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小班繪畫教案《小蝌蚪》(精品多篇)

小班繪畫教案《小蝌蚪》(精品多篇)

小班繪畫教案《小蝌蚪》(精品多篇)

小蝌蚪小班教案 篇一

活動目標:

1、自主探索用手指壓印和添畫尾巴的畫法畫出各種姿態的蝌蚪。

2、能夠自主表現蝌蚪的動態,體驗美術活動的快樂。

活動準備:

1、課前欣賞過水墨動畫《小蝌蚪找媽媽》,活動PPT。

2、每組一盤黑顏料、抹布、水彩筆。

3、分別畫有螃蟹、烏龜、金魚、鮎魚大展板。

4、畫紙人手一份、青蛙媽媽胸飾、輕音樂。

活動過程:

1、視頻導入,激發繪畫興趣

師:

(1)青蛙媽媽可着急了,它的寶寶哪去了?幼兒(變成小蝌蚪了)。

(2)出示PPT蝌蚪,引導幼兒觀察,發現蝌蚪的變化過程。

2、生長變化,演示作畫過程

師:小蝌蚪不見了,青蛙媽媽可着急了,我們一起來幫幫它吧!

(1)出示手指印畫“小蝌蚪”。

師:看PPT2,這是老師畫的青蛙寶寶,你們猜猜是怎麼畫的呢?

(2)這樣是小蝌蚪嗎?“小蝌蚪的尾巴是什麼樣的?”

3、情節貫穿、自主繪畫表現

師:手指蘸顏料點畫的時候要注意些什麼?

師: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還遇到了好多小動物,看看你的小蝌蚪會遇到誰?

幼兒自主分組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4、組合欣賞,情節引導點評

師:請畫好的小朋友把蝌蚪分組貼在展板上。並和小朋友一起欣賞幼兒的作品説説你的

小蝌蚪遇到了誰,它們在做什麼?

5、活動延伸,故事表演遊戲

小蝌蚪 篇二

教學設計示例

5.小蝌蚪找媽媽

第一課

教學目標 :

1.學會本課13個生字,認識3個生字。能正確讀寫新詞。

2.藉助漢語拼音初讀課文,初步瞭解課文內容。

3.培養學生邊讀書邊思考的能力,能提出不懂的問題。

4.繼續培養學生與他人合作學習的能力,感受合作學習的快樂。

教學重點:

1.學會本課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內容。

教學難點 :

1、正確掌握本課生字新詞,並學會應用。

2、培養學生提出問題、篩選問題的能力。

教具準備:

詞語卡片、青蛙、蝌蚪、鯉魚、烏龜的圖片

教學過程 :

一、談話導入  :

教師用彩色粉筆板書漢字:“找”,請學生來認字。説説生活中是怎樣用的。(如:找人、找東西、找麻煩等)

電腦出示小蝌蚪的畫面,讓學生説説這是什麼,是什麼樣子的?

小蝌蚪要找什麼呢?板書:小蝌蚪、媽媽。今天我們來學習第5課《小蝌蚪找媽媽》。大家齊讀課題。

二、學習新知:

(一)初讀課文,認識生字。

學生自由讀課文,邊讀書邊在書中把生字畫出來,藉助漢語拼音讀一讀。

同伴之間互相讀讀生字,對照生字表檢查讀音是不是正確,如果正確,同伴就在書中畫一顆紅色的五星表示獎勵。

再讀課文:指名讀課文,重點聽聽生字的字音。

大家進行評議,鼓勵讀得正確的同學、讀書有進步的同學。

(二)學習生字新詞:

1、學生對照書中的生字表,自己讀讀生字,把不認識的漢字做好記號。

2、學生在小組內進行學習,小組長帶領組員做好以下幾件事情:

1)讓每名同學説説哪些字不認識。

2)把不認識的漢字集中起來。

3)認識漢字的同學説説自己是怎樣記憶字形的。

4)小組長指漢字,同學讀,鞏固記憶。

3、教師用電腦出示詞語卡片,學生自己讀讀卡片上的詞語。不認識可以詢問他人。

4、以小組為單位選派代表指名讀詞語,比一比誰讀的正確、反應靈敏。

5、練習書寫:

