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千米的認識》教案(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多篇)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一

教學內容

千米的認識。(教材第26頁)

教學目標

1、明確千米產生的實際意義,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2、知道千米與米之間的關係。

3、通過學生之間的合作交流活動,培養學生的合作交往能力。

4、聯繫生活實際,提高學生的估測能力。

重點難點

重點:明確千米與米之間的進率。

難點:體驗1千米的實際長度,形成正確表象。

教具學具

課件。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激趣導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認識的長度單位有哪些呢?

生:毫米、釐米、分米、米。

師:這些都是較小的長度單位,當測量比較長的距離時,該用什麼長度單位呢?今天我們一起來認識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設計意圖:藉助孩子感興趣的話題引入新課,吸引學生的注意力】

二、探究體驗,經歷過程

師:關於“千米”這一概念,你們對它有哪些瞭解呢?

生1:“千米”也是長度單位,1千米=1000米。

生2:“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是測量比較長的路程時選用的計量單位。

生3:“千米”也叫“公里”。

師:同學們説得非常正確,看起來大家對千米的瞭解還真不少呢。不過剛才大家所説的,都是憑自己的主觀感覺猜測的,那麼,到底1千米有多長,需要走多長時間?你們哪位同學估測得最準確,能不能自己想辦法來驗證一下?可以跟小組的同學進行討論。

學生以小組為單位設計驗證方案;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學生交流彙報:

生1:走一步大約長5分米,走2000步大約是1千米。從學校門口出發,走2000步,看走到什麼地方是1千米,再計算一下時間。

生2:到操場上量出100米的距離,沿着100米的跑道走10次,就是1千米,並計算一下時間。(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右下方圖)

生3:學校運動場的跑道一圈長400米,沿着跑道走2圈半就是1000米。10 00米用較大的單位表示是1千米。(課件出示:教材第26頁例4情景圖)

師:根據自己的驗證方案,以小組為單位,進行實踐活動。

各小組進行實踐活動;教師巡視瞭解情況。

組織交流彙報:走1千米大約需要15分鐘。

【設計意圖:讓學生在愉悦的課堂氛圍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真正地落實能力教學】

三、總結提升

師:在本節課的學習中,你有什麼感受?有哪些收穫?

學生自由交流各自的收穫、感受。

【設計意圖:既總結本課所學知識點,又促使學生體會收穫的喜悦,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四、課堂作業新設計

通過完成剛才的課堂作業我們知道:北京到廣州的鐵路線約長2313千米,那麼,你能告訴大家沿着這條鐵路線從北京到廣州要用多長時間嗎?

教學反思

1、對於三年級學生來説,1千米這一概念的建立難度較大,因為平時學生不太關注兩個地方之間的路程是多少。當然,對此概念學生也並非是一張“白紙”,他們在馬路邊、公路交叉口、高速公路等地見過“千米”,對千米已有所認識。所以,通過讓學生聯繫生活實際説説以前在哪裏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還有哪些地方用到過“千米”,發揮了他們的想象力,讓他們用自己的眼光去認識千米,建立了1千米的概念。

2、考慮到學生對學校附近比較熟悉,所以教師讓學生先猜一猜,哪個地方到學校大約是1千米。通過學生的猜測、比較,得到:“從學校到幼兒園大約是1千米。”然後讓學生閉眼想一想,1千米有多長。通過猜一猜、説一説等活動,學生進一步感悟到了1千米有多長。再讓學生説説是怎麼想的,從而比較自然地認識“千米”。

3、通過本節課的學習,使學生對1千米或幾千米有了初步的體驗和感悟。

千米的認識教學設計 篇二

教學目標:

1、在情境中感知了解千米的含義,通過觀察、推測、操作等學法的滲透引導學生建立1千米的長度觀念,懂得1千米=1000米,能進行長度單位間的簡單換算;

2、在課前課後的實踐活動中,體會數學與生活的密切聯繫,激發積極的數學學習情感,培養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課件

課前準備:

回憶體育課100米跑步比賽,熟悉平小周邊環境。

教學時數:

1課時

教學流程:

一、導入:

出示二年級小朋友的數學日記:

20xx年2月28日晴

今天是開學的第一天,我和爸爸一起去學校註冊。我很高興,因為爸爸給買

了一個長2米,寬6分米,高3釐米的筆盒,但是我也累了,那是因為我們來回一共走了2米的路程。

師:老師發現同學們都笑了,你為什麼笑了?

生:這個同學將單位搞錯了。

師:應該用什麼長度單位比較適合?

師:告訴老師,1米有多長?來,比劃一下?大家一起來比劃比劃。那2米就是?從教室門口到講台桌就有2米,他們來回只走這麼長的路程嗎?你認為應該用什麼長度單位?

