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老山界》教案精品多篇

《老山界》教案精品多篇

《老山界》教案精品多篇

語文《老山界》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一、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感受長征的革命傳統;

二、學習課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特點;

三、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教學重點、難點學習觀察方法;勾畫關鍵語句,揣摩其含義及作用;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寫法課時安排:兩課時第一課時佈置預習:

1、仔細閲讀課文,解決字詞疑難(識記註釋中的詞語:攀談、苛捐雜税、奇觀、絕壁、峭壁、骨碌、酣然入夢、蜷、綴、細切、澎湃)

2.讀文中自己認為寫得好的部分,説明理由。

教學步驟

一、導入:我們學習的前兩篇課文是用詩歌形式寫長征壯舉的,今天學習課文《老山界》,它是一篇回憶錄,真實地記敍了紅軍翻越“第一座難走的山”的過程。

二、檢查預習,要求學生複述課文,要突出文中關鍵詞語,做到語言簡潔連貫,聲音響亮,內容周全(常規要求)教師可邊引導學生敍述,邊課件出示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的行蹤圖。

三、啟發學生理解課文的思路和思想內容課文分為二部分:

第一課時

第一部分(1自然段):概括介紹老山界,點明山高,擺出困難。

第二部分(2—33段):翻越老山界的經過。按翻山經過將這部分分為四層,標上“│”號(常規要求),編寫各層提綱。

第一層:(第2---11段)山腳訪瑤家。(表現了軍民關係,既不脱離中心,又展示了長征生活的一個側面。)

第二層:(第12---23段)從天黑以後寫道黎明之前,主要內容有:

1.在“之”字拐的路上;

2.山腰露宿(表現登山艱苦和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第三層:(第24—31段)從次日黎明寫到下午兩點多鐘,主要內容:

1.攀登雷公巖;

2.繼續登山,到達山頂;

3.山頂所思。(表現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點明翻山長征是為了北上抗日。)

第四層:(32—33段)下山的情景。

第三部分:(最後一段)呼應開頭,小結全文,回顧了整個長征。本文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

四、組織學生課內探究活動,接受革命傳統教育。

1.仔細讀第3、6段,一處寫“照着習慣”,一處寫“照我們一路上的經驗”,各反映了什麼現實?課文中寫了:“只要我們對他們説清楚了紅軍是什麼,沒有不變憂為喜……”請你以一個紅軍宣傳幹部的身份向瑤民説明紅軍是什麼。

2.學生勾畫寫紅軍翻山艱難的語句,用如“走路難”三字的形式概括幾難(還有“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3.學生議論:紅軍為何能戰勝困難?人民的軍隊,堅強的革命意志,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團結互助的力量等。

五、佈置作業:讀全文,重點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邊閲讀、邊思考、邊勾畫關鍵詞語。

第二課時

(一)理解作者如何觀察、反映生活,研讀生動描寫的段落。學生帶着以下問題讀星夜登山和山腰露宿兩段。

1.星夜登山作者的立足點在哪裏?選擇了怎樣的觀察方法和觀察角度?調動了什麼感官進行觀察?觀察什麼?怎樣用生動的語言進行描述?紅軍戰士的喊聲笑聲(聽覺),表現了紅軍的英雄氣概和樂觀精神。

2.半夜山腰露宿。“半夜裏……睡不着。”寫挨凍的感覺,凍醒了,凍得怎樣?勾畫關鍵詞:逼、刺入、更卷、蜷。這些詞的使用使冷的程度具體化。“天上……幾堆火沒有熄”。觀察方法:定點觀察;寫景順序:由遠及近,先寫星星,次寫山峯,再寫四周的山。視線:仰視、平視、環視。形象描述:運用比喻。(黑色幕上綴着的寶石;像巨人矗立;山谷像一口井)“凍醒了的同志們圍着火堆小聲地談着話。”既是所見,也是所聞,由視覺到聽覺,轉入自然。“除此以外,……又睡着了。”所聞:以聲寫靜謐,用比喻描寫不可捉摸的聲響。這所見所聞既表現征途生活的艱苦,又有樂觀情趣。

前文寫登山的熱烈,這裏寫夜宿的靜溢,使文勢變化多姿,起伏跌宕。

(二)、討論完成課後習題二、三

(三)總結全文:

1.引導學生歸納中心意思。

2.提示學習重點。

3.樸素與生動的語言相結合,文風質樸,真實可信。

(四)佈置作業:學習作者觀察的方法,參考下列題目寫一篇觀察日記。《望星空》《在陽台上》《窗前》

《老山界》優秀教案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熱愛長征的革命傳統。

2、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敍事件、安排層次的方法。

2、難點:理解生動描寫對錶達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介紹作者

陸定一,生於1906年,江蘇無錫市人。曾任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2、導語

二萬五千里長徵,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千山,勝利到達陝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鬥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二、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討論、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學習

㈠明確順序安排

1、寫文章首先得有條有理、順序清楚。本文以什麼為順序呢?(時間變化、地點轉移)

2、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句。

㈡瞭解事件經過。填表説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地點人物活動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後

下午

㈢理清結構層次。

1、提問:記敍一件事,文章結構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記敍經過,説明結局。

2、本文是不是這樣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記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2—33段);説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複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順序記敍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同時我們也瞭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難翻的山。其“難”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全面思考。

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㈡對於這些困難,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要求學生跳讀、勾劃、概括)。

走路難:懸崖峭壁、山高路險。睡覺難:路窄石硬、寒氣逼人

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飢餓。處境難:敵人追擊、槍聲密集。

㈢面對這般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對待的呢?

