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運算教案【多篇】

運算教案【多篇】

運算教案【多篇】

運算教學設計 篇一

教學內容:新課標人教版四年級下冊第125-126頁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教學目標:

1.通過複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

2.培養學生良好的檢驗意識和習慣,認真地審題,正確地進行口算、筆算,使學生進一步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

3、激發學生的學習興趣,感受數學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養成認真做題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

使學生深入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熟練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和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培養學生良好計算檢驗的意識和習慣。

教學難點:

會靈活運用運算定律進行簡便計算。

教學方法:

教法:質疑引導,組織練習;學法:小組合作,獨立學習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複習

同學們,我們要想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且能夠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就必須要牢固掌握哪些知?(必須掌握好整數、小數四則運算的方法和運算定律)。

今天我們就來複習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

教師板書課題:四則運算和運算定律

請同學們回顧一下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點。

請積極舉手説一説想起了哪些知識點?看誰想得多?

教師表揚發言積極的同學,然後指出上述知識點的重點和難點。

能否用一個知識結構圖描述上述各相關知識點之間的關係呢?

(設計意圖:用問題情境引起學生的學習興趣,啟迪思維,用表揚鼓勵的語言激起學生的學習熱情、使學生很快進入複習狀態。)

回顧整理,建構網絡

1、組織學生進行分組討論,嘗試建立知識結構網絡。

教師巡視指導。

2、彙報情況。

請各小組成員介紹本組的討論情況。

師生共同分析,評價各小組建構的知識網絡圖。

3、師生共同分析建構出一個更加合理,更加完善,保羅更多相關知識的知識結構圖。

(設計意圖:讓學生通過分組討論,對第一單元和第三單元的知識進行回顧、整理,交流後梳理成知識網絡,讓每一個小組成員介紹討論構建情況。然後,師生共同構建一個更加完善的知識網絡圖。這樣使學生建立起良好的認知結構。)

三、重點複習,強化提高

(一)、複習小數四則運算。

1.出示問題: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有什麼不同點和相同點?

2.學生同桌進行討論。並將討論結果記錄下來。

3.集體交流。

教師引導學生進行小結:小數的加減法和整數的加減法遵循相同的運算規律,即都滿足加法的交換律和結合律。小數的加減法需要特別注意小數點的位置,必須將兩個數的小數點的位置對齊,才能相加減。

4.同學們,要想保證計算的正確率就必須做到什麼?

教師講明:首先要認真細心地進行審題,然後再計算,計算後要進行檢驗。

5.我們可以用什麼方法對小數的加減法進行檢驗呢?

師(出示教科書第125頁第4題):請同學們看這一題,你能用什麼方法進行檢驗呢?

指名學生回答後,讓學生進行檢驗。

這一題正確嗎?你是用什麼方法檢驗的?

師生交流。

6、出示練習題

計算並且驗算。

7.83+1.6780×6.4

6.12—3.581435÷35

學生獨立進行計算並檢驗。

集體訂正。

7.出示:4000÷25一13×12

64一(7.2+5.9)

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題,屬於什麼運算?指名學生回答。

那麼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是怎樣的呢?請同學們同桌進行交流。

師小結:整、小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和整數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一樣,都是先算乘除法再算加減法,如果有括號就先算括號內的運算,再算括號外的運算。

學生獨立計算上面兩題。

8、完成練習二十一第6題。

學生獨立完成,集體交流。

(設計意圖:由於小數加減法和整數加減法的意義相同,在計算方法上既有聯繫,又有區別,因此讓學生比較小數加減法與整數加減法的相同點和不同點,旨在使學生鞏固小數

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比較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運算。此外,還注意了複習驗算方法,鼓勵學生用多樣化的策略進行驗算,進一步培養檢驗的習慣。)

(二)、複習運算定律。

1、複習運算定律。

我們學過那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怎樣用字母表示出這些運算定律?

指名學生回答。

利用運算定律有什麼好處?

(使運算簡便)。

2、出示練習二十一第7題。

請同學們根據正確的運算定律進行填空。

你是怎樣填的?是根據什麼運算定律填的?説給你的同桌聽聽。

3、用簡便方法計算。

312×4十188×4101×87

135×50×225×33×4

學生獨立完成。

集體交流,讓學生説出根據什麼運算定律進行的簡便運算。

4、完成練習二十一第5題。

題目中的圖給我們繪出了太陽系的幾大行星,請同學們説一説有哪幾大行星?

學生觀察回答。

看了這個圖,你想到了什麼問題?