二、新授:

師:感謝這位同學給大家提供了一個學習的課題。我們能用雙手比劃1米有

多長,能比劃1千米有多長嗎?

a、師:不會比劃也沒有關係,生活中,你見過或聽説過千米嗎?

b、課件:出示圖片

師:你們觀察到什麼長度單位了嗎?你有什麼問題?這個問題由課本老師來告訴我們。

生閲書齊讀:計量路程或測量鐵路、公路、河流的長度,通常用千米來表示,千米可以用符號"KM"來表示,千米又叫公里。

師:計量比較長的長度就需要用千米,那你認為這裏的2米應該改為2()?

1、通過觀察、猜測感知1千米有多長。

①、師:千米在生活中運用還是比較廣泛的,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②、師:1千米到底有多長?同學們請看:

演示:校園操場每圈大約是250米,2圈就是500米,3圈是750米,4圈是1000米。説説你發現了什麼?

請學生讀,師強調讀法的注意事項,齊讀。

③、推測:

師:假如操場每圈是200米,跑幾圈是1千米啊?400米呢?

2、結合生活實際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

①、體育課你跑過100米,跑完後你感覺怎樣?幾個100米是1千米?要讓你跑完1千米,想想你會怎樣?老師對着1千米外的你很大聲地説話,你可能聽見嗎?將1千米與1米對比,你想説什麼?

②、出示課件圖片:

Α、從學校大門到哪個地方大約是1千米?

Β、生活中哪些地方大約相隔1千米?

③、課件:

平小到農行是570米,農行到商業街是430米,商業街到新市場是240米,新市場到平小是190米,平小到哪裏是1千米?還有哪裏到哪裏是1千米?

3、迴歸生活,應用千米。

①、師:一年之際在於春,春天是運動的好時節,這不,小華來我們的學校

來鍛鍊身體了。

小華繞着操場跑了8圈,他跑了多少米?是多少千米?

②、師:2千米=2000米,那麼

9千米=()米6000米=()千米

教師注意讓學生説説思考的過程。

③、師:看來同學們對米和千米已經有了比較深刻的瞭解,現在老師就來考

考大家。

A、給下面的數據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B、先估計世界三大河流的長度,再比較長短。

三、小結:

①、師:長度單位家庭又添了一個新成員,它是?,説説你知道的"千米"的知識!

②、作業:多渠道查資料: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是()千米。

轎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千米。

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千米。

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千米。

教學反思:

教學亮點:

1、情境的“巧設”:

在本課實際教學中,我主要創設兩大教學情境,一是引入校門口到加油站距離1千米的錄象,二是在練習設計中引入“‘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對於錄象的引入,我是這樣考慮的:學生已經對1千米有了初步的瞭解,在此引入來源於生活實際—校門口至加油站的錄象,可以給學生提供一個更直觀、更具體的1千米,學生可以進一步在感知、感悟的基礎上加深和明確1千米到底有多長,這樣,也可以給學生一個比較明確的參照,懂得多長的距離就是1千米,這樣情境的創設給學生留下的印象是深刻的、具體的、持久的;對於“‘數學大餐’菜單”教學情境的設計,我的想法是,三年級孩子都是比較活潑的、好動的,他們還需要一定的感官刺激,一定的視覺衝擊,基於這節課孩子們已經接觸過了,所以我不再注重練習設計的層次性,而在練習設計的多樣性和開放性方面下工夫,我設計了5道練習,並以“‘數學大餐’菜單”的形式展現給學生,由學生來“點菜”,“點”到什麼,就“吃”什麼,孩子們興趣盎然的同時,很認真地完成了相關的練習,明顯看得出,這樣的“數學大餐”很適合孩子們的口味!

2、結構的前後呼應:

在課始,以“馬虎小子的數學日記”來引出千米,課末佈置學生完成數學日記,並提醒學生不要犯馬虎小子的錯誤,這樣的設計讓整個課堂渾然一體。

3、教學的有效實在:

從孩子們的課堂表現、孩子們的學習結果來看,這節課還是挺有效、很實在的,孩子們“三維目標”方面掌握還是相當不錯的。

教學缺失:

1、關於課前調查:

在課前,我發給孩子們一張調查表,要求學生配合父母調查你走?步大約是1千米,你走?分鐘大約是1千米,摩托車中速行駛?分鐘大約是1千米,由於現在的孩子大多是獨生子女,很多家長根本就不讓孩子走1千米,而是直接告訴他們答案,於是就出現了走200步是1千米,走3145步是1千米的答案,我想,這應該算是教育的一種悲哀吧!

2、關於預設與生成:

一直以來,總是認為不需要太多的預設,看到很多老師寫一課時的教案就達8、9頁,自己很是不解。這次教學讓自己有了深刻感觸,預設是根本,有了精心預設,才會有精彩的生成,因為在“‘數學大餐’菜單”練習方面根本沒有去預設,結果出現了很多諸如重複、羅嗦、遺漏等問題。希望引以為戒。

3、關於數學語言:

數學語言不同於其他的教學語言,需要精煉、簡潔、準確、有邏輯性,因為如此,我們更應該在預設上面下些工夫,注意數學語言的邏輯、精煉。

4、關於教學評價:

對於孩子們在課堂上的表現,我們應該進行適時、有效的評價。在這方面,自認為做的不夠好。我想,有效、合理的教學評價在單純的一節公開課中是無法一躇而就的,這需要教師在平時的教學中就應該要注意積累評價語言,結合課堂實際靈機應變、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使學生認識“千米”,初步建立“千米”的空間表象。

使學生知道“1千米=1000米”,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培養學生的實踐能力、觀察能力,發展空間想象能力。

教學重點:認識千米,建立千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千米觀念的建立。

課前實踐活動:帶領學生走一走100米長的一段路,感知100米的長度。

教學過程

複習引新,初步感知

師:同學們,我們已經學習了哪幾個長度單位?

