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陋室銘》教案新版多篇

《陋室銘》教案新版多篇

《陋室銘》教案新版多篇

《陋室銘》教案 篇一

教學目標:

知識與技能: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過程與方法:讓學生了解押韻及其作用,朗讀背誦全文。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體會作者安貧樂道,淡泊名利的高尚品質。

教學重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手法,朗讀背誦全文。

教學難點:學習託物言志的寫作技巧,

教學過程:

(一)導語

在中國的諸多文化遺蹟當中,有很多帝王將相的官府宅邪,它們或者以豪華氣派讓人驚歎不已,或者以設計精巧讓人流連忘返。但有一處居所,它既小且陋,卻因主人的一篇銘文而傳頌千載。這就是唐代劉禹錫的“陋室”。下面讓我們學習《陋室銘》,一起走進“陋室”,走進劉禹錫的精神世界。

(二)解題

1、銘:起初是鑄或刻在器物。碑鍋上記述事實、功德等的文字,後來發展成為一種述功記行的文體,有時也用來警戒和勉勵。如:墓誌銘、座右銘等。銘文一般都是押韻的,又講究句式整齊,常用排比、對偶句。

2、劉禹錫:唐代詩人、哲學家。他一生創作了不少勝炙人口的詩詞散文,受到同時代大詩人白居易的推崇。《陋室銘》就是一篇傳世佳作。有研究者指出:當年劉禹錫被貶到安徽和州當通判,受到和州知縣的百般刁難,讓他在半年時間,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符的房子人劉禹錫因此起筆寫了靦室銘》一文,並請人刻在石頭上,立在門前,以此明志。

(三)整體感知——感受結構美

1、準確朗讀全文,要求:

(1)讀準字音,如“馨”、“牘”。

(2)結合課文註釋理清思路。

2、結合課文,組織學生依次思考、討論以下問題:

(1)課文名為《陋室銘》,為何結尾是孔子云:何陋之有?”,這是否矛盾?

明確:不矛盾。題目中的“陋”是書房的形陋,而結尾處“陋”是鄙俗的意思,指只要室中人品德高尚,房屋就不簡陋,緊扣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即這雖是陋室,但作為主人的我品德高尚,就不感到簡陋了。

(2)陋室不陋具體表現在哪些方面呢?

明確:”“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寫環境的清幽、雅緻。反映出室主人淡泊名利的志趣。“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寫朋友的賢良儒雅,反映出室主人高潔傲岸的情懷。“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犢之勞形”,寫生活的高雅脱俗,反映出室主人不為瑣事索懷的心態。

(3)文章主旨至此已突出,意思似乎已寫盡,為什麼又寫諸葛廬、子云亭呢?

明確:這是作者向深處開拓主題。採用類比,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楊子云的名室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他們居住的本也是陋室,只因主人的才德而名揚天下,只要我繼續修身養性,我的陋室也將被後人稱道,我本人也會和諸葛亮。楊子云那樣被後人景仰。

(4)文章起筆寫山水似乎與陋室不相干,為什麼要這樣寫?

明確:古代傳説中,山中有神仙,這山就是名山;水中有蛟龍,這水就是靈水。作者在這裏運用類比的手法,意在説明既然山之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就不在於它是否豪華富貴,而在主人的德行是否高尚了。文章先用山水起筆,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水流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寫出陋室不陋的原因,即後文的“德馨”。

3、學生小結本文思路,明確本文構思新穎、文意通達、句句相連、波瀾起伏、耐人尋味的寫作特點。(完成課後練習一)

(四)品味剖析——領悟意境美

1、組織學生領悟以下語句:

(1)“苔痕上階級,草色人簾青。”學生想象句中之景,用語言描繪,教師引導學生明確:台階上長滿青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可見環境的荒涼冷落。“上”字寫出了苦舞從台階上爬到陋室,彷彿要聽聽主人在説什麼。“入”字則寫出了青草彷彿在窗口窺視主人在幹什麼,這裏採用擬人手法,把苔薛青草寫活了,賦予它們以人的靈性。我們已忘卻陋室的淒涼荒蕪,而感受到春意盎然、生機勃勃,同時文句也流露出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倩。

(2)鴻儒”可換成“羣儒”嗎?‘金經”可換為“五經”嗎?

明確:“鴻儒”不可換成“羣儒”,因“羣儒”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金經”也不可換為“五經”,因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上找到某種寄託,“閲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感情的折射。

2、品讀以上文句,體會意境美。

(五)賞析誦讀——欣賞形式美

引導學生了解:本文是一篇駢文。字數相同。意思相對的兩個相接的句子,叫做驕句。驕句不僅講究對偶,而且講究聲律。本文中的押韻就是講究聲律的表現之一。押韻指在句末或聯句之本用韻母、聲調相同的字。文中名、靈、馨、青、丁、經、形、亭押韻。驕文押韻使人加深了印象;同時便於吟誦和記憶,有聲調和節奏之美。

2、學生有節奏地自讀全文,體會韻律節奏之美。

3、引導學生明確:本文在立意手法上是託物言志。“託”的對象是“室”,表現的是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淡泊名利。安貧樂道,重視自身修養的志趣。