1)請大家先認真觀察生字在田格中的位置,然後獨立寫一個。(書上田格中的字)

2)學生提出認為難寫的字,師問:你們認為哪個字難寫?教師電腦出示帶田格的生字,讓學生仔細觀察生字每一筆在田格中的位置。請同學説一説佔格位置。

3)學生看電腦博士是怎樣寫的?(電腦演示加錄音)

4)請學生書寫田格中的第二個字。教師巡視,個別輔導,糾正學生的寫字姿勢和執筆方法。

5)學生評議:展示學生書寫情況,説説哪些字寫的好,哪些字寫的不夠理想。

6)獎勵學生到黑板上書寫漢字,師生共同欣賞。

(三)再讀課文,提出問題:

1、自由讀課文,標出自然段序號。(5)

2、一邊讀書一邊提出問題。

3、以小組為單位篩選問題:每名組員説説自己的問題,組長帶領大家把問題集中起來,記錄下來,交給老師。

(四)以小組為單位練習鞏固:

小組之間互相出題目考察。

例如:

看拼音寫詞語;

聽寫詞語;

組詞;

讀句子;

讀課文;

……

小組之間進行比賽,並引導學生從不同方面進行評價。

(五)、佈置作業 :

1)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家長進行評價。

2)思考本組集中的問題。

3)在作業 本上書寫難字,然後進行自評……

第二課時

教學目標 :

1.通過觀察畫面,使學生從小蝌蚪找媽媽的過程中,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2.體會動物的語言、心理,指導學生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3.在理解課文的基礎上,使學生知道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教育學生要保護青蛙。

4.繼續培養學生收集、積累信息的能力。

教學重點:

1.理解課文內容,瞭解青蛙在生長過程中的幾次形體變化。

2.藉助插圖,去觀察,培養學生觀察能力和全面的認識事物的能力。

教學難點 :

1.瞭解小蝌蚪變成青蛙的過程。

2.理解文中的詞語。

教具準備:

電腦、圖片、動畫片。

教學過程 :

一、觀看動畫片《小蝌蚪找媽媽》:

提示:注意觀察小蝌蚪的身體變化。

二、進入新課:

1、整體感知:

指名分段讀,想一想:小蝌蚪找媽媽找了幾次?他在路上遇見了誰?在文中畫出來。教師進行板書

(三次、鯉魚、烏龜、青蛙。)

2、電腦出示問題,在下階段的學習中帶着問題去學習:(結合上節課學生提出的問題教師進行篩選後的。)

3、細讀課文:

1)默讀課文,想想哪些內容同插圖有聯繫?

2)分別請學生讀二、三、四自然段,再請學生根據自然段的內容找到相關的圖片把圖貼在黑板上。

3)同桌之間試着結合課文內容講一講圖畫的內容:

(第二自然段開始介紹小蝌蚪的變化,幾天以後,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向鯉魚媽媽打聽自己媽媽去了哪裏,從鯉魚媽媽那裏他得知: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第三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長出了兩條後腿,他看見烏龜後,錯認烏龜為自己的媽媽,從烏龜媽媽那裏得知:自己的媽媽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第四自然段寫過了幾天,小蝌蚪尾巴變短了,變成了小青蛙。在荷葉上找到了自己的媽媽。)

教師:整個找媽媽的過程,課文是抓住了動物的語言和動作來描寫的。自己認真地讀讀,找出描寫動物的語言和動作的詞語,並用不同的符號畫出來,體會為什麼這樣寫。結合學生説的教師板書有關動詞:“迎” “追” “遊”

(小蝌蚪“迎上去”説明小蝌蚪與鯉魚遊的方向是相對的,他在有禮貌地打聽。鯉魚媽媽的一番話,告訴小蝌蚪他們的媽媽是:四條腿、寬嘴巴。小蝌蚪看見烏龜後,就“追上去”説明小蝌蚪和烏龜前進的方向相同,烏龜在前,小蝌蚪在後,表現出小蝌蚪急於找到自己媽媽的心情。烏龜的話使小蝌蚪進一步瞭解了媽媽的外形特點:“頭頂上有兩隻大眼睛,披着綠衣服,唱起歌來頂呱呱。”小蝌蚪看見青蛙媽媽後,就“游過去”説明他看見媽媽後,十分高興。 )

4)根據畫面內容,練習有語氣地朗讀:

自由讀

指名讀一讀,説説你為什麼這樣讀;還可以説説讀書時有什麼困難?

