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案【多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案【多篇】

四年級上冊數學《角的度量》教案【多篇】

《角的度量》教案 篇一

單元教案

第(三)單元備課時間:任課教師:

教材分析本單元內容的編排注重數學概念之間的內在聯繫,從直觀過度到抽象。學生在二年級上冊認識長度單位時,就已經初步認識了線段。本單元教材一開始就藉助直觀,引入了射線和直線的概念,並讓學生討論線段、射線、直線的聯繫與區別。在此基礎上教學角的概念和角的表示符號。然後在角的度量的知識基礎上讓學生認識平角和周角,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認識線段,認識射線和直線,知道線段、射線和直線的區別。

2、使學生認識常見的幾種角,會比較角的大小,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和按指定度數畫角

教學重難點

1、線段、直線、射線的區別與聯繫

2、角的度量、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

課時安排

4課時

課時教案

課題線段、直線、射線和角課型新授執教人備課時間

上課時間

教學

內容課本38、39頁

教材

分析

本課時分三個小層次,第一個層次通過實驗,直觀描述什麼是射線和直線,第二個層次,讓學生討論直線射線和線段有什麼聯繫和區別?第三個層次,利用射線的概念給角下定義,複習角的各部分名稱及角的表示方法和讀法。

國小四年級數學上冊《角的度量》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認識線段、直線、射線和角。

2.理解線段、直線和射線之間的區別與聯繫。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認識線段、直線和射線。

2、教學難點:建立角的正確概念。

教具準備

課件、直尺

教學過程

一、創造情境,引入新課

1.在日常生活中我們經常可以看到各種各樣的線(出示幾種線,如電線、電視天線、跳繩的繩子等)。這些線有的是直線,有的是彎曲的。

2.教師演示:兩手拿着一根線,兩手靠近線就是彎曲的,兩手把線拉緊,線就是直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和線有關的知識。

二、學習新知

1.認識線段。

(1)投影出示教材第38頁上面的兩幅圖,像這樣一根拉緊的線、繃緊的弦,都可以看作是線段。

(2)把兩幅圖分別去掉兩端的手和弓,改為兩點,這就是線段。為了表述方便,兩點處分別標上“A”、“B”,這就是線段AB。

提問:線段有幾個端點?(兩個)

我們可以用直尺量出線段A點和B點之間的長度,所以線段的長度是有限的。

2.認識直線。

把線段向兩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一條直線。(課件顯示)

提問:直線有端點嗎?能量出長度嗎?

(直線沒有端點,無限長,不能量出長度)

直線除了用“直線AB?”表示,還可以用小寫字母表示,如直線l。

3.認識射線。

把線段一端無限延伸,就得到一條射線。

出示教材第38頁下面的三幅圖片,説明手電筒、探照燈、焰火等射出來的光線都可以看作射線。

提問:射線有端點嗎?有幾個?能量出長度嗎?用字母怎樣表示?

(射線有一個端點,無限長,不能量出長度,可以用射線AB表示)

4.直線、射線和線段之間有什麼區別和聯繫?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展開討論,明確他們之間的區別與聯繫。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總結歸納。

名稱

區別 聯繫

直線

沒有端點,無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線段 只有一個端點,無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射線 有兩個端點,有限長

都是直

直的線

5.認識角。

(1)我們認識過角,下面的圖形都是角。

(2)這些角有什麼共同點?

一個點,兩條射線。

歸納:從一點引出兩條射線所組成的圖形叫做角。

這一點叫做角的頂點,兩條射線叫做角的邊。

(3)怎樣表示一個角呢?

角通常用符號“∠”表示。(注意與小於號“<”區別)

記作:∠1 記作:∠2

讀作:角1 讀作:角2

(4)運用上面的知識,畫一個角,並寫上各部分的名稱,標上字母,用角的符號表示出角,讀一讀。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39頁上面的“做一做”。

先讓學生説一説直線、射線、線段之間的區別與聯繫,再獨立辨一辨,並在小組中互相説一説。

2.教材第39頁下面的“做一做”。

數一數有幾個角。小組或同桌之間互相數,看誰數得又對又快。

3.教材“練習七”第1題。

先組織學生在小組中議一議:怎樣畫?再動手畫一畫。

指名彙報:你發現了什麼?

結論:經過一點可以畫出無數條直線,經過兩點只能畫出一條直線。

四、課堂小結

通過今天的學習活動,你有哪些新的收穫?

教學反思

本節課從生活入手,讓學生知道在生活中各種線會經常出現;通過畫圖、對比很快找到線段、直線、射線的區別;真正理解角的含義,培養學生觀察、操作、比較及抽象、概括的能力。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角的度量

教學目標

1、認識量角器、角的常用單位“度”和度的符號“ °” 。

2.掌握量角的一般步驟和方法,會用量角器量角的度數。

教學重難點

1、教學重點:掌握用量角器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2、教學難點:怎樣讀出角的度數。

教具準備

直尺、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1.讓學生分別在練習本上畫出一個角,再在同桌中相互觀察,誰的角大,誰的角小?

