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數學五年級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五年級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五年級教案多篇

國小數學五年級上冊教案 篇一

目標

通過總複習中最後幾道題的綜合複習,檢查學生綜合運用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複習內容和過程

教學札記

一、複習解方程

1、完成教材第134頁”期末複習“第28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説説解方程的依據。

2、解下列方程

x--=x++=

二.複習長方體和正方體

1、完成課本第134頁”期末複習“第29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2、練一練:

一塊長方形鐵皮,長28釐米,寬22釐米,在這塊鐵皮的四個角各剪去一個邊長為2釐米的正方形,然後折成一個無蓋的長方體鐵盒,這個鐵盒的容積是多少立方厘米?

三、複習分數的加法和減法

1、完成教材第123頁期末複習第30題。

(1)獨立完成

(2)集體訂正,説説的解題思路,如有錯解,則分析錯誤原因。

2、練一練:

修路隊第一天修路4/5千米,比第二天多修了2/15千米,兩天一共修路多少千米?

四、作業:

教材第134頁期末複習第31題。

單元:小數乘法 篇二

教材分析

本單元學習的主要內容有:小數乘法、積的近似值、有關小數乘法的兩步計算、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及運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學生已經掌握了整數的四則運算、小數的意義和性質以及小數加減法,而小數的書寫方式、進位規則均與整數相同。因此,本單元的內容編排十分注意加強與整數乘法的聯繫,以便引導學生運用轉化的方法,將整數乘法的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

學情分析

從年齡特點來看,五年級學生具有好動、好奇、好表現的性格特徵,抓住學生這一特點,教師可以積極採用形象生動、形式多樣的教學方法和學生廣泛、積極主動參與的學習方式,便能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有效地培養學生的思維能力,促進學生的個性發展。學生在四年級下冊的學習中已經認識了小數,會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並掌握了兩位數乘兩、三位數計算的方法,具備了學習本單元新知識的基礎,而且教材十分重視學生的已有經驗,通過利用常見的十進制計量單位元、角、分和長度單位釐米、分米、米,讓學生了解小數乘法和整數乘法的聯繫,引導學生用轉化的方法,將整數乘法的法則經驗遷移到小數乘法中,為下面學生學習小數乘法和小數乘加、乘減混合運算打下堅實的基礎,並讓學生學會探求模式、發現規律,掌握算理,學會本單元的知識內容。

教學目標

知識技能:理解小數乘法的意義,掌握計算法則,並能熟練地進行小數乘法的筆算和簡單的口算。

數學思考:能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應用轉化和對比的方法,自主概括小數乘法的計算方法;使學生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關於小數乘法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問題解決:能在解決具體問題的過程中,選擇合適的方法(口算、估算或筆算)進行計算,鼓勵學生獨立探索,提倡策略的多樣化。

情感態度:培養學生認真思考、仔細計算、遇到問題主動交流的好習慣。

教學重點:會用“四捨五入”法截取積是小數的近似值。

教學難點:理解整數乘法運算定律對於小數同樣適用,並會運用這些定律進行一些小數的簡便運算,進一步發展學生的數感。

課時安排:11課時

1、小數乘整數………………………………2課時

2、小數乘小數………………………………2課時

3、積的近似數………………………………1課時

4、整數乘法運算定律推廣到小數…………2課時

5、用小數乘法解決實際問題………………3課時

6、整理與複習………………………………1課時

課時教案

課題:第一單元:小數乘法——小數乘整數第1課時總序第1個教案

課型:新授

教學內容:教材P2~3例1、例2及練習一第1、2、3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使學生理解並掌握小數乘以整數的計算方法及算理。

過程與方法:經歷將小數乘整數轉化為整數乘整數的過程,使學生認識到轉化的方法是學習新知識的工具。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小數乘法在生活中的廣泛應用。

教學重點:理解並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學會轉化。

教學難點:能夠運用算理進行小數乘整數的計算。

教學方法:遷移類推,引導發現,自主探索,合作交流。

教學準備: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1、談話:同學們都喜歡哪些運動呢?

(生回答自己喜歡的運動……)

2、導入:是啊,多參加户外運動,有利於身體健康。老師也經常參加户外運動,放風箏就是我的最愛。下課咱們一起去放風箏好嗎?

3、提問:但放風箏之前要先去買風箏,所以咱們就先去買幾隻風箏吧!(展示教材第2頁例l情境圖)從圖中你知道了哪些信息?

引導學生觀察並思考:圖中小明他們想買3個3.5元的風箏需要多少錢?你會列式嗎?

指學生回答:3.5×3,教師板書:3.5×3。

4、探索:觀察這一道算式,它與我們以前學過的乘法算式有什麼不同?