教師進行指導:小蝌蚪想找媽媽,他們詢問鯉魚媽媽時,要有禮貌,讀出渴望找到媽媽的心情;鯉魚媽媽的回答語速放慢,非常可親可敬,讀出關心孩子的語氣。小蝌蚪叫烏龜媽媽時,要讀出既高興又着急的語氣。烏龜在與小蝌蚪説話時,要讀出寬容、耐心、穩重、熱情的語氣,讀書時速度放慢。小蝌蚪看見自己的媽媽後,要讀出高興的語氣,青蛙媽媽的話要讀得:親切、自然。

小組練習分角色有語氣、還可以加上適當的表演。

每個小組選派代表,進行展示。

評一評讀書情況,為什麼?

4、教師提出問題:小蝌蚪找到了自己的媽媽,他是怎樣變成一隻小青蛙的呢?

學生自己説説:可以結合課文內容説,可以用筆畫出生長過程,也可以用自己的話説明。

在小組內與同學説説,交流交流。

每組選派一名代表進行展示。

教師出示電腦畫面:

小蝌蚪先長出兩條( ),過了幾天,長出兩條( ),再過幾天,( )變短了,漸漸地,( )已經不見了。小蝌蚪長成了( )。

讓學生讀一讀,自己試着進行填寫。

請學生把答案板書到黑板上:長出後腿 →長出前腿 →尾巴短了→尾巴不見了。

師生共同讀一讀。

根據電腦畫面畫出小蝌蚪生長過程,與電腦博士比一比。

三、聯繫生活實際談體會:

今天我們一起學習了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小青蛙可以幫助人類做些什麼呢?我們應該怎樣做?談談自己的看法。(可以藉助課外資料談。)

教師小結:青蛙是捕捉害蟲的能手,是人類的朋友,我們要保護青蛙。

四、積累所得信息:

讓學生想想通過學習打算積累哪些信息。

在全班範圍內説説,相互交流。

五、佈置作業 :

1、有語氣的朗讀課文。

2、以小組為單位排演課本劇。

板書:

小蝌蚪教案 篇三

活動目標

1、在已有的搓、捏技能基礎上、嘗用彩泥搓、捏小蝌蚪。

2、鼓勵幼兒在玩泥活動中大膽表達表現,體驗共同活動的快樂。

重點難點

1、重點:能抓住小蝌蚪的形象特徵,用用彩泥搓、捏小蝌蚪。

2、難點:大膽地用語言表達所思、所想、所做。

活動準備

1、材料:黑色彩泥、各色彩泥若干(與幼幼幾人數相符),小青蛙手偶一個、有水草圖案的底襯板、音樂。

2、技能:有初步搓、捏彩泥的技能

3、經驗:聽過《小蝌蚪找媽媽》的故事

活動過程

一、在遊戲情景中導入活動:

師:(出示手偶青蛙)“呱呱呱,呱呱呱”,小朋友,你們知道我是誰麼?

幼:青蛙

師:我是一隻大眼晴、大嘴巴,專捉害蟲,呱呱叫的青蛙。我的寶寶是誰呀?

幼:小蝌蚪

師: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呢?

幼:自主表達。(引導幼兒説出“大腦袋、細細尾巴”。)

師:我去捉害蟲,回回來一看,我的寶寶都不見了,你們説怎麼辦呀?

幼:去找一下 ……(引導幼兒充分表達。)

師:我知道你們的本領很大,就請你們幫忙把小蝌蚪變出來,好麼?我們試試用彩泥來變吧!

