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總複習教案(多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總複習教案(多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三角形》總複習教案(多篇)

四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下冊 篇一

一、學情分析:

本學期本人任教四(4)、四(6)兩個班,學生人數分別為60、45人。四(6)班學生思維活躍度相對較弱,四(4)班學生整體思維比較活躍。根據中年級教材內容和學生的年齡特點,學生對知識的掌握仍存在一些不利因素,有少部分學生,由於知識脱節,單元知識能過關,但綜合能力較差,對於概念理論知識理解過於膚淺,對知識運用也欠靈活,有一部分學生學習態度比較浮躁,計算能力較差,還需進一步提高,應用題分析能力還可以,個別學生仍需繼續輔導。從學生習慣方面看,有一部分學生沒有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做題馬虎,丟三落四,抄錯數,不用直尺等許多學習習慣有待改善;還有個別學生由於缺乏自信心。

本學期的教學工作主要是以新課標新理念為指導,以學生為主體,以自主、合作、探究為主線,培養學生認真審題的習慣、書寫規範化的習慣、檢查驗算的習慣,要結合知識的複習整理,逐步培養學生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總結的習慣。

二、教材分析:

本冊教材包括:四則運算,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三角形,位置與方向,折線統計圖,數學廣角和數學綜合運用活動等。其中小數的意義與性質、小數的加法和減法,運算定律與簡便計算以及三角形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內容。教材編寫特點:

1、改進四則運算的編排,降低學習的難度,促進學生的思維水平的提高。

2、認識小數的教學安排,注重學生對小數意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數感。

3、提供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內容,注重實踐與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使學生的統計知識和統計觀念得到進一步提升。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能力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三、學期教學目標:

1.理解小數的意義和性質,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發展數感,掌握小數點位置移動引起小數大小變化的規律,掌握小數的加法和減法。

2.掌握四則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會進行簡單的整數四則混合運算;探索和理解加法和乘法的運算定律,會應用它們進行一些簡便運算,進一步提高計算能力。

3.認識三角形的特性,會根據三角形的邊、角特點給三角形分類,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和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4.初步掌握確定物體位置的方法,能根據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能描述簡單的路線圖。

5.認識折線統計圖,瞭解折線統計圖的特點,初步學會根據統計圖和數據進行數據變化趨勢的分析,進一步體會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最新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估算三位數乘兩位數的積的範圍。

2、列豎式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重難點)

教學過程:

1、豎式計算39×12(複習、小結兩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

2、衞星運行動畫導入

3、板書課題

4、明確教學目標

5、提問1:東方紅1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鐘,則衞星繞地球運行2圈需

要多長時間?(複習三位數與一位數的乘法)

提問2:東方紅1號繞地球一圈需要114分鐘,則衞星繞地球運行21圈需

要多長時間?(提出三位數與兩位數的乘法,設疑、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完成導學案問題1(估算)

6、學生自學課本第30頁內容,完成導學案的問題2,要求

(1)時間:5分鐘;

(2)學生自己自學,獨立完成;

7、分析、解答問題2,注意小結;重點在問題2.

提問3:通過豎式計算114×21,歸納一下“三位數如何乘以兩位數”(重點與難點)

8、遊戲(把課本第31頁第3題練習以遊戲的形式呈現)

9、小結:本節課你學到了什麼?

10、分層作業

[1](必做題)課本第31頁第1、2題;

[2](選做題)請你利用本節課學習到的知識,向老師提出一個問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運算定律》 篇三

教學目標:

1、會運用乘法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2、能根據具體情況,選擇算法的意識與能力,發展思維的靈活性

3、能用所學知識解決簡單的實際問題。

重點難點:

探究和理解結合律,能運用運算定律進行一些簡便運算。

教學過程:

一、激趣定標、激趣導入

主題圖引入(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二、揭示課題,展示學習目標。

自學互動

適時點撥活動一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

學習任務

1、針對上面的問題1列出算式,有幾種列法。

2、為什麼列的式子不同,它們的計算結果是怎樣的。

3、兩個算式有什麼特點?你還能舉出其他這樣的例子嗎?

4、能給乘法的這種規律起個名字嗎?能試着用字母表示嗎?

5、乘法結合律有什麼作用。

6、根據前面的加法結合律的方法,你們能試着自己學習乘法中的另一個規律嗎?

7、1這組算式發現了什麼?

2舉出幾個這樣的例子。

3用語言表述規律,並起名字。

4字母表示。

三、活動一

學習方式 小組合作

學習任務

1、小組討論乘法的結合律、結合律用字母怎樣表示。

2、各小組展示自己小組記定律的方法。

3、分別説説是用什麼方法記住這些運算定律的。

4、討論為什麼要學習運算定律。

先乘前兩個數,或者先乘後兩個數,積不變。這叫做乘法結合律。

四、鞏固應用

在什麼時候使用乘法結合律。使用這個運算定律的結果是什麼。使用它們的優點是什麼。

怎樣用乘法的結合律計算2532125

五、測評訓練

1、下面的算式用了什麼定律

(6025)8=60(258)

2、P37/24 P35/做一做2

3、在□裏填上合適的數。

3067 = 30(□□)

125840 =(□□)□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運算定律》 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理解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水小數同樣適用,並會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2、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重點:能應用加法運算定律和減法的運算性質進行小數加、減法的簡便計算。

教學難點: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具學具: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同學們,以前我們學習了哪些加法運算定律?生: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

師:你能用字母把它們表示出來嗎?(學生説,教師板書)生:加法交換律a+b=b+a;加法結合律a+b+c=a=(b+c)。師:我們學這些運算定律的目的是什麼?