(六)遷移運用——體會鑑賞美

1、將《陋室銘》與《愛蓮説》自讀一遍,比較兩者的異同。

2、組織學生討論,交流讀後心得。

明確:主題上,兩支都表現作者法身自好。不慕名利的生活態度。《愛蓮説》表達的是在污濁的塵世間[]保持自己清白節操的志向,《陋室銘》流露的則是作者安貧樂道的隱逸情趣。立意上,兩文均運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愛蓮説》通過正面讚美蓮的形象來表達自己的高。《陋室銘》採用反向立意的方式,隻字不提陋室之“陋”,只寫陋河一面,用“不陋”來突出“德馨”。表達上,都採用議論相結合的方式。《愛蓮説》對“蓮”進行人格化,《陋室銘》則通過具體描寫“陋室”恬靜、雅緻的環境和主人啟己高潔隱逸的情懷。

陋室銘教案 篇二

[課標要求]

1、知識:繼續掌握文言詞彙,瞭解“銘”的特點。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情感:領悟作者在文中流露的思想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不斷增強個人的魅力。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5、理清作者行文的思路。

[學法點悟]

本文采用託物言志的寫法。我們知道這篇文章作者的不慕榮利的品德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沒有直接表達出來,而是通過對居室的情景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這篇文章的“物”指的是“陋室”,“志”指的是“德馨”。通過對這篇文章的學習,我們平時寫作時也可以通過對物的描繪,形容其特徵,表達出自己的心志和情趣。

[整體感知]

“陋室”,簡陋的房子。“銘”,本是刻於金屬器具和碑文上用以敍述生平事蹟的一些讚頌或警戒性的文字,後來逐漸發展演變為一種獨立的文體。

《陋室銘》是一篇短文力作,是我國古代文苑中的一朵奇花,千百年來經久不衰。它的顯著特點就是語言精闢。採用大量的修辭方法,對偶工整,對比鮮明,互相襯托,虛實相生,引經據典,言志如詩,通過對居室環境的描寫,極力形容“陋室不陋”,表達了一種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具有一種韻味如歌的音樂美,讀來如行雲流水,文氣通達起伏,是我國古典文庫中膾炙人口的珍品。

[疑難解析]

質疑:文章的題目是《陋室銘》,但是作者並沒有直接寫陋室,而是從什麼寫起呢?

解惑:從山水寫起。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是説山不在乎高,有仙人居住,就有名了。“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水不在乎深,有蛟龍就會顯靈。這些都是古人的俗語。古代傳説中,神仙多住在山上,有神仙的山,就是名山;水中常有蛟龍隱現,興雲作雨,所以人們認為水中有龍就會顯示神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雖然是一間簡陋的房子,因為我品德高潔而芳香四溢。“馨”本意是發散很遠的香,這裏比喻道德高尚,名聲傳播很遠。

質疑:文中詩人用有仙之山、有龍之水具體比什麼呢?

解惑:用山、水比室。用“不在高”“不在深”來比陋。用仙和龍來比德。用名和靈來比馨。作者的目的是要寫陋室,卻用山水作比喻,引出要寫的內容,這種方法耐人尋味。既然山之

法叫比興。這種比興的修辭方法,不僅構思新穎,文意通達,而且句句相連,使文章波瀾起名不在於高而在於仙,水之靈不在於深而在於龍,那麼,室之陋與不陋,也就不在於它是否富麗堂皇,而在室主人的品德是否高尚。也就是説,儘管這房子的確是個陋室,但只要主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反而處處可見其高雅明亮,“馨”字畫龍點睛,統領全篇,是全文的“文眼”。文章先用山水起興,暗暗施墨,徐徐點題,如小溪直下,水到渠成,十分自然地引出主人陋室不陋的原因——惟吾德馨。

質疑:《陋室銘》中哪句話能提挈全篇大意?請把這句話翻譯成現代漢語。

解惑: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可譯為:這是簡陋的屋子,我住屋的人的品德好就不感到簡陋了。

質疑:陋室究竟是怎樣的陋,而主人又是如何不覺其陋呢?

解惑:“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台階上已經長滿了綠苔——可見房子常年失修,極為簡陋;窗前門旁長滿青草——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這是寫陋室的環境。然而作者採用擬人的手法,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台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説些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户窺視主人在幹些什麼。這樣把苔蘚和青草寫活了。既有精神又有韻味,我們已不覺陋室的環境淒涼、荒蕪,而感覺春意正濃,生機盎然。用擬人的手法渲染了環境的。幽雅,流露出了作者的喜悦之情。這樣的陋室,試想主人還會覺得“陋“嗎?

質疑:既然這篇文章是寫陋室,為什麼在結尾要説“何陋之有”呢?不是自相矛盾嗎?

解惑:這篇文章是要體現主人的品德高尚,雖在陋室,但是居住在陋室中的人品德高尚也就不覺得陋了。

[語言揣摩]

1、“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諸葛廬就是東漢末年諸葛亮隱居南陽隆中時居住過的草廬;子云亭是指西漢學者揚雄住過並寫作《太玄經》的亭子。這兩句話是説我這個陋室正如南陽諸葛廬的草廬,又像四川揚子云的亭子。作者採用的是類比的寫法,用歷史上諸葛亮和揚子云的名室和自己的陋室相比,暗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原來也是陋室,由於他們的主人德才兼備而聞名天下,那麼我的陋室不也會如此麼?

2、孔子云:何陋之有?

“何陋之有”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此處引用孔子的話證“陋室”説明“有德者居之,則陋室不陋。”與前文“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遙相呼應。把個“陋”字徹底翻了過來,達到“不陋”的最完美的境界,這是全文的點睛之筆。突出表明了作者高潔傲岸的情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3、“無絲竹之亂耳”中的絲竹指的是奏樂的聲音,怎樣理解絲竹亂耳?他後面不是自己也在彈琴嗎?

