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山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山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山行精品教案(精品多篇)

國小三年級語文《山行》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1、理解詩的意思,瞭解秋天紅葉的特點,體會詩人熱愛秋天,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2、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3、能有感情地朗讀課文,學生會背誦。

教學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體會詩美的意境。

教學難點:

體會詩美的意境,獲得審美的愉悦。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1、談話:同學們,一年四季,你最喜歡哪個季節?為什麼?(生思考,後交流,教師肯定學生所説)因為有了春、夏、秋、冬,所以我們看到了一個奇妙、美麗的大自然。有人説:“秋風掃落葉,何等淒涼蕭條!”但是,在詩人杜牧眼中,秋天楓葉的生命力彷彿比春天鮮花的生命力還要旺盛,晚秋的景色也同樣生氣勃勃,充滿活力。今天,我們將學習他的《山行》。

2、板書:山行杜牧

二、自主合作,讀詩明意

1、自由朗讀

2、請學生讀,互相評價

3、齊讀

4、出示學習古詩的方法,齊讀。

(1)知詩人,解詩題;

(2)抓字眼,明詩意;

(3)讀詩句,悟詩情。

5、根據學法,四人小組合作,利用文中的註釋或課前收集的資料,學習古詩。

6、小組彙報交流。

(1)簡介詩人杜牧;

(2)瞭解題目意思:山行:在山上行走。

(3)字詞解釋:

A、寒山:深秋時節的山林(寒山:深秋季節,天氣漸冷,山上草木枯黃,給人一種涼意,故稱寒山,實指秋天的山)。

B、斜:在這首詩中應讀xiá,意思仍當傾斜解釋,這裏有曲折不直的意思。

C、坐:因為;

愛:真愛,留戀的意思。

D、紅於:比……更紅。

(4)學生根據小組討論説説詩句意思。(大致瞭解即可)

(5)教師點撥:

A、白雲生處與白雲深處的區別:深:濃厚,濃郁;生:生出,存在。(指有白雲繚繞的地方,也説明那地方比較高。)一個“生”字,形象地表現了白雲升騰,繚繞和漂浮種種動態,也説明山很高。

B、第4句是全詩的中心句,前三句的描寫都是在為這句鋪墊和烘托。詩人為什麼用“紅於”而不用“紅如”?因為“紅於”不僅點出色彩鮮豔,而且顯得更耐寒,經得起風霜考驗。

C、同樣寫紅葉的詩句,古人也留下不少,如“林間暖酒燒紅葉”“紅樹青山好放船”,比較而言,杜牧的寫法好在哪兒?(在深秋時節,詩人驚喜地發現,楓葉流丹,比江南二月的春花還要火紅,還要豔麗。詩人運用比較的寫法,寫出了這時的秋天像春天一樣充滿活力,透過“霜葉”作者感受到了山林熱烈的、生機勃勃的景象。)

D、前兩句描寫景物特點與作者情感表達又有什麼關係呢?請同學們圍繞這個問題,發表自己的看法。(前兩句描寫的景物很美,但作者最愛的還是楓葉,所以説,前面景物的描寫是為下面的第四句作鋪墊的)

小結:

這首詩中,作者杜牧用驚喜的目光把“寒山、石徑、白雲、人家、楓林、霜葉”統攝起來,構成了一幅秋山旅行圖,以“愛”為核心的情感表達,使這首詩情景交融,令人白談不厭。

三、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1、創設情景,男女生交替朗讀,品悟詩歌表達情感。

2、設置#三年級#導語,配置音樂、角色、扮演(把自己當成詩人)。

3、反覆吟唱,強化記憶。

四、選擇性作業。(任選一道完成)

1、畫一幅秋色。

2、改寫《山行》(以第一人稱,把古詩改成一篇記敍文)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 篇二

1

作者:佚名    轉貼自:轉載    點擊數:192

古詩《山行》教學設計二

江北中心國小  樂碧雲

一、設計理念

古詩是一種美的教育和情感的薰陶,它必須建立在每個學生獨特的心靈體驗上,尊重學生自身的知識構建以及多元認識是本節課的出發點。其二,古詩文化博大精深,貴在積累,教給學生一些古詩學習的基本方法,使他們能在課外遷移運用,在更廣泛的學習天地中,豐富自身的文化積澱。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學生體會感情,欣賞意境,並體會作者的情感。各種形式的朗讀是學習古詩的好方法。

二、教學目標

1、          學會多音字“斜”,理解這首詩的意思,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2、          通過想象,感受詩中美的意境,體會作者寫詩的情感。

3、          初步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能力。

三、教學重點

理解、感悟、體會古詩的意境。

四、教學難點

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古詩的情感。

五、教學時間:一課時

六、教學過程:

一、課前交流資料卡片。

1、師:昨天我們每個同學都去搜集了關於詩人杜牧的資料,並且動手做了一張資料卡片,現在我們來交流一下,看看大家都瞭解了哪些信息?