師:你能按從大到小的順序給這幾個長度單位排排隊嗎?(米、分米、釐米、毫米)

師:能跟我們説説這“1米、1分米、1釐米、1毫米”各有多少長嗎?它們之間的進率還記得嗎?好!請你填一填

出示:練習紙第一題——10毫米=( )釐米 1米=( )分米

10釐米=( )分米 600釐米=( )米

説説最後一題你是怎樣想的?(指名説、同桌説)

創設情境

師:胡老師前幾天騎車回家,過了樓巖橋頭,在山嶺處看到一塊很高的路牌,上面寫着“距離尚田還有3km”。同學們,這“km”表示什麼意思呢?

師:千米!你在哪些地方看到過千米這個單位?

揭題:我們今天就要來具體認識“千米”這個新的長度單位。

板書:千米的認識

簡介:在我們日常生活中要測量較長路程時,我們就需要用到這個比米更大的長度單位——千米。

聯繫生活,建立“千米”的長度觀念

師:看到“千米”這兩個字,你現在最想知道什麼呢?

(千米有多少長、千米和米之間有關係嗎……)

請生猜測一下它們之間會有什麼關係,引出:1千米=1000米

師:課前老師帶大家走了100米長的一段路,大家現在腦子裏有100米長度了嗎?

四人小組討論:那麼估計一下從我們校門口出發到樓巖國中這段路程大約有多少;(約300米)再從樓巖國中出發到春光食品廠大約有多少路程?(約300米)現在 距離1000米還差多少米?(400米)

師:想一想從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到飛揚特鋼)

師:你還知道從我們校門口出發到哪裏也是1千米左右?(到上樓巖、到項嶴……)

師:現在你的腦子裏有1千米的長度了嗎?閉上眼睛,想象1千米的長度。

千米和米的單位換算

師:剛才我們已經知道“km”的意思就是“千米”,那麼這個“3km”就可以寫成(3千米)

板書:3千米

還可以怎麼寫?引出:3千米=3000米

你怎麼知道的?(指名説)

師:好,從校門口到飛揚特鋼是1千米,從山嶺到尚田是3千米,那麼請你算算:從校門口到尚田有多少千米呢?(先要估計從飛揚特鋼到山嶺還有多少路程)

生:4千米多。

師:多多少呢?

生:500米左右。

師:4千米多,多了500米,該怎麼寫呢?(引出:4千米500米)

板書:4千米500米

師:那麼它還有其他寫法嗎?引出板書:4千米500米=4500米

(指名説説思考過程、再同桌説説)

這樣也會寫了,那這幾題根本就難不住大家了,看誰在最短的時間內完成!

出示:練習紙第二題——9千米=( )米

6千米720米=( )米

2千米5米=( )米

4000米=( )千米

師:説説最後兩題的思考過程。

師:你的腦子可真靈活,還會反過來思考!老師這兒還有一道更難的,不知大家有沒有信心把它答完整!

出示:4350米=( )千米( )米

説説該怎樣想。

還想再試試嗎?

出示:練習紙第三題——6000米=( )千米

2400米=( )千米( )米

4005米=( )千米( )米

説説“4005米=( )千米( )米”的思考方法。

練習鞏固

現在我們有多了一個長度單位“千米”,你能正確運用這五個長度單位嗎?

請填上合適的長度單位

出示:練習紙第四題

鉛筆長16( ) 教室寬7( )

步行每小時可走5( ) 飛機每小時飛行2000( )

你能很快地比較出這些單位長度的大小嗎?在 裏填上>、<或=

3800米 4千米 6300米 6千米30米

80米 8千米 3千米12米 3012米

師:能幫老師解決一個問題嗎?

出示:學校操場跑道每圈長140米,跑了10圈共多少米?(合多少千米多少米)

全課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知道了什麼?

