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多篇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多篇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多篇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 篇一

佚名

教學過程 :

(簡介背景,初讀課文)

一、審題,揭示主線

1.找出題目中心詞。“別”字告訴我們什麼?“愛”字抒發了什麼?

2.思考:作者是乘船離開祖國的。課文怎樣寫船?隨着船越走越遠,作者的心情怎樣?

〔標題切入,抓住了結構、情感兩條線索〕

二、分段,理清文脈

1.默讀課文,根據課後問題1給文章分段。

2.我們還能找到別的分段依據嗎?(冷場)

師:(提示)比如,船的位置。

生:船離岸,船向前駛,船……

師:船到了哪裏?(到了大海)再從內容看呢?

生:第一段寫親友的送別,第二段寫沿途的景物,第三段寫作者的聯想。

〔習題引路,懂得了“作者思有路”,下面教學環節就是“遵路識斯真”〕

三、講讀,牽情入境

第一段:離別情

師:“我有一種説不出的感動”,“我”為什麼感動?

生:因為作者看到親友送別的情景,聽到劈劈啪啪的鞭炮聲,想到自己要遠離祖國。

師: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我”的感動“説不出”?

生:作者沒有説話,只流淚。

師:作者是一位堅強的革命志士,居然哭了,是因為他……

生:(齊)太感動了。

師:作者不但淚滿眶,而且一大滴一大滴滴在鏡面上,甚至使鏡面都模糊了,也是因為……

生:(齊)他太感動了。

師:正因為他太感動了,所以……

生:(齊)説不出。

師:這種離別故土、離別親人的感情是語言不能表達的。請同學們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出“我”的這種惜別之情。(學生朗讀)

〔摳住一句話,披文入情〕

第二段:愛國情

1.比較句式:小黑板出示“沿途停着好幾只灰色的白色的帝國主義的軍艦”,引導學生與課文中先否定後肯定的句式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目睹帝國主義對我國領土主權的踐踏,所激起的憤慨之情。

2.黃土、青草、小島、海水、浪濤何處不有,何處不見,為什麼在作者眼中這樣親切?

3.通過灰、白和黃、綠、金色的色調對比,進一步體會作者愛恨交織的複雜心情,懂得愛得深才恨得切。(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

〔通過比較,讀者的情感又深入了一層〕

第三段:奮鬥情

1.船駛向了大海,課文沒有寫景,我們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

生:船駛向大海,作者仍然靠在船舷上,凝視着祖國的海岸線,小島越來越小了,漸漸地看不見了。展現在眼前的是波瀾壯闊的大海,是海風掀起的巨浪。

師:面對浪濤洶湧的大海,作者思潮起伏,他首先想到什麼?

生:他首先想到不忍離中國而去。

師:既然不忍,為什麼要離開呢?

生:因為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

師:那麼,他是為了逃避迫害而出走的啦?怪不得作者自責是罪人!(生紛紛搖頭)

生:作者説他決心為中國貢獻“我的身,我的心”,因此不會怕死,他出國是為了保存革命力量。

生:課文説他出國是為了求經驗,求武器。也就是要尋求馬列主義真理。

生:從“暫別”、“終將”這些詞可以看出他離開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回來戰鬥、工作的。

師:所以説他出國是為了救國。

2.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什麼?(從兩個“更勇猛”,從“驅逐”到“毀滅”的語氣由輕到重,體會作者報效祖國,願為之獻身的壯志豪情。提示用鏗鏘有力、堅定高昂的語調朗讀,抒發愛國志士的奮鬥情感。)

〔順着情感線索,字詞句一線串通,文路學路合二為一,作者讀者心靈相通。〕

四、抓眼,深化感情

1.為什麼“別了”提到句首?既然説了“我愛的中國”,又為什麼加一句“我全心愛着的中國”?重複時為什麼還要加上“全心”一詞。

2.比較三個句子文法上的差異,從中悟出作者情感的變化:

第一句:放在段的開頭。真抒離別情。

第二句;做段的結句,單獨成行。對祖國前途的關心,對壯麗山河的依戀使愛國之情昇華了。

第三句:全文歸結,增加感歎號。愛國心化為奮鬥志,愛國之情達到高潮。

(齊聲朗讀三個句子,指導第一句要讀得緩慢深沉,第二句要讀得親切深情,第三句要讀得堅決、激昂)

3.結束語:為了建造新中國,多少革命志士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為了建設新中國,幾多海外遊子衝破阻力,紛紛歸來。他們為什麼這樣不畏艱難、捨身忘我?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拳拳的愛國心,都全心愛着自己的祖國!

