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品多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品多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精品多篇】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一

一、教學目的:

1、學習本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從實到虛的説明順序,並瞭解其作用。

2、領會本文準確地運用語言和引用古代詩文加強説明效果。

3、瞭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

二、教學重點、難點:

1、重點: 本文的結構方式。

2、難點: 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三、教學時數:

兩課時

四、教學步驟:

第一課時

教學要點:

簡介作者;熟悉課文;理清文章説明的重點和層次。

教學過程

一、導入

荔枝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史傳楊貴妃最愛吃鮮荔。詩人杜牧就曾作詩記之,“長安回望秀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這首詩是他作的《過華清宮絕句》(3首)中的第一首。華清宮故址在現在陝西省臨潼縣的驪山上,唐玄宗李隆基和妃子楊玉環常來遊樂。史載楊妃愛吃鮮荔枝,李隆基每年都令從南方飛馬運送到長安,勞民傷財。這首詩的第一二句寫詩人在長安回頭望見驪山一片錦繡,想到驪山華清宮的盛時,在清晨千門陸續打開了。第三四句寫楊貴妃在驪山上見一騎飛來,知道荔枝送到,滿心歡喜,而無人知道如此奔忙的驛馬原來是送荔枝來的(還以為有什麼軍國大事呢)。其中有弔古和諷刺的意味。一騎紅塵,形容運送荔枝快馬如飛,塵土飛揚。騎,指驛使和他騎的馬。

二、關於荔枝的簡介:

荔枝屬無患子科。古籍稱荔支、離支、麗支,果實成熟時果皮色紅豔可觀,俗稱丹荔。唐朝朱應《扶南記》對荔枝一名解釋為:“以其結實時,枝弱而蒂牢,不可摘取,必以刀劙(lí)其枝,故以為名。”荔枝鮮果色、香、味、形均美,甜香可口,深受消費者的歡迎,為“一果上市,百果讓路”的珍果,已早被歷代墨客所稱頌。荔枝全身都是寶,果實營養豐富,維生素種類多,且含量高,是一種營養價值很高的水果。我國民間常把荔枝作為滋補品,中醫用荔枝治病歷史悠久,明朝李時珍在《本草綱目》中就有記載。荔枝核含澱粉57%,是釀酒的原料。荔枝木紋理細密堅實,耐潮防腐,是修建房屋和製作各種傢俱的優良材料。荔枝根可提取單寧,是上等的防腐塗料。荔枝又是優良的蜜源植物,一棵30年以上的荔枝樹,花期可泌蜜15-20公斤。荔枝蜜是蜜中上品,它含有人體所需的糖和20多種氨基酸,具有較高的醫療價值和保健滋補作用。荔枝除鮮食外,也是食品工業的重要原料和外貿出口最具競爭力的果品。荔枝幹早已馳名,近十多年來,荔枝深加工為荔枝酒、荔枝罐頭、荔枝汁等系列產品,已暢銷國內外市場。荔枝對栽培條件要求不高,適應性很大,種後稍加管理,4-5年便可掛果,一般種後10年樹株產可達50公斤,30年樹株產在150公斤以上。它結果時間很長,長達幾百年甚至千年。

三、解題: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明朝陳輝《荔枝》詩中的句子。原詩是“南州六月荔枝丹,萬顆累累簇更團。絳雪豔浮紅錦爛,玉壺光瑩水晶寒。高名已許傳新曲,芳味曾經薦大官。烏府日長霜暑靜,幾株斜覆石闌干。”

用古詩藴藉含蓄,引人入勝。此題內涵豐富:產地南州,泛指我國南部地區;成熟的季節六月(陽曆七月);鮮果的色彩丹,絢麗如丹。突出了荔枝的產地、成熟期、顏色(生態的主要特點之一)。充滿詩情畫意,而且引古詩為題,也與全篇廣泛引證的風格統一起來。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學習本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從實到虛的説明順序,並瞭解其作用。

2、領會本文準確地運用語言和引用古代詩文加強説明效果。

3、瞭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

教學重難點

1、本文的結構方式

2、本文語言的準確性和科學性

課時安排

一課時

教學過程

一、導入新課

荔枝自古以來就被視為水果中的珍品,史傳楊貴妃最愛吃鮮荔。詩人杜牧就曾作詩記之,“長安回望秀成堆,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jì)紅塵妃子笑,無人知是荔枝來。”

對荔枝的評價:

1、“一果上市,百果讓路”

2、“飢食荔枝,飽食黃皮”

3、果中皇后──荔枝

4、荔枝的營養豐富,是一種高級滋補果品,有養血、消腫、開胃、益脾的藥用價值。

二、整體閲讀

1、荔枝是我們平時常見且喜食的水果,課文對它也介紹得最詳盡,課文介紹了荔枝的哪些方面?

明確:課文介紹詳盡到有關荔枝果實的各個方面:外殼的形態,外殼的顏色,荔枝的果形,荔枝果實的大小及重量,殼內的果膜,果肉(假種皮),荔枝的貯藏,荔枝的果核(種子)等,有花才能有果,因而課文還連帶介紹了荔枝的花。

課文還介紹了荔枝的產地分佈,古代講荔枝的專著(書譜),荔枝的生長習性和生長的北限、(地區限制)以及提出“應該大力發展荔枝的生產”“逐步滿足廣[]大人民的生活需要”的建議

2、與前面介紹荔枝的果實相比較,哪一部分是本文的主體,為什麼?

明確:很顯然,介紹荔枝的果實的部分是全文的主體。因為它是有關荔枝知識的重點,同時也是一般讀者最感興趣、最樂於瞭解的知識,因此作者寫作時,把它作為主體,進行詳細介紹。這再一次説明作為科普作品,在對某種事物進行介紹説明時,要依據所要説明的。事物的自身特點和讀者的認知需求,來合理安排文章內容的主次和詳略。

3、那麼課文的第一小節有何作用?

明確:用幼年時對荔枝的疑問引出説明的對象,提出要説明的問題,是全文展開説明的總綱。

小結:課文結構順序圖如下:

(一)從對國小時學過的《荔枝圖序》質疑寫起,引出下文。介紹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殼、膜、肉、漿”(總挈全文)

(二)主要説明荔枝果實的形態特點。(2-10)

1.荔枝的果

①荔枝的外部形態(2-5)

a荔枝外殼構造;外殼龜裂片、片峯(粗糙)表

b荔枝外殼的顏色;顏色深紅色或紫色

c荔枝的形狀;心臟形、卵圓形、圓形

d荔枝的大小及重量:大小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②荔枝的內部構造(6-9)

a荔枝的殼膜;白色

b荔枝的果肉;裏

c荔枝的貯藏;不耐貯藏(與果實關係密切,附帶介紹)

d荔枝的果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綠色

2.荔枝的花(10)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三)主要介紹有關荔枝的生產情況(11-14)

1.荔枝的產地分佈:中國南部

2.古代的荔枝書譜

3.荔枝的生長習性及生長北限

4.提出建議:大力發展荔枝生產,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

本文的説明順序為先主(荔枝的形態特點)後次(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及建議),而介紹荔枝的形態特點時是按由表(外部形態)及裏(內部構造)的順序。在説明荔枝的外部形態時,則按殼面的構造——色澤——外形——大小及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而介紹內部構造時又是按殼膜--果肉--果核從外到內的順序。

這樣來寫,條理清晰,內容全面、主次鮮明,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徵,又介紹了有關荔枝的其他知識。

知識鏈接

説明文

種類:事物説明文事理説明文

特點:抓住事物的特徵進行説明

方法:下定義作詮釋打比方舉例子列數字作比較分類別畫圖表作引用

順序:時間空間邏輯

語言:平實性生動性

常見説明順序

一。時間順序——即按事物發展的時間先後次序來説明

二。空間順序——按事物空間結構的順序來説明

三。邏輯順序——依據事物之間或某一事物各部分之間的邏輯關係來説明。

如:一般——個別主要——次要

原因——結果現象——本質

三、文本分析

文章在介紹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時,運用了哪些説明方法?試舉例説明,並體會其作用。

