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前位置:文範網 >

教學資源 >教育教學方案 >

《三味書屋》教案(精品多篇)

《三味書屋》教案(精品多篇)

《三味書屋》教案(精品多篇)

《三味書屋》教案 篇一

一、教材分析

我説的是五年制國小語文第五冊第七單元第二課《三味書屋》。這篇課文具體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和魯迅童年時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蹟。全文共3段。第1段指明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是魯迅小時候上學的地方。第2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第3段從魯迅書桌上的“早”字引出他小時候的一個故事。這篇課文文字精煉、條理清楚,是本冊教材中培養學生言之有序、連句成段能力的重要課文,目的是繼續運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逐步形成閲讀能力。在閲讀過程中,學生學到作者觀察事物,連句成段的方法,為本單元習作打下紮實基礎。

二、教學目標

根據三年級教學要求、課文特點和課後思考練習,我確定以下四個教學目標:

1.學會本課14個生字,理解15個詞語,理解課後題3兩個句於的含義。

2.學會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

3.正確、流利、有感情地讀課文。4.瞭解魯迅小時候勤奮好學的事蹟,初步培養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重點難點

教學重點是進一步落實單元訓練項目,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教學難點有兩個:

1.課後題3兩個句子含義較深,學生理解有一定難度。

2.課文第2段除了“正中牆上”、“畫前面正中”、“周圍”、“東北角上”四個大方位外,還具體寫了“畫上”、“桌上”兩個小方位,與上一課介紹方法不同,學生不易區分。

四、教學過程

1.課時安排:本課我打算上三課時。

第一課時導入新課,初讀課文。學習第1段。

第二課時學習第2段。

第三課時學習第3段,總結全文。

2,課前準備:課前老師準備好錄像帶,小黑板,《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話筒一隻,三角旗一面,旅遊帽一頂。每位學生準備一份拼貼三味書屋平面圖的材料。

3.教學過程。

第一環節:解題,激興趣。

板書課題後,老師出示《少年魯迅的故事》一書,把有關“三味”的典故告訴學生。這樣做有兩個目的:一個是我認為語文教學不能侷限於書本上的知識,要儘量增加信息密度,豐富與課文有關的信息量,用教師自己的聰明才智去激發學生學習興趣。更重要的是讓學生意識到課外查閲資料也是獲得知識的一種方法。

第二環節:初讀,提問題。

傳統教學往往是教師嚼爛了餵給學生吃,學生不會主動求知,但當今社會知識激增,教師不可能在有限的課堂教學中,教給學生終生受用的知識,因此,授之以魚,不如授之以漁。教會學生學習比傳授知識更重要’。培養學生自學能力就是教會學生學習的重要途徑。自學時,我首先要求學生讀通課文,因為讀通課文能為識字教學創設語言環境,為感情朗讀打基礎,為理解語言作鋪墊。我留出足夠的時間讓學生讀,自己巡迴指導,看看差生是否能將生字字音讀正確,把長句讀流暢。檢查朗讀時,讓學生主動參與,自主學習,你喜歡讀哪一節就站起來讀哪一節,使枯燥的讀書變得紮實有效,生動活潑。然後,請學生運用本冊第一、第三單元學過的聯繫上下文、查字典的方法理解詞語,並且彙報交流。但是,一篇新課文,學生通過自學不可能什麼都懂,緊接着,教師鼓勵學生質疑問難。這有助於教師有針對性地教,而且學習由疑問開始,小疑則小進,大疑則大進,啟發學生質疑,對於學生的積極探究也是十分有意義的。

第三環節:細讀,解疑難。

1.學習第1段。

教師簡單介紹魯迅後,讓學生用“浙江”、“紹興”、“三味書屋”、“魯迅”説一句話。這種變換詞序的訓練能發展學生思維的靈活性和創造性。

2.學習第2段。

這段是按方位順序寫的,是本課教學重點。因為學生已學過《我們的教室》一課,初步掌握了用讀課文、劃方位、找事物的方法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所以教學時我採用導學式教學法,確立學生主體地位,引導學生運用學過的讀寫知識進行自學自悟,教師適當點撥講解,在重點、難點上下一番功夫。

具體分5步進行教學:

第1步,複習學法,為遷移提供條件。

第2步,運用學法,四人一組自學,教師巡迴指導,從傳統的“師——生”單向交流轉變為“師——生”、“生——生”的多向交流,充分發揮學生的內在潛能,讓他們在集體中取長補短、相互啟發。

第3步,檢查自學,請學生拿出學具,按觀察的先後順序把這些東西貼到圖中相應的位置。再叫一名學生上來貼,貼好後,大家對照課文有關句子討論評價,引導學生再次深入理解課文,接着放三味書屋錄像,運用現代化的教學手段,直觀地再現課文內容,使學生如臨其境,增加感性認識,加深對課文的理解。這種檢查形式符合反饋原理,因為學習的過程應該是學習者吸收並輸出信息,通過反饋和評價知道正確與否的過程。

第4步,瞭解寫法。以第1句為例,把原句與“三味書屋正中的牆上有一幅畫”進行比較,引導學生體會作者是怎樣把“正中的牆上”寫具體的,“正中的牆上”和“畫上”是什麼關係,然後請學生找出第二段中同樣方法介紹的句子讀一讀,這段沒有具體介紹魯迅的書桌,最後讓學生仿照第1句寫法填空:( )是迅的書桌,書桌上( )。這—步既有知識的理解積累,又有遷移運用,由扶到放,有效地突破了難點。

第5步,遊戲激趣,結合平面圖做一個導遊三味書屋的遊戲,一個學生做導遊,拿着三角旗和話筒,導遊介紹要具體,其他同學做遊客,可以嚮導遊提問,通過遊戲引導學生把課文語言內化為自己的語言,培養他們的言語交際表達能力。

總之,這5步由易到難,循序漸進,符合學生認知規律,把閲讀理解,動手操作,口頭表達有機結合,多種感官協同活動,使全體學生都得到卓有成效的訓練。

3.學習第3段。

本段是落實思想情感目標的重點段,教學時以讀代講,通過多種形式的讀,激發學生朗讀興趣,使他們在輕鬆、愉快的氛圍中揣摩語言、體會含義、陶冶情操。具體分3步:

第1步,默讀、引讀,初步瞭解“早”字的來歷和作用。

第2步,抓住重點詞句研讀。本段最能體現魯迅精神的有3句話。第1句“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課後題3第1句話中沒有“幾乎”兩個字,我認為應該加上去,因為“幾乎”是“差不多”的意思,“幾乎天天”並不等於“天天”,如果省去了這兩個字,句意就有變化。這句話中的“奔走”的“走”讓學生聯繫上下文選擇意思:1,步行、走路。2.跑。“於。”、“之間”用找近義詞方法理解。“當鋪”離今天的生活較遠,由教師講解。這些詞的意思弄懂了,整句話的意思就迎刃而解了。第2句“他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裏”。這句話中的“刻”字看似平常,其實用得很傳神,我引導學生把“刻”與“記”進行比較,通過反覆推敲,使學生不僅領悟課文的思想內容,而且體會到作者遣詞造句的精妙。這兩句就是課後習題3要求理解的兩句話。教師力避結論性的講解,引導學生參與理解句子的過程,掌握理解句子的方法,突破了教學難點。針對一些學生受批評時拼命強調理由的現象,教學時我還抓住“勤奮好學的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這句話做文章。先説説什麼叫默默地?再説説魯迅當時可能在想什麼?通過填補情節空白,去感受魯迅的內心世界,從而對他產生由衷的敬意。