生:學這些運算定律是為了幫助我們進行簡便計算。

師:下面的每組算式兩邊的結果相等嗎?計算後,你發現了什麼?

3.2+0.5○0.5+3.2(4.7+2.6)+7.4○4.7+(2.6+.4)生:相等,兩個小數相加,交換加數的位置,和不變。三個小數相加,先把前兩個小數相加,再加第三個數,或者先把後兩個數相加,再加第一個數,結果不變。

師:整數加法的運算定律在小數加法的運算定律頁同樣適用。應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一些小數計算簡便些、我們今天就學習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板書)

二、自主探究

出示例4.計算0.6+7.91+3.4+0.09

師:上面的算式屬於什麼算式?我們應該怎樣計算呢?

生:上面是連加算式。按照運算順序,從左往右計算,計算出的小數如果末尾有0要去掉。

師:自己試着計算一下。(學生獨立完成,板演)0.6+7.91+3.4+0.09=8.51+3.4+0.09=11.91+0.09=12

師:觀察上面的算式,想到其他的計算方法嗎?生:整體觀察算式發現,如果交換7.91和3.4的位置,這樣0.6與3.4、7.91與0.09都可以湊整計算,也就是説在運用加法交換律後,再繼續使用加法結合律就可以使計算更簡便些。

師:你會解答嗎?

(學生獨立完成,板演展示)0.6+7.91+3.4+0.09

=(0.6+3.4)+7.91+0.09)=4+8

三、探究結果彙報

師:通過上面的學習,把整數加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你有哪些收穫?

生1:加法交換律和加法結合律在小數加法中同樣適用,運用這些運算定律,可以使得計算簡便些。

生2:計算小數加、減法,可以按照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也可以根據算式的特徵,靈活選擇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四、師生總結收穫

師:通過本課時學習,你有哪些收穫?

生:整數加、減法中的運算定律對小數加、減法同樣適用,在計算時,我們要先觀察算式中的數據,根據數據的特點選擇合適的簡便算法。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的特性,知道三角形任意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以及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2.使學生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知道這些三角形的特點並能夠辨認和區別它們。

3.聯繫生活實際並通過拼擺、設計等活動,使學生進一步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感受數學的轉化思想,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學會欣賞數學美。

4.使學生在探索圖形的特徵、圖形的變換以及圖形的設計活動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提高觀察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二)教材説明和教學建議

教材説明

1.本單元的內容及作用。

學生通過第一學段以及四年級上冊對空間與圖形內容的學習,對三角形已經有了直觀的認識,能夠從平面圖形中分辨出三角形。本單元內容的設計是在上述內容基礎上進行的,通過這一內容的教學進一步豐富學生對三角形的認識和理解。

本單元主要內容有:三角形的特性、三角形兩邊之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的分類、三角形內角和是180°及圖形的拼組。內容結構及具體例題安排如下表:

三角形是常見的一種圖形,在平面圖形中,三角形是最簡單的多邊形,也是最基本的多邊形,一個多邊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三角形的穩定性在實踐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因此把握好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不僅可以從形的方面加深學生對周圍事物的理解,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而且可以在動手操作、探索實驗和聯繫生活應用數學方面拓展學生的知識面,發展學生的思維能力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同時也為以後學習圖形的面積計算打下基礎。

2.本單元教材的編寫特點。

(1)關注學生的已有經驗,強調數學知識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兒童有一種與生俱來,以自我為中心的探索性學習方式,他們的知識經驗是在與客觀世界的相互作用中逐漸形成的,這些知識與經驗是他們進一步學習的基礎。為使兒童以一種積極的心態調動原有的知識經驗,認識新問題,建構他們自己新的知識與經驗,教材的編寫注意從學生已有的經驗出發,創設豐富多彩的與現實生活聯繫緊密的情境和動手實驗活動,以幫助學生理解數學概念,構建數學知識。例如:對“三角形的分類”這一內容,教材根據學生已懂得了角的分類,能區分鋭角、鈍角、直角、平角與周角這一基礎,設計了“給三角形分類”活動,放手讓學生自己在“給三角形分類”的探索活動中瞭解和把握各種三角形的特徵。又如,對三角形的穩定性的設計,教材提供了較豐富的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讓學生聯繫生活思考:“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麼作用?”然後讓學生親自做一個實驗感受三角形的穩定性。這不僅是認識幾何形體特徵的需要,而且有助於學生切實感受到數學對於解決生活實際問題的價值。

(2)重視創設問題情景,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

幾何初步知識無論是線、面、體的特徵還是圖形的特徵、性質,對於國小生來説,都比較抽象。要解決數學的抽象性與國小生思維特點之間的矛盾,就要充分運用其直觀性進行教學。“要讓學生動手做科學,而不是用耳朵聽科學”,讓學生帶着問題,動手、動口、動腦,調動多種感官參與數學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獲得知識。基於這樣的考慮,教材在提供大量形象的感性材料的同時,加強了數學問題情景、操作探索活動的設計。例如“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這一部分內容,創設了“我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麼原因呢?”這種學生熟悉而有趣的問題情境,讓學生去探索、去實驗、去發現。從而讓學生在動手操作積極探索的活動過程中掌握知識,積累數學活動經驗,發展空間觀念和推理能力。