打趣逗笑、奮勇登山。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鼓着勇氣、繼續前進。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㈣這些描述表現了紅軍戰士怎樣的思想性格?

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

㈤首尾兩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記敍翻山的艱難,首尾兩段説了這個意思沒有呢?

2、研讀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麼?

高度(三十里高)名稱(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麼作用?

説明山難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題為何用土名“老山界”?(聯繫與瑤民攀談一段)

通俗親切: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3、研讀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細加體會。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第三教時

一、複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揣摩生動描寫

1、本文把紅軍戰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體形象,靠的是什麼?

生動的描寫。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行動、語言、場面、景物

3、揣摩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只要求學生抓住幾個典型細節加以領會。

4、揣摩語言描寫

細讀文中的語言描寫,表現了紅軍的什麼精神?

如“別掉隊、做烏龜、頂着天、哈哈笑”等,表現了相互鼓勵,豪邁樂觀。

5、揣摩場面描寫

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 “之”字奇觀

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

着重於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

⑶這樣描寫表現了紅軍戰士的什麼精神?

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6、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⑵“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麼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星星、山峯、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見”景象給人什麼感受?“聞”突出了什麼特點?

莊嚴、奇偉。寂靜

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進一步要求學生談談自身感受)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採用什麼方法寫出?

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

⑹這段景物描寫對錶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士的鎮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

三、小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佈置作業

《老山界》知識點

一、作者簡介

陸定一(1906 — 1996)江蘇人,無產階級革命家,1927年任團中央宣傳部部長,長征途中任紅軍總政治部宣傳部長。為建設和發展我軍的政治宣傳工作作出了突出貢獻。

二、故事背景

老山界是當年紅軍長征途中翻越的第一座大山。其主峯海拔2141、5米,為華南第一高峯,素有“五嶺極頂,華南之顛”之美譽。1934年12月,中央紅軍在湘江與國民黨軍隊經過慘烈的激戰,損失慘重,退入了山高路險的貓兒山,開始了翻越老山界的艱難歷程。毛澤東、周恩來、鄧小平、朱德、葉劍英等一代革命偉人率中央紅軍三軍團、中央軍委縱隊、後衞五軍團、八軍團日夜兼程翻越老山界。

三、多音字

盛:chéng(盛飯)shèng(茂盛)

嚼:jué(咀嚼)jiáo(細嚼慢嚥)

覺:jué(覺得)jiào(睡覺)

四、理解詞語

驚惶:驚慌,恐懼。

苛捐雜税:指當時反動政府強迫老百姓上繳的各種税費。

繳:①交納,交付,繳公糧。②迫使交出:繳了敵人的械。

攀談:本文是找些話題與他人交談的意思。

酣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

蜷:彎曲。

嗚咽:本文中形容悽切的水聲。

五、課文結構

第1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1段)。

第2部分:記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第2—33段)。

第3部分:説明翻越老山界的意義(第34段)。

六、句子分析

1、黎明的時候被人推醒,説是準備出發。山下有人送飯上來,不管三七二十一,搶了一碗就吃。

“搶”形象地表現了紅軍戰士為了完成爬山任務而抓緊時間吃飯的動人場面。

2、肚子很餓,氣力不夠,但是必須鼓着勇氣前進。

“鼓着勇氣”含有戰勝自身某種弱點,從而迎戰某種艱難險阻的意思,表現了紅軍的堅毅頑強和無畏精神。

3、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歎息,這裏是指飛機發出的聲音,是一種擬人的説法,既表現了敵人飛機對紅軍戰士的無奈,又表現了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的極端不滿。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一個堅強的意志”是指紅軍指戰員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灌輸”不是通常“輸送”的意思,是指完成任務的過程中讓每個戰士受到了堅強意志”的影響,從而也培養了堅強的意志。

七、問題歸納

1、這一些對於火把的描寫,傳達給了讀者怎樣的信息和精神?

表現山的陡峭、險峻,突出紅軍登山的堅強意志和英雄氣概。

2、半夜露宿的情景寫得非常生動感人,作者是怎樣寫夜景和感受的?

(比喻、排比)由遠到近的順序寫景,先寫星星,次寫山峯,再寫四周的山;反覆地運用比喻不僅生動形象地寫出了山景之美,也表現了紅軍的樂觀主義精神。

3、怎樣理解“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這句話。

(擬人)“歎息”指飛機發出的聲音,既表現了敵人飛機對紅軍戰士的無奈,又表現了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的極度不滿。

4、怎樣理解24段“搶了一碗吃”?

這裏有“搶先”“爭先”的意思。並沒有互相爭奪之意。為了説明吃飯的迅速。

5、本文是以什麼為順序的?並在文中畫出表明時間和地點的語句。

《老山界》教學反思

根據這篇課文特定的歷史背景,我在課前利用多媒體進行了充分的情境創設,激盪起學生的感情;引導學生挖掘文章內在的思想性,體會文中所寓含的思想高度、深度和廣度,把思想精華牢牢抓住,揭示闡發,啟發學生深思並聯系、擴展,增添感情濃度和知識趣味性;儘量發揮課堂教學多功能的作用,使思想、知識、能力、智力、情感相互影響,融思想、語言、認識能力、素質培養於一爐。我深深感到:首先教師上課要有激情(首先要讀透文本,感動自己才能感動學生),要有深厚的文學底藴,這樣才能寓教於情,薰陶感染學生。

其次要會靈活地創造教學情境,用生動的語言、動人的形象、高尚的感情、深刻的道理吸引和感染學生,在這過程中變換提問的角度,引導學生咀嚼品味語句、交流討論問題,從中訓練學生讀寫聽説的能力。

再次就是鼓勵學生自己去發現教材中優美的語言、鮮活的紅軍戰士形象、新穎的'寫作手法(如以動寫靜)、深邃的思想境界(以苦為樂、全心感受大自然的恬美心境等)、使人奮發的人生哲理,既而引導學生髮現生活的美,鼓勵學生用自己的行動去創造美!