2、學生交流資料卡片後,師小結:現在除了教科書,還有其他許多途徑能幫助我們獲得更豐富的知識。

(課外鼓勵學生大量蒐集資料,閲讀資料,使學生對離我們生活較遠的古詩和詩人有更多的瞭解,拓寬語文學習的空間,培養了學生有效利用語文資源的意識。在做資料卡片的過程中學生對所蒐集的資料進行了創造性地選擇,也培養了學生蒐集處理信息的能力)

二、揭示課題。

1、師導入:這節課,我們一起來欣賞杜牧寫的一首很有名的寫景古詩《山行》。

(出示課題,齊讀課題)

2、誰想來讀一讀這首詩?

3、學生自由朗讀後指名個別朗讀。

正音:斜(xiá)

師講解關於古音的知識:我們知道,古詩講究韻律,詩句中末尾一個字韻腳相同,讀起來就琅琅上口。所以這裏可按古音念xiá。

4、學生齊讀這句詩,再齊讀整首詩。

三、理解詩意

1、          師:之前我們已經學過不少古詩,同學們能借助課文的註釋及查找的資料理解詩句的意思,現在我們就用掌握的這種本領學習這首詩,看看你理解了哪些詩句的意思,還有不理解的地方做上記號,看看老師同學是不是能幫助你解決?可以四人小組分工,合作學習。

2、          學生合作學習。

( 基於學生已經掌握一些學懂詩句的方法,引導學生自主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有能力學習的內容,充分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體現以學生為本的教育理念,在相互合作中生生取長補短,在合作中享受快樂,獲得提高)

3、          以四人小組為單位交流。重點理解以下幾點:

a、        理解“坐”的意思。(因為)

b、         引導學生質疑,“白雲生處”的“生”和“深”進行比較。

課件播放白雲升騰的景象,幫助學生理解。齊讀這句詩。

c、“停車坐愛楓林晚”

師問:對這個晚字你有什麼不同的理解?説説理由。

學生各抒己見後教師用課件出示愛晚亭圖片,邊講解:老師也蒐集到了關於“晚”字的另一種解釋。話説湖南長沙又個名勝叫嶽麓山,山上有個亭子,有一年秋天,毛澤東主席到那裏遊玩,只見山前山後,山上山下,楓林就像火燒一樣讓人陶醉。毛主席看到這種景象,想起杜牧的這兩句詩,“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就給這座亭子取名為“愛晚亭”。從這個意義上講,“晚”字可以理解為深秋的意思。不過在古詩詞鑑賞中,關於這個晚字的解釋,至今學者專家還存在着分歧,還有人認為是時間長的意思呢!同學們在課外可以繼續調查研究,做一個小小的研究者。

齊讀這兩句詩。

4、          請一個學生把整首詩的意思串起來講一遍。

(閲讀是個性化的行為,對詩的理解感悟,不同讀者,不同年齡,不同閲歷的人都存在着差異,不同的學生,課堂上允許學生存在這種差異,尊重學生獨特的心理體驗,不求統一,鼓勵學生做學習的探究者)

四、想象意境

1、          師:整首詩向我們展示了深秋的美景,但是全詩沒有一個“秋”字,請同學們反覆朗讀品味詩中的語言,你覺得哪些詞句寫得特別好?它讓你想象到了一幅怎樣的畫面?

2、          學生自由朗讀,想象描述。

3、          師:是啊,一首詩就是一幅畫,《山行》是一幅色彩鮮豔,意境深遠的畫,你能把這種感覺讀出來嗎?

4、          各種形式朗讀古詩。

(意境優美是古詩的特點,想象是古詩的主要表現形式,在想象的漫遊中引導學生走進古詩,受到美的薰陶和感染,也為有感情朗讀打下基礎)

五、體會情感

1、          師:我們常説,詩以言志。詩中的色彩,描寫的景物都和詩人當時的心境有關係,心情好的時候,筆下的景物都詩那麼有生氣,那麼明麗;悲傷憂愁不得志的時候,筆下就顯得蕭瑟灰暗。所以瞭解詩人寫詩的背景,就能更深的體會詩人的情感,更好的讀懂一首詩。

2、          多媒體出示《山行》的寫作背景。學生自由朗讀

3、          讀了這些資料,你能體會作者當時的情感嗎?