生觀察後回答:這道算式的因數有小數。

5、揭題:以前我們學習的乘法都是整數乘整數,今天的算式中卻出現了小數,這就是今天我們要研究的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小數乘整數)

二、互動新授

1、初步探究豎式計算的方法。

(1)引導學生準確算出一共需要多少錢?學生獨立計算,並在小組內交流自己的想法。(師走到學生中,瞭解學生參與討論的情況。)

(2)讓學生説説自己的想法。

指名彙報,教師根據學生敍述板書,學生可能想出下面幾種不同的方法:

方法1:

連加。展示:3.5+3.5+3.5=10.5(元)

師:你是怎麼想的?

生:3.5×3就表示3個3.5相加,所以可以用乘法計算。(師板書意義)

方法2:化成元、角、分計算,先算整元,再算整角,最後相加。3元×3=9元,5角×3=1元5角,9元+1元5角=10元5角,即3.5×3=10.5(元)。

方法3:把3.5元看作35角,則35角×3=105角=10.5元。

(3)追問:剛才同學們開動腦筋想出了這麼多方法,真了不起。如果要用豎式計算,你會算嗎?請同學們想一想,並與同桌討論:如何列豎式計算3.5×37

引導:出示(邊説邊演示):

強調:我們可以把3.5元轉化成35角,用35角乘3得105角,再把105角轉化成10.5元。注意在列豎式時因數的末尾要對齊。

2、自主探究,進一步理解算理,掌握計算方法。

(1)教師出示算式:0.72×5。

師:同學們看0.72不是錢數了,沒有元、角、分這樣的單位了,還能不能計算出結果呢?請同學們獨立思考,然後在小組內交流計算方法。

(2)學生彙報演示。

可能有兩種方法:加法和乘法。根據學生的彙報,展示這兩種方法。

(3)比較:(見板書設計)

引導:請同學們比較一下這兩種方法,你喜歡哪一種呢,為什麼?

生:用乘法比較簡便。

(4)追問:仔細觀察乘法算式,誰給大家解釋一下,你是怎樣把乘數轉化成整數的?

生:先把0.72小數點向右移動2位轉化成72×5=360,得出結果後再把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就是3.6。

質疑:既然把所得積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那這個積就應該是一個兩位小數,為什麼現在只有一位呢?

生:小數的末尾添上或去掉0,小數的大小不變,所以積末尾的0可以直接去掉。

(5)注意:同學們在計算小數乘整數時,想到了用轉化的方法把小數乘法轉化成整數乘法計算。那麼,誰能和大家説説小數乘整數應該怎樣計算,計算時應注意什麼呢?

指導學生歸納出:計算小數乘整數的乘法,要先把小數看作整數來乘,乘完以後,看因數擴大了多少倍,再把乘出的積縮小相同的倍數。當積的末尾有“O”時,應先點上小數點,再把“0”去掉。

師:(出示教材第2頁情境圖)我們通過解決買風箏的問題,認識並學會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我們看圖中還有幾種不同的風箏,如果買3個其他形狀的,需要多少錢呢?能不能很快地算出來?

學生獨立計算,彙報交流。

師:同學們順利地買完了風箏,那就讓我們就一起把風箏放飛吧!

三、鞏固拓展

1、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1題

想一想:小數乘整數與整數乘整數有什麼不同?

2、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2題

同桌之間相互談談是怎樣點小數點的。

3、指名板演教材第3頁做一做第3題

4、不用計算,你能直接説出下面算式的結果嗎?

148×23=3404

14.8×23=()1.48×23=()0.148×23=()()×()=34.04

四、課堂小結。同學們,這節課你們都學會了哪些知識?(學生自由發表想法)

作業:教材第4頁練習練習一第1、2、3題。

課題:第一單元:小數乘法——練習一第2課時總序第2個教案

課型:練習

教學內容: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3、4、5題。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

1、能熟練掌握小數乘整數的算理與算法。

2、會運用小數乘整數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過程與方法:經歷小數乘整數的練習過程,培養學生的運算能力,體現數學知識的運用價值。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數學和生活之間的內在聯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培養熱愛生活、熱愛數學的良好情感,體驗學習的成功與快樂。

教學重點:鞏固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

教學難點:運用小數乘整數解決實際問題。

教學方法:設置數學問題,引導學生練習;練習體驗,小組交流討論。

教學準備:口算卡片、多媒體。

教學過程

一、談話導入

1、談話:上節課我們學習了什麼內容?學生自己回憶,個別提問,其他同學補充,師生共同總結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小數乘整數,先按照整數乘法的計算方法計算,再看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就從積的右邊起數出幾位點上小數點。

2、導入:同學們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算法,這節課我們的主要任務是鞏固練習小數乘整數。(板書課題)

二、基礎練習

1、口算練習。

⑴看誰算得又快又準。

6.5×10=0.56×100=3.78×100=

3.215×100=0.8×10=4.08×100=

⑵4.1×9=1.2×3=5×5.8=0.28×3=16.5×4=0.796×7=

教師出示算式卡片,指名口算。讓學生説一説是怎樣算的。

2、説一説

4.8+4.8+4.8+4.8用加法的簡便算法表示是()×()。表示求()是多少,求積時可看成()×(),先得出積(),再從右起點出()位小數,得()。

3、筆算練習。

0.32×47=1.6×52=64×0.25=1.37×21=

教師指名板演,學生獨立練習,然後集體訂正。

三、拓展提高

1、大家在逛商店遇見特賣會時是不是都有點心動?小剛也遇見了特賣會,那你幫他算算他至少要帶多少錢才夠?