第3步,有感情地朗讀這一段話。

第四環節:復讀,談感想。

教師概括課文內容後,讓學生再讀課文,然後巧用已營造的課堂氛圍來個趁熱打鐵,讓學生説説:自己學習上存在什麼問題,應該把哪個字深深地刻在心裏。把語言文字訓練與思想教育有機結合起來。

4.作業設計。

本課作業除了分課時完成語文課堂作業本外,第2課時讓學生仿照第2段寫寫少先隊隊室,引導學生把閲讀中學到的基本功運用到自己的作文中,做到讀寫結合。第3課時作、業是課外閲讀《出入當鋪和藥鋪之間的孩子》一文(見《少年魯迅的故事》第1—3頁)。把課堂教學與課外閲讀相結合,可以開闊視野、增長知識、陶冶情操,體現大語文的教學觀。

5.板書設計。

本課板書圖文結合,直觀形象,突出了重難點,是教學內容的高度濃縮,有利於學生對課文的理解和記憶。◆

23.三味書屋

《三味書屋》教案 篇二

第一課時

教學目標 :

1、培養學生按照順序觀察圖畫的能力,使學生弄清空間方位和室內陳設。

2、瞭解當時的背景,學會本課生字詞。

教學過程 :

一、簡介三味書屋及魯迅,導入  課文。

1、課前,我們滿懷興趣的查找與課文有關的的資料。哪個同學願意介紹自己的資料?

2、學生介紹魯迅的資料:(魯迅:原名周樹人。1881年生,1936年逝世。他是浙江紹興人。出身於封建破落士大夫家庭。青年時代赴日本學醫,後來從事文藝工作。他用筆做武器,同帝國主義、封建主義和國民黨反動派做堅決的鬥爭。他一生寫了大量的著作,被人們稱作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他童年時期家境不好,父親多病。魯迅在幫助媽媽照顧爸爸和做家務的同時,仍堅持在私塾裏讀書。)

3、教師導語 :魯迅小時候讀書的私塾是怎樣的,他又是怎樣學習的,下面我們就學習課文。

二、指導學生學習生字詞。

1、檢查生字預習情況。

(1)指名讀生字,讀準字音。

(2)説一説每個生字的偏旁部首,是幾筆寫成的?指出筆順筆劃。

(3)用生字組詞。(注意引導學生把生字放在不同的位置組詞。)

2、重點指導。

(1)區別形近字和同音字:

紹( ) 館( ) 段( ) 厲( ) 弛( )

招( ) 管( ) 斷( ) 歷( ) 馳( )

(2)區別字義:在比較以上幾組字形異同的基礎上,進行字義的比較,指導學生正確運用。

3、歸納多音字。

4、理解詞語的含義。

戒尺--過去私塾先生對學生進行體罰的木板或竹板。形狀象尺子,所以叫戒尺。

料理--辦理,處理。

來歷--人或事物的歷史或背景。課文中是指"早"字這件事的歷史。

當鋪--專門用實物抵押借錢給人的鋪子。舊社會,當鋪是剝削窮苦人的地方。窮人把東西抵押給當鋪,當鋪根據東西的質量估給錢。到期還錢時要交很高的利息,才能把東西贖回來。如果到期不贖,抵押品就成了當鋪的了。

信念--自己認為可以確信的想法。文中是指魯迅先生自己認為不該遲到,要做到時時早,事事早。

毫不鬆弛--鬆弛,一般指(紀律、制度)執行不嚴格。毫不鬆弛在課文中的意思是魯迅嚴格按照自己所立下的信念去做,一點也不放鬆對自己的要求。

三、默讀課文,結合圖畫內容,理解文章。

1、思考:全文三個自然段,分別介紹了什麼?

2、三個自然段的段意:

第一自然段:概述三味書屋。

第二自然段:三味書屋的陳設和魯迅當年的學習情況。

第三自然段:"早"字的來歷和它對魯迅一生的影響。

四、練習正確流利地朗讀課文。

五、作業 :

抄寫生字新詞。熟讀課文。

第二課時

教學內容 :

圖文結合理解課文內容,教育學生學習魯迅先生嚴於律己、勤奮好學的精神;指導朗讀;繼續指導學生按照由中間到四周的方位順序觀察圖畫,理解圖文內容;學習給第三自然段分層,總結層意,並且概括本段的段意;試着背誦第三自然段。

教學目標 :

深入理解課文內容,使學生受到思想教育,進一步學習分層,概括層意和段意。

教學過程 :

一、指名朗讀課文,檢查上節課學生初讀課文情況。

二、學習課文第一段。

1、選擇自己最喜歡的方式,朗讀第一自然段。你有什麼不理解的問題嗎?(引導學生質疑。)

2、學生可能提出的問題:

"書塾"是什麼意思?

這一段講了幾個意思?

3、學生合作學習,展開討論。彙報學習效果。

(1)所謂"書塾"是指過去私人講學的場所。這個場所也可以稱之為教室。

(2)這段講了三個意思:

A.三味書屋從前是一個書塾。

B.魯迅小時候在這裏讀過書,説明魯迅與三味書屋有密切的關係。

C.三味書屋現在是紹興魯迅博物館的一部分。

三、圖文對照,學習課文第二自然段。

1、讀課文,理出文章的敍述順序。

(1)選擇自己喜歡的讀書方式,讀課文的第二自然段,畫出表示方位的詞語。

(2)按照順序説説這段運用了哪些方位詞語,順序是怎樣的?(從中間到四周)

正中的牆上掛着一幅畫……畫前面是先生的座位(八仙桌,高背椅)……學生的書桌分列在四面(魯迅的那一張在東北角上)

(3)根據這種記敍的順序和課文中對三味書屋內部陳設的介紹,簡單畫出草圖。(使學生由抽象印象變為具體的認識)

(4)實物投影出示學生繪製的草圖,與課文的插圖進行對比。使學生進一步認清文章的記敍順序。學習作者由中間到四周的觀察方法。)

2、圖文對照,品味詞句。

(1)理解"照從前的樣子"、"分列"等詞語。

(2)請學生在插圖中找出魯迅的書桌,讀讀課文是怎樣寫的。

3、學生朗讀課文第二自然段,進行口語交際的訓練。

出示多媒體投影:(書中插圖彩色版)請學生按照方位順序,以小導遊的身份介紹三味書屋的樣子。

4、通過學習,你對三味書屋有怎樣的印象?(古樸,整潔)

四、品味詞句 ,理解課文第三自然段。

1、小組學習:

(1)交待學習任務:小組自學,想想這段是按照什麼順序寫的?

(2)小組自學。

(3)交流彙報。(先寫了"早"字的形狀,再寫"早"字的來歷,最後寫"早"字的作用。)

2、抓住重點進行理解。。

(1)投影出示: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

"奔走"是什麼意思?為什麼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説明了什麼?

(2)學生自學討論。(這句話充分體現了魯迅當時家境十分困難,也體現了魯迅一面讀書,一面幫助母親料理家務的不易。進而理解"料理一面……一面"等詞語的含義。這是魯迅刻"早"的外部原因。)

(3)繼續讀文體會:魯迅在受到壽老先生的批評後,是怎麼想的?怎麼做的?(他虛心接受先生的批評,後悔不應該遲到。)

(4)魯迅刻"早"時,心情如何?(既後悔不應該遲到,又痛下決心,今後永遠不遲到。)

(5)他為什麼要刻這個"早"字?(要時時刻刻用它來要求自己。)

(6)他"把這個堅定的信念深深地刻在心?quot;這個堅定的信念是什麼?(是"早")這個"早" 對他的一生有什麼影響?

