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下冊數學教案精品多篇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知識與技能

1、認識正方體,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2、理解長方體與正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3、發展空間觀念。

二、過程與方法

經歷觀察實物和動手操作等活動,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三、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體驗合作探究的樂趣,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

教學重點

掌握正方體的特徵。

教學難點

理解長方體和正方體的關係。

教學準備

正方體紙盒、長方體和正方體對比教具、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回憶長方體的特徵,請學生用語言進行描述。

2、操作:同桌交流,分別説出長方體的稜有幾條?可以分別分成幾組?相交於同一個頂點的三條稜叫做什麼?

師:今天這節課,我們繼續學習一種特殊的立體圖形。

二、新課講授

1、探索正方體的特徵。

學生拿出準備好的正方體紙盒,觀察並思考。

師:這些都叫什麼立體圖形?

生:都是正方體。

師:要探究正方體具有什麼特徵,我們應該從哪方面去思考?

生:從面、稜、頂點這三個方面

2、合作學習。

學生根據手中的正方體學具,小組合作探究。

3、集體交流。

(1)組:正方體有6個面,6個面大小都相等,6個面都是正方形。

(2)組:正方體有12條稜,正方體的12條稜的長度相等。

(3)組:正方體有8個頂點。

請學生到講台前,手指正方體模型,按“面、稜、頂點”的特徵有序地數一數,摸一摸,其他同學觀察思考。

師:怎樣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正方體?

4、教學正方體和長方體的聯繫與區別:

老師出示一個正方體教具。請學生討論:它是不是一個長方體?

學生充分討論,集體交換意見。

學生甲組:這個物體的六個面都是正方形,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乙組:長方體6個面是對面的面積相等,而這個物體是6個面的面積相等,所以我們也認為它不是長方體。

學生丙組:我們組有不同意見,因為我們認為它的6個面雖然都是正方形,但是正方形是特殊的長方形,它的12條稜也包括每組4條稜長度相等;6個面面積相等,也包括了相對的面面積相等這些條件,所以我們認為它是長方體。

教師根據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正方體是特殊的長方體,長方體中包含着正方體,用集合圈表示為:

師:我們把長、寬、高都相等的長方體叫做正方體或者叫立方體。

三、課堂作業

1、教材第20頁的“做一做”。

2、教材第21~22練習五的第4、5、8、9題。

四、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大家有什麼收穫?(學生暢所欲言談收穫,教師將學生的發言進行總結)

板書設計

正方體

正方體有6個面,都是正方形。有12條稜,每條稜長度相等。有8個頂點。

長方體與正方體的比較

教學反思

正方體的學習是以長方體知識為基礎的,在教學時可以將兩者聯繫在一起,便於學生的學習。在教學中,教師要着重注意以下幾點:1.可採用觀察彩圖和實物、動手操作、合作交流等方式,讓學生在活動中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特徵,發展空間觀念,並獲得良好的情感體驗。2.注重知識的整體性,把長方體和正方體放在同一節中呈現,有利於對學生分析、比較和概括能力的培養。3.聯繫學生的生活經驗。本節課的學習過程正是讓學生的感性經驗上升到理性經驗的過程,符合學生的年齡特徵和認知規律。在這一過程中,能使學生體會到認識事物和歸納事物特徵的方法,學會運用數學的思維方式去認識世界。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具體情境和實際操作,培養學生綜合運用圖形面積、乘除法、方程等知識解決實際問題,進一步瞭解數學在生活中的應用。

2、培養學生觀察、思考以及與同伴交流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會用小塊方磚鋪滿某個平面。

教學難點:

計算鋪滿某個平面需要多少塊方磚,多少錢。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

同學們,小明家買了一套新房。近期,家裏要裝修了。媽媽讓小明設計自己的卧室怎樣鋪地磚。今天就請同學們來幫小明出出主意,和小明一起來研究一下鋪地磚中的數學問題。(板書課題)

二、自主探究,合作交流。

(一)算卧室面積

1、買地磚之前要了解哪些相關知識?

2、小明卧室地面的長和寬分別是4m和3m,你們能幫他算算他的卧室有多大嗎?