〔文眼,貫穿全篇,作者那熱烈而深沉的感情凝聚其中。抓文眼,進一步調動學生情感,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附:板書,(濃縮全文)◆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 篇二

篇一

教學目標:

1.正確劃出課文的中心句,並憑藉三次出現的中心句,領會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熱愛祖國的深情和驅逐帝國主義、為創建新中國而奮鬥獻身的決心。

2.學會2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12個詞。

3.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第5-9自然段。

教學重點:

正確劃找中心句,體會課文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及背誦課文。

教案實例:

一、教學準備

課文的配樂錄音帶、句子比較燈片。

二、教學時間

3課時。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劃找中心句。

2.結合第一段學習,討論課後第1題(1)。

(二)教學過程

1.揭題導入,簡介背景。

“我”是誰?課題中最重要的是哪兩個字?

(“別”--寫作線索;“愛”--課文中心)

我們離開故鄉是什麼感情?想想鄭振鐸被迫出國又會是一種什麼心情?

2.初讀課文,整本感知。

(1)教師放配樂錄音,範讀課文。

聽了朗讀,你覺得課文貫穿始終的是作者的什麼感情?

(2)模仿教師,自由讀全文。

哪個句子在課文中反覆出現?起什麼作用?

(3)學習提示,劃出中心句。

(4)學生質疑,激發學習興趣。

3.學第一段,明惜別情。

(1)自由讀,思考並討論:

寫發生在什麼地方的事?這時作者心中湧起的是什麼感情?哪些看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恨?出示燈片。

a.那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b.不,那不是懸掛着我們的國旗的,那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這兩句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用後者?怎麼讀才能讀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仇恨?(將“不,那不是”“我們”“帝國主義”處理為重音。)自由讀--指名讀--全班讀。

第3自然段為什麼要讀得親切些?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對祖國的愛?

在碼頭是和親人的惜別情,這兒出港處,作者又是什麼“別”呢?(痛別。祖國被帝國主義侵略,悲痛萬分。)第二處中心句怎麼讀?

集體朗讀第二段,注意朗讀的對比。

(2)學習第三段。

船入公海,鄭振鐸又想些什麼?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哪些詞寫作作者“不忍”離去?為什麼不忍離去?

既然不忍,為什麼又要離去?明明是革命需要,為什麼又説“我”“不負責任”“是個罪人”?

出示燈片,體味用詞的準確。

驅趕--驅逐消滅--毀滅宣言--誓言

(反映作者對帝國主義的痛恨,誓不兩立、決一死戰的決心。)

出示燈片:朗讀第7自然段時應該( )。

a.低沉緩慢b.明快中速

c.激昂漸快d.親切舒緩

自由讀--個別讀--齊讀。

3.鞏固作業。

(1)完成作業本第5題。

(2)完成作業本第3、6題。

(3)有表情朗讀課文,準備背誦。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檢查字詞,進行句子練習。

1.訓練朗練,交流背誦方法。

2.進一步領會中心句的作用。

(二)教學過程

1.檢查字詞。

聽寫下列字,寫出筆畫數和部首。

懸盈暫驅毀誓潤罪倚

2.深究體味。

(1)體會中心句三次出現的作用。

①默讀填表。

地點見聞感情

碼頭水面寬鞭炮聲

(船離岸)親友揮手再見聲(惜)別

(敍事)

出港友色白色軍艦(痛)別

(船離港)黃土青草眷戀

(寫景)小島海水

入海不忍

內疚

(船離祖國)更不忍希望(暫別)

