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掌聲》教案及教學反思多篇

《掌聲》教案及教學反思多篇

《掌聲》教案及教學反思多篇

掌聲教學反思 篇一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個偶然的機會讓她不得不面對全班同學的目光。想不到的是,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從此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英子的變化表現了同學之間的鼓勵和關愛。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我採用的是“讀悟式”語文課堂教學模式,就是以學生為主體,教師為主導,以“讀”為主線,讓學生在讀中悟,悟中讀,從而提高讀書的能力。本節課通過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多次讀書,讓學生感受英子不同的內心世界。如:指導學生邊讀邊畫出描寫英子神態、動作的句子,交流感悟後,再指導學生帶着自己的感受去讀,讀出英子以前的自卑和現在的開朗,讀出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這樣反覆品讀,培養了學生的閲讀能力,引導學生懂得文中詞句的意思,並通過對重點語句的理解體會人物內心世界,從而生成個性化的理解。引導學生在品讀中積累,在品讀中感悟,豐富昇華學生的情感體驗,提升學生的認識水平。真正做到以讀促思,以讀悟情。

二、成功之處:

語文最終的意義是對學生心靈的滋潤、靈魂的塑造和精神的引領。因此,在課堂教學中我們就要引領學生走進文本的最深處,讓他們自由自在地、盡顯個性地在文本里綻放智慧的花朵。在本節課的教學中,我抓住英子的感情變化為主線索,讓學生找出描寫英子的神態、動作的句子來品讀。品讀中,我不斷地創設情境,引導學生與文本對話,如:在理解兩次掌聲的含義時,我問學生:“如果你是英子的同學,你想通過掌聲告訴她什麼呢?”讓學生走入文本,體會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和關愛,感悟兩次掌聲的內涵。再如,體會英子被同學們的掌聲感動時,我又創設情境:“無數話語在心頭湧動,此時的英子想説什麼?”引導學生設身處地地想,身臨其境地説,體會英子的感激之情。就這樣,學生在與文本的對話中感受到英子從憂鬱到開朗的變化過程,從而體會到大家的愛。我努力讓學生在這次互動的愛的學習活動中去理解課文內容。

三、不足之處

上完這節課,反思課堂,也有很多不足之處。原意是為了突出讀書,卻還是沒有做到讀悟。改進措施:教師必須注重引導學生通過朗讀來感知課文內容,感悟人物精神。整堂課,我以讀為本,充分尊重學生個體內心的獨特感受,使學生在讀中思考、讀中感悟。

《掌聲》教學反思 篇二

我執教了課文《掌聲》這節課成功的地方,就是從“深情引讀”開始,後面的環節很順暢;從“學生採訪英子”到最後形成了課堂的高潮,學生回答也很精彩。我帶頭鼓掌,讓學生在掌聲中成長。從而,我覺得教師要很好地運用學生的掌聲,讓學生在行動中體會掌聲的內涵,也讓課堂充滿生命的活力。

當我問到學生:“小英儘管緊張,儘管自卑,儘管難受,但還是在同學們的注視下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假如你就是其中的一員,你向小英投去怎樣的目光?”“我向她投去可憐的目光。”一名學生大聲説道。“我的目光是靜靜地等她講故事。”又一個學生洪亮地説道。聽了這兩名學生的發言,我一時楞住了,哦,這和我預設的答案相差甚遠,我原以為學生會這樣回答,“我的目光充滿鼓勵,我用目光告訴小英,你是勇敢的孩子,我為你加油!相信你一定會講得成功!”

這時,學生們見我臉上的笑容消失了,都不舉手了。“這是學生真實的想法,有何不對?”我暗想。於是,我又笑着問學生,“還有誰有不同的目光?”靜默片刻,我終於聽到了一個清亮的童音:“我用目光告訴小英,別害怕,我們不會嘲笑你的,勇敢地講吧!”不知為何,我突然被感動了,我覺得這個孩子真善良,這是她內心真實的心聲,她的目光不是可憐,不是同情,更不是無情,這是一種可貴的人性美,當別人身處困境的時候懂得給別人送去安慰和鼓勵,多麼得難能可貴啊。在她的引導下,一隻只小手高高舉起了,孩子們心底的純真善良被激發了,我感到欣慰。接下來的講課,我充滿激情,因為我心裏有了那份感動和激動!

