語文”這似乎是再正常不過的事情,但在實際教學中往往會“耕了別人的田,荒了自己的地。”有些語文課,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演一演,孩子們很投入,他們分角色、排練、評獎;有時老師讓學生把課文內容畫一畫,在畫的同時老師還不時地予以指點,最後不忘讓學生評一評:誰畫得最好。這些活動,學生也在積極參加,教師也有指導,但教師在課堂上所教的內容其實跟語文關係不大,對學生語文能力的提高沒有多大的幫助。

其次,教師所教的內容切合學生的實際,並與學生今後的學習、工作、生活所需相一致。有些內容看似“語文”的,但意義是不大的。如查字典,課堂上老師要求學生查文後生字表中的生字,並記下在字典中的頁碼。查字典的過程既不是為了認讀生字,也不是為了瞭解字意,而是要讓學生記下頁碼。顯然,查字典的真正意義被記頁碼給沖淡了。

“21世紀的語文教育,應該打好兩個基礎,一是打好文化的底子,二是打好精神的底子。”國小語文課就是要幫學生打好這兩個基礎,教學生有用的“語文”內容。

(2)教學內容集中。語文學科是一門綜合性很強的學科,教師在教學中總是覺得這樣放不下,那樣丟不開,什麼東西都想教,結果一節課上下來,似乎教了很多,但都是蜻蜓點水,浮光掠影。俗話説: “傷其十指,不如斷其一指。”一節課短短的幾十分鐘不可能面面俱到,什麼都解決,教學內容要相對集中。所謂集中,就是要把一堂課的主要任務重點呈現出來,而其它內容的教是為了學生更好地完成主要內容的學習,使學生學得相對透徹一些。

2、評教學方法。

(1)過程自然。教學內容在展開的過程中有鋪墊,有銜接,前後照應,層層深入。節奏快慢相宜,該慢的地方決不吝惜時間,該快的時候決不留戀片刻。整個過程完整,無論是“順序型”、“變序型”還是“情景型”,都要進得去出得來。一節好課就像是一首樂曲,一篇美文,既要給人以美的享受,又要讓人回味無窮。

(2)方法適當。語文教學方法多樣,有人喜歡串講,有人喜歡討論,串講有串講的優勢,討論有討論的長處,關鍵是看方法的選用恰當與否。方法是為內容服務的,離開了內容一切所謂的方法都不復存在,“皮之不存,毛將焉附”?同樣是朗讀,可以是齊讀,也可以是個別讀、引讀,男女生分角色讀等。但在不同的場合,它所起的作用是不同的。在評課前要對教師所選用的方法進行分析,想想他為什麼用這個辦法?如果換一種方法效果會怎樣?為什麼?由此判斷這種方法是否為實現教學內容服務,是否適合學生的學習。

3、評學生參與。

(1)學生情緒。國小生在學習過程中的表現是很情緒化的,他們的喜怒往往就寫在臉上,表現在行動上。一節好的語文課,學生的表情是專注的,是好奇的,是生動的,而不是散漫的、麻木的、雜亂無章的……

(2)學生表現。看學生髮言的態度是否大方,參與活動的面有多廣;聽學生的語言表達是否流暢、朗讀是否悦耳;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是否養成。

4、注意事項。

(1)實事求是,不要言過其實。教師為上好一節課都是經過認真備課,精心設計的,但由於教師個體的差異,認識水平的不同,課的效果也千差萬別。評課時要客觀對待,不要一好百好,也不要一棍子打翻在地。對教學中的亮點,要加以肯定;對教學中存在的不足,也要善意地提出自己的建議或希望,決不能把自己的觀點強加在別人的頭上。

(2)突出重點,不要面面俱到。儘管評課可以從多方面進行,但並不意味着面面俱到。評課時抓住教學中主要的優點、存在的問題,或是需要研究的重點進行剖析,要有理有據,不要泛泛而談。當然,也可以對整個教學過程“逐行掃描”,進行解剖式的評點,這就需要抓住細節,分析透徹,但最好還是要有一個很明確的重點。

總之,不同的人對課堂教學有不同的解讀,要想真正評好課,就必須不斷學習,從理論的高度去剖析課堂,從課堂中發現解決問題的方法。這樣才能給被評者以啟發,給被聽者以啟迪。

篇5: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小屋》是作者童年的家。那裏是一個物質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的地方。瘸腿的大門,方方的窗子,光光的火炕,木呆呆的箱子……都留下了童年美好的回憶;媽媽對兒的聲聲呼喚,兒依偎在媽媽的身邊,聽媽媽講書中好聽的故事……懷戀之情讓作者無法割捨。字裏行間表達了作者童年生活的無限樂趣和作者對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設計理念: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應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和思考,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享受審美樂趣。”本設計力求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抓住重點詞句,引導學生感知課文內容,品味優美詞句,感悟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眷戀之情,注重培養學生自讀自悟的能力,加強學生的朗讀訓練,通過朗讀、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使學生語文素養得到提高。

教學目標: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2.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3.培養學生的自讀自悟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4.認識“秸、笆、沃”3個生字,會寫“巢、沃、蹈、勾”等10個生字。

教學重、難點:

1.通過作者對童年生活的美好回憶,體會作者對裝滿童年記憶的小屋的留戀和喜愛之情。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6自然段。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創設情境、談話導入

1.創設情境。

(播放歌曲《童年》)同學們,童年是人生中最美好、最寶貴的時期,童年給我們每個人都留下了美好的回憶。請説説你童年的快樂時光。

2.談話導入。

(多媒體出示畫面“小屋”圖片)在那綠油油的田野深處,有一間裝滿兒童作家王立春整個童年記憶的小屋,這節課,我們就一起走進那間小屋,去感受作者對快樂童年的美好回憶。(板書課題)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流利,用“――”標出易讀錯和不理解的詞語。

2.再讀課文,説説作者在文中主要寫了什麼?(寫了童年時在小屋生活的快樂時光,表達了對那段童年生活的難忘之情。)

三、細讀探究,品味感悟

(一)細讀探究,體會小屋的簡陋

1.請同學們默讀。(課文3、4自然段),畫出描寫小屋的語句,想一想,小屋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

2.學生彙報,概括出小屋的特點就是“簡陋”。

3.體會小屋的“簡陋”。

請找出關鍵詞語,説説作者是怎樣描寫小屋的。根據學生的回答,在以下幾處引導深入體會:

(1)門是“瘸瘸”的。

因為門是由“幾根長短不齊的木棒結成的”,立不穩,所以是“瘸瘸”的,用“瘸”來形容這樣簡陋的門,擬人化的描寫,生動有情趣。

(2)窗口是一隻方方正正的大“眼睛”。

窗户只有一個,可見小屋的小;把窗口説成“眼睛”,又讓人感覺到語言的生動,富有童趣。

(3)地上站立的兩個箱子,木呆呆的,綠色的鼻子,總也不會笑。

用擬人的手法寫箱子的笨拙。一切簡陋陳設,在“我”的眼中,都是富有情感的,都是充滿情趣的,都像是“我”童年的夥伴。

(4)北牆上掛着一面擁滿半邊花的鏡子。

此處要向學生説明,鏡子用的時間長了,背面的水銀會脱落,留下許多斑塊,就像花一樣,把鏡子上的斑塊説是“擁滿半邊花兒”,可以看出在“我”的心裏,小屋的一切都是美的。

4.請再一次快速瀏覽3、4自然段,看看作者是按照怎樣的順序進行描寫的?(由屋外到屋內的順序)

教師小結:文中作者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有序的描寫,小屋雖然簡陋,讀後卻感覺充滿了愉悦,處處流露着作者對小屋的喜愛之情。

過渡:這樣一間簡陋的小屋,為什麼會讓“我”終身難忘呢?

(二)細讀探究,感受小屋帶給作者童年的快樂。

1.默讀課文,思考:作者回憶了童年的哪些快樂?從哪些語句中能體會到作者的快樂?把相應的詞句畫下來。

2.前後桌4人小組交流畫下的語句。

3.全班交流,感受作者童年的快樂。

預設:

(1)夥伴們在小屋裏玩耍的快樂。

從“震天動地地喊”“扭着荒誕不經的舞蹈”“莫名的喜悦”看出“我”和夥伴們玩得自由、盡興。小夥伴們在一起,不需要什麼好的遊戲形式,沒有像樣的玩具,就是放縱心情,就是釋放童真,就感到無比的快樂。這種快樂,讓“我”終身難忘。

(2)在大自然中找到的快樂。

在第6自然段中運用多個“ABB”式詞語,寫出了令“我”神往的小屋外的世界。語言生動,富有韻律。

第7自然段中連續幾個“拼命”,真切地展示出了“我”玩得是多麼的盡興。段尾的反問句,更是生動地寫出了我對外面世界的留戀。

(3)深入探究:寫難忘小屋,為什麼又要寫小屋外面的世界給我帶來的快樂呢?

通過對這個問題的思考,讓學生明白,這是為下文在小屋中讀書,體會書給“我”帶來快樂做的鋪墊。盡情玩耍的年齡,也是需要學習、讀書的年齡。先有了“心野野的撒在外面”,再有下文的媽媽要把“我”的心攏回來。既想着要在外面撒野,心中又放不下小屋,所以作者説“夢裏我變成小鳥要飛了,小屋卻系在翅膀上,好沉好沉”。

(4)在小屋裏聽書、讀書的快樂。

喜歡聽媽媽讀書,讓“我”瞭解到書中的故事,書中的世界;自己讀書,心被緊緊地栓在了小屋南角的那個裝滿書的箱子上。所以這時的小屋是滿滿的。

4.從5―9自然段中選擇自己喜歡的段落練習有感情朗讀。

(1)自由練讀。

(2)指名讀。師生共同評議朗讀情況,教師適時指導,要讀出愉悦、歡快的心情。

過渡:小屋,不僅僅養育了作者,也給了作者難忘的童年時光。當作者要離開這與他朝夕相伴12年,給了他無窮快樂的小屋時,心中又有着怎樣的深情呢?到文中親身感受一下吧。

(三)細讀探究,體會作者離開小屋時的感受。

1.學生自由讀文,想一想,從哪看出“我”不捨得離開小屋?

2.讀文後交流讀書收穫。

(1)從“車輪捲起一股煙兒,淚撲嚕嚕掉”看出對小屋的不捨,“我”是流着淚離開小屋的。

(2)從“小屋小了”“小屋遠了”看出對小屋的不捨,從“小了”“遠了”可以感受到“我”離去時,眼睛一直在望着小屋。

(3)從窗子“愣愣地望着我”和大門“傻傻地踮着腳”看出對小屋的不捨,這樣的表情描寫,表面是寫窗、門,實際是寫“我”離去的心情,自己不明白為什麼要離開。讀了讓人感到離別的惆悵。

(4)“我”長大了,可念念不忘小屋,要揹着小屋去逛大海,更深切地表達了“我”對小屋,對童年時光的懷念。

3.朗讀指導。

請同學們選擇感受深刻的句子或段落,有感情地朗讀。

四、拓展延伸,感情昇華

1.請你再一次瀏覽全文,此時作者筆下的“小屋”又讓你有了怎樣的感受?

(物質生活貧乏,但精神生活異常豐富)

2.談一談在你的家裏,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

五、佈置作業

1.背誦課文5、6自然段。

2.小練筆:寫寫你自己的小屋。

第2課時

一、回顧課文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背誦5、6自然段。

3、通過學習課文,你有什麼感悟?

二、積累內化

1.學習生字、

(1)先獨立認讀要求會認的字,同桌之間互相考一考,認一認。

(2)對要求會寫的字進行擴詞練習。

(3)指導書寫。

學生彙報生字的寫法,教師重點指導“巢”的字頭部分是3筆寫成,注意收筆,不要寫得太寬。

2.練習,比一比,再組詞。

蹈()躁()睬()蝸()

滔()噪()踩()鍋()

3.摘抄文中的好詞佳句。

三、實踐活動

引導學生回憶自己童年印象最深刻的片段或童年最有意義的事。舉辦“童年的記憶”交流會,鍛鍊學生語言表達能力,陶冶學生熱愛生活,珍惜時光的情操。

四、小結

本文寫了我的童年時代在小屋居住的一段生活經歷,通過寫自己對小屋情感的三個階段,寫出我成長曆程和對小屋眷戀感恩之情。

教學反思:

長期以來,我們的語文教學常常會走入誤區: 要麼把語文課上成了語言文字訓練課,上成了純粹的技術課,這就使學生怕語文,不願意學習語文。教出來的學生呆板,沒有創新意識,不會運用,知識也成了死知識。要麼就是為了開掘文本的人文價值,強化人文的感悟,置文章的語言文字於不顧,一味地去“感悟”“體驗”,忽略了詞句的積累、句式的訓練,丟失了語文學科的工具性,使教學變得空洞而不夠踏實。

教學實踐證明,語文的工具性只有與人文性統一,它才能煥發強大的生命力。語文的人文性,只有以工具性為基礎,它才能成為有源之水,源遠流長,發揮語文育人的作用。

本課在教學設計時,儘量尋找一個結合點,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首先是改變了過去單一開掘人文價值的.做法,在教學中儘量輔以對字、詞、句、段的訓練與品讀,同時在訓練中藴涵對學生情感的教育,讓學生學會熱愛,學會珍惜,學會感恩。

本文寫作方法上始終以兒童視角、兒童語言、兒童心理敍述故事。同時,他賦予小屋以人的情感,把一個簡單的搬遷,寫得充滿了濃郁的感傷和牽掛。

但是在引導學生體悟作者對小屋的情感時,處理得比較簡單,不夠細膩,應該逐步分析每一個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從孩子的視角,體味“懷念”這種情感。

此外,在本課教學導入時,用學生感興趣的話題引導學生自由表達,較為成功。但在後面的教學中沒有延續這種做法,教學效果就不夠圓滿。應該圍繞“我”對小屋的情感變化,繼續引導學生進行口語交際訓練,就會使對課文的理解,以及訓練達到雙贏的效果,更加圓滿地走向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篇6: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尊敬的各位評委專家,你們好:今天我説課的題目是《綠》。下面我將從教材、學情、教法、學法、教學過程及板書設計六個方面來談談我的課堂教學設想:

一、教材

第一點 教材地位及作用

《綠》是蘇教版九年級語文上冊第六單元(學會讀書六:讀書動筆)(自由讀寫單元)中的第一課.散文教學的特點散文和其它文章不同,用分析法教學散文,會破壞文章的整體韻味和優美意境。而鑑賞散文就避免了上述缺點,使學生在掌握知識的同時,體會美感,有助於培養他們健康的審美觀和高尚的道德情操。本文特點這篇散文精巧縝密的構思、優美明快的語言極具典型性,很值得欣賞;同時它又篇幅短小、內容淺易,適合鑑賞

第二點、教學目標,重難點

1.德育目標:《綠》寫於1924年,當時朱先生還保持着'五四'時期青年人勇於進取的勢頭,文中洋溢着積極向上的情感,因此應當引導學生體會作者熱愛自然熱愛生活的激情,促使學生保持健康、樂觀和進取的心態。

2.知識目標:結合散文教學特點和本文的特點,本節課要讓學生在賞析中體會佈局謀篇的技巧和寫景的生動含情。

3.能力目標:素質教育的目的歸根到底是要培養全方位的人材,就語文教學而言,既要培養學生的讀寫聽説能力,也要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和文學鑑賞能力。而後兩者正是本節課的能力目標。

(二).教學重點傳統語文教學把課文僅當作學習的對象是不當的,正確的認識應是把課文當作借鑑的範例,因此不必追求面面俱到,而應抓住最突出的特色,精研細思,從而積累知識,培養能力,所以我把構思和語言作為本節課的教學重點。

(三).教學難點本文題目?作者為什麼不入筆就寫綠,在描寫綠的過程中又變換了人稱,這是本文的難點,需要引導學生弄懂。

二、學情分析

1.傳統散文教學重分析、輕鑑賞,忽視了學生對美的需求和感悟,久而久之,僵化了學生的理性思考,束縛了學生思維的延伸,更限制了文學鑑賞能力的提高。因此散文教學需要鑑賞。

2.其實,隨着年齡的增長,學生對生活的認識也不斷加深,並且在國中以及高一前段時間,他們已經學習了一定數量的散文,對散文的基本特點具有了一定的感性認識,因此也具備了鑑賞的知識基礎和能力基礎。(鑑於以上關於教材和學生兩方面原因,我才把本文處理為文學鑑賞課)

三、説教法

新課標要求“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與進取精神,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讓學生在主動積極的思維和情感活動中,加深理解和體驗,有所感悟”。為落實教學目標,突出重點,突破難點,解決疑點,結合本篇課文的實際特點,從學生已掌握的知識基礎、發展水平出發,運用以下幾種方法進行教學:

(1)多媒體教學-激發熱情,引起興趣。

(2)誦讀教學法-熟悉文本,整體感知。

(3)提問練習法-發揮想象,體驗情感。

(4)對話討論法-互動合作,拓展思路。

四、説學法

教學是教師和學生的雙邊活動,“學習的過程是自我建構、自我生成的過程”。我們應尊重學生獨特的感受和體驗,我遵循“教師為主導,學生為主體,活動為主線”的教學思路進行學法指導,注重學生的知識、學習的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三方面共同發展。

學法具體如下:

(1)誦讀法-熟悉文本,自主感知。

(2)圈點法-勤動筆墨,積極讀書。

(3)探究法-學生實踐,鞏固提高。

(4)討論法-合作研究,深入挖掘。

其中,我認為討論法很重要,討論的基本要求,就是在老師的指導下,就教材的重點難點進行集體討論以明確重點,解決疑難。這種學習方法的最大特點是能訓練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表述能力,養成口齒清楚、態度大方的良好習慣。