二、在示範引領下,嘗試操作

1、展示範例,示範製作方法

師:我已經幫青蛙媽媽變了幾個蝌蚪,你們看(逐個出示事先做好的小蝌蚪,讓幼兒觀察)。

師:我們來看看是怎樣變的'一一先捏一小團黑色橡皮泥,放在手心裏,像搓小圓子一祥搓搓、搓一搓,一個小蝌蚪的身體就出來了,然後用拇指和食指捏捏捏,為它擔出一條細細的小尾巴,這樣一隻可愛的小蝌蚪就做好了。

2、激發幼兒,引起製作興趣

師:那邊小池塘裏還有幾隻青蛙媽媽沒有找到寶寶,我們去幫它們找蝌蚪寶寶吧!

3、幼幼兒操作,教師巡迴指導

(仔細觀察幼兒操作,挖掘製作中的亮點,隨機及時點評,引導支持能力強的幼兒再增添一些石頭、泡泡和小水草等)

三、在成功體驗中,結東活動:

師:我們把小蝌蚪一起送到大池塘裏,讓它們一起做遊戲吧!

幼:好的。(共同佈置大池塘。)

師:小蝌蚪真可愛,都長着大大的腦袋,細細的尾巴,我們也變變變,變成小蝌蚪來做遊戲吧、一起來跳舞好嗎?(在歌聲與遊戲中結束活動)

小蝌蚪教案 篇四

設計意圖:

根據《幼兒教育新綱要》明確指出“科學教育應密切聯繫幼兒的實際生活進行,利用身邊的事物與現象作為科學探索的對象,儘量創造條件讓幼兒實際參加探究活動,使他們感受科學探究的過程和方法,體驗發現的樂趣”。由於孩子們對周圍的事物特別感興趣,我便和孩子一起開展了此活動——《小蝌蚪的生長變化》。

春天來了,萬物復甦,周圍一切事物在發生着變化,小草、樹木都變綠了,各種各樣的小動物也趁熱出來了。瞧,池塘裏的小蝌蚪拖着長長的尾巴在水裏游來游去,它好像在尋找自己的媽媽。它和媽媽長得一樣嗎?在這次活動中,通過讓幼兒觀察,討論和操作等活動,初步瞭解小蝌蚪的生長變化過程,激發幼兒關心愛護小動物的情感。

教學目標:

1、引導幼兒初步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2、知道青蛙是人類的好朋友,初步萌發愛護青蛙的意識。

3、提高幼兒的動手動腦能力。

4、培養幼兒對事物的好奇心,樂於大膽探究和實驗。

5、激發幼兒對科學活動的興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引導幼兒瞭解小蝌蚪生長的過程

難點:小蝌蚪生長的操作步驟

教學準備:

1、資源的選擇:在自然區角的魚缸裏,養數條小蝌蚪。

2、媒體的應用:自制的多媒體課件 小蝌蚪生長變化圖片 音樂

教學過程:

一、觀察蝌蚪的特徵

1、猜謎語導入:圓腦袋,長尾巴,變成蝌蚪小娃娃,游來游去找媽媽。它的媽媽是誰?它和媽媽長得一樣嗎?

2、教師引導幼兒觀察水裏的蝌蚪,並提問:蝌蚪長得什麼樣子?(頭大大的、圓圓的,有一條長尾巴,像個音符)再看一看每隻蝌蚪是否長的一樣?

3、蝌蚪是怎樣運動的?是用身體的哪個部分讓它前進呢?(遊動、尾巴)

二、觀看動畫課件,瞭解小蝌蚪的生長過程

1、播放蝌蚪的生長變化課件並提問:

(1)從小蝌蚪變青蛙會經歷哪幾個階段?

(2)蝌蚪變青蛙是先長出前腳還是後腳?

(3)身體的哪個部分會消失?

(4)變成青蛙後都停在哪裏?

2、教師讓幼兒講述蝌蚪的生長過程。

(青蛙媽媽生下卵→蝌蚪→長出後退→長出前腿→尾巴變短→青蛙)

三、比較青蛙和蝌蚪

1、請幼兒觀察比較蝌蚪和青蛙,然後提問:

(1)青蛙長得是什麼樣子的?(有四隻腳,嘴很大、眼睛凹凸的)

(2)青蛙是怎樣運動的?