還有就是要利用好適當時機,拓展有關的內容,在知識傳授過程中打開學生的思路,放開學生的手腳,“歡迎質疑”、“歡迎發表與教材的不同見解”、“歡迎發表與老師不同的見解”,鼓勵其獨立思考、暢所欲言,這樣有利於學生學習主動性和積極性的充分發揮。

《老山界》優秀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生動的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3、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2、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課時安排】

2課時

第一課時

【課時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教學過程】

一、導入

同學們,紅軍長征路上有許多可歌可泣的故事。“飛奪瀘定橋、爬雪山、過草地”“紅軍不怕遠征難,萬水千山只等閒”正是紅軍精神的真實寫照。今天,讓我們一起來研讀《老山界》一文(板書),進一步感悟革命先輩的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二、揭示教學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掌握生字詞。

2、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三、檢查預習

注意劃線字的注音和寫法

蜷縮( )嗚咽( )點綴( )

澎湃( )咀嚼( )

籬笆( )酣然入夢( )苛捐雜税( )

四、整體感知

1、學生自讀課文,出示自學提綱:

⑴《老山界》記敍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故事,它有一個明顯的特點,就是按時間順序記敍的,請你找出表示時間的詞語。

⑵老山界是紅軍長征翻越的第一座難走的山。“難”體現在哪幾方面?請從文中找出相關的語句回答。

⑶面對困難,紅軍戰士以什麼態度面對,是如何克服的,體現了紅軍戰士的什麼精神?(可用文中語句回答)

2、討論明確

⑴時間順序:

“下午才動身——天色已晚了——天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裏——黎明的時候——到了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直到宿營地”。

⑵ “難”體現在:

①山路險峻,懸崖峭壁——走路難

②要在一尺多寬的陡峭山路上睡覺——睡覺難

③飢餓——吃飯難

④傷病員多,敵人追擊——處境難

⑶表現了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紅軍是一支人民的軍隊,他是在宣傳羣眾並同敵軍作戰中前進的,他始終代表了人民的利益。試從文中找出相應的句子。

五、小結

寫作特色其一:掌握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安排文章層次的方法。

六、佈置作業

朗讀全文,熟讀描寫的段落。

板書設計:

老山界

決定翻山

時走路難

翻山經過睡覺難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

順吃飯難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序處境難

翻山以後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生動的描寫對錶達中心的作用;

背誦一些優美的段落。

【教學過程】

一、感悟課文

1、作者描寫紅軍夜裏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作者説:“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裏?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

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3、半夜裏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

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

山谷

4、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像波濤在澎湃

5、生朗讀、感悟、背誦。

6、品味劃線詞的作用。

(1)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反映了瑤民長期遭受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擔心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2)她的房子如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

生怕:很怕

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

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3)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等了好久才走了幾步。

第2、20節是指因山路難走,隊伍被堵住了。

第29節是因又餓又累,極度疲乏而無力再走。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5)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鬥能力的確信。

二、總結課文

本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三、積累、聯想

1、背誦第22節。

2、閲讀《草地晚餐》,比較回答:

(1)順序一樣(時間)

(2)重點不同(重記事、重寫人)

《老山界》優秀教案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

1、學習和掌握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敍事情的方法,以及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2、學習紅軍戰士不怕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重點:

1、按時間順序、地點轉移記敍事情的方法

2、用生動的描述,貼切的比喻表達中心的寫作手法

教學方法:自學式

課時安排:2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預習提示

中央紅軍長征,從1934年10月開始,到1935年IO月結束,是為了突破國民黨“圍剿”,爭取北上抗日而進行的戰略大轉移。這篇課文寫的是紅軍於1934年冬翻越長征途中第一座難爬的高山——“老山界”的情景。老山界,位於廣西東北和湖南新寧邊境。

一、學生通讀全文

閲讀這篇課文,注意課文的記事順序,劃出描述山勢險峻和表現作者在山上過夜的細膩感受的一些生動句子,想想文章為什麼這樣寫。並注意學習紅軍的革命英雄主義精神。

二、查工具書,掌握下邊加點的字的讀音:

驚惶、欺侮、嗚咽、咀嚼、酣然入夢、矗立、蜷、陡、落得很遠、苛捐雜税。綴。

三、填表説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 地點 人物 所做的事情

第一天 下午

傍晚

天黑

上半夜

半夜

第二天 黎明

下午

四、指導學生複述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第二課時

一、分析文章結構:

第一部分(1)點題,概括介紹老山界。

第二部分(2—32)敍述翻山的經過。

第三部分(33)指出老山界是紅軍長征中所走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

二、分析文章的寫作特點:

1、抓住事物的特點,寫得具體、逼真、動人。

2、在寫法上,前面埋下伏筆,作好鋪墊,後面處處呼應,層層相連。

3、圍繞中心,多方面描寫景物,使中心思想突出、深刻。

三、課堂練習(解決難點)

1、判斷下列加點字注音的正誤。

驚惶(huāng) 繳(jiǎo)租 欺侮(fu) 嗚咽(wūyiè)

咀嚼(zǔjiáo) 骨碌(gūlu) 渾身打着顫 (chàn)

2、紅軍翻山遇到的許多艱難險阻,可以分為哪幾個方面?是怎樣對待的?