(四).教學安排鑑於以上分析,本文擬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進行必要的背景介紹後,集中精力朗讀和研讀,體會作者情感,完成德育目標,並佈置構思和語言方面的思考。本節課則抓住兩個重點進行賞析,並根據學生課前提的疑問適當調整,完成知識目標和能力目標。

(五).教學方法鑑賞的主體是學生,而教師的作用則?因此重在點撥,輔之以簡明的提問和必要的小結,即可完成教學任務。

(六).教學輔助手段為創設賞析氛圍,強化教學效果,提高教學效率,採用投影儀、電腦及相關軟件。

五、説教學過程設計

(一).導入介紹鑑賞要領,明確鑑賞內容。

(二).放投影,聽朗讀,創設鑑賞氛圍

(三).賞析構思

總體設計:千字短文,內容充實,立意深刻,沒有縝密的佈局是不行的,賞析的關鍵是抓重點,引導得法。

賞析重點是第二段和首尾,以簡明的問題引導。

具體作法:

1.第二段問題設計(落實難點)A文章描寫對象是綠,在首段點題後,第二段卻先寫梅雨瀑、梅雨亭,直到第三段才寫到梅雨潭的綠,這不遊離主題嗎?不會使文章顯得拖沓嗎?(由以上兩個判斷提問引入下面的主要問題)B如果不是,有什麼作用?這樣寫與直接就寫綠效果有什麼不同?(以此引導學生體會本段對主體的鋪墊和襯托作用,感受散文行文灑脱的特點。)

2.首尾問題設計

A在表達上首尾很相似,是不是重複?(由此判斷提問引入下面問題)首尾各有什麼好處?(採用電腦限時學生搶答方式,調動思維的積極性,形成教學的第一個高潮。)

B首尾部分與文章主體有什麼聯繫?(以此引導學生體會本文一線貫穿的特點。)小結:全文緊緊圍繞'驚詫於綠',既搖曳多姿,又縫合緊密,結構極其精巧。

預期效果:本部分雖有一定難度,但在教師的恰當引導下,學生能夠體會出本文構思的精巧所在。

(四).賞析語言

總體設計:兩段都精彩,但第三段是全文的主體,重點賞析,第二段略化處理。此步驟重在點撥。

具體作法:

1.第二段動詞運用精當,從中選定三個詞代表性地賞析。(此為點)

2.第三段描寫充分,字字珠璣,學生根據自己的感受自由發言,教師進行適當點撥。(此為面)

小結:教師明確本文語言準確、形象、富於情感、有表現力的特點,特別強調比喻修辭格的運用對學生的啟示,同時説明第三段寫景抒情層層深入的特點。l預期效果:學生各抒已見,爭相發言,形成課堂教學的第二個高潮,但因基礎不同,可能會有一部分學生不能表達得很透徹,但教師仍要以鼓勵為主,要讓所有學生都參與到鑑賞中來,使其有所收穫。

(五).全文總結強化本節重點,並提出今後要多鑑賞文學作品的要求。(關於課內練習:鑑賞本身就是很好的練習,所以不另作安排。)

(六).佈置作業為促進學生深入賞析,要求學生結合本節課要點,針對本文的構思或語言寫一篇篇幅不限的賞析文章。

綠 (奇異、醉人) 朱自清

梅雨亭 (一)比喻

梅雨瀑 (二)對比

梅雨潭 (三)奇妙的聯想和擬人

層層烘托 表達了熱愛自然讚美生活之情

以上,我從教材,教法,學法、學情、教學過程和板書設計這六方面對本課課堂教學設想進行了説明。其中一定有不到之處敬請批評指正,我滿意接受。我的説課到此結束,謝謝各位評委專家給我這個機會。

篇7: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指導思想:

先説後寫,既可以提高學生的口頭表達能力,提高交際能力,又可以為寫作文做好鋪墊,是習作教學的前奏。

教學目標

1、根據圖片報道,進行合理想象,然後寫一個故事,做到內容具體,感情真實。力求表達自己的獨特感受和真切體驗。

2、有獨立完成習作的意識,養成修改自己作文的習慣。

3、以生動的事實告訴學生,動物不僅有濃濃的親情,也有一定的應變能力,進一步激發學生對動物的瞭解與熱愛,深化對單元主題的認識。

相關資料:看圖作文寫作指導

教學流程

一、初步感受

1、師:今天老師給大家帶來一幅圖片。同學們請看。(課件出示教材插圖:鴨媽媽領着自己的一隊孩子,搖搖擺擺,不慌不忙地穿過馬路。)

2、師:請大家仔細觀察,你從圖片中看到了什麼,通過圖片你還想到了什麼?

3、指名全班交流。

預設評價:

(1)對,人們對小鴨子是多麼照顧、多麼重視啊!

(2)是的。正是因為人們的善良,鴨子們才能夠在大小車輛川流不息的馬路上“招搖過市”;

(3)人、鴨和諧相處,美好的畫面。

二、深層發掘

1、師:小鴨子的出現,讓我們感到欣喜和驚奇。不是嗎,在我們印象中,小鴨子一般是生活在……(農舍、田野裏)即便散步也應該是在田間小路上、小河邊,他們怎麼會出現在街頭?他們有過怎樣的經歷?這可能是很多同學心中的疑問。現在我們來看一段文字。相信同學們讀了這段文字就明白了,也許讓你感動的不僅僅是人們沒有傷害小鴨子。

2、師:來,誰願意把這段話朗讀給大家聽?(指名讀)

(課件出示內容:據古巴《起義青年報》9月29日報道,一羣憨態可掬的小鴨子正在鴨媽媽的帶領下漫步在温哥華街頭。突然,幾隻小鴨失足跌入了路旁的下水道。危急時刻,鴨媽媽沉着冷靜,向巡警求助,並帶領他們趕到“出事地點”。巡警從下水道中撈出了將要被沖走的小鴨子,目送它們搖搖擺擺地上路了。

3、師:哦,原來是這麼回事啊!這則報道中有幾個名稱老師怕同學們不太熟悉,這裏作一下説明。(課件:《參考消息》是我國發行量最大,主要刊登外電外報和台港澳媒體信息的獨一無二的報紙。古巴是北美洲的一個國家。温哥華是加拿大的一座港口城市。)

4、師:看了這則報道,同學們有什麼想説的或是想問的嗎?

(學生髮言,隨機點評)

是啊,天下之大,無奇不有啊!小鴨子跌入下水道,鴨媽媽請來巡警來幫忙,最後成功救出小鴨子,真是有點不可思議啊!乍一看有點像天方夜譚裏的故事,但這卻是一則真實的報道。(你們説這事兒是真的嗎)?真實性是這則報道的基本特點。

5、師:新聞報道這種體裁還決定了這段文字簡明扼要,內容不多,倒給我們留下了想象的空間。現在讓我們根據圖片報道,合理想象,來寫一寫這個故事。(板書:看報道寫故事)

6、師:我們想象的基點就是這則真實的報道。來,我們一起來仔細地讀一讀,加深對這件事的瞭解,看看我們可以從哪幾個方面展開想象。(學生齊讀報道)

7、學生反饋,師根據學生回答板書:(怎樣求助為什麼會來到街頭怎樣撈感謝過街……)

8、師:不錯,大家都很會思考。我們可以把同學們想到的幾點歸納成這幾個問題:(課件)

a鴨媽媽是怎樣向巡警求助的?(求助)

b巡警是怎樣奮力搭救小鴨子的?(搭救)

c小鴨子被救出後,鴨媽媽會有怎樣的表現?(過街)

三、由説到寫

1、師:儘管我們沒有親眼見到報道所敍述的場面,但這並不妨礙我們可以通過豐富而合理的想象來再現6年前這動人的一幕。請同學們在這三大方面中選取自己感興趣的片段進行具體想象。(統計人數)為了待會兒交流時你的發言更有條理,老師建議你不妨在自我準備時邊説邊寫下幾個關鍵詞。

2、推選學生髮言,師生評價。

(提醒要將鴨媽媽和巡警的語言、動作、神態、心理、環境寫具體)

3、師:有人説細節決定成敗,細節決定精彩。寫作文也是一樣,我們來看一個細節。(課件:鴨媽媽帶着剩下的幾隻小鴨子趕緊跑去找正在街頭執勤的巡警。兩隻小鴨子使勁啄着巡警的腳,鴨媽媽在巡警面前拍打着翅膀,還不停發出“嘎嘎”的尖叫。)誰來讀?誰來評?我們也當場來選一個細節寫寫好嗎?(學生寫作交流評議)

4、師:可不可以想象成童話呢?(基點是報道,要真實)。

四、提煉主題

1、現在我們已經把這個故事説得很生動了,那麼我們再回過頭來看看畫面和文字,看書,想一想:這則報道要表達的是什麼?(你感受到了什麼)

(板書:動物間濃濃的親情,隨機應變的能力(智商)以及人類對動物的愛護、和動物和諧相處。)

2、同學們説的都有道理。那你覺得通過這幅圖片,你最能感受到的是哪一點呢?待會兒在寫作中你可以選擇你最想表達的感情把這部分內容作詳寫,也就是説我們要抓住最能表現情感的地方去擴展。)

3、對了,我們還得確定這次作文的題目。常言道,題目為文之眼,是文章的窗户。一個好題目能吸引人的閲讀興趣,是成功的一半。那麼,你想給你的作文擬一個什麼樣的題目呢?

生髮言(師問:你怎麼會想到這個題目?)

4、寫作的時候,我們可以從不同的角度來起題目,既可以從事情、人物、地點角度命題,也可以從關鍵詞、主題出發來命題。老師備課的時候也進行了一番思考,同學們請看:

(課件出示:

選題參考:

機智的鴨媽媽

鴨媽媽與巡警

街頭趣事(一幕)

小鴨子歷險(落水)記

愛在延伸……)

學生讀,師隨機問:你看出這些題目分別是從什麼角度來命題的嗎?

5、我們再來確定寫作的人稱和順序。一般的看圖寫話,我們都以第三人稱的角度來寫。這裏你覺得還可以用其他人稱嗎?(還可以把自己想象成其中的巡警,以第一人稱的口吻去寫,一定會很有趣。)你打算按照怎樣的順序?(事情發展結果置前)

6、好的,現在我們來對照一下本次習作的要求,相信同學們都能朝這個要求去努力。

(1)書面整潔,用詞準確,語句通順。

(2)想象合乎情理,敍述具體,感情真實。

(3)適當的細節描寫(環境心理語言行動神態)

7、同學們還有什麼問題嗎?如果沒什麼問題的話,現在可以動筆寫作了。

五、學生習作

教師巡視指導,下課。

篇8: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設計理念]

童話是學生喜歡的一種文學樣式,應充分調動學生的想象力,激發他們的學習和表演興趣。本課內容淺顯,故事性強,情節引人入勝,具有較強的可讀性;文中的字詞極富表現力,詞彙豐富,理解課文內容主要靠學生自己讀書,自己意會。教學中,要給予學生充裕的自由朗讀和吸收內化的時間,以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調動學生自主學習的積極性;要以學生的發展為核心,借教材的“階梯”引導學生一步步往上攀登,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創造力。

[教學目標]

1、會認14個生字,會寫12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好詞佳句。

3、懂得善待他人,互相尊重,同時要正確地認識自己。

[時安排]

兩課時。

[學流程與設計意圖]

第一課時

一、故事激趣,揭示課題

1、談話交流:小朋友,你們喜歡童話故事嗎?你們看過或聽過哪些童話故事?(學生自由彙報)《醜小鴨》是著名童話作家安徒生寫的一篇文章,很多小朋友都知道這個故事。誰能來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學生用簡潔的語言介紹故事的主要內容)

2、小結導入:這個故事不僅聽起來很有意思,讀起來會更感人。現在讓我們來讀一讀吧。

二、初讀課文,自主探究

1、教師配樂朗讀課文,學生認真聽的同時標出小節、畫出生字新詞。

2、學生自讀課文,同桌互相説説醜小鴨給自己留下了什麼印象。

3、小組合作:(1)運用多種方法識記生字;(2)説説自己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

4、檢查反饋:你學會了哪些生字?你是怎樣記住它們的?

(1)開火車認讀生字卡片上的生字。

(2)找朋友。(按前後鼻音歸類)

(3)重點識字:學生提出記不牢的字,羣策羣議,共同識字。

(4)分類識字、擴詞。

形聲字:煥、裂、欺、笆、譏、葦。

加一加:卧、孤、厭、負、討、虧。

(5)認讀詞語,理解詞義。出示:

熱烘烘、烘乾、卧牀、卧倒、剩下

剩餘、裂開、分裂、欺負

討厭、孤單、孤獨、籬笆、譏笑

蘆葦凍僵僵硬虧欠

[設計意圖:放手讓學生自主識字、合作識字,充分挖掘學生識字的潛能,指導過程中再將形象識字、趣味識字、分類識字有機地貫穿在整個識字的過程中,探究漢字本身的規律,激發學生識字的積極性和創造性,提高識字的效率。]

三、再讀課文,感知理解

1、分自然段小組推薦讀課文,其他學生作出評價。

2、自由朗讀課文,找出自己最受感動的地方多讀幾遍,在不明白的地方打上問號。

3、交流體會:

(1)哪些地方讓自己最感動?説説受感動的理由。

(2)哪些地方還搞不明白,需要大家共同討論交流。

[設計意圖:“在朗讀中感悟、在疑問中討論”讓學生反覆朗讀自己最感動的地方,在學生融進文本的同時自由傾吐,大膽質疑,這樣,不僅培養了學生閲讀的興趣。學到了朗讀的方法,而且使他們較好地體驗了課文的深刻思想含義,有利於學生更好地走近醜小鴨的生活情景。]

四、總結作業,指導書寫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哪些收穫,還有哪些困惑?

2、分析字型及結構,學生試寫“灰、冰、鴨、鵝、討、厭、欺、負”,評價後再寫;教師指導書寫“蛋殼”、“翅膀”。

3、佈置作業:

(1)抄寫生字四遍。

(2)找安徒生的童話故事讀一讀。

第二課時

一、談話導入,品味思考

1、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通過上節課的學習,誰還記得大家為什麼叫它醜小鴨?(用“因為……所以……”説話)你們猜猜看,它喜歡這個名字嗎?你怎麼知道的?

2、小結:沒有人愛醜,大家都是愛美的。讓我們一起去看看它生活得怎麼樣,好嗎?

[設計意圖:用關聯詞“因為……所以……”進行説話,引發學生對“醜小鴨”名字的進行探究,由點到面,激起學生對醜小鴨的同情。未有曲調先有情,教師富有哲理的話語深深地激勵着學生,使學生在“愛”的精神感召中悄悄地與文本展開了對話,不由自主地關心起醜小鴨的命運。]

二、細讀課文,品詞析句

1、自由輕聲地朗讀課文,思考:醜小鴨在成長過程中遭遇到哪些歧視與打擊?在這些打擊面前,醜小鴨持怎樣的態度?它有何追求?

2、學生自由朗讀課文,邊讀書邊做記號。

3、先在小組內交流,再由小組派代表向全班彙報。

(1)在雞鴨羣中:被欺負、討厭一離開家。

(2)在樹林裏:被譏笑、追趕一躲起來。

(3)在湖面的冰上:凍僵一被農夫帶回家。

4、品詞析句,感情朗讀。

(1)圖文結合,指導朗讀第一節。

①觀察第一幅插圖,説説醜小鴨是什麼樣子的。

②自由讀第一段,畫出具體描寫醜小鴨怪橫怪樣的詞句。

③用“這是一隻(、)的醜小鴨”進行練習説話。

④説説怎樣讀才能突出醜小鴨“又大又醜”的樣子。(小組比賽讀後互相評議)

⑤指導朗讀:被欺負、被討厭才覺得“孤單”,要讀出醜小鴨的不幸與悲傷的心情。

⑥小結提問:你們知道什麼是欺負嗎?“欺負”除打他、踢他以外的另一種意思,就是(看不起)他。想一想小夥伴們會怎麼嘲笑他?如果你看到小夥伴欺負醜小鴨,你會對他們説些什麼呢?

(2)指導朗讀課文2~4節。

過渡:醜小鴨離開了家又有哪些遭遇呢?

①交流後填空:

醜小鴨來到樹林裏,小鳥______他,獵狗他,白天他只好________;醜小鴨來到湖邊,看見一羣天鵝從空中飛過,他既______又_______;天越來越冷,醜小鴨趴在__________的冰上______。

②指導理解“譏笑”,想一想當時醜小鴨的心情;理解“驚奇”和“羨慕”。(課件出示:醜小鴨仰望着潔白美麗的天鵝從天上飛過)説説醜小鴨驚奇時是什麼表情。(呆呆的、嘴巴張得大大的、眼睛瞪得圓圓的)想一想:這時醜小鴨會想什麼呢。(天鵝真美啊!要是我也能變成白天鵝那該多好啊!要是我也有那麼多好朋友該多好啊!)

③小結:正因為天鵝有的醜小鴨沒有。但他又希望自己也要有,這就叫“羨慕”。想一想,你們在什麼情況下會羨慕別人呢。(要求學生用“羨慕”説句話)

請同學們懷着這種心情讀一讀這一段。(自由讀、男女生賽讀。學生互評,評出各自的優缺點)

過渡:醜小鴨的這個夢想實現了嗎?請同學們讀課文最後一段。

(3)指導朗讀最後一節。

①問:醜小鴨發現自己變成了白天鵝。心情怎樣?醜小鴨會説些什麼?