實踐活動:先估計再填表格,(實際路程可通過詢問父母、駕駛員等方法得知)

樓巖——奉化 奉化——寧波 寧波——杭州 樓巖——杭州的總路程

估 計

實際路程

評析:

1、緊密聯繫生活。讓數學源於生活,歸於生活。

新課程標準強調數學與現實生活的聯繫,要求數學教學必須從學生熟悉的生活情景和感興趣的事物出發,使他們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也感受到數學的趣味和作用,增強學生的數學應用意識。因此這一堂課着重體現新課程的這一理念:複習以前所學的長度單位,從學生的日常生活認識中導出千米這一長度單位的重要性,然後引導學生,並結合實際指出這些單位所表示的實際長度。在學習千米時,也是通過學校的運動場的周長等生活材料來建立千米的概念的。之後,讓學生估計一下,從你家到學校,大概有多少距離?説一説生活中其它大約相隔1000米的地方等。讓學生體會到數學就在身邊,感受到數學的趣味性和作用,體驗數學的魅力,更好地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在學生知道了1千米的實際長度後,讓學生了解千米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很廣泛。如課件屏幕顯示:汽車裏程表、公路邊的標誌牌,這樣讓學生再次感受數學與現實生活的密切聯繫,最後的綜合題則是引導學生把數學知識運用到生活實踐中去,解決實際生活問題,從而培養學生應用數學的意識。

2、深刻體驗生活。體現學生的主體性,讓每個學生都能主動參與學習。

學生是學習活動的主體。教學過程中,至始至終體現了讓學生主動參與學習的基本理念。課前讓學生走走,數數,感受1千米的長度。認識千米這一單位時,由學生從學校操場一圈的周長推導出1000米大概有多長。在提示進率時,由他們自己組成學習小組分析討論千米和米之間的進率,及相互之間如何轉化。綜合題練習時,更是把學生推到了前台,讓他們自己結合實際獨立運用。在體現學生的主體性的同時,也設計了學生的合作學習------小組討論。如在學完千米這一概念後,即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組織討論學習2千米50米=( )米,50000米=( )千米等。綜合題也是要求學生小組討論,互相交流的。這樣設計的目的旨在培養學生的羣體合作意識和探究學習意識。

3、快樂享受生活。着重體現學生主動建構知識意義的過程。

基於建構主義以學為中心的教學過程是完善學生認知結構的最有效途徑。教學過程中,着重體現學生在教師創設的高效、豐富的學習環境下通過主動探索、主動發現,在原有知識結構的基礎上,通過與新的所學知識同化後,即通過“自主學習”後完成對千米的概念、進率的認識。如學生從10米、100米和200米的實際長度推出1000米的具體長度,從1000米=1千米推出2000米=2千米甚至更多。為了達成學生順利建構其知識結構,教學中主要體現了這樣幾個環節,一是設計教學情境,激發學生學習興趣,如駕車旅遊中的數學問題。二是採用積極性評價肯定學生的學習狀態。三是充分發揮多媒體教學的作用,幫助學生建立千米概念的表象。四即小組協作學習。五是強化練習設計,即在每一個環節結束後,都及時安排進行必要的練習等。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四

設計理念

幫助學生建立相應的長度觀念是本單元的一個重要內容,也是解決生活中實際問題的基礎。千米的長度觀念比較難建立,除了選用教材中提供的資源,教師還應該自主開發一些學生身邊的素材幫助學生理解所學知識。對於千米的感受,應將實際感受與發揮學生的想象力結合起來。教學“千米”時,一定讓學生們實地走一走,知道從哪裏走到哪裏(或往返幾次)正好走了1千米,使他們初步形成千米的長度觀念。學生形成了較清晰的長度單位的觀念,對長度單位之間的進率就容易掌握。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 數學》三年級上冊第7—8頁例4、例5,相應的“做一做”和練習二中的第1—3題。

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逛超市、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教材通過情境圖,將學生引入熟悉的生活情境中,引出千米,圖中的道路指示牌,表明了主題。接着,展示學生比較熟悉的運動場400米跑道上運動的場景,目的是讓學生感受1千米,知道1千米=1000米。創設生活中的情境,目的在於喚起學生對所學內容的直接經驗,增強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點、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教學準備:要求學生到路邊觀察路標,教師製作一塊路標。

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1、教師提問:我們都學了哪些長度單位?

學生回答後,讓學生具體表示一下1毫米、1釐米、1分米及1米的長度。

2、教師説明: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比較大的是米。你們還見過或聽説過比米大的長度單位嗎?

學情預設:學生可能會提到“千米”。

二、探究新知

1、認識千米。

教師出示例3的情境圖。(有條件的學校也可以播放提前錄製好的視頻錄像,錄像中出現路牌標誌)

提出下面的問題:類似圖中的情境你見過嗎?從圖中你知道了什麼?

[學情預設:看到上面的情境圖,學生一下子會調出已有的知識經驗,他們會想到周圍的路標。]

學生根據自己的生活經驗解釋路標上的“21千米”和“23千米”是什麼意思。

教師指出:在計量比較長的路程的時候,通常用千米作單位,千米也叫做公里。千米是比米大的長度單位。

2、出示老師收集到的學校附近的路標,讓學生理解、體會從某路口到當地某個標誌性建築的路程是多少千米的含義。

3、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

(1)師:那麼1千米的路程有多遠呢?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長度單位“米”有什麼關係呢?

同學們都喜歡上體育課,(教師出示學校操場的圖片)學校操場的跑道一圈是400米(注:每個學校的跑道可能不相同,這裏僅以400米為例説明大體教學思路,實際教學時,儘可能用學生身邊的數據),算一算,跑幾圈就是1000米?