(一)1.舉例子(板書)

來自現實的,如“廣東產的‘三月紅’和‘桂綠’等”;“海南島和廉江有野生的荔枝林”;“一些稀奇的品種,如……‘龍牙’,……‘珍珠’。”等。

來自調查材料的,如“六十年代,廣東調查得知,有鵝蛋荔和丁香大荔,重達四五十克”;

來自史籍和科學專著的,如“據記載,南越王尉佗曾向漢高祖進貢荔枝”;楊貴妃吃荔枝的事;“四川合江產的‘楠木葉’,《四川果樹良種圖譜》説它重十九克左右,《中國果樹栽培學》則説大的重六十克”等。

2.打比方(板書)

直接比喻説明,如説明荔枝殼面形態時,説“荔枝殼表面有細小的塊狀裂片,好像龜甲”;“裂片中央有突起部分,有的尖鋭如刺”;説明荔枝的果形時説“荔枝呈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介紹優良的荔枝的種子時説“形狀很小,有似丁香”;在説明荔枝外殼的色澤時説“把它比做‘絳囊’、‘紅星’、‘珊瑚珠’,都很逼真”等。

引用古籍或詩文作喻,如“至於整株樹以至成片的樹林,那就成為‘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的絢麗景色了”;“舊記載中還有一些稀奇的品種,如細長如指形的‘龍牙’、圓小如珠的‘珍珠’等”。

(作用:形象,使人易於理解生動,有文學情趣)

3.數字説明(板書)

在介紹荔枝的成熟期,果實的大小、重量,荔枝的貯藏,荔枝的花期、花序的主花朵數與結實數,我國栽培荔枝的歷史,古籍中所載的荔枝的品種時,都運用了數字。

如:通常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温度保持在1℃到5℃,可貯藏三十天左右。(作用:準確、客觀、具體……)

4.引用説明(板書)

古代詩文、文獻資材、諺語等本文引用達十餘處之多。這樣既豐富了文章內容,擴大了知識面,加強了説明效果,同時又使文字生動活潑,富於變化,具有較強的文學韻味,因而也更能引發讀者的閲讀興趣--既能瞭解有關的科學知識,又能獲得一種文學享受。

文章雖屬於説明文,卻以詩句“南州六月荔枝丹”為題,遠比諸如“荔枝”、“説説荔枝”之類的題目生動活潑富於形象感。文章開頭引白居易《荔枝圖序》中的句子進行質疑,自然引出對荔枝的説明介紹。文中引用詩句,或介紹荔枝林的景觀,或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或印證荔枝的生長北限,或藉以表達應大力發展荔枝生產以滿足人民的生活需要的願望與建議,都極富文學情趣。

(作用:確鑿可信……既擴大了文章的知識內容,又增強了思想性,還增加了文學情趣。)

5.作比較:“優良的荔枝,種子發育不全,有似丁香。”

6.分類別:“廣東有雙季荔枝,……又有四季荔枝,……

7.下定義:“荔枝殼表面……特稱龜裂片。”、“兩側……有一條溝,叫做縫合線。”

(作用:準確、科學……)

(二)大量引用詩文:

詩文作用

《荔枝圖序》説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説明荔枝的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掌故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文徵明説顧氏種活荔枝事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四、課文總結

五、佈置課後作業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三

一:教學目的

1、瞭解荔枝的結構、生長等知識。

2、領悟作者引用古詩文典故的作用。

3、學習本文生動、準確的語言。

4、嘗試用文藝性筆調寫一篇説明文。

二、教學設想

1、 本文是一篇生動的説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難點應放在對荔枝知識的瞭解上和一些生動手法的運用上,而對説明方法和説明順序,國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 用文藝性筆調寫作,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延伸,對作文要求不應過高,能會一些方法與技巧就行。

3、 在教學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為主,教師適當引導為輔。

4、 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 導入

教師提問:你吃過荔枝嗎?你對它瞭解嗎?

學生可能答:吃過。荔枝表皮粗糙,紅色,肉甜。

教師明確:學習本文,瞭解荔枝。

二、 教師明確文體知識 1: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

2:科學小品:多用文藝性筆調介紹科學知識和闡述科學道理,使人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的一種文體

3:特點:知識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 投影打出作者簡介,學生閲讀了解。

賈祖璋: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生於1901年,浙江省海寧縣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有《中國植物圖鑑》等專著,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他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了《生物學碎錦》。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麗多彩的生物為寫鞫韻螅遜岣壞目蒲е丁⒗分逗臀難е度諼惶澹兇畔嗟備叩乃枷胄浴⒖蒲院鴕帳跣浴?nbsp;

四、 要求學生帶着以下兩個問題瀏覽課文,完畢後,以小組形式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 標題給我們提供了荔枝的幾點信息?這一標題有何創意?

2、 作者認為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裏的“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甘酸漿液如醴酪”的話對嗎?

學生自主討論探究後可得:

1、 ⑴標題給我們提供了三點信息:

產地   南州——泛指我國南方。

成熟期 六月——陽曆七月。

顏色   丹——紅色。

⑵以詩為題,新穎,同時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 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

殼如紅繒——錯(粗糙)

膜如紫綃——錯(誤作)

瓤肉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

甘酸漿液如醴酪——對

五、 文中還給我們提供了不少荔枝的有關知識,要求細讀課文,讀後以小組形式討論探究,完成學案上的圖表。

討論探究後,師生共同可得:

外殼:塊狀裂片、粗糙

外部形態   顏色:深紅色、紫色

(表) 形狀: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

果實           大小: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主 )

內膜:白、薄

內部結構 肉:  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裏) 核(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無核

花期        二月初到四月初   長

生長        產地 我國

(次) 習性        喜温暖

六、要求一學生概述荔枝的有關知識,其他同學思考:文中除了有這些知識,還多了那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何作用?概述後討論以上問題。

答案可能為:

1詩文, 作用

《荔枝圖序》                         説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                         説明荔枝的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                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                         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2掌故                               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           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                 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文徵明説顧氏種活荔枝事               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3比喻                                作用

絳囊、紅星、珊瑚珠                    説明荔枝顏色紅的特點

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                説明荔枝成片林的絢麗美景

教師小結: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得文章生動了許多,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閲讀的興趣。

七、 佈置作業:

1,背誦本文中的詩文。

2,你認為本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 檢查詩的背誦情況。

二、 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説明特例,並思考如果去掉這些特例,效果怎樣?

1, 特例

⑴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

⑵現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2效果

內容不夠豐富,説明不夠周密、嚴謹、準確。

三、 其實本文的準確還體現在語言上,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師生討論後可得:

1, 明確的科學術語。

⑴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鋭如出刺,這叫做片峯。

⑵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

2, 適當的數量表述。

⑶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⑷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13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8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3, 恰當的限制性詞語的運用。

⑸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⑹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13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8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四、 課外延伸。

閲讀下面的文章,思考、合作探究以下兩個問題,完畢後回答。

1, 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什麼科學道理?