篇9: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估、煌“等10個生字,會寫“毀、估”等15個字,會寫“毀滅,不可估量”等24個詞語。

2、默讀課文,理解課文內容。藉助關鍵詞句,體會課文的思想感情,並通過有感情地朗讀,讀出情感的變化。

3、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4、能結合相關資料,體會《七子之歌(節選)》《和平宣言(節選)》與課文表達的情感的相似之處。

教學重點和難點

領悟課文的表達特點。能結合相關資料,理解“圓明園的毀滅是中國文化和世界文化不可估量的損失”等句子的含義。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課前談話,激發情感

1、(PPT出示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圖片)

同學們知道這幾幅圖片是哪裏嗎?它們全人類建築文化的瑰寶,雨果曾説過:

人們一向把希臘的巴特農神廟、埃及的金字塔、羅馬的競技場、巴黎的聖母院和東方的圓明園相提並論。如果不能親自目睹圓明園,人們就在夢中看到它。

2、圓明園因何有如此的美贊?今天我們就來學習第21課,齊讀課題《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引入圖片資料和雨果的讚詞,初步感受圓明園的在世界建築文化中的地位和盛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奠定藉助資料進行學習的基礎。】

二、初讀課文,梳理字詞

1、下面請大家打開書,朗讀課文,注意讀準字音,想想每個自然段寫了什麼?

2、字音都能讀準了嗎?我們來試試,一生領讀,讀對了其他人就跟讀兩遍;

3、有哪些容易讀錯、寫錯的字你想提醒大家?

眾星拱月、金碧輝煌、宏偉殿堂、武陵春色

難以估量、掠奪毀滅、奉命闖入、統統銷燬

【設計意圖:培養學生良好的預習習慣,鞏固自學字詞的方法。】

三、理清層次

1、發現文章整體結構:再看看這兩組詞語,你還能發現什麼?你是怎麼想到的?

引導學生髮現:一組是寫昔日的圓明園,一組是圓明園毀滅後

板書:昔日、毀滅

2、聚焦:哪些自然段是寫昔日?哪些是毀滅?

預設:2、3、4自然段寫昔日,1、5自然段寫毀滅

【設計意圖:出示詞語,讓學生對比思考,成為課堂正真正的主人。訓練學生髮現關聯、定位等思維能力。】

四、整體感受:皇家園林

下面,先請同學們默讀2、3、4自然段,看看昔日的圓明園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你從中感受到了什麼,做簡單批註。

第二段預設:舉世聞名、皇家園林、眾星拱月(PPT出示平面圖)

板書:佈局

小結:這不愧是一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

【設計意圖:整體感受圓明園的特徵,為接下來的學習做鋪墊。】

五、以讀入景:建築風貌

1、咱們接着談,你還感受到什麼?

第三段預設:

金碧輝煌玲瓏剔透亭台樓閣熱鬧街市田園風光山鄉村野平湖秋月雷峯夕照蓬萊瑤台武陵春色民族建築西洋景觀天南海北風景名勝

2、當我們走進圓明園後,同學們的感受又豐富了許多,讓我們把目光和腳步放慢一些,一起去欣賞欣賞。

師生合作讀:

圓明園中有金碧輝煌的殿堂——也有玲瓏剔透的亭台樓閣。

有象徵着熱鬧街市的“買賣街”——也有象徵着田園風光的山鄉村野。

3、讀着説着,你感受到什麼?

預設:對比

對比只是這一處嗎?

預設:

PPT園中許多景物都是仿照各地名勝建造的,如,海寧安瀾園,蘇州的獅子林,杭州西湖的平湖秋月、雷峯夕照;

還有很多景物是根據古代詩人的詩情畫意建造的,如蓬萊瑤台,武陵春色。園中不僅有民族建築,還有西洋景觀。

4、那接下來,同桌兩人就像我們剛才那樣,先合作讀讀這兩句話。看看對比手法還體現在哪?

(1)彙報發現

預設:各地名勝——詩情畫意;民族——西洋

(2)男女生讀:男孩讀前邊,女孩讀後邊,我相信他們的朗讀能帶給我們再次感受圓明園中這建築的不一樣。

(3)引讀:是呀,孩子們,你們看,這大大小小,虛幻,現實,古今中外的建築,就集中在這一座圓明園中。面對這樣一座建築藝術的博物館,我們怎能不發出這樣的感歎:

漫步園內,有如漫遊在天南海北,飽覽着中外風景名勝;流連其間,彷彿置身在幻想的境界裏。

板書:建築

【設計意圖】對舉是本文重要的表達方式之一,這裏通過師生讀、男女生讀讓學生體會文章的語言美,之後的彙報交流進一步深化了對語句的理解,進而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建築的豐富多樣。

六、欣賞視頻:珍貴文物

1、真是極境極仙,美不可待。難怪文中説圓明園是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從其他地方你還感受到什麼?

預設:文物(板書)

2、是啊,文物之多,歷史之久,盡在其中。

音樂起,欣賞文物圖片。

小結:漫漫幾千年,中華民族積累了無數的奇珍異寶。每一件都折射着我們不朽的歷史。這些奇珍異寶就珍藏在圓明園中。所以文中才説:圓明園是當時世界上的——博物館、藝術館。

【設計意圖】結合資料是本課重要的學習方法之一,這裏再次引入文物圖片剪輯而成的動畫,意在讓學生感受到圓明園的文物之多,歷史之久,同時引發學生繼續借助資料進行學習的興趣。

七、結合資料,佈置作業

孩子們,課文中就是從這三個方面向我們介紹了這座舉世聞名的皇家園林。然而,他昔日的輝煌,那是説也説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比如説,在我讀到的相關資料中,有人説圓明園從大自然中汲取最賞心悦目的東西,從而組成了一個最動人的園林。那麼,此時你還想會用怎樣的語言描述圓明園昔日的輝煌呢?

1、大家可以充分利用手上的資料,寫幾句話在批註本上。

2、抄寫自己感受最深的句子,練習背誦。

小結:人們夢中的圓明園只有這些宏偉而精美的建築和文物嗎?不,遠遠不止這些,下節課我們將繼續走進圓明園,欣賞我們的圓明園。

【設計意圖】佈置作業將結合資料的學習落在實處,同時為下節課的分享做好材料的準備,文中有大量的四字詞語,還有巧妙的對比,用摘抄句子的形式進行點滴積累。

第二課時

一、課題引入

今天我們繼續學習第21課,大家舉起手,我們一起書寫課題:“圓”是圓滿無缺的圓;“明”是光明普照的明;“園”是皇家園林的園。我們一起讀,這樣一座圓滿光明的皇家園林被英法聯軍?——毀滅了。一起讀:圓明園的毀滅。

板書:圓明園的毀滅

【設計意圖】書空課題的過程第一複習寫法,引起注意力;第二面在教師口述字義的過程中勾起學生對上節課所學圓明園昔日美好的回憶;第三引出“毀滅”奠定本課的情感基調。

二、體會毀滅

1、請大家自由讀課文第1自然段,你知道了什麼?

預設:不可估量的損失

哪些同學已經將兩個不可估量畫下來了?

2、你對“不可估量”這個詞怎麼理解?

3、課文第一段,兩個不可估量進入眼簾,你的內心是什麼滋味?

預設:悲哀痛恨

帶着這種感受。我們一起讀讀這段,體會這種無法估量的損失。

4、造成這不可估量的損失的是?

預設:英法聯軍

你從哪知道的?齊讀第五段

他們把園內凡是能拿走的東西,統統掠走;拿不動的,就用大車或牲口搬運;實在運不走的,就任意破壞、毀掉。大火連燒三天,煙雲籠罩了整個北京城。我國這一園林藝術的瑰寶、建築藝術的精華,就這樣化成了一片灰燼。

5、同學們,這些加點的詞語能不能去掉?為什麼?

預設:貪婪、殘暴、無恥

請大家帶着你對這些殘暴的侵略者的憤恨讀一讀這句話。

6、燒了圓明園,最後只剩下四個字——化為灰燼,仔細一看,化為灰燼的是什麼?

預設:建築瑰寶……

7、圓明園昔日的輝煌,那是説也説不盡,倒也道不完的呀。你們昨天寫下了許多描述昔日圓明園的句子,誰來分享?

小結:多美的讚歎啊!然而,這一切都在熊熊燃燒了三天的大火中——化為灰燼。

【設計意圖】由“不可估量的毀滅是誰造成的”這一問題,勾連一、五兩個自然段,在朗讀中加深情感;分享作業的環節再次通過經過內化的學習材料引發生生間的情感共鳴。

三、研讀“毀滅”,激盪情感

1、同學們,我們來看看雨果説的“兩個”強盜,是如何對圓明園進行瘋狂搶劫的。

PPT引入資料:

鏡頭之一:

英國陸軍軍官赫利斯,第一次進入圓明園,搶到一個鏤花花盆。這個花盆,在金縷中鑲嵌着用白珊瑚琢成的文字。花盆裏栽着一棵黃金樹,高約一尺,樹上掛滿了用紅玉石做果核的藍寶石果子,碧瑩瑩,黃燦燦,光彩奪目。另外他還搶到一顆皇帝的玉璽、一隻鑲嵌着許多寶石的大表和許多匹上等質量的綢緞,總共裝了七筐,叫人替他抬回軍營。他第二次進園,搶到一座七尺高的黃金塔。這樣的黃金塔只有三座,另一座被法軍搶去,還有一座現存北京故宮博物院珍寶館,僅這一座,當時就值二萬二千多英鎊。就是這個赫利斯,返回英國後,因為他擁有大批從圓明園搶得的古玩珍寶而發了大財,享用終身。

鏡頭之二:

軍官們有搶劫的優先權,士兵們也不甘落後,他們紛紛闖進圓明園,有的搶到鑲滿了鑽石的筆盒;有的搶到無數金錶,把其中的據為己有,他們的“戰利品”裝滿了所有的口袋;口袋裝不下了,他們就把紅寶石、藍寶石、珍珠、水晶放進自己的襯衫裏,有的甚至掛在脖子上。士兵們則拿來大斧把傢俱劈碎,然後取下鑲在上面的寶石。有一個人打碎了路易十五世的掛鐘,取出鐘面,因為他以為鐘面上的數字是鑽石做的,但實際是水晶的。還有一個士兵發現了一個地窖,裏邊兩個箱子裝滿了鑲着珍珠和鑽石的鐘表,他迅速拿出行軍袋,在夥伴們沒來到之前,把這些財寶統統塞進袋子裏。後來,僅這一袋子他就賣了兩萬五千法郎。

鏡頭之三:

侵略者一腳踢開殿堂的門,闖進去,他們_了紫檀雕刻的桌子,抽屜裏珍貴的手抄孤本書被傾倒出來,在他們眼裏,這些東西不過是一堆廢紙,有人隨手撕來燃火點煙。一個士兵看見牆上的古畫裏,一位老人正凝視着他,認為是一種挑釁,馬上用刺刀戳破了古畫。他們手持木棒,遇到極其珍貴又帶不走的東西,就用木棒擊毀。一些上等皮貨、綢緞衣服,被他們從箱子里拉出來,任意踐踏。許多呢絨氈毯,被拿去當了馬匹的暖席。被他們肆意毀壞的精美珍貴瓷器、景泰藍、古銅器。名家書法繪畫、孤本祕籍、象牙雕刻、珊瑚屏風等物品不計其數。

鏡頭之四:

強盜們瘋狂地掠搶後,又開始了更為猖狂的暴行,放火焚燒圓明園。吞沒一切的烈火,把宮殿的雕樑畫棟,碧瓦朱牆,參天古木,異蕊名花……把一切的一切都化成了雲煙,化作了灰燼。圓明園這舉世無雙的園林藝術傑作,經過三天三夜的大火,終於變成了一片廢墟。

2、播放《火燒圓明園》定格在火的畫面。

3、同學們,面對這場罪惡的大火,面對圓明園的斷壁殘垣,你有什麼話想説?

小結:面對帝國主義曾經的欺凌,面對風雨中圓明園的斷垣殘壁,振興中華、自強不息,我們責無旁貸!

【設計意圖】引入英法聯軍毀滅圓明園的細節,讓學生更直觀地感受“暴行”,為後續的彙報提供語言材料;定格大火,激發學生的情感,激起表達感受的慾望。

四、品味寫法

這篇文章題目為《圓明園的毀滅》,而大量篇幅卻是描繪昔日的輝煌,你覺得這樣寫合適嗎?

預設:課文大量篇幅描繪圓明園昔日的輝煌,讓我們更加熱愛圓明園,以圓明園為驕傲。可就是這個我們引以為豪的圓明園卻被英法聯軍肆意掠奪、踐踏,更能激發我們對侵略者的痛恨,對祖國的愛。

【設計意圖】回顧全文,引導學生髮現,雖然我們在學習當中通過種種資料瞭解到圓明園毀滅的細節,但作者並沒有多談這些細節,而是將描述的重點放在圓明園昔日的美好上,這一獨具匠心的取捨,更能引發讀者的情感共鳴。

篇10: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陡、峭、峯、”等18個生字,學會寫“尤、其”等8個生字。

2、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並能背誦自己喜歡的段落。

3、培養學生的觀察和想象的能力,體會黃山石的奇妙,激發對對祖國壯麗河山的熱愛之情。

重點:瞭解課文中介紹的黃山奇石的樣子,體會黃山奇石的生動有趣。

難點:體會對黃山奇石的讚歎。

教學過程:

一、談話揭題:

1、黃山是一個美麗的風景地,同學們,你去過黃山嗎?你知道它在哪裏?你對黃山瞭解多少?(生答)

2、師簡介黃山:黃山是我國五大名山之一,黃山風景區位於我國安徽省南部,有天下第一奇山之稱。山體雄偉奇特,有巖、洞、潭、瀑等自然景觀,素有“人間仙境”之稱;奇鬆、怪石、雲海、温泉並稱黃山“四絕”。今天這節課,老師帶大家去欣賞一下“四絕”之一的“奇石”(師板書)。

3、齊讀課題,要讀出感覺。(讀出嚮往和渴望。)

二、初讀課文,初步瞭解內容。

師:好,現在就讓我們拿着門票,準備好去黃山旅遊吧!

1、初讀認識生字,瞭解內容:

(1)、自由讀,要求:藉助拼音或同桌“夥伴”讀準生字的音。

(2)、同桌合作學習,利用生字卡片,檢查讀音。

(3)、小組合作讀,要求:互相幫助,讀得流暢,不明白的可以作好標記。

(4)、彙報識字。選出小組的代表,帶領大家認讀生字

如:A檢查認字情況:結合插圖(課件)瞭解“風景區”“仙桃石”“山峯”“巨石”“陡峭”“脖子”等詞。(翻滾:多指水、雲等上下滾動。“翻滾的雲海”在教學時引導學生聯繫生活實際體會。如:在地面向上看,天空雲層似乎是靜止不動,在高聳如雲的黃山峯頂向下看雲,就像大海的波濤那樣上下翻滾。)

B猜字謎:橫山上三根草——當;走在耳朵邊——陡;一個人在山邊——仙。

C認讀詞語:聞名中外、秀麗、陡峭、翻滾、奇形怪狀

2、聽錄音朗讀,認識奇石:

(1)、課件演示配有錄音朗讀:出示黃山石,引導學生傾聽並進行觀察:給這些石頭取名。

生自讀課文,劃奇石,同桌交流。

(2)、師板書:“仙桃石” 、“猴子觀海” 、“仙人指路” 、“金雞叫天都”、“天狗望月”、“獅子搶球”、“仙女彈琴”。(接受學生給予奇石的富有想象的名字。)

課件依次點擊石名,指名讀奇石名字。

(3)、師:課文介紹了黃山奇石,具體寫了哪塊奇石的樣子?請同學們自由輕聲讀課文。(指名彙報)

生:課文具體介紹的石頭是 “猴子觀海”、“仙人指路”、“仙桃石”、“金雞叫天都”。

(4)、引導學生觀察説説自己感受,體會黃山石的奇特與美麗。

3、自由練讀自己最喜歡的部分,比一比,看誰讀得流利有感情。

4、配樂齊讀全文。

篇11: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認識11個生字,會寫“飛、馬、鳥”三個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鈎”和“橫斜鈎”,認識兩個偏旁“反犬旁、寶蓋頭”。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學會識別“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4、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瞭解方位。

2、理解“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這句話。

教學準備

1、找一個陽光燦爛的日子,讓學生在操場上做“踩影子”的遊戲,觀察自己和同學影子的變化。

2、太陽光和影子關係的課件。

教學時間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1、認讀11個生字,學習2個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

2、能流利、有表情地朗讀、背誦課文,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係。3、通過對“影子”現象的研究,培養學生探究問題的意識。

教學準備

課件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激發興趣

1、回憶課前“踩影子”的遊戲,説説玩後的感受:(如:你是怎麼做的或看到了什麼。)

2、出示課題,讀課題,注意輕聲的讀法。

3、學習生字“影”。有一個小朋友叫京京,他和我們一樣做過踩影子

的遊戲看着這個字,説説怎麼記住“影”字。(京京在太陽底下玩,那三撇就像他的影子。)

二、學習課文

1、師範讀課文。

京京不但仔細觀察了自己的影子,他還寫了一首小詩,想不想聽聽?2、初讀課文,讀準字音。

⑴藉助拼音,自己小聲地讀一讀課文,把要求會認的字圈出來。

⑵藉助拼音,把要求會認的字讀一讀,特別注意讀準前、後鼻音和翹舌音的字:影、前、常、跟、着、朋。)

⑶同桌對讀,互相正音。

⑷開火車讀,檢查讀音,共同正音。

⑸自己讀一讀課文,把課文讀流利。

3、細讀課文,學習字詞句,理解課文。

⑴讀課文,想一想,課文這兩小節分別寫哪一幅圖?