教科書給我們提供了一個數據表,表中的數據是各個行星和太陽的距離。根據這個表格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請同學們想辦法計算出你的問題的答案。

5、完成練習二十一第8題。

學生獨立審題,説明題意,獨立完成。

(設計意圖:結合具體的練習題複習學過的幾種常用的簡便運算的方法,並讓學生説明進行簡便運算時運用了哪些運算定律,這樣更加鞏固了運算定律的運用。通過多種形式的練習,培養學生的創新意識,提高學生運用知識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

四、自主檢評,完善提高

教師下發作業紙,讓學生進行自我檢測,題目如下:

1、運算下列各題,怎樣計算簡便就怎樣計算。

36+95+74+105188×35-188×34

67÷2.5÷0.04

0.32×12.5×250

5+13.7+45+6.3+50

2、填空。

6020千克=()噸()千克

5千米9米=()米

350分=()時()分

560000平方米=()公頃

3、水果店運來一批水果,蘋果23筐,梨27筐,每筐水果重37千克,一共重多少千克?

學生完成後,進行全班交流。

教師根據學生檢測的情況進行總結。

(設計意圖:通過讓學生獨立完成三個題目,自我評價,自我鑑定,進一步完善認知結構,提高計算的正確率和速度。教師根據檢測情況進行總結,使學生知道哪些知識已經掌握,哪些知識還有待加強。進一步激勵學生在知識、技能、情感態度上進行自我完善。)

板書設計:

四則運算運算定律

熟記順序

四則混合運算認真審題保證正確率

進行檢驗

加法交換律

加法結合律

運算定律乘法交換律使運算簡便

乘法結合律

乘法分配律

教學反思:

通過複習整理使學生進一步深人掌握小數加減法的計算法則,並熟練地進行小數加減法的運算。正確熟練地進行整數、小數四則混合運算,並能根據運算定律進行合理地簡便運算。全面達到本學期規定的教學目標。

運算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使學生理解、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

2.掌握積、商的變化規律。

3.能運用這些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便計算,提高計算能力。

教學重點

運用定律、性質和規律進行簡算。

教學難點

如何靈活運用。

教具與學具準備

投影儀、投影片、判斷牌、選擇牌。

教學過程設計

(一)揭示課題

提問:請同學們回憶一下,我們在學習整數四則運算時,已經學過了哪些運算定律?哪些運算性質?(指名回答)

(板書)

加法交換律 減法的性質

結合律

乘法交換律 除法的性質

結合律

分配律

很好,今天我們就來複習這些定律和性質及其應用。(板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複習)

(二)複習五大定律

1.提問:這些定律用字母怎樣表示?用語言怎麼敍述?(學生邊回答教師邊板書字母公式。)

2.判斷下面應用運算定律的過程有沒有錯誤,沒錯舉,有錯舉,並指出錯誤所在,改正過來。

投影出示:

(1)(43+25)4=434254

(2)(700+1)68=70068+68

(3)153(220+57)=153220+57

(4)45+(54+55)=54+(45+55)

(5)638+378=(63+37)(8+8)

3.小結:我們運用這些定律時要注意正確。

(三)複習兩大性質

1.提問:我們還學習了哪些運算性質?你能把它們用字母表示出來嗎?説説它們表示的意思。(學生邊説老師邊板書。)

減法運算性質:a-(b+c)=a-b-c

除法運算性質:(a+b)c=ac+bc(c0)

強調除法性質中的a,b都要能被c整除,且除數c不能是0。

2.做一做:在等號後面的橫線上填數,○裏填運算符號。

(1)157-(27+68)=157-27○_________

(2)3214-537-463=3214-(537○463)

(3)(945+63)9=945________○63

(4)156102=156(100○_______)

指名一人做膠片,其他同學做印好的練習片子,然後投影説結果,並説明根據什麼性質。

(四)積、商的變化規律

1.提問:我們在學習多位數乘、除法時,還學過積、商的哪些變化規律?誰還記得?

(1)投影:在乘法裏,如果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麼積就________倍;如果一個因數縮小100倍,另一個因數不變,那麼積就________倍;或者,一個因數擴大10倍,另一個因數縮小10倍,積________。

想一想:這是什麼道理?(是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的具體體現。)

投影説明:

(a10)b=a10b=ab10=(ab)10

(a100)b=a100b=ab100=(ab)100

(a10)(b10)=a10b10

=ab1010=(ab)1=ab

(2)投影回答:在除法裏,被除數和除數___________擴大(或縮小)___________的倍數,_______________。

問:你能聯繫乘、除法的關係和乘法運算定律來説明其中的道理嗎?(根據除法是乘法的逆運算關係,這也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

説明:整數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對小數四則運算同樣適用。(只有除法的性質略有變化,a,b都要能被c除盡。)

2.練習。

口答:

(1)一個因數擴大100倍,另一個因數擴大10倍,原來的積就____________倍。

(2)把除數擴大100倍,要使商不變,被除數應該____________倍。

(3)在下面的橫線上填上適當的數,○裏填運算符號。

①3.6+0.85+6.4+0.15=(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4.53-1.64-0.36=_____○(______○0.36)

③7.85.3+7.84.7=______○(_____○_____)

④4.20.7+2.80.7=(______○______)○______

(五)課堂總結

我們掌握四則運算的五大定律和兩個性質主要是為了應用,使計算簡便,而且要靈活運用。

(六)課堂練習

1.選擇題:(投影出示,學生舉選擇牌。)

(1)被減數不變,減數增加5,得到的差 [ ]。

①增加5

②減少5

③不變

(2)對於2548,小明想了以下幾種計算方法,分別應用了( )知識。

2548=25(40+8)=2540+258=1000+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68)=6(258)=620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50-2)=2550-252=1250-50=1200

應用了( )知識。

2548=(254)(484)=10012=1200

應用了( )知識。

①積的變化規律 ②乘法交換律和結合律

③乘法結合律 ④乘法分配律

⑤乘法交換律

追問:哪種最簡便?

