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精品多篇)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一

⊙講故事,激趣導入

1.通過小貓釣魚認識平均數。

師:大家都聽過小貓釣魚的故事吧?今天老師也給大家講一個小貓釣魚的故事。

師:在一個晴朗的午後,老大、老二和老三這三位貓兄弟到河邊釣魚。兩個小時以後,它們各自數了數自己釣到的魚,老大釣到7條魚,老二釣到6條魚,老三釣到2條魚。老三看自己釣得這麼少就哭起來了,原來貓媽媽説,今天誰釣魚釣得最少就不能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於是老三哭得特別傷心,怎麼哄也哄不好。這時老二説:“我有主意了。”你知道老二想出什麼主意能讓三位貓兄弟一起去觀看森林卡拉OK大賽嗎?你能用小棒代替魚,擺出老大、老二和老三分別釣魚的條數嗎?

(1)提出問題。

怎樣才能使老大、老二和老三釣到的魚同樣多呢?用小棒擺一擺,在小組內説説你的方法。

(2)彙報。

方法一:老大拿出2條魚給老三,老二拿出1條魚給老三,這樣老大、老二和老三各有5條魚,這種方法叫作移多補少法。

方法二:把老大、老二和老三的魚合到一起再平均分,每位貓兄弟都可以得到5條魚,這種方法叫作先合併再平均分。

師:這種方法你能列出算式嗎?

7+6+2=15(條) 15÷3=5(條)

2.引出“平均數”。

師:5條是老大釣魚的條數嗎?是老二和老三釣魚的條數嗎?(都不是)我們給“5條”起個名字,“5條”是三隻小貓釣魚的平均數,可以説平均每隻小貓釣了5條魚。

師:今天我們就來學習什麼是平均數,怎樣求平均數。

(板書課題)

設計意圖:從故事情境中引入要學習的內容,不僅激起了學生學平均數的慾望,還為這一課的學習創設了良好的開頭。通過擺一擺,提前滲透移多補少的方法,降低了學習新知的難度,使學生容易掌握解決問題的方法。

⊙自主探究,理解新知

1.教學教材90頁例題。探究用“移多補少法”求平均數。

(1)(課件出示主題圖)請學生觀察統計表。

提問:你從統計表中發現了哪些數學信息?

根據學生的回答,老師再提問:由統計表你能看出淘氣能記住幾個數字嗎?淘氣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用幾表示比較合適?

出示智慧老人的説法:淘氣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

師:“平均每次記住6個數字”就是這5次平均每次記住的數字的個數同樣多,都是6個。你們想知道這個數字“6”是怎麼得來的嗎?

學生小組內操作:擺一擺或畫一畫,使5次同樣多。

(2)學生操作後彙報自己的想法。

因為第5次和第3次記住數字的個數比較多,所以第5次給第1次1個,給第2次2個,第3次給第4次1個,這樣淘氣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都變成了6。

(3)教師邊演示,邊總結。

通過把多的補給少的,使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同樣多,這種方法就是“移多補少法”。用這種方法,可以求出淘氣5次平均每次記住數字的個數。

2.探究用“算術法”求平均數。

師:除了上面這種方法,你還有其他的方法嗎?

學生討論後可得出:先把這5個數合起來,再平均分。

師小結:“合”就是把這5個數加起來,然後平均分成5份,每一份就是平均數。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二

一、教學目標

1.通過測量活動,進一步體會小數在日常生活中的運用。

2.通過探索怎樣把幾分米或幾釐米用“米”作單位來表示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的意義。

3.能用小數表示一個物體的長度、質量等。

4.培養學生動手操作、認真觀察、獨立探索與合作學習的能力,養成良好的學習習慣。

二、教材分析

“測量活動”這一內容,教材呈現的是在教室裏進行測量活動的一個情境。在教學時,可以通過讓學生測量本班教室內的黑板和課桌等物體來進一步感受體會小數的意義。通過自己動手測量,學生將經歷從實際情境中抽象出小數的過程,進一步體會小數與現實世界的密切聯繫。通過活動加深對小數的理解,並能進行簡單的複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這也是本節課的重點。這節課具有承前啟後的作用,為以後學習有關小數的其它知識奠定基礎。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我校是一所農村國小,學生全部來自農村。學生通過近四年來的學習,已經掌握了一定的學習方法,初步養成了良好的學習習慣,具有一定的合作學習能力。學生在學習本課之前,已經掌握了小數的意義和基本的測量方法,因此,本節課知識的認識過程對學生來説難度不大,完全可以在教師的正確引導下,通過動手操作、獨立思考、同學交流等方式來獲取新知。