3、寫寂靜,可以以靜寫靜,也可以以聲寫靜。這篇課文既説“寂靜”,又説“耳朵裏有不可捉摸的聲響”,正是以聲寫靜。恰恰因為靜極了,才聽到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恰恰因為聽到了一般聽不到的聲音,才説明實在是靜極了。你在生活中曾有這樣的感受嗎?試用一二百字寫出來,練習用比喻。

4、描寫景物要注意觀察景物的立足點和角度。課文第一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仰視;第二次寫火把,立足點在,——觀察角度是既有( )視,又有( )視。找出你最喜歡的一張照片,説説攝影者是站在什麼位置,從什麼角度照的。

5、聯繫上下文理解下列語句,回答問題。

(1)。她的房子和籬笆都是枯竹編成的,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如果把“生怕”改成“怕”,把“不準”改成“不要”,行嗎?為什麼?)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飛機會“歎息”嗎?這裏為什麼用“歎息”?)

(3)。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笨重”在這裏是什麼意思?)

(4)。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這“意志”指什麼?)

(5)。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刪去“照着習慣”行不行?為什麼?)

四、佈置作業:背誦“半夜裏……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

教學模式 篇五

教學理念:以合作探究為主,突出學生的主體地位。

教學模式:“學、探、測”教學模式

《老山界》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對應生活學習理解生字生詞和含義深刻的語句。

2、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戰鬥生活情景,學習紅軍勇於戰勝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3、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方法,運用作者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4、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運用課文樸實、優美、凝鍊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教學重點:

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戰鬥生活情景,學習紅軍勇於戰勝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教學難點:

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方法,運用作者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課時安排:

二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課目標,讓學生有明確的學習目標。(1分鐘)

長征途中有許多可歌可泣的人物故事。同學們都知道一些,可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今天,我們學習《老山界》,瞭解瞭解這個故事。

2、本堂課的學習目標:(1分鐘)

1)、對應生活學習生字生詞,理解生字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

2)、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認識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戰鬥生活情景,學習紅軍勇於戰勝艱難險阻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二、指導學生自讀課文,感悟生活。多媒體顯示下列內容。(2分鐘)

1、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感悟生活,注意節奏和停頓。

2、出示小黑板或多媒體展示生字生詞,自學自讀2分鐘,對應生活再現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對照解釋換一種方式表達詞語反映的生活情景,理解生詞。

3、閲讀課文,感悟生活,自主探究“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並用自己的語言表達課文反映的生活,初步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準備交流。

4、探究問題,進一步感悟生活,理解課文內容和作者思想感情

1)紅軍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難?2)文章寫我們和瑤民攀談,維護瑤民利益有什麼深意?3)行軍途中,“我”還做了哪些工作?

三、學生自讀、自主感悟生活,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多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根據自學指導自讀課文、自讀註釋、瞭解作者和寫作背景、感悟生活、質疑提問,老師指導答疑,準備對話交流,但關於作者和寫作背景就不交流了,提供材料(材料附後)讓學生自讀一下就行,不要不放心學生。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30分鐘)

1、檢查朗讀,學習朗讀。先品聽朗讀錄音,後指名學生朗讀,並點評。

2、交流學習生字生詞,對應生活理解生字生詞。

1)多媒體或小黑板顯示生字,指名學生讀準生字,並糾正錯誤讀音。

驚惶(huāng)繳(jiǎo)租

嗚咽(wūyè)咀嚼(zǔjiáo)

骨碌(gūlu)渾身打着顫(zhàn)

2)、多媒體顯示生詞和解釋,讓學生對照解釋儘量用自己的語言,配合動作表情説説生詞反映的生活情景,檢查學生理解詞語情況。

苛捐雜税:指繁重的捐税。

生平:有生以來;平生。

峭壁:陡直的山崖。

矗立:聳立,高高的直立。

澎湃:形容波浪互相撞擊。

酣然入夢:甜美、暢快地入睡。

絕壁:極陡峭不能攀援的山崖。

身手:本領。

3共同感悟生活,解決“課文反映什麼生活”的問題,讓學生説説課文反映的生活,説説自己的認識和感悟,同時老師追問。學生髮言和老師追問略。師生對話,思想交鋒後,根據預設要點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思想交鋒後,多媒體顯示內容要點)

課文反映紅軍克服重重困難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紅軍有組織有紀律維護老百姓利益的情景,重點反映紅軍星夜翻山和露宿山腰的情景,反映紅軍的頑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為了促進學生思考,追問:紅軍部隊翻越老山界和你個人翻越老山界有什麼異同?大家發言,共同探究,思想交鋒略。

4、共同探究自讀問題:1)紅軍翻越老山界有哪些困難?2)文章寫我們和瑤民攀談,維護瑤民利益有什麼深意?3)行軍途中,“我”還做了哪些工作?共同探究,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同樣,思想交鋒後,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

1)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困難有:山高路險,懸崖峭壁走,路難;夜宿山腰,寒氣逼人,睡覺難;糧食奇缺,肚子飢餓,吃飯難;槍聲密集,敵人追擊,處境難。

2)文章寫我們與瑤民攀談,是為了消除瑤民對我軍的誤解,為了證明紅軍和國民黨軍隊有本質的不同,是為了發動羣眾,宣傳羣眾,依靠羣眾,是為人民羣眾謀利益,為人民羣眾而戰鬥的思想境界的表現。這是紅軍戰鬥的宗旨。紅軍長征的深遠意義就在於長征途中紅軍宣傳了自己,讓人民羣眾相信紅軍,支持紅軍,贏得民心。這是紅軍長征的最大收穫。