(3)教學內容的呈現不但體現知識的形成過程,而且給學生留有充分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

經過第一學段的學習,學生已經具備一定的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直接經驗,獲得相應的知識和技能,為感受、理解抽象的概念,自主探索圖形的性質打下了基礎。為方便教師領會教材編寫的理念與意圖,開展有效的教學,更好地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培養學生各種能力,教材在呈現教學內容時,不但重視體現知識形成過程,而且注意留給學生充分進行自主探索和交流的空間,為教師靈活地組織教學提供了清晰的思路。這主要體現在: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給出結論,而是提供豐富的動手實踐的素材,設計思考性較強的問題,讓學生通過探索、實驗、發現、討論、交流獲得。例如,三角形三邊之間的關係、三角形的內角和、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等,均是讓學生在操作、探索中發現,形成結論。

(4)加強對圖形之間的關係的認識。

本單元增加了“圖形的拼組”,讓學生再次感受三角形的特徵及三角形與四邊形的聯繫與區別,從而瞭解數學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和動手操作、探索能力。

教學建議

1.準確把握本冊關於“三角形的認識”的教學目標。

這一學段的學生已經積累了一些有關“空間與圖形”的知識和經驗,形成了一定程度的空間感。他們對周圍事物的感知和理解的能力以及探索圖形及其關係的願望不斷提高,具備了一定的抽象思維能力,可以在比較抽象的水平上認識圖形,進行探索。因此,本冊對三角形認識的教學目標與第一學段“獲得對簡單平面圖形的直觀經驗”有所不同,應使學生通過觀察、操作、推理等手段,逐步認識三角形。因此,在進行本單元的教學,如落實“瞭解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三角形內角和是180°”等內容的具體目標時,不僅要求學生積極參與各種形式的實踐活動,而且要積極引導學生對活動過程和結果進行判斷分析、推理思考和抽象概括,讓學生在學習知識的過程中提高能力。

2.重視實踐活動,讓學生在探索中獲取知識。

“數學學習的過程實際上是數學活動的過程”,學生對圖形的認識是在活動中逐步建立起來的。回憶生活經驗、觀察實物、動手操作、推理想像等都是學習理解抽象的幾何概念的重要手段,也是發展學生空間觀念的途徑。教學時,應從學生的生活實踐出發,給予學生充分從事數學活動的時間和空間,讓他們通過觀察、操作、有條理的思考和推理、交流等活動,經歷從現實空間抽象出幾何圖形的、探索圖形性質及其變化規律的過程,從而獲得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

3.促進教學中的數學交流。

數學在信息社會應用廣泛,重要的原因之一就是數學能夠用非常簡明的方式、經濟有效地、精確地表達和交流思想。交流可以幫助學生在他們的直覺的觀念與抽象的數學語言、符號之間建立聯繫。由於學生的個體差異,不同的學生認識事物的方法不盡相同。教師要重視為學生創設交流的情境,提供“數學對話”的機會,鼓勵學生用耳、用口、用眼、用手去表達自己的思想和接受他人的思想。這樣的過程有助於培養學生的參與意識,學會用不同的方式探索、思考、解釋問題,不斷提高自己的思維水平。

4.注重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手段的運用,加強教學的直觀性。

幾何圖形的直觀性為各種教學手段的運用提供了廣闊的空間,利用各種教具、學具和現代教學技術,可以使學生認識和探索圖形的過程更具有趣味性和挑戰性,也是進一步發展學生空間觀念和實踐能力的有效途徑。但在運用各種教學手段時,要注意切合實際,易操作而有實效。一些農村學校由於條件所限,不能配備豐富多彩的`教學具,教師必須因地制宜充分挖掘當地資源,積極發動學生製作。學生在製作過程中不但可以激發學習的興趣而且可以加深對圖形的認識。

5.本單元可安排6課時進行教學。

(三)具體內容的説明和教學建議

三角形的特性

(第80~82頁)

本節包括三角形的定義、三角形各部分名稱、三角形的穩定性、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等內容。

1.情境圖。

編寫意圖

這是一幅建築工地場景圖,圖上樓房建築框架上、腳手架上包含有大量的三角形。教材提供了這樣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應用的直觀圖,目的是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思考並説一説“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激發學生學習三角形的興趣,而且引起學生對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

教學建議

教學時,可以先出示情境圖,也可以先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的三角形,再看情境圖,教師可根據個人的需要靈活處理。為讓學生進一步研究三角形的特徵,瞭解三角形的作用做好準備。

2.例1。

編寫意圖

(1)例1是有關三角形定義的教學。教材讓學生在“畫三角形”的操作活動中進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屬性,抽象出概念。這樣有利於學生藉助直接經驗,把抽象的概念和具體的圖形聯繫起來。

(2)出示三角形的定義後,教材在已學的垂直概念的基礎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三角形的底和高實際上是一組互相垂直的線段,這兩個概念在學習三角形面積的計算時要用到。