四、教學過程

(一)情境導入

師:今天我們來上一節活動課(板書課題)。你們已經學會了怎樣測量物體的長度,現在以小組為單位進行測量活動,測量我們的課桌面的長和寬分別是多少,並記錄下來。

學生測量後彙報:

小組1:長6分米,寬45釐米。

小組2:長60釐米,寬45釐米。

小組3:長6分米,寬4分米5釐米。

……

(師板書記錄)

(二)探索新知

師:請同學們觀察上面的結果,想一想你有什麼發現或疑問?

生1:三個小組的結果各不相同。

生2:不是結果不同,而是單位不同。

生3:我同意他的意見,因為三個小組使用的單位不同,所以我們一眼看不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只有將他們的結果化成同一個單位才能看出他們的結果是否相同。

師:這個同學的意見很好,同學們想一想長度單位除釐米和分米以外,還有哪些?

生:米和千米

師:請同學們用“米”為單位表示出課桌的長和寬。

(小組內討論活動)

交流彙報:

生1:我們小組用“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米=10分米,1分米=米,那麼6分米=米,也就是0.6米。寬是45釐米,1米=100釐米,1釐米=米,45釐米就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2::我們用釐米作單位表示。我們測量的課桌長是6分米,1分米=10釐米,6分米=60釐米,60釐米=米,也就是0 .60米,寬是4分米5釐米,4分米=40釐米,4分米5釐米=45釐米,45釐米是米,也就是0.45米。

生3:(提出質疑)課桌的長怎麼一個是0.6米,一個是0.60米?

師:這位同學觀察得真仔細,誰能説一説自己的想法?

生:0.60米等於60釐米,也就是6分米;0.6米等於6分米0.60米和0.6米是相等的。師;大家同意他的意見嗎?所以小數末尾的0一般可以省略不寫,就像我們過去學習的0.50元和0.5元是相等的。

(三)鞏固應用

師:下面我們運用所學的知識以小組為單位測量出自己身邊物體的長度,然後把測量結果填入表格。(師每組發一張表格)

(學生立刻投入到活動中去,氣氛活躍)

活動完畢,小組之間相互交流,糾正錯誤,教師巡視指導。

(四)拓展練習

1.稱質量

師:通過剛才的測量活動,同學們掌握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現在同學們在小組內用天平稱一下數學課本、文具盒的重量,並用“千克”表示出來。

(生自由活動,師巡視指導)

生彙報:

小組1:數學課本260克=0.26千克。

文具盒180克=0.18千克

師:你是怎樣想的?

小組1:我們認為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和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是一樣的,因為1千克=1000克,數學課本是260克=千克=0.26千克,文具盒180克=千克=0.18千克。

(其他小組表示認同)

2.猜體重。

師:大家來猜一猜我的體重是多少?

(生爭先恐後的猜測)

生1:50千克

生2:55千克

師:告訴你們吧,老師的體重是58千克300克,誰能用“千克”作單位表示出來?

生:300克=0.3千克,58千克+0.3千克=58.3千克。

師:今天同學們通過自己動手、動腦,學會了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大家表現得都非常出色。用小數表示物體的長度和質量在實際生活中應用十分廣泛,會給我們帶來很多方便。

(五)課堂小結

師:通過這節課的學習,你有什麼收穫或感受?