4、          再次多種形式朗讀,配樂讀。

(情感是古詩的生命,通過了解背景體會詩人的情感,進而使古詩的學習進入了更深的境界。在一次比一次深的理解中,營造出那種台階似的情緒場,學生也一次次受到了情感的薰陶,情感達到了高潮)

六、拓展閲讀。

師:剛才我們藉助工具書及查閲的資料理解詩的意思,然後展開想象感受了詩的意境,還通過了解詩人寫詩的背景,體會了詩人的情感,下面我們就用這種方法來學習下面的兩首詩,《望洞庭》和《江畔獨

步尋花》,可以四人小組合作學習。

(學詩貴在積累。補充與課文相關的閲讀材料,既增加了課堂教學的容量,又使學到的方法得以遷移運用。對於這兩首詩的理解感悟也不求人人深入,旨在培養學生學習古詩的興趣,提升自身的文學素養。)

1、          彙報學習成果。

2、          總結:這節課,我們重點學習了《山行》,拓展學習了兩首詩,我想同學們一定掌握了古詩學習的方法吧!

學生總結,並板書:      理解詩意

想象詩境

體會情感

七、課外鏈接

1、   推薦杜牧詩文閲讀篇目

《秋夕》

《泊秦淮》

《赤壁》

《村行》

《過華清池絕句》

《登樂遊原》

《長安秋望》

《江上逢友人》

2、蒐集與秋天有關的詩文。

(搜索課題關鍵的一兩個字可以查找更多資料。本站(第一範文)地址

本文轉載

《山行》教學設計 篇三

【教學目標】

1、學會詩中的生字、新詞,瞭解詩句的內容。

2、感受詩中表現的秋天的美好境界,領悟詩人表達的心境和情趣。

3、會背誦課文,默寫課文。

【教學的重點】

理解詩句的意思,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教學的難點】

領悟詩的意境,有感情的朗讀。

【教學方法】

情境激趣法,品讀法。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中國是四大文明古國之一,有着五千多年的文明歷史和深厚的文化底藴,在這條悠久而豐厚的歷史長河中,唐詩如一顆璀璨的明珠,閃耀在文學的星空上,剛才同學們已經背了幾首,今天老師和你們再來學習一首唐詩。

二、初讀古詩,瞭解大意

1、作者在山中行走看到了什麼,你認為這是一首反映什麼時節的詩?

2、説説自己對秋天的感受?

三、欣賞圖片,感受秋天的美麗景色

1、欣賞了這些美麗的圖片,你有什麼想説的?

2、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也是外出旅遊的好時光,唐代詩人杜牧在外出觀賞美麗的秋景時,也被深深的吸引、感動,文思湧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讓我們一起來讀一讀。

投影出示: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四、指導學法

1、以前我們已經學過一些詩詞,你認為應該怎樣學習古詩比較好?(自由説)

2、小結古詩學法:

⑴讀一讀:

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動一動:

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註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想一想:

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麼?

3、自學古詩:

⑴學生自學古詩,教師巡視瞭解。

⑵合作學習,明確自學的任務。(完成表格)

⑶我會讀──我知道──我不明白的地方。

五、精讀古詩

1、精講第一句:

遠上寒山石徑斜,白雲深處有人家。

⑴寒山:

深秋時節的山,因為深秋時節,天氣轉冷,作者就用了“寒山”。

⑵徑:小路。

⑶斜:彎彎曲曲。

⑷前半句句意:

一條彎彎曲曲的石子小路,從山腳一直延伸到深秋的山頂。

⑸後半句:

白雲深處指的是雲霧繚繞的地方。

⑹句意:

雲霧繚繞的地方隱約可見幾户人家。

⑺指導朗讀:

讀準字詞,讀出節奏。

2、小結學法:

理解詩中的字詞,進而理解句意。

3、師生一起學習、理解第二句:

⑴做:因為,古今異議字。

⑵愛:留戀,眷戀。

⑶晚:傍晚。

⑷紅於:比……更紅。

⑸霜葉:經霜打過的楓葉。

⑹句意:

因為留戀這楓林傍晚美麗的景色而停下車來,被秋霜打過的楓葉,比二月裏盛開的山花還要紅豔。

4、讀一讀第二句古詩。

六、指導朗讀古詩

1、多種方式的朗讀古詩:

⑴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

⑵配樂朗讀。(創設詩情畫意)

2、理解並領悟古詩:

⑴這首詩主要講什麼?