(3)青蛙和蝌蚪外形有什麼不同?運動方式有什麼不同?

四、幼兒操作練習

按蝌蚪的生長變化將這些圖片進行排序(引導幼兒説出 “青蛙媽媽先在池塘裏產下卵,接着變成了小蝌蚪,小蝌蚪先長出了後腿,又長出了前腿,尾巴慢慢變短,最後變成了一隻小青蛙。”)

五、討論交流

小青蛙有哪些本領?它喜歡吃什麼?為什麼説青蛙是保護莊稼的能手?如果沒有青蛙,莊稼會怎樣?我們應怎樣保護青蛙?

教師小結:告訴幼兒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每天要消滅許多的害蟲,大家一定要保護它。

六、音樂律動《小青蛙》

活動延伸:今天我們瞭解了蝌蚪的。生長過程以及他的本領,你們喜歡他嗎?你還喜歡哪些小動物,它們的生長過程又是怎樣的呢?

教學反思:

在整個教學活動過程中,體現了幼兒觀察在前,教師引導在後的理念。思路清晰,各環節過渡自然、流暢,達到了預期效果。本次活動的成功之處表現在:

1、幼兒參與的積極性高。能夠根據幼兒的年齡和興趣特點,結合季節特徵來選擇和設計活動,增強了活動的趣味性。通過多媒體教學,不僅讓幼兒對蝌蚪變青蛙的過程有直觀的影響,而且讓幼兒在活動的過程中潛移默化的掌握到教學的重難點,並且進行了反覆練習。在排圖的過程中,孩子們根據自己的猜想,有的説先長前腿,有的説先長後腿,各抒己見,更進一步激發了幼兒參與活動的興趣。

2、較好地完成了活動目標。在設計活動時我注意使用了自制的多媒體課件,多種教學方法:演示法、觀察法及引導教學法,能夠使幼兒主動探究、積極思維。新《綱要》明確指出:“幼兒能用多種感官動手、動腦,探究問題;用適當的方式表達、交流探索的過程和結果。”因此活動中引導幼兒看一看、聽一聽、説一説、做一做等多種感官的參與,幼兒不知不覺對小蝌蚪的成長變化產生了興趣。而遊戲體驗法,使幼兒在玩的過程中體驗小蝌蚪慢慢長大,小朋友愛護小青蛙的快樂心情,進一步產生關愛小動物的情感 。

不足之處表現在:

通過這節活動,我深深的感受到自己的教學實踐能力還需要提高,在活動過程中存在很多問題,例如:幼兒的操作時間較短,雖然有動手操作可是操作過程中幼兒的協作能力沒有得到很好的培養。如果讓我在重新上這節課我想在活動中幼兒操作的環節可以讓幼兒分組進行有步驟的操作,加強幼兒協作能力的培養;在活動完成後和幼兒進行怎樣保護青蛙的討論,並讓幼兒分角色表演,加深幼兒保護青蛙的意識。

小班繪畫教案《小蝌蚪》 篇五

活動目標:

1.瞭解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2.學習用手指點畫的'方法進行繪畫。

3.培養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

4.讓幼兒體驗自主、獨立、創造的能力。

5.感受作品的美感。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掌握手指點畫的方法。

難點:有創意的安排畫面。

活動準備:

1.一盆小蝌蚪、示範畫。

2.各種顏色的顏料、盤子、白紙。

活動過程:

1.認識小蝌蚪:出示小蝌蚪,引導幼兒觀察小蝌蚪,説一説小蝌蚪的外形特徵。

2.遊戲:組織幼兒模仿小蝌蚪在水裏游來游去。

3.手指點畫小蝌蚪:

(1)出示示範畫,引導幼兒觀察畫面上有什麼,它們在幹什麼?