3)“我”不僅要和大部隊一樣翻山越嶺,而且和瑤民攀談,聯絡羣眾,打探路程,爭取民心,還一路寫標語,宣傳鼓動,維護軍隊紀律,維護行軍秩序,督促部隊前進,喊口號,演説,幫助病員和運輸員等。可見,“我”的事真不少,功勞真不小。

五、結語,佈置作業。(1分鐘)

1、抄寫生字生詞。

2、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導入新課,多媒體揭示本節課學習目標。(2分鐘)

1、感悟生活,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理解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學習作者觀察生活認識生活的方法,運用作者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3、品味生活,品味語言,學習運用課文樸實、優美、凝鍊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二、自學指導,多媒體顯示以下內容,讓學生自學起來任務明確。(2分鐘)

1、探究問題:課文是怎樣反映生活的?理解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

2、點對點遷移運用,運用課文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的方法表現生活,培養學生認識生活表現生活的能力。

3、品味下列語言,學習運用課文樸實、優美、凝鍊的語言反映生活,提高自己的語言表達水平。

(1)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3)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4)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三、學生自學、自主感悟生活,解決“課文怎樣反映生活”的問題,老師巡視、督促,鼓勵學生質疑提問,培養學生勤學多問的習慣。(10分鐘)

學生自讀、感悟、提問,老師指導答疑,師生準備交流。

四、和諧交流,共同提高。交流後,多媒體顯示預設要點。(30分鐘)

1、共同探究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發動學生説説課文反映生活的方法進行交流。學生髮言,老師追問,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預設要點如下:

1)本文按時間順序反映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一天半時間發生的事情。課文反映的是一個部隊翻越高山的情況,不是一個人的爬山情況,因此情況比較複雜,如不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是很難把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情景反映清楚的。但文章並沒有平鋪直敍,而是懸念疊生,前後呼應,虛實結合,張弛交錯,妙趣橫生。如下午才動身,沿着山溝向上走的時候,不知道前面為什麼走不動,使人疑惑不解,頓生懸念;第10段裏説“打聽前面的路程……我們現在還沒到山腳下呢。”這裏筆鋒一轉,懸念產生。第28段裏又説“我以為30裏的山就那麼一點”,其實“還有20多裏很陡的山”,這樣形成懸念,突出老山界陡峭。懸念的產生使文章趣味良多,突出了文章主旨。

文章前後呼應主要有兩處。一是“我”在瑤家瞭解到雷公巖上山30裏,下山15裏,夜裏翻山時發現“簡直是絕壁”,第二天看到雷公巖“果然陡極了,幾乎是90度的垂直的石梯,只有一尺來寬”。文章這樣多次點明雷公巖的陡峭,前後呼應,突出雷公巖的陡峭,突出紅軍勇於戰勝困難的精神。二是文章多次提到飢餓,沒吃飽,也前後呼應,突出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和紅軍的頑強意志。

文章張弛交錯,紅軍過雷公巖一段是緊張的,特別是星夜翻山和露宿山腰的情景濃墨重彩,而和瑤民攀談那一段卻是温馨的,飛跑下山那一段卻是輕鬆的。可見文章雖然按時間順序反映生活,但筆法十分靈活。

2)文章用第一人稱的寫法,通過“我”的見聞和言行貫穿全文,把“我”作為線索,反映頭緒繁多的生活情景。文章開始寫道部隊走不動,“我們”趁機和瑤民攀談,消除瑤民對咱軍隊的誤解,打聽路程,寫標語,砍竹子做火把,接着重點描寫夜裏行軍的情景和半夜醒來的情景,黎明準備出發,督促部隊前進,寫標語,喊口號,演説,幫助病員和運輸員。不多久到了雷公巖,驗證了瑤民的話。快到山頂,我已經落得很遠了,因為一路都要寫標語等。這時又交代後衞部隊正在和敵人開火,聽到敵機的“歎息”,點明紅軍翻越老山界是在敵人圍追堵截的情況下進行的,更突出翻越老山界的艱難。到山頂已經是下午兩點多鐘。下山時,我們一氣兒跑下去。這些情景都是通過“我們”來貫穿全文,把複雜的戰鬥生活情景反映出來的。

2)文章不僅通過平實的敍事,而且通過生動的描寫來反映生活。如星夜爬山的場面描寫得有聲有色,十分生動,把紅軍戰士高昂的鬥志、樂觀的精神渲染得極為感人,使人深深地感到紅軍確實是一支無高不可攀的英雄部隊。露宿山腰的場景巧妙運用多種修辭手法,如明喻、對偶、博喻、排比等,具有很強的感染力。

2、品味語言,學習理解藴含豐富的語句。品味語言的方法是把語言反映的生活情景想象再現出來進行感悟和玩味,並説説語言反映生活的巧妙之處。這種方法和理解字詞、課文的方法是一脈相承的。重點品味下面四句話的含義:

(1)向上看,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向下看,簡直是絕壁,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

(追問:假使你在現場,向上看,向下看後感覺如何?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火把“排到天空”,“就在腳底下”,必然使人感覺山太陡峭了,感覺紅軍太高大了,但如果不設身處地替紅軍想想,是感覺不到的。)

(2)遠遠地還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顯身手呢?