由此,我感到,要讓學生沉浸課文中,教師首先要沉浸其間,要自己的情感去感染學生,去撥動學生心中的情感的琴絃。教師要用智慧去引領智慧,用人生去感召人生,用真理去啟迪矇昧,這樣才使學生的認識得以昇華,才能促進學生的發展。

這節課,也有不足的地方,使我讓我深切地感受到:老師提問的語言非常重要。如果教師的提問語言不夠明確,就會指向不明,導致學生回答錯誤。我想問學生:英子在掌聲前給同學們留下怎樣的印象?而我卻提問:讀文後,一開始英子給你留下了怎樣的印象?找出有關的句子説説感受。結果學生並未領會“一開始”這個詞,就有同學説,“

從那以後,英子就像變了一個人似,不再像以前那麼憂鬱。”即使老師再説明是“掌聲前”的印象的句子,還是有好幾個學生談了英子的變化的句子。這樣就使得這個品讀重點句的環節顯得凌亂,而且浪費時間。我原以為“一開始”這個詞會讓學生説“掌聲前”的句子,可是,不如直接説“掌聲前”,讓學生明白老師的問題範圍。真是“差之毫釐,失之千里”。

可後,我想其實還有補救的辦法:我再次補充提問的時候,應該果斷地提醒學生注意傾聽老師的提問,讓學生的再次關注教師強調的問題。或者,一個學生弄錯的時候,教師出示最簡單的一句(句子三)教會學生是找的掌聲前的句子,而且教師抓住“低下”這個動作詞,引導學生從動作詞來體會句子內容。

《掌聲》教學反思通用15 篇三

《掌聲》是一篇精讀課文。課文寫了作者回憶了國小時,一個殘疾女孩英子內心很自卑,一次老師讓她上台講故事,在同學們掌聲的鼓勵下,她只好上台,講完了後,同學們給了她鼓勵的掌聲。掌聲改變了英子的生活態度,她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從此她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文章情感充沛,語句優美,使學生受到深刻的情感教育,又是進行閲讀訓練的好材料。

一、教學效果

本節課圍繞着教學目標,我取得了一些效果:

1、結合具體語境,理解詞意。

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是課堂教學中的方法之一。本課教學中,我結合三年級學生詞語積累不多的特點,利用上下文理解詞語。課文第三自然段中“猶豫”一詞,結合句子後面小英的動作“慢吞吞”來理解,説明英子不願意走上講台,但是老師的要求又不能不做,因此拿不定主意。英子的矛盾心情由此可見。

課文第四、五自然段中“憂鬱”和“歧視”的意思,我把這兩個詞放在一起來指導,與課文第一自然段結合起來理解:“她很文靜,總是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英子的神態“文靜、默默”就是憂鬱的表現。而為什麼英子會這麼憂鬱、走上講台時又那麼猶豫呢?就是因為英子殘疾,很自卑,害怕同學們歧視她。因此“歧視”的意思是“看不起她”“不把她當正常的同學看待”。因此,聯繫上下文理解詞語,要引導學生讀懂前後句子,挖掘語句間的關係,從而理解詞語。

2、補白人物對話,感悟心理。

課文英子前後變化很大,由“憂鬱文靜”變成“活潑勇敢”,在教學時,根據英子的感情變化,我讓學生先找到描寫英子的神態、動作的句子。學生在第二自然段找到“全班同學的目光一齊投向了那個角落,英子立刻把頭低了下去”,我及時設計對話情境:“英子,你為什麼低頭呀?你能説説你的心裏話嗎?”學生這時走入文本,猜想英子是怎樣想的:“我害怕,別人會歧視我。”“我到底上去,還是不上去?”“不上去,才來的新老師要批評;上去,大家一定要笑我。怎麼辦?”此時學生通過與文本的對話感受到英子害怕、猶豫的憂鬱的心理。當學生讀到“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這個句子時,我鼓勵學生説:“難道我們不該為英子這樣的勇敢鼓掌嗎?”頓時教室裏響起了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二、成功之處

這次教學比較成功之處是備課落到實處,化大為小。

本課備課時,我和以前一樣,制定了“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達情意方面的作用”的教學目標,正巧在集體備課時,其他教師指出了其中教學目標過大,要求學習目標要小而實,具有可操作性。經過再次備課,我把本節課的教學目標定為:找出描寫兩次掌聲的句子,聯繫上下文,理解“熱烈、持久”、“經久不息”等關鍵詞語的意思,感悟兩次掌聲的含義。後來在教學中,效果果然不錯。

