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杜牧《山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杜牧《山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杜牧《山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山行》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目標:

1.能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背誦古詩《山行》。

2.學會古詩《山行》中的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

3.理解古詩《山行》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難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

教學用具:

小黑板,音樂圖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古詩兩首》,這兩首詩多是唐代著名詩人寫的。

二、學習第一首古詩《山行》

1.板書課題。

2.介紹作者。

這首詩是晚唐詩人杜牧寫的,他寫的七言絕句,意境清新,最為後人傳頌。

3.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什麼景色呢?

三、學生自學課文。

1.輕聲讀課文,讀對字音。畫出生字。

2.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麼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景色?

四、檢查自學效果

1.認讀生字“徑”“飄”

2.讀這兩個字,應注意什麼?

3.指名讀課文。

4.回答問題:

深秋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楓林美景。

五、理解詩句。

1.講讀第一句:理解“遠山”“石徑”“斜”

回答問題:

2.為什麼稱為“寒山”?

3.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一行詩的意思。

看圖,説説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遠處看到了什麼?

讀第二句。

理解“白雲生處”。

説説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句話的意思連起來説説。

4.讀第三行詩。

理解“坐”“愛”

詩人為什麼要停下來不走呢?

看圖。詩人眼前看到的是什麼?

誰能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三句話的意思。

5.讀第四行詩。

理解“霜葉”“紅於”。

紅葉比什麼還紅?(比春天的花兒還紅)

説説第四句話的意思。

再把三、四句連起來説説它的意思。

6.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六、總結全文,體會感情。

七、指導朗讀,背誦這首詩。

八、作業:用自己的話説説這首詩的意思。

《山行》教學設計 篇二

目標預設:

1、學會古詩《山行》,讀準“斜”,理解“寒山”“坐”“石徑”等字詞的意思。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3、讀懂《山行》,感受古詩描繪的意境,能用自己的話説説詩歌的意思,並能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重點難點:

1、重點:識字寫字,背誦古詩。

2、難點:讀懂詩句,體會詩人的思想感情。

設計理念:

1、感受詩的韻律美,培養學生對學習古詩的興趣。

2、以讀為本,熟讀成誦。

設計思路:

本教學設計為第一課時。這首詩比較易懂,大部分詩句都能通過自己來讀懂,於是在學生讀熟了詩以後,就讓學生提出不懂的字詞,通過小組討論,全班討論來解決。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教學方法:

自主識字、小組合作交流、情境感悟

教學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錄音、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介紹引入:

1、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穫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2、板書課題。

3、介紹作者:

同學們,你們知道杜牧嗎?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西安人)。精通兵法,有政治才能,詩文都寫得很好,詩以七絕最為出色。與李商隱齊名,世稱“小李杜”。

4、解題。

“山行”就是在山上行走。

過渡:詩人在山上行走時,看到了哪些景色?

二、初讀課文,自學生字

1、輕聲讀課文,藉助拼音,讀準字音,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2、指名朗讀古詩,正字正音,引導讀出古詩的節奏之美(斜:xia)。

3、再讀課文,邊讀邊想:這是什麼季節,作者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景色?

4、師生交流。

板書:(山 石徑 白雲 人家 楓葉)

三、再讀感悟,理解詩意

1、讀第一行詩。

理解“遠上”“石徑”“斜”。為什麼稱“寒山”呢?

用自己的話説説第一行詩的意思。

出示掛圖:詩人在彎彎曲曲的山路上走着,往遠處看到了什麼?這幾户人家在什麼地方呢?