(7)結合課文內容,理解文章最後一句話"從那以後,魯迅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而且時時早,事事早,毫不鬆懈地奮鬥了一生。

理解"時時 事事 毫不鬆懈"。啟發學生想象、思維,展開討論。

"從此魯迅上學再也沒有遲到過,他時時早,事事早。"難道他再也不需要給父親買藥嗎? 不需要幫母親料理家務嗎?在這之中,魯迅克服了多少困難?他是怎樣克服的?

(8)引導學生結合課外資料和對魯迅的瞭解。具體理解"毫不鬆懈地奮鬥了一生。"(建議學生引用實例。)

3、在理解的基礎上,練習有語氣地朗讀課文。

4、指導練習給課文第三自然段分層。

第一層:(1--2)"早"字是誰刻的以及"早"字的樣子。

第二層:(3--6)介紹"早"字的來歷。

第三層:(7)從那以後,魯迅再也沒有遲過到,毫不鬆懈地奮鬥了一生。

5、在分層的基礎上,指導學生概括段意。("早"字的來歷以及這件事對魯迅一生的影響。)

6、指導學生背誦課文第三自然段。

五、指導學生練習朗讀全文。

六、總結全文:

課文通過介紹"早"字的來歷,使我們瞭解到魯迅先生嚴於律己、勤奮好學的精神。正是這種精神鼓舞魯迅堅持不懈奮鬥一生,成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我們學習了課文,應以魯迅先生為榜樣,從小把堅定的信念刻在自己的心中,成為一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

《三味書屋》教案 篇三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瞭解童年時魯迅愛美麗的自然景物,愛動人的民間傳説,愛讀書學習,恭敬學識淵博的人,愛繪畫,愛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魯迅在永別故鄉和流離顛沛中,追憶童年生活時的一種惆悵的失落感。明白魯迅“夕拾”“朝花”的深刻的批判精神和強烈的愛憎感情。

3、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敍,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體會記敍的感情色彩。

4、能夠記敍自己經歷的印象深刻的人和事,要求內容充實,增進記敍的興趣。

教學重點:

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的方法。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敍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敍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教學課時:三課時

教學方法:

1、以自主、合作、探究的學習方式為主,充分激發學生的主動意識和探索精神,注重質疑問難與互相切磋

2、注重學生的內心感受與自我體驗

3、培養學生語感,能夠初步領悟作品內涵

教學過程:

第一課時

一、魯迅圖片,解題導入

同學們,你們知道這是誰嗎?有誰能給同學們介紹一下魯迅?

(投影)魯迅簡介  (1881~1936) :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 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從文章題目可看出它有二個部分,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帶有比照意味。那麼二部分的過渡段在哪裏呢?(我不知道┉我的覆盆子們和木蓮們)

二、快速閲讀,感受情感

1、快速閲讀課文,回想課文內容,限時7分鐘(大約3500字)

⑴你最先想到的是什麼內容?

⑵文中傳遞了魯迅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怎樣的情感?

百草園:依戀,留戀;三味書屋:害怕

⑶為什麼會有這樣的情感?

在百草園中有有趣的植物、有趣的動物組成了有趣的活動,可以幹有趣的事情,聽有趣的故事,所以百草園是我的樂園。(可以滿足孩子的好奇心;不只是對自然的觀察,而是自己動手去翻,去捉,去按,去拔,去嘗……覺得更加好玩。增長許多知識)

三、合作探究,揣摩樂趣

1、提供話題,四人小組討論交流:所有樂趣之中給你印象最深的是什麼?並請文中找出你以為作者最為留戀的內容。(朗讀、分析)

2、班級交流。為什麼作者要把他們寫得如此詳細,又為什麼能寫得如此詳細?因為這些給作者印象最深,感情最深,當作者充滿感情回憶起童年時,這一切便都栩栩如生的出現在眼前。

四、品讀賞析,景物描寫

1、百草園的景物很美,作者描寫了哪些景物呢?又是用了一個怎樣的句式把它們連綴起來呢?(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有……)

“不必説”之後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特點,它們的共性是什麼?(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碧綠、光滑、高大、紫紅。它們的共性都是靜物。)

“也不必説”之後寫了哪些景物,各有什麼行為,它們的共性是什麼?(鳴蟬、叫天子、黃蜂。----長吟、伏在菜花上、直竄向雲霄裏去。寫的都是動物。)

2、品味詞語

a、菜畦、石井欄、皂莢樹、桑椹。

鳴蟬、叫天子向雲霄裏去、黃蜂在菜花上

b、一塊雪,出地面,用一支短棒起一面大的竹篩來,下面些秕穀,棒上一條長繩,人遠遠地着,鳥雀下來啄食,走到竹篩底下的時候,將繩子一,便住了。

朗讀第二段,劃出能準確表達事物特點的詞語並分析,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1)抓住事物特點,符合兒童心理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4)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五、合作探究,蛇的故事

1、為什麼要寫美女蛇的故事?

美女蛇的故事本來與文中提到的百草園中的赤練蛇毫無關係,但作者卻由此生髮聯想。對於為什麼要寫這一內容,歷來看法不一。有的説是表現長媽媽的迷信思想,有的説是寄託善良制服邪惡的願望,有的説表現百草園裏存在着惡毒的事物。

2、寫百草園插入一段美女蛇的故事有什麼作用?(增加了百草園的神祕色彩,使得它更有情趣。其他方面不必涉及。)

教學時可以撇開這些不同的觀點,重點讓學生想一想:童年魯迅對這個故事是不是很感興趣?是從哪些地方看出來的?這一聯想對作者闡述百草園是“我的樂園”是否有幫助?最後讓學生明白:不管別人的爭論如何,有一點可以看出,美女蛇的故事深深地吸引着“我”,使“我”得到一些教訓,悟出一些道理,同時也給百草園增添了更多的神祕色彩。

六、課文小結,鞏固延伸

1、請同學們用“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有……”的句式造一組句子,並説説這個句式有什麼特點。(參考答案:“不必説數學12道題要做,也不必説英語20個單詞得默,單是語文的一篇作文就有一個多小時的時間,您想,我得什麼時候睡覺呀!”此句是説學生的家庭作業太多。由此看出這個句式的特點是形容某種事物非常之多。)

2、同學們小的時候,都捕捉過小昆蟲或玩過各種遊戲。請你模仿魯迅描寫冬天捕鳥使用一系列動詞,也用五個以上的動詞描寫你親自做過的一種活動。(教師可找幾位同學看誰説得好;也可以做為書面作業。還可以邊説邊表演。)

第二課時

一、 複習回顧,圖片導入

上節課,我們整體把握了全文內容,領略了作者在百草園的一段生活經歷,

這節課讓我們同作者一起走進三味書屋。

二、 快速閲讀,感知“三味”

少年魯迅對三味書屋的生活是否滿意?

不滿意?(①拘束人的禮節:拜鹿——拜孔子,拜先生;②問“怪哉蟲”老師不予回答;③讀的內容大多不懂。)

三、 研讀賞析,讀書生活

1、 課文兩部分內容是怎樣銜接的?表達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

通過第九段巧妙地過渡的,這一段起承上啟下的作用。既表達了作者對百草園生活的眷戀之情,同時也暗示對三味書屋讀書的不情願、不滿意。

2、 第二部分是從哪些方面寫三味書屋的?