2.簡算,在片子上完成,指名兩個同學用膠片做。

① 1.252.5645

=1.252.5(88)5

=(1.258)(2.585)

=10100=1000

② 5.80.7+0.420.07+407

=587+427+407

=(58+42+40)7=1407=20

集體在投影上訂正。

(七)課堂總結

今天這節課我們上得很好。在今後的學習和實踐中要注意應用我們所學過的定律和性質,使計算簡便,提高效率。

課堂教學設計説明

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是學生進行簡便運算的依據。靈活地運用四則運算的定律和性質,不但能提高計算的速度,還能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所以在複習中,注重學生對四則運算定律和性質的理解、記憶,再加以靈活運用,從而達到培養學生計算能力的目的,這是非常必要的。因此,在複習中首先要讓學生搞清所學過的運算定律和性質有哪些,分別用字母怎麼表示,語言怎麼敍述,達到全面鞏固理解的目的。其間,分別插入適當判斷、填空練習,以幫助學生理解及靈活運用。另外,利用積、商的變化規律培養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深刻性,使學生在觀察推導中理解積、商的變化規律實際上就是乘法運算定律的具體體現,同時,也為簡便計算打開多種途徑。然後,在學生全面掌握的基礎上出現一組選擇題,綜合地培養學生運用定律和性質的能力,反饋面也擴展到全班,便於瞭解多數學生的情況。最後出示兩道簡算題,讓每個學生動手動腦,以考查學生是否掌握了四則運算的定律,是否能靈活地運用。

運算教學設計 篇三

學情分析:

第一課時(例1)

教學目標:

1.從實例中歸納加減法的意義和關係,初步理解加法與減法的意義以及它們之間的互逆關係。

2.初步學會利用加減法算式中各部分之間的關係求解加減法算式中的未知數。

3.培養學生髮現數學知識和運用數學知識解決問題的能力。

教學重、難點:

教學重點:理解加、減法的意義和利用加減法的關係求加減法中的未知量。

教學難點:從實例中探究加、減法的互逆關係。

教學準備:課件

教學過程

一、理解加、減法的意義

1.理解加法的意義。

出示例1(1)一列火車從西寧經過格爾木開往拉薩。西寧到格爾木的鐵路長814 km,格爾木到拉薩的鐵路長1142 km。西寧到拉薩的鐵路長多少千米?

(1)問:根據這道題你收集到了哪些信息? (讓學生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2)請學生根據線段圖寫出加法算式。

814+1142=1956 或 1142+814=1956

師:為什麼用加法呢?

那怎樣的運算叫做加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什麼是加法。)

(3)小結:把兩個數合併成一個數的運算,叫做加法。(出示加法的意義)

(4)説明加法各部分名稱。

2、理解減法的意義

能不能試着把這道加法應用題改編成減法應用題呢?

>(1)根據學生的回答,出示例1(2)(3)嘗試用線段圖表示:

師:根據線段圖寫出兩道減法算式,並説説這樣列式的理由。

1956-814=1142 或 1956-1142=814

(2)問:怎樣的運算是減法?(小組討論)

(根據這兩個算式,結合已有的知識討論並試着用語言表示)

(3)小結:已知兩個加數的和與其中的一個加數,求另一個加數的運算,叫做減法。(出示)説明減法各部分名稱。

運算教學設計 篇四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級運算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根據條件提出問題。

(1)説一説圖中的人們在幹什麼?“冰雪天地”分成幾個活動區?每個區有多少人?你是怎麼知道的?

組織學生提問並對簡單地問題直接解答。

(2)根據圖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問題,怎樣解決?

通過補充條件,繼續提問。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等等。

先小組交流,再全班交流。

提示學生可以自己進行條件的補充。

二、新授

1、小組4人對黑板上的題目進行分配解答。

引導學生對黑板上的問題進行解答,請學生在練習本上列出綜合算式並進行脱式計算。

1、小組內互相説説你是怎樣解答的?