2、讀第二行詩。

理解“白雲深處”。説説第二行詩的意思。

指名把一、二兩行詩的意思連起來説一説。

(深秋季節,高山上有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向遠處伸展。在山上飄浮白雲的地方,隱隱約約地看得見有住人的房子。)

小結:前二行詩寫詩人看到的山林遠景。

教學難點 篇三

在讀中理解古詩中字詞的意思。感悟詩意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 篇四

古詩是民族文化的瑰寶,每首好詩都是“詩情”洋溢,溢於紙上。詩人憑藉高超的駕馭語言的能力,抓住鮮明的景物來表達自己飽滿的情感:或觸景生情,或借景抒情,或緣情寫景,或融情入景。由此可知古詩的學習不但能提升學生的語文素養,還能為學生的生命發展打下厚實的底色,今天就讓我們走進古詩,去和古人握手談心。

【教材簡析】

《古詩兩首》(《山行》、《楓橋夜泊》)是蘇教版語文第五冊第一單元中的一篇課文,這兩首古詩都是唐代著名詩人的作品,且都是寫景的,均為傳誦千古的名篇。杜牧的《山行》是《古詩兩首》中的第一首詩,寫的是詩人在山中小路上行走時所看到的深秋時節的楓林景色,描繪了一幅由“寒山”、“石徑”、“白雲”、“楓林”等構成的山林秋色圖,表達了詩人對大自然美景的熱愛之情。在這首詩中,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讓我們在觀賞勝於二月春花的火紅楓葉的同時,感受到秋日山林的勃勃生機。這是一首秋的讚歌,能夠激發學生對大自然的熱愛和了解大自然,渴望走進大自然的願望。同時這也是學生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因此,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我們在教學中應重視教會學生如何學習,這不僅能培養學生的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目標預設】

1、學會本課生字,理解由生字組成的詞語,重點理解詩句中“遠上”、“斜”、“生處”、“坐”、“愛”、“於”的意思。

2、能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古詩。

3、通過對詩句的誦讀感悟,體會詩中描繪的濃濃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並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

【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教學掛圖。

【教學重、難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中描繪的秋色和詩人抒發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設計理念】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學生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因此我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引導學生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然後説一説“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加深對“秋”的認識並引入《山行》的學習。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詩意。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最後課外拓展,引導學生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以豐富他們的語言積累。

【設計思路】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教師肯定學生所説)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但是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收穫的季節。(欣賞秋景圖片後説説你眼中的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山行》)。

(意圖:在導入新課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麼季節的詩,並且讓學生知道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讓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做好了鋪墊。)

2、釋題:在山上行走。

3、簡介作者:杜牧字牧之,唐代詩人。京兆萬年(今陝西省西安)人。有《樊川文集》。與李商隱齊名,稱“小李杜”。杜牧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二、嘗試學習、讀詩明意。

(一)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自由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2、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3、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註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二)“扶”學第一句。

1、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斜”:用“簡筆畫演示”法。“寒山”:用學生“介紹”法。)

2、指導學生串講句意。注意調整説話順序。

3、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設計意圖:這一環節中“扶”着學生,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學生“如何學”。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户的鑰匙,因此在總結學習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可以培養學生的自學能力。)

(三)“半扶半放”學第二句。

1、指導學生看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户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並結合講解“生處”的寫法。(設計意圖:這個詞最容易寫錯。在教學中教師要特別注意與“深”區分。)

2、讓學生試着自己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四)“放手”自學三、四句。(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畢竟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學生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在這一環節中先讓他們嘗試學 ua 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學生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所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學生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這樣就是送給學生一把打開知識門户的鑰匙!)

(五)以畫為媒,加深理解。

(1)《山行》中的杜牧,他悠然自得地揹着雙手,在欣賞着山中的哪些景色?我們讀讀古詩,看看詩中有沒有這些景色,如果有就做一下標記。

(2)結合我們剛剛看到的景色,選一選“徑”“斜”在句子中的意思。

(3)結合插圖,你能試着説説全詩的意思嗎?(設計意圖: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以形象思維為主,他們對直觀可感的圖片、影像比較感興趣。古詩的插圖恰恰將詩中所描繪的景色直觀地呈現與學生眼前,在這一環節中我藉助色彩明麗的圖畫,整體把握了詩中所描寫的景色,又利用圖片提供的生活情境完成了字義的選擇,還憑藉插圖基本上疏通了詩句意思,從整體上感受全詩的意思。)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讓學生通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幫助學生描述。)

2、引導想象: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3、播放課件感受楓林的絢麗指導讀好後兩行。(設計意圖:欣賞意境是學生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通過這一環節的訓練不僅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學生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學生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四、誦讀詩句,體驗美感。

