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精品多篇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標

1、瞭解學習社會課的重要性;

2、瞭解社會課的內容;

3、瞭解社會課的學習目的;

4、瞭解社會課的學習方法 。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教學教學重點和難點:重要性、內容、方法。

三、教學準備

中國地圖、地圖冊、投影片、地理光盤。

四、教學過程

(一)學習社會課的重要性

1、每個人都生活在社會裏,人的一切活動都是在社會中進行的,一旦離開社會,任何人將無法生存。

2、人類社會是不斷進步的,社會生活越來越豐富;

3、人類社會的發展是有規律的;

4、學好社會課,認識社會、適應社會、建設家鄉,完成歷史責任,具有重要意義。

(二)社會課的內容(人與社會的關係)

1、人類生存的地理環境:位置、疆域、人口、民俗、氣候、資源、經濟、文化、交往。

2、人類社會歷史的發展 ;

3、當今社會狀況:

(1) 路線、方針、政策;

(2) 當今世界上五大問題:

1) 和平問題;

2) 人口問題;

3) 糧食問題;

4) 資源問題;

5) 環境問題。

4.人類社會發展的一般規律。

(三)要求:P.2(4點)

1.瞭解周圍的社會情況,瞭解中國的國情,理解社會科學中的一些最基本的概念和原理,掌握參與社會生活所必須的知識。

2、提高觀察、比較、分析、綜合的能力和參與政治活動、經濟活動、文化活動以及進行社會交往的能力。

3、知道中國在歷史上曾經是世界上最先進的國家之一,…提高我們的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確立艱苦奮鬥、振興中華的歷史使命感和責任感。

4、初步學會進行簡單的社會調查。

(四)方法: P.3(3 點)

1、認真讀書。

2、積極參加社會實踐活動。

3、學做社會調查。

社會課課堂規範:

1、課前準備好《社會》課本、地圖冊、作業本、填圖冊與筆記本。(講述用途)

2、認真記好筆記。

3、課前預習,課後複習,課中測驗。

4、作業要求,(作業本、填圖冊為必做)作業本評分每錯一題扣除10分,最低分為20分。交作業要及時。填圖冊填圖要求。評優、良、及格、差。

人教版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篇二

《時代特點鮮明的明清文化(二)》

教學目標

1、知識與能力

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了解,我國古典小説的創作到明清時期進入成熟階段,四大古典小説《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的思想藝術特色,明清時期書法繪畫的代表人物。

2、過程與方法

通過引導學生分析《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得出這些作品大都具有反封建的積極內容,體現了鮮明的時代特點;瞭解它們不僅是中國文學的瑰寶,在世界文學也佔有重要的地位。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通過本課的學習,使學生知道從思想主題和藝術表現手法兩個方面鑑賞文藝作品的方法,培養學生鑑賞文藝作品的素質,激發學生閲讀文學名著原作的慾望。

教學重難點

本課的重點是《三國演義》《水滸傳》《西遊記》和《紅樓夢》四大古典文學名著的文學成就和時代特點。

本課的難點是:《牡丹亭》主題思想的理解。

教學工具

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新課。(3分鐘)

上節課我們領略了明朝的建築科技成就,請一位介紹一下。今天我們共同來了解明清在文學、戲劇、書畫方面的藝術成就。

(二)講授新課

一、古典小説的高峯(20分鐘)

1、老師播放四大名著音像片斷,學生指出裏面塑造的主要人物。並加以介紹。

2、引導學生簡單概括出這四部小説的主要內容。並講一個自己熟悉的四大名著裏面的小故事。

3、以《三國演義》為例,引導學生討論歷史和歷史小説的區別。

4、指導學生列表(包括書名、作者、創作時間、小説題材等)比較歸納出四部小説的共同特點。

“明代三大奇書”:羅貫中《三國演義》(是我國最早的一部長篇歷史小説)

施耐庵《水滸傳》(是我國第一部以農民起義為題材的長篇小説)

吳承恩《西遊記》(是一部浪漫主義長篇神話小説)

5、列舉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1)<<三國演義>>羅貫中 (2)<<水滸傳>>施耐庵 (3)<<西遊記>>吳承恩

二、戲劇的繁榮(6分鐘)

1、戲劇:湯顯祖《牡丹亭》

2、《永樂大典》----一部大型綜合性類書,是我國古代的一部類書。

3、小組學習,找出明清時期最負盛名的戲劇家及代表作,討論作品反映的思想感情。

4、播放京劇片斷,學習瞭解京劇的產生。

課後習題

列舉明末三大奇書及作者?