探究新知 篇五

1、初步建立“千米”的量感

(1)出示高速公路上的路程指示牌

從這些路牌中你能得到哪些信息? B A 化學工業區

用數射線表示:

(2)揭示千米與米之間的關係:(板書)1千米=1000米

【設計意圖:充分利用教材所提供的資源,通過觀察路牌標誌,感受數學與生活的聯繫。同時通過“數射線”以數形結合的方式揭示千米與米的進率關係。】

2、體驗1千米的長度

(1)算一算:①運動場的標準環形跑道,通常一圈是400m,1km是幾圈? ②普通國小的環形跑道一圈是多少米?跑1km要幾圈? ③從普小校門出去右轉一直到前方的車站,這一段距離大約是100米。 1千米有這樣的幾段?

(2)估一估: ①猜想:10個100米的長度。 ②驗證:播放視頻。 ③估測:從家出發後1千米的路程。

A、交流 B、認識步測、計時的方法 C、實踐驗證(見後面作業:課後小實踐)

(3)想一想: 縱向感知1千米的長度。

【設計意圖:結合學生的生活實際,以學生熟悉的校園、路段為例提供動態化的學習材料,通過多維度感知“1千米”的'長度。在猜想、估測、驗證中進一步體驗1千米的長度,從而比較清晰地建立1千米的量感。】

3、千米與米的換算

(1)交流讀法

(2)單位換算

【設計意圖:在讀法中感悟千米與米的進率;在換算中通過“千克與克”換算方法的遷移,體會換算方法多樣化的同時,進一步鞏固千米與米的互換。】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六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二,教學準備

教具學具:米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每小組一張,多媒體及課件一套。

課前活動:

先估一估100米的距離,再量一量,走一走100米的距離,看看需要走多少步 .

沿學校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要幾分鐘

步行的同學瞭解一下自己從家走到學校大約需要多少時間

三,教學目標與策略選擇

(一)教學目標

1,使學生認識千米(公里),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表象,並學會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2,利用遷移的規律,體驗探索千米的過程,使學生進一步學會估算和分析問題。

3,感受千米與實際生活的密切聯繫,體會"千米"在生活中的作用,增強學習數學的興趣和學好數學的信心。

(二)教學策略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因此,在設計本課的教學時,我從教材的設計意圖和學生的認知規律出發,改造和組織了教學過程。首先,通過課前,課中,課後三段教學的融合,讓學生在體驗中發現,在發現中建構,在建構中實踐,在實踐中內化和提升。其次,在採集教學素材時,緊緊抓住了學生的生活經驗和實踐感受,環繞着教學重點"千米的認識",組織學生積極主動的探索,研究和發現,讓學生在愉悦的情趣中感受"千米",建構"千米",應用"千米".

四,教學流程設計及意圖

教學流程

設計意圖

一,交流導入,引出千米

(一)交流信息

提問:課前老師帶你們去操場瞭解相關的信息,誰願意把你瞭解到的信息和大家一起分享

學生交流信息後教師板書:

1,走100米的路大約需要200步。

2,沿學校200米的操場走一圈大約需要3分鐘。

(二)揭示課題

師:剛才同學們彙報的時候用到了一個長度單位——米,如果我們想要測量温州到杭州的距離,該用什麼單位來計量呢 (引出千米)

師:今天我們就來認識長度單位家族裏的新朋友:千米(板書課題)

二,聯繫生活,建立表象

(一)初步建立1千米的觀念

1,引導:對於"千米"這位新朋友,你想知道些什麼 (千米有什麼用 1千米到底有多長 什麼地方用到千米 )

2,探索:今天我們就來了解有關千米的這些知識,同學們,在你的印象裏,你認為1千米有多長

學生回答後教師板書:1千米=1000米。

(二)進一步建立1千米的表象

聯繫實際:1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你能否具體説説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 可以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

引導學生根據生活實際進行分析,先自己獨立思考,再在小組內説一説。(學生能説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用米尺要量1000次。

方案二:走這樣100米的路,要走10次。

方案三:走100米的路大約200步,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2000步。

方案四:繞學校200米的操場要走五圈。

方案五:繞200米操場走一圈大約3分鐘,所以走1千米的路大約需要15分鐘。

……

(三)估計1千米的距離

1,初步估計: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學生估計,師生共同評價

2,引導(播放錄像):讓我們跟着攝像機的鏡頭從學校門口出發到街上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3,想象: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4,體會感受: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5,進一步估計:(出示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

師:老師還準備了一張學校周圍的交通圖,你們的桌上也有一張,請你畫一畫,從學校出發走1千米,還可以到哪些地方

學生獨立操作後交流彙報:(學生能彙報幾種就幾種)

方案一:從學校門口出發一直向西至蟠鳳路口。

方案二:從學校門口出發向西經一幼門口,再向北至經梧田高中。

方案三: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十字路口,再一直向南至温州中學門口。

……

三,瞭解用途,體會價值

(一)引導學生舉例

師:千米也稱公里,用字母km來表示。(板書:公里,km),它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用途。想想看,你在什麼地方見到過千米 (公路上,摩托車錶盤上等)