三、不足之處

雖然課前進行了充分的準備,但在課堂實施過程中,還存在着一些不足:

人物心理活動體會不到位。本課英子心裏活動的句子,雖然找出來了,但是我沒有即時好好地讓學生通過朗讀、表演等方法去品味。特別是“低下頭”“猶豫”“慢吞吞地站起來”“眼圈紅紅的”這些關鍵詞語,沒有好好突出,沒能深刻體會英子此時的心態在慢慢發生變化。這一部分處理太匆忙了,還需多指導學生朗讀,為下面學生為何自發地送給英子的掌聲作好鋪墊。

四、改進措施

回顧本課教學,需要進行一些改進。

課文第三自然段通過描寫英子的神態、動作,寫出了英子的變化過程,在以後教學中,應該讓學生通過朗讀、小組合作表演的方式,體會人物的內心情感。在朗讀時,可以加入情感的句子,讓學生更明顯體會。如:“英子猶豫了一會兒,慢吞吞地站了起來,眼圈紅紅的。”(她是多麼糾結啊!)“在全班同學的注視下,她終於一搖一晃地走上了講台。”(她多麼勇敢啊!)這樣一加,學生就清楚了。教學效果肯定不會錯。

《掌聲》教學反思 篇四

優美的作品是作者真摯情感的外化;“感人心者,莫先乎情”,只有真情最容易打動學生的心靈,在與文本對話的過程中,最能使其與作者產生共鳴的東西便是真摯的情感。

課堂上,我由始至終都在努力營造一種師生與作者及文本的“共情”氛圍。切實喚醒學生的心靈感悟,有效調動學生宣泄情感的慾望。只有學生處於一種積極的情緒狀態之中,他們才會積極地細品語言、體驗情感、交流感悟、朗讀傳情。只有師生共同攜手在文本之中走個來回,才能達到情智交融。

(一)抓先後對比,注重品味詞句的表達效果,突出教學重難點

教學中圍繞“掌聲”這一主題,抓住整體——局部——整體的關係,透過掌聲前後英子的巨大變化質疑掌聲,精讀精練理解掌聲,最後昇華掌聲含義,做到循序漸進。教學中,我始終謹記面對文本,要有語文意識。要透過語言的形式把握語言的內容,再在理解內容的基礎上,了悟語言運用之妙,最終遷移內化於學生的語言活動之中。

打開一篇篇課文,我們所見的從表面看來,僅僅是一個個字和一個個標點組成的一句句話,一段段話。除了這些字、句、標點以外,似乎一無所有。只有當讀者慢慢品味,字字斟酌時,方才發現那字裏行間的生命躍動之感。

《新課標》中,明確指出:“三、四年級學生在閲讀中能聯繫上下文,理解詞句的意思,體會課文中關鍵詞句在表情達意方面的作用。”所以,我們的語文課就是要引導學生接觸、咀嚼、揣摩感悟這些語言。例如,教學中抓住“猶豫一詞,讓學生體會英子矛盾的內心衝突,感悟當時她的痛苦。這是理解英子之所以被掌聲感動的基礎。英子越是猶豫説明她越是需要他人的幫助與鼓勵。

在教學中,我注重了抓住描寫人物神情、動作、語言等的詞語來體會課文用詞的精準,語言的美,感悟文本所傳達的情感,以便走進人物的內心。同時,教學中較注重對學生進行語言的訓練,朗讀方法的指導,以及指導學生如何“由表及裏”的感悟人物情感。

(二)語言渲染再現情境,喚起情感體驗,提升朗讀水平

每一個漢字都有它的獨特生命,任何一篇文學作品都是作者以優美的文字表達強烈感情的產物。閲讀教學中,教師應把握課文的感情基調,以富有感召力的語言,去撩撥學生情感之弦,切實喚起他們情感體驗的衝動。在《掌聲》這篇課文的教學中,隨着教學內容和教學實際的需要,或繪聲繪色地描摹場景,或生動傳神地再現情境,或情真意切地傳遞情思,或聲情並茂地渲染氣氛,又適時配以音樂渲染,令學生如臨其境,完全沉浸在那感人的故事情節之中。這樣,既豐富了學生的想象,發展了學生的語言,又使其心靈產生感應,加深了對文本主旨的理解。