課後習題

板書

一、小説:“明代三大奇書”:

羅貫中《三國演義》施耐庵《水滸傳》 吳承恩《西遊記》

二、戲劇:湯顯祖《牡丹亭》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設計 篇三

《三國鼎立》

[知識與能力]

以教材中課文出現的基本人物、事件、時間和提示為對學生應掌握知識的要求;其他只要求一般瞭解。

[過程與方法]

1、以多種角度來訓練學生的歷史唯物主義觀點、方法的初步運用能力;

2、將閲讀、聽講、識記三方面材料綜合起來的思維能力及獨創、靈敏是思維品質的培養;

3、口頭表達能力的鍛鍊。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

1、批判地繼承曹操、諸葛亮的道德、精神;

2、瞭解國家興衰、個人成就、個人成敗的原因。

[重點]

赤壁之戰、三國鼎立局面

[難點]

歷史人物的作用與人民是創造歷史的動力相互關係的史觀。

[課時]

1課時

[課型]

新授課

[方式與方法]

以討論為中心的綜合啟發式教學

[教具]地圖冊、官渡、赤壁之戰相關多媒體、三國鼎立圖

[授課過程]

1、複習、提問上節內容

2、導入新課:

今天我們學習第21課三國鼎立,就是那像一個圓鼎的三條腿分

立似的分佈在中國大地上的三國。今天我們共同討論這課的內容。

3、講述新課:

三國鼎立是哪三國?同學們是知道的,但未必清楚,請翻翻

課本找到關於三國建立的那一段,請一位同學給大家講講。

220年曹丕建魏,都:洛陽;221年劉備建立蜀國,都:成都;

222年孫權建立吳國,都:建業。

[播放多媒體《三國演義》主題曲滾滾長江東逝水,浪花淘盡英雄。是非成敗轉頭空;青山依舊在,幾度夕陽紅。是非成敗轉頭空,轉頭

之間或得或失,這個道理突出的表現在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兩大戰役中。

這兩大戰役都有曹操這個主角,大概同學們對曹操也很有興趣,先從課文中找出這兩個戰役的年代。(官渡之戰在200年,赤壁之戰在208年)相距僅八年的兩戰,曹操呢?前者以少勝多,後者以多敗於少,這是為什麼?請大家評論,我們先説説官渡之戰。

(留出一段時間讓學生準備,後由學生髮言,講述故事。)

208年,孫劉聯軍在長江邊的赤壁與曹操對壘。請大家先談一下在這一

戰中居於優勢的曹操,弱點在哪裏?赤壁之戰經過、結果又如何?

(先觀看多媒體詩詞大江東去……,後由學生髮言)

接下來我們一塊瞭解魏蜀吳三國經濟的發展情況。

4、小結。展示課件知識點匯萃

5、課堂討論:戲曲中的曹操與歷史中的曹操區別。播放多媒體資料,戲曲資料並展開討論。

最後由教師小結,指出如何評價曹操。

(對於曹操的一生的評價是一個1000多年來爭論不休的問題,曹操的人生哲學是寧教我負天下人,休教天下人負我,但他愛惜人才,他從下層選拔,從敵方爭取;他還重視文化,他本身也是一位大詩人,他統一北方,功勞是不可低估的。有人把他説成亂臣賊子,是不對的,誰有本事誰就應當稱帝,羅貫中以漢朝為正統,在《三國演義》影響下,曹操就成了舞台上的白臉_臣,這是不公平的。)