某商店牛奶搞特賣活動,每盒牛奶1.4元,買四贈一。小剛要買20盒牛奶,至少要帶多少錢?

分析:“買四贈一”的意思就是買5盒牛奶付4盒的錢數,求買20盒需要多少錢,就是求實際應付的錢數。

方法一:先求出20盒裏有多少個(4+1)盒,再求出買4盒多少錢,最後求出一共需多少錢。

20÷(4+1)=4(個)1.4×4×4=22.4(元)

方法二:先求出20盒中一共有多少盒是需付錢的,再求出買20盒一共需多少錢。

20÷(4+1)×4=16(盒)1.4×16=22.4(元)

2、運用因數的變化引起積的變化規律巧計算

根據24×25=600,在()裏填上適當的數。

(1)240×25=()

(2)2.4×25=()

(3)()×25=0.6

思路導引

(1)24×25=600(1)24×25=600

↓×10↓不變↓×10↓÷10↓不變↓÷10

240×25=(6000)2.4×25=(60)

(3)24×25=600

↓÷1000↓不變↓÷1000

(0.024)×25=0.6

小結:兩個數相乘時,當一個因數不變,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0除外),那麼積也會隨着另一個因數乘幾或除以幾。

3、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4題。組織學生先獨立填一填,再在小組中説一説自己是怎樣想的,小組同學共同探索歸納出因數與積之間的規律。

4、出示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5題。指名學生朗讀題目。

組織學生分析題意,引導學生根據“路程=速度×時間”列出算式。

組織學生列出豎式,033×4=(千米)求出結果。

教師強調:在計算過程中,先觀察因數中有幾位小數,再核對計算的結果中小數部分的小數位數。

四、課堂小結

通過練習課的鞏固,同學們對小數乘整數是否有更深的瞭解?

作業:

1、教材第4頁練習一第3題。

2、用豎式計算。4.6×6=8.9×7=15.6×13=

0.18×15=0.025×14=3.06×36=

板書設計

國小數學五年級教案 篇三

學習內容:

課本第97頁例1及“做一做”,第99頁練習十九第1、2、3題。

學習目標:

1.我會用分數與小數的關係,把小數化成分數。

2.我能應用所學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學習重難點:

小數化分數的方法。

學習過程:

一、導入新課

請大家回憶一下,説説小數的意義是什麼?本節課,我們一起學習分數和小數的互化,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

二、合作探究、檢查獨學

1.自學例1,小組合作交流

用分數表示:

用小數表示:

這兩個結果有什麼關係:

2.用自己的話説一説怎樣把小數化成分數?應注意什麼問題?

①我的想法:

②完成課本97頁“自己試一試”三個填空題。

3.小組代表展示、彙報

4.總結昇華

5.我能行:“做一做”把下列小數化成分數。

0.4=0.05=0.37=

0.45=0.013=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通過教學使學生在舊知識的基礎上,進一步認識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2.理解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

3.知道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讀寫法,學會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簡寫和略寫乘號.

4.使學生學會應用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重點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公式;根據字母公式求值.

教學難點

理解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乘號的簡寫和略寫.

教學過程

一、鋪墊孕伏

(一)在下面的□裏填上適當的數,並説明根據什麼.

18+34=34+□

(35+55)+45=357+(□+□)

35×□=59×□

(1.2×2.5)×4=1.2×(□×□)

(4+8)×□=□×3.5+□×□

二、探究新知

(一)教學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

1.學生敍述各運算定律的內容,並用字母公式表示出來.

教師板書

(1)加法交換律:

(2)加法結合律:

(3)乘法交換律:

(4)乘法結合律:

(5)乘法分配律:

2.觀察比較: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敍述有哪些優點?

優點: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比用文字敍述運算定律更簡明易記,也便於應用.

(二)教學用字母表示計算公式.

1.教學用字母表示圖形面積公式(出示圖片:圖形面積公式)

(1)表示正方形的面積,表示正方形的邊長.

(2)表示平行四邊的面積,、分別表示平行四邊形的底和高.

(3)表示三角形的面積,、分別表示三角形的底和高.

(4)表示梯形的面積、、分別表示梯形的下底和高.

2.教學一個數的平方的含義及正方形周長的書寫格式.

(1)讀出下面各式,並説明表示的意義.

(2)把下面各式寫成一個數的平方的形式.

5×5

(3)省略乘號,寫出下面各式.

(4)根據運算定律在□填上適當的字母或數.

