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學心得體會 >

愛生事例敍事

愛生事例敍事

南師大高謙民教授曾在他的《做學生的“精神關懷者”》報告中指出:“教育就是一種心靈的喚醒。教師對學生的‘精神關懷’就是對學生心靈深處真、善、美的喚醒。”

愛生事例敍事

的確如此,教育的對象是鮮活的生命,是學生五彩斑斕的心靈。人的心靈是微妙的、精緻的,教育者就要用心去“讀”學生的心靈,用心去關愛學生的心靈。挖掘出他們身上閃光的優點,以他們的優點去促進他們更優秀。

故事一:姑娘,你真棒!

班上有個女生叫楊依然,眉清目秀,温文爾雅,寫的一手漂亮的字,繪畫栩栩如生,寫作能力比較強,已有兩篇習作在《現代快報》上發表。可如此優秀的女孩,性格卻非常內向。平時不是沉默寡言,就是低聲細語。課上幾乎從不舉手,老師和她交談幾句,她緊張得低着頭,紅着臉,聲音低得堪比蚊子叫。面對這樣的情況,我覺得有些納悶。

經瞭解,楊依然同學的父母是離異的,這應該也是造成孩子內向的一大原因。對於這樣單親家庭的孩子,作為班主任只有給予她更多的幫助、關愛、鼓勵,讓她感受到集體的温暖,感受到集體中自我價值的存在感,才能慢慢地打開她的心扉,由膽小內向、怕羞變得開朗自信、大方起來。為此,我從這孩子自身的特長出發,給她提供各種表現自己才華的機會。

四年級開學初的暑假生活交流會上,讓她走上講台,給大家展示她親手繪製編輯的成長手冊。雖然她站在講台上非常害羞,介紹的聲音也只有她聽得見,但是同學們一點都不介意,都被她惟妙惟肖的畫作給深深吸引了,個個都讚歎不已,紛紛評價説這樣的成長手冊才最有意義,含金量最高。最後,大家以超高的投票數推薦她為假日成長之星。

去年報體育選修課時,我鼓勵她去體驗抖空竹這項中國傳統健身技能,她也欣然答應了。當在秋季運動會開幕式上,看到她也能大膽地當着全校師生的面,表演抖空竹,我心裏格外開心。其實,我就是希望她能走出教室,和更多的孩子去接觸、交流,讓她在這樣的體驗、鍛鍊過程中,慢慢變得自信開朗些。

後來,由於她用餐表現非常好,在各桌同學推薦出來的候選人當中,我就選她為班級用餐文明之星。看着她站在升旗台前,手捧着獎狀,我想她內心深處肯定洋溢着無比的喜悦和自豪感吧!

前不久,我把她一連幾天寫得非常認真的家作展示在班級羣,讓所有家長和孩子都好好欣賞、學習,感受她的努力、認真,並以她為榜樣,也好好端正自己的作業態度。

不知不覺中,我看到楊依然同學臉上的笑容越來越多了,整個人的精神狀態也明顯自信開朗了許多。雖然,課上發言仍沒有她踴躍的身影,但是我知道她肯定在認真聽,有時我們也不必過於強求這類性格的孩子一下子能變得多麼侃侃而談。我相信,在今後的日子裏,她會表現得更加出色!

故事二:孩子,你能行!

以前,我班上有這麼一位男同學,上課愛講話,搞小動作,不喜歡聽課和做作業。每次他擾亂課堂時,我就讓他站着。久而久之,他變了,上課不再講話,也不搞小動作了,但他還是不聽課。這時我才感覺到,他在用一種無聲來對我表示抗議。我開始審視自己的所作所為,認識到自己以前的行為是不是錯了?我為什麼要吝嗇自己的愛?為什麼不能用自己的愛去轉變一個學困生呢?

我開始改變自己的教育方法。每次上課,我都很注意他,在他偶爾抬頭看我的時候,我以柔和、信任的目光注視他,表示老師在乎他;提問到較簡單的問題的時候,我會有意無意地點他回答,哪怕是別的同學提醒才回答上的,我也給予及時的表揚;做作業的時候,我總是走到他的桌子旁邊,輕聲地提醒他,拿作業本出來,該做練習了。他拿出作業本後,我交代他翻到多少頁,並説:“好好看一下書,這些題目你都能做出來的。”等他做出來後,我又走到他旁邊,幫他看是否正確,不對的地方我指出來,讓他更正。慢慢的,我發現他做小動作的時間越來越少。每當我用目光掃視全班的時候,總不時地看到他注視黑板的目光,透出渴求知識的願望。作業也做得越來越好,字跡也逐漸工整起來。看到他的進步,我在班上點名表揚了他,還讓班上其他的學困生向他學習,他害羞地低下了頭。

一天,我又把他找到辦公室,問他:“這段時間你進步很大,能告訴我你有何感想嗎?”他低着頭説到:“都是老師你,處處關心我,幫助我,不學好我覺得對不住你。”我認真對他説:“老師只是儘自己的本份,學不學好是看你自己的選擇。記住,學習不是為老師,而是為你自己,所以你沒有對不起我的。”經過這次談話,我感覺我們的距離拉近了很多。此後的上課他很認真,課後見到我,總是非常熱情地向我問好。在期末考試中,他考到了八十多分,這是他從來沒有過的好成績,我也為他感到高興,一種自豪感和榮譽感油然而生,因為轉變一個學困生與培養一個優等生一樣光榮。

教育,是一種心靈的喚醒,是一種含蓄的心靈晤談。在教育教學活動中,每個學生的心靈都是有待陽光照耀、雨露滋養的花蕾,我們教師應該用自己的一片真心和深情,以良好的師德面貌使學生獲得健康成長,獲得快樂發展。

標籤: 事例 敍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xuexinde/wyke88.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