6、作業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學設計 篇四

夏朝和商朝

【課程標準】簡述夏朝建立的史實,知道禪讓制到王位世襲制的演變。瞭解夏、商的更替。

【教學目標】

識記和理解:記住中華大地上國家產生的大概時間和標誌,記住商朝後期的都城。理解夏朝在我國曆史的重要地位。瞭解商朝繁榮的主要表現。

能力與方法:通過對夏、商曆史特點的概括,培養概括能力。通過對禹、成湯等歷史人物的評價,培養評價歷史人物的初步能力。初步瞭解公元紀年法。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學習國家形成的相關知識,進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的教育。通過夏、商曆史的學習,更多地瞭解祖國悠久歷史,進行愛國主義教育。培養是非分明、愛憎分明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夏朝的建立和商朝後期的都城。難點:夏朝建立的標誌;國家的含義。

【教學步驟】

教師活動 學生活動 備註

一、談話導入新課

禪讓的最後一個部落聯盟首領是誰?大家想不想知道從這以後又是怎麼演變的呢?

導入三:大家知道皇帝嗎?知道皇位是如何繼承的嗎?你又知道這種稱為“世襲“的制度開始於何時嗎?

認真聽,吸引起學生進一步學習瞭解的興趣。

從談論學生熟悉的問題入手,拉近歷史與現實距離

二、夏朝----我國的第一個王朝

1、夏朝的建立:講解夏朝的建立。事實上,禹已按照自己的願望建立起了一個王朝。這在歷稱為----夏朝,建立的時間約公元前2070年。

藉助於數學上的“數軸“解釋”公元“紀年法。

本目理論性強,又缺乏相應的歷史物證,教師講解為主,學生認真聽講。

回答教師提出的問題。

2、夏朝的統治

①禹死後,其王位是如何繼承的呢?這與禪讓有什麼不同?你如何看待這種王位的繼承方法?②要求學生談啟是如何鞏固其統治地位的?並提醒學生注意“奴隸“兩個字。③為什麼把禹開始這個政權稱為國家呢?它與前面的部落聯盟有何不同?

學生通過閲讀教材、結合自己課外瞭解的知識談自己對這幾個問題的看法。然後教師歸納整理,以突破難點。

三、商朝的建立與遷都

1、商朝的建立:過渡。然後

指導學生閲讀小字的問題“説説夏桀是一個怎樣的君主?你認為成湯滅夏的戰爭是正義的還是非正義的

2、商朝的遷都:原因、情況、影響。

進入下一問題的學習。

認識是非善惡,戰爭的正義與非正義的性質

為下一目的學習鋪墊

四、商朝的盛衰

1、商朝的疆域:學生閲讀教材上的地圖,説説。

2、經濟的發展:觀察插圖説明了什麼?然後閲讀教材,説説商朝表現?並要求學生來概括。

3、商朝的滅亡:知道,找找夏、商亡的共同原因。 培養讀圖能力。

學生閲讀教材,培養學生分析、對比、歸納、概括的能力,同時認識到國家興亡與_的關係

五、小結:學生:講了哪些問題,有何啟示。 培養綜合、概括的能力

【教學後記】

七年級上冊歷史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掌握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的史實及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2、會講述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通過曹操一勝一敗原因的探究,培養分析問題的能力。

3、認識曹操、諸葛亮等傑出人物對歷史發展進程的影響。

【學習重點】

官渡之戰、赤壁之戰和三國鼎立局面的形成。

【學習難點】

分析官渡之戰、赤壁之戰戰爭雙方勝敗的原因

【導學方法】

①情境法:創設歷史情境,有利於學生直接獲得感性認識,激發學生學習歷史的興趣。

②探究法:結合學生的實際,精心設計問題,鼓勵學生積極探究問題。

③其他方法:指導法、講解法、練習法等。

【學習方式】

學案導學 → 自研自探 → 合作探究 → 展示提升 → 質疑點撥 → 總結歸納

(設疑預習) (靜心獨學) (交流互動) (板書、口述、或表演)(適當點撥) (知識梳理)

【學法指導】

本課知識點涉及較多,可以利用要點提煉法,將本課內容概括為:一種局面、兩大戰役、三國鼎立、四個人物、五個時間來記憶。

①一種局面:三國鼎立; ②兩大戰役:官渡之戰和赤壁之戰;