教師巡視並對學生的敍述進行指導。

1、全班彙報:組織全班同學進行彙報,並且互相補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義的敍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離去後還剩多少人,在加上到來的85人,就是現在滑冰場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 =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種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數,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總人數。(實際上就是原來學習的乘除混合應用題,不知道單一量的情況下求總量,一般都是乘除混合應用題。)

第二種方法,因為是照這樣計算,那麼每天接待的人數可以看作是一樣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幾倍,6天接待的總人數也是3天接待的總人數的幾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數去乘算出來的2倍。等等。

引導學生進一步理解“照這樣計算”的意思。

強調:可用線段圖幫助理解。

教師要注意這種方法的敍述,方法不要求全體學生都掌握,主要掌握運算順序。

4、鞏固練習

(1)根據老師提供的情景編題。A加減混合。乘車時的上下車問題,圖書館的借書還書問題,B速度、單價、工作效率

先個人編題,再兩人交換。

小組合作,減少重複練習。

(2)P5/做一做1、2

三、小結

學生就本節課的學習內容進行彙報。

這節課我們解決了很多問題,你們都有什麼收穫?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報選擇性地板書。(尤其是關於運算順序的)

運算順序為已有知識基礎,讓學生進行回憶概括。

四、作業

P8/1—4

板書設計:

1、滑冰場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離去,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這又有85人到來。現在有多少人在滑冰?樣計算,6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72-44+85 (1)987÷3×6 (2)6÷3×987=27+85 =329×6 =2×987=113(人) =1974(人) =1974(人)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課後小結: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P6/例3 P10/例4(含有兩級運算或有括號的混合運算)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2、讓學生經歷探索和交流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感受解決問題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學會用兩步計算的方法解決一些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的過程中,養成認真審題、獨立思考等學習習慣。

教學過程:

一、主題圖引入

觀察主題圖,找出條件,提出問題。

引導學生觀察主題圖。從圖中你們都看到了什麼?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二、新授

就學生提出的問題,出示例3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着玲玲去“冰雪天地”遊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

學生在練習本上解答此問題。

同桌兩人説説自己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板書。

(1)24+24+24÷2

=24+24+12

=48+12

=60(元)

24÷2是一張兒童票的價錢,是半價,所以用24÷2,前兩個24是爸爸和媽媽的兩張成人票的總價。兩張成人票加上一張兒童票就是他們購買門票需要多少錢。

(2)24×2+24÷2

=48+12

=60(元)

24×2是爸爸和媽媽兩張成人票的總價,玲玲的兒童票用24÷2,再把三張門票的價錢加在一起就是總門票的價錢。

我們用不同的方法解決了同一個問題,這兩個綜合算式有什麼共同特點?

這兩個綜合算式都是沒有括號的,而且算式中有加減法也有乘除法。

這樣的綜合算式的運算順序是什麼?

學生總結運算順序。

買3張成人票,付100元,應找回多少錢?

等等。

出示例4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小組討論,獨立完成。

小組內互相説説你是怎樣解答的?

彙報。

(1)270÷30-180÷30

=9-6

=3(名)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幾名保潔員,然後再用減法計算出下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幾名保潔員。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遊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了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引導學生觀察兩個算是的不同點,以及運算順序的不同。

學生進行小結。

教師根據學生的小結進行板書。

三、鞏固練習

P7/做一做1、2

P11/做一做(完成書上的後,可以變化條件,如“買2副手套”等等。)

教師在練習的過程中應抓住學生的關鍵語言進行知識的鞏固。

四、作業

P8—9/5—9

板書設計:

星期天,爸爸媽媽帶着玲玲去“冰雪上午冰雕區有遊人180位,下午有270位。

天地”遊玩,購買門票需要花多少錢?如果每30位遊人需要一名保潔員,下午要

(1)24+24+24÷2 (2)24×2+24÷2比上午多派幾名保潔員?

=24+24+12 =48+12 (1)270÷30-180÷30 (2)(270-180)÷30

=48+12 =60(元) =9-6 =90÷30

=60(元) =3(名) =3(名)

運算順序: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運算順序:算式裏有括號,要先算括號裏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面的。

課後小結:

第三課時:

教學內容:

P11/例5(強化小括號的作用)、歸納運算順序

教學目標;

1、使學生進一步掌握含有兩級運算的運算順序,正確計算三步式題。

2、在學生的頭腦中強化小括號的作用。

3、在練習中總結歸納出四則混合運算的順序。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

回憶前兩節課的學習內容,回顧學習過的四則運算順序。

前面我們學習了幾種不同的四則運算,你們還記得嗎?誰能説説你在前面都學會了哪些四則運算順序?

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二、新授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學生在練習本上獨立解答。(畫出順序線)

兩名學生板演。

全班學生進行檢驗。

上面的兩道題數字、符號以及數字的順序都沒有改變,為什麼兩題的計算結果卻不一樣?

這幾天我們一直都在説“四則運算”,到底什麼是四則運算呢?

學生針對問題發表自己的意見。

概括: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板書)

誰能把我們學習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幫我們大家來總結一下?