在陋室中談談古琴,心無旁騖,作自娛自樂,享受自己創造的音樂氛圍,不失為一種清淨的世外生活。絲竹,借代指琴瑟,簫管等樂器,這裏指奏樂的聲音。這裏面的“奏樂”實際是朝廷的統治階級每日縱情於歌舞昇平的靡靡之音,所以説這種聲音對於作者來説是很嘈雜的。

[研究課題]

1、相關鏈接:劉禹錫(772~843),唐代詩人、哲學家。字夢得,洛陽人。他和同時代的柳宗元交誼深厚,曾受柳宗元遺託,編就《河東先生集》,為《柳河東全集》的古本。同時,他和白居易都是造貶,有很多唱和的詩篇。本文是他被貶為地方官,在和州刺史任上寫的。

2、在物質生活日益豐富的今天,我們又應該如何提高自身的道德修養呢?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一下劉禹錫,為你的家描上一筆,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例如,如果你覺得你的家很温暖,請給你的房子取名為“港灣”;如果你喜歡做畫,請給你的房子取名為“碧丹”。

自主探究

探究前期導引

學習本文,首先應把握“銘”這種文體的特徵;其次要反覆朗讀、背誦,讀時要讀準字音;最後還應掌握重點字詞、語句的含義。

[基礎鞏固集練]

一、文學常識填空

《陋室銘》的作者是,代人。“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本文作者和交誼頗深,人稱“劉柳”;後與唱和甚多,亦並稱“劉白”。

二、字音字義

1、給下面的字注音。

馨()鴻()牘()

蜀()苔()調()

2、解釋下列帶點的詞。

(1)有仙則名:

(2)惟吾德馨:

(3)斯是陋室:

(4)談笑有鴻儒:

(5)往來無白丁:

(6)無案牘之勞形:

三、語言積累

1、詞類活用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名詞活用為動詞,聞名,出名。

苔痕上階綠上:方位名詞活用為動詞,長上。

無案犢之勞形勞:形容詞使動用法,使……勞累。

2、特殊句式:賓語前置

孔子云:何陋之有?

即“有何陋”。疑問代詞“何”作賓語,前置。其中的“之”,為助詞,賓語前置的標誌。

3、翻譯句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翻譯:

四、朗讀背誦

1、本文最富哲理,最能體現作者寫作主旨的一句是什麼?

答:

2、文中描寫“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悦目的語句是什麼?

答:

3、《陋室銘》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

4、下列句子停頓標錯的一項是()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C、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D、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五、問題探究

文中是如何圍繞“德馨”來寫?

陋室不陋,關鍵在於“君子居之”“惟吾德馨”。作者着重從以下幾個方面來寫“德馨”的:

1、“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運用比喻、對偶起興,以虛襯實,以山水引出陋室。

2、“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景色之雅:可知“陋室”環境恬靜、雅緻,令人賞心悦目。

3、“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交往之雅:可見縱情暢懷、談笑風生的情狀。

4、“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情趣之雅:可見撫琴調絃、展卷讀經的怡然情態,可知室主人高雅脱俗的情致。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運用類比,引古賢之名室證“陋室”,意在以古代名賢自比,表明自己也具有古代名賢的志趣和抱負。

六、欣賞評價

1、本文又是從哪幾個方面來論述陋室不陋的?試結合文章的語言加以賞析。

[提示:(1)從陋室的優美的自然環境:“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2)從陋室主人的情趣上:“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3)從陋室往來客人的不俗上:“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4)引用西漢揚雄,大教育家孔子的事例及名言,“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運用類比和引證,有力地證明了“斯是陋室,唯吾德馨。”]

2、這篇文章在文字上有什麼規律嗎?

(提示:文章以駢句為主,給人一種視覺上的齊整之美。同時,文章又重在五言,間以四言、六言,因而句式參差,加之文章一韻到底,使文章節奏明快、語言錯落有致,在聽覺上給人音樂的美感。

可見“銘”這種文體的特徵,一般都是要用韻的。)

七、拓展閲讀

熟讀精思(節選)

朱熹

凡讀書,須整頓几案,令吉淨端正,將書冊齊整頓放,正身體,對書冊,詳緩①看字,子②細分明讀之。須要讀得字字響亮,不可誤一字,不可少一字,不可多一字,不可倒一字,不可牽強暗記③,只是要多誦遍數,自然上口,久遠不忘。古人云,“讀書千遍,其義自見。”謂讀得熟,則不待解説,自曉其義也。餘嘗謂,讀書有三到,謂心到,甲到,乙到。心不在此,則眼不看子細,心眼既不專一,卻只漫浪④誦讀,決不能記,記亦不能久也。三到之中,心到最急⑤。心既到矣,眼口豈不到乎?

①[詳緩]仔細從容。②[子]通“仔”。下同。③[牽強暗記]勉強硬記。④[漫浪]隨隨便便。⑤[急]要緊。

1、給“讀書千遍,其義自見”中的“見”字註上拼音。

2、在我們學過的文言詞語中,還有哪些詞與文中加點的“餘”字意思相同?請任寫一個。

3、根據上下文,在文中甲、乙兩個方框內各填一個字。甲:乙:

4、寫出“不待解説,自曉其義”這句話的大意。

5、讀書要善於積累。古人關於讀書有許多名言名句,你積累過嗎?請任意寫一句。

《陋室銘》教案 篇三

教學目標:

1、準確、流利地朗讀、背誦、翻譯課文。

2、理解課文內容。

3、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4、認識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重點

積累常用文言詞語的用法;理解課文內容;學習文章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難點

理解作者所表達的潔身自好、安貧樂道的情趣

教學過程

一、佈置預習導學

1、你會讀加點的字注音嗎?將字音寫在括號內

惟吾德馨()談笑有鴻儒()無案牘之勞形()