(追問:敵機怎麼會歎息呢?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説明敵機沒有用武之地,既不能奈何紅軍,又不能上前線抗日,表明國民黨士兵對打內戰的極端不滿。

(3)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追問:翻越老山界的意義何在?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翻越老山界的意義不在翻越老山界本身,在於通過翻越老山界,培養了紅軍戰勝困難的堅強意志;在於通過翻越老山界,紅軍排除萬難北上抗日的意志更加堅定了。此句妙在把紅軍翻越老山界的意義深刻地揭示出來了。)

(4)難翻的老山界被我們這樣笨重的隊伍戰勝了

(追問:“笨重的隊伍”怎麼理解?思想交鋒後,統一認識:作為一個隊伍,必然有一些裝備,思想要統一,行為要一致。行軍中要督促部隊前進,寫標語,喊口號,演説,幫助病員和運輸員等,還要聯絡羣眾,擺脱敵人等。部隊的事務太繁多了,簡直可以説是太“笨重”了。)

3、點對點遷移運用,培養學生表現生活的能力。

這篇課文按時間順序以“我”的見聞言行貫穿全文的反映生活的方法很值得大家學習。今天我們就以《春遊》為題仿照課文的寫法寫一篇文章反映班級組織的一次集體春遊活動。文章要把春遊繁雜的情景反映清楚,必須有主有次,虛實結合,張弛交錯,敍事描寫結合。春遊雖然沒有紅軍翻越老山界艱難,但如何克服來自自身和自然方面的各種困難,如何培養堅強的意志,如何培養不怕困難,團結合作的精神,如何發揮春遊的作用,如何體驗紅軍的艱難戰鬥生活等,寫作時應認真考慮,認真構思,合理巧妙地安排文章的結構層次。

五、結語,佈置作業。(1分鐘)

1、背誦課文“半夜裏……不知什麼時候又睡着了”一段和第13-19段,揣摩生動的描寫。

2、完成點對點遷移運用作文《春遊》。

3、課後自由閲讀有關長征作品一篇,做好筆記,準備交流。

附:

介紹作者

陸定一,生於1906年,江蘇無錫市人。曾任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語文《老山界》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知識和能力方面:

1、瞭解作家作品。

2、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

3、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敍事件。過程和方法方面:

1、通過合作與交流,探討寫景的妙處。

2、反覆朗讀課文,理清層次。情感態度和價值觀方面:

通過對紅軍長征翻越老山界過程的瞭解,初步感悟紅軍戰士不怕困難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引導學生學會運用堅強的意志去面對生活的困難和挫折。

【教學重點】

1、領悟課文寫景的精妙,提高描寫的能力。

2、理解並學習課文按空間順序記敍事件。

【教學難點】

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從而理解文章的主旨。

【教法選用】:

閲讀梳理與感悟反思相結合

【學法指導】

梳理信息,整合處理

【教學對象分析及其學習需要分析】

《老山界》一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課文在寫作手法上採取順敍的方法,按時間變化和地點的轉移安排層次,其次本文雖然説是一篇記敍文,但是也不乏很多寫景之處,更是優美的抒情之作。總之,本文的語言樸實、優美、凝練、細膩、情真、雋永,是一篇值得反覆誦讀體味的佳作。學生容易瞭解文章所敍之事,但是對於語言方面的特色,以及兩處寫景的背後所藴涵的紅軍的優良革命傳統難以感悟,因此在教學時必須藉助信息技術的魅力,通過圖片、音樂和視頻的手段,以勾起學生的豐富想象和聯想,再緊扣一些精彩的語句和片段揣摩紅軍高昂的鬥志、樂觀的精神。

【教學媒體選擇與應用設計】

本文字裏行間處處藴涵紅軍長征途中的高昂鬥志、樂觀的精神,但是這種精神的理解只有學生在深刻地掌握了文章的內容之後,方能水到渠成,因此在教學中本人嘗試運用計算機輔助課件的優勢:圖片可以繪情,音樂可以陶情,視頻可以傳情,如此種種信息技術的手段,綜合巧妙的運用可以最大程度的調動學生的已有知識去想象和聯想,從而生成新的收穫。

【教學過程】

(一)以圖繪情,整體感知

1、多媒體播放長征革命歌曲——《映山紅》

在播放歌曲時,要求學生帶着一個問題用心聆聽:這首歌能讓你感受到一種

怎樣的精神和力量?

2、用自己的話簡單複述課文內容。

【設計思路:通過複述課文,既檢查了預習情況,也拉近了不同程度的學生之間的距離,最重要的'是為下面的學習掃清了障礙。】

媒體運用策略、教學效果評價:

音樂是聽的藝術,也是情感的一種流露。歌曲《映山紅》是影片《閃閃的紅星》的插曲,那優美的旋律,那深情的歌詞,表達了人們對紅軍的熱愛,對英雄的崇敬。歌詞中處處體現出紅軍的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長征勝利的來之不易。上課伊始,通過音樂營造一種長征的情境,定會讓學生提前進入課文所展現的紅軍的優良傳統的之中並受到薰陶,同時也起到了激發學生興趣的作用,這絕對是一種整體感知紅軍長征精神的有效途徑。】

(二)探究賞情,分析整合

一)揣摩景物描寫,整體感知語言生動、形象、逼真

1、作者描寫紅軍夜裏翻越老山界的情景,有兩處景物描寫,找出來讀一讀。

(1)第13——19節(2)第23節

2、聯繫課文、影視,充分發揮自己的想象和聯想的能力,組織好自己的語言大致描述兩幅圖的內容。

3、【百度圖片展示】夜宿山腰圖、星夜爬山圖

【設計思路:百圖圖片最後展示,而不是開門見山的展示,有利於學生思維、説話的訓練,防止圖片的內容束縛了學生的活躍思維。】

4、學生自讀,男女生讀,全班讀的多種方法朗讀這兩處景物描寫。

(1)作者説:“這是我生平沒見過的奇觀”,“奇”在哪裏?