(2)小組合作學習:看圖讀文,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⑶集體交流,隨機看課件,理解太陽光和影子的關係。

看課件演示、觀察,讓學生各抒己見,最後得出結論:影子的位置跟太陽的位置正好反。

看圖説一説:影子在前,影子在後,影子在左,影子在右。(理解“前、後、左、右”。)

4、質疑、釋疑。

⑴學生質疑。

再讀課文,想想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地方,提出來。(如:為什麼説影子就像一條小黑狗?影子是我的好朋友?它指誰?)發動大家動腦筋解決問題。

⑵自由探究。

挑選自己喜歡的一個問題,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研究。

⑶交流彙報。

在交流之中學習“黑狗、常常、跟着、它、朋友”這幾個詞,懂得影子

和黑狗有相似的地方:顏色黑,常常跟着主人轉,非常親熱;“它”指影子,影子陪我上學、放學,就像我的好朋友。

⑷在理解的基礎上再次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三、動動腦筋,學習認字

1、學習新偏旁“反犬旁”和“寶蓋頭”。跟老師説一説偏旁名稱。2、找一找帶有這兩個偏旁的字:狗、它。説一説怎麼記住這兩個字。3、學生根據畫面説説怎麼記住“黑”字。

4、讀詞説句認字:用“跟着、朋友”分別説一句話。

5、辨字、認字:貼上三個頭飾(男孩、女孩、動物的頭)老師一個個指過去説:“他、她、它都是我們的好朋友,到底是哪個tā呢?誰能從這兒找字貼上去?”

四、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1、自己讀讀課文,想辦法記下來。

2、邊讀邊做動作,加深對課文的記憶。

3、看課件,老師引讀課文,指導背誦。

4、學生自己背誦課文後,背給同桌聽,會背的獎給自己一顆星。

五、課外作業

把生字讀給家長聽,把課文背給你的好朋友聽。

繼續觀察:在哪兒能看到影子。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1、一步理解方位。

2、學寫三個生字,認識兩種筆畫“豎折折鈎”和“橫斜鈎”3、激發學生課外繼續探究的熱情。

教學重難點

1、學習生字詞,瞭解方位。

2、學會識別“前、後、左、右”四個方位。

3、認識有關影子的一些現象,激發觀察自然的興趣。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自由讀一讀課文,再現課文中的生字。

2、開火車認字、詞:影、前、後、它、跟着、黑狗、朋友。3、會背課文的同學站起來,背背課文。

二、觀察説話

1、説給同桌聽:我的前面是(),我的後面是(),我的左邊是(),我的右邊是()。

2、全班交流。

3、小組認字比賽。

以五人為一單位,拿出各自準備的生字卡片,圍成一圈,讓圈中間的同學介紹手中的字。

如:我的前面是馬字,一匹馬的馬;我的後面是友字,朋友的友;我的左面是飛字,飛機的飛;我的右面是鳥字,啄木鳥的鳥?

如果有説錯的小組成員可及時糾正,比比誰説得又快又對。

三、指導寫字

1、學習新筆畫“豎折折鈎”,學寫“鳥、飛”。

教師利用一截電線,由“豎”彎成“豎折折鈎”,在動態演示中幫助學生了解筆畫形狀,知道是一筆寫成的。

2、讓學生找一找三個生字中帶有這個筆畫的字,書空。

引導學生分辨“鳥”和“馬”的區別。

描紅“鳥、飛”仿寫。

3、學習新筆畫“橫斜鈎”,學寫“飛”。

複習“橫折彎鈎”,想一想,哪個字有這個筆畫?

比較“飛”和“九”,引出新筆畫“橫斜鈎”。

看教師範寫“飛”,跟教師書空,觀察字在田字格中的位置。4、交流在田字格中寫着兩個字要注意哪些筆畫。

書寫練習,個別輔導。

四、繼續激趣,引導探究

1、激趣:學了課文之後,你還有什麼有關影子的問題想研究(或教師提問)?

2、預設:什麼時候影子最長,什麼時候影子最短?

什麼時候影子很清楚,什麼時候影子很模糊?

什麼時候人們喜歡影子,什麼時候的人們不喜歡影子???

3、引導探究:希望同學們課後再去研究研究,能幹的同學也可學着課本上小朋友的樣子,寫一段小詩。

篇12: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邊疆建設者服從需要,紮根邊疆,建設邊疆的志向和無私奉獻的精神,從而使學生受到思想感染,陶冶高尚的情操。

2、指導學生概括課文中心思想,初步掌握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

3、自學生字詞,理解並體會含義深刻的句子。

4、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體會爸爸借白楊表白自己的心願的有關句子。

練習概括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引導學生初步從內容中體會思想這一概括中心思想的方法。教具準備:

《小白楊》歌曲磁帶。

理解白楊特點及體會爸爸心願的一些句段的文字。

教學過程:

板塊一:創設情境,走進白楊世界

1、播放課件。課件的背景音樂為歌曲《小白楊》,畫面為茫茫大戈壁及傲然挺立的白楊。

2、學生看完課件後交流感受。

3、師導入:美麗堅強的白楊給我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下面我們再次走進白楊的世界。

(設計意圖:情境的創設拉近了學生與白楊的距離,為學生作好心理鋪墊,激發學生走進白楊的慾望。

板塊二: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

用自己的方式自由朗讀課文,提出以下要求:

1)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

2)聯繫上下文或利用工具書自學生字新詞。

3)思考課文主要講述了一件什麼事。

(設計意圖:整體把握課文,為下一步解讀白楊物象打下基礎,避免學生只見樹木,不見森林的狹隘閲讀。

板塊三:解讀物象,勾畫白楊輪廓

1、勾畫白楊生長環境——大戈壁的輪廓。請同學找出描寫大戈壁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詞語:茫茫沒有??沒有??也沒有??渾黃一體

2、勾畫白楊的輪廓。請同學們找出描寫白楊樹外形特點的句子,並圈出重點詞語。

重點體會:高大挺秀;粗壯

3、想像輪廓

師:讀着這樣的句子,品着這樣的詞語,我們的腦海裏一定浮現出了一幅清晰的戈壁白楊圖,請大家想一想,能把你想到的畫面説出來與大家交流嗎?

(設計意圖:先把握物象,為後面體會精神作好準備,把平面的文字變成立體的圖畫,讓學生深刻感受白楊的正直、奉獻的光輝形象)

板塊四:品讀意象,探究白楊神韻

1、深情朗讀爸爸説的三句話,在細細品讀中體會白楊的神韻。

1)比較下組句子,反覆朗讀體會

白楊樹在任何時候都是這麼直,這麼高大。

白楊樹從來就這麼直。

白楊樹很直。

2)聯想具體環境展開述説。

需要白楊,白楊就在____很快地生根發芽,長出粗壯的枝幹。當風沙襲來時,白楊_____;當雨雪來臨時,白楊_____;當乾旱來到時,白楊。

(設計意圖:把眼中的白楊深化為心中的白楊。在語言的訓練薰陶中激盪起學生對白楊的崇敬之情。)

板塊五:學習白楊,構築精神家園

1、白楊樹在荒涼的戈壁中頑強地生長着,同學們,讀了課文,你覺得還有誰也像白楊樹一樣,在那裏默默奉獻着?

2、爸爸的做法和白楊的特點有什麼相似的地方?從爸爸的做法可以看出爸爸具有怎樣的心願和怎樣的精神?

3、爸爸像白楊,在你們眼中還有誰像白楊?你們願做一棵白楊嗎?

(設計意圖:語文教學貴在引導學生通過語言文字的品讀,得到情感的薰陶,人生觀、價值觀的培養和提升)

教學反思

對於“白楊”一文的教學,按課前預設共分為五大板塊進行。在預設中,每一個板塊都給學生留下了足夠的讀、思、體驗的空間,體現了學生是學習主人的意識,因而收到了理想的教學效果。

在“創設情境,走進白楊”這一板塊中,利用音樂和畫面的感染力,讓學生走近白楊,認識它駐守邊疆,哪裏需要哪裏紮根的奉獻精神。動聽的音樂流淌在學生的心上,每個人對於音樂的都感受不一樣。當學生聽完歌曲欣賞完畫面後,再來談談自己的感受,學生都積極調動自己的語言積累,運用自己掌握的表達方法,説出自己真實的感受。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正直挺拔,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無私奉獻,有的感受到了白楊的親切樸實,撥動學生善感的心靈,掀起學生情感的的波瀾,課堂生成自然展現。在初讀課文,感知白楊形象,進而勾畫出白楊輪廓這一教學環節中,我先讓學生充分讀文,品味“高大挺秀”、“茫茫”“有的沒有?也沒有”等重點詞語,有意把白楊的外形與白楊生長的環境聯繫起來,讓學生感受到作者對白楊濃濃的情意。在此基礎上,讓大家把感受到的畫面描繪出來,這無疑又是為學生搭建一個展示的平台。有的學生動情地用課文中的語句描述,有的學生創造性地加入了自己想像中的事物,課堂生成在你渲我染中走向高潮。

在《白楊》教學的全過程中,我力求做到培養學生多方面的語言表述能力和思維能力,力求能使本課有比較濃烈的“語文味”。例如板塊四中,利用具體環境展開述説環節,還有讓學生聯繫實際談談誰像白楊等教學預設,有效地訓練了學生聽説讀寫的能力,分析與綜合、想象與表達等思維能力,學生在相互交流啟發中激起課堂生成的美麗漣漪。

篇13: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理解課文中含義深刻的句子。

3、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4、給課文分段,並説説段落大意。能理解含義深刻的句子。

教學重點難點:

引導學生抓住關鍵句子,抓住學習中的疑點,邊讀邊想,體會人物的思想感情。

學習竺可楨在科學研究中一絲不苟的態度,懂得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一、導入

1、説説這篇課文寫了哪位科學家的故事?[板書:竺可楨]

2、課文寫了竺可楨幾次看杏花的情景?(兩次)

分別是什麼時間?(一年前,一年後)

二、第一次(學習第1-5自然段)

1、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還有哪些地方不明白?

2、討論(學生可相互解答,教師只作點撥)。

3、指導朗讀。

4、重點指導第3自然段,體會帶點詞的作用。

出示投影片:

“是啊,杏花開了。”説着,竺爺爺彎下腰來,習慣地問:“你知道杏花是哪天開放的嗎?”(彎下腰來:説明竺爺爺平易近人和藹可親。“習慣地問”説明竺可楨在堅持長期物候觀測的日子裏養成了主動探索,實事求是的科學精神和態度。)

5、四人小組練讀。

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的話,一個讀旁白,一個做評委。

6、指名練讀。

三、第二次(學習第6-15自然段)

1、師述:一年前,孩子對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答不上來,帶着竺爺爺的囑託,一年後,孩子有答案了。文章第6自然段,作者用簡潔優美的文筆,描繪了一幅春景圖,誰來讀讀看。

2、指名讀,突出“綠、皺、鼓”等關鍵詞。

3、齊讀

4、重點放在對話朗讀上

(1)讀第一遍:自由輕聲讀,想想這是誰説的?幫它加個提示語。討論之後,出示投影片。窗外一個小孩急切地叫道:“竺爺爺!竺爺爺!”

竺爺爺()地問:“什麼事情呀?”

小孩子()地説:“竺爺爺,杏花開啦!”

竺爺爺()地問:“什麼時候?”

小孩子()地説:“剛才。”

竺爺爺()地問:“是第一朵嗎?小孩子()地説:“是。”

(2)讀第二遍:同桌討論,每一句該用怎樣的語氣讀?指名説説,歸納答案:

奇怪、高興、激動、自豪、半信半疑、肯定。

(3)讀第三遍:根據提示與讀出語氣,指導朗讀。

(4)讀第四遍:指名生一個讀竺爺爺的話,一個讀小孩子的話,其餘讀旁白。(7-14)

5、師述:從同學們的朗讀中,不難聽出竺爺爺和小孩子都非常激動、非常興奮。那王老師不禁要問小孩子為什麼高興?竺爺爺為什麼高興?

(小孩子是為自己終於完成了竺爺爺去年交給的任務而高興,竺爺爺是為自己終於弄清了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時間而興奮。)

6、除了對話部分,你還可以從哪裏看出?

出示投影片,朗讀體會帶點詞語的作用

“竺爺爺頃刻間象年輕了幾十歲,立即興沖沖地快步走到前院。”

7、“鄭重”什麼意思?你從“鄭重地計下”第一朵杏花開放的日子又體會到什麼?

師述:是的,“一絲不苟”,竺爺爺的話也證實了這一點。

四、學習第16自然段

1、出示投影片:

“我需要的是精確的時間。搞科學研究,不能使用?大概?、?也許?這些字眼,也不能用估計和推斷來代替觀察。”

2、自由讀,説説你讀懂了什麼?

3、你怎樣理解“精確”一詞?(非常準確)能不能結合前文來説説。

4、指導朗讀

5、竺爺爺作為一名物侯學家,他的成就是怎麼得來的,你找到原因了沒有?

五、通讀全文,總結課文,指導應用。

1、自由朗讀課文。

2、從竺可楨爺爺身上,你受到了什麼啟發?今後在學習上、生活上準備怎樣做?

學生討論後回答。

3、小結:

正如竺爺爺所説的,他正是通過長年的精確觀察,才掌握了氣候變花的規律。

[板書:精確觀察]

師補充《竺可楨和自然日記》:竺可楨精確觀察大自然:什麼時候第一朵花開,第一聲蛙鳴,第一次雷聲,第一次落葉,第一次降霜,第一次下雨——他的筆記本是大自然的縮影。

4、再讀讀竺爺爺的話,加深體會

六、總結遷移

1、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總結:課文講述了我國著名科學家竺可楨研究物候學的一個小故事,讚揚了竺可楨一絲不苟的科學態度,説明只有通過精確、細緻的觀察,才能掌握事物變化的規律。

3、學了本文,你覺得應向竺爺爺學些什麼?

七、練寫片段指導

仿照課文第二段,練寫片段,題目是《買菜》

1、讀課文第二段,總結這一段中對話集中時記錄的形式特徵。

(1)每人説一段話便獨立成一個自然段。

(2)可寫提示語,也可不寫。

2、同桌之間分角色練説。

3、將自己與別人的對話創造性地記錄下來注意書寫格式。

4、教師巡視個別指導、析疑。

5、同學之間互相交流。”

篇14: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學目標

(一)知識目標:

1、認識12個生字,會寫5個字。

2、認識筆畫點豎折折鈎。

3、認識一個偏旁:反犬旁“犭”,鳥字旁“鳥”。

4、知道多和少,大和小是意思相反的詞。瞭解量詞羣,顆,堆的意思,學習正確使用量詞。

(二)能力目標

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三)情感目標:感受美麗的農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場景。

二、教學重點:認字和寫字。

三、教學難點:分辨漢字,認識偏旁。

四:教學方法:

講授法、演示法、練習法、讀書指導法、遊戲法、問答法

五、教學媒體:教學掛圖,生字卡片,課件

六、教學時間:三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談話

同學們,我們的農村裏,有農家小院,在農家小院裏,有很多温馨的場景,我們一起去感受吧。

二、課件出示或者圖片出示本課的插圖

老師書寫課題:大小多少。美麗的農家小院,温馨的生活場景。其間有黃牛、花貓的悠閒,有鴨子、小鳥的嘻鬧,還有杏子、桃子、蘋果、紅棗的甜蜜。我們去感受一下吧。

三、學習生字

(一)初讀課文

1、聽老師讀。

2、你自己讀讀看。請學生自己小聲的讀一遍,注意自己讀自己的呦,不要齊讀。

3、一邊讀一邊圈出本課的生字。

(二)學習生字

1、哪一位同學可以試着看拼音讀一下本課的生字。

duō shǎo huánɡ niú zhī māo biān yā pínɡ ɡuǒ xìnɡ táo

多 少 黃 牛 只 貓 邊 鴨 蘋 果 杏 桃

xiào niào

小 鳥

2、分析生字:一個一個生字分析:看生字拼音是幾拼音節,什麼偏旁部首,什麼結構,怎樣組詞。是否多音字,反義詞等,例如學習生字貓:音節:二拼音節,偏旁:反犬旁,結構:左右結構,請同學組詞,最少説三個詞,可以一起説,也可以找學生説。

3、就這樣一個一個學完本課生字。

只:多音字

zhī 一隻

zhǐ 只看見

少:多音字

shǎo 多少

shào 少年,年少

反義詞

大——小 多——少

這節課我們要記住

反犬旁“犭”,

鳥字旁“鳥”

(三)我書中的組詞

請學生圈出本課中的生字組詞

如果本課有現成的組詞,就直接圈出來,如果本課的生字沒有現成的組詞,可以寫一個,以備以後忘了組詞可以隨時翻看。

四、朗讀生字

(一)帶拼音朗讀生字

1、學生齊讀:説出音節,偏旁部首,結構,每一個字組三個詞語,每一個字組三個詞語。

2、學生領讀(一課一領讀)

(二)去掉拼音朗讀生字

我會讀:齊讀——男生讀——女生讀——分行讀——開火車讀——自讀。

五、遊戲:找朋友遊戲

老師把拼音卡片和生字卡片貼在黑板上,學生拿音節卡片和生字卡片。然後拼讀

六、考一考你

漢字魔術

加一筆

小——(少)

少一筆

鳥——(烏)

寫偏旁

貓——()

鴨——()

蘋——()

桃——()

加偏旁

苗——()

鳥——()

反義詞

大——(小)

多——(少)

七、小結

1、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什麼?

2、學生説。

3、老師總結:我們學習了本課的生字,認識了偏旁。

4、初讀了課文。

八、下節課我們做什麼?