學習三味書屋的生活

1)學習環境:  呆板     (黑油竹門,匾,畫)

2)學習生活:  單調枯燥:{(正面描寫)教學內容單調難明,只讀書,習字,對課,古書難明

{    教學方法死板,發問遭禁止,要打戒尺,罰跪

{(側面描寫)折花、尋蟬蜕,做戲,畫畫兒,喂螞蟻。

教書先生:方正、質樸、博學、嚴格中有和藹、開明的一面

——好學、追求探索知識,封建教育束縛了兒童的身心發展

寫人:客觀、帶有感情。

3、童年魯迅對本文所提到的先生是什麼態度?

討論明確:主要是敬慕先生,對他淵博的知識感到信服。同時也很愛他,因為學生雖然很調皮,很貪玩,但先生很少體罰他們,通常總不過是瞪瞪眼睛而已。

4、把前後兩部分聯繫起來思考,討論:這篇文章表現了作者怎樣的思想感情?下面三種説法可供參考。

①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襯托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揭露和批判封建腐朽、脱離兒童實際的私塾

②用百草園的自由快樂同三味書屋的枯燥無味作對比,表現了兒童熱愛大自然、喜歡自由快樂生活的心理,同時對束縛兒童身心發展的封建教育表示不滿。

③通過對百草園和三味書屋的回憶,表現作者兒童時代對自然的

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幼稚、歡樂的心理。 (這三種説法都有一定道理,學生無論贊成哪種説法,都要給予適當肯定。第一種説法,根據是魯迅在不止一篇文章中批判過封建私塾教育的陳腐,扼殺兒童天性。即使在本文中,也寫到私塾生活的呆板、枯燥。第二種説法,是對第一種説法的修正,比第一種説法合理些。第三種説法,最易為現在的人們接受,似乎最為合理

四、互動釋疑,拓展延伸

(一) 互動釋疑:“似乎”和“確鑿”矛盾嗎?

——“教參”答案:這句話是用成人的眼光來看的。“確鑿只有”斷定其中不會有什麼動人之處;“似乎”又對這斷定有躊躇,這是表示是否記得清楚還不敢説。

——“似乎”表示“從表面看是這樣,而實際上不是”。這一句的意思是:從表面看確實只有一些野草,沒有什麼動人之處,但實際上有許多有趣的事物,是“我的樂園”。所以不但不矛盾,還表現了魯迅的語言藝術。

(二)拓展延伸:

1、學了本文,在你印象中魯迅的童年與少年是一個什麼樣的孩子?

提起魯迅,人們常常會想到他的嚴肅、莊重,但是打開他的童年之窗,我們會發現,那裏卻是另外一道風景:燦爛的春光中有童真,無味的冬天也是童趣;自由的玩耍中充滿幻想,嚴肅的學習中也不乏快樂。(活潑、天真、好奇、求知慾強等)

2、你怎樣認識百草園的趣味和三味書屋的無味?(①兒童少年與大自然接觸,不僅增長知識,而且無拘無束;②三味書屋生活被封建禮教束縛,學的東西似懂非懂,枯燥無味。)

3、你怎樣看待壽鏡吾老師?

(①方正、質樸、博學;②在當時比較開明,不打罵學生;③對學生既和藹又嚴格。但在封建社會裏,他的教學內容,教學方式都是守舊的。)

4、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兩部分是否存在對比

三味書屋並不像人們分析的那麼壞,那麼可怕,作者對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無意持批判態度,因此,文章的前後兩部分也就不存在什麼對比的問題。

a、可從六個細節看:

1.據壽先生之子壽洙鄰在《我也談談魯迅的故事》一文中寫道:“三味書屋坐東朝西,前臨小河,架石橋以渡,後有竹園,修竹千竿,門前有小院,簇種花草,後有‘自怡’亭一間,前後還有高大的古木,名貴的花草。可見三味書屋的環境十分幽靜,是一個讀書的好所在。屋內正中是一幅畫,“畫着一隻很大的梅花鹿伏在古樹下”,“沒有孔子牌位”,這説明陳設並不算古舊,氣氛也談不上沉悶。至於説學生要兩次行禮,這也完全正常,如今學生上學不也要向國旗行禮,向老師行禮嗎?何況“第二次行禮,先生便和藹地在一旁答禮”,這是必要的禮貌教育,談不上禮儀陳腐。

2.先生不回答“怪哉”是怎麼回事也無可挑剔。

3.關於戒尺和罰跪的問題,文中説得很清楚:“不常用”,“普通總不過瞪幾眼,大聲道:——‘讀書’。”周作人曾經指出,壽先生“不打人,不罵人”,“罰跪我就沒有見過” 。很明確,先生雖然嚴厲,然而不失開明。

4.至於鼎沸的讀書聲,讀的盡是一些艱澀難懂的內容,魯迅對此也只是一種繪聲繪色的回憶,並無批判之意。當時沒有本站,只能讀那些古書。我們要歷史地看待和分析問題,不能苛求於古人。

5.關於壽先生讀書的聲調、姿態,那是進入了文章氛圍、激起內心視象的非常投入的一種好的朗讀,真可謂是聲情並茂。

6.最後談談學生在讀書時的小動作問題,小動作過去的學生有,當今的學生也不少。魯迅在三味書屋讀書是非常用功的。壽洙鄰説魯迅“風度矜貴,從不違犯學規”,“雖不注意正課,但未嘗欠課,一見了了,不勞記誦,間出餘技,為同學捉刀”。魯迅寫這個細節,並不是為了説明三味書屋的學習生活“單調乏味”,像“牢籠”,他只不過認為有趣,活靈活現地描寫出來罷了。

b、還可以從“百草園”的描寫不全是好的、樂的,也有陰暗的,可怕的一面看;“三味書屋”的描寫不僅不壞,還有特別值得津津樂道、特別值得自豪、得意的事情:

如對百草園裏的赤練蛇的描寫,有恐怖色彩,説明“樂園”也有“不樂”(只是有趣)。

再如在三味書屋,“我”能夠看到上學前請長媽媽都難得找到的各種小説,並描摹了成本成本的《蕩寇志》和《西遊記》的繡像,後來還賣了錢,這對於少年魯迅來説,不知道是如何得意,如何自豪的美事,由此説來,三味書屋不但不可怕,而且是一個值得“我”回味一生的好地方。從這兩個細節可以看出,魯迅原本就沒有把前後兩部分對比起來寫的意思。

五、總結存儲,作業延伸

1、用形象化的兒童語言寫一段童年有趣的生活。

2、用形象、風趣的語言描寫某位老師上課的神態、語言、動作,讓同班同學一看就知道寫的是哪位老師。

第三課時

初備     統復備

體驗反思,拓展延伸

1、引導學生結合自己的經歷談談對學習生活的認識。

⑴你喜歡怎樣的教學內容和教學方式?

⑵你喜歡什麼樣的老師?

⑶你認為遊戲與學習之間是矛盾的嗎?你是怎樣認識的?

⑷魯迅寫三味書屋是為了批判封建教育嗎?