(二)分小組討論,並填寫表格

所需地磚的數量,所需錢數

40釐米×40釐米

30釐米×30釐米

(三)彙報交流方法

1、學生彙報交流

2、得出結論

3、算一算

小明爸爸、媽媽的房間面積約為18平方米,用邊長為40釐米的正方形地磚鋪地面,至少需要多少塊這樣的地磚?需要多少錢?你能幫小明算算嗎?

學生獨立完成,指名學生上黑板板演。

三、鞏固新知,練習反饋。

四、全課總結

2021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全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本節內容屬北師大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第四單元“長方體(二)”最後一節的內容:有趣的測量(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在學生已經掌握了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認識,長方體和正方體的表面積、體積的知識,瞭解了容積的內容的基礎上呈現的。要使學生通過觀察、比較,掌握不規則物體的體積的求法,拓展了學生的知識面,滲透了轉化的思想。

學情分析:

本班級學生,大部分學習認真、踏實、自覺,基礎紮實,好學上進,部分男生活潑好動,愛思考。對於探索數學問題有着極其濃厚的興趣,喜歡自己動手解決問題。在他們身上還明顯地存在着兒童的天性,好動、好奇等。對於本單元的知識,大部分學生掌握得比較紮實。

教學目標:

1、經歷測量芒果、石頭、水瓶的體積的實驗過程,探索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滲透轉化的思想。

2、握不規則物體的測量方法,並能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3、踐與探索過程中,嘗試用多種方法解決實際問題,提高靈活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點:

讓學生掌握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測量方法。

教學難點:

靈活運用“排水法”和“溢出法”解決實際問題。

教具準備:

魔方、芒果、圓柱體量杯、長方體水槽、石塊、蘋果醋若干瓶

教學過程:

一、導入

1、同學們,週末老師在整理房間的時候,從櫃子裏發現了一個魔方,我特別喜歡。

從數學的角度來講,魔方是一個什麼樣的物體?(正方體)

怎樣求出這個正方體的體積呢?(板書:V正=a3)

它的稜長是10cm,體積是多少呢?(1000cm3)

2、除了正方體,你還會求哪些立體圖形的體積?(板書:V長=abh)

3、像長方體和正方體這樣,都能夠直接通過公式求出它們的體積,這樣的物體,我們把它們叫做“規則物體”。(板書:規則物體)

4、現在請同學們再觀察老師手中的魔方,它還是正方體嗎?(旋轉一下)那它是什麼形狀的物體呢?

像這樣,無法用語言準確地説出具體形狀的一類物體,在我們的生活中隨處可見,我們稱它們為“不規則物體”。(板書:不)

5、現在這個魔方的體積是多少呢?(還是1000cm3)你是怎麼想的?(板書:轉化)

【設計意圖:我用正方體魔方引入,把本節課主要用到的數學思想滲透給學生,為後面的實驗做鋪墊,同時又可以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6、魔方是一個比較特殊的物體。再看,現在老師手中拿的這個芒果也是一個不規則的物體,我們能直接把它轉化成規則的物體嗎?

那它的體積是多少,又該怎樣求呢?

這節課,我們就通過有趣的測量,共同來研究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二、新授

(一)測量芒果的體積

1、你想怎樣測這個芒果的體積呢?(學生彙報)

2、桌面上,老師為每個小組準備了兩種測量工具:量杯和一個長方體容器。

你認為選擇哪一種測量工具,能夠很快地求出芒果的體積?為什麼?(選擇量杯,因為它有刻度)

3、這樣做確實能比較快的求出芒果的體積,你來看(ppt演示)

量杯中裝有一部分水,正好是300mL,這300mL指的是什麼?(水的體積)

仔細觀察,將芒果放入水中後,水面發生了怎樣的變化?為什麼水面會上升呢?那麼,現在的400mL指的是什麼?(水和芒果的體積)

現在,你知道芒果的體積是多少嗎?