1、下節課我們將進行朗讀課文,分析課文。

2、請同學們自己在課下把本課生字讀給爸爸媽媽聽。

篇15: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學會獨立分析字的筆畫,正確書寫巾、衣、本、牙四個字。

2、聽故事,討論怎樣才能見到雪孩子。

3、初步體會會意字的特點。

教學時間: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語文天地中的學寫字的練習。

1、獨立説説巾、衣、本、牙四字的筆順並書空。

2、玩一玩我説你寫的遊戲。學生説一個字,例如:以,找另一個同學書空筆順。

3、寫字。看誰寫得又準確又漂亮。

二、字形小魔術

1、出示木字,抽生讀一讀,書空寫。

2、你能給木字加一筆變成另一個字嗎?開動腦筋想一想。(本、術、禾)

3、出示力,請你變魔術,加兩筆後讓它變成另一個字。(辦、為)

4、出示巴字,請你給它加偏旁,看能變成哪些字?(把、吧)

5、你還能給哪些字變魔術?互相説一説。

三、讀一讀,繼續往下説詞語。

1、出示詞語:青蛙、刺蝟、熊、蛇,你覺得這些詞語表示的是什麼?(動物類)你還能説出哪些動物名稱來?

2、第二類:黃色、紅色、綠色,是表示顏色的,請説説表示顏色的詞。

3、第三類:圍巾、棉衣、手套,是表示衣物的,請説説表示衣物的詞。

4、你還能説出哪些詞是一類的?

四、照樣子説一説

1、例句:冬天的本領真大呀!

2、句式:誰真怎麼樣?

3、請依照這種句式説一句話。

第二課時

一、讀一讀《九九歌》

1、自由朗讀,看你從中能讀懂點什麼?

2、你知道這首兒歌講的什麼意思嗎?

3、教師介紹有關節氣的知識。領學生揣摩兒歌的意思。

4、讀一讀,爭取能背誦。課後背給爸爸媽媽聽。

二、聽雪孩子的故事。説一説,怎麼才能見到雪孩子?

1、聽老師讀兩遍故事,可讓學生提一些關於內容的小問題,檢查學生是否聽懂了。

2、分組説一説,怎麼才能再見到雪孩子?老師不要講太多的自然常識,讓學生問、學生答。

3、試着把故事接着講下去。第二年冬天,又下雪了

三、語文天地的學法指導:初步體會會意字的特點。

1、想一想,你從這些字中發現了什麼?

2、收集這樣的字,寫在本子上,再和夥伴們交流這些字的特點。

篇16: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國小語文蘇教版教學設計

教學要求

1、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

2、指導學生認真觀察課本插圖或教學掛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重點:

1、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明白“行萬里路,讀萬卷書”的道理。

2、認真觀察課本插圖,結合有關事例,使學生懂得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道理。

教學難點

通過課本插圖和有關事例,逐步養成深入社會學習語文,投身自然增長知識的學習習慣,以及在實踐中運用語文的習慣。

教學準備

參觀閉路電視系統,瞭解它的組成和原理。

教學時間

2 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

從一年級起,我們就開始學習“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從中我們學到了關於寫字、讀書、寫日記等方法,為我們以後養成習慣打下了基礎。今天,我們來學習這最後一個習慣:讀萬卷書、行萬里路。

二、指導看圖,領會內容

(一)指導觀察第一頁

1、學生自由觀察,思考:圖上有誰,在什麼地方,幹什麼,他這是會時想些什麼?

2、指明回答,教師補充

第一幅:在天文台,老師和同學參觀古代的天文儀器。看到這台儀器一定為我國人民的.聰明才智感到驕傲。 第二幅:在天文台的天文展覽館內,牆上貼着宇宙中星體的照片,希望大家長大後到太空研究宇宙的奧祕。 第三幅:簡介:碑刻是刻在石碑上的文字和圖畫,大多出自著名書法家和書畫家之手,有很高的藝術價值,是中華燦爛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

3、同位共同參觀三幅圖,回顧主要內容,説説自己的想法。

(二)指導觀察二、三頁通版圖

1、學生自由觀察插圖,按照從上到下,從左到右的順序,思考:圖上有哪些人物,在什麼地方,幹什麼。有什麼意義?

2、同組相互交流,感受體會

3、教師總結並補充

第一幅:依次是遊覽黃山和灕江的感受,參觀植物園的收穫,與珍禽嬉戲的樂趣。

第二幅:遊覽了南京中山陵和敦煌莫高窟。

第二頁:大海圖:抓住大海波瀾壯闊的特點,聯繫我國海域遼闊,海岸線長的特點,引導學生談自己的感受。圓明園遺址:圓明園是我國珍貴的文化瑰寶,但卻由於清政府的軟弱無能,導致英法聯軍洗劫了珍貴的文物,併火燒了圓明園,給我們後世留下了極大的遺憾。

第三頁:故宮遠視圖:故宮規模宏偉,建築技術高超,是我國古代許多王朝的國都。

請班上同學介紹有關故宮的知識。

(三)學生交流:觀察了這些圖畫,你有什麼想法?

三、教師小結

四、練習介紹自己的家鄉

1、自由練習

2、台前介紹

3、教師評價

第二課時

一、導入

同學們,我們從小就要到學校裏學習知識,長大後才能勝任祖國交給我們的工作。因此,學習知識就是為了——(學生齊答:運用)這節課我們就來學習怎樣在實踐中學會運用。

二、指導看圖

教師帶領學生依次觀察插圖,弄清圖中內容。

1、第一行兩幅

(1)教師簡單介紹

(2)學生討論:控制室和播放室的幾位同學是怎樣工作的?

(3)班級交流

2、第二行左圖

(1)提問:圖上的同學在幹什麼?表情如何?

(2)教師小結:這幾位同學的字真棒,但這並不是輕易得來的,而是他們長久的練習換來的。只要大家堅持天天練習,相信有一天你們的字會寫的更好!

第二行右圖:(1)學生仔細觀察,回答:從圖中得知,演講要注意什麼?

(2)請一位同學作一次簡短的演講,學生評價。

(3)教師總評

3、第三行左圖

(1)觀察圖中的人物在幹什麼?

(2)自由練習朗誦,體會方法。

第三行右圖

(1)觀察插圖,回答:圖上的人在幹什麼,黑板報出的怎樣?

(2)教師補充:辦黑板報要先選擇好內容,確定欄目,設計圖案。

4、左上圖

學生觀察,談談怎樣編手抄報?

5、右下圖

(1)教師簡介

(2)學生交流:他們演的怎樣?怎樣才能演好課本劇?

(3)師小結:參加課本劇演出,可以鍛鍊自己運用語文的能力,陶冶藝術情操,培養自己多方面的情感。

三、談收穫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篇17: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學習目標】

1、培養學生閲讀興趣,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增強學生自主識字的願望,學會本課12個生字,認識12個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豐富學生的情感體驗,瞭解周總理是怎樣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體會周總理和人民心連心。

【教學重難點】

1、重點:

瞭解周總理和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情景。

2、難點:

體會周總理和傣族人民的深厚感情。

【學習活動設計】

一、導入課文

我國有56個民族,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獨特的風俗習慣。你知道傣族嗎?它有什麼風俗呢?

(板書:潑水節)

1961年,周總理來到傣族,和傣族人民共同度過了一個令人難忘的潑水節。

(板書:難忘的)

同學們,讓我們走進傣族,看一看傣族人民和周總理一起歡度潑水節的場面吧。

二、初讀課文

1、學生自讀課文。

2、找出文中要求學會的和會認的字,用圓圈和橫線標出來,藉助拼音讀幾遍。

3、小組合作練讀生字。

4、用多種形式鞏固生字。

5、同桌之間合作讀文。

(可選擇自己喜歡的合作方式,如輪讀,齊讀等)

三、精讀課文

1、自讀自悟,學習1、2自然段:

⑴ 自讀,思考:你讀懂了什麼?有什麼不明白的?

⑵ 集體交流。引導學生弄清潑水節的時間以及傣族人民為什麼特別高興。

⑶ 指導讀好人們高興的心情。

2、導讀第3自然段:

⑴ 指名讀,思考:人們是怎麼歡迎周總理的?

⑵ 從這些歡迎的場面中,你體會到了什麼?

(引導學生抓住“趕來”“四面八方”“撒滿”“一條條”“一串串”“歡呼”等詞句中體會人們對總理的歡迎及熱愛 )

⑶ 指導朗讀:

要把傣族人民的歡迎場面和人們熱愛周總理的心情讀出來。

指名讀,齊讀。

3、導讀4、5自然段:

⑴ 設疑:

周總理是怎麼和傣族人民一起過潑水節的?

⑵ 小組合作學習4、5段:

劃出有關句子,相互讀一讀,説一説。

⑶ 交流:

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體會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歡樂場面。相機理解“祝福”一詞,想一想,總理和傣族人民會互相祝福什麼呢?

⑷ 交際互動:

師演總理,生當人民,互相祝福。

⑸ 引導學生設疑討論:

姑娘和小夥為什麼會流下幸福的熱淚?

指導朗讀“有什麼比總理的祝福更可貴的呢”。

⑹ 你們想看看總理和傣族人民過潑水節的盛況嗎?多媒體課件展示畫面。

指導朗讀:讓我們把人們的歡樂心情給讀出來吧!自由練讀4、5、6自然段,再選擇喜歡的部分讀給同學們聽聽。

4、導讀7、8自然段:

師述:在這一天裏,周總理和傣族人民像兄弟姐妹一樣,他們潑啊、灑呀!他們笑哇跳哇!這是多麼開心、多麼幸福、多麼難忘的時刻呀!讓我們也一起記住1961年這難忘的潑水節吧!齊讀7、8自然段。

四、擴展昇華

1、課後查資料,瞭解我國一些少數民族的風俗習慣,在小組內交流。

2、收集周總理的故事,讀一讀。

篇18: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一、填空題

1、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是: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正確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積極倡導自主 、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課程。

2、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語文課程應致力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3、《語文課程標準》階段目標從“識字與寫字”、“閲讀”、“習作”(國小1~2年級為“寫話”,3~6年級為“習作”)、“口語交際”四個方面提出要求。課程標準還提出了“綜合性學習”的要求,以加強語文課程與其他課程、與生活的聯繫,促進學生聽説讀寫等語文能力的整體推進和協調發展。

4、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着重培養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5、漢語拼音能幫助學生識字,幫助學生説好普通話,幫助學生閲讀。

6、識字是閲讀和寫作的基礎,是一二年級的教學重點。

7、口語交際能力的訓練不僅要重視口語交際課的教學,而且要在語文教學的各個環節和日常生活中有意識地鍛鍊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全方位多角度地訓練。

8、閲讀教學過程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9、《語文課程標準》指出:“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

10、語文綜合性學習應以活動為主要開展形式,溝通課堂內外,充分利用學校、家庭、社區等教育資源。

11、“交融式目標”在敍寫時不會出現“知識和能力”、“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這幾個明顯的提示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卻極好地把二維乃至三維的目標都交融在一起。最大的優點就是敍寫方便。清晰明確,乃是教學目標敍寫的靈魂。

12、《語文課程標準》在評價建議中指出:“評價學生的口語交際能力,應重視考察學生的參與意識和情意態度。評價必須在具體的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讓學生承擔有實際意義的交際任務,以反映學生真實的口語交際水平。”

13、語文素養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主要分為六個層次:一是必要的語文知識,二是豐富的語言積累,三是熟練的言語技能,四是良好的學習習慣,五是深厚的文化素養,六是高雅的言談舉止。

14、課程資源從獲取途徑看,可以劃分為校內資源、校外資源、網絡化資源三大類。

二、基本概念題

1、語文素養P1

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和人文素養等。語文素養是學生學好其他課程的基礎,也是學生全面發展和終身發展的基礎。

2、探究學習P5

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和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過程,讓學生在探究過程中培養主動探究的意識,獲取探究樂趣。

3、課堂即時評價P41

在語文課堂教學的真實情境中,對學生的學習進行質性評價,稱為“課堂即時評價”,亦稱“情境性評價”。

4、人本語文課程資源P50

以人為載體的語文課程資源。包括教師、學生、家長以及社會相關人士等。

5、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P1

語文是最重要的交際工具,是人類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是語文課程的基本特點。基本理念主要集中在四大方面:(一)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二)把握語文教育的特點。(三)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四)努力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

三、簡答題

1、新課程教師角色應如何定位?

答:新課程強調構建民主、平等、和諧的師生關係,把教師的角色定位為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引導者和參與者,是“平等中的首席”;新課程認為教學過程是師生交往、共同發展的互動過程,教師角色由傳授者轉化為促進者;新課程提出要高度重視課程資源的開發與利用,建設開放而有活力的語文課程,教師角色由教材使用者轉變為語文課程的開發者。

2、《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提出了哪些要求?《語文課程標準》P14

答:《語文課程標準》對口語交際教學的要求是:口語交際能力是現代公民的必備能力。應培養學生傾聽、表達和應對的能力,使學生具有文明和諧地進行人際交流的素養。口語交際是聽與説雙方的互動過程。教學活動主要應在具體的交際情境中進行。重視口語交際的文明態度和語言修養。努力選擇貼近生活的話題,採用靈活的形式組織教學,不必過多傳授口語交際知識。鼓勵學生在各科教學活動以及日常生活中鍛鍊口語交際能力。

3、什麼是閲讀教學?閲讀與閲讀教學有什麼區別?P15

答:《國小語文課程標準》:“閲讀教學是學生、教師、文本之間對話的過程”。 閲讀是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重要途徑。

通過閲讀教學,使學生學會讀書,學會理解;通過學生、教師、文本之間的對話,培養學生蒐集處理信息、認識世界、發展思維、獲得審美體驗的能力,提高學生感受、理解、欣賞的能力,使學生具備終身學習的能力。“閲讀教學的重點是培養學生具有感受、理解、欣賞和評價的能力”。

4、與以往的教學大綱相比,《語文課程標準》對國小習作教學提出了哪些新的要求?《語文課程標準》

答:①寫作教學應貼近學生實際,讓學生易於動筆,樂於表達,應引導學生關注現實,熱愛生活,表達真情實感。②在寫作教學中,應注重培養觀察、思考、表現、評價的能力,要求學生説真話、實話、心裏話,不説假話、空話、套話。激發學生展開想像和幻想,鼓勵寫想像中的事物。③應為學生的自主寫作提供有利條件和廣闊空間,減少對學生寫作的束縛,鼓勵自由表達和有創意的表達,提倡學生自主擬題,少寫命題作文。④寫作知識的教學力求精要實用。應抓住取材、構思、起草、加工等環節,讓學生在寫作實踐中學會寫作,重視引導學生在自我修改和相互修改的過程中提高寫作能力。

5、“分解式目標”與“交融式目標”的異同是什麼?P29

答:(1)區別:分解式目標:按照“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三個維度進行設計,每個維度根據實際情況羅列若干小標題。這種敍寫方式,思路清晰,具體明確,便於操作。

交融式目標:在敍寫時不出現 “知識和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價值觀”這幾個明顯詞語,但它的每一點目標都把二維或三維的目標交融在一起。優點是敍寫方便。

(2)相同點:無論是“分解式目標”還是“交融式目標”,他們都將目標的“三維”進行有機整合。無論是由目標導向的學習過程還是由目標指向的學習結果都具有可操作性、可觀察性和可測量性。

6、新課程倡導怎樣的學習方式?P5

答:新課程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

自主學習是與接受學習相對而言的,是指學生自己有目的的學習,對自己的學習內容和學習過程有自覺意識和自我控制的學習方式。倡導“自主”學習的關鍵在於引導,要幫助學生提高學習的自覺性,逐步掌握學習方法,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合作學習是在學生獨立讀書、獨立思考的基礎上,有自己的見解以後再去“合作”。通過學生間的“合作”學習,互相取長補短,不斷豐富自己,加深理解,提高認識,獲取深刻的體驗。

探究學習,即“在教學中創設一種類似於學術(或科學)研究的情境,通過學生自主、獨立地發現問題、實驗、操作、調查、信息蒐集與處理、表達與交流等探索活動,獲得知識技能,發展情感與態度,培養探索精神和創新能力的學習方式和過程。“探究”重要的不是結果,而是探究過程的本身。要培養國小生主動探究的意識,要使學生在探究過程中,獲得探究的樂趣。

7、你認為,當前課堂上的合作學習存在哪些問題?P55

答:當前新課程起始階段中的小組合作學習不同程度存在“花架子”和“假繁榮”問題,主要表現在以下幾個方面:第一,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學習目標,學生之間根本沒有產生與合作。第二,合作學習沒有明確的分工,任其自然,不能有效提高學生的合作技能。第三,合作學習的時間沒有保證,學生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被大量剝奪。第四,採用合作學習過於隨便,不考慮合作的時機,信手拈來。第五,團團圍坐成擺設,小組學習有名無實。第六,角色輪換週期長,“優生”“獨舞”唱主角。第七,離開課文講遷移,捨本逐末,漫無邊際,學生預習失去依託,有的甚至上成了政治課。第八,座位設置老一套,不運用小組學習的學習方式,我行我素,雷打不動。