誓言

(直接抒情)全心愛國

②出現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於理清文章結構,有利於突出中心,更好地抒發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逐次加深,在朗讀中有變化。

(2)比較下列課題的異同。

再見了,我愛的中國我愛的中國再見

別了,我愛的中國

(3)學生再次質疑問難。

3.指導讀背

(1)指導表情朗讀。

惜別--低沉、緩慢、留戀

痛別--悲憤、激昂轉親切、中速

暫別--激動、高昂、漸快

分段齊讀--配樂全文朗讀。

(2)交流背誦。

①指名分段背誦,自由試背--個人指名背。

②交流背誦方法:

分層逐句背誦,滾雪球;藉助板書、關鍵字詞背誦,頭字背誦;借用錄音機訓練背誦。

3.句子練習。

在下列三題任選一題作業。

①用“即使……也”“寧可……也”“只要……就”各寫一句話。

②在上面三個關聯句式中選兩個連寫。

用上三個關聯句式寫一段話。

篇二

教學目標:

1 朗讀課文的中心句,並憑藉三次出現的中心句,領會文章中心思想,感受作者熱愛祖國的覺悟和驅逐帝國主義、為創建中國面奮鬥獻身的決心。

2 學會2個生字,正確讀寫並理解12個詞。

3 有感情地朗讀課文,背誦課文。

教學重點:

正確劃找中心句,體會課文中心思想。

教學難點:

有感情地朗讀及背誦課文。

第一課

課時目標:

1 初讀課文,把握大意,劃出中心句。

2 結合第一段學習,講座課後第三者題(1)。

教學過程:

1 揭題導入 ,簡介背景。

2 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教師放配樂錄音,範讀課文。

聽了朗讀,你覺得課文穿始終的是作者的什麼感情?

(2)模仿教師,自由讀全文。

哪個句子在課文中反覆出現?起什麼樣作用?

(3)學習提示,劃出中心句。

(4)學生質疑,激發學習興趣。

3 學第一段,惜別之情。

(1)自由讀,思考並討論

寫發生在什麼地言的事?這時作者心中湧起的是什麼感情?

哪些句子定出了依依惜別之情?

出示句子比較燈片:

我聽着鞭炮啪啪地響着,我流淚了。

我聽着着鞭炮啪啪地響着,我的眼眶潤濕了,我的眼淚已經滴在眼鏡面上,鏡面模糊了。

兩句都有寫流淚,書上為什麼用第二句?這樣寫有什麼好處?

作者説,他“有一種説不出的感動”,其實他心中的感動已經説出來了,劃出吐露“我”心聲的那一句。

(2)體會依依惜別之情,指導朗讀。

語調傷感,中速舒緩,第一句要強調。

自由讀――指句讀――齊讀。

4 學習字詞,鞏固作業 。

比較組詞:

倚依 模摸 貢供

(2)完成作業 1、2題,課後第5題。

第二課時

課時目標

學習二、三段,藉助中心句正確領會中心思想,體會作者感情。

教學過程 :

1 複習回顧。

2 讀究課文。

(1)學習第二段。

自由讀2、3自然段,思考:這兩節該怎麼讀?為什麼?哪裏看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恨?出示燈片。

那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不,那不是懸掛着我們的國旗的,那些是帝國主義的軍艦。

這兩句有什麼不同?作者為什麼用後者?怎麼讀才能讀出作者對帝國主義的仇恨?

第3自然段為什麼樣要讀得親切些?從哪些詞句看出作者對祖國的愛?

在碼頭是和親人的惜別情,這兒出港處,作者又是什麼“別”呢?第二處怎麼讀呢?

集體朗讀第二段,注意朗讀的對比。

(3)學習第三段。

船入公海,鄭振鐸又想些什麼?自由讀第三段,思考:

哪些詞寫出作者“不忍”離去?為什麼不忍離去?

既然不忍,為什麼又要離去?明明是革命需要,為什麼又説是“我”“不負責任”“是個罪人”?