2, 這篇文章的生動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彩霞的故事

豆豆是大海中一個極普通的小水滴,今天有機會游到了水面。“啊!外面可真美呀!”豆豆不禁感歎道,“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還有小鳥在飛,如果我能上天那該多好啊!”一束陽光射到她的身上,她全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極了。漸漸地她感到睏意越來越濃,再也無心看那美麗的天宮,她伏在小夥伴們的身上睡了過去……

忽然,她覺得身上越來越熱,就像傳説中的神仙一樣,變成了一絲青煙,從海面向上慢慢飄去。“豆豆,歡迎你來天宮作客。”不知是誰在與自己説話,豆豆向四處望去。啊!有這麼多的小夥伴和自己飛向天宮。她飛呀飛,飛了一天又一天,可是還沒見到天宮的影子,她心中有些着急了。

正在這時,一陣風吹過,豆豆不禁打了個寒顫,她感到全身幾乎凝固住了。她試着飛,可就是飛不起來,她已還原成了一滴水。她還沒來得及看看四周,只覺得身體一沉,落了下去。一想到自己將摔在地上,變得四分五裂,她就怕得發抖。“救救我呀!救救我呀!”她使出全身的力氣叫喊着。“豆豆別怕。”灰塵大姐拍了拍豆豆的肩膀説道:“你們這些小水滴要想變成雲,就要遇到上面的冷氣與下面的熱氣,因此你們時而成水,時而成氣,這就是你們上升和下落的原因,過一段時間你們就會變成雲了。”“啊?”豆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變成雲嗎?”“很有可能。”聽到這,豆豆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漸漸地她又感到身上暖烘烘的,也輕盈起來。她睜開眼睛,看到無數小夥伴用自己的體温把她弄熱,她十分激動,又一次和小夥伴們向上飛去……就這樣,不知上來下去多少次,她終於成了雲的一分子。

早晨太陽出來了,金色的陽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夥伴身上,把她和小夥伴的周身染紅了。當她正欣賞自己的衣裳時,聽到下面的人們,讚道:“看!彩霞多麼美啊!”“彩霞?難道我變成了美麗的彩霞,難道彩霞就是我這樣的小水滴組成的?”想到這兒她高興地跳起來喊道:“我成了彩霞!”可她的小夥伴在旁邊歎道:“我見到的彩霞總是變來變去的,可咱們一點也沒變化,一點也不好!”聽到小夥伴的話,豆豆有些傷心地低下頭自語道:“彩霞是怎樣遊動呢?”她的話音未落,一陣風吹了過來,風好大,吹得她再也站不住了,她失去了知覺,隨風飄去……

一陣説話聲把她吵醒:“看到了嗎?彩霞剛才在動呢,現在的形狀多像只火鳥呀!聽到這,她忘了痛,高興地喊道:“彩霞動了!”“豆豆姐姐!”站在旁邊的一個小夥伴拉了拉她的袖子説:“彩霞為什麼只是金黃或紅色,而不是綠色呢?”“這——”這突來的問題使她有些不知所措,這時那顆灰塵又飛到了她的身旁。“灰塵姐姐!”她忙叫道,“問您一下,彩霞為什麼不是綠色的呢?”灰塵笑道:“你向外看看,在彩霞與太陽間有無數的東西,有灰塵、水氣和氣體分子,他們使陽光散射,散射後的剩餘色光(黃、紅)才落到你們身上,所以你們只是黃色或紅色。”豆豆終於明白了彩霞所有的祕密。

沒過幾天,豆豆又變成了普通的水滴,隨着雨水回到了她的家——大海。晚上豆豆做了個夢,夢到了她變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學生可能有的答案:

1, 雨的形成過程。

2, 生動性

⑴生動的描寫:

①忽然,她覺得身上越來越熱,就像傳説中的神仙一樣,變成了一絲青煙,從海面向上慢慢飄去

②早晨太陽出來了,金色的陽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夥伴身上,把她和小夥伴的周身染紅了。

……

⑵擬人的手法:

③豆豆不禁感歎道,“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還有小鳥在飛,如果我能上天那該多好啊!”

④晚上豆豆做了個夢,夢到了她變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

⑶精彩的故事:

豆豆變成雨的經歷……

五、小結“文藝性筆調”的特點

㈠文體上,可編織故事。

㈡內容上,可穿插詩文、掌故、傳説……

㈢在表達方式上,可有生動的描寫、巧妙的比喻、個性化的擬人……

五、 佈置作業:

用文藝性的筆調寫一篇短文,介紹你家鄉的一種水果或其他特產,力求寫出其中藴含的文化意味。

附:古代詠石榴的詩文。

1、 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  ——梁元帝《詠石榴》

2、 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天。 ——白居易《山石榴》

3、  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繽紛磊落,垂光耀質,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

——潘岳《安石榴賦》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點,皮中如蜂窠,有黃膜隔之,子形如人齒,淡紅色,亦有潔白如雪者。       ——     《事類合聚》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

1.瞭解作者及文體特徵。

2.瞭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

能力目標:

1.整體感知課文,按要求篩選相關信息並練習概括要點,逐步培養學生閲讀科技説明文的能力。

2.學習本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從實到虛的説明順序,並瞭解其作用。

3.領會本文準確地運用語言和引用古代詩文加強説明效果。

德育目標:

激發學生熱愛科學、探索科學奧祕的志趣,培養注重觀察、講究實證的科學態度。

〈教學重點〉

理清課文的説明順序,體會説明文的條理性,訓練學生快速概括內容要點。

〈教學難點〉

理解文中引用的詩歌典故,結合上下文分析它們所起的作用。

〈教學方法〉

1.採用小組討論的方式,篩選各段要點,理清説明順序。

2.討論點撥法。

〈教學課時〉

二課時

〈教學步驟〉

課前背誦:

勸學(顏真卿)

三更燈火五更鳴,

正是男兒讀書時。

黑髮不知勤學早,

白首方悔讀書遲。

一、 導語設計:

由於我國南方和北方的地域差異,使得氣候、生活習慣都有所不同。南方有一種水果——荔枝,這種被稱作“果中珍品”的水果北方是沒有的。今天我們就一起來學習賈祖璋的《南州六月荔枝丹》,看看荔枝是怎樣的一種水果。

二、作者及文體:

作者簡介:

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他創作、編寫、翻譯了二十九部生物學著作。現任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賈祖章先生雖已八旬有餘,但他人老心不老,現在終日伏案著述,陸續寫出了許多優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都選自他的《生物學碎錦》。

文體介紹:

本文屬於科學小品,屬於説明文。所謂小品就是隨筆之類的小文章,科學小品則是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説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

本文以短小的篇幅,豐富的知識,饒有興味地介紹了有關荔枝的科學知識。既有一般説明文簡明準確、條分縷析的特點,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它寄託着作者的深情,充滿濃郁的時代氣息。

三、速讀課文,整體把握文意。

1.字詞正音:

繒zēng(古代絲織品的通稱)瓤ráng(瓤子)醴lǐ(甜酒)酪lào(用乳汁製成的半凝固狀食品)囊náng(口袋)勃bó(煙起貌)莆pú(福建莆田縣)

2.詞語補釋:

龜裂:jūnliè呈現許多裂紋。(龜甲guījiá)

幅員:領土面積。地廣狹為幅,周圍為員,員即圓。

勞民傷財:既使人民勞苦,又耗費錢財。(使動用法)現多指濫用人力物力。

不了了之:把問題放在一邊,就算了事。了:完成。了(第二個):了結、結束

逼真:⑴極象真的;⑵真切。

絢麗:燦爛美麗。

渣滓:⑴物品提出精華後剩下的東西;

⑵比喻品質惡劣對社會起破壞作用的人。

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

造化:⑴自然界的創造者,也指自然。⑵福氣、運氣。

四、強調引用這一方法的重要性。

1.請同學們用一兩個詞表達一下對這種文體的直觀感受?

明確:知識量大、説理性強、條理清楚、平實、

單調、乏味。

2.這篇文章有乾巴巴的感受嗎?

明確:沒有。

3.當然,這是一篇如假包換的説明文,但為什麼會有耳目一新的感覺呢?

明確:文章引用了大量的詩詞典故,增加了文章的生動性、形象性,感覺清新活潑。

4.我們學過哪些説明方法?