四、觀點論述題

1、談談你是如何理解“語文素養”的?P1

答:語文素養是一種以語文能力為核心的綜合素養,其要素包括語文知識、語言積累、語文能力、語文學習方法和習慣,以及思維能力、人文素養等。把“語文素養”的內容從低級到高級,從簡單到複雜分為6個層次:第一,必要的語文知識。輕易否認語文知識對語文學習的指導和促進作用,容易使語文教學走向非理性主義的誤區。第二,豐富的語言積累。語文學習的主要內容是一篇篇具體的範文,這就決定了語文教學必須讓學生佔有一定量的感性語言材料,在量的積累的基礎上產生質的飛躍。第三,熟練的語言技能。熟練的技能到了一定程度就成為一種能力。第四,良好的學習習慣。語文教學必須牢記葉聖陶先生的名言“教是為了不需要教”。第五,深厚的文化素養。第六,高雅的言談舉止。語文教學要注重培養學生的儒雅氣質和文明舉止。可見,《課程標準》中語文素養的內涵是非常豐富的。它絕不是一種純粹的語言技能,而是一種綜合的文明素養,是個體融入社會、自我發展不可或缺的基本修養。

2、在當前正在進行的課程改革中,有許多老師認為新課程特別強調三維目標中的“過程和方法”、“情感態度和價值觀”,那就是意味着“知識和能力”不重要了。請問您如何看待這個問題?P29

答:這種認識是錯誤的,在教學目標中強調知識與能力、過程與方法、情感態度與價值觀三個維度,並非簡單的並列關係,而是彼此滲透、相互融合,統一於學生的成長與發展中。在這三個維度中,知識和能力是基礎,是核心,是實現過程與方法和情感態度與價值關兩個目標維度的載體。過程與方法是鏈接知識與技能和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兩個維度的橋樑,情感、態度、價值觀是教學中知識與技能、過程與方法的昇華。語文素養的核心是語文能力。假如把語文素養比做一座大廈,由三維目標構成,知識與能力就是大廈的基座。

3、你覺得怎麼做才能使各種學習方式更加有效呢?請選擇一種學習方式具體闡述。

答:國小語文課程的基本理念之一是積極倡導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組成了一種整體的學習方式,相互作用。在具體教學中要注意以下幾個方面:(1)正確理解,合理利用。(2)注重方法的指導。(3)加強過程的引導。(4)充分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

如合作學習:

(1)把握“小組合作學習”中的教師定位,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

要讓小組合作學習真正發揮作用,必須充分發揮教師的主導作用,課前就要做認真的準備,要根據學生情況和教學內容有所選擇,從而避免一些形式主義的做法,提高小組學習的效率。課中,當學生在合作學習時,教師不是等待,不是觀望,更不是幹自己的其他事情,而是深入到小組當中,瞭解學生合作的進程,討論的焦點等等,為下一個教學環節的安排作好充分的準備,擔負着更大的管理和調控的職責。

(2)規範“小組合作學習”的行為,營造合作的良好氛圍。

課堂氛圍是合作學習成功的關鍵因素。要營造良好的氛圍,合理分組是前提,規範合作行為是保證。(簡答題7)

(3)形成“合作學習”的評價機制,促進合作習慣的養成。

課堂上的小組合作不僅僅只是完成學習任務,還應該培養學生的合作意識,要讓學生在小組合作學習中學會與人合作的方法。首先應該讓學生學會傾聽,處理好踴躍發言與虛心聽取的關係。其次是讓學生學會思考,處理好獨立思考和合作交流的關係。第三是要讓所有的人積極參與,特別關注小組學習中保持沉默的學生。

4、有人説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是了,何況我們基層(農村)也沒什麼語文課程資源。你認為這種觀點對嗎?為什麼?P50—54

答:這種觀點是不對的。因為,我們一線的許多老師對於“課程資源”的認識比較模糊,總認為語文課程資源建設和語文課程資源的開發是課程專家的事,我們只要按教科書教完該教的書就行了。其實這也是課程資源開發與利用中存在的誤區。語文課程資源是教學的基礎,是語文實踐的必要。語文課程資源是為語文教學服務的有利於學生語文素養的形成與發展的、校內、校外一切課程資源。對於國小語文課程,其可以開發與利用的資源很多,可以開發的素材豐富多彩。如:語文教材、學校圖書室、實踐基地、教師、學生、家長及社會相關人士,語文課堂上的生成性資源,師生的生活經驗,校園課間文化等。因此,作為一線的語文老師,進行語文課程建設和語文資源的開發是必要的,也是有條件的。每一位語文教師都要樹立課程資源觀,積極開發利用新的課程資源,以切實提高學生的人文素養、語文能力和綜合素質。

5、多媒體教學手段直觀形象,對學生有利無弊。請談談你的觀點。

答:這個觀點是錯誤的。運用多媒體,不僅給學生提供了豐富的感性認識,也使課堂教學目的完成,教學難點的突破更省時,更省力,更有效。但有時我們片面誇大了其作用,忽略了教師的主導作用,在語文教學中,過多過濫的使用,只會適得其反,降低了文本閲讀材料的地位。替代了學生對語言文字的理解、感悟,使學生的思維定格在畫面上,扼殺了學生的個性化閲讀。

五、教學設計題

1、請設計教學片斷,讓學生學會“左”、“右”二字。(音、形、義三者結合)P10

答題要點:音、形、義三部分綜合考慮,左的字音難點、左右字形的比較、左右方位的辨析、詞語的積累等。

2、北京將在 舉辦奧運會,請你以〈〈奧運——北京〉〉為主題設計一個綜合實踐活動片段。P22

答題要點:教學過程的展開要強調實踐性,教學方式的選擇要強調自由性,學習的組織要強調合作性,學習活動要發揮創造性;重實踐、重過程、重參與、重體驗;

基本流程:(1)談話導入,明確目標;(2)圍繞目標,收集資料;(3)學生分組,交流資料(相關奧運的知識、圖片等);(3)確定主題,分組準備(小組討論彙報的形式、選用的內容,分工完成設計、圖片處理、文字編輯等工作);(4)小組彙報,師生評議;(5)全班展示,暢談感想。

3、在閲讀教學中進行讀寫結合,是提高學生習作能力的一種有效方法。請結合自己的教學實踐,擬一份教學設計。P25

答題要點:以閲讀理解為基礎,以日常生活和語言積累為素材,將課文的學習和學生習作有機結合起來。讀寫結合的形式:續寫(《凡卡》:凡卡把信寄出後,會發生什麼?)、仿寫(《四季》、《春雨的色彩》)、擴寫(《燕子專列》:“於是,政府通過電視和廣播呼籲人們立即行動起來,尋找燕子,把它們送到炎車站”,假如你是瑞士政府的發言人,你會怎樣呼籲大家?)、改寫(古詩比較多,《村居》:草長鶯飛二月天,拂堤楊柳醉春煙。兒童散學歸來早,忙趁東風放紙鳶。)、補寫(《紙船和風箏》:小熊和松鼠吵架後,在等待和好的日子裏,會發生什麼事?)等方法。

篇19: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爺爺和小樹》是一篇充滿趣味的短文。它以小孩的口吻、孩子的觸覺、孩子的語言,敍述了父親跟小樹之間的親密和睦的關係。冬天,熱心、慈愛的奶奶為樹葉禦寒;夏天,懂事、善良的小草為父親遮陽。這是一幅多麼美好、動人,富有人情味的圖畫。人與樹的關係是親密的,互相幫助,互相關心的;人與自然也必須是和睦相處的,而我們小朋友與小朋友之間最應該互幫互助。

二、設計意圖

1、國小1——2年級要認讀生字1600——1800個。同時又要讓學員在起始的閲讀教學中,感受到閲讀課本興趣,因此,本課課堂中,力求落實好10個生字以及5個偏旁的課堂,同時,把認讀字詞放在課文中去理解體會;讓教師在整體的跟讀中,鞏固生字的認讀。力圖很好地表現英語課堂的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結合。

2、充分發揮學生合作學習的'優勢來探討課文,認讀韻母,掌握偏旁。教學設計中,通過使學生“説、認、讀、找、比”等方式,來促使學生的學習興趣。通過指責、討論,來突破“暖和的衣裳”、“綠色的小傘”這兩個閲讀理解的難點。

3、運用想象,延伸課外。國小生是很富想象力的。本課富有趣味,從而設計“假如你是小樹,你會説些什麼?”“爺爺跟小樹之間會説些什麼?”來激活學生的認知,充分利用學生經常生活心得的積累,給小樹加以人物化的想象。本課結束國小音樂教案範文模版,以樹木對我們人類的作用,作為課外的延展,從而促使學生熱愛樹木,珍惜自然的美麗心靈。

三、教學目標

1、認知目標:

(1)認識10個生字,會寫“不、開、四、五”四個字。認識1筆畫“?]”和五個偏旁“父、刂、冫、人、灬”。

(2)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2、情感目標:

(1)培養合作互愛的感情,學會與人共處。

(2)懂得樹木是人類的同事,人人都應愛護花木。

四、教學流程

一、由圖片引發課題

1、貼“小樹”請學生用“小樹”一詞説一句完整的話。

2、貼“爺爺”出示詞語“爺爺”教學生字“爺”(1)比較爺——爸(2)教“父”字頭

3、在兩幅圖中貼上“和”,齊讀課題。你們想編一個爺爺跟小樹之間的故事嗎?

4、出示圖一、二,讓學生説。(什麼時候,誰在幹什麼?)

(1)自由説(2)指名説

看課文是如何寫的。

二、讀通課文

1、自由讀,要求讀準字音,把課本讀正確。

2、同桌互讀,檢查。

5、出示詞語(請學生讀準“和”兩種讀音,以及“不”的變調)爺爺跟樹葉暖和不涼了不熱了

4、齊讀課文。

三、學習生字

1、在短文中找到生字,圈起來,讀讀字音,看看你可記住它嗎?你是如何記住的?

2、四人一組合作

(1)拿出生字卡片互相讀。

(2)説説用哪個方法記住生字

3、教師把生字貼在黑板上,指名上台説説你認識什麼字?是如何記住的?領讀(組詞讀)

4、師隨機出示新部首“刂、冫、人、灬”讓學生認認、讀讀、記記

四、再讀課文

1、四人合作一起讀2、比賽,指名小組讀

五、遊戲“當小小啄木鳥”

1、師在黑板上貼一棵“流着淚”的小樹,告訴學生,小樹上有許多老鼠,讓學生當啄木鳥醫生給小樹捉蟲。

2、學生拿出信封裏的畫,樹上的“小蟲”上都有一個生字或偏旁,讀給同學聽,讀對了,就劃去一條小蟲,看誰捉的小蟲多。

3、最後同學在黑板上貼出“有笑臉”的小樹

篇20: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一、國小語文現代化教學現狀

教育現代化,就是利用教育的理論,然後結合現代信息技術展開教育活動,利用信息技術對教育過程和內容進行設計、開發、利用和管理,從而實現對教育的優化。現在很多多媒體技術不僅可以對文字、數據等一些信息進行處理,還可以對視頻、音頻等多樣化的信息進行處理。多媒體將這些信息結合在一起並進行綜合處理,形成人們想要的樣子。多媒體技術的發展改變了人們對計算機的使用方法,讓計算機成為了國小教育中必不可少的一個成員,讓傳統老式的教育變得多樣化,使教育的面貌煥然一新。在信息技術飛速發展的現在,信息技術作為現代教育的潮流,越來越多地融入到國小語文課堂中來,逐漸代替了以往的傳統教育,展現出了信息技術的優勢。不少國小教師都會利用課件來為學生授課,這些課件的圖像、文字、聲音可以隨意改變,改變成學生喜歡的樣子,向學生展示形式多樣的功能,這些有趣的圖像和好聽的音樂以及一些益智類遊戲都可以讓學生學習的時候更加輕鬆愉悦,讓他們主動學習,積極學習。

二、信息技術的應用

現代多媒體技術的高速發展,將會對人類的學習和信息的傳播造成非常巨大的影響,這也一定會推動教育形式的改革,這些多媒體就是教學發展的表現,也是展開教學活動的必要手段。這些發展給教育提供了非常充分的條件,不論是國小、國中還是更遠的大學,教育的方法和形式都將會產生一系列的變化,從而推動教育的不斷進步。現在有很多地區都已經開始採取這種教學方式,並且還建立了關於這方面的理論,利用以計算機為基礎的信息教育來輔助國小語文教學,不僅可以讓學生掌握計算機技能,還可以讓學生學到應該掌握的國小語文基礎知識。讓學生在現代化教育中,利用多種教學軟件進行學習,完美地將國小語文和信息技術結合。

三、信息技術的特點

信息技術具有技術性,主要是因為它是現代的科學,非常先進,裏面的功能也非常多,這就要求使用者必須要熟練掌握相關操作技能,並且需要具備一定的經驗。信息技術服務的主體是信息,它最主要的一個功能就是提高對信息處理的效率,我們利用最多的也就是信息技術的這一點,它主要是用於管理和處理信息的各種技術,主要是利用計算機和一些通信技術來設計的。比方説現在的人工智能,它就是將信息和人類生活特點完美地結合起來,讓信息處理系統更加的人性化。

四、國小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整合

教育永遠不能脱離一箇中心,那就是要以學科的理論為導向。國小語文學科的多媒體教學設計需要以基礎理論為主導,充分地利用計算機的優勢,發揮設計者的創造性,針對對象的特點來進行設計。教師需要根據以往的教學經驗,在多媒體中展示需要學習的重點、難點,以及這節課的核心內容,在最後還需要對此次課進行總結,讓多媒體軟件在教學中起到有效的輔助作用,讓國小語文教學課堂的效率大幅度提高。國小語文多媒體教學的內容還需要遵守一些基本的要求,首先,要正確地表達語文學科的知識內容,要體現出教師的教育思想,要形成自己的特色,要反映出教學的層次和策略。同時還要解決教學中的重難點,就是“為什麼”“做什麼”“怎麼做”的問題,讓學生明白他們需要學的,明白學習的核心部分和非核心部分。教師還要充分發揮信息技術的靈活特性,體現出因材施教的原則。

五、信息技術在國小語文教學中的作用

(一)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我們如果對一件事沒有興趣,那麼是不會真正用心去做的,學習亦是如此,如果學生對學習沒有興趣,那麼就不會用心去學。對於國小生來説,強烈的求知慾是自主學習的最大動力,在傳統的國小課堂中,教師單一、乏味、一本正經的講解是很難調動學生學習興趣的。所以,教師必須運用一套比較好的教學方法來引導學生學習,達成課堂教學的高效性。為了迅速地引起學生的注意以及激發學生的求知慾望,教師需要將信息技術帶入課堂教學中,多媒體計算機形成的畫面可以給學生強烈的視覺和思維的衝擊,從而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在教學中,教材中的一些內容因為受空間或時間的限制,不能直觀地呈現在學生眼前,國小生在理解起來有些難度,此時利用多媒體設備可以讓一些不可能出現的事物以及現象呈現在學生眼前,將抽象的事物變得直觀,將一些靜態的情景轉化成動態的情景,顯示出事物變化以及發展的過程。這個過程可以給學生提供非常豐富的感知,可以讓學生的思維能力得到提升,也為他們思維的跳躍奠定基礎,達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在國小語文課中,利用現代信息技術可以讓教學過程更加生動活潑,不僅可以培養學生的認知感覺能力,還可以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將學生的學習興趣和求知慾激發到極限。

(二)豐富國小語文課堂信息技術的作用不僅是激發學生的興趣,它還有一個更大的作用,那就是增強學習效果,豐富語文課堂。國小生因為閲歷少的原因,主要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一些生動形象的事物和內容更加感興趣,這就是為什麼小朋友都喜歡看動畫片的原因,因為動畫片都非常直觀,而抽象思維只有在形象思維的基礎上才可以形成。教材中有很多描寫山水的古詩,但是都是以文字的形式來學習,學生感受不到這些文字所刻畫的場景,這時就需要利用信息技術、多媒體來為學生提供形象生動的圖像信息,讓學生看見詩中描述的場景,也為學生對課文的領悟打下了很好的基礎,再結合課堂的朗讀,就可以更好地讓學生理解。老師可以這樣引導學生自主學習課文,不懂的問題提出來然後共同解決。運用信息技術為學生創造自主探索的環境,結合探討的形式,根據不同的學生利用不同的教學方式,尊重學生個性差異,有利於發揮每個學生各自的特長,這也是提高學習效率的一個途徑。

(三)培養學生自主探究能力在現代教學中,信息技術是一種學習工具,也特別適合學生自主探究精神的培養。學生可以利用信息技術獲取信息,然後結合自己的問題,自主探究,最終解決問題,提升自我能力。在這個過程之中,學生利用信息技術,將學科知識、生活常識結合起來,在將課外和課內的知識聯繫起來,通過自己的思考和探索得到問題的最終答案。在這個過程中,他們不僅解決了自己的問題,還學到了解決問題的方法,潛移默化地提升了他們的自主探究能力,有利於學生的全方位發展。這種方法在實際教學中的利用可以是由教師對學生進行引導,讓學生提前想好自己的問題,然後教師指導學生在多媒體上學習,及時指導學生對信息進行篩選、處理。在這種學習環境中,學生自主學習和自主探究的能力完全被教師調動起來,不僅可以擴大學生的知識面,還可以培養他們獲取信息的能力。

六、建立網絡交流平台,實現家長與教師同步

在現代信息如此發達的時代,每個人都有自己的信息技術平台賬號,在平台上面交流信息。在我看來,這個方法在國小教育上面也可以運用,教師可以建立一個信息技術交流平台,讓學生家長加入進來,然後讓家長可以隨時瞭解到學生的學習信息。運用信息技術可以更好地吸引家長參與進來,家長可以通過屏幕看見自己的孩子,瞭解班上組織的活動,體驗到國小課堂的快樂,最重要的是,教師可以將課堂上教給學生的內容展示給家長看,拉近家長與課堂的距離。這種方式,可以讓家長對自己的孩子更加了解,對孩子更加關心。家長可以根據孩子在學校的表現,對孩子進行表揚和批評,優點要加大鼓勵力度,不好的習慣要將它扼止在萌芽中。在網站上開設家長論壇,給家長搭建一個交流的平台,方便家長就教師的一些教育方法進行討論,家長也可以對教師教學中的不足之處進行評價,提出建議。家長之間也可以相互交流教育孩子的方法。信息如此發達,教育中我們不能把學生家長置於課堂之外,而我們就是橋樑,連通學生和家長的心,構建起一個溝通的渠道。在這樣的平台上面,學生也可以相互合作交流,課下可以相互交流學習的方法。當然,在現在的國小語文課堂中,運用信息技術手段不是將大量的信息灌輸進學生的頭腦中,而是要根據學生可以接受的知識量來逐漸教授,真正的教育不在於量的多少,我們關注的是質,所以在利用多媒體教學的時候,一節課的量一定要有一定的把握,要做到適度適量。