(3)最後,為了便於表述,教材説明如何用字母表示三角形。

教學建議

(1)教學時,要充分考慮到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和知識基礎,恰當把握教學要求。三角形是生活中常見的圖形,在第一學段學生已初步認識過。這裏重點是引導學生髮現三角形的特徵,概括出三角形的定義。

(2)教學三角形的定義時,可讓學生在紙卡上畫出三角形,思考所畫的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和幾個頂點?並嘗試標出三角形的邊、角、頂點。然後在小組內展示,觀察並找出這些三角形的共同點,使學生明確三角形的特徵。接着讓學生嘗試概括三角形的含義,再與課本上的定義比較,着重理解“圍成”。之後可出示一組含正、反例的圖形讓學生辨析,建立正確的三角形概念。

(3)教學三角形的底和高時,可讓學生在例1的基礎上,選擇畫好的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向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然後指出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再讓學生在小組內展示自己所畫的底和高。最後請學生思考、操作“你還能在三角形內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但要注意的是在鈍角三角形兩條短邊上做的高在三角形外,學生比較難理解,在國小階段不作要求。

這部分內容的教學也可以由實例入手,讓學生量出三角形房頂或斜拉索橋的高度,引出底和高的概念進行教學。

(4)最後説明為了表達方便,可以用字母來表示三角形,並説明如何表示。

3.例2。

編寫意圖

穩定性是三角形的重要特性,在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對它進行教學可以讓學生對三角形有更為全面和深入的認識,同時有利於培養學生的實踐精神和實踐能力。教材對這一內容的設計思路是“情境、問題—實驗、解釋—特性應用”。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先出示教材中的插圖,引導學生討論、交流:圖上哪兒有三角形?它們有什麼作用?然後組織學生用課前製作的三角形進行實驗,瞭解三角形的穩定性。最後請學生列舉三角形穩定性在生活中應用的例子。

(2)穩定性的實驗也可以這樣設計:先出示一個長方形畫框,拉動使其變形,請學生思考“為什麼會這樣?”“怎樣才能把畫框固定?”然後請學生用課前製作的三角形進行實驗,發現特性。最後列舉生活實例,並進行應用——把畫框固定。

4.例3。

編寫意圖

(1)教學三角形邊的關係——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教材首先呈現了情境圖,通過學生熟悉的生活實例創設問題情境,引發學生對三角形邊的關係的思考。然後讓學生動手實驗,探究規律。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先出示情境圖,提出問題“從小明家到學校有幾條路?”“哪條路最近呢?”“這是什麼原因?”引導學生思考、交流。由於學生還未正式學習三角形邊的關係,因此在交流原因時,要鼓勵學生結合生活經驗談看法,用自己的話來描述,教師不要作過多的評論,以保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2)接着組織學生以小組合作學習的方式進行實驗、探究。探究的重點放在引導學生討論“第(2)、(3)組紙條為什麼擺不成三角形?”然後請學生交流自己在探究中的發現,形成結論。最後用自己的發現解釋引入中的問題“為什麼小明上學走中間這條路最近”。

(3)引入時,也可以用學生熟悉的人和街道創設類似教材中的情境,如選擇班上某個同學或老師上學(上班)的路線圖,或同學們到電影院看電影的路線圖等,使學生感到數學是在研究自己周圍的人和事,解決生活中的問題。

三角形的分類

(第83~84頁)

1.例4。

編寫意圖

(1)三角形的分類,教材分兩個層次編排。第一層次,按角分,認識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第二層次,按邊分,認識特殊的三角形: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

(2)一般來説,進行分類的基本原則是不重複、不遺漏。對三角形按角進行分類即符合上述原則。教材中用集合圖直觀地表示出,三角形整個集合與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之間整體與部分的關係。

(3)三角形按邊分類,可以分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等腰三角形裏又包含等邊三角形。但按邊分類難一些,為避免增加學生的負擔,教材不強調分成了幾類,着重引導學生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邊和角的特徵。

教材在學生按邊分類的活動中,引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分別給出兩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並通過讓學生量一量它們的各個角,來認識它們的角的特徵。最後讓學生找一找這兩種特殊的三角形。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以以小組為單位把課前剪好的三角形分類。教師不要給出分類的標準,要讓小組商量按什麼分,然後進行操作。

(2)小組彙報時,抓住其中按角分的情況要求其他小組也試一試。交流、彙報時,首先讓各小組談談把哪些三角形分為一類,為什麼。再請學生給三類三角形命名。然後引導學生比較這三類三角形的三個角,看有什麼相同點和不同點。再指出什麼叫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使學生明確:每個三角形都至少有兩個鋭角,另外一個角是鋭角、直角、鈍角中的一個。最後用集合圖表示出三種三角形之間的關係。

(3)按邊分類,在學生分出不等邊三角形和等腰三角形兩類後,再引導學生對等腰三角形進一步分類,就此引出等腰三角形和等邊三角形。並告訴學生這兩種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在認識等腰三角形、等邊三角形後,可讓學生觀察猜測這兩種三角形角的特徵,然後測量驗證,再列舉這兩種特殊三角形在生活中的應用。

(4)“做一做”在點子圖上畫三角形,可以根據班級情況提出不同層次的要求:一種是讓學生任意畫,然後説説是什麼三角形;另一種是讓學生畫出不同形狀的三角形,這需要學生考慮所圍圖形的特性,是一個探究與構思的過程,難度要大些。