明確: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下定義,分類別等。

引用就是其中一種,在本文中更是大放異彩。當然作者並沒有一味的只使用引用這種説明方法,其他方法也都有使用。

五、由説明方法入手具體分析文意,學生從文中找出引用的詩詞典故。劃分層次,理清思路。

(一)引出説明對象

外形:外殼—顏色—形狀—大小

荔枝果

果實:殼膜—瓤肉—特性—果核

(二)荔枝的生態

荔枝花花期—花形—花色

(三)荔枝的生產:產地—樹譜—移植—產銷

六、理清文章的説明順序。

試説説文章的説明順序。學生討論,教師點撥。

明確:本文是把荔枝作為水果來介紹的,按照從主到次,由表及裏的順序來寫。課文主要介紹荔枝的生產特徵,次要介紹生產情況。在介紹果實時,又根據它的結構特點,採用了由外到內,由表及裏的空間順序。在説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徵時,又按照殼面構造—色澤—外形—大小、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這樣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徵,又説明了有關它的其他知識。

七、佈置作業:

1.誦本文中的詩文。

2.認為本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八、板書設計

(一)引出説明對象外形:外殼—顏色—形狀—大小

荔枝果

果實:殼膜—瓤肉—特性—果核

(二)荔枝的生態

荔枝花花期—花形—花色

(三)荔枝的生產:產地—樹譜—移植—產銷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五

學習目標:

1、瞭解荔枝。

2、把握本文説明順序。(重點)

3、理解、運用本文獨特的説明方法。(難點)

預習作業:

1、閲讀課文,整體感知,瞭解認識荔枝。

2、劃出本文重要詞語,正音、辨形、釋義。

3、熟讀下面這首詩,挖掘所藴涵的一條重要信息。

惠州一絕

蘇軾

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

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4、本課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隱含哪些方面的信息?

課堂研習:

一、參照課後“思考和練習”第一題,瀏覽課文,劃出重要信息,逐段概括,分別寫了荔枝的什麼,有什麼特點。(要做到“四動”,即眼、口、手、腦動起來;要注意自主思考、交流合作)

二、思考:作者介紹荔枝採用了那些説明順序?為什麼採用這些説明順序?使用這些説明順序有何作用?體現了本文的什麼特點?

三、閲讀下段介紹荔枝的文字,思考分析其與課文寫法風格的區別。

荔枝,無患子科。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革質,側脈不明顯。……花小,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有芳香,圓錐花序。果實心臟形或圓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果肉(假種皮)新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摘自《辭海》

四、課文主要採用那些説明方法來增添文學情趣的?請找出你最喜歡的語段,誦讀誦讀,並舉例分析。

五、請利用下面的資料,運用本文最具特色的説明方法,起個好題目,寫一段富有文學情趣的介紹石榴的説明文字。然後讀一讀,同學間交流評價。

1、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

——梁元帝《詠石榴》

2、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天。

——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繽紛磊落,垂光耀質,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

——潘岳《安石榴賦》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點,皮中如蜂窠,有黃膜隔之,子形如人齒,淡紅色,亦有潔白如雪者。

——《事類合聚》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計 篇六

《南州六月荔枝丹》是我國著名科普作家賈祖璋的作品,這篇文章準確、翔實地説明了荔枝的果形、果實以及貯運,對荔枝的習性、產地、栽培史等做了一般性介紹,並對我國荔枝生產的未來充滿了信心。總之,這是一篇介紹荔枝知識的科技小品。既有豐富的知識、很強的科學性,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

本文是把荔枝作為水果來介紹的,採用了從主到次,由表及裏德説明順序。從總體上看,主要介紹荔枝過時的形體特徵,次要介紹它的生產情況。在説明果實時,又根據它的結構特點,採用了由表及裏的順序。在説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徵時,又按照殼面構造的觀察順序來寫。這樣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徵,又説清了有關它的其他知識,條理清晰,脈絡分明。

引用是説明文常用的説明方法,它可以使説明更加清楚具體,使文章趣味盎然而富有文采。本文在引用上更有它自己的特色:一是引用古詩確定全文的説明內容和説明順序。二是引用的詩文多帶比喻,能很好地説明荔枝的主要特徵。三是引用資料,説明荔枝的栽培歷史,增強文章的科學性和可信性。本文在運用引用説明的同時,還運用了比喻説明、舉例説明、數字説明等多種説明方法。

就這一課,我當天其實上了兩個班:(高一)、計算機38班(高一)。兩個班的課,我都是用數碼錄音機錄下來的。比較

之後,情況差不多,沒有特別明顯的差異,但幼師班的課堂紀律要好些,計算機班有幾個男生講小話。

整理記錄之後,觀照課堂實錄和教案,發現兩者出入其實很大。以前是喜歡按着教案上課,往往會出現學生要發散,而我死命的想將其扯回我固有的思路,故往往是前半節課熱熱鬧鬧(因為有背景的補充和介紹),而後半節課就顯得枯燥無趣。而此次課堂上的突發情況卻讓我清醒認識到,一個教師,光是備課是不夠的,需要備學生,需要臨場發揮,需要教學機智!

如原本在我的教學設計中,準備由荔枝實物激發學生興趣

(為此,我特意到市場買了荔枝),帶出我的問題,由此讓學生來比較介紹,然後再引出所要學習的課文,讓學生自發的去尋找作者以及相關的文章特點。可以讓學生逐步去理解文章思路和作者情感。把認知性學習和體驗性學習結合起來。但結果卻是截然相反的。職校的。學生很調皮,同時,他們也是抱着一種玩笑的態度,見到有吃的東西,都來搶着吃,結果三顆荔枝還沒有完成使命就進了學生的肚子,當然也起到了一定的作用——活躍氣氛的作用,幾個平時打瞌睡的男生也興奮了一節課。幸虧我還準備了幾幅荔枝圖片,可以代替荔枝實物。可當我要引入文中之時,吳雅琪同學舉手要發表意見,心急口快的他在舉手的同時,人已經站起來,把她對荔枝的瞭解及對荔枝的疑問和盤托出。於是,為了答疑就直接進入了課文內容,而把作者介紹、作品背景、字詞正音給直接跳過了。不過,也沒什麼大問題,因為已經預習了一節課,一些問題也斷斷續續地解決了。同時因為看到學生的思維非常活躍,就補充了一個小組討論,代替了原來的教師幻燈片展示。

應該説,本次課堂教學,與我所準備的教案還是有較大出入的。但通過教學反思,我卻發現有一種歪打正着的感覺。雖然在我的教學設想中,希望以學生為主體,讓學生用自己的心靈去體會,用自己的觀點去判斷,用自己的思維去創新,用自己的語言去表達。但在實際的教案編寫過程中還是限於條條框框,限於固定模式。如引入、作者介紹、字詞正音。其實現在看來,既然已經佈置了學生預習,課堂上並沒有非講不可的理由。從此堂課,學生的自我見解和對説明文論述形式的熟悉程度,可見其是花了精力和時間去預習的。因此,通過觀察學生對課文內容的理解檢查學生的預習,包括字詞,這是一個值得一試的方法,也是我這堂課所得之一。

的確,課堂教學是動態的生成的,預設的教學流程只能參考,不能死守,應該根據課堂情況機智處理。

比較可惜的是:應該把“寫作題”放在課內完成。寫作題是:運用四種説明方法,介紹自己喜歡的一種水果。先用五分鐘的時間讓學生寫,再用五分鐘的時間分享學生的作品,當場點評。當然由於時間的問題,未能在課堂內完成寫作訓練。最後學生的一句結束語未能行成。至少我可以明瞭學生對這堂課的感受,覺得很遺憾。但學生對縮寫的認真完成至少讓我感覺到了一點:學生的概括能力是可以的。以後這方面可以放手讓學生練,也可以嘗試讓學生自我評價

以前上完一節課也反思,不過總是大致想想,很難得細細緻致的去考慮、記錄。所以教了十來年的書,總也沒有進步。第一次把自己的課堂語言錄下來,發覺是如此平淡無味。頗有一種醍醐灌頂之感。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七

教學目標

一、掌握課文先主後次、由表及裏的説明順序;

二、以引用為重點,學習用數字、舉例子、打比方等多種説明方法;

三、從課文引用的材料中,在思想認識上受到一定的啟發教育。

教學設想

本課文用兩教時,着重引導學生自己分析課文。第一教時讓學生在反覆閲讀的基礎上理清文章的結構層次,掌握説明的順序,從整體上把握課文的內容。第二教時着重研究説明方法,特別要弄懂引用在説明中的作用,體會文藝性説明文(科學小品)的特點。

