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美術教案【新版多篇】

美術教案【新版多篇】

美術教案【新版多篇】

美術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初步學習點、線的基本知識。

2.採用聆聽雨聲、觸摸雨水等形式,結合表演、欣賞、述説等做法,讓學生運用不同的情感體驗來表達下雨的感受(包括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感受),從而培養學生的觀察力和想象力,以及對點、線、色彩的表現能力。

3.通過引導學生對秋天小雨的觀察、回憶、思考、想象與討論,使學生感受秋雨的美,進一步培養學生對美麗的大自然的熱愛。教學重點:運用點、線及色彩表現下雨的情景。

教學難點:

學習雨中與雨前、雨後不同天氣變化的表現方法。課時安排:2課時

小雨沙沙第一課

課前準備:

學生:油畫棒、彩色水筆和畫紙等常規用具;分成4至6人的小組,選好小組長

教師:課件:錄像《小雨沙沙》、範作、噴水壺等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表達感受。

1.出示課件:錄像《小雨沙沙》。教師讓學生結合自己的生活實際,説説對錄像的感受。

2.教師用水壺灑水,詢問學生聽到什麼,並讓學生表述聽到的感受。3.教師小結聽到的聲音:沙沙、刷刷、滴滴答答……二、引導欣賞,加強體驗。

1.出示課件:作品欣賞。結合書本的作品和教師提供的作品,讓學生欣賞(欣賞可以用從整體到局部,再到整體的方法,結合點、線和色彩)。

2.讓幾名學生説説欣賞後的感受,教師小結。3.揭示課題:《小雨沙沙》。三、傳授方法,激發創意。

1.提問:怎樣表現小雨點?除了這些方法還有其他的方法嗎?2.學生上台演畫小雨,教師講述並補充。3.提問:怎樣畫中雨、大雨和暴雨的雨點呢?4.在畫中人物、動物和景物的特點是什麼?四、佈置作業,表現感受。

1.提出作業的主題:記憶中的秋天小雨。

2.出示課件,提供創作的建議:畫出自己對秋天小雨的感受,儘量做到與眾不同,可以互相討論畫法。

3.學生創作,教師巡視指導。五、展示作品,學習評價。1.小組內展示作業,互評作業。2.選出典型作業,全班評,教師小結。

3.提供評價建議:①作品是否表現自己的感受;②作品是否有創意,與眾不同;③作品的點、線和色彩的表現是否統一等。

六、提供課題,研究拓展。教學反思:

小雨沙沙第二課時

課前準備:

學生:美術課常規的作畫工具

教師:錄音《雨中情》、範作、不同雨景(有暴雨、大雨、中雨和小雨的情景)的錄像教學過程:

一、運用情景,啟發思維。

1.出示課件:下小雨、中雨、大雨和暴雨的情景。2.思考:怎樣表演你在不同雨景中的感受?二、結合課件,述説感受。

1.讓學生談談自己對小雨、中雨、大雨、暴雨的感受。2.小組評,教師評。三、講述故事,結合表演。

1.讓學生説説雨中的故事(可結合表演的形式)。2.小組評價,教師總結。四、佈置作業,表現雨境。

1.出示課件:讓學生欣賞教師提供的照片或範作等。

2.提供作業構思建議:①主題:在雨中。②思路:可以表現自己或別人在不同雨景中的情景;也可以表現對雨中不同情景的感受;還可以表現動物、植物在雨中的情景;自由地想象對雨中情景的感受。③注意:運用不同點、線和色彩,畫出雨的不同變化,把自己的感受表現在畫面上,有興趣的同學可以在畫的反面寫上説明,創作時要求小組成員互相合作。

五、作業欣賞,開拓思維。

美術教案 篇二

課題

誰畫的魚最大

學習領域

造型表現

課時

教學

目標

審美領域:初步感受自然界中的形象與藝術作品中的形象兩者之間的關係,知道大小是在對比中產生的。

技能領域:能大膽的作畫,充滿畫面,畫一條大魚。

情感領域:培養學生對美術學習的興趣和熱愛自然的情感。

課前準備

學生準備:

彩筆、油畫棒

教師準備:

電腦、課件、相關資料

教學重點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魚的形狀和特徵,運用所學的知識畫一條漂亮的並充滿畫面的大魚。

教學難點

自然界中的魚與美術作品中的魚的區別,如何突出特徵把魚畫大。

教學過程

(一)猜謎引入,激發興趣:

教師:同學們,今天老師給你們介紹一位朋友,它是我們人類的好夥伴,你們想知道他是誰嗎?(想)好,現在,就請你們仔細聽謎語, 邊聽邊想,聽完了以後再回答問題。

從不離水,搖頭擺尾。 鱗光閃閃,滿身珠翠

2、你真聰明!你怎麼猜出來是魚呢?

3、出示課題:《誰畫的魚最大》

(二)欣賞:美麗的海洋世界

1、教師:同學們,就讓我們跟隨小魚珊珊一起到美麗的海底世界去看一看吧。大家看的時候一定要仔細,想想你看到了什麼?看了以後有什麼感受?

(放課件:欣賞海底世界錄像)

學生:看到了各種各樣的魚:

看完了以後感覺非常美,也想到海底世界像小魚一樣玩一玩。

教師總結:大家説的非常好,魚是我們人類的好朋友,大海是它的家,讓我們每個同學愛護魚類的同時,也愛護它的家。

2、教師:魚之所以能在水裏自由自在的遊玩,就因為它有着特殊的身體,下面就讓我們認識一下。

(1)學生説,教師通過課件演示魚身體的各部位的特點。

(2)認識不同形狀的魚的特點。〈課件演示〉

教師小結:魚的形狀真是千奇百怪啊。(教師通過課件演示魚身體的各部位的特點。)

(三)比較:認識大小

1、教師:同學們,老師從大海的深處請來了兩條魚,你們看,它們是什麼形狀?有什麼不同?(學生:一大一小)好,現在我將這兩條魚放在一樣大的紙上,你們仔細比較,哪條魚放在畫面上更合適?更好看?

(出示兩條魚)

2、體會如何將魚畫大:(學生進行畫大的感受)

學生回答教師小結:作畫時應有正確的作畫習慣,敢於充滿畫面並畫大。

(四)欣賞藝術作品

1、教師出示農民畫,引導學生比一比,説一説自然界的魚與藝術作品中的魚的異同。(*出示課件)

(1)教師:下面我們看看農民畫家是怎樣畫的?出示藝術作品《戲魚》,讓學生比較二者之間有什麼不同的地方?

(2)給5秒鐘的時間,學生欣賞討論

(3)引導學生説出魚的變、加、色三方面的變化。

2、教師總結:農民畫家真是太有創造性了,他把魚變得更美了。

找畫中的祕密,農民畫家是如何把魚畫大的?你們知道嗎?

〈課件演示:將魚變小再復元〉

(五)欣賞學生及教師優秀作品,啟發學生創作思維

(六)作業要求:

教師:今天每個同學畫一條又大、又美麗的魚,看那個同學給小魚設計的衣服最漂亮,先想一想,然後抓緊時間畫。

(七)學生作畫,教師巡視指導。

(八)課後展評

1、各小組選出你最喜歡的魚。

2、師生互評

3、海底漫遊(師生共同進行)

教師帶領學生聽音樂到海底世界去遊玩,看誰的動作最像小魚,將你的小魚展示在珊瑚礁上,學生圍坐欣賞。

教師小結:

海底世界真是太美了,讓我們愛護大自然,愛護我們的朋友。

直觀瞭解魚的種類、形象特徵,感受自然的美。

觀察魚的外形特點。

引導學生觀察比較大小,理解大小是在比較中產生的。

通過分析,瞭解藝術來源於生活但高於生活。學習簡單的裝飾方法。

培養學生探究學習的能力。

確定裝飾方法,把魚畫大畫漂亮。

美術教案 篇三

一、學情分析

這是六年級上的第二課,學生對於新鮮的學習內容有着極強的好奇心和求知慾。愛因斯坦有句名言:“興趣是最好的老師。”激發興趣,培養學生對美術的愛好將提高學生的美術技巧與修養。六年級的學生活潑好動,喜歡用各種不同的方式去表達作品,往往創意豐富。