三角形的內角和

(第85~89頁)

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是三角形的一個重要性質。它有助於學生理解三角形的三個內角之間的關係,也是進一步學習的基礎。

1.例5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教材先通過讓學生度量不同類型的三角形的內角度數,並分別計算出它們的和,使學生初步感知到它們的內角和是180°。在此基礎上,教材再提出用實驗的方法加以驗證。

(2)實驗的方法是把一個三角形的三個角剪下來,引導學生拼成一個平角來加以驗證,並概括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

(3)“做一做”應用這一結論解決問題,使學生知道,在一個三角形中,已知兩個角的度數,可以用“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求第三個角的度數。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可先安排猜角遊戲,以激發學生的興趣,調動學生探索的願望。如,可以先讓學生猜一猜三角形三個內角的和大概是多少度。然後小組合作畫出幾個不同類型的三角形,再量一量、算一算每個三角形內角的和各是多少度。也可以讓學生先量出三角形每個內角的度數,報出其中兩個內角的度數,請教師猜第三個內角的度數,結果老師總是能猜出來。以此激起學生的疑問,然後請學生算一算每個三角形內角和的度數。使學生初步感知它們的和大約是180°,是不是準確呢?再引導學生用實驗來驗證,進而概括出結論。

(2)最後讓引導學生應用“三角形內角和等於180°”完成“做一做”。

(3)教學時要注意兩點:一是應使學生先理解“內角”“內角和”的含義;二是為了使所得的結論具有普遍性,要分別對鋭角三角形、直角三角形、鈍角三角形進行操作實驗。

2.關於練習十四中一些習題的説明和教學建議。

第5題,有的螞蟻可以從兩個洞口進入。如,等腰直角三角形既可以進直角三角形的洞,又可以進等腰三角形的洞,這一點要注意引導學生髮現。

第7題,猜一猜的遊戲可在小組內進行,猜的內容不應侷限於教材上的一種,可先準備好多個三角形,由1人報出1個三角形的某個特徵,其他同學猜測。

第13題,這類操作有利於培養空間觀念,剪的方法或步驟也不一定相同,可由學生自行探索,再組織交流,只要學生的方法可行,就應給予肯定。

第12、16*題,都是通過把多邊形分割成若干個三角形,根據三角形的內角和是180°求出多邊形的內角和。教學時應指導學生進行分割(轉化),其中長方形、正方形還可以通過90°×4=360°的方法來驗證。對於學有餘力的學生,還可以擴展:五邊形、八邊形……的內角和是多少?引導學生探究規律。

第17*題,學生一般會通過有順序地數的辦法得出結果。有的也可能將數出的每個圖的三角形個數的規律轉化為數列的規律。

三角形的個數

引導學生髮現每增加一條線就增加2,3,4…個三角形(見上圖第二行數列)。還可以指導學生在有規律地數三角形個數時發現(見上圖第三行數列):

三角形個數=單個三角形個數+兩個單個三角形組成的三角形個數+三個單個三角形組成的三角形個數+…

如,第四個圖形,單個三角形的個數是4,其三角形的總個數為4+3+2+1=10(個)。

圖形的拼組

(第90~94頁)

本小節安排了兩個例題,例6讓學生用三角形拼出不同的四邊形,例7讓學生用三角形拼組圖案。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的特徵,體會平面圖形之間的關係,學習用聯繫變化的觀點看待事物,併為圖形面積的學習打基礎。

1.例6。

編寫意圖

(1)安排了一個用同樣大小的三角形拼四邊形的活動,讓學生從中體會三角形與四邊形的關係。

(2)在此基礎上,教材提出想一想:任何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嗎?使學生通過動手拼擺,瞭解到可以拼成,並且拼成的四邊形可以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和正方形等。由此為後面學習習近平行四邊形面積的計算打基礎。

教學建議

(1)具體活動時,不一定按教材提供的思路拼,可以讓學生自主拼,看用同樣的三角形可以拼出哪些四邊形,並説一説是怎麼拼擺的。

(2)自主拼擺後,可提出:是不是任何兩個相同的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個四邊形?讓學生通過動手拼擺回答這一問題。在彙報結果時,讓學生説一説用兩個相同的三角形拼成了哪些四邊形,使學生明確拼成的四邊形可能是平行四邊形、長方形或正方形等。還可以讓學生看一看它們都是由什麼樣的三角形拼成的,為進一步學習做鋪墊。

2.例7及“做一做”。

編寫意圖

(1)安排了用三角形拼出美麗圖案的活動,進一步感受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係,同時享受創作的快樂,感受數學美。

(2)作為範例,教材呈現了幾種用三角形拼出的實物圖:美麗的孔雀、健壯的馬、卡通式的船、可愛的房子。

(3)“做一做”要求用七巧板設計自己喜歡的圖案。

教學建議

(1)本例所用的三角形,可以鼓勵學生課前用色紙剪出。各種三角形多準備一些。

(2)本例可以設計成“我是圖案設計大師”等活動。可以讓學生共同設計,設計後展示交流,互相欣賞。展示作品時,可先讓大家猜一猜拼出的是什麼,看像不像,並説一説作品中包含哪些圖形。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三角形和其他圖形之間的關係。書上的圖案可讓學生欣賞一下,如學生有興趣也可以照着拼一拼,並説一説每個圖案中包含哪些圖形。