學生自由回答。

三、鞏固練習

P12/做一做1、2

P14/4

教師巡視糾正。

四、作業

P14—15/2、3、5—7

板書設計:

(1)42+6×(12-4) (2)42+6×12-4運算順序:

=42+6×8 =42+72-4 (1)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如果

=42+48 =114-4只有加、減法或者只有乘、除法,都

=90 =110要從左往右按順序計算。

(2)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有乘、

除法和加、減法,要先算乘、除法。

(3)算式裏有括號的,要先算括

號裏面的。

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統稱四則運算。

課後小結:

第四課時:

教學內容:

P13/例6(0的運算)

教學目的:

使學生掌握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學重、難點:

0不能做除數及原因。

教學過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將上面的口算進行分類

請你們根據分類的結果説一説關於0的運算都有哪些。

學生分類後進行概括總結關於0的運算。

教師根據學生的回答進行板書。

關於0的運算你還有什麼想問的或想説的嗎?

學生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數。

小組討論:0能否做除數?全班辯論。各自講明自己的理由。

教師小結:0不能做除數。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為找不到一個數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個確定的商,因為任何數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結

學生小結關於0的運算應該注意的問題。

教師引導學生小結。

四、作業

P15—16/8—13

板書設計:

關於“0”的運算

100+0=100 235+0=235一個數加上0,還得原數。 0能否做除數?

0+319=319 0+568=568 0不能做除數。

99-0=99 154-0=154一個數減去0,還得這個數。

0×29=0 0×78=0一個數乘0或0乘一個數,還得0。

0÷76=0 0÷23=0 0除以一個非0的數,,還得0。

49-49=0 128-128=0被減數等於減數,差是0。

運算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學生進一步掌握整數、小數、分數四則運算的法則及計算法則之間的聯繫,能選擇口算、筆算、估算以及計算器等不同方法進行計算,進一步認識常見的數量關係,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2.學生在整理與複習的過程中,進一步瞭解計算原理,感受知識之間的內在聯繫,進一步體會基本的數量關係,提高運算能力,以及分析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學生進一步養成獨立 、認真計算等學習習慣,培養按規則計算的品質,增強學習數學的積極性,體會學習成功的樂趣。

重點難點:

理解四則運算的意義和法則。正確進行四則運算。

教學過程:

一、揭示課題

談話:前幾節課,我們只要複習了數的認識,今天開始我們要複習數的運算。這節課先複習數的四則運算。(板書課題)通過複習,同學們要熟悉掌握四則運算的法則,能選擇不同方法進行計算,並能解決一些簡單的實際問題。

二、知識梳理

1.小組討論。

引導:通常所説的四則運算是指加法、減法、乘法和除法。想一想,整數、小數、分數加、減法分別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乘、除法呢?先獨立思考,找一些例子想一想,再在小組裏交流你的想法。

學生各自整理後在小組裏討論。

2.集體交流。

(1)提問:整數加、減法是怎樣計算的?小數加、減法,分數加、減法呢?

生答。

追問:你能説説這些計算方法之間的聯繫嗎?

生交流,彙報。

(2)提問:怎樣計算整數、小數和分數的乘、除法?你能舉出一些例子嗎?

結合學生交流,用簡單的例子説明,進一步明確法則。

提問:小數乘、除法計算和整數乘、除法有什麼聯繫?要注意什麼問題?

學生交流,總結。

提問:分數乘、除法計算有什麼聯繫?

指出:分數乘法用分子相乘的積作分子,分母相乘的積作分母;分數除法用被除數乘除數的倒數,轉化成分數乘法後按分數乘法的方法進行計算。

三、基本練習

1.做練習與實踐第1題。 直接寫出得數。

運算教案 篇六

[設計説明]

一、藉助情境,幫助學生很好地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

本單元教材的編排思想是藉助具體情景,通過6個例題的教學,使學生掌握四則運算的運算法則,初步瞭解這一知識的生成過程,以及提高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這與以前的教材編排有很大的不同,改變了過去通過單純解答混合運算試題以達到掌握、記憶運算順序的設計意圖,將混合運算賦予了生活中的現實意義,引導學生通過解答生活中的具體問題來理解體會混合運算順序的合理性,從而達到在感悟、理解的基礎上嘗試概括總結,直至掌握運用。

因此在教學設計時我們對如何在現實情景中進行四則運算,如何把解決問題與掌握四則混合運算順序有機地結合作為着力點進行了研究。旨在通過對解決問題的思路交流彙報,使學生理解算式所表達的意義,初步體會“先乘除後加減”的合理性運算法則,並注意由具體特例向一般混合運算推廣,最後總結、概括出四則運算法則的一般規律。

二、在準確理解、把握教材的基礎上創造性地使用教材

教材的例1例2是在學生已會計算的基礎上總結概括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例3要使學生理解、掌握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並掌握加減兩邊可以同時計算的特例;例4是學習帶小括號的混合運算順序,並體會解決問題途徑的多樣性。經過認真分析研究,我們認為例1、例2的內容學生掌握起來比較容易,而例3的教學任務有些重,因此,我們根據實際情況將教學內容進行了調整,第一課時完成例1、例2的教學以及兩步計算的二級混合運算順序,第二課時完成“兩邊同時計算”的混合運算特例及例4的教學任務。這樣教學不僅分散了例3的多個難點,同時能在第一課時中通過對比突出“先乘除、後加減”的教學重點,更能明確地幫助學生體會、理解運算順序的合理性,而在第二課時的教學中也能有足夠的精力去梳理解決問題的思路,並藉助小括號的加入體會解決問題途徑的多樣性。