從新的視角來研究作者的意圖:

如果我們認為魯迅把百草園和三味書屋合起來寫是為了達到批判封建教育制度的目的,實際上這種評判已經忽視了作家的某些本意。從根本上説,這篇文章傳達的是一種作者感受到的人生況味,是人生不是社會,是況味而不是思想,用“時代感”去硬套,或用“深刻”去度量,都不盡其然。只有那些能體味到作者人生況味的研究者、讀者,才會深切地感受到作品的內在氣韻。而魯迅正是通過對人生經驗通感的把握,找到了一條通往讀者心靈的最佳通道道而我們僅僅把它理解為對封建教育制度的批判,即使不是曲解,也是對作品審美意義的削弱。

2、蒐集資料,交流認識,走近魯迅。

在我們學過的《風箏》一課中,在我們看到的魯迅的照片中,他卻是一個很嚴肅的,甚至有點不近人情的感覺。那麼魯迅到底是一個什麼樣的人?我們的作業就是蒐集關於魯迅的文章、作品與資料,然後寫一篇《我眼中的魯迅》,時間是兩週。

《三味書屋》教案 篇四

1  從百草園到三味書屋

教學目標:

1、認識魯迅。瞭解童年時魯迅愛美麗的自然景物,愛動人的民間傳説,愛讀書學習,恭敬學識淵博的人,愛繪畫,愛一切新鮮活潑的生活的性格和生活情趣。

2、理解魯迅在永別故鄉和流離顛沛中,追憶童年生活時的一種惆悵的失落感。

3、學習本文依照時間、空間順序有層次的記敍和生動、具體的描寫。(寫景)

4 、記敍的感情色彩。

5 、兩相比照的結構。

6、準確的形容,準確的表述動作。(敍事)

學習要點:應放在第一大段“百草園”。即作家抓住特點寫景和寫景中確切使用形容詞、動詞這一部分。只有深刻體味到在“百草園”這個自由廣闊的天地裏能夠享受到無窮樂趣這一點,才能進一步理解“三味書屋”單調、沉悶、枯燥的生活是怎樣束縛和摧殘着兒童身心健康的發展的。

教學難點:

1、弄懂插敍美女蛇的故事的作用,特別是理解插敍後的一段議論的含義。

2、正確理解魯迅對三味書屋生活的態度。

教學課時:3

自學內容:

1、 查找作者簡介。

2、 朗讀課文,掌握本課出現的生字詞語。

3、 再讀課文,理清課文結構。

第一課時

一、簡介作者及創作背景

學生交流查找的作者簡介及寫作背景。

魯迅(1881—1936),本名周樹人,浙江省紹興市人,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革命家。著作有雜文、小説、散文、詩歌等,收在《魯迅全集》裏。本文寫於1926年,是一篇回憶童年生活的散文,收在《朝花夕拾》(原名《舊事重提》)。百草園,紹興城內魯迅家房屋後面的園子。三味書屋,在魯迅家附近,魯迅小時候(12歲到17歲)在這裏讀書。

當時我國正處在第一次國內革命戰爭高潮時期。國共合作的國民革命軍順利北伐,衝擊着北洋軍閥的統治。另一方面,封建軍閥和帝國主義勢力加緊迫害革命力量,鬥爭很尖鋭。魯迅先生始終堅定地站在愛國青年學生一邊,站在鬥爭的最前列,寫下了《紀念劉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與反動勢力進行了毫不妥協的戰鬥。因而被誣陷,被通緝。為了安全起見,魯迅先生於1926年9月初到達廈門,經林語堂推薦,在廈門大學國文系任教。在廈大僅一百三十多天的日子裏,魯迅一方面為革命風暴在南方的興起而歡欣鼓舞,可是,另一方面,魯迅不久就發現,廈門也骨子裏和北京沒有什麼兩樣,“沉沉如死”。廈大校長兼國學院院長林文慶,是個頑固守舊分子,他使廈大彌散着尊孔復古的空氣,令人窒息。林文慶與跟蹤魯迅而來的“現代評論派”分子串通起來,以種種卑劣手段排擠魯迅。魯迅此時又陷入渴望戰鬥而不可得的新的孤寂與苦悶之中,於是,對於往事的回憶便開始在他心中醖釀了,“朝花”,即清晨帶露珠、色香“自然要好得多”的鮮花,指魯迅青少年時的事;“夕拾”,是説直到中年以後才在回憶中把它們寫出來,藉以慰藉“夕時”“離奇和蕪雜”的心情。《朝花夕拾》中的散文,形式多樣,筆法靈活,抒情之中見諷刺,敍述之中顯深意,嚴肅的內藴常以幽默詼諧的語言出之,構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

二、整體感知,理清寫作思路。

從課文題目大家讀出了什麼?依此如何理清課文寫作思路?

明確:百草園和三味書屋是魯迅童年生活過的兩個地方。魯迅用“從……到……”的標題把它們聯繫在一起,帶有比照意味。全文是按空間轉移順序寫的。閲讀時抓住地點的變化可將全文分為兩部分。每部分又可按時間和事情的不同分為幾層。請大家理清寫作思路。

第一部分(1—8段):回憶百草園的有趣生活。又可分四層。

一層(1段):總的介紹百草園情況。點出是“我的樂園”,充滿留戀之情。

二層(2段):寫熱天百草園充滿無限樂趣。

三層(3—6段):寫長媽媽講的美女蛇故事及“我”的感慨。

四層(7—8段):寫冬天百草園雪地捕鳥的樂趣。

第二部分(9段—結束):回憶在三味書屋讀書的經歷。可分五層。

一層(9段):是過渡段,告別百草園去書塾讀書。

二層(10—11段):寫入學的情形。介紹了書屋和先生。

三層(12—16段)寫不準提課外的問題。

四層(17—20段):寫不準去後園玩。

五層(21—24段):寫師生讀書的可笑情景“我”趁先生讀書入神時畫畫兒。

三、學習寫景方法,體會作者情感。

1、朗讀第一段,找出關鍵句。

作者寫道:“連那最末次的相見也已經隔了七八年,其中似乎確鑿只有一些野草;但那時卻是我的樂園”。這裏稱百草園是“我的樂園”,請認真閲讀下文,説説百草園哪裏體現出是“樂園”的特點?

活動形式:學生速讀,小組交流明確。

(1) 百草園的景物好看,好玩的多。

(2) 百草園有神祕的傳説。

(3) 百草園冬天可以捕鳥。

2、學習寫景手法。

活動形式:學生邊讀邊勾畫第二段,重點引導學生如何描寫景物。

總結寫景方法:

(1)抓住事物特點,符合兒童心理

石井欄“光滑”表明長年累月摸,寫出少年魯迅多次好奇地摸。“直竄”寫出鳥兒的機靈輕捷和兒童羨慕不已的心理。

(2)多角度寫景,形聲色味俱全,春夏秋齊備。

視覺聽覺觸覺味覺皆有;桑椹,菜花在春末,蟬鳴在盛夏,蟋蟀到秋後才叫,與後文冬季合成四季圖,構思極精巧。

(3)融情入景,景中有人,表現兒童好奇好知熱愛大自然的性格特點。

(4)寫景有序,層次井然,條理分明,活潑多姿。

本文采取了由整體到局部,由遠及近、由高到低、從靜到動、先夏後冬的順序,對百草園的景物作了有層次的描述。先寫遠遠望見的、粗線條的景物,如菜畦、皂莢樹、鳴蟬,再寫身邊、腳下、眼前的景物,如斑蝥、何首烏根、覆盆子果實;先寫靜止的,如石井欄,再寫動態的,如叫天子;先寫生機勃勃的夏季,再寫別有情趣的冬季。"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就"用“單是就”突出後者

3、朗讀美女蛇一段,學生複述,分析作用。

——運用了聯想手法,增添神祕氣氛,豐富了百草園作為兒童樂園的樂趣。

4、冬天的百草園有哪些趣味?