二、教學目標

認知與技能::1、知道美術中點的概念,知道點是造型元素中最基本的元素。學會用點構成精彩的畫面。

過程與方法:認識點、嘗試點的不同排列規律、疏密變化,使畫面呈現和諧的色彩關係。

情感態度價值觀:感受點的藝術魅力。利用兒童的個性特徵,通過鑑賞、分析、創作、指導、評價,激發其探究、創造、表現的慾望,提高藝術修養。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明白點是最基本的造型元素及在繪畫中點的運用。 教學難點:學生創作時如何用點表現完整的畫面,有層次的畫面,利用點組合規律、疏密變化、色彩豐富的畫面。

解決方案:運用大量的生活經驗圖例及藝術作品衝擊視覺, 揭示點的概念。明白點無處不在,可以把大小、形狀、色彩、肌理不同的點組合在一起,創作豐富多彩的作品。

四、教學環境

學生座位分為五組,每組六人,設立組長席位,組長幫助我管理每一組的事務,達成學生自主管理。環境的設計營造一種學習氛圍,看似無意的佈置,實際上在為孩子作畫提供適宜的主、客觀環境,引導他們從無意觀察——有意觀察——多角度觀察過渡。

五、教學過程

(一)導入,揭示課題。

今天我請帶來了兩幅作品對比分析ppt1、2、3,找不同,説説自己的感受,介紹給同學們,點彩派創始人和發揚着。點彩派的原因是—點的密集運用。

今天嘗試點的運用,並加入點彩派到此我揭示了課題《點的集合》。

(二)解讀圖形,講述點的概念。

認識生活中的點:在這裏我找了些學生熟悉的圖片,ppt4、5、6、7、8明白點無處不在。描述中讓學生明白點是在相對空間中較小的物體。

通過學生思考討論回答得出:獵豹的身上有斑紋點、彩色的鵝卵石拼成火車是點、馬賽克上三角形、長方形、正方形等是點、花園裏點點的小花開放着,樹葉也是點、夜空中的星星一閃一閃點綴也是點、解放軍同志身上的帽子、徽章、槍、衣服、甚至他們本身就是點。樓房、汽車是點、甚至於在中國地圖上我們所在的上海它也是點。

經過剛才生活中形形色色的點的分辨再加上現在這些圖片的出示,學生可以得出:點的形狀可以是各種樣子的,只要在相對空間中較小都可以看成點。

(三)畫面上點的形狀:

Ppt4-7認識圓形點,總結圓點的排列規律,出示自己的一幅作品。認識方形點,認識方形點其排列規律,顏色過渡,觀看自由圖

形的點,這個環節中我再出示範畫給讓學生欣賞,學會用多種點的形式來創作豐富多彩的點的集合作品。

學生體驗一種點的排列組合及其規律。

方形點用不同色彩小塊組合而成的畫面。

不同色彩不同大小不同疏密圓點組成的畫面。

自由點組成的人物畫。

(四)用各種樣子的點來做成集合吧。

欣賞作品,感受點的藝術魅力,看看其點在生活中的應用,Ppt9、10、11、12。作品創作需要注意的情況:

1、構圖(鉛筆勾出圖形)

2、設計點的形狀 設計點的大小 變化規律

3、選色 建議3-5種顏色上色 完成

(五)圖樂共賞,學生創作。

這裏提出作業要求:

★我能點出簡單的圖形。

★★我的作品點出了疏密(大小、方向)。

★★★ 我最棒!我的造型優美、色彩統一畫面、整體感覺和諧。

(六)評價互動,展示作品。

在學生繪畫創作中,我巡視指導,對於閃觀點及時給予激勵性評價。這也給創作有困難的學生再一次加強體驗感悟。對於率先出色完成繪畫創作的同學採用學生自評、師生互評的手段,再通過獎勵機制請這位同學巡視選擇優秀作品進行師生互評,最後同組學生互評。將優秀作品展示在展示板上或相機拍攝優秀作業。