⑵再次欣賞美麗的圖片──美美的讀一讀這首詩。

⑶感受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的大好河山──有感情的讀一讀。

七、小結延伸

這首詩用寒山、石徑、白雲、楓林向人們卻勾勒出一幅迷人的秋景圖,置身期間,讓人留戀往返。作者寫“秋景”,全詩卻不露一個秋字,真實讓人折服。我想,稱這首詩是“千古之絕唱是一點都不為過的”。

八、向學生推薦兩本書

《唐詩三百首》、《國小生必讀70首古詩》。

【板書】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深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設計意圖】

唐詩是中國古代文學史上的一顆璀璨的明珠,它的語言精練,意境優美,節奏明快,讀起來琅琅上口。因而,古詩詞教學是語文教學的重要組成部分,在教學設計過程中,我創設了如下的教學情境:首先,讓學生説一説“秋”,對秋天有一個整體的感知,然後引導他們欣賞美麗的秋景圖片,加深對“秋”的認識──秋天是一個收穫是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的季節。由此,唐朝的詩人杜牧沉浸在秋色中流連忘返,文思湧動,寫下了一首千古之絕唱《山行》。其次,指導學生掌握學習古詩的方法,引導他們自學古詩,理解古詩,因為學習方法就象打開知識門户的一把鑰匙。再次,引導學生通過多種方式的朗讀,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最後,向學生推薦兩本書《唐詩三百首》、《國小生必讀70首古詩》,讓他們平時注重語言的積累,明白熟讀唐詩三百首,不會作詩也會吟的道理。

【教學反思】

古詩的教學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重要的組成部分,也是語文教學的一個難點,為了突破這個教學的難點,我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

1、創設情景,引學生“上路”:

在導入新課,學生初讀古詩時,讓學生感知這是一首寫什麼季節的詩,你是從哪裏看出來的?──根據生活的經驗,説一説秋天──欣賞美麗的秋色圖。得出:秋天不僅是一個收穫的季節,更是一個風景如畫,適宜外出旅遊的黃金季節。在此基礎上學生對“秋”也有了一個更具體、更直觀、更形象的認識,為學習古詩《山行》做好了鋪墊。

2、教給方法,讓學生自己“上路”:

好的學習方法就如一把打開知識門户的鑰匙,在總結以往學習古詩經驗的基礎上,小結出學習古詩的方法:

⑴讀一讀:讀準詩中的多音字或古今音義字。

⑵動一動:運用工具書或課文的註解理解部分字詞。

⑶想一想:這首詩的每一句話分別是什麼意思。整首詩主要寫什麼。引導學生自學古詩。

3、指導朗讀,讓學生輕車熟“路”:

常言道:“書讀百遍,情義自現”,因而在課堂教學過程中,我引導學生多層次,多角度的朗讀(個別讀,小組讀,分角色讀,範讀,配樂朗讀等)古詩,感受古詩的語言美,節奏美,意境美。遺憾的是由於課前高估了學生的自學能力,在反饋理解詩意的時間稍長,最後不得不壓縮了指導朗讀的時間。因而導致了學生對古詩的節奏美、意境美領悟不深客。

《山行》教學設計 篇四

杜牧的《山行》是一首明麗、充溢生氣的秋景詩。作者以豐富的想象,生動的描寫,凝鍊的語言使這首詩的意境之美躍然紙上。所以學習這首詩應重點引導同學體會感情,欣賞意境。這同時也是個難點,因為同學對古詩接觸不多,在這方面的學習能力不是很好,而且“欣賞意境”的訓練在許多老師的教學中也經常被疏忽。另外,有些字詞在詩中所代表的意思與如今常用的意思大不一樣,如“坐”、“遠上”“斜”、“生處”、“愛”等。如何行之有效地引導同學理解這些難懂字詞的意思,並通過詞義理解達到理解全句、全篇的意思,也是這首詩教學的重點。再則,《山行》是《古詩二首》這課中的第一首詩,也是同學在本冊中接觸到的第一首古詩,學習方法的指導十分必要,所以,應重視教會同學如何學習,既培養能力,又為本課第二首詩的教學打下基礎。

根據教材特點和大綱要求,以下四個數學目標必需在教學中得以貫徹:

一、理解詞義句意,培養同學豐富的想象力和語言表達能力(智能目標)。

二、體會作者熱愛大自然,熱愛祖國山山水水的感情,感受詩歌美的意境(情感目標)。

三、掌握古詩的學習方法,培養同學的學習能力。

四、能有感情地朗讀和背誦全詩

(三、四為技能目標)