100是芒果的體積,它也是什麼的體積?(上升的水的體積)

4、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藉助量杯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麼轉化成了什麼呢?(將芒果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説是將不規則的芒果轉化成了規則的圓柱體)

5、像剛才這樣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我們把它叫做“排水法”。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觀察第一個實驗:用量杯和水試一試、測一測芒果的體積。學生通過討論、交流觀察等一系列的活動,讓學生初步的明白應用轉化的思想,可以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上升部分的水的體積,也就是測不規則物體體積的基本方法。】

(二)測量石頭的體積

1、現在老師也想進行一次測量,我想測的是這塊石頭的體積。

我應該選擇什麼工具來測量呢?為什麼?(選擇長方體容器,因為石頭太大了)

2、用這個長方體容器怎樣求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呢?在小組內和你的同伴説一説。(討論後,學生彙報)

3、在測量的時候應該注意什麼?(強調:要從裏面測量)

出示數據:長25cm,寬18cm,水面高度8cm。慢慢將石頭放入水中,觀察水面發生了什麼變化?為什麼?

這樣放行不行(豎着)?為什麼?(石頭沒有完全浸入水中)

石頭已經完全浸入水中,此時水面的高度是10cm

4、你能根據屏幕上顯示的數據計算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學生動筆計算)

5、剛才,在我們的共同努力下,測得了這塊石頭的體積。

在這次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是將什麼轉化成了什麼?(將石頭的體積轉化成了上升的水的體積,也可以説是將不規則的石頭轉化成了規則的長方體)

【設計意圖: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教師調換實驗用品進行第二個實驗,把量杯換為長方體容器來進一步探索求不規則物體的體積。學生有了第一個實驗的基礎,會很容易的探索出把不規則物體的體積轉化為可計算的長方體的體積,從而突破本節課的重難點。在這一環節中教師適時強調,測量時要把石頭完全浸入水中,才能應用轉化的思想求體積。】

6、你還有其他的方法能夠測量出這塊石頭的體積嗎?(出示“溢出法”和“排水法”的逆運用)

【設計意圖:教師引導學生思考其他測量不規則物體體積的方法,從而讓學生明白解決問題的方法的多樣性。】

7、其實,早在2000多年前,大物理學家阿基米德就曾經用過剛才同學們説到的方法幫助國王解決了一個難題,出示“數學萬花筒”,學生讀。

(三)測量蘋果醋瓶的體積

1、現在你們想不想親自測量一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機會就在眼前,每個小組的桌面上都有一瓶蘋果醋。在大家動手之前,請你先猜猜看“這個瓶子的體積是多少?(淨含量:260mL)

2、現在就動手來驗證一下吧。將記錄填寫在實驗報告單中。

【設計意圖:新數學課程標準中強調,教學中“做”比“知道”更重要。數學活動課要把握好實踐活動的時機,凡是能讓學生自己設計的,就讓學生親自去發揮;凡是能讓學生自己去做的,就讓學生親自去動手。】

3、在剛才的實驗中,我們又完成了一次轉化,誰能來説一説?

(四)總結

通過這幾次的實驗,我們發現:不管是“排水法”還是“溢出法”,實際上都是在完成一次轉化,是將什麼轉化成什麼呢?(將不規則物體轉化成規則物體)

【設計意圖:使學生明確“轉化”思想的實質。】

三、質疑

看書 頁,對於今天我們學習的知識,你還有什麼不清楚的地方?

四、課堂練習

(一)填空

1、一個量杯水面刻度200mL,放入一個零件後,量杯水面刻度450mL,這個零件的體積是( )。

2、一個長方體容器裝滿水,底面長8dm,寬5dm,高3dm,放入一個不規則物體後,溢出30升的水,這個不規則物體的體積是( )。

3、一個長方體容器,從裏面量長3分米,寬2分米,高5分米,裏面裝有水,水深3分米,如果把一塊小長方體放入水中,小長方體的長是10釐米,寬8釐米,高5釐米,上升的水的體積是( )。

【練習目的:強化“轉化”思想的實質。】

(二)解決問題

第一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底面長4dm,寬2dm,放入一個石塊後水面上升了0.5dm,這個石塊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分米?