我覺得喚醒學生的情感體驗的關鍵是語言要飽含情感。這就要求教師必須先感動在先。才能從心靈深處迸發出情真意切的語言感染學生,帶動他們進入到相應的情境中去。引導學生在情境中學會領悟、體驗情感,與作者產生共情。

教學中,在感受掌聲之前的英子痛苦自卑的內心感受時,我抓住英子孤僻的外在表現,體會她不願意讓別人看見她走路的姿勢的心理根源。再通過創設情境引導學生感受英子在平日生活中的逃避——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走路的姿勢。所以下課時,大家到操場跳皮筋。情願(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本來想去水房打水喝,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走路的姿勢,情願(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甚至是要去洗手間,因為不願意讓別人看見自己走路的姿勢,情願(默默地坐在教室的一角)之後引導學生理解她的自卑心理如水到渠成。

教學中,我以“兩次掌聲像在對英子説什麼”、“如果你是英子,若干年後的今天,幫助過你的同學就站在你面前,你會向同學説什麼?”等問題引導學生進入角色,使教材描寫的客觀世界成為學生自己的主觀感受,把教材中的“此情此景”變成了學生的“我情我景”。這樣一來,學生就融“我”入境,於“身臨其境”之中進行推測、想象,探索文中人物情感變化的軌跡,既加深了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又增進了情感體驗,更便於學生敞開心扉,通過朗讀宣泄情感。

感情朗讀是進行情感體驗的重要途徑,體驗得到底有多深,需要通過朗讀來檢驗。教學時,要引導學生在深入體會作者所表達的情感基礎之上,融會自己的情感。或抑揚頓挫地表情朗讀,或思情並茂地朗朗誦讀,寓情於聲,以聲傳情。該悲涼處給它個悲涼,該歡快處還它個歡快。

本節課,通過我的語言渲染加上引導、示範等環節,學生朗讀水平提高了一個新台階。學生讀得懂老師每一個手勢,每一個眼神。今後我應該在加強學生個性朗讀上,多下一些功夫。雖然課堂上仍會有稚拙的痕跡,比如教師語言還需提煉、精簡;教學水平還有待繼續提升。但是我會不屑追求激情洋溢,充滿生命氣息的語文課堂。我希望我的語文課堂上處處散發着語文的味道。更希望我能成為今天超越昨天,明天將繼續超越今天的我。

《掌聲》教案及教學反思 篇五

1.教學目標:

(1)能獨立認讀本課10個生字,理解詞語“猶豫、寂寞、驟然間、經久不息”的意思。

(2)有感情地朗讀課文,體會殘疾學生範小君的堅強勇敢。能邊讀邊思,大膽提問。

(3)感受“掌聲”的魅力,感受同學間純真的友情。

2.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詞義,體會殘疾學生範小君的堅強勇敢,感受“掌聲”的魅力。

3.教學過程:

一、出示課題,質疑激趣:

1.出示課題,齊讀

2.讀課文時,你最想知道什麼?(自由提問)

説明:

激發學生讀書的興趣,幫助學生養成邊讀邊思的良好學習習慣。

二、初讀課文,整體感知:

1.自由輕聲讀課文,把課文讀正確,讀通順並自學生字詞

2.學習生字詞

3.指名分節讀,要求:讀正確

4.讀了課文後你知道,是誰為誰而鼓掌?掌聲一共響起幾次?

説明:

二年級學生已經有了一定的學習生字詞的能力,因此,教師可以大膽放手讓學生選擇自己喜歡的方式自學生字,並在此基礎上進行互相交流。

藉助拼音朗讀課文對二年級的學生來説並不十分困難,而要“讀正確、讀通順”並不十分容易,要求學生在朗讀時能夠養成認真、仔細的好習慣,不加字,不漏字,注意標點的停頓。同時,在讀課文時,應該養成邊讀邊思考的習慣。

三、精讀課文,理解感悟:

1、自由輕讀課文,思考:那兩次掌聲分別是在什麼情況下響起的?是怎樣的掌聲?劃出有關語句

2、抓住關鍵詞,討論交流

(1)理解詞語:驟然間猶豫

(2)為什麼驟然間會響起熱烈而持久的掌聲?