2、你能準確解釋下列詞語嗎?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二、指導學習研討

(一)情境導入

有句俗話叫做“金屋,銀屋,不如自己的草屋。”自己的草屋儘管再破也是最好的。唐朝詩人劉禹錫也自稱他的屋子是陋室,那我們今天就來參觀一下——

(二)認識作者,檢查預習情況

1、指名簡介作者,教師適當補充

2、檢查字詞預習,夯實基礎

(三)誦讀課文,整體感知課文。

(1)以多種方式熟讀課文。1、齊讀2、聽錄音範讀3、引導斷句4、請同學讀

5、再齊讀6、跟讀錄音

(2)結合註釋,利用工具書,疏通文意。

(四)自主學習,合作探究

1誰能找出能概括全文主旨的一句話。

2本文是從哪些方面來表現作者的“惟吾德馨”的。

3銘文第一句在文中起什麼作用?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仙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4銘文最後一句引用孔子的話,有什麼作用呢?

5、學生根據板書提示背誦課文

6、探究思考在充分領略作者高潔偉岸、不隨世俗的志趣和抱負後,請同學們思考,作者為什麼會有如此情懷?這種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在當今有什麼意義呢?

三小結

四鞏固練習

1、解釋下列句子中的詞語:

⑴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名:)⑵水不在深,有龍則靈(靈:)

⑶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德馨:)⑷無絲竹之亂耳(絲竹:)

⑸無案牘之勞形(勞:)

2、文中提挈全篇的句子是()。

3、下列各句不屬於駢句的一項是()

A、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B、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C、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D、孔子云:何陋之有?

4、課文的前兩句有什麼作用?

5、“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中提及兩個歷史人物,一是三國著名政治家蜀國的,一是西漢時的文學家。

6、文中與“時人莫小池中水,淺處無妨有卧龍”意思相近的句子是哪一句?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孔子云:何陋之有?

1、用原文回答下面各題:

⑴表現室主人交往之雅的語句是。

⑵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原因是什麼?

2、下列句子,朗讀停頓劃分正確的一項是()

A、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B、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C、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D、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3、譯句:

⑴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⑵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4、下面對文章內容理解不正確的一項是()

A、表現出對仙人生活的羨慕和追求。

B、表達了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

C、表現了身居陋室而怡然自得的心情。

D、表明了以古代名賢自比的態度。

5、開頭二十四字,實寫的是,虛寫的是。虛寫是為了引出實寫中的二字點題,這裏寫山寫水,是為了與進行類比,寫仙寫龍,是為了與進行類比,以表現自己和陋室品位不凡。

6、下列説法有誤的項是()

A、①②句以山水作類比,“山”和“水”其實都是暗寓道德高尚的人。

B、④句渲染了恬靜的氣氛,也反映了室主人的淡泊心境。

C、⑦句虛寫,反映了室主人對世俗生活的厭棄。

D、⑧句以古廬、亭作類比説明陋室不陋,也表達了作者以古代賢人自況的意思。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四

【教學目的】

1、理解託物言志的寫法。

2、體會精妙新穎的構思。

3、當堂背誦全文

【教學過程】

一、導入,並板書課題《陋室銘》(劉禹錫)及教學目標

二、學習課文

(一讀理清思路)(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自由地大聲地朗讀課文)

1、本文題目是什麼意思?

明確:文是唐朝文學家劉禹錫為自己簡陋的屋子寫的一篇散文。本文為駢體文,簡介駢體文的特點。“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

2、學生試讀課文。

3、學生質疑(由學生提出問題,然後儘量讓學生來解答,達到疏通課文字詞的目的)

4、如果給課文分三個層次,該怎樣劃分?

明確:第一層從開頭到“唯吾德馨”,第二層從“苔痕上階綠”到“無案牘之勞形”,第三層為文章結尾。

(二讀品析詩句)

1、“山不在高”,“水不在深”類比什麼?“有山則名”、“有龍則靈”暗喻什麼?

明確:前二句類比“陋室”,後兩句暗喻自己。

2、陋室內外是什麼顏色?景色美不美?有何特點,用一個詞(字)概括。

明確:綠色,青色,景色別緻幽雅(幽)

3、與作者交往的人有何特點?

明確:鴻儒,無白丁(雅)

4、作者身居陋室的生活是什麼?有何特點?

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安)

5、作者用什麼來類比自己的陋室?

明確: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6、品析“上”、“入”二字的妙用,明確:“上”、“入”二字生動傳神,以靜為動,不僅使景物人格化,活躍而有生氣,而且流露了作者對這景色的喜愛之情,我們可以想象出這是一個多麼幽靜安寧的環境。

7、“鴻儒”可否換成“羣儒”?

不能。“羣儒”則無“大”之義,顯得太多了。

(三讀領悟內涵)(男、女生分角色各讀一遍)

1、“往來無白丁”含什麼感情?

清高自賞(含輕視勞動人民的思想,作者的階級侷限性所決定)

2、能否將“閲金經”改為“閲五經”,為什麼?

明確:不能。因為作者當時受貶,思想上有些消沉,想從佛經中找到某種寄託,“閲金經”正是作者當時思想感情的折射。

3、首尾句有何關係?

首句用了比興寫法,尾句與首自互相呼應。

4、本文題目為“陋室銘”,文章又説“何陋之有”?這些不矛盾嗎?