(□+□)+□

□·(□·□)

(5)如果用表示長方形的長,表示寬,那麼

這個長方形的面積_____________________,

這個長方形的周長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師小節:在含有字母的式子裏,乘號可以省略,但加號、減號、除號都不能省略,如:

不能寫成;在兩個數相乘的時候,乘號不能省略不寫,可以改為“·”,但容易與小數點混淆,所以一般仍記作“×”.

3.教學例1.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釐米,下底是5.5釐米,高是4釐米.求梯形的面積.

教師説明:在我們計算一個圖形的面積或周長時,實際上是把數值代入有關的公式,算

出的結果就是它的面積或周長.

(1)説出梯形的面積公式.

(2)説出梯形面積公式中每一字母表示的意義.

(3)説出字母所代表的數值.

(4)學生嘗試解答.

教師強調:在利用公式進行計算時,計算的結果不必寫出單位名稱,只在答題時註明就行了.

(5)練習:一個長方形的長是8.4釐米,寬是4.6釐米,它的周長是多少釐米?

三、課堂小結

今天這節課學習了什麼知識?

四、課後作業

(一)已知一個三角形的底是3.8分米,高是1.5分米.求這個三角形的面積.

(二)先寫出下面圖形的周長和麪積的計算公式,再把數值代入公式計算.

1.一個長方形,長7.2釐米,寬1.8釐米.

2.一個正方形,邊長24毫米.

五、板書設計

用字母表示運算定律和計算公式

運算定律

計算公式

可以寫成

讀作:的平方

表示:兩個相乘

例1.已知梯形的上底是3.5釐米,下底是5.5釐米,高是4釐米.求梯形的面積.

=(3.5+5.5)×4÷2

=9×4÷2

=18

答:梯形的面積是18平方釐米.

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五

為了更好的完成本學期的教學任務及各項教學工作現制定本學期個人工作計劃,以提高工作的計劃性、科學性。

一、在課堂教學中,加強對學生綜合能力的培養。

本學期,我授課的學生主要為全辦事處集中到中心國小的六年級學生,由於各種原因他們與中心國小原有學生之間在綜合能力方面存在一些差異。我決定將綜合能力的培養作為課堂教學的重中之重。在平常課堂教學中培養分析、比較和綜合能力,引導學生多觀察、分析,在觀察中發現問題、解決問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抽象、概括能力,在教學中引導學生進行歸類練習,從而進行抽象能力的培養。同時,將各種能力的培養從課堂教學延伸到各種實踐活動中,以解決問題的能力培養促進課堂教學的更好開展。在教學法中多設計一些實踐活動,讓學生認識到數學與實際生活的關係,為學生提供更多實際背景,讓學生在活動中解決數學問題,感受、體驗、理解數學。

二、加強學生的思想品德教育。

思想品德教育是學生在校接受教育的重要部分,在平日的教學中要加強此方面的教育,結合所授教育內容對學生進行有關思想品德的滲透教育。一是寓唯物主義思想於數學教學之中。要緊密結合數學教學內容和學生的實際,對學生進行思想品德教育,逐步樹立實事求是,一絲不苟的科學精神,要用辨證唯物主義的觀點闡述教學內容,使學生領悟到數學於實踐,又反過來作用於實踐,從中體會反映在數學中的辯證關係,從而受到辯證唯物主義的觀點的教育。二是寓民族精神於數學教學之中。要注意闡明數學的產生和發展的歷史,使學生學習瞭解古今中外的數學成就,以及數學在現代科學技術、社會生產和日常生活中的廣泛應用,從而激發學生的民族自尊心和凝聚力,努力使學生形成為國家和民族振興而努力學習的志向。三是寓良好的個性品質於數學教學之中。要重新審視基礎知識、基本技能和能力的內涵,注意展示知識的形成過程,使學生在獲得知識和運用知識的過程中,發展思維能力,提高思想品質,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要加強數學與其他學科和日常生活的關係,提高學生對數學科學的學習興趣和信心,幫助學生通過學習數學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認識數學的科學意義,文化內涵,理解和欣賞數學的美學價值,形成正確的價值觀。四是寓美學於數學教學中。在數學教學中,要讓學生認識到數學並非苦燥無味,它裏面滲透了許多美妙的自然音符與線條,它與自然界是和諧的,只有漫步在數學王國時,才會深深地感覺到其中的樂趣,品嚐到常人無法領略的美,從而激發學生學習數學的興趣。

作為教師自身更要以身作則,處處為學生做出表率,用自己的一言一行來感染學生,使對學生的思想教育融入到教學活動的各個方面。

三、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業務學習練兵活動。

作為年青教師我要積極參加學校組織的各類業務學習活動,在活動中磨練自己,使自己的教學水平、育人經驗儘快得到提高。特別是有關新課程的學習和體驗不斷在教學中摸索的同時還要向其它老師學習請教,在本學期爭取再上一個新台階。