(3)指導朗讀第三節1、2、3句。

(4)小君演講結束後又響起了經久不息的掌聲,表達了大家怎樣的情意?

(5)在同學們熱烈的掌聲中,小君又是怎樣的呢?

(6)感情朗讀第三節

3、那次演講之後,小君有什麼變化?齊讀末節

4、“寂寞”什麼意思?原來的小君有多寂寞?為什麼會有這麼大的變化呢?指名朗讀一、二節

5、齊讀全文

説明:

抓住關鍵詞語,説説、想想、讀讀、議議,幫助學生體會小君的勇敢,感受同學間真誠的友情。同時教給學生一種學習的方法。

四、複習鞏固,練習説話:

1、抽讀生字詞

2、説話練習:當同學遇到困難時,你會怎麼鼓勵幫助她?

説明:

在學習課文,為故事中的人物感動的同時,引導學生在平時的生活中學會關心、幫助周圍的人,進一步昇華思想。

二、説課要點:

1、説教材

《掌聲》這篇課文寫了一個身有殘疾的小朋友,在全班同學的掌聲鼓勵之下終於鼓起勇氣,走上講台有聲有色地進行演講的動人情景。課文的故事內容粗粗看來並不難理解,但是從故事背後所表達出來的,對殘疾少年面對生活堅強勇敢的精神的讚美,以及同學間純真的友情的描繪,並不是學生一讀就能夠體會到的。

2、説學情

現在的學生大多都是獨生子女,生活優越。對於身患殘疾的小朋友在生活與學習中會有多大的困難,需要用多大的努力去克服,他們是很難,甚至根本無法體會到的。

再者,由於獨生子女的普遍現象,造成學生以自我為中心,很少會去主動關心周圍的人或事,特別是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要能夠體會課文中所表達出來的這樣一種同學間的互相支持與鼓勵並不是一件容易的事兒。

3、説教學目標

根據教學階段目標的要求,依據學生學習實際情況,我制定了四個教學目標(具體見教學設計1)。對於二年級的學生來説,識字教學仍然是教學之首,然而與前不同的是,在識字的教學中更注重學生的自主性,在不斷鞏固學生掌握生字音與形的獨立學習能力的基礎上,引導學生在語言環境中理解字詞的意思。

培養學生邊讀邊思,大膽質疑的閲讀習慣,應該貫穿於學生語文學習的每一個教學階段。但是根據學生的年齡特點,閲讀思考能力的不同,教師應對不同年齡段的學生質疑的能力有所瞭解,並作出相應的幫助和引導。

4.説教法

識字教學中,根據二年級學生的實際情況,大膽放手,讓識字能力強的學生領讀、示範,教師適時點撥,結合課文的語言環境幫助學生理解字詞的意思。例如,對於“寂寞”這個詞的理解,教師就結合課文,引導學生通過朗讀課文,尋找課文中具體的語言來使學生明白詞義。

抓住關鍵詞語,以讀為本,在讀中感悟,在朗讀中體會文本所要表達的主旨。這就是在本課的教學中最重要的教學方法。

5、説學法

“教是為了不教。”這句話意在告訴我們每一位教師,要懂得培養學生自主學習的能力,獨立思考的習慣。對於二年級學生來説,繼續培養良好的讀書、學習的習慣,更是至關重要。例如,在幫助學生理解體會範小君同學勇敢堅強地面對生活的時候,教師便引導學生朗讀課文第一、二節,在瞭解範小君身患殘疾的情況的同時,啟發學生結合生活實際想一想,她在生活中會遇到哪些困難。就是這樣,在讀的基礎上加強理解,在理解之後加深感悟,才能真正地讀懂文本,體會文本的主旨。

6、説實施

整堂課的教學分為四大板塊。由學生實際生活引出課題,激發學生學習的興趣。在學生對課文內容有了初步的瞭解之後,引導學生抓住重點段落,關鍵詞語,在反覆朗讀的基礎上理解,感悟。

三、教學反思:

這是一篇感情真摯的課文。兒童的情感容易激發,也容易變化,因此,在生情的基礎上,必須引導他們把情感的體驗上升為理性認識。從情到理是認識上的昇華,而要“悟理”則必須先“析情”。語文的教學並不僅僅是一種純知識性的教學活動,它還具有很強的人文性。它是傳播與弘揚一個民族文化的最有力的工具與手段。它滲透着中華民族歷來的道德觀念、價值取向、情感準則┄┄所以,教學語文應“知”、“情”有機結合,這樣才能使民族文化深入人心,真正達到學以致用的目的,

內容概括:這篇介紹了關於《掌聲》教學設計十二附説課及反思,掌聲,希望對你有幫助!