——拍雪人和塑雪羅漢,人跡罕至,不相宜,只好來捕鳥。費字不多,寫出兒童愛玩心理。

劃出捕鳥動詞,分析作用。

——作者對捕鳥經過的記敍,雖然僅僅用了兩個句子共100個字,但寫得很細緻,很有層次。第一句,簡潔交代了冬季捕鳥的條件。第二句,着重寫捕鳥經過。這之中,又是先寫捕前必要的準備,創造招鳥環境和確保來鳥落網的可能,強調要先露出一塊地面再撒些秕穀,支棒要短,竹篩大而多孔,繩長,人遠遠牽着,看鳥雀下來後再猛然一拉。最後説明,只要掌握好以上要領,罩住鳥是不成問題的。這一小段記敍,語序順正而嚴格,絕不能任意調換。“掃,露,支,撒,系,牽,看,拉,罩”,準確、生動、真切寫出捕鳥地全過程,也從捕鳥活動寫出捕鳥時的興奮驚喜之情,不點樂園,卻樂在其中。對比閏土父親的描寫,則寫出閏土父親的善良,沉靜,捕鳥經驗豐富。

總結:通過描寫百草園是一個絢麗明快、充滿生氣的樂園,充分表達了“我”對自由自在生活和大自然的熱愛,好奇、求知的性格特點。

三、分析三味書屋的生活,探討主題。

1、你認為三味書屋有趣嗎?

活動形式:學生各抒己見,從文中充分找依據。

2、先生是一位宿儒形象,寫出我對先生的敬意。

三味書屋的先生是一位學問淵博的宿儒,但他對“怪哉”這蟲是怎麼一回事,卻不作回答,而且臉上還帶怒色。先生有一條戒尺,但是不常用,有罰跪的規則,也不常用。你怎樣評價這位先生呢?

引導學生認識:提問本是魯迅出於好奇和求知,但先生有此反應,是當時私塾制度所規定的。只要學生讀自己的書,不應多問不必要的問題,反映了先生的迂腐,也指出這種教育制度不可取,會大大挫傷學生求知的主動性和積極性。壽鏡吾先生學識淵博,對學生要求嚴格,但他,仍有和藹,開明的一面,對罰跪,戒尺等到落後的教育方式持保留的態度,因面魯迅一直對他保持深深的敬意。

3、三味書屋的生活也是比較有意思的:可以折花、尋蟬蜕,做戲,畫畫兒,喂螞蟻。還可以偷偷描繡像。

結合朝花夕拾的寫作背景來理解,當魯迅先生在年已不惑的時候,在他憂國憂民內心憂憤的同時,他更加懷戀那些快樂甜蜜温暖的童年時光,於是一篇文筆優美的回憶性散文便誕生了。作者通過對兒童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來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

四、揣摩•運用

1、文章描繪百草園,用了“不必説……也不必説……單是……”,把這些詞語去掉讀一讀,跟原文對比,體會作者為什麼要這樣寫。並試着模仿這樣的句式寫一段話。

2、雪地捕鳥這段文字總共不到70個字,連用9個表達動作的詞,把雪地捕鳥的系列活動生動而有層次的表現出來了。每句話都寫得實實在在,沒有可有可無的字句,試寫一個遊戲,表現系列動作,注意用詞準確,不超過100字。

教學反思:

在學習的過程中,我讓學生反覆朗讀文中描寫精彩的段落,讓他們通過自己的朗讀去感受作者的情感和思想,發掘文中的童真童趣,並且能結合自己的經歷和體驗去更好的理解課文內容,走近作者。

但是,在學習時,還是有不少學生對本文的寫作主旨提出了質疑,魯迅先生寫這篇文章,僅僅是為了回憶他一段快樂的童年生活嗎?沒有更深層次的目的嗎?我知道學生之所以會這麼問,就是因為他們聯繫到了作者的身份、作者生活的歷史背景還有一直以來,各種資料和教本里所以提到的本文是一篇“批判腐朽的封建禮教,和摧殘兒童身心健康的檄文”,“回憶童年美好生活,表達自己對三味書屋那種教學方式的厭惡和摒棄”等説法,可以説諸如“批判”,“揭露”,“不滿”等此類字眼幾乎在每一篇涉及此文的分析中隨處可見。誠然,魯迅先生是一個偉大的思想家、革命家,他有先覺者的敏鋭,有思想家的責任,也有革命家的勇敢,對於黑暗的社會現實,對於國家的貧弱,對於民眾的愚昧非常的痛恨。可是,首先來説,他是一個有血有肉有情感的男人,他也有屬於自己的回憶以及回憶中的快樂和憂傷。因此,當他在年已不惑的時候,在他憂國憂民內心憂憤的同時,他更加懷戀那些快樂甜蜜温暖的童年時光,於是一篇文筆優美的回憶性散文便誕生了。

因此,面對學生的問題,我給他們講出了我自己的想法,然後讓他們自己再結合課文內容去理解作者的寫作主旨。最後,學生們基本都有了自己的看法和理解,踴躍發言,談出了真實的感受,認為作者通過對兒童時代美好生活的回憶,來傳達他對自然的熱愛、對知識的追求,以及天真、歡樂的心理。此時,我感覺學生們真的走進了文章,走近了童年的作者。我想,也許這才是我們可敬的魯迅先生寫此文的初衷吧??

總之,當我和學生一起再讀這篇經典文章的時候,我非常感謝魯迅先生能留給我們後人這麼優美的文章,不但讓我們學到了很多的語文知識,而且讓我們瞭解到了他作為一個偉人性格中的另一面,同時讓我們能再次回憶自己童年的美好,感受生活的快樂。

《三味書屋》教案 篇五

之四

佚名

一、教學要求:

1、瞭解魯迅童年的學習生活,學習魯迅從小立志、刻苦學習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詞,讀懂每個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按方位順序敍述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讀懂自然段,練習用給自然段分層的方法理解自然段的內容。

2、學習按方位順序敍述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幻燈錄音鵬博士軟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二次備課

1、鵬博士軟件出示生字,指讀。

2、聽課文錄音。

3、自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

2、填空:三味書屋過去是——現在是——

3、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思考;一共有幾句話?

每句講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討論,引導學生理解:

(1)每句的意思。

(2)本段的意思

(3)敍述的順序

正中牆上

三味書屋裏的擺設 畫前面

(方位順序) 學生書桌及魯迅的書桌

3、鵬博士軟件,觀察書屋擺設,理解方位。

4、指讀。

5、練習按方位順序説説教室得人心陳設。

四、作業 :讀熟課文;思考課後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指讀課文。

2、説説三味書屋的樣子。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

2、自讀,思考,討論

(1)一共幾句話,每句寫什麼?

(2)可以分成幾層,每層説的是什麼?

(3)這段主要寫什麼?

(4)思考課後第二題。

(5)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3、討論交流:

(1)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

“奔走”什麼意思?這句話説明了什?

(2)魯迅在那張舊書桌上刻了個“早”字,

也把一個堅定地信念深深地刻在了裏?

為什麼刻“早”字?“堅定地信念”指什麼?