不矛盾。題中之“陋”為房屋的形陋,尾句的“陋”為“鄙俗”之義,指屋中主人的“德馨”不鄙俗。

5、引導學生總結全文的構思。全文起於比興,繼而對陋室中的景色、社交、生活加以描寫,再通過類比,巧妙地表現自己的生活感受和情趣。

6、文章託物言志(借陋室以言志),表現作者不貪戀富貴榮華,不與統治階級同流合污,重視自身修養的思想感情。(文章主旨)

三、教學小結(略)

四、全班競背

(①學生自由背,②小組中相互背,③全班競背)

《陋室銘》教案 篇五

教學目標

知識目標:1.積累文言常用實詞,翻譯並背誦這篇短文。

2.充分領悟作者的情懷,瞭解這種情懷產生的社會背景。

能力目標:1.認識銘這種文體,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2.學習本文反向立意的寫法,從“陋”的反面“不陋”立意。

情感態度與價值觀:感受作者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學習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

教學重難點

1. 領悟作者的思想情感,培養生活情趣。

2. 學習託物言志的寫法。

教學方法

背景導入,引起學生閲讀興趣。

朗讀中感受欣賞本文的音樂美、節奏美。

在合作中探究“陋室不陋”。

教學課時:1課時

教學過程

一、背景導入,引發興趣

劉禹錫是我國唐代著名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他因參加過當時政治革新運動而得罪了當朝權貴,被貶至安徽和州縣當一名小小的通判。和州知縣是個勢利小人,他見劉禹錫被貶而來,便橫加刁難。先是安排劉禹錫住在城南門,面江而居。劉禹錫見房子面對大江,不但沒有埋怨,反而很高興,寫了一幅對聯貼於房門: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此舉氣壞了知縣,於是知縣將劉禹錫的住所由城南調到城北,並把房屋從三間縮小到一間半。新宅臨河,楊柳依依,環境還不錯,劉禹錫沒有計較,又寫了一幅對聯:楊柳青青江水邊,人在歷陽心在京。知縣見他仍悠然自得,又把他的住房調到城中,而且只給他一間僅能容下一牀一桌一椅的房子。半年時間,劉禹錫連搬三次家,住房一次比一次小,最後僅是斗室,想想這縣官實在是欺人太甚,於是便憤然提筆寫下了《陋室銘》。看來這篇“名文”是“氣”出來的。今天我們就來學習這篇超凡脱俗、情趣高雅的千古名作。

二、瞭解作者

劉禹錫(772---842),字夢得,河南洛陽人。是中唐傑出的政治家、散文家、詩人,有中唐“詩豪”之稱。文學上,前期劉柳(宗元)相知、詩文互遞,時稱“劉柳”;後與白居易詩文唱和,時稱“劉白”。 其詩涉獵題材廣泛,所做政治諷刺詩,辛辣尖鋭;所作懷古詩,沉鬱蒼涼,語淺意深;所作仿民歌詩,清新爽朗,別開生面。

三、文體介紹

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是用韻的。文辭精煉,有韻,讀來鏗鏘有力。陋室,意思是簡陋的房子。“陋室銘”的意思是通過對陋室的描繪和議論表達居室主人的生活情趣。

座右銘:座右銘的銘文比其他銘文更為簡短,有的只是一兩句話或格言,置於座位的旁邊,用以自警。座右銘的內容是勉勵自己,鞭策自己,或約束自己行為的準則。

四、朗讀美文,翻譯理解

朗讀美文

步驟一:學生自讀,標註難讀的字詞,注意朗讀的節奏。

步驟二:欣賞名家朗誦,感受本文的音韻美、節奏美。

步驟三:師生齊讀,找出韻腳。

翻譯理解

步驟一:對照課下註解,掌握重點詞語的含義。

步驟二:兩人一組,互譯全文。

步驟三:掌握重點句子的含義。

①斯是陋室,惟吾德馨。②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③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④何陋之有?

五、合作探究,品味美文

問題引導

1. 本文題為“陋室銘”,但在結尾作者卻説“何陋之有”為什麼?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一語點出“陋室不陋”的原因,這是本文的主旨句,因為主人的品德高尚,因而陋室不陋。

2. 請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這一主旨句是怎樣引出的?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類比的方法,將山水與陋室相提並論,以“仙、龍”比“德”,以“名、靈”比“馨”,暗示陋室不陋,陋室因為主人的“德馨”而馨。(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3. 既然“惟吾德馨”因而陋室不陋,那麼作者從哪幾個方面突出作者美德,襯托陋室不陋的?(小組內合作探究)

----自然環境清幽:“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陋室自然環境清幽雅緻,令人賞心悦目,在如此優美的環境中生活,帶來的便是“華屋玉食,錦衣美酒”無法比擬的享受了,即使身居斗室又有何陋可言呢?

----交往人物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時有鴻儒來往,常有高朋談笑,迴避了世俗的人際交往,可以和志同道合者縱情暢懷,談笑風生。沒有世俗的阿諛奉承,爾虞我詐,即使身處陋室也絕無簡陋可言。

----生活情趣高雅:“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可以在室中撫琴弄弦,展卷讀經怡然自樂。沒有繁弦急管那種嘈雜的聲音,沒有案卷公文勞損身體,完全是從容自由的,足見其主人的高雅脱俗,陋室也就不顯得簡陋了。

(請同學們背誦這幾句)

4.“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兩句用了什麼修辭?哪兩個字用的好?

----採用擬人,對偶的修辭,“上,入”賦予苔蘚、草色以人的靈性,苔蘚也想從台階爬到陋室,聽聽主人在説什麼;草色也想從窗户窺視主人在幹什麼。

5.作者居於陋室卻不嫌其陋,居於陋室卻不失其雅緻的生活並能不失情感的描繪陋室,可見作者是一個怎樣的人?