六、小結並拓展本課內容可以有多種點的形式,可以有多重材料,並豐富我們的生活,下課。

美術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瞭解春天給自然帶來的變化,感受春天的美。

2、在觀察活動中初步訓練學生的觀察能力和表現能力。

3、激發學生熱愛大自然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觀察和感受春天帶來的盎然生機,能利用各種方式進行表現;能巧妙和創新的表現感受中的'春天。

教 師 活 動

學生活動

媒體使用説明

⑴組織教學

集中注意力,準備上課

⑵引題激趣

要求學生隨課件一起朗誦《春曉》。

提問:①能告訴老師這首詩描寫的是什麼季節嗎?(根據回答出示課題) 生 活 動

觀看、朗誦、發言

CAI展示音畫詩《春曉》

(經典的古詩把學生從文學的大門中引入課堂

配以解説的精美視頻圖象喚起了學生對冬去春來季節轉換的關注,激起學習的熱情。

1、春天來了,春姑娘給小朋友帶來了很多禮物,想知道都有些什麼嗎?

一生點擊,其它學生觀察

課件展示一個美麗的春景畫面,把學生平時熟視無睹的身邊的美以圖片的形式呈現出來。

①知道為什麼會收到這份禮物嗎?

學生討論、發言:因為春天裏有--- ---春天變得--- ---

音頻播放優揚的音樂

②春天就在我們身邊,我們一起來感受一下春天好嗎?

與老師一起閉眼感受春風拂面、春雨滋潤

春雨會帶來什麼變化?

學生討論後發言

2、春姑娘給我們帶來了美麗的植物,想看看它們生長的樣子嗎?它們是怎樣生長的?你們願意學着它們一起生長嗎?

一生點擊打開第二份禮物,其它的學生觀察

展示了物生長的畫面:花朵一瓣瓣張開美麗的外衣,大自然變的五顏六色,種子破土而出,樹牙從枝頭展出嫩綠。這一切又與輕柔的音樂交融着

觀察、回答

進行藝術性的遊戲表演

3、小動物為什麼也出來了?這麼熱鬧的春天,它們心情怎樣?它們之間會説些什麼,做些什麼?

打開第三份禮物觀察

討論並以遊戲性的形式展示自己的表演才能

蹦蹦跳跳的小動物出現在屏幕上(對春天的不同形式模擬,使各種感受深入到了他們的心靈並內化成一種新質,他們不僅感受到春天,而且把自己變成了春天)

三、利用網絡優勢拓展知識

指導學生分小組瀏覽“春”的網站

根據老師提示,分小組登錄“春”的網站,自由瀏覽、互相討論,感受各類藝術形式。

絡內容分三大塊:

“春之彩·美術空間”裏有兒童畫、大師畫的水墨畫、電腦畫、水粉水彩通等。

“春之韻·文學走廊”裏詩、兒歌文章。

“春之趣·傳統佳節”裏有各種春天節目的來歷與意義。小組上網尋找各種形式的春天時,孩子們已經是在充分感受的基礎上進一步領悟與理解春天,課堂由此順利進行了由淺入深、由具象到抽象的遞進,網絡架起了課堂通向生活的橋樑。

四、引導學生重點欣賞一些描繪春天的美術作品,激發學生創作慾望。

學生作業:

①用繪畫形式表現春天。

②集體合作幫助一棵在冬天裏落完葉子的樹找回春天。

五、作業講評

鼓勵學生自己評價、主動展示自己的作業,進行互評,給喜歡的畫插上小紅旗。

老師給大樹貼上微笑的眼和嘴,表示對學生手工勞動的肯定。

學生展示自己作業,互相評比,給喜歡的畫貼上小金星。

孩子們的主人翁精神調動起來了。他們在評價別人的同時也從中學到了很多

美術教案-春由收集及整理,轉載請説明出處

美術教案 篇五

活動目標:

1、樂意參與鞋底印畫的活動,能大膽參與活動,體驗印畫的喜悦。

2、感知鞋底花紋的多樣性和對稱美。

活動準備:

1、已印好的鞋底畫。

2、鞋底有各種圖案的鞋子(幼兒每人一雙)。

3、蘸有顏料的海綿、地毯、白紙、等。

活動過程:

一、欣賞鞋底印畫:

1、師:今天老師給小朋友帶來了幾幅漂亮的圖畫,我們一起來欣賞欣賞,(出示印好的鞋底畫),畫上有些什麼?