2、一個正方體的容器,稜長20釐米,現裝有深度為5釐米的水。在放入一個物體後,水面上升到8釐米,放入物體的體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練習目的:通過對比練習,由直觀到抽象,激發了學生的學習興趣,提高了教學效率與效益。】

第二組

1、一個長方體容器,長20釐米,寬15釐米,高10釐米。將一塊鐵塊放入容器中,裝滿水,再將鐵塊取出,這時容器中的水面高度是6釐米,這塊鐵塊的體積有多大?★★

2、一個正方體容器裝滿水,當放入一個長方體後,容器中溢出了48升水,已知長方體長8分米,寬2分米,求高是多少釐米。★★★

3、一個稜長為15釐米的正方體容器內水深8釐米,浸入一個不規則的鋼塊後,水面上升到距容器口3釐米處,這個鋼塊的體積是多少? ★★★★★

【練習目的:由淺入深,層層深入,採用小組合作的形式,讓學生參與到教學全過程,增強學生的主人翁意識。】

五、全課小結

1、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學生彙報)

2、生活中有許多不規則的物體,我們可以把它們轉化成規則的物體來計算出體積。在解決數學問題的時候,往往需要我們用一種變通的方法去思考。

3、拓展練習:那麼,你能想辦法測出一粒黃豆的體積嗎?(學生彙報)

一粒黃豆非常小,把它放入水中,我們很難看出水面的升高情況,也就很難算出它的體積。我們可以先測量出一定數量的黃豆的體積,再除以黃豆的數量,就能得出一粒黃豆的體積了。

板書設計:

轉化

有趣的測量:不規則物體的體積 規則物體的體積

V正=a3 芒果的體積 上升的水的體積

V長=abh 石頭 下降

瓶子 溢出

五年級數學下冊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生活事例,使學生初步瞭解圖形的旋轉變換。結合生活實際,能初步感知旋轉現象,探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2、通過動手操作,使學生會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3、初步學會運用旋轉的方法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4、欣賞圖形的旋轉變換所創造出的美,培養學生的審美能力;感受旋轉在生活中的應用,體會數學的價值。

重、難點:

1、理解圖形旋轉變換的含義。

2、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3、能在方格紙上將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

教學準備:多媒體課件 方格紙

教學過程:

一、情景導入

同學們,你們喜歡做遊戲嗎?今天老師給你們帶來一個魔方,再做這個遊戲時,最常用到的操作時什麼?(旋轉)

請同學們用手示範一下怎樣進行旋轉?(學生用手勢演示)

問:你們在做旋轉手勢時為什麼有的向左旋轉,有的向右旋轉?(因為有的是順時針旋轉,有的是逆時針旋轉。)

集體聯繫順時針旋轉90度和逆時針旋轉90度。

請一人到投影前操作魔方。其他同學提示其具體的旋轉方向。

師:剛才同學們在做遊戲的過程中,反覆提到一個詞“旋轉”,這節課,咱們就來共同研究“旋轉”。

板書課題:旋轉

二、明確概念

1、聯繫生活

師:生活中,你還見過哪些旋轉現象呢?

生:風扇、陀螺、鐘錶、車輪、風車……

課件出示幾種旋轉現象。

師:同學們説的這幾種都是旋轉現象,那麼旋轉有怎樣的特徵和性質呢?我們藉助最常見的鐘表來進行研究吧。

2、學習例3.

(1)認識線段的旋轉,理解旋轉的含義。

出示鐘錶實物。

師:請同學們觀察鐘錶的指針,描述指針從“12”到“1”師怎樣旋轉的。(指針從“12”繞點O順時針旋轉30°到“1”)

師演示指針由“1”到“3”。

問:這次指針又是如何旋轉的?(指針從“1”繞點O順時針旋轉60°到“3”)

師演示指針由“3”到“6”。

同桌互相説一説:指針從幾開始?是繞哪個點旋轉的?怎樣旋轉?旋轉了多少度?