(3)“做一做”中要用到七巧板,如果學生沒有可以讓他們用三角形拼制,從中進一步體會三角形與其他圖形的關係,同時初步感知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圖形。

3.關於練習十五中一些習題的説明和教學建議。

第3題,在點子圖上畫等腰三角形和直角三角形,每種都要求畫出兩個不同的。如果學生畫出的兩個三角形共用一條邊(如下)也是可以的。

第4題,可以讓學生利用“三角形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直接判斷哪三根小棒可以擺出一個三角形。能擺出的三角形一共有四種:2 ,5,6;2,6,6;5,6,6;6,6,6。學生能擺幾種就擺幾種,不必舉全。但要指導學生有序思考。

第7題,問用直角三角形、等邊三角形拼指定的圖形,至少需要幾個。教學時,可以讓學生動手拼一拼。如果有學生直接在所要拼成的圖形中畫線,看其中含有幾個規定的三角形,對於這種逆思考教師要給予表揚。

教科書第93頁思考題,指導用正方形紙剪等邊三角形。其過程見下圖:

折到第③步時,要注意提醒學生將AB邊向上折起,B點要與摺痕相交(交點C),這樣沿BC、CA剪就能得到一個等邊三角形,為什麼呢?原因是AC是由AB翻折過去得到的,所以AC=AB。而AC與BC,又可通過將剪好的三角形沿摺痕對摺完全重合,説明AC=BC。這一原因可以讓學生通過測量討論探究。

4.生活中的數學。

編寫意圖

(1)本單元之後,教材安排了“生活中的數學”介紹平面圖形密鋪的知識。

(2)密鋪在生活中非常普遍,如家庭、商場、街道用地磚鋪的地板、走廊,廁所裏鋪的牆壁等,密鋪成的圖案絢麗、美觀,裝扮了我們的生活,給我們以美的享受。教材因版面所限僅提供了一些用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密鋪起來的圖案,讓學生知道什麼是密鋪並感受密鋪創造的美。並在最後展現了自然界中的密鋪現象,即小蜜蜂用六邊形密鋪成的蜂窩,讓學生在感受自然界奧祕的同時驚歎於小蜜蜂的獨運匠心。

教學建議

(1)教學時,在學生知道密鋪的概念後,教師還可以展示更多的密鋪圖案,讓學生欣賞,談談感受並説説每種圖案是由哪些平面圖形拼成的,使學生初步感知到長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六邊形可以用來密鋪。同時也可讓學生舉出生活中的一些密鋪圖案,感受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要注意這裏介紹密鋪,主要是使學生感受平面圖形給生活帶來的美,體會數學的應用價值。對於密鋪的概念只要學生了解就可以了,不要拔高要求,如對於什麼樣的平面圖形可以用來密鋪不要讓學生研究。

(四)參考教案

課題一:三角形的特性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0、81頁,練習十四第1、2、3題。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操作和觀察比較,使學生認識三角形,知道三角形的特性及三角形高和底的含義,會在三角形內畫高。

2.通過實驗,使學生知道三角形的穩定性及其在生活中的應用。

3.培養學生觀察、操作的能力和應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體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教具、學具準備:師生分別準備木條(或硬紙條)釘成的三角形。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情境導入

1.展示課本第80頁情境圖:我們的城市日新月異,每天都有新的變化。

瞧,這是正在建設中的會展中心,不久的將來就會落成,成為我們城市新的標誌性建築。你在建築框架上、吊車上發現三角形了嗎?請你描出幾個三角形。

2.讓學生説一説:生活中還有哪些物體上有三角形。

3.出示一些生活中常見的物體上的三角形:電視接收塔上的三角形、鐵橋上的三角形、交通標誌牌上的三角形、晾衣架上的三角形等。

4.導入課題:三角形在生活中有這麼廣泛的運用,究竟它有什麼特點?這節課我們將對它進行深入的研究。(板書課題)

二、操作感知,理解概念

1.發現三角形的特徵。

請你畫出一個三角形。邊畫邊想:三角形有幾條邊?幾個角?幾個頂點?

展示學生畫的三角形,組織交流:三角形有什麼特點?

讓學生在自己畫的三角形上嘗試標出邊、角、頂點。

反饋,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板書,標出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稱。

2.概括三角形的定義。

引導:大家對三角形的特徵達成了一致的看法。能不能用自己的話概括一下,什麼樣的圖形叫三角形?

學生的回答可能有下面幾種情況:

(1)有三條邊的圖形叫三角形或有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2)有三條邊、三個角的圖形叫三角形;

(3)有三條邊、三個角、三個頂點的圖形叫三角形;

(4)由三條邊組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5)由三條線段圍成的圖形叫三角形。

請學生對照上面的説法,議一議:下面的圖形是不是三角形?

討論:哪種説法更準確?

閲讀課本:課本是怎樣概括三角形的定義的?你認為三角形的定義中哪些詞最重要?

組織學生在討論中理解“三條線段”“圍成”。

3.認識三角形的底和高。

出示練習紙:三角形屋頂的房子和斜拉橋。

你能測量出三角形房頂和斜拉橋的高度嗎?

學生在練習紙上操作。反饋:你是怎麼測量的?