教學過程

一、指導自讀。

(一)明確教學要求(見前面的教學目的)

(二)學生自學課文。要求:(1)結合註釋閲讀全文,標出讀不準音的、不懂意思的、難寫的字詞,查詞典解決,做到能讀;會寫、懂意思;(2)在瞭解課文大意的基礎上細讀課文,弄清課文寫了什麼、是怎麼寫的、為什麼這樣寫、有什麼特色,對文章有進一步的理解;(3)參考“思考和練習一”,寫出課文的結構提綱;(4)劃出課文中引用的部分,思考它們的表達作用;(5)提出疑問。

二、研讀課文。

(一)解題。

文章是介紹荔枝這種水果的,題目為什麼不用《荔枝》而借用一句詩——《南州六月荔枝丹》?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7個字,包含了荔枝生長的地域、成熟的時間以及鮮明的色澤。以這句詩作標題,能激發人豐富的想象,並且有文學氣息,同文章本身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當然比以《荔枝》作標題要好。

(二)研究課文內容。

1.背誦(或抄錄)《荔枝圖序》全文: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元和十五年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雲。

提問:白居易寫荔枝,從樹形、樹葉到花、殼、實;味等等,寫得比較全面,而課文的第1段為什麼只引用了其中“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四句?

引文是為寫作目的和説明內容服務的,引用哪些文句,必須有所選擇。第1段裏所引4句的內容,實際上就是這篇文章所要説明的重點。這一段把自己幼時對荔枝幹的認識同白居易對荔枝的描寫進行對比,通過比較提出問題,為下面進行具體説明開了路。這篇説明文的開頭不是用平實、簡潔的語言而是寫得比較生動,這就是科學小品(文藝性説明文)的特點。

2.編寫結構提綱,弄清説明的順序,理解文章的脈絡。

啟發學生思考和討論一些問題,因為在課文的“預習提示”和“思考和練習一”中,有一些值得商榷的地方:

(1)文章“説明荔枝的生態結構和有關荔枝生產的一些問題”,“第11至第14段主要介紹了荔枝的生產情況”,把這4段作為一個層次。其實第11段到13段主要是寫荔枝的產地,前兩段主要利用歷史資料和古籍記載,具體説明產於廣東、廣西、雲南、福建、四川等省,後一段是根據荔枝的生活習性説明荔枝生長的北限是成都、福州。這幾段跟荔枝的生產並無直接關係。(《現代漢語詞典》對“生產”的解釋是:“人們使用工具來創造各種生產資料和生活資料。”)至於第14段,是文章的結尾部分,不宜歸附在上面這個層次。

(2)生態是指生物的生理特性和生活習性。照《現代漢語詞典》的這個解釋,課文第13段説的“荔枝是亞熱帶果樹,性喜温暖”,就是指它的生活習性。因此,提示和練習把課文分成生態結構和生產情況兩部分,是不恰當的。

鑑於以上原因,可以列成以下的結構提綱:

開頭——提出問題

外殼

顏色

外部形態

(表) 形狀

南 大小

州 果實特點

六 (主)

月 (裏) 內膜

荔 內部結構 果肉(假種皮)

枝 具體説明 種子(核)

(次) 花和栽植特點

生長特點 產地

生長習性

結尾——發表意見

通過這個結構提綱,使學生明確:《南州六月荔枝丹》介紹荔枝這種水果的生態特點,因此從生理特性寫起,寫到它的生活習性。並且以生理特性為主,生活習性為次,這是文章總的説明順序。寫荔枝的生理特性,主要是寫果實的特點,這一部分的説明順序是由表到裏,即從外部形態寫到內部結構,一層一層,從外殼一直寫到內核,條理非常清楚。

第10段説明荔枝的花,在分段處理上有一些分歧,如課文的練習,把它歸入內部結構,這顯然是不恰當的。因而有的就把主體部分分為“果、花、產地、習性”四大段,這種分法可以參考。

(列提綱也是一種很好的思維訓練,要充分啟發學生積極思考,敢於質疑和發表不同意見。)

3.課文説明荔枝的外殼,用了哪幾種方法?

一是比較,如荔枝殼是粗糙的,白居易用紅繒來比喻荔枝殼有不足之外。二是比喻和科學術語相結合,使讀者容易明瞭,如説“龜裂片”“好像龜甲”,説“片峯”“有的尖鋭如刺”。

4.第3段到第5段,分別説明荔枝的顏色、形狀和大小,寫法上有什麼相同和不同的地方?

寫法相同之處,是先寫通常的情況,再寫特殊的情況。比如荔枝大多數是深紅色或紫色,但也有淡紅等其他顏色的;荔枝一般是心臟形,但也有細長如指和圓小如珠的;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但也有重達四五十克甚至六十克的。這樣寫就符合實際,給人的是全面的而不是片面的知識。

儘管這三段的佈局差不多,但具體的寫法卻不一樣。寫顏色,用了比喻和引用的説明方法,渲染丁絢麗的色彩;寫形狀,主要是用對植物學的術語(如蒂、果肩、果頂、縫合線等)作通俗的解釋來説明的;寫大小,主要是通過數字來説明,其中還引用有關的著作為依據,來增強説明的準確性。

5.學習引用的説明方法。

這篇課文,引用的材料很多,有的是直接引用,有的是間接引用,有的是全引,有的是摘引。所引用的材料,從作用看大致可分兩類:一類是增強文學性的,使文章顯得生動、有文采、如第3段的“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有的是增強科學性的,使説明有根據,更準確,如第5段引《四川果樹良種圖譜》和《中國果樹栽培學》的數字。請分析文中引用的材料,哪些是屬於增強文學性的,哪些是屬於增強科學性的?

第6段摘引徐煳的詩,那是誇張的描寫,引用它是為了增加一些文學情趣,從而使讀者產生一些美感。最後一段全引蘇軾的詩,主要也是增強文學性,使人由此而展開聯想,想到美好的前景。其他各段的引用,基本上是為了使説明更加確切可靠而寫的。如白居易的“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句,“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第11、12段的歷史資料和古代著作等。第8段引杜牧全詩,旨在説明“荔枝不耐貯藏”。但這是首古代名詩,它本身具有很高的藝術性和思想性,所以在文中的作用也是多方面的。第13段引用的三個事例,是從反面説明荔枝種植不能超過它生長的北限,但因為寫的是具體的故事,還引了一些詩句,也使文章增加了文采。

6.學習用數字説明的方法。

通過做練習和交流討論,使學生明確在説明中使用數字很重要。數字説明要確切,該用確數的時候用確數,可用約數的地方用約數。如“一年開花四次之多”,不能寫成“一年開花四次左右”;“通常是直徑三四釐米”,不能寫成“通常是直徑四釐米”。

在約數中還有一種限數,就是限定在約數之中的數字,如“五十人以內”、“三年以上”、“一百元左右”。可以補充以下句子指出其中的確數、約數和限數:

(1)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

(2)“宋公荔枝”現名“宋家香”,有老樹一枝,尚生長在莆氏祠堂裏,依然每年開花結實。

(3)一個荔枝花序,生花可有一二千朵,但結實總在一百以下,所以有“荔枝十花一子”的諺語。

三、練習。

(一)比較下邊每組裏的兩個語句在表達意思上有什麼不同。

①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1)

②將來是完全可能的事

①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十三種

(2)

②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襄的在內,共有十三種

①盛產荔枝的地區

(3)

②能產荔枝的地區

寫説明文,除了數字要用得確切以外,詞語的運用也要確切。可是,這道練習並不能幫助學生辨析怎樣遣詞造句才是確切的,因為離開了語言環境,就無從辨別①②兩句中哪一句表達得更恰當。因此,對這道題目,可以引導學生做這樣的練習:

(1)對第①句話,要求學生找出原文,根據整個句子和上下文的意思,分析為什麼這樣説是很恰當的。比如,“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句中“也許”一詞用得恰如其分,因為所講的是使荔枝北移的事,根據荔枝的生活習性,要超過生長的北限進行種植,歷來沒有成功的事例,從這一點説,北移“是完全不可能的”;但是為什麼又有可能性呢?這裏作者講了一個條件,就是“科學發達”。然而,可能性還不是現實性,就必須用“也許”使意思表達得更確切。

(2)對第②句,可以要求學生給它補上一些話,把意思説得既完整又確切。例如,“隨着高科技事業的飛速發展,人類上月球去辦工廠,將來是完全可能的事。”

(二)把課文改寫成一篇語言平實的説明文,要求條理清楚(不一定完全按照課文的順序),通俗易懂。在課內完成,口頭交流。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案 篇八

【學習目標】

1、把握本文説明順序,並瞭解其作用。

2、領會本文作為文藝性説明文的語言特點。

3、瞭解荔枝的生態及其生產情況,豐富科學知識。

【學法建議】

1、抓住關鍵語詞理清説明順序,明確荔枝的相關特點。

2、緊扣關鍵語句分析語言運用的準確性和引用古代詩文達到的説明效果。

【課前預習】

1、作者簡介

賈祖璋是我國著名的生物學家、科普作家。他創作、編寫、翻譯了二十九部生物學著作。現任中國科普創作協會副理事長。賈祖章先生雖已八旬有 餘,但他人老心不老,現在終日伏案著述,陸續寫出了許多優秀科普作品。《南州六月荔枝丹》《花兒為什麼這樣紅》,都選自他的《生物學碎錦》。

2、資料鏈接

(1)學前指導

説明對象:(事物説明文、事理説明文)對象特徵

説明方法:下定義、舉例子、打比方、作比較、分類別、列數字、畫圖表、引資料

説明順序:時間順序、空間順序、邏輯順序

説明語言:科學性(正確、準確);文學性(生動、形象)

(2)文體介紹

本文屬於科學小品,屬於説明文。所謂小品就是隨筆之類的小文章,科學小品則是介紹科學常識的文藝性説明文,既有很強的科學性,又有一定的文學情趣。

(3)白居易《荔枝圖序》:

荔枝生巴峽間,樹形團團如帷蓋。葉如桂,冬青;華如桔,春榮;實如丹,夏熟。朵如葡萄,核如枇杷,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冰雪,漿液甘酸如醴酪。大略如彼,其實過之。若離本枝,一日而色變,二日而香變,三日而味變,四五日外,色香味盡去矣。元和十五夏,南賓守樂天,命工吏圖而書之,蓋為不識者與識而不及一二三日者雲。

譯文:荔枝生長在巴州和峽州之間一帶地方。它的樹形呈圓的形狀,很像古代用來遮蔽東西的“帷蓋”。葉像桂樹的葉,冬季還是綠色的;花像橘樹的花,在春天開放;果實的顏色像丹砂那樣紅,夏季成熟。果實聚成簇,像葡萄,核像枇杷的核,殼像紅綢,膜像紫綢,瓤肉像冰雪一樣晶瑩,潔白,漿液像醴那樣甜,像酪那樣酸。(關於荔枝的情況),大概也就如同前面所説的情形,那實際的情況比介紹的這些還要好。假如果實離開了枝體,一天顏色就變了,兩天香味就變了,三天味道就變了,四五天以後,色香味就全消失了。元和十五年的夏天,南賓郡的太守樂天,讓官畫工畫成一幅荔枝圖,並寫上這篇序,這是為了告訴沒有見過(荔枝)的人以及雖然見過卻沒有看到它三天以內的變化情況的人。

3、預習思考

(1)預設問題

①粗讀課文,抓住關鍵語詞,概括每段段意,用自己的話或課文的原話詳細準確地表達荔枝的特徵。

②文中用了哪些説明方法來説明荔枝的特徵。

③預習課文後,你提出了哪些新的問題?

【課時安排】1課時

一、自學評價

1̣̣̣.下列列詞語中,加點的字注音無誤的一組是(   )

a.粗糙cāo  紅繒zēng  乳酪 lào

b.揹負bèi  樹冠 ɡuān  萌櫱 niè

c.龜裂guī  宋徽宗hui  貯藏 zhù

d.諺語yàn  紫綃 qiāo  果梗 ɡěnɡ

2.下列詞語中,書寫無誤的一組是 (   )

a.醴酪   縱然   粗糙   嘔氣

b.希奇   薄膜   烘乾    嘲諷

c.花序   進貢   移植    吹噓

d.氣侯   渣滓   絢麗    褐色

3.下列詞語中加點的字(詞)解釋正確的一組是(   )

a.紫綃(生絲織的綢子)  兼程(既走水路,又走陸路)

b.醴酪(甜酒)          日啖(品嚐)

c.密移造化出深山(自然、天然 )  絳囊(深紅色)

d.山頂千門次第開(第二次)   渾圓(全、滿)

4、名句填空

①羅浮山下四時春,盧橘楊梅次第新。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

——《惠州一絕》 蘇軾

②長安回望繡成堆,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無人知是荔枝來。

——《過華清宮絕句》 杜牧

③你還能默寫出關於荔枝的其他詩句嗎?請寫在下面的橫線上。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文本研習

1、整體感知

(1)課文結構順序圖如下:

第一部分:(1節)

第二部分:(2-11節)荔枝的生態(説明荔枝本身)

果實外部形態(2-5)

2節:果___,龜裂片、片峯(粗糙)

3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

4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果實內部組織(6-11)

6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8節:貯藏,______________(與果實關係密切,附帶介紹)

9節: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0,11節:果花,花期、花___、花___、花___、花____

第三部分:(12-15) 荔枝的生產  (説明荔枝問題)

12節:產地,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節:果譜,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4節:移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節:產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根據結構圖,作者介紹荔枝採用了那些説明順序?為什麼採用這些説明順序?使用這些説明順序有何作用?體現了本文的什麼特點?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重點探究

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既有一般説明文簡明、準確、周密、條分縷析的特點,又有清新誘人的詩意。請學生討論合作完成。

(1)科學性

①語言細密精確(限定範圍、修飾程度、説明條件、比喻形狀)

如:“現代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不能改成“將來是完全可能的事”。

因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又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在語言的周密上,這些詞語的運用,十分準確表達了信息。

②確數、約數的運用,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例子事實確鑿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④術語依據科學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文學性

①引用古詩文、史料、故事,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又充實了文章的內容。

細讀課文請找出,並説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表達生動形象,凸現文采。

如: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總結:本文語言的科學性集中體現在用詞準確、周密。文學性集中體現在大量詩詞典故的運用上,既使説明形象生動,又使文章詩意盎然。

三、問題探討

1、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隱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為什麼不直接用“荔枝”作為標題目?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餘?作用是什麼?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閲讀下段介紹荔枝的文字,思考分析其與課文寫法風格的區別。

荔枝,無患子科。常綠喬木,高可達20米。偶數羽狀複葉,小葉長橢圓形或披針形,全緣,革質,側脈不明顯。……花小,無花瓣,呈綠白或淡黃色,有 芳香,圓錐花序。果實心臟形或圓形;果皮具多數鱗斑狀突起,呈鮮紅、紫紅、青綠或青白色。果肉(假種皮)新鮮時半透明凝脂狀,多汁,味甘美而有佳香。                             ——摘自《辭海》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活動體驗

請利用下面的資料,運用本文最具特色的説明方法,起個好題目,寫一段富有文學情趣的介紹石榴的説明文字。然後讀一讀,同學間交流評價。

1、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梁元帝《詠石榴》

2、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天。——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繽紛磊落,垂光耀質,滋味浸液,馨香流溢……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潘岳《安石榴賦》