《掌聲》教學反思通用15 篇六

當我選擇了《掌聲》這樣的文本,我一直在想:一羣正常的孩子,怎樣去了解一個殘疾女孩的內心世界?一羣活潑、開朗的孩子,怎樣去體驗一個殘疾女孩的憂鬱與自卑?對一個殘疾女孩怎樣表達自己對她的善意,而又不讓她感到羞辱?思索再三,我決定教學時,緊緊抓住一個“情”字,以“英子自卑---自信,憂鬱---快樂”為主線,藉助兩次掌聲,引領孩子透過樸實的話語,走進課文,去體會英子情感的變化,去感受掌聲在英子的一生中所起的作用,去領悟掌聲對於一些正遭遇困境的人所具有的神奇力量,從而使學生受到情感薰陶,獲得思想啟迪。

一、突出主題,感受愛意。

本組單元的主題是“愛的奉獻”。《掌聲》一課中,“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同樣代表着“愛”。為讓學生潛移默化地受到情感薰陶,在課前交流中,我以真心感受着孩子的真情,以激情的語言詮釋着孩子愛的表現。課堂上充滿愛意的語言,使本單元的情感主題如涓涓細流,融入孩子幼小的心中。

二、緊扣文本,訓練朗讀。

“讀”是國小語文教學的核心和靈魂,根據教學目標的需要,我靈活地採用了多種閲讀方法:有教師示範讀,也有學生展示讀,有整體閲讀,也有部分閲讀,有默讀,也有師生合作讀,還有重點詞句的反覆閲讀。其中重點指導描寫英子動作、神態的部分,抓住“立刻把頭低下”“猶豫”“慢吞吞”“眼圈紅紅的”等一些關鍵詞語,走入人物內心,給學生強烈的心靈震撼。學生經過多次讀文本,有體會,有感悟,有理解;在讀中增長知識,在讀中提高了能力,在讀中發展了思維,在讀中陶冶了情操。

三、以讀代講,感悟體驗。

作為教師要引導學生深入鑽研文本,堅持和文本對話,善於從文本中詞與詞、句與句、段與段之間的關係和聯繫中去發現文本中的空白,從文本的字裏行間去揣摩作者的未盡之言、未了之情,從作者寫出來的文字中去發掘未寫出來的文外之意、弦外之音。為此,教學本課時,我注重了對教材空白點的挖掘,引導學生入情入境地讀書,讓學生悄然走進文本,讓孩子真正走入人物的內心世界,與之產生強烈的情感共鳴,適時提出問題:“假如英子就坐在你身旁,你想對她説點什麼?”“你用熱烈而持久的掌聲告訴英子什麼?”“你再次用掌聲告訴英子什麼?”學生在老師的啟發下,很快打開思維能力的閘門:“我想對她説,英子加油!”“我想對她説,英子,你一定行,我們支持你。”“英子,你的故事講的真棒。”“英子,你要微笑着面對生活。”……角色決定人的思維、情感和語言,學生以主人公的身份去觸摸課文精彩的內藴,情不自禁地去感受,去體驗,去表白。他們以自己獨特的感情和經驗模式介入和參與到對文本的解讀中去,學會了通過人物的外在表現揣摩人物心理,激發了思維,學會了閲讀,提高了語文能力。

《掌聲》教學反思 篇七

《掌聲》這篇課文寫的是一位原本內心自卑的殘疾女孩英子在同學們鼓勵與關愛的掌聲中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孩子。整篇課文雖然語言樸實無華,卻洋溢着濃濃的真情。

“掌聲”代表着鼓勵、尊重、關愛。如何引導學生整體把握課文內容,感受英子在掌聲前、後的變化;怎樣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過程及其原因,這是本課的教學重難點。