----高潔傲岸,安貧樂道的人,即安於貧困,以守道為樂。

6.提到諸葛廬,子云亭作用何在?

----以賢者自況,表達出以他們為榜樣的志向與抱負。

7.作者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有沒有直接表現出來?

----沒有直接表現出來,而是通過陋室的景、人、事的描繪體現出來,這種寫法就是託物言志。

六、課堂小結

《陋室銘》中我們認識了一位在困境中不唉聲歎氣,不怨天尤人,而是怡然自得的劉禹錫,感悟出劉禹錫的高潔傲岸的節操和安貧樂道的情趣。人生的打擊未損他的鋒芒,不折他的腰骨。“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一反文人悲秋的傳統,唱出了高昂的勵志高歌。“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彰顯出少有的樂觀豁達。“舊時王謝堂前燕,飛入尋常百姓家。”道盡了歷史的蒼涼,人世的無常。悟出“東邊日出西邊雨,道是無晴卻有晴。”使他變得更加樂觀,更加瀟灑。

想必同學們也有自警自策的文字常置於桌旁,時刻自勉,請問你們的座右銘是什麼?請大聲宣讀,讓大家共勉!

七、作業設計

1思考:作者懷瑾握瑜,身處陋室而不認為陋,聯繫自身該怎樣看待自身客觀條件中的不足?

2背誦默寫全文。

八、板書設計

《陋室銘》教學設計 篇六

一、教學目標

1、複習“銘”這種文體,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品析詞句之美。

3、拓展,深入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

二、課型

新授課

三、教學重點

1、有感情地誦讀課文

2、品析詞句之美

四、教學難點

拓展,深入體會作者的人格魅力。

五、教學課時

一課時

六、教學方法

1、講授法

2、討論法

3、誦讀法

七、教學步驟

(一)導入

舊知回顧

體裁:銘

(哪一組師友介紹一下)

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頌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形式短小,文字簡潔,句式工整而且押韻。

(二)讀音韻之美

陋室銘

(唐)劉禹錫

山/不在高,有仙/則名。

水/不在深,有龍/則靈。

斯是/陋室,惟吾/德馨。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

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

孔子/雲:何陋/之有?

(要求學生注意韻腳和節奏)師友互讀,班內展示,教師評價,全班齊讀。

(三)品詞句之美

學生自己找出欣賞的句子,進行分析。先獨立完成,再師友討論,最後班內展示。

(四)悟人性之美

1、舊知回顧

本文運用的寫法,通過對陋室的描寫,表達出作者的節操和的情趣。

劉禹錫是否就要在這一間陋室,踏青苔,賞草色,彈古琴,讀佛經,自得其樂,終老一生呢?他甘心嗎?

2、讀劉禹錫的詩,體會其豪情

秋詞

自古逢秋悲寂寥,我言秋日勝春朝。晴空一鶴排雲去,便引詩情到碧霄。

同學們,這就是劉禹錫,自然界的秋天在他的眼裏尚且詩情盎然,他又怎麼會躲到人生的秋天裏去自怨自艾呢?

劉禹錫怎麼可能讓一間小小陋室困住了自己高貴的心?

3、拓展

彭城劉禹錫,詩豪者也。

面對大江觀白帆,身在和州思爭辯。

楊柳青青江水平,人在歷陽心在京。

這是作者被貶和州後寫的詩句。

可見劉禹錫雖被貶但豪情不減,不甘沉淪,試從文中找出體現他的豪情的詞句,大聲朗讀。

4、悟人性之美

達則兼濟天下

窮則獨善其身

就是這個劉禹錫,留下詩文800多篇,被稱為中唐“詩豪”。就是這個劉禹錫,他一生輾轉奔波於仕途,雖歷經艱辛卻痴心不改。就是這個劉禹錫,先後被貶到連州、和州、蘇州,但每一個地方的老百姓都“因禍得福”,因為他深入民眾,體察民情,勤廉守政,力行教育,為當地的發展作出了歷史性的貢獻。這樣樂觀豁達,這樣富有生命活力的一個劉禹錫,怎麼可能“獨善其身”“隱居避世”呢?

(五)板書設計

陋室銘

劉禹錫

讀音韻之美

品詞句之美

悟人性之美

(六)作業

走近劉禹錫

(寫出自己的認識,感悟劉禹錫的人格魅力。可查閲資料,不少於300字)

陋室銘教案 篇七

【學習目標】

1、熟讀文章,把握文章內容,背誦文章。

2、積累文言詞彙及句式,疏通文意。

3、理解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作者的高潔志趣。

【學習重點】

1、積累重點詞彙,把握文章的主旨,欣賞駢句的句式特點。

【學習難點】

2、理解用託物言志的寫法表達作者的高潔志趣。

【學習方法】

誦讀法合作探究法

學習過程:

一、預習交流

【活動一】讀寫字詞

1、給下列加點字注音。

陋室銘xxxxx惟吾德馨xx苔痕xxx

談笑有鴻儒xxx案牘之勞形xxx諸葛廬xx

2、參照註釋,解釋字詞。

有仙則名xxx有龍則靈xxx斯是陋室xxx惟吾德馨xxx往來無白丁xxx無絲竹之亂耳xxxxxx無案牘之勞形xxxxxx何陋之有xxx

談笑有鴻儒xxxx

3、重點句式何陋之有?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活動二】預習材料交流。

1、作者簡介。

劉禹錫(772——842)唐代文學家,哲學家。字xx,有xx之稱。他熱心贊助王叔文的政治革新,反對宦官和藩鎮割據勢力。本篇是他被貶後寫的。

2、瞭解“銘”這種文體的特點。

“銘”原來是古代刻在xx文字,後來發展成為一中文體。這種文體xx、xxx、押韻,內容上多有頌揚或鑑戒。

4、預習心得交流

二、合作學習

【活動一】引導學生閲讀

步驟1、教師範讀,學生注意讀音、斷句、語氣。

步驟2、指名學生朗讀,其他同學指出問題。全班齊讀。

步驟3、在朗讀的過程中體會句式的特點。這種句式叫駢句。

【活動二】整體感知

步驟1、結合註釋,小組合作探究,翻譯文章。

注意重點句式、詞彙。教師巡視指導。

重點句式:斯是陋室,惟吾德馨。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孔子云:“何陋之有。”

步驟2、圈點勾畫出文中寫了陋室的哪幾方面?

【活動三】精讀突破

步驟1、文章開頭為什麼寫山和水?

步驟2、文中表現作者思想感情的句子是哪句?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驟3、作者為什麼在結尾提到諸葛廬、子云亭?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驟4、文章結尾“何陋之有”有什麼作用?

xxxxxxxxxxxxxxxxxxxxx

步驟5、作者借陋室要表達什麼樣的情懷?這種寫法叫作?

xxxxxxxxxxxxxxxxxxxxx

【課堂小結】我學習,我總結。

重點文言詞彙、文章的寫法、駢句。

【鞏固提升】

1、根據課文內容填空。

《陋室銘》中寫景色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寫交往之雅的句子是:xxxx,xxxxxx。作者認為陋室不陋的句子是:xxxxxx,xxxxx。

文章的主旨句是:xxxxx,xxxxxxx。

王歡字君厚,樂陵人也。安貧樂道,專精耽(1)學,不營(2)產業,常丐食誦《詩》,雖家無斗儲(3),意怡如(4)也。其妻患之,或焚燬其書而求改嫁,歡笑而謂之曰:“卿不聞朱買臣妻邪?”時聞者多哂(5)之。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6)

註釋:(1)耽:非常愛好。(2)謀求(3)斗儲:一斗糧食的貯存。(4)意怡如:內心還是安適愉快。(5)哂笑:譏笑(6)通儒;指貫穿古今學識淵博的儒者。

1、其妻患之xxxx2、常丐食誦詩xxxxx

翻譯句子:

歡守志彌固,遂為通儒。xxxxxxxxxx

2、王歡與妻子的對話有什麼作用?

《陋室銘》教案 篇八

教學目的

1、知識:掌握文言常用實詞,翻譯全文。

2、技能:學習本文託物言志的寫法。

3、感情:理解作者保持高尚節操的願望和不求聞達、安貧樂道的情趣。學習古人的優秀品質。

4、態度:用不同時代的眼光看待古代文化,客觀的評價古人。

設計理念:張揚師生個性,強調朗讀品位、滲透學法指導,重視合作討論、滲透時代觀念--

與時俱進。

教學重點:目標1

一、創設情景導入 新課

如果讓你設計自己的家,你怎樣設計呢?(學生自由發言)唐朝的劉禹錫他和部分同學一 樣喜歡簡陋的居室,今天,我們就一起去看看他的陋室究竟怎樣?(板書:《陋室銘》劉禹錫)

二、簡介作者、解題(學生結合課文提示註解回答,教師適當補充)

1、陋室:簡陋的居室,是劉禹錫的室名。

2、銘:古代刻在器物上用來警戒自己或者稱述功德的文字,後來成為一種文體。這種文體一般都用韻。(介紹表現文體的字:表、説、記、序。/押韻--刨根問底:立即讓學生瀏覽課文找出韻腳和所押之韻。)

3、作者:劉禹錫,字夢得,唐朝著名詩人和文學家,頗得白居易推崇。

三、初讀課文,熟悉課文

1、學生自由讀(要求大聲朗讀,注意停頓,讀正確、流利)。

2、指名讀(糾正錯誤讀音,注意句讀)。

3、範讀(聽課文錄音)。

4、齊讀。

四、二讀課文,疏通課文

1、學生默讀課文,參照註釋,讀懂課文。(遇到疑難,同桌討論)

2、學生質疑,師生共同解決。(鴻、白丁、馨等)

3、指名翻譯。

五、三讀課文,理解課文

齊讀課文,出示思考題,四人小組討論。

1、陋室,陋室,陋在何處?(從文中找出體現“陋”的語句)

討論並歸納:“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説明居住的環境荒涼、冷落,極為簡陋。

2、文末提出“何陋之有”,你認為作者這樣説對嗎?理由?

討論並歸納:人品高尚(斯是陋室,唯吳德馨)

景色宜人(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幽雅、恬靜)

來人不俗(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

生活高雅(可以調素琴,閲金經)

3、作者寫陋室僅是為了告訴我們陋室的狀況嗎?

討論並歸納:通過讚美簡陋的居室,表達了作者不願追逐名利,不願高官厚祿,安貧樂道的生活情趣。(強調本文寫法:託物言志)

4、齊讀,體會作者高尚的情操。

六、課外拓展

1、看材料,思考問題。

教室銘

分不在高,及格就行;學不在深,作弊則靈。斯是教室,唯吾閒情。 小説傳得快,雜誌翻得勤;琢磨下圍棋,尋思看電影。可以睡覺,打呼嚕。無書聲之亂耳,無複習之勞形。雖非跳舞場,堪比遊樂場。心裏雲:“混張文憑。”

思考:(1)材料是針對學生中的哪些現象而言的?