三、在學習活動中重視學法的指導和數學思維方法的滲透

第一課時我們重點引導學生通過觀察、比較、分析,學會抓住事物的本質特徵,從而發現、總結規律的科學思維方式,並進一步培養學生善於提出問題、積極尋求解決途徑、並有意識地尋求依據來解釋説明自己的思路的能力,在理解、掌握運算順序的同時,促進學生數學思維的發展。

在第二課時中,我們有意識地增加了“數形結合”的思想。俗話説: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師不僅要教給學生知識,更重要的是教給學生學習的方法。線段圖是以線段的長短表示數量的大小,以線段之間的關係反映事物之間的數量關係。發揮着其他手段、方法不可替代的作用。低、中年級的學生在解決實際問題時,更需要藉助線段圖化抽象為具體,化隱蔽為直觀,數形結合,形象地提示題中的數量關係,啟發、拓寬並優化學生的解題思路,增強判斷的準確性,從而提高學生創造性地解決數學問題的能力。因此,這節課指導學生通過畫線段圖來理解題裏的數量關係,尤其是例4的第二種方法,學生對於這種方法很難理解,但通過畫線段圖及進一步觀察、分析,學生就能較好地理解為什麼先求差,實現對解題方法的優化,進一步培養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為學生後期的學習打下良好的基礎。

第一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例1、例2以及例3的相關內容。

[教學目標]

1、通過探究、交流等學習活動,使學生理解“先乘除、後加減”的原因,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出同級運算和兩級混合運算試題的運算順序,並能正確進行運算。

2、培養學生列綜合算式解決實際問題的能力,以及發展問題、分析、解決問題的能力。

3、引導學生感受數學與生活的緊密聯繫。

[教學重點]

引導學生髮現並總結概括出沒有括號的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教學難點]

幫助學生理解“先乘除、後加減”的原因。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導入新課

師:冬天你最喜歡什麼運動?(生:滑雪、打雪仗……)這是濟南新開業的滑雪場(課件出示滑雪場圖片)。這節課我們就來了解有關滑雪場的情況。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發現、總結同級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信息:滑雪場開業第一天上午有230人,中午有70人離去,又有150人到來。

師:根據信息你能提出什麼數學問題?

生:下午有多少人?

學生列式解答並指名板演:

①230-70=160(人);

160+150=310(人)。

②230-70+150=310(人)。

彙報交流:請列分步算式和綜合算式的學生分別説説解答思路。

引導學生分析比較:兩者思路是相同的,只是第二位同學列出了一道加減混合的綜合算式,這樣寫比較簡單。

師:由於數目越來越大,直接寫出最後得數容易出錯,如果我們把第一步的計算結果記錄下來就不容易算錯了。

(教學脱式書寫格式,略)

2、出示信息:開業前三天共接待900人,照這樣計算,5天預計接待多少人?

師:你能根據信息列出綜合算式並脱式計算嗎?

指名板演:900÷3×5

=300×5

=1500(人)

師:請你給大家説説先算什麼,後算什麼,為什麼這樣算。

生:我先算900÷3,再用它們的商乘5,因為必須先求出平均每天接待的人數才能算出5天的人數。

師:也就是説,這道乘除混合的算式你是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做的。誰能説出15-8+11和40×3÷60的運算順序?

生答略。

3、總結運算順序。

師:觀察這幾道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生:我發現第1、3題中只有加、減法,第2、4題中只有乘除法。

生:我發現它們都是從左往右計算的。

師:在一道算式中,只有加減或者只有乘除,一般情況下按照從左到右的順序做。

(二)理解、總結兩級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

1、出示信息:

剛才有同學説想知道滑雪場的門票是多少錢,前兩天我有兩個朋友也去了滑雪場,看大屏幕:成人票一張60元,付給售票員200元買兩張票,應找回多少錢?

(學生列式計算,指名板演。)

200-60×2

=200-120

=80(元)

師:前幾道題我們都是按從左往右的順序計算的,為什麼這道題先算後面的乘法呢?

生:因為我們必須先知道買兩張票花了多少錢,才能再算出找回多少錢。

生:要想求出找回多少錢,必須在總錢數裏去掉兩張票的價錢,而不是減去一張票的價錢,所以要先算後邊的乘法。

師:也就是説,這道題是求從200裏減去60×2的積,差是多少,所以要先算乘法,再算減法,對嗎?

誰能説出53+7×8應先算什麼再算什麼?