指出:從三角形的一個頂點到它的對邊做一條垂線,頂點和垂足之間的線段叫做三角形的高,這條對邊叫做三角形的底。

出示教材第81頁上的三角形。提問:這是三角形的一組底和高嗎?在這個三角形中,你還能畫出其他的底和高嗎?

學生操作,然後評議交流。

三、實驗解疑,探索特性

1.提出問題。

出示教材第81頁插圖:圖中哪兒有三角形?生產、生活中為什麼要把這些部分做成三角形的,它具有什麼特性?

2.實驗解疑。

下面,請大家都來做一個實驗。

學生拿出預先做好的三角形、四邊形學具,分小組實驗:拉一拉學具,有什麼發現?

實驗結果:三角形具有穩定性。

請學生舉出生活中應用三角形穩定性的例子。

四、鞏固運用,提高認識

指導學生完成練習十四1、2、3題。

五、總結評價,質疑問難

這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你對三角形有了哪些進一步的認識?還有什麼有關三角形的問題?

課題二: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教學內容:教科書第82頁。

教學目標:

1.探究三角形三邊的關係,知道三角形任意兩條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2.根據三角形三邊的關係解釋生活中的現象,提高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提高觀察、思考、抽象概括能力和動手操作能力。

3.積極參與探究活動,在活動中獲得成功的體驗,產生學習的興趣。

學具:不同長度的小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出示:課本82頁例3情境圖。

(1)這是小明同學上學的路線。請大家仔細觀察,他可以怎樣走?

(2)在這幾條路線中哪條最近?為什麼?

2.大家都認為走中間這條路最近,這是什麼原因呢?

請大家看,連接小明家、商店、學校三地,近似一個什麼圖形?連接小明家、郵局、學校三地,同樣也近似一個什麼圖形?那麼走中間這條路,走過的路程是三角形的一條邊,走旁邊的路走過的路程實質上是三角形的另兩條邊的和,根據剛才大家的判斷,走三角形的兩條邊的和要比第三邊大,那麼,是不是所有的三角形的三條邊都有這樣的關係呢?

我們來做個實驗。

二、實驗探究

1.實驗1:用三根小棒擺一個三角形。

在每個小組的桌上都有5根小棒,請大家隨意拿三根來擺三角形,看看有什麼發現?

學生動手操作,發現隨意拿三根小棒不一定都能擺成三角形。接着引導學生觀察和比較擺不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尋找原因,深入思考。

2.實驗2:進一步探究三根小棒在什麼情況下襬不成三角形。

(1)每個小組用以下四組小棒來擺三角形,並作好記錄。

(2)觀察上表結果,説一説不能擺成三角形的情況有幾種?為什麼?

(3)能擺成三角形的三根小棒又有什麼規律?

(4)師生歸納總結:三角形任意兩邊的和大於第三邊。

三、應用深化

1. 通過實驗,我們知道了三角形三條邊的一個規律,你能用它來解釋小明家到學校哪條路最近的原因嗎?

2. 請學生獨立完成86頁練習十四的第4題:在能拼成三角形的各組小棒下面畫“√”。(單位:釐米)

問:我們是否要把三條線段中的每兩條線段都相加後才能作出判斷?有沒有快捷的方法?(用較小的兩條線段的和與第三條線段的關係來檢驗。)

你能用下圖中的三條線段組成三角形嗎?有什麼辦法?

3.有兩根長度分別為2 cm和5 cm的木棒。

(1)用長度為3 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2)用長度為1 cm的木棒與它們能擺成三角形嗎?為什麼?

(3)要能擺成三角形,第三邊能用的木棒的長度範圍是。

四、反思回顧

在這節課裏,你有什麼收穫?學會了什麼知識?是怎樣學習的?

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數學教案 篇六

一、説教材。

(一)教材分析:

本課讓學生探索小數乘小數的一般算法,即將小數乘法轉化為整數乘法進行計算,然後根據乘法擴大的倍數,將積縮小相同的倍數。讓學生體會到:兩個乘數共有幾位小數,積就有幾位小數。

(二)學生分析:

本班學生在整數乘法中,已經具備筆算乘法等計算基礎,因而在本節課的探索活動中,學生很有可能運用整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此時還需要教師的適當指導。

(三)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能根據包裝的有關信息提出數學問題,體會小數乘法在實際中的應用。

2、過程與方法:學會用豎式計算小數乘法,並培養估算意識。能用小數乘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情感態度價值觀: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激起學生對數學的好奇心和求知慾,體驗學習求知的過程,培養合作意識和應用意識。

(四)教學重點:

學習小數乘法豎式的計算方法,並初步進行估算。

(五)教學難點:

理解小數乘小數的積的小數點的位置。

二、説教法。

1、以情境教學法,引導學生經歷知識形成過程。

根據學生認知活動的規律,學生實際水平狀況,以及教學內容的特點,我想通過創設包裝的問題情境,使學生在具體生活情境中提取數學問題,自己嘗試經歷估算以及筆算的探究過程。

2、引導質疑法,將課堂與現實生活緊密聯繫。

新課標指出,數學學習必須與生活相聯繫。因此,在課堂一開始,我就激發學生提出自己的問題,注重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精神。學生是未來社會的主人,將來會走向社會的各個崗位,結合教學內容,逐步培養學生敢於質疑的習慣,逐步滲透將數學與生活實際相聯繫的學習意識,是很必要的。同時,把課堂教學引伸到社會中去,體現了小課堂,大社會的教學理念,也培養了學生實事求是的精神。

