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多篇)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⒈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

⒉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⒊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教學過程:

⒈想一想,憶一憶。

同學們,你們還記得1米有多長嗎?

用手勢表示一下,我們來看看黑板有多長?今天我們學習新課。(板書:測量活動)

⒉量一量

⑴每組各派一名代表,分別測量黑板的長度。

⑵彙報結果。

⑶小組合作學習,怎樣以米為單位來表示呢?

⑷彙報:2米85釐米=2米=2.85米

1米1分米=1米=1.1米

小結: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就是我們這節課重點學習的內容。

⒊再量一量。

①同學們,在你的身邊有許多物品,選擇自己喜歡的量一量?以米為單位記錄下來(學生自行完成填一填)。

②彙報結果。

⒋試一試

媒體出示燕子

春天來了,燕子也從南方趕來了,它給同學們提了幾個問題請你們來回答,你們願意回答嗎?(願意)

我(燕子)的體重是1千克500克,骨骼重113克,以千克為單位怎麼表示?

全班彙報:1千克500克=(1.5)千克

113克=(0.113)千克

小結:同學們都能用千克把燕子的問題回答出來,那麼同學們老師的身高用米作單位,你能表示出來嗎?(能)

⒌激趣活動。

我請一名學生來測量我(老師)的身高,再請一名學生監督,不當之處,給予糾正。

彙報:1米70釐米=(1.7)米

下面請同學到自己的小組裏任選一人,測量同學的身高,並以米為單位表示出來?

⒍多媒體出示,練一練。

(學生自行完成,同桌互批)

⒎同學們學了這節課你有什麼收穫?

⒏佈置作業,試一試1、2題。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二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四邊形邊的特徵,會給四邊形分類。

2、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種類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

教學難點

能應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主動探究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學生、老師準備圖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把“預習案”中的問題逐一解決。 組內交流訂正。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揭示課題,認定目標(用生活中的實例揭示課題)

1.拿出不同的四邊形教具模型

2.同學們把這些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

3.揭示課題(四邊形分類) 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學習

活動一(分一分):看書30頁上面分一分的8個圖。回答下面問題。

1、給這8個四邊形分類。並説出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樣嗎?不一樣的話,你能説説智慧老人為什麼這樣分

總結:有()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只有()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組內交流、解疑、個別彙報、老師點撥。

四、點撥昇華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有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課堂總結

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或者還有什麼疑問? 先小組內説一説,最後班上交流。

六、當堂訓練。

1、選擇。

(1)當一個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時,那麼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當一個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時,它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3)當一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個角都是直角時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完成學案第三題。先獨立做,最後組內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這個四邊形的內角和。

先獨立做,最後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四邊形的分類

圖形的分類:平行四邊形

梯形:

課後反思:

平行四邊形,北師大,數學,創新,黑板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三

設計説明

本節課針對方程的整理和複習分兩個層次展開。第一個層次:複習用字母表示數的作用,使學生可以簡明地表達數量關係,旨在舉一反三,啟發學生想到更多的實例。引導學生經歷回顧和整理與方程有關知識的過程。會解決簡單問題,感受方程在解決問題中的價值,培養初步的代數思想。第二個層次:請學生列方程並求出方程的解,目的是引導學生把有關方程的知識進行整理,對方程的概念、方程與等式的關係、什麼叫解方程、解方程的依據(即等式的性質)、在解決問題時如何找等量關係、如何根據等量關係列出方程等知識進行回顧。幫助學生鞏固基礎,熟練掌握列方程解決實際問題的方法,同時進一步體會用方程解決問題的優越性。

課前準備

教師準備 PPT課件

教學過程

⊙獨立思考,構建知識網絡

1.學習構建知識網絡。

(1)歸納整理。

師:本學期我們學習了哪些有關方程的知識?請同學們先自行整理,再在組內交流。

(學生回憶整理,小組討論交流,教師巡視指導)

(2)構建知識網絡。

師:怎樣展示相關的知識才能一目瞭然呢?現在,就讓我們一起來完成知識網絡的構建。

(引導學生有序地回顧已學的有關方程的知識,結合學生的回答,課件出示建立知識網絡的過程)