(二)欣賞生活中的"千米"

師:同學們真是生活中的細心人,老師也從生活中收集了一些"千米",我們一起來看一看:

1,(電腦出示指路標誌)甌海實驗國小距温州世紀廣場約7000米

師問:你看到了什麼 7000米等於多少千米呢 你是怎麼想的 (板書:7000米=7千米)

2,(電腦出示珠穆朗瑪峯山峯圖)珠穆朗瑪峯,高度約9千米,是世界上最高的山峯。

師問:你又看到了什麼 9千米是多少米啊 你能説説你思考的過程嗎 (板書:9千米=9000米)

3,(電腦出示《汽車速度表》)汽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80千米。

4,(電腦出示自行車行駛圖)自行車每小時行駛的路程大約是15千米。

5,(電腦出示温州至杭州高速圖)温州到杭州高速公路連線全長約410千米。

6,(電腦出示萬里長城圖)我國的萬里長城,是世界上最偉大的建築之一,大約長6700千米。

(三)小結:千米常用來計量比較長的路程,也可以表示交通工具每小時行駛的路程,還可以表示比較長的物體長度。

四,實際應用,鞏固新知

(一)應用練習

1,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 為什麼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2,媽媽帶小明坐長途汽車去看奶奶,途中要走308千米。他們早上8時出發,汽車平均每小時行80千米,中午12時能到達嗎

(二)課外拓展

1,汽車在高速公路上行駛每小時不能超過( )千米,磁懸浮列車每小時可行駛( )千米,地球繞太陽每秒運行( )千米。馬拉松長跑比賽全程大約( )千米。(課後可在父母的幫助下到圖書館或網上查找這些資料。)

2,寫一篇數學日記:《我心目中的千米》

通過課前活動,即為學生課中研究1000米,認識千米提供了想象,折算,感受和思維的現實背景基礎,又解決了因有限的課堂教學時間的制約而不便操作的實踐體悟問題,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

在"千米"概念的揭示及空間觀念的構建過程中,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瞭解到的信息進行聯繫,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

利用多媒體(播放錄像)喚起對行走本地區主要街道實踐活動的回憶,以情激情,既使學生感到身邊處處有數學,又助於抽象的"千米"形成正確的"表象",從而加深對"千米"的認識

交流活動不僅使學生獲取了有關千米的應用知識,拓展了數學知識視野,而且在實際中進行換算,豐富了學生對原本枯燥的概念"千米"的學習情感,使學生感受了"千米"的數學和生活價值。

課後延伸探索,拓展"千米"價值,教師在落實了教材所設定的教學目標後,課末佈置了學生課後實踐調查活動,把學生帶向了研究性學習的行為中,為學生自主學習創造了環境。

五,教學片段實錄

片段一:初步估計

師:看來我們班同學真不錯,想出那麼多好辦法來描述1千米的距離。現在請同學們估計一下,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呢

生1:從學校門口到美能達照相館那裏。

師:為什麼

生1:因為我家住在梧田街54號,我每天步行回家,不用10分鐘,所以我想1千米肯定比我家還要遠。

師:恩,你説的有道理,不過從學校門口經梧田街再直到美能達照相館那裏還不到1000米,大約800米左右。

生2:我家住在老殿後,我每天回家大約15分鐘,所以從學校到我家大約1千米。

師:同學去過他家嗎 (舉手不到一半)他的回答也有道理,不過很多同學沒去過他家。現在就請同學們跟着攝像機的鏡頭,走一走,看看1千米究竟有多長 (播放錄像)

教師引導:請大家閉上眼睛,跟着老師在腦海裏把這熟悉的段路再走一遍。我們從學校門口出發向東經過十字路口,再向北經過建設銀行,又經過鎮政府門口,一直向北就來到了甌海第三人民醫院門口。這段路程大約是1千米。

……

師:我們已經知道1千米的大約路程,如果讓我們步行1千米的路,你會有什麼感覺

生1:挺累的。

生2:腳也會有點酸。

……

片段二:應用練習

電腦出示:孫老師家離學校大約有4千米的路程,如果讓你選擇,你會選擇什麼交通工具來學校 為什麼 大概需要多少時間

生1:我準備步行,可以鍛鍊身體。

師:步行需要多少時間呢

生2:1千米15分鐘,4千米有4個15分鐘要60分鐘。

師:你算的真快。同學們你們同意他的選擇嗎

生3:步行太費時間了,我選擇自己開車到學校,這樣又快又省力。

師:你知道自己開車需要幾分鐘嗎 (全班沉默)

師引導:剛才我們已經知道,汽車每小時大約行駛80千米,估計一下1分鐘大約行駛多少千米

生4:1千米多一點。

師:是啊,那開車4千米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生5:開車大約需要4分鐘。

師:是啊,你覺得開車怎樣

生5:很方便。

生6:我覺得騎自行車也可以,也很方便,還可以鍛鍊身體。

師:騎自行車大約需要幾分鐘呢 請同學們估算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得出:騎自行車大約需要15分鐘。