總之,本學期我會結合新課改的精神,努力學習完善自己,用自己不懈的努力出色地完成教學任務。

五年級數學教學計劃 篇六

一、指導思想:

全面落實基礎教育課程改革,重視以學生的已有知識和生活經驗為基礎,供給學生熟悉的具體情景,以幫忙學生在數學上得到不一樣的發展,努力提高教育教學質量

二、班級分析:

五年級兩個班級的學生數都是55人,班級男女生比例諧調,對於新課程教材,我們的學生基礎知識還算比較紮實,思維也比較活躍,學生學習的進取性比較高,同時兩極分化也相當明顯,兩個班級差生都比較多,尤其五年級,很多差生已經開始妥協,所以,在這學期的教學中我們要重視對差生的培養。上課的時候要異常關照後進生的發言,發揮小組合作的作用,鼓勵優等生帶差生,幫忙差生也能在數學上獲得必須的收穫。

三、教學資料:

這一冊教材包括下頭一些資料:圓,百分數,圓柱與圓錐,比例,比例尺,統計。圓,百分數,圓柱與圓錐等是本冊教材的重點教學資料。

本冊教材根據學生所學習的數學知識和生活經驗,安排了兩個數學綜合應用活動,讓學生經過小組合作的探究活動或有現實背景的活動,運用所學知識解決問題,體會探索的樂趣和數學的實際應用,感受用數學的愉悦,培養學生的數學意識和實踐本事。

四、教材分析:

在數與代數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百分數、比例、比例尺。在前面學習分數及比的前提下教學一些基礎知識,包括比例的意義、解比例、正比例和反比例的意義及應用。比例尺的認識、比例尺的應用,對於百分數來説,百分數的意義、讀寫,百分數與小數、分數的互化,百分數的應用等。

在空間與圖形方面,這一冊教材安排了圓、圓柱與圓錐兩個單元。對於圓是學生第一次接觸,相比之下比較抽象,所以,學生掌握起來不是那麼容易。需要學生先弄清楚圓的認識、圓的周長、圓的面積等知識。對於圓柱與圓錐,要在圓的基礎上進行研究,圓柱和圓錐的認識、圓柱與圓錐的面積、體積計算是重點、難點。需要學生好好把握。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進一步發展。

在統計方面,本冊教材讓學生學習有關眾數和中位數、扇形統計圖。本冊教材教學眾數。平均數、中位數和眾數都是反映一組數據集中趨勢的特徵數。平均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比較穩定、可靠,但易受極端數據的影響;中位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可靠性比較差,但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眾數作為一組數據的代表,也不受極端數據的影響。當一組數據中個別數據變動較大時,適宜選擇眾數或中位數來表示這組數據的集中趨勢。

在用數學解決問題方面,教材一方面結合原先的比的知識和分數的相關知識,用所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簡單問題;另一方面,安排了“數學與生活”的教學資料,引導學生經過觀察、猜測、實驗、推理等活動向學生滲透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

五、教學目標:

1、理解百分數的意義和基本性質,會比較百分數的大小,會把假百分數化成分數或小數,會進行分數、小數的互化,能夠比較熟練地進行約分和通分。

2、掌握比例和比例尺的意義和性質,利用比例的特點以及正反比例來解決實際問題等。

3、明白圓的有關知識,利用所學的知識來認識圓的相關計算。

4、結合具體情境,探索並掌握圓柱與圓錐的體積和表面積的計算方法,探索某些實物體積的測量方法。

5、經過豐富的實例,理解眾數的意義,會求一組數據的眾數,並解釋結果的實際意義;根據具體的問題,能選擇適當的統計量表示數據的不一樣特徵。

6、認識扇形統計圖,能根據需要選擇適宜的統計圖表示數據。

7、經歷從實際生活中發現問題、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過程,體會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初步構成綜合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本事。

8、體會解決問題策略的多樣性及運用優化的數學思想方法解決問題的有效性,感受數學的魅力。構成發現生活中的數學的意識,初步構成觀察、分析及推理的本事。

9、體會學習數學的樂趣,提高學習數學的興趣,建立學好數學的信心。

10、養成認真作業、書寫整潔的良好習慣。

六、教學措施:

1、合理利用教材,突出基本概念教學,體現數學教學改革的新理念,增加直觀和聯繫實際,增加探索性和開放性,加強拓展性和知識性,培養學生的數學素養。

2、注重溝通知識間的相互聯繫,加強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1)加強直觀,加深學生對分數意義的理解。

(2)對部分教學資料作適當的調整或精簡。

(3)加強開放性,培養學生靈活的思維和解決問題的本事。

(4)加強聯繫實際,從現實問題情境引出數學問題,得出數學知識。

3、供給豐富的空間與圖形的教學資料,注重動手實踐與自主探索,促進學生空間觀念的發展。

4、加強統計知識的教學,發展學生的統計觀念,逐步構成從數學的角度進行思考問題的思維習慣。

5、有步驟地滲透數學思想方法,培養學生數學思維本事和解決問題的本事。數學學習不僅僅能夠使學生獲得參與社會生活必不可少的知識和本事,並且還能有效地提高學生的邏輯推理本事,進而奠定發展更高素質的基礎。