教師:你是怎樣知道哪個角大,哪個角小的?

2.課件演示採用重合比較法比較兩個角的大小。

3.教師:儘管我們能通過觀察比較或重合比較的方法比較出兩個角的大小,但到底大多少呢?要解決這個問題就要學會量角。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

二、自主探究

1.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

要準確測量一個角的大小,應該用一個合適的角作單位來量。

出示教材第40頁製作量角器的原理介紹,並出示量角器。

(1)仔細觀察,量角器上有什麼?説一説。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運用課件逐一向學生介紹:中心、外刻度、內刻度、外刻度0°刻度線,內刻度0°刻度線和角的計量單位“度”以及度的符號。

(板書:1°)

(2)分別在量角器上找一找外刻度的45°、85°、165°的刻度線和內刻度的30°、60°、150°的刻度線。

2.教學例1。

討論:怎樣用量角器量出前面看到的∠1的度數呢

(1)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用課件演示測量角的步驟和方法:

第一步:點重合,量角器的中心與角的頂點重合。

第二步:線重合,量角器的0°刻度線與角的一邊重合。

第三步:讀準數,看角的另一邊落到量角器的哪一個刻度線上,這個刻度所對的度數,就是這個角的度數。

(2)照樣子量出教材第40頁中∠1和∠2的度數。

學生動手量一量,看準刻度,記在旁邊。怎樣看刻度,你有什麼好辦法?

(與量角器0°刻度線重合的邊向右,就認裏圈的刻度數;相反就認外圈的刻度數)

3.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2題。

(1)觀察下面兩個角,哪個角的邊畫得長一些?

(2)猜想一下哪個角大一些。

(3)動手量一量,驗證一下你的猜想,你發現了什麼?

(4)在教材上把左邊一個角的兩條邊延長,再量一量,看看角的大小有沒有變化。

結論:角的大小與角兩邊的長短沒有關係,角的大小要看角的兩條邊張開的大小,張開越大,角越大。

三、實踐應用

1.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1題。

讓學生在圖中的量角器上分別找到相應的刻度,填出每個角的度數,注意刻度是內圈刻度還是外圈刻度。

點名説一説你是怎麼看的。

2.教材第41頁“做一做”第3題。

讓學生動手量一量,並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教師指名彙報各個角的度數,集體訂正,要求測量不準確的同學重新測量一次。

3.教材“練習七”第2題。

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並分別記下三角尺上各個角的度數。

4.教材“練習七”第3題。

組織學生獨立完成,再在小組中相互交流檢查。

5.教材“練習七”第4題。

(1)量出圖中4個角的度數,並記下來。

(2)∠1與∠3有什麼關係?∠2與∠4呢?

(3)你能發現什麼?説一説。

四、課堂小結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活動,你學到哪些新的知識和本領?測量角的大小時應注意什麼?

教學反思

本節課是在動手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通過對比,觀察瞭解角的大小的實質問題,培養認真、細緻和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也激發與培養了學生自主學習的精神。

板書設計

作業設計

課後小結

《角的度量》教案 篇三

設計説明

1.與現實生活相聯繫,發展空間觀念

“角的度量”屬於“圖形與幾何”中測量的一部分內容,而角的度量又是測量中難度最大的。在日常生活中,人們往往利用角的空間感覺來估計角的大小,很少用到專業的工具去測量一個角的精確度數,所以在本節課的設計中,不僅要讓學生在現實情境中感受測量角的大小需要統一單位的必要性,而且還要把量角與學生頭腦中角的大小的表象結合起來,重在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2.關注動手操作,以親身體驗的策略展開教學。

動手操作不僅可以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還有助於學生理解抽象的算理和概念,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本節課的教學設計通過用多種方法嘗試測量角的大小,幫助學生初步感知測量角的大小的方法,培養估計角的大小的意識。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學生準備

直尺、三角尺、用硬紙板剪成的角、一張圓形紙

教學過程

⊙拋出問題,引入新課

1.觀圖質疑,引發思考。

師:我們已經學習了角,請大家看一看生活中小朋友們玩滑梯的現象。(出示教材24頁滑梯情境圖)

提問:你能用“角”的知識解釋這種現象嗎?

(學生觀察後反饋:第三幅圖中的滑梯與地面形成的角最大,第一幅圖中的滑梯與地面形成的角最小)

2.引入新課:角有大有小,怎樣度量角的大小呢?今天我們就來共同研究有關角的度量的問題。

[板書課題:角的度量(一)]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情境圖引導學生思考,使學生快速進入積極的學習狀態,為學習新知做好鋪墊,進而很自然地使學生明確本節課的學習內容。

⊙嘗試探究,建構知識

1.自主探究,比較測量方法,引發思考。

(1)討論:如何度量三個角的大小呢?説一説。

(學生在小組內研究、實踐後進行彙報)

預設

小組1:我們想用直尺度量角的大小,發現無法測量。

小組2:我們是用三角尺上的一個角進行測量的,發現只能測量出角的一部分,還餘下一部分無法測量。

小組3:我們是用課前做好的與∠1一樣大的角去度量∠2,結果∠2是∠1的2倍多一些,∠3是∠1的3倍多一些,也不夠準確。

(2)質疑:看來大家的測量結果都不夠準確,想一想,怎樣測量才能更準確呢?