設計意圖:古詩的教學除了理解詩句的意思之外,還應知道學生通過誦讀進入詩中意境從而領悟詩人的感情。學生—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學生“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學生:

1、瞭解了整首詩的意思,你知道詩句表達了詩人什麼樣的思想感情嗎?那用心讀讀好嗎?(設計意圖: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2、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能讀得美呢?讓學生再來讀讀看,獲取體驗。

3、學生彙報,歸納方法:

(1)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去讀。

(2)劃分節奏、讀出節奏感。

4、多種形式,反覆誦讀。(設計意圖:常言道:“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

五、課外拓展,豐富積累。

1、出示古詩:(讓學生讀讀這兩首和秋天有關的古詩,簡單談談自己知道了什麼?)

秋詞(唐 劉禹錫)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望春潮。睛空一鶴排雲去,便引詩情到碧宵。

臨平泊舟(元 黃庚)

客舟繫纜柳陰旁,湖影侵篷夜色涼。萬頃波光搖月碎,一天風露藕花香。

2、收集與秋天有關的優美詞語、句子、片斷或詩。(設計意圖:學生趣味正濃時,教學不應戛然而止,教師應趁着這股東風,幫助學生學習與課文相關的知識,擴大課堂知識的容量,教會學生縱向學習。)

【板書設計】

3、《古詩兩首》

山行

山路綿長,山勢高緩

白雲深處,人家居住

停車喜愛,楓林晚景

遠近相融,熱愛自然

我們應以文本中的古詩為點,讓學生在古詩海的暢遊中,不但領略到各具形態的美,而且深悟到這種美所引起的審美情趣,以此來淨化學生的思想靈魂,為學生的生命發展打好亮麗的底色。

杜牧《山行》優秀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瞭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大部分學生會背誦。

二、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三、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悦。

四、教學過程

(一)入境賞景,體驗激趣。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生思考,後交流。

2、師引:(肯定學生所説)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下面我們一起來觀賞一組圖片,然後談談你的感想。(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3、師:秋天,是一個多姿多彩的季節。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山行》。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簡介作者。

2、自由朗讀,讀到琅琅上口為止。

3、請生朗讀,互相評價。

4、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註釋及詞語手冊,合作互助,逐字逐句理解詩文。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標記或寫下來。

5、小組彙報交流,重點如下:

(1)山行:在山上行走。(誰在山上行走?)

(2)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秋天早晚比較涼,所以稱之為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3)斜:兩種發音──可根據詩的意思畫一畫。

(4)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繚繞的地方,也説明那地方比較高。)

(5)坐:因為。

(6)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7)紅於:比……更紅──與“紅如”區別。

6、(肯定學生的理解)同學們學會了很好的合作,那請你根據你們已經所理解的內容,來説説這首詩的意思吧!

(可以只理解一句,也可以是幾句;可以獨立思考,也可以找人合作。)

7、交流。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同學們真不錯,瞭解的整首詩的意思,現在知道詩人想寫什麼了嗎?那再來用心讀讀好嗎?

2、評價:你覺得詩中哪些詞語寫得特別好?讀讀,你彷彿看到了怎樣的畫面?

3、想象漫遊(配音樂):此時,你也隨杜牧來到了山腳下,哪些景物映入了你的眼簾?有何感想?

4、現在,能用你自己的話説説你對詩的理解嗎?

5、朗讀:此時是在充分理解詩的意思的基礎上,讓生朗讀,可以強化對詩的印象,也能逐步體會大自然的美景。

師:多美的秋天,多美的楓樹林,多美的詩啊?能美美地再讀一遍嗎?試試——提出要求:注意節奏感。

(師範讀──個別讀──小組讀──扮角色讀──齊讀)

好詩不厭百回讀。這裏的讀是在進一步感受美的意境的基礎上用不同方式讀的,照顧到了各個層面的學生,也提高了對美的感受,提高了學生朗讀能力,為後面背誦也奠定了紮實的基礎。