在這些目標中,“理解詞義句意”,“體會作者感情”,“朗讀和背誦”是下限目標,要求人人達到。“掌握方法”,“欣賞意境”是上限目標,讓基礎好的同學有發展的餘地。

針對教材,針對目標,《山行》這首詩的教學我是這樣設計的:

第一步:談話激趣,導入新課。

1.讓同學自由誦讀已學過的古詩,説説認識的詩人。這樣可為後續學習營造氛圍,激發學習的積極性。

2.簡介作者杜牧(著名詩人,最擅長寫景。),導入新課,以吸引同學的注意力。

第二步:明確日標,嘗試學習。

明確學習目標,可讓同學知道通過這堂課的學習要學會什麼,掌握什麼,做到心中有數,有的放矢。五年級的同學終究不是第一次學古詩,他們已掌握一定的學習方法,形成了一定的基礎,根據同學的認知規律和心理特點,先讓他們嘗試學習,開動腦子積極思維,理解能獨立學懂的知識,並發現疑難。這樣可激發他們的求知慾,讓他們迅速進入角色,化被動學習為主動學習。

這首詩的—、二兩句中生僻詞多,同學理解起來難度較大,估計一般的班級能在“嘗試”中學懂的人不多。

第三步要採用“扶放”結合的教學方法

針對“嘗試”學習所反映出來的疑難問題對同學進行“解字詞,明詩意”的指導。

1.“扶”同學學習第一句。

先運用不同手段突破“遠上”、“斜”、“寒山”這三個難懂詞的意思。

注:“遠上”用“聯繫實際,展開想象”法。

“斜”用“簡筆畫演示”法。

“寒山”用老師“介紹”法。

再幻燈出示訓練:“一條石頭小路()。”

指導同學串講句意。

最後總結學習方法:“先解字詞,再串句意。”

這樣“扶”着同學,其目的是為了在“方法”上教同學“如何學”。

2.“半扶半放”引導同學學習第二句。

先指導同學看教學掛圖,啟發想象,出示訓練:“幾户人家在白雲______的地方”來突破“生處”這個難點。

再讓同學試着自身串講句意,教師點撥糾正。

3.“放手”讓同學自學三、四句。

三、四句跟一、二句相比,意思淺顯易懂,況且通過一、二句的教學,同學掌握了學習方法,大多數同學能自身學懂。

這樣,讓同學分成四人小組進行討論學習,然後彙報,教師瞭解反饋,和時糾正。

4.讓同學串講全詩意思,進一步加深理解。

第四步:品味想象,欣賞意境。

欣賞意境是同學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的進一步提高,也是有感情地朗讀訓練的前提,是古詩教學的關鍵。我採用兩種方對同學進行意境欣賞的指導。

1.“緊扣詞句”。

讓同學讀全詩,説説哪些詞語用得好。

這些詞讓你想到一個怎樣的畫面?(提供“像、簡直”等詞協助同學描述。)

2.“想象漫遊法”。

提示:此時,你也來到了寒山腳下,楓樹林中,你看到了哪些美麗的景物?你有什麼感想?

這樣進一步強化了詞義句意的理解,強化了同學對古詩內容的印象。而且讓同學在品味詞句,想象漫遊中體會大自然的美景,受到了美的薰陶和教育。

在此基礎上再讓同學發明性地説説全詩的內容,從認識上得到提高。

第五步:指導誦讀詩句。

古詩節奏鮮明,音韻和諧,誦讀起來琅琅上口,同學—般都能進行正確地朗讀,但往往讀不出意境,讀不出美感。如何使同學“讀得美”,且“美讀得其法”呢?我這樣設計去引導同學:

1.同學嘗試,獲取體驗。(讀讀看,風景這麼美,語句這麼美,怎樣才幹讀得美呢?)

2.同學彙報,教師歸納,教給方法:

(1)帶着讚美與熱愛的感情夫讀。(確定基調)

(2)讀出節奏感。

分辨重音區別語調劃分節奏

3.改變形式,反覆誦讀。

(範讀—→齊讀—→個別讀—→小組讀—→扮演角色讀)

第六步:總結方法,安排作業。

我這堂課的設計,突出“詞義句意理解”和“意境欣賞”這兩個訓練點,以“學法指導”為主線,注重智力與技能的培養,發揮同學學習的主體性與參與性,先試後導,先練後講。力求改變古詩教學中“講詞意—→記內容—→背中心”這種機 械呆板的舊模式,讓語言文字訓練和審美教育真正落到實處

杜牧《山行》優秀教案 篇五

一、教學目標

1、學習古詩《山行》,感受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

2、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3、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二、教學重點