這兩節課的定位不是很高,就是普通的常態課,但是要在60多位老師面前上好常態課,就不那麼簡單了。反思這兩節課,問題很多,但正是因為這些問題,才讓我收穫更多。

一、在課堂節奏的把握上,第一課時好於第二課時。第一課時中10分鐘自讀課文,20分鐘指導朗讀,10分鐘鞏固生字詞,課堂指導寫字。時間安排比較合理。第二課時在備課時就沒有分配好時間,之前預想時間是不夠用的,所以第二課時剛開始就急於完成預設的幾個環節,老師講的太多,讓學生關注文本太少,朗讀太少,體會不深,老師又急於説出感悟,導致課堂節奏前緊後鬆。

收穫:備課時一定預設課堂環節的大概時間,同時,還要根據課堂反饋做出及時調整。

二、在指導朗讀方面,第一課時多一些,方式多樣,以前會認為朗讀的方式越多越好,現在反觀課堂,並非如此。朗讀,保底也是重點就是能夠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在此基礎上適當的有感情的朗讀,他想怎麼讀都可以,朗讀,是個性化的朗讀,讀出自己的感情,而非老師強加給學生必須帶着XX感情來讀。

收穫:朗讀要尊重學生的個性朗讀的同時,還要有針對性的指導點播,把閲讀教學簡單化,從繁瑣的閲讀牽引中解放出來。

三、語文教材的內容,儘可能在課堂完成,不要佔用學生課外時間。語文要想有成效(語文素養提高,考試成績不落後),必須兩條路走路,一是課堂:追求高效率的課堂;二是課外閲讀,抓好課外閲讀等語文實踐活動。不讓學生預習,把所有教學任務放在課堂中完成,這是第一次嘗試,效果還不錯。第二課時中的課外閲讀拓展,以講故事的形式,吸引學生的注意力,也是一種新的探索。

收穫:語文素養的提升不能只依靠教材,更多的是靠課外閲讀的積累和閲讀興趣的培養。

四、課堂評價不容忽視。評價的目的,不是評優劣,而是促進發展與提高;優點:激發自信,不足:明確改進方向。要允許學生出錯,並及時給予鼓勵。這一點正是我的弱項。在平時課堂訓練中,學生習慣性地指出朗讀時出現的問題,只強調了知識性,忽視了人文性。

收穫:要給學生營造一個積極、寬容的課堂輿論導向,鼓勵為主,批評為輔,重在激發學生的閲讀興趣。

《掌聲》教學反思通用15 篇八

這篇課文寫的是殘疾小女孩小英通過同學們給她的兩次掌聲,從一個內心自卑的人變成了一個活潑開朗的人,開始“微笑着面對生活”。課文通過小英的變化表現了同學間的鼓勵和關愛。文章語言質樸,但在平淡的敍述後面飽含着充沛的情感。我主要通過以下幾個方面去突破:

首先,我關注了學生多種方式的閲讀。引導學生通過默讀、自由讀、感悟讀、齊讀等多層次多角度地讀,讓學生充分地接觸文本,在閲讀中感受小英的心理變化過程,突出了教學重點。

其次,我通過讓學生補充想象,説一説變化後的小英會是什麼樣的,從學生呈現的變化後的小英中去感受掌聲的意義。讓學生的情感又上升了一個高度。

本節課,我不光引導學生理解,也提示理解的方法。比如在理解重點詞“猶豫”時,我讓學生從文中找出猶豫的表現,再深入理解猶豫的心理狀態(此時猶豫的小英在想什麼呢)。又如,上課伊始,我讓學生邊讀、邊思考、邊畫出描寫小英神態動作的語句邊體會,學生在實踐的過程中又掌握了一種閲讀的好方法。 本文的教學難點是通過語言和動作的描寫來體會英子的心理變化。那麼在突破難點時,我是這樣去抓的:

1、讓學生在朗讀中感受。

如本節課重點指導第一次掌聲時,學生在充分理解的基礎上,通過抓住英子動作神態來多角度的讀,感受到情緒的變化和同學們對英子的鼓勵。

2、在閲讀中感悟。

整節課,以兩次掌聲為線索。通過抓住英子掌聲前後的變化和人物動作神態,學生在閲讀中感悟到兩次掌聲的不同含義。懂得要尊重、關愛別人。

教學過程中也出現不盡人意的地方,比如沒給學生更多更自由發揮的空間,特別是當學生不能很快地説出自己的想法時,我顯得比較着急出現替他補充的現象。更遺憾的是沒能給學生更充分的時間寫一寫小英的變化。在以後的教學中要提高對課堂節奏的把握。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e8kg4z.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