(四)課外拓展,意境延伸。

1、杜牧用他那美妙的詩,表達了他對秋天傍晚楓樹林的無限愛意。詩人白居易讀了這首詩以後,也被感染了,也寫了一首描寫紅葉的詩,讓我們一起讀讀。

2、師幫助學生理解:這樣增加了課堂信息量的輸入,可以擴大生的知識面,讓思維的火花得以綻放。

3、兩位詩人都藉助秋天的楓葉把秋天描繪地如火、如花,那麼霜葉為什麼會紅於二月花呢?看資料,你就會明白了。

4、美的東西,我們都希望把它記在心裏。

5、練習:

下面有兩個練習,你可以根據自己的喜好,選擇一題作為作業。

(1)畫一幅秋色圖。

(2)根據古詩,擴寫一篇描寫秋天的文章。

這是對學生掌握知識如何的一個檢查,可以幫助老師瞭解學生的學習情況,以便在課後有針對性的幫助。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3、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教學重點】

1、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3、介紹詩的作者:杜牧,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古詩,畫出生字。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於、徑、斜、楓

3、説説記字方法:於:同“幹”比較。

楓:用舊字“風”帶出“楓”。

4、描紅、臨寫。

5、再讀古詩。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⑴自學:藉助註解或工具書弄懂詩意。

⑵小組交流。

⑶集體彙報交流。

3、品析詩句,深入體會感情:

⑴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詩句發表自己的見解)

⑵看圖想象:在石徑蜿蜒、白雲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不禁停車觀看,發出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歎。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你會想到什麼?

⑶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指導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齊讀。

指導背誦。

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師生齊背。

四、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1、通過學習,讓學生賞析詩畫藝術,在理解古詩的基礎上,巧妙構思構圖,畫面體現古詩意境。

2、激發學生參與背誦古詩、瞭解古詩,更注重營造輕鬆愉悦的藝術氛圍,促進學生對古詩的欣賞和想象繪畫能力,體現詩情畫意,激發學生熱愛祖國傳統民族文化的情感,從中得到美的啟蒙、受到美的薰陶。

3、通過古詩配畫,培養學生進行自主學習的習慣。

教學重點與難點

1、通過學習古詩,在理解古詩大意的基礎上進行繪畫。

2、畫面的巧妙構思及培養學生豐富的想象力,體現古詩意境。

教學準備

課件、範畫、彩筆

教學過程

一、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2、你喜歡秋天嗎?説説你喜歡的理由

3、欣賞秋天的美景(課件),感受秋天的美。

秋天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一個非常美麗的季節,你們想不想畫一畫秋天。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它是唐代著名的大詩人杜牧所寫的一首詩,並來畫一畫詩中的內容。板書:《山行》。

二、感知古詩大意,吟誦古詩

1、(課件出示)

山行

唐 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2、(課件)範讀

3、(課件出示)自學要求

(1)有感情的朗讀古詩,要讀出古詩的美感和韻味來。

(2)小組討論並瞭解這首古詩的大體意思。

學生感知古詩大意(自主學習,小組之間討論交流)

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停車只是因為喜愛傍晚的楓林,那經過霜打的楓葉比二月的鮮花還要紅。

3、檢查古詩誦讀情況。

誰來把這首古詩美美地讀一讀?生評價。

4、自編動作吟誦古詩(男女分組讀,紅黃藍綠隊賽讀)

三、欣賞激趣,構畫古詩

出示範畫,欣賞

1、畫中描繪了哪些景物?(板書: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

2、這麼美的景色,你們想不想把它畫下來?

3、誰來説一説古詩配畫的要求?應該先畫什麼,再畫什麼?最後畫什麼?(學生自由發揮想象力)

師:首先要畫上一座山,不過這是什麼季節時的山呢?你從哪看出來?(寒,有楓林)

師:是啊,這是深秋時節的山,給人一種涼意,所以詩中稱它為“寒山”。

師:接着畫上什麼?(小路)這小路是用這麼鋪成的呢?(小石子)哦,原來是用小石子鋪成的小路,課文中用了哪個詞啊?(石徑)但是這是一條怎樣的石徑呢?是筆直的嗎?從哪看出來?(斜)

師:詩中還提到了什麼?(白雲、人家)這人家該畫到近處還是遠處,為什麼?