1、學習詩中出現的生字。會寫“於、楓”這兩個字。

2、正確、流利、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三、教學難點

培養學生對古詩的喜愛之情,鼓勵學生背誦課文以外的古詩。

四、課前準備

生字卡片、課文插圖

五、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誰能把《贈劉景文》這首詩背給大家聽?指名背誦。這首詩描寫的是那個季節的景色?(秋季)

2、今天我們再來學習一首描寫秋天的古詩,板書課題:齊讀。

3、介紹詩的作者:杜牧,是我國唐代著名的詩人。

(二)初讀古詩,學習生字。

1、自由讀古詩,畫出生字。

2、出示卡片認讀生字:於、徑、斜、楓……

3、説説記字方法:於:同“幹”比較。楓:用舊字“風”帶出“楓”。

4、描紅、臨寫。

5、再讀古詩。

(三)合作學習,理解詩意。

1、小組合作:選擇喜歡的方式朗讀古詩。

2、提出自己不懂的詞句。

(1) 自學:藉助註解或工具書弄懂詩意。

(2) 小組交流。

⑶ 集體彙報交流。

3、品析詩句,深入體會感情。

(1) 讀詩,從那些地方你能體會到詩人對秋天的喜愛之情?(根據詩句發表自己的見解)。

(2) 看圖想象:在石徑蜿蜒、白雲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不禁停車觀看,發出了“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歎。如果你就是詩人,此時你會想到什麼?

⑶ 誦讀詩句,進入意境。

1、指導朗讀:自由練讀,指名讀,老師範讀,齊讀。

2、指導背誦。

3、自由背誦,指名背誦,師生齊背。

(四)拓展活動。

把自己課內、課外學的古詩背給同組的同學聽。

《山行》國小語文教案 篇六

教材分析:

《山行》是一首色彩明麗、充滿生氣的秋景詩,山路、人家、白雲、紅葉構成了一幅濃郁動人的山林秋色圖。在石徑蜿蜒、白雲繚繞的秋山深處,有人家居住。詩人被一片火紅的楓葉吸引住了,停車觀看,不禁發出“霜葉紅於二月花”的感歎。深秋在詩人筆下並不蕭條冷落,而是嫣紅滿目,生意盎然,給讀者以美的享受和精神的鼓舞。這首詩形象生動,色彩鮮明,是一篇千古傳誦的佳作。

教學目標:

1、認識6個生字,會寫5個生字。掌握“車”字筆順。

2、有感情地朗讀古詩、背誦古詩,能用自己的話説出古詩大意。

3、培養背誦古詩的興趣,體會詩人對秋天的讚美之情。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會認“徑、斜、亭、停、車、霜”6個字,會寫“遠、亭、停、車、霜”5個字。

教學難點: 感受詩中表現秋天的美好境界,注意“徑、斜”讀音。

教學準備:

1、課文掛圖、字理演變圖、生字卡片或課件。

2、朗誦的背景音樂。

教學過程:

1、創設情境,激發興趣

教師出示掛圖(或課件出示),説一説你在圖上看到了什麼,想到了什麼。深秋,天氣已經很冷,遠處山林中傳來陣陣清脆悦耳的馬鈴聲,詩人杜牧坐在馬車上正慢慢走來,今天我們一起學一首杜牧寫的古詩《山行》。

2、初讀感知,識記生字,瞭解古詩大意

(1)自己讀,定位識字,讀準字音。

(2)自由讀,圈出不理解的詞語。

(3)小組讀,合作學習,理解詞義。

注意“徑、斜”讀音,石徑、坐、霜葉、紅於、白雲生處等詞含義。

小結:這首詩只用了二十幾個字,就為我們描畫了一幅這麼美麗的秋景。真了不起呀!其實,這每一個字都是經過詩人精心雕琢的,你能不能沉下心來,再來細細的品味它,一定會有新的發現。

3、再讀感悟,背誦古詩

(1)邊放課件,邊放古典音樂,用優美的語言把學生帶人意境。(走在帶有深秋寒意的山路上,看到小路盤旋曲折,斜斜地向遠處的山頂延伸。詩人一邊走一邊向遠處望去,只見那白雲繚繞的地方住着幾户人家。詩人走着走着,忽然停下了車,為什麼呢?因為美麗的楓林晚景把他給吸引住了。詩人不禁讚歎: “霜葉紅於二月花。”)

(2)剛才我們跟隨詩人一起觀賞了秋天的景色,你有什麼感受?你能把這感受讀出來嗎?(齊讀)詩人寫的美,你們讀得也美,想不想把它背下來。(自由背)