設計意圖:通過引導學生回顧、整理所學知識,使學生對所學的方程知識有一個比較系統的瞭解,並學會如何構建完整的知識網絡。

2.展示構建的知識網絡

方程

設計意圖:對學過的知識進行系統化的梳理,通過展示,使學生明確這一板塊所呈現的內容,加深對所學知識的理解和掌握,形成完善的知識體系。

⊙複習,分項整理

1.複習用字母表示數。

(1)課件出示教材96頁6、7題。

請學生先獨立解決問題,然後説一説用字母表示數的方法。

小結:

①當數字與字母相乘時,去掉乘號,把數字寫在字母的前面,也可以用點表示乘號,如4×a可以寫作4·a或4a。

②當字母與字母相乘時,可以用點表示乘號或直接去掉乘號,如a×b可以寫作a·b或ab;a×a可以寫作a·a或a2。

③當字母與1相乘時,1可以省略不寫,只寫字母本身,如1×a可以寫作a。

(2)填一填。

①小明的身高是138釐米,比哥哥矮a釐米,哥哥的身高是( )釐米。

②一個正方形的邊長是a米,它的周長是( )米,面積是( )平方米。

③一堆煤有a噸(a>5b),每車運b噸,運了5車後,還剩( )噸。

④在自然數中,與自然數a相鄰的兩個數是( )和( ),它們三個數的和是( )。(a>1)

指名回答,集體訂正。

(3)判斷。

①a×b×8可以簡寫成ab8。( )

②a2和2a相等。( )

③a÷b中,a、b可以是任何數。( )

設計意圖:讓學生回顧用字母表示數的意義,體會代數思想,鞏固一些特殊的寫法:數與字母之間的乘號可以省略不寫,數要寫在字母的前面等。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小數的面積模型,探索簡單的小數的乘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探索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並能利用這個關係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教學重點:

明確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學情簡析與常見問題:

學生在學習“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之前,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掌握了相關的算理,這為學習該內容奠定了基礎。但小數乘小數,學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計算出結果後,小數點的位數應放在哪個位置上合適,是學生常拿不準的問題,也是該課應該重點關注的。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目標課件頁碼

一、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會計算上面的算式嗎?能説説理由嗎?

2、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小數的乘法。學生回顧知識後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複習激活原有認知,為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情境圖。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由已知信息,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根據以上條件,提出數學問題嗎?

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你能告訴我求面積需要注意什麼嗎?

請分別求出圖中各部分的面積。

2、彙報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

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師生總結積和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觀察思考後回答:街心廣場長30米,寬20米。

中心花壇長3米,寬2米

廣場上的地磚長0.3米,寬0.2米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學生回顧反思。

學生獨立計算。

首先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再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全班同學分享。

觀察乘數和積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釐清小數乘小數與整數乘法的聯繫。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小數乘法。

三、課末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學生總結回顧形成知識體系。鞏固教學重點。

板書設計:

街心廣場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個數擴大1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另一個數也擴大1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積就擴大10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0)

作業設計:

基礎作業:練一練的第1————4題

選做:練一練的第5題

國小四年級數學下冊教案(北師大版 篇五

教學內容:

p.13、14

教學目標:

通過對一些常見容器的實驗,進一步認識容量單位升,並注意培養學生的估計意識和能力。

教學重點:

認識容量以及容量單位升。

教學難點:

形成一升的具體概念。

學具準備:

每生自帶2件左右常見的容器。

教學過程:

一、檢查

完成口算本上的校對工作,檢查學生的口算完成情況。

二、交流檢查學生昨天回家的實踐作業

比如:1升水可以倒4杯水,可以倒20個小酒杯,可以倒2大碗(比較小的容器)

1個電飯煲是2升多,1個大油桶是5升,一個水池30升,一個臉盆5升(較大的容器)