生1:我覺得在課堂上自己動手操作,很有意思,我學得很快樂。

生2:我不但學會了長度單位之間的換算,還知道了質量單位之間的換算。

生3:我知道了無論是長度單位還是質量單位都可以用小數來表示。

五、教學反思

通過本節課的學習我頗有感想:

1.數學教學要充分聯繫實際。比如:“稱質量、猜體重”等活動的設計,讓學生在活動中獲取新知,在活動中鞏固知識、拓展運用。

2.教學中要發揮學生的主體作用。在教學中,我注重引導學生在活動中獨立思考、合作交流,充分體驗到了知識的形成過程,實現了知識的自主構建。

3.教學環節設計比較緊湊,教師角色定位較為合理,我注意在很多中同學組織者和引導者的作用,如0 .6和0.60是什麼關係,由學生思考做出回答。

六、案例點評

在這節課中,教師注意體現了以學生為本,學生是數學學習活動的主人。

1.關注了學生的探究過程,實現自主體驗。學生是學習和發展的主體,在數學教學中要促進學生自主發展,必須注重學生主體意識的培養,鼓勵學生運用自己喜歡的方式進行探究學習、自我發展。比如:在測量課桌面的長和寬時,教師讓學生用自己的方法進行記錄,同時也讓學生體驗到了簡單的複名數和單名數之間的轉化過程,在教學中不必告訴學生單名數。複名數等詞語。

2.給學生提供了充分從事數學活動和交流的機會,引導學生觀察,注重學生的感知體驗,鼓勵學生髮表自己的見解,讓學生經歷知識發展和探索的全過程。

3.在本節課中,教師始終注重對學生進行適時、適度的評價,調動了學生的學習積極性。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三

教學內容:

人教版《義務教育課程標準實驗教科書?數學四年級下冊)》第二單元“位置與方向”的第二課時(四年級數學下冊P22例3、例4。)

教學目標:

(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並能分別描述物體相對關係。

﹙2﹚會根據描述,畫出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3﹚培養學生的語言能力,動手能力,發展空間觀念。

教學重難點:

1.理解物體位置的相對關係。

2.畫具體的路線示意圖。

教學準備:

自制幻燈片、直尺、量角器、三角板。

教學過程:

一、創設情境,引入新課

(1)請兩個同學根據方向説一説自己和身邊同學的位置關係。

(2)教師引入課題並板書:位置與方向﹙二﹚

二、探究新知

(一)、出示例3左圖幻燈片1北京和上海兩地相距1067千米。引導學生觀察,你能在圖中找到上海和北京的位置嗎?説一説這兩城市的位置關係,組織學生討論:

1、問題一:上海在北京的什麼方向上?這時以哪地為參照物?﹙出示幻燈片2 )

(1)組織學生討論,並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説一説。

(2)組織學生彙報本組討論、測量結果,其他組評價。要求學生彙報時句子説完整,意思表達清楚。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3

小結:上海在北京的南偏東30°的方向約1067千米處,這時以北京為參照物。

2、問題二:北京在上海的什麼方向上?這時又以哪地為參照物?﹙出示幻燈片4 )

(1)組織學生討論,並用量角器量一量,再同桌相互説一説。

(2)組織學生彙報本組討論、測結果,其他組評價。

(3)教師根據學生回答出示幻燈片5 小結: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的方向上約1067千米處,這時以上海為參照物。

(4)引導學生把問題二和問題一作比較,討論兩問題不同之處?

學生彙報兩問題的區別:參照物選擇不同,兩物體位置關係就不一樣。

(5)教師:兩物體的位置關係是相對的,方向剛好相反,但距離是一樣的。

3、鞏固訓練:教材第22頁“做一做”,出示幻燈片6,組織學生先觀察題目再説一説這兩同學的位置關係。教師根據學生描述相機出示幻燈片7、8

(二)、教學例4:出示例4的路線圖,幻燈片9根據路線圖,説一説每段所走的方向和路程。

(1)組織學生討論:從圖中你能得知哪些信息?