出示燈片,體味用詞的準確。

驅趕 驅逐 消滅 毀滅 宣言 誓言

出示燈片:朗讀第7自然段時應該( )。

自由――個別讀――齊讀。

3 鞏固作業 。

(1)完成作業 本第七題。

(2)完成作業 本3、6題。

(3)有表情朗讀課文,準備背誦。

第三課時

課時目標:

1 檢查字詞,進行句子練習。

2 訓練朗讀,交流背誦方法。

3 進一步領會中心句的作用。

教學進程:

1 檢查字詞。

聽寫下列字,寫出筆畫數和部首。

2 深究體味。

(1)體會中心句三次出現的作用。

①默讀填表。

②出現三次中心句的作用。

有利於理清文章結構,有利於突出中心,更好抒發作者思想感情。三次中心句感情愛次加深,在朗讀中有變化。

(2)比較下列課題異同

再見了,我愛的中國 我愛的中國再見

別了,我愛的中國。

(2)學生再次質疑問難。

3 指導讀背。

(1)指導表情朗讀。

惜別――低沉、緩慢、留戀

痛別――悲憤、激昂轉親切、中速

暫別――激動、高昂、漸快

分段齊讀――配樂全文朗讀。

(2)交流背誦。

指名分段背誦,自由試背――個人指名背。

交流背誦方法:

指名分段背誦,自由試背,滾雪球;藉助板書、關鍵字詞背誦,頭字背誦;借用錄音機訓練背誦。

4 句子練習。

在下列三題中任選一題作業 。

用“即使―――也―――“寧可―――也―――”“只要―――就―――”各寫一句話。

在上面三個關聯句式中選兩個連寫。

用上三個關聯句式寫一段話。

教學反思

《別了,我愛的中國》是第一單元的第一篇課文,中心句在文中出現了三次,對於本單元的訓練重點的掌握是關鍵。作者在文中的描述的自己離國前的所見所聞,所思所感,條理清楚,字裏行間所透露出的深深的愛國之情對於當下的學生很有教育意義。在教學本課的一開始,我就向學生介紹了作者與及作者寫此文章的時代背景,這樣在整個教學過程中學生學習的基調把握得就很好。

這一篇課文呈現着兩篇線索,一條是明線,鄭振鐸告別祖國,告別親人的線索,另一條則是暗線,鄭振鐸對祖國的那種濃濃的愛國情懷和報國之心的情感線索,隨着告別親人,船離開海岸,作者的愛國情懷也隨着越來越濃烈地呈現了出來,字面上我們可以看到課文中的三個相同的句子“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課堂上我引領着同學們去字裏行間(“漸漸”“漸漸”“暫別、誓言”等等)感受作者的情懷惜別——仇恨——留戀和讚美(昇華到對祖國的熱愛即第第二次 “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出國的目的以及報國的強烈願望和堅定決心(昇華凝聚為第三次“別了,我愛的祖國,我親愛的祖國!”)通過讓孩子們對字詞的咀嚼品味,感覺效果顯著,學生很快較好地把握了作者的情感。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 篇三

教學過程 :

(簡介背景,初讀課文)

一、審題,揭示主線

1.找出題目中心詞。“別”字告訴我們什麼?“愛”字抒發了什麼?

2.思考:作者是乘船離開祖國的。課文怎樣寫船?隨着船越走越遠,作者的心情怎樣?

〔標題切入,抓住了結構、情感兩條線索〕

二、分段,理清文脈

1.默讀課文,根據課後問題1給文章分段。

2.我們還能找到別的分段依據嗎?(冷場)

師:(提示)比如,船的位置。

生:船離岸,船向前駛,船……

師:船到了哪裏?(到了大海)再從內容看呢?

生:第一段寫親友的送別,第二段寫沿途的景物,第三段寫作者的聯想。

〔習題引路,懂得了“作者思有路”,下面教學環節就是“遵路識斯真”〕

三、講讀,牽情入境

第一段:離別情

師:“我有一種説不出的感動”,“我”為什麼感動?