4、榴大如杯,赤色有黑斑點,皮中如蜂窠,有黃膜隔之,子形如人齒,淡紅色,亦有潔白如雪者。——《事類合聚》

【參考答案】

一、自學評價

1.a 點撥:b項“背”讀bēi, c項 “龜”讀jūn ,d項“綃”讀xiāo,前二者系多音字,d項系與形近字而誤。

2.c 點撥:皆因形、音都相近或相同而誤。 a項“嘔”應為“慪”,b項“希”應為“稀”,d項“侯”應為“候”

3.c 點撥:a項“兼程”:一天走兩天的路程,b項“酪”:用乳汁制的半凝固狀食品,d項“次第”:依次。

4.答案:日啖荔枝三百顆,不妨長作嶺南人。

山頂千門次第開。一騎紅塵妃子笑,

二、文本研習

1、整體感知

(1)第一部分:(1節)介紹荔枝引用白居易《荔枝圖序》“殼、膜、肉、漿”

第二部分:(2-11節)荔枝的生態   (説明荔枝本身)

果實外部形態(2-5)

2節:果殼,龜裂片、片峯(粗糙)

3節:果色,深紅色或紫色

4節:果形,心臟形、卵圓形、圓形

5節:大小,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至二十多克)

果實內部組織(6-11)

6節:果膜,白、薄

7節:果肉,白色半透明(顏色)、味甜微酸(味道)、製作方法

8節:貯藏,不耐貯藏(與果實關係密切,附帶介紹)

9節:果核,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或綠色

10,11節:果花,花期、花形、花型、花序、花蜜

第三部分:(12-15) 荔枝的生產  (説明荔枝問題)

12節:.產地,中國南部

13節:果譜,種類、內容、荔枝品種

14節:移植,習性、古荔枝移植情況

15節:產銷,因地制宜,大力發展,滿足需要

(2) 明確:本文是把荔枝作為水果來介紹的,按照從主到次,由表及裏的順序來寫。課文主要介紹荔枝的生產特徵,次要介紹生產情況。在介紹果 實時,又根據它的結構特點,採用了由外到內,由表及裏的空間順序。在説明荔枝果實的外部特徵時,又按照殼面構造—色澤—外形—大小、重量的觀察順序來寫。 這樣既突出了荔枝的形態特徵,又説明了有關它的其他知識。

2、重點探究

(1)科學性

①語言細密精確(限定範圍、修飾程度、説明條件、比喻形狀)

者用揣測語氣,説將來也許有可能發生這樣的事,就變成了肯定語氣,指將來必然產生的事實。又如: “成熟的荔枝,大多數……紫色”中的“大多數”、“荔枝的大小,通常直徑三四釐米”中的“通 常”、“荔枝的肉的細胞壁特別薄,……一般都不留渣滓”中的“一般”、“荔枝曬乾或烘乾,……完全失去潔白的面貌”中的“完全”。在語言的周密上,這些詞語的運用,十分準確表達了信息。

②確數、約數的運用,

如:“一年開花兩次”、“大約重60克”、“通常直徑三四釐米”、“重達四五十克”等等。

③例子事實確鑿

如:13節荔枝古籍,其中“陳紫”一種,現名“莆田荔枝”……

④術語依據科學

如:荔枝殼粗糙,用果樹學術語叫“龜裂片”。還有如“片峯”“果肩”“果頂”等

(2)文學性

①引用古詩文、史料、故事,既增強了文章的文學色彩,又充實了文章的內容。

細讀課文請找出,並説明各自在文章中的作用。

a. 白居易的《荔枝圖序》,給人感覺開頭新穎,引人入勝,併為後文作者與白居易對荔枝的不同看法提供依據。

b. 徐勃《詠荔枝膜》,説明荔枝味美。

c. 引用白居易的“一日而色變,……色香味盡去矣”,説明荔枝不耐貯藏。

d. 杜牧的詩歌“長安回望繡成堆……無人知是荔枝來”,一方面説明荔枝不耐貯藏,另一方面就是對這件事的嘲諷。

e. 蘇軾的詩歌“羅浮山下四時春……不妨長作嶺南人”,一方面為大力發展荔枝生產展現了一幅藍圖,另一方面説明荔枝的味美。

②運用“打比方”的説明方法,使表達生動形象,凸現文采。

如:細長如指,圓小如珠等

三、問題探討

1、題目“南州六月荔枝丹”隱含哪些方面的信息?作者為什麼不直接用“荔枝”作為標題目?

“南州六月荔枝丹”短短的七個字,包含了荔枝的生長地域、成熟的時間、以及鮮明的色澤,以這句話作為標題,能激發人豐富的聯想;並且它是引用明朝詩人陳輝《荔枝》中的一句詩,具有濃厚的文學氣息,同文章的語言風格是一致的,比用“荔枝”作標題要好。

2、第一段在文中是否多餘?作用是什麼?

存疑導入,引人入勝。幼年時對荔枝的疑問引出説明對象。

初設印象,列出説明總綱,使文章結構緊湊。

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

殼如紅繒——錯(粗糙)

膜如紫綃——錯(誤作)

瓤肉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

漿液甘酸如醴酪——對

3、略

《南州六月荔枝丹》教學設計 篇九

一、教學目的

1、瞭解荔枝的結構、生長等知識。

2、領悟作者引用古詩文典故的作用。

3、學習本文生動、準確的語言。

4、嘗試用文藝性筆調寫一篇説明文。

二、教學設想

1、本文是一篇生動的説明文,因此本文的重難點應放在對荔枝知識的瞭解上和一些生動手法的運用上,而對説明方法和説明順序,國中有所提及,故可略及。

2、用文藝性筆調寫作,是對所學知識的鞏固與延伸,對作文要求不應過高,能會一些方法與技巧就行。

3、在教學方法上,以自主、探究、合作的學習方法為主,教師適當引導為輔。

4、教學課時:二課時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導入:

教師提問:你吃過荔枝嗎?你對它瞭解嗎?

學生可能答:吃過。荔枝表皮粗糙,紅色,肉甜。

教師明確:學習本文,瞭解荔枝。

二、教師明確文體知識 1:本文是一篇科學小品。

2:科學小品:多用文藝性筆調介紹科學知識和闡述科學道理,使人獲得科學知識的同時還能得到某種思想感情的陶冶和藝術上的享受的一種文體

3:特點:知識性、趣味性、通俗性。

三、投影打出作者簡介,學生閲讀了解。

賈祖璋:我國著名的科普作家。生於1901年,浙江省海寧縣人。早在三十年代,他就有《中國植物圖鑑》等專著,1931年商務印書館出版他的《鳥類概論》,是我國最早的一部現代鳥類學著作。他創作了大量的科普作品,解放前曾寫《鳥與文學》、《動物珍話》、《生活素描》等,解放後出版了《生物學碎錦》。

賈祖璋的科普作品大多以絢麗多彩的生物為寫作對象,把豐富的科學知識、歷史知識和文學知識融為一體,有着相當高的思想性、科學性和藝術性。

四、要求學生帶着以下兩個問題瀏覽課文,完畢後,以小組形式討論探究以下兩個問題:

1、標題給我們提供了荔枝的幾點信息?這一標題有何創意?

2、作者認為白居易的《荔枝圖序》裏的“殼如紅繒,膜如紫綃,瓤肉瑩白如冰雪,甘酸漿液如醴酪”的話對嗎?