師:剛才同學們的建議都很有道理,還幫孫老師算出了花費的時間,這樣孫老師上班就不會遲到了。

……

六,教學反思

(一)注重生活經驗

"千米"是一個比較抽象的概念,對於學生來説,建立1千米的表象難度很大。所以,在教學時,我力求從學生已有的生活經驗出發,從新舊知識的引申,發展處,促成新舊知識的轉化。在課前,我親自帶領學生估一估,走一走100米的路程,並量出繞操場200米走一圈的時間,通過這些實踐性的課前活動,為千米的教學提供了有利的認知階梯。在課中,我又引導學生把1千米與課前瞭解到的信息進行聯繫,給學生提供一個具體的參照物,增強了學生對1千米距離的感性認識。我還選擇學生比較熟悉的地方讓學生估計1千米的路程,使學生對1千米形成一個鮮明的表象,為學生學習"千米"提供了理性思考的依據。

(二)重視估算

估算在日常生活與數學學習中有着十分廣泛的應用,培養學生的估算意識,發展學生的估算能力,讓學生擁有良好的數感,具有重要的價值。本節課中,在建立1千米的表象後,我先讓學生初步估計1千米的路程,再播放錄像,跟着錄像走一走1千米的路段,這樣,學生想象中的1千米和實際的1千米形成了一定的對比,學生對1千米的感知加深了,也初步建立了1千米的觀念。然後我又出示了一張學校周圍交通圖,讓學生進一步估計,學生有了初步的觀念後,在進一步估計中對1千米就有了比較準確的認識。在練習中選擇交通工具時,我又安排了估算時間的環節,鼓勵學生解決問題策略多樣化,同時還在不知不覺中獲得數感的培養。

(三)問題與思考

我們常常有這樣的體會:放得很開,收得匆匆;看似熱鬧,效果平平。這節課我讓學生"具體説説你心目中1千米的長度",這個環節應該是放得很開的,其主要目的是讓學生充分領會,認識1千米究竟有多長,教師應該在這裏着力引導學生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如:學校操場的跑道長200米,1千米是在跑道上跑5圈的長度等。所以我在這裏讓學生結合課前瞭解到的信息來描述它們與1千米之間的關係。但是雖然我這樣説了,三年級的學生還是不能馬上從"亂猜"過渡到"有具體的可比事物"上來,以至於浪費了一些時間,我想在我以後的教學中這個問題有待於進一步改進和思考。

執教: 孫丹

設計: 孫丹 指導: 黃德傑

孫丹:温州市甌海區實驗國小 郵編:325014 電話:357

黃德傑:温州市甌海區教師教育與科研中心 郵編:325005 電話:599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第73、74頁“千米的認識”,例1、例2和“練一練”,練習十六第1-4題。

教學目標:

1、認識長度單位千米(公里),建立千米長度的概念,知道1千米=1000米

2、學會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進一步培養學生簡單的推理能力。

教學重、難點:千米與米之間的簡單換算。

教學具準備:一根米尺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

1、複習前面學過的長度單位

2、出示米尺,你能比劃出1米有多長嗎?

3、你能猜一猜教室的長是多少米嗎?

二、教學新課

1、引入“千米”

測量教室的長可以用米做單位。但是如果我們用它來量比較長的距離,比如量兩個城市之間的距離是多少?你覺得用米這個長度單位來量怎麼樣?

既然“米”小了就必須要用一個新的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來量,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一個比米要大的長度單位“千米”。(板書:千米的認識)

2、認識千米

(1)平時我們也把千米説成公里。大家打開書,看第一幅圖,圖上的“公里”就是千米。

提問:那麼一千米到底有多長呢?

首先我們來想一想100米有多長,學校跑道一圈大約是200米!100米也就是它的一半,你能想象出它的長度嗎?

幾個100合起來是1000呢?

那麼1000米就等於把()(板書:1000米)

1000米用千米做單位就是()(板書:=1千米)

(2)感知1千米路程

剛才我們瞭解了1千米到底有多長,那麼你能説出從學校門口到什麼地方的路程大約是1千米嗎?

我們同學1分鐘大約可以走100米,你們想一想如果要你走1000米要用幾分鐘呢?

3、千米與米的簡單換算

(1)教學例1

下面我們來看這樣一道題,

出示:4千米=()米

讓學生看一看,千米和米哪個大,就是由大的換成小的。想一想昨天我們學習的思考方法,這道題我們要怎樣思考呢?

教師指導學生想思考過程

提問:1千米=()米,4千米就是()個1000米,也就是()米

(2)教學例2

出示:6000米=()千米

這道題是把小的長度單位變成大的,又因該怎樣想呢?

根據書上的提示2人小組討論,把討論結果填在書上。(指名回答)

三、鞏固練習

1、完成“練一練”第2題

學生先填在書上,指名回答,並説出思考過程。

2、完成“練一練”第3題

引導學生理清題意。

提示:“1千米是多少米?”