6、情感、態度、價值觀的培養滲透於數學教學中,用數學的魅力和學習的收穫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與內在動機。

(1)供給豐富的培養學習數學興趣愛好的素材。

(2)注意反映數學與人類生活的密切聯繫以及數學的文化價值。

(3)經過自主探索的活動,讓學生獲得學習成功的體驗,增進學好數學的信心。

七、課時安排

(略)

國小數學五年級教案 篇七

教學內容:

p53--54練習十一1,2,3

教學目標:

1. 通過觀察天平演示,使學生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2. 使學生能夠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並能解決簡單 的實際問題;

3. 培養學生觀察、描述、分類、抽象、概括、應用等能力。

教學重點:

判斷一個式子是不是方程;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

課前準備:

課件,習題板

教學過程:

一、複習舊知,激趣導入

同學們,我們上節課學了用含有字母的式子表示一些數量關係,現在老師要考考你們,已知我們學校有88位同學,再加上所有老師,你能用一個式子來表示師生一共有多少人嗎?(板書:88+ x)。學得真不錯,今天我們要進一步來研究這些含有未知數的式子所隱藏的數學奧祕,想知道嗎?請你用飽滿的姿態告訴老師!

二、出示學習目標

1、初步理解方程的意義,會判斷一個式子是否是方程

2、按要求用方程表示出數量關係,培養學生觀察、比較、分析概括的能力。

三、學習過程。

(一)認識天平

(二)新課學習

自學指導(一)。

自學p53, 分別説一説圖1,圖2,,顯示的信息。

圖1天平兩邊平衡,一個空杯重100克。

圖2在空杯里加一杯水後天平不平衡了。

自學指導(二)

再看圖3説説圖3 顯示的信息。

天平1杯子和裏面的水比200克法碼重

天平2杯子和裏面的水比300克法碼輕

自學指導(三)

請用算式表示圖3數量關係。

天平1、100+x>200

天平2、100+x<300

自學指導(四)

再看圖4説説圖4 顯示的信息,請用算式表示圖4數量關係

100+x=250

自學指導(五)

觀察比較下列算式説説你的發現

觀察比較

100+x>200

100+x<300

100+x=250

前面兩個算式兩邊不相等,後面一個算式兩邊是相等的。

教師總結:像這樣兩邊相等的算式我們把它叫做等式。(板書)

課堂練習(一)

寫出幾個等式

自學指導(六)

請學生把這裏的等式分類,並説説你們是如何分類的?

20+30=50

20+χ=100

50×2=100

14-8=6

3y=180

78× 3=234

100+2y=3×50

學生彙報後讓學生説出分類的理由。(有的含有未知數,有的沒有未知數)

教師總結:含有未知數的等式,稱為方程。(板書)

課堂練習(二)

請大家寫出幾個方程。

四、小結:回答什麼是方程?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2.培養學生的觀察能力、分析能力和歸納概括能力。

3.培養學生良好的學習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理解最小公倍數的意義,初步學會求兩個數的最小公倍數。

教學難點

使學生學會並理解求兩個特殊數的最小公倍數的方法。

教學實錄

一、引入:

師:同學們,現在是什麼季節?

生:春天。

師:對,春天來了,草綠了,花開了,蜜蜂們開始忙碌起來了,其實在蜜蜂的王國裏也有許多有趣的數學問題。大家看,(課件出示)蜜蜂們每天白天都忙碌的採花粉釀花蜜,但是,由於這個蜜蜂王國的日益壯大,蜜蜂們越來越多,每次大家同時採完蜜回來往往非常擁擠,這可怎麼辦呢?於是蜂王就想了一個辦法。

[點評:教師努力營造讓學生愛學、樂學的課堂教學環境,密切聯繫有趣的生活實例,通過課件演示,創設教學環境,使學生在愉快的氛圍中學習數學,同時使本課的數學知識賦予一定的價值]

二、新授

1.(1)師:蜂王把它們分成了2組,1組每30分鐘回來一次,1組每40分鐘回來一次。它想這樣可就解決問題了。同學們,你們説蜂王是否解決了這個問題?

生①:解決了。

生②:沒有解決,過一段時間,它們會一起回來的。

師:有的同學認為這個辦法可以,有的認為不行。請你們自己證明一下,在證明時,你可以利用手中的學具,也可以用你喜歡的其他方法。

(2)學生討論

(3)學生彙報

師:哪個小組來展示你們的研究成果?

生①:用紙條證明,(學生在展台演示)每隔3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四次回來要120分鐘,每隔40分鐘回來一次的,第三次回來也要120分鐘,當120分鐘時它們會同時回來,發生碰撞,所以不行。

師:這種方法形象直觀,非常好,還有不同和方法嗎?