在學生交流的時候,要求其他學生做到:(1)想象,也可用手比劃該容器的大小;(2)繼續補充

三、完成書上的想想做做

1、用自己製作的量器盛1升水,分別倒入下面的容器裏,看看水面各在哪裏。

比如:煲的1/2,鍋的差不多,臉盆的1/5

可繼續讓學生估一估,整個容器的容量大約是幾升。

2、下面的容器裏大約各能盛多少升水?在合適的答案下面畫

這裏的4張圖,可以讓學生先挑一個最有把握的説,並説清楚理由。

再以此為參照,進行推算其他的容器。

也可用排除法進行,但都要學生充分説理,不能是簡單的憑感覺。

四、指導完成練習冊上的相關練習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二課時(四年級數學下冊P22例3、例4。)

教學目標:

(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並能分別描述物體相對關係。

﹙2﹚會根據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3﹚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

2.畫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請兩個同學根據方向説一説自己和身邊同學的位置關係。

(2)教師引入課題並板書:位置與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左圖幻燈片1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1067千米。引導學生觀察,你能在圖中找到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嗎?説一説這兩城市的位置關係,組織學生討論:

1、問題一: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這時以哪地為參照物?﹙出示幻燈片2 )

(1)組織學生討論,並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説一説。

(2)組織學生彙報本組討論、測量結果,其他組評價。要求學生彙報時句子説完整,意思表達清楚。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3

小結: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的方向約1067千米處,這時以北京為參照物。

2、問題二: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這時又以哪地為參照物?﹙出示幻燈片4 )

(1)組織學生討論,並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説一説。

(2)組織學生彙報本組討論、測結果,其他組評價。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5 小結: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約1067千米處,這時以上海為參照物。

(4)引導學生把問題二和問題一作比較,討論兩問題不同之處?

學生彙報兩問題的區別:參照物選擇不同,兩物體位置關係就不一樣。

(5)教師:兩物體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方向剛好相反,但距離是一樣的。

3、鞏固訓練:教材第22頁“做一做”,出示幻燈片6,組織學生先觀察題目再説一説這兩同學的位置關係。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相機出示幻燈片7、8

(二)、教學例4:出示例4的路線圖,幻燈片9根據路線圖,説一説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組織學生討論:從圖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

(2)組織學生思考,並彙報如:方向標,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比例尺,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50米;有3段賽程;……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量出每段賽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並相互説一説所走的路線。

(4)分組彙報各賽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彙報時語言要表達完整。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相機出示幻燈片10 (從起點出發沿着東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達1號站點。)11 (從1號站點出發沿着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達2號站點處。)12 (從2號站點出發沿着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達終點。)

課堂練習: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組織學生討論畫路線示意圖,先要確定什麼?

(3)引導學生明確先要確定方向標、1釐米代表多少米、出發的位置等。

(4)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由小組內的一名學生描述自己確定的那條路線路,其他學生按這名同學的描述繪製路線圖,再小組內討論每個人繪製的路線圖是否清楚、準確,並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組畫的路線示意圖,全班評價。

課堂小結:

位置與方向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好位置與方向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作業安排: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七

⊙講故事,激趣導入

1.通過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師: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師:在一個晴朗的午後,老大、老二和老三這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後,它們各自數了數自己釣到的魚,老大釣到7條魚,老二釣到6條魚,老三釣到2條魚。老三看自己釣得這麼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説,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於是老三哭得特別傷心,怎麼哄也哄不好。這時老二説:“我有主意了。”你知道老二想出什麼主意能讓三位貓兄弟一起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嗎?你能用小棒代替魚,擺出老大、老二和老三分別釣魚的條數嗎?

(1)提出問題。

怎樣才能使老大、老二和老三釣到的魚同樣多呢?用小棒擺一擺,在小組內説説你的方法。

(2)彙報。

方法一:老大拿出2條魚給老三,老二拿出1條魚給老三,這樣老大、老二和老三各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作移多補少法。

方法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位貓兄弟都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作先合併再平均分。

師: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7+6+2=15(條) 15÷3=5(條)

2.引出“平均數”。

師:5條是老大釣魚的條數嗎?是老二和老三釣魚的條數嗎?(都不是)我們給“5條”起個名字,“5條”是三隻小貓釣魚的平均數,可以説平均每隻小貓釣了5條魚。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麼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不僅激起了學生學平均數的慾望,還為這一課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開頭。通過擺一擺,提前滲透移多補少的方法,降低了學習新知的難度,使學生容易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學教材90頁例題。探究用“移多補少法”求平均數。

(1)(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學生觀察統計表。

提問:你從統計表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提問:由統計表你能看出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嗎?淘氣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用幾表示比較合適?