學生自主討論探究後可得:

1、⑴標題給我們提供了三點信息:

產地 南州——泛指我國南方。

成熟期 六月——陽曆七月。

顏色 丹——紅色。

⑵以詩為題,新穎,同時也很有概括力(荔枝的重要信息)。

2、白居易的話有對有錯

殼如紅繒——錯(粗糙)

膜如紫綃——錯(誤作)

瓤肉瑩白如冰雪——完全正確

甘酸漿液如醴酪——對

五、文中還給我們提供了不少荔枝的有關知識,要求細讀課文,讀後以小組形式討論探究,完成學案上的圖表。

討論探究後,師生共同可得:

外殼:塊狀裂片、粗糙

外部形態 顏色:深紅色、紫色

(表) 形狀:心臟形、卵圓形或圓形

果實 大小: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

(主 )

內膜:白、薄

內部結構 肉: 白色半透明,味甜微酸

(裏) 核(種子):長圓形,表面光滑,棕褐色。無核

花期 二月初到四月初 長

生長 產地 我國

(次)習性 喜温暖

六、要求一學生概述荔枝的有關知識,其他同學思考:文中除了有這些知識,還多了那些內容?這些內容有何作用?概述後討論以上問題。

答案可能為:

1詩文, 作用

《荔枝圖序》 説明荔枝的外形及內部特徵

《詠荔枝膜》 説明荔枝的膜的輕薄

《過華清宮絕句》(一) 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惠州一絕》 突出蘇軾對荔枝的喜愛

2掌故 作用

唐明皇寵幸楊貴妃兼程送荔枝 説明荔枝的不耐貯藏

宋徽宗移荔枝於宣和殿 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文徵明説顧氏種活荔枝事 説明荔枝的性喜温暖特點

3比喻 作用

絳囊、紅星、珊瑚珠 説明荔枝顏色紅的特點

飛焰欲橫天、紅雲幾萬重 説明荔枝成片林的絢麗美景

教師小結:這些內容極大地豐富了文章的知識性和趣味性,使得文章生動了許多,也極大地激發了我們閲讀的興趣。

七、佈置作業:

1,背誦本文中的詩文。

2,你認為本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與步驟:

一、檢查詩的背誦情況。

二、瀏覽課文,找出文中的説明特例,並思考如果去掉這些特例,效果怎樣?

1、特例

⑴又有黃荔,淡黃色而略帶淡紅。

⑵現在海南島有無核荔枝,核就更加退化了。

…………

2效果

內容不夠豐富,説明不夠周密、嚴謹、準確。

三、其實本文的準確還體現在語言上,以小組為單位討論文語言的準確性體現在何處?

師生討論後可得:

1、明確的科學術語。

⑴裂片中央有突出部分,有的尖鋭如出刺,這叫做片峯。

⑵蒂部周圍微微突起,稱為果肩。

2、適當的數量表述。

⑶荔枝大小通常是直徑三四釐米,重十多克到二十多克。

⑷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13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8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3、恰當的限制性詞語的運用。

⑸現在科學發達,使荔枝北移,將來也許不是完全不可能的事。

⑹古代講荔枝的書,包括蔡的在內,現在知道的共有13種,以記福建所產的為多,尚存8種;記載廣東所產的僅存一種。

四、課外延伸。

閲讀下面的文章,思考、合作探究以下兩個問題,完畢後回答。

1、這篇文章給我們講了什麼科學道理?

2、這篇文章的生動性體現在什麼地方?

彩霞的故事

豆豆是大海中一個極普通的小水滴,今天有機會游到了水面。“啊!外面可真美呀!”豆豆不禁感歎道,“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還有小鳥在飛,如果我能上天那該多好啊!”一束陽光射到她的身上,她全身暖洋洋的,真是舒服極了。漸漸地她感到睏意越來越濃,再也無心看那美麗的天宮,她伏在小夥伴們的身上睡了過去……

忽然,她覺得身上越來越熱,就像傳説中的神仙一樣,變成了一絲青煙,從海面向上慢慢飄去。“豆豆,歡迎你來天宮作客。”不知是誰在與自己説話,豆豆向四處望去。啊!有這麼多的小夥伴和自己飛向天宮。她飛呀飛,飛了一天又一天,可是還沒見到天宮的影子,她心中有些着急了。

正在這時,一陣風吹過,豆豆不禁打了個寒顫,她感到全身幾乎凝固住了。她試着飛,可就是飛不起來,她已還原成了一滴水。她還沒來得及看看四周,只覺得身體一沉,落了下去。一想到自己將摔在地上,變得四分五裂,她就怕得發抖。“救救我呀!救救我呀!”她使出全身的力氣叫喊着。“豆豆別怕。”灰塵大姐拍了拍豆豆的肩膀説道:“你們這些小水滴要想變成雲,就要遇到上面的冷氣與下面的熱氣,因此你們時而成水,時而成氣,這就是你們上升和下落的原因,過一段時間你們就會變成雲了。”“啊?”豆豆簡直不相信自己的耳朵:“我要變成雲嗎?”“很有可能。”聽到這,豆豆心裏像吃了蜜一樣甜。漸漸地她又感到身上暖烘烘的,也輕盈起來。她睜開眼睛,看到無數小夥伴用自己的體温把她弄熱,她十分激動,又一次和小夥伴們向上飛去……就這樣,不知上來下去多少次,她終於成了雲的一分子。

早晨太陽出來了,金色的陽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夥伴身上,把她和小夥伴的周身染紅了。當她正欣賞自己的衣裳時,聽到下面的人們,讚道:“看!彩霞多麼美啊!”“彩霞?難道我變成了美麗的彩霞,難道彩霞就是我這樣的小水滴組成的?”想到這兒她高興地跳起來喊道:“我成了彩霞!”可她的小夥伴在旁邊歎道:“我見到的彩霞總是變來變去的,可咱們一點也沒變化,一點也不好!”聽到小夥伴的話,豆豆有些傷心地低下頭自語道:“彩霞是怎樣遊動呢?”她的話音未落,一陣風吹了過來,風好大,吹得她再也站不住了,她失去了知覺,隨風飄去……

一陣説話聲把她吵醒:“看到了嗎?彩霞剛才在動呢,現在的形狀多像只火鳥呀!聽到這,她忘了痛,高興地喊道:“彩霞動了!”“豆豆姐姐!”站在旁邊的一個小夥伴拉了拉她的袖子説:“彩霞為什麼只是金黃或紅色,而不是綠色呢?”“這——”這突來的問題使她有些不知所措,這時那顆灰塵又飛到了她的身旁。“灰塵姐姐!”她忙叫道,“問您一下,彩霞為什麼不是綠色的呢?”灰塵笑道:“你向外看看,在彩霞與太陽間有無數的東西,有灰塵、水氣和氣體分子,他們使陽光散射,散射後的剩餘色光(黃、紅)才落到你們身上,所以你們只是黃色或紅色。”豆豆終於明白了彩霞所有的祕密。

沒過幾天,豆豆又變成了普通的水滴,隨着雨水回到了她的家——大海。晚上豆豆做了個夢,夢到了她變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學生可能有的答案:

1, 雨的形成過程。

2, 生動性

⑴生動的描寫:

①忽然,她覺得身上越來越熱,就像傳説中的神仙一樣,變成了一絲青煙,從海面向上慢慢飄去

②早晨太陽出來了,金色的陽光照在豆豆和她的小夥伴身上,把她和小夥伴的周身染紅了。

……

⑵擬人的手法:

③豆豆不禁感歎道,“藍藍的天,白白的雲,還有小鳥在飛,如果我能上天那該多好啊!”

④晚上豆豆做了個夢,夢到了她變成彩霞的那段故事。

……

⑶精彩的故事:

豆豆變成雨的經歷……

五、小結“文藝性筆調”的特點

㈠文體上,可編織故事。

㈡內容上,可穿插詩文、掌故、傳説……

㈢在表達方式上,可有生動的描寫、巧妙的比喻、個性化的擬人……

六、佈置作業:

用文藝性的筆調寫一篇短文,介紹你家鄉的一種水果或其他特產,力求寫出其中藴含的文化意味。

附:古代詠石榴的詩文。

1、燃燈疑夜火,轄珠勝早梅。 ——梁元帝《詠石榴》

2、日射血珠將滴地,風翻火焰欲燒天。 ——白居易《山石榴》

3、榴者,天下之奇樹,九州之名果……繽紛磊落,垂光耀質,滋味浸液,馨香流溢…… 遙而望之,煥若隋珠耀重淵;詳而察之,灼若列宿出雲間。千房同膜,千子如一,御飢療渴,解醒止醉。

——潘岳《安石榴賦》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9l7doo.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