(2)明確旋轉要素

旋轉物體 起止位置 繞哪一點 旋轉方向 旋轉度數

板書: 點 方向 度數

師:要想清楚説明旋轉現象,明確以上幾個要素最為重要。

三、探索圖形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1、觀察風車的旋轉過程。(出示課件)

請學生説一説,在風的吹動下,風車是如何旋轉的。

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90°。

思考:你是怎樣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呢?

小組交流觀察到的現象。

一是由圖1到圖2,風車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二是根據三角形變換的位置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三是根據對應的線段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四是根據對應的點判斷風車旋轉的角度。

2、小結

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不僅每個三角形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而且,每條線段,每個頂點,都繞點O逆時針旋轉了90°。

3、概括旋轉的特徵和性質。

師:剛才通過觀察我們發現,風車旋轉後,每個三角形的位置都變了,那麼什麼沒有變呢?(三角形的形狀、大小沒有變;點O的位置沒有變;對應線段的長度沒有變;對應線段的夾角沒有變。)

四、繪製圖形

1、自主畫圖。

我們已經瞭解了一個圖形旋轉的全過程,想不想自己試着畫一畫呢?

(1)出示例4方格紙。

(2)請學生看清圖形。

(3)説一説你是怎樣畫的。

引導學生明確:對應點與點O所連線段的夾角都是90°;對應點到點O的距離都相等。

學生獨立完成。

(4)作品展示,交流畫法。

2、總結畫法。

我們在畫一個旋轉圖形時,首先要確定它周圍的點,然後找到這個圖形各個點的對應點,最後連線。

人教版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五

教學內容:人教版國小數學五年級下冊地14-15頁

教學目標:

知識和技能

1、藉助分類思想使學生理解並掌握質數和合數,並能準確判斷一個數是質數還是合數。

2、能在百數表中正確找出100以內的質數,熟記20以內的質數。

問題解決與數學思考

引導學生運用“閲讀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的方法推導出奇數加奇數的和是偶數,奇數加偶數的和是奇數,偶數加偶數的和還是偶數的結論,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情感、態度和價值觀

1、在體驗和探究的過程中,要注重全體學生的參與性,讓學生感悟數學活動充滿着探索與創新感受數學文化的魅力,培養學生勇於探索的科學精神。

2、在教學活動中,培養合作學習意識,同時注意培養學習數學的自信心,進一步培養學生的學習習慣。

重點和難點

重點:

1、理解質數和合數的意義。

2、掌握“閲讀理解題意-分析解答-回顧反思”解決問題的方法。

難點:區分奇數、偶數、質數、合數。

教具:小黑板

教學設計

一、複習引入

1、(小黑板出示)1-20的各數中,看到者需數字你能想到最近我們學了哪些知識?

1,3,5,7,9,11,13,15,17,19是什麼數?

2,4,6,8,10,12,,14,16,18,20是什麼數?

2,4,6,8,,10,12,14,16,18,20還是什麼的倍數?

5,10,15,20都是什麼的倍數?

3,6,9,12,15,18都是什麼的倍數?

10,20既是什麼的倍數,也是什麼的倍數?

………

同學們能從不同角度來觀察、分析、回答這些問題,説明你們做的太棒了,今天我們繼續來研究這些可愛的數字,我相信你們一定會有新的收穫和意想不到的發現。

二、組織研究,體驗發現

1、説明方法

師:你們提出的數學問題很有價值,怎麼研究這些問題呢?先讓我們來共同回憶以前研究數的方法,哪位同學先來説一説,該怎麼做?

我們一般是找一組數據,再觀察,討論,找出它們的共同點。

2、小組合作研究

科學的論證都來自於實踐,下面就請同學們以1-20這些數入手來共同研究質數和合數的相關知識。

小組合作提示:

找出這些數的因數有哪些?

仔細觀察這些數的因數的個數,會有什麼發現?