(2)組織學生思考,並彙報如:方向標,表示上北下南,左西右東;比例尺,圖上1釐米表示實際50米;有3段賽程;……

(3)組織學生以小組為單位,量出每段賽程所走的方向角以及路程,並相互説一説所走的路線。

(4)分組彙報各賽程的方向和路程,要求彙報時語言要表達完整。教師根據學生彙報相機出示幻燈片10 (從起點出發沿着東偏北45°方向行200米到達1號站點。)11 (從1號站點出發沿着西偏北30°方向行150米到達2號站點處。)12 (從2號站點出發沿着西偏南40°方向行250米到達終點。)

課堂練習:

(1)引導學生讀題,理解題意,

(2)組織學生討論畫路線示意圖,先要確定什麼?

(3)引導學生明確先要確定方向標、1釐米代表多少米、出發的位置等。

(4)組織學生在小組中合作完成,由小組內的一名學生描述自己確定的那條路線路,其他學生按這名同學的描述繪製路線圖,再小組內討論每個人繪製的路線圖是否清楚、準確,並加以修改和完成。

(5)展示各小組畫的路線示意圖,全班評價。

課堂小結:

位置與方向的知識在我們的日常生活中有着廣泛的應用,學好位置與方向對我們的生活有很大的幫助。

作業安排:教材第23頁“做一做”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四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藉助小數的面積模型,探索簡單的小數的乘法計算方法,理解算理,積累數學活動經驗。

2、探索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並能利用這個關係進行簡單的小數乘法計算。

教學重點:

明確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

教學難點:

正確計算小數乘法。

學情簡析與常見問題:

學生在學習“積的小數位數和乘數小數位數的關係”之前,已經學習了小數乘整數的計算方法,掌握了相關的算理,這為學習該內容奠定了基礎。但小數乘小數,學生也能理解其算理,但計算出結果後,小數點的位數應放在哪個位置上合適,是學生常拿不準的問題,也是該課應該重點關注的。

教學環節教師活動學生活動環節目標課件頁碼

一、複習引入

1、課件出示:

0.86×10

3.5÷100

你會計算上面的算式嗎?能説説理由嗎?

2、今天我們就繼續學習小數的乘法。學生回顧知識後回答。

0.86×10就是把0.86的小數點向右移動一位。

3.5÷100就是把3.5的小數點向左移動兩位。

複習激活原有認知,為探索小數乘小數的算法和算理做好鋪墊。

二、自主探索

1、課件出示教材第38頁情境圖。通過觀察,你知道了什麼?

由已知信息,你發現了什麼?

你能根據以上條件,提出數學問題嗎?

在解決這些問題之前,你能告訴我求面積需要注意什麼嗎?

請分別求出圖中各部分的面積。

2、彙報展示學生的計算方法:

板書學生的計算方法:

30×20=600

3×2=6

0.3×0.2=0.06

師生總結積和乘數的小數位數的關係。觀察思考後回答:街心廣場長30米,寬20米。

中心花壇長3米,寬2米

廣場上的地磚長0.3米,寬0.2米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學生獨立思考後回答。

學生回顧反思。

學生獨立計算。

首先學生在小組內討論。,然後再將小組討論的結果和全班同學分享。

觀察乘數和積有什麼關係?

讓學生釐清小數乘小數與整數乘法的聯繫。

讓學生感受生活中離不開小數乘法。

三、課末總結通過今天的學習,你學會了什麼?學生總結回顧形成知識體系。鞏固教學重點。

板書設計:

街心廣場

30×20=600

3×2=6

0.3×0.2=0.06

在乘法算式中,一個數擴大1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另一個數也擴大1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積就擴大100倍(或縮小到原來的1/100)

作業設計:

基礎作業:練一練的第1————4題

選做:練一練的第5題

北師大版國小數學四年級下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1、通過觀察、操作、比較,發現四邊形邊的特徵,會給四邊形分類。

2、理解並掌握平行四邊形、梯形的種類特徵,培養學生觀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形象靈活的思維能力。

3、發展學生的空間觀念,激發學生主動參與、自我探索的意識和勇於創新的精神。

教學重點

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

教學難點

能應用平行四邊形和梯形的概念及特徵解決實際問題。

教法:主動探究法。

學法:小組合作交流法

教學準備:

小黑板、學生、老師準備圖形。

教學課時:

1課時

教學過程

一、預習檢查

把“預習案”中的問題逐一解決。 組內交流訂正。

二、情景導入呈現目標

揭示課題,認定目標(用生活中的實例揭示課題)

1.拿出不同的四邊形教具模型

2.同學們把這些不同的四邊形進行分類

3.揭示課題(四邊形分類) 產生質疑,引入新課。

三、探究新知

(一)自主學習

活動一(分一分):看書30頁上面分一分的8個圖。回答下面問題。

1、給這8個四邊形分類。並説出分類的標準是什麼?