(學生通過思考和討論得出:如果用來度量的角再小一點就能更準確了)

(3)總結:要想準確知道角的大小,必須有一個標準的度量角的單位。

2.認識度量角的單位。

(1)説明:在數學王國中,人們將圓平均分成360份,把其中的1份所對的角的大小叫作1度(記作1°),通常用1°作為度量角的單位。

(2)(課件出示圓中的5份、10份)你知道這兩個角分別是多少度嗎?(5° 10°)

(3)請大家找一找,看看你能不能找到直角、平角和周角。你發現了什麼?

(學生找角,觀察後發現:1直角=90°,1平角=180°,1周角=360°)

設計意圖:引導學生自主探究度量角的方法,在實踐中發現問題,引發思考,引出度量角的大小要有一個統一的度量單位,培養學生的度量意識。

⊙深入實踐,感受方法

1.估一估。

師:我們已經瞭解了度量角的單位是1°,現在請大家估一估三個滑梯中的角分別是多少度。

(學生嘗試估計三個角的度數)

2.折一折,剪一剪。

組織學生利用教材附頁中的圖1剪出不同度數的角,感知角的大小。

設計意圖:在引導學生明確度量角的單位後,為了讓學生更好地瞭解角的大小,通過估一估、剪一剪等活動讓學生感受角的大小,為進一步學習量角、畫角做好鋪墊和準備。

角的度量教案 篇四

一、教材分析:

本節課的教學內容是國小數學第八冊第六單元“角的度量”,它是本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的第二節課。教學幾何初步知識,不單純是使學生獲得有關圖形的知識,更重要的是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在前幾冊教學幾何初步知識時,已經注意通過一些操作和作圖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但是限於學生的接受能力,操作和作圖都比較簡單,在本冊適當提高一些要求,通過教學角的度量、角的分類等知識,加深學生對圖形的認識,發展空間觀念以及操作和作圖的技能。在備課時,我曾經想過把角的度量和角的分類的知識安排在一個課時內完成,但發現課堂容量非常大,學生學得不紮實。在本次教學中,我把教學內容適當進行了調整,在一節課內集中教學角的度量,使學生在牢固掌握了角的度量方法後再教學角的分類和角的畫法,為以後的學習打好基礎。

根據以上分析以及課標要求,我擬訂這節課的教學目標為:

二、教學目標:

1、知識目標:使學生在操作探索中認識量角器和角的計量單位,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懂得角的大小與角的'兩邊畫出的長短無關,而與角的兩條邊*開的大小有關。

2、能力目標:進行觀察對比能力的訓練,培養學生認真細緻有序操作的良好習慣。

3、情感目標:鼓勵學生大膽嘗試,形成勇於探索、創新的科學精神。

4、教學重點、難點:會用量角器正確度量角的度數。

三、教法與學法:

新課程標準指出:有效的數學學習活動不是單純的解題訓練,不能單純的依賴模仿與記憶。動手實踐、自主探索與合作交流是學生學習數學的重要方式,教師應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向學生提供從事數學活動的機會,幫助他們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過程中真正理解數學知識與技能,數學思想和方法,從而獲得廣泛的數學活動經驗。要達到目標,形成能力,就必須將課堂還給學生,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活動,使他們產生強烈的學習慾望,讓課堂煥發生命的力量,教師要努力營造學生在教學活動中獨立自主學習的時間和空間,使他們成為課堂教學法中重要的參與者與創造者,落實學生的主體地位,促進學生的自主學習和探究。

秉着這樣的指導思想,在整個教學流程設計上力求充分體現“以學生髮展為本”的教育理念,我將教學思路擬訂為“激趣導入——自主探究——鞏固內化——拓展延伸”,努力構建探索型的課堂教學模式。

這節課的知識是在學生初步認識了直線,線段和角的基礎上進行教學的,使學生對平面圖形的最基本概念有比較清楚的認識.本節課分為三部分.

第一部分,從直觀演示,舊知過度,設疑引入,感受新知。教學角的概念.通過師生的操作,利用動態的觀點,在此基礎上引出比較兩個角的大小,通過直接的比較,學生初步理解角的大小與兩邊*開的程度有關,為引入角的度量進行間接比較角的大小作了鋪墊。

第二部分,認識量角器,讓學生觀察,初步認識量角器上的各部分名稱及作用,建立角的計量單位度和符號“°”。

第三部分,教學角的度量.在學生認識度量工具——量角器,及其單位、符號的基礎上,再介紹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最後通過實際測量説明:角的大小要看兩邊*開的大小,與邊長無關.

本節課設計不同形式的練習(如口答,判斷選擇,實際操作等),圍繞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的動手能力的重點,達到鞏固和運用概念,提高學生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v9ow3y.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