生答略。

2、出示信息:

現在已經放假了,聽説滑雪場對兒童還有優惠活動:成人票60元,兒童票半價。

師:如果你和媽媽一起去,一共花多少錢呢?請列式解答。

指名板演:①60÷2+60 ②60+60÷2

=30+60 =60+30

=90(元) =90(元)

第一位同學彙報思路:我是先算出兒童票多少錢,再加上成人票60元,求出一共花了多少元,所以我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第二位同學彙報思路:我跟她的想法一樣,只是把60放到了前邊,因為在加法中兩個加數可以交換位置,但還是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師:也就是説在這個算式中,60必須與60÷2的商相加,因此不管這個除法放在哪兒,都要先算除法再算加法。

3、總結規律。

師:仔細觀察第二組算式,它們是按什麼順序計算的?這些算式與第一組相比有什麼特點?

生:第一組的每道算式中只有加減法或只有乘除法,而第二組的算式中加、減、乘、除法是混在一起的。

生:第二組算式都是先算乘法或除法,再算加法或減法。

教師根據學生的彙報進行總結:在一道算式中,既有乘除法,又有加減法,一般情況下先乘除後加減。

三、反饋練習,鞏固提高

直接説出先算什麼:

①27÷3×7 ; ④54÷6÷9;

②45+8-23; ⑤28+120×8;

③203-135÷9; ⑥35+24+12。

這些題哪些是從左到右算的?剩下的兩道題是按什麼順序做的?

四、全課總結

師:今天我們學習了混合運算(板書課題),重點研究了混合運算的運算順序,你有什麼收穫和體會?

(設計指導:常網)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一單元例3、例4。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兩頭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的算法,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總結完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2、藉助線段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頭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混合運算的知識,誰還記得,混合運算都有哪些運算規則?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大家最喜歡幹什麼?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們組織這樣的活動同學們喜歡參加嗎?

為了更好地組織開展活動,我們要了解一下每個年級活動的項目、參加的人數以及分組的情況。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兩邊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

1、出示信息;一、二年級組織堆雪人比賽,一年級有3組參加,每組8人,二年級由2組參加,每組10人,兩個年級共有多少人蔘加比賽?

師: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請你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

2、彙報交流。

第一組:

8×3+10×2

生:我們通過畫線段圖可以清楚地看出,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一、二年級分別有多少人。

生:一年級每組8人,有3組,二年級每組10人有2組,所以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列式為:8×3+10×2。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我們也是這樣列式的。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你們列出的是一個三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可這樣的算式我們以前沒有解答過,你們會算嗎?在練習本上試着計算一下。

指兩名學生板書:

①8×3+10×2 ②8×3+10×2

=24+10×2 =24+20

=24+20 =44(人)

=44(人)

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在小組裏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我們組覺得第一位同學做的對,即符合題的意思,也符合運算順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後算加,第二位同學兩個乘法一起算,不合適。

生:我們覺得第二位同學的做法是對的,先同時求出一、二年級分別有多少人,再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同樣既符合題意也符合“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規則啊。

生:我們也覺得第二種做法是正確的,它不僅符合題目的意思和運算規則,結果正確,寫起來還簡便,我們覺得第二種方法是對的。

師:現在大家能不能達成共識?第二種方法行不行?

生齊:行!

師:我也贊同大家的意見,兩邊的乘法可以同時計算。

3、小練習。

(1)板書:15÷3+16÷26×4-18÷9

師:這兩道題表示什麼?在小組裏説説。

(交流)

生:第一題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生:表示2個商加起來是多少。

生:第二個算式表示4個6的積減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師:大家説得很好,應該怎樣算呢?試着做做。

(生獨立計算,集體反饋,略)

(2)指名口答運算順序:

9×3-25÷5;60÷5-3×3;75+5×8+23。

師:仔細觀察這幾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生:只有兩邊是乘除法、中間是加減法的算式,我們才可以將兩邊乘除法同時計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則

1、出示信息:三、四年級同學準備舉行扔雪球比賽,三年級的有24人蔘加,四年級有36人蔘加,如果每6人分一組,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分幾組?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請你先畫圖,再列式解答。

2、反饋學生作業。

36÷6-24÷6

=6-4

=2(組)

師: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嗎?要求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分幾組?必須先求什麼?(生答略)

師:仔細看看分析圖,這道題你還有別的解法嗎?

生:還可以這樣算:(36-24)÷6。

師:能給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

生:從圖上可以看出,四年級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級的人數一樣多,所以我們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多出的人數中有幾個6就行了。

師:他的想法對嗎?大家有什麼問題嗎?

生:為什麼要加小括號?

生:我們必須先求出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號。

師:如果不加小括號36-24÷6行不行?

生:這樣不行,這樣就不符合我們剛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號改變它的運算順序才能算出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也就是先求差。

師:我們在低年級就知道加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板書:3+2×4)這道題應先算什麼?要想先算加法怎麼辦?(紅筆加上括號)

3、完善法則。

師:看看我們前邊歸納的運算規則,只有這兩條夠嗎?還需要補充什麼嗎?