2、智慧老人跟你分的一樣嗎?不一樣的話,你能説説智慧老人為什麼這樣分

總結:有()組對邊分別平行的四邊形叫平行四邊形;只有()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梯形。

思考:正方形,長方形是不是平行四邊形?組內交流、解疑、個別彙報、老師點撥。

四、點撥昇華

只有一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梯形。

有兩組對邊平行的四邊形叫做平行四邊形。獨立思索小組交流總結方法教師點撥。

五、課堂總結

你有什麼新的收穫或者還有什麼疑問? 先小組內説一説,最後班上交流。

六、當堂訓練。

1、選擇。

(1)當一個四邊形兩組對邊分別平行時,那麼它一定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當一個四邊形只有一組對邊平行時,它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3)當一個四邊形的兩組對邊分別平行,四個角都是直角時是()。

A.正方形B.長方形C.梯形D.平行四邊形

2、完成學案第三題。先獨立做,最後組內交流。

七、拓展提高

求出這個四邊形的內角和。

先獨立做,最後組內交流。

板書設計:

四邊形的分類

圖形的分類:平行四邊形

梯形:

課後反思:

平行四邊形,北師大,數學,創新,黑板

北師大版四年級數學下冊全冊教案 篇六

[教學內容]小數的意義(第2-5頁)

[教學目標]

1、結合具體情境,體會生活中存在着大量的小數。

2、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會正確讀寫小數。

[教學重、難點]通過實際操作,體會小數與十進分數的關係,理解小數的意義,知道小數部分各數位名稱及意義。

[教學準備]學生、老師準備計數器。

[教學過程]

生活中的小數

(事先佈置學生找一找生活中的小數)讓學生説説生活中除了某些商品的價格用到小數外,還在哪些地方見到過小數。

結合樹上的例子讓學生嘗試用自己的語言説明在每個情境中消失表示的是什麼,由此激發學生進一步學習小數意義的興趣。

小數的意義

自學小數的意義(看書第3頁)

小組交流

彙報:出示正方形,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1;把這個正方形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用小數表示是0.01。

以1米為例結合具體的數量理解小數

把一米長的線段平均分為1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十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1米;把這條線段平均分為100份取其中1份,用分數表示是百分之一米,用小數表示是0.01米。

歸納小數的意義

通過學生的討論歸納出小數的意義。

小數部分的數位及讀寫:

1、小數部分的數位及數位間的進率

先複習整數部分的數位,再介紹小數部分的數位,一位小數是十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一位是十分位;兩位小數是百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二位是百分位;三位小數是千分之幾,小數點右邊的第三位是千分位。

在計數器的各位上撥3個珠子,説一説各表示多少,體會數位間的進率。

2、小數的讀寫

讓學生試讀,注意提醒學生小數部分的讀法與整數部分不同。

3、寫一寫、讀一讀、説一説。

北師大版四年級下冊數學教案 篇七

一、教學目標

1、能整理這個階段(三個單元:觀察物體、小數除法、遊戲公平)的學習內容,發展自我反思、整理知識的能力。

2、對這三個單元所學的知識進一步複習鞏固。

3、能根據這三個單元所學的內容,提出數學問題,並嘗試解決,培養提出問題和解決問題的能力。

二、教材分析

本節課是對觀察物體、小數除法、遊戲公平這三個單元的知識進行整理,通過整理,發展學生自我反思、整理知識的能力;在練習的過程中結合所學的內容和練習題進一步培養學生提出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