根據因數的個數把這20個數進行分類,小組交流。

3、老師巡視合作情況,點名學生彙報

2的因數有(1,2)

3的因數有(1,3)

4的因數有(1、2,4)

5的因數有(1、5)

6的因數有(1,2,3,6)

7的因數有(1,7)

8的因數有(1,2,4,8)

9的因數有(1,3,9)

10的因數有(1,2,5,10)

11的因數有(1,11)

12的因數有(1,2,3,4,6,12)

13的因數有(1,13)

14的因數有(1,2,7,14)

15的因數有(1,3,5,15)

16的因數有(1,2,4,8,16)

17的因數有(1,17)

18的因數有(1,2,3,6,9,18)

19的因數有(1,19)

20的因數有(1,2,4,5,10,20)

前面我們根據什麼,就把自然數分為了哪兩種數?

而現在我們找的是1至20裏的什麼數呢?

我們又可以根據什麼數的個數,又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呢?

第一類是隻有一個因數的:1

第二類是有兩個因數的:2,3,5,7,11,13,17,19。

第三類是有兩個以上因數的:4,6,8,9,10,12,14,15,16,18,20。

你們的發現特別有價值説明你們有很強的觀察能力。下面還有哪個小組也這樣分?

4、總結概念

像上面這樣,只有1和它本身兩個因數的數,就叫質數。也叫素數;除了1和它本身還有別的因數的數就叫合數。

哪1呢?

1不符合質數的特徵,也不符合合數的特徵,所以,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師:誰來説一説0屬不屬於上面三種裏面的哪一種呢?

師:0雖然是自然數。上面的三種是“除0以外的自然數,按它的因數個數來分”。而我們前面學因數和倍數時就特別説明,所研究的數是指非0自然數。0不屬於我們研究的數,所以它都不屬於三種裏的任何一種。

5、找百以內的質數

(1)讓學生小組合作找,教師巡視。

(2)點名説一説怎麼找。

(3)時引導學生找。

(4)、請學生説説找的方法。

6、師引領總結敍述:自然數按不同的標準分類就會有不同的結果,如:按因數的個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三類,既質數、合數和1三類);如果按是不是2的倍數可以把自然數分為幾類?(兩類,既奇數和偶數兩類)。下面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呢?請大家以小組為單位進行研究。出示例2:奇數+奇數=什麼數

偶數+偶數=什麼數

奇數+偶數=什麼數

小組活動提示:

(1)從題目中你知道了什麼?

(2)你用什麼方法可以推導出結果?

(3)你的結論正確嗎?你怎樣證明?

學生小組合作討論,教師巡視指導。

師:哪個小組來説説你們是怎麼研究的`?

從題目中誰知道要解決的問題是把什麼數和數什麼相加,什麼數和什麼數相加,什麼,看加的結果是奇數還是偶數?

可不可以舉例子來説明呢?

“解決這個問題很簡單,所採用的方法和剛開始上課時所用的方法一樣,先找一組數據,找出其中的奇數和偶數,然後用其中的數據來證明就行了吧”。

例、1,2,3,4,5,6,7。然後來證明。

奇數+奇數=偶數(1+3=41+5=61+7=8)

偶數+偶數=偶數(2+4=62+6=84+6=10)

奇數+奇數=奇數(1+2=31+4=51+6=7)

還可以用什麼方法來證明?。

那我們來在黑板上演示一下。

還可以舉一些大數試一試,如:235+123=358246+368=614123+248=371)得到的結論還是和上面一樣。

三、鞏固練習

1、請你來判斷。

(1)所有的奇數都是質數。()

(2)所有的偶數都是合數。()

(3)在1,2,3,4,5,……中,除了指數以外都是合數。()

(4)1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2、根據所給提示寫電話號碼

師:你想知道我的手機號碼嗎?

它是最小的奇數()

它的最大因數和最小倍數都是3()

它是10以內最大的質數()

它是10以內中既是2的倍數又是3的倍數()

它是10以內3的最大倍數()

它是最小的合數()

它是所有非0自然數的因數()

它是從小到大排列的第五個自然數()

它是10以內的自然數中相鄰的合數,而且是第一個合數()

它是10以內中3的最大倍數()

它既不是質數也不是合數()

四、作業佈置(課本練習四的1-4題)

五、課堂小結

1、這節課學了什麼知識?

2、質數和合數是按什麼來分的?