生:因為作者看到親友送別的情景,聽到劈劈啪啪的鞭炮聲,想到自己要遠離祖國。

師:從什麼地方可以看出“我”的感動“説不出”?

生:作者沒有説話,只流淚。

師:作者是一位堅強的革命志士,居然哭了,是因為他……

生:(齊)太感動了。

師:作者不但淚滿眶,而且一大滴一大滴滴在鏡面上,甚至使鏡面都模糊了,也是因為……

生:(齊)他太感動了。

師:正因為他太感動了,所以……

生:(齊)説不出。

師:這種離別故土、離別親人的感情是語言不能表達的。請同學們想象當時的情景,讀出“我”的這種惜別之情。(學生朗讀)

〔摳住一句話,披文入情〕

第二段:愛國情

1.比較句式:小黑板出示“沿途停着好幾只灰色的白色的帝國主義的軍艦”,引導學生與課文中先否定後肯定的句式進行比較,體會作者目睹帝國主義對我國領土主權的踐踏,所激起的憤慨之情。

2.黃土、青草、小島、海水、浪濤何處不有,何處不見,為什麼在作者眼中這樣親切?

3.通過灰、白和黃、綠、金色的色調對比,進一步體會作者愛恨交織的複雜心情,懂得愛得深才恨得切。(指導讀出不同的語氣)

〔通過比較,讀者的情感又深入了一層〕

第三段:奮鬥情

1.船駛向了大海,課文沒有寫景,我們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

生:船駛向大海,作者仍然靠在船舷上,凝視着祖國的海岸線,小島越來越小了,漸漸地看不見了。展現在眼前的是波瀾壯闊的大海,是海風掀起的巨浪。

師:面對浪濤洶湧的大海,作者思潮起伏,他首先想到什麼?

生:他首先想到不忍離中國而去。

師:既然不忍,為什麼要離開呢?

生:因為國民黨反動派屠殺共產黨人。

師:那麼,他是為了逃避迫害而出走的啦?怪不得作者自責是罪人!(生紛紛搖頭)

生:作者説他決心為中國貢獻“我的身,我的心”,因此不會怕死,他出國是為了保存革命力量。

生:課文説他出國是為了求經驗,求武器。也就是要尋求馬列主義真理。

生:從“暫別”、“終將”這些詞可以看出他離開是暫時的,最終還是要回來戰鬥、工作的。

師:所以説他出國是為了救國。

2.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什麼?(從兩個“更勇猛”,從“驅逐”到“毀滅”的語氣由輕到重,體會作者報效祖國,願為之獻身的壯志豪情。提示用鏗鏘有力、堅定高昂的語調朗讀,抒發愛國志士的奮鬥情感。)

〔順着情感線索,字詞句一線串通,文路學路合二為一,作者讀者心靈相通。〕

四、抓眼,深化感情

1.為什麼“別了”提到句首?既然説了“我愛的中國”,又為什麼加一句“我全心愛着的中國”?重複時為什麼還要加上“全心”一詞。

2.比較三個句子文法上的差異,從中悟出作者情感的變化:

第一句:放在段的開頭。真抒離別情。

第二句;做段的結句,單獨成行。對祖國前途的關心,對壯麗山河的依戀使愛國之情昇華了。

第三句:全文歸結,增加感歎號。愛國心化為奮鬥志,愛國之情達到高潮。

(齊聲朗讀三個句子,指導第一句要讀得緩慢深沉,第二句要讀得親切深情,第三句要讀得堅決、激昂)

3.結束語:為了建造新中國,多少革命志士前赴後繼,英勇奮鬥;為了建設新中國,幾多海外遊子衝破阻力,紛紛歸來。他們為什麼這樣不畏艱難、捨身忘我?因為他們都有一顆拳拳的愛國心,都全心愛着自己的祖國!