生:應該加上“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生:前邊兩條也應該加上“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三、練習(機動)

四、全課總結

師:我們在計算混合運算的試題時,都有哪些運算規則?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

運算教學設計 篇七

教學目標:

1、引導學生理解、掌握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兩頭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的算法,體會小括號的作用,進一步總結完善四則運算的運算順序。

2、藉助線段圖,提高學生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3、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培養學生思維的敏捷性和靈活性。

教學重點、難點:

理解“兩頭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體會小括號的作用。

教學過程

一、複習引入創設情境

師:上節課我們學習了有關混合運算的知識,誰還記得,混合運算都有哪些運算規則?

根據學生回答,教師板書:

師:現在是什麼季節?冬天大家最喜歡幹什麼?堆雪人、打雪仗、滑雪一定非常有趣,如果我們組織這樣的活動同學們喜歡參加嗎?為了更好的組織開展活動,我們要了解一下每個年級活動的項目、參加的人數以及分組的情況。

二、結合情境探究新知

(一)理解、掌握“兩邊乘除、中間加減”類型題目的計算方法

1?出示信息:一、二年級組織堆雪人比賽,一年級有3組參加,每組8人,二年級由2組參加,每組10人,兩個年級共有多少人蔘加比賽?

師:這個問題你們會解決嗎?請你用畫圖的方法表示出你的想法,列出算式,和小組的同學交流一下。

(學生小組討論)

2?彙報交流。

生1:我們通過畫線段圖可以清楚的看出,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必須先求出一、二年級分別有多少人。

生2:一年級每組8人,有3組;二年級每組10人有2組,所以要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列式為:8×3+10×2。

師:大家同意嗎?

生齊:同意,我們也是這樣列式的。

師:同學們真不簡單,你們列出的是一個三步計算的綜合算式!可這樣的算式我們以前沒有解答過,你們會算嗎?在練習本上試着計算一下。

(指兩名學生板書)

①8×3+10×2②8×3+10×2

=24+10×2=24+20

=24+20=44(人)

=44(人)

師:請同學們觀察、比較一下,在小組裏談談你們的看法。

生1:我們組覺着第一位同學做的對,即符合題的意思,也符合運算順序每一步都是先算乘、後算加,第二位同學兩個乘法一起算,不合適。

生2:我們覺着第二位同學的做法是對的,先同時求出一、二年級分別有多少人,再求兩個年級一共多少人,同樣既符合題意也符合“先乘除、後加減”的運算規則啊。

生3:我們也覺着第二種做法是正確的,它不僅符合題的意思和運算規則,結果正確,寫起來還簡便,我們覺着第二種方法是對的。

師:現在大家能不能達成共識?第二種方法行不行?

生齊:行!

師:我也贊同大家的意見,兩邊的乘法可以同時計算。

3?小練習

(1)板書:15÷3+16÷26×4-18÷9。

師:這兩道題表示什麼?在小組裏説説。

(交流。)

生1:第一題表示15除以3的商加16除以2的商得多少?

生2:表示2個商加起來是多少。

生3:第二個算式表示4個6的積減去18除以9的商得多少?

師:大家説的很好,應該怎樣算呢?試着做做。

(生獨立計算、集體反饋,略。)

(2)指名口答運算順序。

9×3+25÷560÷5-3×375+5×8+23

師:仔細觀察這幾個算式,你有什麼發現?

生:只有兩邊是乘除法、中間是加減法的算式,我們才可以將兩邊乘除法同時計算。

(二)理解、掌握有小括號的混合運算的計算規則

1?出示信息:三、四年級同學準備舉行扔雪球比賽,三年級的有24人蔘加,四年級有36人蔘加,如果每6人分一組,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分幾組?

師:這個問題你會解決嗎?請你先畫圖,再列式解答。

2?反饋學生作業。

36÷6-24÷6

=6-4

=2(組)

師:他的想法大家能看懂嗎?要求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分幾組?必須先求什麼?

(生答,略。)

師:仔細看看分析圖,這道題你還有別的解法嗎?

生:還可以這樣算“(36-24)÷6”。

師:能給大家説説你是怎麼想的嗎?

生:從圖上可以看出:四年級的前半部分跟三年級的人數一樣多,所以我們可以不用管,只看看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多出的人數中有幾個6就行了。

師:他的想法對嗎?大家有什麼問題嗎?

生:為什麼要加小括號?

生:我們必須先求出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才能再除以6,所以要加小括號。

師:如果不加小括號36―24÷6行不行?

生:這樣不行,這樣就不符合我們剛才的想法了,只有加上括號改變它的運算順序才能四年級比三年級多幾人,也就是先求差。

師:我們在低年級就知道加小括號能改變運算順序。(板書:3+2×4)這道題應先算什麼?要想先算加法怎麼辦?(紅筆加上括號。)

3?完善法則。

師:看看我們前邊歸納的運算規則,只有這兩條夠嗎?還需要補充什麼嗎?

生1:應該加上“有括號的要先算括號裏面的”。

生2:前邊兩條也應該加上“在沒有括號的算式裏”。

(根據學生的回答完成板書。)

三、練習

四、全課總結

師:我們在計算混合運算的試題時,都有哪些運算規則?通過這兩節課的學習,大家有什麼收穫?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l58mp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