板書設計

質數和合數

奇數偶數

質數合數1

自然數按什麼來分而分為奇數和偶數?

自然數又按什麼來分又可以分為質數和合數、1呢?

最新人教版五年級下冊數學教學計劃 篇六

(一)數與代數

1、第一單元“小數除法”。本單元包括小數除法、積商的近似值,循環小數,小數四則運算等內容。結合具體情境,學生將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瞭解循環小數;會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第三單元“倍數與因數”。

本單元是在學生對整數有一定的認識、會計算整數的四則混合運算的基礎上進行學習的,學習的主要內容有:自然數的認識,倍數與因數,2,5,3倍數的特徵,質數與合數,奇數與偶數。這些知識的學習是以後學習公倍數與公因數、約分、通分等知識的重要基礎。

3、第五單元“分數”。

在學習本單元內容前,學生已初步理解了分數的意義,能認、讀、寫簡單的分數,會進行簡單的同分母分數的加減運算,能初步運用分數表示一些事物,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本單元在此基礎上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對分數進行再認識,學習分數與除法的關係、真分數、假分數、帶分數、分數的基本性質、公因數、約分、公倍數、通分、分數的大小比較等知識。這些知識是進一步學習分數四則運算、運用分數解決實際問題的基礎。

(二)空間與圖形

1、第二單元軸對稱和平移。對稱、平移與旋轉是《數學課程標準》“空間與圖形”領域中“圖形與變換”的重要內容。學生在三年級上冊、下冊已經初步感知了生活中的對稱、平移和旋轉現象,初步認識了軸對稱圖形,能在方格紙上畫簡單的軸對稱圖形,也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沿水平或垂直方向平移後的圖形。在此基礎上,本單元讓學生進一步認識圖形的軸對稱,探索圖形成軸對稱的特徵和性質,學習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和畫出一個簡單圖形旋轉90°後的圖形,發展空間觀念。

2、第四單元“多邊形的面積”。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平面圖形面積大小的比較,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底和高的認識及相應面積的計算。

3、第六單元“組合圖形的面積”本單元的主要內容有:組合圖形面積的計算及一些有趣的簡單不規則圖形面積的計算。在第二單元中,學生已經學習了平行四邊形、三角形與梯形的面積等知識,在此基礎上學習組合圖形,一方面可以鞏固已學的基本圖形,另一方面能將所學的知識進行綜合。

(三)統計與概率第七單元“可能性的大小”。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用分數表示可能性的大小,運用所學知識設計方案。在四年級時,教材安排了遊戲公平的活動,讓學生體會事件發生的可能性。本單元在此基礎上,運用分數來描述可能性的大小

教學目標:

1、學生將經歷探索小數除法計算方法的過程,初步體驗轉化的數學思想;瞭解在生活中有時只需要求積商的近似值,掌握求近似值的方法,培養估算意識;初步瞭解循環小數;會運用小數四則運算解決日常生活中的簡單問題。

2、經歷探索數的有關知識的活動。認識自然數,倍數與因數、質數與合數。經歷探索2、3、5倍數的特徵的過程,知道2、5、3倍數的特徵,知道奇數和偶數,在探索數的特徵的過程中,體會觀察,分析,歸納,猜想,驗證等過程,在數學活動中體驗數學問題的探索性和挑戰性。

3、進一步認識軸對稱圖形,能用摺紙等方法判斷一個圖形是不是軸對稱圖形以及有幾條對稱軸,能在方格紙上畫出一個圖形的軸對稱圖形。通過觀察實例,認識圖形的平移與旋轉,能在方格紙上將簡單圖形平移或旋轉90°。欣賞生活中的圖案,靈活運用平移、對稱和旋轉等變換方式在方格紙上設計圖案。在探索圖形變換以及設計圖案的過程中,進一步發展空間觀念。

4、進一步理解分數的意義,能正確用分數描述圖形中部分與整體的關係或簡單的生活現象,認識真、假、帶分數,理解分數與除法的關係,會進行分數大小比較。能在1—100自然數內找出10以內兩個自然數的公倍數和最小公倍數,公因數和最大公因數。會約分和通分。初步瞭解分數在實際生活中的運用,能運用分數知識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5、體會比較面積大小的多種方法,認識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的底和高,經歷探索平行四邊形、三角形、梯形面積計算公式的推導過程,並能運用面積公式解決問題。同時在探索圖形面積計算方法中,獲得數學探索經驗。