三、學校及學生狀況分析

學生們來自本地的農民家庭,雖然現在農民的生活水平有所改善,但仍有部分家長對孩子關心不夠,有些孩子很聰明,喜歡動腦,缺乏良好的行為習慣和學習習慣。大部分學生對前面三個單元的學習內容掌握得比較好,只有個別學生在做除數是小數的除法時仍出現錯誤,本節課要特別關注這部分學生。

四、教學過程

(一)説一説

師:同學們,回顧一下我們在觀察物體、小數除法和遊戲公平這三個單元裏學習了哪些內容?先想一想,然後與同伴交流。

生1:我們學習瞭如何辨別從不同位置拍攝到的物體的形狀。

生2:我們學習了從不同角度觀察物體的形狀。

生3:我們學習了除數是整數的小數除法和除數是小數的小數除法。

生4:我們學習的內容還有小數四則混合運算、循環小數。

生5:我們還學習了利用小數的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

師:請同學們利用自己喜歡的形式(列舉、表格、網絡圖等)把這些內容進行簡單的整理,並在組內進行交流。最後每小組推薦一位整理的最好的同學介紹自己整理的方法。

生1:

小數除法

小數除以整數整數除整數商是小數小數除小數

生2:

小數除以整數

整數除整數商是小數

小數除法小數除小數

循環小數

小數四則混合運算

生3:

整數循環小數

數小數

分數不循環小數

(二)想一想

師:請同學們想一想,能不能根據這三個單元學習的有關內容,提出一些數學問題,並嘗試進行解決,然後與同伴進行交流,比一比看一看誰做得最好。

生1:計算小數除法應注意哪些問題?

1、除數是小數的除法要變成除數是整數的除法;

2、商的小數點要和被除數的'小數點對齊;

生2:什麼是循環小數,像2.161616?、235888?這樣的小數叫循環小數。

生3:在什麼情況下,商大於被除數?什麼情況下,商小於被除數?除數小於1時,商大於被除數,如,2.8÷0.14的商大於被除數;除數大於1時,商小於被除數?如,2.8÷1.4的商小於被除數。

生4:一輛汽車1.2小時行使90.6千米,平均每小時行多少千米?

90.6÷1.2=75.5(千米)。答:平均每小時行75.5千米。

(三)練一練

1、估一估,再計算。

師:下面哪道題的得數最接近2?先估一估,再計算。

21.6÷12 46.23÷23 2.88÷1.5 1.4÷0.8

4.95÷2.5 0.55÷ 0.25 7.56÷1.8 0.303÷0.15

2、直接寫出得數。

師:根據240÷16=15,直接寫出以下算式的得數,並與同伴進行交流。

2.4÷0.16 24÷1.6 2.4÷1.6

2.4÷16 0.24÷0.16 0.24÷1.6

3、解決問題。

課本83頁第5題。(先獨立解答,再全班交流)

師:先研究第一個問題。

生:先求出2盒藥多少元,再加上掛號費,我的列式是19.8×2+5.5師:第二個問題同學們是怎樣想的?

生:我們組仔細研究了説明書,因為問題是林林一天至少應服用多少克感冒顆粒,因此我要按體重每千克服用0.015克計算,林林的體重是33千克,33×0.015=0.495(克)他一天服用0.495克。

師:根據説明書,你還能提出什麼問題嗎?

生:説明書上説“每包0.25克“我想求林林一天吃幾包?

師;同學們試一試算一下。

生:我算出0.495÷0.25=1.98≈2(包),他每次服1包就可以了。

4、數學遊戲。

師:一個口袋裏裝有2個黃球和2個白球,它們除顏色外完全相同。遊戲的規則是:

(1)兩人一組,輪流從口袋中摸球,每次摸一球后放回。

(2)摸出黃球的甲得1分;摸出白球,乙得1分;

同學們先猜一猜、想一想,你認為這個遊戲規則公平嗎?想好以後學生兩人一組做遊戲,驗證自己的猜想結果並做好記錄。

(四)小結

這節課你有哪些收穫呢?説一下。

五、教後反思

本節課是一節複習課,為了防止練習的單調性,我採用了多種形式,以此來激發學生學習的積極性,特別是“説一説”同學們暢所欲言,當小老師的同學介紹的非常精彩,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六、案例點評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d8pdz7.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