生②:用數軸證明。(學生在展台演示)

師:大家認為這種方法怎麼樣?

生:簡潔清楚。

師:有的小組用的是擺紙條的方法,有的小組用的是數軸表示的方法,都十分形象,還有不同的方法嗎?

生③:找倍數的方法證明。30的倍數有:30 60 90 120;40的倍數有:40 80 120 ,我發現它們有共同的倍數120,所以第120分鐘它們會相撞。

板書:30的倍數:30 60 90 120

40的倍數:40 80 120

(4)師小結:剛才同學們採用了不同方法,但都是先找出30和40的倍數,從而發現它們有公有的倍數120,看來是真的不行。

2.師:咱們換一個數試試。一組60分鐘回來一次,一組90分鐘回來一次。請同學們再來證明一下。

學生驗證

學生彙報。

生:60的倍數有:60 120 180;90的倍數有:90 180。所以在180分鐘時它們會相遇。

師:恩,還是不行,我們發現60和90也有公倍數。

3.師:那是不是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呢?請同學們在小組裏交流一下。

生: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例如17和18的公倍數就是它們兩個數的乘積。

師:通過剛才同學們的彙報我們可以看出:任意兩個數都有公有的倍數,也就是公倍數。什麼是公倍數?

生:兩個數公有的倍數就是他們的公倍數。

師:公倍數有多少個?

生:有無數個,找到兩個數的一個公倍數,用它去乘2、乘3……所得的積一定是這兩個數的公倍數。

師:我們發現任意兩個數都有公倍數,而且每組公倍數的個數都是無限的。那麼三個數之間是否也有公倍數?四個數呢?五個數呢?

生①:舉例:2、4和5的公倍數是20。

生②:無論幾個數,只要相乘,它們的乘積一定是它們的公倍數。

師:那你能找出最大的或最小的公倍數嗎?

生:沒有最大的,只有最小的。

師:為什麼?

生:因為公倍數

國小五年級數學教案 篇九

教學內容:

人教版國小數學第九冊《相遇問題》第58準備題、例5及做一做,並完成練習十三1-3題。

教學目的:

1、使學生理解相遇問題的意義及特點。

2、學會分析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掌握相遇求路程的應用題的解答方法。

3、明白具體情況具體分析的道理,培養學生初步的辨證唯物主義觀點。

教學重點:

理解相遇問題的數量關係,建立解題思路,掌握解題方法。

教學難點:

理解相遇問題中速度和、相遇時間和總路程之間的關係。

教學準備:

計算機輔助教學軟件一套。

教學過程:

一、動畫引入,揭示課題

1、通過電腦演示瞭解相遇問題中兩個物體的運動情況。

電腦演示一聲槍響後,兩人相向而行,相遇前停下來。

提問:一聲槍響後,你看到了什麼?注意他們的出發時間和運動方向是怎樣的?

(板書:同時出發、相向而行)

如果他們繼續走下去,結果可能會怎樣?

(相遇、不相遇就停下來、相遇以後相交而過)

結果究竟怎麼樣呢?請同學們繼續觀察。

電腦演示兩人相遇。

(板書:結果相遇)

誰能完整的説説他們是怎樣運動的?

[評析:運用多媒體所具有的聲、光、色、形的特點,創設動態情境,抓住“相遇問題”的關鍵,讓學生形象地理解“同時出發”、“相向而行” 、“結果相遇”這幾個相遇問題的幾個基本要素,為例題教學掃除了文字障礙。並且通過生動形象卡通畫導入新課,大大激發了學生學習的興趣。]

2、揭示課題:

像這樣,兩人或兩個物體同時從兩地出發,相向而行,最後相遇,我們稱這樣的問題為相遇問題。

(板書課題:相遇問題)

過去我們學過一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你們還記得一個物體運動時,速度、時 間、路程三者之間有什麼樣的關係?

(板書:速度×時間=路程)

今天研究的相遇問題中,運動物體變成了兩個,他們的速度、時間和路程三者之間又有什麼樣的關係呢?今天咱們就一塊兒來研究這個問題。

二、引導探究,教學新知

(一)教學準備題。

1、電腦配音顯示準備題。

我是張華,我的速度是每分60米。我是李誠,我的速度是每分70米。張華家距李誠家390米,他倆同時從家裏出發,向對方走去。下面是他們兩人走的時間和路程的變化情況表。請同學們先看動畫,再完成下表,然後討論以下兩個問題。

走的時間 張華走 的路程 李誠走 的路程 兩人所走 的路程和 現在兩人 的距離 1分 60米 79米 2分 3分

討論:①出發3分後,兩人之間的距離變成了多少?説明了什麼?

②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與兩家的距離有什麼關係?