師:這雲又是怎樣的雲呢?()的雲

師:是啊,放眼望去那白雲繚繞的地方有幾户人家,除了這些,你彷彿還看到了什麼?

師:在這寒山上行走,最奪目的要數什麼?(楓林)為什麼?

師:老師該用上什麼顏色呢?為什麼?是啊,“紅於”在這裏表示比……更紅,這霜葉比二月裏的花還要紅,多美啊!你能用一個詞兒來形容這山上的楓林嗎?

師:這麼美的畫面,我們想不想立刻把它畫下來。

四、作業超市

關於秋天的古詩:《山行》、《望洞庭》、《九月九日憶山東兄弟》、《山居秋瞑》、《秋夕》等。

1、學生欣賞其它《古詩配畫》作品,感受詩情畫意。

2、學生自主選擇古詩,為古詩配畫。

3、學生為古詩配畫,教師巡視指導。

4、分紅、黃、藍、綠四個隊進行比賽,看看哪個隊畫得好,而且更有創意。

五、課堂小結,拓展延伸

1、展示作業,師生評價。

2、教師小結

3、請同學們辦一期關於秋天的手抄報或畫一幅秋天的圖畫。

《山行》與《贈劉景文》相比而言,簡單易懂,學生能用自己的話理解詩意,但是個別字義還需老師點撥,例如:“坐”,與現代漢語的意思截然不同,在本詩中是“因為”的意思,“於”是比的意思,“紅於”是“比……紅”;“徑”是指小路;“斜”是指彎彎曲曲的意思。抓住這些關鍵詞,古詩的詩意也就不難理解了,再抓住詩中的幾處景物:寒山、石徑、白雲、人家、霜葉,學生很容易就抓住古詩的主題,感受到作者對着深秋的讚美與喜愛,再配合多媒體教學,詩情畫意,圖文並茂,情景交融,學生學習起來既感興趣又感輕鬆,課後拓展兩首詩,一首描寫秋天的詩《秋夕》,與《山行》形成對比,《秋夕》描寫的是一幅孤單寂寞的深秋景象;另一首小詩選自《聖言善語》節選:……山上青松山下花,花笑青松不如他。有朝一日冰霜降,只見青松不見花……,讓學生更準確的理解《山行》中霜葉和二月花相對比的寫作特點。語文教學既抓住課本教學,又拓展課外閲讀與積累,逐步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

杜牧《山行》優秀教案 篇八

一、教學目標

1、學會本首古詩生字“楓”,讀準“斜”,理解詞語。

2、讀懂《山行》,用自己的話語説説古詩的意思。

3、感受古詩所描繪的景色,體會詩人的感情。

二、教學過程

(一)古詩激趣。

1、學生交流古詩,背誦古詩。

2、回憶學習古詩的基本方法。

(1)理解課題,認識作者;

(2)解釋詞語,説説詩意;

(3)聯繫實際,發揮想象;

(4)感情朗讀,體會詩境。

(二)揭題。

1、認真讀詩,想一想哪些你能讀懂了?

2、學生用自己喜歡的方式讀詩,交流。

(1)山行:在山路上行走。

(2)作者:杜牧(唐)學生用課外知識交流對杜牧的認識,加深記憶,更方便的理解詩意。

(3)交流:石徑、坐、霜葉、紅於、白雲深處……

(學生髮現交流,在結合學生質疑,解讀古詩詞魚。)

3、句子的理解。

(1)石頭鋪成的小路彎彎曲曲,遠遠伸向已是深秋時節的山頭。

(2)山上白雲繚繞的地方,隱隱約約可以看見幾户人家。

(3)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的美景而停下車來(觀賞)。

(4)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紅花還要鮮紅。

4、學生用自己的話來説説古詩的詩意。

(自己説、同桌説、指名説)

5、聯繫實際,發揮想象。

6、介紹古詩。

(可用小導遊、小畫家、小詩人……來表達古詩的意思。)

7、交流:表達了詩人的什麼感情?

在朗讀熟練的基礎上,體會感情。

8、美讀古詩。

形式多樣,體會情感。

三、作業

完成課後的習題。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61dm5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