七、結語

國小語文教學和信息技術的整合,為我們的國小語文教育帶來了新的教育變革,課堂不再是以往的死板、單一,而是新穎、多樣。信息技術雖然好處多多,但是它也有弊端,現在的學生不少都戴眼鏡,一定程度上是由於長期注視電子屏幕的原因。所以,我們將教學和信息技術相結合的同時也要關心學生的健康問題,要讓他們健康茁壯地成長。

篇21: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自己的花是讓別人看的》是季羨林先生寫的一篇精美雋永的短文,為我們講述了“我”在德國讀書時,發現德國家家户户都把花養在鄰街窗户外,他們的花是讓別人看的。多年後,“我”又回到德國,發現變化很大的德國,“美麗”依舊沒有改變。在奇特的風景裏,抒發了內心真實的感受:“我為人人,人人為我”的崇高境界。

教材向我們展示了一幅幅多姿多彩的異國風情畫卷,語言優美且內容豐富,是一篇供學生細品的好文章。這篇課文篇幅較短,語言親切自然,字裏行間藴含着豐富的人生哲理,不僅能幫助學生積累語言,還帶給孩子美好的情感體驗,更有助於他們建立正確的人生觀。

【設計理念】

在讀通讀順的基礎上,以中心句切入教學,以此貫穿教學。教學時重視學生的閲讀實踐,讓學生通過不同層面、不同方式的“讀”培養語感,積累語言,加深對主題的理解,並提升審美情趣,陶冶情操,努力實現工具性與人文性的統一。

教學目標:

1、正確認讀及理解“花團錦簇、奼紫嫣紅、應接不暇”等詞語。

2、抓住主要內容,瞭解作者所介紹的德國風景與風俗特點;品評重點詞句,感悟“人人為我我為人人”的境界。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積累優美語言,並從中體會藴涵的情感。

教學重點:

朗讀與推敲中讀懂含義深刻的詞句,積累優美語言。

教學難點:

體會文中藴含的哲理和情感,受到啟發與教育。

教學準備:

通過多種途徑(書籍、網絡等)瞭解關於德國風情民俗以及作者季羨林先生的資料,對德國和作者有所瞭解。

利用課件媒體的輔助功能,使學生更直觀地感知課文內容,為品味課文內涵而服務。

教學過程:

談話導入,讀題激趣:

同學們,看老師在黑板上寫一個字。(板書:花)看到這個字,你會想起哪些帶“花”的成語?(預設:百花爭豔、花紅柳綠、春暖花開、花好月圓、繁花似錦……)

一提起“花”,我們總是把它和美麗芬芳聯繫在一起,而在季羨林先生的眼中,它更代表了一個國家、一個民族崇高的精神境界。讓我們跟隨季老,一起走進這愛花的國度,這奇特的民族

篇22: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一,教材分析:

《添”口“歌》是國小語文S版一年級下冊第一單元識字一的最後一篇課文,屬於讀兒歌識字。這首兒歌中,獨體字加上”口字旁“變成合體字,向學生滲透了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特點。兒歌富有韻律,讀起來琅琅上口,能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課後列出會認字,會寫字的示例,並學習新部首”口字旁“。課後練習的第二題”編一編“,可以讓學生仿照兒歌的形式自己來編一編《識字歌》。

二,教學目標:

1,通過拼讀音節讀課文,掌握生字字音,瞭解兒歌內容,能正確,流利的朗讀兒歌。

2,認識12個生字,會寫7個。初步認識形聲字形旁表意,聲旁表音的構字規律。

3,培養學生自主識字的興趣,以及熱愛祖國語言文字的思想感情。

三,重點難點:

重點:

1,能正確通順的朗讀兒歌。

2,識記生字,瞭解生字的意思,並能運用生字組詞説句。

難點:認識形聲字的構字特點。

四,教學準備:

有關課件,生字詞卡等

五,教學過程:

(一)激情導趣,引入新課

1,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了一個禮物。(課件出示:閃光的禮物盒)

2,師:你們想知道是什麼嗎

課件出示:禮物盒打開(出示謎語帶配音)

東南西北四道牆,圍在一起四方方。

你要問它啥意思,鼻子下面嘴一張。

(畫外音:小朋友,你知道我是什麼字嗎)

課件出示;卡通”口“字自述並配音:

我的名字叫小口,今天我來找朋友,

我的朋友在哪裏請你們幫我來認一認。

(設計意圖:教學開始,通過課件出示禮物進行猜謎語活動,創設了一個能把學生領入意境的學習情景,利用兒童的好奇心,好勝心理,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

3,師:你的朋友在這裏。我們先和”口“的老朋友打聲招呼。

出示字卡:門下刀上幾(用開火車的方法讓學生邊讀字邊組詞。)

4,師:誰來試着認一認”口“的新朋友

出示字卡:合欠未(學生試讀並組詞,發音不準的老師糾正。學生齊讀。

師:”口“字和獨體字寶寶交朋友,轉身一變成什麼字有的字你們認識,真了不起。有的字你們不認識,怎麼辦沒關係。它們藏在《添”口“歌》內,讓我們來把它們認一認。今天我們來學習《添”口“歌》。板書課題。

(二)組織遊戲認讀詞語

1,師:同學們可藉助拼音自由朗讀課文,一邊讀,一邊按老師提示來做。

課件出示讀書要求:

(1)用○和△分別畫出本課的會認字和會寫字,反覆拼讀。

(2)同桌之間互相讀,互相糾正讀音。

學生活動,老師巡視,指導。

(設計意圖:憑藉教材中所有文字都有拼音的優勢,藉助學生已掌握的拼音能力進行自主識字,自主學習採用自讀,同桌之間互讀互聽,利用兒童喜歡挑剔和好表現的特點,鼓勵學生積極發現他人在自主學習中的錯誤並及時充當”小老師“正確地讀一讀,提高自主識字效率。)

2,各種遊戲形式檢查學生認讀詞語的情況。

(設計意圖:遊戲的設計把枯燥的識字讀詞變為學生喜聞樂見的活動,既提高了識字效率,又創設了合作交流學習的情境。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和不同的學習需求。)

3,多種方式鞏固生字

指名讀,齊讀,順讀,跳讀,開火車讀等等。

(三)指導朗讀課外延伸

師:這些詞語你們都認識了,你們真行。現在,老師也想聽聽大家讀課文怎麼樣,請大家和我一起來讀《添”口“歌》。

師讀:”門“字添”口“

生齊讀:”問“你早。

……

(1)師生交換讀。

(2)男女對讀。

(3)齊讀課文。

(設計意圖:通過多種形式的讀,學生的讀書積極性被調動起來,為鞏固學生識字提供保障。)

2,師:同學們,生字認準了,課文讀熟了,誰來幫小”口“與黑板上的獨體字手拉手,叫出新字的名字呢。

(讓八位同學上台在八個獨體字的下面寫出帶”口“的新字,寫完後組詞大聲領讀。

師總結:小小口字本領高,千變萬化真奇妙。

要想把字記得牢,我們邊讀邊拍《添”口“歌》。

(老師示範用《拍手歌》的節奏教學生邊讀邊拍《添”口“歌》,最後一句加動作。)

(1)同桌合作邊讀邊拍《添”口“歌》。

師:還有啥字能添”口“,請你們來説説好不好

(讓學生閉上眼睛靜靜地想一想,想好了,可模仿課文的句子説一説。)

(2)學生分別上台寫出自己想好的字。

(3)學生分別領讀自己編好的句子。

(4)全體學生站起來邊拍手打節奏一起表演新編《添”口“歌》

師總結:同學們表演的真好,還有許許多多的獨體字寶寶也能和”口“交朋友,回到家後,開動腦筋想一想,模仿課文也來編一編新《添”口"歌》,按照老師教你的方法把它説唱給爸爸媽媽聽,好嗎

(設計意圖:此環節發散了學生的思維,拓展學生的識字渠道。通過老師將學生説的句子連起來説唱給學生聽,學生的表演激情被老師調動起來。學生模仿老師給極富表現的學生提供了展示的舞台,為他們創設了極大的發展空間。)

(四)總結方法識記生字

生字朋友聽到我們叫出它們的名字,可高興了,讓我們趕忙找到它們,記一下它們的模樣吧。

篇23: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活動目的

1、通過欣賞想像,培養學生的美感。

2、擴展閲讀面,培養學生的語感,提高學生的想像能力、口頭表達能力、理解和運用祖國語言文字的能力等語文綜合素質。

3、感受語言的作用與美妙,激發學生對祖國語言的喜愛之情。

準備工作

蒐集吟詠荷花的詩詞佳句;製作多媒體課件。

活動過程

一、吟詩賞畫,激趣引題。

1、齊背《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課件出示該古詩及與之相關的圖片。)

2、自由對話談感受:詩如何?話怎樣?(想説什麼就説什麼。)

3、引題:荷花出淤泥而不染的高潔,歷來倍受文人墨客的推崇吟詠。今天,我們也一起來“詠荷”。(揭題。)

二、視覺享受,直抒胸臆。

1、視覺欣賞。

(出示有關荷花的風光圖片。)

邊看邊想。看到這麼美的畫面,你想到了什麼?你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提示:假如你是一位詩人,會怎麼做?假如你是一位畫家,會怎麼做?假如你是一位園藝師,會怎麼做……

2、自由抒懷。

三、連詞吟詩,比賽頌荷。

採用小隊對抗賽的形式進行。

1、進行“詠荷—荷花—……歌詠”的詞語接龍,看哪一小隊的速度最快。小隊合作,把結果寫在題板上。(如“詠荷—荷花—花言巧語—語重心長—長話短説—説三道四—四面楚歌—歌詠”;“詠荷—荷花—花兒—兒歌—歌詠”;“詠荷—荷花—花枝招展—展出—出山—山歌—歌詠”……)按各組完成的速度快慢,分別給100分、80分、60分、40分。

2、每小隊輪流説吟頌荷花的詩詞佳句,在相同時間內,看哪個小隊説得多。(如: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頭。”“荷葉羅裙一色裁,芙蓉向臉兩邊開。”“荷花的可貴就在於出淤泥而不染。”……)説出一句加10分。

四、選擇學習,合作探究。

1、課件出示描寫荷花的詩詞散文。

課件出示《採蓮曲》、《小池》、《如夢令》、《清貧樂》、《山居秋暝》、《池上》、《荷塘月色》、《愛蓮説》。以四人小組為單位,每組自由選擇一篇進行學習,並做學習摘記。

(1)討論該怎樣學。教師引導小結學習方法:朗讀;理解;摘記;背誦;仿寫……

(2)自學。組長分工,全組成員進行合作探究,教師巡視指導。

2、反饋交流評議。(重點:朗誦原文;仿寫吟詠。)

五、自我小結,引申激趣。

1、自由説説這節課自己最大的收穫。

2、引入有關荷花的知識卡片。(課件出示。)

告訴學生老師設計本次活動的靈感來源(暑期見滿池荷花,輕吟《曉出淨慈寺送林子方》偶得),希望學生對感興趣的知識深入學習研究,多做摘記或知識卡片。

3、齊吟《採蓮曲》、《小池》、《如夢令》。

篇24: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讀好大禹治水雖然吃盡千山萬苦,卻仍意志頑強的語氣。

2.理解課文內容,感悟洪水的兇猛,瞭解大禹是一位為民造福的大英雄。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特別是第

二、三自然段。 教學難點:

通過大禹三過家門而不入感受到他無私奉獻的精神,感受大禹為人民謀利益的感人形象。

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題,複習詞語

1、小朋友們,這一節課我們繼續學習《大禹治水》,齊讀課題。

2、這些詞語你還認識嗎?

洪水 淹沒 無家可歸 治理 挖通 千辛萬苦 制服 英雄 代代相傳

5、你能用上其中幾個詞語説説課文講了生一個什麼故事嗎?(大禹決心治理洪水,最後終於制服了洪水。)

過渡:説得多有條理!大禹治理的是什麼樣的洪水呢?快讀讀第一自然段吧。

二、創設情境,讀書入境 學習第一自然段

1.讀完了嗎?在這段話中,你認為哪些詞最能看出洪水的兇猛?把它們圈出來。 2.出示句子:很久很久以前,滔滔的洪水淹沒了農田,衝倒了房屋,害得老百姓無家可歸。

(1) 哪些詞語寫出了洪水來勢兇猛?(滔滔 淹沒 衝倒 ) (2)抓住這些詞語,你能讀出洪水的兇猛嗎?

(3)這滔滔的洪水什麼樣?想看看嗎?(播放視頻)學生觀看當時洪水氾濫的情景。 兇猛的洪水給人們帶來了巨大的災難。

淹沒了農田,人們將—— 衝到了房屋,人們將—— 誰再來讀讀?

3.多麼悲慘呀!誰再來讀讀?

過渡:這一切禹是看在眼裏,急在心中,所以——

三、品讀文字,精讀感悟 學習第二自然段

板塊一 體會“治水”決心 出示:禹下決心要治理洪水。

1.指名讀。是啊,洪水摧毀了家園,害慘了百姓,真該治一治它!板書:治理 ? 2.誰願意做禹,再把決心表一表?(決心還不夠堅定!決心很大) 3.咱們一起來表表決心。(齊讀,讀好“下決心”) 過渡:禹這樣想的,又是怎樣做呢?請同學們自己讀讀第二小節,邊讀邊畫出禹做了哪些事情? 禹先做了什麼?後做了什麼?誰來讀讀你畫的句子? 板塊二 感受“治水”艱辛

誰讀讀他先做的事:出示: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察看水流和地形。

1.同學們,禹先要要察看水流和地形,這其中的每一座山都要一一爬過,這其中的每一河都要一條條趟過,這就叫走遍了——“千山萬水”引讀。

2.看圖。大家看,這兒近處,遠處都是大大小小的山,山與山之間還有無數條河,大禹都要一一走遍,一路上非常辛苦。用文中的詞就是—“千辛萬苦”

3.誰再來讀讀這句話?

4猜想一下:禹一路上會吃哪些苦?遇到哪些困難呢?(投影出示情境)

5.師補充介紹: 據説禹為了尋找治水的好辦法,他的腳跟泡爛了,腳上的皮磨破了,汗毛都磨光了。這麼多的苦都嚐遍了就叫做吃盡了——“千辛萬苦”

6.我們一起再來讀這句話。你讀出了一個怎樣的大禹?(????) 7.僅僅查看水流和地形就如此艱辛,更大的辛苦還在後面,誰來讀讀禹又做了哪些事情?

板塊三 感知“治水”之智

隨學生讀出示: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了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 1.這裏有有兩個帶數字的詞,分別是——(齊答)九條、九座 老師告訴你們,這裏的“九”並不是剛好九個,而是很多很多的意思

那麼挖通九條大河就是——挖通了很多很多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就是劈開了——很多很多座大山呀!

3.沒有挖土機挖河,沒有炸藥炸山,閉上眼睛你彷彿看到大禹勞動時怎麼幹的? 多不容易呀!能把這句話讀好嗎? 生有感情地練讀。

4.讀到這兒,老師不由得想起了禹的父親鯀(gǔn),他治了9年的洪水,採用的是堵的方法,治水沒有成功。禹吸取了父親的教訓,這種引導洪水流入大海的方法叫——疏,治水最後取得成功,從這裏你能看出禹是一個怎樣的人?(聰明,愛動腦筋、肯吃苦、有智慧)

5.是呀,那咱們把第二小節連起來,再來感受禹治水的艱辛和智慧。 過渡:禹治水13年中,發生了許多動人的故事,課文第三自然段就有一個,請小朋友讀一讀,然後請讀得認真的小朋友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四、咀嚼數字,境中悟情 自由朗讀第三自然段

1.大家讀得很投入。 誰給大家講講這個故事?

2.故事聽完了,老師要來考考你們,看誰剛才讀得最用心!你會填嗎? 3.出示:禹在外治水( )年,曾經( )次路過自己的家門,但他( )次也沒有進去看一看。禹的兒子( )多歲了,還不知道父親是個什麼樣子。

(1)仔細看填入的詞語,你有什麼新發現嗎?(都是數字) (2)你們知道13年有多長時間嗎?四千七百多天哪!如果你是七週歲的禹的兒子,那意味着你還有六年看不到爸爸!你能讀出時間的漫長嗎? 5.禹真的不想妻子和兒子嗎?那為什麼到家門口也不進門去看看?誰代表大禹説句話?

6……

7.是的,禹舍小家顧大家,一心為民造福,真是——大公無私 後來人們就把這個故事叫作——出示:“三過家門而不入”(齊説)

五、深悟文本,提升形象

1.天下無難事,只要肯攀登。十三年啦,禹一心一意撲在治水的工作上,終於“洪水被制服了”,看圖,看——洪水像聽話的孩子,在各條河道里乖乖地流向大海,不再淹沒農田,不再衝倒房屋,老百姓呢?看圖(讀“安定的日子”。)

2.讓我們懷着對大禹的感激之情,一起讀讀最後一段。

3.老百姓過上了安定的日子,你覺得這還是什麼樣的日子呀?(幸福、快樂、安居樂業)

4.假如你是老百姓,你想對禹説些什麼? 5.是的,所以呀,大家非常感激大禹,從此——大禹的名字代代相傳。

6.為了紀念他,人們還為他塑了像,你能代表當時的百姓表達一下對大禹的感激之情嗎?