(2)老師示範點畫方法:先用手指蘸一些黑色顏料,在白紙上點一個圓就是小蝌蚪的身體,再蘸一些黑色顏料添畫小蝌蚪的尾巴,示範添畫各種不同形態的尾巴並使畫出的小蝌蚪向不同的方向遊,最後示範添畫水草。

(3)幼兒嘗試用手指點畫小蝌蚪,老師巡迴指導,提醒幼兒顏料不要蘸的太多,小心弄髒衣服、畫紙或桌面,同時鼓勵幼兒添畫水草、小魚等。

4.繪畫結束:組織幼兒課後整理,養成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

5.分享評價:組織幼兒展示繪畫作品,交流欣賞。

教學反思:

1.這節美工課,我在備課過程中,自己經過深思熟慮,依照《綱要》中的有關教學理論,深入瞭解了幼兒的認知能力,我感覺到這節課切合幼兒實際,能通過教師的引導,會大大激發幼兒的興趣。

2.在活動過程中,幼兒容易理解,留給幼兒適當的空間。讓幼兒通過觀察,模仿做遊戲,動手點畫《小蝌蚪》以及展示幼兒繪畫作品。小朋友學會了用手點畫《小蝌蚪》,小朋友嚐到了成功的喜悦,瞭解了小蝌蚪的外形特徵,培養了幼兒良好的美術常規。

(1)幼兒這節課的興趣濃厚,積極的用手指點畫《小蝌蚪》,小朋友在能力、知識、技能等方面均得到自主發展;

(2)自己初步瞭解了幼兒的經驗水平、學習特點和個性特徵,基本能把握教育內容核心,促進幼兒最大限度的發展;

(3)師幼互動良好。教師能以幼兒的需要調整教學。如:示範添畫小蝌蚪不同形態的尾巴,從而使小蝌蚪向不同方向遊。

3.本節美工課,活動效果良好,目的明確,重點突出。今後自己要不斷充電,不斷更新知識。

4.當節聽課的老師對這節課評價很好,但自己深深地感覺到學無止境,今後一定要進一步努力。

小蝌蚪教案 篇六

教學目標:

1、會認“塘”“腦”“袋”“灰”“捕”等13個生字,會寫“兩”“就”“哪”“寬”“頂”“肚”“皮”“孩”“跳”等9個字,會用“已經”練習説話。

2、正確、流利、有感情的朗讀課文,分角色朗讀課文。

3、瞭解青蛙一生的變化,培養學生對自然科學的興趣,懂得獨立生活,遇事主動探索的道理。

教學重點:

1、識字、寫字。

2、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體型變化。

教學難點:

1、瞭解青蛙的生長過程以及它在不同階段的體型變化。

2、會分角色有感情的朗讀課文

課前準備:

生字卡,多媒體課件,

課時安排

兩課時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創設情境,導入課題。

同學們,一個愉快的暑假,同學們一定認識了許多動物朋友,比如水裏遊的小魚小蝦,田裏飛的蝴蝶蜜蜂,它們都和大家一樣自由自在的。玩耍。那麼,大家認識這些小動物嗎?(出示蝌蚪圖片)大家一定認識它們,它們過得可不開心了,因為它們找不到自己的媽媽。你們願意幫這個忙嗎?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小蝌蚪找媽媽》。(板書:小蝌蚪找媽媽)

二、初讀課文

1.結合圖片自由讀課文,邊讀邊思考哪些是小蝌蚪?小蝌蚪在什麼地方?(指名看圖)説説小蝌蚪的樣子。(學生試説:小蝌蚪大大的腦袋,黑黑的,長着長尾巴。)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鯉魚烏龜)

2.指名分自然段讀課文,邊讀邊劃出文中的生字生詞。

3、小組交流學習字詞。

4、檢查、交流自學情況

(1)引導學生從字音字形字義上識字。

(2)教師重點指導:

【多媒體出示生字】檢察自學情況,教師邊檢查邊對個別字做強調。

然後以多種方式認識我會認的13個生字。

(3)學習會寫的9個生字

教師在田字格里做示範,學生描紅仿寫。

三、齊讀課文,整體感知

你們掌握的可真不錯,那同學們齊聲朗讀我們的課文,看看這篇課文寫了幾個自然段,標出這些自然段。並思考問題: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而它自己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2、最後小蝌蚪在哪裏找到了它的媽媽?他的媽媽是什麼樣的?