(2)那麼應該怎樣對待我們的學習生活?

2、之前已請同學設計過自己的家了,讀了劉禹錫的《陋室銘》,你能不能學習劉禹錫,為你的家取個名,用來表達居住在家中的感受?

七、談談你對劉禹錫的人生態度和生活情趣的看法。(學生自由討論,自由發言)

1、稱頌:人品高尚。

2、批評:逃避世俗,缺少為國為名的奉獻精神。

八、小結:

學習古人的作品,要用現代人的眼光看待古人;要擇善而從之,其不善而改之;要批判的學習和接受。

九、佈置作業

陋室銘教案 篇九

一、導入:

不知道同學們有沒有讀過這樣一本書叫《古文觀止》,它是清朝康熙年間編纂的供學塾使用的文章讀本。此處的“古文”指古代的散文,“觀止”表明作者的態度是:古文的精品都已選入了,你已經欣賞到最好的的了,不用再看其他的了。當然這有些誇張,這本書選了從先秦到明末的222篇古代散文作品,其中有一篇僅僅81個字的短文就佔有古代散文的一席之地,這是為什麼呢?讓我們帶着這種思考來學習劉禹錫的《陋室銘》。(展示課題、作者)

二、學習新課

1、指名學生回答“銘”的特點。師補充:銘,就是記載,在器物上刻字,有勉勵或警戒的意思,表示永記不忘。

2、師:那麼題目的意思是什麼?生回答:寫寫他的陋室

師:陋室有何可寫之處呢?我們來讀課文。

三、一讀課文,疏通文意。

1、學生大聲朗讀課文,後齊讀。(師提示:注意挺胸抬頭,聲音洪亮,精神飽滿。)

2、師:讀得整齊,也很流暢。你們自己覺得讀得怎麼樣?

師:這是一篇文言文,大家注意文言文得讀法與現代文有所不同,大家回憶一下電影和電視裏看到古人是怎樣讀書得呢?

生回答:跟唱歌一樣,搖頭晃腦等

師:古人讀書師很有韻味的,自得其樂地讀,一般説語氣都比較舒緩,老師試着讀一下。(師配樂讀)

師:我們要讀出韻味來,還是要充分理解課文內容,把握作者的感情,下面我們結合註釋,同桌或前後桌討論解決。(展示詞語、句子的意思,學生有疑問自己上來查。)

四、二讀課文,把握文章內容,作者感情。

師:我們理解了課文內容,再讀就要帶感情讀,誰來讀?

指名學生讀,互相點評。

師:古人説過:“書讀百遍,其義自見”咱們讀了文章,能不能説説你的收穫。學生邊説邊討論。

師引導學生從以下幾個方面把握:

1、文章的主旨,表明作者的安貧樂道的情趣和高潔傲岸的餓節操。

2、結合句子賞析:

苔痕上階綠,草色入簾青:創設情景,引導學生説説環境是怎樣的幽雅,那青苔是怎樣應了作者的心意,慢慢地爬上那班駁的台階?那草色又是如何受了青苔的感染,他們聚集在一起,繞過窗簾飄入室內?環境幽雅、恬靜-------陋室不陋。

談笑有鴻儒,往來無白丁。請大家想象一下,室內談笑的都有哪些人,他們在談些什麼?引導學生答:韓愈、柳宗元、王叔文等,他們個個學識淵博,心憂天下。王叔文煮酒論當今時代英雄;韓愈扼腕長歎,吟“欲為聖明除弊事,肯將衰朽惜殘年”;柳宗元在吟詩作畫,感歎夢得的“沉舟側畔千帆過,病樹前頭萬木春”的無窮魅力。交往之雅-----陋室不陋

可以調素琴,閲金經。無絲竹之亂耳,無案牘之勞形。撫琴調絃,展卷讀經,怡然自得,安貧樂道-----陋室不陋。

3、類比:山不在高,有仙則名,水不在深,有龍則靈。斯是陋室,惟吾德馨。南陽諸葛廬,西蜀子云亭。(學生結合自己的體會説説)

3、託物言志:“託何物”“言何志”(學生用自己的語言表達對這種寫法的理解)

師:以前學過的課文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荔枝蜜》、《白楊禮讚》,並背誦其中作者讚美白楊樹的句子。

師:積累的古詩詞中有沒有這樣的例子?

生:于謙的《石灰吟》、鄭板橋的《竹石》,一塊背誦。

4、引發學生思考:外界環境不重要,重要的是超越自我。

五、三讀,品味語言。

1、駢句:句式整齊,節奏分明,讀來朗朗上口,充滿了音樂美。(學生找出文中的駢句,邊讀邊體會)

2、散句:最後一句,體會文章駢散結合,錯落有致,要讀出抑揚頓挫。

3、押韻,找出韻腳,要讀出延長音。

4、修辭,比興等手法,很有藝術感染力。(依據學生上課的情況,靈活處理)

5、學生可以自己提出覺得寫得好的句子,師生一塊品味。

6、讀:男女分讀駢句的上句和下句,散句一塊讀。(配樂朗讀)

7、背:

師:學到這裏,我想同學們一定都喜歡上了這篇文章,也感受到了它的語言魅力,能被選入《古文觀止》確實是文有所值。咱應該把它積累下來。指名學生背。(在指導背誦上有些困惑,沒想到好的方法。)

師:很多好的句子咱可以製成卡片積累下來。

六、拓展

師:銘是古代刻在器物上警戒自己或稱述功德的文字,相信大家都有自己的座右銘,大家一起來分享一下。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n5zmwj.html
專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