在中國古代神話傳説中,像大禹這樣的偉大英雄多得數不請,有:開天的盤古,補天的女媧,嘗藥的神農,射日的后羿??課後,我們多讀讀這些故事,不知不覺,我們身上也會感染他們的優秀品質,也許有一天,你的名字也將代代相傳。

教學反思:

教學本文,我緊扣“治水”,瞻前顧後,逐步深入在教學第一自然段時,播放洪水課件,讓學生體會洪水之大。主要引導學生抓住“滔滔”、“淹沒、衝倒”、“無家可歸”等詞來體會百姓的生活困苦,從而明確大禹治水的意義與迫切。

在教學大禹治理洪水的過程中,主要引導學生抓住重點詞句:“他吃盡了千辛萬苦,走遍了千山萬水,仔細地查看水流和地形。他帶領老百姓挖通了九條大河,劈開九座大山,引導洪水流入了大海。”説明大禹為治水付出了艱苦的勞動,以及治水工程的浩大。這是全文的關鍵句,在教學中我緊緊抓住“走遍、察看、挖河、劈山引水入海”等關鍵詞讓學生反覆朗讀體會,指導學生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到“千”和“萬”以及“九”在這裏都表示很多很多的意思,從而讓學生感悟到禹治水的不容易。再請孩子們想象大禹帶領百姓在開河劈山的過程中遇到了哪些困難。通過想象大禹不怕吃苦,百折不撓的形象也深深的印在了學生的腦海中。

禹在治理洪水的過程中,發生了很多感人的故事,“三過家門而不入”是其中最廣為流傳的一個。讓學生朗讀第三自然段,並圈出其中的數字,再結合插圖,讓學生想想從“13年、三次、一次、十多歲”這些詞中感受到大禹大公無私,一心為民的形象。

課文教完了,反思自己的教學,我深有感觸。我想,自己的教學水平,教學設計及思路,還需要我不斷努力和改進的。

篇25: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目標

1、閲讀教材中提供的材料,讀懂各部分的內容。

過程與方法目標

1、學習查閲資料的方法,並通過查閲資料拓展閲讀更多的相關內容。

情感、態度 價值觀目標

1、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冷靜地思考問題,積極地付諸行動。

重點 學會樂觀地面對生活,冷靜地思考問題,積極地付諸行動。

難點 培養查閲資料,並整理,歸納,提煉重點的能力。

教學環節與預設

課前準備:學生蒐集有關樂觀面對生活的小故事

一 、回顧導入。

同學們,走進“生活哲理”這個單元,我們學習了五篇課文,其中哪一篇給你印象最深?

(圍繞五篇課文,師生展開交流。)

是啊,對待生活我們一定要有樂觀的心態。本次“閲讀連接”圍繞“學會樂觀”設計了幾個小故事,請同學們自瀆課文。

二、初讀課文,談感受。

1、小組閲讀,同學互相糾錯。

2、交流感受。

三、再讀故事,思考交流。

教師根據每一部分的閲讀內容引導學生去感受樂觀的心態。可設計一些小話題,如:“文中哪些地方讓你感受最深?為什麼?”讓學生帶着問題去閲讀,讀過之後交流與討論,發表自己的看法,提升認識。然後再回到語言文字去讀。

預設

1、學會樂觀:對於悲觀消極和樂觀積極你怎麼看?

2、學會説“太好了”。一個樂觀的人,會對周圍的世界和發生在自己身上的事情,有一個積極的認識和體驗,要樂觀地面對生活。

3、學會想“雖然……但是……”。思考問題不僅要冷靜,而且要面向未來,要有合理的建議,提醒和準備。

4、學會“行動起來”。有了樂觀的態度,看到了希望,還要積極行動起來,否則光樂觀是沒有意義的。

小結:樂觀能給人帶來快樂、智慧、勇氣和希望,樂觀會讓人看到不幸中的萬幸,可以使不利變為有利。

四、拓展

1、學生從查閲的故事中選擇相關的內容在全班進行交流。

2、學習了今天的內容,你想怎樣樂觀地面對生活,並有哪些實際行動,記在自己的小本本上。

板書設計

學會説“太好了”

學會樂觀 學會想“雖然……但是……”

學會“行動起來”

篇26:國小語文教學設計

教材分析:

本文是一篇記事的文章,通過講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見一羣孩子在捉蜻蜓,就因勢利導,教育孩子懂得蜻蜓是人類的朋友,並放飛蜻蜓的故事,教育學生要愛護有益的動物,激發學生探求有關動物的科學知識的興趣。

課文層次清楚,語言簡潔,通過人物具體明白的對話,推進故事的發展,引起學生的閲讀的興趣,從中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受到教育,並體會到老一輩教育家陶行知先生對下一輩的關心愛護和諄諄教導。

“捉蜻蜓”——“識蜻蜓”——“放飛蜻蜓”,這三部分環環緊扣,前後關聯,形成一個完整的統一體。

本文教學,教師要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品味語言文字,通過角色朗讀等形式,練習讀好人物的對話,從而激起對蜻蜓極其他動物植物的有關知識的求知慾,並領略老一輩教育家的風範。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2、學會本課9個生字,兩條綠線內的7個字只識不寫。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

3、憑藉對課文內容的朗讀感悟,瞭解有關蜻蜓的科學知識,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1、引導學生反覆閲讀品味語言文字,練習讀好人物的對話。

2、懂得蜻蜓是人類的好朋友,激發學生保護有益動物的情感。

教學時間: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扣題質疑,理清脈絡,學習生字新詞。

一、揭示課題:

1、指讀以下詞語:放飛理想、放飛青春、放飛心情

2、理解“放飛”:縱放出去,任其高飛。

3、今天我們學習的課文,題目是:

放飛蜻蜓(板書課題)讀題

4、讀了課題,你有什麼想法?

(蜻蜓的曾經不自由是怎麼造成的?為什麼要“放飛”?誰放飛?怎麼放的?……)

二、初讀課文:

1、帶着心中的疑問聽老師讀課文。

2、自讀課文:

A、一讀注意編寫小節,畫出生字詞語。

B、二讀聯繫上下文或者查字典,理解課文中的詞語的意思,有不懂的可以四人小組討論。

C、三讀注意把每個詞語句子讀正確讀流利,然後思考用自己的話説説本文的大意。

3、讀後交流:

A、讀準字音:蜻蜓陶行知慈愛撫摸孑孓複雜

B、理解:

慈愛:慈祥。

孑孓:蚊子的幼蟲。

口吻:口氣。

D、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

4、再讀課文,按照以上“捉蜻蜓——談蜻蜓——放蜻蜓‘的順序給課文分段。

5、分小節指名朗讀課文,涉機糾正讀音。

三、學習生字:

1、學生帶讀生字,注意“搶、蠅”後鼻音。

2、分組互相學習生字,識記字形。

3、交流,辨析:

搶——槍蠅——繩紋——蚊

鈎——構餓——我夏——復

4、指導書寫

5、描紅習字

四、佈置作業:

1、完成《習字冊》。

2、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指導學生讀文入境,探究自悟,從中得到啟迪。

一、複習導入:

1、檢查本課字詞的掌握情況。

2、介紹陶行知其人。

二、讀文入境,探究自悟:

第一段:

1、指名讀

2、是一個孩子在捉蜻蜓嗎?

第三段:

1、指名讀

2、這羣孩子捉了幾隻蜻蜓?

、3、這隻蜻蜓當時在誰的手裏?

4、只是翠貞一個孩子同意放飛蜻蜓嗎?

“紛紛”一詞可以看出,是所有的孩子都同意放飛蜻蜓。

5、個別讀孩子們的話。

這裏有兩個“放了它”,你從中感覺到了什麼?(快快放飛蜻蜓,迫不及待地放飛蜻蜓的心情。)

讀出這種心情來!

課文重點段:

1、翠貞他們一羣孩子好不容易才捉到一隻蜻蜓,為什麼最後大家都迫不及待地要把它放掉呢?

(在課題下的“放飛”二字下加着重記號!)

2、陶行知先生究竟是怎樣和這羣孩子談有關蜻蜓的呢?

用自己喜歡的方式將二到十小節多讀幾遍,想想:如果你就是這羣孩子中的一員,在和陶行知先生一起談了有關蜻蜓的事情後,你會很自覺自願地將捉到的蜻蜓放飛掉嗎?説説原因。(要找出課文中有關能説清楚自己樂意放飛蜻蜓的理由。)

3、指導學生課堂討論,引領他們自己思考、同桌商量、四人組討論,用自己習慣的方式解決老師提出的問題。

4、課堂討論:為什麼你也同意放飛蜻蜓?

A、從蜻蜓本身講:它是益蟲,吃蒼蠅、蚊子、水裏的孑孓。

它是一種有趣的昆蟲,尾巴可以掌握方向,保持平衡,餓極時自己吃自己的尾巴,而且眼睛大,看得清四面八方……

B、從陶行知先生教育孩子的方式方法講:

與孩子説話態度和藹可親,不擺架子,方法巧妙。

(1)“慈愛地撫摸着翠貞的小辮子”?*斫狻按勸保寤崽招兄壬勸⒆印?

(2)談話不是指責,而是問翠貞蜻蜓吃什麼入手。

(3)從孩子“七嘴八舌搶着説”看出孩子和陶行知先生是朋友——涉機理解什麼情況是“七嘴八舌搶着説”,可以讓學生表演“七嘴八舌”搶着説“吃草”、“吃樹頁”、“吃泥土”的樣子。

(4)陶行知“拉着孩子坐在田埂上”。表揚翠貞説得對……

(5)陶行知先生用商量的口吻問大家:“把它放了好不好?”——涉機理解什麼是“口吻”?,表演以商量的口吻説:“把它放了,好不好?

C、陶行知先生知識豐富,説的是孩子們都不知道的新道理,新知識,所以孩子覺得新鮮有趣。

5、這樣一個知識豐富,和藹可親的先生,講得孩子們心服口服,所以答應把蜻蜓放飛。我們練習一下談們的對話,注意把握人物的特徵。

6、指導同桌練習全班展示

三、歸納總結

1、為什麼這羣孩子在和陶行知先生談了蜻蜓以後,回自覺自願地把蜻蜓放飛?把前面大家討論的做個歸納。

2、聽了他們的理由,我們真的也想把這隻蜻蜓放飛,一起讀一讀“放了它,放了它,讓它回家去!”讀出大家一同的願望。

四、佈置作業

1、抄寫詞語

2、查找資料:蜻蜓餓極時會吃自己的尾巴。

9、國小(語文)三年級下冊(第六冊):《和時間賽跑》教案

一、學習目標:

1.學會10個生字,正確讀寫“憂傷、哀痛、持續、安慰、日月如梭、狂奔、受益無窮、假若”等詞語。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內容,體會時間的意義,形成珍惜時間的價值觀念和情感態度。

3.聯繫上下文和生活經驗,理解重點詞句的意思。

4.蒐集、積累有關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

二、學習重、難點:

重點:課文啟示人們:雖然“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但是“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使學生從學習中獲得這一啟示,引導學生對這一問題有所感悟,是本文學習的重點。

難點:由於時間觀念比較抽象,國小生的時間觀念比較模糊。因此,要感受珍惜時間的意義,是本文學習的難點。

三、教學準備:

教師:重點語句和珍惜時間名人名言的幻燈片

學生:收集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身邊珍惜時間的人物和事例。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談話引入:

師:(自編謎語)同學們,你們喜歡謎語嗎?有哪些謎語?説來讓大家猜猜?老師自己編了一個謎語,你們想聽嗎?聽好——什麼東西有的人覺得充裕?有的人總覺得不夠用?什麼東西你珍惜它,就會給你帶來財富?什麼東西你浪費了它,也就等於浪費了自己的生命?

(生説自己的見解,師引到時間上)

師:同學們,對時間,你有什麼看法呢?

(生自由表達,説出自己對時間的看法。)

師:同學們,時間是摸不着,也看不到的,但又是時時存在的,並且一去不復返的,有個人,在他外祖母去世的時候,和我們想法一樣,認為時間一天天過去,是很可悲的事情,可是後來,他卻又同時間賽跑(板書課題)。你想知道這是怎麼回事嗎?

一、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師:請同學們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課文,把字音讀準,把句子讀通順。可以把你喜歡的內容多讀幾遍。

(生讀書,時間要充裕,使每個學生都能讀完)

師:(檢查讀書,瞭解讀書情況)誰來讀自己喜歡的內容?

師:剛才讀了課文,課文主要寫了什麼內容?誰來告訴大家呢?

(生説,互相補充,教師相機指導。)

二、再次讀書,質疑問難

師:同學們讀書很認真,瞭解了課文大意。我們知道,學貴有疑,讀了這篇課文,你能提出哪些問題呢?要想提出有價值的問題,就得認真讀書呀。

(生再次認真讀書,注意發現問題,教師巡視指導)

師:誰來説説自己的問題?你覺得哪寫句子不好理解呢?

(生髮言,師生共同補充)

三、三讀課文,重點探究

師:同學們提出的問題可真好,正是老師想提出的問題呢。那這些問題怎麼解決呢?靠老師嗎?對,得靠我們認真讀書。請你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認真讀一讀,看能不能解決一些問題。

(生讀書,教師與學生個別交談)

師:誰來讀讀自己最喜歡的句子?你覺得應該怎麼讀呢?讀了這些內容,你有什麼想法呢?

(學生讀書,談感受。師生共評,指導學生讀出自己的感受。)

四、一句化總結:這節課,你讀了這篇課文,最深的感受是什麼?請你用一句話寫出來。(學生寫,教師巡視,寫完的站起來念給大家聽。)

五、佈置作業:

1、熟讀課文,選擇自己喜歡的內容背誦。

2、收集珍惜時間的名人名言。

第二課時

一、回憶複習

師:這節課,我們繼續和時間賽跑,我們看看,哪些人跑在了時間的前面好嗎?先看看你昨天和時間賽跑的結果把。

1、通過上節課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學生暢所欲言)

2、你記住了哪些生字詞和優美的語句呢?(把生字詞寫在練習本上)

二、學生選擇,深入探究

師:請你找出認為難理解的語句,和大家一起研究好嗎?

(生讀書,畫出自己認為含義深刻和難理解的語句,可以在旁邊寫上自己的看法。)

師:請你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你的看法。

(小組交流後,各組選出本組的語句,在班上交流。主要是針對含義深刻的句子和難理解的句子如:光陰似箭,日月如梭”,“所有時間裏的事物,都永遠不會回來了”,“假如你一直和時間賽跑,你就可以成功”,展開討論,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體驗談看法,談感受。)

三、延伸,深化中心

師:同學們,我們理解了含義深刻的句子,你覺得本文的作者寫這篇文章的目的是什麼呢?他想告訴我們什麼呢?今天,你又讀了課文,又有怎樣的感受呢?

(生説,師生補充)

師:時間如流水,一去不復返,我們也要和時間賽跑。咱們身邊,有哪些同學和時間賽跑,跑在了時間的前面呢?

珍惜時間的名言可多了,你收集了哪些呢?老師也收集了一些,咱們一起看看,讀一讀吧。(出示幻燈)

最後,讓我們也來寫名言怎樣?請你把自己珍惜時間的想法,自己的感受用一句話寫下來吧。

(生寫,師巡視,指導,寫完的先念)

師總結:雖然時間一去不回頭,但我們和時間賽跑,一定會成功!

四、作業

寫讀後感或者寫自己親身經歷的這樣的事情。

【教學反思】

三年級語文課本中《和時間賽跑》一課是一篇很感人的文章,由疼愛自己的外祖母去世引起的悲痛讓人心憐,由此明白的生命的意義更是讓人折服,進而得出要與時間賽跑也是順理成章的。

但三年級的學生大都沒有如此經歷,要理解起這些內容就有些遠了。課上同學們繪聲繪色地讀課文,通過討論解決了很多自己提出來的問題,最後學生也説出了很多珍惜時間的名言、諺語,如“一寸光陰一寸金,寸今難買寸光陰”、“花有重開日,人無兩度春”……課文知識目標突破的很好,可我總覺得對“珍惜時間”這一情感目標突破的不很徹底。從學生不以為然的表情裏我總覺得“時間”在他們的眼裏還沒意識到有多重要。在課文將要結束時,我興致勃勃地與他們算起了“帳”:每天有24小時,睡覺大概用去10小時,上課約用去5小時,各種作業差不多也要用去1小時,吃飯要用2小時,那大概還剩6小時,去哪裏了?同學們也紛紛驚異:是啊,那6小時幹什麼了?比上課還要多的6小時上哪去了?

我見同學們的興趣來了,便又做了個實驗:我計時間,看同學們一分鐘能讀多少字。結果出來了,同學們大都能讀三百字左右。接着我們算了算:一小時我們可以讀一萬八千字,6小時呢?近10萬字!大家瞪大了眼睛,顯出驚訝的神情。!

雖然我沒再説什麼,但在同學們的眼中,我看出了震驚,看到了決心。課下同學們在日記裏,有的為以往浪費時間而後悔不已;有的談了時間的寶貴,並決心珍惜時間;也有的定下了學習計劃。看着這些發自內心的語句,我知道,學生們懂得了要珍惜時間,因為他們從自己出發,在內心深處理解了時間的寶貴。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sheji/vko36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