2、觀察填表,討論分析。

(1)學生填寫表格,並討論屏幕上的兩個問題。

(2)全班校對答案。提問:2分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260米你是怎樣計算的?(①120+140=260米②30×2=260米)

(3)學生回答討論的兩個問題。

小結:剛才我們通過自己觀察、填寫、討論,發現了兩個物體同時出發、相向而行,相遇時,兩人所走路程的和恰好就是兩家的距離。下面我們就利用這個規律自己來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評析:在準備題教學中,教師放手讓學生自己觀察、填寫、討論,不但使學生深刻理解了兩人所走的路程與兩家距離的關係,為研究解題方法作了充分的準備,而且充分體現了學生的自主學習精神。]

(二)教學例5。

1、電腦出示例5及線段圖:小強和小麗同時從自己家裏走向學校。小強每分走65米,小麗每分走70米,經過4分。兩人在校門口相遇。他們兩家相距多少米?

2、學生嘗試解答,兩生上台板書。 65×4 + 70×4(65 + 70)×4=260 + 280 =135×4 =540(米)=540(米)

3、學生自己分析解題思路:

①請用第一種方法的同學説説你是怎樣想的?

提問:題中只有一個4,為什麼算式中出現了兩個4?

師:經過4分兩人相遇,説明相遇時兩人都行了4分,因此我們也可以把這個時間稱為相遇時間。相遇時間在這種解法中要用到兩次。

②請用第二種方法的同學説説你的解題思路又是什麼?

[評析:在學生已掌握路程、速度、時間三者間關係的基礎上,聯繫學生已有的生活實際,通過自己探索,尋求出解答求相遇路程的思路,從而提高了學生分析問題和決問題的能力。]

4、通過電腦演示強化兩種解法的解題思路。

通過剛才的分析我們知道,相遇問題中求路程有幾種解法?請看屏幕。

電腦演示:一種是先求出小強走的路程和小麗走的路程,再加起來就得到兩人所走路程的和,也就是兩家的距離;另一種解法是先把小強每分所走的路程和小麗每分所走的路程加起來,得到每分兩人所走路程的和,因為經過4分相遇,再乘以相遇時間4,就得到了4分所走路程的和,也就是兩家的距離。

[評析:通過大屏幕色彩鮮豔的線段閃鑠演示,加深了學生對第一種方法的理解;“速度和”的概念是第二種解法的難點,通過將兩人每分各行的路程“移動、合併”,形象地揭示了“速度和”的內涵。教者靈活地利用多媒體圖象的移動、合併、返回的運動特點,揭示“速度和、相遇時間、距離”之間的關係,加深了學生對第二種方法的理解。]

5、總結數量關係式:請同學們觀察這兩種解法,你更喜歡哪一種?根據這種解法你發現在相遇問題中,速度、時間、路程三者之間有什麼關係?

(板書:和、相遇)有了這個數量關係式,你知道相遇問題中路程需要知道哪些條件?

6、學生看書質疑。

三、鞏固練習,深化提高

1、根據題意連線。

兩列火車從兩地同時相向開出。甲車每小時行44千米,乙車每小時行52千米,經過2.5小時兩車相遇。

44×2.5 兩人的速度和 52×2.5 兩地的距離 44 + 52 相遇時甲車所行的路程 (44 + 52)×2.5

相遇時乙車所行的路程 44×2.5 +52×2.5 2、用兩種方法解答。

(59頁做一做第1題)

2、只列式不計算。(練習十三1、2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訂正。反饋中引導學生把第2題與前面的習題比較,明確雖然兩車運動方向、出發地點等情況與前面習題不同,但它們都是求兩個物體所行路程的和,都可以用速度和×時間=路程得到。

[評析:練習的設計由淺入深,有坡度有層次,目的性強。先通過連線題強化相遇問題中的各個概念;然後解決與相遇問題類似的應用題,實現知識、技能和方法的遷移;最後解決有變化的相遇問題,突破固定的思維框架。重點突出,一題一得,既減輕了學生的過重負擔,又提高了教學效益。]

四、闖關遊戲,拓思創新:

電腦演示闖關畫面,配音出示遊戲規則。

1、第一關:貓和老鼠從兩地相向而行,貓每分跑50米,老鼠每分跑6米。跑了2分,還相距120米,求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用速度和乘以時間得到了路程,為什麼還要加120?

2、第二關:甲、乙兩輛汽車從兩地相對行駛。甲車每小時行75千米,乙車每小時行69千米。甲車開出後1小時,乙車才開出,再過2小時兩車相遇。兩地相距多少千米?

3、第三關:甲乙兩人從兩地相向而行,甲每分行40米,乙每分行45米。相遇以後相交而過,走了4分,兩人相距90米,求兩地相距多少米?

提問:為什麼每一種算法都要減90?

4、小結:今後同學們在解答兩個物體運動的行程問題時,首先要弄清他們運動的時間、方向和結果,再靈活運用相遇問題的思路進行解答。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j4v6j9.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