三、總結全文

1、説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課文重點寫了什麼?

3、指讀全文。

四、課堂練習

1、理解詞語:來歷料理好不鬆弛

2、指導書寫生字。

五、作業 :

1、抄寫生字2遍。

2、背誦第三自然段。

板書設計 :

正中牆上

三味書屋裏的擺設 畫前面

(方位順序) 學生書桌及魯迅的書桌

“早”字及影響時時早事事早好不鬆弛

《三味書屋》教案 篇六

【題旨説明】

1.第1題,培養仔細觀察、認真閲讀的習慣和創造想象的能力,讓學生積累表示方位的詞語。做題前要看圖,弄清“畫”、“先生的座位”、“學生的書桌”、“魯迅的書桌”所在的位置,然後看書,畫出表示方位的詞語。想象,可從畫的內容、先生的座位、學生的書桌的樣子展開,還可想到其他可能有的事物。

2.第二題,引導學生通過理解詞語加深對課文內容的理解,學習魯迅先生的好品質,同時感悟作者用詞的準確精妙。理解詞語要聯繫前後文,同時結合少年時代的魯迅生活艱難的情境去思考。第1小題,要讓學生想象小時候的魯迅既要料理家務,又要去當鋪、採藥,還要上學,因而必須急急忙忙、焦慮萬分地趕路的情形。第2小題,有三個問題。可先弄清“堅定的信念”指什麼,然後再思考魯迅為什麼要刻“早”字,最後再從“堅定”、“時時早,事事早,毫不鬆弛地奮鬥一生”去思考為什麼要用“刻”而不用“印”。

3.第3題,比較字形,不僅要弄清兩個字的不同之處,而且要儘可能地聯繫字義去分析。寫詞語的括號要拉長一些,最好改成一條橫線,讓學生儘可能地多寫一些詞語。

4.第4題,朗讀第三自然段,要把魯迅刻“早”字時的堅定決心表達出來。背誦第三自然段,先要理清段落的層次,然後逐層背誦。

【自主性練習設計】

1.按照課文原文填好前兩空,然後展開聯想,把句子補充完整。

魯迅的書桌上刻着一個小小的“早”字。字橫着,很像_______________,又像______________,還像______________。

2.想象魯迅“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的情形:他怎麼趕路的,他的神情是什麼樣的,他心裏想些什麼。想好後跟同學交流交流,然後扮演魯迅,把具體情形表現出來。

【評價指導】

1.獨立思考:根據第一題中兩句話展開的想象是否具體?背誦課文是不是用了較好的方法,比如,是否先讀懂內容,然後大聲朗讀,最後才背誦?

2.小組評議:第二題,難度較大,無論是談“體會”,還是談理解,不同的同學可以從不同的角度去思考,不宜一刀切,也不必一律要求“深刻”。比如,為什要刻“早”字,有同學能説“為了時時提醒自己上課不遲到”,也是值得肯定的。組成的詞語形式可以多種多樣,括號外的字可以在組成詞語的前、中、後。

人物故事--顧愷之為母畫像

顧愷之是魏晉時期的著名畫家。他善於畫人物,尤其擅長畫女人,這與他的孝心有關。

顧愷之一出世,母親就離開了人間。他父親原是朝廷命官,因不滿官場的腐敗,辭官回家寫詩作文。顧愷之經常衝進書房問父親:“人家都有媽媽,我的媽媽在哪裏?”禁不住兒子的一再詢問,父親只好以實相告。

顧愷之大哭了一場,從此變得沉默寡言了。心中只 是想着母親生得什麼模樣,一次又一次地詢問父親,母親的臉龐、身材長得如何。聽了父親的回答後,他心中有了母親的身影、臉型。他發誓要把母親的像畫出來。

他畫了一張又一張,可是父親見了總是搖頭:“不像。”他毫不氣餒,繼續作畫。畫到第十張時,父親説:“身材手足有點像。”他欣喜若狂,更加用心畫像。不久,他畫得像得到了父親的認可:“像了,像了,只是眼神還不大像。”他繼續潛心畫眼睛,畫了改,改了畫,當他又一次把畫像送到父親面前時,父親大喜過望:“這是你的母親。”

這一年他才八歲。到二十歲時,顧愷之已經是著名的畫家了。當同行問他曾經拜誰為師時,他回答説:“我的母親是我心中一直活着的老師。

閲讀提示:讀了這個故事,你有何感想?顧愷之是怎樣成為著名畫家的?◆

《三味書屋》教案 篇七

之一

佚名

一、教材分析

1.背景知識

(1)魯迅(1881——1936),中國現代偉大的文學家、思想家和革命家。原名周樹人,筆名魯迅,是浙江紹興人。

(2)上篇課文學習了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的閲讀方法,這篇課文進一步學習這一種閲讀方法。

(3)本課具體介紹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和魯迅童年時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蹟。

2.教材特點

課文共有3個自然段。第1自然段指明三味書屋在浙江紹興,是魯迅小時候上學的地方。第2自然段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陳設,按方位順序具體講了三味書屋的樣子。第3自然段講了魯迅從小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的事蹟。這一段從魯迅書桌上的一個“早’字,引出魯迅小時候一個學習的故事,具體寫了“早”字的來歷和它的激勵作用。通過教學,激勵學生勤奮學習,嚴格要求自己。

二、教學目標

1.學會14個生字,理解15個新詞的意思。

2.學會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能找出表示方位的詞。

3.能按方位順序説説三味書屋內部的樣子。

4.能説出第3自然段中兩個句子的意思:“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魯迅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裏。”能用“一面……一面……”和“默默地”造句。

5.瞭解魯迅小時候勤奮好學的事蹟,初步培養學生在學習上嚴格要求自己的行為習慣。

三、教學重點與難點

教學重點:按方位順序理清課文第2自然段三味書屋的內部陳設。

教學難點 :理解句子“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和“魯迅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裏”的意思。

四、教學準備

投影片、小黑板、生字卡片、課文錄音。

五、教學時間:3課時

六、教學過程

第1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生字、新詞。

2.初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

(二)教學過程

1.簡介魯迅,引人課題。

(1)出示魯迅頭像,簡介魯迅。小朋友,你們認識這位爺爺嗎?他是大文學家魯迅。魯迅爺爺寫過許多世界聞名的書,我們以後將會學到他的許多文章,他是我們浙江紹興人,從小就在紹興讀書。

(2)引入課題。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叫“三味書屋”。(出示課題)“三味書屋”現在是浙江紹興魯迅紀念館的組成部分。它是個怎樣的地方?下面我們就跟隨作者去看看三味書屋。

2.學生自由試讀課文。要求:

(1)劃出生字組成的詞語,讀讀詞語想想意思。

(2)標好自然段序號。

(3)讀通課文。讀準字音,不添字漏字。

3.檢查自學情況。

(1)出示詞語卡片,輪讀新詞。

(2)圈出括號里正確的讀音。

浙(zhé zhè)江筆墨(mò mù)東北角(jiǎo jué)

來歷(lì liè)當(dānɡ dànɡ)鋪

(3)“卧”字字形結構書寫指導。

(4)比一比組詞。

研藥幅歷

現約福厲

(5)學生質疑。

4.指名分段讀課文,瞭解課文大概內容。

(1)説説每個自然段個寫了什麼。

(2)課文講了誰的事?着重講了一件什麼事?