(2)這段景物描寫之中,運用了什麼感官角度,觀察的視角又是什麼?組織小組討論並總結:

“之”字火把連到天上仰望山路難行火把在頭頂上一點點排到天空

火把照着人的臉,就在腳底下俯視

【明確:這段景物描寫的感官角度是視覺,觀察的角度有仰望、俯視。】

5、半夜裏醒來,作者主要描寫了哪些景物?用了什麼修辭?星星

視覺山峯由遠及近比喻山谷

6、作者除了從視覺方面寫所見到的景,還從聽覺方面寫了所聽的各種聲響。用了哪些比喻?

像春蠶在咀嚼桑葉,細切而極近的聽覺,不可捉摸的聲響,像山泉在嗚咽

像野馬在平原上奔馳,洪大而極遠的,像波濤在澎湃

整體感知修辭方法

1)文中修辭方法除了比喻,你還能發現哪些?

2)調動你得記憶,能從你學過的文章中舉出一些例子來嗎?

3)幻燈片出示一些代表性的句子,反覆朗讀這些語言,你覺得美嗎?

舉例之後再歸納比較,學生就可以感知到要想使文章的語言生動形象可以採用修辭方法,使文章的語言達到詩一樣的完美,如:比喻、排比、擬人、白描、對比等等。

7、文章除了寫到了這兩處,還寫到了哪些地點?是按什麼順序寫的呢?

【明確:課文采用順序的方法,按時間變化結合地點轉移為順序。

時間變化:“下午才動身”,“天色晚了”,“天色黑了才到山腳”,“滿天都是星光”,“半夜裏”,“黎明的時候”,“已經是下午2點多鐘”,“一直到宿營地”。

從第一天下午動身,到第二天下午2點以後才下山,整整一天時間。地點轉移:上山(從山腳到山頂),半山腰,雷公巖,山頂,下山。】

【設計思路:語文學習的要義之一就是學習語言,設計這一環節的目的是在於通過品味優美生動的語言,提高語文素養,最終為下文體會紅軍的可貴精神做一鋪墊。】

二)體會重點詞句的含義,整體感知人物形象、文章主旨

1、值此建黨90週年之際,回憶一下,目前你知道的慶祝黨的生日的方式有哪些?

2、不知你有沒關注到電視上最近什麼題材的節目最多?

3、在學生彙報交流的基礎上,播放《長征》電影的片段:

【百度視頻】電影《我的長征》片花

帶着一個任務去欣賞:你對紅軍的印象能不能概括成幾個成語呢?

【明確:不怕困難、心繫羣眾、艱苦奮鬥、樂觀主義。】

4、放眼整篇文章,哪些地方可見紅軍的這種精神?組織小組討論並總結:

下面是學生可能提到的句子:內容摘要:

A、這是一家瑤民,住着母女二人;男人大概是因為聽到過隊伍,照着習慣,到什麼地方去躲起來了。

這裏的“照着習慣”,反映了瑤民長期受到軍閥的欺壓,每有軍閥部隊通過,就人丁被抓、財產被搶,因而男人們不得不“躲起來”的嚴酷現實。

B、我們生怕有人拆下來當火把點,就寫了幾條標語,用米湯貼在外面顯眼的地方,告知我們的部隊不準拆籬笆當火把。

【明確:生怕:很怕,顯眼:明顯而容易被看到,以引人注目。起強調作用,表現了紅軍對瑤民利益的關切和保護。】

C、我們完成了任務,把一個堅強的意志灌輸到整個縱隊每個人心中,飢餓、疲勞甚至受傷的痛苦都被這個意志克服了。

【明確:指紅軍為北上抗日,下定決心,不怕犧牲,排除萬難而爭取勝利的堅強意志。這是紅軍長征的思想基礎和力量源泉。】

D、遠遠地聽見敵人飛機的歎息,大概是在歎息自己的命運,為什麼不到抗日的戰線上去顯身手呢?

【明確:紅軍用嘲笑的口吻諷刺敵人,反映了他們對自己戰鬥能力的確信。】

媒體運用策略、教學效果評價:1、文道結合是語文教學的特點。許多課文都要求培養學生學習英雄人物,熱愛祖國,熱愛人民的思想感情。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要引導學生通過對語言文字的正確理解,來領會這種偉大的愛國精神。平時教學中,我們通常使用啟發想象或口頭描述場景的方法來理解詞句,體會人物品質。由於學生從小生活在和平的環境裏,各自大腦儲存的表象層次不一,很多學生不能很好地理解,甚至有的如隔靴搔癢,無濟於事,課堂教學效率當然難以提高。課件中穿插的圖片或者視頻,有力地解決了這一問題。通過《長征》的一段視頻,這也許是學生們曾經看過的,能有效的喚起學生對此整部《長征》電視劇的記憶,或者是類似於這種題材的影視作品的想象或者聯想,課文中心思想的揭示水到渠成,學生在逼真的場面中正確理解了語言文字,受到啟示,受到感染,對紅軍的敬佩之情油然而生,使課堂效率得到提高,促成了文道的統一。】

(三)作業傳情

朗讀全文,熟讀、感悟、背誦兩處景物描寫的段落。

(朗讀,背誦的過程其實也是一種最直接的整體感知的方法)

學習目標 篇八

1、瞭解文章敍述的順序。

2、通過圈畫詞語來學習課文按照時間變化和地點轉換安排結構的方法。

3、感受紅軍在翻越老山界中遇到的困難及表現出來堅強意志和樂觀主義精神。

《老山界》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理解課文的思想內容,熱愛長征的革命傳統。

2、理解一些詞語的含義,賞析精彩的語段。

[重點難點]