4、指導寫字

(1)“雨”作偏旁時,左邊豎變點,橫折鈎變成橫鈎。

(2)“車”字的下橫要寫得伸展。

5、拓展活動

(1)填字,塗色,説説你眼中的秋天旨在要求學生鞏固生字,並能根據自己對課文的理解,結合生活經驗給秋天塗色,找到身邊的秋天並説一説身邊的秋天。教師應引導學生儘可能遵循客觀實際,

(2)背一背

《山居秋暝》(節選)描繪了雨後初晴、秋高氣爽的山中美景,《楓橋夜泊》寫出了秋天的蕭條景象,表達作者旅途漂泊的孤寂感,引導學生背誦積累。

相關資料:

1、杜牧(803~852):唐代詩人。字牧之,京兆萬年(今陝西長安)人。杜牧的詩文集《樊川文集》共二十卷,他的詩豪放、曠達、俊逸。其詩在晚唐成就頗高,後人稱杜甫為“老杜”,稱杜牧為“小杜”。

2、“白雲生處有人家”的“生”字怎麼理解?學生很容易把“白雲生處有人家”寫成“白雲深處有人家”,因為以前學生學過“雲深不知處”的詩句,可能受影響。有一些唐詩版本,就是寫的。“白雲深處有人家”,學生在課外可能閲讀中讀到的可能就是這樣的版本,先入為主,這個詩句早已深深地引在腦子裏。另外,“生”與 “深”讀音接近,而且用“生”與用“深”也都能講得通。“生”在這裏表示“生出”、“有”、“存在”,“白雲生處”就是有白雲的地方,白雲繚繞的地方。 “深”在這裏是“濃厚”、“濃郁”、“濃密”、“深層”的意思,“白雲深處”就是在濃濃的白雲掩映的地方。

教學過程 篇七

一、看圖片,導入新課

1、教師出示一片楓葉,

請學生説出它的名字並看圖一句説話。看誰説得好。

2、教師小結過渡:

你們見過真正的楓林嗎?大詩人杜牧在一次旅途中就見過,那真是漫山紅遍,層林盡染,他被這美麗的景色深深地吸引住了,還寫下了一首非常好聽的詩《山行》,你們想讀一讀嗎?

二.初步感知古詩

1、學生多種形式反覆讀詩,體會這首詩所描寫的景色。

2、教師配樂讀,學生閉眼想象畫面。

3、請學生説一説畫面中有什麼,教師在黑板上畫出來,組成一幅畫。

4、詩人杜牧只用了28個字,就把我們剛才看到的美麗景色全寫下來了,景美,詩更美!你們還想讀一讀嗎?跟着老師一行一行來讀,注意要讀準字音。

三、以趣為導,學習生字

1、字理識字,學習行、徑。

在課題中讀準字音。

組詞,理解字義。(行:走的意思)

課件演示字理圖,使學生把字義和字形聯繫起來。

書空,認識雙人旁,在詩中找出徑,理解他的意思。指導書寫行。

理解詩題。

2、做反義詞遊戲,學習遠。

師出示近、上、暖、白、有,讓學生在詩的前兩行中找他們的反義詞。(遠、下、寒、黑、無)

説近引出遠,並認讀,説識記方法,擴詞説話。

3、遊戲區別學習。停、亭。

讀後兩行詩,出示停認讀。做動作理解字義。

去掉單人旁再認讀。

做看圖舉卡片遊戲(課前準備一幅亭子卡片和一幅紅燈圖片)

A、分別出示一座小涼亭的圖片,播放一段汽車遇到紅燈停車的動畫片,請學生看圖舉不同的'卡片,並説出自己的理由。

B、根據動作猜詞並舉卡片。(例如老師做一個停車的動作,學生説出一個詞語,並舉出相應的卡片。教師還可以讓一個學生來做動作,其他學生猜,但一定要圍繞這兩個字。)

。.説説有什麼好辦法記住亭(先在小組內説一説,再指名説),教師教順口溜:一點一橫長,口字在中央,寶蓋沒有點,丁字底下藏。

4、學生自主學習車、霜後,彙報識記方法並運用。(師出示車的圖片,説明與自然現象有關的字一般都有雨字頭。)

四、精讀課文,感悟詩意。

1、前兩句詩

指名一二句,思考:如果給這兩句詩配畫,應畫寫什麼?

學生説,教師畫。並在詩中找依據。(重點理解徑)

結合圖説一説前兩句詩的意思。

看圖配樂朗讀這兩句詩。

2、後兩句詩

看圖説一説詩人在幹什麼?