5.作業 。

(1)抄寫新詞。

(2)完成《作業 本》。

(3)讀課文。

第2課時

(一)教學過程

1.學習課文第1、2自然段。學會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段。

2.能按方位順序説説三味書屋的內部陳設。

(二)教學檢查

1.複習檢查。

(1)出示詞語卡片讀詞語。

(2)完成《作業 本》第2題:讀拼音寫詞語。

2.學習第。自然段。

(1)齊讀這一段。

(2)誰能用上“浙江紹興”、“三味書屋”、“魯迅”、“上學”這些詞語,簡單介紹三味書屋。(小黑板出示)引導學生多種角度去思考。如:“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上學的地方,在浙江紹興。”“魯迅小時候在浙江紹興的三味書屋上學。”(讓學生明白三味書屋是魯迅小時候讀書的地方。)

3.學習第2自然段。

(1)誰能説説這一段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回顧學法:閲讀按方位順序寫的一段話,我們有什麼方法?(小黑板出示學法)

(3)默讀課文,劃出本段中表示方位的詞語。師生討論。(正中牆上。畫前面正中。周圍。東北角上)

(4)課堂作業 。(小黑板或投影出示)

什麼方位有些什麼

(5)朗讀指導。師生串讀。(教師讀方位詞,學生讀與之對應的內容。)

(6)按方位順序進行説話訓練。

①打出投影片。

②指名優秀生簡要説説什麼方位有什麼。

③同桌互説。互評。

指名比較具體他説説什麼方位有些什麼。

(7)小結:本段按方位順序介紹了三味書屋內部的樣子。

4.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5.作業 。

完成《作業 本》第2題、第6題。

第3課時

(一)教學目標

1.學習課文第3自然段。

(1)理解兩個重點句子的意思。

(2)練習用“一面……一面……”、“默默地”寫句子。

2.朗讀全文,學習魯迅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的品格。

(二)教學過程

1.複習課文第1、2自然段。

(1)齊讀課文第1。2自然段。

(2)出示投影,指名按方位順序説説三味書屋的內部陳設。

2.學習第3自然段。

(1)打出投影片,讓學生觀察魯迅的書桌。(上面有個“早”字)

(2)學習“早”字的來歷。

①默讀第3自然段,想想“早”字是怎麼來的。

②用引讀法理解“早”字的來歷。(教師讀1、2句,學生讀3、4、5句)

③讀句子:“魯迅一面上學,一面幫着料理家務。”理解並仿寫。(板書:一面……一面……)

a.“一面……一面……”説明什麼?(魯迅同時幹兩件事,説明上學不容易。)

b.“一面……一面……”仿説。(前後兩件事要有可能在同一時間裏進行的。如:“小燕一面唱着歌,一面跳起了舞。”)

④理解句子:“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投影或小黑板出示)

a.“當鋪”、“藥鋪”是什麼?

b.“奔走”什麼意思?“於”什麼意思?(在)

c.聯繫上下文想想,魯迅為什麼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當時魯迅家裏窮,無錢給父親治病,只好把家裏的東西送進當鋪換錢,再去藥鋪買藥,然後去上學。)

⑤設想一下,那大魯迅可能什麼原因遲到了?

⑥面對壽老師的嚴厲批評,魯迅怎麼做了?小黑板出示句子“魯迅默默地回到座位上”。

a.讀句子想想,“默默地”是什麼意思?(板書:默默地)

b.想想,魯迅當時為什麼不向老師作説明?選擇:(1)因為壽老師很嚴厲,魯迅不敢作説明。(2)魯迅覺得遲到總是不對的,不必作説明。

c.從中説明什麼?(魯迅勤奮好學,嚴格要求自己。)

d.誰能用“默默地”説一句話?

(3)讀課文最後兩句,想想這個“早”字對魯迅起什麼作用。

①投影或小黑板出示句子:“魯迅把這個‘早’字也深深地刻在心裏。”

②讀後想想,這裏為什麼用上“也”字?(“也”表示同樣性質的兩件事連在一起説或一起寫,後面一句要用上,“也”)

③想想,這句話是什麼意思?(魯迅把這個“早”字牢牢地

記在心裏,下決心不再遲到了。)

④課堂作業 :完成《作業 本》第7題。

(4)齊讀本段後小結:這段課文講了魯迅小時候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

(學生學習這段文章後,有可能也在課桌上刻一個什麼字,教師要注意引導。)

3.朗讀、總結全文。

(1課文是怎樣介紹三味書屋內部陳設的,

(2)魯迅為什麼在他那張舊書桌上刻一個“早”字?

(3)這個“早”字對魯迅起了什麼作用?

(4)通過這篇課文的學習,你受到了什麼教育?

教後感:

20課《三味書屋》:本課具體介紹了三味書屋的陳設和魯迅童年時期嚴格要求自己,勤奮好學的事蹟。學生對於難句“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這句話的理解還不夠深刻。

《三味書屋》教案 篇八

一、教學要求:

1、瞭解魯迅童年的學習生活,學習魯迅從小立志、刻苦學習的精神。

2、學習本課生字詞,讀懂每個自然段,理解課文內容。

3、培養按方位順序敍述的能力。

4、有感情地朗讀課文

二、教學重點:

1、讀懂自然段,練習用給自然段分層的方法理解自然段的內容。

2、學習按方位順序敍述事物的方法。

三、教具準備: 幻燈錄音鵬博士軟件

四、教學時間:兩課時

第一課時

一、初讀課文二次備課

1、鵬博士軟件出示生字,指讀。

2、聽課文錄音。

3、自讀課文,思考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二、學習第一自然段

1、指讀。

2、填空:三味書屋過去是——現在是——

3、這一自然段主要講什麼?

三、學習第二自然段

1、自讀,思考;一共有幾句話?

每句講什麼?是按什麼順序寫的?

2、討論,引導學生理解:

(1)每句的意思。

(2)本段的意思

(3)敍述的順序

正中牆上

三味書屋裏的擺設 畫前面

(方位順序) 學生書桌及魯迅的書桌

3、鵬博士軟件,觀察書屋擺設,理解方位。

4、指讀。

5、練習按方位順序説説教室得人心陳設。

四、作業 :讀熟課文;思考課後題。

第二課時

一、複習:

1、指讀課文。

2、説説三味書屋的樣子。

二、學習第三自然段

1、指讀。

2、自讀,思考,討論

(1)一共幾句話,每句寫什麼?

(2)可以分成幾層,每層説的是什麼?

(3)這段主要寫什麼?

(4)思考課後第二題。

(5)還有什麼不明白的問題?

3、討論交流:

(1)魯迅幾乎天天奔走於當鋪和藥鋪之間。

“奔走”什麼意思?這句話説明了什?

(2)魯迅在那張舊書桌上刻了個“早”字,

也把一個堅定地信念深深地刻在了裏?

為什麼刻“早”字?“堅定地信念”指什麼?

三、總結全文

1、説説每個自然段的意思。

2、課文重點寫了什麼?

3、指讀全文。

四、課堂練習

1、理解詞語:來歷料理好不鬆弛

2、指導書寫生字。

五、作業 :

1、抄寫生字2遍。

2、背誦第三自然段。

板書設計 :

正中牆上

三味書屋裏的擺設 畫前面

(方位順序) 學生書桌及魯迅的書桌

“早”字及影響時時早事事早好不鬆弛

◆[2004-03-16]

  • 文章版權屬於文章作者所有,轉載請註明 https://wenfanwang.com/jiaoxueziyuan/jiaoyufangan/yko96m.html
專題