1、重點:學習按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記敍事件、安排層次的方法。

2、難點:理解生動描寫對錶達中心的意思的作用。

[教學時數]

三課時

第一課時

一、導入

1、介紹作者

陸定一,生於1906年,江蘇無錫市人。曾任八屆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中共中央宣傳部部長、國務院副總理。中央顧問委員會常委。長征時,在紅軍第一方面軍“紅章”縱隊政治部宣傳部工作。

2、導語

二萬五千里長徵,歷時一年,震驚中外。英勇的紅軍戰士克服了重重困難,越過了萬水千山,勝利到達陝北。同學們,你們知道紅軍翻過的第一座難走的山是哪一座嗎?那就是老山界。這座山高三十里,懸崖峭壁,十分險峻,可我們的紅軍戰士卻勇敢地翻過去了。大家想聽聽這段故事嗎?那就請親身經歷過這次翻山戰鬥的一位老紅軍給我們講述吧。

二、放朗讀錄音,學生速讀課文,整體感知文章,要求用一句話概括故事內容。

討論、明確:紅軍長征途中翻越老山界。

三、探究學習

㈠明確順序安排

1、寫文章首先得有條有理、順序清楚。本文以什麼為順序呢?(時間變化、地點轉移)

2、要求學生在文中找出表明時間、地點的詞句。

㈡瞭解事件經過。填表説明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

時間地點人物活動

第一天上午

傍晚

天黑

夜黑

半夜

第二天黎明以後

下午

㈢理清結構層次。

1、提問:記敍一件事,文章結構一般如何安排?交代起因,記敍經過,説明結局。

2、本文是不是這樣安排的呢?

大致如此。分三部分:交代決定翻越老山界(第一自然段);記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2—33段);説明老山界比起其它“小得很”(34段)。

四、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四。

第二教時

一、複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

通過上節課的學習,我們知道了作者以時間變化和地點轉移為順序記敍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經過。同時我們也瞭解了老山界是一座難翻的山。其“難”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㈠引導學生細讀課文,全面思考。

走路難、睡覺難、吃飯難、處境難

㈡對於這些困難,課文是怎樣描述的?(要求學生跳讀、勾劃、概括)。

走路難:懸崖峭壁、山高路險。睡覺難:路窄石硬、寒氣逼人

吃飯難:糧食奇缺、肚子飢餓。處境難:敵人追擊、槍聲密集。

㈢面對這般重重困難,我們的紅軍戰士是如何對待的呢?

打趣逗笑、奮勇登山。酣然入夢、觀賞夜景。

鼓着勇氣、繼續前進。毫不畏懼、嘲笑敵機

㈣這些描述表現了紅軍戰士怎樣的思想性格?

頑強的意志、樂觀的精神

㈤首尾兩段的作用。

1、文章主要記敍翻山的艱難,首尾兩段説了這個意思沒有呢?

2、研讀首段:

⑴首段交代了些什麼?

高度(三十里高)名稱(土名叫老山界)

⑵交代高度起什麼作用?

説明山難翻(暗示中心意思)。

⑶文題為何用土名“老山界”?(聯繫與瑤民攀談一段)

通俗親切:暗示紅軍是人民的軍隊。

3、研讀尾段。

抓住“第一座”、“小得很”細加體會。

三、佈置作業

課後練習二。

第三教時

一、複習舊課

二、繼續學習課文,揣摩生動描寫

1、本文把紅軍戰士的頑強意志和樂觀刻畫得具體形象,靠的是什麼?

生動的描寫。

2、作者是從哪些方面描寫的?

行動、語言、場面、景物

3、揣摩行動描寫

行動描寫貫穿全篇,只要求學生抓住幾個典型細節加以領會。

4、揣摩語言描寫

細讀文中的語言描寫,表現了紅軍的什麼精神?

如“別掉隊、做烏龜、頂着天、哈哈笑”等,表現了相互鼓勵,豪邁樂觀。

5、揣摩場面描寫

⑴找出最典型的場面描寫。 “之”字奇觀

⑵作者是怎樣描繪這一奇觀的?

着重於觀察的立足點和角度的理解,想象場面的雄奇壯觀。

⑶這樣描寫表現了紅軍戰士的什麼精神?

烘托出紅軍英勇豪邁的英雄氣魄。

6、揣摩景物描寫

⑴找出最精彩的一段。

半夜醒來觀賞夜景(所見所聞)

⑵“見”主要寫了哪些景物?以什麼為序?用了哪些修辭手法?

星星、山峯、山谷;自上而下;比喻、排比

⑶所“見”景象給人什麼感受?“聞”突出了什麼特點?

莊嚴、奇偉。寂靜

⑷可作者描寫的卻是各種“聲響”,這不是自相矛盾嗎?

不矛盾。以動寫靜,角度巧,效果好。(進一步要求學生談談自身感受)

⑸這些聲音有何特點?採用什麼方法寫出?

遠、近、大、細;比喻、擬人(山泉嗚咽)

⑹這段景物描寫對錶現中心意思有何作用?

寒氣逼人、刺入肌骨,渾身打顫,而紅軍戰士卻能平心靜氣地欣賞眼前景、細聽耳邊聲,可見紅軍戰士的鎮定與豪邁。這是革命英雄主義和革命樂觀主義的形象刻畫。

三、小結

本文真實、生動地敍述了紅軍翻越老山界的全過程,寫出了在中國共產黨領導下的工農紅軍不怕困難、艱苦奮鬥的堅強意志和革命樂觀主義精神。

四、佈置作業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ll86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