2、你們知道這些漂亮的畫是怎麼畫出來的嗎?(幼兒討論)

二、鞋底印花,感知鞋底花紋的多樣性和對稱美。

1、師:原來我們的鞋底這麼漂亮呀,看到鞋底印畫那麼漂亮,老師也好想來玩一玩,老師邊玩邊讓幼兒發現印畫的要求:

(1)印畫時腳不能移動。

(2)印完後把鞋子在邊上的地毯上擦乾淨。

2、師:我發現很多小朋友的腳已經快坐不住了,趕緊要去玩印畫了,印畫的時侯可要小心,要在空白的地方印,不要踩在別人的腳印上,我們大家一起合作,印一幅最漂亮的作品來,好嗎?。

3、教師與幼兒一起參與操作,體驗鞋底印花的樂趣。

4、展示幼兒作品,請幼兒上來説説自己最喜歡的鞋底印花,感知鞋底花紋的多樣性。

5、師總結:原來我們的鞋底還有這麼多小祕密呢,有花朵、有星星、有小兔子、還有機器人,真有趣。

美術教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一)充分發揮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的精神,培養正確的審美情趣和追求正義與公正的價值觀。

(二)讓學生在積極參與討論、探究、體驗的過程中,瞭解美術鑑賞的方法和程序,理解作品的意藴。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一)瞭解作品中藝術語言與主題表達的關係。

(二)理解象徵性和立體派的藝術手法。

三、課前準備

(一)學生課前準備:查閲相關資料;準備鉛筆、課本。

(二)教學器材:多媒體教室。

(三)教學課件:“格爾尼卡”、“9、11事件”。

四、教學設計

教學內容

第一課時:以欣賞為主。

導入:

屏幕上出現“格爾尼卡“的作品。

學習新內容:

1、感受作品的整體氛圍(獲得初步的整體印象)。

2、瞭解作者的藝術思想、藝術品味和藝術風格。

立體主義——這種創造視覺形象的革命性手法是法國畫家畢加索和勃拉克在20世紀的頭十年所創立的。雖然,立體主義呈現出抽象的幾何狀態,但事實上它卻是在描繪真實的形體。這些畫布上的平面物體,同時呈現了各個視角下物體的各個平面,是一種通過二維空間詮釋物體的新穎方式。這種創新重新確立了形體與空間的相互作用,改變了西方藝術的進程。畢加索説:“我是依我所想來畫對象,而不是依我所見來畫的。”可見,立體主義並不拘泥於客觀的視覺感受,而更關注對形象的主觀創造。

象徵——是用一種形象和事物代表另一種事物和意義的方法。通常是用一種具體的形象代表抽象的意義。例如,龍就是一種象徵,它代表着什麼呢?《格爾尼卡》中的馬、牛都是具有象徵意義的。

3、簡單描述:

畫面上表現了木然屹立的公牛、瀕死嘶鳴的馬、奔跑的腳、舉油燈的人、斷臂倒地的士兵、抱着嬰兒嚎啕大哭的母親、仰天狂叫的求救者等。

4、分析作品:

全畫只用黑白灰,更加突出了口恐怖的氣氛。構圖飽滿,以不安、強烈、破碎的形象、衝撞的動勢、驚恐的氣氛和災難的象徵混合於一體,打動着每一個觀眾的心。這一切使《格爾尼卡》成為上世紀少數幾件真正具有大眾意義的作品之一。

5、詮釋作品:

作品表現了第二次世界大戰時期法西斯空軍野蠻轟炸西班牙北部巴斯克重鎮格爾尼卡的事件。此畫不是用寫實的手法進行報道,而是採取象徵的手法有力地揭露了侵略戰爭的罪惡和法西斯暴行。如:公牛頭象徵殘暴和黑暗;馬的嘶鳴象徵痛苦的人民;像眼睛的燈象徵光明、希望;手舉油燈的女人象徵光明、和平等等。作品以二維空間來詮釋物體,從不同角度觀察物象,並把看到的物象分解成幾何形體,然後主觀地重新組合,構成畫面,以追求物象形態的動感、變化。

6、評價作品:

畫家採用半抽象(意象)的立體主義手法,以寓意和象徵的形象把法西斯令人髮指的暴行揭露出來。這些超時空的形象組合藴含了畫家憤懣的抗議。這種打破空間界限的繪畫形式,使畫面失去錯覺性深度的效果,以一種史詩般的悲壯觸動着觀眾的視覺和心靈。因此,這幅畫成了20世紀美術史上最為重要的作品之一。

練習活動:

1、學習評價:

(1)我明白畢加索從多個角度來

觀察物象,並在平面作品上營造錯覺性深度的空間。

(2)我明白立體主義從不同角度觀察物象的含義。

(3)我明白立體主義繪畫並非把描繪對象畫得如我們的眼睛所見般的真實。

(4)我能仿效畢加索從不同角度觀察及描繪物象。

(5)我對自己在學習活動中表現的評價。

2、課後隨想:

(1)對立體主義的繪畫理論和方法我感到能理解或很難理解,因為:

(2)我喜歡或者不喜歡用立體主義的繪畫方式作畫,因為:

課後準備:

蒐集有關“9、11”事件的資料,根據自己的創作意圖,準備所需要的工具和材料。

第二課時:創作練習

一、出示課件:

請同學們看一段“9、11”襲擊美國紐約的錄象。“9、11”事件雖然與格爾尼卡事件不同,但性質是一樣的。讓我們學習畢加索,以“9、11”為題材創作一幅畫。

二、練習活動:

創作一幅以“9、11”事件為題材的繪畫,並用簡短的文字寫出創作心得。形式不限,單色、着色、漫畫、抽象、寫實、電腦創作、拼貼資料均可。

學生活動

通過查閲資料回答問題

如:格爾尼卡、畢加索

用簡單的形容詞,回答對作品的初步印象。

如:沉重、灰暗、凌亂、

恐懼等。

簡單回答

如:背景、內容、方法、

色彩、作者等等

作者介紹見課本第3頁

請一同學閲讀。

學生略答。

仔細觀察作品,學習觀察和描述自己的所見。

在描述的基礎上分析作品,由感官優先,進入到思維的主導狀態。透過表面,更深地理解作品的意藴。

對作品的意義進行詮釋,並理解作品在藝術形式上的特色。

綜覽所有要素後,對作品進行歸納性的評價。

學會思考和表達。

將自己對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書面的方式表達出來。

課後思考

蒐集資料

以“9、11”事件為題材將自己對美術作品的感受和認識以自己創作的方式結合起來,旨在加深對《格爾尼卡》的理解,。

教師活動

引出問題

這幅作品名稱是什麼?作者是誰?

説一説你對這幅作品的整體初步印象?

歸納:欣賞美術作品感受固然重要,但是還要注意理性的思考與分析。

欣賞作品,你想從哪些方面深入瞭解呢?

你對畢加索有多少了解?

你知道他的藝術思想和藝術風格嗎?

呈現圖片資料:

《蒙娜麗莎》

《哭泣的女人》

以感官感受畫面,對作品進行描述。

作者為什麼用黑白灰而不用其他更豐富、鮮明的色彩呢?

這些人和物畫的完整嗎?

作者採用了什麼藝術形式表現的?

這件作品是在什麼背景下創作的呢?

出示課件:

詳細介紹作品內容以及作品所表現的形式。

你能根據以上的描述、分析和詮釋的結果,評價這件作品嗎?

佈置下一節課的學習內容。

佈置作業

提高技法上的指導。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35kqd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