出示智慧老人的説法:淘氣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

師:“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就是這5次平均每次記住的數字的個數同樣多,都是6個。你們想知道這個數字“6”是怎麼得來的嗎?

學生小組內操作:擺一擺或畫一畫,使5次同樣多。

(2)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因為第5次和第3次記住數字的個數比較多,所以第5次給第1次1個,給第2次2個,第3次給第4次1個,這樣淘氣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都變成了6。

(3)教師邊演示,邊總結。

通過把多的補給少的,使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移多補少法”。用這種方法,可以求出淘氣5次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

2.探究用“算術法”求平均數。

師:除了上面這種方法,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討論後可得出:先把這5√本站★√個數合起來,再平均分。

師小結:“合”就是把這5個數加起來,然後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數。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八

教學目標:

1、通過對生活優化問題的合作探究,感悟合理、快捷解決問題的策略,提高學生解決問題的能力。

2、初步感受統籌思想在日常生活中的應用,嘗試用統籌的方法來解決實際問題。

3、使學生在自主探索、合作交流中積累數學活動的經驗,逐漸養成科學合理安排時間的良好習慣。

教學重點、難點:

重點:嘗試合理安排時間的過程,體會合理安排時間的重要性。

難點:掌握合理安排時間的方法。

教法:啟發法

學法:練習法

教具準備:

多媒體課件

教學過程:

一、聯繫生活,談話導入。

同學們,你們幹過家務活嗎?誰能説説都做了那些家務?(學生髮言)

週末小明也主動幫媽媽做家務,瞧,他做了些什麼?(課件出示)

項目掃地擦桌子燒開水

時間8分鐘2分鐘10分鐘

他把做家務的時間也記錄下來了,你猜:小明完成這些家務一共需要幾分鐘?

今天我們就來學習有關科學、合理安排時間方面的知識。(出示課題)

二、創設情境,探究新知。

1、沏茶問題

誰沏過茶?請舉手。你平時沏茶的時候都需要做哪些事?你會先做什麼?後做什麼?估一估,做這些事情你需要多長時

間?(指名説)

(2)看一看,淘氣沏茶要做幾件事情?(出示課件)從畫面中你得到了哪些信息?

如果淘氣一件一件地完成,需要多長時間?但小明是個愛動腦的好孩子。他想什麼呢?(出示課件),怎樣才能儘快

地讓客人喝上茶?”儘快”二字怎樣理解?

聰明的小明就想跟大夥比比,看誰能設計出一個最佳的沏茶方案。出示課件。

小明也給咱們發來了一個温馨提示的信息:設計時應該考慮:1、先做什麼?再做什麼?哪些事又可以同時做?2、可用

箭頭“→”標出做事的先後順序3、經你合理安排,計算出一共用了多少時間?節省了多少時間?下面,就以小組為單

位,合作探究,與小明比比吧。板書示範。

③互相交流,比比誰的設計方案即合理又省時。

(3)學生展示、解説設計方案,學生集體觀察。

方案A: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找茶葉1分鐘

1+1+8+1=11(分鐘)

方案B: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沏茶1分鐘

找茶葉1分鐘

洗茶杯2分鐘

1+1+8+1=11(分鐘)

方案C:洗水壺1分鐘→接水1分鐘→燒水8分鐘→找茶葉1分鐘→洗茶杯2分鐘→沏茶1分鐘

1+1+8+1+2+1=14(分鐘)

對這些方案,你認為哪種方案最合理,又省時間?為什麼(同時)?學生説,師板書工序流程。出示課件,指導學生看

流程圖。

此時,小淘氣的方案也出來了。(出示課件),你能看懂他的沏茶方案嗎?