“這條路要劃分成多少段?”就是要求什麼?

把這道題目做在練習本上。

(指名學生回答)

3、做練習十六第1題

學生先做在練習本上,指名回答。(集體評講)

四、課堂小結

這節課,我們認識了長度單位千米。知道了千米要比米(),1千米=()米。同時還學會了千米和米的簡單換算。

五、作業佈置

課作:

練習十六第3.4題

家作:

1、練一練第1題

2、練習十六第2題教案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八

一、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三年級上冊P7—8千米的認識 。

二、學情與教材分析

“千米”是一個常用的長度計量單位,在學生的生活中經常會聽到、看到有關千米的使用信息,建構效果的好與壞,將直接影響到學生空間觀念的形成。由於“千米”是一個較大的長度單位,離學生“可視性”的體悟和感受經驗比較遠,對學生來説比較抽象,學習過程中千米概念的建立比較困難,是學習的難點。

在此之前,學生已經認識了長度單位米、分米、釐米、毫米,日常生活中也有走路上學、乘車旅遊、參加運動會等生活經驗,這就使得本節課很容易和學生的生活經驗結合起來。考慮到錦江國小校園及學生的特殊情況,在幫助學生建立1千米實際長度概念時選用學生熟悉的學校周圍的一些環境,這樣既能有效化解難點,又能讓學生體會到生活中處處有數學。

三、教學目標

1、認識千米,初步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知道1千米等於1000米。

2、會進行長度單位間的換算及簡單的計算。

3、進一步培養學生的估測意識和實踐能力。

教學重、難點:建立1千米的長度概念,會用千米表示實際長度

四、教學過程:

(一)複習導入

師:到目前為止,你知道的長度單位有哪些?(毫米、釐米、分米、米)

(二)學習新知

1、認識1千米。

師:如果我們要量從大慶到哈爾濱的距離,用毫米、釐米、分米、米這4個長度單位合不合適?

師:你感覺1千米應該有多長?

2、感受1千米。

師:1000個1米有多長?你來猜測一下。(400米一圈的操場,走兩圈半就是1千米)

師:請每個人都在心裏默默地想象一下1千米有多長,説給你小組的同學聽一聽。

師:1千米究竟是不是你想象的那麼長,你想不想親自到室外去驗證一下?我們一會兒到外面去驗證一下1千米是不是你想象的那樣長。

去室外體驗需要注意哪些問題:

(1)步要勻,路線要直。

(2)數步數時可以用手指幫助計數。

(3)靠路邊行走,注意安全。

(4)完成學習彙報單

你們走了多少步?你們感覺走的累不累呀?用多長時間呢?你覺得1千米怎麼樣?今後,我們就可以用這種方法來估測一下,從一點到另一點你走的路大約有多長

回到教室裏,説一説走完1千米的感受。

3、估算1千米。

從我們學校門口出發到哪裏大約是1千米。

4、單位間的換算

(三)鞏固練習

(四)總結階段

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寫一篇數學日記———《感受1千米》。

可以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

1、你眼中的1千米有多長。

2、走完1千米的路你有何感受。

3、你所熟悉的哪段路的長度大約是1千米。

《千米的認識》教案 篇九

教學目標:

1、通過動手實踐,使學生意識到量比較長的物體的的長度可以用分米作單位。

2、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3、培養學生估測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分米,建立1分米的長度概念

教學難點

選用合適的單位測量物體的長度

教學過程:

一、學生動手測量課桌的桌面的長、寬。

師:昨天同學和聰聰已經量出了這本數學書的長、寬、厚,你們還想知道哪些物體的長度?

生:……

1、兩人為一組測量桌面的長、寬。

2、全班交流。

3、發現問題,提出問題。(引導學生髮現量比較長的物體的長度用釐米、毫米作單位來測量不方便)

二、建立1分米的空間觀念

1、讓學生觀察尺子,尺子上0刻度到刻度10之間的長度就是1分米,請學生數一數幾釐米是1分米。

板出:1分米=10釐米

2、讓學生找一找、比一比在我們身邊,或在我們身上哪些物體的長度約是1分米。

4、用手比劃1分米有多長。

5、閉上眼睛想一想1分米有多長。

三、認識幾分米

1、在尺子上認識幾分米。

2、出示課件讓學生認識幾分米

四、用分米量

1、量繩子的長度(讓學生先估測,然後再測量)

五、鞏固發展

1、練習一的第三題

2、判斷下列的説法是否正確,正確的打“”,錯誤的打“”

(1)一條褲子長9分米()

(2)一張牀長5分米()

(3)小明高14分米()

(4)一支毛筆長2分米也就是20釐米()

3、填空:

5分米=()釐米=()毫米

30毫米=()分米

40毫米=()釐米=()分米

2米=()釐米

4、學生獨立完成練習三第4題教和第五題。

5、指導學生完成練習三第六題和第七題。

六、全課:

説説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pml5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