③三國鼎立:三國名稱和都城; ④四個人物:曹操、孫權、劉備、諸葛亮;

⑤五個時間:200年、208年、220年、221年、222年。

【學習過程】

導入新課

播放《三國演義》片頭,把學生帶入情境,在學生興致勃勃地觀看結束後,問:知道我們今天將要學習哪一課嗎?那麼,三國鼎立的局面是怎樣形成的呢?是哪三國?你知道嗎?三國形成的歷史與大家所熟知的哪些歷史人物有關係呢?(創設情境,再現歷史,激發興趣)

學案導學(我學習,我思考,我展示,我快樂!)(仿微軟雅黑字部分是學生供學生使用的學案)

要求:請同學們自己讀課本,完成以下探究活動,並把重點內容在課本上做好標記,獨立完成後以小組為單位,合作學習,和你的同伴攜手解決!

七年級歷史上冊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目標:能夠綜合分析以我國新疆維吾爾自治區和西亞波斯灣沿岸地區為代表的乾旱地區的自然環境特點;認識到在乾旱地區人們因地制宜,利用能夠指出科學合理地利用有限的水資源是乾旱地區人民生存與發展的關鍵。

2.過程與方法目標:學會運用圖表比較、分析、概括一個地區的地理環境各要素的相互作用、相互聯繫、相互制約的關係以及對人類的影響。

3.情感態度價值觀目標:通過學習讓學生了解無論生存環境多麼惡劣,人們都不會折服,而是用自己的智慧去充分利用自然資源,來改造生活,發展生產,激發自豪感和熱愛生活的情感,同時激發學生熱愛自然、保護自然、與自然和諧相處的情感。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新疆的綠洲農業,西亞的石油資源自然環境特徵、生活方式以及經濟發展狀況。

教學難點:兩個千旱地區的特點比較。

教學準備

教師準備:收集各類圖片、資料,自制課件。

教學方法:

教授法、合作探究法、自主學習法

教學過程

一、課前檢測

PPT展示題目5題

(以選擇和填空為主,難度為0.9)

佈置作業,完成後

與學生一起校對答案,得反饋,表揚鼓勵

拿出白紙,做題,完成後舉手反饋

喚醒記憶、難度簡單,培養自信心,激發學習興趣(4分鐘)

二、設置情景導入新課

PPT展示圖片“世界主要乾旱地區分佈”與“大沙漠”的圖片

PPT展示

同時敍述:同學們生活在魚米之鄉的江南,無法體會到到沒有水的生活是怎麼樣的,今天我們要深入到世界上最為乾旱的兩個地區去了解那裏的人們是怎麼樣運用智慧讓自己的生活有滋有味的。

看圖片,談感受

(1分鐘)設置情景,激發興趣

三、師生合作探究“瞭解兩大幹旱地區”

PPT出示“世界行政區劃圖”“氣候分佈圖”“阿拉伯半島的區域圖”和“中國西北部區域圖”兩大區域的地理知識複習題,地圖冊

1、操作PPT,出示圖片與複習題,闡述自主學習的要求和方法

2、走下講台,個別交流,等待反饋。

3、學生完成後,師生共同校對完成

4、師生共同小結:兩個地區有個共同的特點——乾旱缺水

拿出白紙完成複習題,3分鐘後可與同桌交流補充,完成後舉手反饋。與老師共同校對,完成

(8分鐘)系統地回顧兩大區域的地理知識,為接下來學習打基礎

四、6人為一小組合作探究

“走進乾旱寶地”

1、展示綠洲和沙漠並存的新疆景觀圖與波斯灣地區的國家的現代化城市風貌。

2、展示坎兒井的構造圖和波斯灣地區的石油輸出路線

3、PPT展示覆習題目

1、老師提問:為什麼這兩個地區那麼幹旱缺水,在新疆地區能夠發展綠洲農業,在波斯灣沿岸地區國家如此富裕,實現了現代化

2、佈置小組合作完成複習題,與個別小組交流、輔導

1、思考回答,得出新疆地區發展農業必不可少自然條件:水源;引水的工程是坎兒井;給波斯灣地區創造財富的是它們豐富的石油資源,有了財富才能購買先進的淡化海水的技術設備,發展節水農業等)