6、在探索活動中認識組合圖形,並會運用不同的方法計算其面積,解決實際問題,能估計一些不規則圖形面積的大小。

7、能用分數表示簡單事件發生的可能性大小,能按指定的可能性大小的條件,設計相關的方案。

8、鼓勵學生樹立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信心,積累解決問題的經驗和策略,感受數學知識間的相互聯繫,認識到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教學思路與方法:

1、給學生提供現實生活中的學習素材,體會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

2、合理安排,紮實進行數學活動。關注學生知識,方法的形成過程。

3、搭建探索數學問題的平台,鼓勵學生探索和交流。

4、關注學生的情感體驗,創設寬鬆和諧的學習氛圍。

5、開展富有特色的專題活動,提高綜合運用所學內容解決問題的能力。

6、培養數學的學習興趣和良好習慣。

教學重難點:

1、注重體現數學知識的實際意義,注重數學知識在實際情境中的應用。

2、關注學生學習過程,重視學習結果。

3、多角度瞭解學生學習狀況與學生的學習特點。

主要措施

1、重視教學情景的創設,關注學生的生活經驗,提供豐富的感性材料,加強學生的操作活動,結合生活實際幫助學生建立有關的數學概念。

2、重視直觀教學,充分發揮教具、學具的作用,讓學生充分經歷猜想、實驗、驗證的過程,主動建構數學知識;通過解決實際問題來學習數學,提高教學的實效性。

3、讓學生有足夠的時間獨立思考、探索和構建自己的數學意義,讓學生有機會討論交流彼此的想法,體驗探究的樂趣;恰當、適時地運用小組合作學習方式,重視培養學生的應用意識和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4、加強估算(測)能力的培養,鼓勵解決問題策略與算法的多樣化。創造性的使用教材,注重學生對計算過程和方法的理解,重視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與獨立解決問題的能力。

5、全面提高學生的數學素養,注重學生課堂傾聽能力和獨立作業等良好學習習慣的培養。

6、關注學生的個體差異,在教學中提供可以促進不同學生共同進步的機會,讓所有的學生都能體會到學習數學的樂趣。

數學五年級下冊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和要求。

1、經歷摺疊和展開的過程,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的關係,發展空間觀念。

2、能正確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二、教學重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三、教學難點。

判斷平面展開圖所對應的簡單立體圖形。

四、教學過程。

(一)想一想。

出示教科書第38頁的圖形,並讓學生準備這樣的圖形。按虛線摺疊成一個封閉的立體圖形,它的形狀像什麼?(學生小組交流討論,合作,教師引導學生先想象這個平面展開圖摺疊以後像什麼。)

(二)畫一畫。

動手操作,將附頁3圖1剪下,按虛線摺疊後,形狀是一座小房子。

(三)做一做。

1、通過摺疊後的小房子來確定天窗和門的位置,然後在平面圖上畫出來。

天窗可以在平面圖中上數第二個或第三個長方形內,門可以在第一個或第四個長方形內,也可以在兩邊的五邊形內。

2、根據學生的實際情況,把這個問題進行拓展,首先將附頁3圖1中的各個圖形標上號碼,長方形從上到下依次為1,2,3,4,5,左邊的五邊形為6號圖形,右邊的為7號圖形。然後,提出挑戰性的問題:

(1)與圖形6相對的 聲納個圖形?

(2)和圖形1相對的是哪個圖形?藉助想象活動,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

(四)練一練。

1、第39頁第1題。

引導學生進行想象,作出最初的判斷,然後通過動手操作,討論並交流,得出結論。

2、第39頁第2題。

進一步讓學生體會立體圖形和它的平面展開圖之間的對應關係,有多餘信息。學生獨立完成本題,教師允許學習有困難的學生通過動手操作解決問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149n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