請同學們再想想,在哪個時間內還可以做些什麼事?(學生説)能節省多長時間?多做了幾件事?(揭示:同時做的事

情越多就會越節省時間)

像小明寫的這樣圖示,我們把它叫做“流程圖”

三、運用知識,解決問題。

1、引導學生完成教材第82頁的烙餅。小組彙報交流。

四、當堂訓練

1、判斷:這樣安排時間合理嗎?為什麼?(課件出示)

A、小東邊吃飯邊看電視。

B、邊打電話邊騎車。

C、一邊走路一邊看書。

D、在馬路上踢球。

五、暢談收穫,全課小結。

生活中還有哪些事情可以通過合理安排來提高效率?

總結全課:通過今天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

最後老師把偉大的文學家魯迅的一句話送給大家,與大家共勉(課件):“時間,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時,可是一天的

時間給勤勉的人帶來智慧和力量,給懶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六、作業

板書設計:

統籌安排時間

先後有序同時完成科學合理

最佳方案:洗水壺→接水→燒水→沏茶

同↓洗茶杯

時找茶葉

課後反思: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九

一、教學目標:

1.知識與技能:

(1)使學生明確可以根據方向和距離兩個條件確定物體的位置。

(2)通過學習使學生了解有關定向知識。

2.過程與方法目標:

培養學生多種的學習方式。

3.情感態度與價值觀目標:

通過學習,體會數學與日常生活的密切聯繫。

二、教學重點:

能根據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

三、教學難點:

對任意角度具體方向的準確描述。

四、教學課時:

1課時

五、教學準備:

多媒體課件主題圖

六、教學過程:

(一)、設置情景

1、出示情境圖。

如果你是賽手,你將從大本營向什麼方向行進?你是怎樣確定方向的?

2、小組討論:運用以前學過的知識得到大致方向。

①訓練加方向標的意識:加個方向標有什麼好處?

②突出以大本營為觀測點:為什麼把方向標畫在大本營?

(二)、探究任意方向和距離確定物體的位置。質疑:

1、知道吐魯番在大本營的東北方向就可以出發了嗎?

2、如果這時就出發可能會發生什麼情況?

小組討論:沿什麼方向走就能保證賽手更準確、更快的找到目標:地。

研究時,可以用上你手頭的工具。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度

練一練:你説我擺,為小動物安家。

(課前剪好小圖片,課上動手操作。)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偏,的方向上。

例:我把熊貓的家安在西偏北30°的方向上,熊貓擺在哪?

討論:為什麼猴子的家在西偏南30°,而小兔家在南偏西30°的方向?解決問題,尋找得出距離的方法。如果你的賽車每小時行進200千米,你要走幾小時能到達考察地?

圖上沒有直接標距離,你有什麼辦法解決它呢?

仔細觀察地圖,你發現了什麼?

小組試一試解決。吐魯番在大本營東偏北30°。

(三)、教學例1

1出示例1.

教師:東偏北是什麼意思?東偏北30°表示什麼?起點到終點的這一條線段表示什麼?

如果我這樣敍述:1號檢查站在北偏東60°,距離起點大約1千米的地方。那1號檢查站改畫在什麼位置上?

(讓學生髮現這兩種説法所表達的意思是否一樣。)

請你在這一副圖中標出一個2號檢查站:東偏南30°,大約走2千米。

2號檢查站能不能換一個説法呢?(南偏東60°,大約走2千米)

小結:我們可以根據題目提供的方向和距離這兩個條件來確定物體的位置。

2完成第20頁“做一做”。

(四)、練習:

1、以雷達站為觀測點,填一填。

護衞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巡洋艦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魚雷艇的位置是偏度,距離雷達站千米。

2、以電視塔為觀測點,按要求填空。

文化廣場在電視塔西偏南45度的方向;體育場在電視塔東偏南30度的方向;博物館在電視塔東偏南60度的方向;動物園在電視塔北偏西40度的方向。

(五)、課後延伸

遊樂場要新建兩個遊樂項目:一個在觀覽車西偏北40o方向上,約200米處新添一個“登月艙”,另一個“天外來客”在觀覽車南偏東20o方向上,約150米處。請你在平面圖上標出這個新項目標:位置。

(六)全課總結

(七)作業佈置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十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佈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小數的意義

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小組交流

彙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複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説一説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説一説。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n4ewz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