2、小組合作完成複習題(舉手、反饋)

3、派代表反饋答案

(8分鐘)系統地回顧、綜合性比較兩大幹旱地區的不同的生產與生活,瞭解不同的地區人們利用自己的智慧,因地制宜。

五、同桌討論得啟示“反思乾旱的'寶地”

PPT展示圖片新疆地區豐富的物產和人民幸福生活、波斯灣地區人們富裕的生活。

同時展示材料新疆地區的綠洲面積縮小、坎兒井水量減少、數量減少的現狀

提問:通過學習乾旱的寶地,你得到什麼樣的啟示?

(提示:正面啟示與負面的啟示)

思考,舉手回答

(3分鐘)從對比案例得啟示,把淺顯的知識層次學習上升為自我的啟示,為知識遷移做準備

六、案例遷移

PPT展示案例

“中國乾旱地區的農業生產”

衢州市的農業生產”與思考的題目

可以提示:通過這兩個案例的學習,對於中國其他乾旱地區的農業生產有何借鑑意義?對於衢州市不缺水的地區的農業生產的啟示?

同桌間合作討論,舉手回答

(6分鐘)培養學生知識遷移能力、思維擴散的能力,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七、填寫小結的表格,按表格進行小結

PPT展示表格

佈置任務,與學生交流,進行個別輔導

填寫表格,進行自己小結完成後舉手發言反饋、發言

(5分鐘)自我小結、消化,培養學生邏輯表達能力,進一步使自己的知識系統化、清晰化,情感、態度價值觀自主生成。

八、鞏固作業

PPT展示作業

佈置作業、巡視、答疑、師生共同完成,得反饋

在白紙上寫下答案,完成,舉手表示

(5分鐘)以練習進行查漏補缺

國中七年級地理上冊教案 篇七

一、教目標

1、掌握地圖上的比例尺;學會運用比例尺公式進行換算;理解大、小比例尺地圖反映的地理事物的特徵。

2、掌握地圖上的圖例與註記;

3、掌握讀圖的步驟。

二、教學重點和難點

1.教學重點:比例尺的換算和常見圖例記憶。

2.教學難點:大比例尺、小比例尺及地理上反映的地理事物特徵差異。

三、教學準備

中國政區圖、市(縣)圖或鎮(街道)圖。

四、教學過程

(一)比例尺(縮尺) 圖上距離

1.表示公式: 比例尺= 實地距離

2.三種表示形式:

(1) 線段式:(圖上1CM代表實地距離10KM)

0 10 20 30KM

(2) 文字式:圖上一釐米代表實地距離十千米

(3) 數字式:1:1000000或1/1000000;(1百萬分之一)。

3.比例尺的分類:

(1) 大比例尺:大於1:200000(二十萬分之一);範圍小,圖詳細;(學校圖)

(2) 中比例尺:1:20萬~100萬分之一(一百萬分之一);(市、縣圖)

(3) 小比例尺:小於1:1000000(一百萬分之一);範圍大、圖簡單(國家圖、世界圖)。

(二)總結:比例尺越大,圖中範圍越小,圖詳細;

比例尺越小,圖中範圍越小,圖簡單。

(三)圖例、註記;

1.圖例:為了把地面上的地理事物和地理現象畫在地圖上,人們設計的一系列的符號叫圖例。

2.註記:地圖上用作説明地理事物的文字和數字。

(四)小結

1. 讓學生歸納這兩節課學習了哪三方面的內容,教師歸納方向、比例尺、圖例和註記是地圖最基本的語言,也稱地圖的三要素。但地圖的語言十分豐富,除所講的以外,還有地形圖中的等高線、等深線、氣候圖中的等降水量線等等,我們今後在學習中逐步加以瞭解。

2.隨堂練習:

《填圖冊》第一頁1~2,第二頁2。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7kdg1k.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