3、你們課文讀完了,你們找出答案了嗎?這篇課文有幾個自然段?(生:6個)

4、。那看看大屏幕,老師剛剛提出的問題你們解決了嗎,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遇見了誰呀?(生:鯉魚媽媽、烏龜)

5、那它又發生了什麼樣的變化?

(生:他先是長出了兩條後腿,再長出了兩條前腿,然後尾巴變短了,最後變成了一隻青蛙)

四.小結

這節課同學們學的真不錯,課後繼續讀課文。

第二課時

一、複習檢查

1.認讀生字新詞。

2.説説小蝌蚪和青蛙的樣子。

二、導學課文

1、導讀。第1自然段

(1)課文裏是怎麼描寫小蝌蚪的呢?(一羣小蝌蚪,長着大大的腦袋,黑灰色的身子,甩着長長的尾巴,快活地在池塘裏游來游去。)

(2)小蝌蚪現在在做什麼呀?(快活地游來游去)

(3)小蝌蚪在池塘裏快活地游來游去,我們也來快活地讀讀書,請齊讀第一段。誰會用“快活”説話?(鼓勵暢所欲言)。

(4)齊讀第一自然段。

2. 導讀第2自然段

(1)指名讀第二自然段。

(2)小蝌蚪遊啊遊,過了幾天——怎麼了?(長出了兩條後腿。)

(3)這時,他們看見了什麼?(鯉魚媽媽在教小鯉魚捕食)

(4)小蝌蚪太想念自己的媽媽了,於是鯉魚媽媽決定幫助它們找媽媽,它是怎樣回答的呢?課文又是怎樣寫的呢?我們就是這羣小蝌蚪,再來讀讀他們的話。(生讀蝌蚪的話)

(5)從鯉魚媽媽的回答中,我們可以知道蝌蚪媽媽的特點是什麼?(四條腿,寬嘴巴。)

3、導讀第3自然段

(1)小蝌蚪聽了鯉魚媽媽的話,繼續遊啊遊,過了幾天,小蝌蚪又發生了什麼變化?(又長出了兩條前腿。)

(2)它們又看見了什麼?(一隻烏龜擺動着四條腿在水裏遊)

(3)因為小蝌蚪看見烏龜的四條腿又錯把烏龜當媽媽。(烏龜同青蛙一樣是四條腿,寬嘴巴)

理解“追上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從背後趕上去打招呼)表演動作。

4、導讀第4自然段。

(1)指名朗讀本段。

(2)青蛙媽媽什麼樣?找出描寫大青蛙的句子。

板書:四條腿(蹲)寬嘴巴大眼睛(鼓)綠衣裳(披)白肚皮(露)

理解“游過去”在句子中的作用。(小蝌蚪找到了真正的媽媽,心裏很高興、很踏實)表演動作。

5、齊讀第5---6自然段。

(1)小蝌蚪在找媽媽的過程中又會發生什麼變化暱?(小蝌蚪尾巴變短了)

(2)小青蛙以後跟着媽媽做什麼?(捉害蟲)

6、小結:學了課文,你們喜歡青蛙嗎?為什麼?(因為青蛙是莊稼的好朋友,專門吃害蟲。青蛙善於捕捉害蟲,一隻青蛙一天要吃害蟲40~50只,多的達到200多隻。一隻青蛙一年能吃15000多隻害蟲。所以,我們要保護青蛙)

三、課堂練習

1.讀寫生字新詞。

2、分角色朗讀課文。

四.課後作業

完成課後讀一讀記一記

五、板書:

小蝌蚪找媽媽

小蝌蚪→變→青蛙

大腦袋→長了兩→長了兩→尾巴→不見

黑灰的身子條後腿條前腿變短尾巴

長尾巴↓ ↓ ↓

找媽媽→鯉魚→烏龜→大青蛙→捉害蟲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mjdkv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