他為什麼會停下來觀賞楓林呢?指名讀一讀第三句詩,用因為----所以----的句式説一説。。理解坐的意思。

詩人是如何讚美楓葉的呢?齊讀最後一句詩,説一説。

如果你看到這樣美麗的楓林美景,你會怎樣讚美?

帶着感情齊讀這兩句詩。

3、指導朗讀,背誦全詩。

五.課堂小結

今天我們隨着詩人杜牧領略了深秋時節楓樹林的美麗風景,大自然真是太美了,如果我們留心觀察身邊的事物,你也會發現它的美!

六.興趣作業

1、把這首詩背誦給你的家人聽,注意要有感情地背誦。

2、畫一幅自己眼中的秋天圖,並寫幾句話。

3、收集描寫秋天的詩歌,讀一讀。

以實物導入,可快速地把學生引入情境。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

國小三年級語文《山行》原文 篇八

山行

[唐]杜牧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譯文:

寒山:深秋時節的山。

生:產生,生出。

坐:因為。

譯文:

彎曲的石頭小路遠遠地伸至深秋的山巔,在白雲升騰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

停下馬車來是因為喜愛深秋楓林的晚景,霜染後楓葉那鮮豔的紅色勝過二月春花。

杜牧古詩《山行》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學會生字“徑”“霜”,理解詞語“石徑、坐、霜葉、紅於”等詞的意思。

2、理解詩的意思,認識秋天紅葉的靜美,體會詩人熱愛祖國壯麗河山的思想感情。

3、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4、背誦古詩,默寫古詩。

【教學重點】

理解詩的意思,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訓練學生理解語言文字的能力,使學生受到美的感染和薰陶。

【教學難點】

體會詩人豐富的想象力,感受詩歌美的意境。

【教學過程】

一、談話釋題

1、同學們,在祖國語言寶庫中,老師對古詩特別鍾情,因為古詩特別的美。今天我們一起學習古詩《山行》。這首詩是晚唐時期的一位著名詩人杜牧所寫。杜牧的詩歌和散文都寫得很好,創作態度非常嚴謹。在生命的最後時刻,他對自己的作品進行分析、總結,把自己認為不滿意的燒掉。1000多篇詩文流傳下來的只有450篇。這首詩是他寫景的代表作。

2、釋“行”,質疑。

(作者在什麼季節遊覽山間?看到了那些景物?抒發了什麼情感?)

二、默讀古詩

1、根據課後的解釋,以及聯繫上下文,理解“遠上、石徑、斜、坐、霜葉、紅於”等詞的意思。

2、結合插圖想一想:圖上畫的是什麼季節的景物?這些景物是怎樣的?

3、試着説説詩句的意思。

三、理解詩句

1、讀第一、二行:

詩人在山路上看到了什麼?在理解“遠上、石徑、斜”等詞的基礎上説出:一條石頭小路彎彎曲曲地伸向遠處的深秋的高山上,那白雲生長飄動的地方,隱隱約約有幾户人家。

2、讀第三、四行:

(1)説説“坐、霜葉、紅於”的意思,指名説説三、四行詩句的意思。

(2)幻燈出示未添色的楓林圖,讓生説出作者停下車來觀賞的原因,然後指名為這楓葉添上顏色,成為美麗的秋色圖。

四、指導朗讀

1、導語激情

課件展示“滿山楓葉”、“作者下車”、“觀看楓葉”的畫面。楓葉如此紅豔,真叫人心曠神怡,我還要坐車登山,讓帷幕遮住我的視線,真是太掃興了,還不如快快下車,大飽眼福。看到滿山的楓葉,我的血液往上湧,我的心在顫動,這經霜打過的紅葉比二月的鮮花更耀眼。

2、表情朗讀:(個體讀、羣體讀、配樂讀。)

遠上/寒山/石徑斜,

白雲/生處/有人家。

停車/坐愛/楓林晚,

霜葉/紅於/二月花。

五、背誦默寫

1、説説這是什麼季節的景色,從哪兒看出?

2、説説你看到這些景物的感受。

3、小結:這首詩正像大家所説的,儘管是秋天,但作者突出了楓葉的紅豔,表現了秋天的無限生機,秋景的清秀迷人。詩中有畫,畫中有詩,寫得非常形象。請大家把這生動的詩文結合優美的圖畫,插上想象的翅膀,寫成一篇文章。

六、讀寫結合

1、反覆吟誦詩歌。

2、自己命題。

3、在理解詩意的基礎上抓住景物的色和形發揮想象,注意文章的開頭、結尾和過渡。

七、佈置作業

1、根據上述要求完成作文一篇。

2、課外閲讀杜牧的其他幾首詩:《過清華宮》、《江南春》、《赤壁》等。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q7n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