三、説學法。

新課標指出:學生是學習的主人,教師是學習的組織者與合作者,教學活動的一切,要圍繞學生的發展來展開。因此本課教學的全過程中,我通過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促使學生動手、動腦、動口參與學習活動,讓他們在探討中發現方法、在交流中獲取新知,使課堂教學多次形成學習。即導入新課時鼓勵學生質疑的心理,動手操作時的探究,歸納結論時的思維,綜合練習時的活動。

四、説教學程序。

根據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我設計了這樣的教學流程:創設情境、激發求知慾建立模型、探究發現方法練習鞏固、解決問題回顧總結。

四年級數學教學計劃下冊 篇七

經過九年級下學期的學習,學生的思維已經開始從具體的形象思維過渡到抽象思維,對周圍事物的理解也上升到了比以前更高的水平。他們已經用歸納法去理解事物,解決問題。有些學生學習粗心,懶惰,有不做作業的壞習慣。因此,根據這些特點,這學期的數學課不僅要內容豐富,形式多樣,而且要有吸引力;而且要培養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增強學生學好數學的信心,增強學生的意志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這本教材包括:大數的理解,角度的度量,三位數乘二位數,平行四邊形和梯形,二位數除數,統計學,數學廣角,總評。

(a)知識和技能:

1.知道“十萬”、“百萬”、“十億”、“十億”、“千億”的計數單位,知道自然數,掌握十進制的計數方法,按幾級讀寫一億以內和一億以上的數字,用“四捨五入”的方法按要求求出一個數的近似值。體驗和感受大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進一步培養數感。

2.我會計算三位數乘兩位數和兩位數的除法,我會估計並檢查對應的乘除。

3.你可以用一位數數兩位數(乘積在100以內),用一位數數幾百個十,用整十除以整十,再用整十除以幾百個十。

4.知道直線、射線、線段,知道它們的區別;知道幾個常見的角度,你會比較角度,用量角器測量角度的度數,按照指定的度數畫出角度。

5.認識垂直線和平行線,用尺子和三角形畫垂直線和平行線;掌握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特點。

6.結合生活情境和探索活動,學習關於圖形的知識,發展空間概念。

7.瞭解不同形式的條形圖,學習簡單的數據分析,進一步瞭解統計在現實生活中的作用。

(二)流程和方法

1.從現實生活中體驗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形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2.理解運籌學的思想,培養從生活中發現數學問題的意識,形成觀察、分析、推理的能力。

(三)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體驗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樹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2.養成認真工作,書寫工整的好習慣。

重點:

對大數的理解,三位數乘兩位數,二位數除,角度的測量,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理解。

難點:

1、億以內數的讀法及寫法,培養學生的數感。

2、使學生掌握乘法的估算方法。

3、使學生理解垂直與平行的概念,會用直尺、三角尺畫垂線和平行線。

4、讓學生認識兩種複式條形統計圖,能根據統計圖提出並回答簡單的問題,能發現信息並進行簡單的數據分析。

5、使學生通過簡單的事例,初步體會運籌思想和對策論方法在解決實際問題中的應用。

1、深入教材,認真備課,定好單元計劃,提前一週備課。

2、注意新舊知識的聯繫,側重發展學生思維能力。

3、抓重點、難點、各個環節的突破。

4、重視學生的智力開發,抓好素質教育,培養良好的學習習慣,重視課堂40分鐘的利用,大面積提高教學成績。

5、對學生要高標準嚴要求,教給學生科學的學習方法,充分利用教科書掌握例題、習題之間聯繫,舉一反三,靈活學習,真正地把知識學會。

6、精心設計作業,有層次,講究目的性、科學性。

7、抓好後進生的轉化工作,耐心輔導,因材施教。

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猜數遊戲等活動,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2.通過解決問題,進一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教學重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難點

學會用方程解答簡單的應用題。

教學步驟

活動:創設情境,建立模型。

1.猜數遊戲。

今天我們來做遊戲,把你心裏想的數乘2,再加上20,等於多少?

通過做猜數遊戲,引起用方程來解決實際問題。

2.等於80。猜猜我想的數是多少?

3.你想的數是30。

4.你是怎麼猜到的?

5.學生交流,解決。

6.學生彙報。

7.如果淘氣想的 數為x,那麼

2 x+20=80

2x+20- 20=80

2x=60

2 x÷2=60÷2

x=30

引導學生解方程與等式性質結合。

8.同桌共同玩猜數遊戲。列方程並解答。

9.通過剛才遊戲,你們有什麼收穫?

練一練。

1.按照笑笑的規則和同伴做猜數遊戲, 並列方程解答。

解:設這個數是x

4×x+10=90

4x=80

x=20

心裏這個數是20。

生獨立完成。

2.列方程。

(1)3x+6=15

解:3x+6=15

3x= 9

x=3

(2)4x-2=26

解:4x-2=26

4x=28

x=7

(3)8+x=20

解:8+x=20

x=12

3.看圖説一説等量關係,再列方程解決問題。

解:3x+48=234

3x=186

x=62(元)

課外拓展。

每天修 x米,

5x+500=2500

x=400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5o14wm.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