〔文眼,貫穿全篇,作者那熱烈而深沉的感情凝聚其中。抓文眼,進一步調動學生情感,有機滲透愛國主義教育。〕

附:板書,(濃縮全文)

語文教案-《別了,我愛的中國》 篇四

設疑問路諄諄善誘

——《別了,我愛的中國》課文教學評析

江西上饒地區教研室  鄭初春

《別了,我愛的中國》是一篇文道兼美的抒情散文。描述了作者離開祖國時的所見所聞以及由此產生的聯想,抒發了作者熱愛祖國、報效祖國的強烈感情。是難得的熔思想教育與語言文字為一體的好教材。由於本文寫的是二十年代的事情,在生活實際和思想感情上與學生距離較遠,江老師遵照葉老“作者思有路,遵路識斯真”的觀點,緊密結合學生實際,深究教材,成功地運用了“導路求真”教學法,從整體入手,抓住具體事物和思想感情兩條線索生髮開去:導思路,導學路,導情感路。用飽含熱情的教學感染學生,調動起學生的感情,使學生隨着老師的引導進入文章的意境之中,加深對文章的理解和對作者感情的領會,從中受到教育,學到知識,增長能力。

一、抓整體,導思路

在教學中,江老師統攬全局,緊扣“事物”和“情感”兩條線。通過講時代情景、初讀課文,讓學生初知課文。從釋題入手,抓住關鍵詞設問,理解“別”、“愛”代表的是事物和情感兩條線。並在此基礎上列出思考題讓學生默讀課文,初步瞭解文章的思路和作者的感情。再通過分析段落引導學生理清課文結構(船離岸——船向前駛——船入大海)和主要內容(送別——景物——聯想),領悟作者抒發的離別情——奮鬥情——愛國情。充分體現了從整體着眼的教學原則,顯示了教者的藝術所在。

二、巧設疑,導學路

袁微子同志指出:教師的主要作用就是引導學生如何動腦筋,如何自己探索,如何自己運動。”且看江老師在教學過程 中是如何設疑,引導學生跟蹤作者的足跡去閲讀、去思考、去體味。

(一)從課題入手,為初知課文而設問。(“別”字告訴我們什麼?“愛”字抒發了什麼?)

(二)創設問題情境,為理解中心而設問。(船駛向大海,課文沒有寫景,我們能想象當時的情景嗎?)(作者的希望和誓言是什麼?”)(為什麼“別了”提到句首?既然説了“我愛的中國”,又為什麼加一句“我全心愛着的中國”?重複時為什麼還要加上“全心”一詞?)

(三)運用比較的方法,為加強基礎、深化感情而設問。

1.句式比較。(掛小黑板“沿途停着好幾只灰色的白色的帝國主義的軍艦”,引導學生與課文中先否定後肯定的句式比較),通過比較,體會作者目睹帝國主義對我國領土主權的踐踏,激起學生的憤慨之情;學習和掌握先否定後肯定的句式。

2.色彩比較。(灰、白色,黃、綠、金色的色調對比),使學生進一步體會作者愛恨交織的複雜心情,懂得愛得深才恨得切。

3.句子文法比較。通過課文中三句“別了,我愛的中國,我全心愛着的中國!”在課文的開頭、段的結句、篇的末尾,悟出作者情感的變化,進一步明白作者抒的是離別情、奮鬥情、愛國情。

三、抒情感,導朗讀

江老師將朗讀訓練有機滲透在講讀過程中,使講中有讀,讀中有講。緊緊抓住情感線路,進行朗讀指導。層層遞進,教給方法,明確目標。或初知課文(初讀全文,帶着思考題默讀);或理解課文內容(語氣指導,讀出對侵略者的憤慨之情,對祖國的親切之情,抒發愛國志士的奮鬥情);或體會感情(重點指導三個句子的朗讀。第一句讀出依依惜別之情,第二句讀出依戀、深切之情,第三句讀出激昂、熱烈地愛國之情)。使學生的感情得到昇華,三者(教者、作者、學者)的感情自然地融合在一起。

“導路求真”法,能幫助學生依據思路發展線索,掌握拎線串珠的閲讀方法,教學效果大,有利於閲讀、作文、思維能力的提高。◆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3ovw.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